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总结报告精简版

2024-07-16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总结报告精简版(共8篇)

篇1: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总结报告精简版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总结报告

一、专业建设总体情况

根据教育部批复的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和任务书,本专业第一的任务为44个三级子项目,第二的任务为43个三级子项目,共计87个三级子项目。目前,已圆满完成专业建设的各项任务。

二、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

在示范校项目建设办公室的指导下,本专业成立了由肖东雷主任为组长,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为成员的重点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认真执行学校《项目建设实施管理办法》和《项目建设经费管理实施规则》,自觉接受学校项目建设办公室的督导检查。实施阶段性自查验收,零差错问责等制度。

三、项目建设情况及成果

(一)人才培养模式方面

本专业在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共派出10名教师,走访了11家企业,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访谈记录表共计200余份,在对调研结果进行科学分析总结后,完成了人才市场调研报告。

经过专家的反复论证,最终实施了工学结合为基础的“三位一体”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即招生与招工一体,入学与就业一体,实训与实习一体。通过在校学习、企业培训和顶岗实习,使学生更多的了解了企业,增强了职业归属感,提高了一次性就业稳定率。

(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

构建了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具有区域特色、职教特点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在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当前的课程体系建设以“素质教学+理论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训”为思路,形成了“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模块化”教学方式,突出三个模块,即基础能力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职业拓展课程。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

(三)教学资源库建设方面

根据教育部批复的任务书,本专业预算总投入160万元,实际支出163.7万元,完成率102.3%;其中央财预算投入134万元,央财实际支出130.7万元,完成率97.5%;央财硬件设备支出26.1万元,占央财预算总投入的19.5%;央财师资培训支出13.4万元,占央财预算总投入的10%;

五、贡献与示范

(一)贡献

1、人才培养贡献

积极推行“三位一体”的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均有显著提升。通过一体化教学,学生掌握了扎实的专业基本技能,成绩合格率达100%,取证率100%,对口就业率100%。培养的毕业生遍布京津冀地区且大部分成为企业的中流砥柱。

2、社区服务贡献

本专业与社区服务中心联合策划,实施对学校附近的社区居民进行茶艺、插花和日常交际礼仪等服务项目的讲座与培训。这是以提升市民生活品味与生活乐趣、增进邻里感情的全新的公益性服务项目。该项目利用社区服务中心功能齐全的各类活动,整合辖区内优质的教育资源,开展以日常交际礼仪、茶艺、插花等亲手体验活动为主的多种社区服务项目,进一步满足了社区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区域经济贡献

本专业教师承担了定州市中山国际酒店、定州市金悦江苏饭店、定州市康辉旅行社、定州海燕国际旅行社、定州大世界和时代广场等服务行业员工的岗前培训和业务咨询等工作,培训员工近5000余人次。为提高企业员工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定州市服务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二)示范

1、骨干引领

(1)我校作为副组长单位,参与了《前厅服务与管理》和《导游服务技能》两项国家级数字化精品课程资源共建项目,共享了10门国家级数字化精品课程资源。在同类兄弟院校中起到了良好的骨干引领作用。

质;同时与师范类院校开展教师合作交流,吸引新鲜血液加入。内培外引,建设稳定的教师队伍。

2.建立更加完善的机制保障校企合作,制定详实的计划与运行机制,明确规定校企双方的权利与责任。

篇2: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总结报告精简版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行业,融劳动密集、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为一体,又以劳动密集为基础。全球经营一体化使中国的国际性经贸活动大量增加,旅游业从中获得了较大的商机和蓬勃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最新的展望研究报告,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的一个主要目的地和客源国,接待境外游客将由现在的一年7000万人次增加到1亿7300万人次,意味着中国旅游业对国际性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尤为紧迫。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必将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开创了良好的前景。

中等职业学校正逐渐成为我国旅游行业初中级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重要的培养基地。我校正是抓住这个机遇,准备开设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一、专业情况概述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是我校正准备开发的专业。学校已具备了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专业教师20人,其中双师型教师3人,学科带头人3人,1人取得高级营养师技能证,1人取得导游证,1人取得高级餐厅服务技能证,1人取得餐饮服务考评员证。能够保证学生持证上岗的培训需求。

我校现有设施完备的旅游专业实训室,包括形体训练室、餐饮与客房实训室等,其规格形式可以满足旅游专业学生的技能操作训练以及形体礼

仪方面的训练;学校的校园宽带网络和图书馆的大量与涉外旅游相关的书籍满足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

除此之外,我校还与仁怀青年旅行社、福建石狮国昇酒店(五星)、仁怀市天豪大酒店以及各大城市的旅游相关行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使其作为本专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上单位均属三星级以上涉外酒店或具备相应接待能力的旅行社,能较好的满足学生专业实习及日常实训的需要。

本专业开设语文、英语、计算机、法律基础、体育等公共课程,旅游学概论、饭店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英语等专业基础课程,餐饮服务管理、营养与卫生、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导游原理与实务、旅游地理等专业课以及旅游心理学、社交礼仪、公共关系、旅游职业道德等相关课程。

二、相关行业背景

(一)旅游业已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

仁怀这些年来,观光业的成长十分迅速,许多风景区、文化区,与游乐场都是观光人潮聚集的地点。以往仁怀的基础建设不够扎实,交通、食宿不太方便,限制了旅游观光的发展但是这几年,拜经济成长所赐,本地人也逐渐重视休闲,有助于旅游业市场的成长。

观光旅游号称是“零污染的行业”,只要靠著既有的自然人文环境,便能创造大量的利润。在管理良好的前提下,损害环境的程度相较于其他

行业要小的多,对开发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这个行业成长迅速。

当前,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它对经济增长、社会就业以及文化与环境建设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未来十年,我国旅游产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旅游产业是当前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它对经济的拉动、对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据预测,未来10年间,我国旅游产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商务旅游的增长速度将达到10.9%。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因此,作为六大新兴消费热点行业之一的旅游产业,在今后几年内必将保持着蓬勃的发展势头。

目前,在入境旅游方面,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最具生机活力的旅游目的地国家。2013年,我国入境过夜旅游人数1.29亿人次、创汇517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10.3%。在国内旅游方面,我国已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2013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超过32.6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7672亿元人民币,占我国旅游总收入的67%。国内旅游产业的兴旺发达,有力地拉动了内需,促进了消费,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在出境旅游方面,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迅速崛起的新兴客源国。2013年,出境人数达9819万人次,比2010年增长171.1%。我国出境旅游增长速度已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成为亚洲第一大客源市场。随着旅游三

大市场的发展壮大,我国已经奠定了世界旅游大国地位,正在向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推进。

(二)旅游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自由度的大小和生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参与休闲或者旅游度假的意识和积极性,但是参与的愿望又受到来自各种社会因素变迁的重大影响,正是这些变化使得休闲、度假旅游日渐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在20世纪末期的后工业化社会里,休闲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人们消磨时间、培养兴趣以及维持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人们旅游出行更为频繁。2006年,中国人出游率首次超过100%(含国内游和出境游),这意味着所有中国人平均每年至少出去旅游一次,而且,随着旅游出行更为便利,选择更趋多样化,人们已由单纯的观光旅游逐步向休闲、度假旅游过渡,这我们从近几年消费较高之出境游的快速增长以及多种新颖类型的休闲方式可见一斑。

如今人们的工作节奏快,尤其是大城市白领阶层的工作压力,与十多年年前不可同日而语,旅游作为人们放松身心的重要途径,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已达到这样的目的,向休闲、度假旅游的消费升级已成为必然。因此,无论从旅游行业宏观数据的分析,还是微观事件的考察,人们对于休闲、度假旅游的期望已发生质的提升。闲暇时间的增多成为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必要条件。中国从1995年开始实行一周5天工作制,1999年为刺激内需开始实施黄金周制度,公共假日又由原来的8天增加至10天,每年的名义闲暇时间达到了114天。然而,黄金周实行9年以来,假日经济所带来社会、经济成本不断增加,景区、旅游服务设施在黄金周期间不堪重负,而在平时设施利用率又明显不足,由此引发社会对于黄金周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三)旅游业的发展使得旅游企业迅速增长

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30年的时间里保持了年均9%—10%的发展速度,这种长期、高速的发展在人类历史上也是少见的。经济高速增长和开放程度提高为我国旅游业的增长提供了异常强大的推动力。30年来我国旅游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旅游目的地得到开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持续提高,使得以休闲和观光为主要目的的入境、出境和国内旅游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世界旅游组织在20世纪末期的时候发布过一个报告,认为中国在2020年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地。由于近年来中国旅游业三大市场的强劲发展,这一时间将会提前到2015年前后。也就是说,从现在算起的2年时间内,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入境旅游目的地和最大的出境客源地,再加上我国早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地,中国旅游市场的总体规模将位居世界第一。

三、相关行业、企业或事业单位人才需求情况

旅游业作为贵州省“十三五”规划重点发展领域,将在今后五年的经

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省出境旅游、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均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旅游企业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按照我省2020年远景规划的发展战略,全省旅游总收入和旅游增加值再翻一番,实现旅游倍增计划,旅游业成为贵州省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随着贵州支柱产业的大发展,企业改革的深化,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面向一线的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将倍受欢迎。旅游行业为完成发展目标和远景规划,需要我们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和的力度,以适应对高速发展的贵州以及西南三省大三角的持续增大的需求量,更需要一批具有丰富知识门类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其次,为适应服务对象对管理服务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的需要,越来越需要第一线的专业人员具有更强的服务意识,具有更高的服务技能。同时,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的大量应用和建立在信息技术上的现代化营销手段的普遍使用,要求服务和管理人员都必须具备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因此,必须在“十三五”期间加快培养旅游中等职业技术人才,以适应广泛的社会需求,促进经济的发展。这也将为旅游专业毕业生开辟一条新的而又前景广阔的就业门路。

从目前情况来看,旅游业现有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皆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以旅行社为例,2013年我国已有旅行社26054家,旅行社从业人员只有339993人,与32.62亿的国内旅游人次相比,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明显不足,导致了旅行社服务质量不高,游客投诉不断,旅游成了消费者投诉的热点。这直接影响了我国旅游业的形象,给正在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带来了阴影。

我市为传统的旅游城市,拥有风景秀丽的奶子山国家森林公园、举世闻名的茅台酒、雄伟壮观的赤水河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每年都吸引着数量庞大的游客。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对旅游业从业人员的数量需求必然将越来越大,素质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四、专业论证结果

通过以上对我国旅游行业背景的分析和人才需求的调研,我们认为:旅游业是一个服务性很强的新兴产业,也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它需要大量的具有文化、有技术、懂管理的初中级服务和管理人员,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接待大国。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必定需要大量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人员。

我校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将着重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公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能初步掌握饭店、旅行社经营管理和导游业务等的基本原理;了解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等能力。

1、经过论证,2015年我校将以3年制对口升学的办学模式,开设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篇3: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总结报告精简版

1.调查的内容与目的。

本次调查问卷是由调研组成员共同设计的, 共涉及提问19个, 其中调研单位及用工基本情况5个、需求人数和岗位问题3个、需求能力和课程设置问题8个、素质要求问题2个、综合性问题1个。

通过调研力图调查旅游企业, 特别是旅行社对中职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了解一些基本情况及所占比例, 为中职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系统培养了现代职业的教育观, 能力递进的课程观, 学以致用的教学观, 全面质量检测的评价观。

2.资料来源。

此次调查问卷发放采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邮寄问卷, 二是通过走访的方式, 直接到调查单位发放问卷, 与管理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采访, 并把答卷当场提交上来。我们在2013年8月, 通过邮寄调查问卷以及登门访谈的方式调查了67家企业, 范围包括全省9个地州市。由于想做更有针对性的调研, 访谈及问卷对象都是企业主管人力资源的经理或直接访谈问卷调查总经理, 有独立人事权的企业或部门一家一份, 不重复发放问卷和访谈。

3.数据的获得与处理。

共发放问卷67份, 收回问卷67份, 回收率达到100%, 其中有效问卷66份, 有效率达到98.5%。调查结束后, 我们对66份问卷使用EXCEL系统, 对有效问卷的数据和总数分别进行了分类、统计、汇总, 得到了可供做进一步分析的数据报告。

二、对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企业人才需求的分析结果

不同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同, 本次调查我们涉及的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访谈调查人的职务、企业的规模、业务范围。对中职生的用工情况包括以往招骋的频率和中职毕业生占全体员工的比例。

(一) 调研单位及用工基本情况和需求情况

本次调查问卷采用实名制, 这样的答案会反映更真实的情况, 更有针对性的分析不同旅行社的人才需求现状。本次调查的单位全部都是旅行社, 包括国营单位、民营企业、股份制公司、个体及私营公司等。

1. 调研企业分布符合学生就业分布。

从企业规模看, 100人以上的大型旅行社占4%, 51~100人的中大型旅行社占15%, 16~50人的中型旅行社占44%, 6~15人的小型旅行社占30%, 5人以内的微型旅行社占6%。从所占比率来看, 基本吻合目前旅游业界不同大小旅行社的所占比例, 但中型旅行社以上的所占比例稍多, 而这些旅行社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也更多, 这也和中职学生就业分布相吻合。

2. 旅行社用工现状。

这些旅行社中, 有个别旅行社不招收无工作经验的应届中职毕业生, 所以在中职校园招聘的频率为零。但是, 这不代表企业就没有中职学历的员工, 有些中职旅游专业毕业的学生, 在别的旅行社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然后跳槽来到此类旅行社, 所以, 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 没有一家旅行社是完全没有中职学历员工的。但是, 中职学历员工占全体员工比率在50%以上的旅行社一家没有, 大多数旅行社中职学历员工都在20%以内。

在访谈中, 有不少旅行社表示旅游行业人才缺口较大, 再加上旅游行业本身的不稳定因素, 人才跳槽现象严重, 所以很多旅游企业在要求员工有一定学历的同时, 也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对文凭的要求。跟大学生相比, 中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更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 学生进入旅行社后, 马上可以从基础的工作做起, 而且中职生的自我定位相对较低, 对于企业来说更加稳定, 更能适应这个行业的环境。

有些企业表示, 旅行社对用人的学历有一定的要求, 学历的高低则与工作部门或性质有关, 中职学历的员工只能从最基层的岗位进入企业, 而且中职生受限于自身素质和理论水平, 所以常常是在基层岗位一干就是好几年, 自我提升能力有限, 无法胜任更加复杂的工作。所以, 不少旅行社鼓励员工提升学历, 并为愿意提高学历的员工提供各种政策便利。

3. 旅行社需求人数和岗位。

在需求人数上, 各旅行社都不一样, 有的从不在中职校园招聘, 有的每年都去招, 大多数旅行社都是间断性的进行中职校园招聘。在提供的岗位上, 100%的旅行社都选择了导游服务岗位。旅行社纷纷表示, 导游岗位是旅行的基层岗位, 是人才的蓄水池, 是人才的摇篮, 先在导游岗位做几年, 然后看员工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发展, 再转向其他岗位。

在访谈中, 只愿意向中职生提供导游岗位的旅行社也表示, 他们希望员工不仅仅只掌握导游服务技能, 还需要略懂计调和外联的知识。导游需要有非常强的综合能力, 如果完全没有计调操作和外联销售的能力, 也会在工作中受阻。

有部分中型、小型、微型旅行社向中职生除了提供导游服务岗位以外, 还直接提供计调岗位和外联岗位, 其中外联岗位选择的比例稍多。他们表示客户是旅行社的生存之本, 无论有多少好的导游, 有多少好的产品, 都需要通过向客户销售才能获得利润。而有些旅行社摒弃一个计调设计所有产品的传统模式, 把计调的传统工作拆分并融合部分外联工作职能, 设计新的计调岗位, 这种计调岗位需求量非常大。

4. 校企合作方式。

在与学校合作方面, 大多数旅行社都选择了企业讲座、提供双师师资培养和建立实训基地, 暂无旅行社要求订单式培养。94%的旅行社都愿意或者视情况而定, 向中职学校在校生提供实习岗位, 只有4家旅行社不愿意提供岗位。问及原因, 也只是因为目前旅行社人手足够, 不需要增加实习生而已。

提供实习岗位的旅行社, 有的会支付部分用餐、交通补贴, 如果在实习工作中进行带团服务, 会按日支付导游津贴, 进行外联工作, 有销售业绩, 也会支付一定报酬, 但绝大多数不会提供基本实习工资。

(二) 对中职学生能力和素质要求及课程设置建议情况

1. 专业基本能力要求。

在专业基本能力的选项中, 普通话一项是所有旅行社都选择了的, 这说明对于旅游服务行业, 准确、清晰的交流是最基本的能力。其他选择比率较高的还有旅游法规与职业道德、导游基础、旅行社管理、礼仪, 而选择比率较少的有湖南旅游资讯、公共关系、旅游心理分析、汉语言文学和旅游概论, 其他选项的有旅游英语、客源国知识, 因不同旅行社的业务性质, 选择也有侧重, 一般来说, 有出入境业务的旅行社比较看重这两个方面。

在专业基本专项能力的选项中, 旅游资源、基础知识认知能力、其他地区、国家旅游拓展认知能力、文书撰写、基础语音分析能力、字词发音辨析能力、旅游资源依法管理能力、旅游相关行业依法办事能力等选项选择率较少, 主要是因为这些选项和旅行社服务人员的工作关联度不太高。

这两个方面的调查还体现出一个问题:专业基本专项能力是专业基本能力的拆分, 可是旅行社认为很重要的普通话, 分解成基础语音分析能力、字词发音辨析能力、规范朗读能力和规范说话能力后选择的就大为减少。又如在专业基本能力中选择较少的湖南旅游资讯, 分解成酒店住宿、餐饮、交通业务知识、旅行证件业务知识和旅游地图阅读能力后, 选择率大为提高, 90%以上的旅行社都勾选了这几项。

在与旅行社从业人员访谈中, 我们得知, 有一些能力虽然内容一样, 但表述方式在学校里、学术上的和实际应用上不一样, 这也提醒我们在进行教学标准开发的时候, 要注意联系实际, 争取直接对接, 达到零距离就业模式。

2. 专业岗位核心能力要求。

在岗位核心能力中, 所有的旅行社都选择了讲解能力和带团服务能力, 89%的旅行社选择了计调能力, 94%的旅行社选择了外联营销能力。但是, 哪怕是没有选择计调能力和外联营销能力, 在核心专项能力的选择中, 也会选择部分计调和外联对应拆分的专项能力。这说明此四项岗位核心能力是几乎所有旅游服务企业所必须掌握的, 只是在侧重点上略有不同而已。

3. 职业拓展能力要求。

在职业拓展能力的选项当中, 根据旅行社的不同规模、不同主营业务, 有不同的选择。小微型旅行社希望掌握旅游商品导购、旅游服务才艺表演、景区服务等拓展能力, 中大型旅行社需要具备旅游电子商务、会展服务、旅游票务服务等拓展能力, 有出境业务的旅行社还希望具备海外领队的拓展能力, 但是没有旅行社选择酒店服务能力, 活动策划、景区服务选择的也比较少。

4. 人文素质拓展能力要求。

提升人文素养是旅游服务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在此项选择上审美艺术、信息检索、饮食文化、企业管理等选项选择的较多, 这也和职业有一定的关系。

5. 素质要求。

各旅行社对应聘人员的素质要求都比较多, 选项中勾选的比例也比较高, 例如沟通协调、敬业精神、吃苦耐劳、执行力、团队协作、诚信、挫折应对、学习创新能力、情绪控制等, 这些不光体现了个人素质, 也体现了职业道德。

在访谈中, 不少旅行社都表示, 社会在发展, 工作内容也常有创新, 有一些专业技能欠缺, 可以慢慢学。但是, 素质和职业道德是潜移默化、难以改变的, 希望学生在学校里能培育良好的素质。

提到在招聘时看重毕业生的什么方面时, 绝大多数旅行社都是选择综合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个人潜力、品德等, 没有旅行社选择学校名气, 这说明, 对于企业来说, 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最重要的。

三、关于中职旅游服务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思考和建议

(一) 课程框架建议

1. 明确定位。

我们首先要明确中职旅游服务专业的定位, 主要是面向旅行社, 为旅行社培养从业人员。我们可以将旅行社的人才需求分成若干个职业岗位, 如分成导游、计调、外联营销等岗位, 以这些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结构为出发点安排课程或进行专业细分, 分解出适应这些岗位工作所需的核心能力与相关的辅助能力, 然后对课程设置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 确定教学内容, 规范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达到培养学生从事一种或一类职业能力的目的。

2. 在观念的改变上突出行业性。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对中职教育而言已经滞后了, 过分强调学科理论的系统性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的特点体现得不充分, 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现代的旅游职业教育应该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 在课程设置上, 不要按知识逻辑来构建课程, 要以旅游服务人员需求为核心, 明确旅游企业需要什么, 旅游服务人员缺乏什么, 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做好教学改革工作。

3. 在培养计划上突出层次性。

将学生的培养计划分成三个部分: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 将中职教育课程划分为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和人文素质培养与职业能力训练两类课程。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和人文素质培养由文化基本素养教育向人文素质拓展训练递进。人文素质培养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 既要关注让学生获得与相关职业岗位相一致的职业行动能力, 又要让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人文素养。

职业能力训练由基本职业能力向岗位核心能力再向职业拓展能力递进。

基本职业能力属于职业入门教育, 包括旅游概论、旅游英语、旅游法规与职业道德、汉语言文学、导游基础、普通话、礼仪、湖南旅游资讯等课程, 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本专业所有岗位的基本规律和通用标准。

岗位核心能力是指完成某一岗位较为复杂的工作任务的能力。中职旅游服务专业的学生定位的岗位是导游岗位、计调岗位、外联岗位, 对应的岗位核心能力包括讲解能力、带团服务能力、计调能力、外联营销能力。

职业拓展能力是指创造性的完成较为复杂的工作任务的能力, 包括旅游服务情景英语、旅游票务服务、旅游商品导购、旅游服务才艺表演、旅游电子山谷、户外拓展、会展服务、海外领队等, 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按照从基础到实践的顺序, 一年级进行专业基础教育, 二年级加强专业技能培训, 三年级完成专业素质教育和实习实践, 培养既有扎实基础又有良好专业技能和素质的优质人才。

(二) 课程内容和方法建议

1. 在教学内容上突出能力递进原则。

能力递进课程是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以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 教学设计分层递进, 教学内容编排由简到繁, 教学组织梯度推荐的教学框架。在课程标准设计中, 打破按教材、按知识逻辑设置课程的传统, 把岗位需要的能力提取出来开设课程。例如:带团服务能力课程是提取原导游实务课程、模拟导游课程和导游基础课程中与导游服务有关的能力综合而成的一门课程。以导游带团的八个流程作为能力递进主线, 只有掌握了上一个能力, 才能继续进行下一个流程。

2. 在教学方法上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

打破传统的一门课由一位教师从头到尾“全包”的方法, 打破传统的通过单一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的模式, 打破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学习为辅的教学方法。突出知识应用性的直接效应使培养的学生一旦毕业就能很快找到工作岗位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岗位。

突出教学做合一, 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讨论教学、项目教学、仿真教学等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让学生动手、动脑, 鼓励教学相长和学生互相学习。例如, 在带团服务能力课程中, 接站服务我们设计了一个迎接工作的训练项目。在这个训练项目中, 学校到所在地州市的机场、车站、码头进行现场教学, 对学生进行分组, 两位学生分别模拟全陪和地陪, 一部分学生模拟游客, 辅以接站牌、导游旗、行程单等道具, 完成迎接工作的模拟。

要把作品设计作为教学载体涉及的重要环节, 广泛收集和整理与学生工作岗位相关的工作案例、工作项目、典型产品, 丰富教学素材。在旅游计划用于调度课程中, 专项能力成本核算就需要通过旅行社计调单和湖南旅游资讯资源库, 做出价格表这样的作品。

考试制度应该是与一定的教育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制度。传统的考试方法是每门课进行考试, 而且考试形式单一化, 这并利于检验学生对每种技能的掌握程度, 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 必须打破传统的考试方法, 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作品, 在检验评价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校正完善, 成为考核的一部分。

篇4: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总结报告精简版

关键词:中职学校 酒店服务与管理 专业建设

课 题:本文系大连市人社局技工学校招生办公室组织的调研工作报告研究成果。

一、中职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上一些大型、超大型的现代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中的诸多成员相继进入中国市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外交流日益增多,我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往来、经贸联系日趋紧密,经贸交流会、洽谈会、发展论坛等也接踵而至,自然而然地带动了我国旅游业、酒店业和餐饮业的繁荣和发展。

目前,酒店业已成为我国整个服务领域中开放程度最深、产业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综合效益最好的业态之一。随着旅游业和酒店业的蓬勃发展,酒店行业不断扩充,旅游人数不断增加,服务接待档次不断提高,我国酒店业也面临着同行业的相互竞争,而酒店业人才的竞争是这场角逐中最关键的一环。客人对酒店服务员、接待员以及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促使酒店在招收新员工时不能再仅看外貌,部分酒店从业人员也因不适应现有的酒店业发展形势而被淘汰,行业内越来越关注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造就和培养一支高技能、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已经成为全球酒店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条件。因此,各大酒店对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的需求倍增,特别是受过正规教育的高素质的酒店服务和管理类人才成为酒店行业的“抢手货”,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态。对酒店而言,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无疑是本行业具有深厚发展潜力的员工群体,是企业迫切需要的人才。

我国第一所专门培养旅游高级专业人才的高等学府——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于1979年建校,建校30余年来,学校培养了5万余名各级各类人才,有2/3的毕业生至今仍然稳定地工作在旅游行业,在业内升至高层管理人员的占60%~70%,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才担任了旅游企业部门经理以上职务或任职于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岗位。笔者的母校辽东学院1990年首次招收了32名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发展至今,该专业已经发展为学院的二级分院,招生数接近2000人。据业内人士统计,从我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教育35年来的发展的数量和规模来看,开办旅游管理类专业的高等院校已增至3位数,而且继续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长20% ,在校生年均增长110%。但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却远远跟不上酒店业对人才的需求,以至于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这为各大院校开设酒店服务和管理专业提供了可靠的就业保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各大院校的专业设置必须考虑面向社会和服务区域,必须适应当今社会的就业需求,就当前国内外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开设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仍然是大势所趋。

二、中职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现状及就业发展预测

酒店餐饮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服务业中极其重要的行业,就业人数之多、产值占我国GDP比例之大,使其一跃成为我国当今社会颇具影响力的朝阳产业。目前,我国共有6批248个城市被评为优秀旅游城市,占我国城市总数(663个城市)的38%,巩固了我国在世界旅游业中位于前列国家的地位。根据已出炉的2015年《中国旅游业年鉴》统计,全国各大省市五星级酒店已达656家,星级酒店总数的年均增长率已达到15.3%,全国星级酒店的客房数量年均增长率为7.7%。就笔者所在的城市大连而言,2014年全年共接待游客584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9.95%;实现旅游总收入1065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23%。每年的5月至11月是旅游旺季,其中7月至10月更是旺季中的旺季。根据大连市旅游局的统计,旅游旺季期间各大酒店的平均入住率已超过91%,部分经济型酒店的接待量甚至超过了115%。酒店的房价格也都有淡季和旺季的不同标准,旺季较淡季价格增长13%~33%。由于世界金融危机影响的日渐消退,和2014年同期相比,2015年各大酒店的入住率和房价分别上涨了12%和2.6%。可想而知,随着酒店行业的蓬勃发展,酒店各大部门的用工量也会逐步增大,人才需求量也会逐步提高。酒店行业的人才需求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明显出现了从业人员年轻化、社会化、多样化的趋势。但总体上看,本行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一般偏低,而且人才流动性日趋增大、流失率日趋增高。据了解,酒店服务业几乎每个岗位都缺人,包括各部门的基础性人才和管理人才,虽然大连市已有很多院校开设了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但还远远满足不了行业发展的需要。

相关统计显示,全国星级酒店大约有1万多家,目前正处于酒店改制的转型期,有80%的公有制酒店将转为市场化经营,可见,对酒店服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将大幅度增加。据专家统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在我国最好就业的十大专业中排名前三,可见本专业有好的就业前景。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客源国和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国,在酒店服务业迅猛发展的今天,迫切需要大量专业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的人才,这就给各大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就业机会。以笔者所在的职业学校为例,每年2月份,各大酒店都会与学校联系洽谈用工事宜;3~4月份,本地酒店的相关领导便会争先恐后地到学校面试招工,唯恐优秀的毕业生让外单位抢走,外地酒店更是不厌其烦地通过网络远程视频面试,挑选心仪的招工对象;4月末,当年的毕业生便被“一抢而空”,不少动作慢的用工单位则会空手而归;5月中旬,所有毕业生就会奔赴自己向往已久的工作岗位,这种招工就业热门现象早已是各大院校的一种常态。根据近几年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情况分析和省内外相关大专院校调查显示,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达97%以上。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主要的就业发展方向有前厅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和康乐服务与管理等。酒店各部门涉及这些就业发展方向的岗位对高素质、创新型、实用型管理人才的需求非常大。上海市的相关数据表明,每年新增的旅游酒店企业中,各级管理岗位已经超过1000个。可见,在当今社会就业压力增大、一毕业就失业的大环境中,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谓炙手可热的人才,就业发展前景非常好。

三、中职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的可行性

1.培养目标

中职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的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既具备酒店管理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酒店管理方法、运作方式和服务技能,又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及敬业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2.就业岗位方向

本专业的毕业生应取得相应学历的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主要面向高档星级酒店,从事前厅、客房、餐饮、康乐等一线服务工作以及相应的基层管理工作。

3.人才培养规格

(1)职业素养目标。

第一,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与法律意识;

第二,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三,具有牢固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生活态度;

第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第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具备一定的创业意识;

第六,拥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岗位对身体素质的要求。

(2)知识结构目标。

第一,具备与专业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和美学知识;

第二,具备专业外语知识;

第三,具备酒店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第四,具备与酒店前厅服务相关的专业知识;

第五,具备与酒店餐饮服务相关的专业知识;

第六,具备与酒店客房服务相关的专业知识;

第七,具备与酒店康乐服务相关的专业知识。

(3)能力结构目标。

第一,具备较强的语言(汉语和外语)表达能力;

第二,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接待服务能力;

第三,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较强的应变能力;

第四,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和协作能力;

第五,具备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第六,具备灵活运用酒店服务与管理相关知识的能力。

4.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除了必修的德育课、文化基础课之外,还有必修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

(1)必修专业基础课。

职业生涯规划:掌握求职的技巧、基本原则,形成正确的就业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和成才观,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做好就业和创业的准备。

旅游心理学:掌握心理学的一般知识,着重了解旅游者的心理活动、心理需求和消费需要,同时,培养学生具备酒店工作人员应有的心理素质。

酒店服务礼仪:掌握酒店服务礼仪的基本知识、服务人员仪容仪表规范、交际礼仪规范,培养文明素养,使学生养成礼貌服务的职业习惯。

酒店管理概论:明确酒店的管理学派、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初步掌握酒店经营管理的职能和各部门的管理目标与要求,并能合理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旅游政策与法规:初步掌握旅游政策和法规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并能正确运用相关政策指导实践活动。

食品营养:了解各类营养素的内容、性质、作用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掌握主要原料的营养成分,掌握合理营养和合理配餐的基本方法,为科学进餐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酒店财务管理:明确财务管理的目标和任务,掌握前厅和餐厅结账工作环节,掌握成本费用的管理原则和方法,并能合理地运用于实践。

(2)必修专业课。

酒店专业外语:掌握较为扎实的外语技能,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外语会话能力,并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技能进行会话交流,同时具备较强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前厅服务与管理:具备前厅服务员及基层管理人员的专业基本知识,明确本部门对员工素质方面的要求,熟练地掌握客房预订、客人接待、离店结账等各项前厅服务的具体要求和方法,并能灵活地运用于实际工作。

客房服务与管理:具备客房服务员与基层管理人员必备的专业基本知识,明确本部门的职能、业务分工及对员工素质方面的要求,熟练地掌握清洁保养和对客服务方法,并能灵活地运用于实际工作。

餐饮服务与管理:具备餐饮服务员与基层管理人员必备的专业基本知识,明确本部门对员工素质方面的要求,熟练地掌握中餐、西餐及酒水等服务的具体要求和方法,并能灵活地运用于实际工作。

康乐服务与管理:掌握酒店康乐服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康乐项目的设置使用和服务方法,掌握康乐部的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和康乐服务质量管理,并能灵活地运用于实际工作。

(3)必修实践课。

前厅服务实习:熟练掌握客房预订、礼宾服务、入住接待、客账服务、客务关系维护等相关服务技能,初步掌握部门基础管理工作的方法。

客房服务实习:熟练掌握清扫、整理客房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楼面接待服务,客房的日常清扫整理,公共卫生和计划卫生的整理等各项服务技能;掌握对客服务的方法和技巧以及部门基础管理工作的方法。

餐饮服务实习:熟练掌握餐饮设施设备及其用品的使用、维护与保养,熟练掌握餐厅、宴会厅及酒吧服务的各项基本技能,掌握接待服务的技巧、宾客投诉的处理及部门基础管理工作的方法。

康乐服务实习:熟练掌握球类(台球、保龄球、网球、高尔夫球等)服务技能,熟练掌握健身中心、游泳池、KTV、棋牌室、桑拿、足浴、温泉浴、美容美发等各项服务技能,掌握部门基础管理工作的方法。

5.师资素质与硬件设施设备要求

从事酒店服务与管理教学的教师在思想道德方面应是合格的职业院校教师,应取得高等教育法规定的教师资格相关证书,应具有本专业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高级职称、中级职称的教师达到一定的比例。从事必修专业课和实践课教学的教师应具备相应的社会实践经验和能力,最好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技师和高级技师),理论和实践教学经验丰富,得心应手,达到当今职业教育所倡导的“双师型”教师要求。

篇5: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可行性报告

开设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可行性报告

旅游业是国际公认的朝阳产业和无烟工业,是一项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环境保护四大功能的现代化综合性产业,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带动效应显著。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在国务院在开的全国旅游发展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世界旅游强国的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据世界旅游组织和国家旅游局预测,中国未来十年,每年将增加旅游从业人员一百万人,而各院校每年仅能提供十万名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旅游服务人才、特别是能从事旅游服务第一线岗位的中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紧缺,这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提供了充分的就业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专业名称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二、专业设置的原则

(一)专业的设置、调整,原则上遵循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依据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旅游市场建设情况,人才需求的情况,积极稳妥地设置、调整专业,进一步完善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以满足旅游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二)专业设置突出科学性、发展性原则,满足学生、专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结合旅游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以市场的实际需要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依据,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树立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观念,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有工校特色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

(三)专业设置的遵照教育部及旅游行业制定的相关专业设置标准,业务规范的基础上,依据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并注重全面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完善该专业在本校已具有的硬软件条件,完成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

二、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实施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提升职业院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大力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健全人才培养、引进政策体系。加强旅游教育培训,全面提高旅游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文明素质和服务水平。这充分说明发展旅游职业教育,不断地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在旅游行业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旅游人才教育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适应新变化、适应新要求,创新旅游教育和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培养旅游业所需的各类人才。

近年来,随着我省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旅游从业人员的总数有了较大的增加,但从总体上来看,旅游专业人才、尤其是能从事旅游及饭店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服务第一

线岗位的中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十分匮乏,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明显提高。因此,强化旅游服务和管理人才的教育与培训,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旅游服务和管理人才队伍,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正是培养这类人才的基地,它以培养能从事旅游业及旅游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的中等职业技术高素质服务人才和管理人才为宗旨,这无疑是最及时也是最受欢迎的。

三、专业设置的可行性

(一)良好的政策环境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关于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是海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海南旅游业发展迎来了重要历史机遇。建设国际旅游岛,是海南旅游发展的基本目标。为加快旅游业国际化进程,全面推进旅游业开放,更好地指导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第五届海南省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做好旅游人力资源规划,创新吸引人才的体制机制。积极营造吸引人、培养人、留住人、激励人的良好环境,使旅游人才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都能适应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目标要求。加强旅游职业教育。增加对旅游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旅游职业教育方面的作用,坚持院校培养与在岗培训相结合,本地培养与外地引进相结合,加快培养能从事旅游业及旅游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的高素质服务人和管理人才。《海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迫切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尤其是旅游服务与管理方面的技能型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计。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才能真正服务好教育强省的战略决策,才能真正服务好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对人才的渴求。

(二)完善的基础条件为培养高素质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提供专业保障

海南省工业学校实行多形式、多层次办学,与加拿大联邦技术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等签订厂联合办学协议。被教育部列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华中科技大学在该校成立“华中科技大学网络教育琼南分院”,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设立“海南省工业学校远程培训点”,省人力资源开发中心设立“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什培训基地”。是海南省人劳厅指定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是“全国计算机等级培训考试点”、“全国中专英语等级考试点”、“海南省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中心”。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性强,要培养合格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必须给学生创造现实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毕业后能及时进人岗位角色。学校设有基础实训室(语音、形体、舞蹈及礼仪训练实训室等),主要解决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基础文化素养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等问题;酒店管理实训室(设有酒店客房、旅游餐饮综合管理实训室),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酒

店服务与管理技能技。此外,还有模拟会计实验室、计算机中心,对实验室及计算机设施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各类设施齐全、先进,能满足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另外,我校建成了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规模大的校园网,并与社会联网,形成了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建构了能满足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在图书资料方面,我院拥有一座阅览、借书、计算机检索、收集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图书馆,可满足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科研对图书资料的需要。

(三)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转变了专业人才培养观念

自办学以来,学校一直在探索校企结合的培养模式,先后与多家旅游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选择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水平的旅游企业作为学生校外实习的基地,保证大量实践技能性课程的教学需要,使学生能在旅游企业一线真实的工作环境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实践中学习,掌握技能、提高能力,从而保证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校企合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舞台,教师深入旅游企业第一线,能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高新技术的应用状况;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旅游企业对所需人才规格的要求;能把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提高自身技术实践素质。

海南省工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依托文笔峰、五指山,天涯海角、南山等景区和高星级旅游酒店以及其它旅游服务企业,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培养旅游技能型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讲解员、导游员等创造条件。

(四)具备开办“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师资条件

学校自成立以来一直极为重视师资力量的建设,每个学期都开展师资培训,积极鼓励教师深造,力求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注重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制订了《海南省工业学校实训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通过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从企业引进高级技术人员,参加校内外培训等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制订相关激励机制,鼓励专业教师到旅游企业挂职实践,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参加职业资格证书(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考证,培养了一批理论扎实、实践丰富、踏实进取的师资力量。鼓励和要求教师参加旅游机构、集团、企业的技术、制度改革和创新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形成了一支教育理念新、教学效果好、实践能力强、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个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所以,我校在筹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过程中,己配备了一支学术功底扎实、治学严谨、整体水平较高,能胜任本专业教学科研的教师队伍。

四、人才需求预测情况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今后海南将努力把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逐步发展成为海南经济的主导产业,承担支撑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任。海南旅游要转型升级,国际化要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海南旅游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对旅游人才形成旺盛的需求。

根据国际旅游岛建设目标要求,对2015—2020年海南省旅游从业人员预测。到2015年,旅游管理、营销、服务和产品开发的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7%以上,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达到42%。按照旅游经济增长指标每年8%的增长速率,根据传统的递增办推算和预测,2010年,旅游人才需求量将达到194172人;到2015年,旅游人才需求量将达到285304人。

到2020年之前,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全面接轨,初步建成亚洲一流、世界著名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以上,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将达到52%。到2020年, 旅游人才需求量将达到419205人。现有的旅游教育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未来全省旅游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加之旅游教育具有一定特殊性,特别是实训条件的不足,更导致了旅游人才培养的总量和质量的严重不足,亟需进一步完善培训设施,创新培训模式,拓展培养方向,加大培养力度。因此,我校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开办“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能从事旅游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的中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符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要求。

五、学制

应往届初中毕业生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学制为三年。

六、专业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通过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环节的训练,培养能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有现代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基本理论和知识,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外语计算机应用水平,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从事旅游及饭店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的中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旅游企业培养具有一定的语言思辨能力、外语表达能力,能进行接待服务和业务沟通;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业务操作的能力、有旅行社外联、计调、文秘、票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较强的应变能力、能胜任导游和旅行社基层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继续提高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的各项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吸收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六、专业课程、职业资格证书及就业方向

(一)专业课程旅游心理学、导游基础知识、中国旅游地理、导游口语技巧、旅游政策与法规、导游业务、旅游英语、旅行社管理实务、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与饭店会计等。

(二)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在本专业学习过程中,要求取得计算机字表处理证书和全国导游资格证书;鼓励学生考取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证书、中级餐厅服务员证和中级客房服务员证。

(三)就业方向主要面向旅行社、旅游景点、各类展览馆等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导游或旅游企业基层服务与管理工作。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是海南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和重大的历史使命。为海南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热带海岛度假胜地提供坚实的、高素质的、实用型和应用型的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支持是海南省工业学校作为国家级重点中职教育单位肩负着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

篇6: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实习报告

2015年学期末,我在老年公寓完成了为期两周的实习工作,回顾这两周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多。从最初进入老年公寓的不知所措,到现在对工作的游刃有余,我们确实学到了很多,也发现了许多自身的不足之处。领导的悉心指导,同仁的援手相助,以及同伴的相互鼓励,这些都让我难以忘怀。接下来是我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的总结。

一、理论与实践同样重要,不能偏向任何一方。由于对本专业的不够理解,上课缺乏激情与兴趣,总是走神或着做别的事情,导致我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熟练。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理论知识一旦匮乏,所谓的社会工作便会很难进行。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的开展都要求社工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这次实习,使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导向,实践虽然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没有理论,何谈检验呢?当今社会在注重实践的基础上也会时刻检验你的专业知识,所以从这次实习之后,我一定要深刻反思,认真听课,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再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二、了解需求,具体分析。社工工作的开展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社区工作,家庭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等社会工作的主体都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年龄,性格,生活背景„„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在开展个案或者是团体工作时就要把握好每个群体的基本特征,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以便于小组工作的顺利开展。

当然各个团体工作开展的本质都是一样的,方法也是相通的,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相互融通,做到举一反三。

三、“不会,不懂”不重要,“认真,耐心,勇于学”是关键。刚开始进入老年公寓对于各项工作都抱有了极大的热情,认为所有事情都能凭自己的能力搞定。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在准备小组工作的时候,各种问题全都显露出来。专业知识的匮乏、与同伴意见的不合,极度缺失的参考对象等等,这些问题让我在实习期间十分懊恼,突然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什么也不懂。但别人似乎也不能帮助自己什么,一时间觉得工作将不能进行下去。但是同伴的鼓励,自我的暗示又让自己重拾了希望。相信自己,认真学习,耐心完成,工作就一定可以圆满成功。也许效果不是最好,但一定要准备的最足。

在老年公寓实习期间,我们一共开展了两次小组活动。一次开放性小组,一次封闭性小组。下面是我们的小组介绍以及我对小组工作的总结评估。

小组介绍及总结:第一次主题为“我们一起来happy”,针对的是老年公寓中半自理区的老人,组员人数不限,活动内容主要是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达到娱乐目的,愉悦老人的身心。由于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体质,我们将时间限制在了45~60分钟之内。这次小组活动总体效果不错,在老人群体中得到了良好的反响,也得到了领导的肯定。但是,这次活动却没能完全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老人们完全是被动的参加小组活动的。对于小组的活动内容也只是应付性的做做样子,没能真正融到小组活动中去,这就是我们事先没能做好宣传工作的缘故。除此之外,对于不能融入小组的组员,我们也没能通过专业的方法将其带入,这说明我们的实践经验还是十分不足的。希望今后可以多学习理论知识,多参加实践,真正的做好社工,开展高质量的小组活动。

第二次主题为“我们年轻了„”,针对的是颐源居自理区的老人,组员人数为6人,活动内容包括游戏和分享性交流,通过游戏营造气氛,进而进入主题。交流的内容是老人们以前的种种经历,难忘的,开心的„以及老人们现在的期望。这次小组是由我来开的,自我感觉不是很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但是吸取了上一次的经验教训我们提前就预约了老人,所以对于组员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在小游戏环节我控制的还是比较好的,老人们也融进了游戏,每个老人都笑得很开心。在进入交流环节的时候,由于准备不足,在一开始就失控了,组员很活跃,场面不能控制。在分享过程中,语言技巧掌握不足,导致场面失控。但也不能完全说它是不好,最起码现场气氛是好的,老人们愿意分享,把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在今天重演了。这对我们以后小组工作的开展也是很有益的。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提前预约组员,让其自己参加,这样的小组更加容易开展。其次,一定要注意说话技巧,既不让组员尴尬,也达到控制场面的目的。第三,封闭性小组的开展一定要将时间订立好,不能太短,也不能完全失控,开展的时间过长,一般控制在2小时内。最后,游戏不能太简单,太幼稚,要让老人喜欢并愿意参加。

以上就是我这次实习的工作总结。在山西省老年公寓的这次实

篇7: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总结报告精简版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自评报告

易县职教中心

一、学校基本情况介绍

易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现校园占地120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2800多人;1幢教学大楼;41间教室多媒体信息点安装到位,可进行多媒体教学;有1幢实训、实验大楼内设有60个实训室、实验室和实习车间,现有仪器设备1000多万元。图书馆各种文化、专业图书7万册,报刊杂志83种;已建成10兆宽带校园网。现有专任教师180人,其中具有高、中级职称教师93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78%。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设置于1992年,现有教学班6个,在校生300人。经保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批准,学校于2000年成立职业技能鉴定站,并成为易县最大的职业技能鉴定站之一。可对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计算机系统操作工、维修电工等工种进行中、初级技能鉴定。旅游专业2012年毕业生90人,全部取得了相应的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其中45名同学考入大学以外,其余全部就业,2013年,旅游专业毕业生102人,全部取得了相应的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率达96%。

二、办学思想端正,培养目标明确。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素质为根本,以改革为动力,以开放求发展” 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以“立高尚人格,学高超技艺”的办学理念。围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德治校,以质立校”的办学方针,把学校办成集职业教育,短期培训为一体的专业龙头学校和职教中心,逐步向国家级特色专业学校方向发展。

易县经济发展的产业取向是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努力打造京南生态旅游强县。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产业链长,吸纳就业人员多。目前,易县的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清西陵、狼牙山、易水湖、云蒙山、等丰

富人文旅游景观和自然旅游景观。目前,该专业在校生300人。专业连续举办了20年,近五年累计毕业生500余人,年培训在职人员200余人次,为易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该专业在本地及周边地区职业教育领域中较好地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我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以技能为核心,积极实施技能型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其专业紧紧围绕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加强基础理论课的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办学效益,使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形成了“强化素质、一专多能、就业为本”的办学特色,实现了“人人有业,个个成才”的办学目标,兑现了学校向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承诺,让学生学一门技术,谋一份职业,做一名合格劳动者。

三、办学形式灵活,规模日渐扩大。

我校坚持实行中职学历班、短期培训班,订单培养班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目前仅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数就达300多人。

四、教学设施齐全,设备日趋完善。

学校坚持把培养学生实操技能作为教育教学重点。不断充实实训设备和规范实训教学管理。建有模拟客房实训室、模拟中餐厅实训室、形体训练室、标准客房实训室、多媒体教学平台等12个实训室。实训室总面积1600平方米,实训设备总价值达100多万元。还建立了长期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3个。各专业实验实训(实习)开出率达 100%。

五、教学管理规范,教研成果显著。

1、修订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相继出台了《教学工作常规》、《教师教学量化考核办法》等,教学常规管理落到实处,有效地规范和约束教师的行为,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执行《教师教学量化考核办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每学期都通过教师教学情况问卷调查对教师进行考查评分,考核结果与教师年度考核、评先评优、职务评聘挂钩。引进激励机制,大大调动了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2、教学文件管理规范。教务处对教学文件配有专人负责、专柜放置。各项文件齐全,尤其是各专业实施的教学计划、理论课教学大纲、实验实训教学大纲或任务、指导书齐全、规范,审批手续完备,执行严格。

3、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教学充分体现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突出技能训练。一是加大实训室的建设力度,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保证了学生校内实习的需要。二是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满足实践性教学的需要。

4、教研组活动制度化。我校根据专业课程实际,设有各专业教研组。由教务处负责指导开展工作。制定有具体的工作制度,每学期有计划、有总结。教研组按时开展活动,教研活动有专题教研、集体备课、到兄弟学校交流等。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把提高教师素质放到突出位置来抓。把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当作学校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常抓不懈。注重教师的培训和再教育。教师利用暑假轮流到企业顶岗实操,效果显著。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一是教师学习制度化、经常化。每年都根据德育工作计划安排教师的学习,特别是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法》、《职业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规和教育理论,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二是学校把师德作为教师考核、职务评聘、评先评优的重要内容,由教务处根据学生评议进行综合考核。三是通过参观、学习和交流,影响和带动教师加强学习,提高修养,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牢固树立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良好风尚。

<2>鼓励教师参加自学,提高学历水平和学科理论知识。要求未达到规定学历的教师要限期提高学历。对达到本科学历、自修本科第二学历、读研、晋升高级职称的教师均实行奖励。该办法实施以来,学校95%教师晋升本科学历,50位教师晋升高级职称。还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计划。近年来,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骨干教师专业培训 60人,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专业在岗培训及本校集中培训多次,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对改善我校教师学历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使我校教师的进修培训规范化、制度化。

<3>实训教学管理科学、规范。我校制定了实训教学管理制度,并根据各专业实验实训大纲和指导书制定教学计划。对课程设计、实训作业、实验报告等工作组织完善,管理严格,考核标准明确,成绩评定办法健全,按章执行。

六、学生管理严格,就业服务到位。

学校坚持以素质为根本,确立“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学习目的教育、责任感教育、劳动教育、环保意识教育”等十个主题的系列教育,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创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了培养更强的就业及创业适应能力,真正达到“发展专长,迈向成功”的目标。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做好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推荐工作,建立了以就业指导处为主的“就业指导中心”,全面负责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推荐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构建了当地、北京、天津、青岛等地区企业的定向就业网,逐步采用“订单教育”模式,根据社会需要对学生进行施教,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我校毕业生100%上岗就业,并能走上对口专业的工作岗位。

学校充分发挥《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按照教学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意识。学校毕业生普遍一专多能,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 100%。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各行业的业务骨干,或担任领导职务,或自己办实业。

七、坚持改革创新,强化内部管理。

1、坚持面向市场办学的原则,加强专业建设。围绕面向市场需求多渠道办学是我校工作的整体思路。我校着重抓好专业改造和开发工作,寻找联合办学之路。

2、办学模式改革。几年来,我校推行“订单教育”,“工学结合”等办学形式。与北京、天津、青岛等地区企业建立输送毕业生的关系,确保学生学有所用,对口上岗。并利用暑假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为贫困学生提供了完成学业的“绿色通道”,深受学生及家长的欢迎。

3、改革课程的设置。我校结合就读学生在校时间及文化基础参差不齐的特点,经过深入系统地改革,使学生产生更浓的学习兴趣,有更多的时间,更浓的学习兴趣来学习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

6、教学方法改革。针对职业学校教育的任务,我校打破常规,试行“并行式”课程模式的教学改革,改革传统的课程(理论+实践)组合形式。形成“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过程的技能型教学模式。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进行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减少灌输式、填鸭式,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关系,多给学生留下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八、发挥积极作用,向质量要效益。

近十年来,我校毕业生的学习成绩合格率都在98%以上,100%获得技能等级证,历年毕业生就业率达100%,毕业生供不应求。由于毕业生综合能力强,在各个企业中享有良好声誉,大部分学生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还有很多毕业生自主创业,收入可观,颇有名气。

九、巩固评估成果,加快发展步伐。

通过此次自评检查,学校将不断改善教师学历结构,加快教学改革步伐,提高教

育教学质量,深化学校内部改革,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在现有特色上再出新意,在已有成绩上再铸辉煌,努力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把学校建设成政府放心、群众满意、人才辈出的校园。

篇8: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总结报告精简版

随着高职教育在我国的迅速发展,高职教师的专业化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高职教师在专业发展上不仅应具备各类教师均应具备的多种素质要求,而且还必须具备实践技艺型人才的相关素质,是集理论、技能、师范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加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加深人们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对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进行了问卷设计和调查,希望调查结果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一、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对象是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江苏省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的旅游管理类专业授课的30名教师。调查问卷设置了两个部分,分别为基本信息部分和专业发展信息部分。其中在专业发展信息部分问卷共分为知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四个维度,共30个问题。

二、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

(一)基本综合素质分析

在30名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师中,男教师3名,女教师27名。20-30岁的教师有6名,占20%;30-40岁的有19名,占63.3%;40-50岁的有4名,占13.3%;50岁以上1名,占3.3%。其中助理讲师5名,占16.7%;讲师20名,占66.7%;高级讲师5名,占16.7%。本科学历10名,研究生学历(包括在读的)19名,大专学历1名。非旅游管理专业科班出身教师3名,从旅游企业调入的1名。从性别年龄比例来看,女教师占主导地位,将近一大半的教师处于30-40年龄段内,对于有家庭的女教师而言,教学上投入的精力会因为照顾家庭分散一些。从职称上看多数是讲师。从学历上可以看出教师的普遍学历正在提高,大多数教师有提高的意识。然而还有非旅游管理专业出身的教师从事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而且比重占到10%。从旅游行业调入的老师仅占了3.3%。

(二)专业发展分析

1、知识能力

就专业知识与技能而言,能够较好的掌握旅游管理课程的知识体系、实践体系与主要技能的老师占有66.7%;能较好掌握旅游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及其构成的老师占有50%;能较好了解旅游管理专业对应职业资格及其主要资格标准的占有16.7%;能较好掌握职业教育心理学、教育学,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的占有20%。从数据表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知识构成与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目标有一定的差距。在30名教师中,大部分老师不是师范学校毕业或是教育专业的,根本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虽然大部分老师在工作后通过了教育教学理论课程的考核,但也不能灵活运用,尚不能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教师对于行业知识极度缺乏,对于胜任各种行业实践教学能力较弱,不能适应高职院校旅游管理教学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关于旅游管理专业知识,90%的教师都进行过系统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掌握总体不错,但对于行业知识,80%的教师不了解,或者说了解的不深,也就没法胜任某些行业的课程,不利于各种行业课程的学习,也会影响学生的就业。这说明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目前旅游管理专业高职教师急需提高本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即能有更多动手实践和深入了解企业运作的机会。

2、教育教学能力

职业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以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技能最为急需。了解旅游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并能应用于课程开发中的老师仅为50%,能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特点、用人单位的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老师为58.3%。可见从目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状态来看,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技能方面能力偏弱。

职业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仍有差距。能系统地把握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并有效运用到教育教学设计中的老师占了16.7%;能较好地把握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并初步运用到教育教学改革中的老师占有41.7%;二者相加达58.4%,接近六成。但也有教师坦承有较大难度,对高职教育教学理念有适应困难者接近四成。

技能培训与教育教学偏少。近5年来,在参加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培训方面,表示多次参加的老师占有26.7%,表示只参加过1~2次的占有66.7%,表示没参加过的占有6.6%。可见,参加的人次偏少,可能不利于教师专业化和职业教育理念的提升。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已普遍使用但效果还需进一步加强。能有效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教学气氛和效果非常好的占16.7%,较好的占50%,共为66.7%,还有超过三成的老师仍采用原有的教学方式。

师生之间理解不足,隔阂犹在。在学生组织与管理中,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占有60%;能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的占有66.7%;能根据育人标准和用人标准,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的占有56.7%。

3、专业实践能力

教师的双师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能够开展社会培训、为旅游企业提供技术、业务咨询的为66.7%;能够参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相关工作的老师为53.3%;具有旅游企业工作经历或参加过企业实践的老师为66.7%;具有双师素质,具备教师资格证和技术资格证的老师为83.3%。

教学过程与实际生产和服务相结合的能力偏弱。能够开展生产性实践环节教学的指导工作的老师占有53.3%;有效组织理论和实践教学,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为66.7%;了解旅游管理专业相关企业生产组织方式、产业发展趋势等情况的老师只有10%。

4、科研能力

科研与教研意识尚不浓厚。能积极撰写教科研项目(课题)申请报告的受访者仅为16.6%;能自觉主动地进行教学创新与改革研究的受访者仅为50%;希望与其他学校老师一起做课题研究的为60%,还有四成的老师没有这个意识。

教学教研成果较少。近5年,参与过部、省、市(区)级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的老师为40%;在全国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过教研文章的为16.7%;在有CN刊号的期刊杂志上发表过教研文章的为33.3%。

三、问题与对策

在知识性能力,尤其在“双师型”能力方面,目前高职教师以专业实践操作技能的欠缺最为凸现。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对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尚欠适应,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远未改观。在实践性能力方面,职教实践技能仍较薄弱。从职教实践基本技能看,存在的问题一是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上,能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并取得较好效果的微乎其微;二是在组织与管理上,师生互动的频度与深度远未达理想状态,师生之间理解不足隔阂犹在。从科研与教研能力看,高职教师的科研与教研意识尚不浓厚,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科研能力较薄弱。

由此可见,完善高职教师职前教育、规范高职教师入职教育、改进高职教师职后教育,刻不容缓。一是弥补职前的教育教学知识和行业社会经验的不足;二是规范入职条件,吸纳德才兼备者为高职教师;三是与行业中知名的企事业深度合作,人才交流实质化,培养更多胜任课堂教学和企事业工作的两栖人才。政府舍得花钱,学校舍得放人,教师才能心有所思、目有所见,身有所为。

上一篇:超市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下一篇:ISO管理体系工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