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司法考试《法理学》复习方法

2024-07-23

2022年司法考试《法理学》复习方法(精选6篇)

篇1:2022年司法考试《法理学》复习方法

2012年司法考试《法理学》复习方法

2012年司法考试已经开始了,在这里新华考资网小编总结了法理学的一些复习方法,希望对各位学员有所帮助。更多资料请登录新华考资网了解。

法理学复习方法

07年客观题考了23分,08年也是23分,09年虽然考了28分,但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新增加了5分,因此,还是考了23分。可以预计,2012年的考试,传统法理学的题目,还是23分。法理学一共有四章内容:法的本体、法的运行、法的演进、法与社会。这23分在四章内容的分布非常明确,考试重点就是前两章:法的本体和法的运行。研究真题的分布,我们可以发现,每年的考题,法的本体和法的运行大约占到考试内容的75%-80%.具体而言,法的本体大概占到每年考试内容的50%左右,法的运行大约占到考试内容的25%-30%.以下我们就每一章的重点,给大家做一个提示。

《法的本体》在法理学的考察当中,几乎占到半壁江山。重点集中在法的特征和本质、法的价值、法的作用、规则和原则、法的渊源、法的效力、法律关系、法律责任与制裁等,其中特征和本质、规则和原则、法律关系这些点每年必考。

《法的运行》,大约占到考试内容的25%~30%,重点集中在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适用的一般原理等知识点,根据这几年的命题趋势分析,这些点都是热点,而且每年必考。

《法的演进》与《法与社会》作为传统上的次重点,考察力度不大。法的演进中的重点知识主要有法的产生、法的继承、法的移植、法系等。《法与社会》当中的重点知识主要有法与社会的关系,法和其他社会规范比如说道德、宗教、政策、原始社会规范等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我们谈谈法理学的学习方法。

首先,掌握基本概念,一定要把握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为什么很多同学觉得法理学难学,在学法网司考题库做题一做就错,主要原因就是基本概念没有搞明白,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他实际上是在拿日常生活当中形成的经验系统在对付专业的法理学问题,属于风马牛不相及,有多少道题,你错多少道。围绕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设计题目,是法理学命题的一个基本陷阱。这类题目基本占到法理学题目的30%左右。所以,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定要搞明白,千万不能在这方面偷懒。

其次,更重要的是掌握这些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法理学当中的许多概念之间都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彼此之间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说,我们法理学教材中的四章内容,法的本体、运行、演进以及法与社会,它们就不是孤立的,他们之间

有着内在的联系。法的本体,是在研究静态的法律,它告诉我们大家法律是什么样的,内部结构是怎么回事,牵涉到法的特征、本质,法的价值、法的作用、法的要素、法的渊源、法的效力、法律关系等知识点。那有静态的研究,就有动态的研究,我们的第二章,法的运行就是在横断面上研究法律是怎么运行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的适用原理等就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那有横的方面的运行,就有纵的方面的运行,第三章法的演进研究的就是法在纵的方面的运动,从原始社会没有法律,到阶级社会产生法律,从奴隶社会的法律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再到消灭剥削之后的社会主义的新型法律,再到共产主义,法律消亡。其中很重要的知识点就是法的继承和移植,法系等。那,我们一直在研究法律,法律是在哪儿,在社会之中。我们的第四章研究的就是法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法与社会中的其他规范之间的关系。总之,四章内容告诉我们一个问题,那就是法律是什么。我们法理学实际上就是回答一个问题,法律是什么。那有同学说了,说,老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怎么回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中国,法律是什么,比如说,我们和资本主义法律的区别就是突出法律人的政治性、人民性和法律性的有机统一。所以说,我们大家学习法理学,一定要注意掌握他的逻辑结构。具体而言,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以一个知识点辐射其他的知识点的能力,比如说在学习法的特征的时候,把握住法的特征,我们不但应当知道,法律就是法律,而且应当知道法律不是道德,不是宗教,不是政策。这样我们在学习法的特征的时候就把法和道德的关系,法和宗教、法和政策的关系这一类知识点都复习完了。再比如,有些大家难以把握的知识点,规则和原则、秩序和正义、文义解释和客观目的解释,可预测性和可接受性,这些知识点,单独的研究,不好理解,但是你把握住其中的逻辑关系,就会发现,理解记忆起来容易得多,而且做题准确率也会高的多。

最后,我们再谈谈复习材料和真题的问题。

一方面是复习教材的选择。就法理学的复习,我个人认为,法律出版社出版的三大本教材的卷一或者是根据该书的“精选本”必不可少。法理学作为理论法学,由于没有法条作支撑,考试所有的标准答案,就是法律出版社的三大本。你回去研究真题,可以发现,甚至很多题目就是三大本教材中的原话。所以无论大家手头有多少资料,我想三大本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另一方面,关于真题。对于真题的重要性,我就不多说了,关键是我们如何对待真题。真题很重要,确实,对于重点知识的把握有意义。但是,只做真题够不够呢?大家可以想象,你要参加辅导班,老师一定会说真题,你买的辅导材料也一定会有真题,再加上你自己平时对于真题的练习,真题对于大家检测自己的实际水平,对于知识点的把握,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那么,此时真题的意义在哪里呢?就在于对于题干的理解上。我们知道,做对一道题,需要三方面的结合,首先,你的知识点要掌握扎实;其次,你要把选项看明白;第三,是大家最容易忽视的,必须要把题干分析明白。真题在此时的意义就在于帮助大家研究题干,使你在做题时,通过不断地练习,能够把握住命题思路,就题干的理解和命题者达成一致,使你所掌握的知识点有正确的用武之地。总之,真题很重要,但是,只有真题也是不够的。新华考资网祝所有学员能顺利通过司法考试大关。

篇2:2022年司法考试《法理学》复习方法

史》复习方法

文章来源:http://edu.21cn.com/kcnet770/

《法理学》

07年客观题考了23分,08年也是23分,09年虽然考了28分,但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新增加了5分,因此,还是考了23分。可以预计,2012 年的考试,传统法理学的题目,还是23分。法理学一共有四章内容:法的本体、法的运行、法的演进、法与社会。这23分在四章内容的分布非常明确,考试重点 就是前两章:法的本体和法的运行。研究真题的分布,我们可以发现,每年的考题,法的本体和法的运行大约占到考试内容的75%-80%.具体而言,法的本体 大概占到每年考试内容的50%左右,法的运行大约占到考试内容的25%-30%.以下我们就每一章的重点,给大家做一个提示。

《法的本体》在法理学的考察当中,几乎占到半壁江山。重点集中在法的特征和本质、法的价值、法的作用、规则和原则、法的渊源、法的效力、法律关系、法律责任与制裁等,其中特征和本质、规则和原则、法律关系这些点每年必考。《法的运行》,大约占到考试内容的25%~30%,重点集中在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适用的一般原理等知识点,根据这几年的命题趋势分析,这些点都是热点,而且每年必考。

《法的演进》与《法与社会》作为传统上的次重点,考察力度不大。法的演进中的重点知识主要有法的产生、法的继承、法的移植、法系等。《法与社会》当中的重点知识主要有法与社会的关系,法和其他社会规范比如说道德、宗教、政策、原始社会规范等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我们谈谈法理学的学习方法。

首先,掌握基本概念,一定要把握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为什么很多同学觉得法理学难学,在学法网司考题库做题一做就错,主要原因就是基本概念没有 搞明白,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他实际上是在拿日常生活当中形成的经验系统在对付专业的法理学问题,属于风马牛不相及,有多少道题,你错多少道。围绕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设计题目,是法理学命题的一个基本陷

阱。这类题目基本占到法理学题目的30%左右。所以,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 定要搞明白,千万不能在这方面偷懒。

其次,更重要的是掌握这些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法理学当中的许多概念之间都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彼此之间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说,我们法理学教材 中的四章内容,法的本体、运行、演进以及法与社会,它们就不是孤立的,他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法的本体,是在研究静态的法律,它告诉我们大家法律是什么 样的,内部结构是怎么回事,牵涉到法的特征、本质,法的价值、法的作用、法的要素、法的渊源、法的效力、法律关系等知识点。那有静态的研究,就有动态的研 究,我们的第二章,法的运行就是在横断面上研究法律是怎么运行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的适用原理等就是比较重要的 知识点。那有横的方面的运行,就有纵的方面的运行,第三章法的演进研究的就是法在纵的方面的运动,从原始社会没有法律,到阶级社会产生法律,从奴隶社会的 法律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再到消灭剥削之后的社会主义的新型法律,再到共产主义,法律消亡。其中很重要的知识点就是法的继承和移植,法系 等。那,我们一直在研究法律,法律是在哪儿,在社会之中。我们的第四章研究的就是法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法与社会中的其他规范之间的关系。总之,四章内容告 诉我们一个问题,那就是法律是什么。我们法理学实际上就是回答一个问题,法律是什么。那有同学说了,说,老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怎么回事。社会主义法治 理念,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中国,法律是什么,比如说,我们和资本主义法律的区别就是突出法律人的政治性、人民性和法律性的有机统一。所以说,我们大家学习法理学,一定要注意掌握他的逻辑结构。具体而言,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以一个知识点辐射其他的知识点的能力,比如说在学习法的特征的 时候,把握住法的特征,我们不但应当知道,法律就是法律,而且应当知道法律不是道德,不是宗教,不是政策。这样我们在学习法的特征的时候就把法和道德的关 系,法和宗教、法和政策的关系这一类知识点都复习完了。再比如,有些大家难以把握的知识点,规则和原则、秩序和正义、文义解释和客观目的解释,可预测性和 可接受性,这些知识点,单独的研究,不好理解,但是你把握住其中的逻辑关系,就会发现,理解记忆起来容易得多,而且做题准确率也会高的多。

最后,我们再谈谈复习材料和真题的问题。

一方面是复习教材的选择。就法理学的复习,我个人认为,法律出版社出版的三大本教材的卷一或者是根据该书的“精选本”必不可少。法理学作为理论 法学,由于没有法条作支撑,考试所有的标准答案,就是法律出版社的三大本。你回去研究真题,可以发现,甚至很多题目就是三大本教材中的原话。所以无论大家 手头有多少资料,我想三大本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另一方面,关于真题。对于真题的重要性,我就不多说了,关键是我们如何对待真题。真题很重要,确实,对于重点知识的把握有意义。但是,只做真题 够不够呢?大家可以想象,你要参加辅导班,老师一定会说真题,你买的辅导材料也一定会有真题,再加上你自己平时对于真题的练习,真题对于大家检测自己的实 际水平,对于知识点的把握,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那么,此时真题的意义在哪里呢?就在于对于题干的理解上。我们知道,做对一道题,需要三方面的结

合,首 先,你的知识点要掌握扎实;其次,你要把选项看明白;第三,是大家最容易忽视的,必须要把题干分析明白。真题在此时的意义就在于帮助大家研究题干,使你在 做题时,通过不断地练习,能够把握住命题思路,就题干的理解和命题者达成一致,使你所掌握的知识点有正确的用武之地。总之,真题很重要,但是,只有真题也 是不够的。

《宪法》

宪法考试传统上喜欢考法条,不喜欢考理论。而牵涉到的法律大概有10多部,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宪法、宪法修正案、立法法、选举法、监督法、全国人大 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组织法、三大自治法等等。传统上这些法律的考核重点比较明确,但是,2009年对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考察,均属于非常偏的法条。一般情况下,宪法基本理论每年必考,宪法修正案每年必考,国家基本制度当中的选举制度、自治制度每年都会涉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尤其是基本权利每年必考。国家机构则是宪法考核的绝对大户,重点集中在中央国家机构的人员结构、职权和工作程序。

其次,宪法喜欢考查热点问题。转自:法律|敎育网 比如说2009年的热点问题涉及到的教育权、监督权、民族区域自治法等都有考察。因此,提示大家,一定要注意观察每年的热点问题。

接下来,我们再谈谈学习方法。宪法部门的考试涉及10多部法律,而且这些法律涉及到的法条,或者是我们日常生活难以用到的,或者是大量的程序性法条,没有什么理论含量,感觉枯燥,不好记忆。虽然如此,宪法的学习还是有一定的方法。

首先,理论结合实践。要记住,我们的宪法绝对不是闲法,它实际上是一部政治法,其用语是非常考究的,比如说我们的宪法修正案,大家可能会觉得麻 烦无比,难以记忆,许多同学反映根本就记不住,但我告诉大家,非常好记,只要你结合政治背景,参透了背后的政治话语,立刻就能把宪法修正案记住。

其次,要学会分析具体的用词,从语义分析进行记忆。比如说大家容易混淆的几个权利。国家保障残废军人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这几个动词就有讲究,你弄明白了保障、抚恤、优待的具体含义,法条就记住了。

再有就是要注意结合法律的特征以及整个法律体系来理解法条。比如说,国家保护华侨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国家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为 什么不一样呢?理由很简单,华侨在哪?外国。法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普遍性,主权范围内普遍有效,但是主权之外就够呛了,而华侨已经在外国了,我国法律已经 不轻易适用了,外国法律自己有规定,所以我国对于华侨的权益保护只能是正当

权益,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而归侨和侨眷由于已经在国内了,当然就是保护合法权 益。

第四,学会利用程序进行记忆。比如说,为什么修宪提案主体能是1/5以上代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而不能是全国人大主席团呢?从程序上很好把握,因为主席团只有开会时才存在,闭会期间不存在主席团,所以他不能提宪法修正案。最后,关于复习材料。教材非常重要。但是,只有教材还不够,一本合适的重点法条也比较关键。这是我们提示大家的理论法学的学习方法和备考策略,给大家提供一些基本思路和建议,希望对大家的复习考试有所帮助,也预祝大家能够顺利通过2012年司法考试。

《法制史》

关于法制史,2003年首次列入司法考试大纲以来,分值占卷一的8%左右,这10分内容的分布,也非常明确,中法史6分,外法史4分。

法制史内容不多,而且知识体系性较强。其中中国法制史有(1)西周的法制指导思想、民事制度、诉讼制度,(2)春秋战国公布成文法、法经、商鞅 变法;(3)秦代罪名与刑罚、汉代废除肉刑、汉律儒家化、春秋决狱;(4)魏晋南北朝的法典结构变化和法律形式发展;(5)唐律疏议及唐代诸项制度;(6)宋刑统、编赦、宋代民事制度;(7)明清司法制度及会审;(8)清末预备立宪与修律;(9)民国宪法变化;

外国法制史有(1)罗马法:十二表法、国法大全、罗马法渊源、内容、地位,罗马法复兴(2)英美法:英国法的形成和渊源、美国宪法、司法审查、美国法的历史地位等等,(3)大陆法:法国宪法、****宣言、法国和德国的司法制度及其沿革、两大民法典等。

法制史作为纯粹记忆的学科,具有两个特点:

第一,虽然框架结构比较明确,但是,考察的知识点却非常细,就这几年命题的趋势分析,往往在知识点的广度上下功夫,一共只有10分,教材当中哪个点都有可能考,很难说哪里是绝对重点。

第二,虽然重点不明确,但是法制史喜欢考第一、最后、独一无二的标志、例外等考点。比如说,2008年考的名例律何时出现?死刑复奏制度何时出 现?这都是第一的、标志性的知识点。转自:法律|敎育网所以,碰到这种极端的知识点,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立刻就拿笔做个记号。

另外,由于课程内容的有限性,有两种现象值得注意,其一,超纲的题目,比如2009年考核的唐朝的民事制度,不是大纲所要求的考点。其二,还有往年

删除掉的考点,又莫名其妙的出现,比如说商鞅变法,大纲中已经明确删除,但还是考了。

就学习方法学习而言,由于知识点的考察非常细,要求大家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一定要细致,比如说,2009年考明朝的大审3年一次还是5年一次。再比如说,建隆4年的编敕,考察的非常细致。

篇3:病理生理学考试方法的探索

关键词:思维能力,考试,改革

在高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受到高度重视的今天, 课程的考试方法、内容的考试改革速度的相对滞后仍是目前影响学生个性发挥、素质教育的瓶颈[1]。为适应素质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的发展, 必须对高等学校的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的考试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 使考学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才能深入推进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我们进行了病理生理学研究性课堂教学的探索[2]。但重记忆, 轻创新的传统考试方法不能准确地评估研究性教学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的有效性。因此, 我们取消“一考定全局”的终结性评价模式, 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全程评价模式, 采用多样化的考试方式来检验。

1 变终结性评价模式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

《病理生理学》具有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并列的桥梁医学课程的特点, 要学好病理生理学知识, 医学生必需具有发散思维、收敛思维和创新思维。这些思维只能在平时的学习中逐步培养, 也只能在平时的考核中得以检验, 唯一的期末闭卷考试不能检测出学生是否具有这些思维能力。为此, 我们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我们课堂教学采取以问题为中心, 以疾病发病机理的揭示过程为主线的教学模式;相应的, 我们的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平时的课堂提问、回答问题情况, 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的综述及未来研究方案的书面报告;形成性评价分数占总分的20%。终结性评价采取期末闭卷考试, 题型为客观题与主观题各半, 主观题增加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的跨章节论述题和开放性论述题;闭卷考试分数占总分的60%。这种评价方式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在课中思考提问、讨论和回答问题的主动性, 又使他们在课后主动花更多时间去查阅资料, 多角度理解各章节的内容, 融会贯通各章节之间的联系, 及病理生理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这能切实加强学生的综合思维分析能力。

2 构建课内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全程评价模式

众所周知, 大学教育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以便课后自主学习。因此,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该包括课堂学习和课后自主学习两部分。我们采用的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研究性教学方式, 既提供了对学生的研究性思维进行评价的平台, 又为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提供了动力。另外, 教师在课堂中对每个同学参与思考讨论的情况了如指掌, 可以对他们的思维分析能力进行准确评价。课堂时间十分有限, 对课堂中尚未解决的问题, 学生可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进行归纳总结, 写出小综述。这样, 学生不仅可以拓宽和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还能受到启发形成新的创新思维。我们每学期要求每个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查阅资料写出综述, 并分别进行修改指导, 择优发表。例如, 在心力衰竭这章教学时, 我们设计了以下问题: (1) 哪些因素会影响心脏的泵功能? (2) 哪些疾病或病理过程容易促进心力衰竭的发生? (3) 钙离子的运转失常在心力衰竭中发生中的作用? (4) 钙离子的运转失常的可能机制是什么?前两个问题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思考后回答, 通过回答问题的情况给予评分。后两个问题比较综合, 可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后写出小综述, 并给予课后自主学习评分。最后, 二者都作为形成性评价的分数组成部分。这种考核能全程多角度, 多方面地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学习能力。

3 构建理论考试、实验操作、病案分析、实验设计相结合的实验评价体系

作为将来要治病救人的医学生, 具有临床思维和临床动手能力尤其重要。通过多年的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的实践, 我们发现实验操作能训练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中引入病案分析能促进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然而, 我们发现学生在实验课中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前几届学生显著下降。如何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我们开展了以实验设计为主, 包含验证性实验, 综合实验, 病案分析在内的实验教学改革。这种教学改革是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动手能力, 必须采取相应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检验。因此, 我们采取了实验理论考试、实验操作考试、病案分析, 自主实验设计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实验理论考试主要考实验动物的选择、分组, 观察指标的设定原则;动物模型的复制原理, 实验现象的分析解释。实验操作考试主要考实验动物给药方法、处死方法, 气管、输尿管、血管、十二指肠分离插管的手术操作, 和实验紧急情况的解决方法。病案分析和实验设计的考核主要采取课后作业形式。学生以组为单位将本组同学总结的病案分析结果和实验设计结果发到教师的邮箱, 教师评阅后给予评分, 并将需修改之处发给同学, 要求重新讨论修改。这种综合评价的实验考查方法使考学结合, 既能训练考查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也能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 考试改革是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十分关键的一步, 它关系到医学教学改革是否能真正提高学生思维、素质、能力的评定。

参考文献

[1]白波, 李伟, 王家富.高等医学院校素质教育中的考试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3, (3) :15~18.

篇4:2022年司法考试《法理学》复习方法

地理学科考试方法价值新思考考核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考核学生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自身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考核方法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考试的内容和方法直接影响到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而高校地理学科的考试方法多以试卷考核为主,考试内容主要以书本知识为依据。这种考试方法虽然能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但是与当前形势的发展越来越不适应。那么教师应如何改革考试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呢?接下来,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发表一些看法。

一、当前地理学科的主要考核方法

1.传统考试方法

传统考试方法大多是“一人命题,全院试用”。也就是说虽然每个学院配备地理教师不同,但是往往在最后考核的过程中会采取“一言堂”方式,一个教师命题,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教师的授课方式、风格和具体内容。同时,多以主观答题为主,题量较少,覆盖面较窄。而且,传统考试方法中课堂表现的成绩,也就是平常成绩所占的分值较少,几乎70%的比重放在了试卷上。而这种传统考试方法就会使一部分学生产生临时抱佛脚的不良学习心理,不看重课堂学习,只是在快考试时突击,防止自己不及格。

2.标准化考试方法

标准化考试的方法相比传统考试方法会比较正式。会对考试制定相对客观而且规范的标准,从命题到考试,再到评卷各个环节有根有据,力求减少或者避免各种误差。这种标准化考试方法会从严格检查每个考生的身份证,考试证。虽然这种考试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学生的真实成绩,但由于过度的“中规中矩”会降低对学生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的考核效果。同时,标准化考试中的闭卷考试会变相引导学生死记硬背,无法充分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性;开卷考试也会为教师的评卷工作带来不便。所以,我们从中也能看到标准化考试方法的弊端。那么,从整体上讲,现阶段地理学科考试中存在的弊端主要是什么呢?

二、地理学科考试中存在的弊端

1.考试内容单一,缺乏创新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现阶段地理学科考试从形式上主要延续了闭卷考试的方法,从内容上讲主要侧重考察课本知识,忽略了学生的课后实践,也没有将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等方面纳入考核。总之,当前的考试方式存在考试内容单一,缺乏创新的弊端,地理教师需要充分衡量学生思想活动与试卷成绩之间的重要性,结合最新教育理念创新考试形式,丰富考试内容。

2.考试评价标准不够科学

很多高校的地理学科的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30%)和期末试卷成绩(70%)组成。如果要获得这30%的成绩,学生就需要保证全勤,并且在课堂上活跃发言。但由于平时成绩的评价主体是本课程的认可教师,教师的主观因素会影响他的客观判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评价,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很少。所以,会严重降低评价的公正与科学。除此之外,学生的考核成绩会直接影响奖学金的评定,还会关系到学生的评优,甚至是之后的毕业。因此,大部分的学生都会更加依赖70%的成绩,想方设法的获取高分。这种以分数为依据的做法会过分夸大成绩的作用,使学生将经历多度地放在成绩上,造成评价标准,人才培养质量的测量标准不科学,不公正。因此,地理教师需要结合自身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平衡平时成绩以及期末试卷成绩二者的比例,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公平、公正的考试评价标准,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发愤图强的动力。

三、改革地理学科考试方法的具体方式

1.改革考试类型,丰富考试内容

地理学科是教育部明文规定的必修课程之一,虽然笔者不提倡“用一张试卷决定学生能力”的单一的考试方式,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试卷考试的形式是考试评价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在考试的形式和内容上下功夫。教师可以将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用灵活思考代替学生的死记硬背。允许学生将考试资料和课本、笔记本带进考场。这是改革考试类型的第一步。既然变闭卷考试为开卷考试,那教师就应该从考试内容上下功夫,避免学生从参考资料上照搬照抄到试卷上,将考试内容以课本为依据延伸到书本外,让学生从试卷上看到具有时代气息的内容。类似于社会热点新闻,热门话题等都能作为考试的内容。这样,学生会降低死记硬背知识的时间,将重点扩散到社会新闻等,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让学生获得更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2.将社会实践作为考核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大一大二的学生在暑假期间都不会寻找实习工作,这样下来,学生就会有大量的空余时间。笔者认为,大一大二的寒暑假是对学生进行地理学科考核的最佳时机,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关的地理知识考察工作,或者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岗位,让学生真正投入到社会当中,从中体会工作的不易,感悟生活。例如,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外观察活动,了解动植物的形成演变过程,并将这些活动的最终调查结果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出来。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结果,撰写相关的实践报告,在报告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实践经历,并制定后期的学习计划。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充分使学生摆脱单纯掌握课本知识的学习方法,将社会实践作为锻炼自身,提高自身修养的另一种手段。

3.强调过程考核,与学生生活接轨

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尤为重要,教师不但要再课上向学生传递知识,还要向大学生传递学习地理学科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并从行动上落实教师的教学要求。当然,一些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氛围。比如,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师可以适当运用这些教学方法,但是不能过度,防止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教师除了要观察学生的课上表现情况之外还需要将视线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了解学生在课下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做到课上学习,课后巩固,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4.严格落实考试安排与成绩记载工作

笔者认为,教师应合理调整考试时间,适当增加或者减少考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适当的安排随堂考试。目前一年两个学期,最规律的考试时间是每学期学完即考,这种考试时间安排最为科学。当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章节为单位,为学生安排一些小考试,帮助学生巩固记忆课本知识。安排随堂考或以章节为单位进行考试都能增加学生的紧迫感,让学生认识到本学科的重要性,从而在思想上重视本学科。

在成绩记载工作上,教师需要划分等级分制。用等级分制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群体,用百分制将若干个小群体中的学生分解成为一个个单一的给提。

总而言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地理学科教学活动明显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全新的教学模式将推动大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最终形成全新的大学格局。而这只是时间的问题。因此顺应形式,改革课程考试评价方式是当下高校地理学科教学的必然之举。所以,作为地理学科的教育工作者首先需要从自身出发,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理论知识的兴趣,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这是地理学科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高艳阳,张峰.高校考试方法改革研究综述[J].理工高校研究,2003,(06).

[2]卫绍元.论高校考试方法改革与人才的能力培养[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4,(06).

[3]尚晓玲.高校考试方法改革与创新研究[J].科技信息,2007,(04).

篇5:2022年司法考试《法理学》复习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学上通常所说的法的渊源是指(C)

A、历史渊源

B.理论渊源 C.形式渊源 D.效力渊源

2、法律意识中的最高层次是(A)

A.法律理论 B.法律观点

C.法律心理 D.法律知识

3、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D)

A.法律关系主体

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关系内容

D.法律事实

4、属地原则是指(A)

A.确立法律对人的效力的原则

B.确立法对地域效力的原则

C.确立法的溯及力的原则 D.确立法的时间效力的原则

5、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A)

A.《法经》 B.《秦律》  C.《九章律》

D.《北齐律》

6、行政执法的特点是(A)

A.一般具有单方面性 B.具有被动性 C.不告不理 D.稳定性

7、“法治”一词的概念是指(A)

A.与人治对称

B.执法者严明

C.法律和制度

D.与专制对称

8、中国有权监督宪法实施的国家机关是(A)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国家司法机关 C.国家检察机关 D.国家行政机关

9、属于法的本质属性的是(A)

A.阶级性  B.公开性  C.普遍性  D.规范性

10、法系划分的标准是(A)

A.法的历史传统 B.法的历史类型 C.法的阶级本质

D.法的立法体制

11、徒法不足以自行说的是(D)

A.法律万能 B.法律可有可无 C.法律不能自己行走

D.法律有局限性

12、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D)

A.可以自己做出一定的行为

B.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的行为

C.可以自己不做出一定的行为

D.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

13、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共同点是(B)

A.规范内容相同 B.指导思想相同 C.实施方式相同 D.表现形式相同

14、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指(D)

A.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 B.法律规范的制定方式

C.法律规范的经济基础 D.法律规范由哪些部分构成15、普通法法系国家法律的分类是(B)

A.公法和私法 B.普通法和衡平法 C.普通法和根本法 D.普通法和一般法

16、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可合称为(B)

A.授权性规范 B.义务性规范

C.委托性规范 D.准用性规范

17、法律编纂是一种(D)

A.对原有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整理  B.不改变原有规范性法律文件内容

C.不是立法活动 D.是一种立法活动

18、法的关系根源于(D)

A.思想社会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人与物的关系 D.物质生活关系

19、我国的司法解释一类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另一类是(D)

A.全国人大的解释 B.人大常委会的解释 C.人民法院的解释 D.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

20、世界上保存最古老的成文法是(D)

A.习惯法 B.条约 C.法经 D.汉谟拉比法典

21、在现代世界各国中,严格责任确定的是(A)

A、民事责任的原则

B.刑事责任的原则 C.违宪责任的原则 D.行政责任的原则

22、法的本质是指(D)

A.法的规范性 B.法的表现形式

C.法的强制性 D.法的阶级性

23、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应该是(C)

A.互不干涉

B.法的权威大于政策

C.政策指导法,法制约政策

D.法必须服从政策

24、社会主义法律秩序是指(D)

A.有法可依

B.干部守法 C.党员守法

D.依照社会主义法律的观点建立起来的生产、工作、教学、科研和社会生活秩序

25、普通法法系国家的法典主要是(C)

A.成文法的汇编 B.不成文法的汇编  C.判例法的规范化

D.成文法的整理

26、战后资本主义法制的发展特点表现为(D)

A.公法转向私法

B.现实主义转向理想主义

C.减少法官解释法律的权力

D.两大法系逐步靠拢

27、法的社会性一般是指(B)

A.法是一种社会规范

B.法适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具有促进社会前进的作用

C.法是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

D.法对社会的一种影响

28、法体现的是(A)

A.

国家意志

B.统治阶级全体成员的意志

C.被统治阶级的意志

D.执政党的意志

29、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的关系是(D)

A.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B.相互对立的关系  C.法决定道德,道德服从法

D.相互渗透、相辅相成30、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D)

A.人们的思想 B.友情关系 C.同学关系

D.物、精神财富和行为

31、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C)

A.宪法 B.刑法 C.民法

D.经济法

32、法律关系主体的构成要件是(A)

A.具备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B.达到法定的年龄  C.可以自己不做出一定行为的能力

D.必须做出一定行为的能力

33、民主的意思是(D)

A.专指国家的形式

B.永恒存在的现象

C.人民管理一切事务 D.包括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

34、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B)

A.有法可依 B.执法必严

C.违法必究 D.有法必依

35、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是(C)

A.自发形成的 B.强制灌输的 C.自觉培养而成的 D.自然赋予的36、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称为(D)

A.立法体系 B.法律体系

C.法规体系 D.法律部门

37、英国的法律属于(D)

A.大陆法系  B.民法法系

C.法典体系 D.普通法法系

38、实现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的根本条件是(B)

A.人民群众的觉悟 B.社会革命 C.先进的理论指导 D.物质生活关系变化

39、我国的立法体制是指(D)

A.立法技术水平 B.立法的规划

C.立法的分工 D.立法权限的划分

40、按照法律的创制和适用主体的不同,法律规范划分为(D)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一般法与特别法

C.根本法与普通法

D.国内法和国际法

41、法与道德的关系是(D)

A.道德是法的一种形式

B.法与道德一致 C.法与道德无关

D.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一致

42、拿破仑主持的法典编纂中影响最大的是(B)

A.刑法典 B.民法典

C.宪法典 D.商法典

43、当代中国法律体现了(D)

A.统治阶级的意志

B.中国人的意志

C.全国人的意志

D.全国人民的意志

44、关于法的产生、消亡问题的正确看法是(D)

A.法自古以来存在B.法是与人类共始终 C.法将会永恒存在 D.法是随阶级和国家而产生,并随之而消亡

45、法的规范性是指(C)

A.法对人的行为的指导作用 B.法为人们提供了是非标准 C.法为人们提供了行为模式

D.法总结和概括了统治阶级的胜利成果

46、狭义的法律是由什么机关制定的(A)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B.国务院

C.地方权力机关

D.国务院各部门

47、法律调整的对象有(A)

A.行为关系

B.思想关系

C.意志关系

D.同学关系

48、对法学研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D)

A.

社会调查的方法

B.历史考察的方法

C.语义分析的方法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49、中国古代将“律”字解释为“均布”,其含义是(A)

A.准则

B.刑罚 C.公平

D.正义

50、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来源于(B)

A.古希腊 B.古罗马 C.英国

D.美国

51、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属于法的构成中的(A)

A.法律概念 B.法律原则

C.法律规范

D.刑法

52、划分部门法的第一位标准是(B)

A.法律调整机制

B.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种类  C.相对稳定的原则

D.法律规范的规定

53、中国自汉代以后的封建法都是以以下思想为指导的(D)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马克思主义思想 D.儒家思想

54、对人的效力我国采取的是(D)

A.属地主义 B.属人主义

C.保护主义 D.以属地主义为主,兼顾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

55、市场经济实质上是(A)

A.法治经济 B.人治经济 C.自然经济 D.计划经济

56、人身权利属于(A)

A.绝对权 B.相对权

C.特殊权 D.职权

57、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D)

A.立法上平等  B.守法上平等

C.司法上平等 D.法律的实施上平等

58、对法的产生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D)

A.上层建筑因素 B.生产关系因素 C.劳动力因素 D.经济因素

59、对法律的正式解释包括(D)

A.社会团体的解释 B.法系家的解释

C.法官的解释 D.司法解释

60、凡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A)

A.法律制裁

B.行政制裁

C.刑事制裁

D.经济制裁

61、经济基础决定法意味着(B)

A.经济的要求即是法律

B.法律没有自己的历史

C.法律没有相对独立性

D.法从经济关系中自动产生

62、法和国家一般关系是(C)

A.法高于国家 B.国家权力大于法

C.二者相互依存,互相支持 D.二者相互独立,互不依赖

63、属于民法法系的国家有(B)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印度

64、最终决定法的因素是(D)

A.国家权力

B.人类理性 C.文化传统 D.物质生活条件

65、行政处分的对象是(C)

A.公民 B.法人 C.国家工作人员

D.社会组织

66、国务院有权制定(B)

A.基本法律

B.行政法规

C.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D.地方性法规

67、按照法律适用的范围不同,法律可分为(B)

A.根本法和普通法

B.一般法和特别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成文法和习惯法

68、法学研究的根本方法(D)

A.

社会调查的方法

B.历史考察的方法

C.语义分析的方法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69、法的科学性是指(C)

A.法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

B.法是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C.法能够反映客观规律

D.法是社会全体成员利益的反映

70、在法的本质问题上,以往的法学主张(C)

A.法有阶级性

B.法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C.以不同的形式否认法的阶级性

D.法必须为统治阶级服务

71、法律的溯及力属于(B)

A.法的地域效力 B.法的时间效力

C.法对人的效力

D.法对事的效力

72、划分部门法的标准之一是(A)

A.法律调整机制

B.根本法与普通法  C.相对稳定的原则

D.法律规范的规定

73、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特点是(A)

A.适用于特定的人

B.具有普遍性

C具有规范性

D.适用于一般的人

74、授权性法律规范的指引作用在于(A)

A.鼓励人们从事某种行为

B.命令人们从事某种行为

C.禁止人们从事某种行为

D.防止人们从事某种行为

75、有权制定狭义法律的有(C)

A.国务院 B.地方权力机关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国家行政机关

76、对法律的正式解释包括(D)

A.社会团体的解释 B.律师的解释

C.当事人的解释

D.立法解释

77、普通法法系的特点之一是(B)

A.制定法是法律渊源之一

B.判例是法的渊源之一

C.道德是法的渊源之一

D.赦令是分的渊源之一

78、奴隶主法的特点之一是(C)

A.确认法律上人人平等

B.确认奴隶的权利

C.确认奴隶主对奴隶的人身占有 D.确认自由民的特权

79、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区别是(D)

A.指导思想不同 B.历史使命不同

C.基本要求不同 D.调整范围不同

80、法律事实分为(A)

A.法律事件

B.法律后果

C.法律责任

D.法律制裁

81、公民的选举权属于(A)

A.政治权利

B.经济权利 C.文化权利

D.民事权利

82、狭义上讲的执法主体指(B)

A.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B.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C.立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D.党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83、法的强制力表现在(D)

A.约束人们的思想

B.以思想教育为保障

C.来自人们的内心反省

D.以国家的名义并由专门国家机关所实施

84、处理利益和正义的关系应当坚持(A)

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B.公平优先  C.正义优先  D.

同时优先

85、科学技术与法的关系是(D)

A.法是否进步

B.法是否具有科学性 C.法的实施技术

D.生产力与法之间的关系

86、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产阶级法系家主张(A)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所有权社会化

C.国家干预经济发展

D.保护垄断

87、技术规范在法律上被确认之后就成为(C)

A.准用性规范

B.习惯规范

C.技术法规

D.一般规范

88、不属于法的正式解释的是(A)

A.

学理解释

B.立法解释

C.行政解释

D.司法解释

89、马克思主义法学把法的本质归结为(D)

A.神的意志的体现

B.公共意志的体现 C.民族精神的体现

D.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90、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为(A)

A.主体、客体和权利、义务 B.法律规范 C.法律概念

D.法律事件

91、不属于我国法律渊源的是(D)

A.宪法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乡规民约

92、属于正式的法律解释的人民法院是(C)

A.各级人民法院

B.高级人民法院  C.最高人民法院

D.专门人民法院

93、本质不同的法律之间存在继承关系的原因在于(C)

A.法的连续性

B.法的稳定性

C.经济条件的连续性 D.政治条件的一致性

94、法律移植是指(D)

A.新法对旧法中的合理因素的借鉴和吸收 B.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的全部照搬

C.法的西方化

D.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的借鉴和吸收

95、党的政策对法有(B)

A.制约作用 B.指导作用 C.限制作用 D.监督作用

96、经济基础与法的关系是(B)

A.法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反作用于法 B.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C.法始终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

D.经济基础始终与法保持一致

97、授权立法是(C)

A.20世纪以前资本主义国家就存在的法律渊源 B.封建社会就有的法律渊源

C.20世纪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法律渊源

D.奴隶社会就有的法律渊源

98、判断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有效说法的(B)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教育作用 D.预测作用

99、从法律后果来看,法律规则可分为(D)

A.授权性与禁止性规则

B.授权性和命令性规则

C.命令性和禁止性规则 D.肯定性和否定性规则

100、法律与道德的区别在于(D)

A.法律具有阶级性,道德没有阶级性

B.法律属于上层建筑,道德不属于上层建筑

C.法律是一

种行为规则,道德不是行为规则

D.经济意义上的法律仅存在于阶级社会中,道德则在无阶级社会中也存在二、多项选择题。

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至五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全部选出,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以下法律中属于宪法部门的是(ACD)

A.国籍法

B.国际法

C.法官法

D.选举法

E.知识产权法

2、在我国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是(CE)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法理解释

D.行政解释

E.历史解释

3、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法学可分为(CE)

A.国内法学  B.国际法学   C.理论法学

D.概念法学

E.应用法学

4、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ACDE)

A.有法可依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有法必依

D.执法必严

E.违法必究

5、立法活动的基本原则是(ABD)

A.从实际出发

B.总结实践经验和科学预见的原则 C.人人平等的原则

D.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

E.全部接受传统法律文化

6.不是普通法法系国家法律的分类是(ACDE)

A.公法和私法 B.普通法和衡平法 C.普通法和根本法 D.普通法和一般法

E.民法与刑法

7、资本主义法的特征是(ABC)

A.维护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人权  B.维护资产阶级的私有制

C.维护资产阶级专政和代议制政府

D.维护等级特权

E.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

8、法的制定活动的基本形式有(ABC)

A.法的制定  B.法的修改  C.法的废止

D.法的汇编

E.法的继承

9、不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BE)

A.有法可依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有法必依

D.执法必严

E.人民当家作主

10、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特点有(CDE)

A.从实际出发

B.总结实践经验和科学预见的原则

C.强制性

D.严格的程序性

E.权威性和专门性

11.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有(ABD)

A.法律清理 B.法律汇编 C.法律制定

D.法律编纂

E、法律认可

12、我国法律适用的阶段包括(ABCD)

A.调查分析和确认事实  B.确定适用具体的法律规范

C.执行

D.作出决定

E.进行调解

13、有权制定自治条例的机关有(ABD)

A.自治州  B.自治县  C.自治乡

D.自治区

E.特别行政区

14、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AE)

A.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 B.可以做出一定的行为

C.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的行为

D.放弃做出一定的行为 E.禁止做出一定的行为

15、属于法的要素的是(ABD)

A.法律概念

B.法律原则 C.法律条文

D.法律规则

E.法律学说

16.党的政策与法律不一致的地方有(ABCDE)

A.制定的主体不同

B.表现形式不同 C.适用的对象不同

D.保证实施的力量不同

E.稳定性和灵活性程度不同

17、影响法律实施的因素有(ABCD)

A.法律本身的因素 B.环境因素

C.个人因素

D.体制因素

E.政策因素

18、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ABCDE)

A.宪法  B.行政法  C.商法

D.经济法

E.军事法

19、法与原始社会的习惯的区别有(ABCD)

A.由国家制定

B.具有国家强制性

C.具有阶级性

D.以地域划分效力范围

E.是否具有规范性

20、狭义的法的效力包括法律(ABCD)

A.对什么人有效

B.在什么地方有效 C.在什么时间有效

D.对哪些事情有效

E.对哪个国家组织有效

21.法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起(ABCD)

A.引导作用 B.促进作用 C.保障作用

D.必要的制约作用

E、认可作用

2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是指(ABCE)

A.立法上平等  B.守法上平等

C.司法上平等 D.法律的实施上平等

E.法律作用平等

23、普通法法系国家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有(ACD)

A.制定法  B.正义观念  C.习惯法

D.判例法

E.法律学说

24、就法律意识的主体来说,它可分为(ABC)

A.单个人的法律意识   B.群体的法律意识

C.社会的法律意识

D.国家法律意识

E.阶级的法律意识

25、新颁布实施的法对过去发生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属于(CD)

A.法的空间效力

B.法对人的效力 C.法律溯及力

D.法的时间效力

E.法的对事效力

26.从法律的制定到实施这一角度出发,法学可分为(ABC)

A.立法学

B.法律解释学 C.法律社会学

D.国内法学

E、国际法学

27、法律责任分为(ABCD)

A.刑事责任  B.民事责任

C.行政责任

D.违宪责任

E.经济责任

28、法律监督中的社会监督主体包括(ABCDE)

A.中国共产党  B.社会组织  C.人民群众

D.法律职业

E.新闻舆论

29、法的规范作用表现为(ABCD)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教育作用

D.预测作用

E.暴力作用

30、西方国家两大法系的差别在于(ABCDE)

A.判例法是否为正式的法的渊源

B.是否倾向于采用法典形式

C.普通法法系法官有造法的功能

D.法的基本分类不同

E.法律概念和术语不同

31.从法理学的角度看,下列哪些表述不能成立?

(AB)

A.在近代,法律责任与权利、义务是可以相互转移的B.法律制裁是主动承担法律责任的一种方式

C.立法是对社会资源、社会利益进行第一次分配的活动

D.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过程同时是行使执法权的过程

32.法的指引作用可以分为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下列哪些表述属于有选择的指引?(BCD)

A.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B.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C.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D.民法通则规定,公民对自己的发明或者其他科技成果,有权申请领取荣誉证书,奖金或者其他奖励

33.法律秩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法行事而形成的行为有规则和有序的状态。影响法律秩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下列哪些选项?(ABCD)

A.法制方面的因素

B.个人方面的因素

C.环境方面的因素

D.法律本身的因素

34.根据《立法法》的要求,下列哪些事项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加以规定?

(ACD)

A.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B.教育制度

C.对私有企业的财产征收制度

D.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制度

35.法的移植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应该注意下列哪些方面?(ABC)

A.法律体系的系统性

B.适当的超前性

C.供体与受体之间存在共同性

D.时间的先后性

36、社会主义法产生的根本前提是(A)

A.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B.总结斗争经验的结果 C.批判继承旧法

D.废除旧法

37.下列有关政体的论述,哪些是正确的?(ACD)

A.政体就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B.政体决定于国体并服务于国体

C.政体可分为君主制和共和制两种

D.共和制有议会制、总统制和委员会制主种形式

38.下列哪些选项不属于违法的客体?(ABD)

A.违法行为

B.人和物

C.法律所保护的权益

D.违法行为作用的对象

39。我国宪法对具有特定情况的公民设置专条给予特别保护,其内容包括保障妇女的权利、照顾残疾公民外,还有下列选项中的哪些?(ABC)

A.保障退休人员和烈军属的权利

B.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

C.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

D.保护外国人在华合法权益

40.马某为某大学法律系教授、兼职律师,其在某知识产权案件中作为被告代理人,运用法学理论中的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理论为其被代理人辩护,其意见被法院采纳。其意见属于下列何种性质?(BC)

A.司法解释

B.学理解释

C.非正式解释

D.正式解释

41.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论述,正确的是哪些?(ABC)

A.权利和义务相对立相区别

B.权利和义务相依存

C.权利和义务在法律体系和法律关系体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

D.法律制度均以权利为本

42.法律解释的方法包括以下哪几种?(BCD)

A.正式解释

B.限制解释

C.字面解释

D.扩充解释

43.下列选项中的表述,哪些不属于对狭义的法的适用的理解?(ABC)

A.法的适用是国家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在具体案件中应用法律的活动

B.法的适用是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在具体案件中应用法律的活动

C.法的适用是国家审判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

D.法的适用是国家司法机关根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44.下列哪些选项内容不属于按照法的效力范围不同所作的分类?(ABC)

A.根本法与普通法

B.母法与子法

C.国内法与国际法

D.一般法与特别法

45.下列选项中,哪些不属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

(ABD)

A.加强立法

B.严格执法

C.有法必依

D.党的领导

三、填空题(每空1分)

1.法的起源的一般规律是从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到

成文法。

2、法学产生的前提之一是社会上出现了一个职业 法学家集团。

3、每一法律规范由和

行为模式

法律后果两个部分构成。

4、法的要素包括

规则、原则和概念三个部分。

5、法律后果大体上可分为

肯定性 法律后果和否定性法律后果。

6、一切社会的法都可以有

规范性 作用与社会作用之分。

7、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是

氏族。

8、法的发展可分为四种历史类型,即

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议会制定了两个具有宪法性的法律,即1689年的《

权利法案

》和1700年的《王位继承法》

10.法律效力可以分为

规范性 法律文件的效力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

11.每一法律规范由行为模式和

法律后果 两个部分构成。

12、法的要素包括规则、原则和

概念 三个部分。

13、法律规则按照行为模式的不同分为

授权性 规则、命令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

14、法律后果大体上可分为肯定性法律后果和

否定性 法律后果。

15、原始社会调整人们的行为规则是

习惯。

16、法国拿破仑主持的法典编纂的立法活动,其中影响最大的法典是《

法国民法典

17、法律效力可以分为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和

非规范性 法律文件的效力。

18、法的发展可分为四种历史类型,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

社会主义法。

1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议会制定了两个具有宪法性的法律,即1689年的《权利法案》和1700年的《

王位继承法

》。

20.人民民主专政 是当代中国的国家制度。

21.根据法所创制和表达的形式不同划分为

成文法 和习惯法两个部分构成。

22、从法律规则的内容是否确定划分为

确定性 规则、委托性规则准用性规则。

23、一切社会的法都可以有规范性作用和

社会 作用之分。

24、法的发展可分为四种历史类型,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 和社会主义法。

25、普通法法系国家的法律主要分为普通法和

衡平法。

26、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法学可以分为

理论法学

和应用法学。

27、首先将正义划分为分配正义和改正正义的人是

亚里士多德。

28、法律事实包括法律事件和

法律行为。

29、认为法即人类理性的法学流派是

自然法

学派。

30.我国法学上通常所说的法的渊源是指法的效力

渊源。

31.首先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的是

亚里士多德。

32、我国法律监督的专门机关是

国家检察机关。

33、法学研究的范围和分科叫做

法学体系。

34、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总称是

民法(或大陆)

法系。

35、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在法律实施 的平等。

36、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是制定和

认可。

37、法学产生的条件之一是

立法

已发展到相当复杂和广泛的程度。

38、法律规则按照行为模式的不同分为授权性规则、命令性规则和

禁止性 规则。

39、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主要分为

普通法 和衡平法。

40.法的发展可分为四种历史类型,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41.狭义的法律是由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制定的。

42、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来源于

古罗马(法)。

43、根据法所规定的内容不同可划分为实体法和

程序法。

44、关于国家机关立法权限划分的制度叫做

立法体制。

45、市场经济实质上是

法制(或法治)

经济。

46、当代中国法的现代化的目标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7、“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是古代思想家

孟子

提出的。

48、从法律规则的内容是否确定划分为确定性规则、委托性规则和

准用性 规则。

49、法的要素包括规则、原则 和概念三个部分。

50.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物质生活条件。

5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

马克思主义

法学。

52、法律推理中的形式推理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

类比

推理。

53、党的十五大报告将通常讲的“

法制国家

”改为“法治国家”。

54、法律规则按照行为模式的不同分为授权性规则、命令性 规则和禁止性规则。

55、我国法在调节各种利益关系矛盾时遵循的准则之一是“

效率

优先,兼顾公平”。

56、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法学可以分为理论法学和

应用法学。

57、罗马法学家

乌尔比安

首先提出了划分公法和私法的学说。

58、“法治”是与“

人治

”对称的。

59、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罚、劳动教养和

行政处分

三种方式。

60.从法律规则的内容是否确定划分为确定性规则、委托性 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四、名词解释

1、法学体系:法学研究的范围和分科,使法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2、法的连续性:同一个政权制定的新法与旧法之间在法的根本精神和基本原则方面应保持一定的继承关系或一定的连贯性。

3、法的渊源

:法定的国家机关制定的具有不同法律地位或效力的法的一种分类,是法的一种形式。

4、法律实效:人们实际上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去行为,法律被人们实际遵守、执行或适用。

5、立法体制: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关于国家机关立法权限划分的制度。

6.法律意识:指人们对于法律,特别是对本国现行法律的思想、观点、心理或态度等等。

7、法的稳定性:法在颁布生效以后,它的效力要维持适当的时期,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的改变而改变。

8、立法程序: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创制、认可、修改和废除法律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程序和步骤。

9、军事法规:中央委员会制定的调整和规定关于国防建设和军事方面关系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10.法的执行:专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法律的活动。

11.法的制定:指法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创制、认可、修改和废止法律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12、习惯法:国家虽认可其法的效力,但未以文字符合形式表现出来的法律。

13、权利:法律规定作为法律关系主体即权利主体或享有权利的人,具有自己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或要求他人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的能力或资格。

14、法律效力:指法律的约束力,指人们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那样行为,必须服从。

15.法律汇编: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将有关规范性法律文件按照一定标准汇编成册的活动,是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一种形式。

16、地方性法规:地方权力机关及常设机关为保证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结合本行政区内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通过和发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17、法律清理: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予以审查、整理,重新确认其法律效力的活动。

18、法的适用:通常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

19、学理解释:一般指由学者或其他个人及组织对法律规定多作出的学术性和常识性的解释。

20.立法技术:指在整个立法过程治产生和利用的经验、知识和操作技巧,包括立法体制确立和运行的技术、立法程序形成和进行技术、立法表达技术等。

21.制定法:国家机关制定和公布的,以文字符号形式表现出来的法律。

22、法律编纂:国家机关将属于某一法律部门的所有现行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清理和修改,创新新的规范,修改不适合的规范,废除过时的规范,从而编制成内容和谐一致、体例完整合理的系统化的新法律或法典。

23、义务:法律规定作为法律关系主体即义务主体或承担义务的人,应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的一种限制或约束。

24、司法解释:指由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

25.法律制裁:由特定国家机关对违法者依其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

26.自治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依照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的组织条例和单行条例。

27、部门法:指一个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的本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28、法定解释: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官员或其他有解释权的人对法律作出的具有法律上约束力的解释。

29、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对一国全部现行法律进行整理使之形成系统的活动。

30.行政法规: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即国务院根据并且为实施宪法和法律而制定的关于国家行政机关管理活动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是我国重要的并且数量很大的一种法的渊源。

五、简答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出现为法学领域带来了根本变革

答:首先,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科学地阐明了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分)

其次,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不是超阶级的,它是由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制定出来的,是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的。(2分)

再次,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法将趋向于灭亡。(2分)

2.法有哪些的基本特征

答:1、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2分)

2、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2分)

3、法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权力。(2分)

4、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2分)

3、法的产生有哪些共同规律

答:1、对人的行为的个别调整逐步发展到规范性调整,即不是对特定的人和事的调整,而是对一般人和事的调整。(2分)

2、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到成文法。(2分)

3、从法律、道德和宗教三种规范混为一体逐渐转化为各个相互独立的不同社会规范。(2分)

4、当代中国法律适用的原则

答: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1.5分)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1.5分)

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1.5分)

4、国家赔偿与司法责任(1.5分)

5、当代中国法学应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答:1、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1分)

2、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理论和实践。(1分)

3、贯彻执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1分)

4、贯彻双百方针。(1分)

5、借鉴一切有用的知识。(1分)

6、专业法学工作者对法学所作的努力。(1分)

6、法的规范性作用可分为哪几种作用

答:1、指引作用。又对本人行为的指引,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2分)

2、评价作用。(1分)

3、教育作用。(1分)

4、预测作用。(1分)

5、强制作用。(1分)

7、如何理解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答:1、法并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1.5分)

2、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1.5分)

3、法律的抽象性、稳定性与现实性的矛盾。(1.5分)

4、法律所要适用的事实无法确定。(1.5分)

8、学习法理学有哪三个方面的意义

答、1、对学习其他法学学科或课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2分)

2、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增强民主与法制观念。(2分)

3、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学,划清马克思主义法学和资产阶级法学的原则区别。(2分)

9、我国法律在调节各种利益关系矛盾时应遵循哪些准则

答、1、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1.5分)

2、兼顾多数利益与少数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1.5分)

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5分)

4、善于选择最佳方案。(1.5分)

10、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法律大体上有哪几种

答、1、为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条件的法律,如有关自然资源、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已经基本社会秩序的法律。(1.5分)

2、有关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法律。(1.5分)

3、有关技术规范方面的法律,如使用设备工序、执行工艺过程等方面的法律。(1.5分)

4、有关一般文化事务的法律。(1.5分)

11、法制一词大体上有哪三种含义

答、1、静态意义的法律和制度,简称法律制度。(2分)

2、动态意义的法律,即立法、执法、守法、对法律实施的监督等改革环节构成的系统。(2分)

3、“依法办事”的原则,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分)

12、西方法律思想史中法与正义的关系问题有哪些重要观点

答:1、法本身代表正义,法与正义是等同的。(2分)

2、正义是衡量法(指实在法)是否符合法的目的及正义的准则。(2分)

3、法与正义(道德)是无关的,至少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不正义、不道德的法律,只要合法地制定,仍然具有法律效力。(2分)

13、当代中国法的社会作用主要有哪些

答:1、维护秩序,促进建设和改革开放,实现富强、民主与文明。(1分)

2、根据一定的价值准则分配利益,确认和维护社会成员的权利义务。(1分)

3、为国家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执行公务的行为提供法律依据,并对他们滥用权力或不尽职责行为实行制约。(1分)

4、预防和解决社会成员之间以及他们与国家机关之间或国家机关之间的争端。(1分)

5、预防和制裁违法行为。(1分)

6、为法律本身的运作和发展提供制度和程序。(1分)

14、简述法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答:1、经济原因:法的产生是由多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但这些因素又是在阶级因素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条件下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法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产物。(2分)

2、阶级原因:是当时阶级划分、阶级斗争的结果,产生了私有制、国家和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奴隶主,利用国家和法律来维护自己的统治。(2分)

3、其他原因:随之社会的发展,社会公共事务比以往的原始社会复杂,为了处理这些事务,原始社会中的简单的习惯不能适应,因而需要一种新的行为规则即法律。还有人的独立意识的成长也促进了法的产生,人文、地理等因素也有影响。(2分)

15、简述社会主义法制对人权的作用

答:1、社会主义立法直接确认和保障人权(1.5分)

2、社会主义法的实施直接维护和保障人权(1.5分)

3、社会主义法制对人权得以实现的环境发生作用(1.5分)

4、参加国际人权条约,维护和保障人权(1.5分)

16.划分部门法的原则

答:1、合目的性原则(1分)

2、从实际出发的原则(1分)

3、适当平衡的原则(1分)

4、相对稳定的原则(1分)

5、重点论原则(1分)

6、辩证发展的原则(1分)

17.法的适用的特点

答:1、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具有国家权威性。(1.5分)

2、是司法机关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实施法律的活动,具有国家强制性。(1.5分)

3、是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具有严格的程序性和合法性。(1.5分)

4、必须有表明法的适用结果的法律文书,这些法律文书具有法律约束力。(1.5分)

18、广义违法行为的概念及构成因素

答:违法行为指所有违反法律的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和狭义的违法行为。(1分)

由五个构成因素:

1、以违反法律为前提(1分)

2、必须是某种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1分)

3、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上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1分)

4、一般必须有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1分)

5、违法者必须具有法定的责任能力或法定行为能力(1分)

19、法律关系客体和分类

答: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3分)

分类:物、精神财富和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3分)

20.科技进步为什么需要法律的保障和推进

答:1、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需要法律加以确认(1.5分)

2、科技活动引起的社会关系需要法律调整(1.5分)

3、参加国际科技经济的竞争与合作需要法律的保障(1.5分)

4、对科技成果的非道德使用可能造成的社会危机需要法律加以防治(1.5分)

21.法的执行的特点

答:1、以国家的名义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具有国家权威性(1.5分)

2、法的执行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1.5分)

3、法的执行具有国家强制性(1.5分)

4、法的执行具有主动性和单方面性(1.5分)

22、立法的特征

答:1、是一项国家机关的活动,是同国家权力紧密联系的活动(1.5分)

2、是国家机关的法定职权活动,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专门国家机关的职权活动(1.5分)

3、是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1.5分)

4、是一项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的活动。(1.5分)

23、简述社会主义法与经济的相互作用

答:1、经济对社会主义法具有决定作用(1分)

立法应考虑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1分)

立法应正确处理各种物质利益关系。(1分)

2、社会主义法对经济具有服务作用(1分)

法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并保障其顺利实现,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促进经济体制改革。(1分)法直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分)

24、法律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

答:法律与道德的一致性:

观念层面,法律观念和道德观念基本是同一的。(1分)从秩序层次来看,法律秩序和道德秩序是很难区分的。(1分)从阶级本质看,阶级本质相同的法律与道德的功能是一致的。(1分)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1分)表现形式不同。(1分)体系和结构不同。(1分)作用范围不同。(1分)作用机制不同。(1分)保障实施力量和制裁方式不同。(1分)

25、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答: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结构上的相关关系。(2分)数量上的等值关系。(2分)功能上的互补关系。价值意义上的主次关系。(1分)

26、法律与宗教的区别

答:法律与宗教的区别:产生的条件不同。(1分)创制的主体不同。(1分)调整的范围不同。(1分)适用的对象不同。规范的内容不同。(1分)实施的方式不同。(1分)

27、权利本位法的特点

答:权利本位法的特点:第一,社会成员皆为法律上平等的权利主体。(2分)第二,在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上,权利是目的,义务是手段。(2分)第三,在法律没有明确禁止或强制的情况下,可以作出权利推定。(2分)第四,权利主体在行使其权利的过程中,只受法律所规定的限制。(2分)

28、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答:法产生的一般规律:第一,法律制度是在私有制和阶级逐渐形成的社会背景下孕育、萌芽,并与国家组织相伴发展和确立起来的。(2分)第二,法律制度形成过程是一个行为的调整方式从个别调整发展为一般调整的过程。(2分)第三,法律制度的形成经历了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成为成文法的长期过程。(2分)第四,法律、道德和宗教等社会规范从混饨一体逐渐分化为各自相对独立的规范系统。(2分)

29、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政策的异同点

答: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政策的异同点:

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政策的一致性:

经济基础相同。(1分)阶级本质相同。(1分)指导思想相同。(1分)历史使命相同。(1分)

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的政策的区别:

体现的意志不同。(1分)实施的方式来不同。(1分)表现形式不同。(1分)调整的范围不同。(1分)稳定程度不同。(1分)

30、法的价值的特征

答:法的价值的特征:社会性与阶级性的统一。(1分)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1分)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1分)目的性与手段性的统一。(1分)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一。(1分))

六、论述题

1、论述当代中国法律监督的构成要素

答:1、法律监督的主体。指由谁来实施监督,主要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我国的法律监督的主体具有广泛性和多元性。(2分)

2、法律监督的客体。指监督谁或谁被监督,法律监督的客体主要是立法、司法和执法结机关及其工作人员。(2分)

3、法律监督的内容。指对有权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立法、司法和执法活动进行监督。(2分)

4、法律监督的权力与权利。指监督主体监视、察看、约束、制约、控制、检查和督促客体的权力与权利。(2分)

5、法律监督的规则。包括法律监督的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2分)

2、如何理解法的本质。

答:1、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2分)

任何国家政权都是由一定的阶级掌握的,在阶级对立的社会,国家意志就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法的第一层次的本质是意志。(2分)

2、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物质生活条件(2分)

无论是法或它的统治阶级的意志,都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而这种社会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法所代表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这一阶级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这是法的第二层次的本质。(2分)

3、经济以外的因素对法的影响(2分)

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内容还要受到阶级以外的各种因素的不同程度的影响,法和这些因素归根到底由阶级因素起决定性作用条件下相互作用。(1分)

3、法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的目的是维护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法的作用的核心。(2分)

2、确认和维护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体制以及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2分)

3、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由于被统治阶级的斗争,统治阶级也可能被迫做出让步,在自己的法律中规定一些保护被统治阶级利益的条款。这些法律既反映了

被统治阶级的斗争的结果,也体现了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暂时缓和阶级矛盾的一种手段。(2分)

4、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统治阶级中个别成员也可能因为违法犯罪而受到惩治。(2分)

5、法在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和统治阶级及其同盟者之间的习惯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2分)

4、如何理解法决定于经济基础

答:1、法的产生决定于经济基础。(1分)

2、法的性质决定于经济基础。(1分)

3、法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经济基础。(1分)

4、法的许多特点主要由经济基础决定的。(1分)

5、法的发展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基础。(1分)

理解法决定于经济基础的原理需要注意:

1、法决定于经济基础是从最终意义上说的,其他因素也对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1分)

2、法决定于经济基础不是说法可以直接地、自发地从经济基础中产生出来。(1分)

首先经济基础需要有以法的形式加以表现的要求。(1分)

其次这种要求是通过统治阶级或社会主体的利益表现出来。(1分)

3、强调经济基础的第一性的,法是第二性的,但不能认为在任何条件下法和国家这类上层建筑不能反过来起重要作用。(1分)

总体印象(1分)

5、阶级社会的法和原始社会的习惯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答、1、阶级对立社会的法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原始社会的习惯代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2分)

2、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原始社会习惯一般是自发形成的。它虽然有强制力,但性质与法律的强制性不同。(2分)

3、法的内容,一般地说,是原始社会习惯中没有的。当然最初的法的内容中包括了与原始社会习惯类似的内容。(2分)

4、法适用于管理权力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居民,原始社会习惯仅适用于同一氏族或部落,即相同血缘关系成员,不以地域为划分标准。(2分)

因此,阶级对立社会的与原始社会的习惯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行为规范。(2分)

6、论述资本主义两大法系的差别

答、1、法律渊源方面的差别。民法法系国家,制定法是主要的法律渊源,法院的判决在法律上或理论上不被认为是正式的法律渊源。普通法法系国家,判例是正式的法律渊源之一,判例法和制定法并存。(2分)

2、适用法律技术方面的差别。民法法系国家,法官审理案件首先考虑有关制定法的规定,判例不能作为判决的依据。普通法法系国家,法官首先考虑以前的类似案例,并从中找出可以适用于本案的法律规则作为判决本案的法律依据。(2分)

3、法典编纂方面的差别。民法法系国家,一些基本的法律一般采用系统的法典形式。普通法法系的国家一般不采用法典的形式,制定法一般是单行的法律法规。(2分)

4、法律分类方面的差别。民法法系国家法律的基本分类是公法和私法。普通法法系国家法律的基本分类是普通法和衡平法。(2分)

5.法律概念和术语方面的差别。两种法系中有自己的特有的概念和术语,这一法系中的概念和术语在另一法系中是没有的。(2分)

6.两大法系的差别已经日益缩小,但由于传统不同,这些差别还将长期存在。(1分)

7、法律效果与法律实效的概念及联系与区别

答:法律实效指人们实际上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去行为,法律被人们实际遵守、执行和适用。(2分)

法律效果指行为产生的有效的结果、成果。(2分)

二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1分)

1、从法律效果包括法定权利与义务的实现来说,法律效果包括法律实效。一般说来,法律实效是法律效果的前提,只有实现法律实效,才可能实现法律效果。(2分)

2、但是二者不完全相同,在某些情况下,某些法律虽有实效,即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得以实现,但却没有应有的法律效果,或者收效甚微,或者法律实施的结果违背法的目的和立法者的初衷。(2分)

8、部门法的概念和有哪些特点

答:一个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本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3分)

1、一个法律体系的所有法律部门是统一的,各个部门法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一个国家和谐有序的法律体系。(2分)

2、各个部门法又是相对独立的,它们之间的内容不同,各自相对自成一体。(2分)

3、各个法律部门的结构和内容基本上是确定的,但又是相对的和变动的。由于划分的原则和标准不完全相同,社会关系和法律规范又是相对的,因此,部门法及其结构和内容也会变动。(2分)

4、部门法既有客观基础,也有主观因素,是主客观结合的产物。首先是根源于一定的客观的社会关系,但也有人们尤其是立法者的主观活动的注入。(2分)

9、论述社会主义法制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

答: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1分)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1分)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原则。(1分)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力量源泉。(1分)

社会主义民主在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发展方面有重大作用。(1分)

2、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1分)

社会主义法制确认社会主义民主(1分)

社会主义法制规定社会主义民主的范围(1分)

社会主义法制规定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民主(1分)

社会主义法制是保卫社会主义民主的武器(1分)

10、如何实现法制的民主化和民主的法制化

答:民主和法制要相互渗透和融合,法制的民主化和民主的法制化是实现这种渗透和融合的有效途径。(2分)

1、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化(1分)

第一,实行立法的民主化。一方面,立法要充分反映人民的共同意志,确认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和管理国家和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的权利。(1分)

第二,实行执法和司法的民主化。一方面,使执法和司法的过程成为维护人民利益、保护人民民主权利的过程,另一方面,使执法和司法过程成为依靠人民、争取人民支持和帮助的过程。(1分)

第三,实行守法的民主化。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要遵守宪法和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通过发扬民主,促使一切组织和个人自觉守法。(1分)

第四,实行法律监督的民主化。动员各方面力量,特别是人民群众,来监督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1分)

2、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化。(1分)

第一,把国家的民主制度、民主形式、民主程序、民主生活、民主权利等等,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获得法律的保障。(1分)

第二,运用法制的力量同危害社会主义民主、侵犯人民民主权利的行为作斗争,做到有法科依,打击侵犯人民权利的行为。(1分)

第三,使人民了解自己究竟有哪些方面的民主权利,国家有哪些方面民主制度受法律的保护,了解自己如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如何维护国家的民主制度。(1分)

11、论述影响法律实施的各种因素

答:1、个人方面的因素。即行为受法律调整和负有执法、司法职责的个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水平及其理想、道德、文化、纪律等综合素质水平。(2分)

2、体制方面的因素。指有关法律执行、适用、监督机关的组织、结构是否健全、合理、有效。(2分)

3、环境方面的因素。包括有关法律实施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责任环境。这些因素对法律实施具有不同程度的制约作用。(2分)

4、法律本身的因素。包括法律内容方面的因素和形式方面的因素。内容方面包括法律是否在本质上反映社会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符合社会文明的发展趋势,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是否合理,法律内容是否符合社会实际发展水平,这是法律得到人们自觉拥护和遵守的必要条件和主要前提。形式方面主要指立法质量方面要明确、完整、和谐,这些在法律实施中具有主要意义。(2分)

总之,影响法律实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法的实施,认真研究这些因素,并在实践中有的放矢切实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就会改善法律实效,提高法律效果和法律效益。(2分)

12、论述我国法与共产党政策的区别

答:1、制定的组织和程序不同。(1分)

法是国家机关依法定程序制定的,共产党政策是党的领导机关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制定的。(1分)

2、实施的方式不同。(1分)

法的实施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违法犯罪受到国家的法律制裁。(1分)

3、表现的形式不同。(1分)

法以法律法规等确定性和规范性形式表现出来。政策以纲领、决议等非规范性形式表现出来。(1分)

法是公开地、一次性地公布的。政策是不完全公开公布的,有公开的和内部的分别。(1分)

4、调整的范围和社会功能不同。(1分)

法一般调整有重大影响的社会关系。政策可以渗透到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环节。(1分)

法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提供辨别人们行为是否危害社会,是否违法犯罪的标准。政策是提供区分人们行为是与非、正确与错误的标准。(1分)

5、稳定性和灵活性不同。(1分)

法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政策有更大的灵活性。(1分)

13、论述当代中国法的形式

答: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2分)

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分为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2分)

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文件的总称。(2分)

地方性法规。特定额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在本行政区的范围内有效。(2分)

自治法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2分)

行政规章。分为政府规章和部门规章。(2分)

国际条约。(2分)

其他法的形式。

14、试论西方法学或法理学的历史发展道路

答:古希腊时代。古希腊是人类文化比较灿烂的一个历史时代,产生了一大群著名的思想家和学问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都曾广泛和深入地论及或研究了法律问题,阐述了内容丰富的属于法理学范畴的思想理论和知识学说。(2分)

古罗马时代。是法理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在欧洲也是在西方得以正式产生并形成的历史时期。标志着法学家已经作为一个职业法学家群体出现,标志着法理学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2分)

中世纪时期。西方历史发展到中世纪,罗马天主教会在政治、经济领域占据了支配地位,基督教神学统治着思想领域的各个方面。(2分)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西方历史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以后,资产阶级法学世界现在澎湃而起的各种革命思潮中是最有影响的思潮。他们的法律学说对于创建近代宪政制度、民商制度以及发展国际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2分)

19世纪时期。进人19世纪后,随着资产阶级统治地位获得巩固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法治得以确立。欧洲国家特别是欧洲大陆国家普遍进行大规模的立法活动。(2分)

20世纪时期。从19世纪末开始,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各种社会矛盾的发展以及生产和社会自身的进步,出现了诸如劳工法、社会保障法(社会福利法)、环境保护法以及经济管制法等新的部门法。(2分)

15、法制现代化的基本模式

答:在法制现代化理论研究中,以法制现代化最初的动力来源为尺度,通常把法制现代化模式划分为内发型、外发型和混合型这三种样式。

一是内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1分)

内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它是因社会自身内部条件的逐步成熟而渐进式地发展起来的。第二,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内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强大的内在动力。第三,民主代议制政治组织形式的发展成为内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重要支撑力量。第四,法律的形式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互动发展构成了内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运作机理。(3分)

二是外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1分)

第一,强大的外部因素的冲击成为外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生成动力。第二,政治变革运动往往成为外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先导,政府发挥着主要的推动作用。第三,争取法律主权的斗争往往成为外发型法制现代化国家从事法制变革运动的重要目标。第四,法律的形式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之间的冲突,是外发型法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表征之一。(4分)

三是混合型法制现代化模式(1分)

混合式法制现代化模式是指因各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而推动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的转型与变革过程。这种模式以中国为典型代表。混合型法制现代化的模式既具有内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的某些特征,又兼具外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的相关属性。二者内在融合,形成独特的混合式的法律发展范型。(2分)

16、2003年3月17日,孙志刚行走在广州街头,突然被派出所收容,20日在广州市收容救急站被殴打致死。其被收容依据的法规是1982年国务院制定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该法规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影响经济发展为由,对流浪乞讨人员的人身自由进行限制。运用法的价值(选择)理论,结合孙志刚案对该行政法规的合理性进行法理分析。

答:法的价值是指法对人的需要的满足或有用性。(2分)

法的价值包括秩序、自由、正义和效率等。(2分)

法的价值选择是指在这几种价值中优先选择的问题,尤其是在秩序与自由、效率与公平之间的选择问题。法的价值选择应主要根据社会发展的状况,在社会处于混乱或急需发展的时期,要优先选择秩序和效率,在社会已经稳定和得到初步发展的时期,应该优先选择自由和公平。(2分)

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应该选择秩序与效率,因此,国务院当时制定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忽视人的自由和公平的意义。当现在的社会已经趋于稳定,各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时期,法律的各项活动更应该注重人的自由的维护和社会公平的追求。(2分)

篇6:2022年司法考试《法理学》复习方法

根据法理学这门学科的特质,要学好法理学,从而在考试中获取好的成绩,需要特别注重下列诸端:

其一,要注意法理学与部门法学的结合。

这是近几年司法考试题目的新趋势,不是从概念到概念,而是在个案中考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就是所谓“客观题的主观化”,这就要求我们复习的时候要着重理解,有些同学总结的“一个概念、一个个案”的复习方法值得推荐,它是在复习时混凝土的概念,注重教材实例电梯,自己也要注意一些例子来帮助理解。因为在这样的特点的实践重点的路径,所以操作的第二种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第二章,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立法的内容,要结合《立法法》来复习,第二部分就是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这两部分也是雷打不动的重点。

其二,基本概念要牢固掌握。

教材的第一章“法的本体”是司法考试客观题中的常规考察重点,例如法的价值、法的要素、法律关系与法律事实、法律责任都是一考再考的内容,这是无论哪一年考试都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其三,将案例引入复习环节。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霍姆斯说过:“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在英美法系国家,某种意义上而言,学习法律就是学习一个个的判例,这无不说明具体案例对于学习法律的重要性。在法理学复习中,案例分析可以对法律概念如何适用于具体的案件事实,法律如何从抽象到具体,从具体到抽象;案例分析也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规律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行动,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此外,总结经验,将在法学评论案例介绍,也有助于加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培养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高质量地完成司考目标。

另外,法理学研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善于运用马克思哲学问题的分析,证明,但很好用的法理学的知识升华法原理,或用知识来理解法律部。

上一篇:在全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动员大会上的发言下一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8,9的分解和组合》含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