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保障措施

2024-07-25

管理保障措施(精选6篇)

篇1:管理保障措施

六、管理保障措施

为保证工程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计划工期内将重点加强环境法治学习建设,建全和完善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倡导环境保护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实施现代化的环境管理,落实“森林重庆”主题。

(一)完善工程管理

完善环境与工程施工综合决策机制,实行环境保护与公司领导及项目领导责任相挂钩的决策责任制度,强化环境综合整治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统一监督管理机制和反馈机制,完善环境违法行为责任追究制度。在落实现有工程施工总体设计规划及相关规范的同时,根据实际要求和环境实践,按规划设计加以深化环境意识学习。加强对工程施工管理,加快施工进度。缓解城市人口压力,提高全市人口素质和生活品质。落实“经营城市”的理念,改革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迅速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处理好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用循环经济的思想指导北京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建设循环经济型产业;在全社会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使物质和能源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逐步实现建设循环型社会的目标。重点加强资源开发、市政服务、工农业生产、商品流转和居家生活领域的废物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工作,特别强调工农业生产中的清洁生产和生态建设,建立首都建设和发展中的生态经济模式。

(二)加强环境监督

结合重庆实际,完善地方环保法规体系。重点制订、修订噪声、危险废物、扬尘等污染防治法规,修订提高机动车排气污染物、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适时制订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收费标准。强化监督管理,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扩大环境执法队伍,加强环境监管力度建设,提高施工队伍素质和施工队伍水平。

完善管理制度,实现总量控制与全过程控制的有机结合,按照环境容量开展总量控制工作。完善排污申报登记和许可证制度,加强限期治理制度的实施。开展对环境敏感地区建设项目的风险评价和后评估工作,开展政策环境评价、区域环境评价。

(三)提高环境意识

制定和实施长期而全面的全民环境教育计划,加强环境警示教育,设立青少年环境教育基地。完善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定期公布环境信息;开办环保热线和网站,完善信访管理和处理工作,接受公众监督。在相关环境管理和决策制度中,逐步引入公众参与程序。结合节约资源和固体废物管理计划的实施,引导公众养成利于环境保护的消费习惯。

(四)加强能力建设

加强科研,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继续开展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重点的环境科学研究,加强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经济、体制、法律、文化、教育、统计、消费习惯等软科学研究。实现环境信息网络化管理。建成环境污染监控中心,实现环境监控的现代化,逐步扩大到地区生态系统的监控现代化。建立达到现代化水平的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系统和救援队伍。重视先进环境保护技术在技术进步中的作用,重点发展环保技术服务业。

(五)实施相关环境经济政策

加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环境经济政策研究,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经济有效性分析,适时开发经济激励手段。将各种污染物的排污收费标准以及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收费标准,提高到略高于处理成本的水平。合理调整供热价格,积极推进按热能消费量征收供暖费的工作。研究、实行峰谷电价和居民(采暖)优惠电价。研究完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垃圾回收、企业搬迁、废物综合利用等相关优惠政策。在部分行业和地区研究实行排污交易政策。同时,健全环境保护建设的投融资机制,鼓励企业参与,吸引社会投入,加强国际合作,保证环境总体投入达到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4%以上。

(六)建立“绿色奥运”环境管理体系

加强“绿色奥运”监督管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根据本规划原则和措施,结合开展“绿色奥运”建设和监督管理的需要及结合国家和地方法规、标准,制定奥运设施室内外空气监测、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环境安全评价、赞助商资质认可、建筑材料评价、建筑设计环境要求等专项技术规范或技术指南。建立由国内外专家、民间环保组织、企业、赞助商和市民组成的环境顾问咨询网络。建立专业审核与评审体系,实现“绿色奥运”实施过程的持续改进。建立奥运期间突发环境事故的应急处理机制。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对所有奥运设施进行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有计划、分阶段的对奥运建设活动进行全过程监测与评价。

篇2:管理保障措施

一、材料检验程序

1、建立健全现场试验检测机构

①为方便施工,拟在工地建立现场试验室,试验室须经有关部门验收通过、审批认可,方投入使用;

②配备先进、充足的检测试验设备;

③挑选长期从事试验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工地试验室。试验人员均持有试验资格证书。

2、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强化检测试验工作

①根据有关文件规定,积极配合见证员、监督员做好见证检验和监督抽查工作; ②建立健全检测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台帐并设专人管理; ③执行检测设备按周期检定制度,定期对检测试验设备进行检定;

④建立检测试验设备的使用、维修管理制度,设备损坏或检测精度不合要求时,及时进行维修;

⑤加强试验文件、资料的管理,设专人负责;

⑥坚持对检测试验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提高职业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 ⑦编制检测过程质量保证流程,检测人员按该流程进行操作。

3、主要材料检验

项目部在采购每一种类的主要材料前,将拟定采购供应的材料生产或供应产品的厂家的企业概况、产品质量合格证书以及反映厂家实力的证明材料等报给业主,待批准后才能采购使用。

在使用前,应对材料的规格型号、质量、技术性能、数量、外观等进行详细而全面的检验,并向监理工程师提交一份质量检验合格证书。

(1)原材料检验

①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事前样品检验,检验依据现行国家及有关部委颁布的标准要求,合格者方可购进;

②对购进的原材料依据样品进行验收,同时验查原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和质保书,并登记记录;

③对有合格证的原材料进行复检,复检合格的材料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使用; ④复检不合格的材料,书面通知物资部门做出标记,隔离存放,按不合格品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二、自检验收程序

1、质量检验程序

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健全各项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制度,并切实予以执行。向监理工程师提交质量验收通知单前,项目部已组织三级验收,流程图如下:

2、检查及验收保证

(1)工序检查采用班组检查与专业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即施工班组在每道工序完工之后,首先进行自检,自检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予以纠正,然后再由专业检查人员进行检验;

(2)各完成后,由主管技术人员、质量检查工程师会同各工班长,按技术规范进行检验,凡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坚决予以返工处理,直至再次验收合格;

(3)工序中间交接时,必须有明确的质量合格交接意见,每个工班在进行工序施工时,必须严格执行“三工序”制度,即检查上工序,做好本工序,服务下一工序;

(4)每项检验由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我方做好验收记录、签证及资料整理工作;

篇3:管理保障措施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比较新型的管理制度, 不仅是一种管理制度和控制方略, 更是一种管理理念。它是企业协调的工具、控制的标准、考核的依据, 是推行企业内部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基础, 也是促进企业各级经营管理人员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

当一个新兴事物出现时, 从认识到认可, 再到运用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比较新型的管理制度, 它要想被企业运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中去, 同样也需要一个过程。由于全面预算管理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 涉及到企业中每个人, 因此, 全面预算管理被人们真正接受, 需要推行者付出很大努力。

1.1 加强企业决策管理层对预算管理的实施信心

全面预算管理是对现有资源的一种预先分配, 涉及到企业的所有部门和人员, 因此,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肯定会破坏原有的资源分配格局, 势必会影响到企业部分人员的利益, 因而这部分人员往往不愿意甚至阻挡全面预算管理在该企业中的实施。根据民营企业的特点, 这些人员大多位居企业的中高管理层, 如果他们的利益受到损害, 势必会做一些不利于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事情, 从而对全面预算管理产生怀疑, 使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无法正常进行。因此, 做好企业管理者的工作, 加强企业管理者将全面预算管理进行到底的决心尤为重要, 只有企业管理者全力支持全面预算管理机构的工作, 才能使全面预算管理收到预期效果。

1.2 做好企业员工的宣传工作

全面预算管理的顺利推行离不开企业的全体员工。要广泛地宣传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营造全面预算管理的浓厚氛围, 让全面预算管理深入人心, 以获得全体人员的理解、认可和支持, 只有全体员工从内心接受预算目标, 充分认识自身工作对实现总体目标的意义, 并能全力执行预算, 全面预算管理才能落到实处。

2 建立健全相配套的组织机构

在很多企业中, 预算管理经常被认为是财务部门的事情, 这显然不利于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同时也降低了预算的权威性, 造成各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不能够严格执行, 也就是预算软约束力的问题。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坚决杜绝这种事情的发生。既然是“全面”预算管理, 就要真正做到“全面”, 让每个部门、每名员工都积极参与进来。

虽然, 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可以采取兼职的形式, 但并不代表可以不设置与预算相关的组织机构。只有设立预算的组织机构并对预算进行制定、跟踪和执行才能保障全面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

预算组织设计合理与否, 直接关系到企业治理效率的高低及预算功能效应的优劣。必须遵循企业治理结构的特征、一体化战略规划、“三权”分立制衡、权责利明晰与对称、预算财务归属性等基本思路加以权衡把握。

3 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建设

针对民营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的现状, 要想在企业内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并建立全面预算的数据库, 必须首先加强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执行和控制以及差异的分析, 都是为找出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进行改进, 从而解决问题。但是所有过程都有赖于各种数据的比照和分析。各个部门的预算与执行结果数据量是非常大的, 进行分析比照的工作量也很大。由于预算组织机构都是采取兼职的形式进行的, 没有专门的人员来专门从事预算工作, 如果只是依靠手工来操作, 势必会影响有关预算人员的正常工作, 同时也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算的差异分析。因此, 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是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必备条件, 也是全面预算管理有效进行的根本保证。

4 建立并完善企业激励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动力。员工在企业工作一方面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另一方面也是生活物质方面的需要, 通过自己诚实的劳动来赚取自己的所得, 因此, 一个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同时, 合理的激励机制也可以促使企业给员工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建立健全企业的激励机制应该包括建立科学的人事任免和职位升降制度、建立科学的职工薪酬制度、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等。而全面预算的考评结果可以作为这些制度的评判标准, 也可为员工积极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中提供保障。

在实施预算考评标准的时候, 企业一定要注意公正性。企业预算不仅要编制得完整, 而且要有一套完整的配套考评和激励体系, 否则所编制的预算就无法应用到实际中。在企业中由于各自利益的不同, 被考核方经常会过分的强调客观因素而故意回避主观因素对绩效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单位的私人感情和关系, 在考核时常常会掺杂个人情感在里面, 致使考核的结果不能在公正、公平的状态下进行。在这种情况下, 严重损害了预算管理的权威性, 严重制约着预算管理的功能发挥, 使全面预算管理只能流于形式。可见, 建立规范的奖惩体系对预算执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事先制定的绩效考核标准, 将成为企业各部门及员工的日常活动规范。全面预算管理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在预算的指挥下有章可循、有度可依, 避免了经营方针或奖惩制度中朝令夕改、随意变动的现象发生。确立“考评与奖惩是预算管理工作生命线”的理念, 确保预算管理落实到位。没有预算考评, 企业预算无法执行, 预算管理变得毫无意义。考评和激励不仅是为了将预算标准值与预算实际情况进行比较, 肯定成绩, 找出问题, 分析原因, 改进以后的工作, 也是为了对员工实施公正的奖惩, 以便奖勤罚懒,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激励预算共同努力, 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建立合理并切实可行的考评和激励机制是保障全面预算管理顺利进行的内在要求。建立“以人为本”的考评和激励机制, 就是要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 在建立奖惩制度时应注意以下5个方面:①适合所在公司的企业文化;②奖惩的实施办法和计算方法要简明扼要, 易于理解;③选择大家能够了解和易于得到的数值结果作为成果指标;④要注意与职工的粘合度;⑤注意全局性和整体性。

5 建立并完善内控和内审制度

全面预算管理实质上是属于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部分。它属于企业的管理范畴, 不是一个孤立的管理体系, 而是与其他相关管理制度密切联系的。如果企业的其他内部控制相当到位, 那么全面预算管理也能够得到有效的进行。如果其他的相关内部控制得不到有效地执行, 则说明该企业的内部管理处于混乱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 即使推行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也不能够得到预计的效果。内部管理比较混乱的公司是不能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 要先理顺其他的管理制度, 在其他制度能够严格执行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由此可以看出,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是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根本所在。

全面预算管理虽然在国外已经过1个多世纪的发展和运用, 但在国内还属于一个崭新的管理方法, 因此, 在实施过程中难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采取一定的保障措施才能使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发挥作用, 使管理成为一个系统性的活动。

6 结束语

全面进行有效的预算管理, 必须有相应的保障机制, 没有这些保障机制, 全面预算管理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从人员的思想认识到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 从预算所需的组织机构到预算本身顺利进行的步骤分析, 给出了全面预算管理得以顺利和有效开展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孙鸿.发展中小企业的对策与措施[J].集团经济研究, 2006 (5) :9.

[2]傅承涛.民营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析[J].商场现代化, 2007 (7) :179-180.

[3]程旭阳.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指导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J].上海企业, 2007 (9) :56-57.

[4]运转.企业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5]黄荷暑.中小企业流程组织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J].乡镇经济, 2007 (3) :51-53.

篇4:配电安全保障与安全管理措施探析

关键词:配电安全;安全保障;安全管理;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TM8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6-0099-01

配电安全不仅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还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配电安全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在配电运行中一定要及时分析出现的故障,研究改进措施,保障配电安全,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

1 配电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配电安全意识薄弱

虽然配电安全是电力行业非常注重的问题,但在实际中仍然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比如配电网旁边有房屋建筑,甚至有些地方在配电线路上直接晾晒衣物,更有偷电线、偷电的现象等,这些现象的存在给配电安全带来隐患。而且电力部门对这些现象没有及时的处理,事故发生频率极高,在造成经济效益损失的同时,更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2 配电设备因素

配电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决定着电力系统能否安全运行。配电变压器在配置上不合理会留下安全隐患,比如存在着配电变压器超负荷、超时运载现象,这对于电力系统正常、安全运行十分不利。在我们国家很多地区依然存在着配电设备落后、不规范的问题,比如配电线路中绝缘材料质量不过关,不符合安全标准,还有一种情况是配电设备中没有安装相应的避雷装置或者避雷装置不规范使得配电网在雷电天气经常跳闸。

1.3 配电线路不合理

配电安全运行还需要科学合理的配电线路,在电网规划中,如果变电所位置不合适会造成有些地区送电线路长,还有分支线路增多,这些都会影响供电质量。配电线路规划不合理还会造成故障不能及时排除,而且分支线路太多会造成一处出现故障就会大面积停电的现象,后果更加严重。

1.4 配电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配电安全管理方面,相关政府部门没有制定相应的安全保障法律法规,使得配电安全保障无法可依,电力企业也没有重视配电安全工作,存在着公司员工技能不过关,素质低的现象。还存在着企业相关制度不够明确,责任制不能落实,配电运行中出现故障相互推诿,导致安全故障不能及时排除,影响配电运行。

2 配电安全保障与安全管理措施

2.1 加强安全意识

一是加强配电安全宣传工作,电力部门以及电力企业应该加强合作促进配电安全运行宣传工作顺利进行,同时也应该普及用电相关安全常识;

二是电力部门配合政府制定详细具体的电网设施管理规定,从而严禁那些破坏电网设备的现象;

三是电力企业应该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结合配电运行事故进行安全意识教育以提高其安全意识,这样就会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从而降低事故发生频率;

四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这样配电安全才有保障。

2.2 配电设备管理措施

配电设备在电网运行中起着关键作用,所以配电安全保障与安全管理措施的重点应该在配电设备管理,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及时更新配电设备。科技在不断进步,电网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要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就要做到配电设备及时进行更新。只有采用科技含量高的新配电设备,才能不断提高电网供电水平。做到配电网设备及时更新的同时还必须保证设备质量过关,严禁使用三无产品,保障设备环节安全。

②加强配电设备安全评价及运行管理。重视所有配电设备的安全评价工作,具体可以做到电力公司建立、完善设备巡视卡、质量卡等保障配电设备安全运行的制度,从而排除配电设备带来的安全隐患。配电设备在运行中总会出现故障,直接影响配电安全,加强设备运行管理也非常重要。电力公司自身要做到设备运行中随时监督,及时检测与维修,还应该与电力部门加强沟通交流,利用法律、法规等约束手段确保配电设备安全运行。

③保证居民用电安全。配电安全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障居民用电安全,所以供电公司要做到及时开展用电安全专项调查,深入基层,详细排查用电安全隐患并及时排除。同时配电公司要设立专门部门为居民提供服务,切实保障居民用电安全。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用电安全常识普及活动,或者居民用电安全知识竞答活动,让安全用电意(下转101页)(上接99页)识深入人心,加强居民用电安全,促进配电企业的发展。

2.3 提高配电工作人员的素质

配电工作人员是配电安全运行最重要的因素,在提高其安全意识的基础上还必须加强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包括业务水平、技术能力等。提高配电工作人员的素质需要做到,电力企业要重视工作人员平时的培训工作,这是提高工作人员技术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在培训中注意与实践相结合,培训内容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还应该在员工实际工作中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做到规范操作,尤其引进新设备后,设备的操作技巧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来掌握,这样会大大减少因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带来的配电故障。同时,要不断提高配电工作人员的预见性,具体就是要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配电运行中的安全隐患,在事故发生前做好应对措施,以减少配电故障的发生几率。

2.4 提高配电运行中突发事故处理能力

现在电网运行的环境还不稳定,存在着很多不利因素,比如天气因素、人为因素。天气方面,比如冬季经常有大雪积压导致线路中断,夏季线路经常造雷击的现象,人为因素就是破坏电网设备以及偷盗现象,所以相关工作人员突发事故处理能力对于配电安全运行至关重要。要有相关法律法规为工作人员处理突发事故提供法律依据,同时电力公司应该积极建立一套完善的事故预警机制,制定良好的方案来处理配电运行中出现的突发事故,进一步保障配电的安全运行。

3 结 语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带来的是用电需求日益增长,配电运行面临着更多挑战。要做到电力系统正常、安全运行,配电安全保障与安全管理工作相当重要。所以,要在配电运行中认真对待出现的故障,研究解决措施,不断促进电力系统正常、安全运行。在分析目前配电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提高安全意识、加强设备管理、提高工作人员各方面素质以及突发事故处理能力提高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从而保障配电安全运行,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进一步促进我们国家电力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明俊江.配电安全保障与安全管理措施探析[J].机电信息,2014,(36).

[2] 黄派兵.如何加强农网配电安全运行管理[J].三角洲,2014,(9).

[3] 赵海民.县级供电企业配电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升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36).

篇5:安全管理体系及保障措施

坚持“安全

项目经理部安全管理办公室设在安全质量部,安质部下设安全组,设专职安全员,具体负责本项目部的安全管理工作。

安质部对本项目部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工作行使监督检查职权。做好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贯彻执行劳动保护法规。督促实施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工作。组织安全生产检查,研究解决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参加事故调查,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制止违章作业,遇有险情有权停止生产。健全安全管理工作台帐。

3、安全防范重点

根据本项目部项目工程特点,施工场地中安全防范的重点为:

(1)、生产设备的施工生产安全;

(2)、起重设备的施工安全;

(3)、施工用电安全;

4、安全保证体系框图

图9-2 安全保障体系框图

9.2.2、安全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严格执行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安全措施和责任,确保施工安全。对施工安全工作做到有检查、有落实、有总结评比、有考核。施工中认真落实安全措施,做到责任到人。在施工生产中,按照定岗定责的原则,增加安全人员的责任心,避免发生各种责任事故,并对发生安全事故的责任人进行处罚。

从项目经理到生产工人的安全管理系统必须做到纵向到底,一环不漏;各职能部门和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横向到边,人人有责。项目经理是安全生产的

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宣传贯彻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制定本项目部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并负责落实。(4)工程技术科安全职责:

严格遵照安全生产的要求在编制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时编制好安全技术措施及操作规程,并及时解决生产中的安全技术问题。

(5)物资设备科安全职责:

保证安全生产所用材料、工具及劳动保护用品的及时供应,并能符合安全生产的质量要求。制定施工机械化配套方案,以减轻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检查、维修、保养,早检查、早预防、严禁带病机械作业,严禁汽车“三超”。保证安全装置完备、灵敏、可靠,确保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转。

(6)综合办公室安全职责:

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新工人、特殊工种工人、调换工种工人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督促基层做好劳逸结合,严格控制加班加点,以人为本,确保员工身体健康。

加强劳动保护,定期对职工进行体检,提出改善现场劳动卫生条件的计划。建立健全医疗保障措施,制定饮食卫生及营养方案。

2、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

(1)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

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技术教育,熟知和遵守本工种的各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定期进行安全技术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岗操作。对于从事电气、起重、建筑登高架设作业、锅炉、压力容器、焊接、机动车驾驶等特殊工种的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获得《安全操作合格证》后,方准持证上岗。施工现场如果出现特种作业无证操作现

象,项目经理应承担管理责任。

(2)岗前安全教育

对上岗前各工种安全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安全生产教育,正确认识生产与安全的辨证关系,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对新工人必须进行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教育,对容易发生事故的工程施工,要进行安全操作训练,考核确认掌握安全操作技术要领后才能独立作业。

3、安全生产交底制度

(1)、对于本项目部工程项目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对各级领导、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和具体操作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熟悉和遵守安全措施的各项规定。

(2)、在进行各项试验和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时,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并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并进行技术交底。

(3)、每月下达生产计划,制订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领工员和工班长在布置生产任务的同时要交代安全生产注意事项,月底进行安全生产技术总结。

4、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1)、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并消除各种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安全检查分为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普遍性检查和末项检查。每次检查要有针对性的提出整改措施,消除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隐患。

(2)、项目部每月组织一次综合性安全检查,对于专业性、技术性强的安全工作,应组织专项检查,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整改措施,并将实施情况一并做好记录。

(3)、配合指挥部每季度组织一次综合性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问

题,限期整改,同时接收指挥部的处罚。争创“安全标准工地”。

(4)、专项、重点检查:在进行综合性检查的同时,还应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专项检查。对容易发生事故的工种和设备,如起重工、门吊、锅炉等根据具体情况组织专项安全检查。

5、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1)、严格执行国家、地方政府有关安全事故处理规定,发生事故按系统逐级及时上报,不隐瞒,本着“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进行联合调查、认真分析、查明原因,对事故责任者或责任单位追究其经济、行政和法律责任。

(2)、职工发生负伤并使其工作中断超过一个工作日以上的都属伤亡事故。负伤人员和最先发现的人应该立刻报告工班长、安全员及项目经理。安质部按程序上报。

(3)、施工现场发生死亡或重伤事故时,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应逐级上报。项目部负责人在迅速组织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召集现场目击者或当事人询问情况,做好记录,并将初步调查情况写成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者姓名、年龄、工种、职称、事故发生原因及简要过程,并提供当时现场的目击者及事故责任人(或肇事嫌疑人)等。

(4)、发生死亡、重伤事故应及时处理结案,填报《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上报有关部门。

6、安全生产考核和奖罚制度

(1)制定本项目部相应安全生产的奖惩条例,做到生产与安全工作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

(2)在安全生产中,对在施工中防止事故发生,为安全工作作出

了贡献的班组和个人进行奖励,对发生安全事故的班组及个人视事故情节给予不同的处罚。

(3)由本项目部安全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对事故的处理或报批处理结案工作,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按劳动人事管理权办理,对重特大事故,要对有关责任领导人进行行政处罚。9.3、安全保证措施

9.3.1、材料堆码、装卸和搬运安全措施

1、料场的材料、件、机具设备应堆放整齐、稳固并设防潮隔离层,拆下的模板及外露铁钉材料等应及时处理,并应设置消防设备。

2、高处作业面上的材料应堆放平稳,工具应随时放入工具袋(套)内,传递要安全可靠,严禁抛掷。

3、搬运装卸笨重的机械设备和材料时,应有人指挥;搬运装卸易燃、易爆物品等,必须轻拿轻放,严禁烟火。

4、搬运有毒有害物时,应配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并不得使用加铅汽油洗手,以防中毒。9.3.2、机械设备使用安全措施

1、各种机械要有专人负责维修、保养,并经常对机械的关键部位进行检查,预防机械故障及机械伤害的发生。起重机械的安全保护装置必须齐全、完整、灵敏可靠,不得任意调整和拆除。

2、机械安装时基础必须稳固,吊装机械臂下不得站人,操作时,机械臂距架空线要符合安全规定。

3、各种机械设备视其工作性质、性能的不同搭设防尘、防雨、防砸、防噪音工棚等装置,机械设备附近设标志牌、规则牌。

4、运输车辆服从指挥,严禁酒后驾驶车辆和操作机械,车辆严禁超载、超高、超速,禁止使用不符合规定的设备或设备超负荷运转。

5、机械设备在现场应集中停放,严禁对运转中的机械设备进行检修、保养。

6、起重作业严格执行《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和《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定期对起重机械进行检查,确认良好后方可作业。

7、起吊设备时,严禁起吊超过规定重量的物件,不得用来运送人员。其中吊装的钢丝绳,定期进行检查,凡发现有扭结、变形、断丝、磨损、腐蚀等现象达到破损限度时,及时更新。

8、机械吊装管材时,吊具完好,栓绑要牢靠,防止管子滑脱。

9、起重作业中,司机先发信号然后起吊。起吊时,重物在吊离地面20~50cm时停车检查,当确认重物挂牢制动性能良好和起重机稳定后再继续起吊。起吊重物旋转时,速度均匀平稳,防止重物在空中摆动发生事故。吊长大重物时,有专人拉放溜绳。9.3.3、施工用电安全措施

1、工作现场照明使用安全电源。

2、配电系统分级配电,配电箱,开关箱外观完整、牢固、防雨防尘、外涂安全色并统一编号。其安装形式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箱内电器可靠、完好、造型、定值符合规定,并标明用途。

3、动力电源和照明电源分开布设。

4、所有电器设备及其金属外壳或构架均应按规定设置可靠的接零及接地保护。

5、现场所有用电设备的安装、保管和维修应由专人负责,按规定设置醒目的、与之相关的标示牌、警示牌、安全操作规程。非专职电器值班人员,不得操作电器设备。

6、手持式电气设备的操作手柄和工作中必须接触的部分,应有

良好的绝缘。使用前应进行绝缘检查。

7、施工现场所有的用电设备,必须接规定设置学习班电保护装置,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8、电器设备外露的转动和传动部分(如靠背轮、链轮、皮带和齿轮等),必须加装遮栏或防护罩。

9、直接向现场供电的电线上,严禁装设自动重合闸;手动合闸时,必须与值班员联系。9.3.4、防火、防风安全措施

1、施工现场的布置应符合防火、防尘、防爆、防毒、防洪、防雷、防潮等安全规定。

2、消除一切可能造成火灾、爆炸事故的根源,严格控制火源、易燃物和助燃物的贮放。

3、生活区及施工现场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并同当地消防部门联系,加强工程安全防范措施工作。

4、在生活区及工地重要电器设施周围,要设置接地或避雷装置,防止雷击起火引起火灾。

5、对职工进行防火安全教育,杜绝职工燃电炉,乱仍烟头的不良行为。

6、对工地及生活区的照明系统要派人随时检查维修养护,防止漏电失火引起火灾。

7、防护、防腐施工应满足防火、防尘、防毒要求,并备有可靠防护设备;采用新防腐材料时,应详细了解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及有无毒性的腐蚀作用,要有可靠的防护措施。

8、锅炉的安装、使用和管理;各种气瓶的运输、存放和使用,必须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

9、遇到恶劣天气,(如风力大于五级,且降雨大于30mm),影响施工安全时,应停止施工作业。各种门吊停放时走行部位应锁定牢固,防止遭遇大风发生出轨事故。

10、注意机电设备及架子在大雨、大风后的检查工作。9.3.5、季节性施工安全措施

1、夏季气温高,雨量集中,施工保证措施以防洪、防尘、防暑降温为主,做好全面施工安排。

2、配齐防暑降温设施,确保施工人员工作、生活有良好的条件。夏季施工,露天作业点必须搭棚,保证操作人员在非露天作业。施工点设置饮水设施,施工人员配备防暑药品,预防高温可能引起的病变。

3、雨季前必须对施工现场、材料堆放、生活住地、运输便道、水电设备的防洪、防雨、排涝设施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对不安全因素,应立即进行处理;暴风雨后,应立即对脚手架、缆风绳、地锚、边坡、地基、临时设施等进行检查。如有异状或损坏等,应及时整修完好。

4、在雨季施工应保持现场排水设施通畅。

5、及时排除工作场地积水。

6、作好在雨季施工期间材料的防雨、防洪措施。

7、作好施工场地防风准备,生产生活用房进行加固处理。9.3.6、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措施

1、针对工程特点,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重点对专职安全员、安全监督员、班组长及从事特种作业的起重工、电工、焊接工、机械工、机动车辆驾驶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学习安全生产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安全意识。

2、未经安全教育的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不准上岗。未进行三级

教育的新工人不准上岗。变换工种或参加采用新工艺、新工法、新设备及技术难度较大的工序的工人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并经考试合格者才准上岗。

3、特殊工种的安全教育和考核,严格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执行。经过培训考核合格,获取操作证方能持证上岗。对已取得上岗证者,要进行登记存档规范管理。对上岗证要按期复审,并要设专人管理。

4、通过安全教育,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树立“安全

8、禁止施工机械、车辆超坐载人以及无“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驾驶证”人员驾驶施工机械、车辆。

1.3 9.4、施工现场生产过程的危险源识别及预防措施 9.4.1、施工现场生产过程的危险源识别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的规定,结合现场情况,对基坑施工期间的危险源类别识别有:基坑坍塌、施工机械伤害、运输车辆伤害、高空坠落、触电、洪灾、流沙和管涌、溺水等。

9.4.2、基坑坍塌预防措施

1、深基坑施工方案经专家组论证通过,方可组织实施,各种邻边防护措施应齐全、有效,并经验收合格后再投入使用。

2、在钢板桩围堰外2~3米处修建深0.5米,上宽1.5米下宽1.0米的临时排水沟,引排地表积水,防止地表积水浸泡引起坍塌;

3、基坑内支撑,土方开挖顺序严格按照方案执行。

4、基坑周围严禁堆放土方、材料、停靠车辆。

5、按照监控方案在土方开挖作业时,对边坡进行24小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报警。

6、设置作业人员上下基坑的专用爬梯。

7、基坑周边做好邻边防护和示警装置,夜间设置红灯示警。

8、安全人员加强对基坑作业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9.4.3、预防施工机械、运输车辆伤害措施

1、特种机械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所有机械设备、运输车辆操作(含配合施工)人员,必须参加由项目经理部组织的岗前培训,熟悉施工场地及运输道路路情况,熟悉各工种、各机械设备车辆相互配合程序。

3、挖掘机、装载机进行土方开挖、装车作业时必须有专人指挥,挖机工作半径内严禁闲杂人员进入。

4、现场出入口,分别派专人指挥过往车辆及行人。

5、驾驶员必须严格按规定和行驶路线行车,不得带病出车,酒后驾车,疲劳驾驶等违章作业。

6、所有进场作业及管理人员均需戴好安全帽,与挖机交叉作业时,保证有效安全距离,注意人身安全。9.4.4、高空坠落预防措施

1、在钢板桩围堰外50cm处施作安全防护栏杆,上横杆高1.1米,下横杆与地面的间距为0.5米,上横杆与下横杆间距0.6米,立杆的间距不大于3米,安全防护栏杆均涂刷红白相间油漆,在防护栏杆上设防护网。

安全防护栏杆

2、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

3、在基坑附近每500米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和防止非施工人员靠近基坑或停留。

4、材料及小型设备用线绳系好后,吊放进基坑内,严禁投、掷。9.4.5、预防触电伤害措施

1、严格执行建设部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现场使用的动力线、照明线路的架设要符合线路架设要求,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线路,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执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和保护接零,并按“一箱、一闸、一漏、一机”的强制性规定执行,确保用电安全。

2、设专职电工进行用电管理;

3、电源电线、电器设备每天进行检查,线路绝缘体必须良好,凡是脱皮、裂缝等电缆线必须包扎完好,防止漏电伤人。

4、检修电气设备、线路时先断电源,保证安全,非电工严禁操作。

5、使用电钻等手持电动工具戴上绝缘手套,必须按规定穿、戴绝缘防护用品;手持式的电动工具使用的末级开关箱中的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大于0.1s,并采用耐气候型的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

6、夜间施工必须有电工值班,照明要满足施工要求。9.4.6、基坑排水、防洪措施

1、在基坑开挖开口线外2~3米处修建深0.5米,上宽1.5米下宽1.0米的临时排水沟,引排地表积水;

2、整个基坑开挖完成后,沿基坑四周挖出一条200×200mm排水沟,在基坑对角设500×500×500mm集水坑,用泥浆泵将集水坑内渗水及时排出基坑。

3、随时关注天气预报,暴雨天气,严禁施工。雨后,及时检查钢板桩围堰安全性,待确定安全后,再进行施工。

4、安排专人负责防洪工作,在洪水来临前,通知施工班组人员、机械设备停止施工、撤离工作面;此项工作由专职安全员负责领导检查落实。

9.4.7、预防流沙、管涌的措施

1、开挖过程中对围护结构等薄弱部位设专人监视。

2、凡在深基坑开挖施工中,如发现有地下承压水,应事先探明承压水头、不透水层的标高和厚度,并对坑底土体进行抗浮托能力验算。

3、若发现出现少量渗漏,应及时处理,先堵漏后开挖,防止渗漏点扩大。

4、加强量控监测、对量测数据进行审查对比,密切关注围桩的变形情况。

5、监测信息围护结构变形超过允许范围时,必须立即加密支撑,防止变形进一步扩大,遇薄弱环节错位开裂,出现渗水通道时,及时处理。

6、对工程所在地的类似深基础施工情况进行必要的调研,吸取其它工程在深基础施工中的经验与教训。9.4.8、溺水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1、水上作业各种邻边防护措施应齐全、有效,并经验收合格后再投入使用。

2、配备应急木船和人员,随时准备救援。

3、作业人员必须穿救生衣。

4、作业场所配备带长绳的救生圈。

5、设置防撞墩进行防护,夜间设置红灯示警。

6、安全人员加强对水上作业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4 9.5、应急通道设置

在基坑四角及中部设置应急通道,当发生险情时,坑内作业人员 通过就近通道进行逃生。通道出入口严禁堆放施工材料、小型机械设

备等,保证通道畅通,确保作业人员顺利出入。1.5 9.6、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

为加强对安全事故的防范,及时做好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根据监理的要求,结合本工程实际,特制定本项目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苍南龙港新城A1区市政道路及桥梁工程BT项目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本预案所称安全事故,是指在本工程拉森钢板桩围堰施工中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人身安全和财物损失的事故。

9.6.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项目组成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设总指挥一名,七个救援小组,组员若干,组织机构:

XXX XXX XXX 9.6.2、现场应急救援流程

当突发事故及紧急情况发生时,发现者立即向项目经理或现场负责人报告。由项目经理部或副经理及总工全面负责应急救援工作,迅速作出判断,下达救援指令,并及时向建管处汇报详细情况及根据情况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报警求助。建管处判定项目经理部应急措施的适宜性,重大情况立即赶赴现场协助处理,并向安全局与环境管理部报告。

9.6.3、应急救援组织职责

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

当突发事故及紧急情况发生时,全面负责指挥抢险救援工作,协调各小组之间的抢险救援工作,组织分析现场坍塌事故初步情况,随时掌握事故的最新动态,全地带。

④在事故有可能扩大,进行抢险抢修或救援时,高度注意避免意外伤害。

⑤抢险抢修或救援结束后,安排人员配合好事故调查取证,并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

5、医疗救护组职责

①负责现场受害人员的救护工作。

②在外部救援机构末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③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害者至医疗机构,并指定人员护理受害者。

④对受害人员做简易的抢救和包扎,及时转移重伤人员到医疗机构就医,使重度受害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

6、后勤保障组职责

①负责现场紧急救援物资的征集。②提供合格的抢险抢修或救援物资及设备。

③保障系统内各组人员必须的防护,救护用品及生活物资的供给。

7、警戒保卫组职责

①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设置事故现场警戒线,阻止非抢险救援人员进入现场,保护抢险人员的人身安全,维持治安秩序。

②负责保护事故现场,避免闲杂人员围观,监视事故现场发展情况等。

③对场区内外进行有效隔离疏散,引导施工现场外周边居民撤出危险地带。

④负责现场车辆疏通,引导抢险救援人员及车辆的进入,保持抢

险救援通道的通畅。

⑤抢险救援结束后,封闭事故现场,直到收到明确解除指令。

8、事故调查组的职能及职责

①对现场的有关实物资料进行取样封存;

②调查了解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③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教育、总结。④协助上级调查人员对事故进行调查。

9、善后工作组的职责

①做好伤亡人员及家属的稳定工作,确保事故发生后伤亡人员及家属思想能够稳定,大灾之后不发生大乱;

②做好受伤人员医疗救护的跟踪工作,协调处理医疗救护单位的相关矛盾;

③协助保险部门一起做好伤亡人员及财产损失的理赔工作; ④慰问有关伤员及家属。9.6.4、应急救援措施

1、发生轻伤以上事故后,现场安全负责人必须立即报告,同时组织自救,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和蔓延。

2、项目部接到报告后,迅速通知各相关人员参加现场救援,以尽可能缩小事故影响及损失为原则。同时在整个抢救过程中,负责现场通讯和对外联系。并根据事故性质及趋势,向有关部门汇报,寻求社会紧急救援。

3、应急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查明现场有没有伤亡人员,并以最快速度将他们救离现场,交由急救中心的医务人员或急送医院救治。

4、积极配合政府的事故调查工作,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和善后工

作。成立事故调查组,查清事故原因,按“四不放过”原则及有关规定处理,对事故有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处罚。

5、事故处理结束后,项目部应当组织力量进行抢修,及早恢复施工,减少损失。

10、环境保证措施 1.6 10.1、环境目标

环境保护目标:建设绿色通道,保护周边生态环境;全面达到新建工程建设环保要求,使工程施工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1.7 10.2、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及制度

1、成立以队长为组长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下设环境保护部,专职负责环境保护工作,负责制定并落实环保措施。

2、制定施工营地和施工队伍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健全施工过程中环境管理体系和各项环境管理规章。1.8 10.3、环境保护技术措施

1、在编制分阶段《施工方案》时制订相应的环境保护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根据环境特点、围绕敏感点,制订自然景观等的保护措施;制订噪声、振动控制方案;制定预防扬尘和大气污染工作方案和工地、生活营地的排水和废水处理方案;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方案。

2、在施工组织中安排环境保护的具体工作任务,包括方案、措施、设施、工艺、设计、培训、监测、检查等项目,计算环境保护工作的工作量并作出经费预算。

3、做好施工现场开工前的环保准备工作。在开工前完成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在生活营地设置污水处理系统,并配备临时的生活污水汇集设施,防止污水直接排入河流中;保证工地排水和

废水处理设施在整个施工过程的有效性,做到现场无积水、排水不外溢、不堵塞、水质达标。

11、文明施工 1.9 11.1、文明施工措施

在施工期间协调好与当地居民、当地政府和就近施工场地等单位的关系,共建路地文明窗口。

进场后加强文明宣传工作,使广大干部职工认识到文明施工是企业形象,是施工队伍素质的反映,是安全生产的保证。增强现场管理和全体员工文明施工的自觉性。

制定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条例,如岗位责任制、经济责任制、会议制度、专业制度、检查制度、资料管理制度等。

明确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和个人的文明施工的责任和义务,从思想上、行动上、管理上、计划上、技术上重视起来,切实提高现场文明施工的质量和水平。施工人员的生产管理符合施工技术规范和施工程序要求,不违章指挥,不蛮干。对不服从统一指挥和管理的行为,按现场管理条例严肃处理。从而,不断的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有效地实现文明施工。

根据本工程项目所处位置和工程特点,加强现场文明施工的综合管理,减少现场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和影响。加强检查监督,从严要求,使文明施工现场管理真正出成效。项目经理组织对文明施工现场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并给予评分和奖惩,组织经验交流。

现场临时设施布置符合规定要求,做到场地整洁,道路平顺,排水畅通,标志醒目,生产环境达到标准化作业要求。现场工程概况牌、施工组织网络牌、安全记录牌、施工总平面图等设置齐全,规格统一、内容完善、位置醒目。

及时调整设备、机具和材料的位置,做到摆放整齐。保持工作面宽敞,给施工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施工现场坚持工完料清,垃圾杂物集中堆放,及时处理。

按照业主及主管部门的要求,认真听取监理工程师的意见,协调好各方关系,严格按照规范施工,搞好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创造安全文明施工工地。

按国家及施工所在地的规定,加强对噪声、废水的控制和治理,努力降低噪声,控制废气浓度以及做好废水和废油的治理和排放。

篇6:物业管理服务方案执行保障措施

日常管理

一、计划管理

根据小区的住户情况和公司的经营管理的总体目标,管理处要制定出各种配套计划,以使工作更加主动、有效和协调。主要计划有:

(一)编制和控制部门的各项预算和工作目标;

(二)制定每月、每周工作计划;召开每周业务工作会议,确保工作区域处于良好状态。

(三)制订每月培训计划并监督实施。

(四)制定好物资设备的管理计划。

二、组织管理

根据小区的规模及管理体制,设置、调整和完善管业部的各种机构和岗位,明确各种岗位的职责和任职要求,并制定各项工作的操作程序和业务流程,以及各项规章制度。

三、人员管理

根据各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待遇,聘用合适人员,通过不断的培训使他们掌握管业部工作的职业态度、职业知识、职业技术和养成职业习惯。同时,通过有效的奖惩与激励管理,使员工能始终积极、主动地进行工作。

四、物资设备管理

制定好物资设备的管理计划。与各部门分工合作,做好物资设备的采购、领用、安装、维修、保养、更新等各项工作,以减少资金的耗费与占用。

五、质量管理

培训员工树立质量意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通过对各项工作质量标准的制定、实施、检查、改进这样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不断保持和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水平。

六、预算管理

合理编制和控制管理处月、的各项预算。通过各种服务措施来不断增加收入。同时,在审批部门领用的物资时,努力在不降低规格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

七、协调管理

协调好管业部与大厦内及大厦外各部门的关系。前者如与发展商、销售部、保卫部、工程部、财务部、综合部、保洁公司及财务采购人员的关系,后者如与街道办事处、公安局、航空公司、快递公司、邮局等的关系,以取得它们对管业部工作与管理工作的支持和合作。

服务保障措施

一、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营造家的氛围

通过与员工的互动交流,主动了解员工的思想,聆听员工的心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并开展一些小活动来营造家庭氛围,使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使员工在情感上得到归属感,进一步认同公司、认同管理,增强管理处的执行力。

二、激励与惩罚

实行上述一系列的考评、考核办法,除每月评出量化分数作为项目及其每一员工当月绩效工资的发放依据外,每月量化分数累计到年底还作为项目及员工年终奖和评先进的重要依据。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提高员工队体整体素质。

三、强化员工服务意识

物业管理的管理目标是通过服务实现的,它的产品是服务,无论是秩序维护、保洁还是维修都是服务。因此,强化员工的服务意识,树立“业主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意识,“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的观念,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前提。

四、全员实行岗位责任制

以精简高效的人员架构和专业实际的岗位职责为基础,搭建小区物业服务运作框架。建立完整的评估考核体系和监督管理,对物业服务运作的每一位员工的表现进行考核评估。

五、公司品质管理服务检查系统

由物业管理处严密监控工程维修、保洁作业、秩序维护巡查、业主投诉处理等物业服务每一个工作环节;其次,各级主管根据自己的经验,更感性地调查监管;最后,物管处对业主定期拜访,定期进行全园区的物业服务调查问卷等形式都将使物业公司的服务水准时刻处于监察状态。

六、多方位开展员工培训

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使管理处员工提高物业管理素质要求,从而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

上一篇:党在我心中诗朗诵1份下一篇:浅谈动物性食品安全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