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简答及论述题

2024-06-26

统计学简答及论述题(共4篇)

篇1:统计学简答及论述题

简答与论述题: 1.同业拆借市场的特点、答:同业拆借市场是指各类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拆借活动所形成的市场。(1)对进入市场的主体即进行资金融通的双方都有严格的限制,即必须都是金融机构或中央银行指定的某类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包括工商企业、政府部门等。(2)融资期限较短。最初多为一日或几日的资金临时调剂,是为了解决头寸临时不足或头寸临时多余所进行的资金融通。(3)交易额较大,而且一般不需要担保或抵押,完全是一种信用资金借贷式交易。双方都以自己的信用担保,都严格遵守交易协议。(4)利率由供求双方议定,可以随行就市。同业拆借市场上的利率可由双方协商,讨价还价,最后议价成交。同业拆借市场上的利率,是一种市场利率,或者说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利率,能够充分灵敏地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的状况及变化。2.通货膨胀及其判定通胀的主要指标、答:(1)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2)测定通货膨胀的常用指标有:①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种用来测量各个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平均变化程度的指标。②批发物价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批发市场上多种商品价格平均变动程度的经济指标。③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反映不同时期批发市场上多种商品价格平均变动程度的经济指标。④隐蔽型通货膨胀测定的常用指标主要有:结余购买力、货币流动速度变动率、价格补贴状况等。3.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的意义和不足之处、答:(1)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在70年代提出的。该理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问题,其核心观点和政策主张是要全面推行金融自由化,取消政府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一切管制与干预。该理论被认为是对发展经济学和货币金融理论的主要贡献。

(2)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的积极意义表现在:关于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分析与说明,对研究现代信用货币经济的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专门、深入的研究,弥补了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在此方面的不足,丰富了西方金融理论和发展经济学;论证了市场机制在推动金融、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重要作用,提出的金融自由化和运作市场化的对策和建议,对于发展中国家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的不足之处是:过分强调金融自由化; 过分强调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认为解决了经济问题便万事大吉的观点具有片面性。4.金融监管目标.原则和内容

答:金融监管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对金融业的监管,维持一个稳定、健全和高效的金融制度。具体来讲,又可以分四个方面:(1)保证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活动,从而保证金融体系的安全;(2)保护知情较少者的利益;(3)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促使金融业在竞争的基础上提高效率;(4)确保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相一致

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主要体现为:(1)监管主体的独立性原则;(2)依法监管原则;(3)“内控”和“外控”相结合的原则括;(4)稳健运营与风险预防原则;(5)母国和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金融监管的内容主要有:(1)市场准入的监管。(2)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管。(3)市场退出的监管 5.货币制度及其主要内容、答:货币制度是指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六个方面:1)规定货币材料,即确定哪些商品可以作为币材。2)规定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3)规定主币和辅币。4)规定货币铸造权或发行权,金属货币流通下规定货币铸造权;信用货币流通下规定货币发行权在中央银行。5)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货币具有多大的支付能力。6)准备制度,如金准备、外汇准备、有价证券准备或物资准备等。6.法定存款准备率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答:(1)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2)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优点:①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自主权,它是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容易实施的手段;②存款准备率的变动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迅速;③准备金制度对所有的商业银行一视同仁,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同样受到影响。其不足之处在于:①作用过于巨大,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货币供给的工具;②其政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的影响。7.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原则、答:(1)不以盈利为目标。中央银行应以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维护金融和经济稳定为己任,不能以盈利为目标。(2)保持资产的流动性。一旦出现商业银行资金紧张甚而出现整体性的银行流动性危机,或者政府需要立即支出大笔款项时,中央银行应该能够立即拥有并付出相当数量的可用资金。(3)保持业务的公开性。它可以使社会公众更加及时、清晰地了解央行的货币政策意图,以便形成更加合理地预期,增强货币政策效应。此外,也可使央行的活动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防止黑箱操作,增加中央银行的权威和信誉。(4)业务活动须遵循相应的法律规范。一般而言,中央银行业务只能在其法定范围内进行,对法律许可以外的业务中央银行不得经营,如不得从事商业性证券投资业务等。8.基础货币及其主要投放渠道

答: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

(1)国外资产业务与基础货币的投放,由外汇、黄金和央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资产构成。

(2)对政府债权与基础货币的投放,对政府债权表现为中央银行持有政府债券和财政透支或直接贷款。

(3)对金融机构债权与基础货币的投放,主要通过办理再贴现或发放再贷款的业务。9.回购协议市场的交易对象和特点 答:(1)回购协议市场是指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场所。回购交易是以签订协议的形式进行交易的,但协议的标的物却是有价证券;我国回购协议市场上回购协议的标的物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可用于在回购协议市场进行交易的政府债券、中央银行债券及金融债券。

(2)回购协议市场的交易特点:

首先是流动性强。回购协议主要以短期为主。其次是安全性高。

第三是收益稳定且超过银行存款收益。

第四是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利用回购协议融入的资金不属于存款负债,不用交纳存款准备金。10.国际收支失衡的经济影响 答:(1)逆差对经济的影响:首先,持续的国际收支逆差对本币造成强大的贬值压力。其次,如果一国动用国际储备调节国际收支,这又将导致对内货币供给的减少。迫使国内经济紧缩,国内经济的紧缩会导致资本的大量流出,进一步加剧本国资金的稀缺性。促使利率上升、投资下降,导致对商品市场的需求进一步下降。(2)顺差对经济的影响:首先,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将会促使本币产生升值的压力,引致短期资本流入的大量增加。短期资本流入的大量增加,造成汇率波动,进一步加剧外汇市场的动荡。其次,国际收支的顺差将扩大货币供给量,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最后,从贸易伙伴国的角度考虑,这容易引起国际经济交往中的贸易摩擦和冲突,从而导致国际交易成本的上升。11.金融监管及其必要性、答: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总称,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实施的监督管理。广义的金融监管还包括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内容。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1)金融行业的高风险性和金融市场的负外部效应使金融监管显得相当必要;(2)中央银行为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公开竞争,提高金融效率必须进行金融监管;(3)为防范金融危机,应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降低社会成本,减少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危害。12.金融监管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市场准人的监管。所有国家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管都是从市场准入开始。(2)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管。金融机构经批准开业后,监管当局要对金融机构的运作过程进行有效监管,以便更好地实现监管目标的要求。(3)市场退出的监管。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分为主动退出和被动退出,无论那种退出,监管当局都要对退出过程进行监管,保持其退出过程的合理性与平稳性。13.金融市场监管的原则

答:金融市场监管的含义包括两个层次:——是指国家或政府对金融市场上各类参与机构和交易活动所进行的监管,二是指金融市场上各类机构及行业组织进行的自律性管理。金融市场监管的原则是: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制止背信的原则;禁止欺诈、操纵市场的原则。14.与直接融资相比,间接融资的优点和局限性(0907、0801)

答:优点:1)灵活便利。2)安全性高。3)规模经济。局限性:1)割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2)减少了投资者的收益。15.充分发挥利率的作用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要充分发挥利率的作用应该具备哪些条件?1市场利率决定机制,即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机制。2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即一种利率变动,其他利率随之变化的利率。3适当的利率水平,即使利率真实反映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并使资金借贷双方都有利可图。4合理的利率结构,即体现经济发展的时期、区域、产业及风险差别。包括利率的期限结构、行业结构以及地区结构等。16.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0907)答:(1)现实经济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2)现实中的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人到流通中去的。(3)国家对信用货币的管理和调控成为经挤发展的必要条件。17.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为什么要统筹考虑三个基本原则?答:(1)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是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简称“三性”原则。(4分)(2)三个基本原则之间既相互统一,又有一定矛盾。(3分)(3)正是因为三者之间的矛盾性,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才必须统筹考虑三者关系,综合权衡利弊,不能偏废。一般应在保持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盈利的最大化。18.金融全球化对一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0907)答:(1)金融全球化会削弱国家宏观经挤政策的有效性,这是金融全球化的消极作用。(2)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一国经济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国家货币政策在执行中出现有效性降低的情况。(3)同时,国际游资也会因一国利率提高而大量涌进该国,从而使该国紧缩通货的效力受到削弱。19.长期国际资本流动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有什么区别?(0801)答:(1)长期国际资本流动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本的跨国流动。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是指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资本跨国流动。

(2)两者的区别主要有:投资目的不同;投资期限与稳定性不同;对一国货币供应量影响不同;对汇率和利率的影响不同。20.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一般性政策工具是指法定存款准别金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又称“三大法宝”。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1)消费者信用控制;(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3)不动产信用控制;(4)优惠利率;(5)预缴进口保证金;(6)其它政策工具。其它政策工具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直接信用控制,如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三大法宝”作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各有特色,需配合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作用猛烈的工具,一般不轻易变动;再贴现政策主要是告示效应,表明政策意向,但对于信贷扩张和紧缩的调节力量较弱;公开市场业务比较灵活,易于操纵,效果也比较直接,但它要求的前提条件是中央银行有足够的实力和发达的证券市场。21.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主要因素 答:(1)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实现具有相对性。(2分)(2)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货币均衡表现为待交易的商品与劳务能够迅速转化为货币,货币也能迅速实现商品与劳务的价值。(4分)(3)货币均衡的实现有两个基本标志;即商品市场上的物价稳定和金融市场上的利率稳定。(4分)22.国际储备的含义和作用、答:(1)国际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可用于干预外汇市场,平衡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一国国际储备主要包括:黄金储备、外汇储备、特别提款权和在IMF的储备头寸。(4分)

(2)国际储备的作用:削减国际收支困难;维持本币汇率稳定;充当对外举债的信用保证。23.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的特征

答:(1)货币化程度低下。(2.5分)(2)金融体系呈二元结构,即现代化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2.5分)(3)金融市场落后。(2.5分)(4)政府对金融实行过度干预。24.通货膨胀的主要类型

答:按通货膨胀的原因可划分为(1)、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3)、结构型通货膨胀按市场机制的作用划分:公开型和隐蔽型通货膨胀。论述题:  试述通货膨胀形成的理论原因,并结合国情论

述我国通货膨胀形成的特点、答:

(一)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二)直接原因就是货币供给过多,但深层次上的原因还有: 1.需求拉上,包括财政赤字、信用膨胀、投资需求膨胀和消费需求膨胀;2.成本推动,包括工资推动,利润推动;3.结构因素,经济结构和部门结构的失调;4.其他原因,如供给不足,预期不当,体制转轨等因素。

(三)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是: l.短期性; 2.非政策性 结合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论述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经营体制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答:(1)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主要有职能分工型和全能型两种。职能分工型又称分业经营模式,是指在金融机构体系中,各个金融机构从事的业务具有明确的分工,各自经营专门的金融业务,有的专营长期金融业务,有的专营证券业务,或信托、保险等业务。在这种模式下,商业银行主要经营银行业务,特别是短期工商信贷业务。与其它金融机构相比,只有商业银行能够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全能型模式又称混业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的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银行业务,包括各种期限的存贷款业务,还能经营证券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等。早期的银行都是全能型的。与职能分工型模式下的商业银行相比,全能型商业银行业务领域更加广阔,通过为客户提供全面多样化的业务,可以对客户进行深入了解,减少贷款风险,同时银行通过各项业务的盈亏调剂,有利于分散风险,保证经营稳定。(2)商业银行究竟采用何种模式是由一国金融体制决定的。自20世纪70年代后,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银行在狭窄的业务范围内利润率不断降低,越来越难以抗衡其它金融机构的挑战,为此商业银行不得不突破原有的业务活动范围,增加业务种类,在长期信贷领域和投资领域开展业务,其经营不断趋向全能化和综合化;同时,许多国家金融管理当局也逐步放宽了对商业银行业务分工的限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这种全能化和综合化的趋势。(3)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体系是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我国目前采用的是职能分工型模式。1995年《商业银行法》规定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1998年,国务院又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股票买卖、信托业务,商业银行与证券业、信托业分离。

我国现行的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模式比较切合国情,因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不具备开展综合性业务的市场基础,法制与监管的外部制约、有效的经营管理及内部控制机制还很不完善。 在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内容和缺点的基础上简要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答:(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①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②实行固定汇率制。③IMF通过预先安排的资金融通措施,保证向会员国提供辅助性储备供应。④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性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积极作用:首先,弥补了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其次,固定汇率制为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投资和信贷的正常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最后,IMF作为该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有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首先,美国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操纵国际金融活动。其次,各国以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这本身就具有不稳定性,产生“特里芬难题”。最后,固定汇率制加剧世界性的通货膨胀。 在比较浮动汇率制和固定汇率制优缺点的基础上,简述我国目前实行的汇率制度。

答:汇率制度大致划分为两大类型,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

固定汇率制是根据国际货币协议,由各国政府按照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含金量之比,即黄金平价,确定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率,并把汇率的上下波动控制在一定幅度之内。

在固定汇率下,各国货币的汇率由于政府承担着干预的义务而保持相对稳定。国际汇率的稳定,不仅减少了汇率风险,而且有利于成本和利润的核算,从而对世界经济贸易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如我国的香港地区就实行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对其他各国货币的汇率不再规定黄金平价和汇率波动的上下限,而是根据政策目标和外汇市场的供求情况,自行调整或浮动的汇率制度。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汇率制度。

在浮动汇率下,各国可以免除为维持固定汇率而承担的干预外汇市场的风险,从而防止外汇储备的流失。此外,各国政府还增强了对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的管理权,它们可以利用汇率的调整,改善本国进出口贸易和商品价格的条件,从而有助于国际收支的调节和平衡。但是,汇率的频繁浮动和人为扭曲,妨碍了国际经济间经济贸易的正常顺利进行,各国汇率政策都采取利己主义,从而削弱了国际合作,加剧了国际经济关系的矛盾。这两种汇率制度安排各有利弊。当前世界各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已呈现多样性。一国汇率制度的安排并非在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之间简单取舍,而是在现实意义上的盯住汇率制或弹性汇率制之间做出选择。

2、我国人民币汇率目前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它是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而选择的一种汇率制度。 如何理解不同体制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你认为现阶段我国中央银行应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答:1.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银行实行直接调控,说明中央银行的地位,可用的货币政策工具都极为初级和直接,如信贷规模、利率管制、直接干预等。(2—5分)

2.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央银行实行间接调控,说明中央银行的地位,以及可用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政策,并分析间接调控下这些工具所具备的优缺点。(3—5分)

3.我国现阶段已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中央银行应大力推进货币政策工具由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转化。指出我国应重点使用公开市场政策和再贴现政策,并通过改革逐步完善这两大政策所需的经济金融条件,从而保证其作用的有效发挥。 结合利率发挥作用应具备的条件,论述我国应如何充分发挥利率的作用。

(1)利率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利率管制;授信限量;市场开放程度;利率弹性。利率发挥作用须具备的条件: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适当的利率水平;合理的利率结构。(2)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利率的管理在方法上更为多样,手段上更为灵活,并适时根据经济形势调整利率,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社会中利率作用的发挥还受到一定的限制,其中最主要的是利率形成机制没有实现市场化。实现利率的市场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与环境,在我国当前的经济金融背景下,要想一步实现利率的市场化是不现实的。只有从实际出发,实行渐进式的利率改革,才能稳步实现利率市场化,充分发挥利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试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联系我国实际,说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需注意的问题。

(1)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缩信贷和提高利率是“紧”的货币政策。,“紧”的货币政策能够控制物价,抑制社会总需求,但对投资和短期内发展有制约作用。“松”的货币政策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对投资和短期内发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货膨胀。(2)财政政策包括国家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两个方面。增税和减支是“紧”的财政政策。“紧”的财政政策可以减少社会需求总量,但对投资不利。“松”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投资,但社会需求总量的扩大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3)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需注意的问题:

①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要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为共同目标。

②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③两大政策既要相互支持,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④从实际出发进行两大政策的搭配运用。

三、名词解答: 1.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

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金融市场上的融资方式主要是直接融资。2.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3.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一般用一定时期的货币存量与名义收入之比来代表 4.经济金融化 : 5.企业信用 :是指以企业作为融资主体的信用方式,即由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者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6.金融结构 :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它有多种表现形态,体现着各种金融要素的组合与运作状态,反映了金融发展的不同程度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7.格雷欣法则 :这是发生在金银复本位制下的一种货币现象,即“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 币同时流通,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8.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和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9.货币乘数: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不同口径的货币供应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10.国际资本流动 :是指资本跨越国界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运动,包括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两个方面。11.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各种不同的金融工具,构成了不同的融资市场,金融市场便是各种融资市场的总称。12.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国货币,也被称为应收标价法。13.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的对称,又称应付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14.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15.票据贴现 :是商业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的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16.金融工具 :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或所有权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17.证券行市:是证券收益的资本化 18.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19.泡沫经济: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20.金融风险 :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的融资活动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是指金融机构在从事金融活动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或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挤兑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 21.出口信贷 :是出口国政府为了鼓励本国商品出口,加强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对本国商业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及其银行提供的贷款采取利息补贴和信贷担保的一种中长期贷款方式。22.基准利率 : 基准利率在西方国家传统上是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不过也不尽然,英国的基准利率就金融机构是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著名的基准利率有伦敦同业拆放利率(LIBOR)和美国联邦基准利率 23.货币市场:又称短期金融市场,是指专门融通一年以内短期资金的场所。24.资本市场:又称长期金融市场,是指以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有价证券为交易工具进行中长期资金交易的市场。25.货币均衡 :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26.利率:利率又称利息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按年计算则称为年利率。其计算公式是:利息率= 利息量 ÷本金÷时间×100% 27.汇率:又称汇价,外汇牌价或外汇行市,即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买卖的价格。它是两国货币的相对比价。

篇2:统计学简答及论述题

一.

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2)心理活动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3)心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二.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一)客观因素

1.遗传和生理成熟

(1)遗传

遗传是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生物现象

遗传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遗传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2)遗传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2)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是指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

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制约作用

2.环境和教育

环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1)环境使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幼儿心理发展水平与方向的重要因素

(二)主观因素

幼儿自身的心理活、积极性和主动性等

三.

对幼儿影响比较多的具体环境有哪些?

1.家庭

2.幼儿园和社会托幼机构

3.电视、手机等各种媒体

四.学习幼儿心理学的现实意义

1.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走进童心世界

2.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3.掌握幼儿心理特点和规律,有助于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4.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更加适合的环境

五.学习幼儿心理学的理论意义

幼儿心理学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1.幼儿心理学有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心理活动

2.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六.幼儿心理发展有哪些一般特征?

1.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2.幼儿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

3.幼儿的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4.幼儿的情感由易变、外露开始向稳定和有意控制发展

5.幼儿的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

6.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极其重要,是儿童健全人格发展的基础

七.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特征

1.适应新生活,认识周围世界,开始与人交往

2.动作不断发展

3.心理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八.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特征

1.动作逐渐发展完善

2.出现新的心理活动

3.独立性开始出现

九.3-4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1.生活范围扩大

2.认识依靠行动

3.情绪影响大

4.爱模仿

十.4-5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1.活泼好动

2.思维具体形象

3.开始能够遵守规则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十一.5-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1.好学好问

2.抽象能力开始萌芽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4.个性初具雏形

十二.3-6岁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1.观察模仿学习

2.操作尝试学习

3.语言理解学习

4.综合性学习

5.交往中学习

6.游戏活动

十三.3-6岁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

1.容易被扼杀的学习主动性

2.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

3.学习的无意性和内隐性

4.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

5.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

6.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

7.不容忽视的个别差异性

十四.注意对幼儿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的意义

1.注意对幼儿活动的意义

(1)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注意是幼儿游戏活动开展的保证

(2)注意是幼儿学习活动的保证

2.注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

(1)

注意能使幼儿从环境中接受大量信息,调整自己的行为

(2)

注意对幼儿认识过程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3)

注意对幼儿坚持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十五.幼儿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

1.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

2.幼儿的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十六.容易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诱因有哪些?

1.刺激比较强烈,对比鲜明,新异和变化多动的事物

2.与幼儿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有关系的事物

十七.幼儿有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1.幼儿的有意注意依赖于丰富多彩活动的开展

2.幼儿对活动目的、活动任务的理解程度

3.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与良好的活动方式

4.言语指导和言语提示

5.幼儿的性格与意志特点

十八.如何引导幼儿注意选择活动的目标,应考虑到哪些规律?

1.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幼儿的兴趣和情绪引起的2.幼儿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理解水平和幼儿的经验有密切关系

3.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受强化方式的影响

十九.幼儿注意稳定性的特点

1.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

2.活动中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3.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

二十.注意广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注意对象的特点

2.活动的任务和个人的知识经验

二十一.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方面?

1.任务要少且要明确具体

2.使用的教具不能太多

3.应考虑对象的特点

4.活动应是幼儿应是经验范围以内的二十二.引起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有哪些?

1.连续进行的单调活动

2.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

3.无关刺激的干扰

4.注意转移的能力差

5.不能很好地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

二十三.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

1.视觉

(1)

视敏度

(2)

颜色视觉

2.听觉

(1)

听觉感受性

(2)

言语听觉

3.触觉

(1)

视触觉的协调

(2)

动觉

4.空间知觉

(1)

方位知觉

(2)

距离知觉

(3)

形状知觉

5.时间知觉

二十四.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特点

1.幼儿初期(3-4)已能初步辨认红、橙、黄、绿、蓝等基本色,但在辨认紫色等混合色和蓝与天蓝等近似色时往往比较困难,也难以说出颜色的正确名称。

2.幼儿中期(4-5),大多数能认识基本色、近似色,并能说出基本色的名称。

3.幼儿晚期(5-6),不仅能认识颜色,而且在画图时,能运用各种颜色调出需要的颜色,并能正确的说出黑、白、红、蓝、绿、黄、棕、灰、粉红、紫等颜色的名称。

二十五.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趋势

1.3岁辨别上下

2.4岁开始辨别前后方位

3.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

4.6岁幼儿虽然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但以左右方位的相对性来辨别左右扔感困难。

二十六.幼儿时间知觉的发展

1.幼儿前期,主要以人体内部的生理状态来反应时间。

2.幼儿初期,已有一些初步的时间概念,能理解早晨、中午、下午和晚上。

3.幼儿中期,可以正确理解“昨天”“明天”,也能运用“早晨”和“晚上”等词。

4.幼儿晚期,在前面的基础上能理解“前天”“大后天”,并学会看钟表。

二十七.在知觉过程中,要把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受哪些条件影响?

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2.对象的活动性

3.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4.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相结合二十八.在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1.帮助幼儿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2.提供丰富的观察材料,引导幼儿观察概括

3.启发幼儿用多种感官方式参与观察

4.教给幼儿有顺序地观察方法

二十九.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

1.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正在发展

2.形象记忆为主,词语逻辑记忆正在发展

3.意义记忆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三十.在活动中,怎样才能提高幼儿记忆的效果?

1.活动材料的性质

2.活动与幼儿主体的关系

3.记忆对象成为幼儿活动追求的对象

4.活动中感官可参加的数量

三十一.怎样才能提高幼儿记忆的效果

1.帮助幼儿进行及时、合理的复习

2.识记材料要形象,方法要有趣

3.帮助幼儿理解识记材料

4.让幼儿采用多种感官参与记忆过程

三十二.幼儿想象的主要特征

1.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2.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3.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

三十三.幼儿以无意想象为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而得

1.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

2.想象的主题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变化

3.想象过程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

三十四.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表现在?

1.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

2.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发生的事情来描述

3.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与角色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

三十五.幼儿创造性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幼儿创造性突出表现在想象力上

2.幼儿创造性表现为具有好奇心

3.创造性就是善于组织自己的“材料”

4.幼儿创造性常常体现于游戏活动中

三十六.幼儿创造性学习的特征

1.创造性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

2.创造性学习离不开学习动机

3.创造性学习追求有创意的学习目标

4.创造性主要体现在自我表现性上

三十七.在活动中,如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1.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

2.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

3.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4.在各种活动中,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三十八.思维在幼儿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思维是幼儿活动的基础

2.幼儿的思维发展标志着幼儿认识水平的提高

3.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幼儿情感、意志和社会性的发展

三十九.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性

1.直观行动思维

(1)

思维依赖与一定的情境

(2)

直观行动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的行动

2.具体形象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

四十.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1.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2.幼儿的概念、判断与推理的发展

3.幼儿理解事物的特点

四十一.幼儿理解事物的特点

1.幼儿理解事物的水平不高,不深刻,长受外部条件的限制

2.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常是孤立的,不能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

3.幼儿对事物的理解主要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

4.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不能理解事物的内部含义

四十二.幼儿概括的特点

1.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

2.概括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3.概括不准确

四十三.怎样才能有效的开展活动和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1.首先,要为幼儿提供大量可以直接感知的玩具与活动材料。

2.其次,为幼儿提供活动与操作的条件与机会。

3.再次,在活动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较多形象可爱的玩教具,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向具体形象思维水平过度,并提高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

4.最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组织丰富的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思考问题。

四十四.言语在幼儿心理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1.幼儿掌握言语的过程,也就是幼儿社会化的过程

2.言语与幼儿的认识过程

3.言语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节作用

四十五.幼儿言语发展的主要特征

1.幼儿口语的发展

(1)

掌握全部本组语音

(2)

词汇量增加,内容变化大

(3)

初步掌握语法

(4)

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

(5)

出现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出声的自言自语

2.书面言语掌握的可能性

(1)

掌握口语词汇

(2)

掌握语音

(3)

掌握基本语法和口语表达力

(4)

幼儿图形知觉的发展

四十六.如何在实践中提高幼儿的言语能力?

1.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为幼儿创造交往和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

2.把言语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3.培养幼儿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4.成人良好的言语榜样

5.注重个别教育

四十七.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动机作用

2.组织作用

3.信号作用

4.感染作用

四十八.要尽量保持幼儿健康的情绪,具体应注意那些问题?

1.使幼儿经常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

2.不要给孩子造成过重的压力

3.让幼儿充分活动,与小伙伴交往

4.允许幼儿适当宣泄

5.让幼儿学会认识自己和他人

四十九.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1.情绪的易冲动性

2.情绪的不稳定性

3.情绪的外露性

4.高级情感的发展

(1)

道德感

(2)

理智感

(3)

美感

五十.游戏和幼儿情绪、情感之间的关系

1.主动感是幼儿期的重要需要形式,游戏给幼儿提供了主动活动的机会

2.幼儿期旺盛的求知欲可以在游戏中得到满足

3.参加成人活动是每个幼儿的梦想,游戏可以使梦想成真,给幼儿带来巨大快乐

五十一.如何在活动中帮助幼儿客服不良情绪?

1.成人要善于发现与辨别孩子的情绪

2.从幼儿的情绪表现来分析幼儿的内心情感世界

3.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

4.要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方法

5.要注意孩子积极情感的引导,让积极情感成为幼儿情感的主旋律,减少消极情感的产生

五十二.为什么说学前期是儿童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幼儿期儿童的各种心理现象开始表现齐全,儿童心理的各个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开始形成一个完整的主观世界

2.心理活动独特性形成,儿童间的个别差异日益明显,并渐趋稳定

3.心理活动的积极能动性开始形成五十三.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及自我控制的发展三方面。

1.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主要特点

(1)

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2)

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3)

自我评价具有笼统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2.自我体验的发展

3.自我控制的发展

五十四.幼儿需要的发展特点

1.开始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整体结构

2.优势需要有所发展

五十五.气质的分类及特点

1.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

2.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

3.粘液质:稳重有余而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4.抑郁质:敏锐、稳重、多愁善感、怯懦、孤独、行动缓慢。

五十六.新生儿的气质类型

1.活泼型

2.安静型

3.一般性

五十七.幼儿气质的发展特点

1.幼儿气质具有稳定性

2.生活环境可以改变幼儿的气质

3.儿童气质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

五十八.儿童出现了最初的性格差异,主要表现在?

1.合群性

2.独立性

3.自制力

4.活动性

五十九.幼儿性格的发展特点/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活泼好动

2.喜欢交往

3.好奇好问

4.模仿性强

5.好冲动

六十.教师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意义

1.幼儿个性评价是教师深入了解幼儿,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的前提

2.教师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可以针对幼儿个性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3.教师对幼儿进行的个性评价,不但可以了解幼儿个性的全貌,有正对性地进行教育,而且还可以针对幼儿日常发生的各种行为进行诊断,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六十一.社会性发展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1.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最重要目标。

2.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儿童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3.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

六十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1.人际关系的建立

2.性别行为的发展

3.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4.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六十三.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出生至3个月):无差别社会反应的阶段

第二阶段(3-6个月):有差别社会反应阶段

第三阶段(6个月-3岁):特殊情感连接阶段

六十四:儿童的依恋类型

1.回避型

2.安全性

3.反抗性

六十五.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1.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儿童积极的探索

2.婴儿期的依恋质量影响到儿童的同伴关

六十六.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依恋?

1.首先,父母亲与孩子之间要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如抱孩子,还要适当和孩子一块玩耍。

2.同时,父母亲在和孩子接触时,要保持愉快的情绪,高高兴兴地和孩子玩。

3.其次,父母亲对孩子所发出的信号要敏感地做出反应,要注意孩子的行为,并给予一定的关照。

六十七.2岁前同伴交往的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物体中心阶段

2.第二阶段:简单相互作用阶段

3.第三阶段: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

六十八.3岁后幼儿而同伴交往的发展特点

1.3岁左右,儿童游戏中的交往主要是非社会性的,儿童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

2.4岁左右,联系性游戏逐渐增多,并成为主要游戏形式。

3.5岁以后,合作性游戏开始发展,同伴交往的主动性和协调性逐渐发展。

4.幼儿期同伴交往主要是与同性别的儿童交往。

六十九.同伴交往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1.同伴交往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

2.同伴交往课以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3.同伴交往对儿童的社会适应性及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4.同伴交往可以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

七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

1.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2.分享行为的发展

3.亲社会行为的个别差异

4.亲社会行为中的基本行为规范

七十一.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特点

1.幼儿的均分观念占主导地位。

2.幼儿的分享水平受分享物品数量的影响。

3.当物品在人手一份之外有多余时,幼儿倾向于将多余的那份给需要的幼儿,非需要的幼儿则不被重视。

4.分享对象不同时,幼儿的分享反映也不同。

5.幼儿更注重于食物,对待这些东西,幼儿的均分反映高,而慷慨反映少,对玩具,幼儿慷慨反映稍多。

七十二.如何培养幼儿的基本行为规范.1.首先,成人要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2.其次,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他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

3.最后,教育幼儿要诚实守信。

七十三.幼儿期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1.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表现为为了玩具或其他物品而争吵、打架。

2.幼儿更多依靠身体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

3.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七十四.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1.父母的惩罚

2.榜样

3.强化

4.挫折

七十五.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1.任性

2.依赖性强

3.坚持性差

4.自私

5.不合群

6.胆小

七十六.独生子女的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活动,培养独立性。

2.要让孩子知道行为的限度,不能无原则地满足不合理要求,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3.给孩子提供充分的同伴交往机会,使孩子逐渐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

七十七.幼儿游戏的发展

1.从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来看,可将幼儿游戏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即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1)

独自游戏

(2)

平行游戏(2-3岁)

(3)

联合游戏(3-4岁)

(4)

合作游戏

2.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来看,可将幼儿游戏分为四种

(1)

练习性游戏

(2)

象征性游戏

(3)

建构性游戏

(4)

规则游戏

3.从游戏行为的内在关系来看,幼儿游戏一般可划分为五个阶段

(1)

未分化型

(2)

累积型

(3)

连续型

(4)

分节型

(5)

统一性

七十八.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价值/作用

1.适应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

2.发展幼儿的智能

3.平衡幼儿的情绪

4.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行为

七十九.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

1.涂鸦期(1岁半-4岁)

2.象征期(约4-5岁)

3.概念画期(约5-7岁)

4.写实倾向期(7岁以后)

八十.涂鸦期儿童绘画心理的基本特征

1.涂鸦期儿童的绘画是伴随语言来完成的。

2.涂鸦期儿童的绘画带有纯粹游戏的性质。

3.涂鸦也是幼儿吧脑、眼、手动作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活动。

4.涂鸦期的孩子不单单用手画画,而是用胳膊和整个身体来画画的。

5.幼儿期孩子的绘画基本上是没有空间概念的。

八十一.概念画期绘画的独特基本特征

1.幼儿对大小关系还不太关心

2.对空间关系还不很理解

3.综合能力、注意力等发展得还不够

4.常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和泛灵论的倾向

5.现实和非现实交织在一起

八十二.幼儿初步数概念的发展

1.3-4岁幼儿学会计数,初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篇3:工程心理学 简答及论述

标签:工程心理学 心理学自考 北京心理学 简答 论述 教育分类:心理 论述 及简答

1.※工程心理学是一门以心理学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性学科。它以实验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

2.※☆工程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①人体生理心理特点和人的工作能力限度。在人机系统中,人机关系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机功能分配,二是人机特性匹配。工程心理学侧重于从工程技术设计的角度对身心因素进行研究。②人机相互作用过程和人机界面的设计要求。人机信息交换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显示器与控制器同人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匹配程度。工程心理学为各类显示装置与控制装置的设计,提供心理学的原则和人机匹配的参数。③工作空间的设计要求。在人机系统中,工作空间的大小、显示器与控制器的位置、工作台的高低、座位的尺寸、机具和加工件的排列、工作间的距离等,都会对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系统的安全发生影响。④工作环境的要求。异常因素包括超重、失重、高压、低压、缺氧等情况。⑤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通过计算机等技术对人的智能活动的模拟。

3.※☆工程心理学的作用:①提高效率。人机系统的效率不仅取决于人或机各自的效率,同时也依赖于人、机、环境三者的配合和协调。②防止事故,保障安全。③创造健康和舒适的工作条件。一个好的系统,不仅要求效率高、事故少,而且还要无害于操作人员的身心健康,要尽可能使操作人员感到舒适、满意。工程心理学关于人机环境关系的研究,可为制订工效学标准、安全标准、劳动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工效学标准通常规定的是最低要求,制定和实现标准,只是为了保障安全和健康。安全和健康地工作是最起码的要求。

4.※☆人机系统的分类:①人机系统按人机连接的方式,可区分为串联式人机系统和并联式人机系统。人机连环串接,人机任何一方停止活动或发生故障,都会使整个系统中断工作,例如司机开车。并联式人机系统,人机并接,两者可互相替代。②人机系统还可作闭环系统和开环系统的区分。两者的区别就在于人是否能够了解系统活动的结果,即有没有所谓结果反馈。闭环人机系统中有信息反馈回路。飞行员驾驶飞机就是闭环人机系统的例子。开环人机系统没有信息反馈回路,人机系统一般都采取闭环式设计。

5.※☆人在人机系统中的作用:人机系统按人在系统中的作用特点,可以区分为三类,即手控式人机系统,机控式人机系统和自动化人机系统。手控式人机系统以人力作为动力源,机器直接受人力驱动而工作,因而在手控系统中,人的活动与作用主要是体力的。机控式人机系统以电能、化学能等作动力,在这种系统中,人主要是依靠显示器来了解机器的。这种系统对人的体力要求相对降低,而对心理功能的要求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工作质量,更多地取决于机器的性能特点与人的信息加工能力的匹配。在自动化人机系统中,机器本身是一个闭环系统,它能自动实现包括信息接收、加工和执行等功能。只有在机器发生故障或需要改变机器工作的程序时,才需要人进行干预,也称为监控式人机系统。

6.※☆人机配合中,人与机器各有哪些特点?一个理想的人机系统应具有可靠性高,跟踪反应快,抗干扰性强,操作负荷轻,费用效益比较小等性能。人机配合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人机功能分配,二是人机在构形与性能特点上的匹配。

⑴机器具有许多人所不及的功能特点:①强度大;②速度快;③精度高;④具有某些人所缺少的感受和反应能力;⑤具有独特的记忆功能;⑥能够长时间地连续工作;⑦能在人无法耐受的环境中工作。

⑵人也有一些机器所不及的功能:①某些感受能力比较高;②具有补偿的能力;③具有高度的灵活性;④具有多种潜能;⑤具有总结经验,除旧创新的能力;⑥具有主观能动性,因而能成为机器的支配者。

一般来说,强度大的、快速的、高精度的、持续久的、单调的或操作环境恶劣的工作,要安排机器去干;设计方案、编制程序、应付不测、排障维修等工作应由人去做。

7.※☆人机匹配应符合的原则:①要选用最有利于发挥人的能力和提高人的操作可靠性的匹配方式。②匹配方式要有利于使整个系统能够达到最大的效率。③要使人操作起来方便、省力。④要采用信息流程和信息加工过程自然的、使人容易学习的、差错少的匹配方式。⑤不要采用需要人做高度精密的、频繁的、简单重复或过于单调的、连续不停的、作长时间精确计算的匹配方式。⑥匹配方式要使人认识到或感到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或很重要,不可把人安排作机器的辅助物。

8.※☆与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有关的工程心理学研究内容有哪些?①人-计算机界面的研究。包括工效学标准、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②对语言理解过程和知识组织方式的研究。③对人的视、听注意分配和信息综合特征的研究。④远距离配合工作的信息加工的特征。

9.◇工程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主要涉及行为变量,这种变量有两个主要的维度:定量维度和定性维度。

10.※☆人的信息加工模型有哪几个阶段?①感觉储存。又叫感觉登记或感觉记忆。感觉记忆的内容人是意识不到的。视觉记忆保持的时间不足一秒,听觉记忆约能保持2秒。②知觉译码。在知觉时,人把当前感觉登记中的信息与以前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匹配,从而赋予刺激一定的意义。③记忆与决策。一旦某个知觉的对象被归入一定范畴后,个体需要决定对它作出什么行动。决策以反应选择的形式表现出来。④执行。这种决策信息以指令形式传输到效应器官,支配效应器官作出相应的动作。⑤反馈。反馈回路,通过反馈,人能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自我调节。⑥注意。

11.※☆补偿显示的效果不如尾随显示有两个原因:①补偿显示信息的模糊性。②尾随显示的运动兼容性。

12.※紧张状态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警戒反应期、抵抗期、衰竭期。

13.※☆按照系统开发的阶段,人为差错可分为以下六类:①设计差错。是指由于设计不当造成的差错。②制造差错。是指产品没有按照设计图样进行加工和装配造成的差错。③检验差错。是指检验手段不正确,没有完成检验项目。④安装差错。⑤维修差错。是指对设备未进行定期维修或设备出现异常时,没有及时维修和更换零部件造成的差错。⑥操作差错。是指操作人员错误操纵机器和设备造成的差错。

14.※☆人为差错产生的背景因素:通常把产生人为差错的外部因素称之为背景因素。背景因素的分类简称4M:①人(Man)。②机械(Machine)。③环境(Media)。④管理(Management)。

15.※☆工作中对人造成压力的原因通常有四个方面:⑴工作的负荷。⑵工作的变动。⑶工作中的挫折。⑷不良的环境。

15.人的内在状态可以用意识水平或大脑觉醒水平来衡量。处于睡眠状态时,大脑的觉醒水平极低。处于第I层次状态时,大脑活动水平低下,反应迟钝,易于发生人为失误或差错。处于第II、III层次时,均属于正常状态,层次II是意识的松弛阶段。层次III是意识的清醒阶段,在此状态下,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准确决策能力、创造能力都很强。第IV层次为超常状态。

16.※☆影响人操作可靠性的因素:包括人的因素和环境的因素。①人的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个体因素、操作能力。②环境因素:机械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17.※☆从信息加工角度来看决策应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①线索接受和整合。②假设的生成。③假设的评估和选择。④产生并选择行动方式。

18.※☆决策过程中产生影响的因素和认知缺陷包括:①进入工作记忆中的线索信息的数量和质量。②对每一个决策活动的可利用的时间长充。③注意资源。④知识的数量和质量。⑤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⑥工作记忆的能力限制。这些影响因素和认知局限提醒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作出一个次优决策。

19..※★☆决策过程中启发式的运用?(举例说明)⑴在获得和运用线索中的启发式。在这一阶段通常出现的简单启发式或偏见有:①注意集中在一些有限的线索上。②首因线索。最先接受的少数信息,比平均权重要大,或比其它信息更重要,这就是一种首因效应。③对后来线索的不注意。④线索的显著性。⑤对不可信线索赋予过高权重。⑵假设生成中的启发式。影响这个阶段的启发式和偏见有:①数量有限的假设形成。②可用性启发式。③典型性启发式。④过分自信。⑶假设评定和选择中的启发式。①认知固着。一旦一个假设生成或被选择,人们就会用它来解释接下来的线索,但有时我们还是用先前的假设,这就是认知固着的过程。②从众偏见。倾向于寻找一些一致的信

息,而忽略不一致的信息。⑷行动选择中的启发式和偏见。①提取少数行动。②行动可利用性的启发式。③结果的可利用性。

20.※☆仪表显示器的种类:⑴按显示形式分为:①数字式显示器。直接用数码来显示信息的仪表。②模拟式显示器。用标定在刻度盘上的指针来显示信息的显示器。⑵按显示功能分为:①读数用仪表。用具体数值显示机器参数和状态的仪表,如汽车上的时速表。②检查用仪表。用以显示系统状态参数偏离正常值情况的仪表,宜采用指针运动。③警戒用仪表。用以显示机器是处于正常区、警戒区还是危险区的仪表。用绿、黄、红三种不同颜色表示正常区、警戒区和危险区。④追踪用仪表。如雷达。⑤调节用仪表。只用以显示操纵器调节值,而不显示机器系统运行动态过程的仪表。

21.※☆显示装置的选择原则。显示装置的功能是让操作人员观察、接受、理解、处理和反馈来自生产过程的信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应注意的原则:①数量识读仪表的选择。数量识读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准确的数据,数量识读应选择数字显示装置,具有精度高、识读性好的优点。②状态识读仪表的选择。状态识读仪表只需向操作者显示被测对象参数变化趋势的信息,通常选用指针仪表。

22.※☆视觉显示器的显示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①鲜明醒目;②清晰可辨;③明确易懂。

23.※☆视觉显示器的设计和选用应遵循的原则:①根据使用要求,选用最适宜的视觉刺激维度作为传递信息的代码。②使显示精度与人的视觉辨认特性同系统要求相适应。③尽量采用形象直观的、与人的认知特点相匹配的显示格式。④对同时呈现的有关联的信息,尽可能实现综合显示,以提高显示的效率。⑤目标和背景之间要有适宜的对比关系。⑥具有良好的照明性质和适宜的照明水平。⑦根据任务的性质和使用条件,确定视觉显示器的尺寸和定放位置。⑧要与系统中的其它显示器和控制器,在空间关系和运动关系上兼容。

24.※☆影响荧光屏显示效率的主要因素(CRT设计中应考虑哪些人的因素):①目标亮度。②目标与背景的亮度比。目标与背景的亮度比取决于目标亮度、屏面亮度和周围环境照明三因素。③分辨率。CRT的分辨率是指可视图像中最小可辨或可测的细节。④颜色。在单色显示屏上,白色、绿色、黄色对深灰色或黑色形成的颜色对比,最适于图形和字符的识别。通常将白色、绿色等明快颜色用作目标色,而将深色或黑色作为背景色。⑤目标位置指示物。⑥屏幕大小及位置。视距的范围应为50-70厘米。

25.※☆控制器的排列原则:①重要性原则:按照每个控制器对实现系统目标的重要程度决定其位置安排的优先权。②使用频次原则:按照每个控制器在系统操作中的使用频次多少决定位置安排的优先权。③功能原则:按照功能关系安排控制器的位置,将功能相近或相关的控制器组装在一起。④使用顺序原则:对系统操作中使用顺序固定的控制器,按照它们的使用顺序安排其位置。

26.※☆在人机界面中用户的分类:①偶然型用户。是既没有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也缺少计算机系统基本知识的用户。②生疏型用户。他们更常使用计算机系统,因而对计算机的性能及操作使用,已经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经验。但他们往往对新使用的计算机系统缺乏了解,不太熟悉,因此对新系统而言,他们仍旧是生疏用户。③熟练型用户。这类用户一般是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对需要计算机完成的工作任务有清楚地了解,对计算机系统也有相当多的知识和经验,并且能熟练地操作、使用。④专家型用户。都很精通,通常是计算机专业用户。

27.※★☆用户的使用需求分析包括哪些?影响人的行为因素为出发点,来讨论用户的使用需求。⑴用户对计算机系统的要求。①系统能让用户灵活地使用,用户不必以严格受限的方式使用系统。②系统能区分不同类型的用户并适应他们。③系统的行为及其效果对用户是透明的。④用户可以通过界面预测系统的行为。⑤系统随时随地提供帮助功能。⑥人机交互应尽可能和人际通信相类似。⑦系统设计必须考虑到人使用计算机时的身体、心理要求,包括机房环境、条件、布局等,以使用户能在没有精神压力下使用计算机,同时能让用户舒适地使用计算机完成他们的工作。⑵用户技能方面的使用需求。①应该让系统去适应用户,对用户使用系统不提特殊的身体、动作方面的要求。②用户只需有普通的语言通信技能,就能进行简单的人机交互。③要求有一致性的系统设计。④应能让用户通过使用系统来进行学习。⑤系统提供演示及例子程序,为用户使用系统提供范例。⑶用户习性方面的使用需求。人的习性至少有以下弱点:一是易遗忘,二是易出错,三是急躁心理。就用户习性方面对系统的要求有:①系统应该让在终端工作的用户有耐心。②系统应该很好地对付人的易犯错误、健忘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习性。③应该减轻用户使用系统的压力。⑷对用户经验、知识方面的使用需求。系统应能让未经专门训练的用户使用。⑸用户对系统的期望方面的要求。用户界面应提供形象、生动、美观的布局显示和操作环境。

28.※★☆开发用户友好性系统的设计原理:①确定用户。确定用户是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的第一步。不同的用户会有不同的经验、能力和要求。偶然型和生疏型要求系统给出更多的支持和帮助。熟练型和专家型要求系统运行效率高,能灵活使用。②尽量减少用户的工作。应该让计算机更积极主动,更勤劳,做更多的工作;让人尽可能少做工作,因而能更轻松、更便当地完成工作任务。③应用程序和人机界面分离的原则。④一致性原则。在程序系统中,应该要求系统的概念模式、语义、命令语言语法及显示格式等具有一致性。而人机界面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输入、输出方面的一致性。⑤系统要给用户提供反馈。人机交互系统的反馈是指用户从计算机一方得到信息,表示计算机对用户的动作所做的反应。⑥尽量减少用户的记忆要求。⑦应有及时的出错处理和帮助功能。⑧使用图形和比喻。

29.※☆人机交互方式的评价标准:人机界面的根本目的是使用户更方便、更容易地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系统,评价标准有:①使用的难易程度。②学习的难易程度。③人机界面的复杂程度。交互方式提供什么范围的功能和操作方式。④操作速度。⑤人机界面的控制方式。⑥开发的难易程度。

30.※☆菜单界面在人机交互方式中的优缺点?菜单交互方式是使用较早,也是使用最广泛的人机交互方式。其特点是,让用户在一组多个可能对象中进行选择,各种可能的选择项以菜单项的形式显示在屏幕上。优点:易学、易用,是由系统驱动的,能大大减轻用户的记忆量。输入量少,不易出错。菜单界面的编程也比较容易。缺点:被选对象受限制,即只能完成预定的系统功能。在大系统中使用速度慢。因受屏幕显示空间的限制,每幅菜单显示的菜单项数受限制。显示菜单需要占用屏幕空间和显示时间,增加了系统开销。

31.※☆图符界面在人机交互方式中的优缺点?图符方式是菜单交互方式,只是它使用图符来代表文本菜单的菜单项。优点:形象、逼真地反映菜单的功能,使理解、学习和操作变得更加容易。缺点:有时图符不能明确表达语意,必须在图符中附加文字来辅助图符的语义。图符占用较大的屏幕空间。使用图符方式必须具有图形硬软件环境的支持。

32.※☆软件开发中的人机界面内容:⑴调查用户对界面的要求和环境。⑵用户特性分析。⑶任务分析。⑷建立界面模型。⑸任务设计。⑹环境设计。⑺界面类型设计。⑻交互设计。⑼屏幕显示和布局设计。⑽帮助和出错信息设计。⑾原型设计。⑿界面测试和评估。

33.※☆提高软件可用性原则有哪些?可用性是指一个系统易学、易用、有效、较少出错、容许修复错误。提高软件可用性有八大原则:①将系统和现实世界进行匹配大家都很熟悉;②使界面保持一致,包括与系统内部和任何现存的外部标准保持一致;③系统状态的可视性也是大家较为熟悉的;④用户控制和容错性的原则;⑤错误和错误的修复;⑥记忆;⑦灵活性和使用的高效性;⑧简洁性和一致性的设计目标。

34.※☆软件界面采用的基本的对话方式包括:①菜单;②填空;③问答;④命令语言;⑤功能键;⑥直接操作;⑦有限的自然语言。

35.※☆有许多关于软件界面设计的模型和规定,大部分都包括一些相同的步骤。软件界面设计模式:

阶段1:确定范围。⑴作出一个有范围和日程表的项目计划;⑵对用户的情况进行描述,给出用户的特征;⑶确定软件和硬件平台,列出这些平台支持的界面技术。

阶段2:确定功能。⑷进行任务分析;⑸设置用户的界面目标,它应包括可接受的最低的操作水平;⑹定义训练方法和各种所需文件。

阶段3:设计。⑺虚构一个用户界用。⑻开发方式指导。⑼进行详细的用户界面设计。⑽开发界面原型。⑾撰写标准的用户界面检测计划。⑿进行标准的用户界面测试,然后作改设计,再测试。

阶段4:开发。⒀进行训练和文本撰写。⒁对用户界面测试计划进行评估。

阶段5:检测/完善。⒂用户界面测试。⒃对最终的用户界面进行评价。

在设计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每一个阶段都必须有用户的积极参与。

36.※☆以人的因素为中心的行为模式有哪几种?行为模式理论认为,事故是由人机系统中操作人员的某些行为缺陷或心理特征造成的。行为模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理论:①学习理论。操作人员的工作技能,是后天习得的行为模式。只有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安全行为给予积极的正面强化,同时给不安全行为以负面强化。这样其他的操作人员就会去学习正确的操作规范,学会安全行为。②记忆错误。记忆错误主要表现为“错、忘、漏”。③个性特征理论。个性特征理论认为,人们存在着某种个性倾向,容易造成事故的称之为“※◎事故倾向个性”。还有一些与事故关系比较密切的个性特征。年龄和经验也与事故发生率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青年工人缺乏经验、注意力容易分散、纪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因而更容易发生事故。老年人由于工作记忆能力下降,容易疲劳,容易发生错误,因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篇4:自考国际物流导论简答及论述

广义的国际物流是指货物(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制成品)及物品(如邮品、展品、捐赠物资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流动和转移。

狭义的国际物流指当生产和消费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独立进行时,为了克服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空间隔离和时间距离,对物资(商品)进行物理性移动的一项国际商品贸易或交流活动,从而完成国际商品交易的最终目的,即实现卖方交付单证、货物和收取货款,而买方接受单证、支付货款和收取货物的贸易对流条件。

国际物流的特点:国际性、复杂性、高风险性、运输方式的多样性。

2.简述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国际物流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1)国际物流是开展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国际物流是完成国际贸易必不可少的环节。

(2)国际贸易促进了物流国际化。跨国经营与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事物和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的大量流动和广泛交换,物流国际化成为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3)国际贸易不断对国际物流提出新的要求,如:质量要求、效率要求、安全要求、经济要求等。

3.简述出口合同履行的程序(以CIF为例)。

出口合同的履行包括:1.备货2.报验.3.催证4.审证5.租船、订舱,投保

6.制单结汇。

4.简述进口合同履行的程序:1开立信用证2)派船接运货物与投保3)审单和付汇 4)报关5)验收货物6)办理拨交手续7)进口索赔。

5.简述理货单证的作用:1)承运人与托运人或提单持有人之间办理货物数字和外表状态交接的证明2)承运人、托运人、提单持有人以及港方、保险人之间处理货物索赔案件的凭证3)船舶发生海事时,处理海事案件的主要资料,这里主要是指货物积载图的作用4)港口安排作业,收货人安排提货的主要依据。这里主要是指货物实际积载图和分舱单的作用5)船舶在航行途中,保管照料货物的主要依据6)买卖双方履行合同情况的主要凭证7)理货机构处理日常业务往来的主要依据。

6.国际货运代理有何作用? 1)能够安全、迅速、准确、节省、方便地组织进出口货物运输。2)能够就运费、包装、单证、结关、检查检验、金融、领事要求等提供咨询,并对国外市场的价格、销售情况提供信息和建议。3)能够提供优质服务。为委托人办理国际货物运输中某一个环节的业务或全程各个环节的业务,手续方便简单。4)能够把小批量的货物集中成为组货物进行运输,既方便了货主,也方便了承运人。5)能够掌握货物全程的运输信息,使用现代化的通信设备随时向委托人报告货物在途的运输情况。

6)货运代理不仅能组织协调运输,而且影响到新运输方式的创造、新运输路线的开发以及新费率的制定。特别是在国际多式联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7.简述海运提单的作用:提单,是指用以证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和货物已经由承运人接收或者装船,以及承运人保证据以交付货物的单证。其作用有: 1)提单是运输合同的证明; 2)提单是承运人拉收货物或货物装船的收据; 3)提单是物权凭证。

8.什么是国际多式联运,构成国际多式联运应有哪些条件?

国际多式联运是指按照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从一国境内接管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货物的地点。

构成国际多式联运的条件有: 1)必须是至少采用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的连贯运输,且是两种运输方式的组合2)必须要有一个多式联运合同3)必须使用一份全程多式联运单据4)必须是国际间的货物运输5)必须由一个多式联运经营人对全程运输负总的责任6)必须是全程单一运费费率。

9.国际多式联运有何优点? 1)责任统一,手续简便。2)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质量。由于多式联运是集装箱运输,又是连贯式运输,中途无需拆箱换装,使货物更加安全,速度更快。3)降低运输成本,节省运杂费用。多式联运经营人通过对运输路线的合理选择和运输方式的合理使用,可以降低全程运输成本。同时,由于采用集装箱运输,可以简化甚至取消货物包装,节省包装费用。

论述

1.国际货运代理在国际物流中充当什么角色,有何作用?国际货运代理是指接受进出口货物收货人、发货人的委托,以委托人的名义或者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办理国际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并收取服务费的行业。从国际货运代理的基本性质看,它主要是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就有关货物运输、转运、仓储、保险,以及与货物运输有关的各种业务提供服务的一个机构。它是一种中间人性质的运输业者,既代表货方,保护货方的利益,又协调承运人进行承运工作,其本质就是“货物中间人”,在以发货人或收货人为一方,承运人为另一方的两者之间行事。而随着国际物流和多种运输形式的发展,国际货运代理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运输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实践中,国际货运代理对其所从事的业务,正在越来越高的程度上承担着承运人的责任。许多国际货运代理企业都拥有自己的运输工具,用来从事国际货运代理业务,包括签发多式联运提单,有的甚至还开展了物流业务。

在国际物流中,国际货运代理发挥着重要作用: 1)能够安全、迅速、准确、节省、方便地组织进出口货物运输。2)能够就运费、包装、单证、结关、检查检验、金融、领事要求等提供咨询,并对国外市场的价格、销售情况提供信息和建议。3)能够提供优质服务。为委托人办理国际货物运输中某一个环节的业务或全程各个环节的业务,手续方便简单。4)能够把小批量的货物集中成为组货物进行运输,既方便了货主,也方便了承运人。5)能够掌握货物全程的运输信息,使用现代化的通信设备随时向委托人报告货物在途的运输情况。6)货运代理不仅能组织协调运输,而且影响到新运输方式的创造、新运输路线的开发以及新费率的制定。特别是在国际多式联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什么是国际多式联运,和传统的单一运输方式相比有何特点?

国际货运代理是指按照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从一国境内接管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货物的地点。

和传统的单一运输方式相比,国际多式联运具有以下优点: 1)责任统一,手续简便。在传统单一运输方式下,发货人如要使用多种运输方式,则必须和多个承运人签订运输合同,多次办理托运手续,并且还得做好在不同运输方式下的货物衔接工作,工作量非常大。而在多式联运下,发货人只须办理一次托运,签订一个运输合同,付一次运费,取得一份多式联运提单,就可将货物从起运地运到目的地,大大简化了运输与结算手续。同时,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对全程运输负责,一旦货物在运输途中发生问题,只需与多式联运经营人交涉就可解决。2)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质量。由于多式联运是集装箱运输,又是连贯式运输,中途无需拆箱换装,使货物更加安全,速度更快。3)降低运输成本,节省运杂费用。多式联运经营人通过对运输路线的合理选择和运输方式的合理使用,可以降低全程运输成本。同时,由于采用集装箱运输,可以简化甚至取消货物包装,节省包装费用。

3.什么是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相比有何特点?操作中应注意些什么地方?

国际物流指当生产和消费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独立进行时,为了克服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空间隔离和时间距离,对物资(商品)进行物理性移动的一项国际商品贸易或交流活动,从而完成国际商品交易的最终目的。

国际物流连接了不同国家的物流系统。由于其是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物流活动,因而与国内物流相比,更为复杂、风险也更高。具体来说,其特点有:

上一篇:英文导游词湖北下一篇:反洗钱终结性测试(成绩95分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