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经济管理

2024-07-08

农业农村经济管理(精选6篇)

篇1:农业农村经济管理

新农村农业经济管理论文范本

一、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1.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目前,农业经济体制中还没有达到完善,经济体制与经济观念还不能够适应市场机制的发展,同时,农业经济管理制度还不能够适应社会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各个先进发展机制不适应。这种不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不仅影响经济管理活动的正常执行,给农业发展造成一定的滞后性。同时,农业经济体制管理中出现的不足导致由于利益产生的矛盾加深,使利益的协调不合理。

2.农业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的管理缺乏一定的重视

我国针对农业经济发展提出了重要的规章制度,并颁布了一些列的管理规定。但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这些规定没有得到管理人员的重视,也没有被充分利用到实践当中,使管理上规范化的缺乏,导致农业经济管理的执行力度较薄弱。

3.农业管理人员的执政能力较差

农业管理人员执行能力薄弱。主要由于农业管理人员存在知识掌握不完全,知识更新量少,对于先进技术的利用不够明确,自身知识及执行能力跟不上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市场化的发展需求。因此,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执行能力与知识水平,增强农业管理。

二、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1.农业经济管理思维向现代农业管理转变

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开始不断发展创新。目前,农业经济管理逐渐重视农业生产中各个部分的管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农业经济管理将农产品的深加工与产品的质量安全方面逐渐提高,坚持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并遵循我国环保的原则。农业经济管理模式逐渐由传统的模式转为现代管理模式,逐渐追求科技的创新与管理方式的改变。因此,必须重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方式与思维发转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农业管理信息化就是将农业生产和管理以及农业科研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农业管理信息化除了能够服务于农业经济的生产、管理和科研,还可以作为农业经济决策的辅助系统。农业管理信息化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农业经济的重要工具,也能实现农业科技的高效开发。

3.农业经济产业化管理

农业产业化带动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农业产品基地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随着农业合作政策的出台,农业经济合作组织迅速发展,以及相关的中介服务组织也得到较快发展,通过利用利益政策连接起来的农业经济产业化机制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市场化的组织形式得到提高。在一些大型企业的带动下,农业产品开始标准化生产,农业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产生了一大批优质农业产品生产基地,满足大型企业的生产需求,而且带动了农业经济标准化生产水平,通过让更多的农民参与进来,进而促进农业经济效益增强。

三、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

1.提高管理人员对农业管理的重视程度

为了促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必须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加大管理力度,使管理体制规范化,对农业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调整。对于农业人员的培训,应该建立专业的教育培训机构,增强人员的专业知识及能力,促进管理的合理化、加强管理人员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

2.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合理的规划是基础、经济的发展是首要、增加收入是关键、管理体制是保障。所以农业经济的发展要以经济为发展中心,并转变管理模式,对农业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农业经济制度进行创新,建立一个完善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系。维护机制政府之间要形成一种科学的机制,该机制能有效的调解处理矛盾、协调利益、保障权益、表达诉求,使各个方面的利益得以统筹与协调,从而让人民内部的矛盾得以妥善处理,也让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得以快速的纠正。同时政府部门应强化经济职能和服务职能,使人民的利益得到保障。

篇2:农业农村经济管理

农村农业经济管理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因而做好农村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也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现阶段我国农村农业经济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影响着农村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和解决,以保证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

1目前我国农村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管理体制跟不上农业经济发展步伐

近年来国家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视不断加强,农业生产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推广和应用,使得我国许多农村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农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的同时,却忽视了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革新与完善,总体导致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较低,不仅制约着农村农业经济与社会结构的优化,也难以保证利益协调与分配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1.2农业经济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

农村农业经济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农业经济相关的各方面内容,而现阶段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虽然国家及地方政府制定了相对明确的管理规章制度,但还没有建立起专门针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执行的监督体系,导致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实际执行中,规章制度内容与相应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影响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开展的实效性。

1.3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素质能力不足

许多农业经济管理人员都存在着综合素质能力不足的问题,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需要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相关知识以及管理知识都有所掌握,然而多数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在知识体系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单一性,综合素质与能力相对缺乏,加之多数管理人员自我提升和完善的意识不强,导致管理工作难以与当前不断发展变化的农业经济形势相适应,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速度。

2加强农村农业经济管理,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2.1与时俱进,加快管理体制的创新与完善

为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需求,不断创新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是必要手段,只有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跟上时代以及社会的发展,才能扫清农业经济发展路上的障碍,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平稳发展。因此,要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政府和国家也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同时国家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加大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不断开发先进的农业技术,适当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立足现状,完善农业经济管理的体制,指导农业经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最终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2加强监管,保证农业经济管理规范到位

为了保证农业经管理工作的切实规范落实,还需要尽快建立与当前农业经济发展形势与管理需求相适应的配套监管体系,针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执行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的监督与管理,在确保各项管理制度措施落实到位的基础上,还要针对利益分配不均,管理不规范,以及违规操作的行为,予以查处并及时纠正,要严格监督农业经管理工作中相关资金的使用情况,避免农业经济管理中各类不规范问题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阻碍。

2.3以学促管,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加快完善针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高校、社会等多方面的资源和渠道,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的专业人才教育与培养,高校方面主要是开设农业经济管理相关专业,通过系统教育培养专业人才;社会方面,可以借助社会教育机构提供成人教育资源与课程,既可以作为人才自学的途径,也可以作为现有队伍成员再教育的有效措施,兼顾农业经济与管理两方面的重要内容,打造一支由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组成的优秀工作队伍,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未来的发展储备人才力量,以科学完善的教育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推动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

3总结

本文对我国农村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了分析,从几个不同的角度着手,就当前形势下加强我国农村农业经济管理,促进农业经济良好发展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科学有效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进而为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篇3:农业农村经济管理

过去的一年, 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深入实施“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 全力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着力开展农业防灾减灾, 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全年共落实中央和省级资金48.86亿元, 比2012年增长27.9%。预计全省农业增加值增长6.5%, 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5093元, 增长13%。主要呈现出以下八个方面的特点。

㈠粮食生产实现“十连丰”全省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1358万亩、马铃薯脱毒种薯989万亩, 粮食高产创建实现农业县 (区) 全覆盖。争取中央良种补贴资金3.2亿元, 补贴面积2978万亩。全省粮食播种面积4288万亩, 总产1138.9万吨, 比2012年增加28.9万吨。

㈡养殖业生产持续发展大力扶持现代草食畜牧业发展和牛羊产业大县建设, 全省改扩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74个, 新增规模养殖场 (小区) 1058个。预计, 全省肉蛋奶总产量达163万吨, 增长7%;水产品产量达1.4万吨, 增长3.8%。落实禁牧草原面积1亿亩, 完成退牧还草围栏面积700万亩, 新增高产优质苜蓿8万亩, 人工种草面积达2388万亩。

㈢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甘州区、肃州区和安定区3个国家级和13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 示范带动作用逐步显现。制定出台了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贷款贴息管理办法, 累计发放贷款120亿元。全省设施蔬菜面积达166万亩, 新增特色优势经济作物面积80万亩, 总面积达2840万亩。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416万千瓦, 增长6%;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4.75亿元, 补贴各类农机具17.5万台, 拉动农民投资9.2亿元。

㈣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强化积极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累计培训农民115万人 (次) 。农作物制种面积达到378万亩, 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975万亩, 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301万亩, 在77个农业县实施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 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0%,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2%。新建农村沼气3万户, 农田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70.7%, 尾菜资源化处理利用率达到20%。

㈤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设施蔬菜、优质林果、马铃薯、中药材、现代种业和酿酒原料等特色优势产业, 全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6174个, 增长21%;龙头企业达2424家, 增长6%。全省新增马铃薯、苹果、蔬菜贮藏能力65万吨, 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48.6%, 提高1个百分点。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6万个, 增长71%, 带动农户207万户。积极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 推进了国家级定西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建设, 在全国创办了12家甘肃名优特农产品展销馆。

㈥农业农村改革逐步深化全面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 扎实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积极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 全省流转土地面积743万亩, 新增224万亩。认真开展了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情况核查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专项检查, 对涉及农民负担问题进行了督办, 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㈦农业防灾减灾成效明显争取专项资金2000万元, 防控马铃薯晚疫病1233万亩。科学处置草原火情51起, 无重特大草原火灾发生。组织开展了农业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 狠抓农机安全生产监管, 查处农机违章作业3.8万台 (次) 。全面加强兽医管理工作, 全省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强制免疫密度超过98%, 平均抗体合格率保持80%以上, 全省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推进灾区农牧业恢复性生产。

㈧依法行政能力稳步提升进一步规范农业行政许可管理, 精简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3项。全面加强农业法制建设, 《甘肃省动物防疫条例》已经省人大常委会颁布, 制定出台了《甘肃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办法》和《甘肃省草原管护员管理办法》。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近600个, 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440多个, 地理标志农产品34个, 全省农产品平均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全省查获各类假劣农资37万公斤, 挽回经济损失490万元。

二、农业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总的来看, 虽然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但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资源环境约束更加趋紧, 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 自然灾害多发频发, 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压力增大;二是农业投入明显不足, 农村金融供给相对滞后,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面临挑战;三是农民增收渠道少、收入水平低, 持续增加农民收入难度加大;四是千家万户小生产格局没有根本改变, 提高农业效益、保障质量安全任务艰巨。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 要深入分析、提高认识、科学应对、妥善解决。

三、强化粮食增产措施、创新农民增收手段,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2014年, 全省各级农牧部门要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各项政策措施, 着力发展旱作农业、高效节水农业和特色农业,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改革创新, 努力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农民快速增收。全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 农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左右, 畜牧业增加值增长12%。

㈠落实“三个不减”, 增加粮食安全比重各地要进一步强化重农保粮的意识, 积极落实国家发展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 确保耕地面积、粮播面积、粮食总产“三个不减”, 力争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250万亩以上, 实现省内粮食动态平衡、供需安全可控。要大力推进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 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1500万亩, 不断提高粮食主产县的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调整优化粮食生产结构, 突出发展玉米和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以粮食生产大县为依托, 进一步抓好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 扩大整县、整乡镇示范;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收机播等综合增产技术, 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以提高耕地质量为重点, 组织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行动, 配合有关部门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强化农业灾害监测预警工作, 切实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夯实全省粮食稳定增产的基础。

㈡着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和特色渔业以50个牛羊产业大县为重点, 突出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 全力推进品种改良、小区建设、人工种草、青贮氨化等重点工作, 新增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 600个, 创建省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80个, 力争全省肉蛋奶产量达到170万吨, 增加7万吨。进一步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搞好强制免疫、疫情监测、消毒灭源等重点工作, 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 认真落实草原补奖政策, 加快发展草产业, 推进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现代渔业, 加强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与管理, 提高特色渔业生产水平。

㈢提升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实施1000万亩马铃薯一级脱毒种薯全覆盖工程, 加快推进1000万亩优质林果基地建设, 进一步壮大和提升设施蔬菜、优质林果、马铃薯、中药材、现代种业和酿酒原料等特色优势产业, 新增特色优势经济作物面积120万亩, 达到2960万亩。以张掖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为重点, 推动落实种业扶持政策, 开展重点品种联合攻关, 扶持种子企业做大做强。大力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 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49.5%, 年内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的比例提高4个百分点。加快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宗农产品集中产区多功能物流中心建设, 逐步健全农产品物流体系, 抓好产销衔接, 保持农产品市场平稳运行。

㈣全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继续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 力争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左右。要大力培育富民多元产业, 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提升种养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和农村文化产业, 增加二三产业收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创业培训, 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 激发农民自身活力, 推动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由分散短期输出向常年稳定输出转变, 不断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继续推动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盘活农村资产资源, 努力增加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㈤强化农业物质装备和科技支撑重点谋划实施种子工程、畜禽良种工程、旱作农业示范、农业信息化、农业可持续发展、新型农民培训等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农业重大项目, 力争农业项目资金增长20%以上。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1000万亩, 继续抓好节本增效、加工增值、健康养殖、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广, 力争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加快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研发推广,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突出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 强化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和素质提升。按照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等不同岗位的要求, 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 着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发展循环农业, 年内新增农村户用沼气2万户,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75%, 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25%以上, 启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试点。

㈥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各级农牧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 突出抓好生产关和监管关。要推行生产全程控制和质量安全追溯, 健全农业投入品质量监测制度, 控药、控肥、控添加剂, 对农民开展标准化清洁生产技术培训和法规宣传教育, 指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合作社建立产地证明准出制度。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 积极推进蔬菜、水果标准园创建和畜禽水产标准化养殖场建设, 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着力强化执法监管, 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安全管理, 加快推进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农资打假专项行动,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监督抽查, 确保农产品平均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 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进一步强化兽药饲料质量监管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 畜禽屠宰管理职能和措施要限期到位。

㈦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 研究制定家庭农场 (专业大户) 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扶持办法, 扶持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多种经营主体, 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积极推动落实支持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 按照“积极发展、注重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 引导组建一批同业联合的大型联合社、跨区域跨行业的联合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 力争年内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超过1000家, 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的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 明显提高引领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积极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发展现代农业,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大力支持经营性服务组织发展, 加快构建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㈧稳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创新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 探索长久不变的具体实现形式, 进一步明确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之间的关系。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民土地 (草原) 承包经营权及其土地上的农业设施登记确权。从2014年起, 每个县都要确定1个乡镇或几个村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 为全面登记颁证打好基础。继续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体系和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 认真组织实施好农业部下达仲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逐步健全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大力支持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大胆探索, 率先突破, 总结经验。要稳妥推进农业补贴制度改革, 推动完善落实农村金融保险政策, 支撑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强调的是,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 各地必须按照中央的顶层设计和省委的总体部署, 分类指导, 稳妥推进, 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四、着力提升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

新的一年, 全省各级农牧部门要牢固树立以改革为动力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理念和思想, 主动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解决新矛盾, 科学把握“三农”工作规律, 不断提高指导和服务发展的能力。

㈠强化服务意识为农民搞好服务是我们农牧部门的基本职责和重要任务。要坚持以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出发点, 以主动作为提高服务水平, 以锐意创新提升服务效能。要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的意识, 把农业科技的论文写在大地上, 成效体现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组织机关干部深入乡村农户掌握社情民意、宣传惠农政策, 因地制宜指导农民发展生产。要依托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工程, 进一步完善12316信息服务体系, 加强农业经济运行监测, 切实搞好产销形势分析, 全力服务农业生产经营。

㈡突出任务落实各市州农牧部门要紧扣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全省农业重点工作, 把握时间节点, 加快工作节奏, 提高工作效能。要大力发扬钉钉子的精神, 对全年的重点工作必须明确责任抓落实、健全机制抓落实、跟踪督办抓落实, 在落实全局工作中彰显作为, 在推进各自工作中服务全局。牢固树立雷厉风行、主动进位的进取意识, 努力形成转变作风不拖沓的局面。要强化创新意识, 重点在创新完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切实提升农牧部门的执行力、协调力和统筹力。

㈢深入调查研究全省农牧系统的广大干部要紧紧围绕领导关切、社会关注、农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加强调查研究, 以改革的思路破解农业发展中面临的资源、资金、技术、人才制约, 增强全局和战略思维能力, 提高把握和运用规律能力, 提升科学和民主决策能力。特别要正确把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省委的《意见》关于推进农村改革的原则要求, 瞄准工作契合点, 找准工作突破口, 协调推进农村改革, 力争在创新体制机制上取得明显进展。

㈣注重协调配合农业农村经济涉及的行业多、部门多、层次多、环节多, 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必须赢得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各级农牧部门要加强汇报、加强协调、加强沟通, 只要是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有利、对农民有益的事, 都要主动配合、主动入位、主动落实。在系统内部, 要树立全省上下一盘棋的思想, 整合力量, 上下联动, 发挥整体功能。特别是在应对突发事件上, 要增强全局观念, 做到密切配合、步调一致, 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

㈤加强行风建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 我们坚持把即知即改、立行立改贯穿始终, 制定出台了19项制度, 从“拒收群众一根葱”做起, 从身边的小事改起, 从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难事抓起, 边学边改转作风, 凝心聚力谋发展, 真心实意为“三农”, 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效能风暴行动民主评议机关作风和政风行风测评中居第一名。各级农牧部门继续落实好改进作风的相关规定, 执行党的惠农强富农政策绝不变通、绝不走样、绝不搞一阵风。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 着力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要突出加强惠农政策落实、土地流转、农民负担治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重大项目实施、农业行政审批、农业执法、农资打假等方面的监督检查。要针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 铲除滋生不正之风的土壤, 使全省农牧系统的工作做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敢于树标杆, 勇于当标杆, 恪守为民之责, 堂堂正正做人, 挺起腰杆做事, 努力塑造风清气正、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实现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 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要以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 乘势而上、真抓实干、改革创新, 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 为稳定粮食生产, 增加农民收入做好各方面工作。

(本文根据作者在2014年1月10日召开的在甘肃省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修改而成)

摘要:文章总结了2013年甘肃农业工作所取得的成就, 同时也分析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是着力提升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

篇4:农业农村经济管理

1.农业统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1乡镇领导重视不够,造成统计工作举步维艰 虽然经过这几年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我国的乡镇统计工作取得了不错成绩,统计工作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还有部分乡镇领导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这主要跟乡镇主要领导对统计的认识不到位有关,他们平时对统计人员不够关心,不了解统计工作,经常让统计人员从事与统计无关的工作。统计人员除完成日常统计工作任务外,还要兼管其他工作,如劳动保障、招商引资、防汛抗旱、机关事务等工作。因此,乡镇统计人员负担过重,统计工作时间难以保证,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统计人员在上报报表时经常敷衍了事,只为图完成任务。

1.2乡镇农业统计人员变动频繁,造成统计数据质量失真 近年来,由于机构改革留下的后遗症,乡镇农业统计人员变动十分频繁,由于新老统计员在工作交替中没有衔接到位,再加上新统计员业务不熟练,造成农村统计工作出现断层现象,统计数据质量明显下降,不报、迟报、错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个别乡镇要经多次催促才姗姗上报,延误了统计数据的及时性,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全面性。

1.3乡镇统计力量薄弱,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是基层统计力量薄弱,统计人员不堪重负。近年来,涉及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统计报表有增无减,统计专业分类越来越细,农业报表的种类就达35种,指标达2070个,可想而之,报表任务之重。而乡镇统计人员不只负责农业报表,他们还需要填报工业、投资、能源等报表,可见乡镇统计工作的难度和任务很艰巨。另一方面是各级对统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乡镇统计已由单纯的农村统计发展成为涵盖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这对乡镇统计工作和数据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统计力量不足与经济发展的更高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矛盾越来越突出。

1.4统计服务不到位,难以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基层统计人员少,而各种统计调查过多,个人承担的工作过重,无暇开展统计服务。另一方面,部分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缺乏应有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必要的专业知识,不足以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

2.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

2.1稳定基层农业统计人员队伍,强化统计管理 建立健全具有行政管理效能的乡镇统计机构,并将村级统计正式纳入统计体系的框架之内,进行全方位的统计管理,统计人员实行全编制,专岗专人,一经定编定员后,就不能擅自更改,如要更换人员,必须报区统计部门审批,经审查同意后,方可执行。这样便于上下联系固定,保证农业统计工作的连续性,便于统计工作的开展。

2.2改善乡镇统计工作条件,调动统计人员积极性 要将乡、村两级统计经费分别列入区财政的预算之内,或直接列入中央、省级预算,然后逐级拨付,千方百计解决好统计人员的经济待遇问题,建议可以发放农村基层统计人员岗位津贴,以调动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3加大对乡镇农业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服务水平 可以每月定期召开一次统计系统培训会,加强统计业务、统计法、统计知识的培训,另外每月在召开统计系统培训的同时开展面对面交流的座谈会,听取基层农业统计人员的心声,实实在在的关心基层农业统计人员,切实解决他们的问题及困难,提高他们的素质水平,从而提升他们的服务水平。

篇5:农业农村经济管理

虽然国内农业经济市场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在管理制度方面还未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农林经济管理制度,加上在农林经济管理工作中的执行力度不足,相应措施落实不到位,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随意性,不利于农林经济稳步发展。

1.2农林经济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对于农林经济管理而言,人作为管理工作开展中的执行者,自设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工作进行的成败。但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来看,农林经济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部分人员的知识结构与水平薄弱,没有了解市场发展的形势与农民的需求,思想顽固守旧,无法适应现代化农林经济管理工作岗位的需要,给农林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利影响[1]。

1.3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篇6: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汈东)

(汉川市汈东农业服务中心)

2012年9月9日

一、中稻产量构成:主播期4月22-5月9日,播种期长达1月。面积稳中有升,全场5464亩,分蘖期天气好,营养生长势强分蘖好,由于插秧劳力不足,有效穗13.9万,比去年少1.5万/亩。总粒数达到244.8粒,实粒数219.5粒,均高于往年,空秕粒减少,结实率上升9.7%,千粒重增加。今年理论产量701.2公斤,增幅5.1%。归功于两点:一是超级稻的推广,生产上有明显的杂交优势;二是8月中旬,天晴少雨,光照好,稻曲病未流行;8月下旬的“秋老虎”天气有利于中稻灌浆结实。主要病虫害防控有力,主要农药品种效果好。中稻收购价1.35元/斤左右。糯谷收购价1.65元/斤

二、棉花生产形势:产量以秋桃为主仍有幅增加,沙壤土明显增产,一般亩产籽棉在550斤以上,高产田块亩总桃数已过7万。预计平均理论产量在540斤籽棉(203斤皮棉)/亩左右。籽棉收购价4.1元/斤,皮棉收购价9.5元/斤,亩平产值2200元,比去年亩平增300元。

三、蔬菜效益增加:莲藕收购价开称时为1.8元/斤,现在为1.4元/斤,去年平均1.1元/斤,高0.3-0.6元/斤,亩平增收1200元。扁豆地头批发价1.8元/斤,去年平均1元/斤;茄子地头批发价平均0.8元/斤,去年平均0.4元/斤,豇豆地头批发价1.5平均元/斤,去年平均0.5元/斤,亩平增效1000-1500元;大蒜亩平产值8000元,亩纯收入6000元。

四、肥料价格”过山车”先涨后跌,用肥旺季迎风涨群众普遍叫苦:45-48%复合肥开年是3100元/吨,用肥旺季涨到3400元/吨,现在跌到3000元/吨;尿素开年是2100元/吨,用肥旺季涨到2650元/吨,现在跌到2150元/吨;碳酸氢铵开年是770元/吨,用肥旺季涨到840元/吨现在跌到750元/吨;16%黄麦岭过磷酸钙开年是900元/吨,用肥旺季涨到1100元/吨,现在跌到950元/吨;60%氯化钾开年是3200元/吨,用肥旺季涨到3500元/吨。

上一篇:物业水泵房管理制度下一篇:丝网花制作2百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