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LED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

2024-08-22

杭州市LED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共4篇)

篇1:杭州市LED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

市工业资产经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各区、县(市)经发(经贸、发改经济)局,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发局,各有关企业:

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主攻工业、决战工业、稳定工业”和“拓市场、促转型、送温暖”的战略决策,根据国家、浙江省和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关规划和政策意见精神,为加快推进我市LED产业发展,打造低碳经济,建设“天堂硅谷”,大力推进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委制定了《杭州市LED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九年九月十日

杭州市LED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09-2011年)

LED是Light Emitting Diode的简称,即发光二极管。它是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光电器件,可将电能转换为光能。基于LED技术的半导体照明,具有高效、节能、环保、长寿命、易维护等显著特点,成为人类照明史上继白炽灯、荧光灯之后的又一次标志性的飞跃。

LED作为近年来全球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技术领域之一,日益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战略产业。加快LED产业发展,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缓解能源紧缺状况,推进节能减排,打造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顺应全球LED产业发展新趋势,把LED产业作为杭州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努力形成新的增长点,推动杭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根据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杭州市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规划》等要求,特制定本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期为2009-2011年。

一、行动背景

节能与环保,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LED产业显著的节能与环保效应,使其成为引领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世界各国纷纷将其列入战略性产业,其发展势头十分迅猛。随着LED照明技术在技术与产能上的重大突破,LED照明将逐步取代传统照明,其未来发展前景将极其广阔。随着国际产业与技术转移的深刻变化,杭州发展LED产业既有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全球LED产业发展迅猛

近年来,面对日益突出的能源危机,世界各国将LED、太阳能光伏等作为新能源发展重要战略,日本、美国、欧盟、韩国等相继推出国家半导体照明计划,给予引导和支持。如日本“21世纪的光照明计划”,财政预算60亿日元,组织重点企业和研究机构参与的《21世纪照明计划》研究开发,到2010年使LED发光效率达到120流明/瓦。美国的“下一代照明计划”,在2010年前由国家投资5亿美元,支持研究与开发。欧盟的“彩虹计划”,早在2000年7月启动,推广应用白光LED。韩国的“固态照明计划”由国家投入1亿美元,启动产业化进程。中国台湾地区也推动“新世纪照明光源开发计划”。

全球LED产业发展处于成长期,LED照明技术的突破、应用的推广和投资的加快,带动了LED产业迅猛发展。2008年,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LED市场规模仍较2007年微幅增长3%,达67.6亿美元。随着LED发光效率提升,以及政府补助或奖励政策,有愈来愈多的应用场所使用LED替代传统光源。预期未来LED在照明市场发展将以“由公而私、先商后民、由小而大、由点而面”的轨迹发展。2007年起,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欧盟、日本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已陆续宣布将逐步淘汰白炽灯,发展LED照明成为全球产业的焦点。与此同时,全球产业有加速向新兴国家和地区转移的趋势,处于产业链高端的日本、美国、欧洲和产业链中下游的台湾地区、韩国等,逐步将相关产业链环节向中国大陆等地转移,这为杭州LED产业优化升级带来重要契机。

(二)我国抓紧实施LED产业发展战略

我国高度重视节能和环保产业发展,LED作为节能减排的朝阳产业备受关注。“十五”期间,由国家科技部联合信息产业部、中科院等部门启动了“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LED列入第一重点领域。最近,科技部又启动了“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试点工作,计划到2010年,在10至20座城市推广30万盏以上的LED市政照明灯具,包括十座城市道路、百公里隧道及千公里地铁,实现年节电约7000万kWh,到2010年达到节电1.4亿kWh以上。

在国家大力扶持LED产业发展的政策推动下,我国LED产业已获得长足的进步,初步形成了包括LED外延片的生产、LED芯片的制备、LED芯片的封装以及LED产品应用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LED照明的集中展示让人们对LED有了全新的认识,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发展。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的推动下,形成了上海、大连、南昌、厦门、深圳、扬州和石家庄7个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以及北方地区则成为中国LED产业发展的聚集地。2008年,全国LED生产企业3000家,产值近700亿元,LED指示灯、LED显示屏、手机键盘和相机闪光灯以及LCD背光源位列销售量前四大领域,成为LED全彩显示屏、太阳能LED、景观照明等应用产品世界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国,新兴的半导体照明产业正在形成。杭州作为首批“十城万盏”试点城市之一,为推进LED产业跨越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发展LED产业是我市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LED产业关联度大、渗透性强,位于产业链中下游的芯片封装和照明系统产业,既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难度与产业风险大大低于其他微电子产业。LED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尤其是移动通信、手机、笔记本电脑、彩电、交互电视和信息家电为高亮度LED提供巨大市场。LED产业在自动控制系统、数字测试仪表、汽车照明、数控机床等杭州传统产品制造过程及管理信息化方面具有广阔的市场,对灯饰、广告、显示、电路、封装、新材料、设备制造等产业都将产生强大的引领拉动作用。LED产业属于典型的高科技和绿色环保产业,综合自然、经济、社会等各种因素,杭州应把LED产业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切入点,作为打造“天堂硅谷”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机遇,因势利导,积极扶持,后来居上,努力形成区域发展新的增长点,为全市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打造低碳经济。

二、行动基础

(一)杭州市LED产业发展已有良好基础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市从事LED产业的企业有100多家,年产值约20亿元,形成了包括“外延、芯片、封装、检测设备、荧光粉、硅胶、应用产品”在内的较完整的产业链,在产业链环节均有具备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在产业链的产值分布来看,其中外延芯片约5亿元,约占25%;封装6亿元,约占30%;应用产品6亿元,约占30%;其他配套产品3亿元,约占15%左右。杭州市LED产业链主要企业分布情况。

杭州市LED产业链主要企业分布表 附件.doc

(二)杭州市LED产业链完整,逐步形成特色

我市已经具备较完整的半导体照明产业链,在LED产品检测、功率型LED封装、LED照明应用、功率型驱动电路等产业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具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初步形成了较强的研发和生产能力。

1、LED产品检测技术和设备制造。杭州在LED测试仪器研发和制造方面具有国内领先优势,牵头或参与多项国际、国家标准的制订工作,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远方光电研发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在线测试关键技术与设备研究列入国家863项目计划,主要产品包括LED光色电综合分析系统、LED芯片光色电综合分析系统、LED荧光粉光色分析系统、LED光源(灯具)光色电分析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为杭州LED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三色仪器参与中国光电子行业协会光电器件专业分会行业标准的制订(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测试方法),起草一项国家标准(反射灯中心光强和光束角的测量方法)。

2、材料外延和芯片制造。其中士兰明芯等企业拥有完整的LED芯片制造线,其生产的蓝绿色芯片在国内的室内外显示屏领域占据主导地位,高亮度AlGalnP红、橙、黄色LED芯片已经小规模生产。最近,海鲸光电、安特比半导体等企业高起点进入LED芯片领域。

3、功率型LED封装。我市在功率型LED封装方面已具有一定实力, 功率型照明应用产品走在国内前列。尤其在大功率LED封装技术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杭州已有封装企业10多家, 总产能达到400KK/月以上,杭科光电、中宙光电、三高电子、创元光电、中瑞、浙大照明、五湖电子等企业封装的LED产品的质量、一致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在国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质量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4、功率型LED电源驱动技术。士兰微电子为主的集成电路企业在功率型驱动芯片和电路设计及制造能力上属国内领先水平,已经推出针对功率型LED照明应用的相关产品,可以满足1W、3W以及5W白光LED的驱动。

5、三基色荧光粉材料。我市在荧光粉等研发生产上具有基础和产业特色,大明荧光等企业专业研制稀土三基色发光材料,产品在国内具备一定竞争力。

6、应用产品。华显电子、华银视讯、汉力国际、浙大华泰等在LED显示领域研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产品在多种场合实际应用。倍丽光电引进中科院长春所先进技术,在户内外显示屏市场取得技术领先优势。中为光电与北京大学宽禁带中心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富阳普乐已经成长为国内最具规模的交通红绿灯生产企业。飞华光电在显示屏产品在出口方面取得快速发展。杭州具备一定规模的应用企业在50家以上,产品覆盖LED应用的绝大部分产品领域,以景观照明、显示屏、信号灯、路灯、矿灯、太阳能LED灯等产品为主,在背光源、汽车等方面的应用也开始起步,功率型LED照明应用产品已经得到示范应用的验证,在LED照明集成体系的开发方面形成了一定规模。

(三)科研力量雄厚,产学研合作基础良好

杭州市拥有良好的科研条件,拥有浙江大学半导体材料研究所、中国计量学院光电子技术研究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半导体照明工程中心杭州分部,浙江工业大学产品创新中心等,在半导体照明技术研究领域具有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科技资源,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市企业积极与中科院半导体所、浙大、复旦、南京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联合研发机构,在芯片重大共性技术、功率型LED检测设备、LED封装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但是,杭州LED产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总体上起步较晚,缺少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与国内先进地区比较尚有较大差距,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对发展LED 产业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LED产业具有战略性的一个新兴产业,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节能降耗具有开创性的作用,全国已有许多城市把发展LED产业作为战略重点,形成了蓬勃发展的势头。二是产业链体系相对完整,但整体规模较小,与国内重点发展区域相比差距明显。如深圳产业规模已达到180亿元,厦门、上海等其他6个国家半导体照明基地的发展也十分迅猛。三是企业集群效应尚不明显。全市LED 产业相关企业数量众多,在国内的某些领域有相当的影响力,但企业之间的协作不够, 产业链紧密度不高,尚未形成较强的产业整体竞争优势。四是缺乏龙头企业和品牌效应。我市的LED 应用产业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 没有形成大规模的LED 主导应用产品,缺乏国内外知名的产品品牌,与国内一些大企业相比, 无论是研发力量、资金实力、还是生产规模等方面尚低一个层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LED 应用产业的发展速度,很难进入政府采购应用工程招标体系。

三、行动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主线,加快LED与工业化融合,以示范工程带动技术突破,以新的应用推动产业发展,实现LED产业跨跃式发展。强化自主创新,集聚资源,重点突破,提高关键技术和核心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积极培育龙头骨干企业,迅速做大产业规模,努力形成区域发展新的竞争优势,打造低碳经济,建设“天堂硅谷”。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采取积极措施,保持产业的快速增长。同时,着眼长远发展,集中优势资源,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2、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主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培育骨干重点企业做强做大,扶持中小创新企业,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发挥政府主导力作用,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增强外延、芯片、新型封装技术,新型显示器件,城市照明等核心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

3、坚持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相结合。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拓展企业海外发展空间,提高LED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以优化产业布局、壮大产业规模、促进产业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推动LED产业成为杭州经济发展的战略先导产业,产业规模力争“三年翻两番”,把杭州建设成为省内领先、国内具有重要地位和较强竞争力的LED产业研发、制造和应用基地,争取认定为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

2011年发展目标

——总量规模翻两番。全市LED产业总量力争在2008年的基础上翻两番,规模以上企业销售产值达到100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60%以上。

——龙头企业竞争能力显著提高。加快建设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核心竞争力强、主业突出、行业领先的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1家、5亿元以上的企业2-3家、1亿元以上企业20家。

——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LED企业设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0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0家。在发光芯片技术(ZnO衬底)、封装材料及技术、检测技术及标准、照明设计技术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形成杭州独有的产业特色和技术优势,进一步增强产业竞争能力。

——应用示范项目加快推进。加快实施“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工作为抓手,通过示范项目应用促进产业发展。以“亮灯工程”、城市景观照明、大型公共建筑照明应用为重点,逐步推进显示指示、道路照明、民用照明应用,争取累计应用LED半导体照明灯具5万盏以上,使杭州成为省内绿色能源应用的主要基地。

四、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

1、LED产品检测技术和设备制造。发挥龙头企业作用,进一步巩固杭州在LED测试仪器研发和制造方面国内领先优势,扩大产品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

2、衬底、外延及芯片。重点发展大尺寸蓝宝石衬底晶体及GaN同质衬底材料制造,大幅度提高功率型LED芯片的发光效率。重点发展GaN基蓝、绿光外延片和四元系AlGaInP红、黄光外延片,重点支持高品质、规模化的外延以及芯片产业化项目。支持浙江大学研发的ZnO/ZnMgO多量子结构ZnO—LED原型器件,组织ZnO—LED用的芯片材料及其制备等关键技术攻关,外延、芯片、封装等试制,争取形成产业化生产。

3、封装。立足杭州特色应用产品基础和下游应用需求,重点发展中高端的封装产品,优先支持功率型白光LED封装项目,产能在300KK/月以上的较大规模的SMD封装项目,形成100lm/W以上功率型白光LED封装技术。

4、应用产品。重点发展中、高端LED应用产品,优先发展室内照明灯具、城市道路照明灯具、户外装饰照明系统、汽车照明灯、大尺寸LED背光源、全彩显示屏、彩屏幕墙、太阳能LED应用产品等项目。

5、配套及设备。重点发展LED芯片加工关键工艺设备、LED自动封装设备。鼓励发展为LED配套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荧光粉、胶水、支架、专用二次光学器件、专用IC等基础材料项目。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引导,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加强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高标准建设钱江开发区LED半导体照明产业园区,创建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发挥高新区(滨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萧山经济开发区以及省级开发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的作用,优化产业布局,科学确定产业园区的功能定位,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促进产业集聚和规模化发展。充分挖掘现有闲置厂房潜力,采取有效措施,整合改造,提升升级,促进LED等高新技术的植入,支持LED中小企业发展。

(二)用足用好政策,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落实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认定等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积极申报国家、省重大建设项目和科技创新项目专项,争取政策扶持。进一步完善市级财政对LED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建立和完善LED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适当加大对LED产业基础性与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技术改造、技术成果产业化等予以资金支持。进一步拓展LED产品市场,加大对LED半导体照明推广应用的补助。

(三)健全技术体系,提高创新能力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组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形成自主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利用现有的研发和检测平台,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建设开放式的技术研发中心、LED分析测试认证中心、LED系统设计中心,形成资源共享的、具有国际水平的LED公共技术平台,发挥其对LED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积极实施专利标准战略,鼓励企业积极发展核心技术,拥有核心知识产权。支持企业成立LED产业技术标准联盟,建立并完善LED技术标准体系,主动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制订工作。加强LED产业核心技术和产品的引进,鼓励企业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

(四)加强政府引导,推进示范工程

选择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熟、质量可靠、见效快的高效节能LED照明产品和企业,实施LED照明产品示范工程政府投资建设的LED照明产品示范工程。扩大政府采购,按照“同等优先”原则,对经过示范工程检验,节能效果显著的本地高效节能LED照明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对政府组织实施的LED半导体照明示范工程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五)完善投融资环境,缓解资金困难

落实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LED产业的信贷支持。发挥信用担保等机构的作用,为中小型LED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服务。引导风投基金和民间资金进入,积极做好企业与杭州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对接工作。推广“平湖秋月”经验,积极探索LED中小企业集合债权基金试点。

(六)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体制

各区、县(市),市各有关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LED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把发展LED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切入点,作为打造“天堂硅谷”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推动,加快发展。充分发挥杭州市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的作用,争取成立杭州市LED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确保行动目标的实现和重点任务的完成。发挥杭州市LED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在行业协调、信息互通、技术服务、秩序规范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争取全社会对LED产业发展的理解和支持。

篇2:杭州市LED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

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的通知

沪府办发〔2009〕32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市教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编办、市残联制订的《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009—2011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八月三十一日

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

特殊教育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重视和发展特殊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关注民生,关爱弱势群体,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本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本市特殊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基本形成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送教上门、社区教育为补充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互相衔接、普特融合的特殊教育体系。通过率先实施对特教学校学生免费义务教育,积极开展帮困助学工作,保障残疾学生的受教育权,满足了不同残疾类型和程度残疾学生的各种教育需求。特别是近年来,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和高等特殊教育得到较快发展,开展盲、聋残疾学生在普通高校随班就读的尝试取得了成效;加大特教经费投入力度,引进现代信息、康复等先进的设施设备与技术,改善了特殊教育的办学条件;积极开展特教课程改革,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了特殊教育质量;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待遇,促进了师资队伍的稳定。

本市特殊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发展程度同发达国家与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适合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和运作机制还需完善;残疾儿童发现、诊断、评估、转介、安置、服务网络亟需建立,教育与医学手段有效整合、建立特殊教育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的研究有待开展;特教师资的专业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为加快本市特殊教育国际化、现代化的进程,建立有利于残疾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促进特殊教育内涵发展,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重视特殊教育。积极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9〕41号)、《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教育综合改革率先基本实现上海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和《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落实《上海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上海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通过三年的努力,建设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特殊教育事业,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配置特教资源,加强医教结合研究,提高教育与康复质量,使本市的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更好地满足残疾学生的发展需求。

二、主要目标

积极推进特殊教育现代化,优先发展特殊教育、优化配置特殊教育资源、创设优良成长环境。以实施“医教结合、按需施教、开发潜能、人人有所发展”为目标,提高特殊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构建满足残疾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需求、医教有机整合的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全面提高特殊教育发展水平,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残疾儿童发展的良好氛围。具体包括:

(一)优化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校舍与场地符合特殊教育需求,聋校、辅读学校教学与康复设施设备达到《上海市聋校、辅读学校教学与康复设施设备装备标准(试行)》(沪教委基〔2007〕47号)要求。按照《关于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若干意见》(沪教委基〔2006〕29号)要求,配置随班就读资源教室。改善学前特教办学设施设备,满足学前儿童康复需求。

(二)创建医教结合的特教课程体系。开展特教康复课程研究与开发,为残疾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三)开展特教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按照沪教委基〔2006〕29号文的要求,配备巡回指导教师、资源教师和康复专职教师。对所有巡回指导教师、资源教师和康复专职教师,进行特教与康复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

(四)建立各部门分工合作、教育与医学相互结合的特殊教育医教结合信息平台、服务网络和运行机制。

三、具体措施

(一)多途径实施特殊教育机构建设,创设良好的教育与康复环境。

1.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特教学校建设。各区县要通过搬迁、扩建、改建等多种方式,对特教学校进行改造,增设无障碍设施,配齐必需的专用教室,使校舍场地面积和功能满足不同类型残疾学生生活、学习和康复需要。

2.根据市颁装备标准和本地区残疾学生的特点配备聋校与辅读学校的教学与康复设施设备,使设施设备数量和功能满足特教学校实施教育教学与康复的需要。

3.积极发展学前特殊教育,根据本地区人口分布情况与残疾儿童的实际需求,对学前特教进行合理设点布局,为学前特教机构配置必需的教育与康复设施设备。

4.在随班就读学生超过10人以上的中小学设立资源教室,并根据各校随班就读学生的实际需要,配置必需的设施设备和丰富的教具、学具、图书资料等教育教学资源,满足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育需要。

5.大力推进残疾人高等教育,各普通高校积极利用现有资源,从符合残疾人特点、与残疾人就业相适应的要求出发,拓宽招收残疾人的专业种类,努力满足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二)加强康复课程建设,完善特教课程体系。

1.开发适合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等不同年龄阶段和盲、聋、弱智、自闭症、脑瘫等不同残疾类型学生发展需求的相关康复课程指南,编制相关的教师指导用书。

2.研究与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开发残疾学生的潜能。针对残疾学生的特

点,运用教育与医学等多种手段,实施教育与康复服务,开展个别化教育与康复训练,促进残疾学生全面发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开展特殊教育评价研究,建立适合残疾学生特点的特殊教育评价体系,对残疾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评价。

(三)规范随班就读管理,提高随班就读工作水平。

1.建立健全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制度,明确随班就读工作任务与要求,建立规范的工作程序。

2.加强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发展性评估,在此基础上,对其安置方式、教育目标、课程、教育内容、评估内容与方法等进行整体设计,注重潜能开发,实施个别化教育,使随班就读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提高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质量。

3.发挥各类特教康复指导中心的作用,按要求开展特教康复指导中心的基本建设,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完善管理、指导、研究、培训、服务等五大功能。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1.研究制定特殊教育教师管理方法,修订与完善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并保障落实,使特教学校教师结构、岗位设置符合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工作需要。

2.建设一支随班就读资源教师队伍,有随班就读学生的普通学校根据实际需要,配备资源教师,负责本校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每个区县根据实际需要,配备特教巡回指导教师,负责对本区县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的巡回指导。各类特教学校应根据需要配备专职康复教师,负责对本校残疾学生的康复训练。

3.开展在职教师与新教师特教岗位证书培训与考核,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4.建立特教教师在职培训长效机制,研究并编制特殊教育教师培训课程与教材。对全体特教学校专职康复教师、资源教师及巡回指导教师开展上岗培训和康复知识与技能培训,使其掌握本岗位的工作要求与相关的康复知识与技能。对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教师开展特殊教育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使其了解残疾学生的特点,并掌握基本的教育原理与方法,提高开展特殊教育的能力。

5.加强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养,通过组织特教教师出国培训、考察和引进国外特教专家来沪讲学等方式,对特教教师进行培训,使其了解国际特教发展的新趋势,掌握先进的特殊教育理念、方法与技术,提高特教实践与研究能力,成为特教学科带头人,从而形成一支特教骨干教师队伍。

6.探索特教教师双学历职前培训机制,使特教教师具备开展医教结合特殊教育的学识与能力,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五)实施资源整合,构建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服务网络。

1.建立残疾儿童筛查、检测、建档、转介、安置网络化的运行机制。实施定点、定标准的医学检测制度。建立医学检测定点单位,确定专人负责对残疾儿童的检测工作,全市统一检测工具与标准,加强对检测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根据残疾儿童入学检测与评估结果建议安置形式,对残疾儿童实施随访、跟踪服务。

2.建设残疾儿童筛查、首诊报告信息平台,建立残疾儿童资料库,实现残疾儿童信息资源共享。

3.探索建立顾问医生制度等多种医教结合模式,实现特殊教育机构中残疾儿童教育与康复手段的有机整合。

4.加强特教资源中心建设,为残疾学生及其家长、教师及各级各类残疾人教育与管理机构提供指导与服务。在完善对现有区县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依托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加强视力残疾和听力残疾教育康复指导中心的建设;依托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建立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明确市资源中心和各特教康复指导中心的功能定位、工作职责,形成网络化的运行机制。

(六)各部门、各区县各司其职,完善特殊教育管理体制。

1.各级政府将特殊教育的发展纳入当地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根据区域内实际,对特教事业发展作整体规划,并根据全市整体部署,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区特点的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切实解决当前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整合各方面力量加以实施。

2.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相关社会团体各司其职、加强合作,研究与制定相应政策,切实解决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尤其是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中的经费、师资等困难与问题,使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有新的突破。

教育部门统筹制定本市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实施对特教机构的管理和特教师资队伍建设,对残疾儿童进行合理安置,开展课程建设与教科研,确保特殊教育质量。

发展改革部门将特殊教育事业纳入本市社会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对特教学校进行合理设点布局,研究制定并推进实施特教学校建设标准。

民政部门研究与制定残疾学生帮困助学政策,关心残疾学生生活,配合教育部门做好重残学生的教育与康复工作。

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适合特殊教育发展需求的经费投入政策,并根据有关规定,为本地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提供经费保障。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研究制定教师待遇、职称评定标准等特殊教育教师管理政策,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卫生部门负责对残疾儿童的检测与筛查,建立残疾儿童资料库,组织力量为特教机构提供康复服务。

编制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合理配备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职工,为本市特教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保障。

残联开展残疾儿童的调查摸底工作,并协助教育部门做好残疾学生的入学安置、康复、职业技术教育和残疾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工作,协助卫生部门做好残疾儿童资料库的建设工作。

3.定期召开由市教育、发展改革、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编制、残联等部门与社会团体参加的特殊教育工作联席会议,研究与协调解决特殊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各区县建立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各部门协作、支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机制。

4.建立上海市特殊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由市教育部门牵头,聘请本市著名儿童医学、康复、心理、特殊教育专家,对本市特殊教育的重大决策、特殊教育与康复工作进行咨询与指导。

5.建立残疾儿童入学鉴定委员会。由各区县教育部门牵头,医学、康复、心理、特殊教育专家、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共同参与,根据鉴定结果及学生的实际表现,对残疾儿童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估,提出安置与个别化教育建议。

(七)增加资金投入,确保特教事业持续稳定发展。

1.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各区县要按照有关规定,将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纳入教育经费预算,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根据市颁布的定额标准拨付。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

2.完善特殊教育帮困助学机制。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免费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家庭困难的残疾学生帮困助学工作。研究制定特殊教育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实施免费教育的政策。

3.加强特教经费管理。市、区县教育部门健全特殊教育经费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八)加强督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各区县要将特教事业发展纳入当地教育督导工作中,定期不定期的对特教工作开展专项督导。

2.市教育督导部门要组织力量对各区县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情况进行督导,市教育部门根据督导结果,对成绩显著的区县教育部门进行表彰。

3.加强对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宣传,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上海市民政局

上海市财政局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上海市卫生局

上海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

篇3:杭州市LED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

一、高度重视,建立强有力的工作机制

一是明确目标思路。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学前教育工作。2010年12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提出了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的目标。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2011年年初,省、市、县各级政府建立了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学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省教育厅专设基础教育三处,部分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也设立了学前教育管理科室。

三是强化督促检查。省委、省政府把学前教育纳入市级党委、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分季度督办。省教育厅与各市教育行政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2011年3月和5月,连续两次开展调研督查。

二、统筹规划,构建广覆盖的服务体系

本着“立足省情、适度超前、尽力而为、逐步推进”的原则,我省普及学前教育分三步走:第一步,2011年至2013年,每个县城建1所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公办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1 000所,推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第二步,到2015年,每个县城建2所能够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公办幼儿园,每个乡镇建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大村独办、小村联办,城市居民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建成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第三步,到2020年,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2011年2月至3月,省政府及各市制订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至2013年,省财政安排学前教育专项资金6亿元,其中2011年2亿元;各市、县安排专项经费52亿元,其中2011年23.2亿元,西安、延安、咸阳、榆林4市2011年计划投入都超过了4亿元。2011年,全省规划建设幼儿园441所,任务全部分解到县,计划2012年春季学期投入使用。2011年5月,省教育厅召开现场会督促各地加快规划建设进度。

三、多措并举,完善保基本的入园条件

一是制定基本标准。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陕西省幼儿园办园标准》,目前正在广泛征求意见。3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综合利用中小学闲置校舍的指导意见》,要求闲置校舍主要用于举办幼儿园。商洛市洛南县在这方面创造了很好的经验,为贫困山区普及学前教育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近期,我们制定了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幼儿园收费标准,力争秋季学期前实施。

二是落实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方针。6月,我们起草了《陕西省人民政府解决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若干问题的意见》,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兴办幼儿园,目前正在征求意见。同时,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村集体或个人举办幼儿园。西安市设立专项资金1亿元,用于奖励民办和企事业幼儿园。

三是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7月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方案,从2011年秋季起免除所有公办、民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幼儿保教费,按每生每年700元测算,省财政按需求总量的80%设立奖补资金,资金分配与市县人均财力、在园人数、毛入园率挂钩。同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残疾幼儿、孤儿补助生活费,每生每天3元,所需资金50%由省财政承担。

四、科学保教,实施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通过“省考县选”公开招聘具有教师资格的大专以上毕业生,经专业培训充实到幼儿教师队伍。实施全员培训,今年培训幼儿教师5000名,省上培训骨干教师800名、园长200名。

对学前教育实行统一归口管理,开展理顺学前教育办园体制改革试点,加强对新建幼儿园的审批,规范办园行为、收费行为。坚持科学保教方法,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加强骨干体系建设,组织保教水平较高的幼儿园与农村幼儿园结对帮扶,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篇4:杭州市LED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

一、加大学前教育规划建设力度

杭州市政府制定的《杭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要求根据杭州儿童(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3年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加快幼儿园园舍建设,通过三年努力,基本解决幼儿园园舍不足问题。目前,各县(市、区)已根据本地居民子女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以及逐步推进“托幼一体化”的需要,结合所在地区住宅布局情况,基本完成学前教育布点专项规划。2011年初,市委市政府将“2011年底前新建改建100所幼儿园”列入为民办实事十件大事之一,分管副市长与分管县(市、区)长签定了2011年幼儿园建设任务书,将100所幼儿园建设任务分解到县(市、区)。各地幼儿园建设的规划和建设力度空前。如江干区提出三年内实现“三个三”的目标,即投入建设资金3个亿,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0所以上,新增班级300个。富阳市政府2011年投资学前教育项目共18个(列入市政府建设任务书的有7个),计划总投资13421万元,总建筑面积达84134平方米。余杭区确定2011~2015年全区幼儿园新建、扩建项目共74个(其中2011~2013年完成36个),预计将新增建筑面积29.6万平方米,新增班级796个,总计投入建设资金约10.76亿元。

温州市“十二五”教育整体发展规划中将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纳入同步规划。对学前教育优质资源的布局和总量进行了进一步规划,要求各县(市、区)根据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新农村建设任务,按照“1650”(指1个主中心,6个副中心,50个中心镇)城镇体系框架和村级组织“转并联”后农村新社区建设的发展要求,并结合中小学校网布局调整科学规划空间布局。2011年3月制定并印发《等级幼儿园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该项工程已经列入“十二五”温州教育重点发展工程,市、县两级同步实施。等级幼儿园建设工程主要以扩大等级幼儿园覆盖面为载体,加快学前教育上等级上水平。2011年全市共新建、改扩建公办等级幼儿园19所,创建等级幼儿园123所,新增优质资源惠及2.5万名幼儿。同时,抓住全市乡镇区划调整的契机,加强乡镇等级中心幼儿园建设,构建农村学前教育管理指导网络体系,乡镇(街道)等级中心幼儿园建成率达到了90.71%。

台州市以县、乡镇为单位,分级制定《近、中期幼儿园布局规划》,城市根据“园随社区走,万人一园”原则,农村根据“一镇一中心,一村一园”原则,确定幼儿园的数量和布局。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鼓励民办幼儿园实行联合办园,举办上规模上档次的幼儿园。全市新建376所幼儿园,在2012年前确保每一个乡镇都拥有1所以上的公办幼儿园。

二、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力度

宁波市政府制定的《宁波市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11~2013)》中明确要求,到2013年各县(市、区)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力争达到8%以上,不举办高中段教育的县(市、区)达到12%以上。这一指标已纳入对各县(市、区)学前教育发展的考核,并分解到三年逐步实现。目前,各县(市、区)均大幅增加了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性投入,如鄞州区2011年学前教育财政性投入达1.1亿以上,较2008年增加了9000多万。宁波市市级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也从2008年的1000万增至2011年的3000万,2012年将增至5000万,主要用于全市新建和改扩建标准化幼儿园、培养培训幼儿园教师和引导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湖州市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2011年湖州市财政落实500万元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奖励市级幼儿园升等级、教玩具配备补助、省等级幼儿园保教质量考核奖励、幼儿园教师素质提升等。长兴县2011年财政性学前教育事业费总投入3396万元,约占全县教育事业费总额的4.8%。德清县2011年学前教育专项资金1000万元,重点用于提高非在编教师待遇、幼儿园教师业务进修、幼儿园升等级奖励、学前教育先进乡镇奖励、民办幼儿园扶持等。安吉县每年按1%递增水平逐步提高学前教育经费在总教育经费中的比例,2013年将达到8%以上。

绍兴市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全市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中“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幼儿园教师专项补助经费、幼儿园升等级创标准奖励机制、学前教育困难资助机制、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设立”实现五个全覆盖。如,越城区从2011年起,增设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对公办幼儿园和参照同等级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收费的民办等级幼儿园,经考核合格后,给予每年每生200元的补助。2011年对符合条件的幼儿园在职非公办教师每人补助13500元,2013年将达到15000元;对初始学历为大专及以上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类毕业生考核为优良等级的,每人每年再增加5000元的补助。

三、加强学前教育规范管理

宁波市通过政府督政、政府督园、社会督园三个层面加强学前教育监督和规范。(1)政府督政。全市把学前教育工作纳入对当地政府教育事业考核的重要内容。2012年还将进一步完善各级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当地学前教育工作,启动宁波市学前教育示范乡镇(街道)创建工作。(2)政府督园。各县(市、区)采取积极措施,整治无证园,规范民办小园,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督和规范。如宁海县通过说服教育、签订承诺书、现场督查、勒令停办等多种形式,在引导和治理无证幼儿园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北仑区采取重点扶持、限期整顿等办法提高个体幼儿园的办园质量。(3)社会督园。通过建立与广大家长沟通交流的渠道,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例如,海曙区创新幼儿园管理方式,成立由家长、社区工作人员、专业人员组成的“教育议事会”,对幼儿园办园重大事务进行咨询、审议和协调,强化民主决策和社会监督。

金华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金华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开展金华市学前教育先进和达标乡镇(街道)评估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11年开始,在全市开展学前教育先进乡镇(街道)和达标乡镇(街道)评估工作,力争到2015年全市学前教育先进和达标的乡镇(街道)数分别达到乡镇总数的40%和85%以上;至2020年,先进和达标的乡镇(街道)数分别达到85%和100%。义乌市加强幼儿园规范管理和动态监管,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市教育局新设行政审批科和学前教育科,对新设置的幼儿园进行严格的察看、审批,加强对已办幼儿园的日常监督。认真开展年检工作,对一些办园条件差、行为不规范的幼儿园通过年检手段促使其改进提高。对已评的等级幼儿园,严格按要求开展定期复查和日常监督,对有问题的幼儿园给予发放整改通知书、通报批评、暂时摘牌等处理,促使幼儿园始终保持相应等级标准要求。磐安县加强学前教育管理,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严格准入制度,严格学前教育机构的登记注册、审批、年度检查和评估制度,达不到办园标准的不予审批。二是鼓励幼儿园上等级,积极鼓励全县幼儿园以争创省等级幼儿园为目标,加大投入,提升品位。三是规范幼儿园保教行为,要求各级各类幼儿园认真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为幼儿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四是规范幼儿园收费和财务管理,同一性质、同一等级的公办幼儿园实行统一的收费标准,报物价部门审批后执行。民办幼儿园可根据办园成本合理确定收费标准,报物价部门备案后执行,并向社会公示。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杭州市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要求加快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核定和配备工作进度,提高事业编制幼儿园教师数量和比例;逐步提高非事业编制幼儿园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保障非事业编制教师合法权益;拓展幼儿园教师培养渠道,加强教师培养培训。2011年,全市共招聘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1271名,其中定向招聘在岗非事业编制幼儿园教师800名,主城区还定向招聘民办幼儿园教师69名。各县(市、区)还根据提高非事业编制教师待遇的年度目标,按照差额部分政府补助为主的原则,先后制定了提高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年收入的补助方案,2011年全市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含民办幼儿园教师)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人均年收入的60%以上。其中,上城区民办幼儿园教师平均年收入已达到公办幼儿园教师的90%,部门企事业办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平均年收入已达到公办事业编制教师的73.5%;下城区非事业编制教师平均年收入已经达到事业编制教师的64%;江干区根据职称分别给予非事业编制教师每人每月300~1500元不等的经费补助;拱墅区按年人均7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富阳市对公办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和教辅人员分别给予年人均1万元和5000元的补助。市教育局还下发了《杭州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实施办法(试行)》,将幼儿园教师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培训系列,完善了有关幼儿园教师培训的课时要求、培训机构、培训经费保障等政策。

绍兴市增强保障,提高待遇,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一是增数量。2011年全市专任幼儿园教师比上年增加217名,其中公办教师数比上年增加89名,师幼比达到1∶17;全市农村幼儿园公办教师配备达到3﹢X(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公办教师配备标准为中心幼儿园3名及以上、每个中心村幼儿园1名及以上)的乡镇达69个,占全市乡镇总数的70.4%。二是增待遇。幼儿园教师专项补助制度实现全覆盖。其中越城区、绍兴县2011年教师平均收入达到4万元。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市非在编幼儿园教师的年平均收入为2.87万元,比上年增加4000元左右。三是增培训。各县(市、区)将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全部纳入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2011年全市用于幼儿园教师培训及学历奖励经费达263万元。

舟山市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工程,逐年增加事业编制教师比例,确保公办幼儿园教师配备到位,乡镇中心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达到每班不少于1名。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基本待遇,确保各类幼儿园聘用的符合资格的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舟山市最低工资标准的两倍,并依法落实教职工的社会保险。把幼儿园教师在职继续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建立研训基地,有计划、分层次地实施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

衢州江山市优化配置、加强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素质。通过政策倾斜加强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调配。一是对上等级的农村民办幼儿园公派教师。二是采取倾斜政策,对到农村幼儿园任教的在编教师给予一级浮动工资及农村任教津贴(约230元/月)。三是部分乡镇幼儿园和市职业学校签订协议,招收一定量的定向培养生,毕业后回到原乡镇幼儿园工作。这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素质。龙游县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建设骨干教师队伍。“一下”:根据下属园区内部建设的需要,总园下派业务负责人到每个园区进行支教和对口支援;“二上”:各联盟园选派园长、教师到总园定期轮训或挂职锻炼;“三互动”:建立交流机制,双方互换教师交流。每月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总园每月选派骨干教师到联盟园开展一节示范课、一堂教学点评、一次家长开放活动、一场讲座等活动。

五、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温州市开展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提升行动。深入贯彻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积极探索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幼儿保教内容,加强对幼儿园教材、教师指导用书、幼儿图书和玩教具的配备与选用指导,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根据《浙江省幼儿园等级管理评定办法(试行)》和《浙江省幼儿园等级评定标准(试行)》,努力做好幼儿园等级评定工作。为进一步落实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行动,研制了《温州市幼儿园保教工作规范》,从保教管理和一日活动常规两个方面全面规范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办园行为。探索幼儿园全程化保教质量评价运作模式,建立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学前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上一篇:英语演讲稿:大学生生活反思下一篇:舞蹈班女生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