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语文送教下乡论文

2024-07-20

国培语文送教下乡论文(通用8篇)

篇1:国培语文送教下乡论文

国培送教下乡语文学科发展规划

踏着“十九大”的脚步,我能有辛参加2017年国培送教下乡的培训,心里无比激动,对于参加这个培训也充满很多期待。在此,我做出了如下国培送教下乡语文学科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业务水平,不断更新观念,提升能力,完善自我,提高素质。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形成自己的独有的教学风格。

二、个人现状分析

(一)做得比较好的方面

1.热爱语文教育: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2.乐于学习,能通过网络和一些书籍学习到一些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3.勇于探索、能吃苦、有上进心。

4.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想尽一些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自己不足的方面

1.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学生和教材深入研究的时间不够宽裕。

2.教育教学工作中自己的教学经验用得多,借鉴先进教师和外地的先进经验不够。

3.对于科研还是停留于表面,疲于应付一些价值不大的工作,没有能够深入的实施。

三、研修目标

(一)通过参加国培送教下乡的业务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文化素质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以满足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发展的要求,为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系统的学习当代先进的小学语文教学思想,借鉴他人优秀的教学实践经验,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反思、提高,使自身的教学理念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断的学习、实践、提高,力争使所带班级的学生成绩有更大进步。

四、研修要求

(一)敬业爱岗,把提高自身修养作为第一研修内容,从小事做起不断进取,超越自我。

(二)加强专业理论学习,通过参加集体学习及自学等方式认真学习新理念,学习语文学科新知识,及时把握教学课改的前沿信息,并努力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

(三)遵循教学常规,用心钻研本学段教材,上好每一节课,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逐步突显出个人的教学风格。

五、研修任务

在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升,把研修、工作同步推进。

(一)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交流课标研读体会,以便准确把握各学段目标要求。

(二)深入钻研小学段的语文教材,整理归类,总结出共同特点,找出重点难点并进行交流探讨,以便全面把握本学段语文教材。

(三)积极推进课堂教学实践。虚心向同行们学习,争取多听课,向网络等优秀教学资源学习,取众人之长,弥补自己学科知识的不足。教学活动中,认真制订学科教学计划,用心备课、认真上课、及时撰写课后反思、精心设计作业、耐心辅导学生。

六、个人发展措施

(一)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先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先进的事迹,认真对待自己所从事教育教学,把教育教学真正作为事业,踏踏实实奉献教育,诚心诚意关爱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二)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主阵地。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创新,总结经验,不断求索。通过自己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的追求,让我的课堂充满活力,具有魅力。

(三)强化反思,一改以往的教学中,对于自己教学的很多问题、认识、困惑一带而过的不恰当做法,及时总结自己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归纳成与败的原因,并做好痕迹记录。把写教学反思坚持长期不懈下来,养成习惯,形成规律,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对于教学中,自己一知半解的地方,要经常去询问同事、专家,养成查阅资料的好习惯。真正反思自己,在反思中成长,切实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增强科研意识,广泛收集阅读教科研信息。在以后的工作中,不仅要提高能力,积累经验,总结方法,还要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真正实现创新教育,做一名优秀的研究型教师。

总之,我想通过参加两年的国培送教下乡的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理论水平,不断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创新,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篇2:国培语文送教下乡论文

“国培计划”第三次送课下乡

教师的人生是一场甜蜜的冒险,国培给了我们初中语文班的30位老师一次丰盈人生的机会。相聚在焉耆三中,以夏敏教授的思

卷首语

想为核心,学习、吸纳、感受、融合……有耕耘、有收获、有分享、有感动,相信只要我们细细品味,终会余香袅袅。

2016年4月26日,国培计划送教下乡组在焉耆回族自相同的课堂,别样的思想

治县第三中学厚德楼研讨教室举行。

孙丽娟老师为我们带来充满震撼的课堂——《五柳先生传》,生本充分的体现,语言自如的表达,教学活动扎实的推进,同时注重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并及时准确地指出学生的表现。学生的探究活动以生为本,以学为主,是学生真正地学。夏敏老师也同样为我们展示了精彩的一课,用淡定自如的教风诠释了“腹有诗书气自华”。整个教学环节清晰,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有很好的过渡衔接。最终有效地突破重难点。同时夏老师幽默的语言使得一堂课轻松而愉悦,整堂课容量大,节奏明快,学生在思考和想象中畅游,学生自如地在课堂做喜欢做的事。

两堂课中两位名师各具风采,可谓是向语文一线教师队伍呈上的一次饕餮大餐。

每一堂课,都是智慧的结晶;每一堂课,都有待于我们细细品味;每一堂课,都有很多亮点值得我们借鉴。2016年4月26日为了让我们更清晰地发掘一堂课的得失,同时让老师们能充分展示日常教学中的关注点,夏敏教授为我们设计了别开生面的辩课活动——孙丽娟老师的课好(正方)/不好(反方)。焉耆二中李继东老师妙语连珠、慷慨激昂的发言,赢得了正反方后援的阵阵掌声;孙慧老师诠释了学生思维运转与课堂气氛的契合之处;李芳老师用精炼的语言引起了大家的思考……使老师都明白孙老师这堂课哪些是值得肯定的,是可以学习借鉴的;哪些是值得改进的,是应该避免的。本次辩课增强了教师的互动交流,明确了教学的改进方向,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

培训班全体学员感谢焉耆县教科局以及送教下乡团队对一线教师的厚爱,为我们搭建如此高规格高级别的学习、交流平台,同时我们全体学员们慧一起感悟教育的意义与乐趣,品味忙碌的幸福与充实,收获自我的成长与完善!

2016年4月26日夏敏教授在回顾了前两次培训内容的基础上,本次培训为学员们展示了更高的教学要领《初中语文学习任务分析与学习活动设计》。为的是让初中语文教师能使学习活动有效展开,在教师的有效设计的活动中使得学生们的学习逐渐从暗中摸索转化为明里探讨。基于现在教师的授课水平和思想局限,教师的活动单一过程暗淡,学生的学习活动犹如赛跑疲于奔命。这些都要求老师应具有任务分析与学习活动设计的能力。真正地实现教学从学生出发,从内心的困顿中走出,从活动中爱上语文,爱上学习获取更广泛的知识。

全体学员在理论中循序渐进的走出来,并将思维转向自己的教学加深了思考的程度,这美好的课堂是学生想要的也是考验教师深层能力的契机,咀嚼着这夏敏教授这些文化的精髓,品透着夏教授铺陈开来的这满满当当充满乐趣的40分钟,学员们或心生思疑,或心有顿悟,或闪现灵光,或心领神会,那么我们就期待着今后的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展开吧!

2016年4月27日上午开展《狼》、《行路难》说课竞赛,李芳、许慧珍、傲英其其格、孙慧、马玉萍、马雨萱6位参赛选手及其他语文老师一起经历了紧张的语文说课比赛,真真实实地经历了一次千滋百味的心理体验,有欣慰,有遗憾,有焦急还有担心。本次说课比赛夏教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须清晰地表述出课堂教什么?为什么教?学生做什么?学生能从中学到什么?设计了什么学习活动?教师在活动中提供什么支持?且课堂必须有两次学生静默5分钟的机会。这无疑给每位说课者增加了难度。

说课的老师运用课件、教具,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等。突出了学科的教学理念,将学科特点、研究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激发了每一位教师的热情,也反映出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水平。活动圆满结束后,夏教授做了总结并颁发了奖项,马玉萍、马雨萱、孙慧获三等奖,许慧珍、傲英其其格获二等奖,李芳获一等奖。

学以致用,发挥所长

2016年4月27日下午培训已接近尾声,每位学员都裹挟沉甸甸的收获,但学以致用才是关键。于是教科局康凤华老师、班主任李芳老师组织学员撰写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5-6人一组形成共案,以此来考察学员此次培训在教学中的运用程度。学员们深刻认识到,一切学习的成效,不一定立马就能看到,但是必然在头脑中扎根,会影响到今后的一切一扇窗,即使此番学习并未完全领左右我们的教育行为。

教育行为,给专业成长之路打开略,也会留下一丝浅浅的痕迹,昨天的时光也许虚度,昨日的梦境是否依然? 也许你昨天曾拥有辉煌,但那已成为你心中甜蜜的回忆 也许,你今天遭遇挫折

那就快乘这“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号远航 给自己一个重温学生时代的机会 也许这里可以给你教学的锦囊 把决心专心爱心恒心叠加起来 就能架起通往彼岸的桥梁

用学识、思想、实践、经验装备自己

我们的园林必定桃李芬芳

篇3:国培语文送教下乡论文

一、调查的组织过程

小学科学国培计划 (2015) “送教下乡”培训的一个基本原则, 是“按需施教, 讲求实效”, 在此思想的指导下, 开展了培训需求调查。调查区域主要是云南省的丽江、昭通、曲靖麒麟区、罗平等地, 调查对象为上述各县区相关学校教学一线的科学课程教师。

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共发放106份, 收回106份, 其中6份因填写不符合要求而作废, 实际有效问卷100份, 有效率达96.1%。经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虽然在数据中体现出地区差异性, 但整体上反映出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的基本状况, 以及小学科学教师对培训的共同诉求。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的现状分析。

问卷调查资料结果显示, 小学科学教师队伍有如下特点: (1) 教师年龄结构年轻化。数据显示, 从年龄结构上看, 20—30岁的占到37%, 31—40岁的为57%, 41—50岁的为5%, 51岁以上只有1%。由此可见, 中青年教师的比例较高 (94%) , 是小学科学师资队伍中的骨干力量。 (2) 教师职前学历低, 专业关联度不高。从小学科学教师的职前学历看, 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的比例中, 专科学历高达63%, 无研究生学历, 体现出现有小学科学教师队伍教育程度偏低。其中, 许多课程教师通过函授取得本科文凭, 但专业知识基础薄弱。从小学科学教师的职前专业看, 数据显示, 其所学专业与小学科学关联度不大, 只有极少数人的专业与小学科学关联度相对大些 (地理2.6%、物理2.2%、生物2.2%等) , 并且长期从事小学科学教学的教师相对较少。因此, 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中的知识结构普遍薄弱。 (3) 教学经验处于积累阶段。在100位小学科学教师的调查中, 从事科学课程 (包括自然、常识课) 的教龄, 3年以下的占46%, 3—5年的占14%, 5—10年的占14%, 具有10年以上科学教龄的教师仅占26%。可见, 具有5年以上教龄的科学教师不足一半, 小学科学教学匮乏教学经验丰富的队伍, 对提升科学教学质量存在制约因素。 (4) 教学实验积极主动。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离不开实验, 调查中, 48.50%的教师在实验经费不足、没有条件做实验 (或演示实验) 时, 能自制教具做部分实验, 5.5%的教师让学生自制教具做部分实验, 27.28%的教师与学生一起自制教具做部分实验, 只有16.17%的教师态度较为消极, 反映出大部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积极心态。

2. 小学科学教学现状。

在对“列出您当前教学中的困惑有哪些?”的问题的回答, 反映了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 主要表现为:首先, 教师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高效的学习氛围,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其次, 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 对所学科学知识认识不够, 无法学以致用。再次, 科学课的教学范围广, 学生记忆的东西多, 教师难以把握教学重点。最后, 教学缺乏硬件设施与实验器材, 实验操作困难。

3. 小学科学教师对培训的需求。

培训需求调研以事实性多选题呈现, 调查对象可多项选择, 调查涉及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培训师资等方面。 (1) 培训内容资源类型需求。在回答“你最需要的教学资源是”的选项中, “典型示范课例”成为教师的首选 (73.76%) , 在其他类型中, 60.63%的教师需要教学课件, 43.45%的教师需要教学设计案例, 40.42%的教师需要最新教育理论, 35.36%的教师需要微课。调查说明, 一线小学科学教师迫切需要的教学经验借鉴与积累中, 带有实用性、借鉴性的“典型示范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案例”占有很大的需求比例。 (2) 学科专业知识需求。调查中, 通过“在科学教学方面, 您有哪些方面的培训需求?”“哪些知识在教学中让您感到缺乏”等问题, 考察科学教师对学科专业知识的需求, 其中, “科学知识的补充”、“近代科学新知识”占有较高的需求比例, 是最需要提高的内容之一。 (3) 学科专业技能需求。在“您最渴望需要的培训内容”调查中, “课堂教学技能指导”“教学方法指导”需求较高, 分别为74.77%和64.66%;在“在科学教学方面, 您有哪些方面的培训需求?”中, “实验技能的培训”需求达到72.75%, 是小学科学教师最需要提高的能力。

总之, 调查显示, 与理论知识比较而言, 小学科学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 更侧重于学科实践操作性教学的借鉴和学科技术能力的提升。教师希望通过针对不同专题模式, 多一些贴合实际的示范课、实例课, 以实例来佐证理论观点, 深化对教学理论的详细解读, 提高培训指导的成效。同时, 在培训师资的要求上, “实践性强, 有丰富案例支撑”的培训教师占到86%, 说明小学科学教师更为重视在培训中获得指导实际教学的经验积累与借鉴, 也希望能够多交流和传授一些教学方法。

三、对策思考

通过调查分析, 结合目前小学科学教师队伍与教学现状以及培训需求, 小学科学教师的培训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师资等方面应做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与设计。

1. 加强培训内容与小学科学的贴合性。

(1) 进一步提升学科专业知识结构。从调查结果看, 科学教师兼职较多, 其知识储备的关联度不高, 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出对科学知识体系的重难点掌握尺度不够准确, 因此, 在培训中应该设计相应专题, 帮助教师进一步提升学科专业知识结构。 (2) 加强科学教学方法的指导与培训。在专题设计中, 应结合培训内容, 通过课程设计、活动安排等案例, 加强科学教学方法的指导与培训。 (3) 强化科学教学专业技能的培训。科学教师培训需求反映出要亟须提高科学专业技能, 因而在设计培训课程时要能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课例, 指导其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科学等方面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 提高科学教学组织能力。

2. 培训方式上突出参与性和实践性。

在调查中, “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需求较为突出, 体现了参培教师渴望参与到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 以获得切身的实践经验。因此, 培训中应增加观摩一线教师课堂的示范教学, 设计能让参培教师参与的专题项目, 在“教”与“学”的活动中通过项目开发设计、任务驱动等方式, 促进教师科学知识的理解与建构、教学观念的转化、探究能力的提升。

3. 聘请优秀一线教师参与培训。

小学科学课中的一线优秀教师, 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也有指导实践探究能力和实验教具制作能力, 聘请他们参与培训, 既为参培教师提供示范, 也弥补了科学专业理论知识缺乏针对性、实践性的不足, 更好地满足科学教师的培训需求。

摘要:在新形势下, 小学科学课程对小学科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送教下乡的国培培训工作中, 本文对云南省近106名小学科学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 从小学科学课程教师的基本情况、实验课开设情况及信息技术应用基本情况、送教下乡培训需求调查等方面, 揭示了云南省小学科学教师的培训需求。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师,培训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篇4:“送教下乡”不能走秀

但是目前的“送教下乡”活动多存在形式单一、形式主义、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形式单一主要表现为仅依托“送课”形式来组织活动,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为完成任务而组织活动”,鉴于这两种情况长期存在,所以送教下乡活动效果多不明显,甚至非常不明显。

那么,送教下乡如何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呢?笔者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科学设计。

一、 送什么

送教下乡,必须先深入送教的接受方进行调研,弄清楚接受方的教育需求及要求。唯有如此,送教内容才能真正得到受教方教师欢迎。当前,每所学校或每个教育区域所需要的教育扶促项目或内容多不相同。有的学校缺的是先进教育理念,有的学校虽有先进教育理念,但缺乏具体操作技术,有的学校则可能既缺乏先进教育理念,又缺乏操作技术。同是缺乏操作技术,情况也不尽相同。但送教者在送教时多是根据自己的专长或喜好来确定送教内容。为此,笔者觉得,送教方在送教之前必须对受教方进行调研,以了解其具体教育需求。不经调研,盲目地“送课”,多会造成“送的”不是受教学校教师“想要的”。在这种情况下,送教方只能在形式上达到“送教”之目的,真正的“送教”目的或效果很可能无法实现。

“送教下乡”关键是送教育理念及教育技术。教育理念是教学的指导思想,也是教育的灵魂,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向受教学校教师传递先进教育理念及教育技术应该成为“送教下乡”的主要目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如何实现有效传递非常重要,也非常关键。笔者觉得,通过开设示范课或观摩课的形式,并辅以讲座加以诠释,可使受教者完全理解送教者所要传达的理念与思想,也可让其学会教育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与技巧。如果“送教下乡”仅以课的形式“送教”,则很难达到“送教”之根本目的。“送教下乡”重点是送教学经验与教育技术。笔者觉得,当前乡村薄弱学校缺乏的不只是教学硬件,最缺乏的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与教育技能的教师。要有效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教育主管部门或教研部门可依托“送教下乡”这一平台来逐步实现。在送教活动中,送教者应结合自身教育实践或案例,从教育技术层面加以诠释,以有效解决这一突出问题。

二、 怎么送

为真正达到“送教下乡”活动的目的,笔者觉得,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1.开设示范课、观摩课

送教者接受送教任务后必须精心准备,反复酝酿各个教学环节及整理贯穿其中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要广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要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研究性学习”贯穿于教学始终,并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要真正为乡村教师送去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或途径。

2.开设业务讲座

授课只是送教活动的一个环节,完整的送教活动,必须包括理念与技术的诠释。要结合所授课诠释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技术使用问题,能真正让听课教师学到教育技术与技巧。以案例诠释理念与技术是最为有效的送教形式。示范课、观摩课需配以专题讲座或深度评课,这样有助于听课教师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内化,使之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

3.持续或定期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一次送教下乡不可能一下子解决乡村教师所有问题。因此,送教下乡活动应持续、定期开展。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改变乡村薄弱学校与城镇学校之间的教育技术差距,实现城乡教师教育技术与理念均衡发展。

三、 由谁送

“送教下乡”时必须精选一些思想开明、作风正派、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能将自己教学技术与理念诠释清楚、一线教师公认的优秀教师来承担送教任务。送教,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送课。当前,有些送教组织者多认为送教活动就是送课。送教应包括送课及授课理念、教学技术等完整的诠释。当前的骨干教师、名师遍地都是,活动组织者一定要甄别清楚,选对选好送教者,否则,送教活动的真正目的便难以达到。

总的来讲,“送教下乡”是一种利己又利人、利校又利国的有效教研活动。鉴于此,笔者认为,当下各级教研及教育主管部门应认真做实、做深这项工作,要务求实效,不能走秀。组织者要提前规划,精细组织,做到以受教方教育需求确定送教内容,以送教内容选拔送教人,绝不能以骨干教师、名师或其他优秀教师的专长确定送教内容或盲目送教。活动结束后要认真总结与反思活动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不足。乡村学校及教师要积极、主动联系教研主管部门或单位,要变上级主动“送教”为乡村教师主动“要教”。唯有送教内容真正具有针对性,活动才能有效果,或效果才能更好些。

篇5:国培语文送教下乡论文

我参加的是九年级语文组的听评课及讲座活动,为期一天的活动结束后,深有感悟,便把自己的心得写成文字,记载下来,以此帮助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有更多的长进。

齐云彦老师和杨佛元老师的诊断课各有所长,各有弊端。无论是优势还是劣势,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值得学习的机会。我能学到他们的长处,能看见他们的不足,就是我的一种进步。

谈放老师的课,我是第二次听了,他的课着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启发一:联系当下的网络热门话题——“拜神帖”来引入新课。谈老师用的导入信息是当下的热门话题,这足见平时他就很关注这些网络信息,并及时吸取可用之材,随时都能将这些信息带入课堂。我觉得自己平时在这方面的学习太少了,看的时政信息和网络热门话题也比较少,时刻准备学习的精神还不足,热情还不够,从现在开始,真的应该随时、随地学习。

启发二:整堂课用对对子的方式进行,课堂气氛活跃,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谈老师收放自如的对对子的课堂里足见谈老师的语文素养,如果没有扎实的语文素养,谁敢采用对对子的方式来活跃课堂?敢想敢做,还要建立在语文素养的基础之上,缺少这个基础,一切想法都是空想,又何谈“敢做”?相比之下,我就觉得自己差了好远,我的语文素养体现在哪里?仅仅体现在能上好一节课,能带出稍好的成绩?我觉得还是自己的眼界过于狭窄,才会有这种认识。一个好老师,都要讲究自己的素养的;一个好的语文老师,更要讲究扎实的语文素养了。

启发三:随时为学生创设情境,采用渗透式教学。谈老师在赏析胡屠户这个人物时,模拟了人物和场景,让学生把自己当做胡屠户,破口大骂,他大胆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带学生一起很亲切地感受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等于是和人物有了“肌肤之亲”,这样虽然没有讲什么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但学生已经从模拟的场景中深切地感受到了,这就是一种“渗透”。通过这种感受,学生更能感知和体会人物形象。这就是语文课堂上的成功了。

启发四:课件简单、极富概括性,完全是个人思想的集合和展现。从谈老师的课件就可以看出来,他对文本的研读颇具功夫。课件的内容就能展现出来谈老师对文本的深入程度和理解。没有一番课后的深入地研读和挖掘文本,是做不出课件里的那些问题的。比如对胡屠户这个形象,他用了八个字——“千古一骂、万古一掌”便把课件内容及课堂的呈现巧妙地结合起来,毫无违和感,同时也很流畅。在分析人物时他又在课件上展示了十二个字——“看篇、看层、看句、看词、看点、看意”来分析重要段落,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这些可能不是考试要考的答案,但是却能很好地引导老师清楚讲课思路,从这个分析中又能答疑解惑、重难点明现,实在是让人佩服。课件的高度概括性,是谈老师课件的一大亮点,体现了他的语文素养和教学思想。

启发五:捕捉经典细节,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层层分析,引导到位。谈老师捕捉的课文细节,均是自己在研读文本的时候产生的困惑之处,经过反复揣摩和思考,集结在一起,成了自己的课堂上的精彩之处。有了课前准备的扎实研读,才会让课堂如此大放异彩。

启发六:大方、得体的肢体语言。谈老师的课除了靠智慧活跃气氛外,大多还靠肢体语言。他就像站在讲台上的一个领舞者,每一堂课都是在跳着一支生动的舞。他的肢体语言和他的课堂高度融合,相得益彰。一位语文老师就应该是这样的,像一位总导演一样,站在前方只管指挥好自己的演员就行。谈老师的的确确是一位出色的“导演”!

谈老师说:“文学就是人学。”他说的话里就能感受到他对语文的认知和理解是高于常人的,他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和生命力,这是需要一点点去感悟的。这句话真的带给我很大的触动,我觉得他的语文课堂彰显的就是他的个人魅力和思想,他真正实践了“文学就是人学”,真正走进了语文的世界,感受到了语文的温情和人性,这是我需要潜心去思考和学习的。

要打破自己的常规化的教学模式,就要主动去研读文本,试着走进语文深处,领略语文真正的风采!希望在语文教育的路上,我能且学且进、且行且远!

就评课老师们提出的问题,谈老师在下午讲座中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回答一:评课是一个很好的艺术价值的体现。

回答二:考试有引领作用。关于考试,要经常思考两个问题:考试有什么变化?考试方向是什么?比如创设情境,反映在考试中就是考核情景应运的能力和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这种活跃的、新颖的课堂和应试教育并不冲突,这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教育。只是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巧妙设计,和教材、学生、课堂以及考试紧密结合。

回答三: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应充分,设计问题时要思考能不能达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目的。要分析研究教材的特点、单元提示、预习、拓展研究、名著阅读等,对教学内容要进行整合,做单元总结。

回答四:深入解读文本,抓住自己最困惑的问题作为突破点,结合学生实际,设计问题。

后面,谈老师又以“如何备课?备课中如何备学生?”为主题,做了一次讲座。

关于备课的问题,谈老师以“肖九问”为中心,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宝贵经验。

1.这是什么类型的文章?(即研究文章的文体)

2.这是为什么而写的文章?(研究写作目的)

3.这是写什么的文章?(研究内容和主题)

4.这是怎样写出来的文章?(研究手法、语言等)

5.为什么会放在这个单元,这个位置?(研究编者意图、单元目标等)

6.最能体现文章的重要语段和句子有哪些?(找到教学的聚焦点、解决问题的抓手)

7.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或可能读懂的是什么?(学情分析)

8.教材提供了怎样的教学资源?(预习提示、课外延伸、活动探究单元)

由于时间关系,关于备课中如何备学生的问题,谈老师就说了一句:“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语文能力为目标”,之后就以这句话结束了整个讲座。

每次学习的时间都是这么宝贵,或多或少,我都能有自己的收获。以上这些都可作为我的收获珍藏在我的记忆中,在此学习的基础上,我认真反思,总结了一下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一、欠缺深入研读文本的能力。我对很多文本的教学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只是把该讲的讲了,该做的做了,但是缺少深度,我的课堂还缺少个人风采,缺少语文的“灵魂”,就是因为我还没有真正走进语文的深处去。

二、备课时没有认真地去备学生。备课中很少思考哪些知识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哪些是需要概括的,哪些是需要深入引导的……这就表现在我对学情的分析能力还不够。

三、我的语文素养还需要提升。一切用来搪塞没有时间学习的都是借口,我就是在找这种借口为自己开罪。看看已经成为名师的老师,他们随时随地都在学习。为此,我真的感到惭愧,希望自己以后每天都能学习一点点,都能进步一点点。

篇6:国培语文送教下乡论文

——“国培计划(2017)”小学语文送教下乡活动总结

三觉学区:史亮方

为切实解决我县乡村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升乡村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我县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我县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寿县“国培计划”2017文件精神,由寿县教师进修学校牵手寿县城关相关学校知名教师于2018年3月16日在三觉职高开展了小学语文送教下乡活动。这次送教下乡活动既是对我县参加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教师的一次检阅,又是在充分发挥种子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为期一天的送教下乡活动已经顺利拉下帷幕,现将当天参加活动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活动概况

此次活动范围为我学区11所小学,共计语文教师121名,为了扩大此次活动的影响力,我学区特地邀请了合肥市名师代表团计5人参与了此次活动。

此次“送教下乡”活动,一改过去的教研指导方式,将教研重心下移,主要面对比较偏远的农村教师,改变村小缺资源、缺示范引领的现状。这次送教下乡活动,主要安排了2个议程。分别是:名师示范课引领、专家理论讲座。每一个环节,我学区的参训教师都积极参与,时而思索,时而认真地做着笔记。研讨过程中,研讨气氛热烈,参训教师踊跃发言,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整个活动开展得扎实有序,并且很接小学语文教学的“地气”。

二、收获和启迪

(一)动员讲话,明意义

活动伊始,寿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张立新同志就做了动员讲话,张校长除了分析我县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外,还要求参训教师端正培训态度,自主、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国培计划” 送教下乡活动中,学以致用,并带动自己所在的区域。同时,张校长还向参训教师阐述了开展新一轮“国培计划”的目的、意义以及本轮“国培计划”要达到的目标,张校长的讲话既是在为参训教师加油鼓劲,又是在让参训教师进一步明确送教下乡活动的意义。

(二)教学观摩,学方法

寿县“国培计划(2017)”实施方案指出:“送教下乡项目要与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校本研修有机结合。” 送教课程设置须基于当地学校教育教学问题的深度研究,既要着眼于问题解决,更要注重教师需求的激发与引导。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学区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学员罗祝青、李士芬等两位老师不仅在置换脱产研修中不断提升自己,学成归来后还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为参训教师献上了2节精彩纷呈的教学研讨课:一节是三年级的《放飞蜻蜓》,一节是六年级的《三打白骨精》。她们所展示的教学研讨课,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融入新颖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流程、驾驭课堂、灵活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等方面为参训教师做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

(三)专题讲座,解目标

示范课结束后,由三觉小学魏文峰、瓦房小学沈国兵两位教务主任分别作了题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讲座。他们的讲座言简意赅,观点鲜明。不仅有理论知识的传授,还有教学案例的分析。通过聆听他们的讲座,参训教师弄明白了此次参训的目标是在“国培”送教下乡培训中,既要学会研究,又要学会生产知识。既会研究,又会生产知识的教师,就离名师不远了。

(四)分组研讨,理问题

诊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是这次“国培计划”送教下乡活动的重头戏。为了让参训教师认清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参训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次活动安排了分组研讨,梳理问题这个环节。研讨过程中,我们学区的参训教师积极思考,各抒己见,踊跃发言,研讨气氛浓郁。特别是以张中良为首的合肥市名师代表团成员的精彩点评,有的放矢,字字珠玑。他们的点评不仅真情说优点,还委婉道出课堂中存在的不足。相信参训教师能从中受到许多启发。

总之,此次“送教下乡”活动,从提高针对性、有效性角度出发,以乡镇教师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要内容,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将先进理念的教学实践与教师培训融为一体,采用专题讲座、示范课、教师互动研讨等形式。在各种活动中,农村教师与城区学校教师一起上课、听课、评课,一起参与教学研究,一起探讨教学疑难,其收到的效果是显著的。与以往的送教活动相比,本次送教工作的实效大幅度的提高。

篇7:国培送教下乡反思

团山子乡第一中学:赵德海

通过国培送教下乡活动和学习,我从思想上、工作上发生了较大转变,改变了以往比较随意的目的性不强的工作态度,从消极态度转变为积极态度,从而对自身有了很大的促进和提高,我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方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这次活动我有二点最深切的感受:

首先,更新教育理念,树立现代体育教育观通过观看视频,每位专家、学者从自己的研究方向方面的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卓有独到的视野和经验出发,畅谈了他们对新课程的改革以及教育教学各个领域的独特见解。他们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在畅谈中国教育的过去、现在的同时,给我们展示未来中国教育的远景和教育各家之长。我认识到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也为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优质课堂指明了实践的方向。

其次、不断进取,提升自身业务水平通过观摩活动,我学习和领略到许多名师教学风格,他们各有千秋,也受益很多。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些名师都有的共同特点:他们尊重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特点,重视基础,为学生有个性发展提供空间。从学生出发,做到以人为本,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体验成功,健康成长最后、我觉得这次活动最有意义也是最有价值的是专家关于课程标准的学习指导,对我有了很大的促进和提高,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方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篇8:国培语文送教下乡论文

201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国培计划”(2015)中西部“送教下乡”培训项目桃源项目县的实施工作就在中央“支持计划”精神的感召之下拉开了序幕。

一、项目实施回顾

1. 项目构想

为了进一步弄清湖南省桃源县(以下简称“我县”)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并就发展状况剖析乡村教师对于专业培训的现实需求,我县教师进修学校和县教育局组成联合调研组,根据“国培计划”项目县申报的相关要求,精心设计了包括18个选择题、3个问答题,涵盖乡村教师培训各方面因素的调查问卷,并组织了8个调研小组对我县范围内17个乡镇的18所学校、437名教师进行了问卷反馈以及听课、座谈等一系列调研活动。结合问卷及相关问题答案,可以了解到我县乡村中小学教师对于培训需求主要体现在“参与需求”“课程需求”“形式需求”几个方面。

根据广大参培语文教师的需求,我们构想了如下培训内容和方式:

(1)师德讲座。通过湖南省常德市第四中学朱金凤和我县架桥镇省级师德标兵易月珍两位省级师德标兵现身说法,分享他们在班主任工作以及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做法和成功经验,让参训教师进一步感受教师工作平凡中的伟大。

(2)名师送课。通过我县名校名师送课,让参训教师了解新时期的教育理念以及科学教育教学方法。

(3)专家讲座。通过本土经验丰富的学科专家对我县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的全面剖析和新教育教学策略的引领,让参训教师看到自己的问题,领悟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4)骨干教师展示课(同课异构)。当地骨干教师与名师同课异构,现场展示课例,让参训学员领悟到当地教师与名师之间的差异,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

(5)交流互动。专家进行课例解读;针对示范课进行分析点评;授课教师谈教学反思路;授课教师、听课教师及专家交流互动。

(6)在岗实践。通过在岗实践,提升参训教师学以致用的能力。

(7)综合评价。运用课堂教学评估量表、听课教师、学生、专家的评课意见综合评价示范课、案例课。

实施这一项目,我们力图达到的目标是:通过听师德专题报告,进一步体会教师职业的平凡和伟大,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通过“送教下乡”活动,建立县级教师培训基地、名师与普通中小学教师密切联系,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形成有效帮扶、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提高全县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开展现场诊断、评课、议课等参与式活动,增强我县乡村教师对教学实践的行动观察、自我反思、感悟体验、行动设计等有效教研的专业引领能力;通过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等阶段,搭建名师、教研员、乡村教师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激发其主动规划自我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提高名优教师的示范辐射能力,进一步提高乡村学校教育质量;通过跟踪指导和多元评价等方式,让每一位参训教师所学知识、技能运用于教学实践,真正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2. 实施概况

2015年我县小学语文学科送教送培选择西路片山区6个乡镇,即龙潭镇、观音寺镇、理公港镇、黄甲铺乡、牛车河乡、钟家铺乡为送培单位,活动从9月30日启动,本项目共分四个阶段实施计划,2016年1月11日结束第四阶段;参训教师达95人,结业学员95人,结业率为100%,参与活动班级15个,学生800多人;选择县域骨干教师5人,送示范课5堂;选择当地骨干教师10人,上研讨课10堂;选择常德市师德标兵朱金凤、易月珍,为学员上师德课2堂;聘请龙韦宏、葛国清、佘协华三位特级教师为活动指导专家,指导讲座、点评共达10堂次;研修内容涉及师德与小学语文教学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各个方面;活动主要形式有学术讲座、专题报告、互动交流、课堂实践等;整个培训过程组织严密、效果显著。

培训实施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主要采用问卷调查、集中授课、名师骨干教学展示、专家诊断、沙龙研讨、随机听课、点评讲座等方式,具体阶段安排为:

(1)师德讲座、识字写字、口语交际研讨阶段。其主要内容为:教师培训需求问卷调查;组织倾听朱金凤、易月珍两位师德标兵的育人事迹,重温“师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标准”;研讨识字写字、口语交际教学策略(展示示范课2堂,当地骨干教师研讨课2堂);听取龙韦宏、葛国清专家评课及识字、写字,口语交际主题讲座。

(2)研讨阅读、写作教学策略研讨阶段。其主要内容为:第一阶段培训小结;研讨阅读、写作教学策略(展示示范课3堂,当地骨干教师研讨课2堂);听取佘协华、葛国清专家评课及阅读、写作教学策略主题讲座。

(3)教学展示与现场诊断阶段。其主要内容为:学员对一、二阶段活动评价及成果资料收集;分两组深入乡镇学校,采取“听课—评课—交流”现场诊断学科教学问题,共计划听阅读课5堂,听写作课1堂,为广大教师顺应课改、创新语文教学把脉;姚志毅、葛国清两位专家对各小组所听课例进行现场评课并进行教学问题诊断;通过座谈、书面征求后一阶段培训建议。

(4)培训成果大展演阶段。其主要内容为:校、乡“精彩课堂”大展演(共计划每个乡镇展演一堂优质课,共6堂,课型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葛国清、龙韦宏两位专家作即兴评课,诊断教学问题;结合课例,举行“我的语文教学观”沙龙研讨会,专家、学员现场研讨。教育局、进修学校领导对四次活动全面总结,提出下一阶段研修设想。

3. 主要做法

(1)着力训前调研在。开展本次送教下乡活动前,我县教育局和县教师进修学校的领导高度重视,按学科成立了项目团队,通过对我县范围内17个乡镇的小学18所学校的437名教师进行问卷反馈以及听课、座谈等一系列调研活动的分析,了解到我县乡村小学语文教师最迫切需要的是学科教学理论的支撑;学科教育技能的牵引;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习作、综合性学习等方面的学习指导方法。而这些需求又以山区学校教师要求最为强烈,因此,我们选择了西路片区的6个乡镇作为小学语文学科送教送培的“基地”,并根据分析结果拟定了相应的送教下乡的内容。

(2)周密制定方案。计划是行动的指南,本年度小学语文学科“送教下乡”以“国培计划(2015)”湖南省中小学“送培到县”项目实施总方案为指导,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目的,通过师德巡讲、课例示范、教学观摩、互动研讨、专家论坛等培训环节,形成上下联动的培训机制,充分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切实有效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和师德修养,帮助参培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指导思想;通过示范课观摩、当堂点评、专题讲座等系列的教学活动,突出典型,以点带面,提高农村教师运用教材、设计教学流程、驾驭课堂、灵活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等专业能力,并以此为契机,加快提升乡村教师队伍教学教研能力,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实际情况,本年度内,计划分三个阶段完成相关任务。

(3)精选专家、骨干。对于“送教下乡”来说,专家、骨干的引领相当重要。我们特从全县在岗的8名特级教师中聘请了龙韦宏、葛国清、佘协华三位特级教师作为学科指导专家;特地从漳江小学、文星小学、实验学校选拨了王一帆、唐先桂、熊燕、鲁华丽、聂爱英等五位县市级骨干老师送示范课。

(4)严密组织活动。每组织一次活动,我们都把每个细节都尽量考虑周全,如班级管理、报名注册、场务服务、设施设备、专家点评、会议主持、交流评课等多个环节都安排得一一到位,所有参训老师都对活动组织赞叹不已。

(5)完善资料积累。每次活动,我们都能做到训前有计划,训中有活动,训后有资料,所有资料都做到内容丰富,格式正确,存有价值。

4. 经验分享

领导重视是活动成功的关键。我县教育局、县教师进修学校高度重视“送教下乡”工作,多次召开动员会、阶段总结会,学情分析会;如小学语文第一次送教下乡在龙潭中学进行,县教育局副局长魏启新,教研室龙韦宏,进修学校副校长吴凤初,纪检书记周吉初都亲临阵地,指导活动开展;更加难能可贵的是龙潭中学校长王东波三次活动,每次出场讲话、评课,而且是“一陪到底”,各乡镇人事专干也亲自带队,参加活动,其精神难能可贵!

训前调研是做好送教、送培的前提。教师需要的培训才是有用的培训。从我们大量的调查走访得知,对于语文老师,最需要的是语文教学理论的支撑,理念的指引;特别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在信息化教学时代来临之时,语文教学中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几大方面的教学方法,管理方法。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大多数语文老师还有教师研修方面和个人业务成长方面的需求,为此,我们急语文老师及所急,广泛开展主题研修方法的指导,如很多语文老师对“合作研修与送教下乡”如何有机结合,还不很了解,我们就有针对性地借助送教下乡这个研修舞台,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校与校的合作研修。开展“区校合作研修”:首先是选择研修现场,一般是“知名学校”“特色学校”“课改样板校”“特色教研组”等;其次是确立学科研修主题;如11月在我县龙潭镇现场开展的桃源西路片校小学语文学科合作研修活动中,就由合作学校共同确定了“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四个研修主题;再次是确定研修对象、研修方式、培训者、理论专家、参训者以及研修基地实践者,通过协商共同达成研修目标。如可以选择这样的研修方式:1诊断式研修。让参训者讲述自己的教学经验、体会与疑惑,共同揭示问题本质,得出解决办法;2自主发展式研修。通过在共同体内进行分享、交流和完善,自我反思、自我定位、自主规划、自我促进;3团体辅导式研修。团体成员间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

我们把全县所有中小学分成东、西、南、北、中几个片区,每个片区选择一所学校为基地学校,近三年来,我们以这些基地学校为依托,开展了近20余次的送教、送培活动,做到每一次活动有主题、有总结、有反思,通过这些活动搭建城乡教育联系的桥梁,拉近城乡教师之间的距离,为农村地区教师送去教育新知识、新方法和新理念,推进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的紧密结合,进一步推动教师培训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

如部分村完小老师对于校本研修模式中提出的“菜单选点指导”模式很赞成,但是搞不清如何操作,为此,课程指导专家就做出了下面的培训指导:村完小教师由于教学时间紧,空余时间少,可以根据本人所需,采取“菜单选点指导”模式开展校本培训。

这一模式的基本构架是:制定菜单—选择主题—自学思考—专家指导。在具体实践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方式:1理论讲座;2专题研讨3案例反思;4教学检测;5总结提高。在“联片研训”内容与形式的选择上,我们遵循了以下几项原则:第一,相同相近原则。即“联片研训”考虑到学校间的地域位置、学科特点及教学年级等因素的相同、相近性;第二,资源互补原则。即联片学校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互为利用,互为促进,统统提高;第三,有的放矢原则。即“联片研训”围绕片区学校实际需要开展,确保活动的有效性。在此同时,我们做到三个坚持:坚持内容的针对性,了解片内各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了解他们对课改的认识,体现缺什么思想就补什么思想;坚持理论指导,没有理论的指导,经验的东西是难以站住脚的;坚持研训内容具体化,发挥教师集体力量的作用,相互协作,共同攻关。

详尽方案是做好“送教下乡”活动的“导航器”。整个项目方案的制定仅仅围绕为学校服务、为老师服务,以帮助培训辐射点学校形成乡镇区域与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的指导思想,以学科教学研究,帮助老师研课磨课,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方法;本年度小语“送教下乡”计划分四个阶段进行(具体阶段安排如前所述)。

整个研修方案对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都明确了具体要求,如课程专家、授课者、管理员的职责就是这样的:

(1)学科专家。负责送教课程、授课教师安排,负责与专家团队接洽,落实送教名师、学科专家授课讲座内容;负责做好送教示范课的磨课工作;填写活动记录表,每次一份;加强资源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2)授课教师。服从学科专家安排,按学科专家的指导认真备课,积极参与示范课磨课,按时送课并按要求进行教学反思,为乡村教师的课堂教学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3)班级管理员。做好学员的报名统计、报名册、学员问卷调查等受训前的资料准备工作;做好现场的学员报名和管理工作;组织好学员的问卷调查,填写参培小结表和研修日志,每人每次各一份;组织三分之一的学员填写培训者评估表,每年一次;做好学员的考核评价;收集整理资料,及时宣传报道。

优质团队是做好“送教下乡”的有力保障。小语学科在整个送教送培项目中是优势科目,三位特级教师、本项目专家各具特色,龙韦宏老师为我县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对全县小语教师需求及教学现状了如指掌;佘协华老师身为省重点小学副校长,分管语文学科,对小学语文整个教学系统及教材变化和课堂教学问题非常熟悉,这样能更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送教下乡活动;葛国清老师坚守几十年的小学语文教研阵地,具有较高的教学理论水平,特别是熟知当前教师教育、校本研修的方法与步骤,所做的讲座,能作为老师急需的理论支撑。

跟踪指导是活动持续开展的有效方式。我们还采用了与时俱进的跟踪指导方式,让研修成果得到有效升华。活动让学员获得更大的惊喜就是,本次培训和以往的培训不同,培训没有随着培训时间的结束而结束,为了将研修成果落到实处,项目团队创建了微信公众平台,将学员的优秀成果和学科专家的指导意见等优质资源定时发布,方便学员随时随地了解研修动态,梳理疑点,这样,让每一位参训学员的研修成果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通过现场活动与跟踪指导,让参训教师通过观摩,听讲座,掌握新时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找到了有效的改进措施,特别是通过活动,让部分年龄大的教师学会自制课件,学会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式,总之,用参训教师自己的话说,那就是通过培训切切实实提高了教学技能。

多元评价是活动检测的有力手段。“送教下乡”培训活动评价主体除了项目团队的成员,还有学员本校的领导,评价内容有学习态度、提交的各种研修成果,还涉及到学员在学校运用研修成果的情况,像这样的评价方式,学员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真正促进了学员的发展。许多学员是这样评价活动效果的:“送教下乡”培训活动,无论是示范课、研讨课还是学科专家的专题讲座,都是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展开探讨的,有效帮助学员理清了教学思路,困扰老师的部分问题得到深度解决。

齐备资料是“送教下乡”活动成功的有力见证。师训部姚志毅主任担任过多年中心小学校长,具有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她设计的整个活动流程与资料收集目录,实际实用,能反映整个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特别是收集与制作的音视频影像资料为整个“送教下乡”活动积累了丰富而有价值的内容。

总之,本年度的“送教送培”工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培训过程清晰,学员积极主动参与和体验,极大地调动了学员参与研修的主动性,小语学科所开展各项活动为我县中小学2015年度“送教下乡”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二、实践引发的思考

送教下乡作为一种教研活动方式,以立足教学实践、转变教师教学理念为主旨,以提高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重点,受到了各级教研部门和学校的重视。反思近两年开展的“送教下乡”活动,本人认为目前送教下乡活动的培训实效性、针对性、方式方法、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等方面还需要改进与加强,对于如何开展高效、优质的“送教下乡”活动,本人特作如下思考:

1.“送教下乡”的前期准备应充分

送教下乡是帮扶薄弱学校的重要环节,其关键在于真实有效。只有做到前期任务具体、方向明确,才能避免送教下乡活动变成一场独角戏,也才能够让薄弱学校教师有持续学习改进的热情和专业提升的空间。前期准备具体包括:

(1)合理规划。活动组织者要制定送课下乡活动规划,即每学期开展几次活动,每次是哪一个学科,每次活动要解决什么问题,每次活动怎么开展,每次活动的预期目标,等等。活动组织者要有系统思维的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让受帮扶的教师觉得可望不可及,从而把送课下乡活动变成促进自己提高教学水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自觉行动。

(2)明确要求。应该说,每次活动都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如何让这些人力、物力发挥最大效益,对每次活动都要有明确的基本要求,包括对组织者、送课教师以及听课教师的要求。其中,对于组织者的基本要求应该包括:根据规划提前告知给参与教师的研讨主题和目标,将教案或设计提前发放给听课教师,精心设计有关主题的观课议课表,每次活动要确保时间充足等;对送课教师的基本要求包括:提前通知送课内容和研讨主题,根据规划精心备课并提前将教学设计写出来,教案中对关键的教学步骤要写清楚设计意图,上课时要利用薄弱学校现有的教学辅助设备,要有有关研讨主题的教学论文,要耐心解答听课教师的疑惑等:对听课教师的基本要求包括,要熟悉听课内容并设想自己如何上课,要依据研讨主题在相应的表格上详细记录教师表现、学生表现以及自己的思考,要能围绕主题做一次简短发言,围绕主题提出一个问题供大家交流等。

2.“送教下乡”的现场操作应精当

观课议课、专题讲座、解答疑问,让薄弱学校教师有后续学习改进的热情,传统的送课下乡活动的操作程序是送课教师上示范课—上课者说课—上课、听课教师进行评课—组织者进行总结。在其中的相互评课阶段,由于农村教师大都比较拘谨,往往都是同去的优秀教师、送课下乡学校领导评课,没有能够真正互动起来,不利于激发薄弱学校教师后续学习改进的热情。为此,不妨把送课下乡活动的操作程序改为观课—议课—专题讲座—解答疑问。

(1)观课。送课者上主题课时,预先设计好有关授课内容和授课愿景的观课量表,也就是将研究的问题化为观察点,让听课教师按照表格记录与主题有关的信息。同时,要求教师将“思”贯穿于“观”的全过程,尤其是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热烈、意外冷场、效果不明显的地方进行思索,透过这些现象去分析原因,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正是由于及时记录了课堂上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东西,加之深入的思考,才可能会使议课时的互动成为可能。

(2)议课。在议课阶段,要集中话题、关注焦点,依据事实,从现象出发讨论问题。这样的议课不是对已经发生的课堂进行判断或者作出结论,而是思考和研究如何上出更加理想的课,以追求和实现更加理想的课堂教学方式。实际操作中,由于有大量的的事实记录和分析,在议课阶段,“一言堂”的现象基本杜绝,也增强了上课者与听课者的互动,为所有参与者铺就专业成长和经验共享的道路,真正实现共同成长的校本教研目的。

(3)专题讲座。送课者一般都是区域内学校教师当中的佼佼者,对教育教学领域某个问题往往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利用送课下乡的机会,让他们面向薄弱学校教师举办相关专题讲座,一方面可以扩大听课教师的视野,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听课教师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

(4)解答疑问。送课者的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对教师提出的疑问,往往能结合鲜活的事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有助于听课教师提高实践操作水平,对开展教学研究也不再有可望不可及的感觉,从而有效激发他们学习改进的后续热情。

3.“送教下乡”的后续行为要跟上

资源共享、网络讨论、师徒结对,让薄弱学校教师获得持续学习的有效帮助。

(1)资源共享。城区学校要及时将学校的优质资源(包括课件资源、优秀录像课、优秀设计、优秀论文等)上传到网络上或将文本送给帮扶学校,让这些学校的教师及时了解相关动态、学科研究前沿等,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提供资源保障。

(2)网络讨论。建立城区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网上学科工作群,让两所学校的教师能够通过网络经常相互讨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相互分享教学成功的喜悦,做到交流经常化、帮助经常化。

(3)师徒结对。建立城区优质学校优秀教师与农村薄弱学校青年教师师徒结对机制,让他们的学习、交流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上一篇:校车安全隐患检查情况报告下一篇: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