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整理研究综述

2024-07-24

农村土地整理研究综述(精选6篇)

篇1:农村土地整理研究综述

我国农村土地整理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王成 刘天辉 马晏骏 孔令禹

武昌理工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23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土地资源出现严重不足的现象,这导致了人与土地之间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实施农村土地整理重新优化土地资源是重要的手段,并且农村土地整理的需求也越来越急迫和必要。本文结合我国国情简单的概括一下农村土地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问题 现状 对策

根据我国的国情,现阶段我国土地整理重点难点都是是在农村地区。农村土地整理其实是指根据国家有关的整体政策,对农村整体、农田、田间小道、水资源等实施综合整治,改善土地关系,使土地结构紧凑合理,增加更多可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和可以耕种的土地面积的活动。

1.当前农村土地利用现状

国家现在大力发展农业制度,其目的在于有效的提高农民耕种的积极性,然而在农村地区仍存在大片的荒废土地,无人耕种,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出去到沿海城市打工赚钱或者到城镇的工厂打工赚钱,家里留下来的妇女儿童基本上没有什么劳动力,农田基本处于荒废状态,原来很是肥沃的土地现在也变得无法耕种异常贫瘠,土壤也因为长时间没有耕种变得非常的坚固,田地基本上变得不具备再次肥沃的可能,这就是当前大多农村的现状。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结果,就是因为农民从事农业耕作的收益太低。尤其是旱地耕作地区,由于缺乏灌溉体系,大片的田地无法保障耕作的收益,农民都选择出去打工赚钱,从而造成土地荒废,杂草丛生。

2.农村土地整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追求形象工程,土地整理面广质差

土地整理的目标是增加更多可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和可以耕种的土地面积,改善农业现在的条件和环境。但是很多政府官员为了提高自己的政绩或是为了完成上一级领导布置下来的任务,把土地整理当作追求名利而去完任务,使得土地整理工作没有发挥到实际作用。通常他们都是只重视数量而不重视质量,对土地随便的处理,随便的扩大耕地的面积,使许多本来优良的田地受到严重的破坏。目前土地整理工程的名利标志已经使各个地方的政府官员趋之若鹜。土地整理只是为了一味追求政绩,无论自然条件什么样,均要求小田变大田,零碎的道路变成道路网,分散的树木变成树林。因此造成了土地平整的费用用掉了土地整理费用的一大半,同时也缺乏土地整理方面的人才,导致官员们错误的看待土地整理问题,认为土地整理就是土地平整。还有很多领导干部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简单的认为土地整理项目是建设工程招标项目,做好、做坏都是项目建设单位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在协调解决项目中涉及社会问题时,不积极配合。这样看似是积极的参加农村土地整理的工作,其实是违背了土地整理一开始的目的。

2.2土地权益不清,土地整理纠纷不断

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有一个复杂繁琐的问题就是土地的产权问题,土地整理打破了以前关于土地的界限,对原有的土地使用者所拥有的土地产权,耕地权,承包权进行重新认定,这是一个切实关系到农民利益的事情,但现实是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一些政府不重视这类事情,导致农民在土地整理工作中很难有积极性。农民把整理后的土地出租出去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租金,但是对于长期以农业种植为主的农民来说,其就业安置仍然是要面对的一个问题,转让土地后仅仅靠租金满足不了农民的生活要求,他们仍然有就业的要求。并且还有土地权属混乱,整理时纠纷不断,有些土地使用记载的权属模糊,不能准确反映到底是谁的。在土地整理过程中,由于土地整理会带来一定的补偿,这种收益也造成农村土地拥有者之间的矛盾。很多时候在土地整理时,农村土地所属权问题不能明确的确认,而且农民往往不具有相关的法律意识,所以很容易导致纠纷甚至是流血事件的发生。

2.3整理技术粗糙,缺少长远整理规划 现阶段土地整理还处于早期的阶段,存在很多技术方面的问题。土地整理过程应用的高科技技术较少,目前虽然有些土地整理工程采用的是现代的高新技术,但是还有很多的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等还是较多地采用传统方法。国家的新政策新方针以及一些专业知识在土地整理中缺少宣传教育,从而造成一些工作队没有相应的技术能力,给土地整理时造成很大困难。所以实施土地整理规划的落脚点是保证质量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数量。

2.4土地零碎分散,难以进行自由交易 由于我国土地面积广阔农用地多且又杂,处理起来非常繁琐。因为土地不能自己随意买卖等原因所形成的土地零散无序、人均耕地面积少等状况都是土地整理的重难点。我国现行的土地分配机制也不健全,这使土地的经营规模普遍很小,不利于先进生产力的发挥,不能迅速改变土地现有的结构。

2.5整理意识较差,后续利用目标不明

潜在的土地整理意识差,法规、政策不健全,土地整理要达到的功能难以实现。虽然国家明确了土地整理的政策,目的就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使土地整理产生互惠互利的效果,但土地整理项目仍是申报过多并且说的天花乱坠,而实际情况是实施建设与申报完全不相符,工程质量不高。还有的比较滑稽的情况就是,一边土地耕地面积不够,一边土地没人耕种处于荒废状态。缺乏土地整理意识导致大量耕地现在变成了房地产商手下的宅基地。还有一些政府管理部门认为土地整理不是一个划算的事情,投资大见效慢,因而对土地整理态度冷淡。

3.农村土地整理过程中应采取的对策 3.1加强管理,明确农村土地产权主体。

土地整理的过程常会有土地的权属发生流动。所以要加强土地整理时权属的登记和管理工作。农村土地整理的对策要依据中央有关的对策,加快土地产权的登记。尽快确实的弄清农民的土地产权,这样才能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从而提高农民关于土地整理的积极性。

3.2加强宣传,提高农村土地整理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土地整理的意识,让农民切实的感受到土地整理的好处。土地整理是互惠互利的工程既服务于农业发展又服务广大的农民群众,只有农民群众的配合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所以土地整理是万万离不开农民群众的参与。对此我们要加强土地整理优势的宣传,让土地整理的意义在人民心中有深深的烙印。这样就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让其自己愿意奉献愿意参与到这一项目中来。把逼着他整变成了他自己要整,不让正还要抢着整,这样对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将会起着显著效果。在土地整理的初期设计规划阶段,也要认真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切实把农村土地整理做成一个真正能使农民同胞获得利益的利民利国的工程而不是一个表面形象工程。

3.3加强规划,科学调整农地种植结构。

调整农地种植结构,变零散为整体。充分发挥现有的设施,在现有的基础设施上规划设计,考虑长远,放眼未来,时刻要想着这些规划是不是以后能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规划中发挥作用。调整种植结构,使现有的土地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所以规划一定要做到合理。

3.4加强投入,实行土地高效精细整理。土地整理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要加强管理。要想有效的提高农村和谐发展,在前期的设计中土地整理主管部门应该和农民群众协调好。加强项目投入,要制定出合理的资金投入规定,不能眼光短浅不舍得投资。通过教育,提高广大土地整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较强的责任心。采取实际有效措施加强土地整理项目质量管理和资金管理,确保土地整理的虚假性不存在,使土地整理事业真正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

3.5加强服务,坚持整理的可持续发展。

好的服务可以为土地整理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我们要增设一个的服务机构,专门为农民讲解国家关于土地整理而制定的政策和解答土地整理的过程中他们所遇到的难题。土地整理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在技术上加强投入,合理的运用人才和现代高新技术,更需要完善的现有的法规和相关的政策,在农村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完善农村土地整理机制,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已经迫在眉睫。我们相信有了政策和法规作为大框架服务土地整理,农村土地整理起来更是如鱼得水。(指导老师:龙振华、邱福清)参考文献:

[1] 王万茂.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发展[J].国土经济,2002,12(4).[2] 谭淑豪,曲福田.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主要矛盾及其成因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04(78).[3]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N].人民日报,1999,06(25).[4] 刘宗连.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整理[J].中国土地,2006,(9)[5] 罗明,王军.中国土地整理的区域差异及对策[J].地理科学进展, 2001,6(102).作者简介:

王成,男,(1993-),河南济源人,就读于武昌理工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

篇2:农村土地整理研究综述

论文摘要

本文以浙江省H市土地整理领域农村职务犯罪情况为样本,对其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剖析原因,寻找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

土地整理 职务犯罪 犯罪主体

土地整理是近几年为适应我国经济形势的新变化而推出的新政策,主要面向农村广大人民群众,是一项“民心工程”,对优化农村土地配置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它又是一面双刃剑,对土地整理的不规范操作容易侵害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甚至引发各类刑事犯罪。近年来,随着笔者所在H市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的不断推进,政府对土地整理的财政投入不断加大,该领域职务犯罪也随之发生。2011年以来,H市检察机关依法办理土地整理过程中的职务犯罪案件15件17人。本文着重就近三年H市土地整理领域农村职务犯罪情况作一专项剖析,分析其犯罪特点、产生的原因,提出预防对策。

一、土地整理的含义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土地利用现状,采取行政、经济、工程、技术、法律等手段,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等利用结构进行调整,对土地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以达到协调人地关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二、土地整理领域农村职务犯罪呈现四个特点

(一)协助政府管理土地整理项目的村级干部成为主要犯罪主体

根据有关规定,土地整理项目最初由国土部门土地整理中心作为业主单位,负责项目招投标和项目建设的管理、监督等,后来上述职责下放至基层政府。但在实际操作中,乡镇等基层政府一般委托项目所在村行使上述职责,村干部就成为协助政府管理土地整理工作的“主力军”。这些“村官”学历不高,但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但家长作风明显;上级领导信任,但权力集中缺乏有效监督制约。因此,从犯罪主体看,H市土地整理领域的职务犯罪几乎都与村干部有关,涉案的17人中,除基层政府、国土部门工作人员、个体包工头各1人外,其余均为村干部,其中村支书7人,村委主任、副主任7人。这些村干部互相串通,利用负责土地整理项目的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利,为自己“创收”,共同犯罪现象突出,村支书、村委主任双双“落马”的有5个村。如,H市某县检察院2012年查办的该县某镇土地整理领域职务犯罪系列案共8件9人,涉及该镇5个行政村的6名村干部。此外,有2名村干部自己就是“包工头”,为取得土地整理项目,以金钱铺路,利用“人头熟”的优势,想尽办法贿赂本村和邻村干部。

(二)违法环节和涉及罪名集中

案件所涉土地整理项目多为宅基地整理、复垦,造田造地等工程,犯罪主要集中在三个环节:一是申报立项环节。土地整理项目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后,由村、镇逐级上报至国土部门,经国土、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实地勘测,符合标准的方能批准立项。二是招投标环节。土地整理项目立项后,一般由基层政府组织招投标,但基本上由村干部具体操作。有些村干部与工程承包人关系密切,个别人甚至与承包人共同投资购买推土机等设备承接土地整理施工项目;有些承建合同也是由所在村作为业主单位与中标单位签订;有的村干部无视规定,直接参与招投标竞争。三是工程款拨付环节。土地整理项目的资金由政府下拨,根据工程完成量分阶段通过验收后,由基层政府拨款到村。上述环节中,村干部拥有相当大的自主决定权,从而为公共权力“寻租”留下了空间。有的村干部利用协助管理土地整理工程的便利条件,将部分工程款借给个人用于经营活动。涉及的罪名主要集中在与职务犯罪密切相关的受贿罪、贪污罪以及行贿罪,其中,受贿罪比例最高,占70.6%。

(三)犯罪手段相对集中

一是采取虚报征地面积、虚增工程量等手段,骗取补偿资金,占为己有。如,H市Z某受贿案中,其利用协助乡政府监管宅基地整理工程的职务便利,虚报房屋拆迁赔偿款,并占为己有。二是招投标随意性大,潜规则盛行。主要表现在:默许串标,泄露标底,使行贿人顺利中标;为规避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招投标的竞争,压低工程预算至50万元以内;自作主张,以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的方式直接将土地整理工程发包给行贿人承建;以村“两委”名义要求中标承建单位以更换项目经理的方式将工程转包给行贿人,由行贿人支付给中标单位一定数额的“管理费”作为补偿。三是恶意串通,使工程承包人取得远高于实际造价的工程款。土地整理项目拨款一般包括拆迁、工程建设及后期维护等费用,因而拨款金额往往多于工程的实际造价,结余的款项应留存村集体用于工程后期维护。但一些工程承包人却能通过贿赂村干部,顺利取得预付款甚至超额取得工程款。如,H市C某承建村某地块的土地整理工程,为顺利结算工程款,多次贿赂村支书、村委主任。该工程中标价格为30万元,实际拨款为60余万元,但该村集体仅留存4万元,其余全部作为工程款结算给C某。此外,还出现了两种更为恶劣的手段:一是包工头“自选项目”。即行贿人为使自己承包的土地立项后取得承建权而贿赂村干部。如,上述H市C某从同村村民处转包到一块土地,通过“跑关系”,在取得该地区国土局同意立项的许诺后,通过贿赂村支书、村委主任等,使该地块的土地整理项目得以顺利立项。尔后,C某再通过非法挂靠、串通投标的方式取得该项目的承建权。二是以追加签订土地承包经营协议的方式多结工程款。即工程承包人为获得远高于招投标合同约定造价的上级拨款,通过贿赂村干部,与工程所在村签订虚假土地承包经营协议,将原本应留存于村集体的结余款“榨干”。

(四)举报线索大幅增加,易引发上访和群体性事件

土地整理过程中的职务犯罪直接侵害了农村群众的利益,造成村民举报数量增加,该领域已成为涉农举报中除征地拆迁以外的第二热点。2011年以来,H市某基层检察机关收到群众实名举报村干部涉嫌土地整理中的职务犯罪线索36件,占涉农举报线索的40.9%。举报人如果对职能部门对农村土地整理过程中的贪污腐败问题处理不及时或对处理结果不满意,易引发多次上访或集体上访,有些甚至恶化为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如,上述该基层检察院受理的群众举报,大部分都是集体上访,举报人除到检察机关外,还到信访局、纪检委以及拨打市长热线反映情况。

三、土地整理领域农村职务犯罪产生的三大原因

(一)项目审核不严格

一是低报标的,就地招标。把实际工程量超过50万元的项目压缩到50万以内进行招标,规避县(市)级交易中心的招标监督。二是串标、陪标。为符合招投标制度要求的必须有3人以上投标的规定,投标人串通陪标,无论谁中标,均由其中一人实际承包。三是直接议标。据查,该市某县1700万某农居房工程项目没有招投标资料,中标单位的反馈是直接议标,而非通过正规招投标形式获得。四是中标单位实质转包。中标单位中标后,根据项目所在村的领导要求,将工程交由指定人员承建,中标公司收取管理费。

(二)工程款发放审核不严格

一些村集体或村干部采取虚报冒领的方式骗取土地补偿款,或者收受他人贿赂款后,为他人顺利结算工程款大开绿灯。如Z某某贪污案中,其采用制作村道拓宽工程、村道硬化工程及防洪堤工程等虚假工程报账资料,骗取移民资金19万余元并予以私分;利用监管村宅基地整理工程的职务便利,虚报房屋拆迁赔偿款,骗取公款4万余元。又如C某甲、C某乙受贿案中,二人拥有审核、签字多项权力,多次收受贿赂方钱款后,为对方顺利结算工程款提供诸多方便。

(三)项目管理制度不全、流程操作混乱

H市现有的农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都普遍存在操作管理混乱和制度执行不严格的问题。依照H市规定,该市所有土地整理项目应当以政府牵头进行公开招投标以及管理所有工程事项。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基层政府委托了项目所在村作为土地整理项目的业主单位,将拨付工程款的权力下放到项目所在村村委,而并未采取任何监督管理的应对方法,使得部分村干部借暂时保管政府拨款及管理村公章之机大肆敛财。

四、防范和惩治土地整理领域农村职务犯罪的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干部选拔和教育培训,完善村务公开机制

高度重视村干部的选拔、培养和录用,切实将群众支持拥护、党委政府放心、工作认真负责、真正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人才特别是年轻干部选拔、录用到农村干部队伍中。高度重视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组织村干部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和法律知识学习,强化法纪观念,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增强工作责任心,树立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高度重视村务公开,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对涉及村民重大利益的土地整理项目的上报和工程款的拨付要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公示。高度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培养农村干部依法办事、注重程序的良好作风,夯实从源头上预防涉农职务犯罪的基础。

(二)强化流程监控,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国土部门和乡镇基层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土地整理项目从立项、发包、施工管理、验收到工程款拨付的全过程的监管,不能权力下放,缺乏监督制约。主要是:在立项时要加强对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管理,把土地整理的面积、工程量以及资金预算等重要内容相对明确地固定下来,从源头上防止出现弄虚作假现象;要严格按招投标工作规定,对工程承包人资质、投标条件进行严格把关,严格按招投标程序开展工作;要加强对土地整理项目中标后续监督,着重检查中标承建单位与实际工程承建人是否一致;要强化项目资金管理,定期进行资金审计,杜绝违规预付或超额拨付工程款;土地整理项目验收合格后,要定期进行回访,实地检查工程质量,听取所在村村民的意见。

(三)强化打防并举,完善犯罪预防机制

加大打击力度,对于发现的村干部职务违法违纪行为,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要及时介入,依纪依法从严查处。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大的案件,要重点办,优先办,以查案的实际效果震慑犯罪分子。监察、检察、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村干部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检察机关要结合检察干警联系基层活动,充分发挥基层检察室的作用,把预防职务犯罪关口前移;要针对办案中发现的问题,积极开展调研,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基层建章立制,堵塞漏洞。

参考文献

篇3:土地整理研究进展综述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

土地整理作为城市土地开发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被广泛应用于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国的战后城市重建工作。土地整理作为对城市和乡村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的综合技术和措施, 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在土地整理实践领域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巨大的成就。

20世纪70年代以来, 在快速城市化的压力下, 韩国、台湾、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土耳其和欧美等国家或地区, 基于在住宅、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和环境改善等领域所面临的挑战, 将土地整理作为政府有限投资背景下土地供应与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分布于全球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近一个世纪的实践活动证明土地整理在城市土地规划和开发领域是卓有成效的。

美国土地整理工作强调运用完善的法规体系来调整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从联邦政府到州、县、市, 自上而下都有配套健全的土地整理法律法规, 且不准下级与上级法律相冲突。土地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与管理均有法可依、按法办事。德国是各国土地整理效仿的先进国家, 1976年重新修订后的《土地整理法》, 从8个方面规定了土地整理的内容, 并且制定了长达13~14年 (最长为20年) 的土地整理的四个程序和步骤。德国对土地整理的资助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土地整理的费用, 一般由国家资助80% (其中联邦60%, 州40%) , 20%为土地整理参加者自筹;在土地整理过程中重视景观和生态的保护, 土地整理出现生态化的倾向。日本将土地整理作为城市发展的必需工具, 通过土地整理, 把分散的不规则的农用地块重划, 并在此基础上修建新的道路和基础设施, 而且把整理后的土地细分为可供城市商业、住宅、工业等建设的城市宗地。在土地整理过程中, 地方政府通过与土地所有者的合作, 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农用地的城市化。

欧洲关于土地整理的研究举行过三次影响比较大的学术会议, 1988年在佛雷得伯格召开欧洲土地整理专业会议, 主要探讨中欧和西欧国家如何缩小城市与乡村的生活差距, 如何进行娱乐用地规划, 以及如何将土地整理作为解决土地利用矛盾的手段而发挥作用;1996年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召开乡村综合规划会议, 会议的主题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综合规划和增加社会参与为特色;2000年在荷兰的代尔夫特举行了土地市场和土地整理专题论坛, 会议着重研究在西欧国家将土地整理应用到与产权相关的土地制度改革的可行性问题。

1.2 国内研究

我国目前正处在快速城市化时期, 城市用地需求急剧增长, 为缓解土地需求压力, 土地整理成为解决我国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择, 同时土地整理也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落实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手段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是我国土地整理由起步到较快发展的阶段, 土地整理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显著成效。土地整理基本实现了由自发、无序、无稳定投入到有组织、有规范、有比较稳定投入的转变。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第11号文件, 首次在国内提出了土地整理的概念。1999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才正式确立土地整理是一种以调整土地状态、保护耕地为主要特征的国土整治措施。几年来, 我国逐步明确了土地整理的基本政策和目标任务, 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 开展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 以建设促保护;开展了资源调查, 基本建立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体系, 组织编制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确立了政府投资主渠道, 社会投入机制开始形成;建立了以项目管理为主的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了土地整理的专业机构和队伍。

“十五”期间, 通过土地开发整理, 我国补充耕地142.67万hm2, 同期建设占用与灾害损毁耕地的面积为134.8万hm2, 补充大于占毁。31个省份全部实现占补平衡。自2001年开始, 国土资源部下达了首批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 截至2005年底, 中国累计安排8批国家投资项目, 共计2259个, 总投资近290亿元, 累计已下达资金250亿元。通过项目对约158万hm2的土地进行了开发整理, 预计新增耕地37万hm2, 基本实现了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 改善了土地利用结构, 提高了土地集约化程度, 促进了土地可持续利用。

在土地整理过程中, 耕地“占补平衡”和“动态平衡”得到落实,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也得到有效实行, 土地整理逐步跨越“重数量、轻质量和生态”的阶段, 向注重耕地质量转变。2003年《农用地分等规程》、《农用地定级规程》颁布以来, 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开始全面展开, 近一半省份初步建立起耕地质量体系, 为土地整理增加耕地的质量评定奠定了基础。

2 土地整理的理论基础

2.1 土地整理的内涵

土地整理是土地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已成为土地科学的一个新的学科“生长点”, 它立足于土地结构系统的研究, 吸收已有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等研究的优秀成果, 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土地整理作为土地利用实践的一种过程与形式, 其内涵随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变化, 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

罗明等学者认为:土地整理学可划分为土地利用学、土地系统工程学和土地信息工程学三个部分。蒋一军通过对农地整理的实践研究, 认为土地整理指对未利用地、废弃地、中低产田土、闲散地等进行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治理, 以提高土地质量,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高向军认为, 当前我国土地整理的基本内涵是: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或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 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 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整治,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彭补拙等学者认为, 土地整理分为城市土地整理和农村土地整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基础是农业生产, 农地整理是土地整理的基本内容, 也是我国现阶段的重点。丁松、罗昀等学者从其他角度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认为土地整理是指为了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实施的各项土地建设工程的实施及其土地产权调整。我国现行土地整理工作采用的是行政主导型土地整理运作模式, 整个土地整理过程通过行政方式推动。其他学者, 诸如谢炳庚, 胡巍巍等对土地整理的内涵从不的角度得出了不同的见解。

对土地整理的内涵, 国外学者有不同的理解, 日本东京大学Andr e Sor ensen认为, 土地整理实质是一种方法, 凭借这种方法将不规则的农用土地重新整理为规则的可供建筑的宗地并配套像道路、排水管等基本的城市基础设施。葡萄牙学者JC Coel ho和PApr i nt o等人将土地整理项目解释为一种乡村发展活动, 将土地整理界定为:通过归并地块, 在某种程度上消除土地细碎化, 解决土地空间结构问题的技术, 是一种土地空间归并的实际行动, 伴随着道路、水利设施和其他附属服务设施建造。

2.2 土地整理的主要相关理论

土地整理是一项综合自然、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 由多学科理论与方法来支撑和指导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因此, 土地整理理论需要借助各相关学科理论体系的前沿知识, 指导土地整理实践。

2.2.1 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是通过系统与要素之间, 要素与要素之间, 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中考察对象, 遵循系统整体性与动态发展性要求, 为调控和改造系统提供最优方案, 以达到系统整体优化的目的。土地整理的系统理论主要体现在结构——功能方面。土地利用系统是一个多层次结构的复合体, 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 可以产生结构效应, 促使土地利用系统功能效率的提高。系统理论在土地整理基础理论中居于支配和主导地位。

2.2.2 景观生态学理论。

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理解空间结构如何影响生态学过程。土地整理规划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 要求在利用土地的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 因此, 景观生态学可以作为土地整理的理论基础, 为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土地整理的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 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对土地整理空间格局进行研究, 分析生态状况和空间变异特征, 研究环境、生态因子对土地利用布局的影响作用, 通过模拟系统和规划设计, 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 谋求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优化和合理的土地空间布局。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原则在土地利用领域内的具体应用。土地整理的目标是实现土地的更有效利用, 是对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整, 使不合理的利用状态调整为符合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利用状态。土地数量的有限性和土地需求增长急剧扩大构成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主要矛盾, 因此, 土地整理作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施和手段, 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 即立足于人类的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 保证土地利用在维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开展土地整理。

2.2.4 生态经济理论。

生态经济学理论认为:生态经济平衡以生态平衡为基础, 是与经济平衡有机结合而成的一种平衡形势, 是生态平衡与经济平衡的矛盾统一体。它是经济社会最优化发展模式,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由土地生态系统与土地经济系统在特定的地域空间耦合而成的生态经济符合系统。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及其组成部分与周围生态环境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其中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因素的相应变化, 影响系统的整体功能。因此, 在进行土地整理时, 必须考虑土地生态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相互关系, 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考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3 土地整理内容

土地整理涉及到自然、社会、经济、工程等各个方面, 横跨众多学科领域, 而且技术性和实践性极强, 其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表现为一个持续的动态发展过程, 不仅包括土地利用的空间配置和土地利用内部要素的重新组合, 还包括土地权属和土地收益的调整。

土地整理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农村土地整理, 主要是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 来增加有效的耕地面积, 提高耕地质量,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耕地的结构调整、归并零散地块、农田的平整和土壤改良, 道路、沟渠及水利设施的建设, 农地的权属变更, 村庄改造, 村镇企业用地的规划及非农业建设废弃地的复垦等都属于农村土地整理的范畴。二是城镇土地整理, 是指对城市建设用地进行的配置和再规划, 包括旧城改造, 城市用地的置换及调整, 盘活存量等, 通过土地重划和整理, 达到内涵控潜, 控制外延, 集约用地的目的, 以推进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三是大型建设项目用地的整理, 包括大型独立工矿、交通、水利、能源等建设直接破坏土地以及水库下游河道土地的整治开发等。四是生态环境及自然环境的保护, 包括防洪设施的建设, 砂化土地及盐碱地的改造, 荒山开发, 退耕还林还牧, 受破坏自然景观的修复和增设以及森林土地整理等。

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鼓励土地整理。县、乡 (镇) 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 提高耕地质量, 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由此可见, 现阶段我国土地整理主要侧重于耕地质量的提高和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4 土地整理的程序

4.1 土地评价

土地评价主要是指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 它是在一定条件下, 对不同的土地用途的适宜程度的综合分析与评定, 是开展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的前提。土地整理在空间上具有不均一性, 各区域存在自然条件的地域差异, 土地整理必须根据地域分异规律, 因地制宜确定各种土地用途。因此, 必须进行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 对土地的自然特征进行分析, 并结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做到地尽其利。

4.2 土地整理规划

科学的规划是土地整理顺利开展的关键, 规划管理是土地整理的前提。国外土地整理本身无一例外地都有一个规划设计的过程, 日本更将土地整理 (土地重划) 作为“城市规划之母”, 体现出土地整理和规划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加拿大在土地整理中特别突出规划管理, 地方政府甚至通过立法来保证自己行使规划与管理工作的合法性。

土地整理在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中是基层的、详细的、实施性的规划措施, 规划制定过程不仅要考虑更高层次、更大区域范围内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 还要考虑土地整理区域之间的衔接以及不同整理区目标的协调。土地整理专项规划是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编制方法为:首先, 在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 确定分阶段、分区域的土地整理目标、内容和任务, 做出长远规划和短期安排, 提出土地权属调整初步方案。进行土地整理工程设计和经费预算以及整理效益的评价, 提供多方案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 并进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然后确定土地整理的重点区域, 明确主攻方向, 认真组织实施。同时, 土地整理规划要与其它专项规划相协调。

4.3 土地整理效益

4.3.1 社会效益。

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是指土地整理实施后, 对社会环境系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宏观社会效益, 即从社会的角度出发, 分析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为实现社会发展目标所做贡献与影响的程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如通过土地整理后, 是否改善了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 是否提高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如增加有效土地使用面积, 缓解人地矛盾, 调整土地产权, 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等。 (3)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表现在增加人们收入, 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等。

4.3.2 经济效益。

土地整理是一种经济行为, 即是有资金和劳力的投入产出过程。土地整理经济效益是投资行为主体或其他经济行为主体通过对整理土地进行资金、劳动、技术等的投入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我国土地整理资金98%来自于政府, 土地整理投资行为的主体就是国家, 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土地整理经济效益表现为土地整理活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和整理区域内居民生活的影响。

4.3.3 生态环境效益。

土地整理生态环境效益是指土地整理活动对区域内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土地整理的目标是追求人、地、环境三者的协调统一, 而土地整理活动必然会打破区域内原有土地资源的自然状态, 会对区域内的水资源、土壤、植被、生物等环境要素及其生态过程产生诸多直接或间接、有利或有害的影响, 使得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和质量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生态效应。因此, 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益表现为, 土地整理实施后区域内生态环境的改善程度。

5 几种土地整理类型

5.1 农用地整理

我国土地整理的根本任务是形成合理、高效、集约的土地利用结构, 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我国土地整理主要包括农用地整理和建设用地整理两个方面, 其中农用地整理是土地整理的基本内容, 主要侧重于耕地补充和耕地质量的提高, 即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 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 以充分利用农业用地, 提高耕地质量, 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主要内容包括: (1) 调整农地结构, 归并零散地块; (2) 平整土地, 改良土壤; (3) 道路、沟渠等综合建设; (4) 归并农村居民点; (5) 复垦废弃土地; (6) 改善环境, 维护生态平衡。

农地整理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提高耕地质量,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途径和发展方向, 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农地整理项目主要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 可以使农用地产生增值效益, 提高农民的收入。

5.2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

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许多问题, 土地浪费现象严重, 土地占用和闲置问题并存, 居民点用地结构不合理, 功能效用低下, “空心村”现象普遍, 缺乏合理的规划布局。亟需进行农村居民点土地整治。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主要是运用工程技术及土地产权调整, 通过村庄改造、归并和再利用, 使农村建设逐步集中、集约, 提高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强度, 促进土地利用有序化、合理化、科学化;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 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 对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客观要求, 也是实现农村城镇化, 发展农村经济和现代乡村社区的必然选择。

5.3 城市土地整理

城市土地整理是相对于农地整理而言, 是指在城市规划区对经过长期历史变迁形成的城市土地利用布局, 按城市发展规律和新时期城市发展的要求进行调整和改造。是在既定的城市空间范围内, 利用各种技术手段, 改善城市土地利用环境, 调整用地结构, 消除城市土地利用中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制约作用的因素, 促进土地的有序化利用和集约化利用, 最终提高城市土地的经济承载力。城市土地整理是促进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手段。其实质是合理组织城市土地利用, 使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强度和结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产出率,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

城市土地整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改造旧城区, 盘活存量现有土地, 对企业土地资产重组、归并企业用地, 对闲置土地的开发和权属调整, 优化用地结构, 增加优势区位用地, 开发区的建设, 增加城市绿地, 治理城市污染地, 优化生态环境等。城市土地整理在形态方面既包括调整土地利用的平面布局, 又包括科学调整其三维利用空间, 在范围方面应该既包括城市建成区内的土地, 也包括城市规划区内土地。

摘要:土地整理是解决我国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分析国内外土地整理研究的现状出发, 阐述了土地整理的内涵, 对土地整理的理论基础、内容和程序进行了总结, 并分析探讨了几种主要的土地整理模式, 为科学认识和规范指导土地整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土地整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罗明, 龙花楼.“土地整理理论”初探[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3, 19 (6) :60~64.

[2]杨迎旭.国外土地整理经验对我国城市边缘农村城市化的启示[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上) [C].2005.

[3]杨相和.国外土地整理的启示与借鉴[J].国土经济, 2002, (7) :43~44.

[4]GerhardLarsson.LandReadj ust ment:ATool for UrbanDevel opment.HABITATINTL.1997, 21 (2) :141~152, Pri nt edi nGreat Bri t ai n.

[5]杨庆媛, 涂建军, 廖和平, 等.国外土地整理:性质、研究领域及借鉴[J].绿色中国, 2004, (12) :49~52.

篇4:农村土地整理模式研究

关键词:农村 土地整理 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a)-0228-01

我国的领土面积广阔,但是,土地类型多样,地形地貌复杂,造成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不足。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区范围不断扩展,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民新建住宅增多,土地资源更加紧张,人地矛盾日益加剧。但与此同时,农村宅基地大量闲置,田埂、明渠众多,土地资源的闲置造成了浪费,加剧了土地供需的矛盾。针对此种情况,土地整理势在必行。

1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

以现有的土地资源为基础,通过土地整理,促进对土地的合理利用,调整利用结构、提高利用效率,促进土地利用的有序化、集约化发展,在全国范围内追求土地资源利用的动态平衡,是进行农村土地整理的总体目标。同时,也对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提供了方向。

我国大多农村的居民点都分布在水、土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占用了大量的良田。以济南市为例,4704个行政村,农业人口353.69万人,农村和村镇居民点用地63109 km2,人均用地179 m2,高于国家规定的150 m2的上限。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就理论上而言,通过土地整理可以节约农村居民点用地10221.92 km2。更何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日益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即将转为城镇人口,如果用国家规定的村镇建设用地标准每人100 m2进行计算的话,通过土地整理可以节约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将大大增加,其潜力是巨大的。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对于缓解我国的人地矛盾是十分有效的途径。各地需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居民点布局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针对居民分布比较零散、占用土地条件较好且人口比較少的居民点,规划集中的村镇居民点,统一进行搬迁,以便腾出更多的土地资源;针对居民分布集中联片,已经具有一定的村庄基础的居民点,对其进行就地改造,以增加建筑的容积率。

2 农田整理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了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我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确实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繁多的田块分割与农业的机械化发展相左,阻碍了农村土地的大规模经营。同时,由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土地的承包经营,导致大量的小型农机具重复置备,阻碍了大型农机具的投入,抑制了大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发展,又牵制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另外,过多、过细的田块分割导致出现了大量的田间道路、田埂等,造成了土地资源的隐性流失。针对上述情况,必须对农田进行统一的整理,以提高农田利用率。

2.1 对田块进行合并整理

田块的合并整理首先要使田块的外形规整、配置合理,使其土壤和地形适宜于农作物的生长,从而保证机械作业和灌溉、排水的顺利进行。对农田进行合并时要考虑的因素众多,例如:包括田块的方向、边长、形状等在内的田块的外形,田块与当地的局部气候、土壤、周边道路、沟渠等之间的关系,以及田块与居民点的距离等,都需要在进行田块合并的过程中进行认真考查,对众多因素进行整合以后再进行合并,从而达到对土地资源的最有效利用。

2.2 对田间的灌溉、排水的渠道进行整理

通过灌排渠道的衬砌、地上渠改为地下渠、地面灌溉改为地下灌溉等措施的实施,将大量的沟渠用地腾出来,扩充到田块面积中,通过对局部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周边的道路、林带、田块等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力求同时满足地形和机械作业两方面的要求,更好的为当地农业的发展服务。

2.3 对田间道路进行改造

道路本身是相对固定的、长期的服务设施,也是农田的基础设施,对其进行改造要考虑当地农民的数量与需求,满足机械作业和农田灌排的要求。同时,还要保证居民点与农田之间能够进行较为方便的交通联系,有直达的路线,运输距离比较短。另外,田间道路还要和周边的渠道、林带、灌排设施等进行综合规划,保证整个农田运作系统的协调。

3 废弃地复垦

我国的废弃地类型多样、面积比较大,各个地区都有大量的工业建设废弃地以及由于修建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导致的废弃地。尤其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越来越多,各地的砖窑厂、水泥厂、采石场等纷纷涌现,虽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造成了大量的废弃地,加剧了我国的人地矛盾。

针对废弃地大量增多的情况,除了规范经济发展的方式,从源头上杜绝废弃地的产生以外,还要对废弃地进行复垦,使其能够重新被利用。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在其基础上继续深挖,进行水产养殖等的开发,或者进行削高填低、平整土地,使其重新投入农田运作,实现土地的重新利用。

4 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

我国的地貌类型多样,已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宽广,但是仍有许多特殊地貌的土地资源并未被开发利用,例如大量的荒草地、沼泽地、盐碱地、沙地、田坎、裸土地等在我国的分布面积十分广,总面积占土地资源的比重并不低,但是以前因为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并未对其进行开发利用。但是现在,不论是在科学技术条件上,还是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均已成熟,因此,对其进行开发利用的前景是十分可观的。综合考虑当地所处的自然环境,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将未利用的土地资源开发为林地、园地、牧草地、耕地等,使其服务于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仅能够优化农村的用地结构,也能够缓解我国的人地矛盾,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对农村土地进行整理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农田整理、废弃地复垦、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四种模式对农村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与利用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需要在农村基础设施的规划中对其进行总体规划、各级政府对其加以组织和引导并保证资金的及时落实以及法律法规的统一规范和管理,才能够达成对农村土地进行整理的预期效果,实现土地利用的长远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正峰.国外土地整理模式的分类及对我国的借鉴[J].江西农业学报,2010(10):89-90.

[2]刘富刚.合村并居中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模式研究—— 以德州市为例[J].德州学院学报,2011(6):9-10.

篇5:农村土地整理监理规划

土地整理项目

编制:白宜军

审核:重庆建永监理公司技术部 2013

年4月1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3

二、监理范围、内容.............................................1

三、监理依据、机构、岗位职责及程序..............................3

1、监理依据................................................................................................................................................3

2、监理机构................................................................................................................................................3

3、各级监理人员岗位职责........................................................................................................................3

4、质量监理程序........................................................................................................................................4

四、工程质量要求...............................................5

1、土地平整工程........................................................................................................................................5

2、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

4、其它工程............................................................................................................................................7。

五、施工安全...................................................7

六、监理工作制度..............................................10

1、工地会议制度......................................................................................................................................10

2、监理记录及档案管理办法..................................................................................................................12

1.工程概况:

1.1建设单位:内江市土地统征和开发整理中心 1.2工程名称:内江市东兴区郭北镇四个村土地整理项目

1.3工程地点:内江市东兴区郭北镇境内,涉及天宫村、石庙村、中河村、树田村四个行政村。

1.4整理面积:坡改梯1615.03亩,格田整理828.05亩,旱地整理5409.41亩,水田整理2198.09亩。新建囤水田98口长度6954米,整治山平塘9座,排水沟13条,3.5米宽水泥道路1672米0.6宽钢筋生产路8147米。1.5工程内容: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工程、其他工程 1.6工程投资:约1381.36万元

1.7施工单位:四川邛崃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1.8监理单位:重庆建永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1.9开工日期:2013年4月10日 1.10计划竣工日期:2013年10月30日

二、监理范围、内容

根据本工程项目委托监理合同及有关法规,本公司主要进行本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及信息管理,内容如下:

1、质量管理

1.1 制定质量监理程序。

1.2 确定本工程项目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1.3 审核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组织设计及施工技术安全措施。1.4 审核施工单位的资质及质量保证体系。1.5 审核材料、成品、半成品及设备的质量。

1.6 检查施工质量,参加重要部位及工序的隐检,检查分部工程质量,并进行工程的签证及竣工预检。

1.7 主持、审核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

2、投资管理

2.1 制定投资控制监理程序 2.2 审核工程概预算

2.3 发现投资不合理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节约项目投资。2.4 验收工程数量、质量、签署工程付款凭证。

3、进度管理

3.1 制定进度控制监理程序 3.2 协助业主审核承建方开工报告 3.3 进度控制

3.3.1 审核批准承建单位提交的施工进度计划及年、季、月的实施计划,提出修改意见。

3.3.2 严格控制关键线路上的关键工序,关键分部工程控制工期的实施。

3.3.3 督促、检查承建单位严格执行工程承包合同。

3.3.4 定期检查承建单位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是否相符,提出施工进度计划修改意见,以保证按期完工。

3.3.5 协调各承建单位之间的施工安排,尽可能减少相互干扰,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3.3.6 控制材料、物资按计划供应,以保证施工计划的实施。3.3.7 定期向业主提交工程进度报告,组织召开进度协调会议,解决进度控制中的重大问题,签发会议纪要。

4、信息管理

4.1 负责本工程项目各类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保存。4.2 建立工地会议制度,整理各类会议资料。

4.3 督促施工、材料及设备供应单位及时整理并提供工程技术、经济资料。

三、监理依据、机构、岗位职责及程序

1、监理依据

1.1 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签定的工程监理合同及建设单位向施工单位提交的监理委托书。

1.2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定的工程施工承包合同。

1.3 工程设计文件(图纸、技术说明、会审纪要、变更设计等)。1.4 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和地方现行的工程技术标准及施工验收规范。

1.5 上级政府颁发的有关政策和规定。

2、监理机构

根据本工程规模、特点,我公司拟派2名工程监理人员组成项目监理部,监理机构采用直线职能式组织,由总监全面负责本工程的监理工作,现场配备监理工程师1名,具体负责现场农田水利、电力、道路、土地平整等监理工作。

3、各级监理人员岗位职责 3.1 总监理工程师岗位职责 3.1.1 全面负责本工程的监理工作。3.1.2 组建监理机构,任免监理人员。

3.1.3 编写本工程监理规划、监理程序、监理制度,指导现场监理

工作。

3.1.4 审核现场监理工程师的报告、文件。3.1.5 发布有关监理指令。

3.1.6 不定期与业主联系,汇报监理工作情况。3.2 现场监理人员岗位职责 3.2.1 负责现场的旁站监理工作。

3.2.2 审查承建单位主要管理人员、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施工工艺、重要施工方案等。

3.2.3 核实工程所需材料的采购情况,检查进场材料是否符合要求,审查成品、半成品及设备的质量。

3.2.4 检查承建单位的施工机械、设备、检查其质量保证体系。3.2.5 检查承建单位分部工程施工,对施工质量、工程量进行确认或拒绝。

3.2.6 对施工中发现的质量缺陷下达现场指示。

3.2.7 搞好信息管理,包括监理日记、现场记录、档案资料管理。

4、质量监理程序

为全面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避免和减少返工浪费,特制定本监理程序。

4.1 按程序进行监理,是提高和保证工程质量的根本措施,要求各级监理人员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并严格按照监理程序进行工程监理。

4.2 所有各项工程的施工监理程序均按“准备—施工—自检—监理检查—合格签证”顺序进行。

4.3 上道工序完成并由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填写工程报验单并附质量检验自评表,报监理工程师复验并签字认可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4 不合格的工序,未经补救或返工合格前,绝不允许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并拒绝认证其施工工程质量。

4.5 监理接到施工单位检验工程通知后,尽快会同施工单位质检人员到现场检验,检验时间最晚不迟于24小时。

四、工程质量要求

1、土地平整工程

监理主要控制:高程点、平整度及工程量计量。

1.1.按照《土地开发整理标准》以及项目规划设计书、招标文件技术条款所确定的建设标准进行施工。

1.2项目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参加,按设计图示、结合地形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由测量人员划线栽桩,同时预估和统计施工土方量和田坎工程量,经监理认可后方可施工。若田块施工实际确定的边界与图示不符,须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提出设计变更申请书,交由监理审批并签署意见后投入施工。竣工后的田坎经监理检查验收后机械方可撤离。

1.3田块边界确定后,利用建设单位提供的地形现状图或测量基准点,采用经纬仪确定施工平面标高。确定的田块标高必须依据地势和有利于排水原则,沿排水方向田块依次降低。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水准仪监控田块坡度、平整度,保证田块坡度、平整度满足项目规划设计要求。

1.4田块施工顺序按照从高标高田块到低标高田块顺序进行,这样有利于土方方量的合理调配使用。用推土机、铲运机、拖拉机将保存在一边的耕作土均匀覆盖田面,并再次整平。如果部分田块存放的耕作土不能满足规划设计要求时(耕作土覆盖厚度≥50cm),还需从其余田块施工现场搬耕作土,并再次平整,以满足规划设计要求。

1.5修建田坎要求美观大方,以有利于水土保持为原则。

1.6田块竣工后,采用水准仪检查各田块坡度、平整度和标高,按比例绘制各工作面平面图,并按比例绘制到地形图或现状图上。

1.7施工工艺流程

检查施工设备→划分工作面→划界栽桩→确定田块边界、标高、坡度→检查验收→挖填土方→推平压实→覆盖耕作土→推平→修整田坎→检查验收。

2、农田水利及田间道路

严格按招标文件及《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1989)规定的建设标准进行施工。

监理控制要点:道路压实度及平整度、渠道平顺、树木成活率及外观。2.1渠道边界确定后,利用建设单位提供的地形现状图或测量基点,采用经纬仪确定施工平面标高。确定的渠道标高必须依据地势的有利于排水原则,沿送水方向依次降低。在施工过程中,利用水准仪监控排水沟,保证渠道送水顺畅,满足项目规划设计要求。

2.2 生态林树坑沿田间道、生产路两侧,一侧一行布设,株距为设计值;树坑规格为600mm×600mm×600mm。

2.3田间道路的开挖宽度和深度达到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的规定,然后整修碾压。铺设均匀,碾压。平整度不大于1cm,纵横断面厚度误差±2cm。铺设厚度达到设计要求,洒水后待表面稍干时,才可碾压,严格控制碾压速度。平整度±5cm,厚度±10%。纵断±2cm,横断±0.5cm。

2.4采用挖掘机配合人工开挖排水沟及路基,轧路机轧实路基;生产路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平整路基,人工夯实路面和修整边坡;田间路采用自卸车配合人工回填素土垫层,整平轧实;自卸汽车配合人工铺设三合土路面,压路机碾实,人工修整边坡,预留林带位置。

3、建筑材料的审查

3.1钢材:购买钢材时必须执行《钢筋混凝土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998标准,圆钢执行《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701-1997标准,进场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材质报告使用前要对钢筋性能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2水泥:执行《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标准,进场水泥每200T或三个月取样试验,并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及各项性能试验分析报告。水泥进场后要按照防潮要求保管,超期、受潮硬化、不合格水泥严禁用于本工程,使用时必须有试验室出具的复试报告方可使用。

3.3砂执行《普通混凝土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CJ52-92标准,进场砂必须经试验合格并过筛后方可使用。

3.4碎石执行CJ53-92标准,进场粗骨料必须按照规定批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5其它各种成品材料变压器、线杆、电线、井管、管道、树木等要有出厂合格证并按要求送有关部门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于本工程。

四、施工安全

1、安全监理的原则

1、建设工程安全监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2、实施建设工程安全监理应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3、以国家现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范、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及承

包合同为依据,监督承包单位全面实施项目合同约定的安全目标。

4、建设工程安全监理属于管理工作范畴,在实施安全监理时,根据《安全条例》要求,须遵守“该审的审、该查的查、该管的管、该报的报”的工作原则。

5、对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人、机、料、环、法等因素进行全面的安全监理,监督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责任制落实到位。

6、安全生产贯穿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安全监理应实行过程监管,采用“事前预控,事中监督,事后总结”的工作方法。

7、“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监理人员发现现场存在不安全因素或安全事故隐患时,应要求施工单位立即整改,不整改的不准继续施工。

2、监理人员安全守则

1、进入施工现场工作的监理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教育,树立安全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2、认真学习国家、地方和行业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掌握安全监理工作要点,严格履行安全监理责任。

3、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挂胸卡、戴安全帽,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

4、严禁赤脚、穿拖鞋、高跟鞋、背心进入施工现场,不准穿硬底或带顶易滑的鞋等高。

5、禁止攀爬脚手架,上下脚手架,应注意跳板是否牢固、安全、防滑,并注意头顶、脚下,防止碰头、滑倒或坠落。

6、凡遇高处作业不得停留或穿行。

7、现场巡视、跟踪检查过程中,进入暗处工作或夜间工作须带手电筒或照明工具。

8、攀高作业或在高处旁站监理应由防护措施和个人保护用品。

9、重视现场安全防火,不在禁烟区内吸烟,不乱扔烟头或明火,不在办公室内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10、严禁办公室内使用电炉,外出或下班时应切断所有用电设备的电源。

11、凡患有恐高症、眩晕、严重贫血症、高血压、心胀病等人员不宜从事施工现场监理工作。发生疾病,及时就医,不应勉强进入施工现场工作。

3、安全员的岗位职责

1、审核施工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资格证,以及电工、焊工、架子工、及指挥人员等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

2、督促施工承包单位做好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监理应参与技术交底并记录交底情况。

3、督促检查施工承包单位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活动、培训工作和安全生产费用计划落实情况。

4、制定安全监理工作文件,建立岗位责任制,进行安全监理工作交底。

5、检查施工承包单位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运作及专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到刚和工作情况。

6、监督施工承包单位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经审查同意的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制止违规作业。

7、检查施工承包单位施工机械、安全设施的合格证、检测、验收、准用手续,对手续不完备的不准投入使用。

8、督促施工承包单位定期进行安全生产自查工作(班组检查、项目部检查、公司检查)。

9、在定期召开的监理会议上,将安全生产列入会议主要内容之一,评述现场安全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制定预防措施,使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10、对高危作业,易发生安全事故源和薄弱环节等作为安全监理工作重点,宜采取旁站监理、跟踪检查和平行检验等手段,加大监督力度。

优化人机环境,实现安全生产管理。

五、监理工作制度

1、工地会议制度 1.1 工地会议的目的

工地会议是监理工程师对合同工程进行全面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检查、督促承建单位执行工程承包合同的情况,协调各方之间的关系,促进各方认真履行工程承包合同规定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1.2 工地会议分类和参加人员

工地会议分第一次工地会议和施工过程中的例行工地会议两种(后者称为工地例会),两种工地会议均要求监理单位的监理人员,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参加,还可邀请其它有关人员参加。

工地会议由总监或总监代表主持,也可由甲方召开,并于会前将会议时间、地点通知有关人员。

1.3 第一次工地会议内容

1.3.1 甲、监、乙三方参加会议,监、承双方介绍各自组织机构,主要人员及其职责。

1.3.2 监理单位介绍监理工作程序,监理工作方法及对承建单位的要求等有关问题。

介绍监理机构设置和监理人员名单、职务、岗位及其职责。介绍监理工作程序

介绍各种监理表格样本,主要有工程报验单,监理工程师通知,自检评定表等。

1.3.3 由承建单位详细介绍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总进度计划和质量保证体系,并提交如下资料:

—承建单位机构设置和主要人员名单、职务及职责 —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进度计划及年度计划

—全面质量保证体系及检验使用仪器设备情况 —施工准备情况 —施工设备及设施情况

1.3.4 协商确定工程中有关例行工地会议及其他事宜。1.4 工地例会

1.4.1 原则上每周召开一次,时间由各方商定。1.4.2 检查前次工地会议决定的落实情况。

1.4.3 承建单位报告本周进度,工程质量和合同规定有关要求的情况。

1.4.4 分析研究有关管理、变更、技术方面问题,通报投资完成情况。

1.4.5 承建单位提交下周工程实施计划,包括上周未完成计划或质量要求的调整计划和措施。

1.4.6 如需召开例行工地会议以外的会议,由监理单位将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通知有关人员。

1.5 其它

1.5.1 每次工地会议均要求进行记录或录音,重要事情要形成工地会议纪要,与会各方代表签字后即产生合同效力,并连同会议记录一并存档。

2、监理记录及档案管理办法

监理记录及档案管理是对合同实行有效监督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对工作进行正确评价,处理各种合同纠纷和索赔的依据,对监理记录应妥善整理、编册和存档。

2.1 会议纪要要求:会议纪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2.1.1 会议地点及时间 2.1.2 出席者姓名、职务及单位

2.1.3 会议中发言的姓名及其发言主要内容

2.1.4 问题讲述的主要内容,分歧点以及问题解决的程度(情况)。2.1.5 最终形成的决议 2.1.6 上次会议决议的执行情况 2.1.7 未解决的问题及其原因 2.2 工地现场记录

现场监理人员必须每天以日志的形式记录工地上所发生的情况,以供查阅,现场监理人员在现场遇到工程施工中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而对承建单位所发出书面指令监理工程师通知,应尽快报上一级领导,以征得其确

认或修改指令。

2.2.1 现场监理人员对所辖工程范围内的机械、劳力的配备和使用应做详细记录;承建单位现场人员和设备的配备是否同计划所列的一样;工程进度和质量是否因某级职员或某种设备不足而受到影响,其程序如何;是否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专用施工设备,承建单位有无替代方案。

2.2.2 记录承建单位每天的工作范围、完成的工程量、工作时间及出现的技术问题,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进行处理,效果如何?能否达到技术规范的要求等。

2.2.3 对工程施工中每道工序完成后的情况作简单描述,此工序是否已被认可,对缺陷的补救或变更情况作详细记录,特别注意对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

2.2.4 记录现场材料供应和储备情况,每一批材料的到达时间、来源、数量、质量、储存方式和材料的抽样检查情况。

2.2.5 参与必须在现场的试验,应有现场监理人员记录,并分类保存,定期汇总存档。

2.2.6 气象水文记录 2.3 试验记录

对各项复试结果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和必要的数据分析。

六、保修期监理

1、工程保修期的起算、终止和延长的依据和程序

1.1、监理机构应按有关规定和施工合同约定,在工程移交证书中注明保修期的起算日期。

1.2、若保修期满后仍存在施工期的施工质量缺陷未修复或有施工合同

约定的其他事项时,监理机构应在征得发包人同意后,做出相关工程项目保修期延长的决定。

1.3、保修期或保修延长期满,承包人提出保修期终止申请后,监理机构在检查承包人已经按照施工合同约定完成全部其应完成的工作,且经检验合格后,应及时办理工程项目保修期终止事宜。

2、保修期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2.1、监理机构应督促承包人按计划完成尾工项目,协助发包人验收尾工项目,并为此办理付款签证。

2.2、督促承包人对已完工程项目中所存在的施工质量缺陷进行修复。在承包人未能执行监理机构的指示或未能在合理时间内完成修复工作时,监理机构可建议发包人雇佣他人完成质量缺陷修复工作,并协助发包人处理由此所发生的费用。

若质量缺陷是由发包人或运行管理单位的使用或管理不周造成,监理机构应受理承包人因修复该质量缺陷而提出的追加费用付款申请。

2.3、协助业主检查验收尾工项目,督促承包人按施工合同约定的时间和内容向发包人移交整编好的工程资料。

2.4、签发工程项目保修责任终止证书。2.5、签发完工/最终付款证书。

篇6:农村土地整理项目投资合作协议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为加快我镇“休闲度假旅游”产业项目的发展,全力推进我镇城乡一体化进程,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四川省、成都市农村土地综合整理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诚信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就乙方投资建设

项目的合作相关事宜达成一致,特签订本协议。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名称:

(二)、投资规模:该项目总投资达

亿万元;

(三)、建设内容:农村居民安置建设,康护中心,托老院,乡村度假酒店会所,现代农业观光,经营性租赁性住房,配套商业设施;

(四)、项目位置、面积及区域范围:

域;

1、该项目位于

社,其四界详见附件一:项目区域界线图。

2、该项目区域面积约

亩,其中现代农业观光耕地面积

亩,非耕地面积

亩,具体以国土局实测为准。

二、用地方式

该项目由乙方全额出资对用地范围内进行一级土地整理,整理范围内的农用地和整理出的集体建设用地按相关土地流转程序流转给乙方使用,其中农用地不得改变土地的使用性质。

三、项目整体合作模式

(一)、由乙方作为本项目的投资主体,全面出资并负责实施项目的土地整治、开发、建设和经营;相关土地整治事宜及费用,由甲方指导

村委会与乙方另行约定。

(二)、甲方确认乙方为本协议所涉及的土地范围内

项目及农村综合土地整理通过实施“建设用地流转”依法获得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用于

项目的开发建设投资。

(三)、乙方负责组织编制该项目总体规划、产业规划、村庄规划等,甲方应向乙方提供编制项目所需的资料,乙方在收到项目资料后完成项目规划编制并向甲方提交,甲方应在收到乙方提交的项目规划后及时审核通过,并向上级规划主管部门报批。

(四)甲乙双方共同努力争取将该项目列为成都市或四川省重点开发项目,并争取相应的优惠配套政策。

四、双方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及义务

1、甲方有权按照本协议的约定享有相应的合作权益。

2、由甲方负责该项目的报审立项工作,以满足该项目的实施完成,相关费用由乙方承担。

3、甲方成立可统筹协调本项目所涉及的相关部门的专门协调机构,负责对本项目的具体协调工作,保障甲方的责任落实到位及支持乙方工作有序展开。

4、甲方负责及时组织相关部门,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等与本项目单独立项申请和项目用地申请有关的材料并及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通过。

5、甲方应及时组织指导相关部门、村,按照双方商定的项目范围内的土地拆迁进度计划完成项目规划和用地范围内征地拆迁及安置补偿等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可分区、分段、分期的进行。并在项目获取单独立项批复后,负责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办理有关土地的流转手续。

(二)、乙方的权利及义务

1、乙方有权按照本协议的约定享有相应合作权益。

2、乙方负责编制可研报告和组织项目规划方案的设计,并将设计成果报甲方审批通过,其费用纳入土地整理成本。

3、乙方承诺按时组织到位项目建设所需资金。

4、乙方负责完成本项目应涉及的村庄规划、产业规划等相关规划设计并积极协助甲方相关工作,其费用纳入土地整理成本。

5、乙方承诺可于本协议签订之日起

月内开始组织实施该项目投资建设事宜。

6、本协议约定的其他应由乙方负责的责任和义务。

五、违约责任

甲乙双方任何一方无故单方面终止协议或严重违反本协议约定的权利和义务造成本协议不能正常履行,双方协商解决。

六、其他

(一)、若因本协议的疏漏而造成与国家法律、法规相冲突,导致本协议部分不能实际履行时,则不能履行部分不影响其他部分履行,双方对不能履行部分尽可能按照法律法规予以修改,以达到协议履行的目的。双方在履行协议中如发生争议,应积极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提相关部门仲裁或诉讼解决。

(二)、本协议经双方授权代表签字,盖法人印章后生效。

(三)、本协议一式肆份,双方各执两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授权代表(签章):

授权代表(签章):

****年**月**日

上一篇:教师信息技术远程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学校交通安全计划”学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