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学案光现象

2024-07-13

中考复习学案光现象(精选5篇)

篇1:中考复习学案光现象

武汉教育资源网

欢迎下载

第三单元

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一

【预习作业】

1、凸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___作用,因此又称为____________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___作用,因此又称为____________透镜。

2、凸透镜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点叫焦点,用字母______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焦距,用字母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_______叫物距用字母_______表示,__________________叫像距用字母_______表示。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开始必须把烛焰、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______,这样调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照相机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它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__。来自物体的光线经镜头后在胶片上形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___________,晶状体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___,视网膜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见的视力缺陷有___________________,这都是由于眼睛的调节功能降低,不能使物体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引起的。

6、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是因为经过调节晶状体的__________后,远处物体的像仍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________。矫正近视眼所戴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是因为经过调节晶状体的__________后,近处物体的像仍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________。矫正远视眼所戴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_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眼镜的度数,在数值上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眼睛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窗口,为了看清物体,眼睛可以通过周围肌肉的活动使晶状体变厚或变薄以改变_____________,使物体能在____________上成清晰的像,眼睛的这种本领叫做________________。在工作时间较长时,最适宜的、不致引起眼睛过度疲劳的距离是25cm,这个距离叫________________。

8、幻灯机、投影仪、电影放映机都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眼睛有暂时的记忆力,在外界景物突然消失之后,视神经对它的映像还会延续___________,眼睛的这种特征叫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们看电影时图像是连续活动的。

9、望远镜(或显微镜)通常可看做是由_____________组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叫目镜,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物镜。第一位把望远镜用于科学研究的是_________,1611年,德国的天文学家___________用两个___________组成的望远镜,视野较广,特别适用于观察行星和月球,通常称做__________________。1990年,___________望远镜被送入太空。放大镜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武汉教育资源网

欢迎下载

【课堂检测】(6’×4+3’ ×8)

1、(08江苏常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

象.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汽车的后视镜

2、(08江苏连云港)对于远视眼患者而言,近处物体成像的位置和应采取的矫正方式是()

A.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

B.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

C.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

D.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

3、(08江苏泰州)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7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4、(08江苏泰州)将物体放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前30cm处,则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A.正立、放大的虚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5、如图是一台投影仪的示意图,其中A是_________,它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它在投影仪上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用米尺在水平桌面上画一直线并标明刻度,将透镜固定在50cm处,如图所示.

(1)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20cm处时,沿直线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承接不到像,原因可能是。(2)重新调整后,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当把光屏放到75cm处时,移动蜡烛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选填“放大”或“缩小”)、(选填“正”或“倒”)立的实像.(3)当把蜡烛移到10cm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 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这种成像情况一致的是。

武汉教育资源网

欢迎下载

第三单元

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二

【预习作业】

1、光的折射规律为: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___________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____________,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__________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_______________。光在折射时,光路也是_____________的。

2.如图是简易天文望远镜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 的实像,落在目镜 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 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成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选填“近视”或“远视”)镜片来代替。

3、如图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介质中的光路图,由图可知___________为界面,反射角为_________度;折射角为__________度,光是由__________射入__________中的。

4、首先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科学家_________家庭用来梳妆的镜子在物理学中称为_________镜,此镜所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且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是________的,它所成的像是_________(“实”或“虚”)像。

5、有以下五种光学镜子:A.平面镜、B.凸面镜、C.凹面镜、D.凸透镜、E凹透镜,其中对光线发生反射的有 ,对光线发生折射的有;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有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有。

6、如图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物质中传播的路线,请用箭头标出光线的传播方向,由图可知:AB是 ,CD是 ,空气在 的 侧,入射角的大小是 ,折射角的大小是。

7、把一张透明的塑料纸铺在桌面上,用筷子在塑料纸上滴一水珠(直径为5mm),双手平拿塑料纸透过水珠看报纸上的字,如图所示,看到的是

(选填“缩小”或“放大”)的 像.(选填“实”或“虚”)。

武汉教育资源网

欢迎下载

【课堂检测】(3’×14+8’)

1、小明同学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他先用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张白纸,当白纸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10 cm时,白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则小明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cm,.然后他将凸透镜调到距烛焰25cm的地方,则他观察到的像应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像.(选填“实”或“虚”).2、插人水中的筷子,在水中的部分斜看起来向 弯折,装了水的桶底看起来变 ,都是由于光从 射向 时发生 的缘故。

3、要使冰块能会聚太阳光取火,冰块必须磨成()A.冰凸透镜 B.冰凹透镜 C.冰砖 D.冰三棱镜

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小孔成像 B.叉鱼时,要把叉对准稍低于所看到的鱼的位置叉去才能叉中鱼 C.影子的形成 D.太阳灶

5、一束光线跟水面成450角,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则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夹角是

()A.等于90 B.小于90 C.大于90 D.180

6、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对观察者所成的像是()

A.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B.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C.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7、关于实像与虚像,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 B、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而虚像则不能

C、实像是经凸透镜所成的,而虚像则不是

D、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则不是

8、(08江苏盐城)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针对如图所示的成像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 B.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 C.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

D.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

9、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A.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②⑤ B.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③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10、(08江苏南通)画出图乙中与入射光线对应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位置。0

0

0

0 4

武汉教育资源网

欢迎下载

【巩固练习】

1、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是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塑料瓶的。这是因为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镜,对太阳光有_____________的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在实验前,应先调节烛焰、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凸透镜的,其目的是为了。

(2)当蜡烛在凸透镜左侧距凸透镜20cm的时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当蜡烛再向凸透镜靠近5cm时,所成的像的性质是

、的 像,利用此原理制成了。

3、小刚用已经调节好的照相机将位于充满水的水池底部一个美丽的图案拍摄下来。当把水排掉后,小刚仍然想在原来的位置用此照相机拍到这个图案清晰的照片,他应该调整照相机,使镜头___________。(选填“前伸”、“后缩”或“不动”)

4、(08江苏泰州)如图10所示,一束光沿AO方向从水中射向空气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5、(08江苏无锡)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O为透镜的光心。请按照实际尺寸标出凸透镜右侧焦点F的位置,并画出入射光线所对应的折射光线。

6、有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地距离是20厘米,此时在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4厘米 B、8厘米

C、16厘米确D、22厘米

7、有一物体从距离凸透镜1.5倍焦距的地方沿主光轴向透镜方向移动,当物距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时,移动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光屏上可以得到比物体大的实像 B.在光屏上可以得到比物体小的实像 C.在光屏上不可能得到像 D.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物体大的虚像

8、在放映幻灯时,想在屏幕上得到一个与图甲图完全相似的放大的钥匙的像,则幻灯片应与右图中哪种插法一致()

篇2:中考复习学案光现象

欢迎下载

第一单元

声现象

【课前预习】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__。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___________。人说话、唱歌时发出的声音是由___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风声是由_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泉水叮咚”的响声是由___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

2、声音要靠___________传播,__________不能传声。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_,声音在___________________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____传来的跑,这是由于脚步声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传播。

3、声音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_________,声音是以_________的形式传播的。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石头”,这表明声音具有___________,叫__________。

4、回声是声波在传播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

5、响度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与声源的______________有关,它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6、音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它与声源振动的___________有关系。

7、音色也是音品,它能反映声音的好坏,音色不同,声波的__________是不同的。

8、当代社会的主要污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声音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令人动听、令人愉快的声音是__________,它的波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是___________,它的波形是______________。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凡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_______。

10、人们用_______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0dB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噪声将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11、减弱噪声的途径有(1)_________________(改变、减少或停止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戴护耳器,如耳塞、耳罩、头盔等)。

12、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是在__________________之间,它称为可听声。超声波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声波,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13、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次声波具有传播距离________、很容易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等特点,一定强度的次声波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强大的次声波还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人们可以将次声波作为预报____________________的依据和监测________________的手段。

14、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_____________传入学生耳中的;敲响的音又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__而产生的。敲打铜锣,因锣面 而发出声音,而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宇航员即使再用力敲打,他也不能直接听到锣声,这是因为 不能传声。

____武汉教育资源网

欢迎下载

【课堂检测】

1、(08江苏连云港)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2、(08江苏盐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一般是根据歌声的响度来判断歌手是谁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D.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不可能是噪声

3、(08江苏泰州)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在远离地震中心、人无震感的区域,次声波会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由右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区域.听觉上有较明显反应的动物是()

A.蝙蝠 B.海豚 C.猫

D.大象 4、08江苏南京)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 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 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5、(08江苏泰州)如图8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_______产生的;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_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6、(08江苏南通)我们听到的锣鼓声是通过________传入耳中,我们主要是根据__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来辨别锣声和鼓声的.

7、(08江苏淮安)手机是通过__________传递信息的,用手机接打电话时,很容易听出熟悉人的声音,这是根 据声音的_____________判断的,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带耳机听MP3,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 增大了声音的__________,若长此以往会使听力下降,有害健康.

8、(08江苏扬州)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它是通过 传入我们耳中的。我们能分别出不同老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各人发出声音的 不同。

篇3:中考复习学案光现象

1 “导学”科学实验

笔者认为,初中物理以实验为基础,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中考复习首先应从实验入手,以科学内容为线索,以教材为依据,“引导”学生将实验分类罗列……,进而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复习.这些实验对形成概念和规律说服力强,易于理解.通过这样的“导学”复习,学生对整个初中物理实验耳目一新,居高临下;同时,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充分理解,永远不忘.例如:两个灯泡串联后接到电源上,闭合开关两灯发光,用一导线并联在某一灯泡两端(灯泡被短路),该灯不发光 ,对这一问题学生总是有疑问;再如: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灯泡断路时,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接近电源电压),这一问题学生很难理解等.对类似问题学生通过亲自实验很容易就解决了.所以实验复习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较好地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各种能力;再者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今国际上物理教学正在进行深刻的改革,加强实验教学是国际领域中改革的共同趋势,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落实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中考复习中改革实验复习也势在必行.

2 “导学”科学内容

《课程标准》将初中物理分为两部分:科学探究(即科学方法)和科学内容.而科学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部分内容的呈现,在不同的教材中有不同的结构和顺序,对中考来说,无论结构如何,顺序怎样,学生都要以同样的标准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老师对学生“导学”复习时,以《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为依据分块复习,使学生有完整的知识结构,不会因使用教材不同而导致知识缺陷,思维空挡.

科学内容中的物质部分明确指出:各种物体,微粒和场都是以不同形式存在着的物质,而“物质”所涉及的科学内容,多数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密切相关,与新材料的发展前沿相联系.因此学生复习时要从三方面入手进行“导学”:一是对身边的物质有初步的认识,让学生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二是对物质结构和物体尺寸的认识,让学生注意科学方法的运用;三是与当前蓬勃发展的材料科学相联系,让学生注意体会STS的关系.复习方法采用相同的模式,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运用知识,提高复习效率.在能力要求上有明确的目标,如:对物质的形态和变化,要求学生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的角度对物质分类;能评估某些物质对人类和环境的积极、消极的影响等.

在科学内容的第二部分:运动和相互作用中,深刻地阐述了各种运动规律,指出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各种物质都以不同的形式运动着,它们之间发生着相互作用,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现象,遵从着各自的规律.其内容包括分子运动,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它们都具有很强的规律性,通过对这些规律的认识和学习,掌握了科学知识,学习了科学方法,培养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的复习也有相同的模式:从现象出发——认识规律——应用于社会.通过这样的“导学”,使学生明确了复习的方法,即可按照这种模式将各部分内容系统整理,深刻理解,拓宽思维,完善应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各种运动形式的发生和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总是伴随着各种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科学内容明确指出:能量的转换和守恒是自然科学的核心之一.从更深的层次上反映了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本质,广泛渗透于各学科中,并和各种产业及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其他部分知识有着内在的联系,又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同时还涉及生物能源的开发、环境保护问题等.因此,复习时采取如下方式“导学”:牢牢把握高层次,在前一部分知识的基础上体现层次的提高,使学生感到层次提高的具体所在,切忌出现前一部分的重现.例如: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水汽化成水蒸气,把橡胶塞弹出.首先肯定“水汽化成水蒸气,吸热发生了物态变化”,其次强调“橡胶塞弹出”橡胶塞获得了动能,再进一步深层次分析:能量转化问题,找出能量转化的原因,水蒸气做了功,内能减少等,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能的形式、能的改变、能的转化、做功等.再如:家庭电路中,导线连接处接触不好,往往会在那里发热过多出现危险.首先使学生明确电路的组成、连接及遵从的规律,其次强调“会在那里发热及发热过多”,指出“有热量产生、消耗电能、使物体内能增加、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及遵从的规律(焦耳定律)以及能量的转化对现实产生的后果”等.

通过这样的“导学”,有利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提高、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对训练学生思维奠定了基础,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所帮助.

3 “导学”思维训练

篇4:中考复习学案光现象

关键词:政治复习;现象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6-048-1

我曾多年任教初三政治,初三政治复习课时间紧、任务重,但在复习过程中,我所了解的无效或低效现象比比皆是,因此,要提高复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就需要不断地深入研究,以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下面就中考政治复习无效现象的思考和对策谈一些浅显的认识。

现象一:“信马由缰”。即中考政治复习无明确目标,无具体行动计划,无解决所教班级学生学习政治方面存在问题的策略。

对策一:在总复习之前,要能够领悟《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依据《中考指导书》解读考点,紧扣七、八、九年级教材,制定两轮阶段性复习目标和详细实施计划,结合班级实际,特别是学困生实际,有的放矢,针对性进行复习。

首先,我细心研读《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它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内容标准做了详细的说明,它是考核命题的依据,因此,吃透《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将直接关系到中考复习指导的成败。

其次,我认真研读了《南京市思想品德中考指导书》,明确共有多少个考点,其中,多少个理解应用类考点,其中增加的考点与能级提高的考点要加以特别关注。同时,做好周详的复习计划,对先复习什么?后复习什么?怎样复习等,进行了科学安排,合理部署,做到心中有数。

最后,我对自己任教班级学生的最近两次考试成绩进行了分析总结,加强了与班主任的沟通,再次熟悉了解学生现状,为马上开始的第一轮复习做好铺垫。

现象二:“同一首歌”。即中考政治复习课中,“以本为本”,“昨日重现”“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所讲的内容不过都是旧知识的简单重复,这种对教学内容的讲解方式只停留在对教材的浅层次的认识上,缺乏深度广度,无系统性,只是一个个知识点的孤立积累,使得学生“温故”却不能“知新”,这样的复习效率可想而知。

对策二:要让复习收到实效,我认为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要重视发挥教师的“集大成者”的引导作用,应着重发挥好梳理、评析的作用。

一是要梳理,就是根据考点的能级要求,引导学生全面细微地梳清相关的教材知识,同时注意建构考点间的联系,让学生学会从材料到观点,再从观点到材料的联系。比如,在复习“诚信”这一考点时,可与“精神文明建设”“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考点建立有效联系。同时,在梳清主要观点的前提下,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体系,这一点也是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起画龙点睛的关键性作用的集中体现。复习时,要通过对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整合和重组,优化组合教材知识,进行从点——线——面——网的总结,做到把点串成线、把线联成面、再把面结成网,从而达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会一面的目标,这要求老师善于引导学生挖掘教材考点间的内在联系,做好“知识整合”,实施“立体复习”。

二是要评析,对理解应用类考点进行有深度的分析,帮助学生解决疑点,所以这一环节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上。同时,通过练习进行分析、讲解和评价,帮助学生学会解题,特别是解政治主观题的方法与思路,明确解题的一般步骤:读懂设问(包括各种变式)→研读材料→联系考点(核心观点、主要考点)→规范表述。

现象三:“一潭死水”。即复习过程中教师授课方式单一,平铺直叙,缺乏多种有效复习方法和手段,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无复习兴趣,复习效率低下。

对策三:要想方设法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注重激发学生复习考点的兴趣,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复习课充满生命的活力,努力构建温馨和谐的课堂。

我上复习课主要流程是:第一个环节,每个大组选一个学生代表讲述和评论时事(包括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身边发生的事情也可以),要求能够结合主要考点及核心观点进行评论;第二个环节,知识竞猜即把考点分解成若干填空题和小主观题进行抢答(由学习合作小组长分别给本组作答情况计分,还包含导学案内容展示等得分,一个月总结一次,对总分前三名小组成员进行适当奖励);第三环节,展示导学案(课前要求学生完成主观题,并由老师批阅过),精心组织学生对主观题进行自由活泼的课堂讨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来寻找答案,提高认识,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的课堂学生活泼轻松,充满快乐,复习收到较好的效果。

现象四:“单打独斗”。即整个复习过程中只是自己想当然,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忽视最重要的集体力量,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对策四: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才更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在进行每阶段复习之前,我都非常重视集体备课,主动加强与本组其他教师的研讨和交流,寻找最适合的复习方法和途径,以提高复习效率。

首先,每间隔一个星期,周四下午第三节课,我们备课组都要针对下一阶段复习内容,进行研讨,明确每位成员的任务,精心编写与修改导学案,以便上课时使用。同时,注重精选复习习题,要求所用材料要反映时事热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紧跟时代脉搏。

其次,小组成员相互听课、评课,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同时,积极参加市、区、片初三政治教研活动,学习兄弟学校复习的先进经验,了解最新中考咨询,掌握中考动态。

篇5:中考复习学案光现象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学案;中考;英语复习

我校近年推行的“自学—探究—反思”一体化教学学案改变了传统复习模式,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和斗志,让最后的复习也变得高效。

一、让复习有了整体性

以前的复习,尤其是到了最后一个月第二轮复习的时候,大多数教师每天要印很多试卷,费时、费力、费资源;并且,那些试卷上的知识点很零散,学生不容易把握,往往做过就忘,自然而然地就成为无效的题海战术。当学生拿到试卷时,总是对着满满的卷面心生怨恨,教师和学生陷入了“彼此折磨”的恶性循环。而我校的“一体化”教学学案,一改这种凌乱低效的复习,从根源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1.指导学生树立整体观念

“一体化”教学学案把教材看作一个整体,注重技能不可分割,把握内容的关系,即新中有旧,旧中有新,新旧结合,步步提高。在整个初三总复习阶段,相應的“一体化”教学学案从单词复习开始,到词组复习,最后到句型、语篇的复习,都注重整体性,不把知识点孤立起来,即使复习一个单词,也须具备整体观念,从其词形、读音、词义、搭配关系、语法特点等各方面,联系有关的已学内容,以达到整体巩固的目的。

2.指导学生学会“集零为整”,使知识系统化

“集零为整”是把学生学过的分散、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佳复习效果。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获得了一种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发展了教师研究和处理教材的能力、收集和分析有关教学信息的能力以及反思进而改善教学的能力。而学生也不需要像以前那样每人几本练习资料,搞“题海战术”,避免了无用的重复劳动,做到了真正的“减负”。因此,“一体化”教学学案成为考前复习的最完善的资料。

二、让复习有了针对性

在第一轮的复习中,基础知识已经基本巩固,基础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为使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提高一个层次,在第二轮复习中,就要对知识和技能分系统进行单项训练。“一体化”教学案注重课程标准、新教材和《中考说明》这三者的有机联系,准确把握方向,在中考复习指导中能做到有的放矢。

1.“一体化”教学学案打破了每册之间、每单元之间的界限

按知识属类、结构及其逻辑关系重新组合和归纳,对教材进行整合,对知识点进行专门的单项训练的归类,如时态、语态和句子结构等,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就有了针对性的知识结构,在面对综合试卷时也就不会那么迷茫了。

2.在编写“一体化”教学学案时,结合了中考题型进行单项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对各种题型的适应能力

在课堂复习最后,都会有一篇能力题,如完形填空、阅读理解,或者是阅读表达,经常是补充往年的中考真题,重点强调综合训练学生的知识运用、解题思路、答题技巧,彻底铲除中考中可能遇到的难点、易混点,针对考点,精心设计模拟练习,有利于使学生形成知识牢固、思路开阔、灵活机敏、轻松出战的应试能力。

三、让复习有了层次性

首先,以前的复习课为了赶进度,一上课直奔主题,打开书本一页一页地说重点,学生只要划或记就行了,真有教师唱“独角戏”的感觉,枯燥乏味的程度可想而知。现在“一体化”教学学案提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学生为主体,主角让学生扮演,教师只发挥自己的导学作用,如相关方法的指导,必要的示范、引领;必要的重点、难点解疑。设计的活动和练习面向各个层次的学生,而不是定格在死记硬背的单一层面上。如在整个学案中,分为基础知识复习和能力训练题。基础知识部分包括单词复习、词组复习和句子翻译。对于中下等学生,能掌握好基础训练部分就可以了,而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相对较好的学生,就必须进行相关的能力训练以及相应的能力题应试技巧。通过“一体化”教学学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复习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

其次,在“一体化”教学学案中,第二部分是课堂训练,最后一部分是课后训练。在课堂训练部分,所有训练题必须在本节课学习内容的范围内,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必须是学生的薄弱点、模糊点,这样既能使学习内容得以巩固,学习效果得以检测,还能使“课前预习”中对某些知识的缺漏得以弥补,促使训练有的放矢。另外作业量适当,难易度适中,题目分为巩固题、提高题。通过对巩固题的练习,能让学生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点、难点;提高题是对课堂所复习知识的拓展和加深,训练目的是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同时,“一体化”教学学案的课堂学习从单词复习、词组复习,到句型复习,以及能力题的训练,层层递进,步步紧扣,这样的安排能给学生一个紧张有序的心理暗示,从而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张正东.外语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上一篇:有关图书馆的演讲稿下一篇:《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4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