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明天不封阳台》优秀教案

2024-07-16

课文《明天不封阳台》优秀教案(精选14篇)

篇1:课文《明天不封阳台》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语言形象、叙议结合2、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方法

阅读——讨论——思考

三、教学时数

1课时

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投影展示

只有当最后一棵树被刨,最后一条河中毒,最后一只鸟被捕,人们才发现,钱财不能吃!

——印第安歌谣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由此你能想到些什么?由此引出课题(提示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板书课题

学习这篇文章应把握住如下两点,投影展示目标(让一名学生读一遍,加强对目标的印象)

1、语言形象、叙议结合2、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同时解决如下问题:

1、给加点字注音,试着理解词语并造句

鳞次栉比驯美喧嚣蹒跚温馨龟裂

2、用简洁语言概括本文故事情节

3、提出疑难问题并讨论解决

对上述问题,在学生读完课文后分别解决

1、明确生字注音、读一读、写一写、重点词语造句

2、要求生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故事

3、提出问题→阅读讨论→解决问题

文章语言描写是很重要的,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书上划出来

读一读、反复品味,同时做到:

1、想一想自己为什么喜欢?把体会写出来作旁注(引导学生善于在阅读过程中随时做标记)

2、可以读给周围的同学听,让你的同位评论,从你的读中感受到什么?

师生共同赏析精彩片断,在这一过程中注重朗读指导,引导生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语气、语调、语速、重音,教师注重范读。

注重多种形式朗读,对精彩段落要求背诵

3、如果生没有赏析,那么师引导赏析精彩片断

例:

1.描写鸽子的两段,注重分析眼神

2.第十段中的一组排比句

4、师引导分析: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句子体现出来?这属于哪种表达方式?

由此引出分析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揭示主题

引导深入思考:

文章最后写道:我决定明天不封阳台了……这似乎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你的心完全轻松了吗?你还能想到些什么?请把你的想法写一段话。给学生三分钟时间准备,理清思路,提问多名学生回答

总结梳理:让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强调要从自己做起,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附:板书设计

明天不封阳台

杜卫东

和谐相处

议论——揭示主题

共生共荣

篇2:课文《明天不封阳台》优秀教案

二、以是否封阳台为线索,夹叙夹议;

三、简洁而传神的描写。

教学重点、难点:成人和孩子与自然相处的不同方式;

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和形象的语言;

对文中议论性语句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居住于高楼大厦的某一单元,封闭阳台是司空见惯的。请同学们谈谈封闭阳台有哪些好处。

(交流)

小结:可以阻隔城市的喧嚣,可以防尘,可以扩大活动空间,可以美观等。如此看来,封闭阳台有诸多好处,可是本文的作者杜卫东却决定不封阳台了,是怎么回事?就让我们到杜家看个究竟吧!

(出示课题)在此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大家的预习情况怎样。

二、检查预习:

(详见课件)

二、理清线索:

关于杜家封阳台一事几经周折,请同学找出相关的句子,理清课文的线索。

明确:(板书)

明天要封阳台——明天还封阳台吗——明天不封阳台

三、精读课文

1、杜家起先决定要封阳台的态度坚决吗?谈谈你的理由。

明确:坚决。第一自然段一句话自成一段,醒目突出,说明全家决定不容更改。

2、后来又为什么对封阳台的决定产生怀疑?

明确:“不速之客”——一只受伤的鸽子。

3、鸽子初来是对“我们”是怎样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

明确:“惊恐”“惊弓之鸟”“蜷缩”——戒备,对人类的害怕。

4、对这位“不速之客”的到来,“我”和儿子都有了不封阳台的念头,两人的心理有何不同之处?

明确:儿子——出于“忧虑”和领略“新奇的世界”的“瑰丽”的渴望;

“我”——出于对于鸽子的同情、忧虑,出于使鸽子有一个“安身立命的场所”的善良愿望。

5、儿子为什么会“忧虑”?为什么看到鸽子会惊喜?试从原文中找答案。

明确:“忧虑”:怕这个世界会因为我的“强权”瞬息即逝,使他来不及领略其中的瑰丽;另一个原因是为鸽子担心。

“惊喜”:第11小节——孩子有着天然的亲近自然的灵性,早期的人类就是从大自然中走来。

6、孩子有着贴近大自然的天性,那么作为成人的“我”呢?试从文中找内容来回答。

明确:第9小节,作者参加内蒙笔会的描写。“情不自禁”、“趴”、“喊”等词,“仿佛……大地母亲的心音”。

7、也就是说无论是孩子或是成人都有贴近大自然的天性,人和大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具体是如何的一种关系,你能否找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明确:人,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人们仿佛走进了一个怪圈……便有了一种失落感。

8、正如文中所说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然而很多人却不能意识到这一点,下面请看一组图片,请一位同学对此作一下口头描绘,并谈谈你的感受。(投影)

(交流)

9、文中作者也列举了好多这样的例子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试找出。

明确:第10小节。

10、第10小节就表达方式而言属于议论,然而却不显枯燥和死板,试找找文中还有没有这样的语段,并谈谈其语言上的特点。

明确:第12小节。同样的生动形象,具有说服力、号召力。因为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且语言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小结:夹叙夹议,不断推进,线索清晰。

11、能否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呢?试在文中找依据。

明确:第11小节,“儿子拿来…….晚餐”(人对自然)

第8小节,鸽子的眼神的描写(自然对人)

总结:人和自然本为一个整体,人源于自然,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人和自然必须和谐相处。虽然现今有不少人正做着伤害自然伤害自身的事情,但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切实的保护自然人与自然还是能和谐相处的。

六、延伸:

说一说:

爱护一只鸽子可以不封阳台,用布条帮鸽子做窝,找来水和玉米粒,用做鸽子的晚餐;但是,怎样“爱护所有的自然造化,爱护一切有益的生命”呢?

(讨论并交流)

小结:

一、保护生态环境,如不乱砍乱伐,不排房废气,不使用可能危及其他物种的农药等;

二、保护野生动物,如设立保护区,禁止捕捞猎杀,对于濒临灭绝的物种实行人工护养繁殖等;

三、加强宣传教育,形成正确的环境意识,地球意识。

七、回顾学习目标

八、完成练习

篇3:明天不封阳台

为了儿子

1 0岁的儿子, 面对阳台飞来的不速之客, 伴着“呀, 鸽子!”的惊叫, “稚嫩的脸颊立即灿若朝霞”并给予了这位客人更多的关注和爱怜, “帮鸽子做窝”, “准备晚餐”, 小心翼翼地询问爸爸“明天还封阳吗”。这似乎都在表明孩童有着天然的亲近大自然的灵性, 孩子希望留住鸽子, 希望它能多陪伴自己, 多给自己带来些乐趣, 而他所居住的楼房, 从12层高楼望去, 除了鳞次栉比的高楼, 变幻莫测的霓虹灯, 而无任何趣味可言。幼时曾带给他快乐的萋萋荒草, 幽幽的土路, 留下了他许多美好的回忆, 草坪上的蹒跚学步;捉小虫和蚂蚱, 这儿仿佛就是伊甸园, 而现在的滑梯、跳床、电子游艺室却唤不回儿子心底的那份快乐, 面对这只受伤的鸽子, 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 出于对儿子领略新奇的世界和瑰丽的渴望, 出于让儿子的心底那份柔软的东西留存, 作者做出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

为了鸽子

小鸽子飞行途中意外受到伤害———翅膀上的一块痕, 被人用气枪打伤, 对人充满恐惧, 无奈落在人家的阳台, 担心再受袭击, “蜷缩在书架底下, 正瞪着惊恐的眼睛望着我们”戒备的心理使它想飞走, “它扑打了几下翅膀却未曾飞走”。它负伤而又有“身孕”不得不中途耽搁, 这是一种无奈之举, 在儿子的安抚之下“鸽子见我们没有伤害它的意思, 重新安静下来, 它伏在蛋上, 眼睛紧紧盯着我们, 目光是那样令人怜爱。”小鸽子的眼睛里充满了内容,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小鸽子的情绪变化, 折射它的心理上的变化, 惊恐———戒备———亲近, 这一切也正反映着人类面前, 动物们的生命岌岌可危, 它时刻都受到来自人类的困扰, 为了给鸽子一个安身立命的场所, 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吓, 于是作者做出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

为了心灵

“人, 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但人走进了一个怪圈, 一个悖论:一方面, 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 同时, 因为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 又日渐与自然界相分离。于是, 人们在精神上便有了一种失落感。”作者杜卫东的《明天不封阳台》就展示了人类的这种挣扎, 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 看着鳞次栉比的高楼, 闪烁的霓虹灯, 却想念那极其淳朴的幽幽的土路, 萋萋的芳草;奔波在如梭的车流, 忙碌的生活中, 心灵却呼唤那“蓝天白云, 牧人的歌声”;面对“灰色, 嘴大且长的”普通鸽子, 却如同“来自神的身旁, 它们引示我翘望迷离的故乡”。这一切说明人不能丢失“迷离的故乡”情感应有归属。虽然丰厚的物质生活, 让人衣食无忧, 但心底却空虚, 人需要找到感情的依托。人不可能重新回到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的生活, 但人却可以用心去贴近自然, 与自然和谐相处, 而不能总以征服者自居, 否则, 在剥夺自然的同时, 人类也在毁灭自己。那被猎杀的动物、那咆哮的洪峰、那龟裂的农田, 分明都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去的一次次呐喊, 一声声哭诉!为了心灵的恬淡, 和谐的思绪, 作者做出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

篇4:《明天不封阳台》写作心路探绎

一、“站”——梦在远方

文中第2小节开头写道“我和儿子站在阳台上,从12层楼的高处眺望着沐浴在晚霞中的都市”。作者回忆起10年前,刚刚来到这里的情景:萋萋荒草,幽幽土路,往昔的一切就如渗入泥土的老酒,醇厚甘甜,韵味无穷。笔者以为作者看到了身边的儿子,更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也曾“在草地上蹒跚学步,在夏季的草地上捉过小虫和蚂蚱”,每天与自然妈妈在一起玩耍,在这快乐无忧的日子里,自己慢慢长大,慢慢不再满足自然妈妈给予的花草、小虫和泥巴……于是,为了心中的梦想,离开了故乡,走进了都市,并安了家。

如今,作者“站着”眺望远方,看到了伴随着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身边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变化莫测的霓虹灯塔,川流不息的交通枢纽,五彩斑斓的游乐童话。这一切,无时无刻不在诱惑和鞭策着作

二、“蹲”——爱在脚下

阳台上几声“咕咕”的叫声突然打断了作者的思绪,原来是一只受伤的鸽子,逃躲在阳台的一只闲放着的书架下。当作者蹲下身子,那只鸽子蜷缩着身体,正瞪大惊恐的眼睛望着他。它扑打了几下翅膀却未曾飞走,就在它羽翼开合时,作者见到了正在孵育的两只鸽蛋,看到了它翅膀上的一块血痕——那分明是有人在它飞翔时用气枪打伤的痕迹,并从鸽子的外形和色泽判断出这不是一只名贵的鸽子。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也许是这只鸽子“因太普通而被主人遗弃了”,也许是因带着身孕落队了,命运对它已经够可怜了,谁知又有黑手在背后瞄准了它。幸好射中的是一只翅膀,它带着残臂,忍着伤痛,又坚持飞了很久。一路上,担心再遇伤害,躲避稠密的人群,远离轰隆的机器,渴望能有一个避难的屋檐。可如今大多数人家的阳台都封闭着,满眼找寻不到一个落脚的地方,但为怀中的那两只鸽蛋,两个鲜活的生命,好不容易才在这鳞次栉比的水泥“森林”中,找到了一处尚未封闭的阳台。

这份对生存的迫切渴望,来自母性的伟大力量,深深触动了作者的心灵深处。原来,曾经的梦想不在远方,而就在我们身旁。我们只有学会从“居高临下”到“平等互爱”,从“眺望远方”到“留心脚下”,从“看到弱者为护幼生命而挣扎不屈”反思“强者不能为一己私欲而泯灭良心”。因为,一切生灵都有着血脉骨亲。

三、“趴”——心在呼唤

作者的思绪不觉又飘向了那一年的内蒙古茫茫草原之旅,还清晰地记得那片无际的草原与长天相接。在天地相接处,依稀传来牧羊人的悠扬的歌声,一群群雪白的绵羊在蓝天下慢慢移动,已经分不清哪是白云,哪是羊群。此时此刻,远离了车流,高楼和霓虹灯的作者,竟情不自禁地趴在了地上,大声喊着“我回来了!”仿佛他不是第一次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而是游子终于回到了久别的故乡,那份情感真是说不清,道不明。随后把耳朵贴近地面,仿佛在倾听大地母亲的心音。

不难想象,常年生活在钢筋水泥铸就的城市森林里的人们,感受到更多的是“坚硬”、“拥挤”、“狭小”、“快速”、“紧张”, 当看到那“与长天相接的、无际的、碧绿而柔软的草原”、“一群群绵羊在悠闲地散步徜徉”,在这份广袤而柔软、祥和而安宁的地方,人则显得多么的渺小而孤立,他们就如牛马羊羔,都被天地父母揽在自己的怀抱。看到牧羊人相亲相爱,勤劳本分,世代以牧羊为业,不知道什么是压力,不需要思考太多,这份快乐幸福悠然安宁的岁月,是那么的令人感动和向往。尤其当作者感到眼中“分不清哪是白云,哪是羊群”的那一刻,才真正领悟到“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真谛!万物的生命原来都来自广袤的大地,它才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唯一的母亲。大地孕育了万物生灵,若干年后,生灵万物也必将回归于大地的怀抱。于是,他忘情地“趴下去”,大声告诉天地父母,“我回来了!”不管我们为了心中的梦想,走出家门有多远,但我们却从不曾真正远离。

纵观文本始终,作者由“站着”到“蹲下”再到“趴下去”,看似表面的身体动作的变化,心灵的思绪却掀起了层层浪花。这期间灵魂的净化和升华,不也正告诉人们,要学会“蹲下”甚至“趴下”我们自以为高贵的身躯,平等地看待一切生灵,慈悲地善待一切生命,在真心的指引下,我们才能够获得精神的安宁和幸福。

篇5:明天不封阳台教案

1、仔细阅读课文,理清文本的线索和表述的主要意思。

2、结合文章内容,提出自己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理解与设想。

教学难点:把学生可能会过多停留的对动物的喜爱和同情,上升为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认识思考。

课前学习:

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生词的大意。

2、围绕本文,查阅资料,进行“美文阅读”的推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实话实说:(话题:房子装修要不要封阳台)

1、主持人(老师):同学们,你们家里的房子装修阳台封了没有?喜欢阳台吗?房子装修封不封阳台,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今天我们“实话实说”演播室选两位观点相左的嘉宾(学生),想就这个话题实话实说,其他同学也可以随时发言。

2、主持人(老师)与嘉宾(学生)实话实说,进行争辩与研究。

①首先请各位嘉宾自我介绍一下,并阐明自己的立场。②问赞成方:你认为房子装修要封阳台,有什么理由? ③问反对方:你认为房子装修不要封阳台,有什么理由?

3、主持人总结:双方说的都有道理,老师不想去评判谁是谁非。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也是以此为话题的。

二、整理文思

1、关于封不封阳台,文中“我”的情感与态度经历了一番变化,请你快速阅读文章,尽量围绕下面的语词,整理出“我”的态度变化情况。明天要/不要封阳台 [学生读课文,整理观点,全班交流]

2、归纳:明天要封阳台→明天还要封阳台吗→明天先不封阳台3、3、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明天先不封阳台,我和儿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考虑?

归纳:略。板书: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赏析探究

1、和谐的画面是优美的,令人赏心悦目;和谐的旋律是动听的,令人陶醉。然而生活中我们又不难发现那些破坏和谐的丑恶行为,也经常听到那些不和谐的刺耳的噪音。本文作者由封不封阳台引发了丰富的联想、深刻的思考。文中描绘了哪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哪些不和谐的画面?(学生阅读课文,圈点好词好句并作批注)

2、生发言,师展示画面,随文点拨语言的形象性,并指导配乐朗读。

指导朗读:和谐的画面,读出赞叹、陶醉之情;不和谐的画面,读出对鸽子的同情,对破坏者愤怒地控诉,深切地呼吁。

3、师总结:

四、美文交流 课前我请同学们结合本单元课文,最好是这篇课文,进行“美文阅读”。下面请大家做出交流。可以概述主要内容,可以朗读精彩片断,可以谈谈读后感受。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内交流。

五、感染熏陶

1、我也听说过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1987的9月15日,一个23岁的女大学生为了寻找两只失踪的丹顶鹤,不幸陷入了沼泽地,永远长眠于山东临怡的一片芦苇丛中。人们为了怀念她,把她的故事改成电视片,谱成歌曲,我们就以这首动听的、催人泪下的歌《丹顶鹤的故事》结束这节课。请欣赏。

2、听了这首歌,又读了这么多好文章,我觉得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那就对破坏环境的可恶的人,或对维护环境的可敬的人或对自己说一句吧。

六、布置作业

人与自然怎样和谐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严峻的问题,这节课结束了,但我们的思考还在继续,这节课只是一个开端,希望你们今后对大自然、对我们的生活投入更多的关注和关怀。

1、近几年来我们居住的环境越来越美了,同时我们城市的建设还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课后留心观察宿迁的环境有哪些可喜的变化,还有哪些需要改善。写成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2、课后把你们手里的资料作成剪贴报。这是我们第四期,相信大家会给老师一个满意的答卷。

3、在你生活的环境周围,如有人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你该如何劝止?请把你劝止的话写在课外练笔上,不少于150字。

2002年09月26日 15:02:29 生活时报

如今有些家庭为了增加住宅使用面积,将阳台封闭起来,殊不知,这种作法很不科学,弊多利少。

首先,阳台是居住者直接承受阳光的场所,人们在阳台上可以进行日光浴、晾晒衣物等。科学实验证明,通过阳光照射,可以增加人体内的维生素D,有利于骨骼的正常发育和健康。阳光里的紫外线,能将衣物,被褥里面的各种细菌、病毒杀死。如果用窗户将阳台包封起来,将影响紫外线照入室内。据研究,一层清洁的窗玻璃,就可将60—65%的紫外线反射和吸收。

封闭阳台,阳台和居室两层窗玻璃,将会阻挡大部分紫外线进入室内。此外,阳台窗玻璃外面不易擦拭,沾满灰尘的窗玻璃就会遮挡更多的阳光和紫外线,妨碍了居室的日照和灭菌消毒。所以包封阳台,实际上丧失了阳台的使用功能和设置的意义。

其次,阳台封闭后,会造成室内通风不畅;而室外富含氧气和空气负离子的清新空气,也不易进入室内,结果室内会有种种异味,长时间在这样环境中,不仅会头昏、脑胀,还容易使人体的抵抗力下降,染患呼吸道传染病或其他疾病。

第三,楼房所以设阳台,是为了让居住在楼房中的人,有室外活动的场所,增加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如果将阳台封闭起来,成为放置物品的贮藏室,阳台的使用功能也就消失了。

第四,很多家庭不了解,阳台与房屋本身结构受力不同。目前大多数阳台均采用悬臂结构(外挑式),设计时考虑其他特殊荷载的影响,承载能力有限。如果将阳台封闭后当储藏室或居室使用,放置重物,使负荷超过承受标准,造成了潜在的危险。

⑤(逐步认识到封不封阳台的争议只是表象,深层次的内容应该是对现代城市“人与自然”问题的认识与应对。)看来,我们今天讨论的这个话题压根儿就搞错了,正确的话题应该是现代城市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3、归纳:逐步认识到封不封阳台的争议只是表象,深层次的内容应该是对现代城市“人与自然”问题的认识与应对。(板书:实质:对现代城市“人与自然”问题的认识与应对)

4、拓展:联系到常州,应该说,我们城市的建设还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但是今几年来我们的城市毕竟越来越美。这里向大家展示一首常州游子回家后写的诗:

十年离别不识家,道若纹枰楼接霞。

淡水绕城栈桥起,草木葱茏四时花。

二水合抱东坡阁,淹城掩映绿野下。

恐龙复活人有乐,卵石曲径闲饮茶。

第四块:语文活动:交流“美文阅读”

1、导入:课前请我们同学要求紧扣本单元最好是这篇课文,进行初二年级的第一次“美文阅读”。下面请大家做出交流。

2、同学交流、评价

3、拓展:也许我们今天的研讨解决不了实质问题,但如果每个人都能这么考虑,相信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城市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课后学习:

1、请学生相互交流品读“美文阅读”。

2、学唱老歌《熊猫咪咪》(或《一个真实的故事》),然后根据本课的内容填写《鸽子咕咕》歌词。

附:板书设计:

明天要/不要封阳台,因为……情感和态度→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

《明天不封阳台》简案

教学目标:

1、仔细阅读课文,理清文本的线索和表述的主要意思。

2、结合文章内容,提出自己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理解与设想。

课前学习:

3、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生词的大意。

4、课前围绕本文,进行“美文阅读”的推荐。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导入:你们家里的房子装修阳台封了没有?你喜欢封阳台吗? 明确任务,并展示自己周末做出的一个小调查 围绕语词“明天要/不要封阳台”,整理出行文线索。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写作内容。明确任务 3 让学生自读课文、分组讨论,巡视指导 阅读、思考、讨论组织学生交流、评价 学生互评

课后反思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导入:“我”对封阳台问题的态度变化,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精读文章,对话题“明天要/不要封阳台,因为……”做出补充 2 组织学生读书交流、评价 阅读、思考、讨论 请同学提出疑问,或提出认为比较写得比较好的地方,读一读体验体验。质疑、赏析组织交流、评价 组内交流,讨论

课后反思

第三块:语文活动:实话实说(话题:房子装修要不要封阳台)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导入:明天封不封阳台,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同学进行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 今天我们演播室想请两位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做嘉宾,就这个话题进行讨论 选出嘉宾,嘉宾自我介绍 主持发问 嘉宾阐述看法、争辩组织其他学生交流、评价 讨论

课后反思

第四块:语文活动:交流“美文阅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导入: 2 组织学生讨论推荐好的作品 讨论、推荐组织学生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课后反思

课后学习:

1、请学生相互交流品读“美文阅读”。

篇6:明天不封阳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简洁而传神的描写及形象化的议论作用。

2、引导学生进行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3、引导学生认识到“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重要性、迫切性。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中简洁而传神的描写及形象化的议论作用。引导学生进行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投影课题:明天不封阳台。(齐读)提问:文题中哪个词应该重读。(“不”)

导语:如今,封阳台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一种传统,在大家都纷纷封闭阳台的情况下,作者却发出了“不封阳台”的声音,确实让人奇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一起感受一下作者杜卫东的心路历程。

二、展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

四、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

对于封阳台,作者经过了怎样的态度变化,试用文中的原话说明。课件展示:

明天要封阳台。

明天还要封阳台吗?

明天先不封阳台了。

线索:是否封阳台

五、研读课文,倾听心声

1、投影主问题:是什么触动了作者,让他最终改变决定的?

2、倾听鸽子的心声

(1)一只鸽子竟能让作者改变决定,这是一只怎样的鸽子?这只鸽子当时情况如何?看到人类为什么不飞走?请划出文中描写鸽子的语句。哪些词语可以读出鸽子的心理状态? 明确: “惊恐”:鸽子眼睛流露出“惊恐”的神色,源于对人类的害怕,鸽子的心灵世界里,存有人类与动物关系的恐怖印象,它自身就是一只“惊弓之鸟”,它想到的可能就是人类会以多种手段猎杀它们,对于自投罗网的它更不会放过,因而它无比惊恐。“蜷缩”: 身子“蜷缩”一方面是由于孵蛋,一方面也是由于“惊恐”,“惊恐”加剧了“蜷缩”。(“眼睛紧紧的盯着‘我们’”:表现出它对自己孩子的关爱,而防备‘我们’的心理。)鸽子不“惊恐”了,为什么眼睛还“紧紧盯着我们”?

明确:鸽子不“惊恐”了,但它仍是孤单的,弱小的,受伤的,而且还要孵蛋,它需要得到人们的关注、爱护,所以眼睛还“紧紧盯着我们”。(2)此时此刻,这只鸽子一定有很多的话向人类诉说,你能替鸽子把它想说的话说出来吗?(从“目光是那样令人怜爱”来看,鸽子有什么心理活动?

鸽子可能在想,我受了伤,又要孵小鸽,太需要得到你们的保护了,太需要得到你们的支持了,最低限度,你们不能封阳台,让我能有一个自由进出的通道,让我能把小鸽子带到外面的天地„„)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原来,这只偶然间闯入的鸽子是一只受伤且怀有身孕的鸽子,她在都市上空艰难地飞行,它想要找寻一处暂时栖身的地方,疗治翅膀上的伤口,孵育出蛋里的孩子。在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都市森林中,鸽子终于找到了一家阳台,那就是作者家还未封闭的阳台。倾听了鸽子的诉说,作者的心变得柔软了起来。

3、倾听儿子的心声

过渡:触动作者心灵的仅仅是这只受伤的无家可归的鸽子吗?还有谁的表现使我决定先不封阳台的?

(1)找出文中儿子的表现。“稚嫩的脸颊立即灿若朝霞:‘呀,鸽子!’” “‘爸爸,明天还封阳台吗?’儿子惊喜地望着鸽子,但语气中却充满了忧虑。”

“不知什么时候,儿子拿来了一把布条,要帮鸽子做窝,又找来了水和玉米粒,用作鸽子的晚餐。”

你能通过朗读把这两句话中的情感表达出来吗?(学生试读)(2)这个不速之客的到来为什么会让儿子如此惊喜呢? 学生读11小节。

文末把鸽子叫做“儿子新结识的朋友”,那么他的“老朋友”是谁呢?(楼前的草坪,小虫、蚂蚱)

儿子为什么把一块不起眼的草坪和一些小动物当做“老朋友”呢? 明确:因为这块草坪是儿子童年的“伊甸园”、是他儿时蹒跚学步、游乐嬉戏的地方。那 里有童年的欢声笑语、童年的美好记忆、童年的成长足迹。现在这些“老朋友”

从儿子的生活中消失了。所以儿子见到眼前这只受伤的鸽子,内心格外的亲切和惊喜。(3)假如你是文中的儿子,面对这只给你带来惊喜的受伤的鸽子,面对即将封上阳台 的父亲你想说什么呢? 自由发言

4、倾听自然的心声

过渡:鸽子用他无声的眼神表达了它的心声,儿子用自己的言行向父亲表达了心声。除此之外,作者还听到了另外一种声音,那是来自什么的述说呢?(1)明确:来自自然的叙说。

(2)“那咆哮的洪峰,那焚毁的山林,那流失的水土,那龟裂的农田,分明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一次次呐喊,一声声哭诉!”

讨论:用了什么修辞?这四个修饰语有什么作用?(写出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的严重,另人触目惊心。)

练习朗读:要读出强烈的愤怒和悲哀的感情。(2)文中还写了另一种自然,请把它找出来。

听老师读一下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大家闭起眼边听边想像那种画面,然后说说你看到了一个。

齐读这几句话。

(3)多美的画面啊,只是这样美丽的大自然离人们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是咆哮的洪峰、焚毁的山林、流失的水土、龟裂的农田,如果你是自然代言人,你想对人类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5、倾听作者自己的心声。

(1)鸽子的倾诉、儿子的心声、大自然的呐喊与哭诉都是让作者不封阳台的外因,你认 为作者改变决定有内因吗? 引导学生读文章第9小节,思考:我当时的心情怎么样?作者是怎样来表现自己刚来到草原时的那种激动的情感的?

明确:动作——竟情不自禁地趴在地上,大声喊 语言——“我回来了”

指导朗读。明确:大声喊着:“我回来了!” 要读出兴奋之情。

如何理解作者这样的心情? 其实他是第一次来到草原,但他心中却好像回到久别的故乡,因为草原是他心灵的故乡,大自然是他情感的归属。

(2)其实,文中有很多句子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试着把它们找出来。明确本文叙议结合的特点。

(3)揭示主题:人,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六、拓展训练

过渡语:我们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会出现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出示漫画)

放大屏幕(课前准备的人类迫害动物、破坏生态、乱砍滥伐、水土流失、沙尘暴的图片)

1、下面请同学仔细观看漫画,结合我们的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幅画的理解。

(提示:看图画、看文字、看标题;然后联系实际,思考它揭示了一个怎样的社会现象?)人类肆意破坏环境,使井底之蛙不愿出来。呼吁人们要保护野生动物,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2、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这种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的事例还是比较多的,请同学来谈一谈,也可以把你搜寻到的一些触目惊心的资料和大家分享一下。

水污染状况严重,我国目前已有23.3%的和段水质污染严重不是合灌溉,45%的河段鱼虾绝迹,85%的河段不符和人类饮用水标准,植被破坏状况令人担忧,我国曾市一个多林国家,可由于人类不注意保护环境,对森林滥砍滥伐,20世纪40年代就成了世界少林国家了,土地沙漠化严重,沙尘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严重威胁人类生命。

空气污染使人类染上了各种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七、结束语:(配乐)

同学们,假如我们的身边只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变幻莫测的霓虹灯;假如我们生活的环境,只有污浊的空气和肮脏的垃圾;假如我们生存的地球,只剩下我们人类自己„„到时候我们才知道:钱不能吃啊!也有人说,浪费水源吧,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你的眼泪。这是对人类一句多么深沉的控诉啊!

但愿,但愿所有的假如都只是假如,永远不会成为现实;但愿我们身边美丽的景物不会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回忆;但愿我们也能像那个爱着丹顶鹤的女孩一样,珍爱我们身边的动物,让它们能有一个温暖的家。

八、学生誓词:

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宣誓:

爱护动物,保护环境,共创美好家园!

八、课后作业: 请你想象,如果你是一只鸟、一棵树、一条小溪„„你希望人类如何对待你? 以“

的倾诉”为题作文。

要求:①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②要展开丰富的联想。③600字左右。板书:

明天不封阳台

要封阳台

封阳台?

一只受伤的鸽子

小 不封阳台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篇7:《明天不封阳台》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理清文章线索

二、品味生动传神的语言

三、进一步认识“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引发学生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思考,帮助他们确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质疑自探

1. 导语

佛家有句名言:“一滴水中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一件平凡的.小事往往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天不封阳台》这篇散文,看看它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2. 检查预习

① 读准字音

② 人机互动,积累词语

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

1. 自由朗读课文

① 思考课文的线索是什么?

② 在读的过程中,用笔圈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 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线索叙述的?

明确:明天要封阳台→明天是否封阳台→明天先不封阳台

师:大家对课文都有了一个初步印象,但读一篇课文与认识一个人一样,仅有一面之交和初步印象是不够的。下面我们走进文本再进行一次认真研究。

3. 浏览课文,探讨下列问题,分组讨论

① 明天要封阳台的原因是什么?

② “明天还要封阳台吗?”这主要是考虑谁?从中可看出父子俩哪些相同和不同的考虑?

③ 明天先不封阳台又是为什么?这里作者已不仅仅是考虑鸽子,而是想到了……

4. 小组选代表回答。

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

师:生动传神的语言往往能打动人的心,本文的语言就是很好的证明。请仔细品读下面两个美段。

1. 生读美段

2. 畅所欲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3. 欣赏歌曲,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天堂。

四、检测反馈,拓展运用

1. 小组讨论:人与自然该怎样和谐相处?

2. 学生回答。

五、结束语

篇8:《明天不封阳台》教学实录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先跟同学们聊聊天, 告诉老师, 你们家的阳台封了没有?封或没封的原因是什么?

生1:封了, 因为这样可以扩大生活空间, 我们家阳台上放了一架储物柜, 还把洗衣机也放在那。

师:增加了居住面积。

生2:我们家也封了, 因为妈妈睡眠不好, 嫌吵。

师:哦, 为了阻隔噪音。

师:可是, 作家杜卫东却决定明天不封阳台, 为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散文《明天不封阳台》。

(板书课题、作者。)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思考:关于封不封阳台, 作者的态度经历了一番怎样的变化?在文中划出相关的语句。

生读课文。

师:刚才我看到了同学们最美的读书姿态。思考好了吗, 这个小组来说一说。

一组展示:

生1:一开始, 课文第1节, 就表明了作者的态度:明天要封阳台。

生2:后来, 第7节, “明天还封阳台吗?”一个问句表明作者封阳台的决心动摇了。

生3:课文最后, 作者决定, 明天先不封阳台了。

师:作者一开始态度很坚决:明天要封阳台, 可最后改变决定了:不封阳台了, 让作者发生动摇、改变决定的是———一只鸽子。

(在黑板上几笔勾勒出一只鸽子。)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鸽子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 找出描写鸽子的语句, 抓住关键词具体分析。

生1:这是一只惊恐的、害怕的鸽子。“我蹲下身子, 果然见一只鸽子蜷缩在书架底下, 正瞪大惊恐的眼睛望着我们。”“蜷缩”“惊恐的眼睛”, 它用身体语言和眼神告诉了我们它的害怕。

生2: 这是一只 普通的鸽 子。“这不是一只名贵的鸽子:灰色、嘴大且长, 名贵的鸽子该是杂色。”这一句告诉我们这只是一只普通的鸽子。

生3:这是一只怀孕的、受伤的鸽子。“它扑打了几下翅膀却未曾飞走, 就在它的羽翼开合时, 我们见到了它正在孵育的两只鸽蛋, 看到了它翅膀上的一块血痕———那分明是有人在它飞翔时用气枪打伤的。”可见这是一只怀孕的、受伤的鸽子。

生4:这是一只渴求帮助的鸽子。因为它怀孕了, 又受伤了, 它的处境十分艰难, 需要我们的保护和帮助。

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 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只普通可爱但又害怕无助的鸽子, 那你们说说, 此时, 鸽子最需要的是什么呢? (一个安身立命的场所, 一个安稳的家呀!) 那么, 文中的这对父子会满足鸽子的这个小小愿望吗?

师:对于这样一只可爱无助的鸽子, 儿子和我抱有怎样的感情?他们又是如何对待它的呢?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

生1:儿子看到鸽子非常高兴 , 第3节“10岁的儿子弯下腰, 稚嫩的脸颊……”“灿若朝霞”一词通过神态描写写出了儿子发现鸽子时非常高兴的神情。

生2: 我补充一 下 , “呀 , 鸽子!”儿子虽然只说了3个字, 但这简短的3个字加上感叹号, 表达出了儿子刚见到鸽子时强烈的惊喜之情。

师:你读书真仔细, 连感叹号都注意到了!你能把这种惊喜之情读出来吗?

生读。

师:读得很好, 把生在都市里的孩子看到一个小生命时的兴奋惊喜之情读出来了。

师 (指着小组的另一名学生) :你也试试看。

一生再读。

师:读得真棒, 对儿子的惊喜我们都感同身受。

师:你们小组一起来读一下, 感受一下儿子内心的惊喜。

小组齐读。

生3:一只普通的鸽子让儿子如此惊喜, 表现了他与大自然的疏远以及对亲近大自然强烈的渴望。

生4:正是因为这种渴望, 儿子对这只鸽子才格外地关注。从第5节第6节“爸爸, 明天还封阳台吗?儿子惊喜地望着鸽子, 语气中却充满了忧虑。”一句中的“忧虑”可以看出儿子对鸽子命运的担忧。先是惊喜, 后又忧虑, 可见鸽子触动了孩子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师:你很会读书, 抓住了对比来分析, 太棒了!

生5:11节“不知什么时候, 儿子拿来了一把布条, 要帮鸽子做窝, 又找来了水和玉米粒, 用作鸽子的晚餐。”给它做窝、找晚餐, 这些实际行动更是表现了儿子对鸽子、对动物的关注和爱怜。

师:是啊, 儿子不光是口头上喜欢, 还付诸了实际行动。

生6:我们组再来说说父亲, 第3节“就在它的羽翼开合时, 我们见到了它正在孵育的两只鸽蛋, 看到了它翅膀上的一块血痕———那分明是有人在它飞翔时用气枪打伤。”“分明”一词写出了我对鸽子遭遇的同情, 以及对手持气枪伤害它的人类的憎恨。

师:能抓住关键词来分析, 很好!

生7:第6节“是的, 明天还封阳台吗?”这一个疑问句可以看出作者当初“明天要封阳台”的决心动摇了, 从动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鸽子命运的担忧与关注。

生8:接下去一句“我知道, 无论孵化能否成功, 鸽子迟早要飞走;但不知为什么, 在内心深处却特别希望它能在我家的阳台上多逗留一些时日。”从“内心深处”“特别希望”两个词可以看出作者对鸽子也是十分喜爱的。

师:“特别”“多”这两个程度副词强调了我内心对鸽子喜欢的程度, 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重读这两个词。你来试一下。

生读。

生9:最后1节“我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了”, 从最初的“明天要封阳台”到最后因这个不速之客而改变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了”, 这个改变可见父亲因为一只受伤的鸽子也动了恻隐之心, 希望给鸽子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师:一个小小鸽子的到来, 改变了我的一个不算小的决定, 可见鸽子在我心中的份量。

师:因为这只鸽子, 儿子兴奋不已, 因为这只鸽子, 我犹豫迟疑。望着眼前的鸽子, 作者的思绪飘向了远方, 想起了多年前去内蒙古大草原的一次经历, 人与大自然的一次亲密接触。

请同学们齐读第9节描写草原的部分, 看看远离都市的人们来到草原后有怎样的表现?

生1:人们来到草原之后, 他们的表现是———情不自禁地趴在地上, 大声喊着“我回来了”。

生2: 随后还把 耳朵贴近 地面倾听, 把草原说成故乡, 把大地说成是母亲。

师:这些不可思议而又在情理之中的举动, 向我们陈述着人们回归大自然时无比激动兴奋的心情。

师 (陶醉地) :告别了都市、霓虹的我, 看到茫茫草原上一群群绵羊在蓝天下移动, 不禁喊道:

生齐:我回来了。

师 (饱含深情地) :远离了车流、大厦的我们, 看见草原无际与长天相连, 情不自禁地喊道:

生齐 (动情地) :我回来了。

师 (情感喷薄而出) :看惯了车水马龙、霓虹闪烁的人们, 看到蓝蓝的天空, 绿绿的草原, 洁白的羊群, 情不自禁地大声喊道:

生齐 (进入情境) : 我回来了———

师生情绪激动, 课堂进入高潮。

师 (低沉地) :动物如此可爱, 大自然如此多情, 可是我们人类又是如何对待这些可爱的生灵和美丽的大自然的呢? (放映图片) 杀害的生灵、焚毁的山林、龟裂的农田、污染的河水……这一切分明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呐喊和哭诉, 所以文章第12小节说“我忽然觉得……不正在向我们倾吐着什么吗?”

师:但, 值得欣慰的是,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地球不只属于我们人类, 她是一切美好生命的共同家园。 (看视频)

师:看到一只鸽子, 作者决定不封阳台了, 让鸽子有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看到地球上这么多美丽的景色和美好的生命,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小组讨论一下, 用你们独特的方式告诉我们。

组1 (创作诗歌) :

给我一方蓝天

别让烟雾遮蔽了我的眼帘

给我一片森林

别让酸雨淋湿了我的美梦

给我一池碧水

别让河水飘来腐臭的垃圾

给我一阵清风

别让汽车尾气放浓烟

给我一块土地

别让钢筋水泥侵占了昆虫的家。

师:是啊, 人类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

组2:合唱《同住地球村》。

师:每一个生灵都是地球村的村民, 阳光与风雨是大自然的恩赐, 我们要拥抱美丽的自然, 创造和谐的地球村。

组3:保护环境要牢记, 节约粮食好品德。

买菜尽量用布袋, 出行一定少坐车。

花草树木要爱护, 益虫青蛙不要吃。

节约用水好习惯, 随手关灯节约电。

废旧电池别乱扔, 垃圾一定要分类。

师:我相信, 只要从我做起, 从一点一滴做起, 我们的地球一定会更加美丽。

师 ( 结束语 ) : 同学们太 有智慧了, 给了老师很大的震撼, 也给了老师很大的压力, 幸好老师稍有准备, 课前写了一幅对联, 就送给我们同学, 作为本课的结束语, 也让我们大家共勉。

篇9:《明天不封阳台》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理清文章思路,并说出产生分歧的原因

2、能通过分析和阅读理解“我”作为成人的思考更深入

3、能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变成实际行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现在很多同学家里都把阳台封了起来,因为封了阳台能防盗、防尘、隔音等等,但是封阳台也有一定的缺点,一下就是老师罗列的几点,你能不能根据你的预习说说封阳台还有什么缺点?

【明确:妨碍人与自然的接触】

二、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由于封阳台之后会妨碍人与自然的接触,所以作者决定明天不封阳台,但我们发现他的这一决定并不是一开始就做出的,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浏览课文并思考:一只鸽子使作者和儿子对封阳台的决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可用文中语句回答)【明确:见PPT】

三、研习课文,把握主旨

和未成年的儿子相比,作为成人的“我”对于要不要封阳台这一问题的回答并不是十分坚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请阅读文章第8~13小节后说出你的理解。【明确】思考得深度决定了我的选择不坚定

四、品读语言,体会情感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我”的思考比儿子更深入、更透彻,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作者的智慧吧!请找出你认为能集中反映作者智慧思考的语句并用心阅读,准备与其他同学分享。

五、思维拓展

爱护这一只鸽子,可以不封阳台,用布条帮鸽子做窝,找来水和玉米粒用作鸽子的晚餐;但是,怎样“爱护所有的自然造化,爱护一切有益的生命”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

六、结束语

篇10:《明天不封阳台》教案设计

1、整体感知,理清课文思路与线索。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事物,理解词句的深层含义。

3、领悟文章主旨,引导学生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落实到行动中去。

学习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与线索。

2、理解词句的深层含义。

3、领悟文章的主题。

学习难点:

1、理解词句的深厚感情与丰富内涵。

2、深刻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教学流程:

一、走进自然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诗画卷”,师生共同欣赏。)

在优美的图画与音乐声中,老师轻轻的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或听到了什么?

学生兴趣盎然,争先恐后的回答。(学生回答略)

师小结导入:“山是眉峰聚,水是碧盈波”,“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那蔚蓝的天空让我们心驰神往,那辽阔的大海让我们胸怀坦荡,那茂密的森林是我们天然的“氧吧”,那潺潺的流水是我们神奇的音响。大自然以它们独特的方式接纳着我们人类,营养着我们人类,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对待自然界的一切呢?杜卫东的《明天不封阳台》将会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示,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同来欣赏这篇课文。(板书课题与作者)

二、启发质疑,联想想象。

师:有人说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从这里你可以窥视文章的内容,你从题目中了解了什么信息,又产生了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交流并根据学生的疑问与课文的要求一起拟订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杜卫东他有什么独特的感受与体会。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190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自由朗读一遍,在读课文的时候,完成两个学习任务:

(多媒体展示,播放轻音乐)

第一,读课文时,划出文中的重要字词,并选择你认为最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整理在课堂笔记中;

第二,读课文时思考问题:作者封阳台与不封阳台的原因是什么?注意请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教师巡视,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点拨学生用“勾画圈点”的方法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

2.师:老师在读课文时也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字词,我们互相补充一下。(学生对照多媒体,补充到课堂笔记上。)

篇11:语文教案:明天不封阳台

1、知识与能力:熟读课文,理清文本线索,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 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理清文本线索;通过品味语言,理解本文主旨;

通过合作、交流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积极投身环保活动。

重点:

理解“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道理

难点:

品味语言,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

多媒体 课件

课前学习:

一、 利用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倏忽(shū) 稚嫩 (zhì) 鳞次栉比(zhì) 悖论 (bèi) 孵育(fū) 喧嚣 (xuānxiāo) 龟裂(jūn) 蚂蚱(màzha)恬淡(tián) 霓虹 (ní) 咆哮 (páoxiào) 眺望(tiào)

2。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眺望:从高处向远处望。

沐浴: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变迁:情况或阶段的变化转移。

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辨别它的滋味。

瑰丽:异常美丽。

变幻莫测:变化很多,使人无法捉摸。

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寄托。

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就自己来的客人。

自给自足:依靠自己生产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3。熟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走进自然,情境导入(展示风景图片)

(课前3分钟,多媒体播放一组配乐自然风光图片。)

导入:同学们,当你站在阳台上,抬头看到蓝蓝的.天空飘荡着朵朵白云,鸟儿欢快地飞过天空,留下串串脆啼;俯视楼前,草坪如茵,花朵鲜艳,河水清澈,游鱼戏莲;阵阵清新的空气飘进来,沁入你的心脾,置身于此,你舍得封闭那扇阳台吗?此时,我们会由衷的感谢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切。然而,当人类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时,却发现,同属于自然之子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都在逐渐离我们远去,并且,人类还不断受到自然的惩罚。人类到底应该怎样和自然相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明天不封阳台》一文(板书课题)和作者杜卫东一起探讨这个问题。(板书作者)

(二)走入文本,整体感知

1、检查课前学习情况

2、分节朗读课文

3、着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可提示方法:抓住文中的人和事。参考:我因为“鸽子问题”决定不封阳台)

4、思考讨论问题

A 对于阳台问题,我开始是怎样决定的,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明确:“明天要封阳台”,可以隔住城市的喧嚣,并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明天先不封阳台”,因为一只飞进阳台的鸽子

B 关于封阳台问题,我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心路历程?

(提示:抓住文中关键语句的关键性词语去分析、体会。)

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课文的线索(教师边总结边完成以下板书):

叙事线索:要封 —— 要封吗? —— 先不封

情感线索:坚决 —— 犹豫 —— 改变

C “明天还封阳台吗?”同样的问题,儿子和我的立足点有什么不同?

篇12:课文《明天不封阳台》优秀教案

关键词:爱惜之情,生命之源,敬畏之心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共生共荣,这样的解读固然是极有道理的,但笔者认为,如此解读中,人类依然处于主动的超凡地位,自然还是被动接受人类的种种赐予。这无疑低估了作者原有的思考深度,《明天不封阳台》中隐隐蕴涵的生命诉求,始终都被有意无意地忽略甚至无视。作者在叙写中透射的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眷恋之情,长久以来都在渴求读者的热切回应。

一、柔弱至极,唤起爱惜之情

商品经济的大潮漫天席卷,城市的面貌日渐拥挤与嘈杂,清新宜人的自然区域正被人类逐渐贪婪无情地侵占。鸟类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大自然的空间正日渐稀少,于是有一天,一只鸽子,辛苦辗转之后便飞进了作者家中没有封闭的阳台。

柔弱笨重的它,作出的生存选择是对的,作者“我” 与儿子就是爱惜护卫它的守护之神,使它“渐渐安定”了下来;接着,“我”不禁浮想联翩,想让鸽子在这里安身立命,想让它在这里多逗留一些时日,想让它安心繁育后代,想留给鸽子一个改变对人类敌对的态度的机缘…… 其实父子俩对鸽子的怜惜关爱,不仅仅因为人类有怜悯弱小的恻隐之心,更因为作者“我”深深懂得鸽子们可怜受伤,无家可归的惨痛境遇,其实就是人类自我预期未来结局的必然下场。沉迷物欲、痴缠名利的人们,请你毫不迟疑地牢记一点,我们爱惜珍视地球的一切生命, 让自然环境更多一丝温馨与惬意,最后不还是为了更爱惜护卫人类自己吗?

二、草长莺飞,回到生命之源

文本在第9小节叙述了那一年作者“我”去内蒙古草原,情不自禁拥抱大地沉浸其中的故事。茫茫草原, 与蓝天相连,澄澈明净、博大辽远的景象让人眼前一亮, 不禁心头一喜。

看着眼前蓊郁苍苍的绿色,遥望远方蓝天白云在召唤,听着耳畔悠扬嘹亮的牧歌,眺望远处驯良的牛羊马群在肆意奔腾。看到这久违的熟悉的一切,远离都市喧嚣、人心疲惫的作者,感受是清晰透心,细微入骨的。他好像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心灵故乡,随即,耳朵贴近地面,倾听着许久未闻的大地母亲的心音,人是自然之子,自然是人生存之根源的内涵在此得到淋漓尽致的酣畅表达。回到草原,扎跟大地,就是回到生命的静心之源。

人类被利益驱使,绿色从而踪影全无;人类被短视蒙蔽,孩子的快乐也顿时消失。所以他才会对飞到家中阳台的“不速之客”寄予了更多的关注和爱怜,孩子对自然的渴望与寻觅是多么真切而无奈,让人动容不已、感慨万千。对孩子而言,有一处放纵奔跑、抛洒欢笑、绿影婆娑的小小乐园,就是回归了自然之家,就是回到了生命最初的快乐之源。

三、含泪倾吐,激发敬畏之心

作者由此引发的思考是理性的,人类工业文明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是必然产生的社会进步,“我们早已不可能重新回到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中去”,但是人类社会的长足进步与发展,绝不能以牺牲自然有限的财富,作为沉重的代价。

其实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资源、巨大能量的互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早就已经不是原先苍翠广袤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赫赫人为印记的自然,“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联与渗透越来越密不可分。

恩格斯早就告诫过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一一地报复了我们。”哲人的睿智洞见言犹在耳,先知们早就祈盼唤醒世人的,其实就是对自然的无限敬畏之心。警世心语不曾远去,谆谆教导记忆犹新,它郑重地告诫人们:请尊重关怀自然,不要居高临下般一味无尽地攫取侵占,而是要虔诚地俯下身子来,给已经千疮百孔、伤痕累累的自然生态,一个至关重要的修整恢复的“休眠期” 。休养生息之下,生态环境才能逐渐修复焕发生机,从而鸟语花香、欣欣向荣,健康宜居起来,生活其中的人们才能更加舒心、安心、放心。

篇13:《明天不封阳台》 教案教学设计

本文是初中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节课,在文中我看到一只受伤的鸽子在书架底下孵蛋,儿子希望明天不封阳台,是出于对这一只鸽子的忧虑和喜爱。“我”则不但关注着这只鸽子的命运,而且关注着自然界的许多生灵;不但关注着自然界,而且关注着人类自身。全文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就是“人,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与自然共生共荣。

二、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仔细阅读课文,在抓住中心事件的基础上,把握贯穿本文的线索,学习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体会简洁而传神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学会抓住特征进行描写。

(二) 过程与方法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首先师生共同研读文章内容,理清线索,揣摩语言,体会夹叙夹议的作用,然后引发学生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思考,让他们提高意识。

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新体验的模式进行

(三)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由于受伤的鸽子的出现,引出文中父子对明天是否封阳台这个问题的思考,学习本文要感受“我”和儿子的美好情怀,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提出自己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理解与设想

三、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一) 重点

夹叙夹议的写法和简洁而传神的描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二) 难点

学习本文不能让学生过多的停留在对动物的喜爱和同情上,要让他们把这种情感上升为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三) 教学突破

在仔细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同学们通过相互探讨交流品味揣摩来把握课文的主旨,引起学生对人类残害动物的事实的深深思考,知道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

(一) 教师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准备教学用的材料及相关阅读篇目

(二)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五、教学步骤

(一) 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1、教师指导:

(1) 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2) 课文探究,理清思路

(3) 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4) 面对现实,引发思索

学生活动:

(1) 在讨论交流中进入课文,整体感知。

(2) 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3)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感情。

(4) 在文中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对现实中人类残害动物的丑恶行径发出的呼喊。

(二) 教学过程

1、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 教师活动:

你们家里的房子装修阳台封了没有?你喜欢阳台吗?居住于高楼大厦的某一单元,封闭阳台是司空见惯的,看来,同学们家里也大都封阳台了,请同学们说说封闭阳台有哪些好处呢?

学生活动:

针对老师抛出的问题,情绪高昂的进行探讨交流,阐述各自的看法。

(2) 教师活动:

如此看来封闭阳台有诸多好处,可以阻隔城市的喧嚣,可以防尘,可以扩大活动空间,可以美观等等,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明天不封阳台》的文章,你想不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不封阳台?请听老师朗读课文《明天不封阳台》你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学生活动:

听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

2、课文探究,理清思路

教师活动:

关于封不封阳台,“我”的感情与态度发生了一番变化,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我”的态度变化情况,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

速读课文,整理观点,交流明确:明天要封阳台(这是原来的计划)--明天还封阳台吗?(因情感与现实有矛盾)--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为了儿子的爱心和“我”的心绪)。“明天要不要封阳台”是课文的写作线索。

3、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 教师活动:

找出对鸽子描写的部分,细心品读。你觉得作者描写动物的语言好在哪里?文中还有这样精彩的描写吗?找出来加以体会。

学生活动:

通过仔细品读作者对鸽子及其他精彩描写的部分,明白:描写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要简洁传神。如:课文就主要突出描写鸽子的眼睛来表现鸽子的心灵世界原先对人的提防戒备,使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反应。

(2) 教师活动:

如果你当时在现场,你会作怎样的决定?

学生活动:

同学们各抒己见,如:

A、鸽子太可怜,应该给他创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B、我们与动物都是大地之子,应该友好相处。

......

(3) 教师活动:

同学们说得太好了,道出了动物们的心声,如果鸽子会说话,他一定会谢谢你们,你们不仅善解人意,而且有人与动物要友好相处的意识,真是让老师感到欣慰,其实这正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你能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同样看法的部分吗?谈谈这些部分语言上的特点。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

学生活动:

探究合作,讨论交流

A、10、12、13、自然段表明了人迎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

B、在老师的点拨下明确:这些小姐从表达方式来看都是议论,本文的议论较多地使用形象的`画面来说话,将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生动中表现美好的期盼,叙议结合,虚实交融。

(四)、面对现实,引发思索

(1)教师活动:

能否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呢?试从文中找出依据。

学生活动:

纷纷寻找。8自然段中鸽子的眼神的描写(自然对人),第11自然段中“儿子拿来......晚餐”(人对自然)

(3) 教师活动:

同学们请欣赏这样一组图画(一组人类伤害动物的图片)看了这组图画有怎样的感想?你想对这些人说些什么?

学生活动

发自内心的呼喊:

A、请放下手中的猎枪,珍爱生灵!

B、我们都是大地之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C、保护动物就是保护自己!

D、我希望:

酒楼门口,不再有被囚于笼中的珍禽

集市摊头,不再有被高声叫卖的青蛙

鸽子飞过秋日的天空,我们不再射出枪弹

蜻蜓掠过夏天的裙边,我们不再张开捕网

教师总结:大家的表述太了不起了,让我们爱护所有的自然造化,爱护一切有益的生命,让我们共唱一首和谐之歌!

(五)、链接知识,归纳小结

本文通过叙说我家决定不封阳台的事情,揭示了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学习本文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引发他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索,树立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切实的保护自然的观念。

(六)诱向深入,拓展思维

爱护一只鸽子,可以不封阳台,用布条帮鸽子做窝,找来水和玉米粒,用作鸽子的晚餐,但是,怎样“爱护所有的自然造化,爱护一切有益的生命”呢?你有什么办法?

(七)课堂小结

在下课铃声敲响之前让我们共唱《和谐之歌》

和谐是

一只鸽子在我家阳台上的逗留

是冯至深情的诗句

是牧羊人的歌声

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情

和谐是

酒楼门口,不再有被囚于笼中的珍禽

集市摊头,不再有被高声叫卖的青蛙

鸽子飞过秋日的天空,我们不再射出枪弹

蜻蜓掠过夏天的裙边,我们不再张开捕网

和谐是

爱护所有的自然造化

篇14:课文《明天不封阳台》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在抓住中心事件的基础上,把握贯穿本文的线索。

2、体会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学会抓住特征进行描写。

3、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相处模式。

教学重、难点:夹叙夹议的写法和简洁而传神的描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怎样引导学生认识并思考“人与自然”问题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设想: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共同研读文章内容,理清线索,揣摩语言,体会夹叙夹议的作用,然后引发学生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思考,增强和谐意识。以问题情境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文章,并能有所收获。

教学过程:

导入:每个人的生活中总会有很多期盼,同时也会有很多遗憾。就拿我来讲,从小到大我很羡慕别人家那高高兀立在半空的阳台,可以再上面晒被子,种一些盆栽。可是在我经历的三座房子里都缺少了高高的阳台,这一直是我的遗憾。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的文章也跟阳台有关,题目叫《明天不封阳台》。

(设计意图:以自身经历导入,营造亲切轻松的谈话氛围。“期盼”、“遗憾”也暗中点出本文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期盼以及文中所提到的“不和谐”现象的遗憾之情。)

一、阳台

读课文,找出文中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句子。

因为……,“我”决定明天要封阳台。

因为……,“我”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

预设:因为要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我”决定明天要封阳台。

因为不想惊扰可爱的鸽子,让儿子能有一个新“朋友”,感谢鸽子带给我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我”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

(设计意图:第一遍读文章,让学生读懂“明天不封阳台”的前因后果。使用完成句子的方法让学生可操作的完成对文章内容整体感知的任务。)

二、鸽子&人类

1、再读课文,找出描写鸽子的句子,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鸽子?

“忽然传出几声‘咕咕’的叫声,”

“一只鸽子蜷缩在书架底下,正瞪大惊恐的眼睛望着我们。”

“它扑打了几下翅膀却未曾飞走,……它正在孵育的两只鸽蛋,看到了它翅膀上的一块血痕”

“这不是一只名贵的鸽子:灰色、嘴大且长”

“鸽子见我们没有伤害它的意思,重新安静下来,它伏在蛋上,眼睛紧紧盯着我们,目光是那样令人怜爱。”

(设计意图:在封不封阳台的问题上很自然就会注意到“鸽子”的存在,顺势引导学生寻找描写语句,体会“抓住特征进行描写”。在这些语句中学生也可以读出鸽子的一些特征,例如:受伤的、可怜的、伟大的……

2、从文中人物的`哪些表现可以看出这只鸽子很幸运?

儿子:发现鸽子(灿若朝霞、惊喜、忧虑)

照顾鸽子(关注、爱怜)

“我”:发现鸽子(思考、感慨)

读懂鸽子(作出决定)

(设计意图:在认识鸽子的同时再引导学生读文中的两个人物,在面对这只鸽子时,不同的人物会有哪些不同的表现,这也和人物自身的特点相关,预设可以读出孩子的天真善良,对弱小的同情,可以读出“我”的思考和感慨,由此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自主思考。)

三、思考

1、回顾课文,在“我”的思绪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今社会人与自然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人类(远离)自然

(创造)

物质文明 精神失落

(设计意图:“我”的思绪即代表作者的观点,这个问题的设计有意让学生能关注文中的议论语句。另一方面也能唤醒学生对“人与自然”问题的思考能力。

2、选用文中的句子来倡导人类要与自然和谐共处。

《和谐之歌》

让笼中的珍禽悠游山林

让惊恐的青蛙高歌田野

让精灵的翅膀抚慰天空

倾听大自然的哭诉

思考大自然的呐喊

爱护所有的自然造化

爱护一切有益的生命

(设计意图:再次选用文中的句子就是希望学生能读透文章,能使用正确的句子来表达也就表示学生明白了这些句子的意思。)

四、课后学习

1、选择一个动物,抓住某个特征进行描写。

2、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话题,将课上学习所得,加上自己的见解,整理成文。

【八年级上册《明天不封阳台》教案苏教版】相关文章:

1.明天不封阳台的教案

2.《明天不封阳台》教案设计

3.《明天不封阳台》教学教案

4.课文《明天不封阳台》优秀教案

5.明天不封阳台教案设计

6.《明天不封阳台》优秀教案

7.明天不封阳台课件

8.明天不封阳台的教学设计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课文《明天不封阳台》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明天要远足课文内容05-16

鲁迅明天教案范文05-29

明天会更好教案04-21

中班教案昨天今天明天05-12

明天会更好音乐教案04-16

9明天要远足教案04-21

明天我们毕业班会教案05-16

你好,明天优秀作文06-16

你好明天优秀作文07-21

留给明天优秀作文08-18

上一篇:关于针对麻山区人事编制工作汇报下一篇:护理礼仪规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