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分析1

2024-06-28

语文试卷分析1(精选8篇)

篇1:语文试卷分析1

2015— 2016学年第一学期语文试卷期末分析(中职1、2)

邱彩虹

一、试卷整体评价

本次考试考察内容能涵盖《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考点内容。从考点的设置、考察角度和难易安排来说,符合目前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难易程度适中,具有较好的导向性。命题仍然坚持重基础,查能力,看创新的命题思路。现将试题分析如下:

二、语文知识部分

1、积累与运用:1-9题考查字字形、词义、语病、句子链接

对于字形的把握,学生往往把简单的汉字搞忘,对于成语的理解不够,对语病的判断,一直是学生的弱项。1、2、7、8、9文意理解,都属于文学基础的积累和运用和对句子的理解,考察学生识记、理解、记忆。难度适中,题得分率较低。

2、文言阅读选择题:3—6实词、句义、文义理解等方面的考察,难度适中,紧扣课本,基本体现文本内容的延伸。基础题失分很严重,特别是对字形和词义、病句。加强练习。

三、名句默写部分

1、试题:考查课内基本知识

2、答案:最高—满分12最低2分,3、对策: 课内默写错别字的消灭仍任重道远。

四、现代文阅读

试题难易程度适中,问题设计也比较巧妙而典型,考察也较全面。做本题时,带着问题阅读,再找题干在文章的范围,筛选关键语;先理清文章结构,领会深刻含义。1、2题其实是一个通过现象看本质的问题,这是作者写作的目的,这个题对他们是个弱点。

3题其实升华主旨的作用。大部分学生都能答出表明意思。

五、作文部分 对学生作文分析:

1、以“对手”为题,类似的作文,我们平时练得很多,学生基本上能从生活中选取材料表现立意,作文形式上没有创新。优秀作文没有,本班最高36分,最低20分,高分段文章比例5%——7%;中段比例76%,低段比例大致17%。

2、存在的问题。一是学生作文内容空泛、言之无物较为普遍。二是极少部分同学不注重审题扣题,有跑题偏题现象。三是很多学生仍然不注重书写。四是立意简单,不善于挖掘生活的深层面,内蕴不够,相当一部分同学都是人云亦云。五是个性作文很少,这也折射出一个教学中强调“范文”的问题。六是语言平淡,写作表现手法简单,不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七是表达方法单一,不能将叙事、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八是部分同学的结构松散,缺乏线索,过渡不自然,不能巧妙构思。中低段比例大约12%;有些作文不像作文,或根本没有立意、结构,乱涂乱写。努力方面:

1、针对学生基础差,平时教学中得加强。反复练习。

2、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方面要注重大语文教学观,放得开,收得拢,不拘泥于教材,即要有驾驭教材游刃有余的能力,又要有超越教材纵横驰骋的开拓精神,开放学生思维的空间,要靠教师的解放,只有教师敢走出这一步,才会有学生的作文生命线。

3、引导学生阅读。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息息相关的,读多了自然丰富了内蕴,语感就有了,这样长期坚持,厚积而薄发,效果定斐然。

4、指导学生善于捕捉生活的点滴,注重细节描写,以小见大的反映生活。

5、坚决遏止学生“假大空套”式的作文,要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最忌无病呻吟。

6、注重个性化作文培养,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喜欢的文体形式和语言风格,将佳作之魂魄融于自己的个性之中,一定会出力作。

7、引导学生写作时一定要有的放矢,要确定目标,每一次都应该有一个专题,如“细节描写”“语言风格”“表现手法”“构思巧妙”等,要做到系列训练,有一个完整的强化结构。

8、要力求在作文评讲中求实效,讲评作文方式应不拘一格,每一次都要使学生激情勃发,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到写作的技巧,让学生在参与中找到自己作文的努力方向。

9、在作文教学中仍然需要加强书写训练。

10、提高课堂效率,珍视学习和生命的每一分钟。尤其是布置作业中的重复训练,劳力而不出效的训练应坚决纠正,从而为学生留出自己的空间。

篇2:语文试卷分析1

三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卷简析

这份试卷命题坚持以新大纲为依据,力求适度体现新课标精神,拓宽语文教学领域,打通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渠道,检查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及课内外阅读能力。检测的内容不仅局限于教材,还检测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命题人员是希望通过试卷,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不要只围绕课本而教书,而应注重课外阅读的辅导,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试题包括“基础知识”、“阅读理解”、“习作”三大块内容。考察的知识点涉及到拼音、字词、句子、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识记等多方面,题型有传统的,也有创新的。总的来讲,课内外知识结合,难易适度。同时整份试卷还体现了“两重”,即重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能力(包括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积累运用能力)。试卷把握了学段特点,突出了教学重难点。

二、答题情况

第一题,拼写词语。正确率较高,同学们书写的也很美观。错误较的有“批评”“弹琴”“抵抗”,由于这小部分学生平时的基础不牢,学生要么忘记部分笔画,要么就是出现别字。平时教学中应加强这些笔画多的字的练习。今后教师

需要从基础抓起,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基础成绩。

第二题,组词语。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感和平时的积累。平时教学中要加强书写能力的训练,不但要会写,还要求写正确。如学生书写“偶尔”误写成“偶而”。

第三题,比词汇。本题要求学生正确地书写出四字词语中的某个字,以考查运用为主要特征,题的材料从教材中来,要靠学生用自身的能力去解答。由于学生的粗心在书写时偶尔出现错字、别字,但对题目要求的“这些词语中和学习有关的词语是()。”学生却写出了试卷外的词语,出现了错误。今后要注意要求学生认真审题。

第四题,比音节。主要对多音字的读音掌握情况进行考查。因为是选择正确读音,难度较小,学生完成都比较好。

第五题,比积累与应用。是让学生就教材原句以填空的方式,考查学生对课文重点句子的研读,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整体看完成的还是不错的,只是少数同学出现错别字,原因是基础差的同学老是记不牢,所以老师在平时训练的时候要注意把学生基础抓牢。默写古诗主要考查学生对优秀古诗文的积累。材料选自教材,综合学习的读读背背和古诗是要求学生在日常会背会写的。第5小题,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应用,有学生不会写“后羿”的“羿”,还有误写为“十个太阳”,即从教材中选出语言材料命制成题,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从以上试题看,重在考查学生语文基

础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运用水平。这样命制试题,意在告诉老师们,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把学生语文素养培养放在首位。

第六题,比词语运用。大多数学生完成较好,但个别学生仍对“关爱”“疼爱”等词语缺乏正确的感知,所以,要注意对孩子们语感的培养。

第七题,句子训练场。考察了扩句、被字句、仿写句子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接触的此类练习比较多,所以,错误较少。

第八题,阅读天地。此题是既跟基础知识有联系,又与“语文素养”密切相关,综合考察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通过答题直接反映出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通过试卷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能正确理解文章内容,但仍有一部分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不是很强,尤其是第4小题:同学们给了英子两次掌声,第一次是在__的情况下;第二次是在__的情况下,同学们想通过掌声____英子。要求学生概括每次掌声响起时的情况,学生有的说的不好,概括能力差,语感也差,因此教学中应加大力度提高学生对课外短文的理解概括能力。

第五部分“开开心心写作文”。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思维和表达的条理性。要求“你最想感谢谁?选择

一、两件事情表达你内心的感谢。”本次作文选题充分体现了“生活是习

作的唯一源泉”的思想,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选材,让学生有话可写。但个别同学由于基础太差,在作文的完整性,语句的连贯性以及字的正确性三方面把握不当,以后应该从基础抓起,在积累运用的同时,多读多写。

三、改进措施

(一)要加强语文积累。

语文能力的提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它的基础在于有厚实的积累。没有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就是空谈,理解和感悟就失去了基础。积累的途径,首先是要重视对文本的学习,要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对课文中的常用词语、精妙句子、人文思想等,该了解的要了解,该记忆的要记忆。老师还要善于总结、综合,让学生学习轻松,又事半功倍。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一些优美词句,养成自觉积累的习惯。

(二)加强对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

从答题情况来看,多数学生的卷面分都得到1-3分,但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字迹较差,没有加卷面分,说明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些现象应该引起老师的重视。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反复抓,时常抓,通过严

格的训练,培养学生仔细审题、静心阅读、认真书写、独立思考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对个别同学要加强辅导,特别是要提高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要抓在平时,要常抓不懈,要针对他们的每一个进步予以表扬,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端正学习态度,使他们迎头赶上,学有所得。在作业的质量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做完题认真检查的习惯。

篇3:2014年海南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 (9分)

今年本题的阅读素材是摘编自张炜达的《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在选材上是一个突破。本文尽管非著名作家的作品, 但文字洗练, 言近旨远。本大题作答较易, 第1-3小题考点都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考察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考法基本上都是“与原文内容 (理解) 不一致”的选项, 而且都是错在无中生有或在原文中无据。也许命题者意在给学生开卷的自信。

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 (36分)

这一大题是今年试题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题。此题中, 我们看到了古诗文考查形式上的变化。这一变化传达了对古诗文阅读的一种新的理解:随文释词, 依据语境理解词句的含义, 因为把它们孤立的、个别的加以认知和记忆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这样的变化体现出来的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更高要求。

1.文言文阅读 (19分) 。本文言文阅读材料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传”这种文体, 中学生已学习过多篇,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等, 应该容易整体认知。理解稍困难的可能是文中的议论语句, 特别是未标点部分。

第4小题, 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与用法, 改变了过去多考虚词的考法, 不再是两两比较, 而是请考生注意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地位与意义, 理解能力在此凸显, 这也可以看成是语境理论带来的一种解放。

第5小题, 考查的是文言断句, 这在新课标全国统一卷中属首次出现, 但在其他省份的高考卷中是屡见不鲜的, 如北京卷、江苏卷、浙江卷、重庆卷等都有对断句的考查。断句需要学生在整体阅读文段, 理解把握大意的基础上, 运用一定的文言语感才能完成。如果考生在平时的文言学习中, 注意积累文言句式的表达特点, 尤其对判断句、倒装句等句式结构有所了解, 诵读多语感好, 那么阅读理解能力相对比较好。

第6小题, 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

第7小题, 文言文翻译, 共10分, 平均得分4.96分。主要丢分在对“民业”、“乃”、“偕”、“疏入”等关键词的理解上, 不少考生未译对, 有些令人费解。第2句则得分更低, “疏入”, 本来结合前面的话“偕诸大臣伏阙上疏”就很好理解了。但有近半的考生完全拿不到分。

2.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古代诗歌鉴赏的素材是唐代韦庄的《含山店梦觉作》, 这是一首羁旅乡思的经典作品。由以往的对某一首诗或词的鉴赏变为对两首诗的比较阅读。对“虚实相生”表达技巧的考查, 较以往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表现手法较为少见, 学生作答有一定的难度。比较两首诗中“灯前”表达的诗人感情的不同, 主要是鉴赏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查的难度不大。但本题得分不高, 平均得分5.26分, 得分率42.6%。

第1问 (第8题) , 表现感情的方法———“衬托 (或反衬) ”、“虚实相生 (或借景抒情) ”, 大部分学生未答完整, 很多学生是从句子修辞角度回答的, 如“对比”、“夸张”等。不到位的原因在于对诗句的内涵不理解。对于锐意进取、自视甚高的唐人来说, 若是功业无成, 宁可“等闲挥袂客天涯”。因而“回家”与“仕进”是一对永远无法解决的矛盾。这便有了韦庄将“流离”“别家”当作一种习惯, 成为生活常态, 表现唐代士子气度。但是乡思功名、去乡怀国之痛, 自然让诗人将这份苦闷转入到梦境, 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

第2问 (第9题) , 韦庄的《含山店梦觉作》中的“灯前一觉江南梦”与宋代郭震的《宿渔家》中的“灯前笑说归来夜”, 两处“灯前”表达的情感是完全不同的。“灯前一觉江南梦, 惆怅起来山月斜。”孤灯所具有的悲剧意味, 透露出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孤独与无奈, 而“斜月”意象的加入, 使诗人思乡之情愈加悲凉和惆怅。郭诗中的“灯前”表现的却是诗人留宿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此题重在考查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 而一半以上的考生未能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3.名篇名句默写 (6分) 。此题 (第10题) 相较以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过去是由上句或下句推导出相应的下句或上句, 而今年的名句默写题则转变为根据所给出的句意默写出文中相应的语句。也就是由过去的单纯考查识记转变为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 题型更为灵动, 除要求考生能背诵课文外, 还要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方能作答。本题平均得分为3.08分, 主要原因是将“朝菌”、“蔽”、“旌”等字词写错的考生多, 只有理解了意思, 才能牢固地记住字形。

第三大题文学类文本阅读 (25分)

第三、四大题为选做题。今年采用了“二选一”的形式, 每道题25分, 相较以往, 分值提高了不少, 体现出一种探索:对选做题形式、内容、赋分的探索。可以肯定的是, 这25分体现的都是思想的探究或想象力、表达能力的综合表现, 而不再包含客观知识性的内容, 这是正确的方向。

第11题, 《鞋》这篇小说, 文笔质朴而生动, 情感浓郁, 非常感人。但考点比较客观, 能否在情感、道德意识等方面让考生加以主观探究呢, 这也许是可以考虑的。第11题的第2问、第3问平均分为0.6和0.8, 看来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是考生的一大难题。

第 (1) 问, 是关于小说主题、人物性格、修辞与表达手法的考查, 重在鉴赏评价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品味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

第 (2) 问, 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 有利于突出人物性格。鞋是主人公守明感情的载体, 聚集着她对那个人几近全部的爱;以鞋为纽带传递主人公的深情和期盼, 有利于展开故事情节;鞋是爱情的替代品, 是爱的见证物, 是人物情感的再现。大部分考生忽视“叙事写人”的要求, 未能围绕“好处”作答, 对小说类文本的特征与阅读方法理解模糊。

第 (3) 问, 重在鉴赏评价作品的人物形象, 赏析文本内涵, 领悟艺术魅力。主人公守明是一个朴实、善良、柔顺的农村姑娘, 在她身上有着羞涩、纯真、手巧、孝顺、爱幻想等特点。主要应从文本对人物心理活动、行为动作和语言等的描写以及社会环境描写中捕捉信息。比如作品中关于守明做鞋看到鞋样时心中的想法和梦境般的描写, 从中可以归纳出她单纯又娇羞的神态, 以及她对爱情所抱有的严肃和神圣态度。

第 (4) 问, 此考点能力层级很高, 重在考查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是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或有创意的解读。可从小说和“后记”在情节、主题、人物、情感等方面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 而阐述自己的理解, 没有统一固定的答案。根据本篇, 一种情况可以理解为“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 既然是“后记”, 当然不能算作小说的一部分。小说写的是“那个人”, 而“后记”写的是自己, 结局也未必能断定就是同一个人。另一种情况可以理解为“后记”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情节和“后记”有相似之处, 小说中的主人公守明与“后记”中的我的境况、情感都很想像。遗憾的是, 考生做这道题大都没有明确的观点, 或有观点而说不出理由, 故得分情况不理想。

第四大题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

本题材料摘编自《中国真菌学先驱———邓叔群院士》, 所选文章内容较好, 表达清晰, 但命题略有些“绕”, 第2、3、4问在内容上有重复交叉现象, 体现的区分度不够大。第12题平均得分12.52分, 得分率为63%。

第 (1) 问, 是有关文章内容的概括和语言特色的分析, 要求具有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此题超过30%的同学填了“常识教育和专业化教育C/D”两项, 很遗憾地丢掉一半分, 这一遗憾本来是可以通过仔细阅读题干加以弥补的。

第 (2) 问, 此题的关键词是“现实因素”和“思想基础”。考查学生对文章语言、结构、中心的分析概括能力。“现实因素”是邓叔群对国民党腐败统治的失望, 而东北解放区领导尊重人才的诚意令他感动。“思想基础”是他从小受到外祖母关于爱国和做人的教育, 在他的内心深处, 有着为民族富强奋斗终生的志愿, 有着对共产党的希望和向往, 愿与民族同甘苦、共命运。这一问总分是6分, 考生平均得分为2.8分。

第 (3) 问, 此题的关键是“ (邓叔群) 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 要求考生从文本和“相关链接”中筛选有用信息, 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材料所反映的人生价值与时代精神, 意在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当他得知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时, 他放弃学业, 当即回国;他带领研究小组顶烈日、冒风雨开展森林资源勘察;为东北筹建农学院, 带病编写出一整套农林大学的教材纲要;主动要求去偏远贫困地区工作、要求减薪、捐献, 办培训班, 拒绝巨额酬金等。本小题共6分, 考生平均得分2.9分。

第 (4) 问, 此题在内容是与2、3问重复交叉, 相对前两问较易, 考生平均得分3.92分。考生只要紧扣“爱国科学家”, 再从材料中去搜集相关信息, 如:牺牲个人利益果断回国;为中国建立自己的真菌学;为国培养农林专业人才等。此小题得分率是较高的, 81.3%。

第五大题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这一大题凸显了语言的意义在于学以致用, 字、词、句的选择与运用, 都依赖于具体的语境, 引题着重考查学生的表达应用能力。

第13题, 由以往考查对4个各不相同的成语的理解变为考查3个意思相近的成语的辨析、理解。要求考生在正确理解所给成语“防患未然”、“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意义和用法的基础上, 能分辨各句的不同语境, 做出正确的选择。虽然考查的能力层级都是表达运用中的E级, 但减少词语数量, 加上特定的语境帮助辨别, 今年的这道考题能力要求有所降低, 而更强调汉语的文化意蕴。这对今天网络空间和日常生活中语言意蕴的流逝、语言的空心化和暴力化是具有反拨意义的。

第14题, 这是一道病句辨析题, 而分析句子结构是辨识病句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成分残缺、偷换主语、句式杂糅的辨识。

第15、16题, 主要考点在于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生动, 要求考生仔细研究所给材料的语意、内容及其之间的逻辑关联, 根据上下文关系进行排序。但此小题考生得分并不理想, 仅为2.3分。

第17题, 此小题依然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 根据所提供的内容, 用简明、连贯、得体、准确、生动的话语组成一段话, 要求说明的是:这是一次春游活动, 活动的内容及要求, 各小组具体情况及相应的准备工作。此小题可以说是一种类似于活动“通知”类的东西, 考查点太过单一, 仅为组成一段话, 如果要求考生以“通知 (或公告) ”的规范形式设计一份“春游活动通知 (或公告) ”, 这样考查的内容可能更丰富, 适用性更强。

第六大题写作 (60分)

今年的作文题 (第18题) 在材料表述上相对清晰, 立意空间也比较广。但材料短, 对多数海南考生而言, 理解“喂食”、“警示”的内涵, 有一定的难度, 很容易偏离题意。本题平均得分37.8分。

本材料是关于“给野生动物喂食”而引发的讨论, 一方面给动物喂食是好心, 是善行。但“好心”未必“做好事”。从而引申出关于“溺爱、错爱”的主题, 强调“自强自立、不食嗟来之食”的重要性, 表面讲的是不要给野生动物喂食的问题, 实际却可以联系到对孩子、对亲人、对学生应该抱什么态度才算是关爱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不听警示者执意喂食, 将依法惩处”, 而引申出要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的主题, 强调遵循自然法则以及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但“给动物喂食”, 以及由此而生的“依法惩处”, 还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取材范围不够开阔, 大多数考生列举的都一些司空见惯的事例, 很少有灵性的闪光呈现。

我们希望, 未来的作文命题, 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考, 表达真实的情感和见解, 展开理性的讨论等方面多加关注, 从而对作文教学起到更切实的推动作用。

篇4:语文考试试卷分析三步曲

一、失分点在哪里

在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部分,还是在写作部分?当然,仅仅只有这种粗放型的失分点的锁定是不够的,还要再细一点:比如字音题错了,你需要分析“分”是失在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习惯误读字的读音上,还是失在方言误读字的读音上:比如字形题错了。你需要分析“分”是失在音近字、形近字上,还是失在音形相近字上;比如标点符号题错了。你需要分析“分”是失在问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括号、逗号、分号、破折号、省略号,还是失在感叹号上等等。正确地锁定失分点是有效分析试卷的第一步。

二、为什么会失分

此步骤是有效分析试卷的核心步骤,抓住失分点,冷静分析,寻找失分原因。

1审题失误。审题是考生通过阅读题目,理解材料的内在关系和出题意图并进行分析的思维活动。审题要求全面、仔细、深刻,既要看清题目字面要求,明确作答要求中的限制部分和未限制部分,又要准确把握出题意图。很多考生就是因为没有把好审题关,漏看、错看了题目中的条件,忽视题干中的限定性成分而失分。比如命题作文《我左右为难》,有考生就因忽视了题目中“我”的限定,大写特写古人的“左右为难”,结果只得了25分(满分为60分)。再来看一道语言运用的考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在横线上补写一句语脉相通的反驳结束语。注意此处用语的微妙性。(2分)

在美国一所大学里,曾发生过一次激烈的关于人道主义的争论。美国一些人因为误解,曾一度大肆宣扬北京打狗问题,并由此得出结论,说中国不讲人道主义,一些美国学生就此向北大学生张有学提问。

张有学回答说:“北京是打了些狗,但都是疯狗,疯狗是要咬人的。北京打疯狗,正是为了保护人。如果你们说这是不人道。那么我要问,在我国农村,农民最爱的是牛,因为牛是勤劳的。可是你们每天大量杀牛,”对方哑然了。

很多考生因没有看清题目中“反驳”的要求,填写了“你们就人道吗”或“你们更不人道”这样的句子。这样填,乍听起来很解气,却正中了出题者设置的“圈套”。因为你指责对方“不人道”,也就等于默认了自己一方“不讲人道”,达不到“反驳”的目的。正确答案可填“这也是不人道吗?”或“我们可以说你们不人道吗?”之类的反驳结束语。

事实证明,漏看、错看了题目中的条件将会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审题时不能放过任何一点有用的信息。

2知识漏洞。许多考生失分的原因是知识掌握不到位。且来看一道题:

读李白的《子夜昊歌》,试分析两首诗是如何表达思妇之情的?

子夜吴歌

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表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

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正确答案是:《秋歌》寓情于景,由景语和特定的氛围引起思妇的情思,吹不尽的“秋风”更撩起思妇的愁绪,后两句直接表达了思妇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冬歌》寓情于事,通过写赶在“明朝驿使发”之前“一夜絮征袍”以寄远道的情事,来表达女子思念征夫的感情。

有考生这样答:《秋歌》通过夜间的捣衣声,通过秋风吹表达思妇之情,以动衬静;《冬歌》通过一件冬袍引发了思妇之情,运用想象。

这类考生的答法属于答非所问,为无效答题。究其原因是考生知识掌握不到位,将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与“抒情方式”的相关知识混淆了起来。《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中将“表现手法”与“抒情方式”同归入艺术手法。其中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以视为表现手法,如渲染、烘托、白描、铺垫、照应、心理刻画、蒙太奇、象征、用典、联想、想象、托物起兴、以动写静、以小见大、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寓庄于谐、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明贬实褒、明褒实贬等。而抒情方式则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间接抒情,它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物和寓情于事。上述失分的考生,在分析试卷时,须找出自己诗歌鉴赏考点部分的知识薄弱点。

分析失分的过程,也是知识查漏的过程,找到失分原因。找到“漏”之所在,才能补缺。

3应试技能。考试考查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能力。语文能力包括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这些能力在解题过程中主要体现在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上。好多考生失分就失在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上。

如现代文简答题的一种经典题型——试分析文中划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这样的题目,很多考生会失分,因为他们没有解题思路,就无从下手。正确作答的思路是先判断划线部分所使用的技巧,然后结合文本分析使用此种技巧的作用。再来看科技说明文部分的客观题(选择题),失分率极高。究其原因,主要就是答题思路不正确,好多考生判断此类题中选项正确与否的标准是“想当然”,用自己的头脑中的既定标准来衡量,脱离了文本。这种解题思路是不可取的。主观臆断极易造成失分。正确的思路是先明确题目的要求,排除无关选项,然后把剩下的选项在文中找出其相关处,然后进行比较、分析,推断,逐项排查,最后确定答案。

再比如语病题的解答,仅仅凭语感是不够的,考生还要学会分析语病题常用的解题方法:缩。且先看下面这一道语病题: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B5月4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了《红色箴言》大型诗歌朗诵会,通过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朗诵艺术,在场的大学生热血沸腾,深受震撼。

C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目,芙不胜收。游客们精挑细选。讨价还价,热闹极了。

D冬天日短,等到干完活儿回来。已是夕阳西下,薄雾给村子罩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母亲像往日一样,从灶屋里端出了热腾腾的饭菜,招呼我们赶紧吃。

这道题目的正确答案是D。A项句式杂糅,“受……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两种结构保留其中一种即可。C项不合逻辑,“导游地图”不属于“工艺品”范畴,可将“工艺品”改为“商品”,另外“名人字画”与“古玩”存在概念的交叉,两者不能并列,可删去“名人字面”。

篇5:语文试卷分析1

一、试卷评价

本次试卷能依纲据本,题型灵活多样,与平时做过的练习差不多,考核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求学生基本功十分扎实,同时渗透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以及课外识字情况,是一份好试卷。为了提高教学成绩,特对本次测试的试卷分析如下:

二、测试成绩分析

本年级现有111人,全部参加了考试,总分10134.5分,平均91.30分,优秀人数47人,优秀率36.68%,及格人数110人,及格率99.09%。本次测试比较满意,但也有不足的地方。

三、试题结构和特点

结构:本试卷包括十二道题:第一题区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第二题补充音节。第三题读音节写词语。第四题我会填。第五题辩字组词。第六题找出不是同一类的词语。第七题照样子写词语。第八题补充句子。第九题连词成句。第十题按原文内容填空。第十一题阅读。第十二题看图写话。

特点:

1、突出基础知识。从知识点上看,覆盖面广,对整学期所学过的每个知识点都有涉及。

2、注重能力培养。本次试卷题中,除了突出基础知识的考查外,还注重设计了考查学生能力的试题。(1)考查学生汉语拼读能力与观察能力。(2)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体现知识综合。第八题用补充句子的方法来考察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

四、典型错例分析:

1、错误率最高的是第十一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有的是太马虎段落数错,有的填空填错。

2、第四题我会填,填写笔顺笔画出错的比较多。

3、第二题补充拼写音节,这说明学生做题比较马虎,不认真看题。

五、反思与对策

1、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从卷面上,学生的审题不够认真,粗心马虎等,是导致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是长期不良习惯养成的后果,应当引起重视。其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生的一个基本的素质,它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2、加强易错易混淆概念的辨析。

从卷面上看,不论是在汉语拼音还是在识字、课文,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学生对某些字词产生混淆。在平常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对比练习,让学生在对比中自己辨析、掌握。

3、注重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随着课程改革的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型,如图文题,短文阅读题,及综合运用的题型。这些题大多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或阅读来解决。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较薄弱,原因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不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4、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从本次试卷成绩看,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成绩非常不理想。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这些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对这部分学生要有所偏爱,及时给予补缺补漏,以保证不同的人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5、在写话方面,坚持每天写日记,为写作打基础,使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步提高。

总之,本次对学生完成的情况来看,总体上比较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虽然学生的阅读题完成得不是很理想,但跟试卷的难度也有一定的关联。

六、今后改进教学策略

1、更加重视书写端正、规范,卷面整洁。

2、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仔细审题、仔细答题、仔细检查。

3、注重在教学时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而不是通过题海战术。

4、加强阅读训练,提高阅读方法。

5、重视词语的积累,增大阅读量,提高说话、写话的能力。

篇6:语文试卷分析1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考察试卷密切联系教材,关注学生的实际,题量不大,难易适中,覆盖面广,从书写习惯、多音字区别、近反义词、句子练习、阅读积累与运用以及看图写话等几个部分对学生的习惯、知识、能力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检测。既考查了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又考察了学生对语言的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分析及习作能力。

二、考试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全年级190名学生全部参加了考试,一、二、三、五班及格率均达到100%,且人平分也都在90分以上。

三、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题:读拼音,写词语——本题考查的重点是本册书中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的答题情况较好,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少数学生出现错别字。主要为众志成城的城写成诚实的诚;温暖的暖写成暧昧的暧;祝福的偏旁写成衣字部。

第二题: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并划上横线——本题主要检测的是学生对课文中的二类字和多音字正确读音的辨析能力;学生大体情况不是很理想,主要对蘸和扇的读音分不清楚,其次是有6个学生没有按照题目要求划线,而是打钩,结果分数全扣。

第三题:比较组词——本题主要检测的是学生对形近字、同音字的辨识能力、力求让学生掌握更多生字的同时学会辨析,本题正确率很高。但也有少数同学答卷比较马虎,照着写的字都错,可见考试时并不专心。

第四题:写出词语的近反义词——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反义词、近义词的掌握运用能力,这些词平时在授课中讲过,但我们只是进行了口头训练,并没有及时进行书写训练,且这些词的近反义词里有很多二类字学生不会写,所以因写错字、拼音的学生很多。

第五题:按课文内容填空——这道题的完词填空词语均为本学期课文所学,平时出现的也比较多,因而学生答题比较好,整个年级此题错误的不超过10人。

第六题:照样子写一写——本题检测的是学生对基本句式、词语的叠词形式的积累与运用。除了第一小题有部分学生审题不清,将要求写出aabb式的反义词只单纯写成aabb,因此失分现象较多。

第七题:生活多美妙,我会填一填——该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句子的完型掌握情况及。本题共有三个小题,前两题错误较少第三小题为我知道黄石市的市花是石榴花,我还知道()。本题的意思要求学生写出你还知道哪里的市花是什么?其实这道题在语文园地三最后的宽带网里讲过复习时也接触到,并进行了口头练习和连线练习,这次的完型句子练习,很多学生包括基础知识比较好的学生都出现了语

句表达不完整地情况,都写成了北京是月季花,香港市是紫荆花,澳门是莲花等。还有的根本没有按题意做乱写一气。此题是本次考试中年级失分最多的题。

第八题:按要求写句子加标点(9分)——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基本句型的掌握情况,从而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这道题学生平时徐连较多,按说丢分不多,但恰恰相反,满分的学生并不多,主要原因为读题不认真,检查也不过细,忽视了标点符号的书写。

第九题:阅读短文——本题为课外阅读。共有三小题,一给文中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似的的似很多学生选择的似乎的似的读音;二是要求按短文内容进行句子填空,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按要求做;三是根据提示写句子,同样失分的是没有从文中找对应的句子。学生失分较多,错误主要集中在许多学生没有将短文好好阅读就慌忙作答,理解不到位从而造成错误。

第九题:看图写话练习——本题让学生仔细看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结果怎么样?以“小鸭子得救了”为题展开想象来写,体现了兴趣性、灵活性和自主性原则。大部分学生能按要求写出图中的故事,能把自己观察得到的信息表述清楚,语句通顺。也有极个别学生识题差,没有扣住中心来写,语句啰嗦,还有的因格式、错别字等造成失分。

三、今后改进措施

这次质量检测,比较全面考查学生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巩固情况,但我个人认为题型的安排上有些重复,第五题和第七题可以合并,另外标点符号的检测应该出现。总之针对本次考试结果,今后我们将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我们的教学。

1、继续加大加强对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基础知识的练习和巩固,争取能让他们把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掌握得再扎实些。

2、督促学生熟读、背诵课文,特别是课后资料袋知识的普及不忽视。

3、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认真检查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以及做完试卷后仔细检查的好习惯,从每次作业,每次练习开始严要求。

4、抓好阅读的指导学法。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阅读,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培养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继续加强写作指导。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加强课外的阅读积累,二是多提供连笔的机会,提倡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起来。

6、一定要重视学生书写,本次考试全年级不同层次丢失卷面分(6分)的学生占年级总人数的25%左右。

篇7:语文试卷分析1

二年级语文试卷总结

二年级共有219人,217人参加这次期末考试,这次考试的总分:20626.8分,平均93.9分,高分人数191人,高分率88.67%,不及格人数2人,及格率98.1%。平均分94.32%。

这次考试试卷主要由10个题组成:

一、抄写下面的字,看谁写的工整。

二、读一读,连一连。

三、用对好标出正确的读音。

四、看拼音,写词语。

五、比一比,在组词。

六、填一填。

1、把句子补充完整,并选其中的一个写一句话。

2、照样子,填一填。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5个小题)

八、按要求做题。

九、仔细阅读下面短文,然后按要求完成各题。(5个小题)

十、看图写话(爱护益鸟)组成。

本次通过对试卷进行统计比较分析,总体情况来看,较满意,按好、中、差三等,95%以上的学生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卷面干净整洁,及个别学生书写欠规范。从这说明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很注意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试卷结构。

1、考察学生书写能力。书写是二年级的重点,要求学生写规范字,写漂亮字。重视考察学生的观察力,测试内容学生平时写过的字。试题总的来说难易适中,没有太难的题。

二、以下就答卷情况进行分析。第一题:抄写下面的字,看谁写的工整。学生书写认真,没有出错的。

二、读一读,连一连。学生做的很好,没有出错现象。

三、用“对号”标出正确的读音。个别学生出错,“漂亮”和“飘走”选错拼音。学生对多音字掌握不好。

四、看拼音,写词语。个别学生“温暖”的“暖”写错。“拔草”写成“拨草”没掌握好词语。

五、比一比,在组词。极个别孩子“口渴”“喝水”组词组反了。

六、填一填。

1、把句子补充完整,并选其中的一个写一句话。个别孩子掉了句子,原因是没读题目要求。

2、照样子,填一填。个别孩子(一条)彩虹,写成了(美丽的)彩虹。(一束鲜花)写成了(美丽的)原因是没有认真看例子。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做得较好。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5个小题)第2小题“一年好景君须记”中的“须”出错,“人多计谋广”中的“计”写成了“记”。

八、按要求做题(共5个小题。)。做得较好,有3名学生“吓哭了”写成了“下”。

九、仔细阅读下面短文,然后按要求完成各题。(5个小题)第1小题,选拼音,只(zhǐ)看到自己的长处,选成了“一声”第3、5小题错的较多。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没认真读短文。有的读不懂。

十、看图写话(爱护益鸟)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按要求写作,语句通顺。没有离题现象,极个别孩子由于图不清楚,1、2副图写成了吹笛子。后面的图写的较好。有的学生在写句子时出现掉字、添字、写错别字等现象,使句子不通顺,还有的学生丢掉标点符号,书写不够认真,卷面不够整洁。主要原因是学生写后不检查,对同音、形近字区分不开,写作能力有待于提高。

三、改进措施:

1、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注意审题,仔细检查。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培养。

2、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注重语文教学中的识字、写字教学,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3、加大对后进生的辅导力度,课堂上对后进生多提问,多鼓励、表扬,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信心。

4、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多写多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5、加大教研力度,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二年级语文试卷情况总结

山头中心学校

2013年1月31日

篇8:如何提高语文试卷分析课的有效性

关键词:语文考试,功能,试卷分析课,有效性

考试作为课程评价的方式之一, 使用普遍, 功能强大。阶段性的考试可以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 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完善教学过程, 全面落实课程目标。[1]可见考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么, 教师应如何把考试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呢?那就要精心设计试卷分析课, 提高试卷分析课的有效性。

一次考试下来, 只有师生双方对考试的总体情况了然于胸, 只有师生双方沉浸于试卷的分析之中, 考试的效果才能体现, 目的才能达到。试卷批阅下发之后, 教师不作分析, 要求学生自己订正;或者教师乱发脾气, 愤然分析;或教师异常冷静, 逐题耐心分析, 这些行为都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那么如何提高试卷分析课的有效性呢?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 笔者以语文为例, 谈一谈提高试卷分析课的有效性需要把握的几点。

一、通过绘制表格让学生了解自己考试的具体情况, 是提高试卷分析课有效性的前提

既然考试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 明白自己的知识薄弱点, 以便调整接下来的学习方略, 那么就非常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自己每个题型的得分情况和掌握程度。在课堂上可以呈现总体和局部这两种表格, 以一次期末考试为例进行说明。

总体表格:

说明:

1. 此表格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语文学习和知识掌握情况。

2.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二、现代文阅读; (一) 课内, (二) 课外;三、文言文阅读: (一) 古诗, (二) 课内, (三) 课外;四、作文。

3.“优秀”、“良好”等人数比例可以根据班级的语文整体水平做出相应的安排。

局部表格:

说明:

1.此表格是对第一个题型“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的细化。

2. 此表格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了解得更精细, 在今后的学习中更有针对性。

有了这两种表格, 教师和学生对考试的总体情况都了然于胸, 这样在试卷分析之前, 教师要分析的和学生要倾听的重点就清晰可见了。所以表格的绘制是提高试卷分析课有效性的前提。

二、利用注意力变化规律, 遵循先分析“重”、“急”题目的原则是提高试卷分析课有效性的保障

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经历过学习的人都有这样的切身感受:老师一题一题往下讲, 学生所有的耐心都已被磨光, 真等到讲那些重要的题目时, 注意力却无法集中了。这是有其科学道理的, 不能怪学生。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 一般情况下, 一节课45分钟中, 学生的注意力随教师讲课的变化而变化。开始上课时, 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增强, 中间有一段时间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较为理想的稳定状态, 随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经过实验分析, 上课时间与学生的注意力变化情况如下:

所以课堂的开始不宜马上进行题目的分析, 先利用上面绘制的表格进行热身,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起他们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总体表格和局部表格会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从而可以进一步端正听课的态度。

待表格展示完, 学生对自身情况了解之后, 学生的注意力也是逐步增强了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着手分析题目了。分析题目应该区分轻重缓急, 根据注意力变化的规律, 先讲那些错误率比较高、学生不容易掌握的题目, 也就是先讲“重”、“急”的题目。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最稳定的时候着手最重要的事, 这就为提高试卷分析课的有效性提供了保障。

三、灵活运用多种试卷讲评方法, 是提高试卷分析课有效性的关键

当然, 在具体分析题目时, 教师也要作方法上的思考和选择。是向学生进行灌输式的分析好呢, 还是引导式的自我发现和总结好呢?在平时的试卷分析中, 我发现下面的几种方法有不错的效果。

方法一, 充分利用数码技术, 让学生自己在对比分析中找到答题要领。

很显然, 学生自己发现答题错误比教师直接告诉他们效果不知要强多少倍。针对一些典型性的错题, 我事先会用手机拍下学生中具有代表性错误的回答, 再把比较好的回答混在其中, 然后通过电脑展示在屏幕上, 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寻找答题的要领。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走一步, 再走一步》阅读中的一个题目:“‘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具体指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不超过20字) ”

学生甲:“我”跟着伙伴们, 爬悬崖到三分之一处不能爬了, 后来得到父亲的指导才下来了。

学生乙:下悬崖的经历。

学生丙:我和小伙伴去爬山, 最终我悟到人生的道理。

学生丁:爸爸指导我下悬崖的经历。

此题的题干中有诸多限制的信息, 如“经历”、“具体”、“简洁”尤其是括号中的信息“不超过20字”, 所以要答好这种题目, 还真要多长几个心眼。在对比分析中, 学生们发现甲语言不够“简洁”, 乙连必要的人物都没有, 丙不吻合题目中要求概括“永远忘不了的经历”的要求, 文章的核心内容是爬下悬崖的部分, 况且根本不用谈到道理, 相对来说丁概括得还不错, 但似乎还欠缺点什么。

学生们意识到这类题目的回答要包含“谁”和“干什么 (表现中心的核心事件) ”这两个要素。我顺势启发他们还应加上“修饰语”, “修饰语”是为了突显文章的中心, 仅仅概括成“‘我’ (谁) 爬下悬崖 (干什么) ”是远远不够的, 还应加上两个必要的修饰语“‘我’在父亲的鼓励 (或指导、引导) 下一步一步爬下悬崖”才行。

最后我们总结出这类题目一般可以用这样的模式去概括“谁+修饰语 (凸显中心) +干什么 (表现中心的核心事件) ”。

在经历了自己的对比分析之后, 学生对这类题目的回答就比较胸有成竹了, 而且会记得更深刻、更持久。

方法二, 学生代替老师分析题目, 激发注意力、锻炼能力两不误。

在试卷分析课中, 多一些互动和参与效果会很好, 其实这也是让学生保持注意力的一种手段。

在一堂试卷分析课中, 总会有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会感到无趣, 因为除了个别题目不会, 其余都答得不错, 可他们还必须要陪着大家一起听。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一些题目让这些学生跟同学们讲解, 一方面可以保持其余学生们的注意力, 另一方面也能激发他们自己的注意力, 甚至还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何乐而不为?

如一古诗阅读题:

诗歌中, “”含飘零之感, 唤起读者对王昌龄流落远方的担忧;“子规”有离别之愁, 触发宦游异乡的凄清。

这个题目的正确答案是“杨花”, 可正确率不高, 学生们呈现出的答案是“落尽”, “杨花落尽”, 甚至是“杨花落尽子规啼”, 作为教师自然明白是因为他们审题不清。

我让一位答对的女生上讲台向大家讲讲自己的解题思路:1.横线上有个双引号, 说明答案是要从诗中找的。2.题目中有个分号, 分号表示前后两句是并列关系, 地位是平等的。3.分号后面说的是“子规”的含义, 同时“子规”是个名词, 所以分号前面说的肯定是另外一个名词的含义, 而名词只能填“杨花”, 并且还真的含“飘零之感”。同学们不禁为该女生超清晰的解题思路所折服, 报以热烈的掌声。可以想象学生们听课的效果。

方法三, 充分利用学生资源, 由学生自由选择请教对象。

还有一些极个别的错题放手让学生们自己解决, 方式可以请教老师, 请教周围的同学, 抑或更远的同学。《兑命》里有一句话“学学半”是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的意思, 学生们深深地明白, 别人请教自己, 如果对方能听懂自己的讲解, 那就说明自己是彻底地懂了, 语言表达也是没有问题的;相反, 如果对方听不懂, 那就说明自己对这个题目还可能存在一知半解, 或者自己的思路和表达有问题, 那就应该赶快弄明白。所以, 学生们很乐意帮助别人, 这是双赢的美好局面。

四、写试卷分析后的感受, 是提高试卷分析课有效性的保证

阶段性考试的试卷分析之后我一般会布置一个作业:“字数不限, 结合此次语文考试中自己出现的问题和我们对试卷的分析写一篇随笔《语文, 我想说》。”随笔白纸黑字记录着, 可以改变听时清楚过后忘记的尴尬现象, 在下次考试之前下发可供学生借鉴, 避免重蹈覆辙。所以这也是提高试卷分析课有效性的保证。

学生在随笔中如是说:

这次语文考试同学们考不好的因素中, 不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认真复习、不仔细审题是占主要的。 (邱XX)

说到写作文, 半天才憋出一句话来, 脑袋里一片空白, 没东西好写, 这说明平时我不够仔细, 不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有趣的现象。我要坚持每天看15分钟的书。 (李X)

我发现了我学习中最大的缺点———懒。我偷工减料, 学习的效果自然也就会很差。 (陈XX)

没有关系, 这一次考得不好, 不代表永久, 下一次我一定会做得更好。 (胡XX)

……

透过这些文字, 我欣喜地发现写随笔还有这样的好处:

1.学生对自己在试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次梳理, 一方面加深印象, 另一方面也完成了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和总结。有些学生甚至上升到了对自己性格弱点的批评。

2.学生在梳理的过程中, 会对自己形成一种希望:如果下次避免了这些错误会怎样。很显然有励志的作用。

3.写作的过程也是学生情感宣泄的过程, 这样有效地调节了学生对语文的态度, 这能促进学生的学习。

通过写试卷分析后的感受, 学生由外而内地进行了一番梳理, 这无疑是提高试卷分析课有效性的有力保证。

余文森教授曾说:“我把有效性看成是课程改革成败存亡的命脉、命根子。”[2]可见, 一堂试卷分析课是不可小觑的, 一定要运用方法和智慧提高它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26.

上一篇:劳动管理规章制度内容写什么下一篇:描写我的同桌作文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