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单位预算管理

2024-04-30

第三章单位预算管理(共9篇)

篇1:第三章单位预算管理

第三章 收入管理

一.行政单位收入的来源

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财政拨款收入和其他收入。

1.财政拨款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预算资金。

2.其他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依法取得的除财政拨款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

行政单位依法取得的应当上缴财政的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产处置和出租出借收入等,不属于行政单位的收入。

二.收入管理

行政单位取得各项收入,应当符合国家规定,按照财务管理的要求,分项如实核算。行政单位的各项收入应当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提示:

行政单位对按照规定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应当按照国库集中收缴的有关规定及时足额上缴,不得隐瞒、滞留、截留、挪用和坐支。

篇2:第三章单位预算管理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本办法适用于与市财政直接发生预算缴拨款关系的市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下简称市级单位)。

第二条本办法中财政预算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第三条市级单位预算由各单位负责编制,市财政局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市级单位对本单位预算的真实性、合理性、完整性负责。部门预算要细化预算项目,当年未列入部门细化款项的预算,一律不得拨付。市政府对市级单位的预算编制和执行负有领导责任。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第一责任人,市财政局对市级单位的预算编制和执行负有监管责任。

第四条市财政局是财政预算管理的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

第二章预算编制

第五条市级财政预算草案按照量入为出、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的原则编制,做到收支平衡,不列赤字。

第六条市级财政预算草案由市级各单位预算草案汇总组成。

第七条市级单位根据市政府的部署和市财政局的安排,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向所属各机构、单位部署编制预算草案,并负责本单位所属各机构、单位预算草案的审核,汇总编制本单位的预算草案。

第八条市级单位预算按照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分别依据以下要求编制。

(一)人员经费根据市编办编制文件和人社局核定工资数汇总形成;

(二)公用经费严格按照定员定额标准核定,依照“一次核定、包干使用、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原则,在核定金额范围内细化到每项日常具体支出;

(三)项目预算依托项目库进行细化,由项目实施单位提供填报项目申报书、批复文件、明细项目预算、可行性报告、绩效目标、政府采购表(采购项目)等相关资料,项目预算要求细化到经济分类款级科目;

(四)对于年初确需安排,但具体项目实施单位和具体项目实施内容尚待明确的项目,由市财政局汇总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后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第九条市级财政预算草案经市政府审定后,由市政府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当年预算草案。预算草案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后,成为当年市级财政预算。

第十条市财政局自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市级财政预算之日起15日内,统一批复市级单位预算。

市级单位应当自市财政局批复本单位预算之日起10日内,批复所属各机构、单位预算,并将批复所属各机构、单位的预算抄送市财政局备案。

第十一条市级单位应当自市财政局批复本单位预算之日起15日内,将包括所属各机构、单位的预算向社会公开。

第三章预算执行

第十二条市级财政预算由市政府负责组织执行,具体工作由市财政局负责。预算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后就具有法定效力,市政府、市财政局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调整、变更。

经市财政局批复的市级单位预算,市级单位在执行上要硬化预算约束,必须严格执行,不得突破,不得在预算执行中调整、变更。

第十三条市级单位应当按照批复的单位预算,根据事业发展的时效性要求,编制本单位分月用款计划及用款申请,经本单位负责人审签后,报市财政局拨付资金。

(一)市级单位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按均衡进度拨付;

(二)对单位预算中已批复的专项经费,由市级单位按项目进度编制用款计划及用款申请,市财政局在3个工作日内拨付;

(三)各类专项资金按照专项资金管理有关规定拨付;

(四)各类购置专项统一按照政府采购程序办理。

第十四条市财政局根据审核无误的市级单位用款计划及用款申请,及时、足额拨付资金,不得扣减、延压市级预算单位预算拨款,不得办理无预算、无用款计划的拨款。

第十五条市级单位应当厉行节约,按照规定的支出用途使用资金,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

第四章预算变动

第十六条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当年财政预算发生以下变动,市财政局应当在报告预算执行及财政决算情况时汇总,经市政府审定后,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一)省级财政下达的专项拨款;

(二)不增加预算支出总额,只在相关科目间进行调剂而形成预算支出项目间的增减;

(三)因国家、省、市政策变动而增加或减少的预算收入;

(四)涉及中央、省、市之间企事业单位划转而增加或减少的市级收入;

(五)动支上年净结余;

(六)动用当年预算超收而增加的预算支出;

(七)动支预备费;

(八)其他项目的变动。

第十七条市级单位申请追加支出预算时,由申请单位提出规范、合理的申请报告,阐明追加预算的政策依据、项目明细和资金数额等详细资料,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同意后,报市人大常委会审批,市财政局根据市人大常委会批准的调整预算报告予以追加。

第五章财政决算

第十八条市级财政决算草案的编制,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到收支数额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第十九条市级单位按照市财政局的要求,制定本单位决算草案的具体编制方法,编制本单位(含所属机构、单位)的决算草案,在规定期限内将决算草案连同草案说明一并报送市财政局审核。

第二十条市财政局对各单位年度决算草案审核后,发现有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予以纠正。

市财政局应当按照审核后的各单位年度决算草案,编制本级财政决算草案,报送市政府审定。

第二十一条市政府应当依法将本级财政决算草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第二十二条市级财政决算草案经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市财政局应当自批准之日起15日内向市级单位批复决算。市级单位应当自市财政局批复决算之日起10日内向所属机构、单位批复决算。

第二十三条市级单位应当自市财政局批复本单位决算之日起15日内,将包括所属各机构、单位的决算向社会公开。

第六章预算监督

第二十四条市级单位应当加强对本单位预算收支活动的管理,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并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资料,不得拒绝、隐匿或者谎报。

第二十五条市财政局应当加强对市级单位预算收支活动的监督,定期检查各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并向市政府报告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第二十六条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对市级财政和市级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做好市级财政预算的监督工作。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造成市级财政预算管理秩序混乱的,由市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兰州市市级财政预算执行监督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有关单位及其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理。

第七章附 则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篇3:第三章单位预算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绩效考核起着“桥梁”的作用, 通过绩效考评及时反馈的信息, 一方面, 可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有一个公正合理的评估, 为下一年预算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另一方面可以及时的发现和较快的纠正实际情况和预算之间的差距, 以此对全面预算的实施进行有效的控制, 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相关责任人员权、责的考评, 可以极大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奖惩和监控水平。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以及预算管理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一) 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意识比较淡薄

长久以来, 一方面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绩效考评的理论概念提出比较晚, 尚属于一个全新概念, 另一方面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将绩效考评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要素去对待, 以此导致了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全面预算管理的绩效考评这部分上处于空白, 因此导致许许多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不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绩效考核。导致的严重后果是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进展, 严重的限制了行政事业单位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

出现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集中于相当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根本没有树立起较强的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考评的意识, 没有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 间接的影响了其他工作人员的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的意识, 致使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认为单位全面预算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不怎么重要, 只要做好预算工作即可的错误意识。另一不容忽视的一点是许多行政事业单位根本没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框架和绩效考核架构, 全面预算管理往往成为形式。总之,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传统预算管理观念的影响, 导致了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和绩效考核工作的忽视甚至形式化和边缘化,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效率极其低下的窘境。

(二)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完善、指标不合理

我国比较多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普遍的存在预算管理以及绩效考核的相关联的衡量指标选取不科学、涉及面狭窄的一些不良现象。主要表现在绝大多数的预算管理没有专门设立的机构来运行, 仅仅只是依据一些普通的管理工作条例进行一般性的形式总结, 体系的松散极其导致出现了大量的冗余的工作人员和僵硬化的预算运转, 此外,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考核的指标也很少, 更不用说形成良性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一方面对员工的劳动成果的忽视, 挫伤了工作人员的积极工作的热情;另一方面, 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利益分配无标准而混乱无序。积极进行预算管理绩效考评是预算管理永恒的核心, 这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持久良性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绩效考评需要良性体系的全面支持。

(三)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绩效考评的监督乏力

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的监督体系尚不完善, 当前绝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重在关注于事后的监督、改正, 对关键的事前以及事中监控边缘化现象日益突出, 根本未建立起动态的全方位的监督体系。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监督侧重语纸张上的仅仅签字的形式上的监督, 重点关注的是预算执行制定后执行过程的合法合规性, 而对预算管理的绩效考评的监督处于空白地带, 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的考评监督体系乏力。比如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不按法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而漠视, 有的单位甚至无视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出现本单位的私设内部不合理的会计核算机构未纳入统一的主体会计机构进行统一的会计核算管理, 即私立小金库, 中饱私囊, 用于私自谋取福利或“特殊”开支。造成大量的资金非法流失。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绩效考评的思路

(一)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考评的意识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及其绩效考评是一项比较新工作, 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头绪繁琐、内容较多、涉及知识面较广、人员要求的综合素质比较高。因此,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以及预算管理绩效考核的力度, 首先必须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人员重视的意识, 着重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对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考评的意识, 表率作用要如实的体现, 以期从上到下带动行政事业单位全体工作人员的意识感和责任感。为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和绩效考评从思想根源上扫清障碍。其次, 还要提高参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和考核的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紧跟经济发展的大环境, 最终提升工作人员的全面素质。满足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

(二) 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需要:首先, 应该马上设立专门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机构, 增加全面预算管理的在编人员, 隶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固有编制, 利用公务员编制吸引专门的全面预算人才, 解决人手混乱无序、人员不足造成的预算不合理与实际情况相互脱节的现象, 有效地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与绩效考核管理职能融合度。其次, 理清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路, 主要实行职位责任制, 切切实实落实相关责任主体职责, 行政事业单位全权负责全面预算的实施和考评体系的设计和编制, 严格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各部门全面预算管理进行检查、监督、评价。做好全面预算管理是进行绩效考评的重要前提。

绩效考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大的方面:首先是了解和熟悉本单位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其次要根据单位年度的预算执行的情况以及本单位详细的目标规划, 有依据的制定相应的年度预算管理绩效考评目标;在分清主次的情况下全面系统的量化各个评价指标, 选取适合的评价指标, 全面系统的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再根据执行中的实际情况不间断的调整评价体系, 在此过程中关键在于多部门的加强协调与合作。

(三) 加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绩效考评的监督力度

为了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考评的有效性, 相关单位和部门必须要加强对预算管理尤其是绩效考评的检查与监督力度。对于监督、内控以及审计部门来说, 一定要建立和完善本单位的监察与审计体系, 并且严格依法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例如, 当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上报本单位采购预算或是上报的预算在没有获得上级行政部门批准的情况下, 任何级别的行政事业单位都绝对不可以擅自依据自己的预算计划在没有监督的情境下进行采购。为杜绝此类情景的上演, 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建立全面的预算监督体系, 由此才可以确保预算管理及其绩效考评的顺利进行。

三、总结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尤其对预算管理的绩效考核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持久健康的发展意义重大, 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无论在思想意识还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实际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预算管理及其预算管理绩效考评指标体未建立、监督乏力缺失等, 并且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和策略, 以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及其绩效考评更好的发展态势进行有价值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朱妙素.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研究[J].广角镜, 2014 (11) :255-256.

[2]郑桂欣.浅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J].金融营销, 2013 (33) :134-135.

篇4:现代单位预算管理刍议

全面预算反映的是企业未来某一特定期间(一般不超过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计划),它以实现企业的目标利润(企业一定期间内利润的预计额,是企业奋斗的目标。根据目标利润制定作业指标,如销售量、生产量、成本、资金筹集额等)为目的,以销售预测为起点,进而对生产、成本及现金收支等进行预测,并编制预计损益表、预计现金流量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把企业的经济运行看成一个整体,以企业的目标利润为主线,使整个预算管理活动围绕目标利润展开。其意义在于,明确并量化公司的经营目标、规范企业的管理控制、落实各项责任、明确各级责权、明确考核依据,为企业的成功提供保证。

二、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主要特点

1,预算系统支持多种预算体系,可以实现包含业务预算、财务预算、资本预算及筹资预算等多种体系的全面预算管理。

2,预算编制过程灵活,既支持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分阶段进行编制,又支持跨年度编制预算。也可定义预算表格式,适合多种预算编制方法。

3,支持滚动预算、弹性预算、增量预算、零基预算等编制方法,支持自上而下的集中预算的编制和分解,自下而上的预算编制和汇总,以及上下结合的预算编制流程。

4,灵活的功能权限和数据权限的控制,使不同人具有不同层次、不同数据的操作、修改、查看等权限。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

5,支持预算表之间的推演,可定义表间的勾稽关系。

6,可同时在年、季、月、旬定义不同的控制方法,预算控制更灵活。

7,预算执行数据被动采集干其他业务系统,可直接与其他系统共享,实现事前预算和预警,事中控制。

8,预算分析灵活,可以进行预算对比分析、预算差异分析、预算环比分析、预算定基分析等多种分析,满足预算管理的需要。

从编制预算开始,公司管理的核心思想就得到了充分体现。公司整个预算体系的数据从企业人工和费用开始填写后,自动反映到后面的成本表,越到后面的环节系统需填写的数据就越少。最后所有数据都汇总到现金收支上来。三张会计报表中最终形成的数据都是从前面的环节中自动获取的,所以要“做假”就很难,大大加强了总公司的控制能力。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公司对各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有了全面的了解,实现了对下属单位的全方位管理监控,把企业中的各种经济活动统一到了企业整体发展目标上来,在公司内部形成了上下一致的合力,推动了公司的高效运转。

三、搭建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要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首先明确预算编制原则。一是以明确经营目标为前提,通过分析企业自身的强项和弱项,结合考虑市场信息,落实实现经营目标的策略和措施:二是有关预算指标之间要相互衔接,勾稽关系要明确,以保证整个预算的综合平衡:三是要积极可靠、留有余地,也就是要充分估计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不能把预算指标定得过低或过高:同时为了应付实际情况的千变万化,预算又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免在意外事项发生时,影响目标的实现。

其次要有组织保证。其运行流程主要包括:预算准备、预算编制、预算分析、预算汇报、预算审议和预算监督等。

1,预算准备。总公司财务部门根据公司整体战略目标和业务战略的执行情况,定期拟定业务单元、对各部提出年度预算编制要求,并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

2,预算编制。业务单元财务部门根据业务战略需求并参照总公司要求,协助业务单元管理层具体组织年度预算的编制、汇总和审核等工作,形成年度预算报告,并报送总公司财务部。

3,预算分析。总公司财务部门对各业务单元和各部报送的年度预算进行审核、汇总、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同时编制总公司整体年度预算报告,上报管理层和董事会。

4,预算汇报。业务单元就上报的年度预算报告向总公司总经理和董事会进行汇报并接受质询,总公司管理层成员及职能部门负责人也一同参与质询。汇报内容主要包括战略执行检讨、业务战略分析、长期战略规划、阶段性目标值、未来行动计划和年度全面预算等。

5,预算审议。总公司总经理和董事会根据整体战略,结合总公司财务部门提交的预算报告等有关信息,并参考总公司管理层成员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在听取各业务单元预算汇报的同时,对各自的业务战略细化和全面预算落实情况进行审议,并提出指导意见和总体要求。

6,预算监督。公司及业务单元的财务部门应通过日常运营信息和动态管理分析对战略与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并提出有关战略管理等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审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应对战略与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四、改进措施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不断思考和改进管理的过程,特别是通过管理创新,预算的作用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尽管如此,目前我们在预算实践中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需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改进,才能推动企业管理的进步。

1,聚焦业务战略。预算不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经营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都由业务部门主导编制,是企业层面的战略性资源分配。预算不再是短期的财务安排,而是长期的战略细化,预算是战略导向的预算,是战略细化驱动的预算,是战略行动方案依托的预算。预算强调的重点是关注业务单元的长期战略是否通过年度预算得到落实,现有预算是否支持行动计划,由此也就有可能避免资源分配的无序和企业的短期行为。

2,减少讨价还价。预算不再是评价的直接对象或主要依据,预算导向的目的是战略的落实,而业绩评价强调的是对战略执行的检讨,强调财务与非财务等多方面的关键业绩,反而对预算指标看得不是很重。评价的目的是达到超越历史、瞄准标杆,这种评价是导致自身实实在在的进步和行业领导地位的追赶,而不是引导业务单元通过讨价还价来确立容易达到的虚拟标准,更不是诱导经理人刻意争取预算指标的极小化。

3,强调过程管理。预算本身评价的淡化使得过程管理更加重要,业务单元不再被静态的预算目标匡住,更为重要的是利用预算的动态过程来增进学习、鼓励问题的尽快解决及提高适应性,由此引导企业去研究市场和把握市场。优化内部流程。就是说,不是用预算管理来限制自己,而是让企业根据市场变化来动态调整和实施行动计划,以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实现战略目标。

五、有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1,树立正确、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全面预算管理是加强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要实施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就必须树立正确、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无论是理论界或是实业界,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功效、基础等,依然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比如:把预算管理仅仅看成预算编制,或者把预算管理仅仅局限于财务部门,当作其控制费用的工具,由此严重影响了预算管理的功效,从而较严重地遏制了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在动力,导致了不少企业纯粹为了应付上级或外部的压力而作预算,使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因此,要想使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真正得以推行且能切实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准,首先必须正确解读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全面预算是企业内部关于权限、责任的具体制度,是企业的“法律”文书,全面预算管理是公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实现集团战略与预算管理的对接。以预算实现战略思想。全面预算管理是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配合的战略保障体系,因此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计划管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战略管理,一方面,预算目标的定位,应体现不同类型企业的战略重点。另一方面,预算模式的选择,也应体现企业不同时期的竞争战略。

篇5:科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摘 要:预算管理是科学事业单位财务活动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加强科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可以规范财务活动行为,合理使用各类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因此有必要对科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目前状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科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策略。

篇6:二级单位预算业务管理制度

为保证二级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转,管好用好事业单位各项经费,,结合我局经费管理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本制度只适用于局所属二级单位。

二、二级单位财务严格实行预算管理制度。各项财务活动纳入正常的计划管理,按预算计划开展活动,尽量减少临时性支出,杜绝无计划支出和一事一议。节约的公用费用报局长批准后可用于改善本单位职工福利。局规财科具体履行对二级单位财务收支状况的监督和指导,对二级单位的财务人员实行双重管理。

三、二级单位实行收入与支出彻底分开、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单位收入支出计划根据局党组讨论确定的.数额为准并以责任状形式下发各单位。收入以银行存款为主,直接由付款人汇缴银行专户,现金收入由财务人员当日(原则上不能超过次日)缴入银行专户,现金收入不得截留用于单位支出。如有截留、坐收坐支现象,一经发现,停拨该单位下月所有经费,并对该单位一把手、财务人员通报批评。二级单位财务专用章由规财科管理。支出个人部分(包括工资和各种福利)按人事部门核定金额,由二级单位财务人员列造工资发放表,填写拨款申请书并付单位负责人审签的工资发放表报局分管财务领导签署意见,规财科根据审签意见加盖财务专用章。支出公用经费由二级单位财务人员按年初责任状要求的收入进度、支出计划填写拨款申请书,并经单位负责人审核后签字上报局规财科,由规财科及局分管财务领导签署意见后报局长审批。规财科根据审批意见在支票上加盖财务章。公用经费包干使用,超支不补。

四、局规财科负责办理各二级单位会计集中核算业务。负责二级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根据财局要求负责编制各单位的部门预算和年终决算、固定资产年终报表等工作,配合物价、审计等部门做好各项检查工作。审核各二级单位经济活动和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时规范做好各单位的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据实按月编制会计报表和财务报告,妥善保管会计档案。

五、各二级单位明确一名财务人员,负责本单位财务和资产日常管理。根据市财政和局下达的经费指标编制全年用款计划,办理各类收入的缴交和支出票据的缴销,审核归集原始凭证,负责各单位职工工资造表、发放和日常财务收支,到财局办理本单位拨款事宜,协助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开展单位财务监督。

六、严格费用开支审批程序,确保开支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二级单位各项经费收支参照局机关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实行“一支笔”审批制。重大财务事项实行申报制度,一次性支出1000元以内的由法定代表人审批、1000元以上的必须由分管局领导审批。每次报销单据必须有经手人、证明人、审批人签字,并说明用途。局规财科严格对各单位报销票据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规定和超计划费用部分一律退回原单位。

七、严格专项经费的管理。专项经费严格按照批准的用途专款专用,单独核算。专项经费的支出,按照核定的开支范围和规定的用途、标准按实际发生数额列支。专项经费支出必须报分管领导审核、局分管财务领导审签意见并报局长审批。

八、各单位购置固定资产和大额购置须先由单位提出采购计划。经分管领导审核、局分管财务领导审签意见,报局长审批后交局规财科组织实施,属政府采购范围的按规定程序办理。

九、各单位的固定资产以及上级配置的能力建设方面资产应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人员妥善保管,不得随意侵占、挪用。

十、局每半年对二级单位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一次内部审计。各单位应严格执行财务公开制度,各单位应每月公开一次账目,主动接受单位干部职工的监督。局规财科每年7月、次年元月对二级单位财务收支情况审计。

十一、其他事项

(一)严格现金管理。收取的现金应及时入账入库,严禁坐收坐支。各单位的财务账目日清月结,及时报账、记账,做到账面、账证、账实、账表相符。

(二)严格票据管理。局规财科负责二级单位票据的管理。未经局分管领导批准,不得违规发放票据。二级单位财务人员负责本单位票据的监督使用、日常管理、回收工作,并配合局规财科到财局办理本单位票据的领取、更换。

篇7: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办法

事业单位是指主要通过生产精神产品和提供各种劳务的形式直接地或间接地为上层建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单位。

事业单位具体分为以下五类:工业、交通、商业事业单位;农业事业单位;文教、科学、卫生事业单位;社会福利、救济事业学位;其他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所需的预算资金,国家采用“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1.核定收支。它是指事业单位要将全部的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和各项非财政补助收人与各项支出统一编报预算报告,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定其预算收支的规模,其中包括财政补助的具体数额。

2.定额或定项补助。它是指对非财政补助收入不能满足支出的事业单位采用的补助办法。所谓定额补助,是指根据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依据相应的标准确定一个总的补助数额,如对高校实行的人均定额补助。所谓定项补助,是指根据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确定对其某些支出项目进行补助,如对某些事业单位的工资支出项目给子补助或对大型修缮及设备购置进行的补助。

3.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它是指事业单位的预算经上级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准以后,由其自求平衡(除特殊情况外),其增加的支出,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不再给予补助;因增收节支形成的结余,可由事业单位留用。另外少数非财政补助收入大于支出较多的事业单位,可按规定向国家上缴部分收入。

五、财政补助政策及补助基数核定方法

(一)分类核定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1)对现有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要按照精简机构、转变职能的要求,在严格清理和规范,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对其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业务费实行定项补助政策。其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等全额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2)对纯粹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无收入或收入额度较少以及具有民族特点的公益类事业单位,实行“定额补助”政策;对大专院校、科研、农业等公益性事业单位,在调整布局、改善结构、优化配置的基础上,实行“核定基数,固定比例增长”的财政补助政策;对既承担社会公益职能,又有一定收入的准公益性事业单位,实行“定额补助”政策。(3)对技术与中介服务类事业单位实行“定额补助,逐年递减”的经费补助政策。(4)实行财政“零补助”政策,逐步退出财政供给范围。

(二)经费补助核定方法。综合考虑事业单位编制、人员、职能职责和财力可能等因素,对上述各类单位,按照“零基预算”的原则,分别采用不同方法核定其定额或定项补助数。经费补助基数既包括财政拨款部分,也包括实施收支脱钩管理的非税收入。(1)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按编制、人员、非税收入、分类分档定额以及工作职责和任务核定定项补助基数,一年一定。(2)公益类事业单位。此类事业单位财政补助基数根据其工作任务、近三年的非税收入状况、以及相应的定额标准予以核定。对教育、科技和农业等按法定比例增长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按照“核定基数,固定比例增长”补助方式科学核定补助基数,并根据财力确定一个逐年增长比例,一定五年不变;其他社会公益类和准公益类事业单位实行“定额补助”方式,补助基数核定后,一定五年不变。对收入额较大且已基本具备自收自支能力的其他公益性事业单位和准公益性事业单位,实行“零补助”财政政策。(3)技术与中介服务类事业单位。定额补助基数核定后,每年按20%的比例递减补助定额,第六年起实行“零补助”财政政策。(4)经营类事业单位,补助基数原则上每年递减1/3,三年内退出财政供给范围,第四年起实行“零补助”政策。按照自治区直属事业单位改革政策,经界定不属于财政供给范围的事业单位,要退出财政供给范围。

1、事业单位预算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财务收支预算,是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它反映了单位一个会计财务收支的规模。

事业单位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收入预算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拨入专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等;支出预算包括:拨出经费、拨出专项、专款支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成本费用、销售税金、对附属单位补助、上缴上级支出、结转自筹基建。2、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方法

原则:政策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统一性原则。

(l)政策性原则。事业单位编制预算要正确体现和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在坚持适度从紧财政政策的前提下,既要保证国家确定的重点,又要兼顾一般。

(2)可靠性原则。事业单位编制预算要稳妥可靠,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收入预算要留有余地,对没有把握的收入项目和数额,不能打入收入预算;必要的支出预算要打紧打足,不能预留硬缺口。

(3)合理性原则。事业单位编制预算要做到合理安排各项资金,尤其是要合理安排各项支出项目。人员工资等刚性支出,必要的公务费、业务费和设备购置支出,必须优先予以保证。

(4)完整性原则。在编制预算时,必须将单位的一切财务收支全部反映在预算中,不得打埋伏或在预算之外另留收支项目。(5)统一性原则。各类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要按照国家统一设置的预算表格、口径、科目、程序和计算依据,填列有关收支数字指标。

方法:财政补助收入数,根据财政部门核定的定额和补助标准编列;事业收入数,根据上年完成情况及本年增收因素编列,其中从财政部门核拨的预算外资金和部分经核准后上缴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可以参照上年上缴数、核拨数和留用数编列;经营收入,按本年经营业务计划及产品销售情况编列。

事业支出中的人员支出按有关标准和编制人数或在编的实有人数等计算编列;公用支出有定额的按定额计算编列,没有定额的根据实际情况测算编列;经营支出可按定额成本、上年成本和有关“增减因素”测算编列。、事业单位收支预算的编列程序

事业单位提出建议数;财政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事业单位依据预算控制数编报正式预算;财政部门正式下达批复预算。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国家对财政补助收入和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一般不予调整。4、什么是零基预算? 零基预算是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为依据,不考虑以前的财政收支计划的一种国家预算方法。5、什么是预算调整?

预算调整是预算执行的一项重要程序,是指经过批准的各级预算,在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者减少收入,是总支出超过总收入或使原举借债务的数额增加的部分改变。预算调整必须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未经批准,不得调整预算。6、什么是预算外收入?

篇8:单位预算管理浅析

单位预算是指政府部门依据国家相关的预算管理制度的规定, 结合本身及未来一定时期应该履行的职能需要, 从基层职能部门开始的, 通过编制、审核、汇总、上报这四个阶段, 最后由财政部门审核并提交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依法批准的部门综合财务收支计划。单位预算最重要的思想是把单位依法获取的所有财政性资金以及各项收入和支出, 都要按照财政部门统一要求的内容和格式在一本预算中准确的反映出来, 实行统一管理, 统筹安排、综合平衡的原则。其包括的内容是本单位所有的收入和支出。

从单位预算管理的层级及内容来看, 预算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了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财政资源的主要使用和运作者, 也是宏观政策重要的传导路径,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单位的预算管理不仅能够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同时本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也能够大大的提高, 节约各项成本费用, 保证财政资金的收支符合规定。 (2) 合理保证单位财政收支平衡。单位可以根据情况, 编制合理恰当的预算, 为下一阶段的预算提供参考, 合理保证单位的收支平衡。 (3) 实行预算管理可以有效的规避财务风险。预算管理可以提供现金流量预算, 使管理者能够合理安排单位的财务结构, 为单位合理回避财务风险提供有力保障。

二、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单位预算管理意识薄弱

由于领导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主观上认为单位预算就是财务部门的工作, 单位内部不再设立独立的预算机构, 这样就会造成各职能部门不愿意积极地参与到预算编制和管理工作中来, 导致在大多数情况下各职能部门使用的资金进出随意, 没有完全按照财务预算中即定的计划目标进行。

2.单位预算执行不够严谨

很多单位并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预算执行与绩效评价制度, 绩效评价制度的缺失与弱化直接会导致预算执行效果的不确定性。想要保证预算的顺利执行, 必须在预算管理的实施阶段建立相应的执行评价机制, 这样单位预算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单位的费用节约不能只单纯的认为仅仅是费用的控制

单位进行预算控制的步骤一般为:第一, 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方法, 根据本单位实际开展工作的内容, 分项目制定预算的基础数据。第二, 定期进行考察预算的执行情况, 审查经营管理活动是不是按质按量如期完成。单位费用的控制一般都是通过惩罚和奖励来确定各个部门是否超支或节约。这样做可能会造成各个职能部门以获得奖励为目的来节约费用, 这就造成人为的阻碍了预算的执行进度, 这与管理者实施费用控制的目的是相背离的。

4.单位预算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从目前事业单位整体上看, 在预算支出管理与监督考核方面缺乏有力的控制与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以强化预算资金的合理支出和预算管理的贯彻执行。但如今, 这样的问责制度迟迟无法落实, 预算执行情况也无法与绩效工资进行有机挂钩, 导致预算的约束力下降。

5.单位财务人员管理素质不高

缺少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这会影响财务核心作用难以很好发挥的主要问题。单位位普遍注重对各职能部门人员的培养, 而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重视不够, 特别是对会计人员重使用轻培养。

三、改变单位预算管理现状的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行单位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管理是单位财务管理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要编制合理的财务预算, 首先要将财务目标进行综合平衡, 再将财务目标分解到各职能部门、责任人, 单位的每项业务支出都要受到财务预算的约束和控制,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单位各项预算的顺利实施。单位预算编制主要包括两个内容:项目支出和基本支出, 编制应遵循的原则:

(1) 单位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原则。第一、全面预算原则。项目支出预算应当遵循当年所有收入 (包括:财政拨款、以前年度结转结余资金、事业收入和其他资金) 等统筹、全面安排的要求。各职能部门作为预算编制和执行的主体, 应对自身可以支配的预算资源进行全面、完整、综合的管理, 努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包括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总预算, 预算控制办法及程序。第二、合理安排、科学论证的原则。申报项目应当分轻重缓急合理进行排序后, 再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 然后根据当年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合理的安排。为了更好的保证项目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 项目应当经过充分论证, 充分证明其可行性和必要性, 并经过必要的审核程序, 保证重点急需, 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减少项目安排中的主观随意性, 是相对客观公正的预算资源分配方法。第三、绩效考核的原则。财政部门要对财政预算资金执行实施绩效考核的原则, 并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原则体现了预算管理从“重投入”向“重产出”和转变。

(2) 单位基本支出预算编制原则。首先, 全面预算的管理原则。要将职能部门的所有财政补助收入, 非税收入和其他收入 (也包括以前年度的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资金) 等全部纳入到本单位编制的预算中来, 一定要合理安排, 统筹考虑。其次, 优先保证基本支出的原则。单位预算的编制要根据财力可能, 结合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需要, 合理安排各项资金。预算资金的安排, 应当首先保证本单位职工工资支出, 各项福利支出等最基本的合理的刚性支, 这样才能保证各职能部门工作的正常运转。在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上, 再来安排项目支出。第三、定额定员管理原则。基本支出预算实行的是以定员定额 (指预算定额分配) 为主的管理方式, 同时结合各职能部门资产占有的状况, 通过建立定额标准, 实现资产管理与定额管理相结合。为了保证单位预算目标的顺利实施, 要通过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记录, 来分析和反馈预算的执行效果, 这样就形成了单位的事前控制、事中监督和事后考核的内部控制系统。 再根据本单位内部的管理层次和组织结构, 建立起有效的单位内部制约制度,

2.单位要建立独立的财务预算部门

目前, 单位大多安数并没有设置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部门, 而是把全部预算的任务交给财会部门。这样就会造成几方面的影响, 第一、受到财会部门自身的局限性, 在制定单位预算时会缺少大局观念和前瞻性, 而忽略与其它职能部门的协调;第二、决算要求上报的时间非常紧迫, 财务人员在时间紧, 任务重的情况下, 还得兼顾单位日常的业务处理, 这就很难保证单位预算的质量。第三、预算批复后, 没有职能部门去监管, 造成单位预算出现重编制、轻执行、轻管理的现象, 单位预算的管理也只是一纸空文, 不能很好地落实到行动上去, 各职能部门和员工也不会认真执行。

3.加强单位财务预算的编制能力

预算编制的基础是前期的预测工作, 可以根据不同项目和各职能部门特点, 科学合理地分配财政资金, 预算的编制决定了财务预算管理的可实施性。预算在执行中可能发生超收的的财政补助收入, 在原则上不应再安排本单位当年的基本预算的支出, 但是可以上报到财政部, 等财政部门批准后再安排单位的项目支出或者结转到下年使用;也可能发生的短收的财政补助收入, 单位也应当报财政部门批准后再调减单位当年的预算, 当年的财政补助数就再不予以调整。各单位应当严格执行预算批复。如果遇到国家颁布相关的政策, 对单位预算的执行会有比较大的影响时, 的确需要调整当年的基本支出预算时, 应该由单位报经财政部门批准后才能进行预算的调整。

4.建立和完善单位的绩效考核体系

单位要根据内部各职能部门, 各层面的职责任务建立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把考核指标分别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同时, 制定积极有效的工作绩效, 考核指标标准要科学、合、全面、客观, 而且具有可行性, 就能够避免预算管理中出现片面性和随意性, 确实保证单位预算既定目标的顺利完成。

5.要切实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单位领导要重视对现有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 针对单位的实际情况, 制定合理的业务培训计划, 对不同岗位的财务人员进行全面的业务培训, 切实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在现实中大多数单位领导并不是很重视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 造成财务人员眼界不开阔, 跟不上日新月异的变化, 只知道低头做业务, 不去思考, 并没有很好的发挥财务人员的作用, 只能是完成单位的基本的日常的业务处理。同时, 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要创造条件, 大力培养后备的财务人员, 让员工都以能做财务人员为荣, 以免造成新老交替不接, 给单位的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谢艳丽, 郑晓龙.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 2010 (12) .

[2]郭国梅.财务预算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的作用.现代企业, 20099 (03) .

篇9: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

摘要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贯穿于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全过程。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能够实现事业单位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论文分析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论述了预算管理的实施步骤,并给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以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高效性。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我国的事业单位承担着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监督和服务职能[1]。随着公共财政体系的改革,原先粗放式的管理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事业单位必须重新审视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科学制定预算管理的实施步骤及管理策略,实现精细化、科学化的预算管理。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现状分析

(一)预算编制不科学

事业单位项目的立项往往不经过可行性分析,缺乏严谨科学的评审论证程序。在项目编制中,对实现项目目标和任务所需的条件缺乏充足分析,项目的支出不够细化准确,导致预算失去指导意义。同时,事业单位往往不能形成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工作机制。预算工作人员往往着重于项目的技术方案设计、组织实施和质量监控,较少关注预算科目设置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在编制项目预算时,项目负责人往往置身事外,预算全部由财务部门完成。而财务部门难以全面掌握项目实施所需的技术要求和条件,造成预算不准确,预算编制与具体执行不匹配等问题。

(二)重事后核算,轻事前预测

事业单位往往缺乏对预算的科学预测,造成预算的经费不足,使项目难以顺利按计划执行。事业单位往往只重资金的使用,忽视使用过程的资金控制,以及资金使用效率的考核。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未能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预算支出考核体系[4],难以对预算资金的效益做出整体全面的评价,造成资金的浪费和低效率使用。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实施

(一)预算编制阶段

预算的编制是预算管理的核心工作。在预算的编制阶段,主要需要确定谁做预算,怎么做预算,预算需要做什么等问题。

1.预算编制主体

预算工作涉及部门和单位的所有收支,需要树立“全民预算”观念,建立一个预算编制班子进行预算决策。该预算编制班子需要负责集分析、计划、统计、预算于一体的全面综合预算管理工作。因此,需要合理配置预算人力资源结构,吸收预算会计人员、计划统计人员等人才,并努力培养综合型人才,探索出适合本单位预算编制的方法。

2.预算编制方法及工作开展

目前预算编制方法要求各部门在不考虑上一年基数的情况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本部门的所有可用资源进行计算,结合人员情况与工作任务合理配置资源[2]。具体编制思路如下。

(1)充分了解预算的全局信息。预算编制人员需要充分了解部门工作目标、任务计划、可用资源、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及构成等基础资料。

(2)合理分配资源。预算编制进行系统合理的资源配置,具体要依据战略发展规划,对所有部门的工作任务汇总并依据重要性进行划分,估算每项成本,并确定要达到的最终效果,以实现对财政资金有效化和最大化利用。

(3)制定定额标准。首先应明确单位的中心工作,测算不同部门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制定定额标准。依据相

关政策标准、统计数据等对人员、办公、会议、水电等工作进行量化,并随着条件、环境的变化相应调整,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并不断完善定额制度。

(二)预算执行阶段

预算管理要求对严格执行预算编制。即按照国家及本单位的有关规定,严格财务报销手续,做好财务工作。

1.明确预算的执行内容

对预算的执行,基本要求是上报有关报表资料。同时还需分析各种资金调度、财务收支平衡情况及其合理性、预算变动因素等,旨在发现预算编制的不合理因素,为新年度预算编制提供依据。

2.重视信息资料的管理

信息资料的整理对预算编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要善于整理归类有关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更好的服务于财务预算工作。

3.加强部门交流

首先,财务部门应及时与相关业务部门沟通信息、交流情况。其次,定期组织各种部门参与的会议,对新情况、新问题分析讨论,提出政策建议。最后,定期召开财务预算执行情况会议,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预算管理的建议。

三、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规范化,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预算的编制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预算编制工作人员应依据相关规范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做好编制预算前的准备工作,细化各种财务项目,依据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科学准确测算各项所需资金,划分等级,效益优先。使预算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二)重视支出结构及预算总数的控制

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时要依据各项项目性质,恰当进行归类,合理划分支出范围,并进行精确的计算,优先控制支出结构,并兼顾总数控制。

(三)搞好预算资金的动态平衡管理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应建立健全财政预算资金动态管理体系,做到资金使用前的预测、使用中的控制和使用后的绩效评价等工作,以动态的角度,从项目全过程统筹各项资金的使用和效果评价。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预算职能的实现和资金效益的發挥。全面统筹预算管理的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评价,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事业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丁海芬.基于全面预算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新思路.中国总会计师.2010(12).

[2]牟华娟.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思考.交通财会.2011((03).

[3]段秀朝.浅析事业单位如何加强预算管理.财经界(学术版).2010(10).

[4]齐超.制度含义及其本质之我见.税务与经济.2009(3).

[5]姜晖.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现代商业.2010(18).

上一篇:广益建发控股集团2021年重点工作及发展计划下一篇:2010年院刊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