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交通食品安全

2024-07-06

小学校园交通食品安全(共10篇)

篇1:小学校园交通食品安全

小学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校园交通安全管理,优化育人环境,维护学校教学、教研和生活秩序,确保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1.加强对师生的交通安全法规教育,增强交通安全意识。2.校车、小汽车、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停靠在学校指定位置内,不得随意停放。

3.校园内禁止骑自行车。未满16周岁的学生不得骑电瓶车,未满12周岁的学生不得骑自行车,满12周岁的学生要骑自行车必须申请通过,在规定位置停放。

4.外来车辆若无正当理由,未经门卫允许,一律不准擅自驶入校内。

5.学生进出校门靠右行走,不准奔跑打闹。

6.门卫、值日行政、教师要管理好校门口的交通秩序。7.机动车在校园内行驶要注意慢行观察,并减速慢行。(车速控制在时速5公里内)。

8.开家长会等各类活动时,门卫应指挥车辆有序停放。9.机动车辆未经许可不准在校内停放过夜,确需在校内停放的车辆和自行车,应在指定地点停放,并接受管理人员管理。

10.教职工驾驶机动车进入校园的,在学生上学、放学要高度警惕。开小车的放学时与学生错峰放学,即在学生放学20分钟后才能离开学校。同时在学生课间休息、以及上体育课时间注意学生动向,避免发生碰撞事故。

以上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如有违犯,学校安全领导组按相应的条例追究责任。

小学 2010-9-1

篇2:小学校园交通食品安全

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情况

为了进一步加强校车和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区教委相关文件精神,学校特制定一系列工作实施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整治,现在学校校车及周边道路交通安全情况有所好转,现将学校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为指导,以维护学校学生的生命安全为核心,以“属地管理、各负其责、协作配合,全面排查、集中整治”为原则,严厉查处校车(含集中接送学生车辆)交通违法行为,进一步完善校车和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有效预防学生、校车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专项整治,管理制度健全、责任落实、管理规范、措施有力;校园周边交通安全设施更加完善,交通环境进一步改善,道路交通隐患得到排查整治;学生、教师及学生家长的道路交通法制和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学生交通安全事故逐步下降;无牌无证、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和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三轮汽车、非法拼装车、摩的等搭载学生的违法行为得到遏制。

三、工作步骤

1.动员排查阶段

各小学要迅速动员部署,切实细化目标、任务、措施和要求,组织力量对接送学生的车辆和驾驶人,以及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和交通设施等逐一进行全面排查、摸底,进一步完善基础台帐。

2.组织实施阶段

严格落实接送学生车辆及驾驶人的源头管理,推动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完善和交通安全隐患整治,加强师生和校车驾驶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进一步完善校车和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3.总结阶段

对照既定目标和实施方案要求,对整治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反思,提炼经验;对工作落实不够到位的情况,自查不足,研究改进措施,切实整改提高。

四、工作重点

1.规范并强化日常监管。切实加强校车及集中接送学生车辆的日常监管;如有发现集中接送学生没有营运资格、没有进行校车登记的车辆以及其它危害学生交通安全情形的行为或隐患,学校及时报告当地公安、教育、交通部门进行处置。

2.要在全面深入排查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和交通安全隐患的基础上,对排除中发现破损、缺漏和不规范的交通设施以及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对重大隐患或整改存在困难的,及时书面报告。并提请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范围负责限期予以整改。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校园周边道路的学校标志、人行横道标志标线、校车停靠标志标线、交通信号灯、隔离护栏和车辆减速设施等,合理规划停车泊位,科学实施停车管理,加强拥堵路段疏导,着力解决接送学生车辆停车难问题。

3.进一步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结合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积极组织民警协同有关部门深入校园,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认真贯彻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真正让交通安全常识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通过学科渗透、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地方课程、专题讲座,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校园广播及班会、队会、国旗下讲话、安全演练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切实将学校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贯穿于整治工作全过程。整治活动期间,每一个班级都要结合交通事故案例对学生开展一次交通安全教育。

4.着力做好学生安全乘车劝导和交通疏导工作。班主任要摸清学生家庭居住分布情况,掌握学生上下学交通方式,了解接送学生车辆相关情况,及时将车辆交通违法行为报告学校领导。对于校门口及周边路段复杂、拥堵的学校,学校联系公安交警部门在学生上放学高峰时段,派民警或交通协管员指挥疏导交通,引导学生安全通行;学校适当调整年段放学时间,鼓励短途的学生家长接送、学生步行上下学,以缓解交通压力。学校安排保安、执勤教师等在校门口协助维持交通秩序;及时制止超载等交通违法行为。反复教育学生不乘坐无牌无证车辆、不

坐超员车辆,不坐“摩的”、货车、拖拉机等非营运车辆,自觉抵制各类违法行为,提高师生的交通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安全出行的良好习惯。

5.重视抓好学校交通安全新闻宣传。广泛宣传开展整治行动的重要意义、工作成效、创新举措,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要加强与新闻单位的联系沟通,坚持正面舆论引导,采取多种形式,对整治工作进行全面深入报道,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及家长对整治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要重点加强对校车驾驶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安全营运、规范营运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做到守法驾驶,安全出行。

永川区临江镇普安小学校

篇3:校园交通安全浅析

随着高校与社会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校园内人流量、车流量急剧增加;校园道路建设、交通管理滞后于高校的发展, 致使校园道路都比较狭窄, 交叉路口没有信号灯, 也无交通管理人员指挥, 以及校园内人员居住集中, 上、下课时容易形成人流高峰, 夜间照明不良、道路环境复杂等因素致使校园交通安全性大大降低, 校园交通安全问题愈显重要。

2 系统安全分析

通过对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概率及各种隐患表现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可以充分识别系统的安全性和危险性。进而找出引发事故的因素及其不同的组合;把握道路交通系统的薄弱环节;寻求预防事故发生的各种途径;为安全评价和安全决策提供依据。根据系统工程和交通工程理论, 影响校园交通系统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有人、车、道路和环境等, 每个因素都有其独立的功能与特性, 按照特定规律共同实现着系统安全畅通的目标[2]。

2.1 校园交通系统的人为因素分析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 由人直接肇发的道路交通事故约占70% , 考虑车辆、道路设计、建造、维护以及道路环境等方面的人因因素, 有90%~97%的事故与人的因素有关[1]。人的危险因素[3]包括驾驶员的行为失误 (疲劳、饮酒等导致的意识低下、注意力不集中或分配不当、疾病、压力、情绪不良, 饮酒、经验不足、疲劳、醉酒、心不在焉等) 及行人的影响 (行人速度、行人注意力、行人特征、情绪、行为等) 。

2.2 校园交通系统的车辆因素分析

车辆是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交通安全有关系密切。但在校园交通事故中, 因为车辆故障而直接导致的事故比例不大。在校园公路上最多车型的是轿车、摩托车和自行车, 这些车尺寸相对较小, 通过性良好, 动力性不强, 制动性较稳定, 车辆自身夜间照明良好 (自行车除外) , 对安全威胁较小。从故障发生的原因来看, 绝大部分因车辆本身技术状况不好而引发的交通事故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的。

2.3 校园交通系统的道路因素分析

校园道路条件与交通事故直接或间接有关联的的影响。据统计, 道路和交通条件作为诱发因素的约占校园交通事故的20% ~30%[1]。车辆在行驶中, 交通信息主要来自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驾驶员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觉察、分析和判断来控制自己的驾驶行为。道路条件的因素主要有道路线形与几何特征、交叉口形式、路面状况和交通设施等因素[4]。

据统计[1], 无论是事故的次数, 还是死亡的人数或受伤的人数, 96-98%集中在这种具有“良好线形条件”的道路上, 即集中在平直路或一般弯、一般坡的道路上, 因驾驶员容易麻痹大意, 从而引发交通事故。分析发现, 公路线形几何要素的不合理以及各种不良的线形组合, 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而发生在各种类型交叉口的交通事故分别占总数的17. 53 %和16. 06 % ;另外, 错综复杂的校园内交通环境也对交通安全有一定影响, 但人们在些环境中警惕性提高, 故其事故率并不高。

3 系统安全评价

在安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 对事故指标、隐患指标及风险指标等, 对道路交通系统的整体安全性、交通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等进行比较和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拟定安全工作对策。校园交通安全状况由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事故紧急救援能力以及人、车、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所决定[2]。根据等级系数法原理, 计算校园交通系统的安全等级值 (计算过程略) , 对照参考标准 (略) , 确定国内校园交通系统的安全属于三级水平, 建议对局部薄弱环节的采取进一步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措施。

4 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

4.1 加强教育, 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全校交通安全意识。首先, 学校应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普法宣传的轨道, 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 建立校级宣传网络。其次, 要更新宣传教育形式, 寓教于乐, 潜移默化地提升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要通过开展各类活动, 广泛调动师生参与的积极性;还要充分发挥校内新闻媒体的作用, 扩大宣传影响。

4.2 提高驾驶人素质

首先, 要做好机动车驾驶员的教育工作, 提高安全防事故的意识, 坚持开展技能培训、法规学习, 切实提高驾驶员熟练驾驶技能;其次, 要严把驾驶员“进门关”, 以确保考试质量;三是, 要对机动车驾驶员的交通违法行为严管重罚。

4.3 合理设计校内道路

应结合实际情况, 本着“安全、畅通、有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原则, 进行校园道路的合理规划与设计。首先, 应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合理布局。其次, 在道路线形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平、纵线形的组合[5], 保持线形的协调连续, 在视觉上能自然引导驾驶人员视线;再者, 校园道路建议采用具有构造深度大、抗滑性能高、密水性好的路面, 加强和完善排水系统综合设计和优化、检测、维修[5];另外, 应重视校内交叉路口的安全设计。

4.4 加强校园交通安全管理

4.4.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维护校内交通环境。

整修路面, 增加减速设施, 增加路灯、防护栏、路标、限速标志, 提高亮灯率, 增设路口标志线和路障, 实行人、车分离路网系统, 保证道路畅通;加强路面的日常养护工作;加强对恶劣气候的预报以及相应的交通管制措施的实施;及时清除废弃车辆, 增设地下停车场, 扩大停车地并加强停车管理;采用疏林停车。

4.4.2加强事故多发路段的诱导和管理

对事故多发的路段宜采用提高互通的设计技术标准、增设事故易发路段标志、线形诱导标志、限制速度标志等措施, 加强区域交通管理控制中心的建设, 利用视频系统实施监控。

4.4.3限制校内车流量

对进出校车辆进行检查、控制, 尤其要控限制型号大、车速高的机动车入校;限制机动车通行路线并实行收费政策;对校门口以及停车位的收费限制, 减少车流量。

4.4.4加强交通管制

加强与公安交警部门的密切配合, 落实勤务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 提高路面控制能力;校内机动车辆应按车队指定地点停放;严禁校内校内机动车驾驶员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超速、超载行驶;在交通流高峰期, 加强交通管制与疏导;大型活动期间车辆行驶、停放须服从统一指挥。

5 结论

综上, 需要全面分析原因, 采取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措施, 建立长期有效的事故预防机制, 确保校园交通安全系统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陈明伟, 袁晓华, 潘敏等.从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对比谈预防措施[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4, 14 (8) :59-63.

[2]姜华平, 许洪国, 高立平.论道路交通安全研究的基本框架体系[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2004, (6) :10—14.

[3]甘卫平, 戴立操.道路交通事故的人因失误分析黄曙东[J].人类工效学, 2006, 9 (12) :39-41.

[4]李永清.浅析道路条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4, (6) :125—127.

[5]陈胜营, 汪亚干, 张剑飞.公路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0, 1OO一155.

篇4:宾川县交通安全“六进”校园

一是知识讲座进校园。安排法制副校长、民警深入校园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宣传活动,针对学生出行特点,倡导学生树立“遵守法规、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和“尊重他人、文明礼让”的平等意识入手,教育学生将安全意识融入思想行动之中,确保出行安全。

二是宣传展板进校园。根据近年来辖区发生的典型案例尤其是涉及中小学生的交通事故,制作了宣传展板。通过在校园设立交通安全宣传橱窗、宣传栏,张贴宣传挂图,向学生讲解隐患车辆的危害性,丰富了在校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使学生更加关注自身安全和乘车安全。

三是包片民警进校园。由承担中小学校道路交通安全校外辅导员的民警,定期到学校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定期为学生上法制教育课,使学生进一步规范行为习惯,树立远大理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四是主题班会进校园。班主任利用召开班会时间积极广泛开展“我是小交警”“小手拉大手”等主题班会,大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加强对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大力宣传“文明走路、安全乘车”等交通安全常识。

五是知识竞赛演讲进校园。各中小学校分低段和高段分别举行“法制进校园”主题演讲比赛。比赛选手们结合校园和自身的实际,精心准备演讲稿。通过学生谈学法守法心得体会,营造法制校园的氛围,让更多的学生知法、懂法、守法。

六是交通安全互动进校园。在全力保障学生交通安全、展示公安交通管理良好形象的“护卫行动”中,民警通过排查治理校园周边交通安全隐患,完善校园周边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整治校园周边乱停车的问题等,及时加强对交通安全防范知识的指导和培训,传递文明交通理念。

篇5:小学校园交通食品安全

2. 关注自己一言一行 创建你我美好校园

3. 宁绕百步远 不抢一步险

4. 乱窜马路,游戏人生。

5. 礼让三先 路畅民安

6. 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从我做起,从小做起。

7. 文明交通,从小做起,从我做起。

8. 心头常亮红绿灯 安全行驶伴人生

9. 安全与生命一线索,幸福和安全两相连。

10. 出了车祸速报警 救死扶伤见真情

11. 遵守交通法规 关爱生命旅程

12. 红灯停、绿灯行,交通法规记在心。

13. 祸起瞬间,防患未然。

14. 跨入校园,好好学习;走出校门,好好走路。

篇6:小学校园交通食品安全

安全泰山,生命弥足珍贵,一直以来,我校都将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重。根据我校所处的的位置和实际情况,我校又将道路交通安全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为置,切实加强对学生交通法规教育,增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确保学生交通安全。下面将我校一直以来在交通安全方面的工作进行简单的总结。

一、加强管理,落实责任。我校地处公路旁边,学生在上放学的路上都必须要经过公路,并且公路上来往的车辆较多,结合这一情况,在上级政府及三桥镇派出所的指导下,我校在放学时段实行了交通临时管制。每天放学是段都由三位值周教师在校门口实行临时的交通管制,直到同学们都安全的通过公路。

二、以学校为主阵地,加强对学生的正面教育。我校每期都要开展关于交通安全的知识讲坐,目的是要让同学了解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并且让他们意识到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让他们从小养成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

三、坚持教育形式多样化

1、利用每周一国旗下讲话的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2、利用每天的校园广播站加强安全教育的宣传。

3、每班每月都要上好一节安全教育课,并且写好安全教育教案,让同学们心中时时刻刻牢记安全。

4、每期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

5、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内容,以加强中

小学生道德建设,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倡导青少年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宣传教育活动为主题,教育学生不乘坐无牌、无驾驶证、拆装等违章的车辆。

6、学校充分利用黑板报对学生进行交通方面的宣传,各班级的黑板报定期宣传交通安全的事项。使学生在校园内也能学到交通安全知识。

总之,在本期以来,为了学生的安全,我校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做了许多的工作,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没有发生一起交通安全事故,保证了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校的正常秩序。在今后的工作中,为了学生安全,我们还要不断地努力工作,争取把今后的安全工作做得更好。

三会小学

2013-11-25

另付图片

我校放学时段的交通临时管制

篇7:小学校园交通食品安全

一、指导思想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严监管、除隐患、防事故、保安全”为主线,以“注重预防、加强监管、落实责任”为重点,以开展“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为契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大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的力度,深化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查处和纠正船舶违法违章行为,规范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水上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保持我校水上交通安全安定稳定的良好局面。

二、活动目的以深入开展“水上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安全知识进校园、发放宣传资料、进行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开展水上交通安全主题班会,对学校全体学生进行水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全校师生水上安全文化知识,提高全校师生水上交通安全意识,促进我校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实保障。

三、活动主题

(一)安全宣传知识进校园知识讲座

(二)安全知识进校园主题班会活动

四、活动时间、地点

时间:2013年11月20日至30日

地点:安海镇文峰小学

五、参加人员

文峰小学全体师生

六、活动内容

(一)文峰小学校长:吴思聪做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讲座;

(二)各班班主任召开水上交通安全主题班会。

七、组织机构及职责任务

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质实效,决定成立2013雄武中学水上交通安全宣传及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许鸳鸯

成员:黄绣蓉、苏小丽、蔡美真、林素林及各班班主任。

八、工作要求

篇8:小学校园交通食品安全

一、探讨高校校园道路交通的主体

目前我国高校校园内车辆主要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 校园内机动车主要是汽车、摩托车;校园内非机动车主要包括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车、自行车。根据使用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校车、教职工车辆、社会车辆。高校交通主体以学生和教职工为主, 以及外来人员。其中学生群体使用车辆的类型相对单一, 交通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时间性, 主要的日常活动是学习和食宿。主要频繁往返于教学区与生活区之间, 在校园内的主要交通方式为步行与非机动车。校园内大多数学生倾向于选择步行和自行车作为出行方式。

二、我国高校校园道路交通安全法律问题的研究现状

罗某曾经在对国内外校园规划布局以及校园道路交通规划进行总结的基础上, 提出过校园道路交通系统优化。[1]北京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组成员梁永明也曾针对校园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加强安全教育、完善立法、健全管理制度等方面改善校园交通环境, 保障校园安全。[2]扈熠琼则是从功能实现和性能指标等方面对车辆管理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测试研究, 以求改善高校校园内车辆管理, 提高高校的工作效率与安全性。[3]最后文达从设立校园警察, 强化校园安全立法的角度出发, 提倡学习现代各国应对校园安全形势的普遍做法, 主张国家有必要迅速制订《校园安全法》, 建立完整有效的校园安全法律保障制度, 包括提供校园安全标准、安全经费法律保障, 设立校园公安派出所以强化校园安全保障力量。[4]

我国的《道路交通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车辆在道路以外通行时发生的事故,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的, 参照本法有关规定办理。”根据该条文我们可以看出, 报案的高校校园交通安全事故的管辖权属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若未报案的校园交通安全事故管辖权属于谁?我国高校校园安全保卫部门担负着校园交通安全的职责, 但在法律上的法律依据却非常薄弱, 没有管辖校园交通安全事故的管辖权。1988年国务院批准发了《关于在部分高等学校设立派出所实施办法的通知》, 根据该文件, 全国重点高校保卫组织开始组建公安派出机构, 这些学校的道路交通安全由公安部门统一负责管辖。但在1994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转批公安部关于企业事业单位公安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 将企业、事业单位设立的公安派出机构, 原则上予以撤销, 例外遗留下来的公安派驻高校安全管理机构没有执法权, 这就意味着出现了校园交通事故派出机构仍然束手无策。

2014年, 孟津县某人民法院判决了一起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的案件, 这起事故就是发生在高校校园道路上。2013年9月19日16时30分左右, 被告驾驶小型轿车, 在进入孟津县某高校区东大门时, 将原告挤在校区大门柱子上, 致原告受伤住院治疗。本次事故经孟津县某交警大队认定, 被告负事故全部责任。法院认为, 公民的健康权受法律保护。被告驾驶机动车上道行驶, 发生交通事故致原告受伤, 且负事故全部责任, 故应当对原告的各项合理损失依照法律规定承担赔偿责任。这起发生在高校校园内的交通事故审判结果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之相关规定。

无独有偶, 2014年, 淅川县某人民法院也审理了一起发生在高校校园内的交通事故。2013年10月17日7时40分, 被告驾驶小型汽车行至淅川县某高校内将原告撞伤。该事故经淅川县某交警大队认定, 被告负该事故的全部责任。这起发生在高校校园内的交通事故审判结果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十六条、第四十八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之规定。

对比两个案件, 我们不难发现, 高校学生在校园交通事故中通常属于劣势, 审判的结果也大多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目前并没有出台专门针对中国高校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 高校学子的切身利益在发生于校园内的交通事故中并没有得到更近一步的保障。

三、影响高校校园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因素

随着高校校园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高校校园内车辆也急剧增多, 学生在校园内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增大。校园内交通事故的多发有各种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 学校对学生的校内交通安全不够重视, 对校园内车辆管理不够规范、完善;另一方面, 高校大学生虽然是高素质人才, 但是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不够强, 不了解交通法规以及一些不良的习惯。校园内道路安全法规的空白也是影响高校校园通行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 不容忽视。以下是对校园交通安全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

(一) 高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构没有执法权

“高校安全管理机构特别是道路交通管理机构仍停滞在没有执法权管理无依据或依据弱的状态难以适应高校日益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目前我国高校安全保卫部门承担着校园交通安全的职责, 但是履行职责的法律依据却十分薄弱。当高校校园中出现不合规停车妨碍校园交通、造成安全隐患时, 高校作为管理者对违反校园管理停车规定的行为没有处罚权。正由于高校校园校内道路交通管理的执法还没有纳入社会道路交通执法的范围, 高校校园车辆通行的给高校学生的人身安全带来了紧迫的危险。

(二) 高校道路安全规定不合理

《扬州大学校园交通安全管理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 严禁在校园内道路上学骑车;自行车不得承载超高、超长、超宽货物。该规定片面禁止在校园道路上骑车, 限制了学生使用自行车的自由权, 违背高校自由、开放的精神。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对高校校园进行管理, 掌握管理自主权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违背上位法的规定肆意损害学生的切身利益。2005年教育部修订实施的《高等教育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四十一条明确赋予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权利, 即“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 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该规定为大学生行使参与管理权提供了法律上的直接依据。高校大学生针对高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可以通过各种民主的方式和途径参与, 以促进高校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透明化。

(三) 高校校园道路设计不完善

我国高校大多存在校内道路传统设计上的缺陷比如道路狭窄、岔路口多且密集。高校校园土地资源的短缺, 因此设计的停车场较小甚至没有停车场, 这导致了当校园车辆增多时, 校园道路上车辆较多, 校园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常有发生。“道路网分割校园空间, 不注意避免教学区内部的车行交通。校园内道路一般以连接各个功能分区为主, 以南北或东西主干道为骨架呈网状结构”。高校的教学楼分布在整齐的道路网中, 为了方便教学, 增加了教学区内的机动车数量, 增加了学生、教职工的学习生活和日常上下课的安全隐患。高校道路组织照搬了城市道路的方式, 以车行道为主, 人行道在其外缘, 依附于车行道, 忽视了高校校园的特殊性。高校校园道路以步行与非机动车使用者为主, 但是在道路使用上却处于劣势地位。

(四) 高校基础设施设施欠缺

“在今天现代化、国际化的社会生活中, 在建筑内外空间中, 形形色色、不同功用的指示标志到处可见, 为不同环境起着分流、指导、咨讯、警示等作用”。随着高校办学规模扩大, 对外交流增多、社会车辆增加、教职工生活水平提高, 校内车辆保有量增加, 高校校园相对简单的交通设施如交通标识已经无法适应高校的发展。暴露了高校校园规划的缺陷, 校园交通设施滞后比如高校交通标牌法律效力的难题、门禁系统不完善、交通信号灯缺失、交通通行划线不明确。对于校内设置的交通标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目前我国交通管理部门认为高校设置的校内的禁停、禁鸣、限速等标志是由高校设计的, 不符合国家标准, 因此我国法律并不认可其效力。

四、从法律的角度提出解决高校校园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 制定校园安全法规, 设置高校公安派出机构

美国某总统在1990年9月19日签署并公布了联邦校园安全法使校园保卫有了联邦法律依据。该法对校园警察的任职、条件、权力及对校园保卫的要求作了详细的规定, 使校园警察制度逐步趋于完善。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校园安全立法的成功范例, 首先制定高校校园安全法, 明确高校园区交通的法律归属及校园交通的管理者与参与者的权利与义务等。其次, 公安机关在高校设立派出机构, 确立校园警察的法律地位, 给予其执法权。经过法律法规的授权, 校园警察可以拥有权、名、责。权是指独立的拥有并行使校园交通管理职权;名是指能够以自己的名义采取校园交通管理行为;责是指承担由其采取的交通管理活动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二) 赋予学生参与校园道路交通规章制度的制定与修改权

“部分高校制定或者修改内部规章制度会涉及大学生重要权益, 对于这类内部规章制度的起草工作和起草完成后的审查工作, 都应当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高校校园车辆通行安全问题的解决必须依赖于合理的校园车辆通行安全制度, 制度的制定者的规则制定权必须受到约束, 否则就容易发生缩减或者侵害大学生依法享有的权利。高校根据校园安全法制定相关规定时, 必须把大学生纳入法规制定的主体中, 监督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明确学生参与校园交通相关规定制定的主要形式, 比如座谈会、听证会、学生问卷调查、学生代表会议;规定在一些情况下排除大学生参与制定管理高校校园规定而产生的法律后果。

(三) 贯彻“行人优先”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 合理规划校园道路

“步行通道是大学校园内不可缺少的交通通道。大学校园内的步行流线将校园内各功能区有机联系起来。为保证校园内步行流线的连续性, 改善步行环境, 大学对步行通道进行一系列的详细设计”。对此, 高校校园应当合理布局校园道路, 将教学区与生活区分开, 教学区核心化, 设立行人专用道, 禁止机动车进入教学区。在教学区外围设置环形道路专门给机动车通行, 实现人车分道, 减少机动车对校园通行安全的影响。应对高校车辆较多的车辆, 还可以建造地下停车场, 减少对校园交通的阻碍, 缓解校园环境拥挤不堪的现状。

(四) 制定督促高校完善校园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法律法规, 提高校园车辆通行的安全性

1.采取公安机关与高校合作的方式, 由公安机关直接设计、设置高校内的交通标志, 由高校负担经费, 以实现高校校园内的交通标志具备法律效力, 发挥其实质作用。

2.针对高校传统的依靠人力管理车辆进入通行的制度, 引入现代化的车辆管理系统。“车辆管理主要负责车辆的常规管理, 主要包括对车辆信息录入, 根据一定条件查询车辆, 修改车辆信息, 增加车辆和删除车辆信息等。管理员通过登陆后进入到主页面, 再点击车辆管理界面, 车辆管理下属四个功能模块:车辆信息添加模块, 车辆信息修改模块, 车辆信息删除模块和车辆信息查询模块”。使用现代高科技的智能化的车辆管理系统不仅提高了车辆通行的效率, 而且对校园内车辆合理通行进行数据分析, 控制进校管理、控制停车管理, 提高校园车辆通行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3.限制发放校园通行证。扬州大学关于开展2014年度《扬州大学通行证》办理工作的通知, 针对学校公务车辆、学校教职工 (含人事代理人员) 车辆、在校园内工作、居住和经营的非本校人员车辆、临时来校办事人员车辆 (仅供在校门口换证时使用) 这四种类别给予办理校园通行证, 有效的控制了校园的车流量, 提高了校园通行的安全性。

高校校园道路交通安全需要法律法规的规范, 需要学校作为管理主体的重视, 需要学生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需要学校各方面的配合与相互沟通, 增加对校园基础交通设施的投入, 科学合理的规划校园道路, 完善校园车辆管理系统, 共同创建一个秩序井然、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罗丙军.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系统优化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 2009.50.

[2]梁永明.高校校园交通管理现状及其对策研究[Z].北京高校校园交通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论文, 2007, 1:13.

[3]扈熠琼.高校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 2013.24.

篇9:高校校园交通安全分析及改进

摘要: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在校园内的车辆及行人的数量亦呈快速增长的模式。高校校园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成为校园正常工作、生活的严峻挑战。通过对天津市辖内部分高校交通安全状况的调研分析,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及对策,以利于高校的良性发展,创建和谐校园。

关键词:高校;交通安全;措施;校园设施

随着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高校的管理建设问题日益凸显。高校是教育事业的基础,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从而要加强高校的管理与建设,可以有效提供一个高效、经济、安全的学术研究、科学教育环境。尤其近些年,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对高校建设和发展投入了大量精力、财力,并且与此同时机动车保有量的激增以及高校学生人数上升,这都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不仅使校园的宁静祥和消失,也时时刻刻威胁着在校人员。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教育事业的高歌猛进,在社会、国家的进步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其他问题。而高校安全问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凸显了出来并逐年增加。据调查,上海市关于校园安全事件在一年间便有20 多起。一直到2011年校园安全问题愈演愈烈,仅清华大学机动车日流动量突破了4万辆次,由之引起的交通事故高达40余起。这样的交通安全事故对高校人员、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社会和国家也覆上了一层阴影。因此再一次把高校校园交通安全问题重新提到了一个高度,应加强对校园安全的监管力度,保障广大师生在校园中的安全。

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探讨和分析应对高校存在的安全隐患,如何保障校园安定祥和是当下的关键任务。通过对天津高校校园的组织机构设置、校园交通安全设施情况以及对交通参与者的管理措施等进行调研,并结合国内部分高校的校园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理清现行的校园交通监管的体制模式,分析校园安全隐患及其优化策略。

二、高校校园交通问题及分析

(一)校园交通现状

目前国内多数校园交通情况都不够理想,校园内部出入车辆较多,并且车速普遍较快。驾车以及步行作为主要的上学(班)方式,致使校园的交通组织结构复杂,状况令人堪忧。经统计,高峰时期频繁出现刮蹭事故、自行车、行人不遵守交规以及校内公交车违章或超载行驶等问题。

在校园内部,学生的主要出行以走和自行车为主,比例达到89%;教职员工以及外来人员通过汽车等其它方式出行,比例为11%。在上下课的高峰期,校园内道路资源不足,各种交通方式相互干扰,人员、车辆秩序杂乱,有不少交通安全隐患,可见校园道路设施的供给与日渐增长的需求之间并不平衡。

(二)校园交通事故及隐患

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高国家之一便有中国,主要是由于公民交通法律缺失、安全教育不足引起,而在高校中这同样也是主要原因。通过调查,校园内部遇到交通事故的人员约为50.33%,说明校园交通事故频率较高。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第一,公众交通安全意识差;

第二,道路交通设施缺失;

第三,驾驶员素质;

第四,对违章、违规现象处罚、处理力度不足。

在校园内部存在安全隐患的地点主要有:学校门口、教学楼、学院办公楼、食堂、宿舍区、体育馆及校内车站。容易受到交通事故伤害群体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大,达到65.33%。这与校园内部学生所占人数众多、所处年龄阶段等有直接关系,同时也在另一个角度说明校园中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较为薄弱。

(三)校园安全分析

1.校园交通设施与规划

校园内部的道路设施、停车设施、交通照明设施、标志、标线以及其它交通辅助设施都属于校园交通设施。如果对校园建设过程中有很合理科学的规划管理,可以有效抑制在校園中频发的交通事故,进而实现校园安全化、合理化、科学化。

通过调查分析,对于校园交通设施,大部分高校设施配置不合理、功能不全,反应了校园交通设施规划、配置较为落后的现象。大约有68%的高校校园交通标志标线设置不齐全、不规范以及道路交通照明设施效果也不符合规范要求,达不到交通安全的标准。数据显示,校园内迫切需要增加的交通设施中,停车位数量与校园道路分别排在第一位和第三位,明显存在校园停车的困难程度、交通拥堵及供需的不平衡。第二位是交通指示牌,尤其在面积大、路网络密集的校园中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只有极少数校园规划合理,这与校园规划建设期间,校园交通安全负责部门参与程度较低,而规划建设单位对该方面考虑不足具有较大的关系。

2. 校内人员安全意识

在对校内行人的调查中,行人的安全意识较以往有所增强,安全意识比较好以上的比例达到44.90%。其中,能够按照交通信号、标志、标线通行的人数占到88.67%;但在群体骑行和步行期间,并排行动的比例依然较高,达到92.%,注重避免此种行为的人只有8%。在穿越道路的过程中,有接打电话和与同伴聊天的现象依然很多,反映出行人的安全意识不够强。同时,在校园内部违章行为比较高发,违章现象较多达到35%,这与管理方式以及惩罚力度不足有一定关系。

当发生校园交通安全事故时,大多优先想到的处理方式为拨打110报警或者联系保卫处,一部分人同时也会选择寻求同学帮助,表明大部分同学都可以做出合理的决策,可以高效应对突发的交通事件。

3.校园交通安全教育

在了解交通安全法规方面,不太了解和没听说过的人占总体的51.36%。校园内部的交通安全教育和宣传方面,认为较少和基本没有的占到分别为54%和34%。从以上数据来看,说明交通安全法规在校园内普及程度较低,交通安全教育的范围和程度较低,还需要高校相关部门对该方面的工作进行加强。

4. 校园交通规章制度及评估体系

目前国内多数高校实行的交通管理主要有三种:封闭式管理。半封闭式管理、全开放管理。每个高校根据自身情况,也都有一套自身的管理方法、经验。不同管理方式下产生不一样的效果,也有不同的好处与坏处。天津市辖区内院校以第一种方式为主,而高校校园所处的教育背景以及交通参与者的独特性,不可同一般道路应用同一套体系,而且更加复杂。无论是从管理制度还是从人员配备上,均有所欠缺,一整套科学完整的规章制度及评估标准也亟待推出。

三、高校校园交通安全改进

(一) 校园安全问题总结

通过对调研结果进行整理,对高校校园交通安全所显现问题进行总结:

1.校园内部及周边交通环境不良,校内各种交通方式混行现象严重,高峰时段交通资源供需失衡。

2.校园事故频发,某些地点存在安全隐患。

3.校园交通设施设置以及前期规划不够合理。

4.校内人员安全意识、交通常识匮乏,常有违规行为出现。

5.高校学生对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认知范围和程度不高,交通安全相关知识教育、宣传力度不足。

6.对校园交通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缺少专职管理机构,专业人员配置不足,管理方式滞后,没有建立科学的工作评估标准。

7.欠缺专门的校园交通法规、条例,执法主体不明确,对校园交通管理产生较大影响。

(二)改进措施

1.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完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设立专门管理部门

(1) 建议教育部和公安部联合制定颁发具有权威性的文件——《高校交通安全管理规定》,各高校严格执行,并以此作为校园安全管理的依据;

(2) 高校应设立专门的交通安全制度制定和执行部门,加大執行力度,起到支持安全管理工作的作用;设立交通安全管理专项经费,为管理工作提供物质保障;

(3)对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使校园安全管理不断向智能化、完善化、科学化发展。

2.合理规划校园布局,建立完善校园交通设施,设定校园交通安全设施规格标准

(1) 合理规划校园布局,重视校园交通规划,并将其作为学校基础建设整体规划的一部分;

(2)应加大建设投入力度,对现有交通设施进行完善;

(3)结合实际情况,提高校园内各条道路的利用率和通行能力,合理配置停车资源。

3.加强对校内车辆及行人管理,优化交通组织,改善交通秩序

(1) 加强校内交通管理,整顿车辆停放秩序,保证车辆有序停放,对在校园行驶的车辆进行限速;

(2)合理规划各类道路行车标线,增设夜间道路照明,增加水泥路防滑措施,主干道人车分流;

(3) 加强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管理,设置专用停放位置。

4.交通违规与事故处理方法方面

(1)建立基于属地交管部门的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机制,如:一校一警制、校园机动车违章信息确认机制等,强化校园交通安全管理;

(2)与地方交管部门联合,采取违章车辆信息与交管部门机动车违章处罚管理系统联网

(3)加大与属地执法机关的沟通和联系,争取部分处置权。

5.着重高校交通安全教育及建设

(1)加强日常安全教育,充分利用常用通讯手段等作为平台,开设安全出行提示等

(2)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为学生讲授交通安全知识;

(3)开设宣传专栏,提升公众交通法规知识以及交通安全意识;

(4)构筑、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校园交通文化,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6.建立完善合理的高校校园交通安全评估标准

(1) 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尽可能的正确反映相关影响因素

(3)定期进行总结改进。

四、结论

从总体来看,各省市高校相关部门结合本校实际,在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方面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从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到与地方执法单位的协作,再到校园交通安全设施的配置及相关规定的建立健全等,方式、方法不一,具有各自的特色。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立法、管理制度方式,还是投入的人力与物力、重视程度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保证高校教育事业高速稳定发展,保障校园内稳定有序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在发展学术教育同时必须重视的一个方面。要坚持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工作思路,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切实改进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努力提升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正能量,确保校园交通安全、通畅,为建设和谐校园、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

[1]周立新,王丽芳. 论高校校园安全问题及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03:65-70+147.

[2]赵忠诚.高校校园安全危机成因分析[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9,04:40-43.

[3]文达. 关于我国校园安全立法和校园警察制度的思考[J].法学杂志,2009,12:139-141.

[4]王文静,许振,刘焕春,于建新,胡莹莹,秦忠诚.高校校园安全水平模糊综合评判指标体系建立[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05:184-188.

[5]于建新,刘焕春,王文静,胡莹莹,许振.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校校园安全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 安全与环境工程,2011,02:93-95+111.

[6]田彩芬.浅析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的实现[J].改革与开放,2011,16:173-174.

篇10:小学校园交通食品安全

工作简报

第 二十二 期

李关乡大山脚小学 编

2015年5月22日

李关乡大山脚小学

召开 “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 主题班会

为加强学生水上交通安全教育,普及学生水上交通安全知识,增强水上交通安全意识。5月22日,大山脚小学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以水上交通安全知识为主题的班会。

本次班会通过生动丰富的图像资料、老师风趣的语言讲解、真实的案例故事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应该选择何种船乘坐、乘坐渡船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等方面的安全知识,其中重点讲解了遇 1 到各类突发性意外事件的时候,同学们应该如何去做。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积极回答安全问题,课堂气氛活跃。

通过此次主题班会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课,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孩子们收获颇多。学生纷纷表示:今后一定按要求乘坐渡船,遵守乘船秩序,不乘坐无牌无证船舶,在外出游玩过程中努力保障自身安全。

(陆敏

上一篇:南京工业大学包亚萍下一篇:雪花的自述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