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写作思路

2024-08-05

毕业论文写作思路(精选10篇)

篇1:毕业论文写作思路

一、明确设计目的和目标

1、 设计目的;

2、 设计对象的作用;

3、 应达到的目标。

二、确定实现设计目的设计对象应具有的功能

1、 确定设计对象要完成其作用应具有的功能;

2、 功能分类。

三、确定完成各项功能应采用的各项技术手段(方案设计)

1、 硬件手段;

2、 软件手段;

3、 处理算法;

4、 综合手段。

四、完成同一功能的各种技术手段的比较(方案论证)

从先进性、实用性、系统协调性、可行性等方面。

五、确定技术方案

从多种技术方案(一般为2到3个)选择一个最优的方案作为最终方案。

六、确定各种技术手段的具体实现方法(技术设计)

根据技术方案,确定实现各中具体技术手段的具体方法:

1、 硬件设计

1) 电路框图;

2) 关键元器件选型

2、 软件设计

1) 软件功能模块结构图

2) 程序流程图

3、 算法研究

1) 处理算法

2) 便于程序实现的模型设计

3) 流程图设计

4、 综合设计

1) 硬件设计

2) 软件设计

七、进行电路和软件设计

1、 硬件设计

1) 原理图设计

2) 电路板设计

2、 软件设计

1) 主程序设计

2) 子程序设计

3、 算法研究

程序设计(编程)

4、 综合设计

1) 硬件设计

2) 软件设计

八、电路和软件调试(或仿真试验)

[毕业设计写作思路模板]

篇2:毕业论文写作思路

文各组成部分的标题标明与正文对应的页码。目录不要过细或过简.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核心部分。一般包括文献综述、理论分析、论点、论据、论证、结论和建议等部分。正文要求论点正确论据充实结构严谨条理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精炼图表清晰整齐。结论是整篇论文的总结应该鲜明、精炼、完整、准确。学士学位论文字数一般控制在10000字左右。作者引用的文献、资料及他人的观点必须注明出处以避免论文抄袭现象发生。——引言是文章的开头主要用作选题的说明、介绍论文的意义和背景、研究设想想解决什么问题、研究方法论文展开的脉络及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等。引言本身并不是论文的必需部分作者认为不需要时可以简略但从规范化要求出发学生的毕业论文一般要求保留此部分的书写。——本论是论文的主体部分该部分主要用于提出论点列举论据进行论证等。本论可以由若干相互联系的小部分组成每一小部分均用小标题标明其核心是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展开分析及问题的解决——作者针对所探讨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案或建议。——结论应简明扼要地列出本篇论文的核心观点及应用于实际而得到的结果要求针对性强具有对实践的普遍指导意义。同时也可对论文的独到之处、不足之处等进行综合述评或对未来进行展望。——附录是对正文主体的补充对不便编入正文的材料可列入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于冗长的公式推导、复杂的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视本人情况也可无此项。——参考文献一般按论文引用文献的顺序列于文末。期刊文献的书写格式为序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或期号、页码图书文献的书写格式为序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出版日期、版次、页码。——后记或致谢主要是作者的致谢词对形成论文提供帮助及支持的相关单位或个人的感谢等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情。从写作程序上讲提纲是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从提纲本身来讲它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毕业论文的写作要用大量的资料较多的层次严密的推理来展开论述从各个方面来阐述理由、论证自己的观点。因此必须编制写作提纲以便有条理地安排材料、展开论证。1.结构完整统一提纲挚领掌握全

篇论文的基本骨架使论文的结构完整统一2.逻辑严密分清层次明确重点周密地谋篇布局使总论点和分论点有机统一起来3.合理利用材料也就能够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组织、利用资料决定取舍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料的作用。第一可以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提纲是由序码和文字组成的一种逻辑图表是帮助作者考虑文章全篇逻辑构成的写作设计图。其优点在于使作者易于掌握论文结构的全局层次清楚重点明确简明扼要一目了然。第二有利于论文前后呼应。提纲可以帮助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在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和谐等等使论文的结构能统一而完整更好地为表达论文的内容服务。第三有利于及时调整避免大返工。毕业论文提纲犹如工程的蓝图只有动笔前把提纲考虑得周到严谨多花点时间和力气搞得扎实一些才能形成一个层次清楚、逻辑严密的论文框架从而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返工。确定确定标题总论点总体框架安排材料编码下位论点检查增删标题式写法即用简要的文字写成标题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句子式写法即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安排好毕业论文的层次结构还应注意构段毕业论文在构段上有其特殊的要求。它要求有统一、完整的规范段充分运用段中主句适当的容量。规范段是指统一、完整的单义段。统一——一段集中表达一个意思。完整——一段表达的意思要完整。一个意思写成一段要求在动笔前必须对表达的意思想得清清楚楚不能含糊不能模棱两可这是有助于明确观点的。同时由于一段是一个完整的逻辑构成势必要求严谨地考虑每个段的组织安排的完整。段的中心意思是段旨也叫段的主题段的论点。全段是围绕着这个段旨展开的又是为阐述这个段旨服务的。这个段旨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叫段中主句或段中主题句。段中主句能起到统领全段的作用。有了段中主句可以避免段的不统一和段中的观点发生变化。它能鲜明地告诉读者这一段的中心写的是什么它使读者不致误会作者的用意。段中主句在段中的位置段首、段尾、段中、兼置于首尾长段段中主句的写法要求概括性。要以短短的句子十分鲜明

篇3:拓宽思路,激发写作情趣

一、写作时多做启发,在灵活多样的写作训练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学生有了写作内容,并不意味着就能写出好文章,如果大家把采颉到的材料写出千篇一律的作文,那就索然无味了。只有当自己辛勤创作的作品富有个性,得到了别人的肯定或赞扬,才会真正体会到写作是一种愉快, 是一项有意义的劳动,从而兴趣倍增,以更高的热情再投入写作。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在于启发学生多向思维,把在生活中积累的材料用不同的形式组织好,表达好,变单调划一为千姿百态。

1. 前后比较,把写作思维引向广度。在写作时,教师就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对有些事采用对比方法写,以旧的反衬新的,以现在的比较过去的,从而使内容更生动具体。

2. 以小见大,把写作思维引向深度。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收集了一些材料,写作时,我总是启发学生尽可能对写作材料深入想一想,由浅入深,学会从事物的表面看到事物的本质,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所谓“一滴水能反射太阳的光芒”指的是这个道理。有时候,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很不起眼的,但是如果把它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联系起来,作文的含义就升华了。

3. 一题多内容,训练写作思维的灵活性。有些作文材料,如活动类的, 学生人人参加,感受的共性之处较多。如果不加启发,按部就班地写过程, 势必是一个模式。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掘材料的个性,启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反映生活。

4. 一种内容多种写法,训练写作思维的多向性。材料是作文的主体, 形式就好比是“外衣”,相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写作形式,可以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达到殊途同归,拓宽路子,训练思维的目的,同时也符合小学生乐于表现个性的心理特点。

比如,教室里的一个生物架被一个同学在活动时不小心碰倒了,“哐啷”一声,美丽的花卉、活泼的小金鱼摔在地上,同学们看了好不难过。但第二天,生物架上奇迹般地恢复了原样,花草比原先的更艳,小金鱼在新的鱼缸里开始了它们悠闲自在的生活……这是个极生动的写作材料,我就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用哪些形式来表达这一内容,然后让学生大胆实践,各显神通。学生们有的采用倒叙形式,先写教室里的生物架上焕然一新,花草葱郁,小动物生机勃勃,其数量之多,布置之美令前来评分的队干部大为赞叹。这是怎么回事呢? 下文就娓娓叙述开了; 有的开头就直奔中心事件: “哐啷”一声,教室一角一片凌乱,花盆的碎片,折断的花朵,横躺着的小金鱼……同学们看了都呆住了……有的同学用童话形式写,以小草、小花、小动物的口吻,写了自已遭难———被救———住进新“屋”———重现欢乐的过程,写来生动感人; 也有的学生用采访报道形式,学小记者,作文中写采访的人和事,最后加了自己的议论和感叹,读来真实又亲切。更有的学生用散文、日记等形式来写,真是各具特色,“百花齐放”。

二、写作后注重评议,在交流习作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学生完成了习作之后,按传统的习惯便是老师的任务了,学生是等老师的“成绩评定”。这样一篇文章只存在某学生与教师的单项交流,缺少的是学生自己的参与,更谈不上思维、能力的训练,那当然也提不起浓厚的兴趣。叶圣陶老先生说过: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在学生完成习作之后,教应该给他们创造交流作文的机会,锻炼他们的评判、审定能力,变“师阅”为学生的思维技能训练,让他们在读、评、议、改的过程中,强化练习机制,并能举一反三,拓宽视野,达到写一篇,学多篇,吸收多篇的效果。

1. 集体评议。集体评议的方法有多种,有时在写好一篇习作后,教师先阅览一遍,找出不同层次的文章,打印出来给学生人手一份。学生可以读读、划划、改改、写写,然后发表看法引起讨论、评议,从而比较优劣。无论作者、评者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中受益。也可根据每篇作文的训练要求,或开头结尾,或环境描写的衬托,或人物心理的真实描写等,选出几个代表性的片断,通过投影机显示,组织学生边看边议,去粗取精,博采众长,在评议中相互学习,真正明白如何写好作文,如何把写作知识运用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

2. 互相批改。在有些作文的批改时,我试着采用“先放后收”的办法。 学生完成习作后,我组织他们一对一,互相批阅。一是对不正确的内容,词句加以修改,二是写上评语,一分为二地指出优缺点,以鼓励为主,并署上自己的大名,三是打上确切的成绩。当然作者对对方学生的评语、批改,还可以提出不同看法,再交流反馈。学生对这项训练非常感兴趣,一个个一本正经像个小老师,批改时十二分的仔细,写的评语也颇有水平,有充分肯定的称赞,有不足之处的提示,更有再作努力的勉励。这样,写的学生格外认真,生怕写错字,病句给“抓了小辨子”,批改的学生也积极思考,反复推敲要写的话。谁都想乘此机会显示一下自己的才华和水平。真是相互学习,各有促进。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把作文本收上来,先看评语,再看文章。 写下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然后再反馈给学生。这项训练中,学生既是为别人批改作文,又是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为写好下一篇作文打下了基础。

3. 展示交流。在有的情况下,由于教师指导得法,一次习作后,有不少好作品涌现,为了达到共同欣赏,共同学习的目的,我就在教室一角开辟 “习作园”,把学生的习作一一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课间、午间阅览,然后发给学生几颗小红星或小红花,在自己最喜欢的习作下贴上,也可写上一、二句评语。这样,哪几篇作文得到大家的赞同。只要看一看下面的“票数”便一目了然了。这样的展览评比,学生既看又动脑,既看到了不少的好作文, 开阔了写作思路,又培养了评判的能力,训练了思维。

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学生由于看了别人的,评了别人的,也自然会悟出自己习作中的不足之处,要改什么心中有数,怎么修改也有了借鉴,今后怎么努力,有了方向,对写作的兴趣,也愈来愈浓厚了。

篇4:拓宽写作思路 提高写作水平

人物+情节+结尾=记叙文

论点+论据+结论=议论文

写记叙文,就写人所共知的先进人物和他们的先进事迹,结尾时再写上几句言不由衷的“向他学习”之类的空洞口号;写议论文,就先写上几句无的放矢的“正确”的标语式口号,作为开头点题,然后就以早已被前人写过千百遍的某著名科学家或文学家的事迹作为论据,最后再写两句“感想”之类的东西收尾。

这样的文章写得再多,也是无助于提高写作能力的。而且长此以往,还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僵化,思路更加闭塞,最后完全走上公式化、概念化的绝路,从而失去写作兴趣。

要使学生的写作兴趣永远盎然,并不断求索,甚至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那就必须想方设法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路,让他们反复地在“众里寻他千百度”之后,去发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然的话,就会像晏殊所说的那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既然“天涯路”都已“望尽”,思维还不僵化、思路还不闭塞,写作起来还不走公式化等的绝路吗?如能将其思路拓成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那样,就另当别论了。但有这种思路的人,毕竟太少了,因此就愈见教师的责任重大了。

要不断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认为,首先就教师来讲,必须摆脱传统写作教学方法的窠臼,把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带进课堂或把学生引上社会,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社会生活,思考社会问题。如果教师还只是一味地大讲“方法论”,而轻视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分析,就不仅是本末倒置,使教学不能更好地为现实的经济基础服务,还会使学生写作过程中,失去明确的针对性,不会有的放矢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选用一些鲜活而典型的事例,使读者心悦诚服,起到文章应该起到的作用。

要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路,教师还必须先学生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发现社会问题,并善于拟出有利于学生拓宽思路的命题或者材料,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从现实生活中搜集、提炼写作素材。例如,在当前的改革开放中,出现了一些应该肯定和应该否定的社会现象,通过分析,拟出几个题目(《关于三鹿奶粉的联想》、《神九上天,蛟龙下海》、《2012,伦敦奥运会》等),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到的材料去选题写作。如此,学生写起文章来,就一定会有其鲜明的现实性和针对性,而绝不会是无的放矢的。

另外,笔者还觉得,要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教师可结合社会生活现实与学生实际,选择一些议题,与学生一起开展讨论或辩论,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去拟题写作。这样做,其效果一定会更好。例如,当前社会经济是发展了,但环境却被污染了;在劳动就业、反腐倡廉、社会治安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或争辩,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层。

再者,要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一题多作或多题一作的写作训练。如以“文明礼貌”为主题,可以让学生先写一篇要求内容真实、具体的记叙文——《他在文明礼貌月中》,然后再写一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的议论文——《谈文明礼貌》。当然,在训练中,应该允许学生把记叙文中的议论部分(如果他的记叙文中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的话)予以扩充,作为议论文说理的基础。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记叙文与议论文的根本区别,也可以使学生更确切地理解记叙文中的议论与议论文中的议论的不同特征与不同要求,从而明确从现实生活中提取论据的重要作用及其鲜明性的意义。

所谓多题一作的写作训练,指的是题目相近,体裁相同,而所取的角度不一的写作训练,其只要求学生从中选取一个角度进行写作。这样做,更容易写出有新意或有深意的文章来,避免人云亦云或千篇一律的雷同化。如《珍藏》与《永远的记忆》、《怀念那时》;《XXX,我想对你说》与《有句话儿在心头》、《就那一句话》;《起点》与《又是一个新起点》、《在同一起跑线上》……这些题目就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集中精力深入思考问题,并运用自己从现实社会生活中提取事例去立意,写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特点的好文章。

文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在“得法”之后,要让他们不墨守“成法”或囿于“成法”,就必须不断地帮助他们拓宽思路,不断求索,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篇5:作文写作基础:基本写作思路

1、可以按活动的过程写,但也可先写结果,再写活动过程,总之要有顺序;

2、要突出重点,有详有略,特别要注意把活动的过程写清楚;

3、注意写好活动中人物的感受。

篇6:托福独立写作写作思路讲解

怎样发展成为一篇逻辑性很强的文章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实战做法。

1.首先应该审题,尤其关注作文题目中的绝对性词汇。

比如:Improving school is most important factor to sucessful development of country. 看到most ,我们自然想到用他因法。

2.其次用20秒的时间,整理脑中所有能用的素材,让这些素材称为支持你段落的骨架,然后开始确定段落的论点。

3.尽量使你的语言句式丰富一些。

形式主语,主动,被动,动名词To do作主语,倒装句,there be,以及强调句等等。特别强调一点,为了使你文章的逻辑清晰可见,要使用逻辑连接词。

4.把握好过渡词的使用,和适当的论述方法完善你的作文,使之成为一个逻辑整体。

论述方法:条件(假设)法,比如:if 我按照论点那样做,就能cause siginificant effects,除了用if,还能有with, when, only through + 方式+倒装等。

篇7:托福独立写作写作思路讲解

例题:Nowadays, food has become easier to prepare. Has this change improved the way people live? Use specific reasons and examples to support your answer.

题目大意:如今食物变得越来越容易准备。这种变化是不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该问题中提供给考生探讨的要点是食物准备方式的改变是否提高生活质量。对此问题,一些考生马上就联想到:食物容易准备节约了时间,并就此给出段落中心词。但结合文章论点稍微深入思考一步就会发现,时间缩短这一项改变虽然是事实,但对于生活质量的影响并不直接,如果作为主要论点给出的话会使读者觉得该支持理由与主题观点并没有直接关联。所以对于这种容易想出但与文章中心关系并不密切的拓展思路就需要能及时舍弃。

二、段落主题句要能言之有物

这是再功利不过的一条标准,就上面这道题目而言,有的考生注意到了食物准备时间缩短与生活质量改善之间的思路跳跃,因此在两者中间补充说明,食物准备时间缩短能让人性情改变,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构思时觉得该立意比较新颖,又能切合主题,继续写下去不无可能。但真正落笔时却不知道该如何说明人们性情转变这一抽象情况,并且自己平常生活中对此也并无较深入的感受和经验,结果说了一句话拓展就不得不匆匆收尾,导致读者要不就读得“意犹未尽”,要不就干脆觉得“云里雾里”。与其这样,还不如选个常见思路,如:快速的生活节奏造成压力,来展开拓展,这样即能展示语言功底,也能显示思维缜密的写作方向。

三、全文选择的2个或是3个段落支持理由之间不能出现重复论述

这其实是整个构思阶段的重头。要立意,就是要明白自己表达的对象是什么,明确立场。然后站在这个立场上,挑选支持自己的论点。在整理行文思路时,考生所进行的其实是个发散思维的过程,而立意,则是要把思维收回来,组织化,理清它的脉络纹路,让它们有着各自的特征,又能协调地为同一目的服务。

能够说服读者的议论文,在论点选择上应该遵循一个原则:三个(或者两个)论点虽说要符合一条明线:支持全文观点,但不能在各自的论述层面上有交叉。比如在上题所给的理由中已经列出:快速的生活节奏造成压力,有的考生继续拓展第二支持理由:人们正在沉沦于速食中,丧失享受生活的品位,这两点看上去都与主题相关,并且有各自的中心点,但是稍微拓展就会发现,其实两者都是围绕人们的心理健康这一基本点所进行的思维扩展,与其分开两段来写,还不如先给出影响心理健康这一中心,再分原因和不同情况进行扩展论述。这样即体现了同一段落内部论述的全面性,又避免出现两段中内容及语言的重复表达。

篇8:重视写作思路提高作文水平

一是纵向思路。写人、记事、状物、绘景, 凡是按其自然发展顺序 (按时间先后顺序, 或按事件的发生、发展顺序) 写的, 一般叫纵向思路。以时间为序, 如写《家乡的香稻》一文, 可从春天写到秋天, 介绍香稻从选种、育苗、插秧、管理到开花、传粉、抽穗结实、收割脱粒、存入米库的全过程。以空间为顺序, 如写《我们的新教学大楼》, 可按空间方位来介绍教学大楼的结构特色和建筑水平;如写游记, 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 亦可按空间顺序, 或移步换景, 或定点换景, 描绘山水风光, 写出所见所感, 或者时空二者糅和在一起, 以游踪为线索, 记录游览行踪。

二是横向思路。从几个方面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来突出一个中心思想的, 叫做横向思路。在这种思路下, 所写的几个方面, 没有固定的先后次序, 一般是并列的关系, 从形式上看, 好像彼此联系并不紧密, 但合在一起, 却能说明一个问题, 表现一种思想。如有位同学的习作《怪老师》, 一下子就吸引人们急于去了解这个老师究竟怪在什么地方, 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小作者在文中共叙写了四件事:一是“同他‘七三’开做一笔交易”, 到后来才明白, 是让学生自己出题, “学习不绕他的指挥棒转”;二是让“我们同历届在本校毕业的学生通信”, 目的是什么, 读下去才明白, 是“在乎让我们接触社会, 认识社会”;三是假期作业“一物一文”, 最后才搞清楚是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四是新的怪事计划, 结果怎样呢, 班级接连在比赛中夺冠。读到这里, 大家不也是和小作者一样赞叹老师“永远是个开拓型的老师”吗?这篇习作, 用横向思维共写了四件事情, 内容虽不相同, 但事件的性质是相同的, 都是共同表现老师的“开拓创新”意识。

三是分合思路。在记叙、描写中, 有的先分述后总述, 有的先总述后分述, 最后归纳总结。一般把这种形式的思路称之为分合思路。如朱自清的写景抒情散文《春》, 文章抓住春天的特征, 先粗笔勾勒了春天的轮廓画, 描绘出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的景象。然后用细腻贴切的笔触, 工笔描绘了“春草如茵” (春草图) 、“春花竞放” (春花图) 、“春风送暖” (春风图) 、“春雨润物” (春雨图) 、“春催人勤” (迎春图) 等五幅春意盎然的优美图画, 让我们置身其中, 尽情领略那五彩缤纷的春的世界。文章最后连用三个比喻句, 以赞美春天作结。全文围绕一个“春”字, 以“盼春———绘春———赞春”为感情线索贯穿全文, 这样的顺序跟作者的思路是一致的。

四是问题思路。指的是文章开头先提出问题, 接着分析、说明、解决问题, 最后总结, 这种思路叫问题思路。议论文、说明文常用这种思路。如议论文的总分式结构, 由演绎思维导致, 先总说中心论点, 再对构成中心论点的分论点一一分述;分总式结构, 由归纳思维导致, 先分述分论点, 再总收为中心论点。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提出问题 (引论) ———分析问题 (本论) ———解决问题 (结论) , 即为这种思路。

五是综合思路。指一篇文章;不单用一种思路, 而是几种思路综合运用。

写文章采用哪种思路, 需根据作者掌握的素材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来确定。

教师需要重视文章思路的教学, 在讲读课上引导学生逐步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 体会作者是用什么线索把零散的素材贯穿起来的, 使学生真正领会作者构思本文的思想脉络。在作文课上, 教师出题后, 要进行必要的思路指导, 帮助学生审题立意, 选择角度, 寻找突破口。

帮助学生在习作中打开思路, 就是调动学生对生活的积累。指导学生去打开思路的方法很多, 教师要在怎样指导上动脑筋。教师可以做一些适当的提示, 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让他们互相启发, 这样学生就会感到素材就在身边, 不但有内容可写, 还能在众多的素材中有所选择。这样做, 尤其对一些畏惧作文的学生有很大的帮助。写作之前, 首先要想一想, 应该先写什么, 后写什么, 才能表达中心思想, 最好的方法是编写写作提纲。教师可指导学生对课文或即将训练的习作列提纲, 弄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训练多了, 学生觉得有“路”可行了, 且按要求完成。在讲评作文时, 又注意纠正他们写作中的毛病, 这样避免学生思维混乱。

篇9:探究写作思路,创新写作策略

一、创新写作教学行动策略研究的背景分析

(一)相对成熟的理论支撑

行动研究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研究方法,在英美等国家已相当普遍。而我国英语教学界对行动研究还只是最近几年的事。为改革传统的课程及教学,美国学者麦克纳提出了“课程行动研究”,其目的旨在提高实践者的研究意识及研究者的参与意识。同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被西方教育界所倡导的“自我反思教学模式”作为行动研究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提高教师日常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它以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为思考对象,审视、分析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做出的种种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转变教学行为,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它的主要实践途径是教学行动研究——教师对自己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考察、研究,并从中获得知识,改进教学的一种探索性活动。近年来国内关于教学行动研究方面的著述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国内外语教学与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

(二)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

课程改革实践告诉我们,实施新课程标准是一个长期的变革过程,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艰巨使命。课程不改革不行,课程改革不成功也是不行的。在英语课程改革的初始阶段,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都是正常的,课程标准本身也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作为英语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改革,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素养;要善于发现和研究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反思和纠正可能出现的偏差或不良倾向。创新写作教学行动策略研究作为对传统写作教学弊端的纠正,能帮助我们更深刻意识到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提高科研能力已经成为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科研能力是英语教师素养的核心,是英语教师应对新挑战,实现职业发展的关键。诚然,开展创新写作教学行动策略研究不仅可以促进英语课改,而且能够锻炼出一支科研型的英语教师队伍,这也应该成为我们进行创新写作行动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客观存在的问题剖析

创新写作教学行动策略作为写作自我反思教学模式的主要实践途径,能增强教师对课堂写作教学策略的研究意识,优化写作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能力。诚然,英语教学中,写作作为语言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能反映一个人的英语水平。但是在多年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发现写作教学历来是工作的一个难点,教师觉得没什么好教的,学生觉得没什么好写的,写作课堂教学效益低下。学生的习作中常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如语法、词序或拼写等。即使是一些最基本的初中阶段就学到的单词、语法在写作中也会出现错误,如there be 句形;语义不连贯,结构松散,中国式英语充斥其间;对于教师费心费时所做的作文评语,学生视而不见,同样的错误学生屡犯不改,无视教师辛勤的劳动。因此,改变传统写作教学观念,构建以创新思想指导下的写作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二、创新写作教学行动策略研究的方法探讨

(一)写作过程的科学划分

建构主义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应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写作教学的目标在培养语言技能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学习自主能力的培养。笔者在参阅了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和理论后,认为Mckenzie 和Tompkins所倡导的“过程教学法”,把教学过程分为:构思、初稿、同级评判、修改或写二稿、教师批改、学生再修改或定稿几个阶段比较合理。这种教学法既克服了学生在传统教学法中所形成的认为写作可以是“一次成形”的心态,也提高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主动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及特长,把学生组成2-4人的小组,建立英语写作小组,课堂上运用“过程写作法”的创新写作教学过程,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二)课外写作的有益补充

培养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除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外,还应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写作,如开辟英语习作园地、英语墙报、英语周记等活动。周记的形式通常采用的方式有:提示性周记、题目加提纲性周记以及自由式周记。1. 提示性周记。提示性周记一般较容易下手,教师给出一定的汉语提示,学生按要求并通过适当的发挥写成即可。2. 题目加提纲性周记。题目加提纲性周记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必须认真思考提纲的要求以及为这一提纲服务的语言内容,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况,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加以正确表达。3. 自由式周记。自由式周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知识能力,题材广,内容多,可以涉及人物、体育、环保、音乐、电影等方面的内容。我们要通过课外写作方式的有益补充,帮助学生走出课堂写作的狭小天地,力争在课外写作中拓展学生的视野。

(三)评阅过程的合理优化

学生写作完成后,教师进行的评阅方式可打破常规过程,组织学生之间相互作为审稿者进行评判和评估同学的作品。教师则从写作各层面,包括内容思维、篇章结构及语法措辞等方面提出一系列问题来引导他们审视同学的作品,如文章内容是否完整,新颖;观点是否明确,独特;对主题认识是否明确,深刻;文章结构是否清楚;表达是否流利通畅;时态、语态是否正确等。接下来,要求学生在同级互评的基础上进行较深层次的修改,之后交给教师,教师从通篇文章全面入手,针对内容、语篇和语言多方面予以反馈,写出商讨式或指导性评语反馈给学生,在学生最后定稿之前,教师有必要进行集中讲解,评述全体学生经努力所取得的共性成绩或普遍不足。教师要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学习,就文章的内容、篇章、文体和语言等方面加以分析,以提问的方式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自身作品中的问题,从而内化教师评改,使学生通过对写作的讨论和反思真正有所领悟、有所提高。

总之,当前课程改革的迫切任务是如何把《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转化为师生的教学行动,使课程改革的精神得到具体的落实,给广大教师提供具体的教学指导和行为示范。因此,我们要通过创新写作教学行动策略研究,实现英语写作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1] 英语课程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1

[2] 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3] 葛传椝,英语写作[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4] Arthur, B. Beginning to Writ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篇10:文章写作思路

写作前要先审题,就是要认真分析题目,弄清题目的意思,明确题目对作文内容和形式的要求,从而确定写作的范围,掌握写作的重点以及应采取哪一种体裁,运用哪些表达方式。审题时,要掌握四个要领:分清文体,领会题目对内容重点的要求,看清范围大小,把握关键词语。要根据题目的不同类型来构思自己的文章。

一类是具体明确的文题。如:①(我的一家),②(记一次义务劳动),③ 《一个勤奋学习的同学》等。这一类题目,或记人,或记事,都是很清楚的,但特别要注意它们所限定的范围。其一,题要写出所有的家庭成员,又要注意突出重点,做到详略分明;其二,题要写二三事,不能只写一件事就完,也不能基本上是写一件事,对另外的事只一笔带过,也就是说,这二三件事都要写具体,交代清楚;其三,题要把这次劳动的开始、经过、结束有头有尾交化清楚,而要侧重写具体经过;其四,题则是写一个人,不能写成某一个人的一件事。

再一类是抽象含蓄的题目。如《春》、《路》、《秋天的遐想》等,这类题目范围宽阔,可以从许多角度去写,因此一定要选定一个角度去意构思,不然就会写得庞杂零散、空泛肤浅。如《路》这个题目,可写成记叙性的文章,写一条具体的路,或写它从无到有,或写它由旧变新,反映今昔变化,从一个侧面歌颂祖国建设的成就与崭新的面貌。也可写成一篇散文,由一条具体的路展开联想,或抒情或言志。也可写成一篇议论文,写一条抽象的路,或写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或写自学成才,或写勇于攀登,或写人生历程,借路言志,表达为祖国,为人民献身的豪情。可从现实生活中,经过艰辛道路而取得辉煌成果的人写起,或写胸怀大志,或写勤学苦练,也可从鲁迅《故乡》的最后一段话谈起,或写继往开来,或写勇往直前。总之,可以从多角度立意。

还有一类是给材料作文。这类作文的关键是要读懂材料,在阅读分析材料时,要弄清材料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找出材料中主要的人、事或现象,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确定文章的立意,必须要从所提供的材料出发,不能脱离材料所提供的基本内容去牵强附会。文章所确定的立意,要与原材料所阐释的内容在某一点上是吻合的。如果立意偏离了材料,就会造成文不对题。要想准确立意,在阅读材料时,就必须注意多层次、立体化、全面的分析问题,力戒片面性、绝对性。给材料作文,在一般情况下,一则材料可以确定几个中心,也就是说可以进行多角度立意,在众多的立意中,可选择一个最佳的立意来写。

二、立意要明确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文章的核心,是贯穿文章始终的红线,全文都要围绕中心来写。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正确;写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让它表达的立场、观点、态度、感情正确健康,符合四项基本原则,符合改革开放的需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及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需要,要立足于传播先进思想,歌颂美好事物。

明确。每写一篇文章,都要把自己的思想观点想清楚,表达清楚,以便让读文章的人获得一个明确、清晰的认识。在表达文章中心时,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判什么,都要态度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

集中。我们所写的文章都只能集中表现一个中心思想。文章描写的所有事件,列举的所有事例,阐明的所有道理,都要为表现这个中心服务。与表达中心无关的,关系不大的则不要去写。

深刻。文章所写的内容,不能只浮于表面,要注意揭示事物的本质。如写记叙文,不仅要具体写出事件经过、人物的言行、表现,而且要通过这些记叙,描写揭示出其中所蕴含的先进思想或深刻的道理。写议论文,更要把问题尽可能分析透彻,把道理讲得深刻些。

三、组材要合理

选择材料的原则主要有下面三个: ① 第一,必须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必须紧紧围绕中心来决定材料的取舍。有的材料可能非常生动,但如果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大,就要忍痛割舍掉。比如你要写“一个勤奋学习的同学”,那么这个同学肯于帮助别人的事迹,甚至即使是做了舍己救人的事情,也都不要写,因为这些与“勤奋学习”这一中心无关。要避免信手写来,离题很远。② 选材时还要注意使用的角度。有时一个材料是可以为几个中心服务的,使用时,必须对这个材料选择好为你这篇文章中心服务的角度。③ 选材要典型。有的时候材料很多,而且都能表达中心,这时就要选择其中最典型的,即最有代表性、最能有力地突出中心思想的材料,切不要把所有的材料不分详略主次全都堆砌上。

选好材料后,就要注意材料的组织安排,使文章具有条理性。为了更好地组织材料,使文章段落层次分明,较好的办法是作文前先编写段落提纲,明确把文章写成什么样的,分成几段,每段写哪些内容,用哪些材料或写哪几层意思。编写提纲注意既不要过繁也不要太简。过分繁琐则浪费时间,也无必要,过分简单则起不到编写提纲的作用。如对《学习必须刻苦》这样的题目,有的同学列的提纲是:①开头,提出论点;②论述;③结论。这种提纲等于没有,因为根本没有考虑材料的组织安排,写起文章来仍然是心中没数

四、表达要生动

许多同学的作文,语言贫乏,说话枯燥、特别是有些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过于概括,缺乏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和刻画。这样是难以收到栩栩如生的效果的。那么如何才能使文章生动形象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第一,要不断地学习,多方面地吸取信息,不断积累,使词汇丰富。第二,要认真地推敲,精心地选择词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用词的推敲值得我们认真领会。第三,要运用恰当形象化的语言,如拟人、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写人时要努力表现人物独特的个性,写出人物特有的外貌、语言、行动、神态和心理活动,并使人物符合各自的身份。这样使人读后如见其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五、卷面要整洁

好文章改出来的。养成良好的作文修改习惯在写作中是十分重要的。文章如何修改呢?要从思想内容和文字语言方面统筹考虑,看主题是否深刻,材料是否充实,结构脉络是否清楚,字词句和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恰当等。在平时作文中要注意文章的自改,也要注意老师和同学们的批改意见,要多进行平常的作文修改练习。考场作文一般没有太多的修改誊抄的时间,应当列好提纲再写。写完后如果要改动也只能改动极少的文字,且务必要注意书写整洁。

各地的中考评分标准都把书写和卷面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对出现错别字,书写潦草,卷面差的将给予适当的扣分。由此可见加强平时的书写功夫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加强训练,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从中考情况看,同学们的抄写和卷面情况相差很大。不少同学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美观,标点符号使用正确,很少出现错别字,给人以美感,也容易获得较高的分数。

例谈记叙文开头和结尾的写法

关于写好作文头尾的一些基本原则,如开头一般应该点题,结尾通常要能照应开头,深化中心等,这些都无须过多陈述。本文探讨的,是在这些大前提之下的一些技巧。

一、开门见山法

所谓开门见山,就是通过对文题的阐述、解释、引申,从而引入要讲述的内容。这种开头较为简易,也容易让人对写作对象一目了然,缺点是易陷入平淡,因此可借助一些修辞,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如一位学生在写一篇叫《网》的文章时,就是这样写的:“现实中有各种各样的网。有的是有形的,有的是无形的;有的网在生活的海洋中为你网来各种珍奇,有的网为你编织温馨的天空,有的却一点点剥夺着你的青春、金钱、自信……”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数语写出了网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简洁又传神。

二、尺波兴浪法

开头占的篇幅虽不长,但只要善于组织语言,也能尺波兴浪,于简练中见精神。所谓兴波,就是适当运用转折复句,使前后句之间形成转折的关系,采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的手法,使前后层次间形成对比的关系,增强文章的波折,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运用这种方法,要善于找出题目中的对立面,或是事物内部、事物不同阶段的对立面,使开头起伏有致。如一位学生在写《收获》这篇文章时,就这样写道:“关于收获,许多人都会想到累累的硕果,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物质享受;但很少人会想到另一种收获,它虽看不见摸不着,却长驻在你心里,成为你人生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那,就是精神上的收获。”作者抓住“收获”中对立的两方面: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突出了精神上的收获,使文章有了“曲线美”。

三、巧设悬念

所谓巧设悬念,就是在开头就陈述要点、提出问题;或是把事件的结尾放到开头,吸引人寻根究底;或是让某个关键环节藏头露尾,产生“雾里看花”的效应。如某电视台就有这样一段开场白:“有个故事叫庖丁解牛,说的是一个叫丁的人,杀牛的技术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现下也有这么一些杀牛的,他们精通一种了不起的技术,能使牛在短时间内增加四分之一的重量。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设置悬念的技巧在于有效地“吊人胃口”,因此必须抓住矛盾的集中点,在能引起读者兴趣的地方设疑,才能达到所要达到的效果。如上文的“能使牛在短时间内增加四分之一的重量”就很能引发人的好奇心。有时,突出事件的有悖常理处,往往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情景引入法

运用这种方法,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创设人物的活动舞台,为人物的出场进行铺垫,或衬托人物的性格、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如有篇叫《上学路上》的文章是这样开头的:“早晨,薄薄的阳光星星点点地栖息在树梢上,残余的暮色撤到了地平线的尽头。鸟儿唧唧喳喳地出来觅食了,像在说,趁着天气好,早点起来活动一下筋骨吧。”这样的描写衬托了主人公愉快的心情,为下文作了很好的张目。

除了景物描写,也可通过紧凑的对话来吸引读者,展开情节。如有个学生写市场上的小**,就是以顾客和小贩的争吵拉开序幕,让人一开始就置身于矛盾的氛围中,有较强的感染力。

如果说开头所起的作用是提纲挈领的,那么结尾所起的作用则是归根结底的。开头难在于怎样艺术地引入,结尾难在于怎样有机地深入。相对于开头而言,结尾往往更注重思想性,它是“临去的秋波”,如果写得好,常会给人无尽的回味余地。

关于结尾,我总结出如下几种写法:

一、画龙点睛

在结尾中,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作者的立场、事件的意义,从而使读者的感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这种方法,如点睛之笔,使文章有了更强的生命力。如一篇叫《落叶》的文章就这样写道:“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它年年凋落旧叶,以此渴望来年的新生,所以它才没有停滞,没有老化,永远走在成长的路上。”作者通过议论,歌颂了一种不安于现状,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既然是点睛之笔,就要扣紧问题的焦点,有的放矢。《落叶》就是针对法桐的“落叶”来阐述它的精神的。有些学生在运用这种方法时,常会偏离主题,就事件的枝节进行议论,造成败笔。要避免这种情况,就必须在构思时就明确主题,理清重点,这样,才不会被枝节所迷惑。有些同学虽抓住了重点,却又不知如何措辞。其实议论的语言固然不拘一格,但基本上都是遵循“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为什么赞成,为什么反对”这个思路展开的。

二、寓情于景

所谓寓情于景,就是通过景物描写,含蓄地表达主题。如:“天好蓝,阳光给大地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地面上的深深浅浅的绿草,一直绵延到地平线的尽头,仿佛是挥之不去的思念……”通过写蓝天、阳光、绿草,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很好地表达了思念的心情。这种手法,我国古代的诗歌也不时用到,如王维的“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就是一例。在景物描写中,运用色彩的搭配、氛围的渲染,能使结尾给人以格外鲜明的印象。

三、承前启后

这种手法,在情节上承接上文,同时人们读后又得到一定的启迪。如《挑山工》就是这样写的:“我自泰山回家后,就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被肩头重物压弯了腰,却一步步坚韧地向上登攀。多年来,这幅画一直挂在我书桌前……”在形象的叙述中平静地道明了人生的哲理。这种结尾,可以说是“情节的说理”,有较强的感染力,它贵在含蓄,通过言外之意,让人明白主题。《挑山工》就是通过“一步步”、“坚韧”等字眼来赞扬“挑山工”体现出的一种精神的。

四、奇峰突起

通过出乎意料的结局,从而给读者以不可磨灭的印象,犹如平地上突起的奇峰,又如因地势的落差而造成的瀑布,颇具后声夺人之势。如一篇叫《萌芽》的文章里描写了两个想用葡萄核种出葡萄的孩子的不同命运。男孩受到父亲的粗暴干涉,而女孩的花盆里却真的长出了碧绿的葡萄藤。最后,小男孩道出其中的秘密:原来,那长出的藤子是女孩的父亲偷偷埋下的!于是,前后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形成鲜明对比,向我们指出了应该怎样对待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的问题。要有意外的结尾,必须在行文过程中就要“蓄势”,把读者的眼光引到另一个方向,这样,结尾才会使人耳目一新。如《萌芽》先是一味叙述两个孩子种葡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采取了类似、重复的对话。这是作者蓄意营造一种平直无奇的氛围。等到女孩种出了葡萄藤,文章就有了小波澜,读者在为主人公高兴的同时,心里不免留下问号:她是怎样种出来的?最后,作者却抛开那个得意洋洋的小女孩,借男孩的“哭”道出了真相。“哭”写出了小男孩的哀怨,也使结尾来得更奇特,引人深思。如果通过作者的口气或让女孩的爸爸出场来说出事实,就无味多了。

当然,技巧离不开必要的积累,开头要起得精彩,结尾要结得漂亮,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驾驭能力。离开积累奢谈技巧,无异于缘木求鱼。

作文是一项日积月累的工作,是硬功夫,不是能靠走捷径就可以取得优异成绩的,文学底蕴的差距的确是没有办法在短时期内弥补的,但是,若用心思考,底蕴差的学生一样可以用技巧来弥补才华的不足。故而,要说作文简单,还真简单。”高级语文教师刘森介绍说。那么如何写好高考作文,刘老师给大家介绍了一套好方法。

首先从体裁上看,高中作文主要是议论文和记叙文两大类,这两大类中又尤以议论文为主,记叙文是为那些“天才”和“庸才”两个极端准备的。好的可以达到满分,差的也就仅仅是20左右分。所以针对大多数既非“天才”也非“庸才”的学生,议论文就成为最主要拿分体裁。奉劝那些处于中间位置的学生要抓好议论文。

其次,写好议论文可按板块模式操作。议论文分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提出中心论点,一定要鲜明、清晰,一定要达到劈面就可映入眼帘的效果。第二板块是对中心论点进行分析,这个板块是文章的主体。一般来说,可以细致的分成三个自然段,逐条阐述中心论点,或用并列式或用递进式或用假设式等等。第三板块就是总结部分,再次重申自己的观点,用总结性的话语结束全篇。当然,这决不是说,所有议论文都要这样写,这里仅仅说的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写作模板。总的来说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大部分。

再次,如何填充内容。简单说几个要点:一是修辞。一定要多用修辞,哪怕用一点最简单的修辞,也比干巴巴的论述要好看得多。二是引用。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想引经据典就必须下大力气背诵。三是书写。不要小看书写,它就像人的外貌一样,直接决定着判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当然,除了这三点以外,还有诸如作文的立意、语言、拟题、题记等方面都有技巧可为,篇幅所限不多陈述。

上一篇:危险品运输制度下一篇:英语口语四级常用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