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指导意见参考

2024-07-20

教育部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指导意见参考(通用10篇)

篇1:教育部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指导意见参考

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

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

教基一〔2009〕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整体上进入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和提高质量的新阶段。加强中小学规范管理,办好每一所学校,成为新时期基础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近些年来,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各地也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加强了中小学校的管理。但目前一些地方和学校仍然存在着办学行为不规范的突出问题,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不能很好地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制约着新时期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进一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中小学管理,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强化责任,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职责和工作任务

1.加强省级统筹,整体提升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管理水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提出整体推进的政策措施。

——制定和完善本地区中小学校管理基本规范,组织排查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

——加强对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大力倡导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政绩观,建立健全学业水平考试和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坚决禁止下达升学指标和简单用升学率奖惩教育工作的做法,形成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机制。——加强教育经费统筹,切实保障区域内基础教育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为

实施规范化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组织开展全省(区、市)范围内的中小学管理随机督导检查,督促地(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切实履行管理职责,落实规范办学的各项要求。

——积极营造尊重教师、尊重教育的良好社会风气,依法保障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2.强化以县为主管理,切实把各项要求落实到每一所学校。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作为“以县为主”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工作机制,依法实施管理。

——具体分析当地中小学办学行为、学生课业负担及体质健康状况,研究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管理办法,建立督学责任区制度,及时纠正行政区域内各种不规范办学行为,切实维护区域内中小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办学秩序。

——加强教育质量管理,指导和保障学校科学安排课程,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切实加强学生成长和教师队伍建设,组织落实对校长、教师的培训。

——均衡配置县域内义务教育公共资源,加大对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进一步缩小校际之间差距。指导中小学校合理编制经费预算。规范学校收费,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坚决抵制截留、挤占、挪用教育经费和学校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

——完善和强化乡镇中心学校的管理功能,健全覆盖所有学校和教学点的管理体系。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维护校园及周边秩序,做好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确保师生安全。

3.坚持依法治校,科学规范学校内部管理。中小学校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形成依法办学、自我约束的发展机制。

——依法落实校长负责制,健全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坚持校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方案,严格遵循教育规律,不随意提高教学难度,不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违教育规律的竞赛和不当竞争,不占用学生法定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或集体补课。坚持健康第一,注重创新精神培养,不挤占体育课、艺术课、综合社会实践等教学时间。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认真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化教师教书育人职责和岗位要求。注重教师专业成长,努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保障教师身心健康。

——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科学编制学校预算,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坚持收支公开,主动接受审计,坚决杜绝学校设立小金库和账外账,规范各种收费。

二、抓住重点,认真解决好当前一些违背教育规律、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突出问题

当前要集中力量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社会反响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

1.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按照不同学段和年级、走读生和寄宿生的实际需要,对学生休息时间、在校学习(包括自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在校活动内容和家庭作业等方面作出科学合理安排和严格规定,并组织全面检查。坚决纠正各种随意侵占学生休息时间的做法,正确引导家长和社会积极参与,切实把课内外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依法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利。

2.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研究制定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地(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全面督促落实本地区课程实施计划,并坚决纠正任何违背教育规律、随意加深课程难度、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的现象。坚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保障学校开展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时间。

鼓励和表彰在规定教学时间内、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育质量的先进学校和优秀教师,大力倡导和推广一些地方和学校减负增效的成功做法。

3.严格规范考试科目与次数,逐步完善教育评价办法。各地要对小学、初中、高中的考试科目和考试次数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加以科学规范。坚决制止随意组织学校参加各种统考、联考或其他竞赛、考级等现象。学校考试命题要科学合理,考试内容要符合课程方案的基本要求,不得随意提升考试难度,增加考试次数。积极探索以完成本学段国家规定教育目标为基本标准、以学业水平测试和学生综合素质等为主要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不以升学率对学校排队,不以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加强高考信息管理,制止对高考成绩的各种炒作。

4.加强招生管理,严格规范招生秩序。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不得违规提前招生和举行任何形式的选拔性考试。制止各种学科竞赛、特长评级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录取相挂钩。要及时根据生源变化情况合理调整学校招生范围,每学年向社会公布行政区域内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范围、招生时间、招生计划及有关要求。普通高中招生要坚持全面评价、择优录取原则,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积极倡导和逐步推行将示范性高中大部分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严格执行高中“三限”政策。

5.合理规划学校布局,避免简单撤点并校。各地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办学要求,统筹城乡学校建设和改造规划。在优先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不加重农民负担的前提下,根据学龄人口变化,合理布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因地制宜地科学配置教育资源。撤点并校要十分慎重,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防止“一刀切”和“一哄而起”。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城镇化以及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大班额现象和农村校舍闲置等问题。

6.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

健全寄宿制学校管理制度,争取和落实相关编制,配备必要的管理人员,促进寄宿制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特别要加强学生宿舍、食堂、厕所和校园周边安全管理,重视食品和饮水卫生,防止传染病流行;改善寄宿制学校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丰富寄宿制学生业余生活,重视寄宿制学生的身心健康。

7.重视学校安全管理,确保师生安全。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和完善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实施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切实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及时报告和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8.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化解择校现象。各地要进一步加大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力度,公平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并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切实加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实施好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推动校长和教师的交流,加强对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对口支援。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各地特别是大中城市要结合当地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完善政策措施,研究提出本地区治理义务教育择校乱收费现象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步骤。

三、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工作机制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把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1.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要确定本行政区域内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工作重点,提出明确要求,做出专门工作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落实力度,并把落实情况上报教育部。

2.各地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督导检查,将其作为新时期教育综合督导的重要内容,作为衡量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工作和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作为表彰奖励、行风评议、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强化监管,建立全方位、经常化的督导检查机制。

3.教育部将组织对各地规范办学进行随机性的国家督导和工作抽查,对教育工作先进地区进行表彰。省级和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中小学管理工作推进机制,交流经验,及时推广。凡是对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不规范办学行为长期视而不见、不能及时制止和纠正的,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及时通报当地政府,要求限期改正,进行责任追究。

4.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加强学校管理和规范办学行为的有关规定、解决问题的进展情况和规范办学行为的督导结果在本行政区域内予以公告,并主动接受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和舆论监督。

教 育 部

二○○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篇2:教育部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指导意见参考

学行为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粤教基〔2009〕88号

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东实验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现将《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转发给你们,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明确管理职责和目标任务

依法办学,规范中小学管理和办学行为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必须履行的责任。按照“分级管理,以县为主”和“谁审批、谁管理、谁负责”原则,进一步明确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责任,做到责任明确,责任到人。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按照国家办学的有关规定及《广东省普通高中办学基本标准》、《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等有关规定,以规范课程开设、作息时间、招生行为、课业负担等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为重点,以制度化、规范化、特色化管理为目标,使每一所中小学校基本建设成为办学行为和管理规范,安全文明,校风、教风、学风良好,育人氛围浓厚的和谐校园。

二、科学安排作息时间

中小学校要按照校历的规定安排教学活动,严禁中小学组织学生在节假日(含双休日和寒暑假)集体上课,或以补差、提优等形式变相组织集体上课。要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占用学生课间休息时间和放学后的时间。学生每天在校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含早读),小学不超过6小时,初中不超过7小时,普通高中不超过8小时。保证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10小时,初中生每天9小时,高中生每天8小时。寄宿制学校学生晚自习时间义务教育阶段不超2小时,高中不超2.5小时;晚自习结束时间,义务教育不超过21:00,高中不超过22:00;早上统一起床时间不得早于6:30。不住校的学生,原则上不得安排回校参加晚自习。

三、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中小学校要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课程方案、课程计划等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保证按规定开设课程和安排课时,课程表要张榜公布,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学校不得违反省的课程计划增减课程和课时,严禁违反课程计划提前结束新课或提前开设新课,禁止擅自取消或减少按规定必须开设的课程、课时和教学内容,特别是要保证按规定开足、开齐信息技术课、艺术课(或音乐课、美术课)、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

四、规范招生行为

全面实施中小学“阳光招生工程”,教育部门要公开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程序、收费标准及咨询电话。学校要公开招生范围、招生计划、报名条件、报名时间及地点、咨询电话、录取结果。

义务教育阶段招生由县级或以上教育部门统筹组织实施,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严格执行分区划片就近入学或电脑派位入学,不得举行任何形式的选拔性考试,学校(除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奥林匹克学校外)招生不得与各种竞赛挂钩。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禁止招收择校生,优质学校要合理确定服务范围,逐年减小跨服务区招生的比例。普通高中招生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公办省一级普通高中要划定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按初中学校在校生数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直接分配到各初中(含民办)学校,并逐年提高直接分配的比例,具体实施办法由各市制定。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要严格执行“三限”政策。

中小学校要严格执行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招生的规定,禁止违规提前招生,禁止擅自招生或发放录取通知书。

五、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严格控制学生每天作业量,各学科每天作业量由年级组和学科备课组统筹安排。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材施教,精选作业内容,禁止搞题海战术,确保学生的正常休息时间,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全面发展,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家庭作业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初

中每天家庭作业量控制在1.5小时以内。提倡和鼓励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周安排1天“无家庭作业日”,使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成为可能。严禁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

要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试题难度,考试内容不得超出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着重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不出偏题、怪题。义务教育学校每学期只进行一次期末学科考试,考试成绩要用等级制表述。要改革和完善学校考核评价制度,对义务教育学校的评价要以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和学生综合素质作为主要衡量指标,要突出德、智、体全面发展。尚未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地区对初中学校的评价要考虑初中毕业生升读高中阶段学校的比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得给学校下达高考、中考升学指标,学校不得给班级和任教教师下达高考、中考任务,不得以高考、中考升学率或考试成绩为标准进行排名和奖惩。不得以任何形式宣传高考、中考的成绩、升学率等具体情况,不得炒作“高考、中考状元”。中小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统考、竞赛和考级,不得举办各种奥数班、奥英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迫学校、学生订购教辅材料。

六、规范学籍管理

积极推行电子学籍管理,严格执行普通高中学籍管理规定和《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健全学生转学、休学、复学等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编班管理暂行办法》,义务教育学校要均衡编班、均衡配置教师,不得以任何名义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中小学校不得擅自招收未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任何学生。禁止公办普通高中、初中招收往届生复读。

七、规范收费管理

严格执行学校经费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制度,按规定做好学杂费的使用和管理,禁止挪用、克扣或截留学杂费,保证专款专用。要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捐资助学款管理和使用,捐资助学款由县级或以上教育主管部门统一收取,缴入财政专户,通过预算安排,主要用于薄弱学校改善办学条件。

八、切实加强对规范办学行为工作的监督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规范办学行为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第一把手和中小学校校长是规范办学行为的第一责任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和督促中小学校全面开展规范办学行为的自查自纠工作和整改工作,坚决纠正不规范的办学行为,维护学校的稳定。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设立举报电话,每年定期或不定期通报存在违规行为的学校和县(市、区),对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省将在2009年秋季开学后进行专项检查,并建立通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通报存在违规行为的学校和县(市、区)。

要建立健全规范办学行为监督机制和督导制度,将规范办学行为作为规范化学校建设和创建教育强镇、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域的重要内容。市、县要建立规范办学行为督学责任区,将规范办学行为作为学校综合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发挥督学在规范办学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大办学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对违反规定的学校,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责令整改、撤销先进称号(包括取消等级学校称号、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称号等)、取消评优资格等处罚。对出现多个学校多次违反规定的县(市、区)、乡镇,根据情节轻重,对县(市、区)、乡镇给予通报批评、责令整改、撤销其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已颁发的先进称号,包括省教育强县(市、区)、强镇称号等。对违反规定造成严重影响或重大损失的,要追究教育部门和学校主要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对相关责任人或建议对相关责任人给予相应处分。

附件:《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09〕7号)

篇3:教育部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指导意见参考

会议认为, 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整体上进入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和提高质量的新阶段。加强中小学规范管理, 办好每一所学校, 成为新时期基础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近些年来, 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各地也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加强了中小学校的管理。但目前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一些地方和学校仍然存在着办学行为不规范的突出问题, 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制约着新时期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教育部要求,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当前要抓住重点, 集中力量, 认真解决好当前一些违背教育规律、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突出问题, 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

一要科学安排作息时间,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按照不同学段和年级、走读生和寄宿生的实际需要, 对学生休息时间、在校学习 (包括自习) 时间、体育锻炼时间、在校活动内容和家庭作业等方面作出科学合理安排和严格规定, 并组织全面检查。坚决纠正各种随意侵占学生休息时间的做法, 正确引导家长和社会积极参与, 切实把课内外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 依法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利。二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决纠正任何违背教育规律、随意加深课程难度、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的现象。鼓励和表彰在规定教学时间内, 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育质量的先进学校和优秀教师。三要严格规范考试科目与次数, 逐步完善教育评价办法。不以升学率对学校排队, 不单纯以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 制止对高考成绩的各种炒作。四要加强招生管理, 严格规范招生秩序。五要合理调整学校布局, 避免简单撤点并校, 重视解决当前城镇化过程中不同程度出现的大班额问题。六要强化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 确保学生安全和健康。七要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有效化解择校现象。完善政策措施, 研究提出本地区治理义务教育择校乱收费现象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步骤。

陈小娅副部长在讲话中强调指出,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 把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工作摆上突出位置, 加强省级统筹, 强化以县为主管理, 切实抓紧抓好。

篇4:教育部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指导意见参考

一要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按照不同学段和年级、走读生和寄宿生的实际需要,对学生休息时间、在校学习(包括自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在校活动内容和家庭作业等方面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和严格规定,并组织全面检查。坚决纠正各种随意侵占学生休息时间的做法,正确引导家长和社会积极参与,切实把课内外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依法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利。二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决纠正任何违背教育规律、随意加深课程难度、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的现象。鼓励和表彰在规定教学时间内、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育质量的先进学校和优秀教师。三要严格规范考试科目与次数,逐步完善教育评价办法。不以升学率对学校排队,不单纯以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制止对高考成绩的各种炒作。四要加强招生管理,严格规范招生秩序。五要合理调整学校布局,避免简单撤点并校,重视解决当前城镇化过程中不同程度出现的大班额问题。六要强化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健康。七要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化解择校现象。完善政策措施,研究提出本地区治理义务教育择校乱收费现象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步骤。

广西鼓励教师通过培训提高学历

桂文

本刊讯从广西教师教育及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年度工作会议上传出消息,广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制定了本校教师学历提高计划,根据本地、本校教师专业结构情况,有计划地选派和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特别要支持45岁以下初中教师通过培训达到本科学历。

广西教育厅副厅长杨伟嘉指出,学历提高培训必须将知识的系统传授与解决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提高教师知识水平和实际教育教学能力;必须坚持以在职进修为主,鼓励教师采用现代远程教育、函授、自学考试等形式参与学历提高培训,并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互贯通;必须解决教师选择培训专业时避难就简、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等问题。据介绍,广西将继续实施以“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为载体的骨干教师培训,分别按中小学教师总数1%、10%、20%、30%的比例,建立自治区、市、县(市、区)、校四级中小学骨干教师梯队。

广西积极实施国际合作师资培训项目

桂文

本刊讯近年来,广西认真组织实施国际国内合作师资培训项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据悉,中国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爱生学校的教师支持体系建设项目”、“爱生学校的学校管理项目”、“广西地方创新项目”共培训中小学教师250名;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捐赠“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和“两基攻坚师资培训项目”共培训中小学学科教师5500名,在校师范生200名;中外暑假英语教师培训项目培训中学英语骨干教师260名;“中英基础教育项目”参与式教师培训,培训县级专家和中小学教师5052名,教育公平培训,培训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中小学校长和教师1488名。

据统计,自2006年以来,广西各级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共认定各类教师资格10.6万人。

南宁市特级教师工作室揭牌

马超勤

本刊讯4月14日,首批以特级教师本人姓名命名的南宁市特级教师工作室揭牌。

工作室由南宁市教育局统一印制、授予牌匾并提供部分项目经费。广西师范大学作为技术支撑单位,为工作室配备导师团队和研究生助手团队。特级教师是工作室的主持人,负责工作室日常工作的组织和开展。每位主持人配助理1人,带一个5~7人的团队,团队成员中至少有1名农村学校教师。

此次成立的方洁玲特级教师工作室、何伟萍特级教师工作室等60个特级教师工作室共有成员356人,参加的县级及乡镇学校38个、农村教师60人。南宁市教育局将给予每个工作室1万元的启动资金,支持每个特级教师工作室开展工作。工作室以3年为一个运作周期。

篇5:教育部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指导意见参考

近年来,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使我省各项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不少地方、不少学校也出现了管理不到位、办学行为不规范的现象,引起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为保证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更好地促进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根据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省教育实际,现就加强教育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教育工作指导思想,坚持依法治教与以德治教相结合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学,接受群众监督,努力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和校风优良、管理科学、育人有方、质量上乘的学校。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全体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忠于职守,勤奋工作,服从命令,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廉洁自律,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的各项工作部署,坚持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自觉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加强学校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二、建立和完善决策机制,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建立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形成科学民主决策制度。

实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凡涉及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决策和部署,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针、政策、措施,重要干部人事工作,基建工程和科研经费等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招生工作,大宗设备购置,内设机构的增设与撤并等重大事项,应由相应的行政会、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会、局长(校长)办公会、党政联席会、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提交会议讨论决定的决策事项以及拟实施的有关重要行政行为,都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研究论证;涉及法律问题的事项,应征求政策法规部门的意见;涉及地方党委、政府的,应事先征求当地党委、政府的意见;涉及相关部门的,应事先充分协商。对于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有关教育政策调整、制度改革等决策事项,应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或社会公示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

三、加强监督检查,保证政令畅通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建立督促检查工作制度,切实加强对决策的重大事项的监督检查,落实本单位办公室一位同志负责督查联络工作,及时跟踪并反馈执行情况,提高工作效能,确保政令畅通。

要按照《行政诉讼法》及有关法律规定,接受司法监督。要自觉接受监察、审计等部门的专项监督;支持监察、审计部门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对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查处和整改,并向主管部门报告。

要加强教育系统内部监督,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及时发现并纠正违反法律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的规范性文件,以及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加强教育执法检查。

要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确保信访渠道畅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亲自阅批重要的群众来信,有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信访督办责任制度,对各职能部门的信访工作予以督促检查。对来信来访反映的重大问题,要建立集体讨论制度。

要自觉接受舆论和群众的监督,重视新闻媒体反映的教育问题,对其中的重大问题,要积极主动地查处和整改,并向主管部门报告。要通过网站、广播、电视、报刊等途径,及时向社会发布政务、校务信息,推进政务公开、校务公开,便于群众知情、参与和监督。

四、完善会议制度,提高会议效能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完善各项会议制度,明确各种会议的议题,会前做好充分准备,会中认真组织引导、做好记录,会后做好督查督办,切实提高会议质量。

要贯彻精简、高效、节约的原则,严格审批程序,减少会议数量,压缩会议时间,精简与会人员,保证会议效能。教育系统各单位一律不得在高级宾馆和风景名胜区召开会议。

五、规范公文处理,提高办文效率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报送省教育厅的各类公文,应当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和《海南省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实施细则》(琼府〔2001〕69号)的规定;各有关学校报送省教育厅的各类公文参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海南省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实施细则》执行。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有关学校对省教育厅等单位的来文,要严格按照办文程序进行登记、分发、督办。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对各类公文要及时批阅,一般应批示明确意见。对一般公文的批阅,最长不能超过7个工作日;对限时办理的公文,应在规定时限内批阅;对特急件,应及时批阅。

对下级单位和平行单位来文,承办单位要在7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意见;对上级机关来文和上级领导批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有关学校一般要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要求报结果的要按时报送办理结果,不能办理完毕的要及时反馈意见。

除办公室外,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有关学校其他内设机构一律不得对外正式行文(即不得向本单位以外的其他机关包括本系统制发政策性和规范性文件,不得代替本单位下达应当以单位名义审批下达的事项);与相应的其他机关进行工作联系确需行文时,只能以函的形式行文。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有关学校印发的上行文,应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发,并在文稿上打印上签发人姓名。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因故不能签发而有其他领导代为签发的,必须在上报文件时作出书面说明。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有关学校要进一步精简公文,加快办公自动化进程,逐步推行无纸化办公,提高公文办理效率。

六、改进工作作风,严明工作纪律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有关学校负责人要做学习的表率,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社会、科技,特别是教育发展变化的新趋势,不断充实新知识,丰富新经验,努力提高领导水平和能力。

要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要通过调查研究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工作建议的调研报告。

要坚决执行上级的决定和本单位集体决策的事项,贯彻执行中不得有违背上级决定和本单位集体决策事项的言论和行为;凡个人发表涉及重大问题的讲话或文章,须事先报经本单位领导班子同意;自觉保守党和国家机密。

各市县(单位)教育局(处)长和各高校、中等专业学校、省教育厅直属学校(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离琼出访、出差或休假,应由本单位办公室将离琼原因、前往地点、联系方式向省教育厅办公室报告;各单位副职领导离琼出访、出差或休假,应事先书面或口头向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报告,并由本单位办公室通报局(校)其他领导。省教育厅要求各市县(单位)教育局(处)长和各高校、中等专业学校、省教育厅直属学校(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而因故不能参加的,应向省教育厅做出说明。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有关学校领导要自觉遵守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严格要求亲属和下属工作人员,不得利用特殊身份拉关系、谋私利。对越权办事、以权谋私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

篇6:教育部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指导意见参考

黑龙江省教育厅加强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作者:

来源:《黑龙江教育·小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3年第11期

近年来,省教育厅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我省相关政策法规,大力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但一些地方和学校仍然存在着违反相关规定而随意延长教学时间和学生在校时间以及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等办学行为不规范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违背了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以及家长的经济负担,制约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损害了学校和教师形象,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省教育厅自2013年7月15日开始,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了一次以治理在职教师违规有偿补课为重点的专项行动。开展专项行动以来,省教育厅及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依据相关政策规定,严查了一批违规违纪案件,严惩了一批责任人员,曝光了一批典型案件。同时,通过调查研究,征集到一批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据悉,我省有关规范性文件规定。2009年7月省教育厅、省纠风办发布的《关于印发的通知》(黑教联〔2009〕44号)规定:“严格执行国家和省规定的教学时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学年总教学时间为39周,其中上课时间35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九年级下学期毕业复习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2~4周),假期13周。高中阶段学校每学年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时间1周,假期11周。”“科学安排作息时间。保证走读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小学不超过6小时、初中不超过7小时、高中不超过8小时(初、高中毕业年级在校学习时间可分别延长2小时)。”

篇7:教育部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指导意见参考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

(陕政办发 〔2009〕126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经省政府同意,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牢固树立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

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人才、促进基础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依法治教、建设和谐陕西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在全省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我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办学条件大为改善,中小学管理逐步加强,教育质量明显提高,素质教育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但是,一些地方和学校还存在着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节假日长时间违规补课、不落实国家规定的课程方案等不规范办学行为的现象,直接影响了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全省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一定要从实践科学发展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高度,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正确的教育政绩观,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中小学办学行为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轨道,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基本的教育公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满意度。

二、切实落实全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管理责任

(一)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中小学管理工作的统筹领导。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均衡配置县域内义务教育公共资源,加大对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努力缩小校际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决纠正截留、挤占、挪用教育经费和学校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

坚持以科学的标准和机制评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发展。严禁向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严禁单纯用升学率指标评价教育工作,严禁随意对学校进行可能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检查。

优化中小学办学环境。明确教育、纠风、监察、宣传、物价等部门在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的责任;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依法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创造良好舆论氛围;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组织学生参加庆典等各类商业性活动,参加公益性活动须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负起指导学校规范办学行为的主要责任。

强化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机制。倡导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建立健全学业水平考试和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指导和保障学校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指导中小学合理编制经费预算。

认真分析当地中小学办学行为、学生课业负担及体质健康状况,研究制订符合当地实际的管理办法;完善和强化乡镇中心学校的管理功能,健全和完善覆盖所有学校和教学点的管理体系。

建立督学责任区制度,经常性开展辖区中小学管理督导检查;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维护校园及周边秩序,指导学校做好安全教育和管理,确保师生安全。

(三)中小学要把规范办学、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贯彻于每项工作环节中。

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坚持把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办学兴校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促进学校按照教育规律科学发展。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按照减负增效的要求,深化校本教研,改进教学方法,改善课堂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坚持“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为每一个学生负责,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加强学校财务和资产管理。科学编制学校预算,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坚持收支公开,主动接受审计,严格规范各种收费。

三、彻底解决好当前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

(一)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中小学必须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积极开发和建设校本课程。严禁随意增减科目和课时,切实保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和相应课时;严禁随意加深课程难度、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严禁任何部门、团体和个人滥编、滥发教辅资料,或向学生摊派习题集、考试卷及课外读物。

(二)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对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学生的在校学习(包括自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活动时间、休息时间和课外作业时间,作出合理安排和严格规定;对社会上的文化补习班(校)要进行全面整顿,坚决取缔各种“黑班”、“黑校”。各学校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和社区文化、体育、科技等活动,引导学生更为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生活,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严禁随意侵占学生休息时间,严禁周末和节假日组织非毕业年级学生大面积补课,严禁学校通过校外文化补习班吸引生源。

(三)逐步完善教育评价制度。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探索以完成本学段国家规定教育目标为基本标准、以学业水平测试和学生综合素质等为主要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对中小学考试工作的管理,科学规范考试科目和考试次数。严禁随意组织学校参加各种统考、联考;严禁随意增加考试频度和考试次数;严禁随意提升考试难度,超课标命题。

(四)严格规范招生秩序。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规范义务教育学校的招生行为,坚持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每学年根据生源变化情况合理调整学校招生范围,并向社会公布招生时间、招生计划及有关要求。跨学区的招生,必须符合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切实保证辖区内农民工子女接受平等的义务教育,切实保障义务教育完成率。要制订有效措施,积极引导择校。除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体育、艺术等特长生招生外,严禁义务教育学校擅自组织任何形式的入学考试;严禁拒绝有一定学习能力的残疾适龄少年儿童随班就读;严禁以任何理由开除或劝退学生;严禁以任何形式剥夺学生参加中考的权利。

普通高中招生要坚持全面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坚持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逐步实行将省级示范性高中和标准化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政策。严禁高中段任何学校招收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入学。

(五)严格保护学生考试信息的隐私权。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保密局关于印发〈教育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的通知》(教密〔2001〕2号)精神,加强对考生成绩、录取结果等考试信息的保密管理,加强对学籍、考籍信息的统一管理,严格执行考生回生源地参加高考的规定。除考生本人外,严禁向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考生报名信息、考试成绩以及录取信息;严禁任何单位、组织和学校以任何形式统计、公布学生高考、中考信息;严禁用高考、中考成绩对市、县、区及学校、教师、学生进行排名与奖惩。

(六)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全省各级政府及纠风、物价、教育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收费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强化对中小学收费的监管、切实加大查处力度。普通高中招生要严格执行“三限”政策,各地要向社会公布所属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的最低分数控制线、择校生比例和最高收费限额。严禁中小学巧立名目向学生和家长收取赞助费、建校费、借读费、转学费或捐资助学费等费用;严禁中小学、教师违反规定举办收费辅导班、补习班;严禁以举办提高班、快慢班、实验班、特色班等为由向学生收取费用。

四、严厉查处中小学不规范办学行为

(一)明确处罚措施。全省各级政府要疏堵并举,认真落实监管责任和处罚措施。对违反规定的市、县、区政府,省政府将予以通报批评;对违反规定的教育行政部门,由同级政府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通报批评,工作考核中不得评为优秀等次;对违反规定的学校,根据情节轻重,由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分别给予警告、通报批评、责令整改、撤销先进称号、取消评优资格、责令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等处罚;对于多次出现违规办学行为的市、县、区,上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已经颁发的各种荣誉称号,已经被评估认定为省教育强县(市、区)的,撤销其称号。在对违规办学行为进行查处时,还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二)开展集中整治。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协调有关方面,采取明查暗访相结合的方式,今明两年集中开展几次检查整治活动。要公布举报电话,落实机构和人员,受理、查处群众对于违规办学行为的投诉和举报。

(三)加强日常督查。全省各级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把规范办学行为列为督导工作重点内容,积极组织开展经常性的随机检查督导。督促全省各市、县、区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切实履行管理职责,督促中小学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教育法规,落实中小学规范办学的各项要求。督导检查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告,作为各级政府表彰奖励、行风评议、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广泛深入开展政策宣传

全省各级政府要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不断加大对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工作的宣传力度,及时把教育的方针政策传达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学生及社会各界。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教育网站和校园网开辟“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专栏”,及时报道当地的典型经验。全省各级妇联、关工委等组织要指导和支持中小学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等方式,帮助学生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正确的成才观,积极争取广大家长对规范办学行为工作的理解与配合。

各新闻媒体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宣传。多宣传和报道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宣传和报道各地开展整治不规范办学行为的举措、做法以及进展和成效;坚决不炒作中考、高考成绩,不以任何形式宣传和报道应试教育的做法和典型;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努力营造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九年八月十八日

篇8:宁夏出台意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意见》围绕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就学龄儿童入学、初中阶段入学、学生减负等提出诸多要求,以有效化解当下教育工作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根据《意见》要求,普通高中招生要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进行,要在规定的招生范围内实行“指标到校+择优”的招生方式。“指标到校”指自治区示范普通高中和县(区)优质普通高中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招生比例不低于招生计划的60%;“择优”指按照中考成绩择优加志愿的原则录取。严禁提前私自组织招生考试、在规定的招生范围外招生、随意扩大招生计划等行为,不允许以减免学杂费、补助生活费、许诺等方式违规招生。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今年起,普通高中学校取消“三限”招收择校生政策。以前普通高中学校招收择校生的相关规定废止。

同时,《意见》要求各级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课程方案编排学期课程表,确保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要高度重视音乐、美术、科学、理化生实验等课程的开设,不得随意挤占这些课程的课时。严格做到“五要五不准”,即:要坚持按标准课时开课,不准随意增减课时;要坚持按课程设置开课,不准随意增减科目;要坚持按课标要求教学,不准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要坚持按教学计划把握进度,不准随意提前结束课程和搞突击教学;要坚持按规定的考试要求,不准随意增加考试次数。

相关链接

中小学办学,还有这些规矩

小学阶段:不得招收不足年龄的儿童

对于小学阶段招生,要根据适龄儿童数量和学校分布情况,就近划片和免试入学,科学划定招生范围,确保适龄儿童按时入学,学校不得招收不足年龄的儿童,不得因享受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营养改善计划而将不足入学年龄儿童纳入小学生统计。县城及以上小学和各种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不得举办学前班,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初中阶段:限制优质学校学区内一套房子每年连续入学现象

公办初中学校实行学区内单校划片、多校划片对口直升、九年一贯制的方式进行招生。民办初中学校采取电脑随机派位加面谈的方式招生。不得组织或者变相组织任何形式的入学考试,不得将外语、奥数等各种竞赛、等级考试作为入学条件。

采取切实措施限制并逐步化解择校现象。对于择校现象突出的县镇或城市区学校,按照“以县为主、属地管理”和“就近入学”的原则,切实落实好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对口直升,推进择校相对集中的小学毕业生升入择校比例低的初中学校,同样,择校相对集中的初中学校应招收择校比例低的小学毕业生,并将这一举措向社会公布,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化解择校现象。对于优质学校学区内的房子,要限制一套房子每年连续入学现象。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睡眠时间

控制中小学走读生在校时间,小学、初中、高中在校时间分别不超过6小时、7小时和8小时。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家庭作业控制在每天1小时之内,初中生家庭作业控制在每天1.5小时之内,普通高中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2小时以内。确保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保证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不少于10小时、9小时和8小时,严格禁止组织中小学节假日补课。

学校不得变相举办“重点班”“尖子班”

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一律实行均衡编班,均衡配备任课教师,严格控制班额,严禁出现超大班额现象。学校不得以学生获奖、竞赛、各类考试成绩为依据编班,不得以实验班、兴趣班等名义变相举办“重点班”“尖子班”。初中学校要创新均衡编班模式,新生入学可通过电脑派位等方式随机编班。

中小学不得公布学生考试分数

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作为评价办学质量的重点,促进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展现个性和特长。逐步探索引入第三方社会评价组织进行评价,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得向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考试成绩对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以学生考试成绩或升学率作为评价、奖惩教师和学校的唯一标准。中小学不得公布学生考试分数,要推进考试成绩等级制呈现,弱化分分计较。坚决制止对中、高考成绩的各种炒作。

严格规范学籍管理

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学籍管理人员要按照规定及时处理学生异动,特别要及时反映疑似辍学、辍学等学生异动情况。要及时审核学生的转学申请,真实、及时、准确地反映学校学生的动态变化情况。今后,宁夏教育考试院将以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中普通高中学生相关信息为基础,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籍用于毕业管理。(新消息报 记者 陈勇 实习生 胡银川)

御诚中鑫

篇9:教育部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指导意见参考

广教〔2009〕111号

广 元 市 教 育 局

关于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

实 施 意 见

各县、区教育局,市直属学校:

为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的精神和要求,切实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认真规范九种办学行为

一是规范办校行为。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认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遵循教育规律,按学校章程办学,努力办出学校特色。合理设置小学校点,学生上学原则上单程行走时间不超过1小时;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的村小应予保留,以保证小学低年级学生就近入学;建设寄宿制学校,解决农村留守学生和离校较远学生寄宿问题。不得改变公办中小学性质,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必须具备法人资格、校园和教育教学设施、财务、招生、学业证书“五独立”。严禁公办学校校内设置民办校或民办班。对外联合办学必须遵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履行审批手续,落实国家课程标准。严禁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立重点学校。

二是规范教师行为。中小学教师严格遵守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有关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精神高尚、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关爱学生,努力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不得讽刺、挖苦、歧视和体罚学生,要关心、爱护、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不得参加学生家长的宴请,不得收受教育对象的钱财,不参与低级、庸俗娱乐活动;严禁在职教师对学生实行有偿家教、有偿补课、举办或参与社会举办的各类收费培训和补习班,严禁教师私自在校外兼课、兼职;提倡教师利用课外时间免费为学生补缺补差。

三是规范招生行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相关规定,施行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实行合理划片、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不得举行任何形式与入学挂钩的选拔性考试和测试,不得以学科竞赛、奥数竞赛、考试成绩及特长评级作为录取依据。普通高中招生由市教育局组织实施;县区、学校要严格执行市教育局下达的招生计划,按市教育局规定的区域招生,严格执行择校生“三限”政策,省级以上示范高中招生指标按不低于省规定的比例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学校,不得委托个人、社会中介机构组织代理招生,不得以金钱、物质、为亲属安排工作以及违反学籍管理规定等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源,高中阶段学校不得在每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结束前进行招生,严禁将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三学生提前送到高一级学校就读;学校招生简章须经市教育局批准后实施,做到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招生程序、录取方式、收费标准、录取结果“七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全面实行中小学学生电子学籍信息化管理,健全学生转学、休学、复学等各项管理制度。四是规范办班行为。坚决化解大班额,小学、中学、省级以上示范高中起始年级原则上每班分别不超过45人、50人、56人,消除特大班额。义务教育学校一律实行均衡编班,严禁以实验班、特长班等任何名目设立重点班、快慢班,严禁以学生获奖、竞赛和考试成绩作为编班依据。省级以上示范高中严禁举办复读班和招收复读插班生;一般普通高中在生源不足的情况下,经市教育局批准,可以适当招收复读生。

五是规范教学行为。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不得挤占音、体、美、信息技术、综合社会实践等课程的教学时间,不得随意调整课程难度和赶超教学进度。学校课表要上班级墙面,并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严格作息时间: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分别不超过6小时、7小时、8小时;住校生早上统一起床时间,小学不早于7:30,初中不早于7:00,高中不早于6:30;走读生早上到校时间,义务教育学生不早于8:00,高中生不早于7:30;晚自习结束时间,小学不晚于20:40,初中不晚于21:00,高中不晚于22:00;不得组织走读生上晚自习。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分别不少于10小时、9小时、8小时,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控制在每天1小时以内,初中、高中家庭作业分别控制在每天1.5小时、2小时之内。严禁学校占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在坚持自愿原则下,学校可根据教学需要,按管理权限报批后,高三毕业班学生可在寒暑假安排适当时间进行补习,但补习时间不得超过假期的三分之一,在天气特别炎热或寒冷时不得安排补课。严禁中小学为社会各类补习班、培训班提供教学设施或场地。

六是规范考试评价行为。小学每学期可进行一次期末文化课考试,初中每学期文化课考试不得超过两次,由学校组织命题,并进行考试结果分析。除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外,不得举行小学、初中区域性统考、联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市统考五科(语、数、外、理、化),其余考试科目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小学考试实行无分数评价,采取等级和评语评价办法;初中学业成绩采用等级评定方法。严禁公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考试成绩和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座次。普通高中学校除高三外,原则上不得举行区域性统考或模拟考试。科任老师平时可以根据学科单元学习完成情况进行必要的单元检测,考试内容不超出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未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学校不得组织中小学生参加任何学科竞赛、考级活动,不得“以赛促销”、“以赛代销”附带销售任何资料和商品。严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商业性活动。建立健全素质教育质量评价制度,科学监测、考核评价教育质量。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达升学指标,不得统计公布辖区内学校、班级和考生的高(中)考成绩、上线率及升入示范高中、重点大学等信息,不得进行高(中)考表彰奖励,不得以考试成绩及升学率为主要标准进行评价和考核奖惩。

七是规范教材使用行为。严格教学用书,积极推行农村义务教育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一律不得违规征订和使用教辅资料,也不得允许其他部门、团体和个人在校内组织学生统一征订教辅资料。教师不得擅自违规推荐或变相推荐和使用教辅资料。为方便学生作业,规范使用由省教育厅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确定与教材配套的印制作业。印制作业由学生自愿购买,学校不得强行组织学生集体征订。对贫困家庭学生,学校应提供免费印制作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免费提供印制作业。印制作业小学仅限于3—6年级的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初中限于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5科;高中限于文化课科目。每生每期每科不超过1套。

八是规范收费行为。严格按国家、省、市规定项目和标准收费。所有收费项目必须公示,未经公示的收费项目一律不得向学生收取。学校面向学生的收费,必须经物价部门许可,并出具正式票据。学校的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必须坚持学生自愿、非盈利和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必须的原则,即时发生即时收取,据实结算,不得与其他收费合并“统一”收取。严格捐资助学的管理和使用,社会及个人的捐资助学不得与学生入学挂钩。

九是规范学校安全工作行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安全工作方案和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实施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切实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及时报告和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二、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工作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县、区教育局和学校要以对国家和民族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要把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有关文件印发至每一个干部和教师,认真组织学习、讨论,领会精神实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业绩观,促进全市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2、明确责任,分层负责。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规范办学行为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教育局长、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局长和分管校长是第二责任人。认真履行职责,确保措施到位,切实把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落到实处。

3、对照办学行为规范要求,自查自纠,主动规范。各县、区教育局和学校要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的规定要求,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主动规范。从现在起到今年年底为自查自纠时间。

4、采取坚决措施,全面整改到位。各县、区教育局和学校要结合实际,对存在的问题要制定具体的整改方案,能及时整改规范的及时整改规范,一时整改规范不了的要制定整改时间表,按期整改到位。市教育局将对县区、学校自查自纠工作进行检查。对存在的严重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不作为的,要按管理权限进行严格问责,并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撤销荣誉称号等处分并限期整改;对情节特别严重、屡教不改的,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依法依规依纪进行解聘、撤职处理。

5、建立健全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长效机制。各校要按照新要求,清理完善原有制度,建立健全新机制、新制度,把规范办学行为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评职评先、表彰奖励和学校行风评议的重要依据,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民办学校除国家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均按以上要求执行。

二○○九年十一月四日

主题词:素质教育 行为规范 实施意见

抄送:省教育厅,市委办,市人大办,市政府办,市政府办,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市监察局。

篇10:教育部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指导意见参考

近年来,各学校、幼儿园认真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按照儿童的成长规律规范保教行为,积极深化改革,有效促进了幼儿的健康成长。但根据调研,也有部分幼儿园(幼儿班)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不正确,办园行为不规范,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小学化”教育倾向,出现简单搬用小学课程、教材内容与教学方式,强调知识技能灌输,减少游戏活动和户外活动等“小学化”现象,有的还相当严重。这些错误做法超越了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违背了学前儿童的认知规律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容易使学前儿童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产生厌学、畏惧等不良情绪,影响了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了小学正常的教学秩序,误导了家长,对我区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同时,部分幼儿园跨区域招收、接送幼儿,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和招收混乱、责任不清的问题。

为了坚决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幼儿班的教育教学和招生行为,提高学前教育办学质量,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端正办学思想,遵循教育规律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幼儿班)将小学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资源、教育规范、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渗透或运用于幼儿教育实践的一种教育现象。幼儿教育小学化,超越了幼儿身心发展水平,违背了幼儿认知规律,遏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给幼儿身心带来巨大的压力,严重扼杀着幼儿的个性发展,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各学校、幼儿园要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教研活动,深入理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实质,更新幼教工作者的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指导思想,采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形式,切实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学前教育。依据关注幼儿终身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改变以往“幼小衔接”过度注重知识衔接的传统观念,针对幼儿发展特点和实际需要,重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生活能力、健康的行为习惯和心理,为幼儿适应小学教育奠定心理和行为基础。同时,要积极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

二、规范保教行为,强化教学管理

要严格按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规范保教行为,坚决执行“六个严禁”和“五个规范”。

六个严禁:严禁以集中授课方式开展拼音、汉字、外语认读拼写训练和数字书写运算训练等活动,或给幼儿布置上述内容的家庭作业,坚决纠正幼儿写字过早、握笔姿势不正确、不注意用眼卫生等违规行为;严禁组织任何形式的知识性测验和考试,包括一年级入学;严禁要求家长统一购买各种幼儿教材、读物和教辅材料;严禁使用除青海省教材委员会审定外的任何教师用书和教材;严禁放任自流式的无目标无组织的保姆式保教;严禁占用幼儿户外活动和体育运动时间。

五个规范:规范制定学期计划、月计划、一日活动安排,严格按照计划和安排开展教学活动,坚决避免教学活动的随意性;规范教师教学活动设计(即教案)、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反思等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规范幼儿和教师的过程性评价和学期、学年评价,以评促教,导向正确;规范保教常规工作的检查、指导细则和记录,强化过程性管理;规范幼儿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努力使幼儿具有健全的心理、健康的身体、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三、加强专业引领,提高教师水平

教育活动、教师培训、教研活动、业务学习都必须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纲,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益和水平。

(一)加强学前教育理论学习

各学校、幼儿园要制定切合实际的理论学习制度和安排计划,组织校长、早教专干、园长、保教主任、幼儿教师定期开展富有成效的学前教育理论学习,做到人员、时间、地点、内容、笔记、记录和效果“七落实”。通过理论学习,提高管理者和教师的理论水平,通晓学前教育的相关政策,促进观念的转变,规范管理行为和教学行为。

理论学习的重点内容为: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3.《幼儿园工作规程》;

4.《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

5.《全国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职责和岗位要求(试行)》;

6.《青海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试行)》、《青海省等级幼儿园评定标准表》等;

7.《乐都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学前教育管理的意见》; 8.《乐都县学前教育管理办法》。

同时,要购置、征订一定数量的解读和阐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工作规程》等的图书、杂志,以及其他图书资料。图书资料文献每人不得少于10册。

(二)扎实开展园(校)本教研活动

1.健全机构,完善制度。

(1)各幼儿园要成立以园长负责,业务园长或保教主任主管、教研组长组织、全体教师参与的教研组;各学校还应成立中心教研组,整合辖区内的教研资源,发挥集团优势,为园本教研工作的推进提供组织保障。

(2)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园本论坛、教学反思、结队帮扶、经验交流等为基本形式的园本教研制度,提高园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方案和计划,对教研活动的时间、地点、人员、内容、组织过程及教研活动次数、学习资料、评价、总结、整理经验、成果运用、资料归档等方面要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根据不同时期的教育要求适时调整,并不断补充完善。

(4)要建立园本教研激励机制,定期开展教育活动、教育笔记、教育经验、论文等评选活动,对在校本教研工作中取得成效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

2.结合实际,丰富内容。(1)开展有效的园本教研困惑与建议的问卷收集,了解来自一线教师困惑的问题,整理归纳后列入教研计划,从浅入深,由易到难,通过教研活动逐步解决教师保教工作中的困惑,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创造性的解决保教工作中的新问题,提升幼儿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

(2)以幼儿园周围的生活入手改革课程内容。充分挖掘地方教育资源以及社会、家庭教育资源。

(3)从幼儿的生活细节入手优化一日活动。牢固树立“一日生活即课程”的观念,从细节入手,优化晨间活动、户外活动、区角活动、学习活动、离园活动,合理分配幼儿活动时间,安排活动内容,提供活动材料,提高幼儿一日活动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4)从幼儿的需要出发,创造性地开展游戏活动,尤其是地方传统游戏,如踢毽子、跳沙包、跳房子、滚铁环、抓子儿、踩矮跷、扔毛蛋等。在教师人人参与创编游戏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通过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等活动,丰富游戏的形式和内容。

3.保证时间,明确要求

(1)每周开展一次常规园本教研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园本教研活动总结,每学期开展两次园际教研交流活动。

(2)校长、园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保教主任不少于30节,教师不少于10节。教师每周完成一篇教育反思,每月完成两篇教育笔记,每学期完成三篇教法探讨并组织一节自荐观摩活动。(3)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管理者、教师共同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以及相关理论知识,养成“乐于读书、善于学习”的习惯,成为学习型教师;通过研究教育现象,分析教育行为,养成“善于反思、勤于思考”的习惯,成为反思型教师;通过研究教育问题,寻找教育策略,掌握研究方法,养成“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成为研究型教师。

(4)要根据教研内容和教师能力、水平,选择适合教师特点的教研方式开展研究活动;要运用师徒结对、骨干引领等同伴互助教研支持方式,组建学习共同体,集体诊断、寻找对策,解决问题;要运用园内外教师、专家、家长等多方面的研究资源,进行专业引领,解决教育实践中困惑、难点问题,激发教师自主研究的积极主动性,拓展研究深度和广度,提高保教工作质量。

(三)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长效机制

1.结合实际突出园(校)本培训。

各学校、幼儿园要根据目前幼儿教师队伍现状,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师培训实施方案,培训方案要有明确目标、操作流程、具体措施和责任人。培训要根据教师水平差异,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开展。对新上岗的、教龄在一年以内的教师,以师德教育、教学基本功训炼和教师职业行为养成等为主要培训内容,组织实施不少于180学时的集中培训和实践培训,其中岗位实践培训不少于100学时。

2.精心组织开展全员岗位培训。

教育局每年集中开展面向管理干部、幼儿园教师培训的培训活动。各学校、幼儿园以校(园)为单位,并通过校(园)际定期交流、联片教研组等形式,有计划地坚持全员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函授、电大、自考等本专业学历进修。3.分类实施骨干教师培训。

以打造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骨干教师队伍为方向,以各幼儿园骨干教师为培训对象,采取集中培训、合作培训、辅导网络培训等形式实施,计划培训50名左右。

(四)全面加强幼儿教师队伍管理

1.各学校、幼儿园要按照教育局的有关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和细化教师工作纪律、学习提高、质量提升、过程性评价和学期(学年)考核等方面的制度,规范教师管理。

2.严格实行幼儿园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对已在岗但因学历等原因未取得教师资格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教师达到教师资格认定条件。学校、幼儿园自聘教师须参加区级以上的岗前培训,并经认证核发相关证件。

四、加大办学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要根据“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和“民办幼儿园用于建设、维护和教学设备的添置、更新等的发展资金不少于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的规定,切实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按照《青海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及相关配备目录,配备符合儿童年龄特点、数量充足的玩教具、游戏材料、儿童读物和室内外设备设施,为儿童创设丰富的、有利于其学习和探索的教育环境。

五、就近入园,确保有序招生和幼儿安全

各学校、幼儿园要按照幼儿“就近入园”的有关规定,招收周边附近地区幼儿,不得跨区域招收。城区各幼儿园招收范围仅限于城区,不得以校车接送为名招收农村地区的幼儿;农村幼儿园服务区域和招收范围按照“责任明确、利于普及,方便入园、确保安全”的原则,由属地管理的学校确定。学校确定的招收范围须报教育局存档。

六、加强监督指导,加大整治力度

上一篇:建筑安全月活动方案下一篇:四有大学生是哪四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