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学技能及其培养途径

2024-07-11

什么是教学技能及其培养途径(精选9篇)

篇1:什么是教学技能及其培养途径

什么是教学技能及其培养途径

(一)什么是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知识,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固、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它即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按照一定方式进行反 复练习或由于模仿而形成的初级教学技能,也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因多 次练习而形成的,达到自动化水平的高级教学技能,即教学技巧。教学技 能是教师必备的教育教学技巧,它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创 新,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学技能对外表现为成功地、创造性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卓有成效 地达到教学目的和获得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内表现为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 知识、技巧、心理特征和个性特征的功能体系、是教师的个性、创造性与 教学要求的内在统一。从表面上看,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活动 方式。从深层剖析,它是教师职业个性品格和专业修养外化的表征,是教 学能力的重要标志。每一位教师要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达到艺术化教 学的水平,就必须遵循教学技能发展的规律,在熟练掌握教学技能的基础 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二)教学技能的特征
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种发杂而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教 学技能作为一项发杂的职业技能,不仅具有 一般职业技能的共同特征,还 有很强的专业特征。

1、教学技能的综合性 教学技能是教与学技能的综合体现,具有鲜明的综合性。从结构上看,教的技能是教师表达、判断、组织、管理等方面能力的综合;学的技能则 是阅读=分析、理记忆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技能的形 成依赖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与学的学。教师善教能引导学生善学,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善学则“师逸而功倍”,为教师省出更多的 时间去钻研教法,有利于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二是教师自身的教与学。善教源于善学,不善学就不可能贮存丰富的知识信息,因而教就会成为无 源之水、无本之木,善教也无从谈起。因此,善学促进善教,善学又必然 要求善学。

2、教学技能的智能性与精神性 教学技能不同于一般的手工技能,通过简单地重复、模仿就可掌握。教学技能包含对教学信息的吸收、消化和反输出的发杂过程,需要教师充 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他人的言传身教细加揣摩,依据教学实践灵活使用、改进、乃至创新。另外,教师掌握教学技能的目的是教书育人,这一目的 决定了教学技能的运用必然是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 程,在教学中,不仅教师的爱憎、好恶能强烈地感染学生,

课堂上学生的 情绪好坏也同样会对教师产生明显的影响。教学技能的作用还在于以情动

情、以智激情和传情启智。实践证明,没有高涨的激情就不会迸发出智慧 的闪光。优秀的教师,正是充分运用了情绪的互动作用,才将无数学生引 向成功的彼岸。

3、教学技能的专业性 教学技能具有很强的专业指向性,比如数学、语文、物理、美术、舞 蹈、体育等,它们各自的教学技能一般是不能互换和替代的。教学的目的 是要建立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练习,因而教师一定要精通所教科目的教学技 能。

4、教学技能的培养中的不可代替性和知识的不可或缺性 联系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性,这是技能与知识的重要区 别。教学技能不等同于教学理论知识和规则,它不是通过讲授的方式习得 的,而是通过多种条件、不同方式的练习逐步形成和熟练掌握的。练习时 技能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知识在教学技能的形成过程中也同样是必不 可少的一个环节。忽视知识对技能形成的作用,不仅会导致技能训练的盲 目性和机械模仿,也难以从知识与技能的联系中揭示教学技能的实质。所 以,在教学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不可替代性和知识的不可或缺性等 量齐观。

(三)教学技能的分类
美国微格教学专家盖奇在分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方面,提出了教学 技能分类的方法。盖奇认为:“教学研究的全盘宏观方法已遭失败,因此教育家应采 用科学家分析微分子的方法来作为理解复杂现象的手段。” 原国家教委在 1994 年下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 中,把教学技能分为五类:(1)教学设计技能;(2)使用教学媒体技能;(3)课堂教学技 能;(4)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技能;(5)教学研究技能。基本课堂教学技能包括九项 基本技能:①导入技能;②板书板画技能;③演示技能;④讲解技能;⑤提问技能;⑥ 反馈和强化技能;⑦组织教学技能;⑧变化技能;⑨结束技能。

(四)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途径

1、注重实用性,调整教学内容
教学论课程涉及面广,内容庞杂,我们从旨在提高教学技能出发,调整教学 内容。(1)选择能体现现代教学理念的教材。现行教学论课程教材版本较多,其 中不少教材对理论叙述过多,学生感到对教学技能提高帮助不大。因此,首先应 该选择英文版、实用性强的高教出版社的教学论教材。(2)根据本门课程的培养 目标,用教学改革试验的新成果,用基于教学实践的新理论、新方法、新设计、新思路、新方法充实教学内容;整合现有教材内容,重点讲授实用性强、学生参 与性强、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内容。

。采用用教材教,而不照教教材的方法。(3)选择典型的教学实录和教学示范录像作为教学的补充内容。

2、改进教学方法
(1)改革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教学的方式会影响学习的方式,学习的方式会

影响知识运用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合作的方式建构教学理论和教学 技能。(2)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任务的形式,通过完成任务 来掌握知识,获得技能,如把备课、讲课、评课、说课的技能掌握设计成具体的 任务,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在一定情景下,经过实际操作过程,达到掌握这 些技能的结果。教学多以小组或对子活动的形式进行。(3)加强互动,相互交流。人的认知结构与经验背景的不同会导致个体对外部世界理解的差异; 个体对事物 的认识受限于自己的知识经验。(4)在学生掌握必要的教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析教学案例(包括文字案例和视频案例)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在生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认识教学行为和英语教学的特征,明确在教学中怎样体 现新课程理念,怎样把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如何创造教学情景,思考如 何应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5)回顾中学优秀英语教师的教学特点,回想他们是 如何组织英语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哪些行为能使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受益。另外,回想效果不良的教学情景和原因,让学生通过切身体验建构对现代英语教 学的认识。(6)走出去,请进来。请优秀中学英语教师进行示范讲课,然后列 专题讨论,如让学生思考如果让自己上节课,会怎样处理教材,怎样设计教学活 动和教学过程。(7)调整完善师范生习惯性思维。实践证明,虽然师范生在课堂 上获得了教学知识,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还是按照自己已有的直觉或仅限于 模仿原来认可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施教,仍然很难将学到的新知识付诸于教 学实践。(8)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具有兼容性强的 特点,通过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一体化界面加大对学生感官的刺激,使得 教学变得更加形象化、立体化、生动化,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技能的掌 握。

3、加强实践,强化技能
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在不同教学情景中能够顺利自如完成复杂任务的心智 和能力。教师教学技能的形成只能通过教学实践和反思。教学实践证明,教学 理论不结合教学实践,师范生获得的只能是一些空泛的难以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的 僵化知识。我们大实践教学,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应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 行为。在观看示范教学
、分析优秀教案的基础上,让学生从新编英语教材中选 课、备课、写教案。讲课先以小组形式进行,然后在班上试讲,进行评议,训练 讲课技能。要求学生在掌握说课稿撰写方法的基础上写说课稿,进行说课练习。通过不同形式的实践训练,使学生把教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能力。

4、改革评价方式,促进技能培养
首先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教学问题为着眼点改革考试方式。考试 既要有知识性和技能性的内容,还要有运用知识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方面 的内容。考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试题在试卷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过程评价和期末考试相结合,考试的方式尽量多样化、综合化。

5、反思性教育实习
美国学者波斯纳研究总结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我 国学者也认识到,使教师成为一个优秀教师的不是她的知识和方法,而是教师 对自己、对学生、对他们的目的、意图和教学任务的反思能力。在教育实习期间,我们倡导反思性教育实习。实习前让学生观察他人的教学行为,组织学生看录

像,其中包括获奖的优质课,指导学生按一定的观察角度进行教学评议,训练 学生对教学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实习中要求学生写教学实习总结,开 展小组讨论,内容涉及备课、讲课、评课等各种教学活动。实习后要求学生回 顾实习,反思实习中成功和不成功的事例,将教学实践经验与所学的理论知识 相联系,建构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把教育实习变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教 学技能的有效途径。


篇2:什么是教学技能及其培养途径

摘要: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是技工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途径。校企联合办学不仅有利于解决校企之间的人才供需矛盾,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质量规格,而且对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形成职业院校办学特色等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校企合作;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是技工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途径。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它的基本内涵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产学结合、定岗实践;实现的目标是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要。校企合作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生机与活力的根源所在,校企合作规模越大、关系越密切,效益越突出,学校发展的速度越快,步子越实,因此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可以说校企合作是时代的召唤,是职教发展的趋势。因此在办学过程中我们应始终瞄准本地区人才需求变化和人才标准要求,坚持依托行业办

学,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且在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以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

一、校企联合办学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选择

(一)解决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供需矛盾

我国目前的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发展很不协调,一方面企业人才匮乏,另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适合的岗位,教育与经济在运行方式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如果企业有目的、有计划地投资教育,成为发展教育的后盾,那么企业的人才需求便成为教育培养的方向,企业的技术需求便成为教育开发的内容。同时,企业可依托职业院校来完成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换代,并进行岗位技术培训,改善员工的素质结构。这样,学校和企业之间存在着利益的一致性,企业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招生层次、招生数量等方面可以为学校提供准确的信息,使企业的长远规划、远期人才需求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从而解决人才供求矛盾。

(二)准确定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中存在信息不畅、教学内容滞后、专业布局不合理、人才定位不准确等问题,这都与校企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和沟通有着直接关系。校企联合可以使职业教育根据企业的发展要求和岗位需要来制定培养目标,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增强办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三)拓宽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途径

劳动市场的需求主要是企业需求,企业是劳动力市场的最大购买

方,积极谋求与企业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把学生的学习指导与就业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对实现职业教育目标、为学生就业开辟新途径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校企合作促进了培养“零适应性”人才

职业院校在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以企业专家和管理专家为主体,在校内外基地,针对实际工作岗位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培训与实际顶岗训练,使学生在没有出校的时候就掌握了较强的岗位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并且融人了企业文化,实现了学生就业的“零适应期”培养和岗位就业的“零距离”接轨。

二、校企联合办学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本途径(一)共同开发专业课程

一是专业设置应体现市场观念,充分考虑市场变化,这不是教师们“闭门造车”就能完成的,而要经过来自行业、企业中最了解市场对人才培养需求的专家来论证,他们在专业设置方面最有发言权。二是课程开发要从行业发展趋势和职业岗位任务分析人手,把职业要求的知识、技能、态度、素质与受教育者的认识、习得过程有机结合起来,组织、筛选相关教学内容。三是教学内容要反映经济现代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使人才培养与企业的生产方式、设备条件、管理模式、技术改造相适应。

(二)共同实施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基本立意在于整合校企双方的教育资源,形成双向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学校来讲,要一切从企业的实际需要

出发,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结合起来,开展多类型、多规格、多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为广泛的服务体系,从而扩大职业教育的市场与发展空间。从企业来讲,要从职业能力培养标准制定、提供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和实习场地、参与学生职业能力考核等方面给予支持。

(三)共同组建师资队伍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要求教师具有“双师型”素质。要实现这一目标,校企双方合作组建专兼职师资队伍,实现知识共享和行动协同的团队工作模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在各个层次上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产学一体化,也可以自发地调整学校教师的合理结构,从总体上降低学校教育成本。(四)共同开展科研工作

企业的发展需要科技创新来推动,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学生的创新精神等也需要通过科研途径来提升。因此,校企双方应将科研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措施抓紧抓实。职业院校要在以教学为中心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针对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开发的实际需要,将学校智力资源与企业生产要素紧密结合起来,为企业提供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服务,提高对企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企业可以对学校的科研提供经费、中试基地,或在学校投资建立企业实验中心。校企双方通过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将产学合作提高到产学研合作层次。

三、校企联合办学需建立“双赢”机制

(一)更新职业教育办学理念

从培养职业教育特色人才出发,职业院校虽有与各级各类企业单位联合办学的愿望,但在实际办学过程中,吸纳企业的意见较少。另外,企业虽然已经认识到技能型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培养技能型人才也是企业的责任,缺乏办学的主动性。职业教育要切实转变观念,以自身的教育优势,主动营造与企业的合作机制,使企业树立一种“投资职教,必有厚报”的投资办学理念,真正成为办学主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联合办学。

(二)建立校企“双赢”的合作基础

目前许多企业面临市场竞争的压力,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已成为企业的首要问题。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学校利用企业的生产环境有一定困难,企业很难主动地参与职业教育。因此,要分析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生产的新特点,结合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将学校智力资源与企业生产要素紧密结合起来,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服务,真正成为企业的人才培训基地、科技成果的辐射源,乃至成为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依靠力量,进而实现校企“双赢”。

(三)政府加强宏观管理

校企联合办学需要通过政府、企业、社会及高校间的伙伴关系来实现。政府在这种伙伴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没有政府在政策制定、关系协调、经费支持和质量认定等方面的领导作用与法规保

障,校企合作的目标就无法实现。政府应通过信息服务、设立中介机构等方式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沟通双方的合作关系,抓好校企合作的试点示范工作。应尽快建立起一种和谐、有效的法制框架和现代企业制度,规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义务和责任,并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

[参考文献]

[1]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结合的途径及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1,(10).

[2]王敏勤.由能力本位向素质本位转变[J].教育研究,2002,(5).

[3]梁丽华.高职教育持续发展需要把握的四个环节[J].教育与职业,2002,(11).

[4]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重建之思考田.教育研究,2002,(6).

篇3:什么是教学技能及其培养途径

一、看课、评课的目的、意义和价值

看课、评课的目的是提升技能。需要提升的技能主要包括:广大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对体育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能力。前者作用于教师, 后者服务于学生和社会, 两者产生的影响是多层的、积极的, 最终形成的合力是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使广大学生从中受益。

看课、评课的意义是完善方略。对于看课和评课的教师来讲, 全面客观地了解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并在学习借鉴的同时进行自我审视和反思 (如果是自己能做成什么样, 应该怎样进行教学才更有效) , 是对自己教学策略的一次比对与提升;对于授课教师而言, 通过听取别人对自己教学的评价和建议, 更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 从而改进、完善教学策略,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所以, 无论是上课教师还是看课、评课的教师都应将看课、评课活动视为提高自己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 并通过一次次地参与, 达到厚知识、囤功底、丰羽翼, 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 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看课、评课的价值是目标引领。引领大家转变教育理念和改变教学方式 (如有没有按照三维健康观实施教学, 有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感受和体验等) , 上好每一节课, 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通过这样的活动, 使大家一起来探讨教学方法, 交流教学经验, 更新教学理念, 营造浓厚的教、学、研的氛围。

二、看课、评课前的准备

1. 熟知新课程理念

要想通过看课、评课的教研活动来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 作为看课教师, 就一定要熟知新课改的理念、方法、手段, 弥补自己的理论空缺, 形成理论、理念指导、分析实践的强势。如, 三维目标、三维健康观、三维评价观等层面。

2. 熟悉导向性的评价体系

看课、评课是一种判断, 更是一种学习, 不管是判断还是学习, 一定要了解、会运用新的评价体系, 这样才能不偏离正确的评价航向。

3. 熟悉授课者的教案

由于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在预设的时候会有不同的着眼点和设计思路, 所以要熟悉授课者的教案, 了解学习目标的预设、内容的选择、重难点的确立、授课思路及器材的运用是否合理等。了解这些之后, 就可以做出预先的自我判断, 从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或在看课、评课中预设的具有探索性的问题等, 便于看课、评课时进行比较, 也便于自己深层次地分析、归纳、总结。此时, 有可能在自己内心勾画出自己上这节课的整体思路。

三、如何看课

1. 看设计

要观察教学设计是否体现新课程理念, 是否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是否形成教师主导位置上的到位而不越位, 是否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与空间等。因为, 这不仅涉及到学会、会学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的问题, 而且涉及到学习体验的问题, 体验更是一种丰富的、愉快的、生成的、幸福的学习状态, 特别是体育与健康课的体验, 不仅能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较快地提高,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所授知识之外的情感感悟 (如团队合作能力、悦纳自我及他人的态度等) 。

2. 解疑惑

把看别人课的过程真正作为解决自己疑惑的思考过程。看课前梳理一下自己平时教学中的困惑, 带着问题、困惑寻找学习的起点, 只有这样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发现和捕捉大量的有用的、有效的资源和信息, 才能对提高教学技能有推波助澜的强劲效果。如, 笔者看过一节让学生也让看课教师兴趣盎然的健美操课, 授课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是通过“找朋友”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 让学生找到一个朋友, 和朋友一起共同学习一个动作, 学会后再通过游戏找另一个新朋友, 继续学习, 以此类推, 直至学完, 并要求学生每找到一个新朋友都要说声“你好”, 然后一起学习新的动作, 最后说声“谢谢, 再见!”学生学得非常理性、自然、认真、专心、开心、投入。这就解决了笔者心中一直以来上健美操课时, 如何改变教师教得认真、辛苦, 学生学得枯燥、乏味的困惑。

3. 找亮点

教师在教学策略或组织方法的选择上如果与众不同, 会使人眼前一亮。如, 教学分组时通常都是友情分组, 而有位教师采用的策略是先四位学生一组, 然后以春、夏、秋、冬四季让学生分别选择一个角色, 接着随机分成春组、夏组、秋组和冬组, 以这样的形式临时分成四组, 这就将原来的友情分组破坏掉了, 这时学生就不得不思考在新的小组怎样同他人交流、合作学习等, 这就是一个亮点, 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具体体现, 简单但又实效。因此, 看课时应通过找到别人课堂的亮点引发自己更深入的思考、拓展, 同时将亮点收为己用并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

4. 寻新点

除了亮点可以学以致用以外,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寻求在教法、器材、场地布置等方面有没有创新点。如, 在一节篮球课上, 准备活动是慢跑抱团游戏, 在慢跑的过程中, 教师把取器材的环节设计在游戏中, 将取器材变成了游戏当中的一个因素, 这就是一个创新, 省时且高效。而大家通常取放器材的方法是, 让学生排队一个接一个规规矩矩地去拿, 有时学生还会一窝蜂地去抢。通过看课、反思、总结后, 上课时笔者采用的方法是根据学生的着装特点取放器材, 如让穿红色服装的学生先去取, 接着让穿白色袜子的学生去取, 最后让穿黑色、蓝色服装的学生去取, 这种方式事实上也巧妙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点, 激发了学生的活动热情,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 点面结合

无论是看设计、解疑惑、找亮点还是寻新点, 所体现的是一个个点的问题。实际上, 看课时, 还要注意点面结合, 即还要关注一堂课的整体效果。点在某一方面的启发性很强, 有时孤立地看会很好, 但是站在整堂课的角度可能体现的效果会不一样, 所以看课的时候要点面结合, 纵横贯通。

四、如何评课

1. 要客观公正

评课的时候, 应客观公正并以激励为主, 先要肯定一节课的优点, 然后针对不足再给授课教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 这样有利于增强授课教师的自信心, 使授课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从而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切忌全盘否定, 更要杜绝把己见强加给他人的做法。

2. 要持正确的评价观, 把握好评价尺度

评课时一定要改变评课者就是专家, 授课者就是被评者、被批者、被拷问人的评价观, 把握好评价尺度, 提高对授课教师既是一个上课者也是一个评课者的认识, 要允许上课教师与评课者进行平等对话交流, 也要想到上课教师为了上好这节课, 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体力, 可能有不足, 但也不能以一节课判定这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 不论是看课教师、评课教师还是上课的教师都应视作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是一次研讨、交流的平台, 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教师们教学技能提高的进程。

3. 要有依据

评课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也不能完全根据自我经验来说, 要有依据, 这个依据就是课程理念、教学规律以及学生、教师、教学过程、课堂环境等诸方面的因素。如, 现在有的课过多的或只是以知识和技能为中心的教学, 教学组织非常严密, 其他方面关注太少, 那么评课时就要告诉授课教师哪方面多了、哪方面少了、如何改进等。如, 有的教师上课时讲解示范、调动队形的次数太多, 学生的练习时间太少, 接受式学习多了,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少了等等。所以, 在评课时要将这些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授课教师, 以利于他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调整、改进、完善、提高, 这也就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导向功能。

篇4:什么是教学技能及其培养途径

【关键词】 一体化教学 世界技能大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08-02

2011年以来,本人有幸具体负责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的研究工作。2014年4月至7月,作为主教练,指导我院选手参加了2014年中国技能大赛——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全国选拔赛。通过对一体化课程的深入研究和教学实践,结合对世界技能大赛竞赛规则标准的系统梳理和参赛选手的全程指导,加上与同行和业内专家的多次沟通交流,个人认为,一体化教学应该是培养世界技能大赛优秀选手的最佳途径。

一、一体化教学的培养目标与世界技能大赛对参赛选手的能力要求完全一致

一体化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即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专业能力是人们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某一特定职业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工作标准的把握、工作方法的运用、劳动工具的使用、劳动材料的选择等。关键能力也叫通用能力,是人们从事相应职业所应具备的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包括职业素养、与人交流合作、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与语言应用、解决问题、创新和管理等。世界技能大赛要求参赛选手要有过硬的专业基本功、娴熟的操作技巧、缜密的专业思维和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会选择合适的材料、运用合适的工具、采取有效的工作方法、进行正确的处理,能严格执行操作规范、认真对照检验标准、始终关注产品的质量和精度等,所有这些,都属于专业能力的范畴。世界技能大赛还要求参赛选手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稳定的心理素质、一定的英文阅读能力、有效获取并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优秀的创新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超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我约束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所有这些,都属于关键能力的范畴。也就是说,世界技能大赛对参赛选手的能力要求都是一体化教学需要实现的培养目标,二者是完全一致的。

二、一体化教学的教学内容与世界技能大赛的考核内容完全一致

一体化教学的教学内容是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它源于企业的实际岗位工作任务,是通过实践专家访谈会,在代表性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提取出来的,不仅涵盖了一个专业全部的工作领域,而且每一个任务都具备了完整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挑战性,对促进从业者职业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技能大赛的考核内容都是综合性的任务,这种任务不仅全部源于企业的生产实践,而且涉及了一个专业的方方面面,其考核的重点是选手的技术应用能力、规范操作能力和任务完成能力。也就是说,一体化教学需要实施的与世界技能大赛所要考核的完全相同,都是经过选择取舍、提炼整合的企业的代表性工作任务,都强调生产操作的规范有序和任务实施的完整有效,实践应用和能力提升是二者共同追求的目标。一体化教学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与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既不是单纯的理论教学,也不是单一的技能训练,而是将理论知识有机融入到实践过程中,工、学一体为本,适用、够用为度。世界技能大赛只考核应用技能,不考理论,强调选手围绕实践内容进行理论学习,理实融合,学以致用。

三、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方式与世界技能大赛选手的培训方式完全一致

一体化课程的直接来源是企业的实际岗位工作任务,这就决定了它必须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按照企业实际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也就是说,学习就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一体化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调教师合理引导与学生独立实践、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机结合,更强调理实融合、工学一体,可采取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法和四阶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重操作规范、质量标准和检验评价。世界技能大赛选手的培训是以选手为中心,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完成。培训人员需要根据竞赛内容、竞赛要求、评价标准和场地、设备条件,结合选手的个人特点与技能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是最基本的要求,这就决定了培训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选手需要有很强的独立性与合作精神,能按照企业的生产流程、操作规范、质量要求、检验方式和评价标准独立开展自主探究实践,能在训练过程中通过向培训人员请教或与其他选手共同探讨,完成复杂任务的攻关,最终达到技术过硬、知识全面、素质优秀与状态稳定的完美结合。从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银奖获得选手裴先峰,到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银奖获得选手胡已雪,再到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我国的各位获奖选手,无一没有职业技术院校教育和企业实践的双重经历,无一没有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的共同指导,无一不是经过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付出、历经千锤百炼的企业实践洗礼而最终在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上脱颖而出。因此,为达到培养自主学习、适应现代企业生产需求、具备良好职业能力的优秀技能人才的目的,一体化教学与世界技能大赛不约而同地采用了相同的教学培训方式。

四、一体化教学的评价内容和方式与世界技能大赛的评分规则完全一致

一体化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方式的过程化、评价结果的可视化。学生、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都是评价的主体。评价内容涉及到任务实施的每一个环节。评价贯穿于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到计划实施、检查控制和评价反馈的全过程,注重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过程评价与综合评价的有机结合。评价的结果都是以具体的分值来表示。为最大限度地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世界技能大赛建立了完备的评价体系,其评价项目全面众多,涵盖了技术应用、操作规范、任务完成等多个方面,每一个项目都有明确具体的评价点、评价标准和评价分值。评价方式分为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两种,既对操作过程进行评价,也对操作结果进行评价,具体分值比例依据不同的职业会有较大差异。主观评价通过裁判的职业经验和职业素养来判断,主要评价选手规范操作、设计创新、灵活应变等方面的能力;客观评价采用对错评价法和错项累加评价法,主要评价选手的专业基础技能。很显然,世界技能大赛的评分规则虽与一体化教学在评价主体上略有差异,但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是完全一致的。不管是一体化教学,还是世界技能大赛,其评价的主要依据都来自于企业,都秉承了从工作中来,到工作中去的基本原则。

五、一体化教学的最终目标与世界技能大赛的初衷完全一致

一体化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满足现代企业实际生产需要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生涯发展能力的技能人才。世界技能大赛的初衷是为了积极推广职业技能,加强各国在职业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激发青年人学习职业技能的兴趣和热情,促进青年人和培训师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满足现代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就是说,为现代企业培养、选拔和输送技术过硬、素质全面、具有良好职业发展潜力的优秀技能人才是二者共同的追求。

篇5:谈英语教学中听说技能的培养途径

一、提高学生听的能力

英语中听说是互相依存的, 听是说的基础, 说是听的提高, 听得足够多, 说才能流畅。培养说的能力应以充分的听为基础, 为此教师应先抓好听这一关键环节, 让学生多听地道标准的语音语调。

(一) 要提高学生听的能力, 教师必须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阵地, 教师应努力把学生置于尽可能真实的交际情景中, 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使用英语, 给学生用英语思维的机会。除反复使用课堂用语外, 还应尽量使用英语讲解对话、课文、语法, 解释新的语言现象。例如, 分词作状语的一个例句Seeing her, I will tell her the news. 可解释为: (1) If I see her, I will tell her the news. (2) When I see her, I will tell her the news.在讲授口语时, 用英语解释, 并创设语言环境, 可以让学生来体会和应用。如take it away可解释为Don’t worry。创设运用如下环境:If your partner in class is asked to answer a difficult question, he feels a little nervous. What can you say to him?在教某些动词必须用动名词作宾语时, 适当地运用英语解释词意, 帮助学生记忆。如“consider”means“think about”“, enjoy”means“be fond of”“;suggest”means“give advice on”, “look forward to”means“long for”等等。当然, 必要时可以使用适当的汉语, 但应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为主的原则。

(二) 使用录音机、投影仪和多媒体现代化电教设备, 使图像、文字和声音同时提供刺激, 产生听觉与视觉的形象

录音机中地道的语音、语调, 绘声绘色, 学生听得心驰神往, 自然而然地就会模仿。让学生经常带着目的听规范的对话、短文等, 时间长了, 学生听的能力自然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三) 上好每次听力课

英语课本中每个单元都有一次听力训练, 主要培养学生各种听的技能:听要点、听细节、听内容等。目前, 许多学校都配备有一流的语音室, 是上好听力课的好地方。教师应坚持到语音室上好每次听力课。上听力课时应给学生提出任务,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听力练习, 对所听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大概了解, 然后带着目的专心致志地听, 寻求所需的信息, 听懂课文的内容, 完成所有练习, 必要时可要求学生简要地复述课文。

多听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听的训练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语言, 加深记忆, 巩固所学知识。当然, 提高听的途径不只这些, 诸如听写、听英语广播等。最重要的是我们应给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

二、提高说的能力

说是理解、吸收语言的主要途径, 说对于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是十分有效的。平时, 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 他们只要听到别人在讲英语或听英语广播, 看英语电视节目, 便兴味盎然地去听, 甚至会模仿着说上几句。这说明学生对听说英语有浓厚的兴趣。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克服“怕出错”的心理障碍, 鼓励他们争取一切机会大胆地开口说英语,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在教学中, 教师可采用以下措施来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一) 课前3~5 分钟口语训练

把课堂当作学生训练口语的场所, 每节英语课前抽3~5 分钟的时间, 让学生轮流上台表演, 如讲故事、说笑话、对话等,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对学生所讲的内容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反馈, 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以便取得更大的进步。训练的时间长了, 学生便能运用所学的材料, 丰富所说内容。课前口语训练不但可以提高说的能力, 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从而造就一种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

(二) 养成大声朗读和背诵的习惯

语言不是寂静的字符, 而是有声的艺术, 学习英语就要朗读。“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就道出了朗读和理解的意义。学生通过长期的朗读和背诵能够记住很多单词和句子, 更能养成开口说话的习惯, 用脱口而出来突破英语。另外, 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用英语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会面时, 尽量用英语打招呼, 向老师请示和提问时要尽量用英语等。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学生说的能力均会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总之, 真实情景中的听说语言操练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引导其积极参与语言实践的有效手段。努力为学生创设交际情景,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身临其境, 如闻其声, 把抽象枯燥的语言变成看得见、听得见、可感知的形象, 可以使学生的英语知识达到交际化目的, 进而乐学英语, 使听、说、读、写能力和谐发展。

关键词:英语教学,基本技能,听说素质

参考文献

篇6:什么是教学技能及其培养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广告人才需求量的加大,广告设计专业也逐渐成为热门专业,各大院校也对广告设计专业更加重视并加大发展力度。广告设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重在对于专业理论的运用,是一门实用艺术。作为各院校应培养出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广告人才。具体来说,一名广告设计专业毕业生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胜任工作岗位,这是该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最关键的评价标准。可见,对创新技能型广告人才培养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校企合作的现状

学校在与企业的合作方面,主要是根据专业需要与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和关系单位。实习基地主要还停留在大四学生毕业实习阶段而并未真正走进教学课堂。关系单位一般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需要进入相关企业,也只是给学生一个参观的过程并没有真正进入工作岗位参与工作。所以对实用技能并没有更大的帮助,也只是给了学生一次开阔眼界的机会。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而作为企业也并不具备同一时期接收多个班级的学生同时在岗工作。学生显然没有工作多年人员的能力强,设计效率和水平也相对低下,一定程度上浪费了企业的有限资源。因此,对于学生在校企合作教学的过程中顶岗学习企业是有一定排斥的。

建立可行的校企双轨教学模式来培养卓越广告人才

1.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能否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毕业生,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上就要考虑到市场需求。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之前,要先做大量的调研,向往届毕业生回访向他们了解在工作遇到的有关专业上的困难,吸取他们对培养方案的建议。同时更要向本专业用人企业征求意见,请他们从企业用人需求的角度给培养方案与意见。在课程的安排上既要根据专业的特点也要思考未来的工作需要。在各门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训课时安排,要根据学生实训内容合理安排设计课时时长。不能简单化把每门课程设定一个理论学时与实训课时的比例,只有具体到每一门课程来安排专业理论学士与实训课时内容,人才培养方案才不会流于形式。

2.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

广告设计专业性质决定了学生要具有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而这些技能不是靠单一性的课堂讲授就能获得,必须要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通过实际运用来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设计能力。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就不能停滞在学生进企业参观以及毕业实习期间进入合作企业短暂工作阶段。而是要实训真正贯穿专业的每一门课程。之前提及,企业对于接收如此之多的学生进入岗位实训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和排斥性的。各院校为解决这一实训课程遇到的困难,多数采取购买设备建立工作室等方式来解决实训问题。通过设备的引进问题看似解决了,往往很多院校也只是在国有资产上得到数量上的增加,学生并没有质量上的改变。这些工作室的建设上更像是专业器材的展厅,把多种设备集中在一个大型教室之中,由各专业教研室统一管理。而无法发挥工作室最大作用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工作室的构建上,主要还是以设备的实训设备展示为主,没有做到根据小微型生产设计公司经营需要来建设工作室。其二,就出在工作室的运行上,工作室一般都是由各专业统一管理,多名教师进行同一门课程教学时,就会出现多名教师共同使用同一工作室,势必相互干扰且容易出现使用过程中例如设备故障或损坏责任不清等诸多问题。往往就会出现需要使用但又不敢用的情况。只有把工作室建立成单一教师自行负责的小微型企业一样,有教师负责各自的工作室,构建多教师多个小型工作室的运行模式。教师如同企业的经理学生如同员工。由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所承接的生产设计工作,这样学生可以得到实战的设计案例而不是如同作业般的假想题目。在这一过程中即促进了教师的积极性也使学生得到了如同进入企业岗位般的锻炼。

3.企业设计人员走进课堂

在实训课程中,邀请企业中一线设计人员进入课堂为学生做实训指导。请他们为学生讲授在工作中真实的设计案例。讲述他们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思路及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拉近与一线工作的距离。在实训设计项目之前,以他们一线设计人员的经验为学生指点设计思路的方向和可能遇到问题的概括。设计之中,对学生进行生产成本以及生产工艺等方面的指导。设计完成之后,仍也可从实际生产和应用的角度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和分析,让学生的设计与企业的要求更加贴近。

结语

校企合作不是简单的把部分教学工作交于企业,而是要具体到每一细节上。以学校教学为主体,建设具有企业化运营模式的工作室,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学校做为人才培养的根基,更有责任为校企合作肩负更多的投入。在卓越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上做出不断地探索与努力。

(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4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14G274。2013年牡丹江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14XJ-16029。

篇7:什么是教学技能及其培养途径

一、听力理解与预测技能

“听力理解过程不是简单地对字面语言信息进行解码的过程, 而是输入信息与听者头脑中已有知识的动态交互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听话人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对所接受的声音符号进行分析、合成、归纳, 从而实现语义的重构。” (贺玲, 2005) 认知语言学家们发现我们之所以能有效地获取口头信息, 是因为我们对进入听觉系统的信息进行了积极的预测、筛选、揣摩意义和思考总结等一系列心理加工。预测是一种推理性的认知技能, 也是积极的听力理解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心理现象 (汪学立, 1999) 。在具体的听力过程中, 学生可根据话语提供的各种线索, 结合自己所掌握的背景知识, 对即将听到的段落主题、内容等作出预先推测。或根据已获得的一切信息, 如标题、主题句、关键词等预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预测不仅可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 而且能使新信息变得容易理解和吸收。

二、预测技能的培养及其运用

在听力教学中, 教师应积极系统地培养学生的预测技能, 增强学生的预测意识, 使这种技能转变成学生的良好听力习惯, 并在实践中得到自觉运用。

1. 标题预测法

即根据文章的标题进行预测。标题是语篇的导向, 总领着语篇的中心思想, 从中可预测到语篇的体裁和大体内容, 甚至还可以预测出语篇的用词范围。在听音之前, 教师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文章的标题, 启发学生对即将听到的内容进行积极预测。比如在听题为“The News Media———which is the most popular one?”的文章时, 教师可预先就标题引导学生根据各自所掌握的有关“新闻媒介”知识展开讨论, 列出种种新闻媒介方式及其优劣, 从而推断出最受欢迎的媒介。该标题可能预测的内容如下:Kinds of news media:radio;television;newspaper;magazine;movie;internet;etc.→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 of each→the most popular one→the least popular one and so on...

2. 答题预测法

即利用答题选项进行预测。社会语言学研究揭示, 人们在进行语言交际时都会遵循“合作原则”, 即在一般情况下, 人们不会说不符合逻辑、不符合常规的话语, 也不会从一个话题突然跳到另一个完全不相干的话题, 而且语篇发展形式通常都是从已知信息到新信息这一模式展开的 (丰玉芳, 1998) 。因此, 在听力活动之前, 我们可以利用题项及相关背景知识对即将听到的材料的主题和内容作出合乎逻辑的预测, 以帮助对语篇的理解。

第1题: (A) The silk T-shirt in white color.

(B) The cotton T-shirt with a slogan or picture.

(C) The cotton T-shirt worn on playground.

(D) The wool T-shirt worn for work.

第2题: (A) T-shirts feel soft and wash well.

(B) T-shirts are smart and comfortable.

(C) T-shirts go well with trousers.

(D) T-shirts are suitable for evening wear.

浏览答题选项后, 我们便可以利用所掌握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预测。第一题谈及的是T-shirt的质地面料及流行式样, 而流行的T-shirt大多是棉织的, 有白色的, 也有带图案的, 由此推断出 (B) 可能是正确答案, 排除 (A) 和 (D) 是因为丝绸和羊毛制成的T-shirt是不多见的。第二题则涉及到T-shirt的优点, 我们似乎只需要在 (A) 和 (B) 之间作选择, 且 (B) 比 (A) 更能突出T-shirt的优点。录音后的提问是: (1) What is the most popular T-shirt? (2) Why do people like to wear T-shirt?

由于事先对材料的主题以及答案进行了积极预测, 这样听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事先预测的验证过程, 答题的准确性也就大大提高了。

3. 主题句预测法

即根据文章的主题句进行预测。主题句所起的作用与标题类似, 往往代表该段的议题和中心思想, 它大都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因此, 学生应集中注意力听懂主题句, 并通过主题句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例如, 当听到“Last Sunday, I went to Shanghai with my best friend.”时, 学生应该很自然地估计到此文可能是一篇记叙文。因而, 在听的过程中, 应特别注意文中出现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等。若是由几个段落组成的较长篇幅的文章, 还可以把每段落的主题句连接起来, 得到整个语篇的梗概, 以帮助理解整个语篇。

4. 关键词预测法

即利用文中的关键词进行预测。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应学会捕捉关键词, 通过关键词激活有关图式, 预测所听内容。就语言而言, 最基本的图式是语义图式, 每个图式都可以被某个单词或某些提示所激活, 被激活的某个图式又可诱导几个相关联的图式。例如, 我们的记忆图式中都有关于“医院”的知识, 当听到hospital一词时, 就会很自然地去预料将要听到的主要话题及相关意义, 联想到与医院有关的词汇, 如doctor, patient, nurse, medicine, ward, operation, injection...等。听者可以根据这种联想积极地预测和筛选所听材料。

5. 功能词预测法

即根据语篇中的功能词进行预测。人们在谈话中, 有相当一部分词语是用来传递说话人的心理态度, 表示转折、过渡、开头、结束等 (I’d like to..., but;in a word;to sum up;that is to say;as a matter of fact;to begin with...) , 这些功能词在很大程度上为听者预测内容提供了方向。例如, This evening, I’d like to go to your party, but... (预测的信息可能相反, 即‘我可能去不了’) because... (预测的信息为原因, 即‘我为什么去不了’) and... (预测附加信息)

6. 语法关系预测法

即通过话语中的语法关系预测内容。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 是关于组词成句的规则。人们在进行交流时所用的句型虽各不相同, 但却有其规律可循。听力理解中最易出错的句式为虚拟条件句, 因为它所表达的意思往往与事实正好相反。听力过程中, 有时因语气、语调及语速的影响, 加上对此句型掌握不够熟练, 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例:“If I had known your address, I would have visited you.” (I didn’t know your address, I didn’t visit you.) 该句表明“我不知道你家的地址, 所以我没有拜访你”这类句子应从反面理解, 才能选出正确答案。条件句并不一定都通过if来表达, 有些虚拟条件句并不包括if, 但却也表达了虚拟的特征, 为此应特别注意辨认和预测。

三、对听力教学的启示

预测是听力理解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能。在听力教学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文章的标题、题项、关键词及插图、图表等进行大胆预测, 同时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加以熟练运用, 使他们在听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积极有效的听力习惯, 直至转变成一种自动化的内在能力。

预测技能的运用必须以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作为基础。心理语言学家认为, 听力理解过程是一种语言信息解码过程和意义再构建的结合, 听者的文化背景知识与纯语言知识同等重要。为此, 教师在注重语言知识讲解的同时, 应加强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积极启发学生根据文化背景知识对所听材料进行多方位的预测, 以加速对内容的理解、消化和吸收。此外, 教师还应注重语篇分析, 引导学生进行“自上而下” (top-down) 的预测活动, 并使其贯穿于整个听力理解过程, 同时对先前的预测进行修正, 直至完成对整个语篇的正确理解。总之, 听力理解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 是“外部信号激活内部图式, 进而产生预期, 再经过证实→扩展→修正→再预期→再证实的知觉循环过程” (李琪, 2001) 。在这一过程中, 听者经历着一系列的体验、预测、验证和肯定的思维活动, 利用听者头脑中固有的知识或经验对接收到的语篇信息产生影响, 共同形成对语篇信息的理解过程。教师应结合所听内容, 有计划、有步骤地传授听力预测技能, 切实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

参考文献

[1]萧春麟, 杨畅.实用听力教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

[2]Sheerin, S.听能是教还是测验?沈世云译.国外外语教学, 1991 (4) .

[3]汪学立.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效率.外语界, 1999 (3) .

[4]丰玉芳.主、述位理论与基础阶段英语写作的连贯性.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8 (6) .

[5]贺玲.英语听力理解的图式制约.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 (6) .

篇8:培养园林技能人才的操作途径

关键词:园林;诚信;劳动;量化

在如今的社会,诚信已经缺失,而在园林绿化中,通过劳动培养学生诚信的品格,我相信通过以下措施能够培养成一个合格的技能人才。在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协领下,力争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必备的理论知识、熟练的职业技能、服务生产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

1 劳动观的养成

要培养一个人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在当前的社会中,是很困难的,通过向学生的强施压,启发他们朴素的劳动价值取向很重要。而要培养价值取向,就要通过正确的劳动,获得合理报酬。尤其是中职生,还没有形成金钱的巨大诱惑,或实际感应下,我们应该更早植入劳动的终身概念,不劳动就不能生存。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取得利益。

应时刻牢记“厚德尚技”的校训,“勤学苦练、强技致用”的学风,力争让学生做一个诚信的劳动者。

积极探索“季节性授课”模式,就象是在做板凳,一个板凳是需要几个楔子订的,我们就需要努力作好那楔子,与他们相融合,最后成为一个整体。

学生任课教师是园林工人,上课地点是道路两旁的草坪边,上课时间是上午8:30—12:30,下午是5:00—9:00。课堂类型是实际操作技能。通过到企业顶岗实习,把我们的说课教育转变为学生自主的感知体悟,让学生完成基本的实践教学。

在实习之前,就要求他们写实习日志,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每天的工作情况记录下来,最后完成实习总结。他们都说不会写,我就具体事件说话,让他们看一看,听一听,干一干,问一问,先看人家是怎么干的,然后跟着干,在听听工人的经验,接着干,最后问问自己,这样干怎么样,结合老师平时教的,对的就写下来。

2 诚信教育

做事先做人,在之前的教育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体系。在劳动中,要更多的以他们亲眼看到的来进行现场教育。更多的应该让工人自己说,劳动诚信会获得哪些好处,不诚信又会有什么损失?最好找几个年纪大一些的工人,干的时间长一些的,他们更有经验,也更能以身作则,让学生能真正明白诚信的重要性。

3 融入生活

每个人都要生活,生活中充满矛盾,劳动、不劳动,干多、干少,钱多、钱少,各种各样的矛盾。这么多矛盾,不要逃避,选择积极融入生活,面对这些问题,尤其面对现在的学生,基本上已经认为生活就是父母提供好的,不需要自己去解决。现在就让他们慢慢地去解决生活中这些问题,终究他们会长大。

4 价值标准的形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成功,必先成才。挣钱也得先成才。成才后能看到阳光,照到太阳,荫庇幼苗。

5 节省体力、用好工具

在实际操作中,节省体力是个很重要的事情。每个人体力有限,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这些事情,就需要非常有经验的工人来亲自教。当然,距离自己熟练操作运用还需要很长时间,但是,随着本身能力不断提高,自然会在以后的实际操作中,越来越熟练。

在具体实践操作过程中,园林处的园林工人具体教他们怎么干,怎样节省体力,怎样干才能有效果的同时。我注意听,认真记,然后在结合我们的教学,把他们的劳动知识纳入到我们的教学体系中来,让学生能够学的更扎实一些,做到与我们在校教学的连贯性。同时我们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完成职业活动的基础能力和综合能力,争取达到“技能过硬”。

6 量化宽松考核

这里不是泛指货币的量化宽松,而是指在实际操作结束后的考核。考核分为三部分,干55~60%、没干1~54%。干得好25~30%、干得不好1~24%。效果好5~10%、效果不好1~4%。这个体系本身形成宽松量化标准。学生没压力,才能更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干了才能最终造就干好的人才。都不去劳动怎么会有成果呢?

在每天的辛勤劳动后,对学生进行量化,谁量化?园林工人,其中考勤、劳动纪律和学风都能进行实际量化,最后有分数,谁来给他们打分?园林工人,怎么打?按照他们园林操作工的标准,要问质量好不好,肯定不差。

在这整个定岗实习过程中,强化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磨练、自我约束的主体地位。满足了学生身心发展需要,收到良好效果。

我们正在逐步落实以劳动技能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计划,并不断完善、滚动修订。在突出技能的同时,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职业道德、良好的交流沟通和团队意识。

篇9:什么是教学技能及其培养途径

什么是教学思维力?数学教师教学思维力的培养途径有哪些?自然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

一、教学思维力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思维力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当人们在学会观察事物之后, 逐渐会把不同物品、事件、经验分类归纳, 不同的类型都能通过思维进行概括.思维和思维力的区别在于:《词源》中说“思维就是思索、思考的意思”;思维力则重点强调对思考或思索过程的理性认识能力, 即通过多维立体的思考找出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事物间内在的必然联系方法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教学思维力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追求高效率、高效益达到智慧的教学对教学过程进行的多维度立体的思维反映能力.

数学教师教学思维能力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教学活动的状态和水平.这种教学思维力具有以下主要特征:教学思维模式建构的程度化, 教学思维层次的相对性, 教学思维体现出的方法性.

二、数学教师教学思维力的培养途径

数学教师教学思维力的培养应该从教学活动中教学思维力体现出的特征和引发思维力的一些关键因素入手.

1.建立复杂的教学思维模式, 促进教学思维方法的系统性

要提高数学教学思维力水平, 首先应该改变从一个角度、一个层次、一个角度去看问题的简单思维模式, 转向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式看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例如, 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阶段是备课, 所谓备课就是研究教学, 因此教师要从“研究”的角度来掌握文本, 从“研究”的角度来思考教学, 这个过程实际是一个教学思维由简单到复杂模式的体现, 从教师、学生、课堂教学、师生之间互动、教学环境等大的方面, 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目标, 突破教学重难点, 具体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入, 课堂提问、预设与生成, 采用的教学方法, 板书的设计……这实际上是一个不断细化的过程, 是使教学思维由简单到复杂的思维模式.建立这种教学思维复杂模式是教学思维力培养的好的开始.

2.重视数学教学直觉 (灵感) 和教学洞察力, 培养教学思维的敏捷性

按照三元论观点, 洞察力由三个彼此分离的但又相互联系的心理过程组成 (Janet Davidson和Robert Sternberg, 1984;Sternberg & Lubart, 1995) .

(1) 选择性编码.有意义的问题通常给我们呈现大量的信息, 但是其中只有部分信息与我们的问题解决有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有时候有意义的问题对教师来说学生回答的问题可能是错的, 但是对我们整体教学是有意义的, 从对和错两方面进行剖析更能得到问题反映的本质.

因此, 选择性编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对培养教学洞察力, 形成教学思维敏捷性, 进而提高教学思维力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2) 选择性合并.选择性合并时把原来看似彼此独立的信息合并成一个整体, 这个整体与原来各个部分相不相似皆可.

(3) 选择性比较.选择性比较是把新获取的信息与过去已有的信息进行比较.例如通过类比解决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开展数学教学交流探索活动, 促进教学思维活化, 努力培养教学创造性思维

尽管创造性思维这个概念早已运用于心理学文献之中为世人所熟悉, 但是对它的界定确不尽相同.美国心理学家把创造性思维定义为:“是一种不依常规, 寻求变异, 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 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模式.”苏联心理学家则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使人能提出问题, 在不确定的有各种选择的条件下找到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 能直接从已有的知识中有所发现的思维形式”.我国教育界则普遍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 标新立异, 超越传统思维习惯束缚, 力求通过问题的表象, 从较高层次去认识问题本质的高层次思维形式”.不管如何界定, 有关创造性思维的描述都包含本质特性:新颖、独特.教学创造性思维也具有这样的特征, 这种创造性思维也是教学思维能力的体现.

探索是人类思维活动中最活跃、最生动、最富魅力的活动, 一切创造性成果均来源于探索与猜想, 因此应该开展数学交流探索活动, 通过教学活动的探索, 通过对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遇到的问题大胆的类比、联想, 如果自己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怎么办?在交流探索过程中学习到了哪些?例如, 是不是教师预设的越完美, 课堂的生成越精彩呢?结合出乎意料的学生的生成, 及时调整预设思路或许就能收获精彩.在这种活动探索过程中可以深刻体会别人的教学思维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促进教学思维活化, 努力培养教学创造性思维.

上一篇:生产开发部2007年度安全工作措施下一篇:产业发展的区域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