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实验教案

2024-08-23

基础化学实验教案(精选6篇)

篇1:基础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

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的使用

授课时数:2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教学内容:

1.课程的总体介绍。

2.直流稳压电源、数字万用表的原理简介及正确使用方法。3.直流电压、电阻的测量方法。4.万用表的度数。5.色环电阻的识别。

(二)教学要求:

了解直流稳压电源、数字万用表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指标,掌握并熟悉上述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直流稳压电源的使用方法。

2.数字万用表的使用方法——选择适当的量程,正确的读数。电压、电阻的测量方法。

3.色环电阻的识别与测试。

(二)教学难点

1.直流稳压电源的串并联连接方式。2.万用表的读数。3.色环电阻的识别。

三、实验报告

撰写相关实验原理,描述课堂使用直流稳压电源和数字万用表进行相关测试的实验步骤,整理数据,并作出小结,回答思考题。

四、本章参考资料

器件的识别(百度)。

五、教学后记

大多数学生初次使用这两种电子仪器,经过课堂上的讲解与测试练习,对直流稳压电源输出电压调节及测试掌握较好。万用表的度数要多联系才能熟练掌握。实验名称

示波器、函数发生器、晶体管毫伏表的使用

授课时数:4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电子技术实验系统的基本组成。

2.了解示波器、函数发生器、晶体管毫伏表的工作原理框图以及基本性能指标。

3.掌握双踪示波器、函数发生器、晶体管毫伏表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上述仪器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4.含有直流分量交流正弦信号的测量方法。正弦电压有效值的测量方法。

(二)、教学内容

1.介绍电子技术实验系统的基本组成.2.介绍示波器、函数发生器、晶体管毫伏表的原理框图和性能指标。

3.重点讲解示波器、函数发生器、晶体管毫伏表的面板旋钮以及正确地使用方法。

4.交流电压信号的测量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示波器、函数发生器、晶体管毫伏表的面板旋钮以及正确地使用方法。

2、交流电压信号的定量测量。

(二)、教学难点

1、示波器显示原理、示波器上稳定波形的显示、波形的定量测试方法、定量绘制波形的方法;

2、晶体管毫伏表的读数;

3、实验过程中小故障的排除方法;

三、实验报告

详细讲解实验报告的写法及要求,按时完成实验报告。

四、本章参考资料

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常用电子测量仪器原理与应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常用电子测量仪器使用与维修手册》。

五、教学后记

有的学生已修过大学物理实验接触过示波器,对示波器有一点认识;在已开始讲解时,需先提出简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提问让学生思考回答示波器的功能,简单的显示原理等,给与回答学生以口头上的鼓励和肯定,调动起课堂气氛。

讲解仪器的使用方法时,要避免将“什么样的旋钮应置于哪个档位”强加给学生。而应通过实际的现象让学生体会如何样操作,从而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名称

叠加定理的验证

授课时数:2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教学内容:

1.简单回顾叠加定理。

2.如何在面包板上搭建电子电路。

3.按照教材提供的参考电路,自己搭建电路,并进行叠加定理的验证。

(二)教学要求:

1.进一步掌握用万用表测试直流电压、电流的技术;

2.理解叠加定理中,各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其余源的处理方式。3.理解电流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关系及验证中如何正确处理数据。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验证叠加定理时,掌握用数字万用表进行直流电压、电流测试的方法。

2.各电源单独作用时,电路中其它电压、电流源置零的方式。3.确认电路中的电流实际方向及其与参考方向的关系,并正确记录数据。

(二)教学难点

1.验证叠加定理时,各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其余源的处理方式。2.确定所测电路的参考电流方向,并在测试中确认实际的电流方向,能从记录的数据看出测试结果是否正确。

三、实验报告

撰写相关实验原理,描述进行叠加定理验证的实验步骤,整理数据,并作出小结,回答思考题。

四、本章参考资料

高教出版社出版、胡翔骏主编《电路分析》

五、教学后记

验证叠加定理时,部分学生未确定参考电流方向,不能利用所测数据进行正确的验证。这需要多次的练习来纠正。电流表容易烧。

实验名称

一阶电路时域响应的测量

授课时数:2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1.进一步掌握一阶RC电路的三种状态响应。2.掌握一阶电路时间常数的测定方法。3.研究电路参数对响应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输入阶跃信号的频率与能否观察到所需响应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电路参数——时间常数的关系。

2.正确地在函数发生器上调出所需的信号,并正确地用示波器进行时域信号的测试,且采用双踪观测方式。

3.根据测试结果,引导学生针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总结造成主要测试误差的原因。

三、作业

撰写实验报告,回答思考题。

1、能不能加直流激励用手动开关实现三种状态响应波形的观测?如果不行用什么样的激励信号实现?

2、激励信号的周期、电路的时间常数以及三种状态响应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四、本章参考资料

《电路分析基础》,胡翔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网络学堂对应的现代电子技术实验网页课程

五、教学后记

1.不同的响应,需要输入的信号频率是不同的。有部分同学对理论知识理解较好,能给出正确范围的频率。

2.由于在操作本实验前没有单独开出仪器使用的培训,学生初次使用示波器,调节波形比较困难,费时较多。

实验名称

串联RLC电路时域响应的测试

授课时数:2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1、进一步掌握二阶RLC串联电路暂态响应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2、研究二阶RLC串联电路参数对响应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用示波器在电路的输出端观测阶跃响应,改变电路中R的值,观察波形从过阻尼到欠阻尼的变化过程,或反之。

2.观测欠阻尼响应时,测试衰减振荡频率和衰减系数,注意与谐振频率的区别。

3.非正弦电压信号的观测。

三、作业

撰写实验报告,回答思考题。

1、对于RLC串联电路,当元件满足什么样的关系时,可实现欠阻尼、过阻尼暂态波形的观测。

2、为了用示波器观测欠阻尼和过阻尼响应,给RLC串联电路什么样的激励信号,该激励信号的周期对响应有没有影响。

3、自拟电路实现欠阻尼和过阻尼的响应波形的观测;并自拟表格记录数据。

四、本章参考资料

《电路分析基础》,胡翔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网络学堂对应的现代电子技术实验网页课程

五、教学后记

由于在上次实验中强调了仪器使用,要求学生掌握了仪器的基本测试方法,学生有了一阶阶跃响应的观测经验,对二阶阶跃响应的测试较顺利。

实验名称

RC低通滤波器的设计与测试

授课时数:2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低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 2.掌握网络频率特性测试的一般方法; 3.测量一阶RC低通滤波器的幅频和相频特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测试均采用点测法。

2.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是从0~fc是通带,fc~ ∞是阻带;输出相对输入的相移是0˚~-90˚。从较低的某个频率开始测试输出电压,升高频率后若连续两个点的输出变化很小,可记为最大输出,以此为标准找出截止频率点的频率。同步的,在每个频率点测试输入与输出的相位差。

3.掌握晶体管毫伏表的使用方法,测试的输入信号是正弦信号,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测试,采用有效值读数。

三、作业

撰写实验报告,回答思考题。

1.如何用电阻和电容构成低通滤波器? 2.低通滤波器的转折频率与RC的关系? 3.截至频率是多少?

四、本章参考资料

《电路分析基础》,胡翔骏主编,高教出版社。网络学堂对应的现代电子技术实验网页课程

五、教学后记

本节内容的幅频特性的测试采用电压有效值描述方式,通过讲解,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测量方法,都能找到正确的截止频率点,并进一步掌握了毫伏表和示波器两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名称

正弦稳态时R、L、C电压电流相位关系的测试

授课时数:2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1.进一步掌握正弦稳态电路中R、L、C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2.掌握相位差的测试方法;

3.进一步熟练掌握示波器的双踪测试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根据电路原理图用面包板正确连接电路。2.掌握怎么用示波器测量电流的方法。3.掌握用示波器的双踪测量相位差方法

三、作业

撰写实验报告,回答思考题。

1.稳态.正弦电路中L、C 的电压、电流超前滞后关系? 2.正弦稳态电路中,如何测量流过某个元件的电流??

四、本章参考资料

《电路分析基础》,胡翔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网络学堂对应的现代电子技术实验网页课程

五、教学后记

部分学生在测量元件电流、电压关系及相位差时,使用示波器的双踪测试方法掌握的还不太熟练,个别同学测量出的数据误差较大,需要反复在测试中加强方法的使用,使学生尽快掌握本测量方法。

实验名称

二阶RC高通滤波器的设计与测试

授课时数:2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教学内容

1.进一步掌握二阶高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熟悉高通滤波器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

2.进一步掌握网络频率特性的测试方法。

(二)教学要求

测量二阶RC高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用点测法测试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高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点的确定,对应频率输入、输出相位差的测定。

(二)教学难点

由于测试点有限,因此应该将测试点选得合适一些,为此,可先大体测量上下截止频率的大约数值,然后可以在它们附近多测几个点,而在曲线变化比较平坦的地方可以少取测试点。

测量时通常用毫伏表或示波器监测输入信号,并保持输入信号不变。如果改变频率后输入信号有所变化,必须调节信号发生器使输入信号维持原来的大小。注重强调改变频率时保持输入信号幅度不变这一幅频特性测试的要领。

三、实验报告

1.根据测试数据画出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2.思考题:

(1)如何确定一个滤波器电路的截止频率?

(2)测电路的幅频特性时,逐点测试的两种方法对输入电压的大小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3)试分析一阶滤波电路与二阶滤波电路的优缺点。

四、本实验参考资料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电路分析》、网络学堂对应的现代电子技术实验网页课程

五、教学后记

学生对于多个元件电路的搭建还掌握不够,特别是公共端,后续应该多强调。

对于仪器的频率响应范围的性能指标的记忆不深或者没有概念,会超范围使用,要多强调。实验名称

RLC串联谐振电路

授课时数:2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教学内容

1.讲解谐振电路的谐振特点

2.讲解谐振频率、品质因数的测试方法。3.讲解串联谐振电路频率特性的测试方法。

(二)教学要求

1.掌握谐振电路谐振频率的测试方法。2.掌握谐振电路频率特性的测试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RLC串联谐振频率如何确定是本实验的重点内容。再次应用点测法测试谐振电路的幅频特性。

(二)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手段来确定RLC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可以通过电路的不同连接形式等多种方法来测试,比如用毫伏表检测以电阻为输出端口的输出电压,当输出幅值为最大值以确定谐振频率;或者用测相位的方法测试输入输出同相位时对应的频率为谐振频率等方法。

三、实验报告

1.根据测试数据画出谐振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2.思考题:(1)如何确定RLC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2)改变电路的哪些参数可使电路发生谐振?(3)电阻的阻值是否影响谐振频率?

四、本实验参考资料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电路分析》、网络学堂对应的现代电子技术实验网页课程

五、教学后记

对于这部分的很多指标的理解不够,导致结果易错。实验名称

RC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与测试

授课时数:2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教学内容

1.讲解实验室中各种仪器面板旋钮。

2.以带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测试为载体,熟悉新的实验室的仪器面板,回顾测试方法。

(二)教学要求

1.熟悉复习示波器、晶体管毫伏表、函数发生器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2.复习上学期所讲解的频率特性的测试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如何确定带通滤波器的通频带是本实验的重点内容。重点在于再次应用点测法测试电路的幅频特性,加强和巩固本门课程要求掌握的主要测试方法。

(二)教学难点

应用点测法测量幅频特性的方法已经练习了多次,本实验中测试截止频率点时要注意的是先测试出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值,然后还要分别将上限截止频率和下限截止频率两个点求出,如何把握方法正确找到这两个点是非常关键的。

三、实验报告 1.根据测量数据画出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 2.思考题:

(1)如何用电阻和电容构成具有带通滤波特性的功能电路?(2)滤波电路的通频带和电路参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四、本实验参考资料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电路分析》、网络学堂对应的现代电子技术实验网页课程

五、教学后记

属于复习内容,进展比较顺利。实验名称

晶体管图示仪的原理与使用

授课时数:4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教学内容

1.复习电路分析、模拟电路课堂中所讲述的电阻、二极管、晶体管的元件特性。

2.讲解晶体管图示仪的显示原理。3.讲解晶体管图示仪的目标旋钮。

(二)教学要求

掌握半导体器件电压电流关系特性曲线的图测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半导体器件电压电流关系特性曲线的图测方法。2.进一步理解二极管单向导通特性,晶体管的特性曲线。

(二)教学难点

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原理学习和正确使用。图示仪是示波器功能的扩展,它可以模拟显示二端电阻、半导体等器件在运用条件下的特性,并对这些特性进行测量。晶体管图示仪的开关、旋钮比较多,使用也比较复杂,学生在了解通用示波器的原理和使用的基础上,学习图示仪的原理和使用更提高了对示波器功能的深入认识和理解。

三、实验报告

1.根据图示仪上显示的波形,定量的绘出半导体器件的特性曲线。

2.思考题:

(1)图示仪测试中造成损坏二极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晶体二极管的伏案特性曲线的特点及其主要参数定义。

四、本实验参考资料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电路分析》、《晶体管特性图示仪原理与使用》、网络学堂对应的现代电子技术实验网页课程

五、教学后记

学生对晶体管的特性曲线理解的不够透彻。但实验内容基本能够按时测完。强调功耗限流电阻的作用。实验名称

14单管放大电路的设计与测试

授课时数:4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一)教学要求

1.掌握单级放大电路的设计原理。

2.掌握单级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带宽的估测。

3.了解偏置电阻、旁路电容、负载等的变化对静态工作点和电压增益的影响。

4.进一步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

1.单管放大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

2.放大电路的各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共射级单管放大电路的设计、搭建与测试。

2.静态工作点的设置、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设置取决于电路中的哪些参数。

(二)教学难点

共射级单管放大器的原理。

三、实验报告

撰写实验报告

四、本章参考资料

《模拟电路基础》,刘光祜、饶妮妮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五、教学后记

很多同学4个学时的时间并不能很好的完成实验要求,需要再开放实验再测试。部分同学根本不是自己设计的电路,能够完成搭建并测试都比较困难,需区别对待。实验名称

两极放大电路的设计、测试与调试

授课时数:2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教学要求

1.掌握两极放大器的设计原理。

2.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带宽的测试方法。

(二)教学内容

1.简单复习模拟电路中有关参数的设计原理与思路。

2.复习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带宽的测试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增益,输入、输出电阻、带宽的测试方法。

2.放大电路性能指标与电路参数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

1.电路中各种元件参数对电路性能指标的影响。

三、作业

撰写实验报告

四、本章参考资料

《模拟电路基础》,华成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五、教学后记

设计要求大部分同学比较困难,能够给定原理图搭建并测试,已经比较吃力。实验名称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测试与调试

授课时数:2学时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用正弦测试方法对负反馈放大器性能的测量; 2.加深理解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3.学会识别负反馈电路的类型。

4.进一步熟悉和正确使用常用电子仪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回顾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改善;四种反馈类型的判断,提问让学生判断该实验电路的反馈类型,再引出该实验电路的性能指标的变化。

2.开环、闭环增益的测试方法;输入、输出电阻的测试方法;通频带的测试方法。强调开环时要考虑反馈网络的负载效应,不能简单地断开反馈网络。

三、作业

1.整理实验数据,根据实验内容要求画出相应波形和曲线。2.对所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负反馈对放大器的影响,得出相应结论。

四、本章参考资料

《模拟电路基础》,华成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五、教学后记

设计要求大部分同学比较困难,能够给定原理图搭建并测试,已经比较吃力。

实验名称

运放的放大应用

授课时数:4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特性及其管脚分布; 2.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及特点;

3.理解集成运放构成的比例放大器、加法器、减法器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集成运放构成的基本框图;理想运放的基本特点,及其分析方法。

2.理解反相比例放大、同相比例放大、加法器、减法器的电路原理,并能根据运算需要设计与测试相应的放大电路,教学中注意实验原理的讲解,具体电路要依据实验任务的要求。

(二)教学难点

1.减法器和加法器中直流电压信号的实现。2.双电源的原理与实现。

三、作业

1.整理实验数据,根据实验内容要求画出相应波形和曲线。2.对所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负反馈对放大器的影响,得出相应结论。完成实验报告。

四、本章参考资料

《模拟电路基础》,华成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五、教学后记

对于直流电源在电路中的作用理解不够,应强调。双电源的连接也需要加强。公地的概念要建立。实验名称

文氏桥振荡电路的设计与测试

授课时数:2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文氏桥振荡电路的电路特点以及基本原理; 2.掌握文氏电桥振荡电路性能的测试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文氏电桥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以及对应元器件对所产生波形参数的影响。

2.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的选取器件搭建文氏电桥振荡电路。3.通过搭建实验电路并改变相应元器件,要求学生比较输出波形与相应元器件的相互关系。

三、实验报告

1.根据实验内容要求画出相应波形。

2.对所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文氏电桥振荡电路的特点,得出相应结论。

四、本章参考资料

《模拟电路基础》的第八章“集成运算放大器”。

五、教学后记

2个学时做起来很吃力,增加时间。

篇2:基础化学实验教案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学会细致、准确、客观地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能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并能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情感与价值观: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实验准备:

1、澄清石灰水,水

2、蜡烛、小刀、火柴、烧杯(干燥、洁净)、集气瓶、玻璃片、水槽。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回顾旧识:

请举出你了解的生活中的可以燃烧的物质。思维联想:

怎样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探究:

探究1: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指导:

观察方法:运用味觉以外的感觉器官对蜡烛燃烧前、燃烧时和熄灭后进行详细的、客观的观察、描述和记录。

记录方法:课本第九页探究实验报告。探究观察提示:

1、点燃前:观察色、味、状态,形状,硬度,溶于水的性质,是否浮在水面,水里或沉入水底。

2、点燃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的层次怎样,亮度怎能样,温度高低怎样?怎样证明它的生成物是什么?

3、熄灭时:有何现象?迅速用火柴点刚熄灭的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探究参考:

1、点燃前:蜡烛为圆柱形,白色固体,半透明,有轻微的气味,质地柔软。用小刀可切割,指甲可划出痕迹,中心由细线拧成的烛芯,把切下的小块蜡烛放入水中,不溶于水且浮在水面上,说明密度比水小。

2、点燃时:蜡烛能被点燃,燃烧时较安静,并能持续燃烧,有火焰产生,火焰会随气流闪烁、摇晃,火焰上有黑烟向上冲,火焰分层次,上层火焰黄色且明亮,中层较暗,内层底部淡蓝色,把火柴梗放入烛火中,外层火焰处最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加热物体时应用外焰。

3、熄灭时:有白烟从烛芯飘出,迅速用火柴点燃白烟,火会顺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实验中注意的问题:

1、点燃蜡烛时要仔细观察前、中、后的所有现象。

2、火柴梗放入火焰中时间为2S左右。

3、点燃蜡烛熄灭后的白烟时,最好选粗蜡烛且速度要快。小结:略

作业:探究实验报告。教后:

第二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回顾旧识:

人的呼吸过程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思维猜想:

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是否一样? 作出猜想

1、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

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3、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多。

制定计划收集实证:查阅资料,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探究提示:

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探究指导:

1、收集两瓶空气做对照实验(如何收集?)

2、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做实验。提问:如何收集呼出的气体? 演示: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

3、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同时做空气的对比实验。

4、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同时做空气的对比实验。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同时做空气的对比实验。

由以上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

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3、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多。探究参考:

步骤1:瓶内无水且瓶口向外冒气泡 步骤

2、两个干燥的集气瓶中就有空气。步骤

3、呼出气体中浑浊多此,说明探究参考 步骤1:瓶内无水且瓶口向外冒气泡。步骤

2、两个干燥的集气瓶中就有空气。

步骤

3、呼出气体中浑浊更多些,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

步骤

4、呼出气体中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大,不利于燃烧。

步骤

5、呵气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高。

结论:跟空气相比,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增加。步骤

4、呼出气体中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浓度大,不利于燃烧。

步骤

5、呵气的玻璃片上有较多水珠,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高。

结论:跟空气相比,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增加

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1、呼气导管应用饮料吸管,不要用实验室中的玻璃管。

2、呼气换气时不要把集气瓶中的水吸入口中。

3、实验中倒入瓶中的石灰水应相同(同体积同浓度),且量要足。

4、伸入瓶中的木条燃烧的情况应相同。

5、探究参考

步骤1:瓶内无水且瓶口向外冒气泡。步骤

2、两个干燥的集气瓶中就有空气。

交流讨论:

1、与其他组的实验结论是否相同?分析其他可能的结论,并再讨论如何证明你的推断。

2、从生物的角度,分析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不同的原因。

反思评价:

1、学完本课题你的收获是什么?受到哪些启发?

篇3:化学实验基础归纳

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

3使用容量瓶、分液漏斗、滴定管前,先检查是否漏水后洗涤干净;

4用排水法收集 气体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5用石蕊试纸、淀粉KI试纸检验气体性质时,要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润湿,再靠近气体检验,而用p 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时不能将试纸润湿,应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少许沾到p 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6中和滴定实验,用蒸馏水洗涤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2 ~ 3次后再装标准液; 同理,用移液管移取液体时先用标准液润洗2 ~ 3次后再移取;

7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应先验纯再点燃; 净化气体时,应先洗气再干燥;

8焰色反应实验中,每完成一个实验,铂丝都应先蘸取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后再做下一个实验;

9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溶解或稀释后的溶液应先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

2. 几个“零”

1滴定管的“零”刻度在滴定管的上部( 但不在最上部) ,在量取液体的体积时凹液面的最低处不一定在“零”刻度;

2量筒没有“零”刻度,容量瓶无“零”刻度;

3托盘天平的“零”刻度在标尺的最左边,在使用时要调“零”,使用后再回“零”;

4实验记录中的一切非“零”数字都是有效数字;

5温度计的“零”刻度在温度计的中下部。

3. 几个“数据”

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 1g;

2滴定管的精确度为0. 01mL ;

3酒精灯内酒精的量不能少于灯体容积的1 /4,也不能多于灯体容积的2 /3;

4试管在加热时所加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 /3,且要与桌面成45°角; 用试管夹夹试管时,应夹在离试管口1 /3处;

5烧杯、烧瓶加热时盛液量均为容积的1 /3 ~ 2 /3; 蒸发皿加热时盛液量不宜超过容积的2 /3;

6液体取用时,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1 ~ 2mL ;

7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烧杯和玻璃棒要洗2 ~ 3次;用烧杯往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时,一般加到距离刻度线1 ~ 2 cm处,要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8酸碱指示剂的用量一般是2 ~ 3滴。

4. 几个“标志”

1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 仪器内壁附着均匀水膜,不挂水珠,也不成股流下;

2中和滴定终点的标志是: 加入最后一滴溶液,锥形瓶内溶液变色且半分钟内保持不变;

3容量瓶不漏水的标志是: 向容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用食指摁住瓶塞,将其倒立观察,然后再将容量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后塞紧,再倒立观察,均无水渗出;

4容量瓶、量筒、移液管、滴定管中液面达到刻度线的标志是: 平视,液体凹面与刻度线相切;

5用排空气法收集酸性或碱性气体时,收集满的标志是: 用润湿的试纸靠近集气瓶口,试纸变色;

6天平平衡的标志是: 指针在分度盘的中央或指针左右摆动的格数相等。

5. 几个“大小”

1称量时,先估计出质量,加砝码的顺序是先大后小,再调游码; 取回砝码时次序相反;

2使用干燥管干燥气体( 或除杂) 时,气流的方向应是从大端进从小端出( 即大进小出) ;

3溶解气体时,溶解度较小者( 如Cl2、H2S) 可把导管直接插入水中,而溶解度大者( 如HCl、NH3) 导管末端接一倒置的漏斗,让漏斗边缘接触水面,以防倒吸;

4装入干燥管内的药品颗粒不能太大或太小,太大时干燥效果不好,太小时气体流通不畅;

5固体药品应保存在广口( 大口) 试剂瓶中,液体药品应保存在细口( 小口) 试剂瓶中。

6. 几个“上下”

1收集气体时,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小于29时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应从分液漏斗的下方放出,上层液体要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在引流时玻璃棒的上面不能靠在容量瓶口,而下端则应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下的内壁上( 即下靠上不靠,下端靠线下) ;

4用水冷凝气体时,冷凝管中的水从下方进上方出( 逆流原理) ;

5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水银球应在液面下,而测蒸气温度时则应在液面上;

6制气实验中长颈漏斗的末端应插入液面以下,而用分液漏斗加液时,漏斗下端不可浸入液面以下。

7. 几个“长短”

1洗气时用带双导管的洗气瓶,气体应从长导管进,短导管出( 即长进短出) ;

2用排液法测量气体的体积时,气体应从短管进入,液体则从长管被压出( 即短进长出) 。

8. 几个“不能”

1酸式滴定管不能装碱性溶液,碱式滴定管不能装酸性及氧化性溶液;

2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更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可加热,瓶塞不可互用;

3烧瓶、烧杯、锥形瓶不能直接加热;

4p H试纸在测液前不能用水润湿;

5药品不能入口和用手直接接触,实验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处,不能随意丢弃,要放入指定容器内;

6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7温度计不能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测液体温度时不能与容器内壁接触;

8天平称量药品时,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9量筒不能用来配制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更不能用来加热或量取热溶液;

10试纸不能直接用手拿,要用镊子夹取。

酒精灯的使用中不能灯点灯,不可嘴吹灯,燃着时不可加酒精。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定容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时不能再加蒸馏水。

篇4:基础化学实验教案

【关键词】基础化学实验  教学实例  创造思维

【基金项目】新疆塔里木大学高教研究项目(TDGJ140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74-02

1.课程简介与定位

《基础化学实验》是为适应21世纪大学生的培养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原来附属在各相关课程中的《普通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从中分离出来,进行综合而开设的一门新课程。《基础化学实验》主要介绍化学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手段以及实验的操作技能。它与相关化学课程相适应,与农、林、生物各学科专业相关联,因此本课程是这些专业的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此外,学习本课程也可以让学生验证、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学生学好后续课程以及今后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2.课程内容及培养目标

2.1 课程内容安排

根据我校的实际,本课程面向本科教育,突出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共选择了34个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共分为四种类型:基本操作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实践教学为90个学时,授课时间分为两个学期,授课内容与理论课同步。

2.2 课程重点、难点

课程在讲授时要突出五个重点:(1)实验原理及方法;(2)称量、定容、移液、滴定等定量分析基本操作技能;(3)加热、回流、蒸馏、过滤、萃取、重结晶、升华、纸色谱等物质制备、提纯、分离等操作技能;(4)电子天平、离心机、分光光度计、旋光仪、熔点仪、PH计等仪器的使用方法;(5)物质的定性检测、定量分析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要把握两个难点:(1)实验原理及方法;(2)物质的定量分析及数据处理方法。

2.3 培养目标

通过学习这门课主要是让学生达到以下三个目标:(1)知识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从实验获得感性认识,深入理解和应用《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理论课中的概念、理论,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验。(2)能力培养目标:训练学生正确的使用仪器、规范化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自我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3)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让学生获取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3.课程教学设计

3.1 课程设计理念及教学方法

针对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授课对象都是农林、食品、生物的大一的民汉新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接受知识的能力也存在很大差异,尤其对于民族学生来说,大部分同学基础知识薄弱,且汉语水平较差。根据这一实情,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在遵循大纲教材的基础上,区分讲课重点、灵活安排教学内容等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来设计好每一堂课。

课堂教学的设计遵循“以学生为本,坚持全面发展,能力本位”的理念,主要采用了讲授、演示及分层的教学方法,除此之外,还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其他教学方法,如探究法、个别辅导法、化学兴趣小组法、举例法等。根据所用的教学方法采用了网络、多媒体、板书及一体化的教学手段。

3.2 教学流程设计

3.2.1 教学流程图

3.2.2 实例剖析具体教学过程

下面通过实验——《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来具体说明教学的实际过程。

引入正题之后,通过步步引导,揭示实验原理。教师通过介绍咖啡因的物理性质,由学生总结出咖啡因的提取方法:(1)根据咖啡因的溶解性能,可以采用溶剂法进行提取(如果学生已经做过油料作物中粗油脂的提取实验,可以找学生组装利用索氏提取器萃取的装置和蒸馏的装置,采用这种提问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强化和巩固已有的基本操作知识); (2)根据咖啡因易升华的性质,可以采用升华的方法进行提取。然后教师通过设问:提取出来的咖啡因纯度如何?激发学生回忆已经做过的化学实验——固体有机化合物熔点的测定,使学生知道是可以通过测提纯物的熔点来鉴定其纯度。

由咖啡因的性质,确立实验方案——升华法提取咖啡因。根据所采用的实验方法,选择仪器药品,师生共同完成仪器的组装:首先将铁圈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且调整好它和酒精灯间位置,然后在铁圈上放上一个大的蒸发皿,蒸发皿里面装入砂子,砂子里面放上装有茶叶和碳酸钙的混合粉末的小蒸发皿,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砂浴进行加热,引导学生思考——为何不直接加热而要用砂浴加热呢?学生思考回答:利用砂浴可以有效地控制温度,避免直接加热温度太高而使咖啡因熔化。加热一段时间之后准备一张滤纸,滤纸用针戳上很多的小洞,戳完之后把滤纸翻过来,使滤纸孔洞带有毛刺的那一面朝上,然后盖在蒸发皿上面,边介绍边演示,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把滤纸戳成孔呢?学生思考回答:加热了茶叶之后,咖啡因因升华它的蒸气要往上走,这些孔可以有利于咖啡因蒸气的向上升腾。老师接着介绍并演示,盖好滤纸后,再用漏斗覆盖,漏斗颈用棉花虚塞,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漏斗颈要用棉花虚塞呢?学生思考回答:为了防止升华的咖啡因蒸气逸散到空气中造成损失。

完成了仪器的组装之后,由老师详述具体实验步骤,并强调注意事项,最后由学生自行动手实验,实验过程中教师不断巡视,及时给学生解惑答疑。

实验结束,由学生自行总结和分析实验数据并撰写实验报告。为了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告诉学生工业上,咖啡因主要是通过人工合成制得的,可以采用布置课外小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自行查找资料来了解相关的知识,以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爱好,从而培养学生的开放、发散思维能力。

4.教学小结

篇5:基础化学实验教案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学会细致、准确、客观地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

 过程与方法:能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并能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两个探究活动认识化学学习的特点,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了解探究活动的基本环节

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激发兴趣、得出结论、提高认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实验准备

1.澄清石灰水,水

2.蜡烛、小刀、火柴、烧杯(干燥、洁净)、集气瓶、玻璃片、水槽。第一课时:

回顾旧识:

请举出你了解的生活中的可以燃烧的物质。

思维联想:

怎样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探究:

探究1: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指导:

观察方法:运用味觉以外的感觉器官对蜡烛燃烧前、燃烧时和熄灭后进行详细的、客观的观察、描述和记录。

记录方法:课本第13页探究实验报告。

探究观察提示:

1、点燃前:观察色、味、状态,形状,硬度,溶于水的性质,是否浮在水面,水里或沉入水底。

2、点燃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的层次怎样,亮度怎么样,温度高低怎样?怎样证明它的生成物是什么?

3、熄灭时:有何现象?迅速用火柴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探究参考:

1、点燃前:蜡烛为圆柱形,白色固体,半透明,有轻微的气味,质地柔软。用

小刀可切割,指甲可划出痕迹,中心由细线拧成的烛芯,把切下的小块蜡烛放入水中,不溶于水且浮在水面上,说明密度比水小。

2、点燃时:蜡烛能被点燃,燃烧时较安静,并能持续燃烧,有火焰产生,火焰

会随气流闪烁、摇晃,火焰上有黑烟向上冲,火焰分层次,上层火

焰黄色且明亮,中层较暗,内层底部淡蓝色,把火柴梗放入烛火中,外层火焰处最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加热物体时应用外焰。

3、熄灭时:有白烟从烛芯飘出,迅速用火柴点燃白烟,火会顺白烟将蜡烛重新

点燃。

实验中注意的问题:

1、点燃蜡烛时要仔细观察前、中、后的所有现象。

2、火柴梗放入火焰中时间为2S左右。

3、点燃蜡烛熄灭后的白烟时,最好选粗蜡烛且速度要快。

小结:

作业:探究实验报告。

教后:

第二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回顾旧识:

人的呼吸过程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思维猜想:

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是否一样?

作出猜想

1、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

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3、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多。

制定计划收集实证:查阅资料,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探究提示:

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探究指导:

1、收集两瓶空气做对照实验(如何收集?)

2、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做实验。

提问:如何收集呼出的气体?

演示: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

3、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

同时做空气的对比实验。

4、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同时做空气的对比实验。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同时做空气的对比实验。

由以上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

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3、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多。

探究参考:

步骤1:瓶内无水且瓶口向外冒气泡

步骤

2、两个干燥的集气瓶中就有空气。

步骤

3、呼出气体中浑浊多此,说明探究参考

步骤1:瓶内无水且瓶口向外冒气泡。

步骤

2、两个干燥的集气瓶中就有空气。

步骤

3、呼出气体中浑浊更多些,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步骤

4、呼出气体中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大,不利

于燃烧。

步骤

5、呵气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

中高。

结论:跟空气相比,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增加。

步骤

4、呼出气体中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浓度大,不利于燃烧。

步骤

5、呵气的玻璃片上有较多水珠,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高。结论:跟空气相比,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增加 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1、2、3、4、5、呼气导管应用饮料吸管,不要用实验室中的玻璃管。呼气换气时不要把集气瓶中的水吸入口中。实验中倒入瓶中的石灰水应相同(同体积同浓度),且量要足。伸入瓶中的木条燃烧的情况应相同。探究参考

步骤1:瓶内无水且瓶口向外冒气泡。

步骤

2、两个干燥的集气瓶中就有空气。

交流讨论:

1、与其他组的实验结论是否相同?分析其他可能的结论,并再讨论如何证明你的推断。

2、从生物的角度,分析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不同的原因。

反思评价:

1、学完本课题你的收获是什么?受到哪些启发?

2、你明白了什么是科学探究?

篇6:基础化学实验教案

(20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多媒体教研室

——————

目 录

实验一 Windows基本操作(2学时)......................................实验二:文件和文件夹管理(2学时)......................................实验三:Windows的其他操作(2学时)..................................实验四:Word基本操作(2学时)............................................实验五:Word文档编辑操作(2学时).....................................实验六:Word文档排版操作(2学时).....................................实验七:样式的使用(2学时)..................................................实验八:Word表格处理操作(2学时).....................................实验九:Word图形处理操作(2学时)...................................实验十:Excel基本操作(1学时).........................................实验十一:Excel工作表的编辑操作(1学时).....................实验十二:Excel工作表的设置操作(2学时).....................实验十三:Excel公式和函数的使用(2学时).....................实验十四:Excel数据库管理操作(2学时)..........................实验十五:Excel图表操作(2学时).....................................实验十六: Powerpoint基本操作(2学时)...........................实验十七:幻灯片的美化设置(2学时)................................实验十八:演示文稿的设计技术(2学时)............................《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教案

实验一 Windows基本操作(2学时)

实验目的

1、了解PC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学会开关机的方法及步骤;

3、掌握键盘使用及正确的击键方法;

4、掌握标准指法操作。

实验内容及步骤

1、启动与退出

1)启动开机后系统硬件自检,然后自动启动计算机系统。先开显示开关,再开主机开关。2)退出

(1)正常退出

关闭所有的应用程序窗口;

[开始][关闭系统][关闭计算机] [确定]; 关闭主机和显示电源。(2)非正常退出

使用复合键++进行热启动。

2、基本元素及其操作

3、鼠标操作

1).指向2).单击3).双击4).拖曳5).单击右键

4、Windows 桌面

1).桌面:指Windows XP启动后的整个屏幕画面。2).桌面的组成

(1)任务栏:一般在桌面的下方,位置可调整。

包括“开始”按钮、快速启动区、应用程序图标、“计划任务程序”按钮、输入法状态、时钟等基本元素。(2)桌面图标:桌面上显示的一系列图标。

①系统组件图标:我的电脑、我的文档、网上邻居、Internet Explorer、回收站、我的公文包等。

② 快捷方式图标:用户在桌面上创建的。

③ 文件和文件夹图标:用户在桌面上创建的文件或文件夹。

8、Windows窗口操作移动窗口:鼠标指向标题栏,按下鼠标左键同时拖动。

a)最小化窗口:单击窗口右上角的“最小化”按钮。b)最大化窗口:单击窗口右上角的“最大化”按钮。c)恢复窗口:单击窗口右上角的“还原”按钮。

d)改变窗口大小:鼠标指向窗口边界,单击同时移动鼠标。

e)关闭窗口:单击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

9、对话框的选项和组成元素有:

标题栏、标签、单选框(●)、复选框(√)、列表框、下拉列表框、文本框、数值框、滑标、命令按钮、帮助按钮等。

5、Windows菜单操作

1)菜单分类:层叠菜单、下拉菜单、弹出菜单等三类。

2)菜单中常见标记说明

a)(●)------表示目前有效的单选框。b)(√)-----表示目前有效的复选框。

c)

(ALT+字母、CTRL+字母)----表示键盘快捷键。d)

(…)------表示执行该命令会引出一个对话框。e)

(▲)-----表示执行该命令会弹出一个子菜单。

f)

“变灰的命令”-----表示该命令当前不能使用。

11、剪贴板

6、剪贴板

剪贴板是Windows XP中用得最多的实用工具,它在Windows程序之间、文件之间交换信息时,用于临时存放信息的一块内存空间。剪贴板不但可以存储正文,还可以存储图像、声音等信息。通过它可以把各文件的正文、图像、声音粘贴在一起形成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文档。

利用 “剪贴板”交换信息的一般过程:

1)选取文件、文件夹或文件中的信息等对象。

2)将选取的对象放到剪贴板上,即“复制”、“剪切”操作。

3)从剪贴板取出交换信息放在文件中插入点位置或文件夹中,即“粘贴”操作

实验二:文件和文件夹管理(2学时)

实验目的

1、掌握Windows“资源管理器”和“我的电脑”窗口的操作;

2、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各种操作,包括:选取、复制、移动、删除、属性设置、新建、重命名、发送、查找、磁盘格式化、创建快捷方式等操作;

3、掌握剪贴板信息的使用。

实验内容及步骤

1、“资源管理器”窗口的组成

“资源管理器”窗口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地址栏、左窗格、右窗格、状态栏、滚动条等。

2、工具栏的设置和使用工具栏为用户提供一种操作捷径,它在窗口中的显示或隐藏是可以设置的。操作:[查看][工具栏][…]。

3、文件和文件夹的显示

显示方式有四种:大图标、小图标、列表、详细资料。方法一:[查看][…],选择显示方式。

方法二:单击工具栏上的“查看”图标,然后选择显示方式。

4、排列图标

排列顺序有:按名称、按类型、按大小、按日期排列。

方法一:[查看][ 排列图标][…]。

方法二:(快捷操作)

¨ 鼠标指向右窗格(或“我的电脑”窗口)空白处。

¨ 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快捷菜单。

¨ 选择排列顺序。

5、文件和文件夹操作

1)文件和文件夹操作包括:选取、复制、移动、删除、新建、重命名、发送、查看、查找、磁盘格式化等操作。

2)文件和文件夹操作一般在“资源管理器”或“我的电脑”窗口中进行。3)文件和文件夹操作方式:菜单操作、快捷操作、鼠标拖曳操作。4).对象选取操作 选取单一个:单击。

选取连续多个:选取第一个对象,按住键,单击最后一个对象。选取不连续多个:按住键,单击每一个对象。全部选取:[编辑][全选]。5).复制操作菜单操作方式:

Ø 选取操作对象 Ø [编辑][复制] Ø 选取目标文件夹Ø [编辑][粘贴]。

快捷操作方式:

Ø 选取操作对象 Ø 指向选取对象单击鼠标右键,择“复制”Ø 选取目标文件夹Ø 单击鼠标右键,选择“粘贴”。

拖放操作方式:

Ø 选取操作对象Ø 鼠标指向选取的对象。

Ø按住键和鼠标左键不放,拖动鼠标到目标文件夹后释放鼠标。6)、移动操作快捷操作方式:

选取操作对象。指向选取对象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剪切”。选取目标文件夹。单击鼠标右键,选择“粘贴”。拖放操作方式:

选取操作对象。

鼠标指向选取的对象。

按住鼠标左键不放,拖动鼠标到目标文件夹后释放。7)、删除操作快捷操作方式:

选取操作对象。

指向选取对象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删除”。

在弹出“确认文件删除”对话框中,选择“是”。键盘操作方式:

选取操作对象。

按删除键/。8)、创建操作创建文件夹操作:

选取要创建子文件夹的位置。

指向右窗格空白处单击右键,选择[新建][文件夹]。

输入文件夹名称,其默认的名称为“新建文件夹”。

确定。

9)、重命名操作

选取要重命名的一个文件或文件夹。

指向选择对象单击右键,选择“重命名”。

输入新的名称。<回车>。10)、设置属性 “属性”选项说明:

只读:文件设置“只读”属性后,用户不能修改其文件。

隐藏:文件设置“隐藏”属性后,只要不设置显示所有文件,隐藏文件将不被显示。存档:检查该对象自上次备份以来是否已被修改。

系统:如果该文件为Windows XP内核中的系统文件,则自动选取该属性。

11)、磁盘格式化操作所有磁盘都必须格式化才能使用,对于使用过的磁盘有时也有必要重新格式化。

在“我的电脑”或“资源管理器”的窗口中,欲了解某磁盘的有关信息,可从其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或选定某磁盘后从“文件”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在出现的磁盘属性窗口中选“常规”选项卡,就可以了解磁盘的卷标(可在此修改卷标)、类型、采用的文件系统以及磁盘

6、磁盘格式化

所有磁盘必须格式化才能使用,对于使用过的磁盘有时也有必要重新格式化。

7、任务管理器

“任务管理器”可以提供正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和进程的相关信息。利用任务管理器还可以查看CPU和内存使用情况的图形和数据等。任务管理器的打开

方法一:右键单击任务栏,选择“任务管理器”,方法二:利用组合键,8、启动和关闭应用程序 1)启动应用程序的方法

方法一:[开始][程序][……],单击应用程序项。

方法二:双击桌面上的图标。

方法三:从“资源管理器”或“我的电脑”窗口中启动。

方法四:从[开始][运行]中启动。2)退出应用程序的方法

方法一:单击应用程序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

方法二:在窗口中选择[文件][退出]。

方法三:双击应用程序的控制菜单栏。

方法四:按+

方法五: 按复合键 ++

9、应用程序的切换

方法一:单击对应窗口。

方法二:单击任务栏上对应的应用程序窗口图标。

方法三:按复合键+

方法四:按复合键+

实验三:Windows的其他操作(2学时)

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Windows控制面板对计算机系统进行设置;

2、掌握Windows常用附件的使用,掌握Windows文档的创建过程;

3、掌握使用剪贴板交换信息。

实验内容及步骤

1)“记事本”应用程序

2)“写字板”应用程序

1、普通视图

只显示正文,不显示页眉和页脚、页码、分栏、图形等。

2、Web版式视图

这是Word 2000的新功能。

3、页面视图

在此视图方式下,看到的与实际打印在纸上的具有相同的效果,更能体现“所见即所得”的显示效果。

4、大纲视图

实验五:Word文档编辑操作(2学时)

实验目的

1、掌握文本的移动、复制、删除、输入等操作;

2、掌握文本的查找和替换、撤消和恢复等操作;

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光标的移动

1、一般的移动方法

方法一:移动并单击鼠标。

方法二:方向键← → ↑ ↓移动。

2、光标移动的范围

从文档的左上角开始,右边至该行的行末或段落结束符;

3、快速移动方法

使用键盘操作实现快速移动操作。 移到行首 移到行尾 + 移到文首 + 移到文末

上移一屏

下移一屏

二、字符的输入和删除 输入状态

有两种操作状态:插入/改写。

状态切换方法:双击状态栏右下角“改写”框。2.特殊字符的输入

操作:[插入][符号] / [特殊符号]。3.字符的删除

退格键 <←> :每次删除光标左边的一个字符。删除键:每次删除光标右边的一个字符。

三、文本的选取

1、鼠标选取法

步骤:1)鼠标指向文本一端。2)按住左按钮。

3)拖动至文本另一端。

一、文档的页面设置

内容:页边距、纸型、纸张来源、版式、文档网格

二、字符格式的设置

1)字体和字号设置。

2)字形的设置:粗体/斜体/下划线/常规。3)字符颜色。

4)字符特殊效果的设置:删除线、着重号等。5)上标和下标的设置。如:210+B12。6)字符间距:在行中字符间的距离。

7)字符的动态设计:设置字符的动态显示。8)字符的边框、底纹的设置:

9)字符缩放效果:在“格式”工具栏操作。

三、段落格式的设置

回车键 :产生结束符;

复合键+:产生行结束符。操作:[格式][段落][…]。

1.行距:指段落中行与行之间的距离。

2.段落间距:段落之间的距离,分为段前距和段后距。

3.对齐方式:有左对齐、居中对齐、右对齐、两端对齐、分散对齐。4.段落缩进:指文档正文内容与页边距的距离,有缩进和悬挂两种效果。

5.特殊格式:指一段中第一行与其他行的左边对齐的情况,有“首行缩进”和“悬挂缩进”两种效果。

6.首字下沉格式设置: 操作:[格式][首字下沉]。7.项目符号和编号设置

操作:[格式][ 项目符号和编号]。8.分栏格式设置 操作:[格式][分栏]。

四、页眉、页脚的设置 操作步骤:

单击[视图][页眉和页脚]。

输入页眉

按“切换页眉和页脚”按钮,切换到页脚区域,并输入页脚。关闭工具栏。

五、其他格式的设置 1.分页功能

1)自动分页的设置:[工具][选项][常规][后台重新分页]。2)人工分页

方法一:[插入][分隔符][分页符]。方法二:+

3)取消分页符:在“普通视图”方式下,将光标移至分页线上,按。2.插入页码的设置

[插入][页码]。3.文字方向的设置

单击“常用”工具栏中“表格”图标,向右下角拖动鼠标确定表格行、列数。方法二:

[表格][插入][表格]。

输入行数、列数,从而确定表格的大小。[确定]。

2、绘制自由表格(即手动制表)

利用“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中的“绘制表格”和“擦除”按钮可以更随意地绘制表格。

3、文本转换成表格 操作:

选取文本。

[表格][转换][文字转换成表格]。[确定]。

4、输入表格内容

1)按键表示光标向下一单元格移动。

2)按+键表示光标向前一个单元格移动。

二、表格对象的选取 1.选取单元格 1)选取一个单元格 方法一: 三击单元格 方法二:单击单元格左边 2)选取多个单元格

方法:选取第一单元格,同时拖曳鼠标。

2、选取行/列 1)选取一行/列

方法: 单击表格该行左边界(/单击表格该列的上边界)。2)选取多行/列

方法:单击表格某行左边界(/某列上边界)并拖曳。3.选取整个表格

方法一:将光标位于表格上,[表格][选定表格]。方法二:选取所有行。

[注意] 必须包括表格的行结束符。

三、编辑表格

1、插入行、列、单元格

2、删除行、列、单元格、表格

3、表格中的数据的移动、复制和删除

4、调整行高和列宽

5、合并和拆分单元格

6、拆分表格

四、格式化表格

1、表格中数据外观格式的设置

2、对齐格式

1)表格的页面对齐

2)单元格数据的水平对齐

3、表格边框和底纹的设置

4、表格自动套用格式

五、其他功能

1、表格的计算功能

2、表格排序

3、由表格生成图表

六、表格和边框工具栏

实验九:Word图形处理操作(2学时)

实验目的

1、掌握在文档中插入图片以设置处理图片的格式;

2、了解绘制图形的操作方法,能够绘制各种图形;

3、掌握艺术字编辑器的使用。

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形

1、插入Microsoft剪辑库中图片

包括:剪贴画、图片、声音和图像等。

操作方法:[插入][图片][ 剪贴画]。

2、插入图片文件

操作:[插入][图片][来自文件],选择文件。

图片文件类型有:*.bmp、*.wmf、*.pic、*.jpg等

3、插入艺术字

操作:[插入][图片][艺术字]。

二、图片处理

1、常规处理 1)图片的选取 2)图片移动和复制 3)改变大小 4)图片删除

2、使用“图片”工具栏处理图片

3、通过“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设置图片

三、使用绘图工具栏

1、绘制自选图形

2、自选图形的格式设置

3、图形对象设置 1)层次关系 2)对象组合 3)图形的旋转

四、插入文本框

实验十:Excel基本操作(1学时)

实验目的

1、掌握Excel的启动和退出;

2、了解Excel窗口的各个组成部分;

3、掌握Excel文件操作,包括Excel文件的创建、打开、保存、关闭等操作;

4、掌握Excel工作表操作,包括插入、删除、重命名、移动和复制等操作。

实验内容及步骤

Excel 2000应用程序的启动和退出

三、认识 Excel 2000窗口界面

1、Excel应用程序窗口的组成

2、Excel文件窗口 标题栏

全选框:位于文件窗口的左上角,用于选择当前窗口工作簿的所有单元。行号:行的编号,顺序是1、2、3、„„65536,共65536行。

列号:列的编号,顺序是A、B„Z、AA„AZ、BA„BZ、„IA„IV,共有256列。滚动条:有水平滚动条和垂直滚动条,分别位于工作表的右下方 和右侧。工作表标签:即工作表名称,位于文件窗口的左下方。工作表移动按钮:位于文件窗口左下方的四个图标按钮 标签拆分线

3、几个重要概念

Excel工作簿:即Excel文件,或称活页夹,其扩展名为“.xls”。工作表:一张由行和列组成的巨大的二维表,共有65536行256列。

单元格:工作表中的每个小矩形,由行和列的交叉构成,是工作表的最小单位。单元地址:由列号和行号组成,指出某单元在工作表中的位置。

当前单元格:即活动单元,指当前正在操作的单元格,由黑色线框住。

四、Excel 2000文件操作

新建、打开、关闭、保存、打印预览、打印

五、Excel 2000工作表操作 工作表操作包括:

工作表的插入:在当前Excel工作簿插入工作表、图表、宏表或对话框等。工作表的删除:将工作表从当前工作簿中删除。工作表重命名:以新的名称代替原工作表标签。工作表移动:调整工作表在工作簿中的顺序。

工作表选定全部:全部选定工作簿中的所有工作表。

实验十一:Excel工作表的编辑操作(1学时)

实验目的

1、掌握Excel数据的输入、数据的填充;

2、了解Excel数据的编辑操作,包括:修改、移动、复制、删除和清除等。

实验内容及步骤

单元格的选取

213

设置条件表达式和设置单元格格式。

2、格式的复制

3、工作表自动套用格式

实验十三:Excel公式和函数的使用(2学时)

实验目的

掌握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实验内容及步骤

地址的分类:

相对地址:相对当前单元的相对位置。表示如:A5:B9、A5、B8。绝对地址:单元格在表中的绝对位置, 表示在相对地址前加“$”。如,$A$5:$B$9 $A$5 $B$8。

混合地址:相对地址和绝对地址的混合。表示如:A5:$B$9、A$

5、$B8。2.单元地址的引用

格式:[工作簿名] 工作表名!单元格地址

例: [BOOK 1] Sheet1!A4 ; [BOOK 1] Sheet1!$B$6 Sheet1!A3 ; Sheet1!$B$5(注:省略工作簿名,则默认为当前工作簿)A4 ; $B$9(注:默认为当前工作簿的当前工作表)

二、公式

1、公式的格式

公式 = 操作数 + 运算符 1)要求: 由等号开始。

等号后面是由操作数和运算符组成的表达式。

2)操作数:可以是数字、单元地址、字符、区域名、区域、函数 3)运算符

① 算术运算符、② 比较运算符③ 文本运算符“&”④ 括号:()4)运算符的优先级

()>算术运算符>文本运算符>比较运算符,()最优先。

2、公式的改变

1)改变被引用的单元数据时,公式的值相应地改变。2)移动公式时,其引用的单元地址不改变,值也不变。

3)移动被引用的单元数据时,公式中被引用的地址相应地改变,其值不改变。

3、公式的复制

公式在复制过程中,其引用的相对地址将相应地发生改变,其结果也将改变。

三、函数 格式:

函数名(参数1,参数2,„)

参数的取值范围是:常数、单元格、区域、区域名、逻辑值、文本、公式、其他函数。now()函数没有参数。

汇总方式。

选定汇总项(可有多个)。

替换当前分类汇总。

每组数据分页/不分页。

汇总结果显示在数据下方。

实验十五:Excel图表操作(2学时)

实验目的

1、了解图表的生成过程和方法;

2、掌握图表的编辑操作。

实验内容及步骤

1输入数据(系统将根据输入的数据生成图表)。2[插入][图表],选择图表类型。3[下一步],选取生成图表的数据。

4[下一步],分别对标题、坐标轴、网格线、图例、数据标志、数据表等进行操作。5[下一步],确定图表的位置,选择新工作表或嵌入工作表。6[完成]。

三、图表的编辑

四、图表工具栏的使用

实验十六: Powerpoint基本操作(2学时)

实验目的

1、掌握Powerpoint的启动和退出操作;

2、了解演示文稿的组成,掌握Powerpoint窗口的基本操作;

3、掌握演示文稿的创建、打开、保存等基本操作;

4、掌握演示文稿视图方式的切换,观察不同视图方式下的窗口界面的变化。

实验内容及步骤

1、视图方式及其切换 1)幻灯片视图

一般在此视图下新建和编辑幻灯片。2)大纲视图

此视图下只显示标题和正文,利用它可进行调整标题、正文的布局、展开或折叠、移动幻灯片等操作。3)幻灯片浏览视图

用于将幻灯片缩小、多页并列显示,便于对幻灯片进行移动、复制、删除等操作。4)普通视图:在此视图下可输入备注内容。5)幻灯片放映

将制作好的幻灯片按顺序在屏幕上展示出来,一般为全屏幕放映,单击鼠标或按回车键显示下一张,按键取消放映。

2、幻灯片的编辑

用于演示文稿中幻灯片的格式设置,包括幻灯片内标题、正文、页眉和页脚、日期、数字、备注等区域的位置、大小、颜色、背景、项目符号等格式的设置。

母版有四类:幻灯片母版、标题母版、讲义母版、备注母版。1)幻灯片母版

它适用于除标题幻灯片以外的所有幻灯片,或者所有幻灯片。

操作:[视图][母版][幻灯片母版]。

设置包括五个部分:标题区、对象区、日期区、页脚区、数字区。① 设置文本格式,包括字体、字型、字号、颜色等。

操作:选取文本对象,设置文本格式。

② 设置对象格式,包括对象的颜色、线条、尺寸、位置等。

操作:双击占位符,弹出“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对话框。③ 向母版插入对象

④ 取消母版编辑,只需单击某视图切换按钮即可。2)标题母版

操作:[视图][母版][标题母版]。

标题母版只适用于标题幻灯片。3)讲义母版

操作:[视图][母版][讲义母版]。

使用于控制幻灯片按讲义形式打印的格式,可设置打印幻灯片数量、页眉格式等。4)备注母版

操作:[视图][母版][备注母版] 使用于控制幻灯片按备注页形式打印的格式。

三、设置页眉和页脚、编号、页码 操作:[视图][页眉和页脚][„]。

弹出的对话框有“幻灯片”标签和“备注和讲义”标签。

“幻灯片”标签

在此对每张幻灯片的页脚、编号、日期和时间等信息 进行设置。

“备注和讲义”标签

在此对演示文稿的打印页面进行设置,包括:页眉、页脚、页码、日期和时间等。

实验十八:演示文稿的设计技术(2学时)

实验目的

1、掌握幻灯片内的动画设置;

2、掌握幻灯片之间切换的动画设置;

3、掌握演示文稿超级链接技术,包括“超级链接”命令和“动作按钮”设置;

4、掌握演示文稿的放映以及放映设置;

5、演示文稿的页面设置和打印设置。

实验内容及步骤

1、幻灯片内的动画设置

上一篇:培训的理念下一篇:谈谈“抄袭”一2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