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声江南心情日记

2024-07-23

听雨声江南心情日记(精选14篇)

篇1:听雨声江南心情日记

难得闲情听雨声日记

茫茫天地间,我们对雨都不陌生,在那淅淅沥沥抑或叮叮咚咚的声韵中,听到的并非都是风雅。听雨其实是与自己心灵的对话,听真情的奔泻,听年华的淙淙流淌……所以从同样一场雨中却能听出千万种风情……

在中国古代文人中,陆游大概是最喜欢听雨的,在他的诗中出现“听雨”一词的竟有三十多首。江南的雨当是缠绵悱恻的,然而,国土沦丧及心上人另嫁,陆大诗人于那芭蕉叶上的千年绝响中听到的大都是愁肠百结吧?而真正将雨听到极致的应该是宋代的诗人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他在听雨中阅尽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与人情冷暖,终于有了“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的超脱,其实,诗人并没有真正进入大彻大悟之境,如果心中已是波澜不惊又怎会彻夜听雨?

听雨是一个千古的话题,静静的时光,次第流转,牵引出无数悠远绵长的思绪。如果窗外有雨,就静下心来细细聆听吧!

我小时候住的是青砖灰瓦的老房子,一下雨,雨水就顺着屋檐一层层地流下来。儿时的我,喜欢静静地伏在窗前,痴痴地看灰蒙蒙的天,看雨水落在屋檐上,再落到地上的积水中溅起一个个水泡。听着哗哗的雨声,我的.心也渐渐地变得迷离起来。那时的我,好像有着和年龄不相称的忧愁和敏感,雨声,陪伴着我编织了许多色彩斑斓的梦想。

青葱岁月里,雨还可以和浪漫快乐有关。那时我最喜欢的一首歌是刘文正的《三月里的小雨》,轻快的节奏将快乐渲染得淋漓尽致,而忘却了“小雨为谁飘,小溪为谁流”的淡淡的寂寞。

风雨几载,流年偷换。恍惚昨日还是不谙世事的青涩少年,今日就已一身红尘,满脸的沧桑和无奈。夜晚的都市依然喧嚣,林立的高楼间已听不到雨声的清脆。如果有心事疯长,那嘈嘈切切中,是一种别样的辗转难眠。对于一个满怀愁情的人,即使楼前没有梧桐,房后没有池塘,也没有邻人多事种芭蕉,那雨声依然很凄苦悲凉。

曾经厌倦了滚滚红尘中的辗转,想去没有人迹的密林深处盖一幢小小的木屋,再让青藤爬满小屋,而窗前又必定种上些芭蕉。晴朗的日子里,静看花开花落;下雨的时候,独自听那雨打芭蕉。但是,没有人能全然离开尘嚣,如果没有人的踪迹,大自然的水流花绽、雨声叮咚又有什么意义呢?

篇2:听雨声江南心情日记

无数次在眼前浮现的那烟雨朦胧中似真似幻的画卷――江南。

穿行在蜿蜒伸展的街巷中,四壁是斑驳脱落的白粉墙,屋檐瓦的黑棕色随着雨水渗透入粉墙中,镌刻一道道淡雅。这才是地道的江南,雨水浸润过的江南。一栋栋只有黑白两色的老砖房,一点点粘连,最后成片,在雨水中交融,而后形成江南――或者说,没有雨,没有江南。雨,便是江南的诗意。遍寻神州四处,不会再有第二个江南,一个多雨的江南。北方的冷气与东方的潮汽相融时,雨便来了。春夏秋冬――雨没有任何区别,都是淅淅沥沥的,在瓦砾上点滴,敲打着静静的青石板,悦耳的音律就如一杯甘醇的美酒。

无怪江南美酒醉人,因为人已自醉。

当天空中飘洒着点点雨露时,外出漫步小径,两旁是酒肆茶馆,抑或布衣染坊。男人们一日辛劳,都指着那酒消乏,女人们则呆在家中,坐在纺机后头,“叽叽复叽叽”中流出一点点银铃似的笑声。不必问酒如何甘醇,不必问笑声如何甜美,浸润在雨中的一切,都带着那江南的诗情画意。不论何时,漫步在雨中总是相宜的:痛苦时,雨最符合愁苦的.心境;快乐时,雨最体现勃勃的生机。难道还有什么形容词比“雨”更美吗?

江南水路上所飘荡的,是一叶叶乌篷船,坐在船中肆意漂泊,任意东西。雨珠轻拍乌篷,漆柏的乌篷不透进半滴水,而雨点如同滚落的油滴,慢慢汇集在篷缝之间,终而滑落水中。水面上点点滴滴的波纹如同交织的乐章,与这叶叶乌篷相应,构筑了水乡最美的诗意――清晨时分出发的渔夫,穿着那蓑衣,伴着烟雨缭绕,船舱中装满的,是一条条大鱼。一日日,伴着水乡的小雨,上路了,又伴着水乡的小雨,归家了,而那雨,正是水乡的精魂,也滋养一代水乡人。当你轻轻地坐在船头,任凭雨点落在发梢、眉梢,有时滴下一两点,顺着鬓角滑进嘴里,融在舌尖――一丝甜意就钻入了味蕾,也温润了心房。

如果世界是一篇童话,那么江南就应是一座“Neverland”,而雨便是其上最美的诗意。

篇3:寂寞梧桐听雨声

—白朴《天净沙·秋》

初秋时节,如血残阳洒满天边,漫过萧瑟原野,离离荒草在风中飘摇。远处山脚下,炊烟淡淡升起,晚归的乌鸦凄厉鸣叫,盘旋着飞落树梢。

暮色中走来了元朝散曲家白朴,他面容憔悴神形疲惫,一袭粗布衣衫,遮不住瘦弱身躯。停下脚步时,他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轻声吟道:“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多少离愁,尽在不言中。

公元1261年,不肯入仕的白朴怀着落寂的心情离家南游,然而再美的风景也抚不平他心底的悲伤。一介书生,亡国遗民,被迫离家……种种重负如大山般压得他喘不过气,但他只能负重前行,虽然很慢很慢,却不肯停下漂泊的脚步。

出身官宦之家的白朴本应有着优越的生活,然而幼年时的一场战乱给他的心灵留下难以磨灭的痛苦烙印。时值蒙古大军攻打金国,兵荒马乱中,白朴与家人失散,所幸被父亲的好友元好问收留。从此,白朴过起寄人篱下的生活。元好问因是亡国之臣,不得不颠沛流离,生活也陷入困境,但他对白朴的关爱从不曾消减,经常督促白朴熟读诗书。

过早品尝人世艰苦的白朴在读书中找到了乐趣,而元好问对白朴的培养也为白朴在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2岁时,白朴重回父母身边,彼时的白朴少了些少年的活泼,添了几分成熟稳重。

绿肥红瘦的暮春时节,点点细雨敲打着窗外的梧桐树。秉烛夜读的白朴眉宇间透着无限惆怅,他本不想入仕,却不忍违背父亲的意愿,内心极度苦闷。他放下手中书卷,慢慢踱到窗前,听着梧桐雨,内心凄凉。

那场兵荒马乱带来的心灵创伤,让白朴最终放弃争名逐利,每天只是吟诗作赋。这种消极思想与时任元朝官职的父亲产生分歧,令白朴一直郁郁寡欢。

岁月斑驳了青春,白朴的人生似乎一直黯淡无光,满腹才华无处施展,前途更是渺茫。就在他彷徨无所依时,元朝拟在全国各地选拔有志之士入朝为官。有人举荐白朴,但对统治者深恶痛绝的白朴果断拒绝,为远离是非,他忍痛离开亲人,远游避世。

夕阳一点点沉下,远处雾笼山水宛如一幅水墨画,近处几只乌鸦绕树凄鸣。白朴不由苦笑,乌鸦尚可择树而居,自己却连栖息之地都没有。漫无目的的漂泊消磨了他的志向,淡去了他的豪情,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不知何去何从。然而世间琐事终难放下,白朴最终 还是回转家中。

江山易主,遗民独处,白朴满心愤懑惆怅。又是一个细雨敲桐的夜里,捧卷夜读的白朴读到唐明皇与杨玉环的故事,不禁唏嘘不已。虽然自己与唐明皇身份不同,却都经历了战乱失国之痛,对唐明皇的同情以及对故国的思念,促使白朴提笔写下长篇戏曲《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多年的游历丰富了白朴的思想,睿智了他的灵魂,诸多感触点点滴滴渗入到作品之中。虽然白朴也接触到底层民众的生活,但他在杂剧创作中依然有些保守,而他的散曲则优雅自然,“海棠初雨歇,杨柳轻烟惹,碧草茸茸铺四野。俄然回首处,乱红堆雪。”然而笔墨抒情终觉浅,难以平复白朴内心的伤痕。

姹紫嫣红的五月,繁花簇簇绿柳芳菲,亭台楼阁沐浴在柔柔微风中,黄莺轻啼,燕子软语,小桥流水绕过茅草人家。再次离家访友的白朴面对如此美景,心境豁然开朗,沿途写下许多赞美河山之作,然而途经战火洗劫的荒凉之地时,内心又变得沉重不堪。

“纂罢不知人换世,兵余独见川流血。”写不尽满腹凄凉,叹不完世事沧桑,忧国忧民又忧己的白朴苦苦行吟,一路前行。今朝有酒今朝醉,在与朋友开怀畅饮时,白朴暂且忘却了烦忧。举杯邀月共饮,迎风当歌几何,清风明月虽不解意,却能慰藉一颗寂寥的心。

“入仕吧。”朋友轻轻劝道。白朴却再次坚定地摇头,他怎能去做元朝的官呢?江山可易主,气节不能移。告别朋友,白朴又踏上漂泊之路,许多杂剧以及散曲作品,如一朵朵花儿般绽放在每一段旅程中。

烟花三月的扬州,莺歌燕舞柳瘦情浓,行人懒散漫游街市中,商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而在繁华热闹的人群里,一位老者独行。看到生活在统治者桎梏下的民众早已忘记了国恨家仇,转而为生计奔波劳碌,老者只有无奈叹息。一座小戏楼出现在眼前,一曲清音婉转流出。

“岁华如流水,消磨尽,自古豪杰,盖世功名总是空,方信花开易谢,始知人生多别。忆故园,漫叹嗟,旧游池铺,务做了狐踪兔穴。”老者驻足细听不觉苦笑,他的散曲人人传唱,可谁又能解其中滋味呢?彼时的白朴已经八十多岁,却依然在漂泊。如果遵从父亲的心意入仕,他的人生会不会是另一番景象,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但他从未后悔过。

从幼年经历战乱,再到耄耋之年仍在漂泊,漫长人生虽落魄不堪,布衣终生,但苦难的经历造就了他非凡的才华,他写下的杂剧无论是讽古喻今,还是追求爱情,嬉笑怒骂间尽现人间百态。而他的散曲疏落有致,有着天然古朴的情怀。

千百年后,人们依然会记得元朝著名杂剧、散曲家白朴,失去的只是名利,留下的却是最瑰丽的精神财富。“窗儿外梧桐上雨潇潇,一声声洒枝叶,一点点滴寒梢。”扬州城外,简陋客房中,静听梧桐雨的白朴在深深的夜色里终于梦回故园。

篇4:听雨声作文

凝神细听,秋雨正在深情地展示自己委婉的歌喉。那动听的声音令人陶醉,不时还有风的伴奏。没想到在这秋天的夜晚还可以听到这样动听而美妙的声音。

没事躺在床上,听着这自然界奇妙的声音,多么幸福的夜晚,秋雨不停地下着,似乎在跟我打招呼,向每个人问好。今夜无眠,抬头望着窗外,秋天的雨滴敲打着凋零的枫叶,敲出美妙的声音。

打开房间的灯,趴在窗台上,雨水打在屋檐上,雨珠不停地从屋檐滴落,脑海中闪现一个故事:也是一个下雨天,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发现雨水把石头打了一个坑,于是便问他的父亲怎么回事,他的父亲告诉他一个人做事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可以成功。

秋夜可以听到自然界的各种声音,这与六月的雨恰恰相反。我静静思考,也许这场雨是为了给树叶在来年换上新装。

雨可以打掉即将凋零的秋叶,让秋叶离开大树母亲那温暖的怀抱,飘落在风中。秋天一切都是美丽的,树叶飘落的姿态,犹如翩翩起舞的蝴蝶。

秋天的夜晚本来就很迷人,再加上秋雨就更加绚丽耀眼,一曲曲带着雨的歌声飘进我的耳朵。

今夜的秋雨可谓是“人间难得几回闻”,雨声,好像出自著名钢琴家之手,优美动听。秋雨,秋风,让我陶醉。

伸出手去,浴在雨中,秋雨好温柔,轻轻地抚摸着我的手。现在已是深夜,回到床上,听着雨声安然入睡,秋雨似摇篮曲让我感到母爱的温暖。

听着秋天的雨声,进入甜蜜的梦乡。

雨,秋雨,带来了凉爽,听着雨声,还有在雨的世界中夹杂着的风的声响。

篇5:听雨声作文

我喜欢这句诗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它让我过了一把当老师的老师瘾。

初冬的一个周末,天上下着小雨,我和妈妈去探望外婆。外婆门前的一口池塘吸引了我的目光。原来满池的荷花早已凋零,一张张枯黄的荷叶仍然坚强地面对冷风寒雨。雨点打在它们身上,发出“滴答”“噗噗”的声音,我不由自主地感叹:“这真是‘留得枯荷听雨声’啊!”妈妈疑惑地问:“我只听过‘留得残荷听雨声’,你好像记错了。”妈妈是语文老师,都不知道这个,这下又可以当一回小老师了。我心中暗暗得意,一本正经地说:“林黛玉就是像您这么说的。她最不喜欢李商隐的诗,所以即使引用也要改一下。《红楼梦》为什么这么写呢?因为这个细微之处可以表现林黛玉的孤傲,曹雪芹实在是高明啊!”

妈妈感慨地说:“哇,还有这个故事,闺女真是博览群书!你把这首诗背给我听听好吗?”这还不简单,我张口即来:“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篇6:闲庭听雨声散文

当六月的第一场雨花奏响起美妙的音乐,叮咚……叮咚……大地张开干渴的嘴巴,痛饮那久盼的甘霖。

迎着怡人的习习清风,走向那青淋淋的柳堤,沙拉沙拉的激奏乐笼罩四野,心旷神怡。雨花飞溅的小桥头,晶莹剔透的雨珠儿滴落在石阶上,积聚成流,漂浮起零乱的污浊,在琉亭的拐角处,泾渭分明的分手,各奔东西。

青苔密布的小院,典雅别致的闲庭,篱墙紫藤缠绕。那俯身鸟瞰的老槐树,欲语还休;那五颜六色的野花,娇羞可人;那木格窗的小木屋,稳重端庄……一阵风推开那扇半掩的门,淡淡的茶香扑面而来,临窗的藤椅悠然地摇摆着,风煽动着八仙桌上那页尘封的素笺,肯求寻梦的诗人填上那斩不断、理还乱的思念。

寻梦的诗人仰卧在藤条编织的摇椅上,隔着纤巧的窗口倾听着雨声,希望把那千丝万缕的情怀,梳理成一条有章可循的人生路。

洋洋洒洒的雨花飘来,尤如仙女下凡的轻盈,娇柔可人,薄纱遮面侧卧在青草的温床,绵长的窃语回环在旷野的耳畔,把妙龄少女私藏的心语寄放在黄土地,时光撇下的尘埃随后封了印。一阵狂风急匆匆而来,夹杂着滂沱雨,一场骤雨倾城,好似利益熏心的商业拼杀。风停雨罢,横竖歪倒在路旁的柳树,留下触目惊心的一幕,空气中残存的气息,释放着阴谋未遂的慌乱,诗人走上前关闭了窗户,让无聊的纷争离她远些。隔着纤窗闻听,隐约传来山体滑坡的惊愕,泥水中挣扎的枝权,低垂的青叶强撑着,淋下的露珠转身去了地壳的储备库。颤栗的心语在檐头滑落,华丽的纤体跌入浅滩,涟漪的拓展淡化了动荡。雨中的回味,在书桌上摊开的稿纸,滑下了一笔浓情的墨汁,写意了事物刹那间的无法预料片段,选择隔窗听雨声,是谨慎涉世处事的内涵。

雨声由强渐弱,在临窗的`风巷徘徊着,零零散散飞过的雨花,似雨点依恋的片语落在黑土地的心头。纤巧的雨丝,拨动着枝蔓青涩的琴弦,悠悠的传唱流淌在诗人雅典的诗行。畅想的空间,絮语在幽谷的花溪间,伴着清雅的茶芳萦绕,心灵的境界多了一份坦然的真诚。诗意铺垫的意境,寻觅着那曲绵绵的雨音,那扇纤巧的窗户又被轻轻推开,迎面的细雨婆娑,一曲念的情调轻轻舒展。

夜幕垂下了眼帘,苍穹凝视着风雨抖落的那条泥泞的思路,夹杂着雨花零星的呢喃,诗人的思绪也随之走进长夜的帷幕。纤窗透出的烛光,燃放着跳跃地火苗,形成雨夜的篝火,奔放在雨声中传输着对远山的呼唤。走进梦境,朦胧的细雨声,伴着足下飞溅的雨花,一双知遇的大手牵小手,走进画意的长廊,雨声轻语耳畔,一片梧桐树叶撑起的天空,让两颗心紧挨着体会雨声碰撞的心跳,爱的天空布满清雅诗语,净化着贪婪的污浊,让情感回归到人最初的清纯。

远去的双影,在记忆的细雨中消失,唯留下“叮咚,叮咚……”的雨声,续写了昨日思念的语句,一叠叠稿纸堆积的诗意,被雨声淡定的气息折服。隔望的纤窗,闲置的思绪独享雨声,一种陶醉的清逸,在缠语中款款道来,怎能为烟尘虚设的那段姻缘迷离,让冰心玉洁的莲步,在雨花飞扬的湿地留下真实的足迹。

烟雨揉搓的长夜,孤楚的倩影,为了雾里的神话远去,淡抹的容妆被雨花冲散,哭泣与雨声一并袭来,隔窗听雨的诗人触景生情,嘴角滚下了一滴滚烫的泪珠,舔了舔嘴角,饮下了那颗苦涩的相思泪,端起余温尚在的茶杯,品下淡淡的清香。

雨声簌簌,飞溅起的雨花落在诗人的白笺,雨花的唇印浮出淡定,勾起诗人的灵感,写下风雨相惜的伴侣,坚定地走出雨帘的束缚,把泥泞丢弃在身后。雨声的从门缝挤进,走近诗人的笔尖,把清纯的自然韵味带进诗集。

雨声再度叩门,眷恋着诗人为人处世的清高,化作灵动的语音融进了诗歌的节奏,诗人在悠闲的小屋孤芳自赏,一处闲趣的漫舞在茶艺中弥漫。隔窗远眺,唯有雨声的叮咛在回环,目光尽头追寻的诗文,被烟雨涂上了迷茫的雾水。雨声久久的等待,似乎为盼玫瑰花开,合奏一曲六月的恋歌,伴着雨滴震荡起的摇滚,落在心头的阳光,在雨夜的心扉光芒四射,相爱的臂膀挽起手心紧扣,行走在雨花祝福的雨中。闲庭雨声渐长的冲动,诗人的笔尖戳着热恋的火苗,诚挚的爱情在摊开的稿纸成文,成就一笔永恒的传阅。

隔窗听雨声,那一幕优雅在雨中进行,雨丝的纷争,纠结,浪漫,或疏或缓拼凑成一幅人生的漫画,唯有心境主宰了画面的美感。 走出喧嚣,放下贪婪中的念想,珍藏尘缘荡漾的浪花,把祝福留给充满爱心的雨季,让悦耳的雨声奏响天籁之音,愉悦的是一处闲庭和整个世界。

闭庭听雨声,一种高境界的洞察,用心去体会动荡的画面,淡定的视觉,尘缘纷争的渺小,留下心平气和的一缕茶芳,在人生的长路留下久远的佳话。

篇7:晴日梦里听雨声

雨儿胡同,明朝时曾用名雨笼胡同,大清王朝建立后改称雨儿胡同,民国沿称。解放后几度改名,直至1979恢复原名。名字优雅的雨儿胡同呈东西走向。东起南锣鼓巷,西止东不压桥胡同,南邻蓑衣胡同,北靠帽儿胡同。全长343米,宽5米。两侧门牌1-45号,2-34号。明朝时属昭回靖恭坊,到了清朝归属镶黄旗管辖。

行在春日无雨的雨儿胡同,心中毫无诗趣,但天空仿若飘荡的墨香,却又让我滋润了许多。这沁人心脾的墨香来自13号院。

我见红漆大门虚掩,便斗胆侧身而进。

进得大门,但见倒座房两间。二门内,有转角走廊,南房三间,前带走廊,后带抱厦。正房三间,并左右耳房各三间。因在装修,贸然进院的我被看门人叫住,言曰:“此院不接受来访,五月份装修完毕后,可供人参观。”我没能进得内室,但听说正房内,南窗满镶玻璃,采光极佳。明间隔断左右楹联为“本《书》以求其质,本《诗》以求其情,本《礼》以求其仪,本《易》以求其道;勿展无益之卷,勿吐无益之话,勿涉无益之境,勿近无益之人。”横眉为“乐生于智,寿本乎仁”。落款“恕庵书于琴剑书屋”(恕庵,卢乾元,清代书法家,顺治十六年进士, 任刑部主事)。西跨院有一个六方形砖屏门,题额“紫气东来”,周围雕满花卉。我自慰进院虽未眼见,耳熏心已足矣。但须说此院曾住主人:画界大师,齐白石老人也!

资料记载,齐白石故居13号院连同11号、15号,原本为民国年间北海公园董事会长董叔平的住所,时称“董家大院”。随着岁月的变迁,“董家大院”渐渐被分割为数块。解放后,文化部购买了13号院,作为齐白石的住所。但由于白石老人始终惦念位于西城的跨车胡同旧居,他只在1955年于此住了半年,就迁回了西城,13号院便改为齐白石纪念馆。再后来成了北京画院《中国画》编辑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所在地。

白石老人在雨儿胡同居住的时间虽然不长,可但凡来到雨儿胡同参观的人,总会在13号院前久久地注目,以缅怀这位为中国书画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民艺术家。

从白石老人故居向西,很快便来到31号、33号院的大门前。这两所院落,分别是罗荣桓元帅和粟裕大将的故居。外表看,31号院的门楼依然保持着明清时期四合院大门的样子,而33号院的古典风格早已荡然无存。29号院的一位老哥讲:“罗荣桓、粟裕,解放后曾长期居住在这里,直至逝世。现在,两个院依然住着他们的家人。粟裕的夫人楚青依然健在,老人生于1923年,而今已是89岁高龄。”他又极为热情地对我说:“曾经,31号院和33号院是一个四合院,解放初期,共和国的元帅和将军们大都是两家合住一个四合院。罗荣桓家和粟裕家合住。这样,一个四合院就被分成了两半,罗荣桓元帅一家住前院,就是现在的31号院;粟裕一家住后院,就是现在的33号院。小时候,我们还经常到元帅和将军的院子玩去呢!”

面对紧闭的大门,听着老哥热情洋溢的介绍,心中倏生的是无限的敬意。想想今天百姓的好日子,不都是老一代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吗?自古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干好工作,进而完成祖国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事业和重托呢?想着想着,心便在这无雨的胡同里,飘荡起丝丝的幸福与甘甜。

是日傍晚,抬头仰望天空,几朵祥云自远方飘然而来,我又在幻想夜里听雨。心想,子夜,雨儿胡同的一座座四合院里,哪怕没有雨打芭蕉的诗意,拥有如诉如泣的缅怀,也好!

(编辑·韩 旭)

篇8:《厚积落叶听雨声》读书心得

朱光潜先生的《厚积落叶听雨声》其实买了很久,一直没有看。喜欢这部书名,更知道朱先生是大家,有一种好东西要留一留的感觉,所以才读完。读的时候,就后悔读晚了。

本书六章,三十一小段。第一章厚积落叶听雨声:生命,慈惠殿三号,后门大街,花会,我在春天里所见到的。这一章基本是讲在北京的生活着的一些所见、所思和感慨。第二章此身已近桃花源: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情人眼底出西施,依样画葫芦。这一章应该是对艺术的思考,或者说是作者欣赏艺术的所思。第三章问渠哪得清如许:无言之美,看戏与演戏,文学的趣味,刚性美与柔性美,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这一章是对艺术的哲学思考。第四章风行水上自成文:文学与人生,流行文学三弊,眼泪文学,诗的意象与情趣,音乐与教育。这一章似乎重点在论述文学如何美的问题。第五章站在后台看人生:谈人生与我,谈十字街头,谈摆脱,消除烦闷与超脱现实,悼夏孟刚。这一章是谈美的各种角度。第六章此时、此身、此地,谈冷静,谈价值意识,谈美感教育,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慢慢走、欣赏啊!这一章是谈美、谈美的欣赏,更是谈人生。

读这样一本关于美学的著作,原以为是对美术的理解欣赏,没想到这一个美学是全方位的,除了绘画、书法,还包括文学,甚至人生。所以读下来深感受益匪浅。

经历过不美的岁月,置一个聆听的位置;听内心的声音,让自己醒来。“厚积落叶听雨声”启示着一种便捷而珍贵的“生活美学”,那就是预先为“美”准备好播种、发芽、生长的“苗圃”。真正的美极为柔弱,却不可征服。于“此时,此身,此地”,像草木虫鱼一样,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那样,你就会常常看见美,常常感受到美,便也会不自觉地给社会奉献美。

应该说这本书的一些章距今都有近百年了,可是今天读来依旧觉得很受用,很有启发,这便是精品的魅力吧。

“一首诗的.生命不是作者一个人所能维持住,也要读者帮忙才行。读者的想象和情感是生生不息的,一首诗的生命也就是生生不息的,它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没有读者那也算不上好诗,也没有生命力。

“所以相片,只能抄写现时界,不能创造理想界。”再好的相片也只能是对现实的抄录,无法加进自己的想象,而美术可以。这也就是相片技术再高,仍有很多人对美术趋之若鹜的缘故。

篇9:留只耳朵听雨声作文

一直很喜欢蒋捷的《虞美人·听雨》,觉得一个词人的细腻与豪情都藏在了那一首诗里了。也让我想起了那些留只耳朵听雨的日子。每一次听都有不同的心境与感受。

少年听雨歌楼上

小时候,从来感不到下雨的沉闷和惹人烦恼。姥姥说,下雨不是小龙女的哭泣,细密的雨声是天上仙女的歌唱。于是我便常常坐在窗前听雨了。要是雨下的不大,就可以打上小伞到院子里来,一边踩着水花一边听天上仙女唱的是哪一首童谣的曲调。虽然最终也没听出个所以然来,但淅淅沥沥的雨声却给了我无尽的诗意和遐想。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临近期末考试,卷子自然是一张又一张,答完了新发下来的这张卷,难得空闲的我听着窗外的雨滴打在窗子上,听着远远的雷声,再看看手里厚厚一沓儿已经做完了的习题,胸中自有一种舍我其谁的豪情壮志。但当我真正迈上这个很大的世界的土地,我又要去到哪儿里呢?听着雨声,又有一种断雁西风的惆怅。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假期到姥姥家住了几天。紧靠着大山的小镇子,虽然离雪乡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修的古色古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将我拍在了林业局门口儿。我蹲在大门口门神似地听雨,和那边一个挺和善的爷爷遥相呼应。雨水打在门口那两只小时候总是害怕的石狮子上,打在脚踩着的石板路上,颇有些江南烟雨的意味儿。那边的爷爷点着一根烟,缓缓的抽着。烧到手了,才想起把烟蒂扔下。他在想什么?许是自己年少时的纵横捭阖的梦想,烈马狂歌的.轻狂。忽然很想在老了以后回到故乡的僧庐下,默默地听着雨水打在小时候挺害怕的石狮子头上。一生的事走马般的在脑海里经过,嘴角带着淡淡的微笑。所以为了老了以后能在故乡的僧庐下听雨,现在也只有加倍的努力了吧。于是我“腾”地站起来向姥姥家跑去。只留下那爷爷在背后愣愣地看着我。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留着耳朵听语吧,在某处台阶前或是某个有屋檐的墙角下,那里都藏着雨想告诉你的最珍贵的秘密。其实无非是爱与梦想。

篇10:留得秋色听雨声的散文

农历八月十五柿子挂满山墙,石榴红嫣嫣,约好的婵娟未来,雨却漫了朱阁。有人说,天上雨离人的泪,今生总要寻个下家,没有由头,一言不合,就倾其所有,哭。对了,泪有了去处,便索性流泻。这乱了章法的雨,毫无因果,毫无时空,毫无顾忌,说来就来,说去还不去,咋就栽到了人间?

雨从阳历八月底直到十月中旬,就停住了行走的脚,扎了长寐的根,再没有离开秦塬的一丁点儿意思,铆足劲儿下着。小雨缠绵,中雨淅沥,大雨倾盆,暴雨如注,白露刚过,霜没来,雪提前造访,冰雹裹风,大大小小的雨水犹如泼辣的女子,歇斯底里地放荡,肆意地哭闹,恣睢地撒欢。低眉时脉脉,开心地笑出了泪花;张扬时热烈,酣畅地嚎啕出了溪流。缓缓急急的风儿宛若诡异的黑手,眨巴着狡黠的眼,挟着轻浮的暧昧,发出鞺鞺鞳鞳的呜咽。雨一声令下,就扬起鞭儿,野性地笞挞天地万物。

雨撩拨着草,风抽打着花,水亲吻着土,寒拥抱着行人,雨和风定了密约,水和寒说好似的,齐刷刷连袂舞动。一阵疯狂过后,“四大鬼魅”又急巅巅地寻找下一个目标,热切地戏嬉,焦躁地奔腾。土崖悬壁上枸桃树已露出了半截虬根,赤裸的长须盘旋交错,熟透了的酸枣被打得“梨花带雨”,散落一地,衰蒿杂芳早已匍匐在“雨精灵”的百褶裙下,横斜参差,悄然沉酣。

山崖、坡跟的裂隙更开阔了,所有的坑坑洼洼注满了水,汨汨地冒突着,小的渠,大的沟,浅的坳,深的壑争着抢着招呼着不知什么方向的水源,汇聚开会,叽叽喳喳,叮叮咚咚,劈哩吧啦,好不热闹。

这雨是草原上的野马,没有羁绊,一心一意地疯了,癫了,只是热辣辣地扭着柔软的腰肢,连绵不绝地驰骋着。

这雨是梁园里风骚的月月红,逗弄着绿叶,挑衅着玉露,惹恼了蜻蜓,只为自顾自地绽放馨香。

这雨更是仓央嘉措手中的诗集,你爱与不爱,它都赖在这儿不走,蓦地潜入你的心窝,柔软了你的魂灵。

干涸了大半年的渭河涨满了肚,鼓囊囊的水灌满了河道,沼泽撑到岸边的台地上,河漫滩上的蒹葭被淹没了脖颈,泥淖糊到了垂柳的胸腔。

七月,我们盼着雨,可就是一滴不下,太阳只是炙烤着大地。九月,我们盼着太阳,可就是三天两头地下雨。太阳的味道只有雨知道,雨的多情只有太阳晓得。

对,这天瓜了,似乎谁惹恼了它,攒了几辈子的泪一下就要泄完,越哭越来劲,越闹越上瘾,发霉了的雨,发霉了的泪。天上一滴雨,地上一颗相思泪,天上的太平洋倾斜了,地上的离人泪流逝了。

一涡云,一梭雨,独凭栏,瑶筝起。离恨天外一回眸,石畔绛珠三生草,点点滴滴化入盈盈泪。苔重莫轻扫,?深湿罗绡。雨多勿贪杯,酒香愁难销。休怪寒笼暮色千嶂里,半湖瑟瑟半岭烟,只言红尘莽莽,惘茫然。

望又望,断南冥,穷其趣:天上无根水湿透了秋,可是七仙女寄给董永相逢的信笺?大大小小的雨点可是嘤嘤哝哝的嘱咐?长长短短的雨线可是绵绵密密的相思?

蝶恋上了花,生死契阔;雨恋上了秋,海枯石烂。“日殇赋”、“雨歌行”都是上苍赐给大自然的“尚方宝剑”,触及临界点,便舞弄一番,略有忏悔,便天人合一。

篇11:留得残荷听雨声作文

那一池荷花,还好吗?

我走往山林小径,径旁堆满了微微积霜的落叶。路的尽头是一池荷花。我的脚步渐渐沉重,不忍心看见一池失去了生命的残荷!

我又不住地回想起往年的夏天。

日光并没有烤伤亭亭玉立于万顷碧叶上的荷,刻意收敛了高温,只是微微晒红了她的双颊。荷叶像一把把绿伞,不知被哪一群孩子撑起,调皮地抛在水面。风淘气地一吹,满池的荷花微微倾斜,一阵沁人心脾的清香萦绕开来。鸟儿从荷叶上窜向云霄,也许是禁受不住花蜜的香甜。她的花瓣尽情地绽放,娇艳欲滴。远看,一点点粉色星罗棋布在绿幕间;近看,蜜蜂伴着蝴蝶炫舞在荷花间,多么和谐!鲤鱼忽而跃出碧波,赞美道:“啊,真美!”

一片冰凉凉的雪降落在我的眉间。顿时,我从万千思绪回到现实,被眼前的景惊呆了!湖面上早已没有往昔碧玉般层层叠叠的叶儿,也再无婀娜多姿的花儿。取而代之的,是满眼的枯黄!我奔向池边,迎面扑来一丝寒气,只见水面上数不尽的枯枝败叶挤在一起,没有一线生机。已被秋风吹得脆弱的藕茎,再也经不起寒雪,无声无息地折断了,垂下干瘦萎缩着的莲蓬,只留下了一副空壳!我长叹一声,不禁吟起李白的诗句: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我心碎一地,茂盛了一整个夏季的荷花竟就这样消亡在寒风中!

我近乎绝望了。这时,却听“咚”的一声,清脆地打破了水面的平静。我回头,猛地意识到,那其貌不扬、饱经风霜的空壳内孕育着一个个小生命莲子。它将在冬季没入池水中,将在来年春季,探出水面,重见天日。

到了那时,又是别一番景色了。

篇12:留得残荷听雨声作文

夏,有着“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夏天种荷、赏荷,似乎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一亩方塘,一片荷叶与荷花,这的确是美景。可现在,秋天到了,荷花也已调零,只留下几片残叶,被粗茎支撑着,摇摆着,让人顿生凄凉之感。只有水中的落莲,证明数月前的壮观。

秋,无需荷来装点,因为绿色已不是它的主色调,代之以金黄之色。秋也无需热情,因为它是热情的延续。当荷花落时,莲子也已成熟,它预示着来年盛夏的辉煌。

夏天的雨,也是热情奔放的。它猛,常冲坏了枝叶花朵;它短,往往无法滋润土地。而秋天则不同,绵绵的细雨是世上最缠绵的。它细,轻轻冲刷着枝叶,清洁着花朵;它长,一下三两周,但没人恼它,缠绵的秋雨是世间最温柔的。人们怀念的,大概也是这绵绵的秋雨。

在这绵绵的秋雨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舒服、惬意的。我们常站在行走在秋雨中,让它浸润我们的脸颊、皮肤和衣服。这来自大自然的馈赠真是太珍贵了!

与夏天的流光溢彩不同,秋是一幅深色调的油画,但不时有一两笔写意。现在,那一亩方塘中,深绿的水上是两片残荷,卷曲着暗黑的身体,它们的清香已不复存在,代之以秋的气息。下雨了,稀疏的雨落在水中,打在叶上,是一片宁静的轻响。秋雨中,残荷上罩了层薄纱,是无言的老者,在雨中静坐。这时,雨小了点,荷上仍有雨珠,塘中还有落莲,都如水下的鱼,在雨与水之间游动着。雨停了,残荷更美了,如驼背的老人,在风中哆嗦。水中是一片涟漪,如一张泪涟涟的面孔。这些都使我感到无端的不安。但不久,天由阴变多云,阳光略微照下来,荷塘又恢复了平静。此时,垂钓者颇多,他们不是为鱼,而是为钓的吧!

差点忘了,秋天本来如此,何必太为之伤感,这样的季节是世上最深沉、最含蓄的。它是最美丽的季节。

篇13:留只耳朵听雨声作文800字

雨便常恼人,说这处处皆是湿凉的气息,着实不是理想的生活境界。其实,我觉得无妨,纵然不能停这雨,何不接受一下雨难得的洗礼,留只耳朵听这雨声,也不乏惬意,况且,我自是欣赏这柔和的细雨的。

细听,那雨溅在屋檐上、溅在雨篷上,碎在路面上、碎在丛丛绿叶里。那纵是不同的乐声,融合在一起,成就了这交响的雨。嘀答,哗啦,满世界碎了琉璃。

大街小巷嘈杂的声音,在雨声中似乎都变得微不可闻。耳里终日塞满繁琐的杂音,而在雨里,却霍然清净,心也静下来,仔细聆听。那是在城市中依旧属于自然的声音,变化无常,不会套入循规蹈矩的枷锁中。是自由的清音。

在雨里,隐隐觉得有生命在呼吸,蓬勃的生命,汲取甘霖,呼吸声此起彼伏。眼前细小的雨丝形成朦胧的雨幕,缓缓波动,那像是无数生命绘成的万千诗画。然而转瞬间又一片寂静,空旷得只有雨声和心跳。

那是变幻无常的雨啊。那雨,唱响的是生命,洗净铅华。

风拂技叶。雨珠洒了绿树满怀,琵琶似的流畅拨响,大珠小珠如落玉盘。雨水的清音是亘古不变。其实,就是念“雨”这个字,仍是婉转绵长,如清泉汩汩流过心田。那雨珠迸溅在文字里,尽显风姿。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驻足雨中,落笔是磅礴或凄婉的篇章,就如一轮又一轮落下的雨,留给后人阵阵慨叹,一场又一场的雨中,历史这样一页又一页地翻过,终为灰土。

其实雨才见证了这一切,那些记忆随它们一同溅落,是终究破碎的琉璃。

留只耳朵听雨声——听那多少朝代涌现又湮没,多少人出现又离开,而冷雨落了一场又一场,磅礴或清婉,唱着离歌。透过茫茫雨幕,好像仍能看见,当年,桥上的油纸伞开了又合,孤村中铁马冰河入了梦,而僧庐下,听雨的人声声惆怅。那雨啊,唱响的是历史,是氤氲的情。地上的水渍里,是一圈一圈的涟漪,像年轮。

生命和历史,在雨幕中起起伏伏;雨中倾泻而下,记忆和时间。你听,那雨声。一曲又一曲。

嘀嗒、嘀嗒。

篇14:写景作文:留得残荷听雨声

写景作文:留得残荷听雨声

午夜过后,也许是太疲倦的缘故,我恍恍惚惚进入睡眠状态.你将我弄醒,柔柔的对我说:下雨呢。我不知道你的意图,也无法窥视你的表情。我迷迷糊糊回答你:这是入秋以来的第一场雨呢。让她下吧。一会儿我又进入梦乡。早晨,我拉开窗帘,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着。远处的农田已被萧瑟的秋风拂去了往日的青翠,呈现出一派萧条衰败的景象:稻田里收割过的稻茬被农民用火烧过黑黝黝的一片。大片的棉田也失去了往日皓齿粲然和郁郁葱葱的生机,残枝败叶在瑟瑟的秋风中摇曳着,抖动着。更远处是一排农家的房舍,在如烟的雨雾中显得迷蒙而渺远。

雨滴愈来愈大,也愈来愈响,我将视线移到楼下不远处的一池荷塘。大片的荷叶已由青绿蜕为暗紫,经过风霜的洗刷,圆盘似的叶片撕裂成条状,豆大的雨滴打在叶片上,一声声脆响进入耳鼓。哦,这是一种绝妙的天籁之音。我猛然忆起历代文人骚客们对荷的礼赞和顿悟。在这深秋时节是绝对看不到杨万里眼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葱茏与娇艳的。姜夔的:一一风荷举,依稀尚能呈现一些影像,东坡先生的:荷尽已无擎雨盖,应该是这深秋时节的极好写照。可是眼下砭人的秋风和着粗大的冷雨不时的敲击着残荷,那该是另外一番风情了。难怪著名的唐朝诗人李商隐无奈的发出了: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慨叹。微风时,雨点儿小,湖面传来悉悉簌簌,细微的声音,象春蚕咀嚼桑叶,又象万物萌动拔节生长。风大时,满池残荷相互切檫,挤挤挨挨,仿佛千军万马驰骋疆场,喋血嘶杀。又像满山遍岭的野火爆裂枯材的焦灼之音......看到眼前一派颓景,反而使我产生对: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的一种向往。脑海里又呈现出我的家乡------江南水乡一副副绝妙的图景:家乡的六月,湖光山色,景致秀美。满池碧荷,亭亭净直,少女的歌声荡漾在湖中:小船呀轻飘

杨柳呀风里颠摇

荷叶呀翠盖

荷花呀人样妖娆

......莲舟上扬起歌声,人面荷花相映红.这该是怎样一副使人心旷神怡的图画啊。

上一篇:2023年上学期四年级班级工作计划下一篇:办公室电话英语你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