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国宇宙观特征

2024-07-22

早期中国宇宙观特征(精选7篇)

篇1:早期中国宇宙观特征

早期中国宇宙观特征

早期中国宇宙观有三个特征:一是时空的“循环变易观”,后来儒道分别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中庸”和“反者道之动”的特色思维;二是天人相通的政治―宗教色彩,使得非宗教的儒学担当起中国人精神家园的.实际功用,知识分子也以积极入仕为己任;三是“天事必象”的特征,奠定了中国古代非形而上学的文化偏好。我们欲寻中国文化之源,应给予夏商周三代以足够的重视。

作 者:陈雅琴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62刊 名: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00029(3)分类号:B210.5关键词:宇宙观 循环变易 政治―宗教 天事必象

篇2:早期中国宇宙观特征

>

发生在近几个世纪的现代化是一个多侧面、全方位的社会转型过程。它包括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和观念领域的理性化等内涵,而它们之间又交融互摄、彼此渗透,呈现出一种多元一体的共生互动状态。19世纪中叶以降的百余年间,中国演绎着“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坎坷历程,经历了现代转型从迂回迟缓期到快速急进期的变化。作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中国的早期现代化具有区别于“早发内生型现代化”的一系列特征。

其一,由于中国现代转型是在巨大的外部压力下启动的,西方殖民主义的军事威胁使中国面临旷古未遇的国防危机,故中国早期现代化首先是对这种危局的防御性反应。如果说,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国家的工业化,是从较易实现原始积累、赢得利润的轻工业起步的,那么,中国的工业化努力则开端于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兴建的第一批现代化工厂,如1865年李鸿章设于南京的“金陵机器制造局”、1865年李鸿章设于上海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1866年左宗棠设于福州的“马尾船政局”、1876年崇厚设于天津的“北洋机器制造局”等,莫不是制造枪炮、弹药、舰船的军工厂。武汉的早期现代化机器工业也全然是这种“兵工洋务”的产物,如19世纪90年代张之洞在武汉建立的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等,便主要是为“强兵”而设。湖北枪炮厂自不待言,张之洞设铁厂也是出于这种认识:“今日之铁,明日之械”,“今日之铁,明日之轨”(铁轨,指芦汉铁路,而修此铁路的主要目的又是运兵)。后来建立的“纱布丝麻四局”等轻纺工业,虽号称“求富”,但其利润也主要用于填补铁厂、兵工厂的巨大财政亏空。

其二,中国早期现代化是在自身社会条件远未成熟的情形下,因外力逼迫,由政府自上而下发动的,故这是一种“强政府、弱社会”的现代转型。因为中国是在文化的现代性与传统性不兼容的情态下开始实施现代化的,故尔需要依仗超经济的强制手段,导致中央及地方政府的作用异常突出。晚清的早期现代化,在中央是由奕?、文祥等较早与洋人打交道的皇族亲贵主持的,他们在相当程度上得到掌握朝中实权的慈禧太后的支持;在地方上则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权倾一时的封疆大吏实际操办,继起者还有刘坤一、张之洞、袁世凯等也都是主政一方的地方大吏。上海、天津、武汉之所以成为晚清现代工商业的三鼎足,除三地特定的区位优势、西洋势力的渗入等因素外,与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袁世凯等人的坐镇也直接相关。中国的早期现代化与军政强人的活动关系密切,以至人存事兴,人亡事衰,现代化进程不断发生大起大落以至中断。这是政府大力干预的现代化所要付出的代价。张之洞离鄂,武汉在全国的地位渐降,张氏本人有此预言,以后的历史进程也证实了这一点。武汉早期现代化的成败得失与慈禧太后支持下的洋务运动后期巨擘张之洞干系甚深,人们为此盛赞张氏的功勋,但张氏在武汉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巨大个人作用,正埋藏着武汉早期现代化坎坷性的伏笔。这是我们在考察这段重要史事时应予特别关注的。

其三,早期现代化的题中必备之义――民族资本的成长,一直受到帝国主义势力的挤压和官府的制约,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一段时间得到较舒畅的发展,纺织、面粉、火柴、香烟、日用百货等轻纺工业有长足进步,但从近现代大时段观之,民族资本处境堪称艰难困顿。武汉著名商号“曹祥泰”的日用百货制造业,20世纪初曾兴盛一时,抗日战争则跌入低谷;裕大华集团一战前后颇有拓展,之后却饱经磨难,屡遭挫折;号称“地皮大王”、自称“创造了汉口”的刘歆生,其房地产事业于清末民初势头甚健,不久即一再败绩,地产大部典卖;其他如创办震寰纱厂的刘鹄臣兄弟、创办一纱厂的李紫云、轧花业巨头周文轩、建立民营机器厂的周仲宣、商界闻人驾衡夫、周苍柏等,也都是企业初创有成,一度颇具规模,终因战乱、天灾、政治变故或自身经营不善而一蹶不振,甚至全然倒闭。这与同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日本相较,形成明显差异。日本的民族资本,如住友、三井、三菱等财团,自江户时代兴起,经明治时代大发展,直到今天,近二百年间蓬勃运行,遂成威震全球的大企业集团。现代文明需要一种稳定的、渐进的积淀过程方能形成大气候,而中国及武汉缺乏这样一种现代文明的长时段积淀过程,许多民族企业都是“断尾蜻蜓”,武汉的民族资本家没有一位成为彪炳经济史史册的大人物。这是我们回首中国及武汉早期现代化历程时的一种深切感受。这种遗憾的造成,固然导因于战乱频仍等客观条件,但也与国际政治一再出现大幅度摆动造成对民族资本的惨重杀伤直接相关。前车之鉴,不可忘却。

武汉的早期现代化,晚于广东、上海、天津,但早于多数内地城市。自19世纪60年代开埠、洋商设厂,中经张之洞督鄂(1889―19)的洋务兴革,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武汉后来居上,发展成为超过广州,与天津争胜,直追上海的全国最大的现代工商文教中心之一,建于武汉的汉阳铁厂,在当时不仅是中国,而且是整个亚洲的第一家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早于日本第一家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八幡制铁所7年;建于汉阳的湖北枪炮厂是仅次于上海江南机器局的大型兵工厂,成为近现代中国陆军装备(如七九式步枪,俗称“汉阳造”)的主要生产基地;建于武昌的“纱布丝麻四局”则是仅次于上海的现代化纺织工厂系列。以汉口为起点的芦汉铁路,是纵贯中国南北的第一条铁路。武汉还成为华中最重要的文教中心,以武汉为出发点的湖北留日学生数量曾高居各省榜首。以武汉为主要基地的湖北新军是晚清军制改革的模范,是屡次“秋操”的冠军得主。武汉的对外贸易额“驾乎津门(天津),直追沪上(上海)”,显示了20世纪初叶武汉经济发展在全国的翘楚地位。武汉的早期现代化在19、20世纪之交成就斐然,颇耸动中外视听,成为现代化“后发优势”的一个例证,而其间包蕴的种种弊端,又制约着后来武汉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在此后近一个世纪,武汉的现代化建设又续有发展,其规模与水平非张之洞督鄂时可比,但就在全国的`地位而言,20世纪初叶以后的武汉则要发出“不如昔时”之叹。

重温武汉的昔日辉煌,窥探其中奥秘,对今日武汉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启迪意味。19、20世纪之交的历史证明,武汉的区位优势提供了这座城市成为中国乃至东亚最重要的国际都会的可能性。而且这种可能性不仅曾被历史所证明,也为高瞻远瞩的前景观察家所预言。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对武汉的未来寄予厚望。联合国在20世纪末叶的一份未来世界10大城市名单上,列有中国的上海与武汉。美国未来学家麦金利・康韦则预测,武汉是21世纪世界十大超级城市之一,并将其排在第二位。这种于武汉的青眼有加,既是对武汉历史的肯认,更是对武汉前景的看好,它立足于武汉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条件的综合考察,具有向现实转化的可行性。当然,美好前景不会自行降临,机会只在有准备的人们那里变成现实。因此,武汉要在21世纪雄风振起,尚须武汉人的智慧与勤奋,其中包括对武汉现代化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以及由此推导出的既富于想象力又切实可行的发展方略的制订。

篇3:早期中国宇宙观特征

科学界目前普遍认为, 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4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在大爆炸之后不到1秒钟的原初时刻, 宇宙曾在极短时间内经历了速度快到无法想象的急剧膨胀, 这一过程称为“暴涨”。

为验证暴涨理论, 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等机构研究人员利用位于南极的BICEP2望远镜, 对宇宙大爆炸的“余烬”———微波背景辐射进行观测。微波背景辐射是一种均匀散落在宇宙空间中的微弱电磁波, 它如同埋藏在宇宙深处的“化石”, 记录着早期宇宙的许多信息。

微波背景辐射中的微波因为被原子和电子散射而具有偏振性, 新研究寻找的是一种叫做B模式的特殊偏振模式, 其特点是会形成旋涡, 是宇宙极早期的一种时空波动———原初引力波留下的独特印记。

研究人员说, 他们意外发现了比“预想的强烈得多”的B模式偏振信号, 随后经过3年多分析, 排除了其他可能的来源, 确认它就是暴涨期间原初引力波穿越宇宙导致的。这意味着宇宙暴涨理论获得迄今最有力的证据, 并将帮助人们更详细地了解暴涨的过程。

爱因斯坦于1916年提出的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原初引力波的存在, 但科学界此前一直没有找到这种波存在的证据, 新发现也意味着广义相对论的胜利。

一些物理学家认为, 这是一项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理论物理学家劳伦斯?克劳斯对新华社记者说, 这项成果可以跻身过去25年最重要的宇宙学发现之列。

篇4:探析中国早期土木结构建筑的特征

关键词:土木结构建筑;建筑特征;中国古代建筑

土木结构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类型,在中国建筑史上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它表现出来的独有的建筑技术、文化意蕴,代表了独立于东方的特殊建筑体系的灿烂成就,是一笔无比珍贵的遗产。弄清中国土木结构建筑特征的起源与早期的发展演变,是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课题。中国土木结构建筑很难保存,目前发现的保存最早的地面木构建筑只能追溯到唐代,而唐代之前,尤其是新石器时代与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土木结构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则要依靠对考古发现的研究。对各个时期建筑特征的研究,是解决建筑历史发展的关键。

一、中国早期土木结构建筑特征的发展演变

1.建筑材料特征的发展演变。黄河流域有广阔而丰厚的黄土层,建筑之初,在黄土层下挖成竖穴上覆以草顶的穴居成为这一区域氏族部落广泛采用的一种居住方式。穴居、半穴居的下部空间是挖掘自然土构成的,为了防潮,在穴底和穴壁涂细泥层,后改进为草筋泥。

木材易腐朽,难以保存,秦之前考古发现的木构件更少,仅在南方地区个别遗址有所发现,且主要分布于浙江地区,据初步统计,在浙江有河姆渡、罗家角、庙前、鳍山、田螺山、三合潭等近10个遗址发现了形态不一的木构遗迹。以河姆渡遗址为例,河姆渡遗址第1期发掘出了数量可观的干栏建筑木构件,其中发现的樟卯构件更是体现了该地区这一时期先进的木构工艺。

我国石材的蕴藏量十分丰富,有名的产石地区有北京房山、山东青岛、江苏苏州、浙江绍兴、福建泉州、云南大理等地。石材的品种有花岗石、石灰石、大理石、砂石等。先秦时期的石材己发现的多用于柱础、散水、道路等处。

在先秦时期铜铁生产量非常少的情况下,金属材料仅仅用在帝王的重要宫殿建筑上。用青铜作建筑材料,不仅可以很好地保护木材,而且坚固耐久,具有鲜明的光泽,使宫殿建筑增强庄严华丽辉煌的气氛。

2.平面特征的发展演变。中国传统的单座建筑平面轮廓与结构布置多是以“柱网”来表示的,建筑的平面其实只不过是结构的平面。“柱网”就是柱子的中心线在平面上组成的网格,柱位就是这些方格形的网的交点。交叉点上布满柱子,叫满堂柱;交叉点上未布满柱子,叫减柱;也有柱子不落在柱网的交叉点上的,叫移柱。纵向的柱网轴线之间的面称为“间”或者“开间”。横向方面多数以“架”来表示,架指的是擦木。平面的形状大小,可以用“间”和“架”的数量表示出来。

中国传统建筑的封闭型院落式(四合院),是中国建筑在平面布局上的主要形式。其基本形态特征是:几座房屋沿基地周边对称布置,共同围合成一个封闭的内庭院。主要建筑位于中轴线上居院落中心,面南,称正房,其四周被其他次要建筑或廊墙包围,正房前方东、西侧房屋称东、西厢房,入口设在建于南面的北向房屋的中部或偏东。共同围合的庭院则是各房间的交通枢纽及公共活动场所。中国古代建筑大到皇家宫殿、寺庙,小至百姓住宅大多采用这一形式。

3.结构方式的发展演变。我国古代建筑中最为普遍的木构架形式是抬梁式构架,抬梁式是土木结构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所谓抬梁式构架,“是在柱子上放梁,梁上再放短柱,短柱上又放短梁,为此层层叠落直到屋脊,各梁头上再架擦条以承屋椽”。

随着半穴居的出现,椽木逐渐分化出了用以搭建屋顶的椽和用以支撑屋顶节点的承重柱。最早的承重柱出现在门道两旁,如河南巩县铁生沟遗址、密县获溝北冈遗址以及秦安大地湾发现的房址,门道内两侧各有一个柱洞。到了仰韶时期,承重柱又分为中心柱和墙柱。在中心柱与墙柱之间出现了联系的擦子和梁,梁与擦都是联结承重柱、与承重柱成90度角的构件,纵向搁置为擦,横向搁置为梁。

周代的宫殿建筑跨度加大,大叉手屋架已不能满足稳定性的要求,遂在联系梁上设立短柱以加固顶部节点的支承。这种短柱,当时称为“税(tuo)”。税的出现,使联系梁转变为承重梁,大叉手屋架随之迈开了向抬梁式屋架过渡的第一步。进而大梁之上承税,税上置护以承二梁,这便初步形成了后世所谓的抬梁的结构方式。

二、中国早期土木结构建筑特征发展演变的原因分析

1.技术原因分析。中国历史发展源于农耕文明,注定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与山林关系较为密切,对木材的加工利用可谓坚持不懈,有考古发掘为证。早在新石器时期,木材的采伐与加工已开始应用石斧、石锨、蚌刀、磨棒等较锐利的工具。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掘的“干阑”建筑采用了木楼板及穿透样卯。战国时期,木材加工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湖南长沙东郊五里牌406号墓中的棺、撑皆用方木桦卯,桦接形式有插桦、银锭、齿形三种;在同期的墓葬中,还发现有企口缝和压口缝的拼板。先民对石材特性的认识要早于木材和土材,但仅限于小块石料的加工,更侧重于利用石料加工生产工具和生活工具,而土材和木材较之于石材更易于采伐和加工,石器及之后的青铜器、铁器硬度较土材和木材要高得多,因而成为采伐和加工土材和木料的主具。

2.自然环境原因。中国建筑以土和木为主,也以土材和木材应用最早,这与同时期中国的自然环境条件是分不开的。中国的黄土分布十分广泛,总面积约为631000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领土积的6.6%,其中尤以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最为集中,占中国黄土面积的72.4%。中国黄土不仅分布广泛,且堆积非常厚,如陇中地区,以甘肃会宁县白草源为例,经钻探源中黄土厚约250米,兰州九州台黄土总厚度达336米,在六盘山以东的陇东区,黄土堆积厚度约160米。黄土质地细密,含有一定石灰质,土壤结构呈垂直节理,壁立而不易塌落,适合横穴、竖穴。土材在黄土地区取之不竭,取材更加方便。

中国传统院落空间的形成与气侯条件是分不开的,这一点在民居中表现的最为突出。如北方的四合院,四周由房屋垣墙包绕,对外不开敞,面向内院。庭院面积较大,既能充分接纳日照又能抵御冬季严寒风砂的侵害,同时各房间均有较好的通风条件。而长江以南地区,气候温润无风砂之虞,夏季湿热多雨,通风遮阳成为庭院空间的首要考虑。故南方如苏州的住宅庭院,进深、面积很小,甚至成为高深的天井,取得了较好的通风遮阳效果。故此,院落空间也是先辈们为适应气候条件对居住的影响而作出的明智选择。

三、结语

中国传统的土木合构建筑在黄河流域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先民智慧的创造而衍生发展,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因人们对这一建筑结构的优势体会越来越深刻,风格便越来越成熟,成为千百年来中华建筑的主流。建筑本身也是一门艺术,嵌入了人类的思想和智慧,更成为了人类精神的寄托。探究这一时期建筑的发展演变,关系到中华文明的起源问题,对深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叙杰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一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张驭寰主编.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篇5:早期中国宇宙观特征

关键词:引进动漫 媒体特征 跨媒体叙事 跨媒体互文性

引言

跨媒体传播是动漫艺术及产业的基本传播模式,对现代叙事艺术及文化内容产品的传播方式构成了深远影响。我国于本世纪初期将动漫产业的概念正式界定为: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①。其中所涉及到的多种相关媒体的协同传播机制明确阐述出了动漫艺术的跨媒体传播特征及传播渠道需求。而对于中国动漫艺术研究而言,其跨媒体传播特性的形成恰恰起始于早期引进外国动漫作品的传播过程之中。

一、早期引进外国动漫作品的媒体结构分析

跨媒体传播是动漫艺术产品的重要传播特征。美国跨媒体游戏设计师安德烈娅·菲利普斯(Andrea Philips)认为跨媒体叙事“将不同的媒体成分(如影视、电子游戏、产业漫画等)交织于一体且每一媒体渠道都为整体叙事的展开做出贡献②”。在我国引进外国动漫作品初期,正是由漫画、动画、游戏以及衍生周边等多种媒体形式的跨媒体传播为我国本土动漫受众建立起了跨媒体的文化产品接受习惯。

1.动画与漫画媒体的初期传播机制

我国播放动画影片的传统由来已久,所播放过的国内外动画影片数量众多。而促成我国内地形成最初期的跨媒体传播效应的动画影片是其中涉及到诸如漫画(manga)、游戏、手办模型、玩具等衍生传播媒体并形成了用户的跨媒体消费体验模式的诸多外国动漫内容产品。以北京地区为例,经由电台公开播映而形成完整而巨大的跨媒体传播效应的首部引进动画片为1991年于CCTV2台引进播出的日本动画系列片《机器猫》(ドラえもん,东京宝冢映画株式会社)。该片借由其漫画版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于1989年在内地建立起的受众基础,通过中央与地方台同时播放,在之后的数十年间传播于全国。同年于BTV1台引进播出的日本动画系列片《天才博士和他的机器娃娃》(Dr.スランプ アラレちゃん,日本东映映画社)则以动画媒体为先导的形式与1992年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阿拉蕾》(Dr.スランプ,鸟山明)形成了基本的跨媒体传播效应。而同年于BTV1台引进播出的美国动画系列片《忍者神龟》(Teenage Mutant Ninja Turtles)则继我国于1988年引进首播的《变形金刚》(Transformers)之后,将美式跨媒体传播模式延续于我国动漫消费市场,即多以动画、玩具衍生品及电子游戏的跨媒体形式传播。

随着时间推进,我国内地于1992年地迎来了外国动画影片引进的黄金时期。同样以北京地区为例:BTV1台的《圣斗士星矢》(聖闘士星矢,东映动画株式会社)、《头领战士》(Transformers: The Headmasters,东映动画株式会社)、《太空堡垒》(Robotech,Harmony Gold)、《特种部队》(G.I.JOE,Hasbro/Marvel)等四部日、美产业动画大片的传播,终将外国动漫产业颇具核心产业特征的跨媒体消费模式根植于了我国的动漫产品的消费群体间。与四部动画系列片相关的众多媒体类型的衍生产品也将动漫文化产品的跨媒体消费模式与动画片的单一媒体接受模式明确地区分开来。

2.游戏与玩具媒体的完整传播机制

在电子游戏等动漫衍生媒体领域,电子游戏平台主机在我国内地的引进以及各类日、美动漫衍生产品的普及为动漫文化产品的跨媒体传播补齐了最后一块拼图。自从1983年日本任天堂株式会社(Nintendo Co., Ltd)发布8位电视游戏平台主机“红白机”(FC,即FamiCom)起,各种香港和内地仿制的FC主机在我国广泛传播。众多日、美动漫作品所衍生的电子游戏将一种具有高度自主性的单向互动式动漫叙事媒体及消费模式引进我国。这一媒体形式随着电子游戏主机平台的更迭而持续发展,至今依然是动漫相关媒体形式中的核心成分之一。

南加州大学传媒理论家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在其著作中转述了传媒学者伊藤瑞子(Mizuko Ito)对于“媒体组合”文化的阐述:这种文化推崇的媒体组合战略使内容得以在掌上游戏机或手机之类的便携设备、收藏品以及固定娱乐场所中传播,……这些特许产品鼓励消费者之间各种形式的参与和社会互动③。因此电子游戏媒体协同动画及漫画媒体构成了动漫跨媒体叙事的主体形式,而对于媒体引进形式相对单一(多以动画方式而非漫画方式引进我国)的美国动漫产品而言,游戏媒体甚至成为与电视动画协同传播的唯一媒体途径。

除了电子游戏媒体之外,动漫相关的玩具及衍生产品也是动漫跨媒体传播的重要环节。日、美出品的动漫相关玩具模型及不干胶贴画等丰富多样的周边衍生产品将动漫叙事从二次元及虚拟的电子世界中物化于现实,使用户的动漫文化产品消费体验成为现实生活的一部分。例如《变形金刚》、《忍者神龟》、《特种部队》等美国玩具,以及《圣斗士》、《高达》、《宇宙骑士》等日本模型产品,都切实地扩展并完善了中国文化内容产品市场的跨媒体传播模式。

二、早期引进外国动漫的媒体特征分析

菲利普斯于其著作中提及到:“跨媒体一词由南加州大学文化理论家玛莎·金达博士(Marsha Kinder)于1991年所首创,并使用‘跨媒体互文性(transmedia intertextuality)一词以描述诸如《忍者神龟》般令相同角色在不同的媒体形式中穿插出现的作品,……詹金斯则重构了金达的表述,创始并推广了跨媒体叙事(Transmedia storytelling)概念以表达类似于《骇客帝国》(Matrix)般的重度融合性叙事④”。跨媒体传播模式的这两个基本传播机制也均体现在了我国早期引进外国动漫作品的传播过程之中。

1.跨媒体叙事机制分析

在当今多渠道、多平台的媒介时代,衍生出了一种利用不同媒体进行故事创作的新型叙事方式,称为“跨媒体叙事” ⑤。在此种叙事中,不同的媒体成分交织于一体,使角色得以先后穿梭于不同媒体中⑥]。 这种媒体机制显著提升了动漫产品的内容感染力及受众对动漫作品的情感投入。

以笔者经历为例,笔者于1991年通过亲友途径获得了一款名为《圣斗士星矢——黄金传说》(聖闘士星矢——黄金伝説,万代株式会社)的日本原装FC卡带游戏,因此得以通过游戏途径率先于其他《圣斗士》漫画版(1988年出版)的读者接受到了《圣斗士》动画版(1992年播映)的诸多叙事信息,其中包括动画配乐、角色、配色、剧情等新的叙事因素。也因此在次年北京首播《圣斗士》动画版时相较于身边亲友而言以更高的情感代入获得了记忆终生的艺术接受体验。这就如同詹金斯所言的:“为了创造出统一而协调的娱乐体验,而将故事的整体元素系统性地散布于多种相分离的渠道的过程呈现” ⑦。

2.跨媒体互文性机制分析

“文本间性”是指一部作品涉及或借用另一部作品中的人物、台词、情节或创意时,所涉及的文本之间的关系⑧。而互文性机制对跨媒体传播的影响主要就在于,受众在跨媒体接受过程中依据先、后接触媒体内容的文本间性关系而对新内容的认可程度及情感区别。

同样以笔者经历为例,另一代表性案例与日本系列动画片《超时空要塞Macross》(超時空要塞マクロス)相关:当笔者儿时初次接触到一款同名FC游戏(超時空要塞マクロス,南梦宫)时,通过游戏画面内容迅速识别出此款游戏与1992年播放的动画片《太空堡垒》的高度一致——事实上,《太空堡垒》(Robotech)是由美国金和声(Harmony Gold)公司于1985年将三部独立的日本动画作品即《超时空要塞》、《超时空骑团》(超時空騎団サザンクロス)、《机甲创世记》(機甲創世記モスピーダ)的画面重新编辑而成的原创电视动画系列片,因此具有大量与《超时空要塞》完全相同的视觉叙事元素。但是由于两部影片各自采取了完全不同的配音与配乐,所以造成了影片插曲配乐层面上的诸多叙事差异。例如《太空堡垒》第21集中出现了英语插曲《我的成名时刻》(My Time To Be A Star,[美] Reba West演唱),而相同的影像在《超时空要塞》中配以的则是日语插曲《小白龙》(小白竜,[日]饭岛真理演唱》。儿时的笔者因率先收看过《太空堡垒》而未曾接触《超时空要塞》,所以对游戏中截取自动画版《超时空要塞》插曲《小白龙》的BGM(游戏背景音乐)感到陌生与不适应,这就是从配乐层面体现出的叙事互文性断裂所造成的跨媒体传播障碍。而数年后当笔者经由卫视中文台(今凤凰卫视)播放的动画版《超时空要塞》听到其插曲《小白龙》时,立即因回想起游戏版《超时空要塞》的BGM旋律而激发起亲切而畅快的情感体验,这段经历充分体现出了跨媒体互文性对于推动动漫内容叙事的重要意义。这也是美国动漫对于我国内地动漫受众而言具有不同于日本动漫的微妙差异之所在——由于缺乏对漫画媒体产品的引进,导致了美国动漫在叙事互文性上相对薄弱。

以上内容以较为简略的形式归纳出了我国早期引进外国动漫作品的媒体传播特征,以及与之相关的日、美动漫跨媒体传播模式对这一引进过程所产生的影响。改革开放初期,文化内容产业的市场空白成为我国快速引进外国相对成熟的动漫内容产品的契机。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却也造成了我国本土动漫产业发展的相对滞后以及内地动漫消费文化圈至今未能戒除的对外国动漫产品的依赖以及知识产权意识的淡薄。面对这些个问题,首先需要我国发展出产业模式成熟的本土化动漫产业,并持续出高质量的动漫内容产品。可喜的是,经由碎片化地引进并吸纳外国动漫文化产品及产业模式的多年酝酿,我国动漫产业已逐步形成并于近年间得到快速发展。2014年我国动漫产业总值超过1000亿元,与2013年相比增长14.84% ⑨。在现今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时期,媒体传播模式的深化研讨成为中国动漫艺术研究的重要命题。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gongbao/ content/2006/content_310646.htm, 2006-04-25.

②④⑥⑦Philips, Andrea. A Creators Guide to Transmedia Storytelling: How to Captivate and Engage Audiences Across Multiple Platforms[M]. New York:McGraw·Hill, 2012.18,17-18,18,18.

③⑧亨利·詹金斯,杜永明,译.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跨媒体叙事”改变文化产业局[EB/OL].http:// wzb.mof.gov.cn/pdlb/yjbg/201304/t20130426_843253.html,2013-04-01.

⑨王珏殷,辛晓彤,杨威.2014年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EB/OL].http:// media.people.com.cn/n/2015/0313/c394672-26688504.html,2015-03-13.

篇6:漫威宇宙VS中国宇宙

这一刻,“尊重电影人,看完片尾字幕”的号召都是假大空,能留住这一半人的只有一个理由——好奇心,一种被漫威“设计了”的能量可怕的消费者心态。

本人要勇于承认,由于性别差异,并不是一开始就注意什么是“漫威”。那些年,一部接一部看《蜘蛛侠》《X战警》《钢铁侠》,既头头是道,又一头雾水……直到《复仇者联盟》才惊觉,“原来这些大侠都是一家子”!当时的刺激感,宛若发现成长中一桩被隐秘多年的身世之谜,惊,且叹。作为看连环画、动画片成长起来的中国70后,立即举一反三,翻出我们熟知的小英雄小偶像小葫芦小黑猫,说起来他们也是一家人,想像是否其实也曾住在同一个村、市,做过隔壁邻舍呢?

漫威说他们把系列电影的规划已经排到了2028年,还只是“初步构想”,一言引得举座哗然。大家啧啧称赞这是个太会做生意的公司,把全球影迷牢牢“吊死”。但查查人家历史,所谓集结了家族各成员的、像扮家家一样的“漫威宇宙”,早在1961年就已经规划完毕,现在的这个,已经是2000年刷新过一版的“终极宇宙”。比起实施已超过50年的计划,区区20载(首部漫威出品电影《钢铁侠》上映于2008年)电影规划,只是种瓜得瓜,种英雄得美金的水到渠成罢了。

大多数中国观众都是“中招”状态,但交了学费不能忘记学习。这家漫画公司曾经一夜成名又一夜落魄,在几近崩溃的边缘摸到了一颗石子《神奇四侠》,然后是两颗、三颗……石子摸多了捏在手里乱,摆个棋盘整理一下才有了今天。而我们,也许可以聪慧一点,直接拿自己的石子儿摆上棋盘,为时不晚。

2013年是中国票房年,2014年看样子会是西片中国突围年。马年至今,热度高涨的不仅是马上、马航,还有拍马赶到的好莱坞及世界各地大明星。过去同日放映就算同步,最多沾地球自转的光提前人家12小时,现在,不来个约翰尼·德普,斯嘉丽女神,都不算是首映;以前范冰冰在《钢铁侠3》里打个酱油被人说半年,现在,《X战警:逆转未来》预告片中,范爷出场10秒钟就尽显主咖风采;2014年,还有许多国外大公司宣布和中国合拍大片,“倒贴”只为尽可能地洞开这个尚未完全开放的天地。

篇7:中国“天眼”瞄准宇宙深处

射电是比红外线频率更低的电磁波段。射电望远镜与接收卫星信号的天线锅类似,通过“锅”的反射聚焦,把几平方米到几千平方米的信号聚拢到一点上。

半个多世纪以来,所有射电望远镜收集的能量尚翻不动一页纸。

要想获得更远、更微弱的射电,“阅读”到宇宙深处的信息,就需要更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简言之,就是“锅”越大,星际穿越的距离就越远。

中国“天眼”望远镜的官方名称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英文简称刚好是FAST。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郑晓年表示,FAST突破了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它拥有30个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提高约10倍。这意味着,远在百亿光年外的射电信号,FAST也有可能“捕捉”到。

三个原因选定贵州山洼洼

1995年底,射电“大望远镜”中国推进委员会提出了利用贵州喀斯特洼地建造球反射面的“喀斯特工程”概念。此后,科学家们经过反复筛选,最终在平塘县克度镇找到了“大窝凼”——最适合硕大“天眼”的深深的“眼窝”。

之所以选址“大窝凼”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地貌最接近FAST的造型,工程开挖量最小;二是这里的喀斯特地质可以保障雨水向地下渗透,不会在表面淤积而损坏和腐蚀望远镜;三是射电望远镜需要一处“静土”,“大窝凼”附近5千米半径之内没有一个乡镇,无线电环境理想。

或探测到外星人信息

FAST那么灵敏,它能否接收到遥远的世界里发过来的极其微弱的外星人的信号,甚至找到外星人?

上一篇:雨巷导学案答案下一篇:团委委员职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