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农业厅关于开展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的通知

2024-06-21

福建省农业厅关于开展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的通知(通用7篇)

篇1:福建省农业厅关于开展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的通知

福建省农业厅关于开展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的通知

闽农市„2007‟35号

各设区市农业(畜牧兽医、茶业)局,厅各单位:

为宣传和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进一步提高全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经研究,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现将该行动的活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设区市局和厅各单位积极配合,确保活动真正取得实效。各项活动的详细方案将陆续下发。

附件: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活动方案

二○○七年二月五日

附件

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活动方案

为宣传和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经研究,决定开展“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绿色行动”由五个方面14项内容组成。

一、开展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监督检查 1.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牵头单位:厅市场信息办、省动物卫生监督所 配合单位:厅质检中心

活动内容:①春节前开展蔬菜农药残留和生猪瘦肉精监测。各设区市农业(畜牧兽药)局采用速测法对辖区内的蔬菜和生猪瘦肉精开展检测工作,检测结果报省厅,省厅质检中心对蔬菜的阳性样品进行复检。检测后,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发现的农产品质量问题进行跟踪处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每个设区市应抽检100个蔬菜样品和30个以上的生猪尿样。蔬菜样品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生产基地取样,生猪尿样在屠宰场取样。②农产品质量例行检测。2007年3月、5月、10月分别在9个设区市、14个县级市,对蔬菜中甲胺磷等13种农药残留,畜产品中兽药残留及使用违禁药物(生猪尿样“盐酸克伦特罗”)开展检测。

2.批发市场检查

牵头单位:厅市场信息办 配合单位:厅质检中心

活动内容:重点抓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产品准入与检测检疫工作。①督促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健全准入制度;②督促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两节期间检测检疫工作,加大每天检测批量;③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申报制度,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业部有关规定,农产品批发市场每周应将质量安全情况向当地农业主管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本周农产品质量检测情况,检测批次,不合格率,趋势分析;市场监管工作情况,人员配备,制度建立健全情况;重大质量事故苗头。

3.农产品包装标识检查

牵头单位:厅执法总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活动内容:春节期间,集中执法力量,对辖区内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开展拉网式监督巡查活动,重点针对农产品包装标识、检疫合格证明和标志、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和农产品质量标志等内容,严肃查处非法销售包装标识不符合规定、假冒伪造质量标志的农产品,确保春节期间农产品消费安全。

4.规模养殖场使用投入品检查 牵头单位:省动物卫生监督所

活动内容:根据农业部第193号、265号、278号和560号等公告,以禁用药物、假劣兽药、人用药品、兽用原料药和兽用生物制品为重点,对兽药经营单位、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兽医诊疗机构和 强制免疫疫苗供应单位开展拉网式检查,打击非法制售兽药违法行为。各地要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有关法律规定,采取法规宣传与执法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检查规模养殖场户的投入品使用情况,对于执法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要根据当事人违法的性质、危害的程度,以教育整改为主,必要时采取行政处罚措施,做到刚柔相济、宽严并举、罚教兼施,及时纠正违法行为,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和禁用农业投入品危害性的认识,努力减少农业投入品不当使用现象。

5.违禁农业投入品的检查整治

牵头单位:厅执法总队、省动物卫生监督所 配合单位:厅质检中心

活动内容:以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为重点,加强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管理,突出整治非法生产经营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禁用兽药和金刚烷胺等抗病毒药物、兽用原料药和兽用生物制品,以及违法销售和使用人用药品的行为,清查出的禁用农业投入品要全部依法妥善销毁,并追根溯源,确保农业投入品安全有效。根据农业部第194号、199号和632号等公告,加大对禁用、限用农药的清查整治力度,确保高毒农药禁用公告落到实处;要根据抽检结果,对2006年抽检发现的含高毒非标明成份农药产品(详见《福建农业信息网》“农资监管专题”)进行清查整治,防止其流入农业生产领域;要继续开展农药标签检查工作,重点针对毒性标 志、毒性等级标注、使用范围扩大到非适宜作物、有效成份中文通用名、商品名、生产日期或者批号、生产企业名称等项目,避免农药标签误导农产品生产者的正确使用。开展兽药标签检查工作,重点检查未按规定标注停药期、夸大适应症(或功能与主治)、有效成份名称等项目。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培训 6.《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专项宣传

牵头单位:厅市场信息办 配合单位:厅相关处室

活动内容: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在蔬菜、水果大型种植户和畜禽规模养殖场,大型集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以及开展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的专项宣传与培训活动,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7.茶农技术使用培训 牵头单位:厅种植业管理局

活动内容:在福安等茶叶生产区59个产茶乡镇举办茶农技术培训班,进一步提高我省茶叶的卫生质量水平。培训内容以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为主,兼以茶树优新品种的特征和适应种植区域,出口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和国家茶叶卫生新标准等方面内容,参训茶农达6000余人次。保证参训茶农人手一本《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教材、一张《茶树病虫害防治挂图》和一片《茶树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VCD片。8.福建电视台开展“福建三农服务网”专题读网 牵头单位:厅市场信息办 配合单位:厅信息中心

活动内容:搜集与编撰与农产品质量相关的文章或消息,提高福建公共频道的“三农网读网”栏目针对两节期间农产品质量相关问题的宣传与报道。

9.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竞赛

牵头单位: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配合单位:厅质检中心。活动内容:以设区市及省厅为单位组成代表队,开展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主的知识竞赛。邀请知名企业贯名赞助。

10.加大禁用五种高毒农药的宣传与培训 牵头单位:厅植保植检站 配合单位:厅相关处室

活动内容:在已发放一万件宣传挂图的基础上,再印制六千份进行宣传。建立蔬菜、水稻等品种使用替代农药的生产示范区,指导农户合理使用农药。

11.农业“三品”颁证与示范活动 牵头单位: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共同为新获得农业“三品”认证的企业颁证,通过认证主管部门、新闻媒体和获证企业的宣传,扩大农业“三品”品牌的影响面,以点带面,提高我省农产品企业对农业“三品”认证工作的重视;选择基地建设较好和产品加工体系、标识与销售体系、管理体系较为完善的获证企业作为示范,推进农业“三品”认证。

三、优质安全农产品推介对接活动 12.农产品质量安全手拉手活动

牵头单位:厅市场信息办 配合单位: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活动内容:与省经贸委、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等单位共同邀请省内外有市场影响力的生产企业、专业协会、种养大户与大型超市、加工企业、出口商、采购商等进行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对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消费者提供质量安全、品种多样的农产品。省农产品市场协会、省绿色食品协会积极配合,一方面解决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问题,另一方面向销售方和消费者介绍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参加对象:①农产品大型超市(沃尔玛、麦德龙、永辉等)、加工企业、出口商、采购商和省教育系统后勤部门约100家;②农产品供应商:中国名牌农产品企业、省名牌产品企业、获得“三品”认证生产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等100家;③2006年农资诚信企业(10家)。

四、争创名牌活动

13.促进农业企业争创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福建名牌产品

牵头单位:厅市场信息办 配合单位:厅相关处室

活动内容:开展农产品品牌化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积极推动和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争创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福建名牌产品,推进优质安全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切实 7 加强名牌农产品管理。引导企业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做到产品开发与基地建设相结合、质量提高与品牌创建相结合,充分利用市场手段,整合品牌资源,组织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原产地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和商标注册,探索统一包装、标志使用,设立专卖点、专柜或进超市,集聚品牌效应,努力在全省形成一批知名度高、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品牌。同时积极引导组织福建名牌农产品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产销对接活动,加强宣传,不断提高名牌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树立企业和产品良好形象。

五、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 14.新建和续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牵头单位:厅市场信息办 配合单位:厅相关处室

活动内容:以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目标,推进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继续加大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在抓好已有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的同时,按照《福建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加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新建和续建50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指导市、县依照有关要求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

抄送:张昌平副省长、刘明副秘书长,农业部市场信息司,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经贸委、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厅领导,存档。

福建省农业厅办公室 2007年2月5日印发

篇2:福建省农业厅关于开展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的通知

为宣传和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经研究,决定开展“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绿色行动”由五个方面14项内容组成。

一、开展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监督检查 1.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牵头单位:厅市场信息办、省动物卫生监督所 配合单位:厅质检中心

活动内容:①春节前开展蔬菜农药残留和生猪瘦肉精监测。各设区市农业(畜牧兽药)局采用速测法对辖区内的蔬菜和生猪瘦肉精开展检测工作,检测结果报省厅,省厅质检中心对蔬菜的阳性样品进行复检。检测后,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发现的农产品质量问题进行跟踪处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每个设区市应抽检100个蔬菜样品和30个以上的生猪尿样。蔬菜样品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生产基地取样,生猪尿样在屠宰场取样。②农产品质量例行检测。2007年3月、5月、10月分别在9个设区市、14个县级市,对蔬菜中甲胺磷等13种农药残留,畜产品中兽药残留及使用违禁药物(生猪尿样“盐酸克伦特罗”)开展检测。

2.批发市场检查

牵头单位:厅市场信息办 配合单位:厅质检中心

活动内容:重点抓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产品准入与检测检疫工作。①督促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健全准入制度;②督促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两节期间检测检疫工作,加大每天检测批量;③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申报制度,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业部有关规定,农产品批发市场每周应将质量安全情况向当地农业主管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本周农产品质量检测情况,检测批次,不合格率,趋势分析;市场监管工作情况,人员配备,制度建立健全情况;重大质量事故苗头。

3.农产品包装标识检查

牵头单位:厅执法总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活动内容:春节期间,集中执法力量,对辖区内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开展拉网式监督巡查活动,重点针对农产品包装标识、检疫合格证明和标志、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和农产品质量标志等内容,严肃查处非法销售包装标识不符合规定、假冒伪造质量标志的农产品,确保春节期间农产品消费安全。

4.规模养殖场使用投入品检查 牵头单位:省动物卫生监督所

活动内容:根据农业部第193号、265号、278号和560号等公告,以禁用药物、假劣兽药、人用药品、兽用原料药和兽用生物制品为重点,对兽药经营单位、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兽医诊疗机构和强制免疫疫苗供应单位开展拉网式检查,打击非法制售兽药违法行为。各地要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有关法律规定,采取法规宣传与执法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检查规模养殖场户的投入品使用情况,对于执法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 为,要根据当事人违法的性质、危害的程度,以教育整改为主,必要时采取行政处罚措施,做到刚柔相济、宽严并举、罚教兼施,及时纠正违法行为,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和禁用农业投入品危害性的认识,努力减少农业投入品不当使用现象。

5.违禁农业投入品的检查整治

牵头单位:厅执法总队、省动物卫生监督所 配合单位:厅质检中心 活动内容:以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为重点,加强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管理,突出整治非法生产经营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禁用兽药和金刚烷胺等抗病毒药物、兽用原料药和兽用生物制品,以及违法销售和使用人用药品的行为,清查出的禁用农业投入品要全部依法妥善销毁,并追根溯源,确保农业投入品安全有效。根据农业部第194号、199号和632号等公告,加大对禁用、限用农药的清查整治力度,确保高毒农药禁用公告落到实处;要根据抽检结果,对2006年抽检发现的含高毒非标明成份农药产品(详见《福建农业信息网》“农资监管专题”)进行清查整治,防止其流入农业生产领域;要继续开展农药标签检查工作,重点针对毒性标志、毒性等级标注、使用范围扩大到非适宜作物、有效成份中文通用名、商品名、生产日期或者批号、生产企业名称等项目,避免农药标签误导农产品生产者的正确使用。开展兽药标签检查工作,重点检查未按规定标注停药期、夸大适应症(或功能与主治)、有效成份名称等项目。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培训 6.《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专项宣传 牵头单位:厅市场信息办 配合单位:厅相关处室

活动内容: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在蔬菜、水果大型种植户和畜禽规模养殖场,大型集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以及开展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的专项宣传与培训活动,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7.茶农技术使用培训 牵头单位:厅种植业管理局

活动内容:在福安等茶叶生产区59个产茶乡镇举办茶农技术培训班,进一步提高我省茶叶的卫生质量水平。培训内容以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为主,兼以茶树优新品种的特征和适应种植区域,出口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和国家茶叶卫生新标准等方面内容,参训茶农达6000余人次。保证参训茶农人手一本《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教材、一张《茶树病虫害防治挂图》和一片《茶树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VCD片。

8.福建电视台开展“福建三农服务网”专题读网 牵头单位:厅市场信息办 配合单位:厅信息中心

活动内容:搜集与编撰与农产品质量相关的文章或消息,提高福建公共频道的“三农网读网”栏目针对两节期间农产品质量相关问题的宣传与报道。

9.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竞赛

牵头单位: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配合单位:厅质检中心。活动内容:以设区市及省厅为单位组成代表队,开展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主的知识竞赛。邀请知名企业贯名赞助。10.加大禁用五种高毒农药的宣传与培训 牵头单位:厅植保植检站 配合单位:厅相关处室

活动内容:在已发放一万件宣传挂图的基础上,再印制六千份进行宣传。建立蔬菜、水稻等品种使用替代农药的生产示范区,指导农户合理使用农药。

11.农业“三品”颁证与示范活动 牵头单位: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共同为新获得农业“三品”认证的企业颁证,通过认证主管部门、新闻媒体和获证企业的宣传,扩大农业“三品”品牌的影响面,以点带面,提高我省农产品企业对农业“三品”认证工作的重视;选择基地建设较好和产品加工体系、标识与销售体系、管理体系较为完善的获证企业作为示范,推进农业“三品”认证。

三、优质安全农产品推介对接活动 12.农产品质量安全手拉手活动

牵头单位:厅市场信息办 配合单位: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活动内容:与省经贸委、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等单位共同邀请省内外有市场影响力的生产企业、专业协会、种养大户与大型超市、加工企业、出口商、采购商等进行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对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消费者提供质量安全、品种多样的农产品。省农产品市场协会、省绿色食品协会积极配合,一方面解决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问题,另一方面向销售方和消费者介绍优质安 全的农产品。参加对象:①农产品大型超市(沃尔玛、麦德龙、永辉等)、加工企业、出口商、采购商和省教育系统后勤部门约100家;②农产品供应商:中国名牌农产品企业、省名牌产品企业、获得“三品”认证生产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等100家;③2006年农资诚信企业(10家)。

四、争创名牌活动

13.促进农业企业争创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福建名牌产品

牵头单位:厅市场信息办 配合单位:厅相关处室

活动内容:开展农产品品牌化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积极推动和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争创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福建名牌产品,推进优质安全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切实加强名牌农产品管理。引导企业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做到产品开发与基地建设相结合、质量提高与品牌创建相结合,充分利用市场手段,整合品牌资源,组织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原产地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和商标注册,探索统一包装、标志使用,设立专卖点、专柜或进超市,集聚品牌效应,努力在全省形成一批知名度高、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品牌。同时积极引导组织福建名牌农产品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产销对接活动,加强宣传,不断提高名牌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树立企业和产品良好形象。

五、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 14.新建和续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牵头单位:厅市场信息办 配合单位:厅相关处室

篇3:福建省农业厅关于开展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的通知

关于2006年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

闽监发〔2005〕7号

(2005年12月28日)

各设区市监察局、林业局:

目前,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进入关键时刻,为确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质量,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监察厅、省林业厅继续在全省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执法监察。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执法监察的对象和内容

(一)执法监察的对象:

各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

(二)执法监察的内容和重点:

这次执法监察的内容主要有六个方面:

1.林改任务完成情况。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是否基本完成并通过县级检查验收,未完成改革任务村的实际情况如何;是否按照“耕者有其山”的政策要求,将集体商品林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真正落实到户、联户和其他经营主体;村集体统管山林面积是否超过10%,是否存在大集体转为小集体的变相预留现象;对林改工作滞后、不依法依规推进改革的督促整改和处理情况。

2.落实整改情况。对县乡自查和省市联合检查验收提出的整改意见有否认真落实,不认真落实整改的主要原因,对不认真落实的处理情况;林权登记发换证是否到位,准确率是否达到100%;林权管理机构是否稳定,有否建立完善的林权档案管理制度。

3.林地使用费收取和使用情况。对林地使用费的收取是否加强宣传和政策引导,林改方案有否规定收取林地使用费;是否依法依规收取林地使用费;收入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是否公开透明,实行民主决策,并接受乡(镇)政府和本村村民的监督。

4.维护社会稳定情况。是否积极、认真、妥善调处林权纠纷和林木林地承包争议,林业生产经营秩序是否正常;国有林业经营区是否保持稳定;国有林场、国有林业采育场是否严格按照省政府文件规定,及时、足额地向林地所有者支付林地使用费。

5.规范森林资源流转情况。是否依照法律法规流转森林资源,有否存在以权谋私、暗箱操作、违规炒作的现象;经营主体转让森林资源是否出于自愿,有否存在损害经营主体利益的行为;林改前流转的森林资源是否出现矛盾和纠纷,有否采取措施做好调解和处理工作。

6.推进配套改革情况。是否根据林改后的新要求,积极探索造林组织体系建设、森林资源流转市场建设、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林业投融资体系建设和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建设,在体制、机制和政策上突破、创新,巩固扩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

执法监察的重点是林改工作滞后地方的整改情况和林改检查验收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确保林改政令畅通和工作的质量。

二、执法监察的组织及方式

执法监察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由监察和林业行政部门共同组织实 1

施。执法监察实行县级自查、设区市复查和省重点检查的方式进行。

2006年1-4月份各县、乡分别进行自查整改,已接受省市联合检查验收的县要切实抓好省市联合检查验收提出的整改意见的落实。5月份各设区市对所辖县(市、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质量组织进行复查。6月份省监察厅和省林业厅对各设区市执法监察情况进行重点检查。

各设区市组织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质量复查的情况于5月底分别以书面报告形式报省监察厅和省林业厅。

三、执法监察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文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闽政〔2003〕8号)、《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发布)、《福建省森林资源流转条例》、《福建省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林地使用费稳定国有林场和林业采育场经营区的通知》(闽政文〔2005〕50号)

篇4:福建省农业厅关于开展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的通知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9〕70 号 【发布日期】2009-04-21 【生效日期】2009-04-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的通知

(闽政办〔2009〕70 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全省安全生产保持了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但形势依然严峻,事故总量仍然较大,重点行业领域较大事故多发。为认真贯彻全国“质量和安全年”工作的各项部署及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和“责任落实年”活动,促进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的通知》(国办发〔2009〕32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执法行动、治理行动、宣传教育行动(以下简称“三项行动”)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加强安全生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推进“安全生产年”和“责任落实年”目标任务的落实。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治理,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治理纠正违规违章行为,狠抓隐患排查治理,切实加强和解决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加强安全宣传教育,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增强全社会安全意识,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技能素质。通过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和基础管理,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促进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重点范围和内容

(一)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的对象范围

各地区、各行业(领域)、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包括:

1.煤矿、金属和非金属矿山、尾矿库、化工、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物品、冶金、有色、船舶、石油、电力等工矿企业;

2.道路交通、水运、铁路、民航等交通运输企业和渔业船舶、农机、水利等企业单位;

3.商(市)场、公共娱乐场所、旅游景点、学校、医院、宾馆、网吧、公园等人员密集场所;

4.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厂(场)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

5.建设工程项目及设施;

6.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企业、单位、居民区和场所;

7.2008年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的企业、单位;

8.近年来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单位。

(二)安全生产“三项行动”重点内容

1.执法行动。对下列行为依法进行打击或查处:

(1)无证或证照不全从事生产、经营、建设的;

(2)关闭取缔后又擅自生产、经营、建设的,小煤矿应关未关或关闭计划不落实的;

(3)私采滥挖、超层越界开采、尾矿库违规排放的;

(4)违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违法违规进行项目建设的;

(5)瞒报事故的;

(6)重大隐患隐瞒不报或不按规定期限予以整治的;

(7)不按规定进行安全培训或无证上岗的;

(8)拒不执行安全监管监察指令、抗拒安全执法的;

(9)其他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

2.治理行动。对以下行为进行严格治理:

(1)安全生产工艺系统、技术装备、监控设施、作业环境、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2)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的存储容器、运输工具完好率不达标及不按规定进行检测检验的;

(3)受自然灾害威胁而未落实防范措施的;

(4)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措施不落实、整改不到位的;

(5)应急救援队伍、装备不健全,应急预案制订修订演练不及时,以及自救装备配备不足、使用培训不够的;

(6)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交纳等经济政策落实不到位的;

(7)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安全制度不完善、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的;

(8)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

(9)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有关地区、行业(领域)和企业单位的安全监管责任不落实,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有关部门监督检查不到位,安全许可制度执行不严格的;

(10)有关地区和行业主管部门确定的行业(领域)及企业、单位安全隐患治理不到位的。

3.宣传教育行动。着力开展以下宣传教育活动:

(1)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增强安全法制意识;

(2)宣传安全发展的理念,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3)宣传推广安全生产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做法,推进安全生产示范企业建设;

(4)完善安全生产信息发布制度,公布生产安全事故企业“黑名单”、事故查处情况,加强安全生产舆论监督;

(5)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海西安全发展行”、“安全生产科技周”等集中宣传教育活动;

(6)改革企业相关招用工制度,推广实行“变招工为招生”,加大委托学校定向培养工作力度;

(7)严格教育培训机构监管,加强师资力量、培训装备建设,提高培训质量;

(8)加强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抓好新进人员安全教育,强化全员安全技能培训。

三、重点时段

安全生产“三项行动”要贯穿各地区、各行业(领域)、各单位全年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同步检查推进。同时要结合安全生产规律特点,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

(一)进一步细化方案,开展自查自纠(4月底以前)

1.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根据全国和我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和本通知要求,结合2008年“隐患治理年”发现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细化本地区、本行业(领域)“三项行动”工作方案。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制定“三项行动”实施方案。各设区市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制定“三项行动”具体工作方案,报省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2.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各企业和单位要按照“三项行动”内容要求,抓好组织发动,提高思想认识,认真开展自查自纠,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严防事故发生。

(二)加强督促检查,全面推进各项工作(5至9月)

1.针对煤矿、金属和非金属矿山、道路交通、烟花爆竹、化工、建筑施工、民爆物品、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存在的非法违法行为,落实地方政府安全监管责任,组织有关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

2.进一步强化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尾矿库安全整治、化工企业规范生产运营、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道路交通超员超载超速超限治理、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治理、建筑施工防坍塌坠落、砂石运输船和施工船安全管理等专项整治措施,切实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3.落实汛期防洪、防透水、防坍塌、防泥石流、防雷电等措施,严密防范因台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

4.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等宣传活动,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各项措施的宣传贯彻落实;加强岗前培训,推进职业安全教育,促进提高广大从业人员安全素质。

5.各地区、各部门在9月份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省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并配合做好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的专项督查,为国庆60周年创造安全稳定环境。

(三)深化“三项行动”,巩固扩大成果(10至12月)

1.针对四季度工作的特点,进一步完善执法措施,提高执法效能,坚决查处和打击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超员、超载、超速、超限运输等违法违规行为,以及非法生产、贮存、销售烟花爆竹、火工品等行为;认真落实防火、防爆、防尘、防静电、防寒风大潮、防冰雪灾害、防冻裂泄漏,以及交通运输安全防范等各项措施,切实消除事故隐患。

2.各级政府对“三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并进行全面总结。各设区市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将“三项行动”开展情况于11月底报省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同时,省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开展综合督查,于12月上旬将全省开展“三项行动”情况上报省政府审定后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四、工作职责

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工作由省政府统一领导,各级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暂行规定>的通知》(闽政文〔2009〕33号)明确的职责分工,按照本通知要求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各相关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的“三项行动”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认真抓好落实。省有关重点部门的主要职责分工:

(一)省安监局负责全省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工作的综合协调、指导与监督,负责指导、督促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使用企业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

(二)省经贸委、福建煤监局负责指导、督促煤矿企业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

(三)省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指导、督促烟花爆竹企业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

(四)省交通厅负责指导、督促道路运输企业、内河运输企业、客货运输站(场)、公路建设及养护施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

(五)省建设厅负责指导、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公交企业以及城市公园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

(六)省经贸委负责指导、督促民爆器材生产企业、冶金、有色企业、化工、医药生产企业以及商场、市场,相关宾馆、饭店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

(七)省农业厅负责指导、督促农机行业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

(八)省水利厅负责指导、督促水利行业、水利系统管理的水电站及其域网发配电单位、河道采砂以及易受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和场所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

(九)省国土资源厅负责指导、督促地质公园、易造成泥石流、山体滑坡的区域和场所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工作以及非法矿山排查、取缔工作。

(十)省海洋与渔业局负责指导、督促渔业企业安全生产以及渔港、渔排(含库港养鱼渔排)及其它渔船停泊点等场所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

(十一)福建海事局负责指导、督促海上运输企业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

(十二)南昌铁路局福州办事处、福建地方铁路建设办公室负责指导、督促铁路行业企业、单位、站点、场所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

(十三)福建民航局负责指导、督促民航交通设施、航空公司、机场和油料企业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

(十四)福州电监办负责指导、督促电力企业、重要电力设施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

(十五)省教育厅负责指导、督促学校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

(十六)省国资委负责指导、督促所监管企业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

(十七)省卫生厅负责指导、督促涉及职业危害场所、医院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

(十八)省文化厅负责指导、督促歌厅、舞厅、卡拉OK厅等公共娱乐场所、网吧、文化保护场所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

(十九)省林业厅负责指导、督促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监管职责范围内有林风景区(点)等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

(二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指导、督促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厂(场)内机动车辆等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

(二十一)省旅游局负责指导、督促旅游景点、星级宾馆、饭店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

(二十二)省公安厅交警总队负责指导、督促道路交通行业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

(二十三)省公安消防总队负责指导、督促人员密集场所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

(二十四)省政府其他部门负责指导、督促所属行业和直属单位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

上述各部门、单位要加强对职责范围内本行业易受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水、暴雪、雷电、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影响的企业、单位和场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以及近年来发生较大以上事故单位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指导与监督。

各类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和省属大企业要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认真组织落实安全生产“三项行动”。企业法定代表人要根据“三项行动”内容,强化各项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政府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负责的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工作组织协调;省直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本行业(领域)开展“三项行动”工作的督促指导,省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做好综合协调。各级政府负责统一组织实施“三项行动”,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按照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规定,层层落实责任,逐级抓好工作落实。对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要抓住不放,组织安监、经贸、国土资源、公安、建设、工商等部门,明确牵头单位,加强联合执法和督促检查。

(二)抓好协调推进。着重做好“三个结合”:一是安全执法与安全治理相结合,重点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同时对安全治理过程中的重大隐患和问题,要及时组织联合执法、专项执法督促解决;二是“三项行动”与“三项建设”(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保障能力和监管监察队伍建设)相结合,研究把握安全生产规律,完善和落实治本之策,推进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三是“三项行动”与安全生产日常工作相结合,严格安全生产许可,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安全监管监察,务求实效。

(三)突出工作重点。立足于治大隐患、防大事故,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治理违规违章现象,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且难以整改到位的单位,该关闭的坚决关闭、该取缔的坚决取缔;狠抓重点行业(领域)和企业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大安全投入,加快安全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高安全基础保障水平;组织开展职业安全健康检查,促进企业改善安全生产和劳动保障条件;加大“五一”、汛期、“十一”、第四季度等重点时段和关键节点的安全防范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四)严格责任追究。要协调执法行动,严格行政执法,触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要健全完善和落实重大隐患公告公示、挂牌督办、跟踪治理和逐项整改销号等制度,对因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力而引发事故的,依法严厉查处。要严格生产安全事故处理,严肃追究责任,坚决惩处生产安全事故涉及的瞒报事故、失职、渎职以及事故背后的腐败行为,公开查处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五)强化监督检查。各级政府及负有安全监管、行业管理职责的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三项行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及时研究、协调解决行动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建立“三项行动”工作督查通报制度,省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和省直有关部门要加强工作督查,及时掌握各地区、各部门和本行业(领域)工作进展情况,通报重大问题执法解决情况、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和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并定期发布。设区市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要在每个月月底将“三项行动”开展情况报送省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由省政府汇总上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六)加强舆论引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三项行动”的目标、范围、重点和要求,广泛发动群众,增强推进“三项行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总结宣传安全生产的典型事例,鼓励群众举报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和事故隐患,对“三项行动”实施不力、走过场的单位公开曝光。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法制教育,宣传普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在全社会营造安全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九年四月二十一日

篇5:福建省农业厅关于开展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的通知

各市、县(区)林业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闽委发„2006‟19号),坚持生态优先,强化生态公益林的保护与管理,进一步维护林权所有者权益,做到科学经营,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就生态公益林经营和利用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有限度的利用林木资源。根据全省生态公益林分为严格保护、重点保护、一般保护三类的实际,允许在指定的类型区域内有限度的利用林木资源。

(一)严格保护类型。生态区位极端重要、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采伐后难以更新的森林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等一级保护的防护林,以及特种用途林中的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实验区毛竹除外)列为严格保护。其中:特种用途林中的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依法按禁伐林施策,在森林经营管理上作为禁伐区,实行全封山,除征占用林地特殊原因外严禁采伐;对生态区位极端重要、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采伐后难以更新的森林,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禁止采伐。

(二)重点保护类型。闽江干流源头及两岸、闽江一级支流源头及两岸、库容6亿立方米以上等重要区位的生态公益林和沿海基干林带等二级保护的防护林,以及特种用途林中的国防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科学实验林、母树林列为重点保护。以非生产性施策,按近自然林业经营,可进行必要的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采伐方式采用生态疏伐,林分中的阔叶树为保留木,确保林下植被不受破坏,伐后必须采取封育、人促、补植等措施使其尽快恢复。其中:对二级保护防护林中的天然起源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特种用途林中的国防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的择伐,伐后郁闭度不低于0.6;对二级保护防护林中的天然起源的马尾松纯林,伐后郁闭度不得低于0.5;特种用途林中的科学实验林、母树林,根据其经营目标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沿海基干林带内缘起800米生态脆弱区内,允许老林带进行更新采伐。

(三)一般保护类型。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前为自留山和人工商品林的第一代林分以及三级保护的防护林列为一般保护,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兼顾施策,森林经营实行梯度经营,在保护的前提下,对立地条件好、坡度较缓、不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区域可以进行合理的利用,逐步更替单一树种和单层林分,引导形成复层混交林,逐渐恢复其生态系统功能,提高其生态效益。

1.一般保护生态公益林,坡度30度以上的,允许采取机械疏伐的方式进行择伐,伐后郁闭度不低于0.5;坡度30度以下的,可采取择伐、小块状皆伐或带状皆伐方式进行采伐,择伐应均匀分布、不开天窗、伐后郁闭度不低于0.5;带状皆伐的每条采伐带最大宽度不超过20米,保留带宽度不得小于采伐带宽度的2倍;小块状皆伐或带状皆伐的面积控制在3公顷以内(坡度在15度以下的可扩大到4公顷),同年皆伐小班之间距离不小于100米,相邻伐区采伐的间隔期不得小于3年。采伐后一年内必须套种、补植或营造阔叶树,逐步形成复层混交林。区划界定前为人工商品林的,其采伐年龄可按照一般用材林中径材的主伐年龄确定(即杉木26年,马尾松31年,属于短轮伐期用材林的按其成熟龄加一个龄级确定),第二次及以后的采伐转入利用主林层、培育亚林层,形成复层混交异龄林。主林层利用应在第一次采伐5年后进行,采伐强度控制在主林层的50%以内,实行隔带采伐。属于二级保护区位的人工林,主林层利用后形成的第二代林分应按照相应的区位列入重点保护。

2.除沿海基干林带内缘起800米生态脆弱区外的沿海防护林,在确保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可进行隔行或隔带更新采伐,保留带宽度不得小于采伐带宽度的2倍,保留带的更新采伐应待采伐带的更新树种成林后方可进行,采伐后应于当年或次年造林更新,相邻林带的采伐时间间隔5年以上或更新林带的幼树树高达到5米以上的,方可采伐其它林带。

3.生态公益林中的竹林和果茶(自然保护区仅指实验区的毛竹),允许按照原有的经营目的,进行正常的栽种、培育、管护和采收。

4.生态公益林具体的采伐方式按《福建省森林采伐技术规范》的规定执行。

二、充分利用非木质资源。非木质资源包括:林木的枝、叶、花、果等,林下种植、养殖,景观资源等。这是今后生态公益林利用的主要方向,因此,一定要认真贯彻《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积极开展非木质利用,允许管护主体科学合理地利用林地资源和森林景观资源,发展养殖业和森林旅游业”的政策,加大力度,科学引导。

(一)拓展非木质资源利用途径。积极探索利用林木花、果、叶和林下种植药材、食用菌、养殖等非木质利用途径,发展非木质利用产业。

(二)套种珍贵树种。鼓励林权所有者或经营者在生态公益林的疏林地、林中林缘空地上补植、套种红豆杉、香樟等珍贵树种。补植、套种要严格控制密度,采用免耕法,尽量减少原植被的破坏。郁闭度0.3以下的疏林地,补植20株左右;郁闭度0.4以上的林中林缘空地,套种10株左右。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管理和监督,搞好造林规划,落实套种具体地点;乡镇林业站要指导林权所有者与造林者签订合同,并建立补植、套种珍贵树种的台帐。补植、套种的林木允许依法采伐利用,确保其合法权益。

(三)开展“森林人家”旅游。充分利用生态公益林的景观资源,引导和鼓励生态公益林区的林农经营以农家特色为主的“农家乐”、“森林人家”等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增加林农收入,提高自我补偿能力,缓解生态公益林保护给林农带来的生活压力。

三、建立严格保护科学经营管理机制。

(一)规范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确保生态公益林质量逐步提高。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正确引导和指导林权所有者开展生态公益林的经营活动,引导林农营造混交林。在树种选择时,注重有利于生态环境恢复、改善的优良乡土树种或珍贵树种,不宜种植桉树等引进的速生用材树种。对沿海基干林带的老林带进行更新采伐前,必须在其内缘营造相应宽度的林带,待新营造的林带郁闭成林后方可进行老林带更新采伐。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强化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理,凡在生态公益林区域中的经营活动,应由林权单位提出申请,经县林业局同意后实施。

(二)严禁生态公益林流转,确保生态公益林区域的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福建省森林流转条例》和省委、省政府文件规定,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转让生态公益林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已经流转的,要依照法律程序中止其流转合同,并由村集体予以收回。对违法流转的生态公益林,林权登记部门不得予以登记发证,对违规人员要依法追究责任。对由于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区位调整,在被调整为生态公益林之前,已经按商品林依法进行流转的,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登记造册,强化管理,与林权所有者签订管护合同,落实生态公益林管护责任和监管责任,流转合同期满后,由村集体予以收回。

(三)加强生态公益林利用的监管,确保生态公益林的安全。生态公益林的利用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展有限度的科学合理利用,因此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强化生态公益林利用的监督和管理,严格实行伐区调查设计制度,加强采伐全过程跟踪检查监督,凡违反本通知的规定,对生态公益林不合理利用造成森林资源破坏的,按照法律法规和效能管理的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此前凡本厅的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执行中有何问题,请迳向厅林政资源管理处反映。

篇6:福建省农业厅关于开展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的通知

三、专项整治工作任务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主要任务是开展八项专项整治: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深入开展种植养殖生产过程和农业投入品的治理;大力加强种植养殖业产品农药残留、畜产品“瘦肉精”、抗生素等禁用药物残留监测;严厉查处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鱼药和饲料添加剂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生产销售不合格农产品的行为,严厉打击制售伪劣农业投入品的违法行为。(牵头单位:县农业局

责任单位:质监局、县畜牧局、县工商局、县水务局、县粮食局、县供销社)

(二)生产加工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严格食品市场准入,坚决取缔无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等违法生产加工企业;加强对获证企业生产不合格产品违法行为的查处,督促获证企业持续保持和改进生产条件;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基本条件改造,帮扶具有一定生产条件的小作坊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加强对小作坊的监管,强化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添加剂使用备案管理制度,实行小作坊食品限区域销售,全面推行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制度。(牵头单位:质监局

责任单位:县工商局、县卫生局、县药监局、县经商局、县粮食局、县畜牧局、县国资运营公司)

(三)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严格食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对食品经营户的经营资格进行全面清理,完善食品交易和退出机制;推进实施食品进货检查验收、购销台帐及索证索票制度;完善食品交易市场的开办企业、产品经营柜台出租企业、产品展销会的举办企业入场审查以及销售者的经营资格审查等制度;加强对农村食品进货渠道的管理,落实区域监管责任;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突出整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食品店,依法取缔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食品的行为,严厉打击有毒有害、假冒伪劣及过期失效食品销售违法行为;对售假问题严重的市场,抓住运输、仓储、保管、销售等4个环节,切断假货流通渠道,摧毁假货集散地。(牵头单位:县工商局

责任单位:县经商局、县卫生局、县药监局、县粮食局、县供销社、县旅游局、县城管局、)

(四)餐饮业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对餐饮单位进行风险分级和信誉度分级,按等级分类,严格餐饮单位卫生许可方面的规范和要求,完善食品卫生索证管理和卫生监督公示制度,严禁采购、经营假冒伪劣及国家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及原料;引导大型餐饮单位和餐饮连锁单位保持卫生条件,提高管理水平,推行标准化服务;加强对学校食堂、企事业单位食堂、建筑工地餐饮、农家乐旅游点餐饮卫生监管,严禁使用过期或腐败变质的食品及原料;严禁采购病死畜(禽)、劣质食用油,严禁用有毒有害物质防腐及滥用添加剂和不合格调味品等违法行为。(牵头单位:县卫生局

责任单位:县经商局、县旅游局、县教育局、县工商局、县建设局、县城管局、县药监局)

(五)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做好药品批准文号清查和再注册工作;督促企业觉严格执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启动普通药品监管信息网络建设,加强特殊药品经营行为监管,禁止药品零售企业以任何形式出租或转让柜台;大力整治虚假违法药品广告,坚决查处以消费者、患者、公众人物、专家名义作证明等违法广告,逐步建立违法广告的公告、市场退出、信用监管以及责任追究等制度;全面推进医疗器械注册资料核查,强化医疗器械生产监督检查和质量监督抽验,重点抽查高风险产品和质量可疑产品。(牵头单位:县药监局

责任单位:县工商局、县卫生局)

(六)肉禽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要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强化检疫监管,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对病死猪坚决做到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快推进动物疫病标识追溯体系和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未佩戴耳标生猪不许调运,没有检验(疫)证明的猪肉不准入市场、超市销售;加强对猪肉市场和生产加工企业监管,严防病死、注水、未经检验(疫)或检验(疫)不合格猪肉进行加工和流通环节。(牵头单位:县经商局

责任单位:县工商局、县畜牧局)

(七)消费品等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大力开展对建筑钢材、化肥、家用电器、电线电缆等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产品不按国家强制性标准生产行为的治理整顿;严厉打击偷工减料、使用不合格原料生产及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违法行为;增加抽查频次,加强对企业生产条件是否符合发证要求、生产所使用的原辅材料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以及是否存在制假售假违法行为的监督检查,严格监督检查后处理。(牵头单位:质监局

责任单位:县经商局、县国资运营公司)

(八)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顿。全面清查出口食品原料基地,检查是否存在违规使用农药、兽药、添加剂和从非备案种植养殖基地收购原料的问题,全面清查获得卫生注册登记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对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整改期间产品不得出口。重点打击非法进口肉类、水果、废物等敏感货物的走私行为,对非法进口的一律退货或销毁。(牵头单位:县经商局)

四、专项整治行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县政府成立了质量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县质量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统一部署重大活动,督促检查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工作进展情况。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质量技术监督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成立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对本地区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负总责,主要领导亲抓。县乡两级政府要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纳入政府目标,加强评议、考核;要根据各地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确定整治的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产品和重点内容以及整治目标,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要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加强监管部门的基础建设和装备建设,保证扩大对重点产品监督抽查覆盖面和频次所需经费,切实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和监管能力。

首页123尾页

篇7:福建省农业厅关于开展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治理行动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通知

(农办市[2007]2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林、农牧)、农机、畜牧、兽医、农垦、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国务院第503号令)、国务院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农业投入品监管工作,规范投入品生产经营行为,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我部决定于9-12月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期间,集中组织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治理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专项治理行动的重要意义

近段时间,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各方关注。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国务院成立了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在全国范围部署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并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8月30日,我部召开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视频会议,明确提出农业投入品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规范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和使用,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当前,全国秋播工作马上就要展开,农业投入品市场即将进入全年第二个购销旺季。各地农业部门务必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根据当地秋冬种农业生产和农业投入品需求特点,尽快制定针对性强、详实具体、操作可行的专项治理行动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重点,细化工作措施,保障工作条件,狠抓落实,确保专项治理行动取得预期成效,保障秋冬种农业生产顺利进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重点内容

专项治理行动以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为重点,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清理整顿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要加强行政许可监督检查,组织力量对辖区内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对已经发放的生产经营许可证、产品登记证等进行核查,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或国家已明令禁止生产的产品证号,要依法注销或撤销;对无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严厉查处。农药重点是加强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的管理,加强对农药登记证照、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核查。兽药重点是加强对重大疫苗供应单位的监管,核查其资质、管理制度、供应记录及冷链条件。饲料重点是检查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企业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检查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合格证;检查企业基本条件、生产记录及产品检验记录等。要督促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建立产品质量和经销档案,实现可追溯管理。

(二)组织开展农业投入品市场大检查。市场检查要突出重点产品、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重点产品即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农药重点是检查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违法生产、经营和使用问题;在农药产品中擅自添加国家禁限用及未经登记成分问题;农药标签不规范、擅自使用未经登记核准的名称问题。要加大对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彻底捣毁非法生产高毒农药“黑窝点”。兽药重点是对兽药经营、使用环节进行拉网式检查,加大禁用兽药清缴力度;检查近年来列入兽药质量通报的生产、经营企业,坚决收缴销毁假劣兽药、过期失效产品、废止地标产品;加强疫苗田间试验、区域试验监管工作,严厉查处假借试验名义,违法制售疫苗行为。组织开展兽药标签清查活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疫苗行为,坚决捣毁制售假疫苗窝点。饲料重点是加强对饲料和养殖环节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使用“蛋白精”、“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硝基呋喃以及非法添加苏丹红、孔雀石绿等化学物质的违法行为,从源头防止违禁物流入饲料和使用环节。重点单位是指近年来群众举报投诉多、违法生产经营农业投入品情节严重以及造成重大农业生产责任事故的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重点区域是指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执法检查要建立规范的档案记录,做到有查必有录。

(三)加大案件查处和惩治力度。严格按照“五不放过”原则,加大农业投入品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对市场检查、投诉举报、媒体披露等各种途径发现的案件,要认真进行核查。重大案件,要按照我部《农业生产资料监督管理工作暂行规定》的要求,及时报告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涉嫌犯罪的案件,要按照我部与公安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在农资打假中做好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工作的意见》要求,认真做好移送工作,禁止以罚代刑。要充分用好《特别规定》赋予农业执法部门查封、扣押等必要权力,严厉查处各类非法使用农业投入品行为。

(四)广泛开展农业投入品质量抽检。要加强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督抽查,及时发布监督抽查结果。加大对农业投入品流通和使用环节的质量例行监测,重点监测群众反映较多、问题突出的区域和企业。要及时整理监测结果,发布预警公告,提醒广大农民不要购买质量不合格产品。对质量不合格、源头不明确的农业投入品,要及时报请上级农业部门,必要时商请公安机关,彻查源头。要在农产品出口基地、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大中型生产企业开展禁用投入品监督抽查。农药监督抽查重点是甲胺磷等5种高毒禁用农药的替代产品和近年来市场抽查中发现质量存在问题的产品。重点检测的项目是产品中是否含有甲胺磷等禁用农药成分和未经登记成分。抽查的重点区域是群众举报和近年抽查发现问题较多的地区,尤其要加大对蔬菜、水果、茶叶等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基地所用农药的抽查力度。兽药监督抽查重点是近年来兽药抽检通报被列入重点监控企业的产品、标称生产企业不合格产品和含量低于80%的劣兽药;临床用量大、使用范围广、问题突出的产品;水产养殖用兽药产品。饲料产品监督抽查重点是加大对进口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以及水产用饲料中添加禁用兽药监督抽查,强化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及产品监督检查。

(五)强化农业投入品科学使用的指导。要采取举办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深入普及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知识,指导生产者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严格执行休药期、安全间隔期等规定,提高农民规范化种养殖技术水平。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要大力推广使用安全高效的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积极开展相应的技术、信息服务。

(六)切实做好投诉举报和信息服务。要按照我部要求,加快“12316”三农热线开通工作。已开通热线的地区,要做好管理,切实发挥热线方便农民群众投诉举报和信息服务的作用。没有开通的地区,要尽快与当地电信部门联系开通事宜,力争年底前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开通,进一步拓宽农资打假投诉举报渠道,更好地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

三、重点活动

(一)举办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暨农资打假保安全网上论坛。9月,在秋播关键时节,围绕“科学使用投入品,农资打假保安全”主题,举办网上论坛,回答网友提问。邀请有关专家介绍农业投入品科学使用和识假辨假维权知识,指导农民科学选购、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

(二)印发《农业部致全国农民朋友的一封公开信》。9月,给全国农民朋友发出公开信,提醒农民朋友购买农业投入品时的注意事项以及指导农民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

(三)组织开展农业投入品市场大检查。9-10月,组织各地对辖区内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清查整顿不合格市场主体,严厉打击各类无证、冒证、一证多用以及产品标签与审定内容不符、任意扩大使用范围、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

(四)组织开展农业投入品质量抽查。9-12月,加大对农业投入品特别是农药、兽药和饲料产品流通和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督抽查,及时发布监督抽查结果,发布预警公告,提醒广大农民不要购买质量不合格产品。

(五)查处并公布大要案件。9-12月,联合公安等部门,查办各种途径发现的农业投入品重大案件,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大案要案。

(六)曝光不合格农业投入品企业和产品名单。9-12月,对违法违规生产经营,造成严重后果,以及连续多次抽检质量不合格或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产品,列入“黑名单”重点监控,并通过新闻媒体依法向社会曝光。

(七)组织开展甲胺磷等5种高毒禁用农药集中检查活动。9-10月,各地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对市场开展集中检查,严厉打击违规生产、销售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行为,对收缴的高毒农药要组织集中销毁。印发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禁用挂图,广泛宣传,落实国家禁令。

(八)组织开展明察暗访和督查检查活动。9-12月,由农业部等部门组织明察暗访和督查组,采取明察暗访等方式,赴重点地区开展明察暗访和督查检查活动,追查假劣农业投入品生产源头,端窝点;检查各地专项治理行动开展情况、采取的措施、主要做法和成效等。

四、有关要求

(一)落实保障措施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农业投入品专项治理行动涉及面广,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责任大。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结合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将此次专项治理行动列入议事日程,明确责任,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专项治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要加大投入力度。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沟通,争取更多的支持和投入,保证所需抽检和工作经费以及技术装备,不断改善农业执法条件。加强抽检体系建设,更新充实仪器设备,配备基层急需的检测设备,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

三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自身实际和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行政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整合资源,理顺体制,尽快建立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相适应的执法体系。要继续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健全执法机构,充实执法人员,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改善执法装备和条件,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信息报送

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要求,9-12月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期间,工作信息实行周报制度。为此,农业投入品专项治理行动期间,工作信息也要实行周报制度,即每周二下班前报送上周情况。每月报送一次工作小结,12月15日前报送专项治理行动总结。报送内容包括农业投入品专项治理行动各地重大活动和工作动态、农资打假统计表、大要案查处情况和查获禁限用农兽药情况等。重大案件及突发事件,要及时报送。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我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8月28日下发的《关于农产品专项整治期间农资打假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农市秩函[2007]21号)要求,及时报送周报信息。

联系电话:010―64192678、64192694

传真:010―64193157

电子邮件:nybdjb@agri.gov.cn

二○○七年九月九日

上一篇:学习十八大精神有感下一篇:读书报告英文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