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元朝的统一[教案

2024-07-12

第10课 元朝的统一[教案(共7篇)

篇1:第10课 元朝的统一[教案

特色教学设计:(华师大版:七年级下)

第10课 元朝的统一

设计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坚信常常以教育的巨大的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卡尔森也说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师行为,而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建构。”新课改也强调:“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营造宽松、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因此,本着新课程改革的这一理念,根据元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以及对中国历史作出的巨大贡献,但是初中学生对这一段历史的认知水平还比较浅显,不过他们对于形象直观的历史内容却很感兴趣,再加上本人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因此,我准备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占有充分的不同层次的直观形象的图文资料,给所有的学生有都有表现的机会。从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分析、了解元朝的历史,然后师生互动,生生合作,最后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实现“青年从学校毕业时,应当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单纯掌握一些技能的机器”的现代教育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铁木真统一蒙古,尊称成吉思汗;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统一全国.文天祥抗元,慷慨就义。元朝民族分化政策、行省制度、宣政院、澎湖巡检司的基本情况。

2、了解大都商业大都市的地位、《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一词中对成吉思汗的评价,谈谈对成吉思汗的看法。

2、如何看待元朝统一的进步性与文天祥抗元的高风亮节。

3、分析民族分化政策的目的与后果。

4、识读《元朝疆域图》,指出辽阳行省、岭北行省和宣政院、澎湖巡检司管辖的地区。

5、通过组织学生回顾、讨论西藏和台湾问题,联系我国针对当前两大热点问题的政策,说明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根据世界地图,寻找马可•波罗陆来海去的路线,并进一步认识元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了解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汗国的过程中,作出了历史贡献。

2、通过学习,明确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的局面,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历史的进步。

3、通过了解,认识南宋以及文天祥为代表的抗元斗争,体现了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这种气节和精神应该继承和发扬。

教材分析

少数民族蒙古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而成吉思汗是蒙古族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为以后元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有重大影响。元朝又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的政权,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三百多年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是历史的进步。它所开创的行省制度有效地管辖着空前辽阔的疆域,加快了边疆地区的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元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在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开创了元、明、清三朝长达600多年的统一王朝局面,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疆域的基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此外,元朝设立的行省制度以及元朝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也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难点: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如何认识元朝统一的进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教学中的难点。

重点分析

元朝统一全国,它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它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使社会走向安定,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开拓了空前辽阔的疆域,促进了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学习这一内容使学生认识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进一步认识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原有的行政管理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统治的 需要。因此,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行省制度的建立,巩固了中央集权,能够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的统治,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行省制度被后来的明清所沿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难点分析

本课难点是统一的进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的关系的认识。这表面上是自相矛盾的,既要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上去认识元朝的统一,又要体会和学习文天祥身上体现的崇高气节和不畏牺牲的精神,学生理解有困难。

重点突破方案

元朝统一全国:利用FLASH动画效果介绍蒙古(元)统一全国的经过。注意区分元朝建立、南宋灭亡和元朝统一的不同时间。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几个由大分裂后重新走向统一的朝代。元统一的意义在分析文天祥抗元时一并介绍。

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结合多媒体课件,简介行省制度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元朝为什么要实行行省制度。结合元朝疆域地图,让学生自己在挂图上指出台湾和西藏地区所在地,增强学生的空间概念。

关于“民族融合”,教材介绍的比较充分,不必补充过多内容,指导学生讨论后归纳总结元朝民族融合的主要表现,教师最后指出元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民族融合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难点突破方案

元朝的统一是历史的的进步,而文天祥面对元军的进攻,组织军队抗元,表现出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崇高气节,无疑是正义的。学生该如何理解二者的关系呢?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考虑,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概括,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最后,教师指出认识历史问题的正确方法,请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会和运用。

另外,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还是比较薄弱,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对课本中涉及的一些理论性的问题如“蒙古政权在国内进行的统一战争和西征的战争的性质区别”、“文天祥是否是民族英雄”、“元朝社会的主要社会矛盾是地主和农民的矛盾”等问题我都准备一笔带过或者不提,因为这不但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而且大多数的学生也听不明白。

教法指导 根据新课程精神的要求,我们的教学应该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既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更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信息资料,再通过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本着“快乐历史,快乐课堂”的宗旨,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如讨论等,使学生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以轻松愉快的心情享受上课的过程,学习基础的历史知识,锻炼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本课的教法如下:通过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成吉思汗对蒙古族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看待文天祥的抗元斗争与元统一的关系,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师生、生生的交流和合作,引导学生认识到台湾、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元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

学法指导

首先,课前指导学生收集一些资料,比如,通过语文老师收集到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并了解其大致的内容;通过图书或网络收集成吉思汗和文天祥抗元的有关资料;通过政治老师了解当今时政的有关西藏、台湾、民族政策等热点问题;通过地理老师,了解如何绘制地图,以及元朝疆域和今天中国疆域的不同。

其次,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讨论所占有的资料,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最后归纳、总结,从而增强对教材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增强了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带着几个问题预习课文,比如,元朝的统一有何意义、怎样评价文天祥抗元,你怎样看待元朝的民族政策等。

2、布置学生分组收集有关元朝的历史资料。比如:成吉思汗、文天祥抗元、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西藏问题、台湾问题等。

3、准备德德玛的歌曲MV《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4、制作课件《元朝的统一》

教学手段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板书和资料,利用教学投影片展示图片。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和问题教学法的交叉使用。启发诱导,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歌曲导入)欣赏德德玛的歌曲MV《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反映了哪个民族的生活?(蒙古族)提到蒙古族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大草原、羊群、蒙古包„„)这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从12世纪时开始不断征战,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建立起强大的元朝。他们是如何兴起、壮大并统一全国的呢?让我们一起通过对第10课《元朝的统一》的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学习新课:

幻灯片显示: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引出“成吉思汗”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铁木真统一蒙古及建立政权

蒙古族是生活在蒙古高原一带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被称为“毡帐中的百姓”,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12世纪,蒙古各部落与邻近各民族经济联系加强,促进了蒙古各部的社会发展。但是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

铁木真,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统一蒙古各部,并在1206年建立起蒙古政权,结束了蒙古高原长期混乱的局面,并摆脱金国的压迫和奴役,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蒙古大汗国的扩张及对世界的巨大影响

蒙古帝国三次西征,席卷延伸至欧洲,成为一个地跨欧亚大陆的空前帝国,促进了欧亚大陆间的相互影响,建立了通行无阻的商道,使当时的人对世界有了更新的了解。

蒙古政权建立后,成吉思汗和他的儿孙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以图建立统一而强大的政权,然而在灭西夏前夕,成吉思汗病逝,他的宏图大业就由他的孙子来完成。

幻灯片显示:图片“成吉思汗召开军事会议”

说一说:你能否根据所学历史知识谈谈毛泽东评价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理解?(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最后教师点评)

3、正确评价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使蒙古人民过上了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成吉思汗是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统一蒙古,为后来元朝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二、元朝建立和统一

1、元朝统一过程 首先学生叙述,然后教师拿出展示幻灯片:(1)①灭西夏、金,并逐渐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

②忽必烈继承汗位,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③1276年,元军攻克临安,南宋灭亡,统一全国。

(2)民族征服战争。如金灭辽、金灭北宋、蒙古灭西夏、元灭南宋等。其结果是被征服民族政权的丧失,而不是民族的灭亡。

(3)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统一局面?秦汉、西晋的短暂统一、隋统一南北朝、元朝建国。不错,总共4次,这些史实阐明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的道理,同时也说明了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统一一直是主旋律。

⑷迁都大都后,元朝统治中心完全转移到中原,大都成为元朝政治,文化中心。以后,明清两代的北京,一直是国家的都城。一直持续到今天,影响深远。

幻灯片显示:议一议:元朝的统一有何意义?然后教师总结:

2、元朝统一意义

①结束分裂局面,奠定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②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的开发;③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④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⑤促进了蒙古族的汉化及向封建社会转化

幻灯片显示:

3、文天祥抗元

学生讲述文天祥抗元的故事,教师补充点评,并展示幻灯片: 文天祥的诗歌《过零丁洋》及讨论题:“有人认为文天祥是愚忠,有人认为他不识时务。假如你是当时的文天祥,你可能会怎么做?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然后教师总结:

①元统一的进步性是不争的事实,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②但是元统一过程中对南宋发动的战争,使南宋境内汉族人民遭受残酷的屠杀和压迫,导致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③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保卫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④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

幻灯片显示: 6

4、元朝的社会经济

⑴、元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①重视发展农业。②商业繁荣,大都繁荣。③中外交往频繁。幻灯片显示:元大都及马可·波罗图片(2)闻名世界的元大都

元朝的商业十分繁荣。大都作为首都,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国内最大商业城市和闻名世界的经济中心。不论从海道、运河还是从陆路都可以把大量商品运进大都。同时,来自亚、非、欧各国的商人和使节络绎不绝,中外交往频繁。当时来中国的外国人中,最著名的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他曾经来中国居住了几十年,游历了许多地方,后来他回国后把他在中国和亚洲的所见所闻写成了《马可·波罗行记》,在书中描写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三、元朝民族关系

1、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

幻灯片显示: 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的图表

幻灯片显示:议一议:元朝为什么实行民族分化政策?这样做有什么弊端? 学生先讨论回答,然后教师总结 幻灯片显示:元时期全图

2、行省制度和对边疆的管辖

(1)目的:元朝为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实行行省制度。

(2)内容 ①中央:中书省:大都及其附近地区相当于今天河北省、山西、山东、内蒙的地区,元政府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管理全国的行政事务。宣政院(健全中央机构,管理宗教与西藏事务)

②地方:行省制度:各行省都是中央政府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直接对中书省负责。行省成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作为一种军、政、司合一的地方行政制度,其长官在中书省的直接领导下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军政和司法权。最北行省是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

元政府在福建行省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求(台湾)。今西藏地区,元政府在中央设置宣政院,专门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自元朝后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的地方行政区。

台湾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妄图分裂祖国领土的行为都是无耻的。(3)作用

①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台湾、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进一步巩固了空前辽阔的疆土。

②行省制度最突出的影响是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之下,便于民族之间的友好相处和交流,促进了民族大融合,3.民族融合

第三次民族融合的高潮: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封建文化,在加速自身封建化进程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元朝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⑴表现:①民族迁徙双项流动。汉人外迁开发边疆;边疆各族内迁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相处。②汉族扩大,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族汉化;③回族开始形成。④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回族是我国回回族的简称。唐朝以来,有不少定居在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他们信仰伊斯兰教。13世纪初,大量信奉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阿拉伯人、波斯人来到中原,散居于我国各地,他们在元代的官方文书中被称为“回回”。他们同汉人、蒙古人、畏吾儿人等互相杂居,互相通婚,经过长期融合发展,到元朝末年开始形成一个新的共同体,具备了一个民族的雏型。明朝建立后,逐渐融合成为回族。

幻灯片显示: 巩固练习: 1.元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在:()A.1206年 B.1271年 C.1276年 D.1279年 2.下列哪一项是成吉思汗的业绩?()A.建立蒙古政权 D.定国号为元 C灭亡金政权 D.结束南宋的统治 3.我国现在通行的省级行政制度最早出现在:()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幻灯片显示: 小结

课后作业:畅想天地

有人认为:既然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的抗元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 幻灯片显示:歌曲《蒙古人》欣赏

板书设计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铁木真统一蒙古及建立政权

2、蒙古大汗国的扩张及对世界的巨大影响

3、正确评价成吉思汗

二、元朝建立和统一

1、元朝统一过程

2、元朝统一意义

3、文天祥抗元

4、元朝的社会经济

三、元朝民族关系

1、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

2、行省制度和对边疆的管辖

(1)目的(2)内容①中央:中书省②地方:行省制度(3)作用3.民族融合

附件:教后记

2009-3-23

教后反思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他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因此通过反思,可以将发展教师与发展学生相统一,反思不仅可以“照亮别人”更会“完善自己”,因此教后进行及时的反思是教师自身成长发展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元朝统一这一课叙述的是宋亡元兴,有很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单纯说人记事虽可调动初中学生学习兴趣,但对于感情外露、思维活跃的一班学生来说,还可适当提高。本人尝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评价”,用“评价”,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以学定教”的师生和谐互动中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基本上能较好地完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上完本节课后,经过大家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本节课的亮点有如下几方面:

1、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无论是在评价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等历史人物,还是在归纳描述元朝统一后的措施,均是由学生自己在课前搜集资料,在课堂上整合资料表述而成。这样,每个学生都成了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避免了只有部分学生活动,大部分学生成为观众的不足。

2、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及提高

比如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进行“文天祥是不识时务还是民族英雄” 的小辩论题,从学生收集的资料及表达的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某些错误。但是他们只是刚走进中学校门的、十二三岁的孩子,所以当我们运用发展性评价体系进行评论时,不能不对他们的努力和收获感到欣慰。又比如,课前布置学生写作业:假如你是马可•波罗,请你给远方的威尼斯亲人描述一下你在元朝大都的所见所闻。学生不但要收集有关资料,而且要通力合作,思考、设计,由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3、充分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紧密关系

在讲到行省制度时,结合我们今天的安徽省属于元朝的哪个行省。并且从分析史实中教育学生:台湾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妄图分裂祖国领土的行为都是可耻的。

4、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巧妙把信息技术与本课内容融合起来

利用FLASH动画效果和幻灯片,给学生直观生动的学习内容,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但是,本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在讲“元朝统一后实行的措施”这一方面设计得不够严谨、生动。过程简单、程序化了些;还有因为有课时的原因,课外知识补充得还不够充分。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尽快尽力去解决,以便更加完善我的教育教学工作。

篇2:第10课 元朝的统一[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铁木真统一蒙古,尊称成吉思汗;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统一全国.文天祥抗元,慷慨就义。元朝民族分化政策、行省制度、宣政院、澎湖巡检司的基本情况。

2、了解大都商业大都市的地位、《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一词中对成吉思汗的评价,谈谈对成吉思汗的看法。

2、如何看待元朝统一的进步性与文天祥抗元的高风亮节。

3、分析民族分化政策的目的与后果。

4、识读《元朝疆域图》,指出辽阳行省、岭北行省和宣政院、澎湖巡检司管辖的地区。

5、通过组织学生回顾、讨论西藏和台湾问题,联系我国针对当前两大热点问题的政策,说明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根据世界地图,寻找马可•波罗陆来海去的路线,并进一步认识元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了解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汗国的过程中,作出了历史贡献。

2、通过学习,明确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的局面,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历史的进步。

3、通过了解,认识南宋以及文天祥为代表的抗元斗争,体现了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这种气节和精神应该继承和发扬。

教材分析

少数民族蒙古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而成吉思汗是蒙古族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为以后元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有重大影响。元朝又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的政权,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三百多年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是历史的进步。它所开创的行省制度有效地管辖着空前辽阔的疆域,加快了边疆地区的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元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历 史时期,在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开创了元、明、清三朝长达600多年的统一王朝局面,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疆域的基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此外,元朝设立的行省制度以及元朝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也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难点: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如何认识元朝统一的进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教学中的难点。

重点分析

元朝统一全国,它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它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使社会走向安定,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开拓了空前辽阔的疆域,促进了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学习这一内容使学生认识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进一步认识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原有的行政管理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统治的需要。因此,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行省制度的建立,巩固了中央集权,能够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的统治,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行省制度被后来的明清所沿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难点分析

本课难点是统一的进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的关系的认识。这表面上是自相矛盾的,既要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上去认识元朝的统一,又要体会和学习文天祥身上体现的崇高气节和不畏牺牲的精神,学生理解有困难。

重点突破方案

元朝统一全国:利用FLASH动画效果介绍蒙古(元)统一全国的经过。注意区分元朝建立、南宋灭亡和元朝统一的不同时间。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几个由大分裂后重新走向统一的朝代。元统一的意义在分析文天祥抗元时一并介绍。

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结合多媒体课件,简介行省制度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元朝为什么要实行行省制度。结合元朝疆域地图,让学生自己在挂图上指出台湾和西藏地区所在地,增强学生的空间概念。

关于“民族融合”,教材介绍的比较充分,不必补充过多内容,指导学生讨论后归纳总结元朝民族融合的主要表现,教师最后指出元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民族融合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难点突破方案

元朝的统一是历史的的进步,而文天祥面对元军的进攻,组织军队抗元,表现出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崇高气节,无疑是正义的。学生该如何理解二者的关系呢?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考虑,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概括,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最后,教师指出认识历史问题的正确方法,请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会和运用。

另外,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还是比较薄弱,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对课本中涉及的一些理论性的问题如“蒙古政权在国内进行的统一战争和西征的战争的性质区别”、“文天祥是否是民族英雄”、“元朝社会的主要社会矛盾是地主和农民的矛盾”等问题我都准备一笔带过或者不提,因为这不但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而且大多数的学生也听不明白。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带着几个问题预习课文,比如,元朝的统一有何意义、怎样评价文天祥抗元,你怎样看待元朝的民族政策等。

2、布置学生分组收集有关元朝的历史资料。比如:成吉思汗、文天祥抗元、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西藏问题、台湾问题等。

3、准备德德玛的歌曲MV《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4、制作课件《元朝的统一》

教学手段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板书和资料,利用教学投影片展示图片。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和问题教学法的交叉使用。启发诱导,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歌曲导入)欣赏德德玛的歌曲MV《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反映了哪个民族的生活?(蒙古族)提到蒙古族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大草原、羊群、蒙古包„„)这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从12世纪时开始不断征战,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建立起强大的元朝。他们是如何兴起、壮大并统一全国的呢?让我们一起通过对第10课《元朝的统一》的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学习新课:

幻灯片显示: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引出“成吉思汗”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铁木真统一蒙古及建立政权

蒙古族是生活在蒙古高原一带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被称为“毡帐中的百姓”,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12世纪,蒙古各部落与邻近各民族经济联系加强,促进了蒙古各部的社会发展。但是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

铁木真,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统一蒙古各部,并在1206年建立起蒙古政权,结束了蒙古高原长期混乱的局面,并摆脱金国的压迫和奴役,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蒙古大汗国的扩张及对世界的巨大影响

蒙古帝国三次西征,席卷延伸至欧洲,成为一个地跨欧亚大陆的空前帝国,促进了欧亚大陆间的相互影响,建立了通行无阻的商道,使当时的人对世界有了更新的了解。

蒙古政权建立后,成吉思汗和他的儿孙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以图建立统一而强大的政权,然而在灭西夏前夕,成吉思汗病逝,他的宏图大业就由他的孙子来完成。

幻灯片显示:图片“成吉思汗召开军事会议”

说一说:你能否根据所学历史知识谈谈毛泽东评价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理解?(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最后教师点评)

3、正确评价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使蒙古人民过上了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成吉思汗是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统一蒙古,为后来元朝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二、元朝建立和统一

1、元朝统一过程

首先学生叙述,然后教师拿出展示幻灯片:(1)①灭西夏、金,并逐渐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

②忽必烈继承汗位,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③1276年,元军攻克临安,南宋灭亡,统一全国。

4(2)民族征服战争。如金灭辽、金灭北宋、蒙古灭西夏、元灭南宋等。其结果是被征服民族政权的丧失,而不是民族的灭亡。

(3)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统一局面?秦汉、西晋的短暂统一、隋统一南北朝、元朝建国。不错,总共4次,这些史实阐明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的道理,同时也说明了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统一一直是主旋律。

⑷迁都大都后,元朝统治中心完全转移到中原,大都成为元朝政治,文化中心。以后,明清两代的北京,一直是国家的都城。一直持续到今天,影响深远。

幻灯片显示:议一议:元朝的统一有何意义?然后教师总结:

2、元朝统一意义

①结束分裂局面,奠定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②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的开发;③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④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⑤促进了蒙古族的汉化及向封建社会转化

幻灯片显示:

3、文天祥抗元

学生讲述文天祥抗元的故事,教师补充点评,并展示幻灯片: 文天祥的诗歌《过零丁洋》及讨论题:“有人认为文天祥是愚忠,有人认为他不识时务。假如你是当时的文天祥,你可能会怎么做?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然后教师总结:

①元统一的进步性是不争的事实,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②但是元统一过程中对南宋发动的战争,使南宋境内汉族人民遭受残酷的屠杀和压迫,导致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③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保卫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④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

幻灯片显示:

4、元朝的社会经济

⑴、元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①重视发展农业。②商业繁荣,大都繁荣。③中外交往频繁。幻灯片显示:元大都及马可·波罗图片(2)闻名世界的元大都 元朝的商业十分繁荣。大都作为首都,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国内最大商业城市和闻名世界的经济中心。不论从海道、运河还是从陆路都可以把大量商品运进大都。同时,来自亚、非、欧各国的商人和使节络绎不绝,中外交往频繁。当时来中国的外国人中,最著名的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他曾经来中国居住了几十年,游历了许多地方,后来他回国后把他在中国和亚洲的所见所闻写成了《马可·波罗行记》,在书中描写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三、元朝民族关系

1、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

幻灯片显示: 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的图表

幻灯片显示:议一议:元朝为什么实行民族分化政策?这样做有什么弊端? 学生先讨论回答,然后教师总结 幻灯片显示:元时期全图

2、行省制度和对边疆的管辖

(1)目的:元朝为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实行行省制度。

(2)内容 ①中央:中书省:大都及其附近地区相当于今天河北省、山西、山东、内蒙的地区,元政府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管理全国的行政事务。宣政院(健全中央机构,管理宗教与西藏事务)

②地方:行省制度:各行省都是中央政府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直接对中书省负责。行省成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作为一种军、政、司合一的地方行政制度,其长官在中书省的直接领导下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军政和司法权。最北行省是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

元政府在福建行省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求(台湾)。今西藏地区,元政府在中央设置宣政院,专门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自元朝后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的地方行政区。

台湾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妄图分裂祖国领土的行为都是无耻的。

(3)作用

①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台湾、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进一步巩固了空前辽阔的疆土。

②行省制度最突出的影响是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之下,便于民族之间的友好相处和交流,促进了民族大融合,3.民族融合

第三次民族融合的高潮: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封建文化,在加速自身封建化进程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元朝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⑴表现:①民族迁徙双项流动。汉人外迁开发边疆;边疆各族内迁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相处。②汉族扩大,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族汉化;③回族开始形成。④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幻灯片显示: 巩固练习: 1.元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在:()A.1206年 B.1271年 C.1276年 D.1279年 2.下列哪一项是成吉思汗的业绩?()A.建立蒙古政权 D.定国号为元 C灭亡金政权 D.结束南宋的统治 3.我国现在通行的省级行政制度最早出现在:()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幻灯片显示: 小结

课后作业:畅想天地

有人认为:既然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的抗元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 幻灯片显示:歌曲《蒙古人》欣赏

板书设计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铁木真统一蒙古及建立政权

2、蒙古大汗国的扩张及对世界的巨大影响

3、正确评价成吉思汗

二、元朝建立和统一

1、元朝统一过程

2、元朝统一意义

3、文天祥抗元

4、元朝的社会经济

三、元朝民族关系

1、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

2、行省制度和对边疆的管辖

(1)目的(2)内容①中央:中书省②地方:行省制度(3)作用 3.民族融合

教后反思

1、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无论是在评价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等历史人物,还是在归纳描述元朝统一后的措施,均是由学生自己在课前搜集资料,在课堂上整合资料表述而成。这样,每个学生都成了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避免了只有部分学生活动,大部分学生成为观众的不足。

2、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及提高

比如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进行“文天祥是不识时务还是民族英雄” 的小辩论题,从学生收集的资料及表达的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某些错误。但是他们只是刚走进中学校门的、十二三岁的孩子,所以当我们运用发展性评价体系进行评论时,不能不对他们的努力和收获感到欣慰。又比如,课前布置学生写作业:假如你是马可•波罗,请你给远方的威尼斯亲人描述一下你在元朝大都的所见所闻。学生不但要收集有关资料,而且要通力合作,思考、设计,由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3、充分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紧密关系

在讲到行省制度时,结合我们今天的安徽省属于元朝的哪个行省。并且从分析史实中教育学生:台湾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妄图分裂祖国领土的行为都是可耻的。

4、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巧妙把信息技术与本课内容融合起来

利用FLASH动画效果和幻灯片,给学生直观生动的学习内容,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篇3:第10课 元朝的统一[教案

运动衣着有讲究

小Cool龙:你!衣服上这么多纽扣和金属饰物怎么上体育课?为什么不穿运动服?你!把衣服上的校徽(包括胸针、徽章等)和口袋里的钥匙、小刀取出来。还有,女同学赶快把你们脖子上和头上的金属或玻璃装饰物(包括发卡)取下来。戴眼镜的同学也请尽量不戴眼镜上体育课。穿皮鞋的同学,为了你的生命安全,就是光着脚丫你们也别想上课啦,一边当观众去。其他同学也要引起重视,上体育课,我们一定要穿宽松舒适的衣服,有条件就尽量穿运动服。

运动安全要牢记

小cool龙: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下上次讲到的体育课和运动会上的安全事项。请按队列从左到右,每人依次说出一条,不重复。开始!

短跑时应按照规定的跑道进行,不串跑道。否则会因相互绊倒而受伤。

跳远时,必须严格按老师的指导助跑、起跳。起跳前前脚要踏中木制的起跳板,起跳后要落入沙坑。

在进行投掷铅球、铁饼等项目时,一定要按老师的口令进行,站到老师规定的区域,以免击中他人或者自己被击中。

在进行单双杠和跳高训练时,器械下面应铺上厚度符合要求的垫子,同时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使双手握杠时不打滑,避免从杠上摔下而受伤。

在做跳马、跳箱等跨越训练时,器械前要有跳板,器械后要有保护垫,同时要有老师和同学在器械旁站立保护。

参加篮球、足球等项目的训练时,要自觉遵守竞赛规则,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在争抢中蛮干而伤及他人和自己。

没有参加运动项目的同学不要在赛场穿行、玩耍,应在指定的地点观看比赛。

在临赛的等待时间里,要注意身体保暖,春秋季节应当在轻便的运动服外再穿上防寒外衣。

临赛前不可吃得过饱或者过多饮水。剧烈运动以后,不要马上大量饮水、吃冷饮,也不要立即洗冷水澡。

比赛结束后,不要立即停下来休息,要坚持做好放松活动,例如慢跑等,使心脏逐渐恢复平静。

篇4:第10课 元朝的统一[教案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建立在全国统一、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编自演历史剧目,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通过学生培养学生对民族关系问题的正确观念,体会民族融合对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训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通过文天祥抗元斗争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结合行省制度中x藏和台湾问题,采用学生针对当前实际情况发现见解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民族融合

教学难点:行省制度

教具准备

小黑板,音乐或者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创设情境(播放音乐),由毛主席的诗“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导入到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蒙古族王朝建立者成吉思汗---铁木真。

2.板书课题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

3.出示教学目标:(小黑板展示)

(二)。自主学习

同学们阅读课本,将知识点在课本中圈点批画出来,并按以下提纲要求完成,10分钟后提问回答。

成吉思汗是如何统一蒙古草原的?

2.元朝建立后采取那些加强统一的措施?

3.元朝的民族融合有那些表现?

((三)自学检测:

自学后,学生分组展示,更正,教师补充。

(四)精讲点拨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蒙古族是生活在蒙古高原一带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被称为“毡帐中的百姓”,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12世纪,蒙古各部落与邻近各民族经济联系加强,促进了蒙古各部的社会发展。但是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铁木真,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统一蒙古各部,并在1206年建立起蒙古政权,结束了蒙古高原长期混乱的局面,并摆脱金国的压迫和奴役,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正确评价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使蒙古人民过上了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成吉思汗是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统一蒙古,为后来元朝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元朝的社会经济:

⑴、元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①重视发展农业。②开凿新运河和开辟海运。③商业繁荣,大都繁荣。④中外交往频繁。

⑵、元世祖重视农业(目的:维护统治)的措施(蒙古贵族对农业的破坏)

①禁止圈占农场作牧场。②治理黄河。③推广棉花种植。元朝:棉纺织业中心在松江地区,黄道婆学习黎族先进棉纺织技术后又改进了生产工具。

⑶、元运河

元世祖时,为解决运粮困难,开凿会通河、通惠河。元朝运河与隋运河相比有哪些变化?

①隋运河通过洛阳,呈大弯曲状,元都城在大都,运河不再通过洛阳而是截道取直,抵达大都。②新开两段运河,从山东到临清的是全通河,由通州到大都的是通惠河。

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元朝疆域:北至阴山以北,南至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x疆、中亚地区。今天的x疆、x藏、蒙古、云南、东北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的范围之内。

2、行省制度:

目的:元朝为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实行行省制度。

①中央:(1)中书省:大都及其附近地区相当于今天河北省、山西、山东、内蒙的地区,元政府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管理全国的行政事务。

枢密院(全国最高的军事机构);御史台(全国最高的监察机构);宣政院(健全中央机构,宗教与x藏事务)

②地方:行省制度:各行省都是中央政府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直接对中书省负责。行省成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作为一种军、政、司合一的地方行政制度,其长官在中书省的直接领导下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军政和司法权。最北行省是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

元政府在福建行省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求(台湾)。台湾在三国时称夷洲,公元230年吴国大将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民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记录;隋朝时称为流求,大陆商人常到流求贸易。x藏在唐朝时称为吐蕃,当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赞普松赞干布,表明汉藏两家已合同为一家。

今x藏地区,元政府在中央设置宣政院,专门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x藏自元朝后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的地方行政区。

元朝在行政上加强对x藏管理的同时,还非常尊重x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忽必烈封藏族人民的宗教领袖八思巴为帝师,八思巴创制蒙古文和朝见忽必烈等都反映了中央与x藏的密切关系。元朝在x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清查户口,征收赋税,x藏正式归入中央版图。对西域开发治理,实行全方位开发;实行军屯、民屯,促进冶炼业、纺染业的发展;统一货币,并实行轻徭薄赋政策;还重用少数民族人才。西南:云南设行省,推行土司制度。南沙群岛:----万里石塘。

台湾和x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妄图分裂祖国领土的行为都是无耻的。

(3)评价行省制度:

①对郡县制管辖方式的继承与发展,适应了元政府管理辽阔疆域的需要,有利于加强对边区的管辖,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台湾、x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进一步巩固了空前辽阔的疆土。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疆域。

③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省做为最高行政区化沿用至今。我们今天的行政区划与元朝行省制度是一脉相承的。

④行省制度最突出的影响是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之下,便于民族之间的友好相处和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内聚力加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加强了内地和边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

2.民族融合

第三次民族融合的高潮: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封建文化,在加速自身封建化进程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元朝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将全国各族人民分为四等,规定不同的等级享受不同的权利。在民族压迫下的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⑴表现:①民族迁徙双项流动。汉人外迁开发边疆;边疆各族内迁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相处。②汉族扩大,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族汉化;③回族开始形成。④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回族是我国回回族的简称。唐朝以来,有不少定居在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他们信仰伊斯兰教。13世纪初,大量信奉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阿拉伯人、波斯人来到中原,散居于我国各地,他们在元代的官方文书中被称为“回回”。他们同汉人、蒙古人、畏吾儿人等互相杂居,互相通婚,经过长期融合发展,到元朝末年开始形成一个新的共同体,具备了一个民族的雏型。明朝建立后,逐渐融合成为回族。

⑵原因:元朝民族融合能够进一步加强和发展,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三国以来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它促进了各民族互相学习,交往,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丰富了各族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从而也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⑶民族融合的特点:

第一,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第二,友好交往是主流,中心是扩大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汉族文化的影响。

第三,中华民族以儒家大一统思想作为民族的精神支柱。

第四,民族大融合促进国家统一,国家统一又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因此,民族大融合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

第五,落后民族在征服先进民族后被先进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文化知识所同化。落后的少数民族吸收汉族先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及文化知识,大都是非强制性的,汉族也是在不断吸收兄弟民族的长处和人口的过程中发展着。

(五)合作探究

.元朝运河与隋朝运河有什么不同?

隋朝运河通过都城洛阳,呈大弯曲状。元朝都城在大都,运河不再通过洛阳而是截弯取直,抵达大都。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谁的诗?你能解释它的意思吗?

文天祥。意思: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名垂青史。

(六)达标检测

.下列哪一项是“一代天骄”的业绩?

A.起兵反抗辽统治者的压迫

B.建立蒙古政权

c.定国号为元

D.灭亡金朝

2.在我国历史上,x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正式行政区是在。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3.元朝政权建立的时间是。

A.1206年

B.1271年

c.1276年

D.1272年

4.元朝时期,我们称台湾为。

A.流求

B.夷洲

c.琉球

D.台湾

5.元朝设中书省,这是一个。

A.地方行政机构

B.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c.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机构

D.咨询机构

6.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政权建立于。

A.

B.

c.

D.

7.我国现在的五十六个民族中,形成于元朝的是。

A.蒙古族

B.回族

c.维吾尔族

D.朝鲜族

8.元朝管辖今

A.宣政院

B.中书省

c.行中书省

D.澎湖巡检司

9.关于元朝行省制度叙述正确的是。

1127: 1141年 937年 1206:

x藏的机构是。

①大都由中书省直接管辖

②今东北地区直接由中书省管辖

③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

④“行省”是地方行政机构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

0.下列政权被蒙古族所灭的有。

①辽

②西夏

③南宋

④北宋

⑤金

A.①②③⑤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1.下列各项中属于元朝的是。

①组织军队灭西夏②灭亡南宋

③杀害文天祥

④灭亡金政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2.毛泽东《沁园春•雪》中云:“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

识弯弓射大雕。”你是如何理解毛泽东的这句话的?用史实说明

【答案】1.B

2.D

3.B

4.c

5.B

6.D

7.B

8.A

9.D

0.B11.D

2.“一代天骄”是指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建立蒙古政权,同时推行领户分封制和护卫军制度巩固蒙古政权。“只识弯弓射大雕”则指出成吉思汗所进行的战争

(七)堂清检测

基础训练题

(八)板书设计

篇5:第10课 元朝的统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蒙古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史实,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了解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认识元朝的统一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过程与方法:

识读有关成吉思汗、忽必烈两位历史人物的图像资料,文字史料,获取历史信息,尝试了解蒙古族兴起与元朝统一的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元朝统一对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起到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难点:认识到元统一,对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奠定作用。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

三、教学过程

1明确本课课题、框题的知识整体结构 2出示本课知识目标 3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导入历史

展示视频材料:成吉思汗与蒙古帝国的崛起

过度:短片简要介绍了蒙古族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的统一,下面我们就通过本课的学习一起了解一下这段历史知识。

首先阅读第一框题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蒙古的兴起 蒙古族是如何兴起的?(提问学生解决以下问题)

(一)蒙古的兴起

(1)蒙古族是中国______一个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动于___________,后来向西迁徙。

(2)蒙古族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活的_______民族。过度:蒙古兴起之后,蒙古草原上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这一局面又是怎么样改变的呢?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蒙古的统一 阅读第一框题余下内容解决下面问题

(二)蒙古的统一

(1)背景:_____世纪,蒙古草原分布许多部落,为了争夺人口、草场、水源、牲畜___________。人们盼望和平盼望草原______,__________。

(2)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铁木真多次征讨逐一打败草原上各部落

(4)建立政权:_____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___________,他被拥立为大汗,尊称为“___________”。过度:中国古代的很多北方少数民族,例如,我们学过的匈奴、突厥、契丹、女真等。在自身统一强大以后都会有一个向周边扩张的倾向。蒙古族也是如此。

提问:回忆蒙古族兴起之时,中原地区是哪个朝代? 明确:处在南宋和金对峙时期。当时宋金互有攻伐然而谁也没有吃掉对方。它们与中原西部的西夏政权,最终都被蒙古所消灭。我们来学习第二框题蒙古灭西夏和金。阅读教材第二框题第一段回答下面问题

(一)蒙古灭西夏

(过程、时间)

(1)过程:成吉思汗进攻西夏,西夏向金国求援。由于金和西夏交恶,于是金皇帝拒绝援救西夏。(2)时间:_____年西夏被蒙古所灭。

(3)成吉思汗去世:在灭西夏前夕去世,留下遗言借宋道进攻金朝。过度:西夏被灭之后,蒙古统治者,遵照成吉思汗遗命攻金。阅读第二、三段回答以下问题

(二)蒙古灭金

(过程、时间、影响)(1)过程:蒙古与_____结盟,南北夹击金朝。(2)时间:______年蒙古灭金。

(3)影响:金灭亡后,_______与________形成__________局面。蒙古南下攻南宋,双方战争持续了40多年。

过度:播放视频忽必烈与元的统一。过度道第三框题元朝的建立和统一,金被灭后,整个中原广大地区存在的就只剩下南宋政权。灭掉南宋的是蒙古第五代大汗忽必烈,也是元朝的建立者。我们看第一个问题元朝的建立。阅读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一)元朝的基本概况(1)建立时间:______年(2)建立者:__________(成吉思汗之孙,1260年继承汗位)(3)国号:____________(4)都城:_______ 过度: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采取了那些治国的政策和措施呢? 提问请同学回答

(二)忽必烈的统治政策和治国方略

(1)背景:接受了汉族儒臣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行___________的方略。

(2)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治上学习__________统治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过度:总结起来这些政策都可以说是在向汉族学习。我们称之为:汉化我们通过一幅图来加深以下对元朝汉化的理解,出示元大都城图 提问:思考这幅图里那里能体现出元朝进行了汉化? 回答:略

过度:自960北宋建立,享国319年的宋朝迎来了它的终结,忽必烈南下进攻南宋最终完成了整个中国的统一。阅读最后一段回答下面问题

(三)南宋灭亡和元朝的统一

(1)元朝建立后继续进攻南宋,_______年元军攻入________,南宋灭亡。

(2)南宋灭亡后,陆秀夫、文天祥等南宋军民继续抗元,______年元消灭南宋残部,完成统一。(3)影响:元的统一,结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局面,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奠定基础。4课堂总结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各民族间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得到加强,对以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串联板书中的事件,由事件顺序明确时间顺序(提问学生)巩固本课内容 5随堂巩固

1、史书记载12世纪的蒙古“没有逃避的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结束这一局面建立蒙古的历史人物是 A、成吉思汗

B、元世祖

C、顺治

D、朱元璋

2、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首领忽必烈建立的王朝是

A、夏朝

B、秦朝

C、元朝

D、清朝

3、下列属于忽必烈功绩的是

A、定都和林,灭亡南宋

B、建立蒙古政权

C、正式定国号为元,迁都大都

D、创立蒙古文字 元灭南宋,完成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A、1206

B、1227

C、1260

D、1279

篇6:第13课 祖国统一大业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一国两制”构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实行“一国两制”的现实性和可能性。

2、过程与方法:运用对比分析法培养学生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高度评价“一国两制”是具有独创性的伟大构想,它为中国的统一开辟了一条现实可行的道路;认识台湾海峡关系的缓和会增进民族感情,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教学重难点

重点:香港、澳门的回归祖国。

难点:港、澳回归和处理台湾问题涉及经济、统战等诸多因素。

一、导入新课

1、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2、导入:诗歌《乡愁》导入。

3、历史背景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阶段。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尚未完全统一。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20 世纪的最后 20 年,祖国的统一大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二、新课探究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目的:为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2.时间:20世纪80年代初,由 邓小平提出。

3.基本内涵:“一个国家(前提)、两种制度”。4.历史意义:

⑴有利于保持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稳定。⑵为中国的统一大业开辟了一条现实的道路。

⑶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方式解决某些历史遗留问题找到了新思路。⑷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作出了贡献。

(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回顾香港被英国殖民侵占的历史 2.香港回归:1997 年7月1日。澳门回归:1999 年12月20日。(让学生讲讲香港、澳门的回归之路)3.意义

⑴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⑵洗雪了中华民族的耻辱。

⑶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历史性步伐。

(三)、统一大业必将实现 1.海峡两岸关系缓和:

⑴背景: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中共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政策和措施。台湾方面逐步放宽对两岸交流的限制。⑵现状:20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两岸交流日益频繁。⑶意义:增进了相互了解和沟通,减少了敌意和误解,增强了民族感情和民族凝聚力。2.海峡两岸关系前景: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无法阻挡的

3、讨论解决台湾问题还存在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一国两制在港澳成功实践、两岸交流频繁、大陆和平统一方针的感召、两岸同胞同宗同源、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执政、国际社会承认一个中国、台独不得人心等等。不利因素: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扰与破坏。

三、总结巩固

1、课程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台湾与大陆的日益交往的密切,祖国统一是必然趋势。

2、真题训练

1、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这一构想的提出归功于(D)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邓小平

2、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是(A)

A、1997年7月1日

B、1999年12月20日 C、1999年7月1日

D、1997年12月20日

3、香港回归祖国,翻开了香港历史新的一页。出席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中国国家主席是是(A)

A、江泽民

B、胡锦涛

C、邓小平

D、毛泽东

4、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是在(D)

A、1984年

B、1997年

C、1998年

D、1999年 5、1997年,香港顺利回到祖国怀抱,洗雪了多年来中华民族的耻辱。香港从此摆脱了(A)

A、英国殖民统治

B、法国殖民统治

B、C、美国殖民统治

D、葡萄牙殖民统治

6、两岸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的局面出现在(B)A.20世纪70年代以来

B.20世纪80年代以来

C.21世纪初以来

D.20世纪90年代以来

7、下列关于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A、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 B、打破了海峡两岸人为隔绝的局面

C、洗刷了中华民族的耻辱

D、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8、实施“一国两制”的前提是(A)A、坚持一个中国

B、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C、坚持和平统一

D、实行两种社会制度

9、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占领的标志性事件是(C)A、香港回归祖国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澳门回归祖国

D、西藏和平解放

10.我国政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A)A、“一国两制”

B、和平共处

C、平等谈判

D、两岸两制

1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实践这一构想的地区有①香港特别行政区

②澳门特别行政区

③台湾

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

12、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形成的历史原因?

篇7:第10课 元朝的统一[教案

用运动的观点来探究几何图形变化规律的问题称为动态型几何问题,

这类问题是历年各地中考的热点题型之一,也是中考试卷中压轴题目的首选,此类问题几乎是每卷必考,题量一般是1~2题,分值是12-15分,且一般都有一定的难度,

动态几何问题一般是以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几何图形为载体,设计的动态变换,并对变化过程中伴随的等量关系、变量关系、图形的特殊状态、图形之间的特殊关系等进行实验、观察、猜想和归纳,同时进行推理的一类问题,此类问题的信息量大,灵活多变,出现的结果又往往不确定,一般涉及的知识有平行线、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方程、不等式以及函数等。

求解动态型问题时需要“以静制动”,即把动态问题转化为静态问题来处理,具体地说,需要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把握运动和变化的全过程,动中取静,静中求动,抓住运动过程中的某一瞬间,抓住变化过程中的特殊情形,确定运动变化过程中的数量关系、图形位置关系,从而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模型,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其具体解题步骤一是化动为静:(1)明确讨论标准;(2)画出不同的图形(分开画);(3)设字母体现“动”,二是分为两种题型:(1)①将字母视作常数,分别列出方程;②解方程并检验;③总结,(2)①将字母视作常数,列出函数解析式;②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求出函数的最值:③检验,

解答动态型试题的关键是把握以下三点:一是借助图形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函数关系来探究几何图形的变化规律;二是借助图形在三种变换(平移、旋转、折叠)过程中的变量和不变量,动中求静,利用变换的有关性质来解决一些有关几何图形的面积、周长等问题;三是解答过程中往往需要综合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特殊与一般的思想等多种数学思想,利用数学思想,恰当地使用分析综合方法,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基本的、常见的问题。逐一击破,从而进一步得到新的结论,最终解决问题,

重点题型例析

一.有点运动产生的问题

动点问题中动点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运动的动点,此类动点有给出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我们主要根据“运动速度×时间=路程”来表示某些线段的长,根据动点的位置可以将线段分为走过的路程(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来表示)、剩下未走的路程(用动点要运动的总路程一走过的路程),特别注意,当动点在折线上运动时,要把走过的线段去掉某些部分才能和所求线段对应,对于剩下未走的也由于动点移动到不同线段上而改变其终点位置来分别进行表示,当所表示线段与动点运动方向不同时,一般采用相似知识,找出和某些可以计算长度且方向与所求线段方向一致的线段来寻求相似比,二是不定点,这类动点一般结合存在性问题出现,即是否存在点P使得题目满足一些结论或当某些结论存在时。求动点P的位置,解答时可以把题目要求满足的情况作为一个使用条件,使P恰在满足要求的位置,然后结合几何知识进行解答,

点拨:如果抛物线上的点是已知的,就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有三种表达式,可以依据具体情况设定,解答存在性问题的一般思路是先假设结论存在,然后推理得出结论,进而判断结论是否成立,对于求多边形的面积通常采用分割法,把它分割成多个简单的图形,另外,这种动态几何问题,一般采取“动中求静,静中求解”的求解策略,以相对静止的瞬间,清晰地发现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利用数形结合,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由直线运动产生的问题

由直线的运动产生的问题称为动直线问题,求解时应针对直线运动变化过程中相伴随的数量关系、位置关系去研究,抓住变化中的“不变量”,以不变应万变,从而确定基本关系式,并确定变化范围,必要时画出相应的图象,以帮助解决问题。

点拨:本题的题设条件中虽然给出了动直线L,但在解题时似乎没有涉及,这就是处理动态问题时“以静制动”的效果,

三.有图形运动产生的问题

动态图形型试题以图形变换为载体,集代数与几何的众多知识于一体,并且渗透了分类讨论、转化、数形结合、函数方程等重要数学思想,命题的设置常常具有开放性、操作性和探究性,

上一篇:给自己的世界一片晴朗优秀学生作文下一篇:保险从业资格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