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名将

2024-07-09

中国历史名将(精选8篇)

篇1:中国历史名将

中国古代名将

开国,平叛,安边。

战术高超者

一战成名者

影响巨大者

春秋

1.孙武——(前535年—?)

兵家圣人、百世兵家之师。字长卿。军事家、政治家。与伍子胥合力攻入楚国都城。作《孙子》十三篇,为后世推崇备至

2.伍子胥——(前559~前484)军事家、政治家。名员,字子胥。初为楚人,楚王无道,杀其父兄。辗转入吴,辅佐吴王阖闾,强盛吴国。与孙武合力,攻入楚国国都,掘平王尸,鞭三百。后因谗言被夫差赐死。

3.先轸——(前?—前627)

晋中军元帅,指挥城濮之战,奠定晋国霸主地位。崤之战,第一场歼灭战。外交伐谋,开启兵家诡道。后因怒斥君主,自觉惭愧,自杀式冲锋而亡

战国

1.吴起——吴子(前440-前381)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武庙十哲。作为军事家与孙子齐名,作为政治家与商鞅并论。在魏而秦不敢西进,在楚而三晋不敢南图。在魏魏强,在楚楚盛。首创魏武卒。开商鞅改革先河。平生七十六战,六十四胜,其余皆平。著作《吴子兵法》武经七书之一。后因改革触犯楚国贵族权利,被楚贵族杀害。

2.白起——杀神、人屠(?—公元前257年)

军事家。战略家。秦武安君。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武庙十哲。战国时代赫赫有名的将军,好歼灭战,以歼灭敌军主力为战略思想。以战止战,以杀止杀。战术灵活,指挥艺术高超。百战百胜,无一败绩,指挥鄢郢之战,伊阙之战,长平之战。一生歼敌一百三十多万,攻城七十余座。在世时,三晋与楚无敢攻秦。后被昭襄王赐死。六国闻白起死,举杯相庆。

3.孙膑——(?—前316)

军事家,鬼谷子弟子,孙武子后人

。精通兵法。受同窗庞涓陷害,受膑刑,后入齐,以军师身份指挥桂陵之战,批亢捣虚,攻敌之必救。马陵之战,减灶计,诱杀庞涓。两次大败兵锋正盛的魏国。奠定齐国霸主地位。著有《孙膑兵法》。马陵之战之后不知去向

4.廉颇——(前327-前243)赵国将军,战国四大名将,战功卓著,为赵国转战四方。擅长防御战,长平之战初期,以阵地战成功抵御秦国进攻。长平之战后,击败浑水摸鱼的燕国军队。被赵王猜忌,辗转魏楚,并无功绩,老死于楚国

5.李牧——(?-前229)

赵国军事家,战国四大名将,赵武安君。守备赵国北方,大破匈奴,使赵国边境安定十数年。召还朝中,屡破强秦,成为秦国心腹大患。平生未尝一败,是战国后期东方六国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将军。赵王中反间计,杀死李牧,三月后,赵国灭亡。

6.王翦——(?-?)

秦国军事家,武成候,战国四大名将。始皇尊其为师,帮助秦始皇灭掉六国,统一天下居功至伟。急流勇退,安享晚年

7.乐毅——(前?—前?燕昭王惠王)

燕国军事家,燕昌国君。率五国联军攻齐,下齐七十余城致使齐国几乎灭亡。使齐国一蹶不振。不复东方大国形象。后被燕王猜忌,归隐而去

8.田单——(前?—前?齐闵王襄王)

齐国贵族,齐安平君。出将入相,指挥即墨战役,运用火牛战,大破燕军。短时间内收复齐国故土

9.匡章——(宣王威王闵王)齐国名将,桑丘之战,击败千里入侵的秦国军队。伐燕,征楚,攻秦。统三国联军,攻陷秦国函谷关,秦国求和。后六国再无入函谷关者。

10.赵奢——(?—?惠文王孝成王)

赵马服君,指挥阏与之战,一战封神

1.蒙恬——(?—前210)中华第一勇士,秦国将军,灭齐有功。后率军三十万,北筑长城,却匈奴七百余里。经营河套平原。后被秦二世赐死

2.王贲——(?—?)将领,王翦之子,通武侯。秦始皇灭六国主要将领,灭魏、燕、齐

3.章邯——(?—前205)

秦少府,将领,雍王。大秦帝国最后一根顶梁柱,率军转战四方,消灭各地起义军。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秦朝的灭亡,杀死项梁。巨鹿之战投降项羽,后败于韩信。自杀而亡。

4.冒顿单于——(前234—前174)匈奴单于,杀父自立。雄才大略,即位初期,忍辱负重,麻痹强大敌人东胡,而后将其一举击败。统一漠北草原。随后征服西域二十多小国,控制西域。“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拥有控弦之士三十余万。缔造了最为强盛的匈奴帝国。汉建立后,刘邦亲自出征匈奴,冒顿用计围刘邦于白登山,绝汉军粮,刘邦用陈平计,侥幸得脱,遣使求和,为汉朝奇耻大辱。

1.项羽——(前322—前202)西楚霸王,名藉,字羽。中国勇战派代表。“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初起兵,展现无双武力,独自格杀百余人。巨鹿之战,破釜沉舟,消灭秦国主力军队。掌天下,分诸侯。彭城之战,以三万兵急袭刘邦联军五十六万,大获全胜,雎水断流。然而四面皆敌,不断作战,且未能有稳定后勤保障。最后为刘邦统天下之兵所围。突围至乌江,最后一次展现无双武力。身杀汉军数百人,自刎而死。

1.韩信——(前230—前196)兵仙,西汉开国元勋,军事家,战略家。齐王,楚王,淮阴侯。大将军,相国“王侯将相”荣加一身。汉初三杰,武庙十哲。萧何称其“国士无双”,刘邦乃拜之为大将。独自领军作战,出陈仓,定三秦,平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与刘邦会合围项羽于垓下,全歼楚军。天下无能与其争锋。汉之疆土三分之二出自韩信之手。“功高无二,略不出世”。后人称“言兵莫过孙武,用兵莫过韩信”。楚汉之际,天下局势皆在韩信之手,向楚则楚强,向汉则汉胜,自立则三足鼎立。后因功高震主,不知收敛。被斩于长乐钟室。

2.英布——(前?—前196)“汉初三大名将”,楚九江王,汉淮南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楚汉战争期间,隔岸观火。后被刘邦策反,共围项羽于垓下。归汉后造反被杀。

3.彭越——(前?—前196)“汉初三大名将”汉梁王。常年率兵扰乱项羽后方,袭其粮道,使其疲于奔命。堪称游击战争鼻祖。后因被诬造反,被刘邦杀死。做成肉饼

4.樊哙(前242—前189)汉开国将军,舞阳侯,相国。早年从刘邦起兵于沛县,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作战勇猛,攻城先登,临阵杀兵。刘邦称帝后,帮助刘邦平定各路反王,稳定刘氏统治。

5.曹参——(前?—前190)汉平阳侯,丞相。从刘邦起兵于沛县,身经百战,屡立战功。破二国,一百二十二县。汉开国功臣第二位。继相位,与民休养生息。恢复大汉生气。

6.周勃——(前?—前169)汉开国功臣,绛侯,丞相。随刘邦起兵于沛县。身经百战,屡立战功,攻城好先登。刘邦言“安刘氏必勃”。吕后死后,与陈平共铲诸吕,保存汉室。

7.灌婴——(前?—前176)汉开国功臣,颍阴侯。丞相。作战勇猛,统领汉军骑兵,屡立战功。用兵迅速且勇猛。潍水之战,韩信败龙且,灌婴手下斩龙且。垓下之战,项羽突围,灌婴紧追不放,逼项羽自杀。刘邦称帝后,帮助刘邦平定异姓诸侯王反叛,吕后死,协助铲除诸吕

8.周亚夫——(前199—前143)汉军事家,条侯,丞相。周勃之子。治军严谨,驻军于细柳军营时,文帝入营,尚需通禀。景帝时七国之乱,统帅汉军,三月平叛。挽救汉朝。后因事下狱,绝食而死。

9.李广——(前?—前119)飞将军,汉朝大将。初随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夺旗扬威。后长期驻守边境,与匈奴交战。作战勇猛,保境安民。匈奴畏惧,数岁不敢入侵。但自己也经常损兵折将。后随卫青北征匈奴,迷路,自杀。

10.卫青——(前?—前106)字仲卿。西汉大司马大将军,长平侯。多次北征匈奴,为汉开疆拓土,战功赫赫。用兵深入,出奇制胜漠北之战,与霍去病深入漠北,几乎消灭匈奴有生力量,威胁汉朝的匈奴边患,基本解决。

11.霍去病——(前140—前117)卫青外甥,西汉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勇猛果敢,骁勇善战,精于骑射。用兵灵活,擅长千里奔袭,出奇制胜。继承卫青战法并发扬光大,将骑兵机动性发挥到最大。古代最优秀骑兵将领之一。自18岁初上战场,多次北征匈奴,使匈奴闻风丧胆。漠北之战,与舅父卫青深入匈奴腹地,大破匈奴,使之元气大伤。漠北之役,霍去病封狼居胥,饮马瀚海。成为中华民族武将最高荣誉之一。因病去世

12.赵充国——(前137—前52)字翁孙。西汉将领。早年从李广利征讨匈奴,被匈奴大军围困。充国率百余人突出重围,身受二十余创。后以古稀之年,督边西陲,下令屯田,长期与羌人对峙,只打必打之战,瓦解羌人各部联合,收买人心。“不战而屈人之兵”,最终平定羌人叛乱。

13.陈汤——(前?—前?汉元帝)西汉将领。出任西域都护府副校尉时,审时度势。果断率领胡汉杂军,突袭匈奴,斩郅支单于。解除匈奴对汉威胁。边境安定半个世纪。“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出自其口

14.吴汉——(?—44)字子颜。东汉开国元勋,广平侯“云台二十八将”协助刘秀平定河北,击败收编各地农民军,壮大刘秀势力。消灭公孙述,平定川蜀。治军不严,为人诟病

15.耿弇——(3—58),字伯昭。东汉开国元勋,将领,好畤侯。“云台二十八将”,从刘秀平定河北,消灭农民军。率部转战山东,以寡军消灭张布十万军队,尸横遍野,平定齐鲁之地。军事指挥艺术高超,作战灵活,首创围城打援。

16.岑彭——(?—36)字君然,东汉将领,舞阴侯,“云台二十八将”。率军南征,平定荆襄

17.

篇2:中国历史名将

孙子,名孙武,春秋末期军事家。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著有《孙子兵法》。从周敬王八年(前5)被吴王任命为大将,到周敬王三十八年,孙武在吴国活动了30年,为吴国的强盛和称霸中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白起——屠夫

白起(?—公元前257年),《战国策》作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人,中国战国时代军事家、秦国名将,兵家代表人物。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馀座,歼灭近百万敌军,被封为武安君。

三、吴起——冷血将军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卫国左氏人。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在楚国时,曾主持“吴起变法”。

四、王翦——一统六国的悍将

王翦,关中频阳东乡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

五、韩信——兵仙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汉族,淮阴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

六、霍去病——大汉飞骑

霍去病(前140年—前1),汉族,河东平阳人,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霍去病,是中国汉朝赫赫有名的大将,他少年从军出战,打得匈奴再也不敢南下欺凌西汉。

七、李靖——大唐的奠基者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省三原县东北)人。隋末唐初名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李靖的治军、作战经验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

八、祖逖——北伐之志

祖逖(266年-3),字士稚,范阳逎县祖逖出身于范阳祖氏。早年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马掾、骠骑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职,并于西晋末年率亲党避乱于江淮。后被授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率部北伐。祖逖所部军纪严明。

九、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11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十、常遇春——常十万

篇3:中国历史上的太监名将

武则天退位后,唐中宗上台,其间曾发生太子率领禁军逼宫的政变。叛军势大,宫廷方面却没有将领敢挑大梁,中宗都吓得开始哭鼻子了,杨思勖见状为主分忧,请缨上阵。宛如关云长杯酒斩华雄一般,杨思勖在战场上一刀将叛军先锋砍死,严重打击了敌方的士气,最终造成叛军自行溃散,杨公公就这样完成了自己华丽的初阵。

不久,中宗的侄子、一代雄主唐玄宗登基。他开创了开元盛世,也开创了太监领兵出征的先河。

开元初年,越南酋长梅玄成起兵叛唐。在给自己起了个相当威猛的封号——“黑帝”后,老梅与林邑、真腊国合兵同盟,攻陷了唐治下的安南府三十二州。玄宗命令杨思勖主持讨伐。当时已经年过六十的杨公公采取了以夷制夷的战略方针,他在岭南招募当地土著子弟共十余万人马,巧妙地化解了水土不服的难题;随后取东汉马援南征时的伏波故道隐蔽行军,突然出现在梅玄成面前。可怜号称四十万的黑帝大军还没醒过神来就被杨公公的闪电战打得大败,老梅更是在战场上就丢了脑袋,黑帝不幸见到了阎王。玄宗不吝封赏,杨思勖官居骠骑大将军,爵虢国公,打破了唐太宗立下的“阉人不得担任三品以上职务”的祖制。

其实杨为人残忍好杀,在岭南四次平叛实行焦土政策,总共杀掉了十多万人,为了震慑当地居民还“积尸为京观”,就是把被杀者的尸体堆到一个大土坑里炫耀。因此不论蛮族人还是军中将士都非常惧怕杨思勖,连手下的偏将报告战事时都不敢抬头仰视他。在岭南,杨思勖就如死神一般令人恐惧。从这些事例上,我们既能感受到杨思勖的赫赫战功,也看到了他心理变态的黑暗一面。

开元二十八年,八十岁的杨思勖病死。十五年后,也就是天宝十四年,爆发了著名的安史之乱,大唐王朝从盛世的顶峰一下跌入了乱世的谷底,伴随着宦官擅权和藩镇割据,中国再度陷入了二百年之久的战乱之世,直到赵匡胤陈桥兵变,中国才获得了安定统一的机会。

宋朝的太监武将,大概也是历史之最。这期间最有代表性的公公,就是那位因水浒传而家喻户晓的使相童贯了。童贯后来因为主持与金人签订引狼入室的“海上之盟”,成为导致靖康奇耻的大罪人,千年来人们对其骂声不绝,实际上童公公也算得上一位名将。

徽宗曾任命童贯担任西北监军,负责主持与西夏的战事。他率兵连打几次胜仗,西夏国力跟不上,经济快要崩溃,最后表示愿意赔钱谢罪。徽宗遂罢六路大军,“加贯太傅,封经国公”。

随后在童贯主持下宋朝对吐蕃开战,经过一年的征伐,宋军彻底打垮了河湟地区的吐蕃部队,控制了青海东南部、黄河以北地区。童贯升任成为西北边区最高军政长官。在武力孱弱的宋朝,童公公俨然是帝国上空冉冉升起的一颗耀眼将星了。

徽宗相当以童贯自豪:“契丹人听说我国有一个童贯,屡屡打胜仗,很想见识一下。正好就此派他去考察辽国的情形。”于是把童公公的官职加为检校太尉,前往辽国进行国事访问。辽国人很没有礼貌地嘲弄了童贯,童公公大怒,当下在回国的途中接纳了辽人马植,开始了宋朝经略幽燕的行动。在金兵的帮助下,宋军克复幽燕十六州,完成了太祖太宗的遗愿,童贯以太监之身进封广阳郡王,可谓位极人臣。

在明朝,也并非只有郑和一名太监专美于军伍:开通西域的侯览,攻打兀良哈的刘永诚……这班堪称名将之花的另类太监,在我中华泱泱数千年上国历史中,构成了一道诡异而又别样的风景。

篇4:盛唐名将郭子仪的历史典故

用现在的历史观点看来,郭子仪仍旧是一个值得赞扬、值得钦佩的人。他在中华民族受外族围攻时保卫国家,收复被侵略者占领了的京都;他使人民免于被外族劫掠之苦,得到了相对的安居乐业。他在军事上与李光弼齐名,但他团结一切力量来保卫国家的光辉政绩,却是李光弼所远不及的(李光弼不是汉族人)。

郭子仪与李光弼同为中级军官时,据说两人感情很不好,虽然同桌吃饭,但只互相对望一眼,不说一句话。后来安禄山造反,皇帝命郭子仪做朔方节度使,李光弼成为他的部下。当时的节度使大致相当于战区司令长官兼行政长官,权力极大。李光弼很怕郭借故杀他,谁知郭反向皇帝极力举荐,皇帝就任李为河东节度使。郭子仪还分了部下一万名精兵给他。这种博大的胸襟和政治风度,真是一个巨人!

(据杜牧写的一篇文章中说,郭子仪当节度使后,李光弼想逃走,还没决定,皇帝已下旨令他领一部分郭的兵东征。他心想郭子仪这次一定放他不过了,于是对郭说:“我死是心甘情愿的,只求你饶了我的妻儿。”郭子仪忙拉住他的手上堂对坐,道:“现在国家大乱,哪里是计较私仇的时候!”当即分兵给他。两人相别时握手泣涕,相勉报国。)

郭子仪为人宽厚,待部下与士卒极好,李光弼却军令严肃,威猛善战。这两人代表着军人的.两种美德。在临阵战斗上,似乎李光弼更为能干,几场大战打得光采漂亮之极,但部下对他“畏”而对郭“感”。史书上不断登到军士怎样盼望郭子仪来统率他们,如何“如子弟之望父兄”、“如天旱之望大雨”、“咸鼓舞涕泣,喜其来而悲其晚也”等等。

“郭子仪单骑退敌”是极有名的故事,这件事固然表现了他的勇敢,但更重要的,是他孤立敌人、争取同盟的识见。代宗永泰元年十月(公儿七六五年,升平公主就是在这一年五月嫁给郭暧的),回绝与吐蕃两大外族联军进攻径陽,兵力强大之极,唐兵远远不及。郭子仪下令严守不战,他知道回纥与吐蕃内部颇有矛盾,于是命卫队长去见回纥。回纥人不信道:“听说郭公已经死了,你骗人。要是真的在这里,我们见见可以吗?”卫队长回来报告,子仪道:“目下众寡不敌,难以力胜。从前我和回纥颇有交情,不如挺身去说服他们。”部下主张选五百名铁骑兵作卫从,子仪道:“这反而有害。”他儿子郭唏(子仪的第二子,最会打仗的一个,郭暧则是第六子,远不及哥哥本事)大惊,拉住他的马劝道:“他们是虎狼,大人是国家大元帅,怎么可以把身体送入虎口!”子仪道:“目下要是战,那么咱父子一定都得死,国家不免遭难。我以至诚的话去说服他们,如幸而见从,那是四海之福!否则,只牺性我一个人,可以保全全体。”郭唏拉住马缰不放,子仪扬起马鞭,在他手上猛击一鞭,喝道:“走开!”大开城门而出,命人高呼:“令公来啦!”回讫人大惊,大元帅弯弓搭箭,立在阵前。子仪脱下盔甲,抛下铁槍,缓缓纵马上前。回绝诸酋长相顾道:“不错,是他!”皆下马罗拜。子仪也下马,上前握住回纥元帅的手,责备他进军侵略。两人一番谈论之后,回纥元帅终于被他说服,并答应去打吐蕃兵。这时回纥兵两翼缓缓推进,子仪部下见状也疾忙上前,两军对峙。子仪挥手令部下退开,取酒与回纥酋长共饮。回纥人请他先发誓,子仪叫道:“唐天子万岁!回纥可汗亦万岁!两国将相亦万岁!有负约者,身陨阵前,家族灭绝!”回纥元帅也照样发誓,两军大喜,齐呼万岁。吐蕃兵知道后连夜逃走。子仪与回纥合兵追逐,大胜了两仗。

这时局势本来危险异常,代宗已下令御驾亲征,京城戒严。由于郭子仪这个外交上的大胜利,大局才转危为安。

★ 借花献佛历史典故

★ 历史典故阅读

★ 必读历史典故

★ 古代经典历史典故

★ 熟能生巧历史典故

★ 历史典故:醉翁之意不在酒

★ 历史典故读后感

★ 想当然历史典故

★ 旗鼓相当历史典故

篇5:中国历史名将

“给全中国人以伟大的模范”──佟麟阁(1892-1937)佟麟阁将军原名凌阁,字捷三,河北高阳人,七七事变爆发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副军长,负责军事指挥,他以军部名义向全军发出命令:“命令前线官兵坚持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撤。”同时在南苑召开全军将校会议中激励将士:“中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日寇进犯,我军首当其中,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1937年7月28日他亲临火线指挥战斗,遭日寇四面包围,突围时被敌人机枪射中腿部,又遇敌机轰炸,头部再受重创而壮烈殉国,时年45岁,将军以死报国,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成为抗日战争中第一位为国牺牲的国民党军队高级将领。国民政府1937年7月31日发布褒恤令,追授佟麟阁为陆军上将;毛泽东称之为“给全中国人以伟大的模范”。1979年8月,民政部发出通知,追认佟麟阁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赵登禹(1898~1937)

赵登禹,字舜诚、舜臣,山东菏泽人。1933年率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一零九旅参加长城喜峰口抗战,在潘家口战斗中毙伤日军5000余人。特别是赵登禹扬长避短,组织大刀队夜袭日军,给敌重创,用大刀砍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砍出了中华民族的骨气,也砍出一曲英雄战歌《大刀进行曲》。赵登禹因战功升任第132师师长,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任北平南苑前线总指挥。7月28日晨,日军主力在数十架飞机的支援下向南苑发起猛攻,战斗中,赵登禹右臂中弹,后率部队向城南大红门转移时被日军包围,混战中胸部受伤,壮烈殉国。31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追赠为陆军上将。1946年3月,北平市政府和各界人士在八宝山忠烈祠为赵登禹等举行隆重的入祠仪式,并将西城区从崇元观往南至太平桥的一段马路更名为赵登禹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给赵登禹将军的家属颁发了由毛泽东主席签署的烈士证书。

“昌锋镝以建奇勋”──饶国华(1894-1937)

饶国华,字弼臣,四川资阳人,是奔赴抗战前线的300万川军将士中的杰出代表。1937年时任21军145师师长,11月奉命率部赴武汉,后转赴安徽坚守广德,30日与来犯日军激战时被围,寡不敌众,誓死不当俘虏而举枪自戕殉国,终年43岁。饶国华的遗体由“民俭”轮运回四川途中,各地均举行公祭仪式。1937年12月12日,饶国华遗体运抵重庆,重庆国民政府为其隆重举行公祭,蒋介石亲自撰写挽联两副:

虏骑正披猖,闻鼓鼙而思良将;上都资捍卫,昌锋镝以建奇勋。

秉节之来,捍国卫民方倚舁;存仁而达,唁生吊死倍哀思。

重庆国民政府于同年12月追赠为国捐躯的饶国华为陆军上将。

1983年9月10日,在川军出川抗日46周年之际,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饶国华为革命烈士,并拨款重新修葺了包括饶墓在内的甘溪沟烈士陵园。“精忠报国”──张自忠(1891—1940)

张自忠,字荩忱,山东临清人。张自忠将军是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北平沦陷,兼任北平市长的张自忠被认为是“华北特号汉奸”,报纸称他“张逆自忠”。事实上,日军侵占北平后要求张自忠通电反蒋,被严词拒绝。1937年11月,张自忠脱险回到原部队任军长。1939年5月和12月,率部取得“鄂北大捷”和“襄东大捷”。他鼓励将士们说:“人总是要死的,多活20年少活20年转眼就过去了。但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为国家为民族而死就重于泰山,否则轻如鸿毛。”蒋介石通电嘉奖,称张部为“最优部队”,防区为“模范战场”。因为军纪严明,老百姓则美称张自忠为“活关公”。

1940年4月,日军集中30万兵力发动枣宜会战。张自忠率军战斗在最前线,5月16日身陷重围,激战中,腰部被敌人机枪子弹击中,随后又中五弹,为了不当俘虏,举枪自戕。留下两封遗书中云“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周恩来誉其为“忠义之志、壮烈之气”。

张自忠灵柩运至重庆朝天门码头,蒋介石亲自扶灵执绋穿越重庆全城,并追晋上将。冯玉祥题词“张上将自忠弟千古荩忱不死”。延安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题写“尽忠报国”的挽词。为纪念张自忠将军,湖北省宜城县曾一度改名为“自忠县”。1982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1995年5月16日,张自忠纪念馆在湖北省荆门市龙泉公园落成。

“黄埔之英,民族之魂”──戴安澜(1904-1942)

戴安澜,字衍功,号海鸥,安徽无为人,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中脱颖而出的名将。

他在台儿庄战役因战功晋升为第八十九师副师长。1939年升任第二百师师长,授予陆军少将军衔。1942年初,戴安澜率所部作为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参战,“扬威国外,藉伸正义”。在东瓜战役中,他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表示:“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的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戴安澜部孤军奋战,击毙敌军5000余人,掩护了英军的撤退,取得出国参战的首次胜利。美国官方认为此战是“所有缅甸保卫战所坚持的最长的防卫行动,并为该师和他的指挥官赢得了巨大的荣誉。”蒋介石赞誉:中国军队的黄埔精神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泰唔士报》称之:“东瓜……被围守军,以寡敌众与其英勇作战之经过,实使中国军队光荣簿中增一新页。

同年5月戴安澜所部陷入日军重围,激战中戴安澜胸腹两处中弹,伤口感染恶化,5月26日行至孟关(即茅邦)时以身殉国,终年38岁。

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为戴安澜举行国葬。国民政府特派代表李济深在悼词中说道:“戴故师长为国殉职,其身虽死,精神永垂宇宙,为中国军人之模范!”毛泽东在挽诗中写道:外侮须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在挽词中写道:黄埔之英,民族之魂。1956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同年10月3日,毛泽东主席向戴安澜的遗属颁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李家钰(1892—1944)

李家珏,字其相,四川蒲江人,是抗日战争后期牺牲的国民党最高将领,他在卢沟桥事变后请缨杀敌。9月初,率47军1.8万人从西昌出发,单衣草鞋行程3000余里,12月始抵达晋东南抗日前线,布防于太行山区之长冶、长子、黎城、潞城一带。

李家珏将军在抗日前线致力于国共合作。1938年春,与朱德、彭德怀部协同作战,在东阳关、长冶一带同日寇108师团104旅团下原熊弥部(1万多人兵力)激战两役,毙伤敌寇1000余人。1939年冬,李家珏积功升任36集团军总司令,辖3个军7个师兵力。1941年2月,四川省各界抗战前线慰劳团来灵宝县李部驻地劳军,李将军亲书字幅:“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以明为国报效的决心。1944年“豫湘桂战役”中,李率集团军总部官兵陷入日军重围,李家钰额头及左腋被子弹和枪榴弹破片击中而牺牲。

李家钰抗日殉国后,四川省各界爱国人士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重庆《新华日报》1944年6月11日发表短评:“我们哀悼李家钰将军抗战殉国”、“李家钰将军在此役中杀敌殉国,是应受到全国尊敬的。”柳亚子挽诗:“万里中原转战来,前师忽报将星颓。归元先轸如生面,化碧苌弘动地哀。”1984年5月2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追认李家钰为“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

“一生做过两件好事,一件是台儿庄,一件是回归祖国”──李宗仁(1891—1969)

李宗仁,字德邻,广西临桂人。李宗仁和台儿庄大捷在中学历史课本中是重点知识,同学们有所了解。

李宗仁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过护法战争。1926年参加北伐,率军攻克武汉。后在蒋桂战争和中原大战中反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呼吁“发动举国一致的抗战”。1937年8月,就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驻徐州。1939年4月指挥国民党40万军队同日军在台儿庄会战,历经月余,毙伤日军11984人,俘虏719人,缴获大炮31门,装甲汽车11辆,大小战车8辆,轻重机枪1000余挺,步枪10000余支,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重大胜利,鼓舞了全国抗日军民的士气。日军王牌师团在台儿庄战役中失利,被国际社会称为“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

抗战胜利后李宗仁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先后出任国民党政府副总统和代总统,后来移居美国。1955年,他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主张国共再度和谈,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事情。1965年,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毅然返回祖国。1969年1月30日病逝。周恩来评价李宗仁“一生做过两件好事,一件是台儿庄,一件是回归祖国……”

“支那虎将”“常胜将军”──卫立煌(1896—1960)

卫立煌,字俊如,安徽合肥人,将军被日军视为“支那虎将”而闻风胆丧,又被友军称为“常胜将军”。他早年在孙中山的卫队担任卫士、排长。卢沟桥事变后,卫立煌率第十四集团军进入山西抗战。1937年10月,任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率领三个兵团七个军,在八路军的 配合下,重创进犯山西忻口之日军。1938年2月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指挥所部在临汾以北的韩信岭阻击日军。4月,去西安时顺访延安。1939年1月,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指挥所部在中条山等地区抵抗日军。这期间,他同共产党八路军联系紧密。1943年冬,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次年5月率两个集团军击溃侵占滇西的日军,于1945年1月收复畹町,同中国驻印军会师,打通了中印公路。随后任中国陆军副总司令,1948年1月,被蒋介石任命为东北“剿总”总司令,东北的国民党军被全歼后,蒋介石诿过于他,将他软禁于南京。1949年初,摆脱特务监视,出走香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致电毛泽东表示祝贺。1955年3月回到北京,被毛泽东称誉为“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等职,1960年1月病逝。

“七路半”──傅作义(1895—1974)

傅作义,字宜生,山西荣河(今临猗)人,是较早投身抗日战场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在抗日问题上,他旗帜鲜明,态度坚决,过去和现在都受到中国人民和共产党的肯定和赞扬。早在“九一八”事变后,傅作义就发表通电坚决抗日。1933年2月参加长城抗战。1936年大败进犯绥远的日军和蒙奸德王的伪军部队,取得了百灵庙大捷,战斗动员中傅作义说:“岳武穆38岁壮烈殉国,我已过了38岁,为抗日死而无怨!”1937 年卢沟桥事变后,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兼绥远省政府主席,积极指挥 部队参加平绥线作战、忻口战役和太原保卫战。太原失守后,任第二战区北路军总司令,驻防山西河曲,同共产党、八路军联合抗日。1940年3月,率部收复五原,毙日军水川中将以下三百余人,五原战役的胜利,是全国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中第一个收复失地的战役,影响很大。蒋介石授傅作义将军“青天白日勋章”(受此勋章的蒋是第一人,傅为第二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由于傅作义将军与共产党合作抗战,引起了蒋介石、阎锡山等人的怀疑和不满。阎锡山说:“傅作义赤化了。”国民党中央军的有些将领说:“傅作义的部队成了„七路半‟了”(意即将变成八路军了)。

解放战争中他率部接受和平改编,对实现北平和平解放和推动绥远国民党军的起义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水利部长等职,为祖国统一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1974年傅作义先生病危时,周恩来总理到医院探望他说:“毛主席说你对人民是立了大功的人。”

“抗日的先锋”“最精彩之战”──王耀武(1903—1968)

王耀武(字佐民,山东泰安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生。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国民党第五十一师师长,第七十四军军长,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等职。

篇6:中外名将谈话技巧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外名将的谈话技巧》的内容,具体内容:和普通士兵相比,带兵人的交际圈子要大得多。带兵的人在和交际对象打交道时,如果语言失当且干瘪乏味,不仅达不到交际的效果,而且还会影响部队的士气和各种日常工作的完成,甚至还影响到一场战斗的结...和普通士兵相比,带兵人的交际圈子要大得多。带兵的人在和交际对象打交道时,如果语言失当且干瘪乏味,不仅达不到交际的效果,而且还会影响部队的士气和各种日常工作的完成,甚至还影响到一场战斗的结果甚至国家、民族的尊严。那么,带兵如何才能使自己的言谈富有灵性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关于,欢迎借鉴参考。

一、谐音双关

汉语中有不少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这为带兵人利用双关说话创造了条件。

1939 年的一个风雪交加之夜,陈毅带部队转移到了一个小山村。同志们找到了一座土地庙,想让陈毅司令员住,可是发现他不见了。大家找来找去,最后在羊圈旁边找到了他,只见他已经在那搭好了一张铺。同志们觉得过意不去,陈毅爽朗笑着说:“革命还没有胜利,我陈毅先住上了洋房了!”同志们一听都笑了。

陈毅利用“羊”“洋”的谐音特点,将羊房说成洋房。他的这种个性鲜明的双关话语,既显示了自己的乐观主义精神,又鼓舞了战士们的斗志。

二、借题发挥

借题发挥往往能让平常的话题生发出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

大别山山陡、林密、路险,视力极差的刘伯承因此不能骑马。看到刘伯承走路很吃力,同志们就绑了一副担架让他坐。刘伯承说:“我走路难,你们走路就不难?我们一起锻炼吧。”他坚决不坐担架,边同志们搀扶也不让。警卫员没办法,就砍了一根竹子让他拄着,由于竹子砍得比人还高,邓小平对那位警卫员说:“你把竹子砍短些,你看他拄那么长的棍子,多像个要饭的!”刘伯承听了诙谐地说:“要饭的棍子就是要长,才不爱狗之欺。我要拿着大别山的这根打狗棍,把中国头号帝国主义走狗蒋介石打倒!”说得大家捧腹大笑。

刘伯承借用邓小平的“打狗”之语予以发挥,将“打四条腿之狗”发挥成“打两条腿之狗”。他的这一发挥,将拐棍的作用一下子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幽默中显示了高远的思想境界。

三、反语调侃

以反语进行调侃往往能让对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卢沟桥事迹爆发后,举国上下强烈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在此期间,陈毅作为南方八少游击队的全权代表到大余县与***进行合作谈判。在谈判过程中,陈毅调侃说:“有一个问题我很不满意,以前在中央苏区的时候,你们悬赏买我的有关当局,花红由三千涨到五万,可是红军长征以后却由五万降到二百,这不是太瞧不起人了吗?”面对陈毅的幽默调侃,对方只能暗暗叫苦而无法作答。

***开出的赏价越高,陈毅掉脑袋的可能性就越大。但陈毅在谈判中却

置这种实际于不顾,有意表示了自己对***降低购买自己脑袋的赏价的不满。陈毅的这种反语调侃,一方面显示了自己的大无畏的精神,有助于赢得谈判对手结******人的尊重;另一方面又揭露了***以******为敌的历史,有助于引起谈判对手对过去历史的反思。

四、妙用比喻

高明的带兵人在说话时大都善于使用比喻,因为比喻具有化理为趣的效果。

1940年3月,小八路郭树保被调到十八集团军总部给左权将军当警卫员。小郭不识字,左权将军便开始教他。

一天,左权将郭树保叫进屋,让他写八个字,结果他只写对了五个。小郭羞愧地低下头,等着左权将军的批评。可左权将军并没生气,而是和蔼、风趣地给小郭纠正错误:“今天叫你写八个字,错了两个,一个没有写出来。这也和打仗一样,来了八个敌人,打死五个,打伤两个,逃跑了一个。今后可要认真学习啊!”

此后,郭树保勤学苦练,不到半年,就学会了七百多个生字。

左权将军将文字比成敌人,将郭树保写对了的字比成被打死的敌人,将郭树保写错了的安比成被打伤的敌人,将郭树保没定出来的字比成逃跑的敌人,这种极具军人特色的比喻,让郭树保一下子就明白了当了自己“战斗成果”不够“辉煌”的事实,进而下定了认真学习写字的决心。

五、引用熟语

熟语是指被群众反复使用的固定词句,引用熟语可以收到“一语胜千言”的效果。

1931 年 8 月,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伏罗希洛夫某营巡查。在对部队进行考核时,一个战士打了个“光头”。伏罗希洛夫问他为什么 这样差,这名战士为自己辩护说,那枪是旧式枪,是被“枪毙了的”。

伏罗希洛夫决定亲自试验一下这支枪的设计效果。他连发 7 枪,全部命中,总共打了 59 环。伏罗希洛夫对全场的战士说:“实践证明”,这支不太好使的枪在会使的人手里是多么好使。由于这名战士侮辱了他没有任何过错的“朋友”,所以我不能把这支枪再还给他了。请团长再发给这位战士一支射击效果比较好的枪,在集训结束后,请把这位与众不同的同志的射击成绩告诉我。最后,我送给他一俄罗斯的古谚:脸丑别抱怨镜子。“

对于”人笨怨枪劣“的战士,伏罗希洛夫在以自己的示范证明了劣枪也能打出好成绩之后,又辅以俄罗斯古谚——脸丑别抱怨镜子。这句术语虽然不长,但对启发战士正确认识枪的质量和射击水平在射击成绩上的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六、使用类比

类比不同于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而类比则是一种推理方法。在谈话中使用类比,能够增强言谈的严密性、条理性和说服力,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1944 年 3 月,尼米兹参加完参谋长联席会议之后,又去看了罗斯福总统。总统问他为什么在攻击日军防守的特鲁克岛以后,又派航空母舰去袭击了马里纳群岛。尼米兹并没有马上回答总统提出的问题,而是先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病人想把他的阑尾切除,由于年老体胖,很多医生都不想给他开刀。

最后找到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结果,这位医生把他的阑尾和扁桃腺都割掉了。病人追问其原因,医生说:”我的同事里看我为你动手术。当阑尾切除后,他们为我鼓掌喝彩。为了显示我的精湛医术,多仪又表演了一次,我就把你的扁桃腺也割掉了。“

”所以,总统先生,你知道,我们攻打提尼安岛和塞班岛(两岛都属于马里纳群岛),就像那位医生一样,需要再表演一次,大笑不止。

罗斯福把头往后一仰,大笑不止。

希望早日打跨日本法西斯的尼米兹,以医生因高兴而将割掉阑尾的手术延续到割扁桃腺来类比自己因高兴而将攻打特鲁克岛扩大到攻击马里纳群岛。同样希望早日打跨日本法西斯的罗斯福,被尼米兹语言中欣喜情绪所感染,所以便大笑不止。

篇7:中国历史名将

人物时事速递>>

2016年5月3日,备受关注的2016年斯诺克世锦赛决赛落下帷幕。在丁俊晖和塞尔比的冠军争夺战中,虽然他最终以14∶18遗憾败北,无缘冠军,但虽败犹荣,球迷们仍然为这历史性的时刻激动。这是丁俊晖在职业生涯中首次挺进世锦赛决赛,并且以单场单人7杆破百刷新了世锦赛塞尔比、奥沙利文保持的6杆破百的纪录;总共15杆破百较亨德利16杆破百的历史纪录只差1杆。现在,丁俊晖在世锦赛破百数据上,只需仰视台球皇帝亨德利。

人物魅力 强大心态,承压而上

丁俊晖在今年的世锦赛上展现出令人驚叹的巅峰手感,他从资格赛第二轮打起,一路连克凯西、缪尔、邦德挺进正赛。在进入正赛后,丁俊晖的状态继续攀升,成为历史上首位从资格赛闯入斯诺克世锦赛决赛的亚洲球员。

不论是普通人士,还是台球专家,都对丁俊晖夺冠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台球皇帝亨德利在比较丁俊晖与塞尔比之间的实力时,表示丁俊晖不在塞尔比之下。之所以决赛最终打成这样,亨得利认为与塞尔比世锦赛经验更丰富有一定关系,还有就是丁俊晖后来可能是有些累了,发挥不算很好,丁俊晖本有机会取胜的。不过,他相信丁俊晖有了这次征战世锦赛决赛的经验,以后实现更大的突破将为时不远。

对于最终获得亚军的结果,丁俊晖说:“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像在主场打比赛。我为我自己感到自豪。这次比赛对我而言很漫长,决赛是我这次世锦赛打的第八场比赛(三场资格赛)。如果一位选手没有很强的意志力,他肯定会输掉比赛。我一直站在那儿,始终认为我有机会能赢。我觉得自己有机会胜出,但马克打得很好。五年前我在世锦赛中晋级了四强,这次我向前进了一步。也许下一次我就能夺冠。这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是一次非常重要的经历。”

素材聚焦 13年世锦赛之路

对于本次世锦赛,丁俊晖已经准备了13年。2004年,丁俊晖资格赛起步未进正赛;2005年再次止步资格赛;2006年资格赛三度折戟;2007年首入正赛被“火箭”射落;2008年赢下“德比”负于“皇帝”;2009年再次被“皇帝”淘汰;2010年连续第三年止步次轮;2011年首进四强憾负强敌;2012年离奇首轮出局;2013年再次止步八强;2014年第三度“一轮游”;2015年八强战再负老冤家瑞恩·戴,无缘晋级。

(链接本期杂志P60《白岩松:丁俊晖应同莱斯

特城一样获更多掌声》)

【考场仿真试题】请以“认识自我”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范文片段示例】当很多人在为丁俊晖错失冠军遗憾的时候,他本人却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对对手有着正确的判断,他说:“我已经前进了一大步。”高手之间的对决,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比拼,更是心理承受力、自信力、意志力等综合因素在内的个人专业技能和个人素养与修养的较量。本次夺得亚军,是丁俊晖走出多次失利的心魔提升境界的最好例证,也是他个人素养与修养的进步。正如他自己所说:“这次已经前进了一步。也许下一次就能夺冠。这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是一次非常重要的经历。”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有这样正确的认识,唯有此,才能更加自信、执着,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最终攀登巅峰。

篇8:百家讲坛三国名将

――――《百家讲坛之三国名将吕蒙篇・军中新锐》

“ 孙权能做大做强,不仅靠的是人才是谋略,但是我觉的是靠学习。促使孙权这样做的是竞争压力。所以想曹操看齐,并督促下属读书学习。现在看到的是孙吴的,曹操呢?是老而好学,曹丕曹植爱读书,是共同特点。蜀汉,刘备临终时对刘禅的叮咛就是要他读书。诸葛亮更不必说。在荆州游学。三国的君臣都在战争中挤出时间学习。这才是三国竞争的关键。效果呢?凡是抓紧时间学的,能从小到大建立自己的事业。反之,像董卓吕布,最终都逃不了被灭亡的命运。”

――――《百家讲坛之三国名将吕蒙篇・军中新锐》

早在三国时代古人就知道了学习是核心的竞争力:

先说曹操,青年时代就"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抄集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注《孙武》十三篇。(《三国志・武帝纪》)” “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三国志・武帝纪》)”曹操自己也曾自信地说:“长大而能勤学者,惟吾与袁伯业耳。”

再说孙权,不仅自己善于读书学习,还曾劝说“少不修书传”的吕蒙晚学成才。据《三国志・吕蒙传》记载,孙权对吕蒙说:“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即刘秀)掌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即曹操)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能不自勤勉耶?”在他的倡导下,东吴集体还真的有了朝学习型“企业”发展的势头,后来的吕蒙“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还有名臣张昭“在宅里无事,乃著《春秋左氏传》解及《论语》注。”带头读书学习。

最后得提提刘备。征战一生,最后在蜀找到立足之地的刘备,章武元年,在与东吴的夷陵之战败后不久即病亡。失败的教训往往比成功的经验更深刻。刘备在其将死时,痛定思痛,知道自己失败的重要原因是谋略不如对手,这又源于自己“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三国志・先主传》),所以在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除了告诉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之外,更多地嘱咐他要好好地读书,并且为其开列了书目。“可读《汉书》、《礼记》,闲L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三国志・后主传》)

那时候的人就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而现在以进步为荣的今人,甚至有的在质疑这种论调只是刻板的说教,这种现象着实应当反思了。

――――己思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中国历史名将】相关文章:

中国古代名将范文06-05

中国古代名家名将名言05-15

中国历史知识05-24

中国历史作文05-26

中国光辉历史04-09

中国历史论文06-05

中国历史朝代06-06

中国历史与06-07

中国趣味历史06-17

中国百年历史08-16

上一篇:再就业下一篇:平凡的世界优秀读书笔记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