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生态泥鳅养殖技术研究论文

2024-07-16

稻田生态泥鳅养殖技术研究论文(共10篇)

篇1:稻田生态泥鳅养殖技术研究论文

1稻田的选择和改造

1.1稻田的选择

稻田选择进排水方便,土壤层较厚、泥层20-30cm,土质疏松肥沃,少泥沙、雨天不溢水、保水力强的田块为好。面积2-3亩。

1.2稻田的改造

1.2.1田埂改造。此举为了保持水位,预防旧埂渗漏。田埂高度以50-100cm,埂基的宽度以100-120cm,埂顶的宽度以40-60cm为宜。要夯实,防止大雨冲垮田埂。1.2.2鱼沟设置。鱼沟通常由环沟,田间沟和暂养沟三部分组成。环沟是养殖泥鳅的主要场所,沟上口宽为80cm,底宽50cm,深50cm,沿田岸四周开挖,成环形,开挖的泥土用于加宽、加高、加固稻田堤岸。田间沟是供泥鳅觅食活动的场所,视田块大小而定,可按“#”、“+”字形设置,一般宽、深30-40cm。在田的对角各挖一个暂养沟,面积一般可占稻田总面积的15%-25%。在开挖环沟的同时,给稻田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用双层密网片做成拦鱼栅,防泥鳅鱼逃跑。1.2.3防逃设施。用聚乙烯塑料薄膜把稻田四周圈围起来。塑料布选择宽度为70cm。每隔50cm插一个竹竿,以支撑固塑料薄膜,塑料薄膜下端埋入土中10cm左右。

2施肥

2.1稻田施肥

肥料要以饼肥和发酵的有机类肥为主,化肥为辅。施肥要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比例为65%和35%。在水稻栽插前10-15d将有机肥一次性深翻入土,并保护好沟、窝不被破坏。

2.2施追肥

水稻插秧结束后一星期,施分蘗肥,稻田每隔15d施鸡、猪粪肥25kg亩,施生物肥5kg亩。以后每隔15d施鸡、猪粪肥25kg亩,直到8月中旬结束。施肥的目的是养稻,也可培育水中浮游生物喂鱼。通常情况下,在插秧后15d内施完,田水深度在5-8cm时,先施半边田,次日再施另半边田。每批追肥分2-3次施放。

3养殖模式

3.1水稻种植

3.1.1前期准备1)选择抗病抗虫抗例伏的优质稻种,如如牡响一号、绥粳18等。2)切实抓好耕翻碎土,上水把平,上溶无块,四周田埂夯实防渗漏等整地工作。3)苗移栽前3d使用用微生态制剂增强水免疫力。3.1.2种植方法1)采用“大双行、边行加密”的模式,它可以增强稻田内的通风、透光性,还能减少水稻病害的发生,尤其在水稻生长的中后期效果更加明显。2)秧苗抛栽,移栽前换苗要施一次送嫁农药,移栽时要求扩行稀植,一般行距30cm,株距14cm,每亩达1.7万穴,5叶龄共5万苗即可;如采用抛秧方法,同样要求稀植。这样有利于通风透光,可有效防止病害的发生。3.2鳅种放养待水稻移栽后,追施的肥料全部沉淀一般7-10d,在第10d,用几尾杂鱼放塘试养,观察池水水质是否安全,若安全,则投放鳅苗,放养规格5-20cm,每亩放20kg-25kg。投放前用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3-5min,或用3%-5%的食盐水浸洗5-10min.保持沟窝水质透明度25-30cm。

4饲养管理

4.1饵料投喂

泥鳅放养初期,秧苗移栽后25-30d,池内天然饵料比较丰富,加之刚从野外捕来的鳅鱼对新环境不习惯,摄食少,不需要人工投饵。水稻生长中后期,鳅鱼对田间环境基本适应,要逐渐增加鳅鱼投饵量。投喂的饵料主要种类有米糠、麸皮、豆渣、豆饼、蚕蛹粉、蚯蚓及食品加工废弃物等,投饲时要求做到“定时、定量、定点、定质”。每天投饵量为鱼总量的3%-6%。泥鳅鱼日投饵三次,上午07;00-0800,11;00-12;00,下午17;00-18;00,上午的投饵量占全天投饵量的30%,下午占70%。以投喂细稻糠为主。在泥鳅摄食旺季,不能让泥鳅鱼吃得太多,因泥鳅贪吃,过多的食物会引起肠道充塞,影响肠的呼吸,从而造成缺氧。阴雨天少投或不投,水温在30℃以上不投喂。总之要让鱼吃得均、匀、饱。

4.2水质管理

鳅鱼放养初期,主要是调节好秧苗分蘗与鱼需水层之间的矛盾,保持稻田水深5cm左右,秧苗分蘖后25-35d时间搁田,沟、窝水要加到满水,2-3d换水一次。水稻生长中后期,田间水深10-15cm。大暑季节更要注意换水,以防残饵碎屑腐烂,败坏水质。一般每星期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0cm。在日常巡查中,如发现泥鳅浮头、受惊或日出后仍不下沉,应立即换水。

4.3

日常管理坚持经常巡田,检查各项设施是否有损坏,特别在雨天要对进、排水口及堤坝进行严格检查。

5病害防治

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原则。要彻底清塘,鱼种消毒,调节水质。细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同时要精心管理、合理放养、均衡营养等。一旦发生疾病要正确诊断,合理用药,防止用药不当造成损失。每月每亩全池遍洒生石灰20kg,以调节水质,防止鱼病发生。

篇2:稻田生态泥鳅养殖技术研究论文

泥鳅在稻田里经常钻进泥中活动,能够疏松田泥,利于有机肥的快速分解,有效地促进水稻根系的发育。稻田中的许多杂草种子、害虫及其卵粒都是泥鳅的良好饵料,所以在稻田中养殖泥鳅能够相互促进,达到稻、鳅双丰收。

1、稻田及水稻品种的选择。稻田要求保水性能好,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稻田面积宜小不宜大。水稻品种要求抗病、耐肥、抗倒伏,单季中、晚稻比较适合。直播或者插秧均可。

2、田间沟渠的开挖。鱼沟的设置解决了种稻和养殖泥鳅的矛盾,鱼沟是泥鳅游向田块的主要通道,可使泥鳅在稻田施肥、施药等操作时有躲避场所。开沟面积至少占稻田的5%,做到沟沟相通,不留死角。鱼沟在栽种前后开挖,深宽各0.4米,结合环沟的开挖,可以根据田块的大小最后鱼沟开成“田”字形或者“井”字形。在栽秧田块中开沟时,可将沟上的秧苗分别移向左右两行,做到减行不减株,利用边行优势保持水稻产量。环沟宽2米深1.5米,开挖环沟的土用来加固田埂。

3、设置防逃网。用宽幅为1.5米的7目聚氯乙烯网片做防逃网,防逃网紧靠四周田埂,至少下埋0.4-0.5米,用木桩、毛竹、铁丝固定。

4、设置拦鱼栅。建成弯拱形。进水口凸面朝外,出水口凸面朝内。拦鱼栅的设置与防逃网一样,可与防逃网同时施工。

5、苗种投放。时间每年的6月底、7月初雨季到来时,天然野生泥鳅苗种被大量捕捞上市,这时的泥鳅价格在一年当中最便宜,要抓住这一有利机会及时收购。人工苗种在水稻返青后投放。

品种选择本地泥鳅有几个常见品种,针对韩国市场应该选择大鳞副泥鳅进 1

行养殖,大鳞副泥鳅就是黄板鳅、扁鳅。养殖真泥鳅可供应国内市场,真泥鳅又叫泥鳅、圆鳅、青鳅。

规格选择同一田块应该选择规格一致的泥鳅苗种,这样便于日后的管理。用泥鳅筛非常方便就可以把泥鳅按规格分开。

泥鳅体质的选择要求泥鳅体表光滑,色泽正常,无病斑,无畸形,肥满。除去烂头、烂嘴、白斑、红斑、抽筋、肚皮上翻、游动无力、容易被捕捉的泥鳅。

具体操作方法:把泥鳅放置在泥鳅专用筐中,用水激的方法刺激泥鳅,泥鳅就会上下钻动,健康的泥鳅会钻到下面,体弱无力者在上面,其他小鱼小虾、杂质也会在上面,这时用小盆在泥鳅表层把不健康泥鳅和杂质舀去就可以了,剩下的泥鳅再次进行人工挑选即可。

投放量收购的野生苗种每亩投放75-100公斤,投放规格为体长5厘米的人工苗种每亩4万尾,40公斤左右。

泥鳅苗种的运输用泥鳅专用箱运输,每只箱子存放泥鳅苗种10公斤,加水8-10公斤,用板车送到稻田。路程较远的要求降温运输,确保泥鳅成活。

6、泥鳅苗种的消毒。经过人工的挑选后,要及时进行消毒,药物一般选择高效低毒消毒剂,用聚维酮碘较为安全,10%聚维酮碘溶液用0.35ppm的药液中消毒5分钟后及时下塘。

7、日常管理。巡塘投放的第二天开始,就要沿稻田四周查看,及时捞取病死泥鳅,防止其腐烂影响稻田水质,传染病害。以后每天坚持巡塘,注意泥鳅的活动、摄食等情况,观察防逃网外有无泥鳅外逃,发现有要及时检查、修复防逃网;根据剩饵情况调整下次投饵量。

消毒第三天就要进行消毒处理,使用10%的聚维酮碘溶液时,浓度取

0.25ppm,使用强氯精其浓度为0.35ppm,两种药物也可交替使用,其效果更好,一天一次,一般三天一个疗程。

投喂投放后第三天开始进行投喂,每亩水面每天投喂一次,用料1-2公斤即可,时间: 18:00。经过7-10天驯化,泥鳅基本都能稻水沟里进摄食时,加大饲料量,1一2小时后没有剩余为准。饲料用泥鳅专用全价饲料,也可自己配制。稻田中天然饵料比较丰富,可以不投饵也能有一定的产量。

8、稻田的管理。按照一般的管理方法即可,在施肥时注意要少量多次进行,不能对泥鳅造成伤害,施肥原则:重施基肥,少施追肥。每次追肥用量为:尿素10公斤以下,过磷酸钙12公斤以下。水稻用要应该选择高效低毒农药,为了防止伤害泥鳅,采取分片施药的办法进行。

篇3:稻田生态养殖台湾泥鳅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试验时间、地点和条件。试验于2014年6月3日-9月30日和2015年6月2日-9月30日在盘山县胡家乡进行。

每年各选择2个田块,每一田块面积666.67m2。2015年加宽加深环沟,增加水体,改善高温期环境条件,沿田块四周距田埂0.6 m开挖环沟,沟宽0.6~0.8 m,深0.5~0.6 m;田埂加高加宽,压实夯牢,埂高50 cm以上,宽50 cm以上。进排水口设置防逃网。

试验田上方铺设防鸟网。水稻种植采用大垄双行,环沟两侧加密弥补工程占地的栽培方式。在旋耕前一次性施入测土配制的生态肥,以防常规种植地表施肥造成水体氨氮含量过高,抑制泥鳅摄食和生长。

2)鳅苗放养。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规格为3 cm/尾的鳅苗。每块试验田放养台湾泥鳅夏花苗种5 000尾。

3)饲养管理。试验饲料为泥鳅商品膨化饲料,粗蛋白含量为38%,粗脂肪含量4%。每天投喂2次,早晚各1次,日投饵率3%~5%。

4)田间管理。稻田养殖台湾泥鳅,要经常巡田,最少早晚各1次。检查田埂是否有漏洞,防止台湾泥鳅逃跑,防鸟网是否有缺损;雨水天气检查稻田排水情况,防止水漫田埂,造成不必要损失;检查台湾泥鳅活动、摄食情况,防止因缺氧浮头发生死鱼。

5)起捕。台湾泥鳅在水温低于10℃不摄食,在水温降低之前起捕。

2 结果

利润计算,环沟按0.8元/m、每年挖1次计算,每年增加成本为80元/666.67 m2;泥鳅苗按0.1元/尾计,商品鳅按30元/kg计算。

通过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改进养殖方式后,2015年稻田养殖台湾泥鳅产量、规格、效益较2014年有显著增加,见表1。

3 讨论

1)修建田间工程。肖祖国等[2]研究表明,稻田开挖环沟能增加稻田养殖水体,减小水温变化幅度,降低高温期水温,增加水体溶氧,为水产养殖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环沟能改善稻田的通风透光条件,从而增加了稻田水体溶解氧的含量。本试验2015年结果表明增加环沟宽度、深度能有效降低高温期水温,避免高温期泥鳅钻泥休眠,影响成活率和生长。

2)保持良好生态环境。测土配方使用稻蟹生态种养田水稻专用复合肥。在旋耕稻田时,每666.67 m2稻田一次性施入专用复合肥80 kg,后期不再施用任何肥料,可保证水稻丰产需肥。水稻一次性施肥1周后,氨氮含量一直维持在0.2~0.9 mg/L。

泼洒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使田水保持“肥、活、嫩、爽”。定期测定水中溶解氧、氨氮、亚硝酸态氮含量,发现溶解氧过低、氨氮和亚硝酸态氮含量过高时,立即采取注换水等措施,调节水质。2015年增加EM菌使用量,每15 d泼洒一次生物制剂。增加换水量,在放养后,每隔7~10 d注换水1次,7、8月份增加换水量。尽量提高稻田水位,最好保持田面水深在15~20 cm。每隔15 d向田中泼洒生石灰水上清液,浓度为15~20 mg/L,调节水体p H值在7.5~8.0。

3)适宜的稻田养殖泥鳅配合饲料。刘凤志等[3]2015年试验投喂饲料,豆饼占50%以上,其余如玉米面、麦麸子、米糠等品种越多越好,占50%左右;陈意明[4]试验网箱养殖台湾泥鳅,饲养前期2个月内投喂花生麸与成鳗料混合料,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为42%~45%,第3个月起至收获期间投喂花生麸与罗非鱼料的混合料,饲料蛋白含量为35%~37%。本试验投喂泥鳅专用配合饲料,蛋白含量38%,粗脂肪含量4%。

4)稻田养殖台湾泥鳅效益分析。因为台湾泥鳅不钻泥,节省防逃网成本,加之台湾泥鳅生长快,当年养成,收益较普通泥鳅在北方地区有一定优势。刘凤志等[3]2015年试验稻田养殖台湾泥鳅,放养3 cm规格夏花1 200尾/666.67 m2,效益为188元/666.67m2;沈丽霞[5]调查稻田养殖台湾泥鳅产量为50~100kg/666.67 m2,收入为500~1 000元/666.67 m2。本试验放养3 cm规格夏花1.5万尾/666.67 m2,在水稻不减产的前提下,最高效益为872元/666.67 m2。北方地区稻田养殖台湾泥鳅是农民增产、增收的一条好途径。

摘要:利用2块666.67 m2的水稻田块进行台湾泥鳅的饲养试验。放养平均体长3 cm的台湾泥鳅共计10 000尾,并且通过将试验田加宽、加深开挖环沟改善台湾泥鳅产量、规格、效益,通过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稻田生态养殖台湾泥鳅方式可促使农民增产增收。

关键词:稻田,生态养殖,台湾泥鳅,效益

参考文献

[1]黄菊,储张杰,邓尚贵,等.三种泥鳅生长性能及营养成分的比较[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4(1):32-35.

[2]肖祖国,李文宽,李敬伟.稻田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J].养殖与饲料,2010(11):68-69.

[3]刘凤志,张慧忠.稻田养殖台湾泥鳅的试验报告[J].黑龙江水产,2015(5):44-46.

[4]陈意明.台湾泥鳅箱养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9):269-270.

篇4:泥鳅稻田生态养殖技术

关键词:泥鳅;稻田;生态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186-1

水稻田养殖泥鳅有很多优点和好处。第一,在不破坏稻田原生态系统及不增加使用水源的情况下可以做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效益。每亩稻田可收获泥鳅70-100kg,水稻可保持原产量,直接提高经济效益。第二,生态效益更为突出,主要表现泥鳅可直接吃掉水中的有害昆虫,起到生物防治病虫害的部分功能,节省农药,减少粮食污染。第三,泥鳅在稻田中的生命活动可起到疏松土壤的作用,使水稻增产增收。第四,节约饵料、降低养殖成本。

1 稻田的基本选择条件

符合稻田养泥鳅的田地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必须水源充足,以地表水灌溉为好,水质适合养泥鳅的生长需要,地势平坦,注排水方便,不受旱涝影响;土壤粘土、壤土为好,因为它具有较高保水力和保肥力;养泥鳅的田块以3-5亩为宜,有条件的可以再大一些。

2 养殖前的准备工作

2.1 加高加固田埂

为了保持水位,预防田埂渗漏。田埂高度50-80㎝,埂基的宽度以100-120㎝,埂顶宽度40-60㎝为宜。并夯实,以增加保水蓄水能力和防止大雨冲垮田埂。

2.2 设置防逃网

稻田排水沟分别设在两个脚的田埂上,有利于水位交换。注排水上一定要夯实,在田埂的基部,下挖20㎝预埋防逃网,上部预埋在高出最高水位线5㎝,网目的密度以鱼不能逃出为准。

2.3 挖鱼沟、鱼溜

挖鱼沟、鱼溜的作用,主要解决稻田施肥、施药及晒田与水产养殖所产生的矛盾,另个作用是便于泥鳅回捕。鱼沟宽度一般50-60㎝,深40-50㎝,鱼溜就是鱼坑,在进排水口通往鱼沟的地方挖一个3-5m2小坑。

2.4 鱼沟、鱼溜施肥

放养前要在鱼沟、鱼溜内施足基肥,每平方米施0.4-0.5㎏发酵好的有机肥,以利于繁殖饵料生物。

3 大垄双行式

与平板式不同之处,主要是水稻种植方法与传统种植方法有所区别,行距则为6寸、12寸大垄双行增加光照,有效提高水稻产量。

4 泥鳅放养

鱼种放养时间一般在插秧后10天进行。放养前用3-5%食盐水浸洗鱼种5-10min。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3-4㎝的鱼种30-40尾或5-8㎝的鱼种20-30尾。

5 饲养管理

5.1 饵料及投放

泥鳅饵料排放非常广泛,野生幼鱼、幼虾、昆虫、豆渣、米糖、豆饼以及人工配合饵料等均可摄食。投喂饵料要注意营养物质的全价平衡。尽量物美价廉,营养全面、适口性好的全价配合饲料。日投饵一般为鱼总量的8-5%,视鱼的吃食情况增减,投饵地点营造在鱼沟内。日投饵两次。

5.2 病害防治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原则

要彻底清塘,鱼种消毒,调节水质,细心操作,避免鱼受伤,同时要精心管理,合理放养,均衡营养等,一旦发生疾病要正确诊断,合理用药,防止误用药物造成损失。

6 泥鳅几种常见病的防治方法

6.1 水霉病

发病时水温较低,而且多在鱼体受伤后,体表为可见的灰白色棉絮状绒毛。感染此病后可用3-4%的食盐浸洗病鱼5-7min左右,然后用0.3mg∕L的二溴海因全池泼洒。

6.2 打印病

病灶红肿,病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主要在鱼体后半部。1mg∕L的漂白粉全池泼洒,隔一天一次。或用0.3mg∕L的二溴海因。

6.3 腐鳍病

病鱼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并烂掉。可全池泼洒二氯异氰尿酸钠,使池水成0.3-0.5mg∕L。

6.4 车轮虫病

病鱼体色发黑,体表、腮粘液增多,在头部、体表、鳍等虫体密集的部位产生一层白翳。可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7㎎∕L。

6.5 生物敌害防治

主要敌害有蛇、鸟、凶猛鱼类、蛙和水鼠等,这些生物都是泥鳅的天敌,要加强管理,及时捕杀或驱赶,減少不必要的损失。

7 泥鳅的起捕

泥鳅的起捕方法很多,有笼捕、药物驱捕、网捕、干塘捕。其中以笼捕方法较为常见有效。

笼捕是根据泥鳅的习性,将笼设置在稻田环沟内,在笼中放置泥鳅喜食的饵料如油炒的米糖或蚕蛹等进行诱捕,捕泥鳅用的笼多为芦苇编织,一般长为30-40㎝,直径10㎝的桶状,内置锥形漏斗,一般晚上起捕效果较好,2-3h收获一次,起捕率可达80%左右。

篇5:稻田生态养殖技术

技术概述:稻田生态养殖模式是以“稻鱼共生”理论和“稻田轮作”模式为基础,通过加高和固化田埂,提高水位,改善稻田种养生态条件;改水稻密植为适当稀植,扩大鱼类活动空间,并改善水稻通风条件,减少水稻病害发生;选种高分蘖能力的水稻品种,确保大田水稻穗数和稳产高产;改依赖化肥生产为通过加强鱼类投饲增肥增产等措施,以建立稻田良性循环的生态体系,实现少施化肥农药,提高产品品质,实现稻田养鱼种稻,高产优质促增效,稻谷和鱼双丰收。稻田生态养殖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稻鱼共生”生态养殖模式;二是稻鱼共生与种养轮作模式,冬闲田养殖龙虾与种植单季稻轮作。

增产增效情况:鱼类每亩可增产10千克以上,水稻增产4%以上;在水稻田中养殖小龙虾,水稻亩产量400~500千克,小龙虾亩产50~100千克。稻田养蟹,蟹亩产可达15~20千克,水稻可亩增产60千克以上,稻田养蟹比一般稻田每亩可增收400~500元。

技术要点:

1. 种养设施的改造 首先,养鱼稻田的选择要求不渗漏、保水性强,水源充足、水质好、进排水方便、光照条件好,并尽量能集中连片,便于管理。其次,须加宽田埂并夯实,以水泥抹面,石砌田埂以水泥勾缝或浆砌,防止田埂崩塌;田埂高出稻田0.4~0.6米,确保可蓄水0.3米以上。在进、排水口安装拦鱼栅,防止逃鱼。水源条件较差的田块,可在进水口处开挖一个10~20米2的鱼溜,深度0.5米以上。养鱼稻田不开沟,但养蛙和养殖甲壳类稻田要按稻田养鱼规范进行挖沟,形成水陆两栖生态环境,沟内可种植水草。

2.水稻品种的选择与插秧要求 稻田养鱼一般以种植单季稻为好,水稻品种选择要求茎秆粗壮,株形中偏上,分蘖力、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质丰产水稻品种。具体品种要视各地气候等种植条件而定。秧苗栽插要求合理疏种,丛间密度以35~40厘米×35~40厘米为好,丛插1~2株。

3. 放养

(1)鱼苗鱼种 养殖品种以适合稻田环境生活的鱼类为主,稻田秧苗返青后就可放养鱼种。每亩放养尾重15~100克的冬片鱼种300~800尾,或大规格夏花鱼种1000~1200尾。如果采用套养方式,可放养冬片鱼种500尾,夏花鱼种800~1000尾,既可出产成鱼150千克,又可培育鱼种100千克,解决翌年鱼种供应问题。鱼种用3%~5%食盐水消毒10~15分钟后,小心地放入稻田中。

(2)小龙虾 稻田养殖小龙虾,放养方式有三种:一是将亲虾直接放养在稻田内,让其自行繁殖,一般每亩放养20~30尾/千克的亲虾20~50千克;二是直接从市场购买或人工捕捉小龙虾幼虾放养,一般每亩放养250~600尾/千克的幼虾60~120千克;三是以放养当年人工繁殖的小龙虾稚虾为主,放养时间在7~9月,每亩放养稚虾1.5万~3.5万尾。放养时,用3%食盐水浸浴虾体3分钟左右。

(3)河蟹 蟹种放养在直播三叶期或移栽定植7~10天后,一般亩投放规格为60~160只/千克的蟹种4~8千克。同一块稻田选择规格一致、体质健壮的蟹种进行放养。

4. 饲料选择与投喂 除可利用稻田一些天然动植物饵料外,加强投饲是增产增效的关键。要合理投喂鱼用颗粒饲料和米糠、麸皮等下脚料和青饲料等农家饲料,做到定点、定时、定质和定量投喂。

(1)稻田养鱼 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日投饲量均为鱼体总重量的5%左右,具体根据天气、鱼吃食情况等酌情增减。前期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适量搭配农家饲料;后期以农家饲料为主,逐步减少颗粒饲料投饲量。

(2)小龙虾 一般7~9月以投喂菜粕、麦麸、水陆草、瓜皮和蔬菜等植物性饲料为主;10~12月多投一些动物性饲料,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6%~8%,早、晚各投喂一次,晚上投喂日饵量的70%;冬季每隔3~5天投喂一次,于日落前后进行,投喂量为虾体重的1%~2%;翌年4月,逐步增加投饲量,确保小龙虾吃饱、吃好。

(3)河蟹 河蟹的饲料有米糠、谷粉、浮萍、大米和稻谷,还有鱼粉、豆饼、蚯蚓、轧碎的螺蛳和动物内脏等。一般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投喂地点应在水沟两侧的岸边上,或投在预先设好的食台上,投喂量每天应掌握在河蟹总体重的3%~5%。

5. 种养管理 一是稻田的施肥。种养前先施足基肥,养鱼虾蟹后,无需施追肥。确需施氮肥的,按少量多次的原则施用。二是农田用药注意事项。稻田生态养殖一般很少发生疾病,水稻病虫害也极少发生。若要防病治虫,水位必须保持在30厘米以上。防治疾病按无公害要求用药。水稻防治要用高效低毒农药,严格控制施用量,严格执行休药期,并尽量把农药施在叶面上或禾秆上,水剂宜在下午施,粉剂在早晨施。三是日常管理。要坚持每天巡田,保持水质清新,保证防逃设施完好,及时清除水蛇、老鼠等敌害生物。加强水位管理,秧苗返青前,水位控制在5~10厘米,放养鱼种后,逐步提升到10~30厘米以上,特别是雨季和台风季节要加强巡田,防止漏水、漫水及田埂冲垮等事件发生。

6.稻田大垅双行养蟹新技术 开沟面积占种养殖面积的7%~15%。距田埂内侧100厘米开环沟,深45~70厘米、宽60~100厘米,坡比1∶2;连通沟宽50~70厘米、深30~40厘米,形状十字形、井字形、日字形、目字形、田字形。水稻大垄双行边行密植栽培,垄宽40厘米、垄距20厘米,配合边垄双行,大垄双行通风透光好,有利于水稻生长。

开沟后由于采取了边垄双行的栽培方式,插秧垄数每池只减小一垄,由于边行采取了密植的栽培模式,总插秧穴数不减,因沟边水稻长势好即所谓的“边际效应”,可弥补因少插垄数导致的水稻减产。

7.稻鱼工程化养鱼 因地制宜,制定稻鱼工程的建设标准,对低洼冷浸田、烂泥田,采取宽厢带凼的垄稻沟鱼(沟凼面积占本田面积的8%~10%)。在干旱缺水地区,采取大面积连片、宽、高埂鱼塘工程。塘中种稻、蓄水、养鱼,塘埂上种果种菜的立体生态渔业。

鱼凼开挖在田中央或田头,一般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凼深1.2米,四周用石块或砖镶砌,鱼凼面积占本田面积的5%~8%;鱼沟面积占本田面积的5%,沟宽0.6米、深0.5米,根据田块大小、形状,开挖成一字形、十字形、田字形和工字形等。注意事项:防治疾病按无公害要求用药。水稻防治要用高效低毒农药,严格控制施用量,严格执行休药期,并尽量把农药施在叶面上或禾秆上,水剂宜在下午施,粉剂在早晨施。

适宜区域:全省稻田种植区。

篇6:稻田生态泥鳅养殖技术研究论文

一、稻田选择与田间工程

宁夏地区稻田灌溉水源主要为黄河水, 水源充足, 水质良好且无污染。用于养殖泥鳅的稻田应选择靠近水源, 进排水方便, 土壤腐殖质丰富, 以利于泥鳅的天然饵料繁殖, 田埂无渗漏, 保水性要好。稻田选定后, 要加高加固田埂, 并高出水面60厘米左右。为了防止渗漏、裂缝、塌陷而使泥鳅逃走, 可在田埂内侧衬1层塑料薄膜埋入土中30厘米左右, 上端覆盖于埂面。在稻田中间开挖“﹟”或“+”形鱼沟, 视田块大小而定, 一般沟深60厘米、宽80~100厘米为宜。鱼沟渠道要与进、出水口处保持畅通。同时, 稻田进排水口成对角安置, 均用双层防逃网罩好, 以防外逃。有条件的地方, 也可将田头的蓄水沟、进排水沟渠利用起来, 作为稻田养殖的鱼沟, 以增加水产养殖的水域空间, 田间鱼沟面积一般占稻田总面积的15%~25%。

二、水稻秧苗栽植与管理

1. 水稻品种

水稻品种选择抗倒伏、抗病力强的优质水稻品种, 如宁粳43号等。育秧前种子要进行凉晒、筛选、消毒、浸泡和催芽等技术处理。

2. 稻田栽前准备

稻田插秧前做到早平地、早深耕、早泡田和科学施肥。养殖泥鳅的稻田基肥以畜禽等有机肥为主, 一般亩施有机肥300千克左右;以后根据水稻长势情况, 适当补施追肥, 以无机肥为主, 一般每亩施尿素10千克为宜。

3. 水稻秧苗移栽

5月上中旬进行移栽插秧, 秧苗移栽时要达到三叶或三叶一心, 株高10~12厘米。水稻移栽采取宁夏地区常规旱育稀植水稻种植模式, 行间距为30厘米, 穴距为10厘米, 每穴3~5株, 每亩插身穴数在16000~18000穴。

4. 田间灌水管理

秧苗移栽大田后, 田面保持薄水层返青活苗。在返青后的水稻各个生育阶段, 定期补水, 保持稻田水深10~15厘米。

5. 水稻追肥

稻田追肥主要分为分蘖肥和穗肥。分蘖肥在插秧后一周内进行, 穗肥在7月初进行。

6. 水稻除草防病

泥鳅能充分摄取稻田水中的适用饵料和杂草, 可将田中小型水草清除, 大型阔叶杂草需人工清除。水稻的病害主要是稻瘟病, 分为苗瘟、叶瘟、穗瘟和节瘟。稻田防病施药前须向田间灌水, 要注意选择低毒农药, 采用低浓度喷雾进行叶面喷施, 避免药液进入水中, 施药后要加强观察, 如有不良反应, 应立即注换新水, 以防药害。

三、鳅种的选择与投放

泥鳅一般在水稻插秧后10天开始放养。养殖品种主要为大鳞副泥鳅, 鳅种要求规格大而整齐, 体质健壮, 规格以长3~4厘米为好, 放养密度以2万尾左右/亩为宜。鳅种入田前用3%的食盐水浸浴10~15分钟消毒。为尽快让其适应人工饲养, 应加以驯化, 下田前在暂养池里让其饿上3~4天, 使其腹中残留食物消化掉再投放。

四、泥鳅稻田养殖管理

1. 饵料投喂

稻田放养泥鳅, 可以利用田中蚯蚓、水蚤、杂草等天然生物饵料, 也可通过在养殖田块中间设置黑光灯诱虫提供自然饵料。投喂人工饵料, 一般在放苗后2~3天开始投饵, 饵料选用米糠、麸皮、豆饼、蚕蛹粉、螺、蚯蚓、鱼肉、动物内脏等动植物性饵料和泥鳅专用人工配合饲料。动植物饵料配比根据水温不同而调整动植物性饵料的比例。一般水温20℃以下时动物性饵料占30%~40%, 水温20~23℃时占50%, 水温23~28℃时占60%~70%。正常情况下上午、下午各投喂1次, 一般以1~2小时吃完为宜, 投喂量不可过多, 否则鳅苗贪食, 过饱时易引起消化不良, 影响正常呼吸造成胀死。日投喂量一般为泥鳅总重量的4%~8%。应根据天气、温度、水质等情况随时调整, 当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少喂或不喂。

2. 水质管理

稻田水域是水稻和泥鳅共同的生活环境, 在稻田水质管理上, 要做到两者兼顾。“前期以水田为主, 中后期以泥鳅为主”。早期保持浅水位, 稻田平时要保持田面上有10厘米水, 夏季稻田水温较高而不利于泥鳅生长时, 可采取注水提高水位和勤换水的方法加以调节。养殖期间要定期换水和加注新水, 定期使用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定期施有机肥培肥水质, 施追肥应做到既要满足稻田生长的需要和使水有一定肥度, 又不能伤害泥鳅。可施腐熟的有机肥或化肥, 施追肥每次施量不要过大, 以尿素、钾肥等作追肥时, 可先放干稻田水, 使泥鳅集中于沟内, 然后全田普施, 使之迅速与田土结合, 更好地为水稻根部吸收。

平时要勤巡田勤观察。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可及时处理, 特别是要做好泥鳅的防逃工作, 下大雨时特别注意不能让水漫过田埂, 以免泥鳅随水逃逸。对稻田里的老鼠等敌害生物及时清除驱捕。每天检查吃食情况、水质情况, 做好记录。

3. 病害防治

泥鳅养殖过程中, 要注意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常见的病害有:赤鳍病、打印病、车轮虫病、农药中毒及其它生物敌害等, 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赤鳍病:此病对泥鳅危害大、发病率高, 由杆菌引起, 主要流行于夏季。症状为:先是鱼鳍或体表部分表皮剥落, 呈灰白色, 肌肉开始腐烂, 肛门部位发红, 继而在这些部位出现血斑, 并逐渐变为深红色, 严重时出现鳍条脱落, 不摄食, 直至死亡。防治方法:应避免鱼体受伤, 苗种放养前用4%的食盐水洗浴消毒, 发病时, 可在饵料中拌入抗生素投喂。

打印病:病灶主要在尾柄基部, 浮肿有红斑。流行于7~8月份。治疗可用1克/立方米的漂白粉或2~4克/立方米的五倍子进行全池泼洒。

车轮虫病:寄生于鳃部和体表。患病后摄食量减少, 离群独游, 严重时虫体密布, 如不及时治疗, 会引起死亡, 流行于5~8月份。治疗方法为按池水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 (5:2) 合剂0.7克/立方米全池泼洒。

其他敌害防治:养殖泥鳅的稻田, 注、排水口应设密网拦滤, 严防凶猛鱼类、水生昆虫、蛇、蛙等进入危害鳅苗种或成鳅, 对水鸟要随时驱赶, 若发现有水蜈蚣, 用90%的晶体敌百虫按5克/立方米浓度全池泼洒杀灭。

农药中毒症:在水稻的病害防治上, 以生物防治为主, 也可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农田中使用的各种化学农药, 其残毒会不同程度地污染水质, 使泥鳅中毒致死。所以, 必须严格控制农药用量, 采取以喷雾为主的洒药方法, 用药后及时换水, 确保泥鳅安全。

4. 适时捕捞

篇7:泥鳅稻田生态养殖技术

摘要:稻田养殖泥鳅,既可提高水稻产量,又能收获一定量的泥鳅,经济效益明显。本文从稻田的选择和清理建设、泥鳅的放养管理以及疾病预防等方面介绍了泥鳅稻田生态养殖技术。

关键词:泥鳅;稻田;生态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66.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4-54-2

被称为“水中人参”的泥鳅,是广西稻田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利用稻田养殖泥鳅,不但可以节约水面,收获一定量的泥鳅,又能使水稻保持原有的产量,从而使鱼稻共存,获得双重的经济效益。而且泥鳅在日常活动时可以疏松土壤,吃掉许多田间害虫,且粪便又是肥沃的有机肥料,优点多多,生态效益尤为显著。因此,在稻田种植面积十分广阔的广西地区进行泥鳅养殖,既是发展高效农业的需要,也是稻田生态养殖的有效途径之一。

1 稻田的选择和清理建设

1.1 稻田的选择条件

泥鳅由于适应力和抗病力较强,且成活率较高,无论是养殖方法还是养殖条件上都比较简单,在池塘稻田间都可以养殖,但二者在泥鳅养殖条件上略有不同,养殖泥鳅的稻田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1.1水源必须充足无论是降雨还是人工灌溉的地表水都要保持充足,不溢出不渗透,充分满足泥鳅的生长需要。

1.1.2水质要好在酸碱性的选择上尽量保持在中性和弱酸性上,少泥沙,水中多微生物,切忌混浊,保证水质干净无污染,满足绿色环保生态养殖的条件。

1.1.3 选择连体成片的大面积稻田,便于养殖管理田间垄沟平坦,灌溉和排水方便,土壤要选择松软肥沃尤其是腐殖质丰富的粘性土质,营养丰富保水性强,满足泥鳅的生长营养发育需求。

1.1.4水稻要选择抗病力和抗病虫害强且高产的品种植株矮小短粗,抗倒伏,便于应对大风等恶劣天气。

1.2 稻田的清理建设

1.2.1水位要长期保持在安全水平上由于广西地区的年降水量较多,要对田埂进行加固加高,防止大雨破坏田埂,田埂的宽度保持在1米左右,高度维持0.6米左右即可,再通过人工进行夯实,必要时可通过薄木板、石块等支撑于田埂内侧。

1.2.2开挖鱼沟、鱼溜鱼沟、鱼溜的作用就是给泥鳅提供一个相对自由且与稻田隔离的场所,方便在给稻田种植、施肥、上药的过程中泥鳅有地方可去,而鱼溜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方便逮捕泥鳅。鱼沟可根据田地大小设计不同的形状,面积不能超过稻田的10%,主沟一般位于稻田中心,宽度和深度在0.6厘米左右即可,而鱼溜的面积以10平方米为宜,为了方便泥鳅进出,要设置2~4个不等的缺口,无论是鱼沟还是鱼溜都不宜太靠近田埂,但可以在靠近鱼沟和鱼溜的稻田梗上搭建庇荫乘凉的小棚,既可以防暑降温,又可以增强泥鳅的安全感,有利于泥鳅的生长发育。

1.2.3 要对田地进行施肥以每亩400公斤的有机肥量对田地进行重新翻耕,给足稻苗充足的营养,同时也要给开挖的鱼沟、鱼溜添加基肥,以促进水中微生物的生长,保证泥鳅每天的营养需求。

1.2.4 要重点进行防逃脱建设由于泥鳅个头小、体滑,稍微有点空隙就会逃脱。因此要严格的进行防逃脱设置的建设,在田埂的两端设置两道防逃网,可用塑料、薄膜、水泥板等抗氧化耐腐蚀的材料进行设置,深度至少下挖0.2米,而高度则要高于水位,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最终的目的使鱼不能出逃。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防范一些外在的危害如水鸟、青蛙等生物,都有可能造成泥鳅的减产,因此要加强进水口的防范,对于飞鸟一类的可以通过树立几个高大的人字形木桩,摆上鲜艳的布条,以此来起到威慑和恐吓的作用。

2 泥鳅的放养管理

2.1 泥鳅放养

插栽秧苗10天左右,即可准备放养泥鳅苗。放养之前,利用低浓度的食盐水浸泡泥鳅苗进行消毒杀菌,以此提高成活率。放养密度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每亩放养4厘米大小的泥鳅苗10000尾。

2.2 饲养管理

2.2.1 喂养方式泥鳅的喂养,主要有精养、粗养和精粗结合三种方式。精养主要是以人工饲料为主,缺点是在泥鳅生长的各个阶段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优点则是产量较高。粗养基本依靠水田里的天然饵料,优点是基本没有投入,缺点是产量低。精粗结合则是在天然饵料不足情况下适当投入人工饵料,保证泥鳅营养的有效供给,优点是不用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就可取得较高的泥鳅产量。

2.2.2 饵料投放泥鳅属于杂食动物,食谱广,如昆虫、虾仁、小鱼、豆渣、玉米面、动物下脚料、食物残渣等都是它的可口食物。泥鳅在刚放养的一周内可不需投放饵料,之后每周可以投放3~4次动物性的饵料。随着泥鳅的生长,饵料要由动物性饵料转变为植物性饵料,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投放量根据实际吃食情况进行投放,避免投饵过量或者不足。在投放饵料的同时,每隔一个月追加有机肥,培育浮游动植,补充生物饵料。

2.3 病害防治

2.3.1 稻田防病养殖泥鳅的稻田和普通的稻田相比,病虫害的几率很小,这是由于养殖的泥鳅在一定程度上消灭了一部分害虫,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在预防稻田病虫害时,应选择毒性低、效率高、蒸发快且残留少的农药,像市场上卖的比较好的多菌灵、稻丰散等都是低毒高效的环保农药,禁止使用敌敌畏等含有剧毒对人体伤害较大的农药。用药时,严格遵守各种农药的浓度和用量,尽量避免药液撒到鱼沟、鱼溜里,造成二次污染。

2.3.2 泥鳅防病放养前,要把泥鳅幼苗放在浓度4%左右的盐水中浸泡10分钟,进行消毒杀菌。养成期,每月可用生石灰或者漂白粉对鱼沟、鱼溜进行消毒,改善水质,避免泥鳅染病。一旦发现泥鳅患病,就要及时合理的用药,精心照料,避免交叉感染,降低因病造成的泥鳅死伤所带来的损失。

3 泥鳅常见病及防治方法

3.1 车轮虫病

车轮虫病是稻田养殖泥鳅最常见的病症之一,每年的夏季也就是5~8月份是发病的高峰期,得病的泥鳅因为体表附着车轮虫而显得局促不安、身体较虚弱,进食较少,防治方法: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按0.7ppm浓度化水泼洒,或者每立方米水用0.5~0.7克晶体敌百虫化水泼洒。

3.2 胀气病

泥鳅由于饵料、水质等原因容易患上胀气病,胀气病使得泥鳅的肚子滚圆,进食较少,长期胀气则会爆发肠炎病,尤其是夏季高温天气时,由于胀气造成的肠炎病使得泥鳅的死亡率高的惊人,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防治方法:3%浓度的盐水全田泼洒,或者内服药饵,1公斤饲料添加消食利胃散5克、甘泰乐5克、大蒜素2克、食盐3克,连喂5天~7天。

3.3 气泡病

泥鳅肚鼓如球,浮于水面。防治方法:换水并用3%浓度的盐水进行全田泼洒。

参考文献

[1] 李应森,王武.稻田生态种养殖新技术研究[A],第二届全国现代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10.

[2] 夏艳洁.稻田泥鳅起捕及注意事项[N],吉林农村报,2010.

[3] 张新峰.泥鳅的稻田饲养[J].水产科技情报,2004,(06).

篇8:稻田精养泥鳅技术

1 稻田的选择

1.1 水源

水源充足, 大雨不淹, 水质清新, 没有污染。

1.2 土壤

以保水力强的壤土或粘土为好, 沙土最差。

1.3 面积

1333 m2左右为宜, 便于修建工程。

2 稻田养殖泥鳅田间工程

2.1 田埂及进出水口的加固

为防止泥鳅鱼逃遁, 需要对田埂进行加高, 40~50cm, 宽30cm左右, 垒实;进出水口对角设置, 地基要夯实, 铺上一层砖后, 上置40cm左右的水泥管, 用水泥砂石砌成, 用两层沙布网片密封水管两侧或者制成栏鱼网, 放在水口处, 加固按牢。

2.2 鱼沟和鱼溜的开挖

在距田埂2~3m处挖一条围田沟, 深、宽为50~80cm, 作为鱼沟;在靠近进、出水口处, 将鱼沟加宽、加深, 面积约占稻田总面积的1%左右, 深度以放干田中水后, 溜内能保持50 cm以上水为宜。在溜的上方设置棚架, 栽种瓜豆、葡萄等作物, 夏季降温避暑。鱼沟、鱼溜约占稻田总面积的5~8%。

2.3 防逃设施

在田埂上用塑料薄膜或纱网做防逃设施, 膜或网高出埂面20cm, 埋入地下10cm。防止泥鳅鱼逃出。

3 日常管理

3.1 稻田清田消毒

3.1.1 每100m2用漂白粉40g, 加水后均匀泼洒, 10天后放试水鱼, 药力消失后, 放入鱼苗;

3.1.2 每100m2用石灰3kg左右化水遍洒, 10天后注水施肥培育水质, 10天后可放鱼苗。每667m2放2万尾, 规格每尾3cm鳅苗。

稻田施肥;插秧前重施底肥, 每667m2施鸡、猪粪250kg, 繁殖天然饵料, 促进泥鳅生长。水稻插秧结束后, 稻田每隔15天鸡、猪粪25kg/667m2;

饵料:利用专制的泥鳅鱼饲料 (粗蛋白质含量40%) , 每天投饲一次, 最好在下午5~7时投喂。饲料加水揉成食物团, 投喂在鱼沟、鱼溜内。投饲量大致是:10~15℃时, 日投饲量占鱼体重的1%左右;水温16~22℃时, 日投饲量占鱼体重的2%左右;水温23~30℃时, 日投饲量占鱼体重的3~5%左右;水温超过31℃或低于10℃时则停止投饲。

4 稻田用药

在使用药物防治病害时, 必需严格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 同时还要注意施药的方法。例如防治稻瘟病可用托津布;防治纹枯病可用井岗霉素;防治螟虫、卷叶虫可用杀虫双;防治稻飞虱、叶蝉可用叶蝉散、甲胺磷等, 千万不可施用呋喃丹、五氯酚钠、混合粉、毒杀酚等药物。在使用方法上, 也不宜喷粉、撒毒土、浇泼, 只宜喷雾, 最好在露水未干时喷施, 并要严格掌握用药量, 施药后应立即灌上深水, 禁止人、禽入田搅动水体。

5 捕捞

收获前停食一天, 利用泥鳅鱼的溯水习性, 用须笼冲水捕捞泥鳅。捕捞时, 笼内元需放诱饵, 将笼布设在进水口处, 笼口顺水流方向, 泥鳅溯水时就会游人笼内而被捕获。一般半小时至1小时收获一次, 取出泥鳅, 重新布笼。晚上的捕捞效果比白天好。连捕几个晚上, 起捕率达80%以上, 捕获泥鳅的质量好。

6 效益分析

成本费:平均每667m2苗种费200元, 人工费300元, 饲料费720,

其它费用100元, 合计:1320.00元。

产值:110kg×16.00元/kg=1760.00元。

利润:1760-1320=440.00元/667m2

7 小结

7.1 通过试验

稻田精养泥鳅, 充分利用了稻田水质条件, 通过增加外源饲料, 发挥了泥鳅鱼生长潜力, 增加了稻田养鱼的经济效益。

7.2 通过加强防逃设施

减少了泥鳅鱼外逃;简便的捕捞方法, 增加了回捕率, 保证了养殖成果。

7.3 稻田精养泥鳅鱼具有

方法简单, 投资少, 易于推广, 为池塘、网箱大规模养殖, 提供了优良的苗种。

摘要:本文采用特制的泥鳅鱼饲料配方, 在稻田中进行人工精养, 通过120天的养殖, 获亩泥鳅鱼110公斤, 平均规格6克, 亩效益达440.00元。

关键词:泥鳅,稻田精养,技术

参考文献

[1]房启珍, 何人.泥鳅稻田精养技术[J].安徽农业, 2001 (8) .

篇9:蚯蚓喂泥鳅,生态稻田产出高

泥鳅味美肉嫩,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人体需要的氨基酸,在我国民间早有“水中人参”之美称。近年来, 随着泥鳅的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养殖效益非常显著。而食用菌也是人们餐桌上喜食可口的健康食品。推广种养结合的模式是发展生态农业的趋势之一,利用废菌棒培育蚯蚓进行稻田生态养殖泥鳅,既能提高泥鳅品质,又能降低生产成本,减少鱼药用量,还能提高水稻品质,实现双赢。

一、田地准备

1.稻田准备。稻田选择面积为3~5亩,离水源近,水质良好,还要保证是大旱不涸、大雨不涝、进排水方便、阳光充足、环境安静的稻田。大田中间为稻田种植区,水深5~8厘米,另设环槽和鱼沟,深70~80厘米。因泥鳅有逆水游动的特性,非常善逃,所以在生产中除要在进、排水口做好防逃网外,还要用钢筋或竹竿整田搭架设置网目合适的防护网,以既有效防止天敌的入侵,又不影响水稻花期受粉为原则。每年的3月份左右对稻田进行清田消毒,清田方法:先将田水排干,然后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生石灰用量70~120公斤/亩(加水溶化,趁热全田泼洒)。当环槽、鱼沟注水水深达7~10厘米时,用生石灰75~150公斤/亩(加水溶化,趁热泼洒)对池水进行消毒。清田消毒后,在槽沟和稻田内均匀撒上有机肥。铺6~8厘米厚的有机肥,再铺6~10厘米厚的壤土,有机肥一定要暴晒和经无害化处理后使用。5~7天后,等有机肥发酵产生多种微生物和浮游动物虫卵时注入新水,注入的新水一定要过滤,以保证水质良好。有条件的也可在稻田内投放少量的田螺,用其改善水体环境。

2.蚯蚓池准备。蚯蚓池要选择在稻田附近的空地上或较宽的田埂上,并有树林或树木为其遮阴避光,最好是南北走向,宽1.5米左右,长8~10米。蚯蚓池要整体下挖60~70厘米,用黑色不透光塑料布铺底后,将已养有蚯蚓的食用菌废棒逐个轻轻散开,均匀地铺在蚯蚓池内,注意此操作不能伤害到废菌棒中的蚯蚓。视废菌棒料的潮湿度及时洒水增潮,使废棒菌料中始终保持充足的水分,以利于蚯蚓的繁殖和生长。因蚯蚓怕光喜阴、喜湿,除用树木遮阴避光外,还要在蚯蚓池上方用竹竿搭架铺黑色不透光塑料布建避光棚,为其避光。

二、苗种选择

1.稻种选择。水稻宜选择矮秆、抗病能力强、生长期较长的晚熟品种作为稻田的种植品种。

2.鳅苗放养。鳅苗要选择有良好信誉的正规良种场繁育的泥鳅苗,放养泥鳅的规格为5厘米以上,要求行动活泼、体质健壮、大小均匀、无伤无病无畸形。放养时间一般为水稻插秧后10天左右,待秧苗返青生长时将喂饱的泥鳅放到稻田沟槽池中。饱食下田,可提高鳅苗的抗病能力和成活率。每100平方米水面放养量为0.85万~1.00万尾。放养前将鳅苗用3%~4%食盐水浸泡5~10分钟消毒,以杀灭其体表的寄生虫和预防水霉病的发生。鳅苗下田5天后,每天泼洒的豆浆用量可增加至每 100平方米水面0.75公斤(大豆)左右,分两次泼洒,时间为上午9时、下午4时各1次。10天后,视其摄食情况递减投喂量,并逐步配合投喂规格较小的蚯蚓,以驯化泥鳅摄食习惯。还可在稻田内鱼沟旁设置5~6个诱虫灯,为泥鳅提供昆虫饵料。

3.蚯种准备。蚯蚓池要在泥鳅投放前15天左右使用。如发现废菌棒料中蚯蚓数量较少时可购买蚯蚓充实到蚯蚓池中,以增加蚯蚓繁育能力,保证蚯蚓产量。蚯蚓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4天就可产卵。据有关资料显示,一条种蚯蚓每年可产400~500条小蚯蚓。加上蚯蚓非常喜食废菌棒内的肥料,其生长和繁殖速度特别快。8~10天,蚯蚓池每平方米可产1.5公斤左右的蚯蚓,蚯蚓长到 7~8厘米时就可投喂泥鳅。一般5亩稻田配2个蚯蚓池,可基本满足泥鳅的摄食量。蚯蚓收捕方法,可实行轮捕法,以保证蚯蚓供应的连续性。先从蚓池一头开始抓捕,根据蚯蚓密度及投喂量将蚯蚓和菌料土一起取出,放在塑料布上面,在阳光照射下,蚯蚓就会向下钻,再取上面的菌料土,让其继续下钻,直到大部分蚯蚓都钻到塑料布上,可连部分菌料土和蚯蚓一起投喂泥鳅(规格稍大的蚯蚓要将蚯蚓剪成小段再进行投喂)。泥鳅将蚯蚓摄食掉,剩余的料土可做为有机肥为稻田追肥。菌料发酵土和蚯蚓的排泄物是较好的有机肥,可为水稻生长提供很好的肥料。

三、水质管理

田水以黄绿色为宜,透明度以20~25厘米为宜,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因前期气温较低,要定期测定水温,观察和检测水中的溶氧量和pH值。因有机肥发酵会对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可注入适量的新水进行调节,注水时最好采用明渠注入,让水充分曝气、增氧、增温。水稻生长中会吸附积累在植物根系表面的污染物,可以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田螺和泥鳅摄食田水中的稻花和残枝烂叶,对水质也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四、饲养与日常管理

饵料投喂。泥鳅的饵料构成与水温有关,泥鳅通常在水温15℃时开始摄食,若此时开始投喂蚯蚓,要投喂规格较小的丝蚯蚓,日投喂1次,时间为下午4时,摄食量为泥鳅体重的3%。前期喂鳅苗时,要适量搭配投喂一些辅料,如鱼粉、蚕蛹、猪血(粉)等动物性饵料,将饵料和蚯蚓均匀地撒在水稻种植区和槽沟内,以后逐渐将辅料和蚯蚓投放在槽沟内的固定位置,让泥鳅养成在槽沟内定时、定点摄食的习惯,以利于观察、了解它们的摄食和生长情况。当水温达到25℃以上时,以投喂蚯蚓为主,每天投喂1次,将规格稍大的蚯蚓剪成段进行投喂,投喂量为泥鳅体重的2%左右。因为此时有机肥发酵会增加田水中养分,可培养出大量的浮游生物和虫卵,给泥鳅提供既营养又健康的饵料。泥鳅在稻田种植区活动时摄食水稻根部的虫卵和掉落到水面的成虫、稻花,可对稻田起到除草保肥、生态灭虫,进而降低农药使用量的效果。因蚯蚓(干物)含丰富氨基酸、微量元素,粗蛋白含量达66%,泥鳅非常喜食,通过泥鳅摄食蚯蚓,能使泥鳅的品质和营养价值有明显提高,还可增强泥鳅免疫力和抗病害能力,形成废菌料养蚯蚓、蚯蚓养泥鳅、泥鳅肥稻田的良性生物循环体系。

五、常见病防治

1.疾病种类。泥鳅的常见病害有车轮虫、舌杯虫、三代虫等寄生引起的疾病。细菌感染引起的赤皮病、腐鳍病、烂尾病,以及由水霉感染引起的水霉病等。

2.防治措施。鳅苗消毒,用3%食盐水浸洗鳅体5~10分钟后分点投放田中。养殖过程中每隔1个月用生石灰水(干石灰 2公斤/亩)沿环沟泼洒,用于防治泥鳅疾病、寄生虫病。如车轮虫和舌杯虫,一有发生,就要在稻田里每立方米水体泼洒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合剂进行防治。如果鳅体仅出现红斑点,可将癞蛤蟆切碎,放在入水口,随换新水一道流入田中,即可防治。

六、收获方法

11月份,是稻子丰收的时候,也是泥鳅营养价值最高的时候,为收稻捕鳅的良机。

1.水稻收获。在米粒失水硬化、透明的完熟期及时收获。

2.泥鳅捕捞。泥鳅捞捕以水稻收割后为宜,水温20℃时,在进水口的地方,铺上网具,利用泥鳅有逆水上游的特性,从进水口放水,待一定时间后将网具提起捕捞泥鳅,还可以采取饵料诱捕或放干槽沟水的方法起捕泥鳅。此时要顺便把田螺捡拾好,一起存放或销售。

篇10:稻田养殖泥鳅的管理要点

1 稻田选择

用来养泥鳅稻田一般要求是:交通便利, 进、排水方便, 水质清新、无污染, 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好, 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 面积在5×667 m2左右为宜。

2 田间工程

2.1 环沟

栽秧前, 在田块四周离田埂1 m左右的地方挖环沟, 横截面为梯形, 上口宽1 m, 下口宽50 cm, 沟深50 cm。

2.2 田间沟

在田中每隔30 m开挖的垂直于田块长边且与环沟相通的沟, 沟宽与沟深均为50 cm。机插秧的地区, 田间沟可以在水稻移栽大田以后再进行人工开沟, 人工栽秧的地方可以与环沟一起开挖。

2.3 防逃围网

由于泥鳅有逆水游行的特性, 非常善逃, 因此, 在生产中, 除了在进、出水口要用密眼塑料网片捆扎外, 还要沿着田埂四周的内侧用密眼塑料网片建防护墙, 下部埋入土中20 cm, 上部高出田埂50~60cm, 网片每隔1.5 m用木桩或竹竿固定。

3 水稻移栽

3.1 稻种选择

选择适宜淮安市生长的矮杆、抗病能力强、生长期较长的晚熟品种作为稻田养殖的品种。

3.2 施足基肥

在水稻移栽前一次性施足基肥, 尽量不施追肥, 以免引起肥害。一般地, 每667 m2施腐熟的农家肥1 000~1 500 kg加水稻专用复合肥50 kg (氮、磷、钾的含量为13∶7∶5) 、硫酸锌2 kg。

3.3 合理密植

水稻栽插密度没有统一的标准, 随地区、品种的不同会有所不同, 但每块地的正常亩产量是一定的, 水稻基本苗也是一定的, 为保证基本苗不减少 (因开沟种植面积减少10%左右) , 手工栽插的地方建议采取“大垄双行”的栽培方法, 并且大行适量增加植株穴数, 以弥补因挖环沟、田间沟而减少植株的穴数。机插秧的地方因目前机械本身设置的缺陷不能采取大、小行栽插, 但建议在环沟、田间沟的边上要采用人工补栽方法适当密植, 以增加穴数。

4 鳅种放养

4.1 鳅种质量

稻田养殖泥鳅因生长期只有4个月左右, 所以放养鳅种的规格以2龄大规格的鳅种为好, 鳅种质量要求:体质健壮, 活力强, 无病无伤, 规格一致。

4.2 放养密度

体长为3 cm的鳅种放养密度2万~2.5万尾/667 m2。

4.3 放养时间

水稻苗移栽大田7 d以后即可入田, 选择在6:00—8:00, 中午时间最好不要放鱼, 放鱼时要注意检测一下鳅种培养池与放养稻田处的水温相差是否超过2℃。如超过2℃, 则要把鳅种连水一同放进塑料袋再放到环沟水中, 当两者的温度相差符合要求时, 再把鳅种捞出放进稻田。

4.4 鳅种消毒

鳅种放入稻田前要用4%的食盐水浸泡5~10min, 以杀灭体表的寄生虫和预防水霉病的发生。

5 日常管理

5.1 投饵与管水

5.1.1 水稻返青期

秧苗移栽7 d左右, 就返青生长, 这时泥鳅即可入田, 此时稻田内水质已变肥, 天然饵料比较丰富, 再加上刚投放的泥鳅在新的水域环境里不太适应, 摄食较少, 所以本阶段可以少量投喂一些精饲料即可, 日投饵量为鱼总重量的1%~2%。此阶段保持稻田水深3 cm, 既利于水稻生长, 也利于水体增温, 促进泥鳅的生长。

5.1.2 水稻分蘖期

秧苗返青经过20 d左右生长完成有效分蘖。分蘖期间, 稻田内部环境变化已经稳定, 水温非常适合泥鳅的生长, 要加强投饵工作。泥鳅是偏肉食性的杂食性鱼类, 生产中以投喂泥鳅专用配合饲料、活的小杂鱼、小鱼虾为最好, 也可以投喂新鲜的动物内脏、螺肉、蚌肉、血粉以及米糠、豆饼、麸皮等动植物性饵料, 日投饵量约为泥鳅总体重的3%~5%。日投喂2次, 8:00—9:00、16:00—17:00。投喂初期, 将饲料均匀地撒在田面上或鱼沟内, 以后逐渐将饲料投放在固定的鱼沟里, 让泥鳅养成在鱼沟定时、定点、定量取食的习惯, 以利泥鳅集中摄食, 便于观察、了解它们的吃食情况和生长情况。一般每次投饵后2 h内基本吃完为宜。分蘖期的水位管理要求, 一次性注水15~20 cm, 让水自然蒸发, 当稻田表层只剩一薄层水时, 视田内泥鳅的活动情况 (是否进沟) 和耐受程度决定是否放水进田。如泥鳅平安无异常, 可再坚持一段时间, 以后再注水入田。如此反复2~3次, 即完成烤田任务。

5.1.3 水稻孕穗期

此阶段气温很高, 水温也很高, 稻田水的蒸发量大, 应每天向田中注一次水, 以保持稻田水位15~20 cm。本阶段的日投饵量为6%~10%, 饵料投放在环沟、田间沟中, 投饵量以1 h食完为宜。当水温高于30℃时或连续阴雨天气以及雷暴雨来临之前, 停止投饵, 以防过多的残饵碎屑腐烂, 败坏水质, 引发鱼病。

5.1.4 水稻结实期

本阶段昼夜温差大, 控温工作非常重要。结合水稻的需水要求, 田间管水要求, 傍晚注水15~20 cm, 白天保持1~2 cm水深。日投饵量4%~5%, 投饵量以2 h内食完为宜。水温低于10℃时停喂。

5.2 病虫害防治

由于泥鳅独特的食性与习性, 稻田养殖有除草保肥, 灭虫增肥的独特作用, 水稻病虫害发生率也较低。当然, 万一发生病虫害必须用药时, 要慎重选药:尽量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 用药前将稻田的水位加到最高水位, 以降低药物对泥鳅的毒害。注意:粉剂宜在早晨露水未干时喷施, 水剂在露水干后使用。施药时喷嘴要斜向稻叶或朝上, 尽量将药喷在稻叶上, 下雨前不要施农药。 (1) 稻瘟病。在水稻移栽前3~5 d, 667 m2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 g对水50 kg喷雾。在水稻拔节分蘖期, 当田间出现中心病株时, 667 m2用40%“稻瘟灵”乳油或“富士一号”乳油30~50 m L, 对水50 kg喷雾, 防治叶瘟。在水稻破口抽穗5%时, 667 m2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 g, 或40%“硫环唑”200 g, 对水50 kg喷雾, 防治穗瘟。 (2) 稻飞虱。在水稻抽穗扬花期, 667 m2 20%“扑虱灵”100 g, 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 g, 对水50 kg喷雾。 (3) 水稻螟虫。俗称“钻心虫”、“旋心虫”。分别在水稻分蘖期 (发蔸) 、抽穗5%时, 667 m2用98%“巴丹原粉”50 g, 或40%“毒死脾”80 g对水30 kg喷雾。

5.3 防逃防敌害

白鹭是泥鳅的天敌, 应做好驱赶工作, 同时, 泥鳅有逆水游行的特性, 非常善逃, 因此, 每天都要检查防逃网是否完好, 以免出现逃鱼和敌害生物进入稻田吃鱼、伤鱼等现象。

6 适时起捕

当水温降低到10℃时或者市场价格适中时, 就要及时起捕泥鳅, 常用3种方法。

6.1 冲水捕捞

在靠近水口的地方, 铺上网具, 从进水口放水, 因泥鳅有逗水特性, 待一定时间后将网具提起捕获。此法适于水温20℃左右, 泥鳅爱活动时进行。

6.2 饵料诱捕

把炒香的糠或麸皮放在竹笼内, 将笼置于沟内诱鳅入笼。

6.3 干田捕捉

上一篇:八年级月考作文下一篇:端午节家宴菜谱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