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训活动总结2012

2024-06-07

研训活动总结2012(精选6篇)

篇1:研训活动总结2012

宁墩中心小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校本培训工作经验总结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精心安排学校教研工作。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我校逐步建立完善了与校本教研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的方方面面的成绩,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办法》。近年来我们先后完善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校本教研制度》及《教师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学时认定办法》等。这些制度、办法对教师参加业务学习,参加教研活动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每学期初召开行政办公会议,村教研组工作会议,精心选择教研活动的内容,安排活动过程。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及《教研活动安排》,为学校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扎实开展教研活动,逐步形成了有本校特色的教研活动的形式。

本学年我们以“命好题”为主题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通过考评课、公开课等形式促进教师对“命好题”的研究。

1、考评课、公开课。每学期所有教师都必须上一节考评课,作为本学期教研工作成果的展示,中心小学组织人员进行考评量化。公开课由中心小学选派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上课,命题,或由赴外地参加学习培训的教师上课,教务处组织教师听课、评课、交流。同时,我们每学年都开展优质课评选活动,以赛促研。

2、联村教研活动。我们每学期都安排村小之间的互动交流,比较成功地开展了联村教研活动。

3、新课程教学经验交流活动。

4、学科教育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征集与评选。

同时,我们还结合校本培训,开展经验交流、教材培训、研

讨等活动。

三、注重教研活动的针对性,提高活动效率。

公开课教学是广大教师普遍熟悉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通过

公开课来展示教师的教学技艺、教学风采。通过听课、评课,来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但传统的公开课教学往往并没有“公开”。一是执教者所谓的备课和教学设计,只不过是执教者与教科书之

间的“单打独斗”,缺乏同事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二是听课者大多

以旁观者的身份被动地参与教研活动,对他人的教育理念、教学

风格和教学策略,很难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也就不可能全身

心地将自己融入到整个活动当中去。即使是一些有眼光、善思考的老师,也不愿“公开”自己的观念和建议。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实施校本教研活动过程中,对校

内公开教学的形式进行适当的改进,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集体备课说课公开教学反馈自我诊断与反思。

1、执教教师与相处较好的同事,根据活动的主题精心选择教

学内容。这些教学伙伴并不局限于同一学科,由于大家有共同的志趣爱好,彼此间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们之间交流与合作容易

使教学研究成为日常工作和生活的话题。学校注重鼓励和引导,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研讨氛围。这是搞好教研活动的基础。

2、教研组集体备课。执教老师根据初步的教学设计,在教研

组内“公开”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说教研组成员共同研讨,出谋

划策。集体备课的组织者注重营造小组讨论的温馨气氛。一般以茶话会的方式进行。大家在轻松的气氛下,畅所欲言,公开自己的所思所想。在此基础上,执教老师完成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既体现教师的个人风格,又凝聚了教师的集体智慧。

3、精心组织说课与评课。说课是执教者在更大的范围内公开自己教育理念和教学设计。无论是课前说课,还是课后说课,我们都鼓励各村教研组代表提问,说课教师现场作答,这一方式活跃了说课活动的气氛,促进了教师之间多向互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表达能力。评课,我们一般采用三种方式:一是召开全体教师座谈会,入会人员自由发言,然后安排总结性评价。二是各村教研组推选素质较高的教师,综合大家的意见,在评课会上做典型发言,特别是青年教师必须参与评课活动。三是访谈。根据活动主题和公开课的具体情况,确定几个“话题”,安排教学管理人员对各村教研组成员进行访谈。第一种方式,由于教研组成员参加了集体备课,这堂课又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他们个人的教育理念和策略,他们最能发现其中的优点或不足,评课时他们相当活跃,他们的表现往往能带动整个会场的气氛。第二种方式容易组织,由于评课教师做了精心的准备,评课的质量比较高。第三种方式,由于执教者不在现场,排除了教师讲情面的心理障碍,有利于大家讲真话、吐真情。访谈话题相对集中,效果较好。

4、自我诊断与反思。召开执教者和教研成员座谈会,根据反馈意见对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实施结果,运用相关教学理论进行分析、评判,对某些重要环节进行得失分析,总结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再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明确新的发展方向。

由于我们对公开教学的程序进行了改进,注重培养教师合作意识,发挥教师团队精神,改变了过去公开课教学活动中执教教师孤军奋战的局面。注重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激发了教师更强的事业动机、更浓的参与意识和更好的学习表现,推进了教师群体专业素质的提高。

再如优质课评选。通过比赛的形式促进教师加强业务学习,提升自身素养,是活跃学校教研氛围的好方法。我们在教学检查时,发现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都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师生关系更加民主、平等。但是多数教师忽略了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忽略了传统的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过于追求形式的多样性,课上得热闹却不扎实,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将优质课决赛的时间向后推延,在活动小结中明确提出:教师真正走进文本,是搞好阅读教学的前提;把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语文要“删繁就简”。然后组织有关人员对这些青年教师跟踪听课,不断进行研究与反思,结果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后来在决赛中大多能上得朴实、扎实、生动。

再如教研片的教研活动就有很强的针对性。根据地理位置、交通状况,把相关的学校联合在一起开展教研活动,时效性很强。一学期来,我校有部分教师在我市教学论文、案列评比、优质课和教师素养大赛中获得佳绩。

2012、1月

篇2:研训活动总结2012

本学年,我们根据学校现有教师实际情况,成立校本研训领导小组,制定规章制度,加强校本研训工作的管理。建立保障制度,确保校本研训工作顺利进行。坚持以自主性、针对性、可持续发展原则设计系列校本研训活动,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素养,增强了教师行动反思和实践创新能力。

系列一:塑高尚师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而师德建设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本学年我校工会组织教师继续学习教育法规、党的教育政策、上级下发的教育文件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用法律的形式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使教师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执法。

开展分享教育的幸福——阳春小学教师沙龙活动,通过分享校内外师德标兵的先进事迹,来鞭策教师思考并不断进步。

此外,工会还在各项活动中渗透着师德教育,我们带着老师来到一分地、汽车博物馆了解丰台的建设与发展,组织教师在日常开展体育锻炼,并在竞赛中提升团结协作的精神。带领教师参加教师职装表演,进行仪态、化妆、团队合作的训练,丰富着教师的精神生活。系列二:丰富教师内涵

知识是财富,学习是手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变革,才能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使教师树立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事业才能成功的理念。

2012年4月拿到各学科修订版的课程标准后,我们马上组织教师进行学习,研究了解课程改革背景、指导思想、改革目标,熟悉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努力将教改基本理念转化为教学过程的具体行为,整合优化教学过程。

我们在教师中开展读书活动,要求教师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解世界风情。学校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订阅了《班主任》《中国德育》《小学数学教育》《少年儿童研究》《小学语文教师》《儿童音乐》《少儿美术》《科学生活》《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等20多种教育教学杂志和《现代教育报》等多种报纸,规定学习时间,采用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搭建交流平台,交流读书心得。为每位教师购买了《工作就是责任》一书,利用寒假实践教师自主阅读,2012年3月召开了《工作就是责任》读书交流会,老师们都对责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系列三:提升专业技能

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技能,才能适应教育变革、发展的脚步。

开展教学基本功培训,例如备课、上课、课堂教学的语言、教态、板书、教学技能等方面。结合学校进行的微格口语交际训练和提问技能训练,在2012年4月13日召开了阳春小学微格研讨会,马莉、任伟、蔡环宇三位老师进行了课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展示。同时学校采用以赛代训的方式,进行了青年教师评优课和骨干教师展示课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2年在丰台分院组织的第二届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中,我校有7篇教学设计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对于新教师,我们首先利用开学前几周的时间进行新教师的岗位培训。校长介绍学校的办学目标,近年来学校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学校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校骨干教师分别就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等方面介绍经验,交流工作体会。在此基础上,走进课堂,进行各级各层的听课、评课活动,使新教师迅速成长,基本能够完成教育教学工作要求。

对于有潜力的教师我们搭建“走出去,请进来”的交流、研讨平台,在区级导师带教活动中,我校有1个A类和2个B类参与,一年来,我们请来了微格专家王老师进行教学技能培训,请来了语文、数学、美术、体育等学科的教研员或者有经验的知名教师对教师进行实际指导,使这些老师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取得了长足进步。

我们发挥教师的专业特点和个人兴趣,组建阳春小学朗诵团、话剧团和巴金读书社,策划并出版校刊《春泥》,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

加强对教研组织的管理,增强教研工作的实效。发挥教研组长引领作用,促进教师共同成长。教研工作要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求发展,努力开创我校教研工作新局面。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参与教研组(或年级组、课题组)等校内组织的活动,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听、评课、集体备课、教学诊断、案例分析和专题研究等形式,集思广益,同伴互助,在共同研究中互相启发、促进思考、分享经验,提升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加强集体备课。通过老师们一起研究、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说突破的方法,实施的步骤,每一步的要点,通过集体备课做到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进度四统一,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提高使教师理解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的能力。

总之,学习无处不在,研训也无处不在。校本研训,基于学校、立足学校、为了学校。我们在努力创设适合本校特点的研训文化,让研训在工作中,让研训在生活中,让学习在管理中。

篇3:研训活动总结2012

高满意度和高参与度的研训效果, 是各市县教育局领导高度重视, 研训等部门与进修学校通力协作, 小学校长充分负责, 以及教研室扎实工作的结果。现总结如下:

一、市县教育局领导高度重视, 是提高研训管理效益的重要条件

2009年9月14日下午, 各市县教育局组织召开了教研室负责人集体备课研训工作会议。到会的分管教研的领导作了重要讲话, 对加强教研员的研训工作, 有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集体备课”研训专题会议的召开, 使小学教研员进一步提高了对教师“集体备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明确了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与“备好课”专题研修之间的关系, 以及实施步骤、方法和主要措施等, 为有效实施“备好课”和集体备课专项活动提供了必备的支持条件。

二、教研室、培训等部门通力协作, 是提高研训实效性的策略之一

加强针对性, 提高实效性, 一直是小学教师研训追求的效果。各市县教育局培训部门与教研室有效配合, 通力协作, 是提高研训实效性的一条策略。

市县教育局教研室主管部门为配合“集体备课”专题研训活动的开展, 及时转发海南省教研培训院印发的开展集体备课的函件。这些文件和函件, 对有效领导全市县小学教研员研训工作的开展, 具体指导研训部门和各小学分阶段实施培训、进行集体备课活动,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省组织到达各市县的指导专家主讲的“集体备课”有关专题报告, 参训教研员和教师普遍反映其能够紧密结合新课程教师备课的实际, 有助于教师们系统地把握所任学科教材的结构体系, 理解教材内容, 拓宽知识视野, 学会分析和处理新教材。“贴近教师”“讨论非常具体、明确”“讲的很到位, 挺适合我们的实际运用”“注重实效”“增加小学教研员和教师的业务和技能”, 此类的评价比比皆是。与会的教师都表示活动办得很好, 学到很多东西

三、教研室充分负责, 保障了“集体备课”研训活动的顺利开展

教研室是教师研训的第一责任人单位, 已经被多数学校所接纳。这是本次“集体备课”活动取得高满意度的基本保证之一。通过前述的专题会议, 教研员和教师们普遍提高了认识, 集体备课研训活动得到了重视。不少市县明确了职责, 教研员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屯昌县分管教研室的领导全程参与集体备课活动, 有些市县的领导通过手机短信及时通知教研员和教师“集体备课”学习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大多数县级的教研员亲自组织抓集体备课研训活动, 随时与镇中心学校的教研员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取得联系, 及时处理有关问题。省专派指导小组非常负责, 全程监控教师的学习与研训情况, 随时向省教研院反馈以求解决。全省多数市县都形成了信息交流的机制。这些都是以往很少出现的现象。

四、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提高校本研训实效

9月15日, 全省所有的市县参训教研员和部分教师, 一方面通过省教研院“集体备课”专题, 即《有序备课———备课实务与新技能》《有效备课———备课问题诊断与解决》《反思备课———教案反思与研究》等发言, 并在线提交培训日志, 参与在线交流;另一方面, 参加本市县组织实施的集体备课活动, 开展备课问题诊断、个人初备、备课组集体研讨、修正教案和备课反思提升等活动, 进行教学设计技能和教案反思技能训练, 解决备课问题。

集体备课活动在全省各市县小学开展得轰轰烈烈。如屯昌县教育局教研室在向阳小学召开集体备课研讨会议, 全县共100多位教研员、小学语文教师和“集体备课”组长参加了会议。本次活动组织有序, 活动做到了四定, 定时间:9月15日上午;定地点:屯昌向阳小学;定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定中心发言人:主讲唐文锦, 对本单元教材进行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 副主讲曾献波、苏文才、符国、王康鸿负责课时备课。集体研训有方, 从活动中, 我们可以看到每位主讲教师对教研的热情及敬业精神。他们熟悉教材, 胸有成竹, 做到“五备”:备好教材分析, 备好教法, 备好学法, 备好练习, 备好教学过程。整个备课流程顺畅、科学合理,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文昌市这次集体备课分为自备—研讨—整理—补充四步进行。具体做法是:个人自备。事先把备课的内容通知所有要参加活动的老师和教研员, 要求大家自备, 写出发言稿。集体研讨。以文城中心小学同年级同科目的科任老师为主进行研讨, 作重点发言, 教研员和其他学校的老师参与讨论。通过集体研讨, 优化教学方案。完善整理。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由备课组组长组织教师将组里提出的问题进行汇集和筛选, 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整理、完善, 形成规范的教学设计预案。预案补改。预案补改主要是体现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备课组成员在主备课人员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对教材的独特处理方式等进行修改使用。全市性的集体备课, 主要完成前两个步骤, 后两个步骤由文城中心小学中心备课组自行组织进行。这次集体备课对教研员的作业要求是:写一份关于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书面发言稿和拟定一份本单元学习效果测试题。

儋州市集体备课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主题明确, 活动流程顺畅。能按集体备课的实施原则, 确实做到了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认认真真从备思想、备教材、备教案、备学情、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过程七个方面着手, 确实做到了“六个”统一。整个操作流程是个人初备、集体研讨、课后交流。各教研员的发言都能围绕主题, 从如何处理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方面各抒己见。一致认为《花钟》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目标明确。从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到发展目标, 都能准确地把握本文教学的重难点, 能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 根据学情设计教法与学法;通过知识点的渗透 (字、词、句的积累与运用) ,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事物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以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乐东县教师培训学校对教研员培训项目比较重视, 教研员开展集中备课活动是一项重要的跟踪培训内容, 学校对活动的组织和实施都比较具体, 全体小学语文教研员都参加。做到了定时间、定地点、有主讲人、有记录。整个过程大家积极参与, 共同探讨了如何开展集体备课的问题, 达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乐东县第一小学开展集体备课课题研究已经有一年的时间, 校内教师兴交流之风、研究之风, 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经验, 形成了阶段性经验总结, 并在全县推广, 起着指向性作用;本次活动从理论的层面研究、探讨了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的思想与方法, 教研员参与比较积极, 提高了教研员的理论水平;本次活动以讲座与讨论的方式演示了集体备课的具体操作模式 (教师多媒体演示) , 有助于各位教研员在实际活动中的操作。

澄迈县预定主讲人加乐中心校符丽老师就“在阅读教学中, 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这一主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符丽老师从新课程标准对四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谈起, 以第二单元的课文《天安门广场》一文为例子, 详细地谈了自己是如何落实“充分地读”这一目标的。然后老师们针对这一主题畅所欲言。或就符丽老师的做法提出建议;或就符老师预设的某一环节进行质疑;或提出了自己的预设, 说说如果是自己上这一课书, 会怎么上;或谈谈自己对这个单元的其他课文在“读”这一环节是怎么做到有效充分的……

家乐中心校的李芬老师发言道:“俗话说,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讲的就是书要多读, 才能品出其中的真正含义。但是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读, 会使学生觉得很乏味, 甚至读死书, 不但不理解文章的意思, 而且浪费时间, 这就需要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读, 也就是要求教师具有解读教材的能力……我认为充分地读应当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反复读, 每一层次都要达到应有的目的。第一层, 初读课文……第二层, 细读课文……第三层, 多元化解读课文……第四层, 有感情的诵读课文……以上四个层次的读保证了学生读的时间和读的质量, 让读不再成为支离破碎地分析课文前的形式。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地读, 使朗读真正成为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手段。”

金江中心校的张蕾老师就本次主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充分未必是有效的。现在课堂上读的形式是多了, 大都走形式路线, 追求形式和表面的热闹。我认为应该是‘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而又有效地读’。”接着张蕾老师总结了自己平时的操作法:默读—略读—联系上下文读—积累词语。张老师还说:“一个好的语文老师, 在解读文本时, 首先要感动自己, 然后你才能去感动学生。因为只有读进去才能走出来。”

第三小学的王老师在发言中说道:“语文老师的魅力, 在于用你的解读使你的学生感动、感悟。”她一贯的做法是:读而思、疑、批、摘、议、悟、用七步曲。

西达中心校的黄老师说道:“充分读, 让我想到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但这样的读耗时大, 收效微, 学生累。因此, 如何有效地充分读才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学会收集重点词句, 悟其意, 感其情, 品其味, 从而得其法。”

五、集体备课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集体备课不但给了老师大量的研究学生, 钻研教材的时间, 而且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和交流的空间, 不仅提高了教学成绩, 也给青年教师提供了发展的契机, 他们虚心向老教研员请教, 教研员也利用这个机会进行教研活动, 大家团结在一起出谋划策, 打磨课堂。其实每一次打磨, 就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都会使全体成员受益匪浅。

在组织实施“集体备课”专题研训活动中, 我们总结了以下几条经验:

第一, 为提高“集体备课”研训效果, 可以将海南省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聘为兼职培训者, 建设优质的培训课程。此举, 可以使远程视频“备课”课程学习和岗位自学相互促进, 从而使“备课”研训效果增值。

第二, “集体备课”研训的理论学习、岗位实践研修, 必须做到理论联系教学实践, 缩短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时间。用备课理论指导备课实践, 在备课实践中逐步内化备课的理论知识, 不断提高备课能力。

第三, 实现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的有效结合, 切实解决培训、研究“两张皮”问题, 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又有利于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有利于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

第四, 要为有效远程培训提供必备的支持条件。领导重视教师培训工作, 尤其是地方政府领导的重视是培训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条件。

第五, 满足小学教研员和教师的培训需求, 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 及时调整培训计划, 是提高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

第六, 集体备课研讨前要认真自备。这样, 研讨时才能目的明确, 针对性强, 有话可讲, 才能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第七, 每次集体备课研究的问题不要面面俱到, 要突出一两个重点问题, 研究深入、透彻, 使教师有所得。

第八, 每次集体备课要根据具体情况指定一到三个中心发言人, 中心发言人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 做到心中有数。

第九, 有条件的话, 可以把集体备课、公开研究课、集体评课联系起来进行, 这样效果会更好。

但是, 我们通过调研、学习情况监控和网上数据分析发现以下主要问题, 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⑴个别教研员存在认识和做法上的误区, 认为集体备课就是统一教案, 照搬照套;集体备课就是教案是你的, 课堂是我的, 我想怎么上就怎么上。如果哪个教师备课不及时, 甚至会出现个别教师课已教好而教案却还没到教师手上的情形。集体备课给了部分不认真备课的人以可钻的空子。

⑵极少数市县不够重视“集体备课”研训活动的开展, 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计划制定、支持保障条件, 以及档案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⑶少数单位对参训教师的学习过程监控不力, 甚至没有控制, 导致教师对有关要求不明, 学校集体备课活动流于形式, 造成一些教师培训不能合格, 业务能力进展缓慢等现象。

⑷重点发言的人定得过多, 他们的发言占用了大量的时间, 留给其他教师发言的时间比较少, 很多教师想发言却没有机会, 达不到充分讨论交流的目的。

⑸重点发言人发言的内容面面俱到, 使重点不够突出, 造成研究的问题深度不够,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效果。

⑹集体备课一定要以个人深入钻研教材为基础。在实施集体备课的几个环节中, 个人钻研教材是基础。没有个人对教材深刻的钻研, 就不会有集体交流的思想碰撞和相互启发, 集体备课就如同空中楼阁。当前随着课改的推进, 教材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有很多都是新选的内容, 即使是老教材,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也变了。怎样才能常教常新, 体现课改新理念, 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刻地钻研教材, 吃透教材和课程标准。

⑺集体交流研讨制度一定要健全。这是集体备课成败的关键。备课组长要定期按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备课活动, 切忌走过场, 切忌让集体备课演变成轮流备课, 演变成由抄全册书教案到抄一两个单元的教案。这种集体备课还不如个人单独备课, 没有起到共同研讨、碰撞思想、激发灵感的效果。

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教案是预先设计好的, 教学环节、教学步骤紧紧相扣。但课堂又是千变万化的, 因此备课后的教案, 在实施的过程中, 仍需视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况不断地调整。教师要尽量多考虑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学习情况, 以学定教, 真正地体现课堂教学的民主, 而不是拘泥于教案。这样, 课堂往往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机智, 出现无法预约的精彩。

⑼树立大备课观。有人一提到备课, 马上狭义地理解为写教案, 这是对备课的一种孤立的、片面的认识。有位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曾经说过“我在用一生备课”。可以说, 备课的外延已经等同于生活的全部, 因此作为一名教研员和教师, 要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积累, 博览群书, 厚积而薄发, 努力使自己既有前沿的专业知识, 又有较广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学心理学等理论基础知识, 使自己成为一个智慧型的教师, 让课堂充满了教学智慧。

作为海南省小学语文教研的主要载体, 作为提高海南省九年义务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集体备课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和平等交流, 有利于充分凝聚集体的智慧, 对进一步提高海南省的教学质量, 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我们在实施集体备课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我们会通过科学有效的培训以及教育教学管理, 在集体活动中加以研究和解决。我们坚信在我们不懈的努力下, 一定会越做越好的。

篇4:我园的“蛋糕式”研训活动

一、呈现“蛋糕胚”

年轻的教师饱尝了常规混乱的苦,因此,我们就把班级常规管理作为蛋糕胚呈现出来,期望通过打磨、裱花、烘烤等,最后形成各具个性的美味蛋糕,即达成班级常规教育的细节化、过程化、技巧化。

二、切分“蛋糕胚”

为了便于教师消化和吸收,我们首先通过不同层面的审议,对“蛋糕胚”进行切分,然后按照不同的胃口与需求进行包干认领。

1.教研组审议。园长亲历教研,带领教研组提炼出一日活动中三个矛盾冲突最多的环节:喝水盥洗、进餐、来离园管理,由三个年级组认领研讨:大班组负责来离园管理;中班组负责进餐管理;小班最基础,负责喝水盥洗环节。要求在规定的时间段内(4周)落实,届时要总结反馈。同时,下达了蛋糕合格检验的标准:(1)营养好吃(有实效);(2)艺术美观(有方法)。

2.年级组审议。年级组围绕各自的小蛋糕胚继续进行审议和切分,并根据要求制定方案。如中班组分担的是进餐管理,组长王老师召开小组研讨会,制定出进餐常规养成的实施方案,并把分得的蛋糕胚分成三块给三个班级(餐前管理、进餐管理、餐后管理)。

3.班级审议。通过层层切分,大大的蛋糕胚到了班级时,就变成了一小块,每个班级只需关注一个重点,对这个重点展开思考:怎样更加合理地开展?怎样做更有效?怎样做更艺术?

三、裱、烘“蛋糕”

重点有了,就要对这块分得的蛋糕胚进行装饰加工。为了降低操作层面的难度,加强指向性与序列性,我们提供了三类支持工具:

1.裱花工具——表格支持

装饰蛋糕需要技巧,更需要适合的工具。根据教师的能力水平,我们设置了三种支持性表格,提供给教师作为参考依据。

(1)规划表。你目前的蛋糕是怎样的?要做成怎样的蛋糕?打算怎么分步做?会用到怎样的工具或者技巧?规划表里包括了班级的现状与分析、预期目标、实施步骤、指导策略。教师认真填写,可以减少盲目与混乱。

(2)记录表。观察记录幼儿行为是培养新教师有意关注幼儿的有效方法,珍贵的第一手观察材料,能促使教师思考、分析幼儿的真实需要,为教育措施的有效落实提供依据。为此我们设计记录表格引领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与思考,期望教师通过对观察记录表的整理,积累有价值的经验。

(3)测评表。测评表的目的并不仅仅为了随时测评活动的开展,更重要的是引领教师对实施情况进行前后比较,展开全面的分析与思考,为后期活动的调整提供依据。

2.添加辅料——游戏化策略

添加水果、蓝莓酱、巧克力碎末等各种配料,并进行艺术的装点,蛋糕会更加的诱人。研讨中,教师们意识到积极采取不同的“巧办法”,能让常规教育做得轻灵而快乐。教师梳理常规巧做的理念后,开始寻找各种适宜的教育契机,挖掘各类资源,设计成不同的教育实习场,如开辟常规培养的特色墙,设置隐性标记,创设各种游戏情境,等等。下面就是教师们概括出来的常规培养的“巧办法”:

3.烘焙——问题诊断会

蛋糕在烘烤的过程中也可能呈现各种问题:巧克力融化了,水果变色了、串味了,需要针对问题开展诊断会。如果说前期的蛋糕切分制作是“分众”式的研讨,那么,此时集中诊断则是在广泛的信息交流中达成共识。在诊断会上,教师能获得同伴的帮助,解决问题。引领者则及时对教师呈现的关键问题进行提拎与概括,并归纳出核心问题。

四、品尝蛋糕

1.教师试品

实践后的经验提升是关键一环,我们开设了班级经验分享论坛,让每班教师把自己的经验进行梳理与反思,通过评测表对实施前后的状况进行总结性的比较与思考,我们的辅助性问题有:①这个阶段实施结束,你认为哪些方面有进展?给你的教育教学带来哪些好处?②哪些方面存在欠缺?原因是什么?③你觉得哪种培养方法最为有效?为什么?④在实践中最为困扰的问题有哪些?通过问题的提拎,为后期的方案调整指引了明确的方向。

2.同伴共品

第一场:常规教育论坛。鼓励教师运用不同的形式秀秀本班的操作经验,奉上各具班本特色的常规培养模式。小班的王老师利用PPT课件对本班的喝水常规培养进行展示;中班的周老师在饭后活动组织策略里谈到,利用幼儿“最喜欢的餐后游戏调查表”设置了餐后游戏选择卡,解决了饭后活动无序、混乱的状态·……我们惊喜地发现新教师成长了。

第二场:常规教育交互评议赛。运用同伴的交互评议策略,把阶段的实践继续推向新的生成点。活动前,我们要求每个年级组准备三个常规培养的问题(问题指向指定的年级组)。如别出心裁的中班组,自发编排了情景剧,通过现场演绎的形式把问题带给了大班组。交互审议赛促使教师们做一个细致而又专注的观察者,对方的经验自然就成为了他山之石,旁观者的建议显得更加客观有效。

3.教研组精品

篇5:研训活动总结2012

-----双凤坳中学校本研训总结材料

本学期,我校以罗田县2012年工作要点为指导,认真落实县教育局郑局长、汪局长讲话及县教研室瞿主任关于“强化有效教研,打造高效课堂”的主题报告精神,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研究,在合作中共享,在研究中提升”的校本研训策略,初步形成了“以研促训,学用结合,研训一体”的校本研训新格局,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立校本研训理念。

学校一直把校本研训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中心工作来抓,以师生发展为本,扎实推进校本研训。

根据罗田县教育局校本研训实施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校本研训长远规划》、《校本培训学期方案》、《校本管理制度》及《课题管理办法》,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努力使教师的专业成长目标更加明确。

学校及时向全体教师传达了县校本研训精神,组织学习全县中学工作会议精神、教研室瞿主任《大力开展有效教研,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主题报告,进一步统一了广大教师思想,提高对校本研训的认识,树立校本研训“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理念。逐步确立自我发展意识,做到“六性”:一是全员性,包括培训对象的全体性。二是全面性,如师德、学历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教育科研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等。三是主体性,即培训对象——教师积极参与培训的主体意识。四是开放性,培训时间、主题,培训方法的选择有较大的灵活性。五是实践性。校本培训天天在路上,自我发展日日在践行。六是前瞻性。着眼长远,志存高远是时代要求,不学习你只能定位在队伍的最后。

二、加强领导,健全制度,确保研训顺利进行。

为了确保校本研训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成立了以廖建涛校长为组长,余利辉、廖国怀为副组长,年级主任、教科室教务处主任、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校本研训领导小组。

学校还制订了比较完善和系统的校本研训制度。

1、健全校本培训管理机制。在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将具体工作进行细化,分工到位,责任到人。由教师个人、备课组、教研组、教科室、学校组

成的”五位一体”校本培训组织体系,保障了校本培训的有序开展。

2、建立了科学合的激励机制。为了有效调动教师们参加校本培训的积极性,我们一是对校本培训质量进行周期评估。每个周期结束,由学校进行培训周期质量评估,达到质量标准的,转入新模式的培训。二是对教师专业素质进行综合评估。结合骨干教师考评,对教师全面进行师德修养、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水平、普通话等级、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级、教育科研水平等的考核,这一做法对教师积极参入继续教育起到了导向作用。三是将研训成果公示激励教师参训。学校按教师年龄段给教师提出目标,对优秀者及研训成果在学校网站予以公布,并向上级科研网站投稿,既能起到表彰的作用,又能做到资源共享。

3、建立校本培训保障机制。良好的保障机制是校本培训正常开展的基础,不断完善校本培训的保障机制,从制度、经费、时间、技术上提供必要的保障,如购买学习资料,学校为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等,为教师提供了优越的办公条件。

三、创新模式,拓宽渠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为落实县教研室“强化有效教研,打造高效课堂”主题精神,我校提出了“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并且加强了研究,初步取得一些成效。我们采取的措施是:

一是广闻博采。我们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增强教师学习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如读《新课程理念》、《做最好的老师》、《高效教学技能的十项修炼》、《当好新时期班主任》等专著,学习教科室印发的《强化有效教研,打造高效课堂》资料,主题分为:县教研室瞿主任主题报告、杜郎口336模式、昌乐二中271模式、洋思中学先教后练当堂练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修养和教育教学理念。在读书征文活动中,程敏春、余蜜、李早枝、朱胜坤等教师的文章发表在罗田教育科研网上。

二是开设论坛。在广闻博采的学习基础上,我们开设教师论坛,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生成的问题,进行思维碰撞,开发教师个人的潜能。如在学校网站上设立了名为“强师论坛”栏目和“教师博客”板块,学校教师中有95%的人先后在网上实名注册,在论坛上发表自己的教学新理念、学术观念、教学技能、师生沟通艺术等看法,目前已在网上论坛发帖数达1万以上,极大便利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三是个人研修。要求全体教师在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认真参加学校组织“三个五”工程。“一五”即每年读一本专著;参加一项科研课题的研究;每月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反思或叙事;每一学期写一篇课堂教学案例;每学期写一

篇论文。“二五”即每一学期上好一堂公开课;每学期命制一份试题;每学期制作一个课件;每学期写一篇教学总结;每月提出一条合理化教学建议。“三五”即苦练教师“五课”(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

四是赛训结合。以教研组为龙头,做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辅导,学业成绩考核评定及课外兴趣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期初确每个教研组和个人的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研究,组织教学研讨课、公开课,及时总结、交流、推广教学经验,撰写经验论文。组织开展了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交流、集体备课、青年教师优质课比武、教师计算机应用知识培训、中青年教师经验交流会,教师课件制作大赛等活动。同时,组织教师开展了“三字一话一画”、“五功”(课件、命题、教学反思、论文、案例)等教学基本功专题训练,并对达标情况进行了考核验收。

五是以老带新。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通过“师徒结对”和“以老带新”培养年轻教师。本学期,有孙娟、杨霞、季凯胜、刘知芳四位新教师及四位顶岗实习生,为促进他们快速成长,学校以科为单位成立“一对一师徒结对”小组,教科室督导各项工作开展,目前成效显著,孙娟教师参加全县阅读教学比赛,获得优异成绩。

六是专家引领。专家引领是把教师培训引向高层次的重要手段。我们不定期邀请的教育教学专家到校听课,指导教育教学。本学期,我校先后邀请了高永平主任、闻学之主任、刘剑主任、朱利军主任及多媒体讲师等专家来校做专题报告,极大地拓展了教师的专业知识面,优化了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七是同伴互助。为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优化教师结构,学校经常开展专项研讨、校本教研、校际交流、网络共享、考察学习交流等活动达到同伴互助的目的。本期,教科室开展专题研讨会3次,与三里畈中学开展一次校际交流,考察学习交流会1次,网络视频学习3次,班班通技术及计算机操作培训3次。

八是以考促学。为调动全体教师参与学习积极生与主动性,学校决定,每学期对教师进行一次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测试和一次计算上机操作考试,考试内容主要是教学新理念、专业知识、教学案例分析、计算机文本处理、PPT课件制作、网络知识应用等。

九是外出观摩。根据学科特点及学校实际,选派一些骨干教师外出观摩学习。本学期,已派出孙娟、肖卫东、肖全良、杨霞、刘知芳、季凯胜、程敏春、廖灿春、余蜜等三十多位教师到省、市、县观摩学习。

十是领导带头。在校长带领下,发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督促和评价校

本教研;干部带头读书学习,带头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带头参加讲课等四优评比活动,带头参加“六个一”技能大比武。校委会承担专题讲座任务人均全期不少于2次,指导教研组及课题组开展校本教研培训活动全期达10余次。校委会领导分工明确,都做到蹲点各教研组,班子成员每月深入课堂听课不少于5节。

四、课题驱动,优化平台,推动科研工作发展。

为全面落实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我校结合德育工作重点,承担了十二规划课题即《孝文化教材开发与校本课程的研究》,将校本培训与课题研究有机结合,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逐渐形成了我校“课题驱动、研训结合”的校本研训特色。为了保证校本研训工作能按计划顺利进行,根据课题研究内容,构建起了“总课题--子课题--小专题”的课题管理网络。根据总课题所涉及的主要内容与范围,将研究任务层层分解成若干子课题:即与孝文化氛围结合、与十佳小孝星评选结合、与德育实践活动结合、与知孝行孝结合、与校本教材开发结合,落实到各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位领导担任责任人,再由各小组确定个案研究的内容,安排给每个教师,形成由骨干教师领衔,学科教师积极参与的研究模式。这样的课题网络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到工作中,做到了“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我们把指导组织开展各种孝文化相关的活动作为课题研究的重要工作来抓,开展“六个一”活动:上一节小专题研究课,写一节专题案例分析、作一次小专题研究课的课后反思、写一篇小专题研究论文、写一篇课题研究小结、写一本专题学习笔记)。

课题最终研究成果是在研究过程中对事实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而推理总结出来的,因此搜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是否真实、准确,将直接影响到成果的信度、效度。可以说,做好资料的积累、整理工作是获得研究成果的前提。因此,我校十分重视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工作,引导老师们认真收集课题研究的申报立项、计划、总结、活动记载、检查评估、典型教案(课例)、效果检测、学生个案、阶段成果等资料,按计划性资料、基础性资料、专题性资料、效果性资料、总结性资料的类别进行整理,并实行专人、专橱保管。在今秋中期评估中,我校资料齐全,整理规范,得到县教研室专家的好评。

篇6:研训活动工作总结

第2个任务,我只能交白卷了,本课中对后进生的提问记录。因为我对于这个班级的了解只有零。短短的40分钟内,我发现不了后进生。听着老师一个一个的问题,对于我长期教高段的老师来说,太简单了。这些感同身受的问题,孩子肯定会说,事实上,孩子也真的能说,只不过在语言上稍微嫩了一点,浅了一点,但是我觉得够了,心理健康课,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不需要太华丽的语言,只要能真切地表达、只要是孩子的感受就行了,嫩一点也无妨。

尽管我为第2个任务找了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是我还是心存愧疚,因为我发现不了,这是事实。

于是,我想接下去,我该做的是深思……

一、课堂观察说明:

把课堂空间位置通过图表形式展现,方便调查结果文字表达,其中1区、2区、3区、4区、5区是指学生所坐的位置。全班38位学生,男生14位女生24位,所以总体上男女生比例为7:12.但是鉴于本班学生为二年级学生,男女之别的影响还比较小,因此这个本身班级的比例并不影响教学。

接下来通过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观察和记录来说明本堂课中学生的参与度。主要分为两方面:第一是教室的空间位置安排,第二是男女生比例是否正态。

首先是“蒙眼取球”环节。本环节我关注的是教师发出的三轮提问中学生的参与热情。找一个男学生进行游戏体验后进行第一轮提问,此次提问中男生举手5个,女生举手5个;第二轮提问,男6个女4个;第三轮提问男1个女6个。出现这个现象一个是和班级的女生多有关系,另一方面和男女生的性别有关系,男生注重的是实践的运动的,女生重在感悟,因此在谈感受时女生的参与度高,男生的参与度相对低点,但是在实践中和提问初期男生参与度却高于女生参与度,可以说明男生的延展性没有女生长。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注意这些情况那么在叫学生回答问题或者设计活动和提问就可以及时的做相应的调整。本堂课中教师注意到了男女比例的和谐,这一环节叫学生回答或者活动男女比例在1:1。从概率上来讲,叫学生回答离正态还有距离,教师应该加大女生的活动和回答机会。

游戏环节我主要在男女生比例上进行关注,接下来的“移情体验”和“写好榜样”“谢好伙伴”三个环节我主要从整体上来分析。

第一是“青青的困难”,主要有两轮提问,第一轮提问从学生举手的数量看2区、3区、和5区的学生多,到了第二轮恰恰相反1区和4区的学生明显多了起来,试想学生的举手热情是否和教师的关注度有关,因为刚开始提问教师往往关注最多的是正对面5区的学生,那么为何第一轮1、4两区的学生举手很少,设想和学生的视线有关,当2、3两区的学生高举小手时1、4两区的学生视线无法和老师交流,而当2、3、5区学生基本站起来回答问题完后,1、4区学生的视线开始明朗因此在第二轮问题中1、4区学生参与度增高。在此时还只是自己的一个设想,当进入“小红困难”“图片展示”时同样出现了这个现象,因此这个设想占据了我的观察主线。

二、个人观后思考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落在了本堂课的教学空间位置是否合理,从教学设计来看这样的安排,除了在小组讨论一环节不合适这个布置以外,初步看来是合理的。但是如果我刚才的设想是成立的,那么本堂课的教学空间位置的布置就有待改进了。初步试想为:第一从学生的身高先考虑。1、4两区可以安排最高的学生就坐,2、3两区可以安排身高最矮的就坐,5区选择中间学生就坐。这样或许能够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更会使老师对学生优更合理的关注度。第二可以考虑学生的表现欲来就坐,可以将表现欲望强的坐在1、4两区,表现欲最弱的坐在5区,以便从地理位置上促使教师及时的观察和调整课堂。

通过对学生参与度的关注,我个人认为学生的参与度与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视线是有着一定的相关性的。

上一篇:在建工程项目抵押协议下一篇:技术类项目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