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有什么内容

2024-05-14

借款合同有什么内容(共13篇)

篇1:借款合同有什么内容

关于借款合同借款间接交付的内容

借 款 协 议

甲 方: :身份证号:

甲方配偶: :身份证号:

乙 方: :身份证号::

身份证号:

甲乙双方在 。情因修建过程中所产生的超占面积罚款超层面积罚款和“国土、城建、城管”等执法而产生的相关费用。根据 年月 日签字的合伙建房协议内容约定甲乙双方各承担一半的方案,但甲方暂无力自出现金支付应该承担的部分。经双方协商同意,乙方根据甲方支付所需以转账和现金预借的方式向甲方预借罚款和相关费用全部。由甲方交付和支出,房屋竣工后凭票报算,为明确权利同义务,避免纷争,达成如下协议,并共同遵守。

一、甲方在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乡字第

号》”到手时,开支了元,甲方承担了许可证费用的贰万元。乙方承担了 元,《注:年 月 日的.借条为凭》双方该项支出已结算清楚。

二、结止五楼主体完工、乙方通过转账和现金预借的方式向甲方

预借了用于“国土,城管,城建”等执法而产生的相关费用共计: 元。(元整)(注:乙方以现金借条汇款存根、于年 月日同甲方核对确认无误,并对明细清单鉴字为凭)。根据合伙建房协议内容约定,乙方承担 整( 元整)甲方承担 ,

(整),乙方替甲方垫付的 元,甲方夫妻自愿用同乙方合伙修建分割所得靠垃圾转运场边四楼住房一套抵押担保。

三、乙方替甲方垫支付的 元,在乙方向甲方交接清水房装修使用的一月内一次性支付给乙方,在未付清垫付款前乙方保存甲方四楼住房进户防盗门钥匙,直至还清垫支款全部,而交接钥匙。

四、如甲方失信,乙方有权变卖四楼住房一套,收回垫付款,全部多余部分售房款归甲方所得,并无任何条件协助乙方和第三方签写房屋买卖协议提供所有相关合法建房手续。否则承担乙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立案费,财产保全费,诉讼费以及执行费及垫付款全部资金利息,和直接的间接的损失费用。

五、另借罗国荣现金 百元,帮 上自来水的上户费。

甲方:

乙方:

年月日

篇2:借款合同有什么内容

(2)币种。主要是指借款是人民币还是外币。

(3)用途。是指借款使用的目的。根据我国现行自金融政策,向金融机构的借款应当专款专用,以保证借款在金融机构的监督下能够及时收回。

(4)数额。是指借款数量的多少,应当包括借款的总金额以及在分批支付借款时每一次支付的借款的金额。

(5)利率。是指贷款人在—定时期内应收利息的数额与所惜出资金的金额的比率。

(7)还款方式。是指贷款人和借款人约定以什么结算方式偿还借款给贷款人。

(8)担保条款。贷款人可以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当事人可依照《担保法》的规定,设立借款担保措施。

(9)违约责任。

(10)争议解决方式。

篇3:农药标签上有什么内容

农药怎么分类

农药品种很多, 为了研究和使用上的方便, 常常从不同角度把农药进行分类, 其分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按防治对象分类, 可分为杀虫剂、杀螨剂、杀软体动物剂、杀线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鼠剂等。 (2) 按来源分类, 可分为矿物源农药 (无机农药) 、化学农药 (有机合成农药) 、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生物化学农药、转基因生物、天敌生物等。 (3) 按农药原药的毒性分类, 可分为高 (剧) 毒农药、中毒农药、低毒农药等。 (4) 按化学结构分类, 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无机化学农药和有机化学农药。目前无机化学农药品种很少, 而有机化学农药的类别比较多。大致可分为: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取代苯类、有机硫类、卤代烃类、酚类、羧酸及其衍生物类、取代醇类、季铵盐类、醚类、苯氧羧酸类、酰胺类、脲类、磺酰脲类、三氮苯类、脒类、有机金属类以及多种杂环类等。

如何科学施用长效氮肥

长效氮肥又叫涂层氮肥, 是一种被涂层物质包裹的尿素。它的包膜是由少量氮、钾、镁、锰、锌、铁、硼等营养元素的溶液喷涂而成。经过涂层的氮肥, 不改变原有的性质。与普通氮肥相比较, 长效氮肥具有物理性能好、氮素释放平缓、肥效长、氮素利用率高等特点。

长效氮肥适合于农作物由苗期到成长期的整个生长过程对氮素吸收利用的需要, 不存在前期供应过量、后期量小不足的缺点。推广长效氮肥, 不仅能节约能源, 而且可以提高氮肥的有效利用率, 还能缓解氮肥供不应求的矛盾。因此, 大力推广并合理使用长效氮肥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长效氮肥适宜于各类农作物和各类土壤条件。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长效氮肥主要以长效尿素为主, 其施用方法与尿素基本相同。具体施用要点如下:

(1) 长效氮肥的氮素释放相对缓慢, 释放高峰期比尿素约迟5天。故应比尿素的常规施用期提前。一般早春提前5~6天, 夏季提前3~4天为宜。

(2) 长效氮肥在土壤中的保氮能力比较强, 利用率也较高。因此, 它的用量比一般氮肥要略少些。通常而言, 要比常量减少10%~15%为宜。

(3) 由于土质不同, 长效氮肥在土壤中吸收保存能力也有明显的差异。黏土的吸收保存能力较强, 一次用量可多些;而砂质土却应以少量多次施用为宜。

(4) 要根据作物不同的吸氮特性, 科学地施用长效氮肥。

如何科学施用尿素

尿素含氮量在44%~46%之间, 是固体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肥料, 理化性质比较稳定, 纯品为白色或略带黄色的结晶体或小颗粒, 内加防湿剂, 吸湿性较小, 易溶于水, 为中性氮肥。尿素养分含量较高, 适用于各种土壤和多种作物, 最适合作追肥, 根外追肥效果也很好。

尿素施入土壤, 只有在转化成碳酸氢铵后才能被作物大量吸收利用。由于存在转化的过程, 因此肥效较慢。一般要提前4~6天施用。同时还要求深施覆土, 施后也不要立即灌水, 以防氮素淋至深层, 降低肥效。

尿素根外追肥时, 尤其是叶面, 对尿素中的营养成分吸收很快, 利用率也高, 增产效果明显。喷施尿素时, 其浓度要求较为严格, 一般禾本科作物的浓度为2%左右, 果树为0.5%左右, 蔬菜在0.5%~1.5%之间。对于作物的生长盛期, 或者是成年的果树, 施用尿素的浓度可适当提高。

使用尿素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一般不直接作种肥。因尿素中含有少量的缩二脲, 缩二脲对种子的发芽和生长均有害。如果不得已作种肥时, 可将种子和尿素分开下地, 切不可用尿素浸种或拌种。

(2) 当缩二脲含量高于1%时, 除前述不能用于种肥之外, 还不可用作根外追肥。

(3) 尿素转化成碳酸氢铵后, 在石灰性土壤上易分解挥发, 造成氮素损失, 因此, 要深施覆土。

如何科学施用重过磷酸钙

重过磷酸钙[Ca (H2PO4) 2]又称三料磷肥, 简称重钙。P2O5的含量在42%~50%之间。纯品重过磷酸钙为浅灰色的颗粒或粉末, 带有酸味, 理化性质与普钙相似。粉末状易吸湿, 易结块, 有腐蚀性。制成颗粒状后, 不易吸湿, 不易结块。

重过磷酸钙易溶于水, 为酸性速效磷肥。重过磷酸钙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各类土壤。施用方法与过磷酸钙相同。由于重钙含磷量比较高, 因而它的施用量比过磷酸钙要减少。因为重过磷酸钙中不含具有硫成分的石膏, 所以对喜硫作物, 如马铃薯、豆科及十字花科作物等的施用效果, 在等磷条件下, 就不及过磷酸钙了。

需要注意的是, 重过磷酸钙不宜用来蘸秧根, 也不宜用来拌种, 对于酸性土壤而言, 施用前几天最好普施一次石灰。重过磷酸钙施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与过磷酸钙相同。

什么是科学施肥

篇4:借款合同有什么内容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同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之间订立的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2.哪些单位及其劳动者适用《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合伙合作律师事务所等组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3.劳动关系从何时开始建立?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根据以上规定,即使用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只要用人单位对该劳动者存在用工行为,则双方之间就建立了劳动关系,劳动者就享有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权利。

4.用人单位可以扣押劳动者的身份证等证件吗?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其他证件包括学历证书、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

5.建立劳动关系后,最迟应该在多长时间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的规定,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也就是说,法律提倡用人单位在建立劳动关系之日(即用工之日)就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在建立劳动关系之日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只要在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订立了书面劳动合同的,就不属于违法行为。

6.劳动合同可以任意解除吗?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章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必须符合法定情形,不可以任意解除劳动合同。

7.劳动合同的解除分为哪几种情况?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章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解除分为三种,即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8.在什么情形下,劳动合同终止?

(1)劳动合同期满的;(2)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3)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宣告失踪的;(4)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5)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9.劳动合同终止的,用人单位是否支付经济补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劳动合同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或者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而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如劳动者月工资高于本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本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10.什么是劳务派遣?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后,将该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从事劳动的一种特殊的用工形式。在这种特殊用工形式下,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但不用工,即不直接管理和指挥劳动者从事劳动;用工单位直接管理和指挥劳动者从事劳动,但是与劳动者之间不建立劳动关系。

11.非全日制用工情况下劳动合同何时终止?

非全日制用工情况下,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

12.“工伤自理”条款是否有效?

一些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约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工伤自理”,即发生工伤的由劳动者自己承担责任,用人单位概不负责;或者约定不为劳动者交纳社会保险费等内容。尽管在劳动合同订立时劳动者表示同意,但这种劳动合同条款由于违反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因此属于无效条款。

13.什么情况下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中明确规定: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以及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用人单位都应该主动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即: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另外,《劳动合同法》还规定,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续订劳动合同的,或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经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14.试用期是如何规定的?

当事人双方首次签订劳动合同时,在合同期限内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约定属于选择性约定,《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篇5:借款合同的形式和内容

第一百九十七条 借款合同采用书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

借款合同的内容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篇6:什么是银行借款合同

①借款合同的主体必须具备法定的资格。

②借款合同是转移货币处分权的合同。

③银行借款合同为有偿合同。

④银行借款合同为诺成合同。

⑤银行借款合同为双务合同。

⑥银行借款合同为要式合同。

篇7:有保证人借款合同

甲方(出借人):

乙方(借款人):

丙方(保证人):

合同各方根据《合同法》《担保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在友好协商,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借款用途和金额】

乙方因原因急需资金,特向甲方借款元。

第二条 【借款利息及支付方式】

甲乙双方约定借款利息为本金的%每月,并于付清。

第三条 【借款期限】

甲乙约定借款期限为个月,自年月日至年月日。具体日期以借据为准。

第四条 【保证范围、保证期间及保证人权利】

丙方同意为乙方在其到期未履行债务的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如乙方未按约定履行到期债务,丙方将在合同到期后日内按到期未履行金额代为清偿。丙方有权监督并督促合同各方履行本合同,合同各方应当积极配合。

第五条 【违约责任】

乙方到期未履行债务,将向甲方支付%每日的违约金直至清偿为止。

第六条 【争议解决】

三方如因本合同发生争议,经友好协商不成可向。

第七条 【合同生效】

本合同自三方签字或盖章后生效。

第八条 【附件】

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三份合同及本合同下借据、附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身份证号码:

联系方式:

乙方:

身份证号码:

联系方式:

丙方:

代表人:

篇8:借款合同有什么内容

试着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

1.“教无定法”被误读。这是一条路人皆知的教学准则,听着似乎很有道理,其实被普遍误以为怎么教都可以。于是,就有了教什么都无所谓的做法。教,是无定法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关键是这个“罗马”是什么,在哪里。搞不清这个前提问题,没有了前行的目标,教学就没有了准确的方向,就可能事倍功半、南辕北辙。

2.“多元解读”被误解。一个文本,你这样读,他那样读,你读出了悲伤的哈姆雷特,他读出了仇恨的哈姆雷特,从阅读的角度说,这没有问题。但不管你读出什么,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编者把这个文本编入教材,编入这一册教材,编入这一个单元,他的意图是什么?这其实是有某种定论的,即希望学生从中学到什么,是事先有所考量的。多元解读,不是随意曲解文本的幌子,更不是肆意教学的借口。

3.“文本对话”在误事。我们都知道,阅读是读者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而阅读教学则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间,加入了教师和教材编写者,尤其是教师这一特殊的读者,他有别于普通的阅读者,教师读一个文本,担负着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注定不能随心所欲。因为有教师的参与,学生的阅读取向、与文本的对话过程,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师的引导方向,做好了,可以无限接近文本作者的本意;做得不好,可能是另一种南辕北辙。

4.“各取所需”在误导。当下的许多公开课,为了夺人眼球,一味求新求异求变化,于是出现了种种乱象,同一篇课文,有了很多不同的处理。教学内容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有适当的取舍,但不能因为求新求异,完全另辟蹊径,各搞一套。

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是时下语文教育界讨论的热点,很多有识之士也提出了颇有见地的引人深思的见解。

王荣生教授说,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是要有合宜的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是确定合宜教学内容的关键,教学内容的确定需符合文本体式,准确分析学情方可精确定位教学内容;还有的说,根据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依照儿童视角选择教学内容,依据文本价值选择教学内容,等等。这些论述高屋建瓴,对如何确定文本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科学阐述,理论性很强,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延展了我们的研究领域,给了我们很多教益。

但是笔者总觉得操作性不强,难以贴近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笔者还是想问:理论烛照下,我们能确定教学内容了吗?

其实,语文教学内容有宏观意义、微观意义之分。宏观的:语文学科到底应该“教什么”,即语文教学的内容;微观的:一篇(组)课文应该“教什么”,即课文的教学内容。

根据专家的意见,我们知道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要考虑如下因素:(1)课程标准;(2)学习目标(年段、单元);(3)学习起点;(4)具体课文的特性。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编者的编写意图。

笔者认为,在一篇文章还没有被编入教材时,如果我们需要拿它作为学生的阅读训练材料,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可以有广阔的选择余地,甚至可以如王荣生教授所言“:我能教什么就教什么,我愿教什么就教什么,我想教什么就教什么。”因为,每一篇经典的文章,可教的内容、值得教的东西的确很多。但这篇文章一旦被编入教材,成了“这一册”“这一单元”的“这一篇”,它就附加进了教材编写者对文章的理解和价值取舍,这篇文章就成了教材编写者用来承载“语文课程目标”的媒介,它不再是一个“随性”文本。

教材编写者从选择文本开始,到组成教学单元,再到编写每篇课文的助学系统,都体现了编者对文本核心价值的认识和教学元素的筛选。也就是说,教材编写者在依据《课程标准》,兼顾教材的整体体例,考虑文本体式和学生的基本学情之后,确定文本应该承载的教学价值,并在教材的助学系统里有选择地呈现了这些教学价值。

“这一册”“这一单元”的“这一篇”,它所要担负的学习引导作用是相对固定的,也就有了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内容。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学的基本内容就相对固定了。

所以,笔者的基本观点是:教师只要把握了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意图,准确地了解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借助于教材的助学系统,就能基本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体现在哪里?单元前的单元导语、课文前的连接语、课文中的学习提示(泡泡图)、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这些,就是教师选择“教什么”的依据。

试着举两个具体的例子,用以支撑上述观点。

【例1】《落花生》(人教版五上第四单元)

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是这样的:(1)分角色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2)抄写第十自然段,再说说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和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3)下面这两句话有什么含义,你是怎样体会到的?和同学交流讨论。然后,有一个小练笔: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基于这些,笔者这样安排本课的学习内容:(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2)从“谈花生”中,我们知道了花生的哪些好处?其中,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抄写第十自然段。(3)重点研读父亲说的话,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并了解父亲说道理时采用的方法。(4)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试着学习这种写法写一种身边的事物。

这样的内容选择,直接依据就是课后的思考与练习。这些内容已经较好地囊括了《落花生》这篇课文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例2】《花钟》(人教版三上第四单元)

课文后面安排了三道练习题:(1)我要多读读课文,还要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2)我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3)课文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我们来填一填,再体会。

笔者以它为依据,确定本课的教学内容如下:(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每一段写了什么。(2)课文用不同的说法来写鲜花的开放,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3)读懂课文第二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4)交流自己观察过的一种花的开花特点。

正如上述两例所示,笔者认为,教材的助学系统,尤其是课文后面的“思考与练习”,值得教师好好去关注,因为它是解读文本的钥匙、设定目标的凭借、选择内容的依据。

篇9:借款担保空白合同签名也担责

29岁的市民王先生,在去年1月29日,借给55岁的叶先生50万,叶先生的朋友金先生为借款承担保证责任。叶先生收到借款后,出具了一张收条给王先生。

同年5月31日,两人才签订一份借款协议,协议上说叶先生已经偿还借款10万元及部分利息,金先生作为保证人在这张借条上签了名。但之后,叶先生就再也没有还过钱,王先生找到担保人金先生,也被再三推脱,无奈之下,王先生将叶先生、金先生起诉到了鹿城区人民法院,要求作为借款人的叶先生偿还余款40万元及利息,要求金先生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金先生说,当时签借款保证合同的时候,王先生拿过来的是一纸打印好的内容空白的格式合同,并没有写明借款金额、利率约定,利率“1.8%”是后来填写上去的,并出现涂改痕迹。自己虽然签了名,也是碍于跟叶先生的交情,但不清楚合同条款,这个合同应该无效,自己不需要承担保证责任。

去年12月23日,鹿城法院经过审理后查明,金先生在签订借款担保合同时有数位好友在场,其为叶先生的借款提供担保的意思表示是真实的。即使金先生是在空白格式合同上签名,后果也应当由其自行承受。一审宣判叶先生还要偿还王先生借款本金33万余元及利息,金先生要对这笔借款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在承担保证责任后,可以向叶先生追偿。

宣判后,作为保证人的金先生表示不服,向温州中院上诉。法院经过二审后认为,金先生在庭审中认可了自己主要基于与叶先生还有其他几个朋友之间存在互保经济往来才为涉案的借款提供担保。

金先生关于叶先生提供的空白合同,以及没有就格式条款作出说明的上诉意见缺乏证据证明,也不影响金先生担保意思的真实表示,所以法院不予支持。

6月30日,二审法院判决驳回了金先生的上诉,维持原判。

篇10:借款合同保证担保方式有哪些

一、借款合同保证担保方式

借款合同的保证担保,是指保证人与合同当事人之间协商达成的,在被保证的借款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时,由保证人代为履行或者承担连带责任的协议。通过保证担保,能够提高被保证人(借款人)的履约能力和赔偿能力,加强贷款人权利的实现。保证人必须是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公民。但国家机关、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为保证人。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有法人书面授权的,可以在授权范围内为他人提供保证。

保证的方式,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两种。一般保证的保证人承担的.是一种补充责任,只有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后,债务人仍不能履行债务的,保证人才承担责任。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借款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债务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二、借款合同保证担保的内容

借款合同的保证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这是保证成立的书面形式。签订保证合同一般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签订保证合同的主要依据和目的;

2、保证人的名称、地址、注册资本、开户银行及银行帐户;

3、保证人所担保的借款合同的编号、名称及其签订的时间、地址;

4、借款合同中的借款数额、货币种类、借款用途、期限、利率和计息方法;

5、借款人偿还借款本息的资金来源和偿还方法。

6、保证人予以担保的数额、期限;

7、保证的方式;

篇11:借款合同要写明的条款有哪些

借款合同要写明的条款有哪些

借款合同又称借贷合同,是基于借贷关系所产生的,是债权人与债务人就借款有关的事实所签订的合同。借款合同中的内容应完整,否则就会影响合同的效力。那么,借款合同要写明的条款有哪些?详细内容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

一、借款合同要写明的条款有哪些

借款合同应具备如下主要条款:

1、借款标的。借款合同的标的必须是货币。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贷给法人的货币是以信用凭证体现的,一般不支付现金;给个体户和农民的贷款应是人民币。

2、贷款种类。以用途分类来确定该贷款是属于何种贷款,如基本建设贷款、农业贷款、企事业流动资金贷款等。贷款种类不同,利率也不同。

3、借款金额。借款金额是借款合同的标的数额,它是根据借款方的申请,经银行核准的借款数额。借款方需增加借款金额的,必须另行办理申请和核准手续,签订新的借款合同。

4、借款用途。必须明确规定贷款的用途,并应符合国家批准下达的贷款计划文件的规定。贷款必须按规定的用途专款专用,银行对贷款的使用有权监督。

5、借款期限。借款合同应根据贷款的性质、种类确定贷款发放日期。借款到期,借款方应如数还本付息。我国贷款的期限分中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两种。各项贷款的还款期限,应根据贷款用途的实际情况,按贷款类型协商议定,严格履行。

6、借款利率。贷款利率,必须在借款合同中规定。

7、还款。借款到期时,借款方应将本息全数还清,确因客观原因到期不能归还,借款方应提出申请,经贷款方同意可以延期。但借款方没有正当理由或者经申请延期未获准而逾期不还的,借款方要承担违约责任。贷款方有权依法向借款方了解借款使用情况及经营管理、财务活动、物资库存等情况,监督贷款的使用,在贷款到期后,有权采取必要措施,收回贷款及利息。

8、违约责任。在贷款合同中规定违约责任,是借款方和贷款方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履行各自义务的必要保证,必须明确规定。

9、保证条件。借款合同的保证,主要采取物资保证的原则,由借款方提供生产经营或建设范围内一定的适用适销的物资、商品或其他资产作担保。借款方不能提供物资保证时,经贷款方同意,也可采取保证人保证的方式。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10、争议的解决方式。借款合同当事人双方发生合同争议时,若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或事后达成书面仲裁协议,可向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没有在合同中订立种裁条款,事后又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11、双方当事人约定的其它条款。

二、如何审查借款合同的效力

借款合同的效力直接关系到借贷关系是否受到人民法院的保护。因此在审理借款合同纠纷时,应该认真审查借款合同的效力。

1、进行非法活动的借款合同无效。《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货案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借贷意见》第11条规定“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进行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其借贷关系不予保护。”

2、欺诈、胁迫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无效。《合同法》第五十二条(一)规定“一方以欺许、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无效。

3、企业之间的借贷合同无效。《合同法》之所以在规定两大类借款合同纠纷中没有将企业间的借贷纳入,其主要原因是该种借货关系不受法律保护,不是我国法律所认可的合法合同。因为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特有的经济秩序和金融秩序。只有金融机构有权经营借贷业务,如果任何企业都可以经营金融业务从事借贷我国的金融秩序就乱了,那就不需要金融机构的存在了。借款人未按判决确定的期限归还本金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利息。”

4、不具备借贷主体资格的金融机构从事借贷业务的借款合同无效。在金融机构内部也有明确的分工,可以从事借贷业务的是其中的一部分机构。其他内设机构和下属部门只有一些行政事务或吸收存款的业务,绝对没有对外进行借贷的业务。这些部门如果因为手中掌握一些资金,为了得到利息,而进行借贷,其签订的合同也是无效的。

在进行借款的时候,若当事人法律意识比较强的话,此时往往会要求签订借款合同。但由于借款合同不像借条那么简单,就需要对借款合同中的条款进行协商确定,至于这其中借款合同要写明的条款有哪些,上文已经作出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文章来源:律伴网 http://www.lvban365.net/

篇12:民间借款合同的法律对策研究

关键词:民间,借款合同,合同法,对策

民间借款在我国的历史悠久, 为了保证借款双方的利益要求, 在借款的时候会有相应的字据凭证, 这种字据凭证发展到今天就是所谓的借款合同。在借款合同中, 对于借款人和贷款人双方的利益都有明确的要求, 而对于借款合同的保护其实质就是对借款人和贷款人利益的维护。目前的我国正在全面建设法治社会, 而经济的发展使得借款这种行为在民间普遍存在, 为了规范民间的借款行为, 保障贷款人和借款人的合法权益, 深入的分析现行《合同法》中关于借款合同的条例具有积极地意义。通过现行法律条文的分析, 可以找出法律与社会现状不相适应的地方并且积极的加以完善, 这对于我国经济行为的法制性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

一、借款合同的法律概况及其特征

( 一) 法律定义

借款合同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应的书面合用。在《合同法》未颁布之前, 借款合同的实践层面主要区分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以银行为贷款人的借款合同, 另一种则是以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为贷款人的借贷合同, 这两种合同都属于借款合同的范畴, 但是在法律的适用上需要进行调整。在不断改变的经济环境中, 《合同法》的产生规范了借款合同的统一性, 同时又赋予了借款合同明确的法律意义。在《合同法》196 条中明确指出: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 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从法律定义上能够清晰地看出, 借款合同不仅具有法律效力, 而且是约束借款双方的双边合同, 其主体是贷款人和借款人。所以借款合同不存在多变法律关系。再者, 对于借款人和贷款人的资格, 法律上没有给出明确的规定。通过借款合同的法律定义还可以看出借款合同是一种有偿合同。

( 二) 立法现状

关于借款合同的立法工作, 我国一直在不断地寻求突破与完善。起初关于借款合同的法律参考, 主要是按照《经济合同法》来落实, 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 《经济合同法》对于借款合同的适用性越来越弱, 为此, 在1999 年的时候, 我国针对《经济合同法》中关于借贷的缺陷, 重新颁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这部法律充分借鉴了之前的经验, 并且就社会现实予以参考, 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具有更大的效应力, 关于借款合同的法律效力, 也是在此法中进行规定的。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不足之处逐渐的显露出来, 为此, 在立法上又做了补充和完善。在目前的社会状况下, 关于民间借贷的法律参考主要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 这些法律规定对于民间借贷的约束使得民间借贷更加的趋向于规范化。

( 三) 特征

借款合同存在着非常显著的特征, 主要是因为借款合同是对货币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进行的转移合同, 所以与实物借贷合同具有本质的区别。在借款合同中, 具有法律意义的标的物是货币, 而借款合同的特性就是当事人转移了货币的所有权。由于货币不同于一般的物品, 它是其他物价值的度量物, 而且在市场中具有极高的流通性。在借款合同中明确规定, 在借款期满后, 借款人要偿还贷款人本金及其利息, 而贷款人索要本金及其利息的权利已经不属于物权, 而是债权。

二、民间借款合同存在的问题

( 一) 口头性问题显著

现在的民间借款合同, 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口头性问题显著。民间借款合同存在的显著特征就是借款金额少, 借款的时间短, 而借款双方的行为建立的基础又是互相信任, 所以借款合同大都为口头性承诺, 并没有书面的字据合同。这样的借款行为, 一旦发生借款纠纷, 由于缺乏书面证据, 很难判断借款事实的存在。口头性借款合同的存在严重危害了贷款人的合法权益, 也就是说, 在借款合同的订立上, 目前在民间没有明确的字面凭证的认识。

( 二) 书面合同不规范

借款合同的书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 不规范的借款合同, 也很难起到应有的法律效力。目前, 我国民间借款合同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书面合同不规范。根据《合同法》的规定, 书面合同的定力必须有三方面的核心内容: 即要有明确的借款人和贷款人, 要有明确的借款金额及利息数目, 要有明确的期限要求。除去这三部分核心内容外, 双方的签字或者印章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的民间借款合同中, 存在的不规范现象主要是在合同内容里缺乏明确的期限要求, 对于利息收益也存在着不明确的现象, 这些内容的缺失, 都为借款合同纠纷埋下了伏笔。

( 三) 担保规定不明确

在现行的《合同法》当中, 对于借款担保没有明确的做出规定, 这也是目前借款合同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在民间借款中, 常常会存在一个中间人, 即见证人或者是担保人, 但是担保人的具体法律效力在法律上并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 这种现象导致的结果及时担保人对于自己的责任旅行不到位, 所以在产生借款合同纠纷的时候, 担保人的作用微乎其微, 这种没有法律保护的担保其存在的意义不大, 而且这种担保形式的存在, 在一定程度上是影响借款人和贷款人合同纠纷的重要来源。

( 四) 诉讼时效问题

诉讼时效问题也是目前普遍存在于民间借款合同纠纷中的问题。在法律上, 对于任何法律纠纷都有诉讼时效的规定, 但是在产生民间借款合同纠纷的时候, 由于借款和贷款双方是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进行的经济行为, 所以在纠纷之初大都是以自我的方式进行解决, 最终无法解决的才会采取法律途径, 但是在法律规定上, 要使用法律进行自我维权, 必须要在诉讼时效内提出诉讼请求法院才会受理, 而由于民间对于诉讼时效的不了解, 往往会将自己的维权行为超出诉讼时效, 这对于借款合同纠纷的解决非常不利。

三、解决民间借款合同纠纷的对策

( 一) 规范订立书面借款合同

为了解决民间借款合同纠纷, 首先要做的就是在产生借款行为的时候, 借款方和贷款方一定要按照规范订立书面的借款合同。订立借款合同要进行两部分的内容: 首先是要就借款合同的内容进行详细全面的书写。在合同中对于借款方和贷款方的责任和义务要进行明确的规定, 在合同中, 对于时间等的规定也要明确。其次就是要进行借款合同内容歧义的消除。在借款合同中, “借”具有“借出”和“借入”双重意思, 所以在借款合同中要明确其意思, 避免因为字义歧义产生借款合同纠纷。

( 二) 明确借款担保

明确借款担保主要是针对现行法律条文而言。在现行的法律条文中, 对于民间借款的担保人的责任和义务没有明确的规定, 所以要在法律上进行补充, 从而明确担保责任, 树立担保规范。担保行为是借款合同产生的一种重要的助力, 担保的存在主要有两个目的: 首先是见证担保合同的产生, 也就是说担保人的作用是为借款双方做见证。其次就是担保人是替借款人担保向贷款人借款, 所以担保人有责任也有义务敦促借款人还款, 这时对贷款人的负责。在整个借款合同订立过程中, 担保人具有重要的催化作用, 明确担保责任, 对于担保人履行其义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三) 分清举证责任

分清举证责任主要是从两方面来进行: 首先是出借人的举证责任。在民间借款合同纠纷中, 首先要明确的就是借款人的举证责任。在产生的民间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中, 作为出借人的原告可以行使债权请求权, 而行使债权请求权最先要做的便是主张请求权的成立并已经届期, 对此需要向法院提供相应的证据, 证据主要指的是一些借款的书面材料, 比如借款人的借款合同、借据、收条等书。其次就是借款人的举证责任。借款人的举证责任主要是针对出借人提供的证据进行。在法律上, 明确举证责任对于出借人和借款人都具有重要的意思。

( 四) 注重诉讼时效

在我国的《民法通则》中规定, 普通的诉讼时效为两年期限, 也就是说在诉讼时效进行计算的开始, 诉讼方就必须积极的采取一定的措施行驶自己的权利, 避免因为自身权利因为诉讼时效的逾期而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为了防止诉讼时效的失效, 诉讼人在诉讼时效内可以提出诉讼进行自我维权, 也可以及时的进行诉讼时效中断, 通过诉讼时效的中断, 可以使得诉讼时效重新算起, 这对于维护自身的法律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民间借款是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 科学的认识民间借款行为, 对于保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 要充分的认识到现行的法律条文下我国民间借款合同存在的问题, 并且针对问题进行合理化的措施改善和完善, 使得民间借款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助力。

参考文献

[1]李建树.民间借款合同的法律对策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 2010, 08:3-4.

[2]姚海放, 彭岳, 肖建国, 刘东, 左坚卫.网络平台借贷的法律规制研究[J].法学家, 2013, 05:94-110+178.

[3]姚辉.关于民间借贷若干法律问题的思考[J].政治与法律, 2013, 12:2-9.

[4]郑云瑞.民间借贷合同纠纷裁判价值和准则[J].人民司法, 2015, 12:53-59.

篇13:浅论金融机构借款合同纠纷

关键词:金融借款;合同纠纷;风险防范

一、金融机构借款合同的特点

金融机构借款合同是指办理货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作为贷款人一方,向借款人贷款,借款人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金融机构借款合同因其主体的特殊性,相比于其他借款合同,具有明显的特点,以自然人借款合同为例,具体差异如下:

(1)有偿性:根据《人民币利率管理规定》,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按贷款合同签定日的相应档次的法定贷款利率计息。可见,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并非无偿无息。而自然人借款合同与此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11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可见,只要当事人双方没有对利息进行明确约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即为无偿合同。

(2)要式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37条规定:商业银行贷款,应当与借款人订立书面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97条规定:借款合同采用书面形式,但自然人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可见,金融机构贷款合同属要式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自然人借款合同没有强制性规定,当事人可以合同形式进行约定,采用口头形式等。

(3)诺成性:金融机构借款合同,如无特别约定,自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时生效。因此,金融机构贷款合同为诺成性合同。根据《合同法》第210条之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可见,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系实践合同,以实际提供借款为生效要件。

二、借款纠纷产生原因

(一)市场变化原因

作为企业的借款人,向金融机构融资巨额款项目的是为扩大经营,但是因为市场经济变幻莫测,投入和产生未成正向比例,从而导致债务不能偿还。

(二)金融机构方面原因

1.对借款人偿债能力审查不严

实践中,每个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都要在程序上对借款人的资质、资产状况等进行审查。但有的金融机构只是流于形式、表面程序上的审查,对借款人的资信状况、实际偿债能力并未进行实体评估、考察。再加上人情关系等因素影响,致使金融机构将巨额款项发放给已经存在经营风险的企业,为日后贷款无法收回留下伏笔。

2.对《借款合同》的签订未能引起足够重视

每个金融机构都有自己预先制定的合同范本,对于重要款项和需要协商的条文都以空白预留。签订合同时,由于信贷员的疏忽大意,合同有的是只有借款人的名称,而无其具体通信地址或联系方式;有的没有具体填写借款日期,甚至有的连借款利率都没有明确标注;还有的是同一借款行为,却签订了不同的《借款合同》版本。这些事件的发生,均是因为金融机构自己本身对《借款合同》签订这一法律行为及其产生的法律后果未引起足够重视。

3.对保证人的保证能力审查不严

金融机构要求保证人参与到借款的法律事实中,旨在确保日后债权的实现。但是,有的担保人已经经营不善,或是存在大量未到期债务,或已被提起诉讼,而这些直接影响担保能力的情况,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并未予以详细调查。

4.发放贷款后,未进行有效跟踪监督

一些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后,对贷款的使用情况、借款人、担保人的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等忽略不计,注意与关注力集中于贷款期限或利息收取。因此,对于缺乏诚信观念的借款人,恣意使用贷款,或挪作它用,或用于挥霍,这些行为直接导致贷款无法追回,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三)借款人的原因

1.法律意识淡薄

在金融机构借款合同纠纷中,由其是大额贷款,其借款人一般为企业。作为自然人股东、法定代表人、高管等法律意识淡薄,从自身利益出发,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拖债、逃债,如不收受法院送達的法律文书、企业资金往来不通过企业账户等等。这些行为最终造成金融机构贷款难以收回的局面。

2.借款人自身经营问题

许多借款企业在借款资金使用上没有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和使用管理,资金投入与生产能力、经营规模不成正比,致使投入资金打了水漂、亏损严重,根本无力偿还借款。还有的企业频频更换高管,新的决策层对上任前的债务重视不够,以各种借口搪塞还款,致使银行收款受阻。还有的企业相互联系、彼此交好,在向金融机构申请借款时,互为担保,最终成为多家银行追诉的还款义务人。

三、风险防范

针对上述借款纠纷产生的原因,笔者建议在借款合同实践操作中,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风险防范,避免纠纷产生的同时,保证金融秩序的有效进行。

1.核实借款人、担保人资信状况、还款能力

对贷款申请资料进行形式审查时,聘请专业机构对借款人、担保人进行尽职调查,核实其资信状况、还款能力。由专业机构进行调查,一方面确实能够对借款人及担保人的真实资信能力予以还原,另一方面如果因采信专业机构的调查报告予以发放贷款,而借款人却因资信、还款能力而出现无法偿还借款的情形,金融机构可因专业调查机构出具的报告不实而追究其违约责任。这样,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就起到了转移风险的作用。

2.对信贷部门人员进行法律专业培训,树立签署合同的法律意识

目前,关于金融机构贷业务的规定有《商业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法》、《贷款通则》、《人民币利率管理规定》、《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不同的贷款种类,贷款发放的要求不同,每一位信贷工作人员都应当熟练掌握这些贷款基本要求及法律的相关规定。

另外,签订合同时,即便使用已经事先拟定好的格式合同,信贷工作人员也应当对合同的每项条款予以认真审核。以下《借款合同》的主要条款更应认真填写、严格审查,确保无误:

(1)借款人名称、地址、通信方式:该项关系到借款合同的一方主体,贷款发放后监管、催款的联系沟通及纠纷产生时诉讼文书的送达。

(2)借款种类:借款种类直接决定法律适用和政策规定,签订合同时应对该项作出明确约定。

(3)借款币种:币种决定贷方发放的贷款是人民币还是外币,应作出明确约定。

(4)借款用途:用途是贷方是否发放贷款的审核内容之一,根据现行的金融政策,贷款应当专款专用,是否依据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贷款,直接决定借款人是否违约及利率的适用。

(5)、借款数额:即贷款发放的具体数额,合同中应当具体约定贷款的总金额及具体发放方式。分批支付贷款时,应当写明每次支付的数额及时间。

(6)借款利率:期内利息、逾期利息、复利的计算都应当予以明确约定。

(7)借款期限:期限决定着还款日期及罚息的起算,也决定着借款人违约责任的承担。

(8)还款方式:双方对还方式有约定的,应当在合同中具体明确规定。

(9)合同签署日期:因金融机构借款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时生效,合同签署日期即为合同生效日,双方的权利义务于此时产生。

3.完善制度,成立相关部门

建立严格的贷款使用监管制度,成立监管小组,由专门人员定期对贷款资金的使用、借款方及担保人的经营状况进行调查。当发现借款人、保证人等具有不利于还贷的重大不利事项发生时,即按合同约定宣布债务提前到期,以行使债权追索权,将金融机构的损失降低最低。

4.借助司法,依法收贷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借款合同有什么内容】相关文章:

有担保借款合同04-08

房贷借款合同什么时候05-27

借款合同的特点是什么06-18

有保证人借款合同04-30

借款合同范本(有担保人)04-25

借款合同(股东)05-23

借钱借款合同04-11

企业借款合同04-22

版借款合同04-26

借款合同企业05-07

上一篇: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下一篇:《当好班主任》观后感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