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培养与提高

2024-07-25

论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培养与提高(精选8篇)

篇1:论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培养与提高

论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培养与提高

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素质的教育,而这项教育的推进则是一项长期 的系统的工程,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去实施。通过素质教育实践,让教育回归生活,全面实施教育生态化。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人们不仅重视语文、数学、科学等显形课程,而且更加重视许多其它课程,如交通安全、**常行为、劳动技术和图书馆教育等。新课程改革特别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学校图书馆是师生学习、掌握信息、知识的基地,也是保证学校对学生进行卓有成效教育的重要支柱。因此,图书馆必须适应改革步伐,更新办馆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中,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施。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通过实施素质教育,在教育方式上我们改变了原来以教师为主体地位的被动式教育为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探究式教育;变原来的学生围绕老师转为老师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原来的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为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这样以来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方式,健全了学生的人格,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集体意识,自信,诚实以及乐观等方面的个性品格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二、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图书馆要积极与各学科教师相互合作,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这样既可以开发学生智慧的潜力,扩大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创造的意识和才干,为学生将来踏上社会打下良好基础。把课外阅读活动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使教学上的重难点迎刃而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这个过程的创新素质。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查阅资料,解除学习上的迷惑,品尝到探究的乐趣。例如,教师在教学语文、科学等内容时,可事先向学生推荐图书馆里的相关书籍,学生通过阅读,自己收集资料,找出最有用的东西,使学生在寻找、阅读、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围绕专题阅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相当于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开展专题阅读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素质,如:开展“人物传记”阅读活动,其中的政治家、科学家、思想家、民族英雄对人生的态度,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他们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高风亮节无时不在激励着学生,给学生以人生的感悟与启迪:正视自我,反思自我,树立远大理想,加强自身修养。如:开展“史书”阅读活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史书阅览带给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它引发学生思考,启迪学生认知,规范学生行为,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真正起到了“益智、启智、增知、陶情”的作用。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新乐章─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生诸育发展中,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是学生个性能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先决条件。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心理健康与德育工作息息相关

德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在此过程中,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性格特征都是影响品德发展的重要心理基础,实际上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内容。美国学者哈维格斯特认为,儿童发展的主要任务中就包括发展道德性及价值性判断的标准,发展人格的独立性,发展对社会团体的态度等。在教育实践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德育实效性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的表现之一就是帮助德育工作者学会了区分心理问题和品行问题,学会了用心理的方法去解决心理问题,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常常用解决思想品德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

2、心理健康与智育息息相关

实施素质教育是对学生全方位的教育。而学习活动就是一种全方位的心理活动过程,同时还是能力,性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师要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心理教育与体育息息相关

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身体健康是学习的保障,古人认为,七情太过均可致病,“喜伤心、悲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可见心理健康依赖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又会影响身体健康。因此,教师又要当好学生的心理医生,让学生不要用脑过度,不要有心理压力,不要有不良情绪。很多情况下,身体上的不适感并不是来自生理上的原因,而是来自心理原因,如连续不断地长时间学习或有严重考试焦虑症的学生经常会感到记忆减退、头疼、胸闷、失眠、食欲不振,这些都是生理症状,但其真正原因并不是生理上的,而是心理上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心理上加以辅导,才有可能得到解决,学习才有所转变。

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

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的角色要切实加以转变。过去教师是“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的学习理论告诉我们,今后的学习不会停留在掌握现代知识的水平上,而是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应该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而不是灌输者。要促进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让学生想学、会学。

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也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这比教书更重要,教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要优化德育教育,要身教与爱的教育相结合,做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改变原来的“什么都是老师说了算”为民主管理班级,带领班级成员确定班级体发展目标,指导班级成员制定实施方案,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协调班级内外的人际关系,指导学生开展对班级成员和班级体的评价活动。

爱生胜过爱子女,这样学生就把老师与父母联系在一起,把以前对父母的期望迁移到老师身上,为此,教师就要从各个方面去关心和照顾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为学生心中最信赖的人.四、全面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教育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校图书馆是以书育人,是对学生进行多方位教育的重要场所,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芳草地。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和课外阅读指导等,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开展读书活动,提高阅读能力

我们要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促进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如每学期组织“朗诵赛”、“故事演讲赛”、“读书心得会”、“读书笔记展览”等,这会使学生产生深厚的阅读兴趣,提高分析辨别能力、写作能力和自学能力。使每位学生在活动的准备过程中、在阅读中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水平。或者开展佩戴“明星卡”活动,根据学生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老师为学生佩戴阅读明星、阅读小博士、智慧星、天天进步星等醒目的证卡。每班明星卡数量一定,佩戴明星卡的人却在不断变化,这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2、传授有效方法,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真正达到读书的目的,就必须掌握和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阅读课上,我们教师在读书方法的指导上下功夫,不仅要从理论上进行详细地讲解,而且还要联系名人名家的读书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引导学生根据阅读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阅读。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我们教给学生简单的读书方法。列出自读提纲:比如(1)看见了题目你想到些什么?(2)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3)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心到。读后要针对上面的问题,及时开展读书汇报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读书质量的提高。

对于中高年级的孩子,我们要重点强化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2)做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一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3)写读书笔记。可做摘抄、编提纲、写体会。(4)做卡片。为了便于积累和记忆,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5)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改写又包括改人称、改写法、改体裁等。

3、发挥教育功能,为课程改革服务

教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今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程,更是学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重任。在当前新课程全面实施和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素质,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要充分利用图书馆,全面发挥这一功能,让图书馆真正成为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使素质教育的天更蓝、路更宽。

五、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1、教师要用新思想、新理念、新观念去进行教育教学。在教育教学中抓住“创造性培养”这一核心,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如我上美术课时,打破以往“拷贝”的教学模式,尽量不给学生提供摹仿的范例,让学生自由构图绘画,让学生画心中的画,作心中的物,鼓励学生进行探索、进行创造。

2、要变以教师和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多采用发现教学模式,给学生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操作、讨论、交流、合作、实践、探究,从而寻求正确答案,也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活动中求知。这也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思想,达到了培养聪明才智者,知识探索者,积极思维者的目的。

总之,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式很多,这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去体验。

篇2:论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培养与提高

浅析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就业能力的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突显,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政府、企业、社会、家庭及本人的共同努力.

作 者:张旭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刊 名:社会科学论坛英文刊名: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14)分类号:G64关键词:综合素质 就业 环境 养成

篇3:论学校体育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近年来, 国内教育部门为适应市场, 面向未来, 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来完成育人, 发展个性, 培养能力的教改任务。但是在学校教育活动中, 还有相当一些人对体育教育的意义认识不够, 轻视或忽视体育, 减少、占用学生体育活动时间, 造成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下降, 这大大弱化了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与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很是不相适应。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 学校体育教学正以单纯“育体 (或育身) ”转向综合“育人”, 这也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我们要培养的人才, 除了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外, 还必须要有对事业的高度责任感、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组织能力、创作能力、协作能力和良好的健康的心理承受能力等。

学校体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作用重大, 体现在“育体、育智、育神”这样相互联系不断深化的完整过程之中。它不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技术和增强体质上, 而将对人的人格精神的影响和教育贯穿在体育教学的始终。

1 学校体育对学生具有显而易见的“育体”作用

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育体”就是增强学生体质, 提高健康水平, 这是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张伯苓认为, “德智体三育中我中国人所最缺者为体育”, 提倡体育不仅在于培养少数选手, 而在于全体学生;不仅在于技术之专长, 而在于体德之兼进;不仅在于学校, 而在于全社会体育蔚然成风, 并提出, 不认识体育的人, 不应该做学校校长。我国近代著名体育家方万邦认为:“体育本身并不是一个目的, 而只是一种方法, 或是一种工具, 尤其可用为达到教育目的的工具”。由此可以看出, 他把能获得康健的身体作为体育之本。毛泽东1952年发表著名题词“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他指出“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我国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特别关怀青年体力和智力的发展”, 并指出我国体育运动的根本任务是增强人民体质、为劳动生产和国防建设服务。宪法特别强调了增强人民体质这一体育本质属性。大量的事实证明,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孩子无论是在身高上还是身体的协调性以及免疫力上比不锻炼的孩子都发育的更好、更健康。

2 学校体育对学生具有影响深远的“育智”作用

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以身体与智力活动为基本手段, 根据人体生长发育、技能形成和机能提高等规律, 达到促进全面发育, 提高身体素质与全面教育水平, 增强体质与提高运动能力, 改善生活方式与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现代医学早已经证实体育对人体大脑的作用与影响, 对人的智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学生在体育实践中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 用智慧技巧而获得的某些成功, 就是对学生智力的开发。

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影响表现在对身体各种活动的敏锐观察能力、迅速反应能力、记忆能力、创造性活动能力和接受信息能力, 对运行原理的理解能力, 对不同动作结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等。这不仅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而且还提高了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 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学生大脑的均衡性、灵活性和记忆力。因为体育锻炼能促进神经系统兴奋过程的增强, 抑制过程加深, 从而改善神经过程的均衡性、灵活性, 提高大脑皮层的分析综合能力, 使学生反应迅速、注意力集中、感知敏锐准确、思维敏捷灵活、判断力强等。所以, 从某种意义上讲, 体育锻炼的“育智”作用比“育体”作用更大。因此,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在育体的层面上, 而且有很大的育智因素。

3 学校体育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育神”作用

历史上的体育及其概念的内涵从来都不只是增强体质, 而是着眼于身心两个方面的教育训练或陶冶。体育从来都是要适应国家、民族的需要, 亦即社会的需要。体育运动作为教育与文化的一个基本方面, 必须培养每个人作为与社会完全结合的成员所应具备的能力、意志力和自律能力……就个人来说, 体育运动有助于维持和增进健康, 提供一种有益的消遣, 使人能克服现代生活的弊病。就社会来说, 体育运动能丰富社会交往和培养公正的精神, 这种精神不但对运动本身是必要的, 而且对社会生活也是必要的。

这就说明身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可以减缓情绪紧张, 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的良好的工作、学习状态。研究表明, 有氧运动能促使脑垂体腺分泌释放出一种强大的吗啡类激素———内啡肽, 内啡肽能缓解精神疾患的某些症状, 是最好的生理镇静剂。为此, 许多坚持身体锻炼者能经常保持饱满状态和生活信心, 这些都与内啡肽效应有关。这种效应还能影响到性格, 能使人们对精神紧张和来自各方面有害刺激的忍受力加强, 从而培养人顽强拼搏、不怕吃苦、不怕困难、勇于进取、敢于胜利等一系列健康人格的各种要素, 学会在困境中奋斗, 在绝境中拼搏, 遵守规则和道德规范, 学会团结合作等。因此, 学校体育对学生的“育神”作用是学校体育教学的最高层次, 是追求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必然归宿。

4 学校体育对学生的情商具有润物无声的孵化作用

学校体育从一开始就充当着对学生“情商”教育的角色。在体育课堂上和活动中, 既有教师的传授, 又有学生的体验, 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体会到体育活动给身体各部位带来的快感。因而, 在一定条件下挖掘并表现了自己的个性,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情绪, 使其在心理上获得极大的满足。这表明学校体育能培养学生所需的个人效能感, 使之对人和社会的能力充满信心。

学生在令人愉快, 充满公共精神的体育情境下从事运动, 通过亲身体验而产生的公正精神和情感内化, 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自我评价, 以及对他人的评价能尊重客观事实, 奉行公正原则。因此, 学校体育培养了学生的公正精神并使其妥善管理自身的情感。

体育运动是在公正精神下竞争的, 每个人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参加角逐, 在认识他人的情绪上自然会表现为尊重并愿意考虑各方面不同意见、看法, 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争创理想成绩, 并能在困境中不怕困难, 敢于拼搏向上。因而, 学校体育会培养学生用公正、平等、自由、富于创造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去迎接社会生活的改革变迁。

学校体育还能通过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促进学生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在体育活动中的竞赛、游戏和课堂中的保护与帮助中, 表现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依赖性、信任感, 相互了解、相互尊重。

学校体育是一个多功能的系统, 在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中起着特殊的功能和作用。因而, 从事教育、管理教育和关心教育的人都不能忽视学校体育。这样才能实现体育增强人的体质、增进人的健康, 进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劳动者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方万邦.体育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33.115.

[2]熊斗寅.什么是体育[J].体育文史, 1996.

[3]周西宽.体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88.

篇4:论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培养与提高

[关键词] 美学教育;大学生;综合素质;举措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6-0102-02

一 大学生美学教育的内涵

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说,美学教育成为一门专业性学科进行系统性教育的时间并不长,但是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美学教育,美学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发展的产物,是人特有的文化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18世纪,德国的美学家席勒首先对美学教育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他在《美育书简》一书中首次对美学教育理论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着重对美学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价值功能进行了深刻分析,可以说其理论成就为随后时代的美学教育学科发展开创了先河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学科领域内这本书也标志着审美教育开始形成独立理论体系。对于美的内涵,席勒将其定义为“自由”,而且是人类思想解放的伟大自由,通过对美的追求克服人性的割裂状态,从而使人性走向完整。在中国,我国的一些学者对美学教育也进行了阐释和发展,诸如在20世纪初,蔡元培和王国维等人立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把西方美学教育理论成果引入中国,并使其思想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发展成为中国化的美学教育。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美学教育也相应地获得了发展,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对美学教育进行了著述和发展,但是从学术界来看,人们对美学教育的内涵界定还是达成了共识,普遍认为:美育(aesthetic education)即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通过艺术等美好的形式作为具体的媒介,直接作用于受教者,从而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受教育者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适时地对高校学生开展审美教育,对他们有着最为关键、具有终生意义的影响。美学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普通高等教育是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人才的宝库,是提供智力支持的文化阵地,大学生担负着社会发展的历史重任,而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更处于个体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培养和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开展美学教育刻不容缓。大学生美育是高校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等载体,运用美学知识理论、具体美的形态、艺术教育等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引导,提升大学生审美素养,增强大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观,以此促进大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实践活动。

二 美学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价值功能

从教育的视域来看,在美学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学者们普遍认为应加强美学教育的课程和建构其知识体系。大学生美学教育应以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和谐为要旨,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鉴赏美、感悟美、分享美,实现“求真、向善、唯美”的人生境界升华[5]。大学生美学教育不仅是一种知识教育,更是一种能力培养,对大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功能。

1 激发大学生的审美情怀和意识,是素质教育的导向

审美情怀和意识不同于一般的情怀和意识,它要求以艺术为依托把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以艺术的形式表达体现出来,致使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一方面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多样化物质文化需要,另一方面使竞争日趋加剧并严重化。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大学生从美学教育角度出发,以审美情怀和意识层次剖析个人理想抱负以及自我价值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以艺术的高度、宽度和深度引导他们把个人的发展根植于社会国家的发展之中,认真学习科学文化技术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担负起历史使命并为国家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2 领悟人与世界的和谐关系,是素质教育的基点

世界是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人越来越美,世界就越来越美,世界是人类通过自己的智慧、才能、理想,通过物质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效。人与社会是密切相关的,人是社会中的人,社会无不体现人的发展成长。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不断彰显,人的思想动态、价值以及利益追求呈现多元化趋势,表现为人过多于追求经济价值和个人私欲的满足,道德滑坡、精神缺失和价值观失衡等现象充斥着整个社会,致使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并加剧了人和社会关系的紧张。大学生不断加强自身的审美知识、审美能力树立高尚的情操、远大的理想和构建完善的人格,通过梳理人与社会的互相交融关系,以美的心态、美的行动重塑社会和谐之美。

3 以艺术视域把握和看待人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

在人的一生发展过程中,美好、成功、喜悦、追求与困难、复杂、沮丧、痛苦总是交织在一起,使我们的人生征途充满了选择、矛盾和困惑。大学生在接受美学教育的同时并使这种美学教育知识转化为一种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的社会学习生活中大学生从战胜困难到获得成功过程中体会到对美好事物追求的艰辛和乐趣,从而更加以美学欣赏的眼光和高雅的艺术品位去看待人生、分析人生和规划人生,而不是对人生充满失望、迷茫和无助。

4 美学教育给全面发展注入动力,是素质教育的需求

美学教育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途径并始终体现着教育的目的,通过美学教育旨在使我们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求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美学教育以美学学科的角度使学生自我价值主要体现在集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上,这也是培养学生素养教育的必然所在。德智体美劳构成了教育的全部内容,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美学教育使德育体美四个方面在高度和层次上得以提升,培育了学生的审美理念、践行了审美实践、获得了审美体验,从教育的追求来看促进了学生整体发展。

三 当代大学生美学教育的现实困境

1 当代大学生美学课程和实践活动缺失

长期以来,我国的传统教育理论停留在追求分数和功利教育为目的上,在观念上造成对美学教育的忽视,并把美学教育流于形式乃至边缘化。在高等教育阶段,除了专门性的美学专业开展美学教育活动外,在其他专业领域极少涉及美学课程的设置,认为美学教育是美学专业的学科追求与其他专业不可能有关联性,一味地追求专一性的理论和知识。在大学社会校园文化的开展过程中,割裂了与美学教育的关系,大学社团的建立和开展活动过于注重单一的学科学术领域而不能够与美学教育人文学科进行整合,对美学教育的实践活动更无从谈起。这样的结果不可能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美学教育知识理论和水平,也必将使美学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割裂开来,最终不利于其他学科的创新性发展。

2 当代大学生审美能力弱化

当代大学生对美学教育存在一定的误区,对美学教育停留在现象和直观的认识层面上来,他们认为美学教育就是美术教育,就是进行一定的绘画理论和技能,并获得一种美的感受而已,除此以外没有其他意义。其结果初了专业性的美学教育学生外,我们的大学生审美能力严重弱化,主要体现在缺失对美的认知能力、鉴别美的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创造美的动力不足。其结果必将导致大学生对一事物看待停留在单一、直观的层次上,缺失了对事物发展的期许。

3 当代大学生审美价值观偏离

由于大学生缺乏审美知识和能力,面对多元化的文化冲击必将失去价值判断和选择某一事物的能力。在当前社会主要体现在价值观由社会化向个性化偏离、理性化向感性化偏离、高雅化向低俗化偏离。其结果必将使大学生不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作为自己发展的导向,出现各种各样的大学生话题社会问题,最终不利于我们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

四 破解大学生美学教育现实困境的举措

1 完善美学教育课程

我们的高等教育决策层和管理层要转变教育理念,把美学教育提升到普通教育的高度上来。对于大学课程的设置,要打破对美学教育的界限,使美学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相衔接,使美学融入于其他学科教育教学中去,并转化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 构建多元化的美学教育教学系统

在教育教学的硬件方面要建立美学教育教学的环静,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美学教育的教学设备以求为学生美学教育提供物质保障;在软件方面,加强对教师进行美学教育的培训以培育内外兼修的高等教育教学人才以求为学生的美学教育提供智力支持。

3 开展多层次美学教育校园文化活动

大学校园文化的内容不拘于某一专业学术领域,要把美学人文元素引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以美学讲座、报刊、论坛、艺术才艺展示等形式开展。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美学教育文化氛围,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获得一定的美学知识、审美能力和价值观,从而有利于和谐大学校园的构建。

总之,我们要把美学教育立于高等素质教育的理念中,行于我们的素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为之奋斗的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战略必将实现。

参考文献

[1]霍九江.美学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4(26):177-178.

[2]毛天虹.高校美学教育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0(3):124-125.

[3]许丙泉.审美成就艺术人生——论大学美学教育的重要意义[J].中国大学教学,2012(1):26-29.

[4]刘贵振,刘志甜.大学生美学教育对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的之作用[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2):123-126.

篇5:论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培养与提高

药家鑫,大三的学生。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后被公安机关释放。2010年10月23日,被告人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投案。2011年1月11日,西安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药家鑫提起了公诉。同年4月22日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45498.5元。5月20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药家鑫案二审维持一审死刑判决。2011年6月7日上午,药家鑫被执行死刑。

药家鑫,一个大学学生竟然做出了这种事情,驾车将人撞了之后又下车将人连续又刺了八刀致其死亡,这是多么令人发指,一个受过祖国高等教育的人,居然可以做出这么丧尽天良的事情,这件事情值得我们社会反思,尤其是值得我们现在大学生好好思考一下,父母辛苦的将我们养大成人,并且省吃俭用的将我们送到学校,让我们接受教育,最后还供我们上大学,含辛茹苦的把我们培育成人,本来想让我们好好回报祖国的,但是,这件事情的发生使得很多人都反思孩子在学校到底学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子的事情发生呢?我们接受了这么多年的教育,在学校中每天积累知识,学习为人处事的道理,可以还是发生了这样子的事情,虽然药家鑫案是个别案件,但是却是值得我们思考了,一个大学生在学校不但没有学习到中华的传统文化,反而心里越发的有问题,想事情越发的偏激,使得他的心里有问题,最后让他在救人与不救人之间,选择了一个极端,将人捅死,我们不可以像他一样,我们需要理智的对待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因为我们并不是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做事情不计后果,我们最起码也是国家培育的后备人才,我们不可以那么没有理智的处理有些事情,如果当我们对待和药家鑫一样的事情时,我们切记不可以和他一样,不理智的处理,最后导致受害人的死亡。

篇6:论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培养与提高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至关重要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验科学,因而“微生物学实验”在高等院校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的课程设置中必不可少,它不仅是学生了解和掌握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操作技术的一个学习过程,也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微生物学及相关学科奠定基础。因此,加强“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是培养高质量生命科学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的,即: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实验技术;加深学生对微生物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提高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作风。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

一、加强规范化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创造优良的实验教学环境

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基础课实验室建立以前,尽管条件有限,但我们充分利用已有的设施,例如,我们的显微镜多数已用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我们从中精心挑选并修复了60多台,保证每个学生人手一台,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保证教学需要。为进一步加强基础课实验的教学,武汉大学建立了生命科学学院基础课实验中心,在原有的普通微生物学实验室基础上,将微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及植物学实验三门基础课的实验室合并为生物学第二基础课实验室,并投入一定资金对实验室及仪器设备进行改建及更新。利用这一契机,我们购置了学生使用的60多台新式电光源双目显微镜、新式摇床、灭菌设备、自动微量加样器、离心机等,以及适应并满足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式的电脑、多功能投影仪、视频展示台、显微摄像装置和电视放像系统等,基本满足教学需要。1997年5月,省教委专家组对我校进行基础课实验室评估,经过艰苦努力,充分的准备工作在评估中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本实验室获得“普通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合格实验室”称号。更重要的是,通过我们的努力,改善了教学硬件设施,为提高包括“微生物学实验”在内的基础课实验教学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严格的管理措施

本实验室具有完备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仪器设备的管理和措施的实行都严格落实到人。在每学期第一堂课,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规范化实验室管理的教育,结合微生物学实验这门课自身的特点,首先介绍实验室整洁及无菌操作在微生物学实验中的重要作用,并例举一些不符合规范的举止及不严格的无菌操作造成实验失败的例子,最后强调实验室纪律及操作规程,如有违反,将记入平时成绩,实践表明,这样的严格要求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普遍反映教学环境很好。

二、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更新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科研,丰富教学内容

1.采取电化辅助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是当代科学研究的两大热点,其发展日新月异,相关的理论和技术不断更新,我们的教学手段和内容必须与这一发展趋势相适应。因此,在“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已基本实现电脑化教学,将讲授内容中的文字、图象及相关多媒体信息资源输入电脑,通过多功能投影仪进行投影教学,还将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制作的较好的染色涂片通过显微摄像装置和多功能投影仪进行投影展示及讲解,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形象生动,也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有些同学主动将电脑中的教案资料拷贝下来,在寝室和家里利用电脑自觉预习和复习,还有同学将教案打印复印,在同学中间自发进行交流,提高了学习效率。我们还积极制作、引进一系列微生物学科教片,并在教学过程中专门抽出时间有选择地进行播放,这些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更加深入细致地看到实验操作的细微部分,并在感性认识上有更深的体会。

2.积极进行教学科研

用电教手段,通过多彩画面,展示显微世界”和“多媒体在微生物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两项目分别纳入国家教委、省教委和武汉大学面向二十一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计划,并获得一定的经费资助。我们与有关单位合作制作了教学幻灯片、投影片(各450张/套),录制了“微生物学及实验”的电教片,目前正在将该电教片制作成光盘,以适应电脑化教学的需要。

3.丰富并更新教学内容

作为基础课,“微生物学实验”讲授的是微生物学研究方面最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术,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讲课过程中向同学们介绍微生物学方面的最新

科技成果和技术,由于条件所限,目前还难以让同学们进行这方面的实际操作,我们就在课堂上进行新成果和新技术的讲解,例如,在进行“细菌形态显微观察”时,向学生介绍新发现的直径达0.5mm的肉眼可见的细菌,使同学们对“微生物是肉眼难见的,需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的一大类生物的总称”这一传统观念有一个新的认识;在要求同学们掌握一些实验中常用菌种的学名时,介绍目前一些已被测定基因组全序列的微生物,以及获取这些基因组数据的重大意义;在“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实验中,介绍PCR技术之所以得到发展,是得益于来源于嗜热细菌的耐热多聚酶的应用,以及美国在南极模拟其它星球环境研究专性嗜冷菌对其探索星际生命的重要作用等。在介绍这些新知识、新技术的同时,强调他们现在正在学习的这些微生物学实验的最基本技术和方法是微生物学以及相关学科取得新进展的基础,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同学们开拓了视野,了解学科前沿,也使他们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因而更加重视“微生物学实验”这门基础课的学习。

三、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量化评分标准,严格考试制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课过程中我们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科研能力及合作精神,绝不允许“一人动手大家看”这种“放羊式”现象出现。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独立工作、多动手的意识。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学生每做完实验后都必须请教师检查其结果,打分后方可离开,凡无结果或结果不理想者,必须补做或提供条件让其重作,促使学生在实验中勤动手,也使学生们具有成就感。对于少数实验由于条件所限不能人人动手时,尤其强调分工合作,实行小组长负责制,争取小组成员一起协调配合完成。

2.量化评分标准

实验课不同于理论课,实验操作能力是评价学生成绩的一个主要方面,不能仅以试卷的形式来评分,因此我们制定了严格的评分标准,将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分数形式量化,并在第一堂课公布评分原则:平时成绩50分(操作和结果40分,提问5分,纪律5分,包括迟到早、旷课、环境整洁等),实验报告20分,期末考试30分(包括操作考试和口试)。每次实验课结束时,我们将对

每名学生的得分均记录在案并输入电脑保存,每次实验报告均认真批改并打分,在最后的考试中以操作和口试相结合,学生进入考场后才知道操作考试内容,并要求在其规定时间完成,之后让学生随机抽取口试题目,深入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我们这样做的结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深受学生欢迎。

四、启迪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联想”能力

1.启迪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联想”能力

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联想”能力是决定学生科研素质的关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非常强调这一点。每次实验报告不能简单地将实验数据罗列,而必须对实验结果及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当结果不理想时,绝不能不了了之,我们要求学生首先把主观操作及客观实验材料等方面的各种可能原因列出,然后逐一分析,最后设计一个方案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做就极大地启发了同学们的思维,很多学生对某些问题的分析相当深入,有的同学还主动查资料,对教师的教学也有借鉴作用。例如,对初学者来说,在做“印片法观察链霉菌孢子丝”实验时,由于印片的轻重较难掌握,常导致印片上孢子丝形态不完整而影响实验结果,有的同学通过查资料和自己的体会,设计了一个将无菌载玻片置于所培养的链霉菌一定高度的上方,待菌苔生长到一定程度和高度时,位于菌苔最上方的孢子丝会自然贴于载玻片上,避免由于人为的用力轻重不适而导致孢子丝形态被破坏。尽管他的设计不尽完美,但这样的分析与思考方式,对其以后在科研方面的发展极有帮助。

2.由浅入深,引导联想

堂上我们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联想,以实验课得到的感性知识,促进学生对在理论课上得到的理论知识加深理解,以及对日常生产、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深入认识。例如,在做“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时,根据同学们所做实验的结果,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首先回答利用青霉素治疗疾病的原理,然后联系到现实生活中医院里利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现状,认识到滥用抗生素导致的严重后果,最后提出面对这一挑战人类所应采取的应对措施,以及作为一名未来的生物学工作者,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做些什么有意义的工作。再如,在介绍“高压蒸汽灭菌”时,首先让同学们联想在家利用高压锅做饭的情形,使同学们能生动的了解到使

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时排除冷空气的重要性。这种由浅入深的“联想”式问与答促使学生根据自己亲手所做的实验结果联想到在理论课学到的有关知识,并在深度和广度上对自己掌握的感性与理性认识有进一步的理解,亲身体会到科研的乐趣,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方法非常感兴趣。

五、教书育人,从严要求,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和科研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十分强调实事求是。在平常定期检查学生的原始记录,并对照其实验报告,坚决杜绝弄虚作假和抄袭。若发现抄袭,抄者与被抄者此次实验分数均记零分。我们还十分重视纠正少数学生中一些不良风气,例如,某学生擅自旷课并让另一班学生代其做实验,我们及时发现并坚决制止,要求两人写出深刻检查,并补做实验,我们的严格要求,使学生们充分认识到了科学研究的真实性和严肃性,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自觉遵守科研规范,使他们能为以后自己的科研和教学树立良好的风气和道德观。

六、建立并使用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教材体系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建立了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微生物学实验》教材体系,在1980和1989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微生物学实验》第一版和第二版,累计印数达37万多册,为我国高等院校的微生物学教学和科研作出了贡献。国家教委九五重点出版计划——《微生物学实验》第三版也已于1999年6月出版发行,该教材在注重基础性、可操作性的前提下突出先进性,并运用高质量思考题加强教材的启发性、开拓性和应用性。深深体会到高水平教材对提高“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性。现在该教材正在应用于我们的教学中,收到良好效果。

七、新老结合,爱岗竞业,精诚合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要提高教学质量,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必不可少。我们教学小组成员安心在这一重要教学岗位上努力工作,年轻教师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也有幸得到各级领导、众多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热情关心无私帮助,老教师不仅主讲“微生物学”理论课,还亲自参加实验课的指导,在教学方面对年轻教师传经送宝,起到很好的“传帮带”作用。实验技术人员与任课教师密切配合,室现有的两位实验员是在基础课实验室建立后由其他实验室挑选和调整过来的,尽管参加“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工作时间不长,但她们十分竞业,经常加班加点,遇到问题从

不回避、马虎,还虚心向教师和经验丰富的实验技术人员请教,尽管她们年龄比较大,仍在努力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电脑,力争适应“微生物学实验”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实属难能可贵。

通过几代教师和实验人员的不懈努力,确保了“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得到了有关领导、教师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在原有获得的许多荣誉的基础上,1997年12月,“微生物学”(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又获得“湖北省普通高校省级优质课程”称号。

篇7:公关礼仪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公关礼仪课程论文

题 目: 公关礼仪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院(系): 人文学院 专 业: 公共事业管理 姓 名: 王 迅 年 级: 0 6 级 指导教师: 蔡小慎

完成时间:2008年07月02日

公关礼仪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王 迅

(大连理工大学 人文学院)

摘要:加强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对于我们新时期的在校大学生拥有积极而富有建设性的指导意义。我们理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在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不断的研习。

关键词:公关礼仪;大学生;素质培养;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远文化历史的礼仪之邦。历史的上许多人物都对礼仪的作用有过精辟的论述: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说明了礼仪是治国安邦的基础;而伟大思想家荀子也曾说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更是把礼与法的观点结合来看,说明了礼仪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这个时代的精英,也代表着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让大学生理解公关礼仪素质培养的社会意义,加强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进而造就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人才,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时代问题。

1.公关礼仪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时代意义

1.1公关礼仪的含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礼”和“仪”两个字是分开说的。“礼”的内涵非常丰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礼”首要的是指道德规范、社会行为准则,《礼记·曲礼》云:“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1] 其他的还包括礼节仪式、国家典制、通“理”、礼物等概念。而“仪”内容也很丰富,一方面它可以代表法度、准则,同时也有容貌、气度的含义。而如今将两个字结合来看,主要就是指礼貌、礼节、仪表和仪式。

具体的看公关礼仪,就是指社会组织在与公众交往过程中必须遵循的礼仪规范,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用以沟通思想,联络感情,促进了解,达成共识,构造和谐环境,最终塑造良好组织形象的一种行为准则。它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塑造组织成员的个体形象,表现所在组织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体现组织的总体特征与风格。[2] 因此,它成为组织成员获得自尊与自信、社会组织获得承认与支持,以及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重要手段。1.2推进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第一、公关礼仪是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要求

社会的前进与发展伴随着不断的人际关系变化。而且社会发展的速度越快,这种变化就越复杂,公关礼仪正是解决和调和这种问题的关键所在。就大学生而言,他们离开家庭,走进新的学校接受进一步高层次的教育。相对独立的生活环境,相对广阔的交际群体都是大学生张扬个性,体现自我的全新方式。公关礼仪无疑正是那为大学生打开交往之门的钥匙,收获友谊,收获知识,收获经验等等,都需要公关礼仪的相关技能帮助实现。

第二、公关礼仪是大学生成人的客观需要 公关礼仪是一个道德范畴内的行为准则,这也就直接说明了公关礼仪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的重要作用。如今的大学生群体中确实存在着高学历教育和低素质表现相矛盾的现象,对此,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特别强调了把“明礼诚信、团结友善”作为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也正说明了加强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第三、公关礼仪是大学生成功的必备条件

公关礼仪是一种潜在的资本,而在这一点上很多成功者都有比较切真的体会。美国Syracuse大学管理学院的研究人员对《幸福》杂志所列的100家大公司的高级执行经理和人事主管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其结果显示,英国有93%、美国有96%的公司经理一致认为公关礼仪素质对于个人获得成功非常重要,因为,在现代企业和组织的活动中,团队协作是重要的表现之一,公关礼仪不仅有助于大学生造就独立的个性,保持身心健康,树立积极心态,还可以增强团队意识,培养高度的自治力和组织才能,提高做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这些都是成功者必备的条件和要求。

2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途径及要求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在公共关系等内容的日益完善,公共礼仪作为一门更为新鲜也更受欢迎的科目走进了我们的大学校园。从最初的讲座式普及到如今深受“80后”一代大学生喜爱,这门课程已经被学校、老师乃至教育家们进行了重新的审视,作为大学生基本的素质培养课程,它在课程指导思想、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上也进行了全新的改革。从进一步实践的角度来说,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提高和改进的要点:

2.1完善整个大学校园的公关礼仪环境系统

第一、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可以说是大学生在校日常生活中提高能力、锻炼自我的广阔平台。各种丰富的知识竞赛、体育活动和文艺表演等都蕴含着对公共关系和礼仪规范的相关内容、习惯、能力和要求的培养及学习。这种潜移默化、陶冶情操的方式造就了提高公关礼仪技能的良好外部系统。

第二、促进教职工队伍公关礼仪素质的核心意义

为人师表,这是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一种榜样规范意识。教职工队伍的公关礼仪素质要求有着对于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的核心决定价值,注重仪表、规范言行、尊重彼此等都是这种核心价值的体现。高校,作为培养社会未来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对内对外都面临着一个组织形象和社会责任的问题,因此,切实加强高校教职工队伍公关礼仪素质修养是提升组织形象的重要措施。

第三、建立公关礼仪素质的考核机制

高校每年都有相关的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素质测评的测评体系。在当前的背景环境下,我认为应当加大德育素质的比重,同时应更加明确公关礼仪素质的类别、标准和要求。这种明确公关礼仪素质的考核机制的做法,将有助于激励大学生提高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把他律转化为自律,把强制转化为自制,从而形成个人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和品质。2.2完善大学生公关礼仪教学体系

第一、根据需要,客观制定公关礼仪课程安排 公关礼仪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学计划的职能部门首先应当明确公关礼仪课开设的必要性,无论是文科院校还是理工科院校,都应将公关礼仪素质教育纳入正规的教学计划中;其课时量和时间的安排应当根据大学生培养的需求、社会的需求、专业的需求,就业的需求,综合进行考虑;同时,应将公关礼仪的内容与专业技能培育进行有机的结合;最后,作为素质能力的培养,从大学生入学开始,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培训,都应有意识地将集体主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纳入系统的学生教育过程当中。

第二、把握内容,丰富教学公关礼仪课程手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关礼仪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理应当用全面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如:利用多媒体教学,从视觉和形象上,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快的公关礼仪资讯和信息;利用案例教学,增强学生辨别失误和提高做事的才能;利用小品演示和模拟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公关礼仪的作用和其带来的快乐与和谐;利用专业培训,将公关礼仪知识与专业技能密切结合,由课堂走向课外,由学校向社会延伸,让学生在就业历程和职业生涯中去领略公关礼仪修养给自己带来的成功和喜悦等等。[3] 第三、树立标准,改革考核公关礼仪课程方式

公关礼仪课程应当要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和课程的特点进行考试或考察,学生的成绩可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卷面成绩、实践成绩和平时考勤表现与作业成绩。一方面应该注重作业成绩,其所占比重应该超过30%;卷面考试作为使同学再次学习和完善提高的一种方式应该成为学生实际应用和加强应变的有效形式。

俗话说,礼形于外,而德诚于中。公关礼仪素质的培训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基础,也是最为实用的形式手段。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大学生,我们必须明确目标,敢于实践,积极探索,努力学好这门技能。为我们以后在日常的工作中带来更大更多的收益!

篇8:论情绪智力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教育跟智商的开发一样, 实际上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的面非常广泛, 但情绪智力教育跟智商教育又不同, 因为情绪智力主要跟人的情绪的驾驭和环境的适应相关, 培养的是学生的某些特质, 如耐心、爱心、宽容、分享、自信、团结、协作、抗挫折能力、适应性、自控能力、责任心等。正是因为情绪智力教育不像智商开发那样便于操作, 所以很多大学只是在情绪智力教育的某些点上做了一些工作, 不具有系统性。

非系统的情绪智力教育的缺陷是, 无法使学生感受到这种教育的重要意义, 因为大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非常大, 可能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具有不同的情绪智力特质, 零散的情绪智力教育未必能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 只有把这些点连成线, 再把这些线连成网, 最后把这些网组成面时, 才能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出其中的真正内涵, 也才能真正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改变自己的内在动力。本文试图从大学生情绪智力培养的意义、大学生情绪智力的构成、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等三方面进行论述。

一、培养大学生开展情绪智力教育的重要性

在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 我们应加强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教育, 并将此作为办学理念之一, 注入到当代人才发展教育的观念之中。因为人的发展教育必然是人的整体素质培养, 以自强自立、适应社会为准则, 根据青少年成长中心理、情感变化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 研究导致其生理、心理环境变化的诸多要素产生的根源, 把教育从灌输转化为怎样让青少年幸福、健康成长上来。教育部在有关文件中规定, 要求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 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 开展心理健康普测,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这是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发现可能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的基础性工作。良好的情绪智力能给大学生带来健康的身心、和谐的人际关系, 能使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 适应社会的竞争。情绪智力是一个人有效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保障, 因此, 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教育无论是对大学生的学习, 还是对他们未来的工作与生活, 其意义都是很重大的。

二、大学生情绪智力的构成

(一) 大学生的自我感知力。

大学生已具备情绪的自我感知力, 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 大多具有移情的能力, 不仅能看到他人的情感, 而且能用心灵去感受, 但也存在一些自我情绪认识不足和自我评价有失客观的情况。如今, 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平时在家是被宠爱的对象, 到了学校后, 没有了父母的照顾, 难免会手足无措, 对他人和环境持漠视态度, 心理的包容性差, 缺乏爱的能力。因此, 大学生应随着自我认识的深化而调整和改变自我, 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 大学生的情绪控制。

大学生能够妥善处理自己的情绪, 及时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但面对压力产生负面的情绪, 甚至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和知识素养, 对于情绪情感体验深刻, 加上社会和自我的高要求和高期望, 因而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 具有一定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情绪心理获得健康发展的大学生, 总以积极乐观的情绪为基调, 能克服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但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 情绪心理未获得健康发展的大学生, 情绪波动性较大, 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尤其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 更容易由于对情绪情感缺乏妥善处理的能力而跌至失望的谷底, 进而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三) 大学生的自我激励。

大学生能积极地进行自我激励, 正确对待竞争, 能够整顿情绪, 让自己朝着正确的目标努力;但也有一些学生思想不集中, 没有明确的目标, 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多数的大学生乐于从事学习、工作和其他实践活动, 能胜任一定的角色, 完成一定的任务, 并逐步提高效率。也有一些大学生缺乏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的热情, 缺乏自我激励或抑制冲动, 难以集中注意力。他们的学习、工作效率低, 往往容易半途而废, 经常表现出对工作学习的厌倦情绪。在面对竞争时, 他们也不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 常常以消极情绪逃避现实, 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难以控制自己的惰性。

三、开展情绪智力教育注意的问题

(一) 强化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良好的认知发展和社会化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教育。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发展时期, 其主要活动都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与实现的。大学生对人际交往有着强烈的渴望和要求, 人际交往及人际关系如何, 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效率、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而且直接影响其能否主动适应现代社会和取得事业的成功。

(二) 增强自我激励和心理承受的能力。

当代大学生是感受敏锐、情感丰富的青年群体。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不仅给他们带来了物质文明上的实惠, 而且由于社会利益的调整、竞争压力的剧增, 也给他们的心理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和影响。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起崇高的人生目标, 以促进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情绪, 进而增强学生的耐挫力, 不仅是情绪智力教育的重要内容, 还有利于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三) 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普及教育, 面向全体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积极引导大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活动, 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

(四) 开展情绪智力教育, 发挥好互联网的作用。

大学生受社会信息、社会环境的影响更加直接和强烈。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网络生活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给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方式的影响也日益普遍和深入。因此, 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也是高校开展情绪智力教育的有效途径。

(五) 加强校园社团引导。

社团是大学生中一种自发的具有很强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组织形式, 是大学生基于共同兴趣、爱好, 为实现共同发展目标而组成的学生群众组织。它也是推动情绪智力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载体。在社团活动中, 学生充分自由沟通、广泛交流, 拓宽了交往的渠道, 促进了良性人际关系的形成, 增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 提高了学生的身心素质、承受挫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方法, 学生社团活动能使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得到全面提高, 在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六) 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

社会实践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已成为目前大学生一种能动的主观愿望。情绪智力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必要条件, 而社会化又反过来促进情绪智力的健康发展。因此, 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情绪智力教育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各种形式逐渐提高自我认识的能力, 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挖掘自己的潜能, 开发自我、展示自我、激励自我;通过社会调查、社会公益等活动了解社会, 理解他人, 学会乐于助人, 互相关心帮助, 提高自身的移情能力, 从而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增强社会交往的能力。

总之, 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起到他们毕业离开学校为止, 学校都应该随时进行情绪智力培育。今天在校的大学生都是跨世纪人才, 他们的文化素质特别是情绪智力素质状况, 都将决定着中国的明天。因此, 学校不仅应培养学生的高智商, 更应培养学生的情绪智力, 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摘要:在校大学生正处在人格完善和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 情绪智力教育与其综合素质培养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情绪智力的培养对大学生就业、身心健康、社会适应、领导能力、学习成绩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大学生情绪智力培养的意义、大学生情绪智力的构成、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等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智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徐小燕, 张进辅.情绪智力理论的发展综述.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2, 28, (6) :77-82.

[2]祝雪虎.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特点和作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1, (3) :91-92.

[4]陈伟伟.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初步探究[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 (1) :107-112.

[5][美]丹尼尔·戈尔曼.情感智商 (EQ) [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16-48.

[6]白静.关于当代大学生情商问题的思考[J].中州大学学报, 2002, 22, (4) :61-69.

[7]郭德俊, 赵丽琴.情绪智力探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8, (01) :22-25.

上一篇:学习中原经济区建设意见心得下一篇:2024新版GSP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