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底稿

2024-06-30

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底稿(共8篇)

篇1: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底稿

财务审计工作底稿

一、会计记录概况A公司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期初余额为874.65万元,期末余额为1,132.52万元,公司按账龄分析法并结合个别认定法估算坏账损失,财务审计工作底稿。

二、审计目标

(一)确定计提坏账准备比率是否恰当,坏账准备是否充分;

(二)确定坏账准备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

(三)确定坏账准备余额是否正确;

(四)确定坏账准备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三、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介绍及相关提示

(一)执行“获取或编制坏账准备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核对报表及明细账合计数是否相符”审计程序

1、向客户索取或编制“坏账准备明细表”(底稿见索引);

2、复核加计正确并合计与总账数、报表数核对相符,标注相应的审计标识。

提示:

注意坏账准备发生额中借贷方发生的内容,避免期初期末余额正确但发生额位置或内容填写错误的情况。

(二)执行“检查计提坏账准备是否符合公司披露的会计政策,本期有无发生变更,审核其理由及影响”审计程序

查验公司制定的坏账会计政策,按账龄分析法并结合个别认定法估算坏账损失,本年未发生变更,具体底稿见索引。

提示:

对本期坏账准备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需要关注变更是否有为满足管理当局调节利润的需求、是否公司的行业、业务发展相应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等有较大的变化。对变更的影响一般采用未来适用法,需要单独按原有会计政策重新计算计提坏账准备与现行政策之间的差异,并评估其对会计报表的影响,工作总结《财务审计工作底稿》。

(三)执行“按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和标准复核已提坏账准备是否恰当,若有大额差异应进行调整”审计程序

按相应其他应收款的审定数重新编制按账龄的分析表,按审计确认的公司合理的坏账政策计算应计提坏账准备的金额,与账面数的差异较大需要进行调整,底稿见索引

(四)执行“对账龄长且久无回收记录的应收款查验其可收回性”审计程序

对账龄长久无回收记录的应收款如金欣房地产、股份联合会、连英物资等根据不同情况已查验可收回性,底稿见索引。

提示:

对余额较大长期挂账而一直有发生额的应收款项即使有函证回函确认,若可能仍然需要进一步取证该单位是否为关联方,是否实际有偿还能力,是否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等状况,最好能有近期的比较会计报表供分析,经分析后若累计有较大亏损或资产不实等状况,根据实际情况看是否需要追加计提坏账准备。

(五)执行“对采用个别计提法计提的特别坏账准备应审核计提依据,取得相关证据”审计程序

特别坏账准备底稿见索引。

提示:

主要证据可以参考相应公司比较会计报表、经营状况、资产不实、债务人信用不良等状况来判断。

(六)执行“检查内确认坏账损失是否按规定权限审批,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账款,所作会计处理是否符合现行规定”审计程序

经查验本年确认连英科技坏账损失按经理办公会议审批,底稿见索引;本期无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账款的情况。

提示:

1、权限审批主要依赖于查阅公司有关章程、内部管理制度等涉及坏账事项的文件,并对照相关会计处理复核其流程、授权是否合规;

2、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账款需要查明收回的原因,并追查以前相关已作坏账损失处理是否合理,相关会计处理参照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处理。

(七)执行“检查向债务人询证回函的例外事项及存有争执的余额”审计程序

询证函回函未发现例外及有争执事项。

提示:

询证函可能存在有关事项与账面不符或有争执情况存在,对该等事项需要了解判断相关事项真实原因进而分析判断公司账务处理是否存在不当,并评估对公司会计报表的影响,必要时视其重要重大程度请专家或律师出具有关意见再行判断。

(八)执行“检查重分类调整转入的应收款项是否已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审计程序

审计人员按其他应收款已审定数重新进行账龄分析,并重新计算坏账准备,底稿见索引。

(九)执行“检查坏账准备的结转或冲减是否有充分依据,是否符合现行会计制度规定,检查有无利用关联关系转移债务,重新计算账龄而冲回已提坏账准备以调节利润的现象”审计程序

坏账准备的结转或冲减已收集相关依据,见索引号,符合现行制度规定。

经查验,未发现有利用关联关系转移债务,重新计算账龄而冲回已提坏账准备以调节利润的现象。

篇2: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底稿

(一)财政检查工作底稿是证明财政检查人员恪尽职守的落脚点

财政检查工作底稿是检查人员对被检查单位会计数据资料及外部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是在检查过程中形成的与检查事项有关的工作记录和资料,是检查证据的载体,财务检查工作底稿。它形成于整个检查过程,也反映了检查工作的全过程,是评价检查人员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在实际财政监督检查业务操作中,有的检查人员只注重对问题的揭示,而不注重做系统、完整的工作底稿,认为查出的问题都已记录在案,没有记录的就没有问题,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财政检查过程中,查过了就要有记录,有记录才能证明查过了,也就是说经过检查后即使确无问题,财政检查人员也要通过编制的工作底稿来证明,任何“默契”都是靠不住的。财政检查人员是尽职尽责,还是玩忽职守,最终都落实到工作底稿上。

(二)财政检查工作底稿是印证被检查单位存在问题的支撑点

财政检查工作底稿是重要的检查证据。财政检查实施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执法过程,其所作出的结论必须有合法、充分的依据支撑。财政检查工作底稿就是最重要的依据。财政检查工作底稿是财政检查人员对检查事项查证以后,对获取的检查证据的抽象分析和判断,是财政检查人员的一种理性思维,是对检查证据的说明,是反映和证明检查事项情况的,用来支持检查结论的,要作为检查档案永久保存。只有将财政检查人员所做的检查工作记录和获取的检查证据加在一起才能说明检查事项,缺一不可。个别检查人员存在怕罗嗦、怕麻烦的思想,仍沿袭传统的检查查账方式,就账对账,草草完事,仅把问题罗列出来,而不做详细、系统的检查工作记录,也就谈不上做完整的检查工作底稿。没有完整的工作底稿,查出的问题就没有根据。没有根据和来源的问题,将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每个检查人员要彻底扭转那种不注重工作底稿的不正确思想和做法。

(三)财政检查工作底稿是降低检查风险的有效途径

财政检查工作底稿是保证检查质量、防范检查风险的一个关键环节。财政检查人员应根据检查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以保证检查质量为目标,确定检查工作底稿的内容。检查不能保证所有的问题都查出来,加之检查手段有限,也不能保证所有查出的问题没有疏漏,正因为如此,更要求财政检查人员从尽可能降低检查风险出发,认真执行检查工作程序,仔细地编制检查工作底稿,以证明自己在检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符合检查工作程序,减少不必要的问题发生。编制检查工作底稿的过程,也是重新核实、查证的过程。完整地实施了这一过程,就能弥补前阶段检查取证的不足,从而比较彻底地了解被查事项的基本情况,做到成竹在胸,这正是检查所要达到的目标。坚持这点,检查工作质量就会有较好的保证。

(四)财政检查工作底稿是正确评价被检查单位的依据

财政监督检查工作,要求财政检查人员要对被检查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监督并作出客观的评价。其中,真实性是最基本的。所谓真实性,一方面是指被检查单位存在的问题是真实的;另一方面是指除检查人员所揭示的问题以外,其他方面不存在问题也是真实的。这就要求检查人员要在系统的、全面的检查过程中,做好检查工作底稿,便于从检查工作底稿中给被检查单位一个公平、公正、客观的评价。

二、编制财政检查工作底稿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编制财政检查工作底稿时,必须坚持科学性原则。一是要注意理解财政检查工作底稿的完善与否,不单以财政检查工作底稿的多少和要素的完善与否为判断标准,而应以能否支持财政检查意见为判断标准。二要注意保持财政检查工作底稿之间的勾稽关系,使其层次分明,共同支持财政检查意见。在财政检查实践中,财政检查工作底稿之间的勾稽关系主要体现在:第一,同一会计科目的不同层次底稿的勾稽关系,比如针对“应收账款”科目形成的程序表、审定表和明细表或测试表以及询证函等多层次的工作底稿,就存在相互依赖、相互控制的勾稽关系。第二,相关会计报表项目工作底稿之间的勾稽关系。由于被财政检查单位同一经济业务的发生,往往需要通过不同的会计科目予以核算与反映,因此,相关会计报表项目的财政检查工作底稿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如单位用银行存款购置机器设备的经济业务,就涉及到包括“货币资金”和“固定资产”在内的两个报表项目,这两个项目的工作底稿之间就存在着一定的勾稽关系。财政检查人员必须通过交叉索引及备注说明等形式反映相关底稿之间的勾稽关系。交叉索引是指财政检查人员在某一财政检查工作底稿中引用其它底稿的资料和数据时,在两张底稿上同时注明对方底稿索引号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帮助财政检查人员清晰地反映某些财政检查数据资料的来源和去向,方便财政检查工作底稿的检查和复核,并有利于简化工作底稿和节省财政检查时间,提高财政检查工作效率,工作总结《财务检查工作底稿》。

(二)相关性原则

编制财政检查工作底稿时,必须坚持相关性原则。财政检查工作底稿的相关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政检查工作底稿必须真实地反映被检查单位的经济活动。二是财政检查工作底稿必须能够支持财政检查意见。财政检查人员在编制财政检查工作底稿时,应当注重把握相关性原则:一是必须围绕财政检查目标实施财政检查程序,并把实施的诸如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等全过程记录在财政检查工作底稿中,财政检查人员在记录财政检查过程及其结论时,既要保证内容记录完整、清晰,又要根据财政检查项目的繁简程度和重要性原则进行专业判断,简明扼要地记录,不要记成流水账。二是财政检查证据必须能够支持财政检查意见。财政检查人员应把关注点集中在对会计资料及其相关经济活动的综合分析上,把如何抽查原始凭证、如何取得财政检查证据及整理分析财政检查证据的结果记录在财政检查工作底稿中,必要时才复印相关的原始凭证,作为支持财政检查结论的证据。

(三)完整性原则

编制财政检查工作底稿时,必须坚持完整性原则。编制检查工作底稿时,必须做到要素完整,内容全面,符合法定要求。这是《财政检查工作底稿规则》所作出的明确规定,也是财政检查人员编制财政检查工作底稿的最基本要求。为此,无论财政检查底稿所记载的内容简单与复杂,必须具备法律所规定的各项要素。一般而言,财政检查工作底稿由以下要素构成:被检查人名称;工作底稿编号和页数;检查项目名称,即财政检查机关所确定的检查项目名称;情况摘要,即与检查结论或者被检查人违法违规行为有关的事项摘录;附件的主要内容及页数;被检查人签署意见并签名(盖章);检查组制单人签名及填制日期;检查组复核人签名及复核日期。同时,根据工作需要,财政检查底稿还应当编制附件以对其予以证明。通常,财政检查工作底稿附件可以包括下列证明材料:与情况摘要所反映事项有关的被检查人账簿、报表、凭证等资料的原件或复印件;与情况摘要所反映事项有关的文件、合同、协议、会议记录、往来函件等资料的原件、复印件或摘录件;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有关报告等资料原件或复印件;检查人员制作的与情况摘要所反映事项有关的表格和文字材料;与情况摘要所反映事项有关的视听资料,等等。此外,为防止被检查人检查后破坏原始证据,财政检查人员应当对财政检查工作底稿的所有证明材料加盖被检查单位的公章。

(四)客观性原则

编制财政检查工作底稿时,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财政检查工作底稿是对被检查人经济活动的反映,必须如实、准确、客观地记载,避免各种差错和漏洞, 力争客观公正。这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被检查人合法权益的基本保证。财政检查工作底稿所记载的内容与被检查人实际不符,不仅会造成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败诉,也严重影响了行政机关的公信力。为此,《财政检查工作底稿规则》第十五条明确规定:“财政检查工作底稿编制人、复核人应对财政检查工作底稿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三、编制财政检查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一事一稿

财政检查过程中,财政检查人员接触的经济活动事项较多, 需要整理编写的内容也很多, 但对诸多的经济事项,只能一事一稿。如果多个检查事项,合并编成一份检查工作底稿, 就会使人难以看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如果把多个问题的证据群编成一个工作底稿, 会使问题模糊不清。如对某公司有关账外经营、套取现金返还职工集资款、坐支现金发放补贴、出借账户、业务招待费超支、少记增值税等问题编制检查工作底稿,就是按一事一稿编制的。如果把其中的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合在一起编制检查工作底稿, 都会使问题变得复杂和模糊。

(二)形式规范

规范统一的格式是编制规范财政检查工作底稿的重要条件,《财政检查工作底稿规则》对财政检查工作底稿的样式予以了规定。为此,在财政检查工作中,财政检查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编制财政检查工作底稿。通常,财政检查工作底稿的大小应以A4 纸为统一标准,并且纸张应只用单面, 以免使用背面时,其内容被查阅者或者其他底稿使用者忽略。

(三)科学编号

财政检查工作底稿应在纸张的左上端进行编号。工作底稿的编号无固定的模式,但编号要尽量做到实用,方便查阅、复核。一种较为简单的做法就是按数字顺序逐一编上页码;较为复杂的方法是,结合使用数字和字母来编上页码,以便区分不同类别的审计工作底稿。如全面审计工作底稿的一般编号:、加行别、加类别、加页码顺序。

(四)情节清晰

编写财政检查工作底稿,语言一定要简炼,用词必须准确,对每个问题经过的时间、地点、责任人和有关金额等必要情节、内容都必须表述清楚,用以证实每项经济活动的过程及结果,从而客观、公正地反映事实真相,使人一目了然。

(五)数据精确

每个数据不论是从被检查单位或其他有关单位取得的,还是自己计算, 或者是调整得来的, 都必须真实、精确无误, 否则, 可能会得出相反的结果。对数据的取证决不能虚构、夸大或弄虚作假, 也不能用约数, 要精确。如某单位偷漏营业税9999.99元, 不能把它约等于偷漏营业税10000 元。否则就会失去了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而且对问题的处理尺度也将会不一样。

(六)定性准确

篇3: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底稿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注册会计师行业加大了业务监管力度,全面开展了“对标提升”活动,巩固行业创先争优机制。迫于内外压力,会计师事务所也在不断探索改进审计工作质量的具体路径及措施。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制订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获取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审计结论等审计工作的全部过程中所形成的工作记录。它形成于审计过程,也反映整个审计过程。注册会计师必须按照审计准则要求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真实、完整地记录审计过程。注册会计师通过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可以证明自己所进行的审计活动是否严格遵循了执业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证明自己在审计过程中实施了哪些必要的审计程序,收集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在审计报告中给出的审计意见是否恰当;证明自己所完成的审计业务是否经受得住行业监管部门的检查;证明自己在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及其应用指南详细规定了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求、内容、格式和要素。然而,对于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来说,具有企业规模小、经济业务简单、内控制度薄弱等特点,与大型国企和上市公司不可一概而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2013年出台了《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简称《指南》),针对小型企业审计的特点编写了一整套审计工作底稿模板,为会计师事务所编制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提供了有力的参考。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审计人员对编制工作底稿的意义和方法不甚了解,不区分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不区分业务大小及复杂程度,机械地套用《指南》中规范的审计工作底稿,使得审计底稿从形式上看五脏俱全,复杂又冗长,而所取得的审计证据却不够充分和适当,许多导引表中提示的审计程序并未履行或履行过程过于简单,致使审计工作底稿质量不高,造成了潜在的审计风险。本文结合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的特点,指出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应当关注的要点,以期对审计人员有所启发。

二、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关注要点

(一)审计工作底稿中证据的适当性

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进行审计,最终要在审计报告中发表审计意见,而出具审计报告的直接依据就是审计工作底稿,所以,审计工作底稿中的证据一定与审计目标相关,与发表的审计意见相关、有用,即所谓适当;在底稿中,杜绝那些重复的、相关性不强的资料频繁出现;杜绝搞形式主义,不要以应付检查的心态去做业务;避免出现审计工作底稿所附资料与审计意见不符的情况发生。还有,利用被审计单位的工作成果作为审计证据一定要有审计人员鉴证的证据。比如,利用被审计单位的存货盘点表必须要有审计人员的抽查复核记录。总之,审计证据一定要适当、有用,在此基础上才能考虑证据的充分性,如果罗列了许多不适当的审计证据,再充分也没用。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完整性

审计工作底稿在内容上要全面、完整地记录从接受委托开始到出具审计报告为止的整个执业过程。所以,凡是按审计方案实施的审计程序、收集到的审计证据,以及进行职业判断形成的其他资料,都必须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进行记录,包括查出问题的项目和没有查出问题的项目,以及重要的项目和不重要的项目。有些审计人员在认识上存在误差,在底稿中只把重要的项目和查出问题的项目做了记录,而忽视了不重要的项目和没有查出问题的项目,这样做会遗漏重要事项,产生审计风险。当然,也要考虑到重要性原则,根据具体情况,对一些不重要的项目做简明扼要的记录即可。

(三)重视审计说明和审计结论

在执行实质性程序时,对每一个报表项目实施完审计程序后,都要做一个审计说明和审计结论。在审计说明中要分别说明实施了哪些程序,发现了哪些问题;然后简明扼要地给出审计结论。这个结论既要包括未发现问题的结论,也要包括已发现问题的结论。有些审计人员,在审定表中简单地抄写被审计单位的总账或明细账中的会计数据,再复印几份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或做个简单的试算平衡表,然后就在审定表的“审计结论”中填上“余额或发生额可以确认”的结论,这样的底稿经不起推敲,因为在审计底稿中看不到证明其已经实施审计程序和职业判断的痕迹。

(四)重视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程序

复核人员在实施复核程序时,应当对底稿所附的有关资料是否相关可靠、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审计执行人员的职业判断是否合理,审计结论是否恰当等进行认真复核,复核意见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中,以达到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在实际工作中,三级复核制度流于形式的现象比较严重。会计师事务所一般都设计出一个固定格式的三级复核表,在上面列明需要复核的环节和内容,以方便复核人在复核时打“√”划“✕”。在底稿检查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有的复核人只在复核表上签名、在复核内容处打“√”,而不填写具体复核意见,或者复核意见过于简单,只写“已复核”三个字;有的复核人未进行复核,就在复核表上签名,更有甚者由其他审计人员代签名。如果复核人员不真正履行检查和复核责任,势必会增加审计风险。

三、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审计对策

结合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的特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风险导向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审计对策。

(一)初步业务活动

在初步业务活动中,首先要做的是编制业务约定书。当注册会计师遇到诉讼时,如果诉讼是由审计报告使用不当、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引发的,或者是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等原因,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审计业务约定书中的相关约定条款进行抗辩,所以,注册会计师一定要重视业务约定书的作用。《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11号——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的应用指南中给出了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参考模板。有的会计师事务所不管是什么性质的审计业务都照抄参考模板格式,这种做法很不可取,会计师事务所应以该模板作为参考,针对被审计单位的特点和业务类型来编制审计业务约定书。

其次,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实施一般风险评估程序并形成相应的底稿记录,然后作出业务承接或业务保持评价。这个评价很重要,说明你的业务在取得的时候,是保持过去的业务还是新承接的业务。如果是新承接的业务,要对业务作出初步的了解,关注的内容要适当多些,一定要搞清楚是什么途径取得的,是不是别人放弃的业务。如果是别人推掉的业务,就要谨慎了,这里面会有风险存在。如果是过去做过的业务,则要作出保持评价。做业务承接或业务保持评价的目的是注意业务的来源途径,以便防范风险。

做好以上两个方面的工作,就抓住了初步业务活动工作底稿的主要内容。如果想要再细致些,就再加上保密协议、独立性声明。

(二)风险评估

在对事务所工作底稿的检查中发现,风险评估环节是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过程中普遍欠缺的。做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时,如何把握风险评估的实质呢?首先,注册会计师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应用指南中要求,要从行业状况、监管环境、被审计单位性质、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业绩衡量、内部控制等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除此之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关注被审计单位人力资源的状况,特别是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只有在充分了解了这些内容以后,注册会计师才有能力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

在实施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时,首先要了解整体层面的内部控制;其次,根据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健全程度,决定是否实施对业务流程层面内部控制的了解程序,确定了解的范围;最后,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识别出的重大错报风险提出应对措施。在编制风险评估工作底稿时,不一定每一步都去套用模板并填制复杂的表格,也可以把了解到的上述几方面问题以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比如,判断有无舞弊的动因,有无重大错报的可能,或者对哪个环节有什么怀疑,最后作出风险评估评价,并把这些分析过程、理由和结论都以文字的方式总结出来,形成相应的审计工作底稿。

(三)计划审计工作

完成以上两个工作程序之后,才可以做计划审计工作。

首先,依据上述风险评估结果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如何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呢?对于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审计来说,主要关注以下两方面:一是确定重点审计领域。了解和评估可能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后,才可以计划和实施有效的审计程序。二是确定重要性水平,并在工作底稿中描述确定重要性水平的分析依据。所谓重要性水平,是指对错报的容忍程度。审计的目标是对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发表合理保证。如何判断重大错报呢?就是判断该错报是否影响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注册会计师的风险往往是在预期使用者身上,如果我们特别了解报表使用者,了解他们使用报表的用途,就能够把审计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低水平。

如何确定重要性水平呢?在实务中,确定财务报表层面的重要性水平的指标包括通常总资产、营业收入、净资产、税前利润等,但适当的百分比到底是多少,世界各国审计准则都没有作出具体规定。根据最新国际审计实务的数据,以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为标准的,可选择的重要性百分比区间为5%~10%,即10%以上的错误为重要性错报,5%以下的错误为不具有重要性错报,5%~10%之间为审计人员的弹性判断范围。以营业收入为标准的,可选择的重要性百分比区间为1%~3%。以总资产为标准的,可选择的重要性百分比区间为1%~3%。以净资产为标准的,可选择的重要性百分比区间为2%~5%。以收入费用或支出总额为标准的,可选择的重要性百分比区间为1%~3%。当然,在具体操作时,还要从数量和性质两方面综合考虑重要性水平。

其次,编制具体审计计划。为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而确定的具体审计计划包括风险评估程序和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等内容。

(四)进一步审计程序

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如何根据审计风险导向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对重大错报风险计划进一步审计程序。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控制测试就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注册会计师在控制测试底稿应记录如下内容:被审计单位有无内控制度;注册会计师是否对其进行了测试。如果已进行了内控测试,则应关注其测试的流程、测试的流程数量、测试过程记录是否完善等;若未实施内控测试,应说明理由。

对于实质性程序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包括:针对各个重要报表项目是否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如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等;获取的重要审计证据,如银行对账单、盘点表、借款合同、重要购销合同、函证回执、投资协议、重要资产权属证明等相关证据是否足以支持审计结论;是否存在重大未调整事项;鉴证对象、标准、业务报告类型是否恰当。

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良好,可以信任,那么就可以减少实质性程序的工作量;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值得信任,那么就要增加实质性程序的工作量。由于小型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往往不完善,不容易被注册会计师识别和信赖。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一般会考虑以实施实质性程序为主。比如,如果评估的风险偏低,则在实质性程序中需获取的审计证据就可能少些,审计的程序就可以简单些;反之则复杂些。当然,这当中结合着重要性水平,评估出的风险低,重要性水平就高,错报的容忍度就可以大些;评估风险高了,重要性水平就低,错报的容忍度就低。有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只重视实质性程序,缺乏相关的控制测试。在做实质性程序时,方法也比较单一,有的审计人员直接把账簿数字抄写到审定表中,再抽查几张记账凭证,抽查的凭证又不具有代表性,便在审定表上写“可以确认”的结论。不认真做审计说明和审计结论,缺乏分析性复核、重新计算、截止性测试等审计程序,导致审计工作底稿无法支持审计意见。实际上,询问笔录、监盘记录、拍摄的照片等都可以作为审计证据。比如去现场监盘存货,什么时间去的、去了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都可以随时记录下来,这都是很有用的审计证据。实质性程序的结果就是要取得充分的审计证据,从而支持审计结论。

(五)业务完成方面

在业务完成方面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比如编写各项调整分录汇总表、累积错报汇总表、未更正错报汇总表、试算平衡表;获取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评价重大发现;审计工作总结;出具审计报告;形成书面复核意见等。

笔者在业务检查中发现,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忽视审计总结的作用,不撰写或不会撰写审计总结。做鉴证业务,谁也不敢保证日后无丝毫风险出现,所以对自己所做的业务首先要做到自辩,因此在业务完成阶段要认真撰写审计总结。

那么,在审计总结中应表述哪些内容呢?第一,审计的基本概况;第二,在审计时对关键审计事项都履行了哪些程序,做得比较有把握的地方有哪些;第三,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受到某些条件限制,比如受时间、被审计单位的配合等限制,有些审计程序履行得不到位、不完整,没有形成相应的工作底稿,但是根据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觉得不会出现问题的地方,也要在总结中写出来;第四,说明整个审计业务在程序上和方法上存在哪些不足,并且把不足的理由表述出来。在写总结时不要求长篇大论,关注以上关键点即可。

总之,审计工作底稿是明确审计责任的重要依据,它具有很强的法律证明效力,既可以作为诉讼证据进行抗辩,又可以证明注册会计师已经严格遵循了审计准则,保持了合理的职业谨慎,是审计质量的重要体现,值得注册会计师重视。

参考文献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农行审计局武汉分局课题组.提升审计工作底稿质量的方法和路径[J].中国内部审计,2015(7).

篇4:浅析高校财务收支审计的研究

关键词:高校;财务收支;财务审计

一、高校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高校财务收支管理是我国事业经费使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经费的使用关系到我国教育发展和人才计划的执行。高校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的开展对于保障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必不可少。

(一)高校内部对财务审计工作不够重视,审计工作开展困难。实际情况中,由于高校学生规模关系到学校自身建设和拨款经费的程度,因此高校行政工作往往以招生工作为首要任务。而对于日常财务经费的使用情况,高校基本以需要为主,而缺少了实际的内部管理和审计。

例如,我国大多数高校对于招生经费以及学科研究经费拨款门槛比较低,从现实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两类的经费数额往往令人羡慕。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具体的使用情况明细却很少被公开,经费的使用缺少审计监督。虽然这只是我国部分高校的极个别情况,但是高校管理人员需要防微杜渐,保证我国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

(二)多元化的高校管理模式,阻碍了审计工作的展开。我国高校大多数采用的是行政负责制,一般情况下对于内部行政部门采用统收统支的制度,但对于校办企业则采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制度,而对于一些自有附属单位又采用三级预算管理,其他单位采用承包经营或者报账制管理方式。多元化的管理方式让高校内部的审计工作愈发困难,到位的财务收支监督工作无法完成。

我省某市一高校负责后勤基建工作的副校长,在高校基建以及食堂承包工作工程中,由于内部审计形同虚设,与自己同学注册公司抬头后外包学校的基建工作和商业承包工作,从中获取大量非法利益,导致高校大量经费外流。直到纪委接到举报,开展审查工作时,高校才得以发现真实的情况。以上情况的出现,表明高校应当高度重视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对于多元化的管理制度,高校需要建立统一的统计口径或者提高信息的更新程度以及流通速度,来支持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展开。

(三)大额拨款资金需要审计工作的同步监督。高校管理建设过程中,有许多的大项目会涉及部分大额的资金,例如学费收缴、科研经费拨款等,这些资金数额巨大,形式多样,使用情况复杂,管理难度非常大,如果在使用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督就会导致资金的滥用和误用,因此在这些资金使用时财务审计工作需要同步进行。

二、高校财务收支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工作规范程度有待提高。我国高校财务审计工作开展的比较晚,并且由于高校重视程度的不够,导致审计工作发展速度比较缓慢,虽然现阶段审计工作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审计工作的规范程度还不高,高校还未形成统一的审计工作规章和管理条例。

(二)审计工作改革进度缓慢,工作内容过于单一化。我国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提高了我国对于高等人才的需求,高校的模式也在不断的转变,经费的来源也在不断的拓展,经费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但是高校的财务收支审计的内容和工作方式并未同步进行改革,审计内容对于现阶段的经费使用情况表现的过于单一化。

(三)财务审计人员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高校由于对于财务审计工作重视程度不高,因此往往忽视了对于审计工作人员的筛选与审核,不少高校审计工作往往是全部以兼职的方式开展,缺少专业的审计人才对于财务收支进行有效的监督。很多工作人员不是财务工作出生,很难有效的对于高校财务工作开展必要的审查,造成了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不到位。

三、加强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建议

(一)转变审计工作的方式,丰富审计工作的内容。传统的审计工作对于现阶段来源丰富、使用情况复杂的高校财政经费来说已经过于的单一化,无法完全起到监督的功效。转变传统的事后审计工作方法,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保障审计工作内容的多样化,才能强化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效果。

(二)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重视高校财务审计工作。高校的规模和学科建设情况的确决定着高校经费收入以及长远发展的情况,但是财务审计工作是保障高校经费使用和管理工作顺利展开的重要环节,只有改变传统管理理念,重视高校的财务审计工作,才能让高校财务审计真正的开展起来,进而使得高校经费使用更加效率化、合理化。

(三)提高审计人才的专业化素质。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展开,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执行。高校应当合理的安排审计人员的架构,提高审计队伍的专业化程度,适时适当的更新和补充审计人员的队伍,保障审计工作的顺利展开。

结束语:高校事业经费的合理使用,是保障我国高等教育顺利发展的重要工作,对于高校财务审计工作需要不断的加强重视,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规范审计工作的开展,保障我国教育经费的使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武岩.高校财务收支审计的几点建议[J].对外经贸,2014,(7):159-160.

篇5: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案例—财务费用

一、会计记录概况

被审计单位TR公司本财务费用发生数(未审数)16,270,659.28元,具体数据详见“财务费用明细项目分月发生额汇总表”(索引I8-1-1)。

二、审计目标

(一)确定财务费用的记录是否完整;

(二)确定财务费用的计算是否正确;

(三)确定财务费用的披露是否恰当。

三、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介绍及相关提示

(一)获取或编制财务费用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核对与总帐、报表发生额及明细帐合计数是否相符

审计人员根据TR公司财务费用明细帐的记录,编制了“财务费用明细项目分月发生额汇总表”(索引I8-1-1)。经“三相符”核对一致,未发现问题。

提示:明细项目一般分为利息支出、利息收入、技改贴息收入、票据贴现支出、资金占用费、汇兑损益、手续费等。

(二)将本财务费用与上的财务费用及本各个月份的财务费用进行比较,如有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

1、审计人员将本年“财务费用明细项目分月发生额汇总表”与去年进行了分析性比较,形

成了书面记录(索引I8-1),执行这一审计程序的目的在于发现财务费用的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确定审计工作重点。

2、一般来说,利息支出(包括票据贴现支出、资金占用费)发生额会占到财务费用的大部

分,应作为审计的重点。提示:

如被审计单位发生了拆借资金的利息收入、技改贷款的贴息收入等业务,相对较显异常,也容易发生问题,亦应作为审计的重点,并按会计准则、制度处理。

(三)审查利息支出明细帐,复核借款利息支出应计数

审计人员编制了“长期、短期借款利息检查情况表”(可参阅短期借款审计底稿,索引F1-1),将应计利息支出数与关联科目“预提费用-利息”进行核对,与“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及关联的往来科目进行核对(索引I8-1-1)。

TR公司设立资金结算中心与下属子公司、分公司结算借款与利息支出的做法,是否属 于企业集团所属财务公司代理统借统还贷款业务,可以免征营业税?审计人员将此作为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必要的取证,形成了相应的审计底稿(索引I8-2)。提示:

案例介绍——财务费用

1、切忌对利息支出的查证采取抽查少量原始凭证的方法进行,而不进行总体发生金额的分析性程序,以确认总体的合理性。

2、如被审计单位年末借款余额不大,且核算利息支出归属期均自上年年末结息日至本年年末结息日,可不预提本年最后10天的应计利息。

3、根据规定,企业集团或集团内的核心企业委托企业集团所属财务公司代理统借统还贷款业务,从财务公司取得的用于归还金融机构的利息不征收营业税;财务公司承担此项统借统还委托贷款业务,从贷款企业收取贷款利息不代扣代缴营业税。以上所称企业集团委托企业集团所属财务公司代理统借统还业务,是指企业集团从金融机构取得统借统还贷款后,由集团所属财务公司与企业集团或集团内下属企业签订统借统还贷款合同并分拨借款,按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向企业集团或集团内下属企业收取用于归还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再转付企业集团,由企业集团统一归还金融机构的业务。企业集团不应产生利息收益。

审计此事项的重点是取证公司关于进行代理统借统还贷款业务给税收主管机关的报告,取证税收主管机关准予免征营业税的批复。同时,审计人员应核对关联公司结算时使用的贷款利息结算单,检查是否存在结算利率超过银行贷款合同约定利率的情况。

(四)审查利息收入明细帐,复核借款利息收入应计数

本案例中,TR公司利息收入金额很大,审计人员按月度存款余额、存款利率对应计利息收入进行了总体性的分析复核(索引I8-3)。

提示:对大额的利息收入,应结合定期存款的查证,抽查相应的原始计息单。

(五)复核应收票据贴现息的计算与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审计人员编制了“已贴现应收票据检查情况表(索引I8-4-1)”,并查验了大额的应收票据贴现记账凭证(索引I8-4)。提示:

1、若贴现支出发生比较频繁,可考虑与应收票据的贴现记录进行核对。

2、大额的贴现支出,尽可能逐笔进行查证,如属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的,检查是否作为质押借款处理,获取相应贴现合同,必要时作调整。

(六)对财务费用实施截止日测试,检查有无跨期入帐的现象

审计人员抽查了会计报表截止日前后10天的账面记录和记账凭证,检查是否存在重大的跨期收支问题,与“短期借款”项目底稿中的“借款应预提利息复核明细表”、“预提费用-利息”年末余额进行核对,未发现异常。(可参阅“短期借款”、“预提费用”审计底稿)

(七)审查汇兑损益明细帐,检查汇兑损益计算方法是否正确,核对所用汇率是否正确(索引I8-5)

提示:应检查汇兑损益发生额是否与外汇收支配比。

篇6:财务收支审计报告

ABC有限公司:

因对贵公司进行清算处置的需要,我们接受委托对贵公司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4月30日的财务收支及资产负债情况进行了审计。贵公司对提供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我们的责任是发表审计意见。我们的审计是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进行的。在审计过程中,我们结合贵公司实际情况,实施了包括抽查会计记录等我们认为必要的审计程序。

一、基本情况

贵公司于XX月XX日领取XXXXXXXXXXXX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资本275万元,法人代表XXX,经营范围:销售通信器材、承揽通信工程设计、施工、通信设备维修、汽车维修,物业管理;餐饮娱乐、职业中介、通信信息服务;室内装饰、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

贵公司下设通讯器材分公司、通信工程分公司、物业管理分公司、通信工程设计分公司、建筑工程分公司。其中,建筑工程分公司于20xx年4月注销。

二、审计情况

(一)财务收支情况

1、收入情况

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4月30日,贵公司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47,054,009.46元,其中20xx年实现销售收入72,526,202.29元,20xx年实现销售收入67,487,365.46元,20xx年实现销售收入6,636,173.51元,20xx年1至4月实现销售收入404,268.20元。

收入组成:①通信工程及设计收入34,087,848.26元,②器材销售收入111,579,734.68元,③物管收入250,590.60元,④委托代办收入1,135,835.92元。

2、成本费用情况

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4月30日,贵公司累计发生销售成本129,447,433.49元,营业费用6,155,423.65元,管理费用5,558,272.94元,财务费用-204,072.14元,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1,731,217.02元,营业外收支净额465,371.54元,所得税2,123,677.78元。

销售成本组成:①通信工程及设计成本29,272,638.82元,②器材销售成本99,032,073.54元,③物管成本92,064.50元,④委托代办成本1,050,656.63元。

3、利润实现情况

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4月30日,贵公司累计实收净利润3,623,055.73元。其中:①20xx年实现净利润3,988,783.46元,②20xx年实现净利润630,414.82元,③20xx年实现净利润322,925.97元,④20xx年1至4月净利润-1,319,068.52元。

(二)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状况

1、资产情况

截止20xx年4月30日,贵公司资产总额21,213,892.78元。其中:货币资金428,431.46元,应收账款7,127,652.12元,其他应收款3,103,547.00元,坏账准备1,351.68元,长期投资2,000,000.00元,固定资产原值1,838,418.70元,净值1,368,780.52元,土地使用权5,386,833.25元。

固定资产、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明细表见附件。

2、负债情况

截止20xx年4月30日,贵公司负债总额12,560,076.12元。其中:应付账款4,270,229.53元,应付福利费228,774.18元,未交税金86,905.45元,其他应交款3,093.01元,其他应付款7,971,073.95元。

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明细表见附件。

3、所有者权益情况

截止20xx年4月30日,贵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8,653,816.66元。其中实收资本2,180,000.00元,资本公积3,121,365.37元,盈余公积906,061.96元,未分配利润2,446,389.33元。

资本公积的形成情况:①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4月30日增加资本公积3,037,952.31元,均系所得税减免金额,②结转83,413.06元,系劳服司遗留。

盈余公积的形成情况:①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4月30日增加盈余公积874,537.28元,均系从利润中提取,②19结转31,524.68元,系劳服司遗留。

三、存在问题

1、截至20xx年4月30日,应付款项中应付工资余额4,651,107.52元,工会经费248,164.48元,教育经费202,632.60元,劳动保险费1,102,819.53元,福利费147,168.00元,共计6,351,892.13元。经审计,系年至20xx年4月从成本费用中计提,其中应付工资大部份按800元/月/人的标准计提,计提依据不充分,与实际支付情况亦不相符。

2、截至20xx年4月30日,应收款项中个人所得税余额155,254.77元。经审计,系贵公司代职工支付的所得税。根据税法及会计制度,应按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进行核算。

3、截至20xx年4月30日,实收资本2,180,000.00元,营业执照注册资金2,750,000.00元,两者不一致。

四、审计意见

1、我们认为,除上述问题造成的影响外,贵公司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4月30日表列的财务收支及资产负债情况在重大方面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邮电通信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

2、对审计报告所述问题按相关法规制度规定处理。

附送:1、20xx年4月30日资产负债表;

2、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4月30日损益表;

3、固定资产明细表;

4、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明细表;

篇7:财务收支审计报告

一、加强宣传,逐步树立绩效审计理念

绩效审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推进绩效审计的前提工作是树立绩效理念,加强社会各界对绩效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绩效审计的宣传工作是树立绩效审计理念的主要途径。

宣传对象一是党政部门领导。要使党政领导清楚绩效审计在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服务公众等方面的作用,取得党政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二是被审计单位。绩效审计的目标是促进被审计单位

改善管理,节约、高效、优质地使用财政性资金及其他公共资源,这与被审计单位的目标具有共性,要尽量赢得审计单位的理解和配合,以提高绩效审计质量。三是社会公众。社会公众是公共资源的主人,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公众明白绩效审计是以第三者的立场为大家提供客观公证的信息,从而争取社会公众的了解和认可。

最后要宣传的对象是我们审计人员。审计人员对绩效审计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一是思想上不够重视,审计人员长期从事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对审计项目所投入资源是否得到经济合理的利用,支出是否符合效率性原则等问题考虑得较少,绩效审计很多时候被误认为只是传统审计的附属;二是情绪上有所抵触,审计人员对传统审计已经形成思维定式,加上衡量绩效的评价标准难以确定,绩效审计一定程度上给人感觉有些虚,难以实际操作,在审计实践中会出现排斥情绪,缺少积极性。要消除审计人员的畏难情绪,在审计中,一方面提升审计人员的政治素养,不断增强审计人员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绩效审计方案、审计方法、审计分析和评价、审计报告和审计成果利用,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行之有效的绩效审计模式,提高绩效审计的可操作性。

二、强化武装,努力提升绩效审计的专业水平

绩效审计涉及面广,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更高。审计人员的知识面、综合分析能力、协调沟通能力显得犹为重要。

要构建适应绩效审计工作新要求的审计专业人员,确保审计质量。一是审计人员自学。审计人员在业余时间,要认真学习掌握绩效审计新发展的审计方法,尽可能扩展知识面,工程项目知识、环保知识、经济学等,把自己培养成多元化的复合型审计人员。二是审计机关组织培训。要经常性组织多方面、各层次的培训,例如AO应用培训,特别是突出绩效审计实务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拓宽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为进一步深化绩效审计创造条件。三是促进审计人员信息交流。一方面是本单位的审计人员定期进行实务讨论,在绩效研讨中解决绩效审计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是与兄弟审计机关的交流,加强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进一步整合资源,共同探讨在绩效审计实践中所取得的经验和难点,互相学习,各取所长,实现共同进步。

三、转变思路,实现传统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

现阶段我国财经违法违纪行为还是普遍存在的,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和安排的审计项目和本级党委政府或委托的审计项目仍将占绝对的比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的任务仍然很繁重,所以完全脱离传统审计开展绩效审计在目前来说是尚不具备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转变思路,坚持绩效审计与传统审计有机结合,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条件、逐步地开展绩效审计。一是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在经济责任审计中,以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为基础,结合部门预算支出,从政策执行、资金使用、资源利用和行政效能等方面综合评价部门预算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正如刘家义审计长强调指出的:“每个项目都要探索从审计财政财务收支入手,以责任履行和责任追究为重点,将合规审计与绩效审计融为一体,从政策执行、资金使用、资源利用和行政效能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其效益、效率和效果。”通过结合经济责任的绩效审计,分析人员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公用经费是否存在铺张浪费、不经济等问题,从完善控制制度、内部管理、人员结构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改善管理,提高行政效能的运行。二是结合工程项目审计。重点审查建设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的绩效情况或与政府投资项目有关的重要事项或倾向性问题的绩效情况等。通过审查政府的决策有无到位,项目完成率、投资完成率等审计发现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促进项目的良性建设。三是结合专项资金审计。在专项资金审计中,除关注专项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外,重点关注

项目的完成情况和项目效益情况、建设管理和投产运营的绩效情况,项目建成后是否一直在持续发挥作用,设施闲置率、保养等后续综合情况。通过专项资金审计的绩效审计,分析资金使用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后续相关似的`项目提供借鉴。

四、科学选题,循序渐进地进行绩效审计尝试

确定审计项目是开展绩效审计关键的一个环节。确定一个好的绩效审计项目可以说绩效审计工作已经成功了一半,在推进绩效审计过程所遇到阻力也会少一些。确定审计项目,就是寻找绩效审计切入点,确定审计目标,明确审计思路的一个过程。

要做到科学选题,主要把握以下几项原则。一是重要性原则。绩效审计项目首先要选择党委、人大、政府和社会公众所关注的,要与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相结合,对我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较大,资金规模较大的审计项目。二是可行性原则。我们所选定的审计项目一方面要考虑内部环境,我们审计机关、审计人员人力物力所能及的;另一方面要考虑外部环境,被审计单位或主管部门比较配合的项目;还有一方面要考虑评价环境,绩效评价标准体系尚未成熟,因此在进行项目的选择时尽可能选择有可操作性评价标准的绩效审计项目。三是增值性原则。所选定的绩效审计项目

经过审计以后,要具备一定的整改和提升空间,采纳审计组的建议后有利于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水平,还可以为以后相类似的项目提供借鉴。四是从易到难原则。我们尚处于绩效审计的摸索阶段,我们要选择比较熟悉的领域、审计实施过程中对专业技术水平要求不是太高,项目规模不大,审计目标较明确的单个审计项目或专项资金进行探索性审计,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来开展绩效审计,尽量避免选择某个行业或某个系统作为审计对象,以免出现评价标准难以实施、评价结果难以确定等问题。

五、灵活借鉴,一步一个脚印探索绩效审计之路

现在阶段,我们处于绩效审计的摸索阶段,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一步一个脚印进行绩效审计的探索之路:一是借鉴他山之石。绩效审计在全国各地审计机关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像江苏省等省市已经比较成熟,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方法和思路,我们多借鉴他人成果和经验,在绩效审计的探索当中能少走弯路,事半功倍。二是实践出真知。借鉴不是简单跟仿,我们不能仅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而应把重点放在实践探索阶段,注重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探索中总结提高。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绩效审计的定位和尝试结合传统审计开展绩效审计,积累经验,从选择审计项目开始,到开展审前调查,编制审计方案,深入调查、测试、分析与

评价,最后归纳分析审计证据和撰写审计报告等各个环节和步骤一一进行探索和归纳总结,逐步形成一套属于我们自己绩效审计模式。

六、总结

篇8:医院财务收支审计案例

一、审前调查及案例背景

充分的审前调查是把握审计重点和方向的基础, 审计计划的合理性决定着整个审计项目的质量。审计人员从医院的主要职能、机构和人员设置、业务开展情况、医疗收费、招标采购、财务管理、物业管理和内控制度等方面着手, 认真开展了审前调查。据调查得知, 该医院属于自收自支的三甲医疗卫生事业单位, 集医疗、预防、科研、教学于一体。医院对外出租的物业包括47个铺位和1栋3层建筑物, 安保和保洁服务社会化管理, 饭堂由医院自营。门诊部、饭堂和基建工程均纳入医院本部进行会计核算, 工会和服务部独立设账。

通过查看有关重要会议纪要、财务制度、招标采购制度、收费文件、业务流程、会计报表等资料, 获取了该医院医疗收费的电子数据、药品和耗材采购电子数据、物业出租合同, 经过综合对比分析, 审计人员初步推断该院在医疗收费、物资采购、物业出租管理等方面存在漏洞, 并以此作为审计重点。

二、抽丝剥茧取铁证

1. 医疗收费审计

面对庞大的医疗收费数据, 采用传统的手工抽查方法很难发现问题, 审计组通过计算机审计技术和方法, 对收费标准是否合理、收费范围是否适当、收费数量是否准确、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是否合规进行排查。利用SQL语言筛查发现, 部分住院病人给氧总时长超过了住院总时长, 床位费和护理费天数分别超过住院总天数;个别病人住院3天, 静脉输液高达103组;DR曝光次数和义齿的收费数量为非整数, 如收取某病人DR曝光次数1.17次, 收取某病人进口高耐磨塑胶可摘义齿56.02只;部分药品调价不及时造成多收费。审计人员把存在疑点的收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 统计出多收错收次数和金额, 编制成表格反馈给医院, 由医院进行核对和解释缘由。在证据面前, 医院才意识到其自身收费环节仍存在诸多漏洞, 人为操作失误较多, 该医院2012年度多收费合计达55万元。

2. 招标采购审计

医院采购的品种繁多, 涉及金额较大, 需要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以保证采购的公平公正。审计组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发现, 安保和保清等后勤服务均由某市A公司承包, 但奇怪的是, 医院停车场收费亦由该公司收取。一方面医院需要付费购买某市A公司提供的安保和保洁服务;另一方面医院停车场由某市A公司经营, 该公司拥有停车收费权、定期向医院缴交经营租赁费。那么某市A公司为何会有停车收费权、凭什么能够将医院的停车收费纳入到公司囊中?当中是否存在某些利益输送关系?

带着这些问题, 审计人员第一时间查阅了医院与公司签订的后勤服务合同和停车场经营权外包合同, 试图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 发现两份合同所涉及的服务人员有重叠, 两者明分暗不分;审计人员尝试通过获取停车刷卡数据, 统计停车收费总收入, 并计算出停车收费收入与经营租赁费的差额, 某市A公司扣除上缴医院租赁费后每年可获取约36万元的差额收入;审查医院购买后勤服务和停车场经营权外包的招投标手续是否合规, 医院未履行规定的招投标程序擅自将停车场经营权外包, 造成公有资产经营收益损失;第四, 通过调取出入境记录和机场登记信息, 发现医院分管后勤的一名副院长和后勤部主任先后两次乘坐同一航班出境, 机票均由某市A公司购买。

3. 物业管理审计

医院对外出租物业较多 (以商铺为主) , 但账面反映租金收入不高, 租金均价明显偏低, 这一现象引起了审计组的高度重视。审计人员要求医院物业管理员带我们实地考察了所有的出租物业, 了解其地理分布和租赁用途。当审计人员来到某大厦的时候, 发现第二层共有三个大面积商铺:甲商铺经营网吧;乙商铺大门紧锁, 但是里面整齐的堆放着游戏机等娱乐设施, 当询问到该商铺是谁在租用的时候, 医院物管员支支吾吾, 以刚接任物管工作为由搪塞过去;丙商铺是一个员工饭堂, 饭堂工作人员表示其并非网吧的饭堂, 那到底是什么公司在此设了饭堂呢?

审计组长送走了医院物管员后, 马上调派另外两名审计人员对出租铺位再次进行实地暗访, 对周边类似铺位的租金展开调查, 并参照了物业中介公司的租金市场价信息。大厦首层的商店租金单价高达150元/平方米, 但首层二手交易市场商铺租金单价不到30元/平方米, 第二、三层的网吧商铺租金单价甚至低于15元/平方米, 各商铺租金相差悬殊, 除首层商店外其他商铺租金单价明显低于市场价。

经过暗访和连日的观察, 审计人员还意外地发现, 非就餐时间也有人进入大厦第二层饭堂, 而且长时间不离开。原来饭堂里面隐蔽处还有一扇门, 门后面是一个约200平方米的办公室, 使用人为J娱乐服务公司, 乙商铺摆放的娱乐设施也属于J娱乐服务公司。租赁合同反映, J娱乐公司仅就丙商铺的饭堂面积与医院签订租赁合同, 2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和乙商铺 (约500平方米) 既没有签订租赁合同也没有向医院缴纳租金。

4. 其他物资管理审计

物资审计对象包括药品、医用耗材和服务部物资, 对不同类型的物资采取不同的审计方法。针对药品和医用耗材, 由于品种和数量庞大, 审计人员着重从内控制度审查出发, 查看管理流程, 并把药品和医用耗材的出库数量与相关收费数据、账面收入进行对比, 检测管理漏洞;对饭堂物资, 由于规模不大, 审计人员进行了全面的盘点核对。

审查发现, 药品和医用耗材的采购、入库和出库环节医院均能以数量和金额进行记账和管理, 但销售使用环节却未能对实际销售使用数量进行统计, 难以做到数量金额双轨管理。其次, 饭堂采购物资的验收环节存在漏洞, 验收物资没有制作相应的收货单, 而是直接在采购计划单上作记录, 计划单以外的物资验收另行用便条记录, 月均采购额达80万元。

三、严肃整顿, 成效显著

(1) 对于多收医疗费的问题, 责令医院将多收款项上缴国库, 今后完善收费系统设置, 增强医护人员工作责任心, 严格按照物价部门、卫生部门核准的收费标准、加成标准和收费范围进行收费, 减少不规范的操作, 切实减轻群众负担。

(2) 停车场经营权未经招投标擅自向特定人出包, 副院长和后勤主任存在重大收受利益之嫌, 已将相关材料移送纪检部门处理, 并责令医院严肃整顿招标采购制度。

(3) 铺位租金普遍偏低, 有近700平方米的商铺面积被无偿占用, 国有资产损失严重, 已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 由公有资产管理部门收回某大厦的经营权, 医院相关物管人员被停职调查, 责令医院完善物业管理。

(4) 责令医院着力做好实物管理软件的开发和运行, 规范饭堂物资验收流程, 准确全面地反映医院存货实况。

四、审计总结与启示

认真地对本次医院审计进行了总结, 启示如下:

1. 审前调查有的放矢

充分的审前调查能够使审计人员提前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 以便做好人、财、物的部署, 是整个审计项目的奠基石。一是通过网站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职能、机构设置、业务开展等情况;二是通过与被审计单位的审前调研会议, 深入调查被审计单位的重大经济决策、业务重点和难点、工程和采购项目招投标管理和物业资产管理等;三是编制和填报审前调查表, 使审计组掌握的情况更加详尽。

2. 坚定不移地走审计信息化道路

我国已逐步迈向大数据管理时代, 迫切需要推进审计信息化, 在实施计算机审计过程中着重三个结合:一是计算机审计与传统审计相结合, 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提高了审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二是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相结合, 梳理出收支情况和疑点数据, 并从疑点数据出发追溯至相关业务内容, 揭示业务管理漏洞;三是内部数据审计与外部数据审计结合, 除了审查账面疑点外, 必要时外调延伸上下游企业和相关部门数据进行对碰。

3. 加强对招标采购过程的审计监督

建立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审计机制。事前审计着重对招标采购计划的可行性、预算编制的合理性、招标审批等手续的合规性、招标方式选择的合理性、采购资金是否落实到位等进行逐一审查;事中审计着重投标人资质的真实合法合规性、招投标文件真实完整性、标书内容事项变更审批手续的合规性;事后审计着重利用横向、纵向对比法, 对同类招标采购事项进行归纳分析, 审查是否存在拆标、串标、规避招标等现象。

4. 加大对国有资产经营的审计监督

党的十八大也提出:在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中, 国有经济实现市场化管理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国有资产无论是租赁方式、租金水平还是招租方式均应与市场接轨, 才能有力保障国有资产经营收益, 铲除孳生腐败的温床, 实现政资分开, 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和运营效益。

参考文献

上一篇:音乐视唱教学的研究下一篇:vb设计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