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与大学生的形象塑造

2024-08-22

公共关系与大学生的形象塑造(通用6篇)

篇1:公共关系与大学生的形象塑造

内蒙古科技大学公共关系与形象塑造论文

公共关系与大学生的形象塑造

【摘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往往被公众赋予了许多的理想和厚望。因此一个大学生的形象往往能反映出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形象的塑造往往与公共关系有关。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集体中融洽的关系,并积极向外拓展自己的交际面,不断赢利他人和社会赞誉,是辅助人生走向成功的最佳手段。

关键词:大学生 形象 公共关系

良好的形象,不仅是大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是新时代新中国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也要培养良好的精神素质。那么,作为“天之娇子”的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塑造自己的内外形象呢?

人的精神和内在素质是通过外部表现出来的一种自然流露和表现。大学生要塑造良好的内在形象,必须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掌握一定的技能。公众认为大学是一块净土,不应该被世俗的恶习所沾染,因此,大学和大学生都承担着相当高标准的道德责任。在《公共关系学》一书中,作者将“心灵美”放在“个人形象美的塑造”中的第一位。书中说:据有关方面的调查,当代中国人最推崇的美德依次为:(1)、守信用;(2)、忠诚;(3)、正直;(4)勤劳;

(5)、家庭责任感;(6)、工作责任感;(7)、礼貌;(8)、恒心;(9)、求知欲;

(10)、洁身自好。这10项都是对人们心灵美的肯定。其中“守信用”、“礼貌”等对大学生道德层面的要求,不但要家长、老师、学校对学生从小灌输这样的意识,也要求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尊师重教、诚实守信。而“求知欲”的满足则需要大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和网络资源,多看和自己专业相关的以及可以提高自己工作技能的书籍,使得自己更加充实饱满,更适合社会的需求。如果只重外表,不重内涵构造出来的形象,则只能是肤浅和苍白无力的。

具体来说当代大学生要塑造良好的形象也是主要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去综合考虑:

第一,外在美1.衣着:穿着要大方合体、干净整洁,要穿的看起来像一个 1

大学生,要让别人从我们身上看到朝气蓬勃的影子,看到文化修养的氛围。2.头发要干净,发型要合适,指甲要经常剪,男生要剔胡须,保持面部的干净整洁。

3.走路要挺胸,说话要有力,做事要勤快,学习要努力,工作要加油,作风要纯洁。适当注意外在形象。首先,应注意风度和魅力的培养。风度和魅力不是先天的,主要靠后天。只要大学生善于注意从平常生活做起,举止自然潇洒、稳重大方,谈吐自然得体、文雅风 趣,待人真诚、热情、宽容、大度,遇事沉着冷静、自信果敢,再辅之以适度的修饰,那么风度和魅力将自然在大学生朋友们身上流露。其次,大学生还应注意适度的修饰。大学生受其经济实力所限,着装打扮不可能也没必要去追求时尚、高级,大学生的着装有一个总原则应当把握,即整洁、大方、得体、尽显学生本色。

第二,内在美1.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荣誉感,从本质上改造我们的作风问题。2.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不管对待什么都要勇往直前,毫不畏惧。3.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微笑面对人生,轻松面对生活。4.有要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努力奋斗,艰苦创业。5.要经常的锻炼身体,以一个健康的体魄去迎接各种挑战。6.要有一个自信的心,永远记着“我们是最强的”。加强内在形象的培养和锻炼。首先,要进行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道德感的培养,这是大学生塑造良 好形象的基础。其次,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在校大学生在学好专业课之外,还应当大量涉猎 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做到既博又专,并掌握外语和计算机这两样工具,使自己成为通才式的人物。再次,应当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拥有自信、豁达、热情、开放的心理。

从我和我身边的同学的比较就可以知道,形象塑造有多么的重要。经过长期的观察,我发现很多的同学走路都是低着头,有的甚至显得有气无力,根本没有意识到昂首挺胸对于一个人外在形象有多么的重要,而一个走路昂首挺胸的人,给人的感觉就是有气质,给别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让人不自主的多看他几眼。还有一点就是说话的时候,很多的人都是用嘴说话,而不是用气说话,用嘴说话的人声音一般比较小,而用气的说话的人,声音一般都比较洪亮,让别人一听就感到这个人有气质,说话多有力啊!还有一点就是关于礼仪方面的,很多的学生都不注意和同学之间关系,特别是说话,我是一名南方的学生,从小爸爸妈妈就教育我要注意礼貌,敬老爱幼,尊师敬长,妥善处理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做任何事,说任何话都要注意后果和形象,要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很有教养的孩子,可是来到大学以后,发现很多的人说话特别的苛刻,有的话我甚至觉得这在我们那里是根本不可能从嘴里说出来的,可有的人就是那样直接的说出来,很伤人,很伤人,而他本人却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岂不知道已经深深的伤了别人的心,我觉得这一点对我的影响最大。虽然遇到如此的困难,我还是觉得礼仪和修养很重要,不仅自己要做到,还要用自己的行动和语言去感动身边的同学,让同学们也注意礼仪和修养。

作为内在精神素质的载体,大学生的外在形象也是不能忽视的。在《公共关系学》中,“个人形象美的塑造”不仅包括“心灵美”,也包括了“行为美”、“语言美”、“神情美”、“仪容美”、“服饰美”等等外在形象。首先,应注意风度和魅力的培养。风度和魅力不是先天的,主要靠后天。只要大学生善于注意从平常生活做起,举止自然潇洒、稳重大方,谈吐自然得体、文雅风趣,待人真诚、热情、宽容、大度,遇事沉着冷静、自信果敢,再辅之以适度的修饰,那么风度和魅力自然能在大学生朋友身上流露。大学生受其经济实力所限,着装打扮不可能也没必要去追求时尚、高级,大学生的着装有一个总原则应当把握,即整洁、大方、得体、尽显学生本色。作为内蒙古科技大学的大学生,我们生活在繁华的城市,因此我们的衣着要符合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既不能盲目的跟从潮流或是过于妖艳暴露,也不能一味追求朴实而遮盖了大学生应有的气质。大学生应该成为社会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外在的形象应该包含了青春的行动、不俗的言谈、文雅的举止、适当的衣着。大学生如果注重培养自己的内在美,就不难做到言谈不俗和举止文雅。

然而作为新时代大学生,青春的行动要求我们积极参与学院与学校的各项活动。无论是学术上的知识竞赛、时事辩论,还是文体活动中的晚会演出、院校运动会,都需要同学们的积极参与,这样不仅能锻炼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巩固专业知识,提高语言和动作的表现力,增强身体素质,还能增加一个团体的凝聚力,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应该明确的是,参加所有这些活动,要出于兴趣,出于热爱,为了锻炼自己,而不是功利性的为了提高综合测评的成绩。有很多同学虽然身为学生干部,但他们办事并不是以为同学服务为出发点,而是看哪个活动加分多就参加哪个,把其他加分少的活动推给其他同学做,这是同学们中常出现的一个很严重的误区。青春的行动还要求我们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关心社会,这些都是一个大学生应尽的义务。我们作为大学生,作为21世纪的主人,更应该作为公民的榜样带头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大学生要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就必须内外在的素质。内涵美和外在美兼得,与时俱进,这才是现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只有不断向这个目标前进,我们才能无愧于“天之骄子”的称号,无愧于时代对我们的希冀和寄望。

学生形象是最活跃最积极的组织要素。所以抓好一所学校里大学生的形象建设,也就促进了学校的形象建设。公共关系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组织形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组织工作目标的实现与否,甚至影响到组织的生存问题。因此,要塑造好组织形象,就必须客观地认识和估价自己,明确自我形象。记得书本上有写过:“塑造组织形象有5个要点。(1)、领导重视;(2)、懂得塑造原则;(3)做好本职工作;(4)、积极开展各种有效的公关活动;(5)、掌握赢的战略。”作为内蒙古科技大学的学生,我们对自身形象的塑造,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发展,关系到我们日后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的工作,也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将来。因此,我们更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塑造良好的形象,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使大学生成为祖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谢焕权.《塑造大学形象校方需有所作为》

[2]曹玲妹.《浅谈大学生形象的塑造》

[3]傅坚,袁信,王翠英.《公共关系学》.2001学苑出版社.北京.P72.P73.P74.P323

篇2:公共关系与大学生的形象塑造

企业形象塑造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专 业:公共关系 作 者:马源

准考证号:060113100405 指导教师:钟伟 是否拟申请学位:是 联系电话:*** 完成日期:2014.02.20

企业形象的塑造与公共关系

摘 要

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形形色色的企业日益崛起,商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企业形象作为企业的外在实力与内部凝聚力,在企业竞争中占有重要地位。公共关系的日益发展,企业形象塑造也遇到许多的问题与误区,这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公共关系的手段与方法,找到问题,解决问题,为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关键词:公共关系 企业形象 解决措施

目 录

一、企业形象塑造的重要性··························4 1.1企业形象塑造的含义······························4 1.2企业形象塑造的重要性··································5

二、企业形象塑造存在的问题······························6 2.1企业形象塑造过于注重局部宣传························6 2.2企业形象塑造忽视企业危机管理··························7 2.3企业形象塑造缺乏连续性和长期性························7 2.4企业形象塑造与企业发展相矛盾··························7

三、企业形象塑造的解决方法································8 3.1以传播载体进行系统规划································8 3.2利用危机巩固企业形象·································8 3.3以长期效应的角度定量分析企业形象······················9 3.4实现企业形象与企业自身协调发展························9 参考文献················································10

引 言

企业形象的塑造靠的不是舞蹈家的舞姿、演员的对话和表现、画家的色彩、线条,音乐家的音调和节奏、作家,诗人的语言技巧以及电视摄影的蒙太奇,它主要靠的是公共关系人员运用公共关系的技巧和艺术。公共关系作为一门艺术运以信息传播的方法和原理,以及时、准确、并且有效地搜集信息并沟通内部和外部信息,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科学准确地分析并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巧妙地使公众对于企业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信任和支持。

一、企业形象塑造含义

1.1含义

所谓企业形象,主要是外界公众和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全面整体的评价。企业形象不仅是对外交流合作的标杆,更是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以及拥护感。

所谓企业形象塑造,指的是企业经营的理念、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形成及发展,由此形成和改造企业内部的制度和结构,并通过对企业的视觉设计,将企业形象有目的地、有计划地传播给企业内外的广大公众,从而达到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理解、支持和认同的目的。具体分为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制度行为形象塑造以及企业物质形象塑造。

(1)企业形象的精神形象指作为观念形态的经营理念、道德规范、企业价值观念、企业精神等在外界消费者和企业内部员工心目中的一种客观性的反映以及所形成的精神层面的社会评价。企业的精神形象的影响辐射到企业对外的经营和服 务姿态,精神形象不同便会产生不同的经营和服务姿态,便会给人留下不同的企业形象的印象。企业精神形象是企业经营活动导向,是企业形象的核心,没有这个核心,企业就会涣散,人心不齐,行为偏异,进而对企业形象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企业精神形象的塑造应本着时代性、科学性、独特性和民族性的原则加以实施,同时,在现代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精神形象更应包涵以人为本、服务先导、讲究信誉、不断创新、明确使命、服务社会等与时俱进的企业价值观。

企业形象的制度行为形象是指企业的管理行为、组织制度、服务水平和技术水平等在外界消费者以及内部员工心目中的一种客观性反映以及所形成的社会综合性评价。

(2)企业的制度行为形象是企业的精神形象在制度行为领域的具体体现和展示,是整体企业形象塑造成功的关键环节,通过企业制度行为形象的塑造,既可以促进企业管理制度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还可以推动企业中最有活力的部分——人的素质的进一步提高,进而使企业员工自觉的成为企业形象的塑造者、代表者和传播者。因此,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要求,制度行为形象的塑造,一方面要体现出企业组织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文化管理的特色,另一方面要将“一切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价值观念贯彻于企业员工的具体行为中去,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来。

(3)企业形象的物质形象是指企业的固定资产、设备配置、企业标志、产品包装及各种代表企业形象的物质形态等在外界和员工内部心目中的一种客观性反映以及所形成的社会性的综合性评价。企业形象的物质形象是企业实力、经营风格、企业商誉、技术能力和文化魅力的最佳表现,它不仅阐释了企业价值观,而且代表了一个企业的历史、追求、向往和风格,是企业形象综合性和概括性的表现,企业形象的物质形象是外界消费者判断和评价企业形象好坏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讲,企业物质形象标志着一个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高低。具有表达性、寓意性、时代性、民族性、直观性、独特性、新颖性和传播性等特点。

1.2企业形象塑造的重要性:

(一)企业形象的塑造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信息时代使得许多企业产生了众多趋同现象,即相同类型商品之间的价格、技术、服务等的竞争。为此,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竞争条件下的决胜手段———企业形象塑造便成为众多企业出奇制胜的法宝。

(二)企业形象的塑造是加强企业凝聚力的最佳途径

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增强员工的责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唤起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自觉地关心企业、爱护企业,把个人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竭尽全力为企业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为企业注入无限活力,这是一个现代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

(三)企业的形象塑造是创造超价值无形资产的有力保障

在企业形象塑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促进对企业产品质量的把关和对服务水平的改善,为企业增加更多的市场份额,并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创造超价值的无形资产,彰显企业的名牌效应并且提升企业的商业信誉,促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这一观点已为世界大多数优秀企业的实践所证明,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是超价值的,无形的,它能够赋予企业的无限的有形资产以及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四)企业的形象塑造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坚强后盾

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耗费巨资而精心创造建立起来的,这种消费者与企业间和谐的关系是商业竞争中对手不宜诋毁和照仿的,企业只有向社会展示出正面的,良好的企业形象,才能取得外界消费者和内部员工的信赖、支持和欢迎,才能奠定合作的基础,为企业争取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企业形象塑造存在的问题

2.1企业形象塑造过于注重局部宣传

现代经济高速发展,行行色色的企业不断崛起,但许多企业对于企业形象的塑造与对企业理念的提升不甚看重,因其经营理念过于平淡,个性不鲜明,而且雷同的现象很普遍,由此导致了许多企业在企业形象塑造方面缺少灵魂和精髓,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企业形象塑造的过程中,有的企业虽然注重了对企业形象的塑造,也重视了企业形象的宣传,但是却忽视了对企业形象要素的认识,忽视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以及企业对外宣传三者之间存在的联系,也就忽视了企业形象应该是企业 的产品形象,企业员工形象以及企业环境形象的结合,认为企业形象的塑造只是公关部门或者策划部门的工作,没有从全局角度出发,忽视了其实企业形象塑造应该是企业全体员工都应该关心的事,现实却是企业各部门各司其职,互不相关,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由此导致企业形象塑造失误,失败。2.2企业形象塑造忽视企业危机管理

市场条件瞬息万变,无论大型跨国企业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在运营期间都会遇到危机,在危机面前,许多企业不是积极应对,及时作出反应,而是听之任之,对于企业员工,大众媒体以及社会都采取回避态度,最终结果只能导致企业危机愈演愈烈,最终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威胁到企业日后的生存与发展。

企业管理人员常常认为危机管理问题就是在危机发生之后企业如何管理的问题,而员工常常以为企业危机管理是领导者的事情,不是自己这种小员工需要操心的问题。正是这些错误的观念,往往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三鹿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根据国外相关研究显示,如果企业没有预先制定完善的预防计划以及应对策略,并在危机出现初期采取措施加以控制的话,那么危机所造成的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将会是一个加速发展的过程,最终会导致由开始的经济损失演变为企业的品牌,信誉甚至经营毁于一旦。2.3企业形象塑造缺乏连续性和长期性

企业形象的塑造是一个具有长远意义的战略行为,虽然对于企业形象塑造的投入是现实的,但是回报却是长期并且可观的,因此对于企业形象塑造来说,应该从长远意义来看待,不能只看重眼前,现阶段的投资是为了在以后收获更大的回报。企业形象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企业的形象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塑造成功的,这是一个如积月累的过程。一个好的企业形象需要岁月的沉淀,需要企业经营者正确并且充分利用企业的各方面资源投入其中。

有的企业不仅缺乏连续性和长期性,还存在以下两种极端行为:一是粗犷型投入,即不计较成本,不计较效益的投入;二是功利性投入,即在企业形象塑造的过程中只注重利益,在企业形象塑造短期的收益较好时投入较大,而收益相对差一些时,就立刻停止投入,导致企业形象塑造缺乏长期性与连续性。2.4企业形象塑造与企业发展相矛盾 在企业形象塑造的过程中,不少企业因为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一系列环节需要大量资金从而不得不减少对企业形象塑造的投入,影响企业形象的塑造,导致企业的形象受损,知名度下降,信誉受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下降,使得企业陷入困境,导致经营危机。

另外,有些企业在企业形象塑造的过程中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不惜重金大搞“面子工程”,却不重视员工素质,企业精神与价值观的塑造等一系列内部形象的优化。有的企业在广告宣传上大刀阔斧,对于内部整顿却捉襟见肘;有的企业热衷于赞助各类商业活动,却少有资金来提高企业内部质量与安全问题。对于这种现象其结果只有两个:一是资金在广告宣传中互相抵消,无法循环投入到研发与生产中;二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企业的宣传费用到最后还是会落在消费者的身上,无形之中造成了双方的浪费。

三、企业形象塑造的解决方法

3.1以传播载体进行系统规划

企业形象塑造是一个系统的活动,需要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并不单单是某一个人的职责。需要企业的管理者之间,下属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与同事之间达成共识,形成整体,进行整体,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实施方案。而大众传媒作为信息的主要传播者,就不可避免的成为企业形象塑造的主力军,而选择正确的大众传播方式正式企业管理者最需要慎重考虑的,需要选择正确的传播媒体、传播方式、传播对象,传播内容。

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最普遍的是传播载体只要是大众传媒和广告。报纸是强视觉平面媒体,给读者较强的阅读自由,可保存性强,利于深度传达信息。电视传播是运用电子技术手段,表现力强,最具现场感,纪实性强,交流性强。网络传媒作为后起之秀以其环形分布式的传播拓扑结构,同时兼备多种媒介的优势,以其容量大,速度快,超地域,超链接,可检索成为最受欢迎的传播媒介之一。这就要求经营者与公关部门采取整合营销的策略,做到品牌知晓和建立品牌可信度,充分正确运用传媒手段,系统进行企业形象塑造,避免出现只注重局部建设,忽视全面宣传的问题。3.2利用危机巩固企业形象 企业经营危机是每个企业都会遇到的问题,这就需要企业经营者善于抓住危机,利用危机,将危及转化为机遇,提升公司企业形象。因此,必须增强企业危机意识,加强对企业危机的管理,并且充分认识到企业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从企业整体全面角度出发,建立完善机制加以预防,监督和控制。

危机管理一般分为危机事前预警,危机爆发后的应对以及危机结束后的恢复管理三个阶段。因此需要企业保持积极主动迅速反应、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统一口径有效沟通、内外结合以变制变的原则,在危机发生前建立危机预警体系,危机发生之后迅速成立危机公关小组,廓清危机根源确认危机事件中的利益相关者,制定危机公关的主体和策略,编制危机处理手册,处理危机并着手进行恢复管理,做到转危为安,化危为机。3.3以长期效应的角度定量分析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塑造是一个有始无终的活动,要在前期打好基础,后期总结经验,反思失误,进而优化运作,长期有效提升企业形象,不能因为企业形象的功利性决定企业形象塑造的长短,在活动中保持企业形象不断发展,螺旋上升,才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有力保障。

在企业形象塑造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包括企业调研,设计研发,传播宣传等费用,这是一种长期的,开发性的,未来收益前景颇好的投资,通常需要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显现效益,这种效益可能是经济效益亦或者社会效益,无论哪一种,都将在未来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因此,必须充分重视企业形象塑造的各方面投入,但不能盲目投入,要有侧重点,有规划,充分预计投入数量以及使用的合理性,综合考虑企业形象的塑造和企业发展的运行需要。无论是企业形象的设计研发还是企业形象传播运作以及等待公众的认同,都需要一个过程,因此,需要企业以长期效应定量分析,避免急功近利,盲目短期塑造。3.4实现企业形象与企业自身协调发展

企业形象作为企业对外交流的首要标准,是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企业形象的本质是将企业的经营理念传达给公众,使公众产生认同感和一致感。科学的企业形象塑造,有利于克服企业形象塑造中产生的企业形象塑造万能论,无用论以及企业形象塑造的理论化,形式化。

企业形象如同企业品牌一样是为了宣传企业的经营理念,所以首先企业需要 充分理解品牌,理解品牌的内涵、个性、表现,为企业形象塑造提供正确的方向。其次企业需要确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和可操作的价值观,使之成为企业形象的核心定位,再者了解市场格局,研究优势与劣势,确定自己的品牌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形象塑造的核心诉求,之后建立完善的企业识别系统,使之成为企业形象塑造的传播载体,最后确立企业的责任归属,建立企业形象运作机构,时刻把握企业发展动向。

结 论

企业形象的塑造,涵盖了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然而企业要抗拒市场风雨的冲击,取得竞争的主动权,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目标,不仅要有质量过硬的产品、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还需要运用通过公共关系活动来塑造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企业形象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的强有力保障,它使得企业的有形资产得到充分发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长期效益。要想让企业保持蓬勃的生命力,就必须正确建立企业形象,充分发挥企业形象的优势与力量。

参考文献

[1] 【英】弗兰克・杰费金斯著 《公共关系学》西南大学出版社,1987年 [2] 周萍:《我国企业形象的构成与塑造》,消费导刊·理论版,2007年

[3] 刘兆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形象塑造》,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 [4] 何伟祥:《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5] 涂光晋:《公共关系案例》,辽宁大学出版社,2011年 

篇3:公共关系与大学生的形象塑造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 网络的普及率不断提高, 互联网正在走进人们的工作与生活, 尤其是在网络购物方面。据CNNIC第25次调查, 2009年商务交易类应用的用户规模增长最快, 平均年增幅达到了68%, 并且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500亿, 2010年网络购物市场将迎来更大规模的发展。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网上交易, 进行网络购物。 而大学生是其中消费主体之一, 他们又是将来消费的主力、消费潮流的引导者。他们的消费观念将深深地影响以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甚至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势。所以, 研究消费体验对大学生购物的影响有着很深远的意义。

以往对于传统商店的研究表明, 商店形象是影响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应的网络商店也有品牌形象, 它同样在竞争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了解网络购物规模不断扩大的大学生对于网络商店品牌的认识, 对于网店的营销具有指导性作用。本文研究就是要明确哪种具体的品牌构成因素影响着品牌形象, 从而影响着大学生消费群体的购物行为, 为目标客户群为大学生的网店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2 理论回顾

2.1 品牌与品牌形象

品牌是一种名称、标志、符号或设计, 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 它也是品牌产品的属性、包装、价格、风格等的综合。品牌形象 (brand image) 的概念最早由Levy和Gardner在1955 年提出。一些学者从消费者认知的角度, 将品牌形象解释为消费者记忆中所持有的品牌联想, 或者经由消费者对品牌理性或非理性的诠释, 建立起来的主观印象, 即认为品牌形象是品牌长期与消费者接触而产生的消费者对品牌的总体感知和看法。Kapferer认为消费者所接收到的品牌形象, 是由厂商所创造出的品牌识别, 经由媒体的传送, 传达到消费者的脑海中, 从而形成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

综合以上的两大观点, 品牌形象就是消费者心中形成的与品牌名称相联系的品牌联想与属性的集合。这种形象的树立和印象的形成过程, 需要企业的产品服务优良, 也需要企业通过广告、事件、营销推广等各种传播手段, 向消费者传达一系列品牌相关的信号, 在被消费者接收到并经过自身头脑加工和过滤后, 才最终在消费者头脑中抽象成为企业的品牌形象。

2.2 购买意愿与购买行为

Mullet认为消费者对某一产品或品牌的态度, 加上外在因素的作用, 构成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购买意愿可视为消费者选择特定产品之主观倾向, 并被证实可作为预测消费行为的重要指标。Dodds等认为购买意愿指消费者购买某种特定产品的主观概率或可能性, 我国学者韩睿、田志龙认为购买意愿是指消费者购买该产品的可能性;朱智贤则认为购买意愿是消费者买到适合自己某种需要的商品的心理顾问, 是消费心理的表现, 是购买行为的前奏。

Nicosia提出消费者购买行为是以非转售为目的的购买行为, 国内的江林把消费者购买行为看成消费者为满足自身需求而发生的购买和使用商品的活动。消费者购买行为是消费者在特定的心理机制驱动下, 按照一定的程序发生的心理与行为活动的过程。

Armstrong和Morwitz选取4种耐用品的消费作为实验对象, 研究证明用购买意愿预测消费者未来的购买行为是有效的。Bruce进一步提出购买行为与购买意愿直接相关, 购买意愿是衡量消费者是否会产生进一步购买行为的指标。

综上所述, 购买意愿是消费心理活动的内容, 是一种购买行为发生的前奏。购买意愿与购买行为的关系被大多数学者肯定, 普遍认为购买意愿能够用来预测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3 研究设计和假设

3.1 研究框架和研究假设

网购平台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主要传播信息与销售商品的平台, 以获取利润为目的而建立的虚拟商店, 利用网络交易系统直接向目标顾客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它分为前台与后台两大部分。前台部分是网络用户都可以直接浏览的网页, 这些经过精心编排、提供商品信息的网页相当于实体商店里面的“店面”部分。消费者在这里进行商品挑选、放入虚拟的“购物车”、下订单以及通过交易系统选择付款方式与配送方式等一系列购买程序。后台部分则属于数据管理区, 包括网页日常的维护更新、各种单据处理、电子支付平台以及库存管理等。购物平台网站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标准。按交易对象的不同, 购物平台网站可分为B2B (企业对企业) 、B2C (企业对顾客) 与C2C (顾客对顾客) 3 种。本文主要讨论的是B2C 与C2C两种模式。若按经营商品的范围分类, 购物平台网站可分为虚拟服务类与实物类。本文讨论的重点是实物类, 这类网站以交易实物类商品为主。按照目前实物类购物平台网站的发展现状, 可以把它们分为以下4 种形式:①专业市场定位的网上销售平台网站。这类网站销售的商品专注于某一种类的具体行业, 在国内比较著名的是互动出版社 (china-pub) , 它以销售图书、音像产品为主要经营业务。②门户平台网站。例如新浪商城和搜狐商城, 它们是门户网站专为网上购物所提供的交易平台, 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电子中介商。③综合销售平台网站。在国内比较典型的有当当网与卓越网, 它们开始都以图书、音像产品为市场切入点, 随后开始多元化经营。④传统企业的网上销售部分。例如海尔在线实物销售网站, 它完全由海尔集团公司进行维护经营。我们根据以上观点提出以下假设:

H1:网购平台水平高对大学生购买意向有正向影响。

H1-1:平台知名度高对大学生购买意向有正向影响。

H1-2:平台商品类别多样化对大学生购买意向有正向影响。

H1-3:平台专营度高对大学生购买意向有正向影响。

曾在北欧航空公司担任总裁的简·卡尔宗 (JanCarlzon) 提出了“管理接触点”概念, 简·卡尔宗把它形象地称为“关键时刻” (moments of truth) , 他认为只要在最能给顾客留下好印象的地方竭尽全力, 就能成功。虽然简·卡尔宗仅说了“在最能给顾客留下好印象的地方”这句简单的话, 但是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拓展空间, 留下了如何透过科学的“消费者洞察”寻觅“关键时刻”的课题。这恰恰也就是“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的核心所在——只有准确地找到了“购买决策评价体系”中对消费者产生最大影响的“关键性接触点”, 才可能实施精准的“品牌接触点传播”。过去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于传统品牌, 比如通过对星巴克的关键性接触点的研究发现其品牌成功的原因。

经营特色是网络商店的生存之本, 是在长期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经营者通过经营方式、商品、服务等方面的创新, 在虚拟市场上形成独特的经营风格和形象。由于消费者网上购物不仅要获得生理和物质方面的享受, 而且要获得精神和心理方面的满足。因而充分发挥经营特色的心理效应, 将对消费者购买心理和购买行为产生重大影响。网络商店经营商品的特色主要是通过网页展示商品信息中的特点或不同, 较好地表现出自身的经营特色, 以满足消费者欲获得商品全部信息的心理愿望。虽然网络商店浏览者的心理动机可能是千差万别的, 但从一般意义上讲, 最直接或最基本的动机是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由于网络商店经营的多数商品只能通过视觉或听觉来感知商品的相关信息, 而且许多商品是虚拟的, 消费者无法通过触觉、嗅觉或试用等来感知商品信息;有些商品的视觉也不完善。这些, 已经严重影响了消费者传统购物的心理习惯, 导致大量商品无法在网上销售或销售效果不理想。因而, 要采取有效措施创新商品信息的发布特色, 发挥其心理效应, 使更多浏览者成为商品的消费者。

所以我们提出以下几条假设:

H2:网店品牌形象好对大学生购买意愿有正向影响。

H2-1:网店页面设计精美对大学生购买意向有正向影响。

H2-2:卖家的信用等级高对大学生购买意向有正向影响。

H2-3:店家承诺的退、换货服务政策对大学生购买意向有正向影响。

H2-4:与店家合作的快递公司服务水平良好对大学生购买意向有正向影响。

H2-5:网友的良好口碑对大学生购买意向有正向影响。

H2-6:店家支持的付款方式多样化对大学生购买意向有正向影响。

H2-7:店家对商品信息提供的透明度高对大学生购买意向有正向影响。

H2-8:产品价格低廉对大学生购买意愿有正向影响。

H2-9:产品质量好对大学生购买意愿有正向影响。

综合以上的文献以及对实际生活的了解, 本文提出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3.2 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分为3个板块, 第一个是关于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包括年级、性别、月生活费用;第二个是关于被调查者网购的基本情况, 包括网购频率、商品类型、月网购费用和购买意向等;第三个是关于被调查者对于影响品牌形象三方面的感知。

问卷是为了得到能够证明假设的资料, 我们进行了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和网络购物的调查, 在研究中为了将大学生消费者分层, 使用了“量表表示法” (不确定) , 将平台、网店、产品的影响因素用李克特量表法进行调查, 得到所需要的数据资料。

3.3 数据收集

选择北京地区高校的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 一种是将问卷贴到专业的调查网站上, 让经常上网的同学进行填写, 另一种就是印刷纸质调查问卷, 在校园内随机分发, 再进行回收。大学生对于网站电子版和纸质版都能接受, 所以这两种调查方式均可以有效地收集到资料。其中问卷收集的时间为2010年4月5日—2010年4月25日。

4 数据分析和结果

4.1 描述性统计

问卷发放为两部分, 一部分为网络调查问卷, 另一部分为纸质调查问卷。其中网络调查问卷87份, 纸质问卷发放100份, 回收93份, 去掉无效问卷10份, 得到有效的问卷为170份, 共计有效的比例为91%。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在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大三学生网购的人数最多, 究其原因, 可以看出他们相对于较低年级同学具有更多的经验和抵抗风险的承受能力, 相对于较高年级他们具有较充裕的时间。

而男生占比60%, 说明在网购中男生更活跃, 这和他们对于网络的熟悉程度有关。

在购买商品类型中占据前五位的是:64.4%的网购物品是书籍, 48.9%购买的是服饰, 26.7%购买的是小型电子产品, 16.7%购买的是音乐产品和10%购买的是化妆品。这说明大学生在网购时趋于选择轻便的物品。

月网购开销占比最大的是100元以下, 占80.6%;网购频率百分比最大的是多月一次, 占53.5%;其次是一月一次, 占23.5%。此两组数据说明了虽然网络已经慢慢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并且不断地体现着其商业价值, 但是还没有紧密相连, 同时说明了网购发展的巨大空间。

从另一组数据来看, 大学生对网上购物最大的顾虑是货物的质量 (81.11%) , 其次是售后服务保障 (58.89%) , 再次是网络安全 (53.33%) 。在最需要改进的方面排名第一的是诚信经营 (68.89%) , 其次是法律保护 (52.22%) , 再次是商品质量 (50%) 。这些都体现了诚信在网购中的重要性和前提性。

4.2 信度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中的Reliability Analysis来进行信度分析, 大部分预设因子的p值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 问卷具有可靠的信度。如表2所示。

4.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根据上面的分析, 可以建立初始的基本模型, 如图2所示。

运用AMOS17.0软件对所建立的模型与实证数据进行拟合分析, 得到的基本拟合数据, 如表3 所示。

从表3中可知, 卡方与自由度之间的比值Chi-Square/df=1.003, 小于2, 另外, GFI、AGFI、NFI、IFI、CFI的值都接近1, RMSEA的值接近0.05, 所有的拟合数据都表式该模型与实际数据的拟合度比较好, 达到了接受的程度。其中P值为0.462, 表示该模型很适合。

从表4中可以看出, 网店品牌形象比平台水平对购买意愿作用更大, 而且大多数上网购物者, 是受上网购物意愿的影响。在平台水平方面, 影响平台最大的是知名度, 其次是平台专营。在网店方面, 对网店形象作用最大的是信用等级, 另外依次是退换政策、网友口碑、信息的透明完整和支付方式。

从图3和表5可以得出, H1、H2以及下面的子假设都得到了证明, 它们都对于购买意愿有正向的影响, 而购买意愿对购买行为的影响也很显著。

5 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的调查研究, 可以很清晰地看出, 作为一种新的购物方式, 网上购物已经拥有了一批忠实的大学生粉丝, 但是同时也对网购存在一定的顾虑。这些顾虑具体表现在对网店品牌形象的选择上。

根据数据显示, 消费者在网店的品牌形象因素选择中, 其中前5个依次是商家的信用等级、退换货政策、网友口碑、信息的透明度以及支付方式。以上5种因素本质上都体现了消费者对于网络购物风险的考虑, 而网购风险均出于对网购的不信任, 所以店家在建设网络商店的时候应该要把诚信建设放在第一位, 实施具体的消费者可感知的措施来进行诚信建设。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 消费者在选择网络商店时都是从某一个网络平台上进行网店筛选, 所以网店商家选择一个诚信度、知名度都较高的第三方平台, 可以容易地迈开诚信建设的第一步。同时由于可信的网络平台, 所以给予商家的信誉也是可信的, 这就成为消费者选择信任商家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第二, 由于网上的信息透明度不是很高, 消费者感知的商品和真实的商品中间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这个偏差会使得消费者担心买到商品后不满意, 以至于不敢轻易地购买商品。如果网店商家提供可行的退换货政策并且坚定地实施, 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不仅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没有后顾之忧, 而且增加了网店商家的可信度, 使得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

第三, 提供更多的商品图片和文字信息, 增加商品信息的透明度, 以此减少消费者感知商品的偏差;同时提供让消费者觉得安全的支付方式, 慢慢累积建设网店商家的诚信。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研究可以看出, 电子商务正在大学生中蓬勃发展。网络商家通过各种措施来建立诚信, 以此赢得大学生消费者的信任, 使网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达到网店商家和大学生消费者互惠共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范秀成, 陈洁.品牌形象综合测评模型及其应用[J].南开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3) .

[2]刘凤军, 王镠莹.品牌形象对顾客品牌态度的影响研究[J].科学决策, 2009 (1) .

[3]Nicosia F.Consumer decision processes[M].Englewood Giff:Prentice Hall, 1966.

[4]江林.消费者心理与行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6.

[5]埃里克.乔基姆塞勒, 戴维.A.阿克.创建企业品牌无须大众媒体品牌管理[J].哈佛商业评论, 1997 (2) :7-11.

[6]朱洁.良性品牌接触造就“淘宝”品牌神话[J].理论研究, 2007 (6) .

[7]徐威威.网络商店经营与消费者心理[J].西安: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2006, 4 (3) .

篇4:公共关系与大学生的形象塑造

关键词:民族文化 大学生 政治心态

一、民族文化对大学生政治心态塑造的影响

政治心态是指人们对社会政治生活领域中政治事实和政治现象的心理反应与态度,由此形成对政治决策、政治关系、政治过程、政治活动、政治体制、政治首脑及自身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政治现象的不系统、不定型、自发的反映形式,是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及政治态度的综合体现。政治文化的形成是感性与理性、自发与自觉的统一,反映出了政治主体对社会政治生活直观且感性的认识,也是政治体系,包括制度、规范、意识形态等不同层面被政治主体认可和内化的过程。

1.民族地区文化差异影响大学生的政治认知

在特定的行政区域范围内,每一位政治成员都不自觉地被纳入政治体系中,参与政治活动,形成不同政治主体的政治关系。由于政治成员对政治体系及自身在政治体系中扮演的角色产生不同的主观反映,即政治文化,所以对政治过程产生了深刻影响。长期以来,除了政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统一政治文化外,还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治亚文化系统,即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历史、地理等因素,作为独立的少数民族群体在政治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亚文化体系。

随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贯彻和落实,民族地区政治体系不断完善,政治民主化进程稳步推进。客观存在的政治亚文化体系,对大学生的政治认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积极方面来看,通过民族文化交流,政治亚文化体系能传承和发展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特质,开阔大学生的文化知识视野,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公民意识;从消极方面来看,政治亚文化体系的存在,造成大学生群体中封建落后的专制思想与现代民主政治的开放、自由和自主的价值观并存,即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现代民主教育,而回到家中又要面对民族传统旧习和风俗,以至于产生了政治思想反差。

2.民族地区政治效能影响大学生的政治情感

在民族地区长期的政治实践过程中,受地理环境和历史传统因素的约束,政治体系的效能不高。民族地区政治资源有限,政治统治和行政管理的技术水平不高,依赖的政治力量,尤其是民族地区政治精英政治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在民族地区政治体系应对突发事件上,民族地区政府的处置能力不强,只有借助上一级党委和政府的力量,才能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处置的过程,平息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大学生群体会因为事件的影响力及地区稳定目标的实现程度,来评估地区政治体系的能力,所以政治效能的高低,极大影响了大学生的政治感情,突出表现在对民族地区政治体系,尤其是民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热爱上。具有较高效能的政治体系,所彰显出来的政治活力,对民族地区政治成员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民族地区政治精英的信任度比较高,政治稳定具有持续性。

3.民族地区政治认同影响大学生的政治态度

民族地区政治成员的政治认同与社会整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在历史上,少数民族群众被剥夺了权利,统治阶级凭借掌握的国家政权压迫少数民族,所以,少数民族群众不仅对政治体系缺乏了解;而且对国家政权有着深深的隔阂,甚至是仇视心理。此外,有一些尚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的少数民族,还没有形成明显的国家意识。

大学生拥有比较发达的咨询工具,信息获取的能力比普通群众强,作为最积极的一个社会群体,民族地区的大学生对中央政权的态度,反映了民族地区政治成员的国家认同情况。

二、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大学生政治心态引领的可能性分析

校园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活跃、观念碰撞、文化交融的时代,先进文化、有益文化和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并存,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高校是社会文化思潮的交汇点,不同的文化思潮像商品般充斥校园。如何运用先进文化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引领大学生塑造健康的政治心态,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政治社会化是人们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高校肩负起了文化传承、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和科学研究四大职能,其中在文化传承过程中,高校能系统化地教育和训练大学生,使他们对政治规范形成基础性认知,初步体验政治生活。在各级党团组织中,大学生是参与主体,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念和政治情感起着关键作用。首先,通过各种政治学习活动,高校强化了大学生对政治体系的好感,对培养大学生的政治忠诚和政治信条发挥了积极作用。无论是参加升国旗仪式,还是《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大学生都能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政治生活;其次,各级党团组织利用各自的信息平台,传播自己的政治价值,号召大学生加入不同类型的政治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质,以及沟通协作和领导能力。

三、以藏羌文化特色引领大学生政治心态健康发展

阿坝师范学院地处四川民族地区,服务阿坝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一直秉承着“传承、创新、特色、和谐”的理念,取得了许多优异的成果。2011年,学校荣获四川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和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2013年,学校荣获四川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在每年的“藏羌锅庄文化节”,我校都会开展以“藏羌锅庄文化”为核心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组织锅庄比赛、锅庄文化普及、锅庄晚会及锅庄展示等一系列活动,营造锅庄文化氛围。

每两年一届的岷江魂艺术节,更是学校的民族文化盛宴,让大学生欣赏藏羌民族文化魅力的同时,也感受到民族团结、民族进步的优势。在推动民族大团结和民族大融合中,学校着力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大学精神引领大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政治心态。学校的办学历史可谓历经磨难,尤其是“5·12汶川大地震”,学校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在抗震救灾期间,全校师生弘扬“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阿师精神,异地复课,重建家园,于2011年9月夺取了灾后重建的全面胜利,先后被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改委、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在每年的9月份,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学校让校史和学校精神在新生心中扎根,培育他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学校水磨校区所处的四川省汶川县水磨镇充满着浓郁的藏羌民族文化氛围,水磨古镇上的春风阁、西羌汇、禅寿老街等景观,融入了藏羌民族建筑特征和宗教文化色彩,体现出各族人民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坚韧性和凝聚力,是民族大团结的有力见证。2010年,水磨古镇被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理事会和联合国人居署《全球最佳范例》杂志评为“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被第三届世界文化旅游论坛组委会授予“中国精品文化旅游景区”称号。茶余饭后,行走在古镇街头,大学生可以近距离地感受藏羌民族文化的魅力,体验各民族之间和谐相处、团结互助的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1]王惠岩.政治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杨光斌.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周平.少数民族政治文化论[J].云南社会科学,1994,(5).

[4]刘云山.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思想基础[N].人民日报,2006-10-24.

[5]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本文系阿坝师范学院2014年校级科研基金项目“四川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政治心态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ASB14-11。

篇5:公共关系与大学生的形象塑造

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集体中融洽的关系,并积极向外拓展自己的交际圈,不断赢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已经渐渐地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人生走向成功的最最关键之点。

而现今的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把自己的矜持孤傲,目空一切,独来独往,狭隘自私的缺陷暴露得淋离尽致。宿舍问题,人际疏远,交往嫉妒,交往自卑,社交恐惧等问题纷至沓来;高傲、自卑、孤独、无聊、无望恐惧等心理体验频频光顾。很多同学带着良好的人际关系期望与同学来往,但往往几个回合下来,便失去了耐心和宽容,一再抱怨,他(她)太自私了,太难相处了。且不说谁对谁错,细想来,一室尚难以交往,何谈走向社会呢?人生需要友情,人生需要交往,人生需要自我的形象推销与展示。不论从事任何工作和学习,都必须学会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塑造自我良好形象,学会人生和社会的公关。

人美体现在外在美和内在美两个方面:外在美包括形体美、相貌美、衣饰美等;内在美是指人的精神、心灵层面的美,是美的灵魂。它主要包括理想美、品德美、智慧美、气质美(对女孩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等。内在美和外在美统一便体现一种风度美,反映在待人接物,言谈举止,包括语言美、姿态美、行为美。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有所为,这都是不可或缺的,要塑造良好的形象也是主要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去考虑:

第一:外在美

1.衣着:穿着要大方合体、干净整洁,要穿的看起来像一个大学生,要让 别人从我们身上看到朝气蓬勃的影子,看到文化修养的氛围。

2.头发要干净,发型要合适,指甲要经常剪,男生要剔胡须,保持面部的 干净整洁。

3.走路要挺直腰杆,说话要有气力,做事要勤快,学习要努力,工作要加 油,作风要纯洁。

第二:内在美

1.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荣誉感,从本质上改造我们的思想及作风 问题

2.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不管对待什么都要勇往直前,毫不畏惧。

3.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微笑面对人生,轻松面对生活。

4.要有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努力奋斗,艰苦创业。

5.要经常的锻炼身体,以一个健康的体魄去迎接各种挑战。

6.要有一个自信的心,永远记着“我们是最强的”。

来到郑轻,在我们的校园里看一下,操场绿坪上,时而都会有几个同学在磕着瓜子进行着他们所谓的经天纬地、高谈阔论,任瓜子皮随风飘散,且生气十足,悠然自得。操场绿坪本来是一个干净闲适的环境,可他们的举动一下子让周围的人没了心情。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教我们在公共场合要有文明的举止,而当今的小学生也确实做的不错,这是有目共睹的。与小学生相比,我真替这几个别大学生的行为感到汗颜与羞愧,这严重的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形象。作为青年人有自己的生活激情,有自己放纵的生活方式。但无论如何也决不可置文明于不顾!我只觉得这些大学生的素养值得怀疑,且说不好他们还是什么学生会头目或者什么班委头衔的“高材生”,但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却大打折扣,为其所不齿。社会对大学生提出了很高的期望,我们大学生的形象就是中国新青年一代的形象,我们行为要为自己的形象责任的。

作为一保大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就应该有意识地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塑造自身形象,也为自己在未来就业求职道路上增加重要的竞争砝码:

加强内在形象的培养和锻炼。首先,要进行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道德感的培养,这是大学生塑造良好形象的基础。其次,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在校大学生在学好专业课之外,还应当大量涉猎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做到既博又专,并掌握外语和计算机这两样工具,使自己成为通才式的人物。再次,应当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拥有自信、豁达、热情、开放的心理。

适当注意外在形象。首先,应注意风度和魅力的培养。风度和魅力不是先天的,主要靠后天。只要大学生善于注意从平常生活做起,举止自然潇洒、稳重大方,谈吐自然得体、文雅风趣,待人真诚、热情、宽容、大度,遇事沉着冷静、自信果敢,再辅之以适度的修饰,那么风度和魅力将自然在大学生朋友们身上流露的淋漓尽致。其次,大学生还应注意适度的修饰,大学生受其经济实力所限,着装打扮不可能也没必要去追求时尚、高级,大学生的着装有一个总原则应当把握,即整洁、大方、得体、尽显学生本色。

有一句俗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得良师益友胜得万衷一是,适其而为,久而久之,我们会发现自己变的更加阳光、更加的自信了,不仅走路比以前更昂首挺胸,说话比以前更有震撼力,而且内心也更加的健康豁达了。从形象和气质,从外表到内在,焕然一新。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会让我们能够更加成熟的对待社交面对社会,以更加娴熟的思维逻辑方式处理各种事情,各种人际关系,更加自信的去参加应对各种社会活动。

从我和我身边的同学的比较就可以知道,形象塑造有多么的重要。经过长期的观察,我发现很多的同学走路都是低着头,有的甚者显得有气无力,根本没有意识到昂首挺胸对于一个人外在形象有多么的重要,一个走路昂首挺胸的人,给

人的感觉就是有气质,给别人一种精神焕发、阳光和自信的感觉,让人不自主的想多看他几眼,印象呢,不言亦可知。另外,说话的时候很多人都是用嘴说话,而不是用气说话,用嘴说话的人声音一般比较小,而用气的说话的人,声音一般都比较洪亮,听上去有磁性,有吸引引力,让别人一听就感到这个人有气质,有内涵,可深交。

这些东西看上去好像不是很重要,但其让我们从本质上改变了自己,学到了我们从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为我们将来进入职场,进入社会从形象和礼仪方面完善了我们,使我们以一个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姿态去迎接各种挑战。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不仅要学会如何穿着打扮,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使自己的心灵更加美丽。只有心灵美的人,在别人心中的形象才会更加美。

篇6:高校形象与公共关系

卡毛措10级教育经济与管理学号:101204032599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面临越来越大的招生竞争和毕业生就业挑战,公共关系的作用在高校中表现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高校形象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关键词:高校形象公共关系塑造

高校形象,是指高等学校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在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和评价,使学校在长期建设与发展中形成的多方面的综合体现与反映,包括教学、科研、管理、设施、环境、学校文化等。高校形象建设状况直接决定着教师队伍素质、学生生源质量、教育质量、学生就业层次等,决定着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支持度,是学校的一项无形资产。高校形象建设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公共关系工作。

公共关系在高校形象塑造中的作用

“良好的高校形象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报考,扩大办学规模,产生规模效应,提升生源质量,同时能够取得政府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增加企业投资,改善办学条件,有利于留住和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学校的建设,为学校的发展带来更多的优势。而公共关系是高校形象塑造的主要途径。”① 1

积极开展高校形象传播。高校的形象能否在公众心目中形成正确反映,涉及高校有没有一个有效的形象传播途径的问题。如何进行公关活动,疏通传播渠道,把自身的知名度、美誉度扩展到全社会是高校务须明确的事情。传播渠道不畅也容易导致留言的传播。因此,在现代新闻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当适时引入公共关系的传播理念,积极运用广告传播等行之有效的软文介绍手段加大宣传力度,为高校形象推广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努力推动高校形象建设。高校形象不是与生俱来的,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即通过在校师生及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来实现既定目标。"在商界存在着“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而高校进入市场竞争以后,也应该开始关注这一现象,建立高校形象识别系统,可以从软硬件两个方面共同着手。"② 从硬件来说,主要是通过建造造型鲜明突出的校园建筑或别具风格的校园景观等具有一定审美性的公共标志区别于其他高校。校园公共标志要具有形象性的特征,应以校园整体规划为基础,结合校园自然、人文环境,其设计应体现出校园文化的根本内容,可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使校园文化能够直观、明快地展示给公众,具有一定的美感,给人以轻松愉悦的心理享受,对校园文化的提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软件方面可① 徐建芬,公共关系在高校形象塑造中的运用,新闻爱好者,2010(1)下半年。

② 景庆虹,公共关系――塑造高校良好形象,国际关系,2007(1);

以运用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价值观念,彰显自己的办学特色、办学思想,反映校园公共道德和核心价值取向,具有良好的教书育人功能,以期在社会公众的视野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标志。例如,复旦大学的“日月楼”、清华大学的“水木华园”、北京大学的图书馆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些都是良好的校园形象和校园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高校要在塑造良好形象方面下大力气,积极利用公共关系这一宣传组织形象的重要手段,开辟高校的广阔前景。

有效开展校园危机公关。由于大众传播以及新媒体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加之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高校危机事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近几年各类高校频频发生学生自杀事件、英语四六级考试集体网络作弊事件等校园丑闻,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应,网络上更是兴起了对各种各样危机事件的激烈讨论。在这些严峻现实面前,高校管理者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由此可见,在高校形象建设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出现了形象缺失、受损,甚至是危机的情况下,公共关系更应当成为高校现代组织管理的重要手段。高校管理者必须树立危机意识,通过调研分析等方式明确组织中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加强危机防御,建立预警机制,并成立一定的危机管理机构,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处理危机事件,为受损公众提供真诚的帮助与安抚,取得他们的谅解。大学公共关系的实施

大学形象不是自然形成的, 大学形象既依赖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也依赖于大学公共关系建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大学形象既是大学校园文化的产物, 也是大学公共关系的产物。与社会其他组织公共关系实施不同的是, 大学公共关系既是向社会推介自己, 更是实现自己的社会责任, 实现大学使命的重要途径和形式。大学实现自己的神圣使命的主要途径是培养改造社会的人才, 大学对社会的监督和批判没有强制性, 也没有直接的手段, 正因为如此, 大学使命的实现便显得格外艰难。但是, 现代信息社会为大学使命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这就是公共关系。所谓大学公共关系, 就是通过现代信息传播方式实现社会对大学理念的知晓和最终的认同。下面主要从大学公共关系对象这个角度来讨论大学公共关系实施的问题。

(一)维护与媒体的公共关系。

“现代传媒已经逐渐演变为两大功能一是新闻, 一是娱乐。不管是传统的报纸杂志还是正在蓬勃发展的国际互联网络, 都既是新闻介质, 也是娱乐载体。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大学与 媒介的关系, 是指前者。一方面, 大学应该充分利用社会传媒这一阵地, 最大限度地宣传大

学的理念和大学的活动, 使社会获得大学的有关资讯.另一方面, 大学应该有自己的传播媒介, 最完整最真实地向社会和自身成员介绍大学的发展, 同时利用这一工具对自身成员和社会输人大学的理念。”①大学不应成为传媒的热门话题, 但大学的活动尤其是大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必须通过传媒让公众知晓。这是一种在社会树立大学形象的最好方式。除了使大学的活动成为传媒的内容之外, 更主要的是大学对传媒进行科学研究, 为现代传媒发展提供理论支持。除了在大学设立专门的传媒研究机构和教学机构之外, 大学各学科研究人员都可以从各自的学科和立场出发, 对传媒本身及传媒的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指导和批判。在现代, 大学成为社会的中心, 应该让大学的声音成为现代传媒的一个重要的声音。大学应该与当地传媒高层机构建立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和相互配合的关系, 以期使大学对传媒的研究、分析和批判获得传媒本身的支持, 传媒也能在与大学的合作中获取巨大收益。

(二)建设良好的政府公共关系。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 国内外都是如此。在中国, 由于历史原因, 大学与政府的关系较之西方更为密切, 也更为直接, 更为刚性。应该说, 大学不应该成为政府的一个部门, 大学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法人, 成为直接为社会服务的独立机构。“政府通过大学获取科技资源、人才资源和思想资源, 大学通过政府获取办学的财力支持和其他各方面的支持。大学与政府这样一种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的关系, 使大学对政府的公共关系显得格外重要。一方面, 大学应该对社会的发展有自己独立的研究, 及早为这种发展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当政府为这一种发展具体制定规划时, 大学已经为这一规划准备了充分的研究力量和人才储备。另一方面, 大学应该花大力气研究政府的中长期目标, 主动为政府的中长期目标提供理论支持。”①

(三)建立良好的社区公共关系。

任何高校都是在具体的社区环境下生存与发展的。学校的生源、毕业生就业等都离不开社区,学校用地、用水、用电、治安等也离不开社区,因此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促进高校的发展。高校可通过提供社区咨询与服务,办理回流教育,开展产学研合作等形式,制定与社区互动的方案,取得学校在社区的发展。

(四)保持与校友、家长的关系。

① 段怡,论大学形象与大学公共关系的实施,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报)1999(12)第一卷

第四期;

校友是由历届毕业生演变而成的特殊群体,他们都关心和支持母校的发展。因此,建立良好的校友关系,对高校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一般来讲,高校与家长的联系较少,但家长对特定学校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源数量及质量。另外,高校内部管理制度、收费项目及标准都需要家长的认可和理解。所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对高校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

上一篇:真理的革命――《母亲》读后感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