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所实习报告

2024-08-28

武汉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所实习报告(共8篇)

篇1:武汉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所实习报告

建筑设计院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任务:

建筑生产实习是综合性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手段之一,通过建筑实习讲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加深对所学设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实践,提高综合运用理论的能力和水平,为下一步学习打下一定基础,进一步巩固、深化和扩大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综合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建筑设计的下一步做好准备。

二、实习内容:

1.了解设计单位的管理与运作机制;

2.了解设计单位各工种之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过程;

3.初步掌握建筑设计各个阶段的要求与深度;

4.初步掌握建筑施工图的绘制及文件的编制

三、实习日期:

2010年上学期第一周到第六周四、实习地点、单位:

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南一路47号

单位: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五、实习经过:

大四上学期,我有幸来到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为期一个月的实习期里,我进一步了解了建筑的深刻内涵,从书面的理论水平攀升到与实际结合的新的高度,同时,对具体设计流程,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以及效果图的要求规范都有了更深层的体会,空间概念也逐渐明晰,对未来有了新的定位,相信这段实习经历在我未来的建筑设计生涯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下是我实习的经历和心得体会。

实习第一天,当我来到设计院,端详那些即将陪伴我度过四个月实习时光的新同事们,环顾着那全然不同于学校的新环境,看着办公桌上那一叠叠图纸和墙壁上贴着的成果图,心情用激动万分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强烈的表现冲动涌上心头,我下定决心,把这里当作人生新的战场,来走好人生关键一步,证明自我,超越自我。

刚来的时候,我和同学小王见了所长,所长便给我们介绍了带我们实习的何工,一个月的实习好跟着他学习。以后的日子他就是我们的指导老师了。办公室里还有从华科毕业不久的陈工和徐工。她们都具有比我们丰富的经验。

来这的第一天,何工就告诉我们即将开始的一项任务。十堰市郧县行政中心规划。对于规划设计,我和小王都感到十分陌生,不知从何入手,何工交给我们查资料的任务。于是我们前两次主要进行搜集行政中心资料的任务,何工开始在纸上勾勒整体规划设计的草图。

第三天也就是九月七号,何工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他告诉我一些简单的要求让我用CAD软件画行政中心的核心建筑,行政办公大楼的平面图和立面图,同时自己想方案,方案参照我们查询的资料里的南浔市行政中心办公大楼的设计。

由于以前在学校的时候经常画图,速度和质量相对较高,完成以后,何工指出了很多规范上的不足,然后耐心的告诉了我设计的流程和不同建筑类型的设计规范要求,首先,是对建筑的整个流程的了解。建筑物的形成、流程如下:投资商投资--国家审核批准--设计院做出建筑方案--中标--设计院进行建筑设计(包括建筑物正,立,剖面,水电,供暖的设计)--建设部审核批准--施工单位施工--监理进行审核--施工完成,交工--装潢公司进行装修--交工--由投资商和房产公司进行买卖。设计时也有它的过程:做方案(必须符合结构要求)--进行平面设计(设计的同时,由结构师就行调整,平面做法应符合结构要求,调整的同时,结构师进行结构设计,两者属于同步进行,同步完成)--立面,剖面设计--水电,供暖,电梯设计。

经过了几天的努力,以及何工耐心的修改和教导,终于完成了行政办公大楼的设计方案。并且得到了何工的肯定,心里觉得很有成就感。接下来的任务就是郧县行政中心的规划设计。

对于规划设计,我和小王都感到十分陌生,何工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开始,只要肯耐心学习,勤奋做事,就肯定可以做得好。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投入了行政中心的规划设计中,我和小王常常询问徐工和陈工一些问题,她们每次都非常耐心地教我们,何工也充分把自由发挥的权利交给我们。方案的设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好的方案的出炉,需要更多思考和更多的经验做后盾的,而我是一个刚从学校出来的学生,对一切都不是那么的熟悉,只有从实践中吸取经验。

在所里作为一个实习生,什么小活都干,有时候给何工给你一个平面图叫你画立面和剖面,都是设计好的,这样的活并不简单,也需要开发大脑资源和充分的想象力,还有要准备多次的修改,好的方案都是在多次修改中完成的,我也不例外。有时候给你个小区让你用PS处理,这都是常见的事,所以对PS熟练功夫也是相当重要,在这段实习的过程中,CAD和PS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实习期间,何工还带我们两去3D渲染公司参观过,在我们所里,3D是不常用的,一般做效果图都拿到效果图公司去做,大部分人都用Sketch Up来画效果图来表现一下,所以在这不会3D可以,但一定要会Sketch Up。

这也是方案表达的一种形式。以上这些都是画图手段,必不可缺少的,想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关键要不时的学习,我们这设计院有好多书,没有事情做的时候就用看书来提高自己,总之学到东西就行。

实习的最后几天,我们进行了通山民意调查问卷的整理分类工作,几千份的问卷我们需要进行筛选,然后将资料填入电脑,虽然工作枯燥乏味,但是让我了解了设计之前的调查工作之重要性,只有了解了当地人民的想法和建议,才能将设计做得更好更人性化。

在实习的过程中,除了要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之外,还要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现实的社会中,纷繁复杂的人际利益关系就像是一张张的网,连接着这个社会中的每个人,而当你能够把这张网不断地进行扩张,并且保持其完好的状态,就有在社会中立足的基础和取得发展的机会。也许我们不必将这个关系看得太复杂和过分重要,毕竟我们才刚从学校里走出来,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慢慢积累和沉淀。由于这次实习时间短暂,因此并没有多少时间让我对设计院的同事进行详尽的交流,一般只能够把握在每天的吃饭过程中以聊天的方式促进了解。除此之外,在我实习的这段时间里,还有一次聚餐,我也积极参加了,这次聚餐增加了我与同事之间以及和所长之间的交流。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认识到了一批设计人员,相信这是我在实习中获得的宝贵的人际关系资源。

六、实习心得

其实,一个月下来,才发现自己大学三年学的知识太少太少了,专业性的知识只接触个皮毛,我突然发现我的未来还需要我要努力学习,毕业前的一年内,我要大补,充实每一天,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每一天都有进步!

在设计院这段时间,充分的让自己了解的更多,更全面。通过与其他同事的交流,间接的了解一些规范、控规方面的内容,以前只是理论上研究,现在在设计院通过图纸,实际的工程去接触,别有一番味道!

总体来说,我觉得这次在设计研究院的实习还算是比较满意的。首先,这次实习达到了我设定给自己的最低要求:初步了解到设计院的架构设置和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设计人员的日常工作开展情况,以及认识到一些从事设计工作的结构师、设计师等等。其次,我还提高自己对电脑制图软件的应用水平。除此之外,在多次的修整制图的过程当中,让我加深了对设计的认识。不过令我觉得不满意的地方还有很多:在日常的交流中不够主动积极,引致在工作时产生困难;此外,自己的电脑软件操作水平有限,再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往往遇到相当大的难度……相信我能够充分吸取这次实习的经验和教训,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完善自我,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成为能够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年青人。

篇2:武汉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所实习报告

1.1 基地调研

基地在武汉市三环线外,处于江夏区光谷新区。基地四周新建筑多,建筑密度低。主干道道路宽敞,车流量大。地块毗邻居住小区,商业写字楼与城市公交总站(规划)。

1.2相关长途客运站调研

1.2.1傅家坡长途汽车客运站调研

武昌傅家坡汽车客运站总占地面积为3.8万平方米,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黄金地段——武珞路358号,临近街道口商圈与武昌火车站。拥有三个候车厅,候车面积达4000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2万名旅客候车。售票厅,设有15个售票窗口,可联网售票。

面向站前广场的立面

由于地处黄金地段,客流量大,故傅家坡长途汽车客运站周围发展了一些小商铺。这些附属建筑与主建筑的连接和融合是一个问题,并且需要避免流线交叉。从美观方面来说,杂乱的商铺广告招牌也不利于立面(特别是沿街立面)的美观性,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就是统一商铺的招牌风格并与建筑风格达成协调。

平面图

傅家坡长途汽车客运站曾在使用20余年后扩建,从平面上推断,第二售票室应该为扩建产物。第二售票室位于建筑的最东边,当我们去参观时未开放,并且周围都是经营冷清的餐饮店铺,显得杂乱萧瑟。从以往乘车的经验来看,第二售票室在重大节假日如春节时才会开放。但是由于位置太过偏僻,少有人能发现第二售票室的位置,乘客依然大量堵塞在第一售票室,必须依靠车站工作人员的引导情况才有所缓解。这一方面反应了扩建设计的不周到,另一方面也反应了对车站规模的错误估计。

建筑形体为三个矩形相连(最南边的矩形应为扩建的),面向站前广场的为长边,建筑进深较小。建筑形体如此设计的好处是缩短了上车的流线,并且体块的分散也将乘客与车流分散了,避免造成人员拥堵。但这样的设计也有不利的一面,候车厅的分散造成了第一候车厅实际使用的人少,大量乘客并不愿意停留在不能看到客车的第一候车厅。并且由于第一候车厅兼做前厅和交通空间,大量乘客只在此走过而不曾停留。

从候车室之间的连廊观察停车场

连廊与停车场的空间关系

停车场与站台

客车出入口

停车场与小型加油站

维修车间与停车场

停车场的设计优点同样也是流线短。一方面是客车停车——发车——出站方便,另一方面维修车间布置在车出入口附近,加油站以及洗车处布置在停车场的周围构成包围停车场的一圈,这样车进入后恰好修车,加油,洗车的一套流程可以走完,节省了空间,也节省了时间。

停车场只有一个出入口,难免会造成出入车流的交叉。而且,出入口设置在城市次干道上,该道路道路情况不佳,更容易造成拥堵。

1.2.2汉阳客运中心王家湾客运站调研

汉阳客运中心王家湾客运站位于汉阳王家湾商圈附近,并且离王家湾地铁站较近。但遗憾的是,客运站选址不佳。客车需要经过长长的引道进入停车场,而且我们去考察时,客运站主入口面对的主干道封闭施工,造成经营惨淡的现状。

建筑使用整体处理的手法,用波浪形的曲面网架屋顶将室内小房间整合起来,留下的作为候车厅通高的大空间。室内布置简洁有序,一层是候车厅与售票室,二层与候车厅并排的是客车零件厂家办公室,另外单独的一个三层小楼是车站工作人员办公室。

客运站背立面(车进入的一面)

客运站正立面(现暂时弃用)从第三层的办公室俯瞰室内

一层与二层

三层办公小楼

一层与二层连接的旋转楼梯 1.3现场调研总结——交通建筑性格把握

1.3.1 交通建筑的设计趋势

客运站的设计,应从“城市大门”向“城市另一中心”过渡。也就是说,客运站的功能要从单纯的旅客乘降场所,转变为旅客乘降,换乘其他城市交通工具,住宿,购物,娱乐,餐饮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服务中心,从而最大限度地便利乘客。1.3.2交通建筑的造型特征

象征城市门户,具有较强的标志性;体现出现代交通的高效与快捷,彰显现代建筑的魅力; 呈现尊重自然的环境观;体现应对环境的技术和生态策略。建筑结构表现调研

在本次设计过程中恰逢一个日本建筑协会举办的建筑结构模型展,收获颇多,也对我本次的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由于这次设计为选择了圆形平面,所以从诸多模型中选择了以下几种作为我本次设计的结构参考:

最终,出于对建筑造型的考虑,我选择了比较接近于以上图片中最后一张的结构体系——双曲面单层拉索体系,也称单层辐射索系。此结构常见于圆形的建筑平面,此时各拉索按辐射状布置,整个屋面形成一个旋转曲面。

双曲面单层拉索体系有碟形和伞形两种,我选择的是伞形。伞形悬索结构的拉索一端支承在周边柱顶环梁上,另一端支承在中心立柱上,其圆锥状屋顶排水通畅,只是中间有立柱限制了建筑的使用功能。

这展也相可的

在次结构中,我找到了对应的以参考模型。

这是国立代代木竞技场,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的著名作品,包括一座游泳馆(第一体育馆)和一座球类馆(第二体育馆)。(我这次参考的是第二体育馆)

两座体育建筑都采用悬索结构,游泳馆的平面如两个错置的新月形,球类馆平面如蜗牛形。两个馆的屋顶设计新颖,采用悬索和薄壳屋面,由桅杆柱支撑,呈现出奇特的贝壳状外观。它不仅跨度大,而且成为当时这类结构中最成熟的作品之一。这是技术进步的象征,它脱离了传统的结构和造型,它的整体构成、内部空间以及结构形式,展示出丹下健三杰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对日本文化的独到理解。生态建筑调研

3.1概念理解

生态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之间的关系如下: 绿色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颜色,它是地球生命之色,象征着生机盎然的生命运动。“绿色建筑”意在表明建筑应像自然界中的绿色植物一样,具有和谐的生命运动和支撑生态系统演进的特性。目前关于“绿色建筑”的概念很多,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我们可以认为,绿色建筑与“绿色食品”等概念类同,可以理解为“无公害,无污染,健康舒适,节能环保”的建筑。

“可持续建筑”又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是可持续发展观在建筑领域中的体现。同样准确的定义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一般情况下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原则指导下设计,建造,使用的建筑”,它体现了人们对资源,环境,生态因素的全面关注。为达到可持续发展,建筑环境必须反应出不同地域性的状态和重点以及构建不同的模型去执行。

三者的相互关系可以概括为:“生态建筑”与“绿色建筑”是从同一问题引发的两个概念。从内涵上看,“生态建筑”侧重于从“整体”和“生态”的角度,强调利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解决生态和环境问题,它有其自身的学科理论基础——生态学。“绿色建筑”则侧重于从环保和健康的角度,强调利用一切可能的行为手段来达到生态与环境保护的目的。由于“生态”和“环境”两者不能截然分开,所以“生态建筑”与“绿色建筑”所具有的含义是一种相互交融的关系。

“可持续建筑”是基于可持续发展观念而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观不仅关注“环境——生态——资源”问题,而且强调“社会——经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它涉及社会,经济,技术,人文等方方面面。

由此可见,“生态建筑”与“绿色建筑”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只不过各有侧重而已。但两者都有不足,那就是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没有看到问题的全部。“可持续建筑”是从问题的全局整体出发而提出来的,其内涵和外延较“生态建筑”和“绿色建筑”要丰富深刻得多。可以说,从“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到“可持续建筑”是一个从局部到整体,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认识发展过程。然而三者的最终目标和核心内容是一致的,即降低地球资源与环境负荷及其不利影响,创造健康,舒适的人类生活环境,与周围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只不过是从不同的侧面和层次来研究问题而已。

“生态建筑”和“绿色建筑”发展到今天,其内涵和外延较初始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与可持续建筑已经没有了本质的区别,三者目前正在走向统一。因此,在一般情况下,生态建筑也可以称为绿色建筑或可持续建筑。3.2 设计手法研究

生态建筑从设计手法上,可分为三个类型:(1)从建筑所在地域出发,提倡利用本地材料和传统技术的乡土地方设计手法;(2)既重视地方性,又适当地引入“适宜技术”的设计手法;(3)结合当地自然生态条件与最新生态理论,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来解决生态问题的高技术设计方法。这三种手法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从当地的具体生态环境出发进行设计,所不同的是对技术的应用观念与方式。

乡土的生态建筑。这种建筑类型需要建筑师了解环境地理现状,学习并继承传统建筑中蕴含的生态智慧,不依赖耗能设备,而在建筑形式、空间、布局和构造上采取措施,以改善建筑环境,实现微气候建构。印度建筑大师查尔斯·柯里亚的作品对该思想作了有力的注释。他注重对当地气候的研究,提出了“形式追随气候”的口号。柯氏认为:在热带气候条件下,空间本身就象钢筋水泥一样也是一种资源。为解决干热气候下建筑遮阳和通风,柯里亚提出了“开敞空间”和“管式住宅”两个命题。他于1963年设计的甘地纪念博物馆,其灵活的平面布置,空间的渗透与穿插,庭院的介入及其对气候的调节等等都反映了“开敞空间”的命题。“管式住宅”是把烟囱拔风原理应用于剖面设计中,在低层高密度的住宅群体中,既可创造小型化的阴影户外空间,又有效地解决了室内空气流通的问题,并产生了直接反映气候特征的建筑形象。

适宜技术的生态建筑。这种建筑类型以马来西亚的杨经文先生为代表。他从生物气候学的角度研究建筑设计,适当采用新技术与新材料,在高层建筑设计上尝试利用自然能源并建构良性微气候。他称之为生态气候学(Bioclimatic),其具体目标是满足人的舒适和精神需求以及降低建筑能耗。他在热带高层建筑设计中运用生物气候学所采用的方法,大体上有下列几个方面:

(1)在高层建筑的表面和中间的开敞空间中进行绿化;

(2)沿高层建筑的外面设置了不同凹入深度的过渡空间,(3)在屋顶上设置固定的遮阳格片,杨经文目宅外观

(4)创造通风条件加强室内空气对流,降低由日晒引起的升温;

(5)平面处理上主张把交通核设置在建筑物的一侧或两侧;

(6)外墙的处理上除了做好隔热,他还通过研究,建议采用墙面水花系统。杨经文认为通过这些措施,在热带地区的高层建筑可节省运转能耗的40%。

生态高技建筑。生态高技建筑是同周围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具有可持续性特点的高技术建筑,是对当今生态危机的一种积极、主动并且有效的解决之道,因而是高技术建筑未来发展的方向。生态高技建筑的创作,要求建筑师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不但要掌握被动式生态设计方法的精髓,更要关注相关领域的最新生态型技术发展方向,根据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特征,主动地应用高新技术手段,对建筑的物理性质(光线控制、通风控制、温湿度控制以及建筑新材料特性等)进行最优化配置,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环境因素之间的联系,使建筑与外界环境统一成为一个有机的、互动的整体。

生态高技建筑对于建筑微气候的关注可以具体归结为以下三方面:一是适宜的室内湿度和温度,满足人体热舒适及健康的要求;二是尽可能多地获得自然采光(减少人工照明的能耗);三是最大限度地获得自然通风(减少空调能耗)。通过最高效的人工技术手段来实现以上目标,或达到各要素之间的平衡就成为生态高技建筑师不懈追求的方向。其具体的设计手法是:

(1)引入绿色植物创宜人的景观

结合建筑构造技术和先进的电脑控制技术,生态高技建筑能够将绿色生态体系“移植”到建筑内部,使建筑内部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创造出田园般的舒适环境。诺曼·福斯特事务所设计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厦,成功地将自然景观引入超高层集中式办公建筑中,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座“生态型”超高层建筑。福斯特设计了9个14.03m高的花园,沿9层高的中央通风大厅盘旋而上,花园外侧面为电控调节开启程度的双层玻璃幕墙,花园面对大厅完全敞开,根据方位种植各种植物和花草,这样可以给建筑内的每一个办公室都带来令人感到愉快和舒适的自然绿色景观,并获得自然通风,还可以使阳光最大限度地进入建筑内部。

(2)尽可能多地获得自然采光

屋顶是光线进入室内的主要途径,于是各种光线收集、反射构件被应用于屋顶形式。如皮亚诺设计的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新设计中心由七个长短不一的扇形体量交叠在一起,屋顶交界处是一片倾斜的天窗,为室内提供照明。柏林国会大厦的改建的穹顶也是一个新型的采光装置。中庭是中高层建筑中光线进入的主要通道,在生态高技建筑中可以看到大量采光中庭。阳光由中庭渗入建筑,通过阳光收集、反射装置达到内部空间。与这个开敞空间相连的房间不仅可以减少一半的热量流失,同时减少制冷需耗。

(3)最大限度获得自然通风

篇3:中信集团武汉市建筑设计院简介

本院业务范围包括:各类城乡规划, 城市设计;各类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设计, 风景园林设计, 室内设计;技术咨询, 施工图审查, 设计监理, 地产估价, 项目管理, 环境艺术工程, 智能工程, 系统集成技术;计算机软件开发, 网络工程;建筑科学研究, 建筑技术开发。

本院人才荟萃, 专业齐全, 设备精良, 技术先进。现有职工700余人, 专业技术人员600余人, 其中, 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1人, 省、市专家30人, 教授级高工44人, 高级职称161人, 中级职称182人。已有一级注册建筑师54人,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92人, 注册城市规划师5人,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43人, 注册电气工程师10人, 注册造价工程师8人, 注册咨询工程师12人。6人取得内地与香港互认的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资格。设有8个设计所、1个规划设计研究所、1个专业设备所和7个分院 (北京、深圳、珠海、海南、上海、浙江、重庆) , 并投资兴办中信建筑工程顾问 (武汉) 有限公司和中外合资东艺设计公司。

57年来, 本院完成数十个国内外城镇规划设计, 7000多万m2国内外建筑设计, 设计活动遍及全国, 远达亚洲、非洲、大洋州、拉丁美洲20多个国家, 并与美、日、德、奥、英、俄、法、意、新 (加坡) 等国及港澳地区开展了广泛的技术合作和人才交流。

近20年来, 本院贯彻“改革兴院, 技术立院, 科学管院, 人才强院”的治院方针, 实施“发展高新技术, 争创名优设计”的名牌战略, 获得长足发展, 获国家、部、省、市优秀设计奖200余项, 科技进步奖80余项。

篇4:武汉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所实习报告

本文通过研究古建筑元素融入东湖听涛风景区的景观设计原则,分析了武汉东湖听涛景区的古建筑元素现状,发现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并从保护和利用、古建筑元素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环境景观要素原则等方面对古建筑元素融入景区中的景观设计提出了建议。

现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不再讲求千人一面,而是追求民族性、地域性与现代简洁实用原则相结合的,既科学又艺术的设计风格。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博大精深,是突出环境艺术设计中民族性、艺术性的重要源泉。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与景观设计的融合,即是当今环境艺术学科的发展要求,也是我国文化复兴,建立民族自信的必要手段。

古建筑元素、东湖听涛风景区概述

古建筑元素即中国古典建筑中的造型意趣与技巧。若对其应用得当,可在现当今环境艺术设计中达到古今融合,文脉呼应,现代实用性与民族文化性相结合的设计深度与设计效果。

1.古建筑元素的概念

在景观设计中,古建筑是人文元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中国古建筑文化独立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体系。中国古建筑可分为古典建筑和仿古建筑两大类。古典建筑因其历史文化背景,一般造型丰富,结构复杂,雕梁画栋、角兽飞檐,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精华所在。而仿古建筑指用于模仿与替代古代建筑、传统历史建筑、古文物建筑,还原历史面貌的建筑总括。从广义上来说,无论是古典建筑或仿古建筑都是古建筑元素所研究的范畴。从狭义上来说,古建筑元素按元素的组群布局形式可分为亭台楼阁、轩榭廊舫、厅堂馆斋、桥梁牌坊等。按元素的造型特点可分为空间布局、形态结构、材质、色彩等。本文所研究的古建筑元素,主要是从古建筑元素组群方法和建筑造型特点等两方面来分析古建筑融入景观设计的原则。设计师因地制宜、依山就水将园林建筑通过空间群体构图,把自然美与艺术美结合在一起,轻巧灵活、天然野趣,体现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建筑审美观念。

2.东湖听涛风景区中古建筑现状

东湖风景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区,是我国最大的的城中湖。由听涛、磨山、落雁、吹笛和白马五个片区组成。它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以及教育科普融合于一体,是武汉生态景观资源中难得的蕴含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的隗宝。

在此笔者主要分析的是东湖风景区中的听涛景区。听涛景区以其较为悠久的园林特色景观,成为东湖风景区中最早开辟、人气最旺,民众认可度最高的景区。

武汉东湖听涛景区湖岸线约3290米,1950年始建,2000年成为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区。其中所攘括的古建筑元素有古建筑旧居、观景长廊、楼、阁、桥、亭等,其中亦不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例如清代的九女墩、东湖宾馆梅岭一号(毛泽东旧居);也有民俗的特色仿古建筑,如纪念历史的屈原纪念馆,赏景品画的滨湖画廊,富有古韵的艺术中心,湖畔的秀丽长廊、远眺听风的长天楼,临湖观水的湖光阁、颇富民族风韵的行吟阁、曲桥亭廊围合的碧塘观鱼等。其中无论是仿古建筑或是原有建筑都蕴含着各自的动人故事,深深的体现了湖北的特色文化和悠远历史。

3.古建筑元素融合的必要性

人类活动在自然环境中是一种本能的生存,而享受生态美感,将人文元素赋予灵魂情感这是一种精神层面生活。古建筑亦是一种人文元素,如果当今的设计师们再不重视其在景观设计中的价值,那么在现代文化的浪潮中,很快古建筑元素就会被淹没在繁杂的世俗追求中。在有些地方将钢筋水泥铺满了景观园林中自然温婉的土壤,树木石林乃至城市里点点新鲜的空气也会变得冷漠多余,景观设计也就失去了真正的价值与意义。

景观设计是对自然文化、建筑文化、社会文化等文脉的发展与传承,只有把握好了文脉发展的顺序和来源,才可以更好的保证历史的延续性,宣传城市特色文化和历史文脉。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注重古建筑元素的独立性和组合性,如运用亭台楼阁、桥梁回廊的空间转换,不仅给人提供休息玩耍的地方,也给景区增添了古韵古香的历史韵味,创设了园林意境,让人们可以最大化的理解景观的时间空间的结合。古建筑元素不仅仅是供人观赏的艺术品,更是记录历史史诗的纪念碑,在景区内注重古建筑文化的修复和创造,能让人们感受独特的民俗美感。

古建筑元素与景观设计融合原则之一:充分保护和利用

景区中的古建筑元素有仿古建筑和文物保护单位古典建筑,因此把古建筑元素融入武汉东湖听涛风景区中的初衷,是保护古建筑原状不被破坏。古建筑不仅仅是代表了城市的一段历史,更是这个城市的一种文化底蕴,在城市景区中对古建筑的维护是至关重要的。将古建筑元素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进行系统的保护和利用,使其可以更好地融入现代景观设计中。

1.保护历史文物,成立艺术文化中心、湖北省博物馆

武汉东湖听涛风景区的艺术文化中心有湖滨画廊、屈原纪念馆、亚洲棋院、湖北省博物馆等。滨湖画廊是一条沿着波光粼粼湖水岸边形成的艺术长廊,包含着浓郁的艺术文化气息。在那里经常展示文人画家的绘画作品或是书法雕刻,游客们在欣赏东湖的碧波秀美的同时感受艺术家们富有诗意的艺术创作,是景区中具有丰富文化价值的古建筑之一。屈原纪念馆是一所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仿古建筑,将现代元素与古建筑融合。馆前竖立着屈原的半身像,展馆内陈列了有关屈原和楚国文化的资料史册,通过纪念馆弘扬湖北的地域文化,让游客们全身心的体验地域特色。湖北省博物馆建筑群,以楚国建筑中轴对称、高台组群的建筑布局格式组成,具有浓厚的楚文化艺术氛围。对待有一定艺术文化的古建筑或古建筑群,设计师们可以进行合理规划布局,通过展厅观光的形式组织艺术作品的展示和民俗特色的展览。让游客们全方位的了解体验古建筑文化的精髓,在自然景区游玩的同时获取文化上的升华。

2.利用休憩玩耍的亭台楼阁,增添景致

在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的景区进行合理的设计保留、利用富有中国园林气息的亭台楼阁、轩榭廊舫、厅堂馆斋、桥梁牌坊等建筑元素的空间构成形式,不仅仅可以给游客提供了人性化休息玩耍的设施,更增添了现代园林的古典建筑元素的景致,让园区中古建筑元素更贴近人们的生活,真正享受到人文元素所带来的生态、人文、社会价值意义。武汉东湖听涛风景区的沧浪亭、湖光阁、楚风园、先月亭、可竹轩、长天楼、多景台、听涛轩等给人们提供了众多线性的休息玩耍、如画风景的地方。古韵古香的亭台楼阁给湖光月色增添了一份古典的和谐与宁静。在沧浪亭享受林间的鸟语花香,在长天楼远眺远山,在岛上的先月亭,多景台独觅一份优雅,在听涛轩闭目感受湖水的沧海桑田,水云轩品茗“水云乡”,无不让人感受到武汉的地域文化,东湖景区古建筑元素的古雅别致。落羽桥,荷风桥等穿插在东湖之上的古典音符,完美的衔接了各个听涛景区的各个景点。走在湖畔上,漫步欣赏两岸的风光,这是石路古桥才有的意境。钢筋水泥是冰冷的,根本无法与湖水和谐共处。

通过笔者对听涛景区内不同功能形式的古建筑元素的分析和实地的探讨考察,生临其境的感受到了古建筑元素在景观设计中协调融合的重要性和新时代的设计需求。同西湖等国内其他湖泊型风景区相比,东湖因其历史文化原因,名气有所欠缺,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有所不足;而且风景区里的有些仿古建筑都是解放后所建,没有任何蓝本,属于应景之作。例如以上所分析的长天楼,屈原纪念馆等古建筑,随然都具备了一定的古典韵味,但是都是仿古的现代建筑,因此缺乏了一些真正的文化涵养。文化美感是需要历史的底蕴的,是需要时间来衡量的,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设计师们进一步探讨和考量。

古建筑元素与景观设计融合原则之二:可持续发展

在景观设计中要考虑古建筑元素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其历史的延续性。现代的建筑元素需要合理设置,才能与生态环境相呼应。大力发展古建筑元素造型特点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把握好文脉发展的顺序和来源,才可以更好的宣传城市文化和历史韵律。古建筑元素从造型特点上,可分为:

1.建筑空间布局

通常都是一个主体核心建筑,附以一个或几个副体辅助建筑,中间用廊衔接,形成一个建筑组合群体。确保了建筑的功能性和协调性,有利于凸显建筑的艺术感染力。休闲的楼阁亭台是在景区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建筑形式,楼阁给人的印象四方开阔,多以六开间二至三层楼的格局为主,在树木远山处,适合远眺休憩。而亭台多建在环抱山水,景色清雅,视线开阔的地方。例如听涛景区的行吟阁,史建于1954年,位于东湖中部的小岛上,四面与水相依,由荷风、落羽两桥与道路相连。阁名出自《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句。建筑依山就水,系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层层飞檐,灰墙翠瓦,与桥、水、陆连接成线性风景长廊,让人感觉美不胜收。

2.建筑形态结构

听涛景区古建筑无论建筑规模大小,基本由台阶、屋身、屋顶组成,梁柱作为基本骨架和受力构件,多为钢筋混凝土柱式或框架仿木结构,远观类似古典建筑,但缺乏地域文化元素。在景观设计中,古建筑元素与景区的融入可凸显地域文化,例如从建筑形态结构方面考虑,可以再建筑的门、窗、屋檐、柱、斗拱、瓦当等方面注入地方元素,以建筑形态和结构细节让游客体会到地方建筑元素特色。

3.建筑材质

建筑用材主要为钢筋混凝土、木材、石材,主要为满足力学工程需求。古建筑元素的建筑材质选择可根据地方文化适当多样化,突出自然风景和文化内涵的可持续性发展。例如选择地方性材料,竹、土砖、灰瓦等,让建筑融入自然。

4.建筑色彩

色彩传承了古园林建筑的常用颜色,灰色的墙面,朱红色的立柱,墨绿如木的楼顶,无不显示出园林中古建筑的文化底蕴和魅力。

通过对听涛景区古建筑元素的造型特点分析,可以发现无论从建筑空间布局、形态结构、材质和色彩方面,古建筑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融合要挖掘地方文化,结合实际地理环境,因地制宜,继承传统古建筑的布局、结构、材质、色彩才能更好的可持续发展古建筑元素,吸引游客、市民,在精神上对武汉的地域文化有身份认同感。

以地方文化的挖掘作为景区古建筑元素旅游开发和景观设计的基础,突出自然风景和地域文化,以文化吸引游客,以风景感化游客,让东湖生态景区成为武汉旅游的龙头产业和支撑点。通过对东湖听涛景区的系统分析,由此可以考虑到景区未来规划可以向旅游休闲度假区域发展,开发新的旅游热点,坚持可持续发展,引起人们进一步对生态景区中人文化可持续的重视。

古建筑元素与景观设计融合原则之三充:

充分利用环境景观要素

1.避免古建筑元素与景观中其他要素之间相互衔接不协调

景区的环境受到了城市工业的一定影响,不单单是东湖的水质乃至古建筑等人文元素都受到了工业化的破坏。由于长时间缺乏资金和人力的投入,使得景区的人文元素有点单一简单化,文化氛围不够浓郁,层面较为淡薄。例如异国风情园与其临近的蝴蝶花园,海洋公园等一系列景观建筑点之间的文化差异不协调,因而景观文化情调不太统一。

2.古建筑元素要充分利用环境景观要素,体现景观意境

在园林景观中起到点缀和组织观赏的作用,因此古建筑元素的设计要根据景区的规划因地制宜,符合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使人工美和自然美相呼应,这也是景观设计最想达到的景观情境。景区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巧妙结合,可通过利用地形,山顶、山坡、水面、植物等的环境景观要素设置建筑群组。例如在听涛景区观景平台旁的“碧潭观鱼”建筑群,是一组以曲桥亭廊相连贯穿一片山水湖池的园林建筑,巧妙的在平面上利用亭榭呈品字布局,体现楚国喜邻水面筑亭的建筑特色。

将古建筑元素融入东湖听涛景区设计中,需要科学的规划,建立主题东湖文化区。区域主题的旅游的形象是人文元素滋生的源泉,要将古建筑等人文元素主体化,才可以更加和谐统一,促进东湖生态景观的完善。不得不承认听涛区中古建筑元素相互之间较为独立,景点的衔接性过于缺乏。将艺术中心,亭台楼阁,长廊隔断,集会场所相互融汇贯通,具备了基本的游览指导性,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去学习欣赏东湖文化。

目前城市景观有些注重形式主义,过于关注功能性,人们在享受城市景观的视觉美感的同时,人文元素和自然景观失去了应该有的意义。一些设计师并没有把一个城市中的文化、科技、经济、自然元素等相关元素与景观设计做有效的结合,使得景观不再缺乏特色审美感。而透过以上就东湖风景区内古建筑元素的融合进行的一系列的讨论,我们可以了解到古建筑元素在当今的环境景观设计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作为设计师需要不断深刻了解其中的价值与意义。将理论性的知识投身于真正的实践中,丰富景观的文化多元性,促使社会、文化、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和谐共处。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艺术学院 )

项目来源:2012湖北省教育厅青年项目

项目名称:人文元素在生态景观设计中的融合研究——以武汉东湖风景区为例

篇5:武汉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根据《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第___条、第___条,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的建筑规划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各项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符合国家颁布的各项规范、标准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确定的规划设计条件,涉及消防、抗震、人防、环保、风景名胜、绿化、交通、防洪、文物保护、信息网络等,还应符合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

建设用地面积大于___万平方米的建筑工程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小于___万平方米的,必须做总平面规划设计。

第五条

根据本市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居住建筑朝向以南偏西15度至南偏东15度为宜。

第六条

主城区(即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七个城区)划分为密度一区、密度二区和密度三区(具体划分见本规定附件一:《武汉市主城区建筑密度分区示意图》)进行建筑规划控制,城市规划区内其他地区按密度三区进行控制。

第七条

建筑工程的规划管理实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制度,建设单位应按《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的规定申请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八条

建筑工程必须按核准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确需变更建筑物(含构筑物,下同)使用性质、高度、位置、平面、立面、建筑外墙色彩及材料的,应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重新核准。

第九条

建筑工程的实地定位放线和验线,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城市道路坐标、控制高程和红线图测放。

第十条

建筑工程竣工后___个月内,建设单位应持竣工测量图纸和相关资料申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规划验收。验收合格的,颁发规划验收合格文件。未取得规划验收合格文件的,房产管理部门不予办理房屋产权证明等有关文件。

第二章

建筑间距

第十一条

居住建筑间距,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建筑高度___米以下(含___米,下同)的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为:

1.纵墙面与纵墙面的间距,密度一区内不少于建筑高度的___倍;密度二区内不少于建筑高度的___倍;密度三区内不少于建筑高度的___倍,其中在国家级开发区和东西湖、汉南、江夏、蔡甸、黄陂、新洲建制镇规划区内不少于建筑高度的___倍;并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间距要求;

2.纵墙面与山墙面的间距,密度一区内不少于___米,密度二区内不少于___米,密度三区内不少于___米;

3.山墙面与山墙面的间距,建筑高度在___米以下的不少于___米,建筑高度在___米以上的不少于___米。

(二)建筑高度___米以上(不含___米,下同)的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为:

1.纵墙面与纵墙面的间距,其中___米以下部分间距按前项第1目计算,___米以上部分在密度一、二区按不少于所增加建筑高度的___倍进行递加计算,在密度三区按不少于所增加建筑高度的___倍进行递加计算,不足___米时,按___米计算;其最大间距,在密度一区内可以不超过___米,在密度二区、密度三区内可以不超过___米;

2.纵墙面与山墙面的间距,纵墙面在南面时,不少于___米,其余情况下不少于___米;

3.山墙面与山墙面的间距,密度一区内不少于___米,密度二区、密度三区内不少于___米;

4.点式建筑的间距,按建筑之间的南北向重叠面进行计算:无重叠面时最近点距离不少于___米;重叠面小于___米时,间距不少于___米;重叠面大于___米时,按本项第1目计算。

(三)建筑高度___米以上的居住建筑与建筑高度___米以下的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为:

1.建筑高度___米以上的建筑纵墙面与其南侧的建筑高度___米以下建筑的纵墙面之间间距按本款第(一)项第1目计算;与其北侧的建筑高度___米以下建筑的纵墙面之间间距按本款(二)项第1目计算;

2.建筑高度___米以上的建筑山墙面与其北侧的建筑高度___米以下建筑纵墙面之间间距不少于___米;与其南侧的建筑高度___米以下建筑纵墙面之间间距不少于___米;与其东西两侧的建筑高度___米以下建筑纵墙面之间间距不少于___米;

3.建筑高度___米以上的建筑纵墙面与其北侧的建筑高度___米以下建筑山墙面之间间距不少于___米;与其南、东、西侧的高度___米以下建筑山墙面之间间距不少于___米;

4.建筑高度___米以上的建筑山墙面与建筑高度___米以下建筑山墙面之间间距,不少于___米。

在密度一区、密度二区内临城市主、次干道,根据城市规划用地条件及城市空间景观要求布置的建筑与周边现有的永久性建筑之间间距按前款执行确有困难的,其间距可适当缩小,但不得少于应退间距的___%,并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间距要求。

第十二条

非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可按本规定第十一条规定的间距适当减少,但减少幅度不得超过___%,并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间距要求。

第十三条

居住建筑与其南侧非居住建筑的间距,按本规定第十一条规定确定;与其北、东、西侧非居住建筑的间距,可按本规定第十一条的规定适当减少,但减少幅度不得超过___%,并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间距要求。

第十四条

建筑间距按以下规定计算:

(一)建筑间距按相邻建筑外墙轴线间距计算;

(二)建筑纵墙面外挑阳台、梯平台、走廊及凸出辅助设施部分的累加长度超过纵墙面长度二分之一的,其间距以最大外凸部分或外凸部分轴线的垂直投影线计算;

(三)建筑山墙设置外挑阳台的,建筑间距按阳台外轴线的垂直投影线计算;

(四)建筑山墙若开有卧室窗,则按建筑纵墙计算建筑间距。

建筑间距按前款规定仍无法确定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五条

非平行布置建筑之间的建筑间距,按建筑之间的平均距离计算。非平行布置的建筑之间最近点的距离应不少于标准间距的___倍,并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间距要求。非平行布置建筑之间的角度超过60。的,则按建筑纵墙面对山墙面的规定计算建筑间距。

第十六条

建筑后退规划用地范围线按下列规定进行:

(一)相邻建筑双方各自从规划用地范围线起计算后退距离,后退距离不少于本规定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间距的一半;

(二)在现有永久性建筑南北两侧新建居住建筑,且永久性建筑未按前项规定退够应退间距的,新建居住建筑的后退距离应在自身应退规划用地范围线间距基础上再行后退,其中:新建居住建筑在北侧时,间距不少于本规定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间距的___%;

新建居住建筑在南侧时,间距不少于本规定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间距的___%,并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间距要求。

新建学校的教学用房、医院的医疗用房和其他特殊工程项目以及与其相邻的新建建筑物(含居住建筑和非居住建筑),建筑间距除应符合本规定第十一条要求外,还应在各自应退距离基础上加大___%。

第十七条

沿城市规划道路新建建筑物,其后退规划道路红线的距离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道路等级、建筑物建设规模、使用性质等情况确定,但最小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建筑高度___米以下的居住建筑后退规划道路红线不少于___米;

(二)建筑高度___米以上的居住建筑、建筑高度___米以下底层带商业用房的建筑物及小型公共建筑后退规划道路红线不少于___米;

(三)新建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大型公共建筑、建筑高度___米以上公共建筑,后退规划道路红线不少于___米;在密度一区、密度二区内后退规划道路红线确有困难的,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适当少后退距离,但不得少于应退距离的___%;

(四)工业厂房、仓库、居住区管理用房等,在满足基本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后退规划道路红线的距离;

(五)临城市规划道路修建的围墙、挡土墙,必须后退规划道路红线___米,其形式应美观、通透;

不临城市规划道路修建的围墙,不得超过其规划用地范围线。

在城市规划道路两侧修建建筑物,其台阶、坡道、基础、地下室、施工维护桩、雨棚等,均不得超出规划道路红线。

本条规定后退规划道路红线距离从底层凸出外墙起算,外挑部分垂直投影线超出底层凸出外墙的,按外挑部分的垂直投影线起算。

第十八条

新建建筑物退让公路、铁路、供电高压走廊、危险品库、排水走廊等,按相关规定执行。

在城市现状公共通道边新建建筑物,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相邻各方关系确定建筑间距。

第三章

建筑规划设计要求

第十九条

建设用地面积___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城市重要地段的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等项目的设计,应进行多方案优化比较,建设单位在报建时,应提交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设计单位做出的设计方案。

第二十条

建筑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总平面布局合理,内外交通顺畅,保证足够的绿化和开敞空间,充分考虑竖向、市政、无障碍设计、停车场(库)等因素的要求;

(二)建筑立面造型、色彩及外墙建筑装饰材料、防雨遮阳和其他外墙设施应与城市景观相协调;建筑物上的冷却塔、水箱、电梯间以及空调等设施应与建筑物整体景观相协调;

(三)建设用地内主体建筑的附属建筑,如变(配)电房、信息管线交换间、泵房、空压机房、锅炉房、烟囱、烧火廊、邻居间(道)、污水处理池、煤气调压装置等不得临城市主、次干道布置。

第二十一条

建筑设计方案报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时应提交下列设计文件:

(一)总平面设计图。

图纸比例为1:500,必要时可采用1:1000。图上应标明现状地形、地物、指北针、规划用地范围线、规划道路线,拟建的建筑物位置、尺寸、层数,拟建的建筑物与规划用地范围线和相邻现状建筑物的关系,按制图规范要求表示的建筑物基底线、外挑线、屋顶俯视线,室内外标高,室外场地布置(含交通组织、停车泊位、绿地、建筑小品、排水坡向、化粪池、垃圾收集等),有关技术经济指标;

(二)建筑单体设计图。

图纸比例1:___至1:300。图纸内容包括各层平面、主要立面、剖面图;

(三)建筑方案设计说明书以及必要的效果图、模型、实景三维动画等。

第二十二条

建筑设计施工图报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准时应提交下列设计文件:

(一)总平面设计施工图。

图纸比例为1:500,图上应标明用地范围及尺寸,指北针,现状地形和地物,拟建建筑物、道路及其名称,建筑物定位及其与场地四邻相互关系尺寸,拟建建筑物的层数、室内外设计标高、场地竖向设计等;

(二)建筑设计施工图。

图纸比例为1:100或按照制图规范规定的比例,图纸包括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并附有外墙建筑装饰材料、色调设计以及重要部位的装饰装修设计;

(三)全套建筑设计说明资料。

第二十三条

建筑物开口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四层以上居住建筑不得设置内天井。

(二)居住建筑开口天井应符合下列要求:

1.建筑高度___米以下的,如开口天井仅仅用于厨、厕、梯间的通风、采光,开口宽度不少于___米;用于厅、卧室通风采光的,开口宽度不少于___米。开口天井的深度(含外挑部分)应不大于开口宽度的___倍。

2.建筑高度___米以上的,如开口天井仅用于厨、厕、梯间通风、采光的,开口宽度不少于___米;用于厅、卧室通风采光的,开口宽度不少于___米。开口天井的深度(含外挑部分)应不大于开口宽度的___倍。

3.开口天井内不得设置挑阳台、梯平台等影响采光、通风的设施。

(三)U型、Π型居住建筑,开口宽度应不小于其深度。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所用有关术语的含义:

(一)“重叠面“,是指在点式建筑间距的计算中,点式建筑之间在南北方向上重叠部分在东西方向垂直平面上形成的投影面。

(二)“建筑间距“,是指建筑物外墙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本规定中的建筑间距,特指在综合日照、通风、视线、空间和环境等因素后,所规定的建筑物之间按外墙轴线计算的最小水平距离。

(三)“外墙轴线“,是指建筑外围的墙中或柱中轴线,用点划线表示。

(四)“规划用地范围线“,是指相邻不同权属地块之间的权属分界线。

(五)“定位放线、验线“,是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划定的红线图,对建筑物的主轴控制点进行实地测放,并在建筑物施工至正负零时进行检核,以对建筑物的位置、基底形状及尺寸进行规划管理。

第二十五条

本市城市规划区内个人修建私有住宅的建筑规划管理规定,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篇6:武汉开来建筑设计院工作总结15

1、小区的道路6m+1m+1m(隐形的消防车道?)宽,r=12m?小区垃圾站的设计?小区停车场的尺寸可以定为2.5*5

2、别墅栋与栋之间沉降缝可以取350mm

3、双排停车之间的净距离,分地上和地下?

4、坡屋顶屋脊的画法

5、小区道路的宽度,6m(小区道路)、4m、2m(入户)

6、研读小区设计规范

7、方案设计和施工图之间的允许的误差,如面积

8、建筑东西向的间距

9、一梯两户大概的尺寸:12*21

10、不是垂直停车的停车场的设计、11、隐形消防车道

12、建筑与道路之间的距离的控制要求

13、商业建筑:孵化楼

14、医院地下一层:中心吸引、中心供养、放射科、物流配送中心电井、吸氧、风井(井道设置多时,可以标示备用?)

15、医院的名词解释:制片 标本陈列 洗涤中心

16、区别收费结算中心、挂号及医院登记

17、解释磁共振、ct、检验科

18、地下室的开门方式:140m2的空调机房可以只开一个门? 水泵房和水池放在一起,水池不开门,水泵房60m2设置两个门?

19、低压配电室、高压配电室、空调房

井道:水井、20、封标:加盖封条、加盖章子,立面要有图纸和光碟

21、屋顶花园的防水构造

22、地下车库柱子的净距(三辆车)多少更经济一些?

23、公安局设计:信访、国保大队办公、痕检室、禁闭室的设计要求?su?

24、强电井、弱电井对层数的要求:底层不需要强电井?多少层需要?

25、每张图对应总平面的图上的对应位置,方面直接,更专业

26、厨房有一个井道

27、棒影图例

28、古根海姆博物馆是一个连锁的博物馆

29、建筑师和专业的互动、建筑师和业主的互动,互动双方比作左右脚,左脚迈一步,右脚再迈一步,不断的重复,就是前进了--------张开济 30、建筑师不断的调整自己的立场,审视应变,不断的求索

31、面对电脑,没有博学,只有善学

32、善于思,简于形

33、创意的母体进行:归纳、综合、对位、变异、重组、异化、模糊、强调、重叠、扭转

34、BIAD

35、中心控制室

36、在近乎三角形的地段,沿着一边进行3个相同的居住建筑的组织,可以在第三个也就是相对占地长度大一些的地方设置网球场一类的,在中间不多不少用地的,则沿路设置停车场。。

37、绝对的高程用于建筑入口处的标示、相对高程用于屋顶的标高

篇7:武汉开来建筑设计院工作总结30

2模型建好的前提下,渲染和后期一张总图2500,一栋建筑700,好贵啊,呵呵

3、进入房间的门不可以和卫生间的门对着、厨房的门不可以和卫生间的门对着-------影响风水

进门对楼梯是好事..这叫门对步步高

4空间使用----推敲的魅力,多体会。。。(灵活的切割、不要有定向的思维)

5、在建筑的内部的房间的布置中,最好整体一些,不要太零碎 6《建筑设计资料集》又叫《天书》 :》

7楼梯的疏散宽度是2m,那么楼梯门的疏散的宽度也必须大于2m?有规定吗?还是直接1.2m就可以

疏散宽度指的是在疏散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小净宽度,如果你的楼梯是2米,但门是1.2米,如果着火,人群先要经过1.2米的门,产生了堵塞,这时候你的楼梯就算是4米也没有用,因为门的瓶颈耽误了疏散的时间,反之,你的门是2米,但楼梯是1.2米,一样在楼梯处产生了瓶颈,所以应取两者最小的一个宽度进行计算

疏散宽度:按每股人流为0.5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0-0.15m为人流在行进中人体的摆幅,公共建筑人流众多的场所应取上限值。0-0.15m就是边界效应的宽度。比如在大型超市中每股人流的宽度为0.7m,楼梯的净宽度应当以1.4m、2.1m、2.8m为宜。6层以下的住宅梯断的净宽》1000mm,七层以上》1000mm,室内室外不易也不一样,综合医院疗养院》1650

8、检验科一般包括临床、生化、细菌。

临床检查:血液一般检查、尿液检查、血液寄生虫检查、粪便检查etc 生化全项检查:包括肝功,肾功,心功血脂。(肾功:K、Na、Cl、Ca、Urea、UA、Cr、CO2-----------肝功:血氨NH3)

细菌检查: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支原体培养+药敏、淋球菌培养+药敏etc

9、防火卷帘可以跨越沉降缝设置

10、在中庭、自动扶梯的位置要防火卷帘(防火卷帘柱间设置)

11、自行关闭的防火门的表示方法

防火门根据耐火极限应划分为甲、乙、丙三级,防火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并在关闭后应能从任何一侧手动开启,用于疏散走道、楼梯间和前室的防火门,应具有自行关闭的功能。双扇和多扇防火门,还应具有按顺序关闭的功能。常开的防火门,当发生火灾时,应具有自行关闭和信号反馈的功能。消防控制设备对常开的防火门的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6.3.7.1 门任一侧的火灾探测器报警后,防火门应自动关闭。

1、防火门按照开启状态分为两种:一种是平时呈关闭状态,当有人员出入时,要推开或拉开门使其开启,尔后,自行关闭的门,称之为常闭式防火门;另一种是平时呈敞开状态,当发生火灾时,其自行关闭和信号反馈的门,称之为常开式防火门。

2、常闭式防火门除具有必要的耐火性能外,还要求有自动关闭和顺序关闭的功能。这些配套的功能万万不可忽略,否则,必将留下诸多隐患。目前,在我国使用的绝大多数为此类防火门,主要的原因是所有使用的零部件均为结构简单的机械产品,容易制作安装,而且成本造价低廉。但是,常闭式防火门存在诸多的缺点:

(1)疏散走道、楼梯间和前室的防火门,使用常闭式,给正常通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2)由于此处通常为人员经常走动的地方,人流量较大,门频繁开启,势必出现防火门及其五金配件经常损坏的现象,尤其是闭门器,一不小心,一旦开启角度大于其安装时的使用角度范围,闭门器将不能行使其自动关闭的功能。

(3)工程验收交付使用时,闭门器往往调试到刚好关门的状态,可是,一旦着火,产生热气流膨胀时的冲击力,防火门两侧就存在一定的压力差,调整好的闭门器很难使防火门达到可靠的关闭状态。这样,烟火就会进入共用前室,消防人员无法进入前室进行救人灭火,逃生用的封闭式楼梯间也就变的不够安全了,等等。

3、规范中对常开式防火门连续使用了三个“应”字,严格地强调了常开式防火门在常闭式防火门的基础上,增设了信号反馈功能。而且,必须具备这三个基本功能,缺一不可。目前,市场上大部分防火门缺少可靠的“自行关闭”和“信号反馈”功能,已被多次火灾案例证实,由于防火门无法可靠的关闭,导致火场蔓延的烟火无法有效隔断,大量的有毒烟雾肆虐,以致造成相当人员窒息死亡,教训惨痛。

12、共用一个疏散楼梯的两个防火分区的门必须都是甲级防火门?防火墙上的用防火门就行?

13、要考虑梁正下面的空间的利用和视觉的影响:不放沙发和床等等人流都逗留的地方

14、高层正下面是否属于裙房的面积?(影响防火面积的计算)

裙房的高度一般不超过24m;裙房高度小于10米(含10米)时,按低层间距控制;高度超过10米、小于24米(含24米)时,按多层间距控制;高度超过24m时,按高层间距控制

15、卫生间的正上面不能有梁,否则大便池的下水管道穿不过去(有梁挡着)

16、窗地比和窗墙比那一个是必须满足的 窗占外墙比例的20%~30%。被认为属于低档房,大量经济适量房和从前遗留下来的老房子都是这种比例,而且窗的造型简单,中规中矩,缺乏美感。

窗占外墙比例的40%~50%,被看作是中档房,近几年大批商品房属于这一档次,窗的造型开始美化,而且出现了外飘窗、转角窗。窗所使用的玻璃为蓝玻、绿玻、中空隔音玻璃。在某些顶部不太突出的楼盘上,窗和阳台成为外立面最吸引视线的建筑符号。

窗占外墙比例的70%以上,一般公认为高档房,接近豪宅的尺度。这类住宅大量在客厅、卧室甚至书房采用落地长窗,因此显著增加了窗在外立面上的比例。个别的豪宅完全是玻璃幕墙。没有实墙面。

提高窗墙比有诸多问题,因此盲目追求窗墙比是没必要的。窗墙比40%~50%已经是非常好的比例,既可采光通风,从外立面看上去也赏心悦目。玻璃窗的散热性强,保温性差,冬季在室内有暖气的情况下,窗前的温度一般比会室内其他地方低2度左右。因此北方地区千万不宜盲目效仿南方楼盘,夸大窗了的比例以求单纯美观。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中规定:居住建筑各朝向的窗墙面积比,北向不大于0.25;东西向不大于0.30;南向不大于0.35。

窗地面积比值为直接采光房间的侧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的地面面积的比值。离地面高度低于0.5m的窗洞口面积不计入采光面积内。

这些民用建筑规范上都有,多看看旧知道了。

住宅室内采光标准: 卧室、起居室、厨房----1/7 楼梯间----1/12

17、人防只能放在地下室的最下面一层?如果地下两层,不能放在地下一层?

18、对于疏散门的最小的宽度和疏散走道楼梯的梯段的最下宽度的要求?

19、cad打印的时候,如果调线型,但是粗细显示不出来,那么就是没命令加粗 20、建筑加柱子的时候如果柱子不再拐角那么---一定要考虑房间是否考虑做大房间(因为梁的问题)

21、在墙体或者房间的角部多数要有柱子,因为要承接楼板的力

22、对房间的净高有要求的房间,那么梁的位置就需要考虑了,否则梁影响净高

23、楼梯平台折板处的梁是楼板的圈梁上加小柱子承接的

24、在大空间而且有梁穿过,而且对净高有要求的房间,跨度达到12m的混凝土结构,可以考虑不加次梁,楼板的厚度要400左右

25、和结构的配合:依据主网的合理性改房间,关于层高问题的解决

26、柱子错开,梁搭在梁上,只能错着搭,否则不合理

27、楼梯平台上的梁是每层梁上搭的短柱子承载力的

28、幼儿园的规范限的很死,设计有难度:比如每个班都需要一个分隔开的活动室和统一的室外的活动场所、各个房间的面积有死要求、音乐教室的层高有要求(一般单独设置一层)等等

29、方案扩充的时候柱子的轴间尺寸(由结构的来标),主要标墙体之间的尺寸;还有一些细部的尺寸,例如楼梯间。。(但是不需要大样图);还有门窗表、房间的面积也不用标

30、在方案扩充的时候,不要考虑轻质的隔断,一般工程一次性做齐,不会考虑那么复杂,有墙的下方一定有梁

31、在规范的字眼的问题上,争取最大化,例如幼儿园设置成全日制的,那么面积可以腾出几平米

“房间合并设置的时候“的意思是两个功能房间设置成大的房间(空间可以自由的调动)由走廊连接的不开门都不算

32、卫生间的下面一定有梁,因为存在降板的关系

33、用门窗表生成的门窗最准确,但是要保证在门窗之外,其他的线条不能在门窗的这一层,否则生成很多的未知的门窗

34、设计的时候,墙体的轴线要在柱子的轴线上,否则会出现轴线之间的尺寸是25、5等等的零碎的小数

35、基线的命令在cad中自动生成墙的中线,方便标注

36、高层占地面积,多层的建筑的4%-6%确定人防的面积?

37、武汉买房超过90平方可以办武汉户口?

38柱子覆盖下的墙体也要结合好,这样有利于基线命令下的尺寸标注和散水的绘制

39、轴线定柱子,基线画墙体尺寸 40、初步设计需要立面图

41、例如楼梯间的门的定为,在施工图中不一定标注,只要在大样图中标出就好了

42、方案扩充平立剖加门窗表,其他的不需要,除了施工图的大样其他的基本齐全

43平面的功能可以参照天书,毕竟那些是经典,而且最主要的是空间,立面在考虑一下就好了

45、cad填充:grate-----栅格---用于空调的饰面砖----横条纹---用于竖板墙体 Net---用于墙体填充(和饰面砖区别)Line—用于栏杆(1:100)。间距小于饰面砖

46、ctrl+“+”调出天正命令

47、风机盘管:是中央空调理想的末端产品,风机盘管广泛应用于宾馆、办公楼、医院、商住、科研机构。风机盘管主要依靠风机的强制作用,使空气通过加热器表面时被加热,因而强化了散热器与空气间的对流换热器,能够迅速加热房间的空气。所在房间的空气,使空气通过冷水(热水)盘管后被冷却(加热),以保持房间温度的恒定但是,由于这种采暖方式只基于对流换热,而致使室内达不到最佳的舒适水平,故只适用于人停留时间较短的场所,如:办公室及宾馆,而不用于普通住宅。由于增加了风机,提高了造价和运行费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也较为复杂。

48、建筑的外轮廓的加粗:屋顶的栏杆,门前的雨棚等等均要算在内?

49、幼儿园设计如果室内的活动场地不够,那么一层每个班可以安排各班出口通至室外,二层也可以通过滑梯到室外

50、跨度10m做大板来增加净高没问题,梁为宽扁梁,高度和楼板一样高,而且只有一个方向上的梁,不存在次梁的问题

51、楼顶不存在净高的问题,因为梁可以往上翻

52、做大板不存在隔墙的问题?怎么承重?

大板就是单块面积比较大的板,如跨度大于6米的板;它是人们对建筑要求不断提高的需要,它带来了大面积房间,还很高效地解决了一些楼面复杂分隔小房间的问题。以往有墙的地方都设梁,大板省去了错综复杂的肋梁布置,给上下层不同布置的建筑在结构设计时候带来极大的便利。

大板上还要分隔房间,有可能存在象卫生间要局部降板厚,还有可能要做各种井道口,大板在设计过程中就需要处理许多开洞的问题,长边不大于1米的洞按《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设些无明梁的构造钢筋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对于长边大于1米甚至达2米以上的洞口,而且不好按构造手册上设置明梁的时候,不能仅放几根构造钢筋就行了

53、有梁穿过的房间需要做吊顶?什么样的房间需要做吊顶?

什么情况下适宜吊顶?主要的一点是要使建筑原有的梁及管道看不到,还有一点是使空间高度趋于相同。

客厅顶面中有不适当的主次梁,要想办法去设计化解、装饰。有时业主把阳台改成厅的一部分时,厅与阳台天花间会有一梁,简单的做法是在梁底向外吊平顶可以让人感觉不到隐去的梁,看上去很顺畅,也可以解决窗帘盒隐去的问题。客厅到餐厅之间一般情况下会有梁。餐厅面积一般都比客厅小,可考虑在餐厅做吊顶装饰。如果餐厅是单独房间也不一定要吊顶。

在卫生间、厨房,一般情况下是应该吊顶。因为这些地方一般都有管道,并且空间平面很小。要注意选择材料,要无污染、无纤维粉尘。这些地方吊顶后要用明亮光源,造成卫生洁净的通亮感觉。

54、一个大房间有个梁穿过,那么净高怎么算?房间有横梁最好不要在横梁下面安防沙发啊,床啊这些固定的座椅。最简单的就是不在在下面活动就不用化解。把沙发,床这些都移一个位置就可以了~~因为上升气流遇到了横梁会改变气流的走向而向下俯冲,长期坐在下面被气流吹都会影响身体的~实在要在下面活动的话,条件允许可以考虑用吊顶把它包起来填成平的顶。

55、立面设计的时候,可以把楼梯间的窗户设置成其他类型的,墙体的纹理设置成直线的阵列,其他的填充的墙体就为网格状

56建筑的方案扩充标墙体的轴线尺寸,柱子不标,有结构的来确定

57、标注尺寸在弧线的位置要表出圆心的位置和他的定为,在柱子的问题上,还要考虑不要突出走廊,破坏走廊的完整性 等等

58、两个入口挨的很近,可以利用景墙分割,立面又可以优化,效果更佳

59、门窗表自动生成的不准,需要自己再数一遍,这样才准 60、在方案扩充的时候就需要注意,柱子不要突出走廊,以防这样的阳角会碰伤人

61住宅的净高是指下层地板面或楼板上表面到上层楼板下表面之间的距离。

篇8:武汉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所实习报告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英国殖民者来到武汉汉口, 并靠近临江地带划了一片土地作为英租界。也因为此, 汉口成了当时除了上海以外第二大的通商口岸, 经融贸易以及航运业飞速发展。在海外, 汉口被誉为“东方芝加哥”。

城市是一部真实反映文化历史和人们生活的记录册, 我国大多数城市还是成片的保留着租界建筑, 武汉也不例外, 这些历史文化产物不仅仅反映了国家战争的痕迹, 更真实反映了欧洲国家建筑的风采和建筑工匠的独具匠心的建造工艺。武汉汉口租界主要在汉路以北一带。这一带欧洲古典风格的租界建筑比比皆是, 然而因为对租界建筑缺乏人文关怀以及现代开发商对于租界地区的见缝插针, 导致现代租界地区外观不整体。因此改造与保护现有的文化遗产使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今, 汉口租界存在的问题比比皆是, 作为历史文化的遗迹, 它早已风光不再, 因为城市的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因此他迫切的需要改造。租界地区建筑的周边环境状况有他相对的弱点和不足, 但同时也有他自身的特色与亮点, 位于租借地带的江汉路一条街不仅有着西方古典样式的建筑, 并且包括窗户上的雕花和有雕花装饰的柱子在内的装饰本身就是一大亮点, 更别提具有外国风情的酒吧和闲散舒适的步行街了。

一些新建的现代风格的高层建筑也许不能和租界建筑的风格达到统一, 但是从节约资源的角度来看, 我们也只能保留他们, 至于区内严重老化的居民楼, 相当一部分都需要拆除或者改造重新规划, 一小部分可作为历史见证的可留下来。

武汉作为一个日益发展的大城市, 避免不了新建筑的增加, 如何在发展新都市环境的同时还保留着历史建筑环境的风采, 成为租界改造的重中之重。

武汉老租界特殊的功能性质及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应有的外观形象。保留历史建筑本身立面具有较高艺术价值与纪念价值, 因此对于租界建筑立面的改造, 我们应当尽量保持建筑原有的大体形态, 对于墙体本身的结构不做过多的改变。在保持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进行翻新, 不必进行大量的改造, 做到“整旧如旧”。与此同时, 对于外立面损毁残缺比较严重或废弃的建筑, 按原有的砖墙进行重新砌筑。使旧屋有了新的生命。在材料和色调上, 提取“红、灰”, ——旧建筑本身固有的色彩元素, 在形体上强调简洁体块的穿插, 造型上具有雕塑感, 使主楼本身即为一件雕塑作品, 在材料上运用现代材料钢板、铝板、玻璃的反光带来不同的光影效果, 体现其现代感, 同时大面积的墙体采用红砖灰瓦, 注重里面虚实对比关系, 即新建筑与老建筑之间的过渡, 力求将现代建筑特征与旧有的历史痕迹完美结合。

潞安里一号现存于大智路轻轨站附近的车站路的一个拐角处, 面临友谊街, 背靠车站路的老车站路商场, 沿街对面是一条商业街, 主要以服装和饮食为主, 附近还有银行、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 里弄则是一片旧的居民区, 在此附近还有湖北省安徽商会等政府组织。潞安里从旧有的居民派出所改造成如今的社区组织孵化基地, 从而达到了整个建筑对于周围环境及公共场所的使用需求, 这实现潞安里1号的功能转型再利用。

社区组织孵化中心是一个经过3-5年的努力, 打造“武汉社会硅谷”。它的功能主要包括组织培育、人才培养、能力建设、咨询服务、资源对接、技术开发这几方面, 根据武汉社区组织孵化中心的设想和需求, 围绕保护文化遗产的主题, 建成后的社区中心将具备展示厅、办公区、培训组织、餐饮休闲、后勤组织五大区域。

由小弄堂进入的潞安里, 墙体上虽然有很多斑驳的痕迹, 但是墙体外表的结构依稀可见, 我们不能改变它原有的结构, 因此要做的便是墙面上结构加固和外表上的翻新, 基于以上租界大体风格的定位, 因此潞安里的主楼决定以红砖为主, 配有浅灰色屋檐、栏杆、门柱等。门框和窗檐都采用欧式装饰, 还原本色, 主楼周围加建一圈花坛, 原有的漏在外面的下水管道改造时将其放置在墙体立面, 一直延伸到房顶, 引用和储存雨水来灌溉花坛。旧有的二楼阳台不做大的改动, 加些绿色植物更显生机。主楼旁边的副楼主要做办公用, 因此只需配合主楼的外观特点, 同采用红砖墙装饰即可, 副楼靠左侧有一栋独立的小楼, 因为正对大门口, 因此在这栋楼的中间设置一个电子显示屏, 用作社区组织孵化基地的宣传用, 二楼的小阳台也堆满盆栽, 别有一番情调。与此紧连着的便是旧车站路广场的后墙, 我们采用攀爬植物将墙体覆盖, 同时在上面挂上一些社区优秀团队的宣传等, 利用空间的同时也让绿色植物装点了庭院。

根据功能与结构上的需要, 主楼的一层分布有门卫室、展示厅、专业团队工作室及机房, 在整个建筑的主楼的一层中心部分的主要空间作为多功能展示空间, 将展示图片、社团领袖风采、品牌项目推荐、成功案例和成熟经验结合起来进行展览, 而紧挨着多功能展厅的左侧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团队工作室, 一方面可以独立的开展社团工作。左边一栋楼主要以社区组织办公室为主, 食堂设置在此楼的一楼。

改造过程中, 对于室内的整体风格, 由于社区组织孵化基地是个以培养社区优秀社会社工组织目的办公区域, 因此室内办公用品是几何形为主, 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随意的堆叠和组合, 使其发挥最大功能, 色彩上则以素白色为主, 木色材料则用于门框、窗边等, 也起装饰作用, 其他办公用具采用四个鲜艳的颜色相互碰撞而产生富有生机的效果, 也代表了社区社工工作的激情。室内时尚而又大胆的设计与外立面古典装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是租界建筑中古典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千年历史, 百年租界。汉口租界区的建筑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国家的多元化的文明程度。随着城市日益发展的步伐和自身空间的变化, 对现代高楼建筑的顶礼膜拜和刻意的追求模仿, 使得近代租界历史建筑遗迹遭到了相当大的破坏, 通过对租界建筑所处的历史背景的研究以及对租界建筑改造方案的研究, 可以对租界建筑有个多方面的了解, 并能够将改造与保护城市历史遗迹做到更完美的结合。

摘要:作为中国的租界, 租界建筑特点的形成不仅仅受到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还与文化、教育以及生活方式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通过对汉口租界的实地建筑结构及特点的分析, 探讨对汉口租界建筑文化的改造及保护, 同时以上海租界地区的成功改造为案例, 来展现出如何实现保护历史街区和租界建筑改造的协调发展。

上一篇:福建工程学院电话下一篇:如何做好新时期镇雄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