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返乡创业农民工调查问卷

2024-06-26

安徽省返乡创业农民工调查问卷(通用8篇)

篇1:安徽省返乡创业农民工调查问卷

返乡创业农民工调查问卷

1、姓名: 回乡时间:

2、性别: □男 □女

3、文化程度: □小学 □初中 □高中(中专、职

校)□大专 □本科以上

4、返乡前就业的主要地区: □上海 □广东 □江苏

□浙江 □广州 □福建 □其他

5、在外工作所属行业:□建筑施工业 □矿山采掘业

□机城制业 □电子电器业 □石油化工业 □制衣制

鞋业(纺织服装)□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住宿餐饮业

□商务服务业 □居民服务业□其他行

6、返乡前就业平均月收入: 元。

7、返乡主要原因:□所在企业经营状态不好,被解雇

□劳动合同到期后企业不再续签 □(对于在外地创业

者)生意不好做,提前回来了 □行业普遍不景气,现有

技能无法找到工作 □家乡对农民政策扶持力度大,想回来就业创业 □家庭因素 已返乡创业人员回答8-13题题

8、回来后在哪个行业创业:□农、林、牧、渔业 □采矿

业 □制造业 □建筑业 □批发和零售业 □住宿、餐饮业 □其他

9、返乡创业后年收入: 元

10、对人社部门扶持创业的政策了解多少: □比较了解

□基本不了解 □不了解

11、回来后创业有无享受人社部门扶持创业政策:□有□无

12、创业中的难点和主要问题是什么?

13、对政府的意见和建以是什么?

待返乡创业农民工,回答下列第14-18题:

14、回来后准备在哪个行业创业:□农、林、牧、渔业

□采矿业 □制造业 □建筑业 □批发和零售业 □住宿、餐饮业 □其他

15、选择这些行业创业的原因是:□以前打工时的行业,有

前期经验 □与打工时工厂老板有联系,有销售路子和 渠道 □通过打工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这个行业 比较看好 □家乡有大量的免费自然资源,可以就地取 材 □亲戚朋友中有能干的、有关系的,可以相互关照 □其他原因请注明:

16、创业之初的最大顾忌是什么?□资金短缺 □技术和知识缺乏及市场不了解 □家人反对

17、返乡创业后的预期年收入是: 元。

18、您认为在农村进行创业,最需要条件和资源为:□经济

资源(资金积累、实物资产、厂房、设备、运输工具等)

□政治资源(与村干部、乡镇干部,县级干部、市局级 干部有直接或间接关系)□文化资额(良好的教育、专 业的技术、快捷的信息获取能力、熟悉互联网)□社会 资源(广泛的人脉、大量的朋友、良好的声誉、亲戚朋 友的鼎力支持)

篇2:安徽省返乡创业农民工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项目组的调研人员,如果您方便,现在耽误您十分钟的宝贵时间,协助我们填写一个简单的调查问卷。问卷的所有信息将会被保密,并仅用于学术用途。问卷的相关调查结果可能会被相关决策部门采用,以便为您的创业和就业工作提供更大的支持和帮助。谢谢您的大力配合!

问卷编号:调研员:

调研时间:调研地址:省(市、区、县)镇村

第一部分:受访者基本信息(单选)

1、请问您的姓名是,性别是,年龄是岁。

2、请问您的文化程度是()

A、小学B、初中C、高中D、中专E、本科F、文盲

3、请问您的家庭状况是()

A、已婚并有小孩B、已婚但没小孩C、未婚但有对象D、单身且没对象

第二部分:受访者的返乡创业意愿(第10、11题可多选)

4、请问您外出打工有多长时间()

A、1—2年B、3—5年C、6—10年E、11年以上

5、请问您外出打工的区域是(),具体城市是。

A、县内B、县外市内C、市外省内D、省外

6、请问您外出打工时经常从事的产业是(),具体职业为。

A、第一产业(农业)B、第二产业(制造业)C、第三产业(餐饮、零售、运输、家政服务等)

7、请问您最近几年外出打工时的月平均工资收入是元。

8、请问您最近几年外出打工时的月平均生活成本(包括房租、水电费、伙食费、交通费、医疗费、子女教育费等)是元。

9、请问您认为在外打工好还是在家乡附近就业好()

A、在外打工好B、在家乡附近就业好

10、如果您认为在外打工好,那么其原因是()

A、在外打工工收入远远高于务农收入,且比较稳定

B、在城市打工能够学习到很多技能和本领,对将来有用

C、在城市打工能够接触到很多新鲜事务,比较好玩

D、在城市打工能够使子女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对娃娃发展有利

E、现在城市户籍制度逐渐放宽,有希望某天能够在城市安家落户

F、他原因

11、如果您认为在家乡附近就业好,或者有有返乡创业的打算,那么其原因是()

A、金融危机后在家乡附近就业创业机会多,收入高

B、在家乡附近就业创业能够与妻儿老小团聚,享受亲情

C、在家乡附近就业创业能够摆脱城市工作中的压抑气氛,获得自由发展

D、在家乡附近就业创业能够利用身边的关系资源和社会资源,转化为财富 E、其他原因

12、请问您目前是否有返乡创业的打算,或者已经投身于返乡创业活动中?

A、是B、否

◆如果第12题回答“是”,请继续第三部分的访谈,如果回答“否”,则终止以下访谈 第三部分:返乡创业者的行业分布(全部可多选)

13、请问您返乡创业的时间是()

A、2007年以前B、2008年C、2009年D、2010年以后

14、请问您返乡创业的所在的区域是()

A、本村B、乡(镇)C、县城(含县级市)D、地级市E、省会

15、请问您返乡创业后所从事的行业为()

A、工业(木材加工、塑料加工、金属制品加工、农产品加工、委托加工等)

B、商业(超市批发、摊点零售、餐饮酒店、蔬菜贩销、卤制品摊点、制作蛋糕面条米粉馒头榨油等服务)

C、建筑建材业(建材贩运、建材开采、装修装饰、制砖烧瓦瓷砖等)

D、农业及农村服务业(养鸡、养猪、养兔、养羊、养牛、养鱼、养蚕、养其他动物;蔬菜大棚、四季水果、山林开发;农药、化肥、种子销售;播种、收割、脱粒服务)

E、运输业(城乡公交、载客出租、载客三轮、货物运输、建材装卸)F、其他行业

16、请问您之所以选择这些返乡创业项目的原因是()

A、以前打工时所从事的也是这个行业,有前期经验

B、与以前打工时的厂子和老板有联系,我这是加工订货

C、通过打工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这个行业比较看好

D、家乡有大量的免费自然资源,可以就地取材

E、亲戚朋友中有能干的、有关系的,可以相互关照

F、其他原因

17、返乡创业后的预期年收入多少元。

18、您认为在农村进行创业,最需要条件和资源为()

A、经济资源(资金积累、实物资产、厂房、设备、运输工具等)

B、政治资源(与村干部、乡镇干部、县级干部、市局级干部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C、文化资源(良好的教育、专业的技术、快捷的信息获取能力、熟悉互联网)

D、社会资源(广泛的人脉、大量的朋友、良好的声誉、亲戚朋友的鼎立支持)

19、金融危机过后您在农村创业出现了哪些机遇()

A、东部企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给中西部地区的创业就业带来更多机会

B、中西部地区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低,返乡创业的要素使用成本较低

C、中西部地区的工资水平开始上涨,就近创业就业的收益水平开始提升

D、国家开始实施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参与西部投资建设的机会增多 E、其他原因

第四部分:返乡创业者的风险与挑战(全部可多选)

20、您认为在农村进行创业,最大的挑战和风险为()

A、自然风险(由于天气、气温、降水、病虫害、传染病引起的种养殖风险)

B、经济风险(由于市场供求、价格变动、资金链供应引起的经营风险)

C、政策风险(由于税收加重、信贷紧缩、土地审批严格、环保要求引起的风险)

D、社会风险(由于合伙人撤资、倒戈,管理部门吃拿卡要引起的风险)E、其他风险

21、您认为在农村进行创业,最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的扶持政策为()

A、创业培训服务、劳动技能提升

B、市场信息提供、创业平台搭建

C、放宽贷款条件,提供金融支持

D、放宽用地限制,降低使用成本

E、降低税负水平,提供税收减免

F、其他支持

篇3:安徽省返乡创业农民工调查问卷

返乡农民工是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一种逆向运动,即“回流”形式。由于产业梯度转移、区域经济发展及经济环境波动等因素的影响,逐渐产生返乡农民工群体。这一群体初步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渐成规模,其返乡原因也日趋多元化。

国内学者对返乡农民工就业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返乡农民工就业的社会支持,主要分析返乡农民工就业的社会资源或社会资本等因素,如王国猛等(2011)等;第二,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影响因素,主要是侧重定量分析,大致可归类为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环境因素等,主要有马芒等(2012)、魏凤等(2013)、陈文超等(2014)等;第三,返乡农民工就业机制分析,主要是通过实地调研,从就业促进机制、就业培训机制、就业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如于华江等(2009)、黄瑞玲等(2011)等;第四,返乡农民工就业政策建议,这是返乡农民工就业研究的主要话题之一,主要有韦云凤(2009)、苏文军(2009)、彭文慧(2010,2011)等。

二、返乡农民工的特点

贵州外出务工人员规模在不断扩大,2012年为742.59万人,截止到2013年3月底,贵州外出务工就业人员规模为776.26万人,其中跨省就业人员规模为579万人,主要流向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发达区域。同时,返乡农民工规模呈递增态势,跨省返乡农民工规模也呈递增态势,2012年贵州返乡农民工总数和跨省返乡农民工总数分别为93.09万人和53.54万人。截止到2013年9月,贵州跨省返乡农民工规模为72.71万人。从整体来看,贵州返乡农民工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1.农民工返乡前的就业地以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为主。

截止到2013年9月底,从长三角地区返乡的农民工约45万人,占贵州跨省返乡农民工的比例约62%;从珠三角地区返乡的农民工约21.8万人,占贵州跨省返乡农民工的比例约30%;从京津唐地区返乡的农民工约2.2万人,占贵州跨省返乡农民工的比例约3%;其他地区返乡的农民工占贵州跨省返乡农民工的比例为5%。

2.返乡农民工年龄结构总体偏年轻。

返乡农民工年龄结构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25岁以下的返乡农民工为31.27万人,占返乡农民工总数的43%;25~40岁的返乡农民工为26.17万人,占返乡农民工总数的36%;40岁以上的返乡农民工为15.27万人,占返乡农民工总数的21%。

3.返乡农民工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偏低。

返乡农民工教育程度以小学教育为主,技能水平较低。小学及以下教育程度的返乡农民工为45.8万人,占返乡农民工总数的63%;初中教育程度的返乡农民工为21.8万人,占返乡农民工总数的30%;高中及以上学历的返乡农民工为5.11万人,仅占返乡农民工总数的7%。当然,返乡农民工文化程度低与全省农村人口教育总体水平不高密切相关。由于返乡农民工文化素质偏低,大多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技术含量低下,专业技能整体水平不高。

三、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现状

为准确了解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1情况,2013年10月,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利用贵州大学经济管理类研究生和本科生国庆期间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20份,回收问卷936份,剔除填写不完整问卷,有效问卷897份。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问卷调查样本分布以男性和已婚为主,年龄分布以青壮年为主,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调查样本分布在贵州省内9个州市。返乡前的工作地点在省外区域的调查样本占62.3%,其中来自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返乡农民工占全部调查样本的50.8%,这一特征间接说明了本次问卷调查的有效性。

(一)返乡农民工外出务工现状

1.外出就业行业分布以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

根据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全国农民工从业仍以制造业(占35.7%)、建筑业(占18.4%)和服务业(占12.2%)为主,从事建筑业的比重提高[1]。贵州返乡农民工外出从业也以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而且这3个行业所占比重(73.3%)高于全国3个行业所占比重(66.3%),高于7个百分点,这说明贵州返乡农民工外出就业行业与全国农民工就业行业相比既相类似又更集中,主要集中在建筑业,这与全国农民工从事建筑业的比重逐年递增相符。

从贵州返乡农民工外出务工从事相关行业的原因来看,“技能要求低”成为最主要的原因,这与前面提到的贵州返乡农民工教育素质和技能水平有着极大的关系。其次,“工资高”是次重要的主要原因。调查数据显示,贵州农民工返乡前的最后一份工作月均收入为2530.1元,这一收入相对于贵州农村居民收入来说,无疑是一笔较高的收入,因而成为主要原因之一。再次是“懂这方面的技能”,说明部分返乡农民工从事与其职业技能有关的工作。这3个原因占了所占比重在70%以上,是返乡农民工从事这些行业的最主要原因。

2.外出就业的月均收入与全国农民工收入水平大致相当。

从外出就业月均收入分布来看,贵州农民工返乡前最后一份工作的月均收入为2530.1元。这一收入高于2012年末全国外出农民工2290元的人均收入水平,但这一平均收入水平是调查时点贵州农民工返乡前的收入,既可能与2013年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有关,也与贵州返乡农民工务工地点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有关。

3.外出就业参加培训比例较低,正式组织的培训作用缺失。

从贵州返乡农民工外出就业期间参加培训类别来看,46.2%的返乡农民工“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其次,29.3%的返乡农民工是“自己跟师傅学技术”,这主要与他们从业的行业有关,无论是制造业还是建筑业,大多数是通过师傅的“传帮带”学习技术;20.0%的返乡农民工参加过“用工单位组织的培训”,说明返乡农民工外出务工期间获得了一定的职业技能;参加务工地政府及其他培训机构组织培训的返乡农民工人数很少,所占比例更少。这一数据说明贵州返乡农民工外出就业期间参加培训类别基本上与所从事的职业有关,务工地政府及培训机构对农民工培训的作用并不突出。从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次数来看,贵州返乡农民工外出务工期间,剔除从未参与培训的农民工(46.2%)外,参加1次培训的农民工占27.4%,参加2次培训的农民工占17.6%,参与3次培训的农民工占8.8%,这间接说明贵州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缺乏。

(二)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现状

1.就近就业行业与外出就业行业关联度较高。

返乡前后就业行业的连续性有利于维持、延续和提升返乡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从就近就业的主要行业来看,建筑业成为贵州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的主要行业,占24.3%,这既与25.4%的返乡农民工外出就业期间从事建筑业密切相关,也与贵州近几年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有关。20.6%的返乡农民工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他们可能因年龄、家庭、技能等因素而不得不从事农业,而且调查问卷还显示,部分返乡农民工开始通过土地流转集中连片种植经济作物,初步实现规模经营。只有11.3%的返乡农民工从事制造业,而外出就业期间则是35.8%的农民工从事制造业,这说明贵州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还不发达,难以满足返乡农民工就近从事返乡前相关行业的现实需求。

与返乡前从事行业相比,从事住宿和餐饮等服务业的返乡农民工占10.9%,与返乡前的12.1%略有减少;从事交通运输业的返乡农民工比例有所增加,从6.2%增长到9.9%;从事批发与零售业的返乡农民工比例略有减少,从7.2%减少到6.5%。相当一部分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仍从事返乡前的相关职业,这有利于维持返乡农民工在务工期间获得的已有技能,能够带动其他返乡农民工提高自身技能。可见,外出务工是农村劳动力获取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2.就近就业信息来源与人际信任仍以“强关系型”社会资本为主。

就业信息来源反映返乡农民工社会资本的层次和就业机会的真实性。从返乡农民工就近非农就业的信息来源看,主要来自返乡农民工基于亲缘、友缘、地缘而形成的“强关系型”社会资本,分别为30.6%(亲戚介绍)、27.4%(朋友介绍)、11.8%(老乡介绍)。通过“强关系型”社会资本实现就近非农就业的返乡农民工占71.8%。通过政府基层组织部门和就业中介机构等正式就业信息渠道实现就业的返乡农民工所占比例为2.7%;通过招工广告、招聘会等渠道实现就业的返乡农民工占10.5%。可见,地方政府基层部门及企业等的“弱关系型”社会资本在返乡农民工就近非农就业过程中的作用亟待改进。

信任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和前提。有学者研究表明,“青年农民工的人际信任结构呈现出对城市居民的信任缺失与对来自老乡、亲戚等信任度高的特征”[2]。调查数据显示,贵州返乡农民工的人际信任并没有发生多少变化,表示对亲友“比较信任”的返乡农民工所占比例为52.0%,表示“不信任”的仅占2.7%;表示对基层政府部门“比较信任”的返乡农民工占15.8%,表示“不信任”的占27.6%,超出“比较信任”所占比例的近12个百分点;表示对当地企业(或单位)“比较信任”的返乡农民工占21.8%,表示“不信任”的占9.8%。就三者的信任程度而言,贵州返乡农民工对亲戚、朋友、老乡等亲友的信任程度较高,其次是当地企业(或单位),最后才是基层政府,说明返乡农民工所交往的社会依然是一个“强关系型”的熟人社会,这对返乡农民工就近非农就业带来一定的影响。

3.就近就业收入比外出就业减少,就近非农就业收入略高于就近就业。

返乡前后工资收入变化及其变化幅度是返乡农民工是否再次外出务工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就近就业月均工资收入来看,调查时点的返乡农民工月均收入为2239.9元,比外出务工平均降低290.2元,比外出就业收入平均减少了11.5%,这不难解释为什么有些农民工返乡一段时间后会继续外出务工。但是,如果考虑生活成本的话,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收入结余并不一定比外出务工少,而且还能增加与家庭团聚、照料家人等家庭活动机会。“相比而言,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在东部地区务工生活开支较大、收入结余少,因此在中西部就业机会增加的情况下,农民工更倾向于选择就近就业,这也是当前农民工流动格局变化的一个主要原因[3]。”尽管就近就业月均收入比外出就业少了近300元,但是如果考虑外出就业期间在流入地的日常基本生活、房租等方面的消费支出,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收入结余并不比外出就业收入低。

为了解就近非农就业对返乡农民工经济收入的影响,文章对贵州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收入与就近非农就业收入进行简单比较。从就近非农就业的月均工资收入来看,贵州返乡农民工就近非农就业的月均工资收入为2368.4元,高出贵州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收入128.5元,实际上也就高于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返乡农民工。而且,就近非农就业的贵州返乡农民工月均收入满意度高于贵州返乡农民工整体的收入满意度,这说明非农就近就业是提高返乡农民工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返乡农民工稳定就近就业的基础。

4.就近非农就业整体社会保障水平较低、非农就业稳定性较差。

非农就业只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第一步,如果要真正实现返乡农民工稳定就近就业,还需要使返乡农民工在就近就业之后有一份除土地之外的经济保障,这是返乡农民工稳定就近就业的基础。从贵州返乡农民工就近非农就业参加社会保险的情况来看,整体的参保率不高,有51%的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没有任何参加社会保险。从参保的49%分布来看,参保最多的是医疗保险,占应答频数总数的16.5%;其次是工伤保险,占16.1%,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公积金和生育保险所占频数的比例都很低。从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保障参保率来看,农民工参保率并不高,以2012年为例,“雇主或单位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比例分别为14.3%、24%、16.9%、8.4%和6.1%,分别比2011年提高0.4个、0.4个、0.2个、0.4个和0.5个百分点”[4],这说明无论是外出就业还是就近就业,农民工整体参保水平都不高,这是值得关注和深思的社会经济现象。

从返乡农民工返乡至今就近就业单位(主要指非农就业)来看,57.3%的返乡农民工返乡至今在1家单位就业,26.5%的已先后在2家单位就业,10.2%的先后在3家单位就业,6.0%的曾在4家及以上单位实现就业。从返乡农民工在现非农就业单位已工作时间来看,40.0%的返乡农民工在现单位工作3个月以内,33.9%的返乡农民工在现单位工作了3~6个月,17.5%的返乡农民工在现单位工作了6~12个月,8.6%的返乡农民工在现单位已工作了1年以上。可见,农民工返乡后虽然在家乡实现非农就业,但变换就业单位的频率较高,这说明返乡农民工就业稳定性较差,导致其在相关社会保险方面存在缴费率低的情况,不利于返乡农民工实现完全的非农就业。

四、结论与建议

基于前面的分析可见,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具有以下特点:就近就业从事行业与外出务工从业行业关联度较高,建筑业所占比例最高;就业信息来源与人际信任仍以“强关系型”社会资本为主,对这类社会资本的信任程度最高;就近就业收入比外出务工收入减少约290元,就近非农就业收入比就近就业收入高约130元;就近非农就业的整体参保水平较低,约半数的返乡农民工没有参加社会保险,导致非农就业稳定性较差,变换就业单位的频率较高,就近就业质量较低。因此,为提高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质量,本文特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1.健全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机制。

一是加强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实现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技能化,让返乡农民工学会闯市场的本领,提高其适应劳动力市场竞争的能力。二是把返乡农民工纳入“订单式”培训的统筹范围,实行“包生源、包培训、包就业”的订单式岗前专业技能培训,确保包括返乡农民工在内的劳动者具有较高的劳动就业技能。三是全面深化培训制度改革,不断整合培训管理机构和培训资源,全面统筹培训专项资金,提高返乡农民工培训效率。四是完善技能培训资金的政府分摊机制,对接受培训的返乡农民工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降低劳动者个人培训成本,调动其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2.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缓解就近就业的后顾之忧。

在现有经济发展水平下,要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实际情况,逐步健全与返乡农民工社会保障需求相适应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一是增加政府财政在农村社会保障基金中的支付水平,增加农村社会保障的项目和内容,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率和保障水平。二是完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体系,适当降低返乡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缴费比例和缴费水平,健全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的参保机制,并履行缴纳相关社会保险费的义务,提高返乡农民工参保率。三是逐步推进城乡社会保障转移接续。通过制度安排和管理创新,健全基本社会保障的转移接续制度,使返乡农民工能够实现城乡和地区间的社会保障转移接续。

3.合理引导“强关系型”社会资本的就业。

一是强化初级社会关系网络,推动返乡农民工尽快融入农村社区及就近就业地社区。返乡农民工在原有的“强关系型”社会关系资源基础上,增进相互之间的沟通联系,拓展就近就业地形成的以业缘为基础的社会交往网络,使返乡农民工逐步融入就近就业地社区。二是组建返乡农民工就业协会或互助协会等非正式组织,引导和发挥这类组织的积极作用。根据各地返乡农民工情况,成立返乡农民工就业协会、志愿者协会、互助协会等非正式组织,协调返乡农民工家庭、用工单位与基层政府的关系,拓展返乡农民工社会资本存量。

4.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增强“弱关系型”社会资本的就业服务功能。

一是按照就业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加强就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切实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及服务水平,健全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改善就业公共服务质量,构建完善的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平台。二是积极完善乡镇级就业中介组织,为返乡农民工提供真实可靠的就业信息。县级人社等部门可在本县域内比较大的乡镇建立专业的就业中介组织,专门负责收集返乡农民工信息和本地及周边园区、开发区用工岗位需求信息,规范本地就业中介服务;加强返乡农民工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加强城市和县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间的信息对接,完善用工发布制度,利用农村“乡场”聚集机会及时向返乡农民工或其家人提供针对性强的岗位信息。三是明确政府职责,逐步建立包括信息网络建设、信息供给与发布、就业政策咨询与指导、农民工权益保障咨询等在内的城乡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及时发布本地企业用工信息,保障就业信息传递畅通和准确。

5.着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一是认真做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规划、协调与推动工作,制定相关的支持性产业发展政策,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完善相关配套产业链,吸引产业跨区域转移,吸纳更多的返乡农民工稳定就近就业。二是加强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实施税收减免政策及其他优惠政策,给予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的财政支持和信贷支持。三是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布局,大力发展面向民生领域的服务业,完善生产性服务业的业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及法律、信息等中介服务机构,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做强做大现代服务业。四是遵循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有效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与推动区域产业转型,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及政策手段,制定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积极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关联的配套产业。五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生态农业,鼓励农地向专业合作社流转和集中,引导包括返乡农民工在内的农村劳动力向产业园区、新型城镇等区域流动,逐步减少农业就业人口,促进返乡农民工稳定就近非农就业。

摘要:基于2013年贵州返乡农民工的调查数据,本文对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从事行业与外出务工从业行业存在较高的关联度;就业信息来源与人际信任仍以“强关系型”社会资本为主;就近就业收入比外出务工收入有所减少,就近非农就业收入比就近就业收入略高;就近非农就业的整体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就近就业质量较差。出于稳定就近就业的考虑,本文从健全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发挥“强关系型”社会资本作用、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篇4:安徽省返乡创业农民工调查问卷

关键词:农民工;创业园建设;现状问题;积极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090-02

近年来,六安市劳务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起步、引导、发展和提升壮大的过程,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和家乡优惠政策的吸引,目前已从单项输出发展到双向创业,呈现出在外创业和回乡创业双向互动、互为依托、相得益彰的格局。至2009年6月底,全省首批103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全部建成,其中97个已投入使用,引进创业项目1500个,带动4.2万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第二批150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已于2009年4月开始申报,到2010年底,全省争取建成300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这些农民工创业园虽然建成时间不长,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发展园区经济,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中已经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一、创业园建设现状

(一)返乡农民工是创业园的主要参与者。农民工创业园的创业主体是农民工,包括返乡农民、在乡农民、外来投资者中以解决当地农民就业为重要目标而创办的企业。他们通过在外务工或在外办企业,有一定的经济和技术基础。在了解到家乡兴办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时就积极回乡办厂投资,年龄总体在30到50岁之间,以初高中文化水平居多,缺乏高学历及专业知识的创业人群。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企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的瓶颈。

(二)创业园企业主对于入住创业园有较强信心。创业者相信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自己前期创业及外出务的工经验和资金对于他们创业有很大的帮助。大部分企业入住创业园是综合考虑到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产业转移,积极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有的利用当地的原料、矿产资源优势,有的原料和销售市场两头在外,有的则是来料加工、为外地企业产品配套。新创办企业有着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在对未来预期均表现出积极心态。尽管他们大部分还是中小企业甚至是微型企业,但如雨后春笋、星火燎原之势,必将影响带动起农民工返乡创业潮的兴起。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经濟转型和农民增加收入会带来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创业园的建设受制于创业主体的自身知识及技能。当前形式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的势头强劲,但创业前很少有人接受专门关于入住创业园的创业培训,经营状况不稳定,当前主要面临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经营管理能力与经验等方面的问题。所创办企业大部分处在起步发展阶段。缺乏好的创业项目,不太了解国家政策,缺乏销售渠道和社会关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经营管理,税费征收,产品营销,创业思维等方面的创业知识和技能。以此通过点带面的形式整体推动创业园的整体发展。

(四)创业园建设和管理中,县乡政府扮演重要角色。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是由县乡政府申报,省劳动厅批准立项。在实际的建设管理中,县乡政府扮演了主要角色,给创业者减少了复杂的申办流程,降低了建设成本,提高了创业园建设的效率。县乡政府在创业园的建设和运转方面起到了总体的管理角色,统领整个创业园的综合规划和管理,对于政策的实施和管理监督起到积极作用。

(五)利用现有设施是创业园建设的特色。六安市在去年获批11个创业园的基础上,六安市现又获批15个创业园项目。由于这些创业园有的是完全新建的,有的是利用农村中小学调整合并后闲置的办公用房和校舍改建的,也有的利用农民住房兴建的,因而其分布并非种整齐划一。利用现有设施和相关资源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创业园建设特色,应当给予鼓励和扶持。以此满足在当地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创业园初期建设工程。

(六)创业园具备一定投资规模、产品有一定技术含量、企业有较大市场前景。创业园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纯的承接东部省区转移到中部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扩展到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以纺织制衣、五金和机械等为主的工业园区。在地方政府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各地都涌现出以主打产品、特色产品和以产业链配套相链接的特色农民工创业园。在现阶段,工业园区建设仍然是创业园建设的主体,纺织、五金和机械加工又占相当比重。

二、创业园建设进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创业园建设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在筹措建设资金上,乡镇作为创业园建设的主要组织者,难以筹措创业园建设启动资金和园区建设征地所需费用。调查了解到,目前部分已启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设的乡镇对创业园建设资金来源问题难以做到十足把握,感觉感觉困难重重,很大程度上制约创业园建设进程和做大做强。部分前期建成的创业园在后期正常运行方面也感觉资金压力不小,很难做到有充足的资金来保障创业园总体运行,融资形式比较单一,缺少充足的融资渠道。

(二)监管者思想认识不足。在各地大力抓住兴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的契机时,少数乡镇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还没有感觉到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没有紧紧抓住回乡创业的个人脉资源优势,创业者创业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部分乡镇对创业园建设认识不足,还存在怀疑和观望态度。这很不利于地区创业园建设发展和形成规模。在全社会“尊重创业,鼓励创业,支持创业,创新创业”的环境下,监管者认识不足会致使局部地区创业园建设受其影响。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运营成本高。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创业园建设和有效运行的先决条件,入驻创业园企业普遍反映,物流不畅,融资困难,创业成本高。基础的硬件、软件设施不全面,以致阻碍了创业园建设的正常进行。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创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跟不上园区建设的步伐。

(四)创业园难以形成点、线、面立体布局。由于受地区地理位置,征地困难,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影响,部分资金较为雄厚的回乡创业者很难在乡镇办厂入住创业园,有的还在等待政策的发展,等待政策更加成熟的时候回乡创业,部分创业人员只有租借民房。各个因素导致创业园建设不能形成集聚效应,难以达到园区规模经营。

(五)创业者创业条件不充分。许多农民工有创业意愿和热情,但受到资金、项目、自身能力及管理经验的限制,创业条件不成熟。例如,创业农民工返乡普遍反映,尽管小额贷款很多,但创业融资仍然比较困难,因农民已在外打工多年,回乡后,贷款担保资金很少,致使贷款难,也有部分农民工具备创业条件,但受思想观念影响,开拓意识不强,缺乏创业勇气,瞻前顾后,空有想法不见行动。

(六)创业者整体文化和技术水平较低。我市经技术培训的农民工不到15%,主要是学生和少数经过劳动保障部门进行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其余的农民工靠自发外出谋求职业,对技能培训不重视,也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由于知识素质和技能水平不高,文化水平低,很多技能型岗位就业无望。在进行创业活动是缺乏基本知识和技能。人员自由松散,自律意识较差,不便于企业管理。多数回乡创业者和有意回乡创业者都期盼政府尽早解决这些难题。

(七)部分园区建设滞后。由于资金、选址、招标等原因,部分园区的一期工程才开始建设,或者即将完工,有的园区甚至出现部分园区规划建设用地控制的现象,甚至杂草丛生。规划不到位导致工期长,预期建设目标不能按时完成,推迟了企业的入园时间,少数项目因为园区基础建设跟不上入园企业要求而未能成功实施。

三、应对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快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设工作,应按照“鼓励创业,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路,坚持推进改革和制度创新,出台更为科学合理的鼓励政策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扶助措施,双管齐下,多措并举,扎实推进。

(一)架设人力资源市场城乡供求之间的桥梁,发挥创业园区人力资源优势。政府应抽调专门力量,深入农村,指导乡镇劳务工作,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状况专项调查,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信息库,实行分类管理。要充分发挥劳务输出部门优势,加强与创业园区的联系与合作,多渠道、多途径地掌握各地用工情况,及时发布信息。园区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从适合条件的信息库择优招聘,大大降低劳务成本,提高园区发展效率。做到因材适用,应岗求才,最大限度发挥农村人力资源优势。

(二)强化创业园软、硬件建设,将其纳入城镇建设规划中。以市区为中心搞好小城镇发展规划,突出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创业园区,使之承载创业项目的能力不断增强,减轻创业者辅助投资压力。在积极创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的同时,降低农民工返乡创业者入园门槛,对入园的企业推广“绿卡”制度,允许其“先上车,后收费”,统一给业主提供政策和信息指导,代理业主办理相关的手续和证件,以提高政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和信息导向性及创业成功率。

(三)扎实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创业、就业水平。针对劳动力素质偏低和技能水平整体不高的情况,建议按照“眼前抓就业,长远抓培训”的思路開展培训工作。就当前而言,应结合农民工返乡意愿和需求,抓好分类培训。对技能水平不高,希望继务工的着重在提高技能水平上下功夫;对于具备创业条件,有志回乡创业的农民,应抓好创业培训辅导,提高创业创新能力。从长远来说,应整合农业、教育等部门培训资源,以职教中心为重点进行技能培训,围绕加工业、种植业和食品加工业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大农民工返乡的培训力度,推动更多的技术型农民工在区创业。

(四)优化园区发展环境,提高入园企业科技水平。在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健全园区建设管理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切实为入园企业搞好服务,从而达到加快园区发展的目的。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合作并举,依托信息化和先进制造技术,推行行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提升优势,加快主导产品的发展,扶优扶强,培育若干个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重点以现有规模企业为突破,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和产业升级,拉长产业链条,培育造就一批有活力的中心企业,加大产业园区建设,聚集企业,打造精品产业园区,形成有特色的产业集群。

(五)提供政策支持,加大扶持力度。政府部门应加强政策宣传,抓好贯彻落实,充分调动农民工创业积极性。放宽信贷审批政策,为条件成熟、可行性高的项目提供信贷担保,解决农民工创业资金难题。将农民工返乡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和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一方面要设立科学合理的税收体系,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给予一定期限的税收减免,着眼现实,立足长远,先引导、鼓励和扶助企业发展起来,再按照正常的税收标准征收税款。可以参照农业税减免、农业反补贴、出口退税等办法来对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经济和谐均衡发展或中长期效益显著的弱质产业发展进行税收减免、提供财政辅助和补贴。另一方面要逐步取消对农民创业的收费和罚款项目,对农民投资经营经济实体,特别是对经营个体或是中小型企业,实行“零收费”政策。在创业园区设置行政和执法机构,在政策的引导下,行政机构带动农民工创业园的建设,从而帮助减少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和阻力。规范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的建设进程,对创业过程进行有效监管,一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持创业园建设的良好有序进行。

(六)“引凤还巢”,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政府投资创业园前期园区的总体规划建好厂房,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拓宽招商领域,改进招商方式,扩大园区规模,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引进外地资金,激活和带动本地资金为创业园建设注入强劲活力。此外,要严把入园企业的项目选择关,对入园项目级别、投资强度、规划建设等方面做出硬性规定,培养一批有活力,有潜力,有创意的园区企业,使整个园区建设有步骤,有规律的进行。

作者单位:皖西学院

参考文献:

[1]陆子修.建立农民创业园是新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N].安徽时报,2010,4,25.

[2]甘州区劳务工作办公室.甘州区返乡农民工创业情况调查报告[R].2010,6,25.

[3]天长市政协.关于工业园区和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R].2010,6,2.

[4]淮北市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设情况自查报告[R.]2010,5.

篇5:返乡农民工调查问卷

为了了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一些基本情况,发现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一

些问题特开展此调查。

请按要求认真填写调查问卷,谢谢您的参与!

调查地点:市(县)镇(街道)村(居委)

一、返乡农民工基本情况

1、姓名:

2、性别: 男[]女[]

3、年龄:

4、文化程度:()

[1]小学[2]初中[3]高中(中专、职技校)[4]大专及本科[5]本科以上

5、本次返乡时间:年月

6、以往(两年前)返乡原因:()

[1]因工作难找返乡[2]因收入低返乡创业[3]受中央支农惠农政策的影响

[4]其他

二、返乡前就业情况

7、返乡前就业的主要地区:()

[1]北京、上海市区及周边[2]江苏、浙江一带[3]广东一带[4]其他

8、所从事的职业(主要)属于以下哪个行业:()

[1]制造业[2]建筑采掘业[3]住宿餐饮业[4]交通运输业[5]居民服务

[6]其他行业(请说明)

9、就业身份:()

[1]有正式合同的职工[2]无正式合同的职工[3]一般自营劳动者

[4]独立经营的私营雇主[5]合伙经营的私营雇主[6]私营企业雇主

[7]正规注册单位的个体工商户老板[8]非正规注册单位的雇主或老板

[9]亲朋单位的帮工[10]合伙人[11]其他

10、就业是职业性质:()

[1]技术工种[2]非技术工种[3]不变分类的其他劳动者

11、离开打工所在单位时的该单位的运行状况:()

[1]正常运行[2]停产、半停产、放假[3]正在办理转让或兼并

[4]暂时关闭[5]破产倒闭

12、此次返乡主要原因:()

[1]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或破产倒闭的状态,被打工所在单位解雇或解散

[2]劳动合同到期后企业不再续签或提前解除劳动合同

[3](对于做生意者)生意不好做,提前回来了

[4]行业普遍不景气,现有技能无法找到工作

[5]家乡对农民政策扶持力度大,想回家就业

[6]家庭因素

[7]其他:

三、就业创业及培训意愿

13、您今后的打算:()

[1]准备种地了或者做与农林牧副渔相关的事情[2]留在家乡附近寻找工作

[3]自主创业[4]歇一阵子(或者是忙忙家里的事情),再寻找机会出去找事情做[5]正在寻找其他的外出就业机会[6]其他

14、您认为自己还没有外出工作的原因:()

[1]技能素质不能适应企业用工需求[2]缺少合适的就业岗位信息

[3]由于家庭等多因素,暂时不想外出打工[4]想等待一段时间,在寻找就业机会[5]家乡附近的工作岗位更适合自己[6]其他

15、根据以往经验,你进入城市后能否迅速找到劳务市场:()

[1]是[2]否

16、你认为最适宜的就业创业行业主要有:()

[1]零售[2]服务[3]食品[4]建筑[5]其他

17、你认为创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1]资金[2]技术[3]政策[4]其他

18、你认为政府应该为创业提供哪些服务:()

[1]基础设施[2]技术咨询[3]融资政策[4]其他 非常感谢你的合作!

篇6:安徽省返乡创业农民工调查问卷

2016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支持农民工返乡 呵护农

民工创业梦

一段时间以来,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成为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一些地方还借机举办企业用工现场招聘会,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吸引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

辩证看待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问题,由于城乡之间存在客观差距,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乡土,进城务工就业,在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也对城市环境、资源的承载力提出更高要求,带来了许多经济、社会问题。同时,劳动力资源长期由农村向城市的单向转移,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农业和农村生产力要素水平下降,不利于城乡之间统筹协调发展,影响了城乡一体化的实现。

不可否认的是,鼓励有条件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也有着积极意义。不仅可以帮助大城市缓解流动人口大量聚集带来的“城市病”,有效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加速城镇化进程;而且有利于稳定和增加就业,让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创业创新之中,有利于催生新供给、释放新需求,激发劳动力输出地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进城务工农民工返乡创业,这既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成就,也是挑战。经过几年城市的打拼,农民工增长了见识,积累了经验和资本,点燃了创业的梦想。但创业成功还离不开良好的创业环境,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资源、市场和商机。在一些欠发达的农村地区,道路、用水、用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欠缺,造成农民产品销售渠道限制、交易周期拉长等问题,使得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投资成本上升,影响了他们创业的成功率。因此,如何给予有效的政策支持,他们创造更加有利的创业环境,盘活农民工创业这一活水源泉,尤为重要。

当下,要让农民工创成业、不失业,需要政府和部门真正为返乡创业农民提供多种周到、便捷的服务,从各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做好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衔接协调,为创业者打通绿色通道。从近期看,要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网络通讯、道路交通设施,改善农村的村容、村貌等基础设施条件。从长远看,更要做好公共服务,为创业农民工提供财政补贴政策、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扶持政策、创业用地政策等创业政策支持,并加强对农民工创业的技能培训,多措并举降低他们创业的风险和成本。

篇7: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报告

在国际经济形势瞬息变化,金融危机的疯狂打击下,农民工返乡热潮高涨。在国家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后,大批农民工加入返乡创业的进程中。但是在创业过程中又遇到许多困难。本人结合我村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情况调查,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进行分析。

1、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和特点

1.1、创业方向主要集中在二、三产业

通过走访调查罗来军、罗会祥、罗江友等发现,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方向都与个人之前所从事的行业相同或者有关联。大多农民工在之前的就业中主要从事的是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的行业。这显示,返乡农民工在创业时,通常会选择所需资金规模较小,技术不高,进入门槛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和手工操作行业。因此他们投资的主要行业在建筑业、机械业、餐营业、加工产业等二、三产业。

1.2、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愿望不足

相比东部发达地区农民创业热潮。我镇返乡农民工创业意愿明显不足。大多返乡农民工对创业持观望态度。只有少部分农民工选择在家创业。大多数人认为自主创业风险大且自我经验不足、资金有限,创业是一个创新的过程,需要创业人在资金上、技术条件、资源、管理素质和心理等方面经过长时期的思考和准备过程。大多都不想去冒这个风险。还有农村固有的思想,很多长辈都反对子女或者家人创业,这与农民固有的保守思想有关。

1.3返乡创业者主要在中青男性

从调查人群中发现,大多数返乡创业者是中青年男性。这个年龄阶段的男性经过几年的打拼,有了一定的资金,且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观念经过在外的历练不再保守,他们有创业的意向。而这个阶段的人群,在平时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财会知识和企业管理经验,为返乡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农民工返乡创业原因分析

通过调研,我村返乡青年农民工大部分集中在沿海一带经济发达地区,在我们调查的人员中,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要原因有:

2.1、社会环境下,就业压力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的波及,沿海一带等地区因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外部和自身问题下,大多企业因产品滞留、出口受阻、资金回笼等问题出现半停产、停产、关闭甚至破产等情况,导致大部分农民工工作不稳定甚至失业,可能将有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

2.2、部分农民工具有创业的条件的初始条件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大多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地区的平均文化程度,他们大多都是受过基本教育的人群。而且在经过多年的打拼,返乡农民工见识比普遍农民工更加有见识。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技术和经验,思想观念也不再保守固执,创业意思也随之增加。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高涨,大多农民工都每年的工作都上万或者几万的收入,大多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在经过多年的磨练,返乡农民工在工作技术上游刃有余,在人际关系和社交网络上如鱼得水,在经营管理上也了解颇多。他们有足够的创业条件,有完善的创业基础。

2.3、农民工返乡创业环境改善

从我们村我了解到,现在在农村搞养殖业的,比如养猪、养育、养鸡等行业每年国家都会为养殖户提供一笔金钱资助还有技术支持。农民工要创业还可以申请国家贷款加技术支持等。

3、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一直把三农问题作为国家的重要问题,而农民工的返乡创业问题也是重重之重,并出台了很多鼓励农民工创业的政策,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加入到这个返乡创业的队伍中来。但是由于外部不确性因素和农民工自身原因等影响,使得创业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归纳总结下来,返乡农民工创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创业资源的缺陷

农民工创业资源的短缺最主要在资金和人才的短缺。

3.1.1、创业资金的短缺

虽然大多返乡农民工经过多年打拼有一定的积蓄,但是如果要做创业的资本,任然是杯水车薪。虽然国家有创业的资金支持,但是现在的部门银行贷款门槛高,而且手续非常复杂.周期拉长.难以及时解决返乡创业者的资金问题。

3.1.2、创业人才的整体素质偏低

大多返乡农民工文化程度虽比一般农民高,但大多都是低学历人才,没有受过相应的创业技能培训。经调查发现,不少返乡创业者是初中毕业.办企业存在一些盲目性.自身经营管理知识也比较薄弱,企业管理能力不强,在经营观念,产品研发、技术问题和企业管理等问题上出现很大问题。

3.2、缺乏科学指导

创业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到创业者对行业的熟悉程度、资金积累、当地产业结构、地方资源等多方面情况,创业项目要在进行市场分析的情况下作出科学的选择。但返乡农民工往往不懂得如何进行市场分析和产品定位,或者偏听偏信,为创业失败埋下了隐患,错过了最佳投资时机。在企业管理上没有科学合理管理制度,生产销售没有科学的流程指导等等这一系列都极大的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

3.3、政策不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了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出台了很多的优惠政策.但是宣传力度却远远不够.农民工并未能及时了解到返乡创业所能够享受的优惠政策。还有优惠政策部明显,例如.创办企业过程中.税费减免优惠不明显.甚至当前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实施税费减免政策。现阶段,我国社会的社会保障覆盖面小,保障政策较差,农民工的保障不完善,社会福利政策不健全,给农民工创业带来困难。

4、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对策与建议

4.1、大力宣传,解放思想

我国农民创业意识的不足,绝大部分原因在于思想保守、观念比较落后。因此,通过大力宣传返乡农民创业,提高大家创业意识,解放思想,营造创业氛围迫在眉睫。通过组织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组建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先进事迹宣讲团赴各村巡回宣讲,介绍成功经验.传授创业就业技术,增强农民群众的创业就业意识,提高创业就业技能。在本次调研过程中,走访的多个村落,这样的宣传创业的活动开展并不多,很多人都不知道国家鼓励个人创业的政策活动。因此,大力宣传是现在的重要任务,也是解放农民思想的最简单易行的方法。

4.2、为返乡创业提供资源和实行优惠政策

农民工是一个弱势群体,作为政府,应该努力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创业资源。首先,调整金融制度,当前,农村缺乏完善的金融服务组织,农民工企业发展得不到金融机构的支持.不仅贷款渠道单一.主要是农村信用社.而且贷款的利息高。因此.期望国家及时调整金融制度.出台适合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的优惠政策,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渠道解决创业融资困难问题。其次,为返乡创业建立优惠政策制度.提供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彻底解决农民工资金问题。

4.3、对创业人员培训和指导,提升农民工创业能力

篇8: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报告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基本状况

1. 农民工返乡创业较为普遍,返乡创业人数超千万。

调查显示,在受访农户中,共有2142人在外打工,有375人选择打工返乡,有95人选择返乡创业。可见,农民工总体创业率为4.43%,返乡创业率为25.3%.如果按照全国2.42亿农民工计算,全国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数量达到1072.1万人。可见,农民工返乡创业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地区的一个普遍现象,农民从打工到返乡,从就业到创业的转变过程正趋于常态化。这从另一个方面也凸显了当前农民非农就业的新趋向和新特点,同时也预示着未来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 农民工返乡创业区域差异较为突出,西部地区创业率最高。

农民工返乡创业呈现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从总体创业率来看,西部地区的总体创业率最高,达到7.0%;中部地区其次,为5.2%;东部地区最低,仅为1.0%。再从返乡创业率来看,同样是西部地区最高,超过了返乡人数的1/3,达到35.4%;中部地区的返乡创业率也接近1/4的水平,达到了24.2%;东部地区相对较低,仅为11.3%。也就是说,无论是总体创业率还是返乡创业率,西部地区都居于各地区之首,东部地区最低。通常而言,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创业条件相对较好,但返乡创业状况却并不突出。在实地调查中我们了解到,造成这一反差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东部地区返乡农民就业机会较多,农民往往选择就业而不是创业,西部地区就业困难,农民更多选择个体经营的方式创业;二是农民的支付能力有限,在东部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创业成本太高,农民难以承受,反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民的创业成本也低。由于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现象的普遍性,国家未来应重点关注西部地区的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

3. 创业是农民工返乡后的重要选择,本地就业仍占据主导地位。

调查显示,在打工返乡的375个有效样本当中,选择返乡就业的农民工数量最多,达到203人,占比超过有效样本总数的一半以上,达到54.2%;选择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数量相对较少,有95人,占比略高于有效样本的1/4,为25.3%。选择就业或者创业以外的农民工数量并不太多,只有77人,占比为20.5%。由此可见,现阶段农民工返乡之后最为重要的出路仍以本地就业为主,创业是农民工返乡后的第二选择。从相对比重来看,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比为2.14。也就是说,每2.14个农民工返乡就业的同时,就有1个农民工返乡创业,这从侧面反映出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并日益成为农民工返乡后最为重要的选择之一。

4. 农民返乡创业较为多元,建筑业是农民工创业首选。

调查数据显示,返乡创业农户中选择建筑业的农民工数量最多,占比超过有效样本的两成,达到21.2%;其次为运输业,占比约为15.4%;创业行业为制造业、养殖业的占比相当,均为13.5%。从事零售业的相对较少,占比仅为9.6%。其中,建筑业、运输业的资金投入需求不高,技术要求较低,对于农民来说风险相对较小,也成为农民返乡创业的首选。餐饮、零售、制造业等都需要相对较多的资金投入,难度较大,且农村地区消费需求较小,收益相对受到约束。养殖业对农民的农业科技水平要求较高,进入门槛也非常高,普通农民进入这一行业的难度很大。总体来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行业较为多元,差异性并不太大,选择建筑业、运输业创业的农民工数量相对较多。

5. 农民返乡创业资金以亲戚朋友借款居多,银行贷款极少。

调查显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自己的积蓄和向亲戚朋友借,分别为22例和24例,占的比重分别为38.6%和42.1%,两项合计80.7%,而向银行贷款的人只占到总数的10.5%。也就是说,只有一成的农民能够得到贷款。由此可见返乡创业得到银行贷款支持的人数很少,大多都是靠原有的打工储蓄或者向亲戚朋友借款,资金来源较为狭窄。由于缺少金融机构的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总体投入力度受到较大限制,不利于农民工创业活动的展开。

二、返乡创业难度与成效

1. 超过2/3的创业农民工认为返乡创业比在外打工更难。

在返乡创业的62个有效农民工样本中,当问及“与在外打工相比,返乡创业的难度是否更大?”这一问题时,有14位农民工认为相比外出务工,返乡创业要“难很多”,其占比超过有效样本总数的两成,达到22.6%;有28位农民工认为返乡创业“难一些”,占比超过有效样本总数的四成,达到45.2%;认为返乡创业与外出打工“差不多”的农户有13人,占比为20.9%;认为返乡创业比外出打工“容易一些”的农民数量较少,只有7人,占比为11.3%;认为返乡创业比外出打工“容易很多”的农民为0。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有高达67.7%的创业农民工认为返乡创业比在外打工更难,只有11.3%的创业农民工认为返乡创业比在外打工更容易。总体来看,超过2/3的创业农民工认为返乡创业难度比较大。

2. 农民认为返乡创业要远远难于就业。

通过与外出打工情况的比较,可以对返乡创业和返乡就业的相对难易情况进行分析。数据显示,与外出打工相比,农民工认为返乡创业和返乡就业更为艰难的农民比重分别为67.8%和37.3%,返乡创业的比重超过返乡就业比重一倍以上,也就是说,受访者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要比返乡就业更难;认为返乡创业和返乡就业比外出打工更容易的农民比重分别为11.3%和41.3%,返乡就业的比重超过返乡创业的比重2倍以上,同样说明受访者倾向于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比返乡就业更为艰难。总体上来看,从返乡创业和返乡就业的相对难易程度来看,农民认为创业难度要远远大于就业难度。

3. 逾七成返乡创业农民工对其创业经济收益不满意。

在返乡创业的62个有效农民工样本中,当问及“与外出打工相比,您对您创业的经济效益是否满意”这一问题时,只有2人认为“好很多”,占比仅为3.2%;有14人认为返乡创业比在外打工效益要好一些,占比超过有效样本总数的两成,达到22.6%;有18人认为返乡创业与外出打工的经济效益差不多,占比接近有效样本的三成,达到29.0%;认为返乡创业效益不如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很多,达到22人,占比达到了35.5%;还有9.7%的创业农民工认为返乡创业收入要远远低于在外打工。总体上看,只有1/4的创业农民工认为返乡创业的经济效益要好于在外打工,而有45.2%的创业农民工则认为返乡创业的经济效益要低于在外打工。由此来看,逾七成返乡创业农民工对其创业经济收益不满意,这从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难度。

4. 返乡创业的经济效益相对差异更大,突显创业的风险特征。

通过与外出打工情况的比较,可以对返乡创业和返乡就业的相对经济收益情况进行分析。数据显示,与外出打工相比,农民工认为返乡创业和返乡就业经济效益更好的农民比重分别为25.8%和10.3%,返乡创业的比重超过返乡就业比重1.5倍以上,也就是说,受访者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要比返乡就业经济效益更好;认为返乡创业和返乡就业比外出打工效益更差的农民比重分别为45.2%和41.2%,返乡就业的比重超过返乡创业的比重略高。可见,返乡创业农民工认为效益更好或者更差的农民比重都要高于返乡就业,返乡创业的风险收益特征更为明显。但总体而言,返乡创业的效益是要优于返乡就业的。

5. 超过三成农民工创业成功,约一成五农民工创业失败。

在返乡创业的116个有效农民工样本中,当问及“您认为您返乡创业是否成功”这一问题时,有37人认为自己创业成功,占比略高于有效样本总数的三成,达到32.2%;有18人认为创业没有成功,占比为15.7%;认为创业“有些起色”的创业农民工有12人,占比为10.4%;还有48位返乡创业农民工表示“说不清”,占比超过有效样本的四成,达到41.7%。总体上看,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功率超过三成,超过四成农民工对创业状况不置可否,创业失败率并不太高。

三、创业政策反响与效果

1. 农民工获得创业政策扶持比重不高,东部地区最低。

根据101个有效样本数据,当问及“您返乡创业,当地政府是否有政策支持”时,有21人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占比为20.8%;有80人表示没有得到过政策支持,占比为79.2%。也就是说,每5个人当中只有1个人得到过创业政策的扶持。农民获得政策扶持的比重相对较低。同时,不同区域的农民工获得政府创业政策扶持的比重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东部地区为13.0%,中部地区为14.6%,西部地区为36.7%。由此可见,西部地区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扶持力度最大,东部地区相对较最低。

2. 1/4强返乡农民工知晓创业优惠政策。

根据186个有效返乡农民工样本,当问及“您是否听说过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只有48人表示听说过,占比略高于有效样本的1/4,达到26.5%;有138人表示没有听说过有创业优惠政策,占比达到了73.5%。也就是说,每4个人当中只有1人听说过创业优惠政策,农民对创业优惠政策的知晓度处于较低水平,明显不利于发挥创业优惠政策的应有效果。

3. 农民工返乡创业优惠贷款申请率较低,成功率更低。

根据141个有效返乡农民工样本,当问及“您有没有申请过返乡创业优惠贷款?”,只有17人表示申请过,占比略高于有效样本的一成,达到12.1%;有124人表示没有申请过,占比高达87.9%。也就是说,每10个返乡农民工中只有1个人申请过创业优惠贷款,贷款申请率处于极低水平。在申请过优惠贷款的128个有效返乡农民工样本,当问及“您有没有获批过创业优惠贷款?”,只有36人表示获批过,占比不足有效样本的三成,为28.1%;有92人表示没有获批过,占比高达71.9%。也就是说,每10个申请者中能够获批贷款的比重不足三成,贷款获批率并不高。

四、基本结论

基于对全国246个村庄3690户农民的返乡创业状况调查,课题组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调查显示,目前全国返乡创业农民工已突破千万,创业已经成为返乡农民工仅次于本地就业的重要选择,农民工返乡创业呈现常态化发展趋势。从区域上来看,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现象最为明显,其次是中部地区,再者是东部地区。在行业选择上总体较为多元,其中建筑业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首选,其次是运输业。调查同时显示,超过八成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来源于自己的积蓄和向亲戚朋友的借款,而向银行贷款的比重仅略高于一成,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较为单一。

第二,调查显示,超过2/3的创业农民工认为返乡创业比在外打工更难;只有1/4的创业农民工认为返乡创业的经济效益要好于在外打工,有四成五的创业农民工认为返乡创业经济效益不高;与返乡就业相比,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收入差异显著提高,表明返乡创业的风险收益特征更加明显。在调查中课题组发现,目前有超过三成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获得成功,约有一成五的农民工表示创业失败。

第三,调查显示,只有略高于二成的农民在返乡创业过程中得到过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农民工获得创业政策扶持的水平较低,其中尤以东部地区最为突出。在受访的返乡农民工中,只有约1/4的返乡农民工知晓创业优惠政策,只有约1/10的返乡农民工真正申请过创业优惠贷款,其中最终获批的返乡农民工仅占三成。总体来看,返乡农民工获得政府创业优惠政策扶持的比例很少,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明显不足。

综合以上研究,现阶段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趋势正处于不断扩大的阶段,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人数越来越多,但与此同时,农民工返乡创业也存在创业收益少、创业风险大、创业资金来源单一、政府政策扶持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面对未来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常态化趋势,政府部门应当针对以上问题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创业服务体系,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足够的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瘐德昌,王化信,外出农民回乡创业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版.

[2]张茂林.民工潮“逆潮回归”现象的理论思考.经济研究.1996年第7期.

[3]林斐.对安徽省百名“打工”农民回乡创办企业的问卷调查及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2期.

[4]程春庭.重视“返乡创业”增强县域经济整体发展能.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第4期.

[5]刘光明,宋洪远.外出劳动力回乡创业:特征、动因及其影响—对安徽、四川两省四县71位回乡创业者的案例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3期.

[6]王西玉.崔传义.赵阳.打工与回乡:就业转变和农村发展—关于部分进城民工回乡创业的研究.管理世界.2003年第7期.

[7]林斐:对90年代回流农村劳动力创业行为的实证研究.人口与经济.2004年第2期.

[8]韩俊.崔传义.我国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的困难及对策.经济纵横.2008年第11期.

[9]农民工回乡创业问题研究课题组.农民工回乡创业现状的调查与政策建议.人民日报2009年2月5日.

上一篇:村官座谈会发言稿下一篇:四年级2班评语[压缩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