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2024-07-16

美术教育现状分析(共8篇)

篇1: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美术学科现状分析

作者:窦静 日期:2011-2-18 13:00:00

任教班级美术学科现状分析:

本校学生层次差异较大,在常规教学中,教师能做到严格按照美术教学目标来制定教学计划,深入分析学生现状,学校给予教师很大的空间,可以自行选编教材。在常规教学中能教师能做到按学生情况分层次教学,明确个层次教学目标,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但是由于教师自身工作经验不足,视野局限,导致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美术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帮助学生培养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各种能力,一方面学生自身的客观因素,各方面发展滞后,通常我在教学过程中会强调逻辑认知式技能培养,无法对应特殊儿童的接受现状,也达不到预期的技能培养目的,有必要探索一条相应的实用性美术教育方式,改善培智学校的教育现况。完善适应性生存教育。问题:

1、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自身具有一定的美术教学经验,喜欢并不断追求艺术教育。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对学科特性把握不足,设计的内容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欣赏、观察美,缺乏创新性。

2.片面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教导,忽视了美术学科的探索,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审美观的培养。

3、学生感知力弱:由于智力局限,学生对于美缺乏感受性,无法深刻的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情感。

4.单一的评价标准: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语言表达有所欠缺,通过是教师给予单一的评价,不管是评价方式还是评价人,使得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够。措施:

1.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发挥创新能力

不断总结经验,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多元化素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美术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提高学校美术教育活动高水平。认真学习《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不断寻找积累适合自己教学使用的相关新理念,让理论指导实践。

在平时的常规教学中,多走出自己的课堂,放开视野,向我校的其他教师学习,多思考

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新颖、实用和科学的教学手段,安排教学内容。

2、.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多种方式与手段活跃美术课堂

在课堂上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如:多媒体的运用、情境的创设,游戏环节使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美术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科学的态度和创业精神去研究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除了正常的教学加强多元化,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美术竞赛、作品展览,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和活跃学校的气氛,释放美术教师的活力。

5.在美术教学中体验真实情感

教师应尽可能的设定一些“情感背景”,多学科整合。譬如,运用电教手段,通过音乐和画面,将蕴含在作品中的隐性情感展示出来,让学生感知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真心的情感美。

4.采用多元化作业评价机制,提倡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方式

由于学生能力较我们可以采用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小组评价为辅的方式,以求公平、公正。评价的主要方式是鼓励与表扬。批评、训斥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只有多采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心情开朗,易于接受、理解,才能收到积极的效果。因此,除了表明学生真实的学习结果外,还应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作出鼓励性评价。

篇2: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杨娇霞

摘要:随着国家对农村小学教育设施和师资的大量投入及新课改教育体制下的教育目标大力提倡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日渐突出,针对这一情况,本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指出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优势,为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条件,结合农村小学实际,提出搞好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 美术教育 分析 优势 对策

在小学不断开展素质教育的环境下,美术在整体的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学校在普及美术课堂教学的同时,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农村美术教育也积极投入,像儿童绘画大赛、书法大赛、手工制作展览、办黑板报等。但仍有一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村美术老师,即如何突出农村美术课的特点,通过开展美术活动,如何发挥农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创造力,因为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由于受到教学理念、学校条件、师资问题、教育环境的制约,学生在美术能力方面,与城市的孩子有一定的差距。如何针对农村美术教育的现状及特点,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美术资源,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模式,为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的条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一、当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一)陈旧的教学理念

当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理念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制约着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由于升学的压力,美术教学没有引起社会、学校、学生足够的重视。仍然把应试教育作为首选。尽管上级部门一再强调必须开齐上好各门课程,教育部也签发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但还有一定的农村学校未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开齐美术课,更别提投入充足的教育教学资源,家长和学生也极少把时间和财力花在美术学习上,这就决定了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停滞不前的现象。

(二)落后的教学方式

美术教学不只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及审美能力的培养,还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并努力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持久的兴趣。而在农村小学的美术课堂中,教师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仍然只重视单纯的技能与技巧的训练,而且轻视美术文化的学习;只重视教师的示范演习,轻视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

(三)匮乏的师资力量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落后的根本点在于师资队伍力量不足,绝大多数的农村小学都没有专业的美术老师,美术课都是其他科目老师越俎代庖,由于他们对小学美术教育理论都缺乏研究,往往把小学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混为一谈,还有些教师自己的绘画技巧就很不完善,有如何能做到学高为师呢?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于将自己的审美意识、情趣强加给学生,只讲如何去欣赏,不讲怎样观察、绘画,忽略了学生自身的感受。在绘画习作时,他们给予学生的绘画模式也过于简单,多数时间的美术课堂,都只用一些例如“油画棒”“水彩笔”之类的简单画具让学生跟着范画作画。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散,想象力得不到扩展,这样使得本来丰富多彩的绘画生活变得枯燥乏味。甚至有的农村小学有美术专业教师,但担任的课业仍然是语、数、英语,而不是美术,简直是人力资源的浪费。

(四)单一的教学评价标准

以往美术教学评价只强调美术技能技法,而忽略认知和情感。即使是技法部分也只强调训练而已,因此评价的内容是单一的。除此之外,传统评价只是学生完成作品,教师一个人给予评价,因此,评价方式、评价人都是单一的。多数美术教师的评价仍是在选拔功能的层面,忽略了学生在美术学习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注重一些标准化、规范化的技能训练,轻视了学生多元的、逆向的思维创新及人文素养的有效养成。

误区一:(传统评价)教师以传统的眼光看待作品,往往以画面干净、比例适当、涂色均匀为标准,忽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同时评价形式单一,影响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

误区二:(主观评价)教师认为美术教学评价就是教师评价,课堂上,学生作业刚完成,教师便凭主观意识给出一个等级评价(或优或合格或差),打上“优”的固然高兴,但不知好在哪里,打上“差”的心里难过也不知差在何处,导致学 生未能及时掌握学习信息,压抑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长此以往造成厌学情绪。

误区三:(单一评价)教师除了只重视作业评价外,对学生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也采用简单的“分数定成绩”的做法。即让学生临摹一幅画,然后给出一个成绩,未能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要求,忽视了美术评价的全面性。

(五)简单的教育环境

在农村美术教学中,相应的教学设施欠缺及交通、信息等方面的闭塞,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相对缺乏,同时在美术素材方面的匮乏和当地的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制约,导致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与城市小学美术教育沉声较大的距离。

二、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优势

(一)自然环境及文化资源的优势

农村孩子虽然在经济条件等方面不及城市孩子,但农村美术教育也存在着许多优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让农村美术教育有着无限的就地取材的机会,例如:蓝天白云、山川河流、奇峰秀岭、红花绿叶、水中的鱼、空中的鸟、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激发孩子们无限的美感;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春节闹社火等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富有强劲的艺术生命力,这些都给农村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作为农村美术教育的执行者,我们就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绘画中创造美,认识并体验这片质朴的可爱的土地,摄取身边的画面,让学生尽情去描绘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及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并以此来激发学生感受美术的活力与趣味,只有这样,农村美术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美术教材里的乡土气息

1、乡村题材增多

近几年,美术新版教材里乡村题材的内容明显增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扩充了有关农村内容的题材。如《美丽的昆虫》可以到小河边、树林里、田间地头、放学路上去寻找昆虫的身影,可以画上小蚂蚁,也可以画上七星瓢虫,也可以画蜻蜓、画蝴蝶等等好多他们熟悉的昆虫;再比如,《丰收了》,对于农村小学生 来说,几乎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把自己家或者街坊邻居家丰收的情景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述出来,形成凝固的丰收之美;还有《家乡的古建筑》,可以结合不同地域特色进行讲述,同时起到了认识古建筑、保护古建筑的作用。有的则可以把“课堂”延伸到校园里、田野里,比如《美丽的风筝》,可以先让学生设计风筝的图案以及造型,然后着手进行制作,了解风筝的结构和飞翔原理,最后到户外放飞风筝,完成了教学任务。我想这课在城市里是不太好上的,但在农村,到处都可以作为“课堂”。

2、农村题材的内容比过去更具有趣味性

由于贴近了农村的实际,贴近农村孩子的生活,因而教材更具有趣味性,因而有可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老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从不同层面都进行教学设计。例如《捏泥动物》《盘泥条》等美术活动既发展了学生的造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实践证明,快乐的课堂学习(以学生的活动为主)配合新教材的内容展开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融洽了师生的感情,解放了教师的思想,再现了真实的教学。

3、教材内容多元化

教材内容也有有关城市题材的,这样既可以让农村的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同时也能认识到城市的生活,因而教材内容多元化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材在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情感发展的同时,也追求必要的美术知识、技能的培养,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突出时代感和地方特色。

三、解决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发展美育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受到应试教育深层影响,加之当前的人事制度和高考制度的负面影响。给我们的教育改革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压力,要由旧的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个坚巨的过程。我们应该吸取其精华用于新课改,在思想上进行改革。就要打破传统观念,确立新的“教育观”,使学生全面发展,才是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教育模式,才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美术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让美术为学生创造美好的心灵,让学生走 向开放,把生活融入到美术中来。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的全方面的人才。

(二)改变教学方式,重视科研

1.农村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得不到开展,其主要原因是缺乏正确理论导向,没有教育研究成果作借鉴,加上美术教师自身美术素质不高,他们多半是美术爱好者,优秀一点的美术教师也仅限于师范学一点点。因此,美术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提高学校美术教育活动高水平,给学校带来生机,给学生创造一个美的氛围。

2.开展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科研活动,要循序渐进,不可盲目不讲方法不讲顺序。教师兴趣一来就教,活动一来就搞,上面布置的是素描就搞素描,是色彩就搞色彩,是创作就搞创作,不管学生是学了还是未学,也不管学生能否接受。因此,首先要重视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教师要灵活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新颖、实用和科学的教学手段,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安排教学内容。

3.开展农村美术教育科研活动,美术欣赏是不可忽视的。多年来,农村美术教学很少上美术欣赏课,而重点是临摹,再其次是写生,因此,导致有些学生一本书上完了,还不了解书中欣赏课内容怎么欣赏,欣赏什么。美术欣赏可以帮助我们开阔视眼,扩大知识领域;美术欣赏还可以陶治学生思想情操。这种教育是潜移默化的,美术欣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改善条件,加强师资建设

制约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农村小学生活条件相当辛苦,待遇低,是最根本原因。乡村的美术师资相当薄弱,而且兼多职,因此我们的教育部门应当改善条件,对农村小学大力扶持,把优秀的毕业生招进来,留得住,让他们把自己的所学在这块热土上发光。一方面加大对现有的美术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教师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一方面定期举行美术竞赛让美术教师学有所用,不断巩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强化学校设施,增添教具,配备专职美术教师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培养特长生。让一部分学生“富”起来,让学校的教育教学向更高水平迈进。同时,可以研究乡土美术文化,创编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把乡土文化引进课堂,发展独具特色的乡土教学。

(四)优化作业,多元评价

评价活动是美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美术起着至关重要的激励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儿童对美术的兴趣,关系到学生自身人格的健康成长。而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更不关心学生学习美术的情感态度。久而久之,必然会使学生失去美术学习的兴趣。我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评价方法:1.评价宜以模糊为主。小学美术课业考核宜采用等级评价加评语的评价方式。如根据一定的作业评价标准,在作业上批注优、良、及格和待及格等方式,再加以简洁的说明优点或缺点的评语,这样的评价既有大的等级区间,又有切合实际的批改说明,便于学生全面接受反馈的评价信息,及时改进学习方法。2.可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个人评价、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3.评价的主要方式是鼓励与表扬。

(五)张扬个性、体验情感

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讲授为媒介,以作业成果为最终目的,殊不知运用情感因素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首先进入角色,把自己的真实情感酣畅淋漓的抒发出来,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也行成了心灵的共鸣。因此,教师应尽可能的设定一些“情感背景”,也可以创设具有情感色彩的形象,譬如,运用电教手段,通过音乐和画面,将蕴含在作品中的隐性情感展示出来,让学生感知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真心的情感美,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诚挚,从而养成美好的道德品质。

教育是美的艺术,同时又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在一次次教学课堂探索中我们总感到有许许多多的不足与遗憾!我觉得,美育是一门即遗憾的又很美的艺术,在一次次的遗憾中我找到美的不足。如果我们的“美”育能够实现平等对话、民主融洽、师生互动的心智对流,那么,一颗颗跳动的活泼的火花瞬间就会被点燃。教师用爱心施教的同时,要给学生创设适宜的人际环境,给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舞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创造。参考文献:

[1]《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165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2]梁亚伟;映日荷花别样红——浅谈农村小学美术教学[J];科学教育;2009年01期 [3]罗艳喜;农村美术教育的现状[N];美术报;2006年

篇3: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的不断强调,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肯定,但在广大的农村,虽然全国已推行九年义务教育,但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尤其是美术学科的教学更是值得关注。我通过对身边一些农村小学在读生的访谈及收集的一些资料等,发现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二、调查方法及材料整理

主要采用访谈法、课堂观摩、收听讲座和收集资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并依据相关材料进行统计整理。根据当前农村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教育政策编辑整理而成。

三、农村小学美术的教育现状

(一)外部问题。

由于受经济因素的制约,农村学校建设投入少,相应的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与城镇小学的美术教学质量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它主要表现在:教学设施不完善,教具不齐全,学生学习工具买不起,等等。这是所处地理环境的影响,美术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更重要的是美术资源不足,不能让更多的人理解美术教育的真正含义。

(二)学科自身的问题。

在中国大的教学环境中,美术学科一直处于边缘学科的困境,试想一门学科,如果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又怎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

1. 认识不足。

这主要是由于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引起的。在广大偏远地区,一些学校课程仍有“主”、”副”之分,音、体、美老师被称为副科老师,学校虽开设这门课程,但为了抓升学率一到期末升学复习,或赶上一些活动,就让位于“主”科。这样,学生就很难系统地接受美术基础知识教育,也就谈不上通过美术教育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了。

2. 师资的缺乏及不合理的使用。

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师比较缺乏。学校虽开设美术课,但由于专业教师缺乏,学校只好让其他专业的教师任教,有的老师同时上几门专业课程,而这些老师往往没有系统学过美术课程,因而既不会讲美术知识,又不会给学生作示范,只是让学生把纸蒙在课本上描画,让学生自己去悟,自己乱涂乱抹。

3. 观念问题。

一部分学科老师及家长认为美术课就是画画,并不重视学生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四、措施

(一)变被动为主动,因地制宜。

1. 因地制宜,变室内课为室外课,让同学们更多地接触自然,变复杂的美术课为单线素描课、色彩涂鸦课,等等。

用现有的材料学习美术,培养学生用铅笔、蜡笔描绘大自然的美好风光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并提高审美情操。美术教师可以在一边指导学生,使他们明白自己在画些什么,并运用鼓励教学法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这就给我们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把学生引向工艺美术的殿堂提供了绝好的条件。

如可利用同学们身边的材料学习美术知识,比如利用鸡蛋皮、麻绳、石子、树叶、树枝等进行贴画造型艺术教学。因为在农村的小河旁、小山上,石子随处可见,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收集一些相关材料整理干净、修剪整齐,指导学生进行制作,设计精美的图案。

(二)了解学生的心理,培养兴趣。

农村孩子本身接触的知识面窄,所以老师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自身的表现欲得到满足。比如在美术课上,当老师对作业有一定要求时,总会有个别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因为他们可能觉得按自己的想法能画得更好,如果这时教师大怒,以不按老师要求做作业和无理扰乱课堂批评学生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绘画热情挫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自由创作,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先画自己喜欢的,从而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及时地表扬和肯定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正确引导学生,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其创新能力。

五、结语

通过前面的简单整理分析不难看出,在我国广大的农村美术教育面临着很多问题,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充满争论和分歧。争论昭示着我们要更多地关注这件事,意味着探索充满艰辛,它虽是中国教育一个小分支的现状,但是能反映现代教育的不足之处:有硬件的也有很多软件方面都需要改进。这就需要更多优秀的美术老师与农村小学美术老师交流,并传授相关教学经验;还需要各有关行政部门理解配合,以及农村小学美术教师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热情和专业素质,面对困难,勇于挑战困难,这样农村的美术教育才能走出一条新路子来。

参考文献

[1]候令.美术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惠传太.小学艺术教育课程教学论.美术分册.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9.

[3]王本陆.中国教育改革30年—课程与教学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4]滕守尧.美国艺术教育新台阶.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6.

篇4:农村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关键词:农村;美术;师资;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一、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一)农村落后的经济基础,使教学资源受到限制

较过去而言,农村虽然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和城市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农村主要缺乏公共文化设施。调查中的几所农村小学非常简陋,校外是一望无垠的田野,再没有其他与美术教学相关的设施。农村经济本身就落后,地方政府也无法大力投资教育事业,这就限制了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学资源。美术不能和其他文化课相提并论,它需要有充足的教学资源,如图书、教学器材等,但对于那些落后的农村来讲是不可实现的。

(二)学校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

第一,我国的农村学校数量极多,大部分学校因其地理位置、交通环境、经济等因素不能吸引美术教育人才。一些在城市生活长大的毕业生不愿生活在条件艰苦的农村地区,有的甚至认为到农村工作是大材小用。第二,农村学校资金有限,办学规模较小,学校聘不起专职的美术教师。为了能让美术课正常开展起来,学校就会给其他学科教师安排课时,而这些教师对美术教学根本不懂,有的学校甚至让美术课程来填充课表,不能保证有效的美术教学。第三,农村学校得不到其他额外收入,教师的待遇只能停留在某一水平线上,因此拖欠工资也就成了常有之事。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工作琐碎繁多,除了要按时完成学校规定的美术课程教学外,还要开设第二课堂,比如为学校制作橱窗展示、黑板报、布置教室、美化环境等。此外,晚上加班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些看似并不起眼的工作都是没有劳酬的。在考试科目中,美术课不属于统考科目,因此美术教师在评优、晋级时的成绩不便计算,最终的工作得不到学校的认可。诸多因素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不能安心工作,教师队伍就逐渐流失。

(三)学生缺乏美术学习的兴趣

首先,受到农村条件的限制,学生不能买到好的美术用品,如绘画材料、美术图册等,而且有的家庭条件也不允许学生把钱浪费在美术用品上,此外学生的升学压力也很大,无法把较多的时间投入到绘画中,这就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其次,教师传统的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教师的教学资源不充足,教学内容仅限于课本教材,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少,知识面不够宽泛。教学过程中没有吸引学生眼球的实物和亮点,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也就不高,那么学习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使教学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健康发展的对策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本能很好的施展很大程度上是由农村的经济状况、地理条件和师资力量所导致的,学校缺乏基本的教学设备和设施,学生的美术技能和审美观也就受到了限制,怎样让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健康发展,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联系农村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农村虽比城市落后,但其自然景观非常丰富,对美术教学是很好的题材,这是城市学校无法比拟的。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外出写生,农村大自然的河流、田野、树木、农舍都各有特点,让学生领会自然之美,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还提高了学生捕捉素材的技能。此外,农村蕴含着当地特有的民间文化,是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在乡间文化的缩影,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有用资源组织学生进行美术调研,让学生收集资料,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因此,联系农村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让学生就地取材体验身边的美,这才是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最有效的方法。

(二)完善美术教师的制度,提高待遇

首先,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制定规范的教育制度,重视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并将其纳入教育部的发展规划之中。其次,对美术等艺术教育的考评方法也要进一步改进,制定明确、公正、可量化的考核指标,纳入教育考核的体系,美术教师开设的第二课堂指导活动要计算工作量,另计劳酬。第三,相关单位或部门应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育设备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确保一定的美术教学经费,使美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第四,真正提高美术教师的地位,美术教师在评优、晋级等方面同其他任课教师享有同样的待遇。

(三)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教师首先要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创设更多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很快地融入到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入课题,如游戏法、猜谜法激趣法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体验美术学习。此外,美术教学中的多媒体也是不可缺少的,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像并存的特点辅助课堂教学,不但使美术教学显得更直观,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最后,利用其他学科的优势带动美术教学。比如在美术课堂中引入音乐的元素,在学生绘画时播放合适的音乐,可以净化心灵,增加创作灵感。

三、结语

篇5: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分析当前学校素质教育的现状,详细全面地提出了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强调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和素质教育困难所在。最后,结合中国教育现状,有针对性提出基本对策。关键词:素质教育 基本对策

前言: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一、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 1.素质教育定位尚不明确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意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而目前,很多人是根据《纲要》“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提法,来定义素质教育,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全民族素质”或“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教育。这个定义只表达了良好的主观愿望,因而是一种主观定义。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搞的教育不是在“提高全民族素质”或“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所以这样主观定义本身无法取得必要的规范性。因此,当素质教育主张内涵模糊的时候,也必然导致所指混乱。2.素质教育推进尚有差别

目前,素质教育推进的差别巨大,一些制约素质教育推进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消除,一是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和现实差别不断扩大。城区学校在师资配备、教育教学设施方面都占有优势,教育的投入大部分用于一些城区重点中小学建设,而农村中小学则师资匮乏、设施落后,只能维护日常教育教学;二是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的差别大。从小学到高中来看,素质教育在小学阶段效果明显,而离高考、中考越近,实施素质教育的环境就越严峻,进展难度就越大。很简单的道理,初中入学是就近入学,所以小学教学压力不大,而高中入学要分重点和非重点,最后的高考就是拼分数了。3.素质教育队伍尚缺保障

素质教育,最终要通过教师落实到学生身上。教师的素质决定了素质教育的水平,仅有一颗爱生之心是远远不够的。正如第斯多惠曾说,当你不断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学生对那些知识渊博、谈吐不凡的教师有着由衷的钦佩和崇敬感,表现在其行为上就是为他喜爱的老师而努力学习。但教师队伍形成了每年大量教师离退休,而极少有补充新教师,使教师队伍日渐薄弱。在这样的环境中,在这样的教师队伍教育教学下,怎样全面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4.素质教育评价尚不能接轨

现在,对素质教育的评价尚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系统的体系,存在着片面、不合理的评价现象。(1)社会评价不科学

地方政府和社会习惯用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最主要的评价指标,从而形成一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奖惩机制,极大地增加了学校和教师的负担,社会舆论热衷炒作“高考状元”和升学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出现了“学校减负、家长加负”的现象,结果是“火”了市场,累了家长,苦了孩子,扰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2)对教师的评价不合理

与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一样,现在,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基本上把学生的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考上多少重点作为衡量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重要的指标,在这一评价标准下,教师也无暇顾及推进素质教育,一心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3)对学生的评价不公平

社会、家长、老师、同学对一名学生是否优秀,也评价的最主要依据也是学习成绩,是否是“尖子生”、“优等生”。

建立科学、完备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如果我们不建立一种对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以发展的眼光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进行科学的评价体系,不解决中考、高考“唯分数论”考试评价体制,无论我们怎样高歌素质教育的优越性,仍然无法摆脱“应试教育”强大的惯性。

二、中国素质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素质教育计划也得到了富有成效的落实。国家教育经费的大量投入,为全民教育水平的提高提拱了可靠的资金支持;国家教育改革举措的出台,为调和教育事业中的供求矛盾和教学冲突起了关键性作用;“百年大计,教育 为本”的口号深入人心,人才战略的提出在全社会更是掀起了一股重视教育的热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日渐强盛,就业机会成倍增加。这一切的进步都为全面教育举措的实施喊出了促进的号角。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素质教育施实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培养目标上, 重视智育, 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许多学校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实施存在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 实际操作中只重视智育, 轻视德育、美育、体育。而在智育中, 又只重视知识传授, 忽视能力培养, 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现象比较严重。2.在教学内容上, 重考试科目学习,轻非考试科目学习。长期以来,由于考试成绩是评价学校、教师、学生的惟一标准,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重考试科目学习,轻非考试科目学习”的现象严重。

3.在培养对象上, 重视少数中等偏下和不及格的学生, 忽视大多数中等生和尖子生。众多学校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是考试, 标准是分数,没有从评价学生素质入手

4.重文化知识传授和应试技巧培养,轻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现在学生最欠缺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能力。学生往往缺乏学习主动性,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5.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部分指标有所下降。其一,肺活量水平继续呈下降趋势。其二,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和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其三,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其四,近视患病率仍高居不下,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6.城乡教育差距拉大,部分地区择校现象严重。7.教师素质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改善素质教育现状的对策

素质教育是学校应该着重贯彻的主题,同时素质教育不是校外教育的专利,而是一种全民学习、全面学习、全过程学习的大举动,因此正确实施素质教育应该有目标分层次地稳步进行。

1.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逐步树起新时代教育观。对家长而言,应进一步提高对下一代教育的认识度,但不能唯学校教育马首是瞻,应走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误区,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对于人才需求方而言,要重学历但不能只重学历,在社会中起到一个良性的引导作用;对于学生而言,要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而不能走“死学习”的怪圈,更不能因困倦于学习而进入不学无术的迷途,同时学生还应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从多渠道中获取有效知识;对于学校而言,学校应端正校风,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彻底改掉只重分数的恶习。

2.对于教育机构和教育负责部门,应该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制定出科学合理并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教学体系,使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步过度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切实做好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工作。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学校要落实国家发出的对学生“减负”的政策,提倡“类教”,重智育,更重德育体育美育和劳育,使学生及早形成独立完善的人格;另外,对于老师,应端正师风,形成特色,使课堂教育成为学生吸收知识的殿堂,而不是成为枯燥乏味的私塾。3.提高认识,加强对实施素质教育的领导。各级政府逐步将推进 素质教育情况纳入政绩考核的内容,形成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环境。同时,完善教育保障机制,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保证素质教育在城乡中小学的全面推进和深入。

4.优化教育制度,重新审视培育体系的时代适应性。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民办教育逐渐兴起,各类中高等职业学校相继诞生,同时还应看到,虽然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良好,但其道路依旧曲折,表现在社会不予重视,甚至存在偏见,致使这些学生信心不足。而另一方面培训职业人才,鼓励中学毕业后直接进入职业学校接受技能培训,满足就业市场需求;再一方面培养专业人才,即进行学术教育,对于这类群体,应鼓励其不断深造,在专业领域里取得研究性成果。学生也应积极发现个人兴趣,主动配合教育制度改革,及时走向适合个人需求的教育之路。

5.深化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完善素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并逐步将其作为评价学校质量的重要依据,把素质教育实施情况作为评估办学质量的中心环节,纳入教育督导内容。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教学质量监测评估系统。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及招生制度,不再让高考成为影响素质教育的障碍。

6.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校要认真执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学生在校考试次数和在校学习时间,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适应新课程和素质教育需要的师资。加大对教师继续教育的支持力度,强化学校管理人员培训,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 教育的要求

7.重视校外教育,全民关注长期教育的重要性。校外教育即除了传统学校正规教育之外,在学校外部参加的教育活动,包括学前教育和社会充电。学前教育是由父母或幼儿专家为主导,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儿童进行的教育,这个阶段又包括了胎教、幼教、童年教育三个主体阶段。实践证明,这个阶段是孩子形成独立人格,挖掘个人潜力,培养个人优秀习惯的第一个关键时期,因此父母应该充分重视孩子的学前教育,利用科学方法培养孩子的兴趣,教导孩子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开发孩子智力,并坚决避免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感染。另外,鼓励社会充电,开展长期教育工作是当代社会人不断保持个人知识更新迎接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脱离学校进入工作岗位后,在职人员还应不断自我学习,包括参加相关知识的培训班,自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两大方面。国家各级教育机关也应规范培训教育市场,为个人的长期教育提供安全高效的平台。

篇6:中学地理教育现状分析

地理学科是学校进行环境教育、人口教育、资源教育、生态教育、人地关系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教育、国土整治和区域开发教育最现实、最顺达、最有科学基础和思想生命力的科目。所以,有些发达国家在《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把它列为“一门独立的核心科学”。现代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和教育功能性,如何得到社会的认同和教育决策部门的充分肯定,就决定这一学科在基础教育中的应有地位。但就长沙的中学地理教育现状来说,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初中地理教育堪忧现状

1、学生对初中地理不感兴趣

目前沈阳市初中地理被分为两个部分:自然地理和人类与社会两部分。没有会考考试,且不在初中升高中的升学考试的考试范围。这就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打击了老师教学的积极性,给初中地理教学设下了一道无形的不可逾越的门槛。上地理课时,学生情绪普遍不高,精力不集中,打瞌睡,讲话,做其他科的作业,看他书籍等。只有极少数学生是在主动学习,认真听课,多数都是迫于老师的压力被动应付,把这一节课的时间打发过去,一节课下来,根本没有看清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些什么,画了些什么,也没听进几句话。这样下来,造成的影响不仅仅是学生地理知识上的严重缺陷,更重要的是影响到地理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思想上产生严重偏科现象。学习完全是被动地应付,也就难怪有不少学生学完初中地理在中国地图上找不到北京,在世界地图上找不到中国。2、学校、社会、家长都不重视初中地理教学

长期以来,初中地理在人们心目中一直被视为“副科”。家长们往往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升人重点高中,考入理想的大学。所以要求子女把时间、精力都花在所谓的“主科”上,“副科”及其他活动一概不管,这就是所谓“集中精力读书,全力以赴攻‘主科”’。久而久之,会上就形成了定势——初中地理是“副科”,学不学没关系,不碍大局。在学校方看来,学校的办学质量好坏,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大小,主要就体现在升学指标上。所以只重视“主科”,忽视“副科”。有些乡镇中学,虽然课表上也是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安排,确实有地理课,但上课时却是语文、数学等老师兼上。

3、导致地理教师从事初中地理教学缺乏动力和激情

学校、家长和学生都不重视,只剩下地理老师在唱独角戏,而下面的观众却逐渐散场,或者干别的事,或者睡着了,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高中地理教育堪忧现状

1、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脱节

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发现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有严重的脱节现象,脱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初中实行开卷考试或不考试而高中闭卷考试;另一方面,初三停学一年地理。这就导致学生的思维、学习方法、知识等方面的不连贯。在新步入高一年级的学生中,普遍存在地理知识上的“断档、脱节”现象。学生虽然学习了初中地理,但基本上是毫无基础可言,比如南北半球的划分、何为经纬线、全球海陆分布状况,甚至地图上的东西南北都分不清弄不明,更可笑的是还有同学认为重庆市是四川省的一部分、上海市属于江苏省、北京市属于河北省等等。他们的初中地理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学习高中地理就像初中生进大学,一问三不知,显得非常吃力。老师教学的难度也特别大。这样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高中学习,对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也有很大的限制。

2、高中地理的章节设置与其他学科的内容脱节

高中地理的第一章是《宇宙中的地球》,在《地球的运动》一节中,关于地球的空间位置、地理的自转、公转以及日照图的分析和立体几何、物体中的线速度、角速度密切相关,但是

这些内容学生还没有接触过,对于学生学习地理产生了巨大的障碍,导致有很多学生,在第一章还没学完时就失去了信心,从而放弃了地理这一学科的学习。

3、学生难以完成从初中地理向高中地理学习的转变

在初中考试时,基本都是老师划一些题,然后就根据所划的内容进行考试,学生几乎没有形成地理学习方法,进入高中还是习惯将知识罗列成一串串文字去死记硬背;思想态度上,还存在被动应付学习,对地理学科仍麻木不仁,学不学无所谓,考试背背则万事大吉!

4、高中地理考试流于形式

目前沈阳市高中地理的评价机制比较好。不仅看学生的学习成绩,更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但是对于不及格的学生仍然没有太大的约束力,因为不及格没有什么影响,只是暂时的,使理科学生对文科的学习极不重视,教师更是受着巨大的折磨。

三、几点思考

从以上初高中的地理教育堪忧现状可看出,即使学生高中毕业,也很难有较丰富的地理知识,更不用说知识体系、地理技能、地理分析观察能力。因此还要加强教育改革的广度和深度。1、初中地理实行半开卷

初中地理实行开卷考试的形式很好,可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等,但也不能忽视初中地理识记性知识点多,而且初中学生正处在记忆能力很强的年龄阶段,若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背记一些基本知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甚至终身的发展都是有所裨益的。因此我们可以将一些对学生今后作用较大的识记性知识点列为闭卷考试的内容(占50%左右),而将一些要求动脑、动手操作、调查和灵活变动的知识点列为开卷考试内容(占50%左右);这样学生头脑中有了一定的知识,可减少与高中地理的“脱节”,同时也使学生具备了基本的地理技能。2、把初中地理纳入升学考试

现在的学生、家长和学校都很现实,考试考什么就学习什么,把初中地理纳入升学考试的科目。这样就使学校、家长重视初中地理教学,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有了压力,在学习中才会有动力,才可能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为了减轻学生负担,生物、地理仍可放在初二考,只要在初三毕业时将成绩与其它科目一起算就可以了,目的在于引起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

3、改革高中地理毕业评价方式

高中地理毕业会考评价方式可以考虑分三部分:笔试成绩占60%、平时表现占40%。笔试难度低,只要学生掌握基本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平时表现由任课老师把握(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答问、作业等)。这样学生上课会更认真,对地理会更有热情,而且锻炼了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对学习态度极差、补考仍旧不及格的学生要有个说法。4、教师要不断改革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浓厚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往往来自于良好的教学方法。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了今天课堂教学的畸型发展,满堂灌,一言堂,题海战术经久不衰。学生处于学习上的被动地位,被支配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应该用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在轻松、活泼而又热烈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技能的方式。因此,必须优化教学模式,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转变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探索去体会其中的乐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这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知识感兴趣,才会爱学、乐学,才能诱发学生的内部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地理老师若能结合学生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良好兴趣,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篇7:美国教育改革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美国一直致力于大规模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改革。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研究者们在考察了各类中小学后发现,部分地区部分学校学生的品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小学花了约三年,中学花了六年左右。考察成功地区成功学校教改的历程,可以发现这样三种现象:1、内部激发动力的现象,即学校为求更好地发展,激发出巨大的内部动力。2、积极面对外界变化的现象,也就是学校在面对外界各种各样的冲击时能卓有成效地采取应对措施,既充分利用外部的有利因素,又能将外部的消极因素转化为内部动力。……

有识之士指出,美国的教改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存在着两个严重的问题:其一,这些成功只发生于为数不多的学校,也就是说改革的努力并未获得广泛的成效,我们无法一个又一个地“复制”成功的学校;其二,虽然有些学校教改初见成效,但我们却不能确保这些成效长期保持下去。考察一下这些学校的成功过程,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学校虽然积极采取种种教改的举措,却疏于对其进行梳理,使之条理化和系统化。学校取得成功的个别事例为数不少,但很少有人知道获得成功的完整的运作体系是什么,也不知道有多少学校是在这种体系下得到发展提高的。那些报道成功学校的研究者们,对这些学校是如何“起身飞跑”起来的,仍然一无所知;也就是说他们罗列总结了学校的各项成功,却无法发现成功运作的系统机制,更谈不上去促成更多此类学校的产生了。

有研究者指出,美国之所以难以全面推进教改,之所以难以维持教改的成果,是因为人们没有深刻认识到,学校的.发展和其周边基础结构的品质,这两者都是至关重要的。所谓基础结构是指学校发展所必须的“软件”、“硬件”等外部条件。此外,社会对教改的作用也是十分巨大的。

因此我们如果能将上述教改中的三种现象结合起来作通盘思考,就不难发现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框架。这个框架融合了教改的“三要素”,必将极大地推动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教改。

一、内部激发动力(内在要素)

众所周知,协调发展的学习氛围(或可称之为专业学习的校内小社会),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迥然不同的效果,但直到最近:由于弗莱德・纽曼及其同事们的努力,我们才弄清楚那些协调发展的学校成功的秘密。这种内在激发动力的现象可称之为改革的“内在要素”。弗莱德等研究者发现,有的学校在影响学生的品学方面做得异乎寻常得好,其基本因素可归结为下面三个方面:

1、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形成一种专业学习的小社会;

2、重视学生的品学表现,并不断对其进行评估;

3、及时采取相应的指导措施促进学生品学的提高;

弗莱德等人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揭示了成功学校和谐发展的秘密,同时也揭示了对学生不断进行品学评估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变得更善于评估;即使没有外界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责任制的压力,教师和校长也必须成为评估的行家。这种评估包括:①教师个人的能力和教师作为一个整体的能力。他们是否能就学生品学方面的资料进行阐述。②教师必须具备不断完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指导计划的能力,并据此及时调整其对学生的指导或及时改变其他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因素,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和谐发展的学校里,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和评估相互反馈信息,并通过这种互动来促进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以取得更好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效果。

当有些学校想从学校发展的“内在要素”中吸取教益时,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就是必须注意“结构调整”与“文化重建”之间的区别。“结构调整”顾名思义就是构架的调整,以及对机构的作用及相关构成要素的调整。举例来说,学校设立一个驻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参谋组或地区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委员会就是一种结构的调整。结构的调整比起文化重建要容易得多,因为它可以通过立法来实现:其次结构调整本身对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不产生直接的影响。能产生直接影响的是文化重建。文化重建的过程就是形成专业学习的校内小社会的过程,就是从原来的对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评估较少关注的状态转变为一种新的状态,即全体教职员工都须极其关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

篇8:智慧教育现状分析

网络技术、智能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以前有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为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促进硬件设备和无线宽带通信成本愈加低廉,技术应用更为方便与普遍。这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我们教育信息化深度发展提供了充分条件,也为我们智慧教育提供了契机与挑战。

无线网络、传感技术、机器人、3D打印机和多屏技术等,为智慧教室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条件,从而为实现智慧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环境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建设个性化学习环境,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和服务,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最终达到深度知识建构,培养21世纪创新型人才?智慧教育正在这一矛盾中孕育而生。

本文拟对智慧教育概念、智慧教育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提出智慧学习策略,认为要促进智慧教育与教学一线相结合,必须把教学环境建设与教学理念相结合[1],这样才能使得智慧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 智慧教育的内涵及现状

2.1智慧教育的内涵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深入应用与推广,使得我们教育被赋予新的内涵和特征,各个领域的研究者分别从各个不同领域开始探究智慧教育的内涵,如教育技术领域研究者纷纷从信息化视角对智慧教育概念进行了阐述。祝智庭教授在《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文章中分析了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Smart Learning Environments),运用智慧教学法(Smart Pedagogy),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Smart Learning),从而提升成才期望,即培养具有高智能(High Intelligence)和创造力(Productivity)的人,利用适当的技术智慧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并不断地创造制品和价值,实现对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灵巧机敏的适应、塑造和选择。[2]

我国学者靖国平从教育视角提出广义智慧教育,认为智慧教育是一种更为全面、丰富、多元、综合的智慧教育,它主要包含:即理性(求知求真)智慧的教育、价值(求善求美)智慧的教育和实践(求实求行)智慧的教育,这三个既相互区分又彼此联系。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促使受教育者全面地占有自己的智慧本质,成长为理性智慧、价值智慧和实践智慧的统一体。[3]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智慧教育既具有“教育的智慧”属性,还具有“信息技术智慧”属性。信息技术属性是手段,通过信息化手是促进教育和人的智慧发展。智慧教育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并创新有效的智慧教学模式,实现个性化、智能化和体验化学习环境,形成优质教学内容和合理资源分配机制,多层次培养并提高学习者信息化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数字教育阶段的目标是实现学习者打破时空界限,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在智慧教育的目标:促进学习者的随时随地的深度学习,促进学习者智慧建构。

2.2智慧教育研究现状

1) 国内外智慧教育案例分析

(1)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个性化云

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雷汉姆小学开展的教育云计算项目,该项目通过云计算技术,多所学校间实现了互联互通,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为自己设定不同的学习路径,既可以选择本校的课程,也可以选择其他学校的课程。该州所采取的做法的好处学校就不需要管理云端复杂的技术架构,而只需要提供开放的标准,使得其教学资源、方法、工具能够在网络上被购买支付、被使用。[4]

(2) 新加坡——智慧教育

新加坡在其i N2015计划中提出实施智慧教育计划[5],该计划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学生。在新加坡2015计划中,主要通过Ed Vantage项目的实施来落实,目标是提供一个延伸至课堂以外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包括三部分:(1)Iaccess,为学习者提供随时随地的学习机会;(2) Ilearn,为学习者提供交互式数字学习资源,激发学生进行独立的、个性化学习;(3)Iexperince,通过整合各类应用程序和信息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交互式智能学习,促进师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该项目中特别强调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和过程评价。

(3) 韩国——与传统并行的数码教科书

韩国《智能教育推进战略》中指出:自2015年起,韩国将在所有学校建设以云技术为基础的教育环境,在一线学校正式实施“量体裁衣”式的智能教育,用纸张制作的传统教科书将从学校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数码教科书,学生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智能平板、智能电视等各种数码终端灵活使用。特别强调电子课本的设计与学生智慧学习(smart learning)之间的关系。[6]韩国智慧教育战略体系的核心是数字教科书的普及推广,期望通过教材的彻底革新来带动整个教育体系的升级改造。

(4) 南京——智慧教育

南京“智慧教育”系统在硬件部署、软件应用、服务方式等多方面可以紧密依靠南京市政务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所提供的Saas、Paas、Iaas服务,进行建设。信息技术应用深入开展,镇海教育门户网站成为全区教育系统信息发布、政务公开、资源共享、业务交流的重要平台,E- MAIL、FTP、DNS、区域版杀毒软件、VOD视频点播、音频点播、网络直播等应用全面展开。[7]

2) 综合国内外我国智慧教育案例分析,智慧教育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忽视软实力的发展。智慧教育的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在智能设备的购买和资源的建设,而对创新人才培养系统开发,公共教育资源标准和服务和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的资金相对较少,所以有效的智慧教育系统没有被完全建好,这对于实现智慧教育将是一重大挑战。[8]

(2) 信息孤岛,各个学校内容资源可以共享。[9]但是这与我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目标校校通还有差距,特别是高校资源的建设,还存在低质量教学资源重复建设,而高质量教学资源不能实现共享。

(3) 目前智慧教育的建设方案主要是由教育资源出版公司和电子学习(e-learning)公司和政府一起合作承建。这相对于智慧教育的目标,这些力量有些薄弱,应该需要更多学科的专家参与,共同建设智慧教育建设方案。

的教育评价体制、教育管理体制等,这些与智慧教育重视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9](4) 教育体制保障问题。由于智慧教育从提出到应用时间比较短,目前还只是处于建设和实验阶段,对于教学评价还仍借原有

(5) 我国现阶段智慧教育的建设都是以政府和学校为中心,从上往下的方式。而智慧教育的目标是赋予学生于智慧,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建立智慧学习环境,实现学生进行个性化、体验式地进行智慧学习,从而培养创新型人才。所以我们在智慧教育建设时应该从下向上的方式进行建设,充分考虑学生特征与学习方式。

智慧教育目标是通过信息化手段赋予于学生智慧。一个完整的智慧教育系统,必须包括教师、数字资源、信息学习环境和学习者,所以要促进智慧教育向前发展,还需要更多研究智慧教育环境下教师信息技术技能、信息化教学策略及信息化学习策略的研究。

3 智慧教育的发展策略

如何使智慧教育的发展促进更好的创新型人才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一直探究的问题。该文根据钱学森“大成智慧”的理念以及智慧教育存在的问题,以下往上的发展方式,从知识传递角度出发,结合影响智慧教育环境因素,提出智慧教育发展策略。

在教育系统中,知识的传递是连接师生的桥梁,是整个教育过程中重要的因素。知识传递是以学习活动为媒介的,学习活动主要由:学习者、教师、资源、评价、工具五个维度而展开[10],如图1所示。该文分别从学习环境、教师、学习者、工具、评价五个维度提出智慧教育发展策略。

1) 在教育机构中首先建立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的、交互式、丰富的学习环境。

丰富的、智能的、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将能更有效的促进学习者进行学习。在智慧教育发展中,通过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上下文情景技术、学习分析技术,创造智慧学习环境,能够识别学习者特征,感知学习情景,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与便利的互动工具,并在学习者学习过程自动记录学习过程和评测学习成果,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11]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资源的使用变得更加方便。但并不是说拥有了这些技术就有了相关的资源或这些资源就是好的资源。学习资源的建设要围绕实现学科交叉,学习内容与生活情境相结合,以富媒体和交互性呈现,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例如贾斯珀案例,把一系列的科学、物理、化学等知识设置在具体情景中,培养学生综合问题处理能力。同时在资源中实现语义检索,利用语义网络建构知识体系,可以实现知识化、智能化的搜索。这样同学们平时讨论、发言的资源在合理地组织下也能发挥巨大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资源师生共建。

2)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策略,加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很多人过分强调信息技术使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只是课前的资源制作者和发布者。显然这一观点与智慧教育观念相背。所以再智能的教育,都不能缺乏优秀的教师。祝智庭[2]认为智慧教育以智慧教学法为催化促导。在智慧教育中,教师要更加结合信息技术,建构文化共享(伦理、责任、价值认同、利益观)的学习共同体,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学习工具和实践机会,实现学生进行个性化、自我建构学习。所以在智慧教育中,我们需要更好的发挥都是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运用信息技术,积极引导和推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习者智慧学习的发生和智慧行为的涌现。

3) 培养学生集体责任意识,提供信息化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

很多文献研究都关注智慧学习产生的条件,而忽视学习是学习者的事,在智慧学习环境中,如何促进学习者智慧学习,创新思维的产生,首先需要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真实感、责任感、安全感,同时还要求学习具备一定的自我组织能力和学习策略。所以在智慧教育系统中,我们除了创建学习体验情境,促进学习者参与式学习,缩短“认知鸿沟”和“经验鸿沟”,调动学习者的情感动力系统和认知意动投入,要根据学习者特征和学习方式,提供具体的学习策略,帮助学习者更好学习。同时为了更好的学习者之间进行合作学习,还需要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集体责任意识,认识知识的建构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集体的事,在进行知识建构中,根据个人要不停地向集体知识进行贡献,这也是钱学森所指的每个人贡献自己所学的新知识,大家一起共同进步。

为了能够更好的锻炼学习者的自组织能力,在学习环境中,借助信息技术,提供多样化工具,同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支架,学习者通过这些帮助服务,渐渐锻炼出很强的自组织学习能力。

4) 建立方便、便捷的协作会话工具和知识建模工具

在智慧学习系统中,工具是师生、生生、学生与学习内容交互的桥梁。通过协作会话工具和知识建模工具,可以保证学习活动顺利的进行,知识建构。然而在大量的学习资源建设时,大多数都考虑学习内容的视觉化、动态的呈现,而忽视学习工具的建立。如在韩国智慧教育中,有专门研究基于电子课本学习工具的分析,通过分析基于电子课本的注释功能及应用,来探讨学习工具在知识建构中的重要性。[12]

5) 建立电子学习档案袋过程评价机制。

智慧教育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赋予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在智慧教育实验基地,要建立符合智慧教育理念的评价体制和评价指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design of a structured plug-in smart education system》文献中,指出智慧教育系统必须包括即时学习评价系统,通过学习评价系统,对存储在数据库关于学习者的学习档案袋(注意力、理解力、参与、交互、答疑等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整体、全面的评价,进而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4 小结

上一篇:聆听专家讲座 感悟教育真谛下一篇:村党支部书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