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江城子》宋词赏析

2024-07-25

秦观《江城子》宋词赏析(通用14篇)

篇1:秦观《江城子》宋词赏析

秦观《江城子》赏析

江城子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观

原文:

清明天气醉游郎。莺儿狂。燕儿狂。翠盖红缨,道上往来忙。记得相逢垂柳下,雕玉珮,缕金裳。

春光还是旧春光。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惆怅惜花人不见,歌一阕,泪千行。

【注释】:

①“西城”三句:写看见早春柳丝轻柔,触动自己的离恨,因而流泪不止。

②韶华:青春年华。

【评解】

这是一首怀人伤别的佳作。上片从“弄春柔”、“系归舟”的杨柳,勾起了对“当日事”的回忆,想起了两人在“碧野朱桥”相会的情景。产生眼前“人不见”的离愁。下片写年华老去而产生的悠悠别恨。“便做”三句,表现了离愁的深长。全词于清丽淡雅中,含蕴着凄婉哀伤的情绪。

【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少游既是一个情种,自不免因落拓的宦途,羁旅的生涯,和失恋的萦绕所侵袭,因而使他变为一个伤心厌世的词人。所以他的.词往往含蕴着极浓厚的凄婉情绪。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结尾两句与李后主之“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徐师川之“门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皆言愁之极致。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此为少游前期的暮春别恨之作。词之上片由“西城杨柳弄春柔”的描写,引起对往事的回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下片由“韶华不为少年留”的感叹,到“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的描写,进一步抒发愁情别恨。

首句“西城杨柳弄春柔”貌似纯写景,实则有深意。因为这柳色,通常能使人联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伤别 。“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种柔情 ,“弄”字则有故作撩拨之意。赋予无情景物以有情 ,寓拟人之法于无意中。“杨柳弄春柔”的结果 ,便是惹得人“动离忧,泪难收”。以下写因柳而有所感忆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 ,人不见,水空流。”这里暗示,这杨柳不是任何别的地方的杨柳,而是靠近水驿的长亭之柳,所以当年曾系归舟 ,曾有离别情事在这地方发生。那时候,一对有情人,就踏过红色的板桥,眺望春草萋萋的原野,在这儿话别。一切都记忆犹新,可是眼前呢,风景不殊,人儿已天各一方了 。“水空流”三字表达的惆怅是深长的。

过片“韶华不为少年留”是因为少年既是风华正茂,又特别善感的缘故,所谓说“恨悠悠,几时休?” 两句无形中又与前文的“泪难收”、“水空留”唱和了一次。“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说不登则已,“一登”就在这杨花似雪的暮春时候,真正是“便做春江都是泪 ,流不尽 ,许多愁。”这是一个极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在一下子将从篇首开始逐渐写出的泪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尽地向东奔去,使人沉浸在感情的洪流中。这比喻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逐渐汇合,水到渠成的。

此词写柳,妙在“弄春柔”一语,笔意入微,妥贴自然,把拟人手法于无意中出之,化无情之柳为多情之物;此词写愁,妙在引而不发,语气微婉,最后由景触发一个巧妙的比喻:清泪、流水和离恨融汇成一股情感流,言尽而情不尽。

《秦观《江城子》赏析》

篇2:秦观《江城子》宋词赏析

《江城子》

年代:宋 作者: 秦观

西城杨柳弄轻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赏析】

篇3:秦观《江城子》宋词赏析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 短松冈。

苏轼 (1037-1101) ,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 (今四川眉山) 人。其词总体上表现出笔力矫健, 豪放旷达的风格。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则大笔挥洒, 将览物之情、怀古之思和身世之感糅合在一起, “须关西大汉, 执铁板”来演唱的豪放之作, 开一代词风, 对后世影响颇为深远。但苏词中也蕴涵着婉约一面, 只不过这类词在忧郁的情感宣泄中表现出一种悲壮, 一种饱含深情的沧桑。东坡居士于宋神宗、熙宁八年 (1075) 所作《江城子》就是其中的代表 (1) 。诗人在《江城子》的词中彰显了生与死的对话, 揭示了诗人对生命恋曲的追忆以及对死之哀歌的感怀。《江城子》是一曲低吟浅唱, 吟出的不仅是至死不渝的人生至情至爱, 而且也唱出了生与死在现实中对视, 生与死在梦中相约……

词的上阙, 描述的主要是生与死在现实中的对视。“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苏轼妻子王氏卒于宋英宗治平二年 (1065) 五月, 至熙宁八年 (2) , 正好相隔了十年。苏东坡在悼念亡妻时用悲凄的言语给我们道出的是:生与死在现实中是对立的和不可调和的。因为“十年”先从时间纬度上对生与死相离相弃作出了规范。时间的绵长与无情隔离了生死的相视与相约, 生死的不可通约性沉淀着时间的冷漠与残忍。生与死的相隔、生者与死者的相离, 凝结的本是悲伤与凄惨。多年后的惦记与询问又该是如何的忧伤与苦楚呢?“茫茫”说明生者与死者对对方的情形全无所知, 因此不明晰的探问包含着幽幽情思和满腔血泪。尽管生者对死者别后情形已无从知晓, 但这也遮掩不住生者对死者的想念和感怀。“不思量, 自难忘”, 这表明“难忘”无时无刻、无声无息地留在心底, 又默然无声, 悄然无迹地出现, 一切的一切都不是主观上的刻意追求, 一切的一切都是情怀如种子般萌发。“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苏轼的妻子王氏葬在诗人故乡四川眉州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 (3) , 诗人作词时在密州 (山东诸城县) , 因此用千里来形容两地相距甚远, 这是从空间距离上对生与死对视的描绘, 千里之距, 已无法面对可感的形体, 更何况生者与坟 (死者) 遥遥相对呢?生与死的情结被凸显出来了, 路也迢迢, 人也遥遥, 又怎么能细语长谈、促膝相视, 更不用说“话凄凉”时的相依相偎了。相离本是悲伤, 无处倾诉凄凉更是悲伤中的悲伤。“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在现实中生者与死者相逢原本是不可能的, 即使是相逢也只能是, 两眼对视, 形同陌路。因为时间与空间都已经发生了变更, 形容的变异, 已遮掩了千言万语和浓情蜜意, 枯朽的容颜只能诉说着令人绝望的不相识, 这只能怪生与死的不相融, 只能怪生者与死者的无能为力。生之时间的流动性, 死之时间凝固性, 于是生与死的对立, 生者与死者的对视, 在流动的时间和凝固的时间上展开。生之时间流动性表现为生者的十年生命的流失, 容颜不可挽留的更改以及生者心理历程的变迁。词的上阙没有用浓郁的笔墨来描述死之时间的凝固性, 它是通过对生之时间的过度铺排, 从而让隐藏着的死之时间凸现出来, 也即是形体的改变 (“尘满面, 鬓如霜”) 来折射出不相识 (死之时间凝固性) , 其实, 生与死相对视、生与死不相识在于生之时间与死之时间相异。

词的下阙, 揭示出生与死在梦中相约, 死之时间的凝固性得以显现。“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梦是生与死相约会的通衢, 梦还作为生与死相约背景与场地而出现。夜晚是宁静的, 在其中蕴含着一种似有似无的独特意境, 而在白昼是喧嚣的, 在其中飘落着世俗生活的气息, 因此白昼中生与死是冷冷相对着, 而在夜晚生与死可以默默地相互诉说。夜和梦作为一种意象都沟通着生与死, 生之时间与死之时间的相克相悖在夜里的梦中得到缓解。“小轩窗, 正梳妆”是作者对早年妻子的生活情形的追忆, 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爱意与恋情。但是在追忆中隐含着的更应是死之时间描述。因为正是死之时间的凝固性透显了死者早年生活的永恒性。死者的青春因死之时间凝固性而得以永葆。而死亡时间的凝固性, 使生者对死者在世情形已成为不变的记忆。因此十年相对生者已改变了许多许多, 但对于死者来说, 却无一丝一毫的变迁。梦中的还乡是生与死相逢的场地, 生者与死者相聚的家园。这一切的一切都应该是生与死相约的投影。生者与死者共同拥有的故乡因死者作别而凝固了, 死之时间的凝固性造就了特定故乡的永久性。而这特定的故乡又在梦中沟通着生与死。“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生与死相约相聚终于在梦中故乡发生了。但是生者与死者只是无言相对, 泪流千行。这说明的是生离死别之后万言千语都已化成无语, 更应说明的是在以生与死为背景的相逢一切尽在不言中。生者与死者的无言、生者与死者的泪眼汪汪、泪落千行, 这是生与死留下的千年万年都无法斩断的情结。死者的流泪, 这本是不可能的, 作者在这里描绘出死者的如雨泪水, 正是突出了生与死尽管在梦里故乡相聚, 但这也无法弥合生死之间的裂隙, 因为梦里故乡只是把生死相约相聚呈现出来而已, 生与死的相诉依然是凄然无语。“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 短松冈”。这又回到生之时间流动性上来, 年年断肠处, 指的是生者在流动的时间 (生命流失) 中对死者的怀念。“短松冈”指代坟墓, 其实也就是亡者的另种称谓。南北朝诗人庚信就无尽感慨地说过:“霜随杨白, 月逐故圆”。月夜与坟墓相连, 坟墓又葬在故乡, 因此, 年年断肠般情感已无法更改。这是月夜中特定故乡与孤坟所导致的, 生者在渐渐生命流失 (生之时间流动性) 中总是对故乡的那一座孤坟 (死之时间流动性) 而感到无尽的悲凄。这又隐含着生与死在现实中的对立, 在明月照耀下, 一座冷冷清清、凄凄惨惨的孤坟成为生与死的界限, 凝结在生者断肠处的浓郁情感, 与死者冷冰冰的坟墓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反差。在这不可能化解的冲突与矛盾中构建着各自的疆域, 而在这疆域之间涂画着冷冷的疆界线。

总的来说,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仅描绘了人间至情至爱的动人心魄, 也蕴涵着生与死相约与对视, 只不过这种相约与对视都是无语的, 一段心曲内含着无尽的沧桑和至深的哲思。

摘要:世人皆知苏轼词大多气象宏阔, 意境恣逸, 笔力矫健, 开宋代豪放派之风气, 而对他词中的婉约一面, 可能了解、研究、探讨较少。本文试图撇开他的豪放词风, 就婉约之作中的代表《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作一些鉴赏与分析, 使读者对他这类词作的特点和风格有所了解。所持的基本观点是《江城子》风格清丽, 语言凄美, 感情真挚。“生与死对视, 生与死相约。”它是生之恋曲, 死之哀歌, 感人肺腑, 催人泪下, 堪称婉约上乘之作。

关键词:《江城子》,豪放词风,婉约之作

注释

1出自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类》中篇章第二册25页。

篇4:秦观《江城子》宋词赏析

作品简介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上阙记实,下阙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全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作品原文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作品注释

⑴江城子:词牌名。

⑵乙卯(mǎo):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⑶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⑷思量:想念。“量”按格律应念平声liang。

⑸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孤坟:孟棨《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其妻王氏之墓。

⑹纵使:即使。

⑺尘满面,鬓如霜:形容饱经沧桑,面容憔悴。

⑻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⑼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小轩:有窗槛的小屋。

⑽顾:看。

⑾料得:料想,想来。肠断处:一作“断肠处”。

⑿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作品译文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望。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出淋漓热泪洒下千行。料想得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创作背景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作品鉴赏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恍惚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题中“乙卯”年指的是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这首“记梦”词,实际上除了下片五句记叙梦境,其他都是抒情文字。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也是同样的。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王弗逝世转瞬十年了,想当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更难得她蕙质兰心,明事理。这十年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后,又逢凶年,忙于处理政务,生活困苦到食杞菊以维持的地步,而且继室王润之(或许正是出于对爱妻王弗的深切思念,东坡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风韵)及儿子均在身旁,故不能年年月月,朝朝暮暮都把逝世的妻子老挂在心间。不是经常想念,但绝不是已经忘却。这种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是难以消除的。因为作者时至中年,那种共担忧患的夫妻感情,久而弥笃,是一时一刻都不能消除的。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里,他不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于是乎有梦,是真实而又自然的。“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其实即便坟墓近在身边,隔着生死,也是不能话凄凉的。这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极大程度上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格外感人。接着,“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明明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是深沉、悲痛,而又无奈的,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把个人的变化做了形象的描绘,使这首词的意义更加深了一层。

苏东坡曾在《亡妻王氏墓志铭》记述了“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的父训。而此词写得如梦如幻,似真非真,其间真情恐怕不是仅仅依从父命,感于身世吧。作者索于心,托于梦的确实是一份“不思量,自难忘”的患难深情。

下片的头五句,才入了题开始“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是记叙,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在念中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小轩窗,正梳妆。”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这犹如结婚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作者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这正是东坡笔力奇崛之处,妙绝千古。正唯“无言”,方显沉痛;正唯“无言”,才胜过了万语千言;正唯无言,才使这个梦境令人感到无限凄凉。“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之胜,全在于此。别后种种从何说起,只有任凭泪水倾盈。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存在。这是把现实的感受溶入了梦中,使这个梦也令人感到无限凄凉。结尾三句,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而柔肠寸断。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在这里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这种表现手法,有点像杜甫的名作《月夜》,不说自己如何,反说对方如何,使得诗词意味,更加蕴蓄。东坡此词最后这三句,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特别是“明月夜,短松冈”二句,凄清幽独,黯然魂销。正所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

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词牌简介

江城子,词牌名之一。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或谓调因欧阳炯词中有“如(衬字)西子镜照江城”句而取名。宋人改为双调,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欧阳炯单调词将结尾两个三字句加一衬字成为七言句,开宋词衬字之法。后蜀尹鹗单调词将起首七言句改作三字两句,开宋词减字、摊破之法。晁补之改其名为《江神子》,韩淲调有“腊后春前村意远”句,故又名《村意远》。

作品格律

(○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仄韵:诗韵中的仄韵是凡属上声、去声、入声的韵,皆为仄韵,与“平韵”相对。)

作者简介

篇5:《江城子》秦观

清明天气醉游郎。莺儿狂。燕儿狂。翠盖红缨,道上往来忙。记得相逢垂柳下,雕玉珮,缕金裳。

春光还是旧春光。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惆怅惜花人不见,歌一阕,泪千行。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

秦观

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延伸阅读】

秦观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苏轼过扬州,亲自看望秦观,正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游东岳庙,载酒论文,吟诗作赋,一时传为佳话。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文学贡献:

篇6:江城子宋秦观

2.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3分)古代写愁的名句很多,请写出用相同修辞手法写“愁”的诗句。(1分)

参考答案

1.柳色,通常能使人联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伤别。这杨柳不是任何别的地方的杨柳,而是靠近水驿的长亭之柳,所以当年曾系归舟,曾有离别情事这地方发生。暮春时节,柳絮漫天飞舞的姿态常常会撩乱人的思绪,这首词借杨柳、飞絮抒发了春景逝去,青春易逝的感慨和离愁别恨之情。(评分标准:答出“青春易逝”“离愁别恨”各1分,结合意象分析1分。)

篇7:秦观《江城子》宋词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 正梳妆。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冈。

本词作于熙宁八年 (1075年) 正月二十日, 时苏轼知密州。本词所悼者是苏轼的前妻王弗, 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 年方十六之时与十九岁的苏轼成婚。王弗年轻美丽, 而且知书达理, 聪慧娴静。婚后, 每当苏轼读书之时, 她总陪伴在旁, 终日不去。王弗堪称典型的贤妻良母, 对苏轼关怀备至, 二人情深意笃, 恩爱有加。由于苏轼待人真诚, 缺乏防人之心, 故与各类人打交道时屡屡吃亏。所以每当家里有客人来访, 富于识人慧眼的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 待客人走后便依据自己的判断告诉苏轼, 何人宜交往, 何人宜敬而远之, 后皆屡屡应验。由于上述原因, 苏轼与王弗之间夫唱妇随, 十分恩爱。但可悲的是, 这样一位可以相濡以沫, 陪伴终生的人生伴侣, 却在宋英宗治平二年 (1065) 5月亡故, 让夫妻情深的苏轼悲痛万分。即使在王弗去世十年后, 苏轼对她依然梦萦魂牵, 凄苦难忘, 于是便有了这首感动过无数后人的悼亡词。

先看词的上阕。“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对于人生来说, 十年不是一个短暂的时间。在这十年苏轼虽然已经出仕, 但由于个性的刚直, 以及认理不认人的个性, 使得他不由自主地卷入了新旧党争。本来早年就主张“丰财”、“强兵”、“择吏”, 改革积弊的苏轼, 由于不不赞同新党的某些过于激进的改革措施, 遂与新党不合。在此情况下, 苏轼自知在朝中无法立足, 遂自请外放, 先是通判杭州, 后又知密州。可以说, 在王弗去世后的十年里, 苏轼已经经历了不少的人生波折。在一次次的人生波折中, 苏轼对于仕途的风波, 人心的险恶逐渐有了清醒的认识。我们知道, 一个人越是感受到了外界的险恶, 也就越怀念家的温馨。在此情况下, 苏轼怎能不怀念美丽、善良、聪慧的前妻王弗。“茫茫”两字, 传达出了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 而“茫茫”前加一“两”字, 意味着不仅传达了诗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 同时也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诗人在十年里日夜思念杳无音讯的亡妻, 而妻子又怎不日夜思念着同样音讯杳无的丈夫呢?生者和死者虽阴阳相隔, 却一样情思, 一样哀绪。词人以实带虚, 既写自己长久郁结于心的悲叹, 又将无知作有知写, 却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 死后刻骨相思之切, 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人类是一种社会动物, 一个人在人生旅途中总遭遇许多失败、许多挫折, 当然也会有欢乐与成功。欢乐与成功需要人来分享, 失败与挫折也需要人来诉说。可是正如一句格言说的, “酒逢知己千杯少, 话不投机半句多”, 虽然人海茫茫, 但真正可以诉说的人总是有限的, 甚至可以说屈指可数。对于饱经挫折的苏轼来说更是如此, 他不知有多少心酸、苦闷、挫折需要跟亡妻诉说, 可是妻子早已在十年前亡故。或许苏轼可以到妻子的坟上去诉说, 可即便这个愿望也难以实现, 因为苏轼当时在密州出仕, 而亡妻的坟则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 相隔着千山万水, 路途遥远。虽欲亲临亡妻的坟上诉说凄凉, 又谈何容易啊!这不是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最可悲的是, 经过了这么多年人生的风风雨雨之后, 苏轼早就由当初那个风度翩翩, 才华横溢且志向高远的青年才子变成了一位饱经风霜的中年男人了。其实此时苏轼的年龄才三十九岁, 根本不算太老, 但由于生活的苦难与磨砺, 他已经是尘满面, 鬓如霜了, 比自己的实际年龄显得苍老多了。以自己的这幅摸样, 即使与妻子相见, 她也许会一时认不出自己来了。而她如果一旦认出是苏轼, 又该是何等心痛与心酸啊。

再看下阕。“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 正梳妆。”人是一种会做梦的动物, 许多平时无法实现的愿望, 或许在梦中能够如愿以偿。对于苏轼来说就是如此, 他与妻子王弗永别已经十年了, 由于刻骨铭心的思念, 他终于在梦中回到了故乡, 见到了久别十年的妻子。妻子王弗依然那么年轻美丽, 正在小轩窗前面梳妆打扮, 仿佛就像十年前的景象一样。这一景象, 苏轼是再熟悉不过了, 是多么的温馨啊。唯一可惜的是, 这一次相逢是出现在梦中。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 跟亲人分别许久, 本以为见到亲人后会有千言万语要说, 可是真的一旦见面之后, 却是百感交集, 一时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苏轼词中也写出了这种世人共有的体验, 他和妻子阔别已经十年了, 相互有多少话要倾诉啊。可是见面之后, 却是“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彼此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只有泪水在无尽奔流。这一细节描写可谓笔力千钧。其实真正相爱的人往往不需要太多的语言, 一个眼神, 一个动作, 就一切尽在不言中了。泪千行说明了苏轼和妻子彼此恩爱之深, 相比之下那些平时山盟海誓, 卿卿我我, 转眼就各奔东西的恋人们又显得多么浅薄啊。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冈。”梦总是要醒的, 当苏轼从梦境回到现实中, 他应当是思绪万千。作为一个多情乃至痴情之人, 苏轼想到每当明月之夜, 短松冈上, 孤独地长眠地下的妻子王弗, 一定也在牵挂着自己, 惦记着自己, 乃至肝肠寸断了吧?作者苏轼通过换位的方式, 设想妻子在坟墓里依然就像在世之时一样, 牵挂着自己, 关心着自己, 依恋着自己, 从而在悲痛中也获得了几许安慰, 从而进一步升华了悼亡的主题。也使得他与亡妻的爱情更加真挚缠绵, 感人肺腑。

苏轼素以豁达著称, 可是却写出《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样缠绵悱恻、感动千古的悼亡词, 让后代读者进一步看到了苏轼善良痴情的一面。古人云:“无情未必真豪杰”。苏轼就是一位有情有义的真豪杰, 他的人格受到了那么多后人的敬仰, 他的诗词受到了那么多后人的喜爱, 绝对不是偶然的。

摘要:苏轼是北宋著名词人, 创了豪放一派, 自成一家, 但他也不乏婉约缠绵之作,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就是后一风格的代表。他的这首怀念亡妻王弗的《江城子》感情真挚, 感人肺腑, 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因而其被后人誉为悼亡词中的千古杰作, 绝非偶然。

篇8: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作品简介】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由秦观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愁情词虚化了具体时空背景,由春愁、离恨写起,再写失恋之愁和叹老嗟卑之愁,仿佛将词人一生所经历之愁都浓缩在一首词中了,很富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将愁恨之泪化作春江,尤末句,其却仍“流不尽,许多愁”!极尽夸张之能事。此喻在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比喻基础上,又翻出一层新意,表达出想排遣忧愁而不可能的无限烦恼。

【原文】

篇9:秦观《江城子》宋词赏析

答:写诗人暮春时节的离愁别绪和感伤青春不再(年华易逝)的愁绪。(此为暮春别恨之作。上片由“西城杨柳弄春柔”的描写,引起对往事的回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下片由“韶华不为少年留”的感叹,到“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的描写,既写了年华易逝之感,也抒愁情别恨。

【评分参考】本题要求学生概括,不必分析。按点给分,只写一点得1分,即使有对该点展开分析。“暮春”不写不扣分。)

(2)“西城杨柳弄春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弄”字有故作撩拨之意,赋予无情的杨柳以有情,(2分)写其多情却引发诗人的离愁,表意自然贴切,生动感人。(2分)

篇10:秦观《江城子》宋词赏析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提到柳永,你能想到他的哪些名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情种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孤独、迷茫的柳永;“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这是不倦地寻找美、享受美的飘逸的柳永;“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这是天涯沦落人的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是满怀愁绪的丹青手柳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凤栖梧》。

二、复习宋词的常识。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一定的。别名:诗余、曲子词、长短句等。形式:有词牌,有标题,一般都是两段(片),句子长短不一。分类:按字数——小令、中调、长调。按段落——单调、双调、三叠„„派别: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秦观等);豪放(苏轼、辛弃疾等)。

三、教师范读两首宋词,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宋词中蕴涵的情感。

四、作者介绍。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仕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伎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许多歌伎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而身价大大提高。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他的《乐章集》中有一半属于慢词。在他之前,慢词只是个别人试作,还不怎么流行。由于他的提倡,使得慢词广为流行,形成了与小令并驾齐驱的局面。长调的运用,扩大了词的容量,使词的表现手法得到丰富和发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擅长铺叙,柳词“铺叙展衍,备足无遗”(李之仪《姑溪词跋》)。《望海潮》和《雨霖铃》都是善用铺叙手法的范例。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五、题解。《凤栖梧》为《蝶恋花》之别称。此词系怀人之作。1.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等。双调,六十字,仄韵。2.重点字词解释。(1)危楼:高楼。(2)黯黯:迷蒙不明。(3)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4)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当:与“对”意同。(5)强:勉强。强乐:强颜欢笑。(6)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六、讲解。1.词中哪些字、词(意象)或句子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种刻骨的相思和哀愁的感情?“伫倚危楼”“草色”“残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2.品味意象。草色残照——愁、离情别恨;例: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淮南小山《招隐士》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古道。——《饮马长城窟行》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明月——思亲、思故、思乡;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凭阑登高——凭吊怀古、思乡怀人;松兰梅竹——坚贞高洁的品格;杨柳——惜别;杜鹃——沦落失意、哀怨凄悲;猿啼——羁旅苦况。3.作者为了抒发春愁之情,他描写了哪些景物?细风、草色、烟光、残照——黄昏春望图。4.作者观景的立足点在哪里?有何特点?伫倚危楼——极目远眺。5.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把“景”和“情”联系起来的呢?春愁、凄美、伤感——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6.面对孤寂无奈,作者想用什么来排解心中相思的痛苦?结果如何?“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结果:借酒消愁愁更愁(“强乐还无味”)。7.“春愁”令人如此痛苦难熬,作者后悔了吗?词中哪些句子说明了这个问题?不后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思考探究一:柳句源自《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柳句与原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异同?同:都表达了相思之苦,写相思使人消瘦。异:原句写恩爱夫妻间相思,柳句写情人间相思;原句只写想瘦了人,柳句则说想瘦了也不后悔。思考探究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坚贞执著、矢志不移的精神。结合现实,这两句还可以表达什么?例:对理想、学业、事业等的执著追求和坚定信念。

七、布置作业。欣赏、品味、探究:以“我欣赏(喜欢)„„因为„„”为格式赏析。如:我欣赏“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因为“伫倚”意象已为全词定下思念之调,加之写“春愁”从天边长过来,表达脱俗又显得韵味无穷,为全词埋下绵绵愁思之笔。板书设计: 凤栖梧 柳 永细风 草色 烟光 残照——黄昏春望图春愁 凄美 伤感——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词眼——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请看屏幕,这幅画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屏幕展示出猎图)那么,是在哪里出猎?谁在出猎?(苏轼和他的同僚在密州出猎)整首词给人的感觉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是什么?(豪放)怎么豪放呢,从词的哪些字眼可以看出?(引导学生朗读词)

二、集体朗读《江城子·密州出猎》。

三、教师指导朗读,正音正字,教师示范背诵。

四、苏词背景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豪放派的词风)。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了这首出猎词。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自己的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五、补充注释与典故分析。1.太守:即苏东坡,作者自称。写本词时,作者任密州知州。2.孙郎:即孙权。《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3.遣冯唐: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里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4.射天狼: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这里指代辽国和西夏军队。

篇11:秦观《江城子》宋词赏析

江城子,江城子周密,江城子的意思,江城子赏析 -诗词大全

江城子

作者:周密朝代:宋体裁:词 罗窗晓色透花明。m瑶笙。按瑶筝。试讯东风,能有几分春。二十四阑凭玉暖,杨柳月,海棠阴。依依愁翠沁双颦。爱莺声。怕鹃声。人自多情,春去自无情。把酒问花花不语,花外梦,梦中云。

篇12:秦观《江城子》宋词赏析

江城子,江城子莫蒙,江城子的意思,江城子赏析 -诗词大全

江城子

作者:莫蒙  朝代:宋  体裁:词   长庚入梦夜何其。月波迟。露华滋。珠褓犀帷,生此宁馨儿。天上麒麟人不识,森?`,骏权奇。文章锦绣识新机。国风诗。楚人词。銮殿蓬莱,早晚奉论思。百岁归来如魏武,从老大,好威仪。

篇13:秦观《江城子》宋词赏析

江城子

作者:和凝朝代:唐体裁:词 迎得郎来入绣闱,

语相思,连理枝。

鬓乱钗垂,

梳堕印山眉。

娅姹含情娇不语,

篇14:秦观《江城子》宋词赏析

江城子,江城子蔡伸,江城子的意思,江城子赏析 -诗词大全

江城子

作者:蔡伸朝代:宋体裁:词 碧厨文簟小窗前。乍更阑。□□□。乌鹊南飞,秋意渐凄然。满院蛩吟风露下,人窈窕,月蝉娟。双星旧约又经年。信谁传。恨绵绵。□隔明河,长作断肠仙。争似秦楼萧史伴,瑶台路,共乘鸾。

上一篇:大学生实习实践报告下一篇:各种银行办理业务介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