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

2024-07-29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共8篇)

篇1: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

科技学院 微机原理及应用 课 程 设 计

设计名称: 设计模拟电子琴 模拟 指导老师: 指导老师:-----设计者姓名:-----专业班级:自动化 学 号:----------设计时间: 2012.6

摘 要:本文通过 8255 和 8253 来实现电子琴模拟,主要可以分成两部分,分别为输入部分和发音部分。输入部分:主要是由 8255 和 8 个常开型开关来完成。发音部分:CUP 通过对定时器 8253 的通道 2 进行编程,使其 I/O 寄存器接收一 个控制声音频率的 16 位计数值,端口 61H 的最低位控制通道 2 门控的开断,以 产生特殊的音响。本文用到的是 8253 的方式 3——方波发生器。关键词: 关键词:8253 定时器;8255;电子琴

1.引言

引言 :8253 芯片是常用的可编程计数器,在微机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常用于事件计数器,单稳态触发器,分频器,方波发生器,硬件触发的单脉冲发生器 等。计数器/定时器 8253 包括 3 个独立的 16 位计数器通道,而每个计数器都有 6 种工作方式,可以按二进制或十进制(BCD 码)进行计数。本文用到的是 8253 的方式 3——方波发生器来实现了简易电子琴的设计。

2.1 8253 简介

8253 为可编程定时/计数器,一片 8253 上有 3 个独立的 16 位计数器通道,可以作为定时器或计数器使用,每个计数器都可设定为按照二进制或 BCD 码进行 计数,计数速率可达 2MHZ,每个计数器有 6 种工作方式,可编程设置和改变。

如下图为 8253 的内部结构图。在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8253 主要是由数据总线 缓冲存储器,读写控制电路,控制字寄存器和 3 个通道 4 部分所组成。

8253 内部结构【1】(如图 1 所示)及外部引脚【1】(如图 2 所示)

图 1:8253 内部结构图

图 2:8253 引脚图

8253 的控制字和编程【1】 如图 3 所示

图 3:8253 控制字 2.8253 的工作方式 3——方波发生器【1】

方式 3 的波形如图 4 所示,它的特点是:

(1)输出为周期性的方波。若计数值为 N,则输出方波的周期是 N 个 CLK 脉冲 的宽度。

(2)写入控制字后,输出将变为高电平,当写入计数初值后,就开始计数,输 出仍为高电平; 当计数到初值的一半时,输出变为低电平,直至计数到 0,输出又变为高电平,重新开始计数。

(3)

若计数值为偶数,则输出对称方波;如果计数值为奇数,则前(N+1)/2 个 CLK 脉冲期间输出为高电平,后(N-1)/2 个 CLK 脉冲期间输出为低电平。

(4)

GATE 信号能使计数过程重新开始,GATE=1 允许计数,GATE=0 禁止计数。停止后 OUT 将立即变高电平,当 GATE 再次变高以后,计数器将自动装入 计数初值,重新开始计数。

图 4:8253 工作方式 3 波形

3.8255 的简介【2】

8255 是一个 40 引脚的双列直插式集成电路芯片。按功能可把 8255 分为三 个逻辑电路部分,即:口电路、总线接口电路和控制逻辑电路。8255 共有三个 8 位口,其中 A 口和 B 口是单纯的数据口,供数据 I/O 使用。而 C 口则既可以作数 据口,又可以作控制口使用,用于实现 A 口和 B 口的控制功能。总线接口电路用 于实现 8255 和单片微机的信号连接。其中包括:数据总线缓冲器,读/写控制逻 辑,控制逻辑电路。

部的结

图 5:8255 结构图

8255A 的方式控制字如图 6 所示

图 6:8255A 的方式控制字

4.用 8235 和 8255 设计简易电子琴

设计任务与要求 以 K1-K8 接 8255 的 A 口做为电子琴的键盘分别输入静音、do、re、mi、fa、sol、la、si 的音,以 8255 的 B 口作为输出。用 8253 定时器产生频率 控制扬声器发生。1.以 8255 接八个开关 K1-K8,做电子琴按键输入。2.以 8253 控制扬声器,发出相应的音阶。要求: K1—静音 K2—发 si 的音 493Hz K3—发 la 的音 440Hz K4—发 sol 的音 392Hz K5—发 fa 的音 349Hz K6—发 mi 的音 329Hz K7—发 re 的音 293Hz K8—发 do 的音 261Hz

设计原理【3】:通过 8255 和 8253 来实现电子琴模拟,主要可以分成两部分,分别为输入部分和发音部分。

输入部分:主要是由 8255 和 8 个常开型开关来完成。

发音部分:CUP 通过对定时器的通道 2 进行编程,使其 I/O 寄存器接收一个 控制声音频率的 16 位计数值,端口 61H 的最低位控制通道 2 门控的开断,以产 生特殊的音响。当定时器接收的计数值为 533H 时,能产生 896Hz 的声音,因此产生其他频率的计数值就可由下式计算

计数值=533H*896/f=1234DCH/f

当通道 2 用于发声时,采用的是模式 3,在模式 3 下,输出线为“1”和为“0” 的时间各占计数时间的一半,因而产生一系列间隔均匀的脉冲。从定时器输出的方波信号,经功率放大和滤波后驱动扬声器。送到扬声器的信号 还受到了从并行接口芯片 8255(端口地址为 61H)来的双重控制,端口 61H 的最 低位控制通道 2 的门控开断,以产生特殊的音频信号,端口 61H 的 PB1 位和定时 器的输出信号同时作为与门的输入,PB0 和 PB1 位可由程序决定为 0 还是为 1。显然只有 PB0 和 PB1 都是 1 时,才能使扬声器发出声音。控制音长的时间可以简 单地通过反复执行指令来得到。执行 2801 次 LOOP 指令约需要 10MS 的时间。因 此用 10MS 的倍数值来控制扬声器开关的时间间隔,就可控制发声的音长了。(1)程序流程图(2)程序流

图 7:流程图

(2)程序清单

发音部分程序源代码如下

把计数值送 8253 前,必须先把 8253 进行初始化,使其选用通道 2,工作在 方式 3 下。MOV AL,0B6H

OUT 43H,AL

;43H 为 8253 的控制字端口

计算计数初值,计数值送到 8253,用以产生需要的发音频率利用定时器发 声。这里是通过硬件即 8253 定时器产生声音。CUP 通过对定时器的通道 2 进行 编程,使其 I/O 寄存器接收一个控制声音频率的 16 位计数值,端口 61H 的最低 位控制通道 2 门控的开断,以产生特殊的音响。当定时器接收的计数值为 533H 时,能产生 896Hz 的声音,因此产生其他频率的计数值就可由下式计算: 计数值=533H*896/f=1234DCH/f MOV DX,12H MOV AX,348CH

DIV DI

;(DI)=频率

OUT 42H,AL

;42H为8253的通道2端口 MOV AL,AH OUT 42H,AL

送到扬声器的信号还受到了从并行接口芯片 8255(端口地址为 61H)来的双 重控制,端口 61H 的最低位控制通道 2 的门控开断,以产生特殊的音频信号,端 口 61H 的 PB1 位和定时器的输出信号同时作为与门的输入,PB0 和 PB1 位可由程 序决定为 0 还是为 1。显然只有 PB0 和 PB1 都是 1 时,才能使扬声器发出声音。

IN AL,61H MOV AH,AL OR AL,3

OUT 61H,AL ;开扬声器 ;

控制音长的时间可以简单地通过反复执行指令来得到。我们知道执行 2801 次

LOOP 指令约需要 10MS 的时间。因此用 10MS 的倍数值来控制扬声器开关的时间 间隔,就可控制发声的音长了。LOOP1: MOV CX,2801

;发音时间 10ms JMP LOOP2 LOOP2: PUSH AX LOOP3: IN AL,61H AND AL,10H CMP AL,AH JE LOOP3 MOV AH,AL LOOP LOOP3 POP AX

DELAY: LOOP DELAY

;延时 DEC BX JNZ LOOP1 输出 61 端口的值

MOV AL,AH OUT 61H,AL

5.结论

结论:

达到题目要求内容,以 K1-K8 接 8255 的 A 口做为电子琴的键盘分别输入静 音、do、re、mi、fa、sol、la、si 的音,以 8255 的 B 口作为输出。用 8253 定 时器产生所需音阶频率控制扬声器发音。

篇2: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

电力工程学院

苏幸烺编

第一讲

第1章 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

1-1.微处理器、微型机的概念,及相关基础知识。1-2.微型机模型的组成|

重点:掌握微机系统概念

学习目的:

1.掌握微处理器、微型机的基本概念

2.了解微机系统的组成教学重点:

1.掌握CPU运算器、控制器、其中的主要寄存器和堆栈的概念。

第二讲

第1章 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 1-2.微型机模型的组成| 1-3.微机系统

本章重点:掌握微机系统概念 学习目的

1.了解微机的分类和发展趋势

2.了解微机的应用

教学重点:

1.掌握I/O接口的概念。2.掌握微机系统的组成。

3.了解微机内部结构 第三讲:

第2章 微机硬件结构(6学时)2-1.微机主要功能特点

掌握内部存储器结构特点,特殊功能寄存器使用,构,内部 I/O 特点。

2-2.微机内部结构分析

2-3.微机的引脚功能

2-4.微机的存贮器组织

2-5.CPU时序

2-6.低功耗运行方式

本章重点:掌握微机结构特点。学习目的:

1.了解 微机主要功能特点

2.掌握 微机内部结构分析

3.掌握 微机的引脚功能

4.掌握 的存储器组织

5.掌握

CPU时序

CPU 结内部 教学重点:

1.掌握 微机内部的五大组成部件及其作用。

2.掌握PC、PSW和SP的作用。

3.掌握 微机引脚功能。

4.了解 的工作方式。

5.深刻理解 访问片外存储器的时序。第3章

指令系统(8学时)3-1.指令系统概述

3-2.指令的寻址方式

3-3.指令系统介绍

本章重点:掌握微机指令特点。

学习目的:

1.掌握指令与指令系统

2.掌握 指令的寻址方式

教学重点:

1.了解 指令的格式和指令的3种表示形式。

2.掌握 汇编语言的语句格式和各字段的语法规则。

3.掌握8条伪指令的语句格式和指令功能。

4.掌握指令字节数、指令分类和指令中所用符号的含义。

5.学会判别 指令的寻址方式。6.掌握相对寻址指令的真实含义。

7.掌握每条数据传送指令的功能,学会灵活使用它们的方法。

9.重点掌握堆栈操作指令执行时堆栈指针SP和堆栈的变化规律。

第14讲

第4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8学时)4-1.概述

4-2.简单程序

重点:掌握微机编程特点及程序设计基本要求。学习目的:

1.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步骤

教学重点:

1.了解程序设计步骤。

2.了解简单程序设计问题,重点掌握分支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第15讲

第4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3.分支程序

4-4.循环程序

重点:掌握微机编程特点及程序设计基本要求。学习目的

2.掌握汇编语言简单程序设计方法

3.掌握汇编语言分支程序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程序设计步骤。

2.了解简单程序设计问题,重点掌握分支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第16讲

第4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4.循环程序

本章重点:掌握微机编程特点及程序设计基本要求。学习目的:

4.掌握汇编语言循环程序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 3.重点掌握循环程序的设计方法。

第17讲

第4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5.查表程序

4-6.子程序

本章重点:掌握微机编程特点及程序设计基本要求。学习目的:

1.掌握汇编语言查表程序设计方法

6.掌握汇编语言子程序的设计及其调用方法

教学重点:

1.重点掌握正确编写查表程序的方法。

2.深刻理解子程序特点、使用场合和编程方法。

第18讲

第4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6.功能调用及程序举例

本章重点:掌握单片机编程特点及程序设计基本要求。

学习目的:

1.掌握汇编系统功能调用的设计

教学重点:

1.深刻理解汇编系统功能调用的设计。

2.重点掌握运算程序算法和编程技巧。

第19讲

第5章 8088总线操作和时序 5-1.概述

5-2.两种模式

5-3.最小模式时序分析

本章重点:最小模式 学习目的: 1.了解两种模式 2.掌握最小模式时序分析 教学重点:

1.重点掌握两种模式的基本结构。

2.掌握两种模式不同应用范围功能。

4.掌握最小模式的结构和功能。

第20讲

第5章 8088总线操作和时序 5-3.最小模式时序分析

5-3.最大模式时序分析

本章重点:最小模式 学习目的:

1.掌握最小模式时序分析 2.了解最大模式时序分析 教学重点:

1.掌握最小模式的结构和功能。

2.最小模式的读写周期和中断响应周期时序。3.了解最大模式的结构和功能。

第5章 存贮器系统设计(6学时)5-1.微机存贮器系统配置

5-2.程序存贮器扩展设计

5-3.数据存贮器扩展设计

本章重点:学习如何根据CPU时序来扩展外存贮器。

学习目的:

1.了解 存储器系统的配置

2.掌握程序存储器扩展设计方法

3.掌握数据存储器扩展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

1.重点掌握半导体存储器的两种基本结构。

2.掌握2764存储器内部结构和引脚功能。

3.了解静态和动态RAM存储信息的原理。

4.掌握6264的内部结构和引脚功能。

5.掌握基本地址和重叠地址范围的确定方法。

6.掌握 对存储器的连接方法。第6章

串行口及中断系统(8学时)6-1.串行口

6-3.微机中断系统

五个中断源,两极中断嵌套,中断标志,中断控制字设置,中断响应、中断撤除,中断初始化。

本章重点:主要介绍 微机定时/计数器、串行口及中断系统的硬件结构、编程方法及应用。

学习目的:

1.掌握 定时/计数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2.掌握 定时/计数器的寄存器功能及设计方法

3.掌握 串行口结构、功能及应用方法

4.掌握 微机的中断系统

教学重点:

1.弄清 对内部定时器的控制功能,学会用程序控制它们的方法。

2.掌握 内部定时器的4种工作方式的特点和设定方法。

3.掌握定时器时间常数的计算方法,学会 内部定时器的使用技巧。

4.弄清 串行口结构,熟悉发送和接收电路工作原理。

5.掌握 串行口四种工作方式。

6.学会 串行口通信波特率的设定。

7.弄清串行口在方式0下的发送和接收过程。

8.掌握串行口在方式

1、方式2和方式3下的应用方法。

9.掌握软件中断型主从式多机通信程序的编写方法。

10.熟悉分布式通信系统的硬件结构和通信过程。

11.了解中断的作用,建立正确的中断概念。重点掌握中断系统的功能。

12.牢记 各中断标志位及含义。

第7章 并行I/O接口电路扩展设计及应用(6学时)7-1.概述

7-2.可编程并行I/O接口芯片8255A 7-3.编程RAM/I/O扩展器8155/8156 7-4.用TTL芯片扩展简单的I/O接口

7-5.显示器与键盘接口

7-6.并行打印机接口

本章重点:学习如何扩展常用的并行I/O接口的方法。

学习目的:

1.了解 I/O接口扩展的基本概念

2.掌握可编程并行I/O接口芯片8255A的结构及设计方法

3.掌握可编程RAM/IO扩展器8155/8156的结构及设计方法

4.掌握用TTL芯片扩展简单I/O接口的方法

5.掌握显示器与键盘接口设计方法

6.掌握并行打印机接口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外部设备编址和I/O数据的4种传送方式。

2.掌握8255内部结构和引脚功能,学会使用方法。3.掌握8155内部结构和引脚功能,学会使用方法。

4.掌握74LS377内部结构和引脚功能,学会使用使用其扩展简单I/O接口的方法。

5.掌握74LS373内部结构和引脚功能,学会使用使用其扩展简单I/O接口的方法。

6.掌握74LS244内部结构和引脚功能,学会使用使用其扩展简单I/O接口的方法。

7.掌握 对行列式非编码键盘的接口原理,学会编写按键扫描和识别程序方法。

8.掌握 对LED显示接口的设计方法。

篇3: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改革探索

一、优化课程内容体系,合理安排授课内容

随着微型计算机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硬件教学中的基础性和先进性、前沿性的矛盾特别突出。为此,我们选用了由周荷琴主编的教材。该教材能较好地兼顾基础性、先进性和前沿性,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国内外同类课程改革趋势和建设方向。课程总教学时数为64,其中实验教学为12学时,另外安排1周的课程设计。由于该课程知识点多,涉及面广,难度大,课时少。为此,要合理地组织授课内容,层次清晰、重点突出,特别注重符合认知规律,富有启发性,便于学习,还要融会贯通前后内容,具体包括:

1. 充分重视第1章绪论和第2章系统结构的讲述,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绪论部分,通过P P T演示大量实物对比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及结构功能特点,避免产生轻视或畏难情绪。第2章是整个教材的灵魂,要用很多学时、不遗余力地介绍微机系统的基本功能以及各结构部件,使学生对微机有初步的了解,在进行后面章节的教授时也要将它们与第2章的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进行教学。建议从整个微机的原理架构、硬件组成讲起,使学生对微机的系统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有初步的概括性的了解,引导学生建立起本课程的框架结构。同时注意把本课程的一些基本概念适时简单的传授给学生,例如寄存器、存储器、中断返回、堆栈和程序状态字等。使学生逐渐熟悉这些专有名词,然后再讲计算机中的数制存储方式,穿插引入存储器的用途和工作原理等内容。

2. 对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可以先选出一个形

式简单、结构较完整的源程序,进行各部分的剖析和讲述,使学生对汇编语言的源程序框架有一个总体认识;然后按照教材顺序逐个介绍寻址方式、指令助记功能、格式和程序设计方法;最后选择几个比较典型的完整的源程序进行详细介绍,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程序设计的理解。在具体的教学目标上,对于汇编语言要强调为后面的应用服务。因此,教学重点以读懂程序、弄懂程序框架和熟悉典型程序为主,不拘泥于某些细节。

3.8086C P U的基本时序比较抽象,初学者对其总是深感棘手。因此,在讲解的时候要以存储器和I/O的读、写4个周期为重点,剖析C P U基本时序的工作原理,正因为有4个基本时序,才有C P U与存储器以及I/O设备的正确连接。可以举例CPU读写存储器和I/O的指令,运用多媒体将时序的变化和指令的执行通过动画形象生动地演示出来。

4. 对于接口设计,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接口芯片内

部组成、外部引脚、本芯片的功能、芯片的编程等,引脚学习的目的是为逻辑设计作基础,芯片的编程是学习芯片控制命令字和状态字的格式,学生必须掌握。接口芯片是各自独立的,初学者会感到零乱,不好掌握。将系统中的3总线与驱动器、锁存器和译码器等正确连接,便可构成简单的计算机并行输入/输出。在讲授可编程芯片时,不必对数字电路接口电路进行过多讲授,重点突出每个芯片有什么作用、用在什么场合、怎么用,在了解基本原理和技术参数的情况下,使学生具备根据自己设计的需要来选择相应、相似功能芯片的能力。学生弄清了芯片的功能和它在系统中的使用情况后,引导学生回到系统结构图中找它的位置,进一步建立整体概念,明确整体是由部件组成的,各部件并不是孤立的,它们通过系统总线有机地连在一起,从而才能从总体上把握这门课程。

二、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改革

为了保证优化后的课程内容体系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课程内容体系的优化应考虑与教学组织方式、教学设计思想的配合。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启发式、互动式和类比法等教学方法。

1. 重视第一堂课的教学。

课堂教学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对于抽象的概念和工作原理,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使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在课程安排上应以基本理论为依据,遵循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通过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逐步吸引学生。比如,教材中通常先介绍CPU存储器,后讲存储器分段。由于CPU内部寄存器比较抽象,而且涉及存储器分段,学生通常都听不明白。如果调整一下次序,先介绍存储器分段,讲清楚4种段,段地址、偏移地址、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的关系,再介绍CPU存储器,分别存放4个段的段地址,地址指针寄存器和指令指针寄存器用来存放偏移地址,这样讲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 采用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注重把讲课内容用相应的思维方法组织、表达出来。教师采用诱导的方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思考;接着分析这个问题的性质是什么,问题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和知识面;最后解决问题,围绕要讲授的课程内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讲课的课程中,教师还要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及时反馈学习的效果。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比喻法和类比法。

对于同学们学习中难以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点,尽量多地采用比喻教学法,对于前后相关联的一些概念采用类比法。如在讲解数据、存储器与C P U内部的寄存器的关系时,可以把数据比作废纸,C P U内部的数据寄存器比喻成教室里面的垃圾桶,方便快捷但是容量太小;而存储器可以比喻成垃圾站,容量大但是不方便。

4. 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信息量过大,学时有限,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内容的提纲、重点和难点通过板书加深学生的印象,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将各种寻址方式、复杂电路分析以及各种过程均采用多媒体进行动态演示,使枯燥、繁杂的内容直观、易懂,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多媒体可以演示大量的实物、实例和实际操作过程,从而取得形象、生动、具体以及信息摄入量大的教学效果。

三、突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本领域思维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注重实验课指导。

实验课是验证理论、应用理论和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根据教学大纲,我们开设了14个实验,实验环节分为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通过演示性实验,学生可以初步、直观地认识微机系统,了解W A V6000等软件的基本操作及调试方法,为后续理论和实验内容学习打好基础;通过验证性实验,学生学习输入程序,进行简单的硬件连接,调试程序和观察分析实验结果,初步掌握微机系统的应用开发方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他们感觉到有成就感;通过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学生独立设计简单的微机应用系统,训练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独立思考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 精心设计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时间为1周,设计的题目大都来自实验指导书,学生也可以要求自拟题目。指导教师通常提前1周选定课题,下达任务,讲解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设计思想,提出参考书目,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此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可让学生5人1组,尽量将偏好硬件和软件的人搭配在一起,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讨论,又能防止由于分组过多而使得教师辅导不够充分。具体的1周进度安排如下:第1天,总体设计及论证,绘制硬件原理图;第2天,进行详细设计,编写程序,搭建硬件电路;第3天和第4天,系统软硬件调试;第5天:教师对学生进行验收和考核并让学生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经常鼓励学生课外自己动手设计一些系统,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每年一度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活动。竞赛的许多题目涉及微机应用系统设计,学生通过参加竞赛的培训和参赛,能深入理解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知识,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中去。

四、改革考核方式

微机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有4个学分,我们采用期末闭卷笔试和平时成绩相结合来进行考核。其中期末笔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中实验成绩占20%,出勤、作业、课堂提问和学习主动性等占10%。实验成绩又包括预习、出勤、操作规程、结果验收和实验报告。课程设计有1个学分,总分按照考勤占15%、设计和调试占25%、答辩验收占30%、报告占30%,最终成绩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5档。

五、提高教师的科研开发能力

微机原理及应用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为了培养应用型工科人才,教师除了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与技术开发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是“双师”型。为此,学校除了要求教师重视课堂教学,要求重视实验室建设,还经常组织教师参观培训学习,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等活动,设立奖励机制来督促教师参与实践环节。

六、结束语

经过改革与实践,微机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单片机等专业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要:根据对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及数控专业的教学改革要求,对微机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进行了改革,着重介绍了理论教学与实验课及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方法的教学改革。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改革效果良好,对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实践环节

参考文献

[1]潘春林,敖广武.高职微机原理相关课程整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6,8(6)

[2]周荷琴,吴秀清.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阳光.微机原理与接口课教学方法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2):407~416

篇4:《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探索

关键词:微机原理;教学探索;创新能力培养

《微机原理及应用》是高校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本门课程内容抽象,知识点多,并具有理论与实践、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等特点;因此,课程教学难度大,学生学习兴趣差,再加上计划课时有限,导致教师很难在有限课时内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学生反馈信息,并结合该课程理论性、应用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对其理论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环节等多方面进行了一些深入地探索。

1.《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现状分析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信息的表示、8086/8088结构与寄存器、8086/8088引脚功能及应用方法、总线与时序、存储器及其扩展、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常用接口芯片及扩展技术等。在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新技术、新理论和新知识的实际应用周期大大缩短,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讲清基本知识,并将新知识有机的融合进本课程的教学中,使学生能利用其基本原理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到学有所用,这也是微机原理课程的教学目的之所在。

2.理论教学方法探讨

2.1利用基础知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从而激发他们强大的学习动力。《微机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比较抽象,微机的结构、汇编语言的指令和汇编语言编程等知识,学生在刚接触的时候很难入手。为了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兴趣,必须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入手,循序渐进、巧妙引导,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利用数字电路课程中学过的算术逻辑运算单元74LS381构成一个逻辑电路,其输出信号F与输入信号A和B的关系为F=f(A,B),由控制信号S2S1S0的编码确定,当 S2S1S0=000时F=0,S2S1S0=011时F=A+B,S2S1S0=010时F=A-B三个功能为例,介绍用S2S1S0编码进行控制实现对输入数据A和B的处理功能。编码预先编好并按顺序保存起来,A和B的数据也预先按顺序保存好,在需要时再按序自动取出S2S1S0编码送往控制端,按序取出数据送A和B端,这个电路就可自动完成对数据的处理。使用S编码就相当于是计算机指令,按顺序安排的一组编码就是计算机程序。通过该电路讲解可以使学生对计算机程序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从而提高信心增强学习兴趣。

2.2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好的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手段的灵活多样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在这两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例如讲8253A接口芯片时,如果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讲授,学生对8253A接口芯片的六种工作方式及其各自不同的输出时序、输出结果难以掌握。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采取先实验后理论的教学方法,以课本上的例题为案例,首先完成一个与之相同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实验结果。然后在此基础上改变8253A的工作方式,让学生自己编程序实现。做完实验后再进行理论教学,结合案例重申8253A接口芯片六种工作方式的相同点、不同点、优缺点、适用的前提条件及场合等问题。这样以来学生对8253A接口芯片的功能、特点就理解的比较清楚透彻,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3抽象概念生活化、使课程内容简单化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中的许多内容都可以从生活中找到与之类似的实例进行类比。例如:在讲述抽象的存储器管理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可以将微机的整个存储空间比喻成一座教学大楼,把大楼的每一个房间看作是存储器的每一个存储单元,房间编号就与微机的内存地址相似,楼层号类似于存储器的段地址,房间号类似于存储器的偏移地址,二者的组合就相当于存储器的物理地址。要在教学大楼中找到自己的教室,只要知道教室编号就很容易找到。同理,每一个存储单元也有一个唯一的编号称为物理地址,由段地址和偏移地址构成,访问存储器时只要知道了物理地址就可以找到该存储单元。类似的抽象实例如介绍堆栈时,就可以把堆栈比喻成一个装物品的桶,桶底就是栈底,给桶里装东西就如同入栈,先装入的东西在桶底,后装入的东西在上面,取出物品时必须从上面开始,这就是“先进后出”的原则。形象的实例,恰当的比喻,不但让课程中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简单、生动,还易于被学生理解、接受,而且还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知识的思维能力。

3.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3.1树立新教学理念、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教学环节举足轻重;然而传统的实验课是在讲完相应的理论内容后,采用“课前预习—课堂精讲—实验过程指导—课后报告”的教学模式,其目的仅仅是为了配合理论教学环节,其实验内容也主要是验证理论教学内容。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总是跟着教师的指导,按教学指导书所列的项目、试验方法和实验步骤,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统一的模式做相同的实验,因此达不到实验的目的和效果。在当今以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引导下,必须重新认识实验课的作用,探索新的实验课教学模式,在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增加一些有针对性的设计类、综合类实验项目,使实验课成为素质教育及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3.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创造条件做活创新实验

我院《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目前使用的是Dais—958H+ 实验仿真系统,试验系统提供的实验内容多为模块化组织形式,每个功能模块内部的主要连线都是事先接好的。例如:用8255构成的交通灯实验,学生只需连接A、B、C口与开关和LED显示器的连线,8255的片选线。而8255与CPU的数据线、地址线和控

下转第101页

上接第102页

制线都已事先接好,所以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具有片面性,无法建立实际的系统概念。所以,在实验时可按照实验指导书的内容安排,结合教学进度先安排几个基础实验,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锻炼一下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学生有了自己想要动手做实验,自己设计实验的意愿后,教师要及时调整实验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己选题,自己动手查阅资料,结合自己所选题目去设计实验方案,并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思路,帮助学生解决试验中碰到的问题。这样可以给学生创建一个较宽松的实验环境,允许学生结合课程学习及专业特点、时间安排或兴趣爱好提出实验设计题目、设计方案和构想,并可在一个较宽松的实验环境中灵活地选择时间完成,这对于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创新能力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3以课程设计为主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微机原理及应用》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技术课,通常在基本知识讲授完后,安排一个综合性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学生把知识综合起来加以运用的过程,也是学生消化知识、升华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 教师首先把课程设计任务书发下去,同时向学生提供一些相关资料或推荐一些微机应用的优秀网站,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思考。随着设计内容的不断扩展,学生会通过课程设计的主线逐步把各块分散的知识点串接起来,逐步形成设计的总体框架。另外,在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提供一个意向性的设计思路,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出设计方案,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方案的优劣和可行性,结合实验室的具体情况,通过评议评价,确定一至二套具体设计方案。最后完成软件设计和硬件电路设计,并通过设计分组,顺利完成程序的调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培养了团队中的协作精神,从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結束语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知识并重的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本人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该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验环节,使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逐步地培养和提高。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探索,加大教改力度,让更多的学生热爱本课程,热爱所学专业,体会到科学研究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荆忠亮,黄永来.《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改革与探索[J].科学之友,2009(08)

[2]许青林,解争龙等.《微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

[3]龚沛曾.案例教学法在“Visual Bsaic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4(5)

[4]褚向前,朱武.比喻法、类比法在《微机原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7(08).

篇5:《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改革探索

《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改革探索

本文以强调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综合实验动手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结合<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中的.经验与体会,从培养学生的硬件系统设计以及软件编程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 者:张义辉 作者单位:重庆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重庆,401331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23)分类号:G71关键词:微机原理 教学友革 能力培养

篇6: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

《微机原理及应用》教材与教学内容改革思考

针对目前<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存在教材和教学内容陈旧、实验设备不配套、实用性较差等现状.提出采用模块化的教材编写模式,在保证16位微机的`基本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既要适当引入32位微机的主要技术,又要动态跟踪微机的最新动向,以适应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课程教学需要;教学内容上应立足于讲授16位微机基础知识为主,适当补充主流微机技术,加强接口芯片应用和微机系统综合应用,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对<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作 者:张红民 王艳 ZHANG Hong-min WANG Yan  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重庆,400050 刊 名:理工高教研究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IN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25(5) 分类号:G 关键词:微机原理及应用   教材编写   教学内容   教学改革  

篇7: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姓名:周信元

学号:04016523 实验日期:2018.4.4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算术和逻辑运算指令的功能。

2.进一步了解标志寄存器各标志位的意义和指令执行对它的影响。

二、实验任务

1.采用单步执行方式执行下列各程序段,检查各标志位的情况。

程序段1 MOV AX, 10101H MOV SI, 2000H ADD AL, 30H ADD AX, SI

;AX=1010H

;SI=2000H

;AX=1040H

;AX=3040H;BX=03FFH MOV BX, 03FFH ADD AX, BX

;AX=343FH;DS:[0020]=1000H;DS:[0020]=443FH MOV[0020],1000H ADD 0020, AX 程序段2: MOV AX, OA0AOIH ADO AX, OFFFFH

;AX=A0A0H;AX=A09FH MOV CX, OFFOOH ADD AX, CX SUB AX, AX INC AX

;CX=FF00H;AX=9F9FH

;AX=0000H

;AX=0001H

;CX=FFFFH OR CX, OOFFH AND CX, OFOFH M0V[0010],CX 程序段3: MOV BL, 25H MO[0010],04H MOV AL, [0010] MUL BL 程序段4: MOV BL, 04H

;CX=0F0FH;DS:[0010]=OFOFH

;BX=0025H;DS:[0010]=04H

;AX=0004H

;AX=0094H

;BX=0004H MOV WORD PTR L0010], 0080H;DS:[0010]=0080H MOV AX, [0010] DIV BL 程序段5: MOV AX, 00 DEC AX

;AX=0000H;AX=FFFFH

;AX=3FFEH

;AX=0080H;AX=0020H ADC AX, 3FFFH ADD AX, AX

;AX=7FFCH NOT AX SUB AX, 3

;AX=8003H;AX=8000H

;AX=FBFDH OR AX, OFEFDH AND AX, OAFCFH SHL AX, 1 RCL AX, 1 步骤

;AX=ABCDH;AX=579AH;AX=AF35H(1)进入 Turbo Debugger,在CPU窗口下输入程序段 2)将IP指针指向程序段开始处(3)按下F7键(单步)运行程序。

(4)分析各条指令执行后的结果与各标志位在指令执行后对它的影响

2.将寄存器BⅨ作地址指针,自BX所指的内存单元(0010HD)开始连续存放着三个无符号数(10H、04H、30H),。试编写程序分别求它们的和与积,并将结果存放在这三个数之后的单元中。

求和程序段

MOV[0010],10H MOV[0011],04H MOV[0012],30H SUB AX, AX MOV BX, 0010H MOV AL, BXI ADD AL, [BX+1] ADD Al, [BX+2] MOV [BX+3], AL 结果[DS:0013]=44H 求积程序段

MOV[0010],10H MOV[0011],04H MOV[0012],30H SUB AX, AX MOV A1,[0010] MOV BL, [0011 MUL BL MOV BL, [0012] MUL BL MOV [0013], AX 结果[DS:0013=0C00H 3.写出完成下述功能的程序段(1)传送15H到AL寄存器。(2)将L的内容乘以2(3)传送15H到L寄存器 4)AL的内容乘以BL的内容。最后结果(AX)=?

MOV AL, 15H SHL AL, 1 MOV BL, 15H MUL BL 结果(AX)=0372H 4.写出完成下述功能的程序段

(1)从地址DS:0000H单元中,传送一个数据58H到AL寄存器。(2)把AL寄存器的内容右移两位

(3)再把L寄存器的内容与字节单元DS:0001H中的数据12H相乘。(4)将乘积存入字单元DS:0002H中

M0V[0000],58H MOV[0001],12H MOV AL, [0000] SHR AL, 02 MOV BL, [0001] MUL BL MOV [0002], AX 结果[0002]=018CH 5.假设下面的程序段用来清除数据段中相应字存储单元的内容(即零送到这些存储 单元中去),其偏移地址从0010H到0020H(1)将第4条比较指令语句填写完整(划线处)MOV SI, 0010H NEXT: MOV WORD PTR[SI].00 ADD SI, 0022H CMP SI, INE NEXT(2)假设要清除偏移地址从0020H到001字存储单元中的内容(即由高地址到 低地址清零),试编写程序段。

MOV SI, 0020H NEXT MOV WORD PTR[S1], 00 SUB SI, 2 CMP SI, 000EH JNE NEXT

三,实验设备

IBM-TC/XT微机一台

四、实验预习要求

1.复习8086指令系统的算术和逻辑运算指令 2,按照题目要求在实验前编写好程序

五、实验报告要求

1.整理出运行正确的各题源程序段和结果, 2.,简要说明ADD指今和AND指令对标志位的影响。

1.见报告中加粗文字部分

篇8: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一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现有大多数学校的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模式不能很好的适应学生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锻炼动手能力的教学目的,主要表现在:

1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包括硬件、软件和接口三大部分,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然而课程的学时数却非常有限。以武汉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为例,该课程的学时只有70个,并且实验还占去了16个学时,实际只有54个授课学时,为确保基本知识的灌输,大多数任课教师不得不加快教学进度,无法进一步讲深讲透有关知识点。

2计算机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和变革,16位的8086微机知识早已无法满足学生们对现在计算机知识的渴求。然而,从前期我们试点讲授基于80X86系统教材的实践看,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在32位CPU的存储器管理和模式汇编语言编程方面,大多是学生都掌握得不够理想。究其主要原因,可总结为两点:一是课时数太少,教师无法展开讲解;二是缺乏足够形象和生动的教学课件,如32位CPU的课件只讲32位,并不和以前的16位CPU进行对比分析,导致了16位和32位CPU知识的割裂,学生只是在机械的记忆这些知识点,很难深刻理解和掌握。

3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中包括大量的指令系统和寻址格式,它们是掌握汇编语言的基础。然而,这些指令系统和寻址的格式不仅难以理解和记忆,在不同的80X86CPU系列中,同样功能的指令和寻址方式,语法也不尽相同,仅仅通过教材知识的讲解和考试前的记忆,并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4微机原理与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现有微机原理课程的实验学时往往比较有限,但实验内容却涉及汇编语言的编程、计算机接口技术等众多内容,所以实验的内容只能是按部就班的固定题目和模式,达不到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目的,有限的时间还使得实验中普遍存在模拟和抄袭现象,很难保证课程实验的质量。

5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知识点众多、内容复杂,然而现有的教学模式和实验模式很难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有抵触和恐惧心理,从而也容易间接导致该课程考试情况不理想。

二对教学改革的几点探讨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我们对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

1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容

为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技术,并且知晓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使学生能在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面向实际,进行微机软、硬件开发。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组织教学,使师生间关系由你教我学,变为平等和谐地交流和沟通,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中来。从而树立自信心,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主动接受知识,主动思考与动手创造。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学时越来越少,而需反映的新技术发展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多。为此,我们在教材选择方面,在分析比较的前提下,注意选用适宜的新版教材,使得教学有一个好的起点和基础,并且注意补充微机发展和最新应用的内容,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力求做到纵观全书,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把主要时间花在讲解重要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上,注重讲清难点,分析并引导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内在关联性。在减少教学学时的情况下,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

考虑到教学学时的限制,我们选择8086/8088系列为教学机型,以优选的主流机型开展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的教学,教学目的明确,能保证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得到较好的结合,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考虑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向学生讲解、介绍目前功能更强,应用更广的80x86及奔腾系列,使学生能及时跟踪了解现代微机的发展趋势和应用潮流,从而开阔学生的技术视野,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较好基础。

2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要适应形势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则必须对传统的注入式、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加以改进,并且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材体系结构、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方法、考试与考查方法等进行了改革。

(1)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教师本身要敬岗爱业,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认真备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特别要注重教学语言的应用。力争把教学搞得生动活泼,情趣横生。

在教学时,采用启发式,不搞满堂灌,鼓励学生多提问,表扬学生的进步,特别要注重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每次均讲解习题存在问题及学生作业完成好的“闪光之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2)优化教学计划。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发展迅速的课程,为适应形势的发展,我们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调整教学计划,增加了实验学时,增加了课程设计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

(3)优化理论教学内容与教材体系结构。在理论教学中,不断跟踪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采用适宜的新版教材,依学生水平的不同,在教学计划范围内,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向一些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推荐一些参考资料和技术书刊,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思考能力。

(4)搞好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检验师生教与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检验手段,课题应为“软”、“硬”结合,且是源于实际,要求课题有一定难度和综合性,设计内容要能覆盖其它相关课程的基础。着重培养学生掌握本课程学习知识的能力,达到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力争独挡一面的能力,为走向社会,具有良好的工程意识,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设计要使学生知道做什么。一般情况下,我们建议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课题,然后用课程所学知识来解决。对于一部分不知道该做什么课题的同学,我们则根据学生的能力和专业方向,分别设计了一些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接口电路应用方面的题目,学生可从中选取感兴趣的来做,课程设计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一人一组。要求最终提交完整的设计文档和运行文件。整个过程中,从资料查找、实验设计、程序设计、电路连接、系统调试直到最后的文档编写,我们都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只进行必要的指导。

(5)改革实验教学,注重能力培养。实验环节在技术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我们遵照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安排学生实验时,坚持一人一机,以设计型实验为主,以验证型实验为辅,训练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我们实行实验室开放教学,建立开放式实验室,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给学生提供更多更方便的实验机会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使学生对微机内部原理和芯片的工作流程产生更直接的感性认识,也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由思考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6)改革考试与考查方法。考查、考试是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步骤。而微机原理与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仅凭书面笔试来确定学生成绩是不全面的。为此,我们将学生平时成绩和实验动手动力也在总评成绩中占有一定比例。平时成绩主要为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成绩为参与态度与动手能力的体现。笔试亦注重与实践关联的题型考查。

(7)建立课程教学网站。在网络已经相对发达和普及的今天,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建立了课程教学网站,把电子教案和实验录像等与学习相关的资料上传到网站并开设师生交流论坛,把抽象深奥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掌握和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学习,尤其是可以着重学习课堂上未能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总之,对于微机原理与应用这样实践性很强又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只有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才能使师生水平均得到提高,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获取知识,达到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之目的。

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软件知识教学采用讲授围绕实践、讲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等同于无形间延长了课时数,学生可以投入更多的课余时间学习本门课程,可大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接口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软件部分的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而软件部分采用的“讲授围绕实践、讲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已使学生的软件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均得到了锻炼。

上一篇:信息化先进集体材料下一篇:学写倡议书六年级作文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