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翻译及原文及翻译

2024-07-11

咏雪翻译及原文及翻译(通用8篇)

篇1:咏雪翻译及原文及翻译

《咏雪》原文及翻译

咏雪

出处·世说新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篇2:咏雪翻译及原文及翻译

《 咏雪联句》

朝代:南北朝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篇3: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研究及应用

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在等效理论的基础上, 纽马克根据语言的表达、传信和召唤三个功能, 提出了翻译有“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之分。对于不同的文本, 应当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标准。如“召唤型”文本用交际翻译法, “信息型”文本和“表达型”文本用语义翻译法。

一、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简介

语义翻译就是使译文停留在原语文化中, 只有原语文化因素含义对基本信息、再现构成障碍时, 才帮助读者 (Semantic translation remain, within the original culture and assists the reader only in its connotations if they constitute the essential human message of the text) 。语义翻译要求译文在形式、结构和词序安排上都要贴近原文。交际翻译就是努为使译文对译入语读者产生的效果与原语对原语读者产生的效果尽量相近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attempts to produce on its readers an effect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that obtained on the readers of the original) [2]。

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的学说是纽马克对翻译理论的重大贡献, 是交际学和语义学在翻译领域中的应用。纽马克从思维、言语和翻译的关系角度上指出, 语义翻译像思维一样是建立在词、词组之上, 而交际翻译就像言语一样是以句子为单位的。纽马克提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法, 在翻译研究中, 开拓了新思路, 指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对翻译实践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重视语义翻译, 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的语义结构, 挖潜出其深层结构, 保存原作的措辞色彩。重视交际翻译则是对拘泥于原文词句翻译的一大解放, 利于发挥译文优势, 更好地再现原作的风格。

二、理论背景的局限性

纽马克语义和交际翻译理论的提出是以卡尔·布勒和雅各布森论述的三大语言功能为依据;同时还采纳了弗哥茨基关于思维本质的观点来区分两种翻译。他认为早期翻译理论忽视了翻译与意义、思维和语言普遍性的关系, 翻译应当视翻译目的、读者特点和文本类型而定。

翻译活动涉及的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和语言结构的转化。苏珊巴斯奈特声明翻译绝不是一个纯语言的行为, 它深深根植于语言所处的文化中, 翻译的本质即促进不同民族间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语义翻译”不足以传达原文的潜在的内涵意义。“交际翻译”有时刻意迎合译入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审美偏好和效果对一系列文化意义词、短语和语句进行淡化处理, 导致文化意义和风格的走失和歪曲。

语义和交际翻译理论以语言学理论为依托, 借用语言交际性、语言的功能和意义探索翻译问题, 但仅仅停留在语言意义再现、语言规律和等效转化、对翻译中文化的传播交流重视不足, 企图找到一套科学方法解决翻译问题是不切实际的。用建立在语言学基础的语义和交际法来界定涉及社会文化等翻译现象尚显模糊狭隘不充分[3]。

三、二者的区别

1. 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本质的区别在于二者强调的重点不同。交际翻译中翻译的基本单位是句子, 是功能性的, 不拘泥于源语文化背景, 是主观性的、直观的, 是具有普遍性且可译的;语义翻译中翻译的基本单位是词, 是表达性的, 以源语文化为基础的, 是客观性的、认知性的, 是具有相对性, 有时是不可译的。

2. 交际翻译的关注点是目的语读者, 为他们排除阅读或交际上的困难与障碍, 使交际顺利进行, 其译文通常是通顺易懂, 清晰直接, 规范自然, 符合特定的语域范畴。在语义翻译中, 译者仍然以原文为基础, 坚守在源语文化的阵地之中, 只是解释原文的涵义, 帮助目的语读者理解文本的意思, 其译文通常比较复杂、累赘、罗嗦和过于详尽。

3. 语义翻译较为客观, 讲究准确性, 屈从源语文化和原作者, 翻译原文的语义, 只在原文的内涵意义构成理解的最大障碍时才加以解释。交际翻译则较为主观, 只注重译文读者的反应, 使源语服从于译语和译语文化, 不给读者留下任何疑点与晦涩难懂之处。

4. 语义翻译为了表现原作的思维过程, 力求保持原作的语言特色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发挥了语言的表达功能;交际翻译关键在于传递信息, 让读者去思考、去感受、去行动, 发挥了语言传达信息、产生效果的功能。

5. 语义翻译使译文与原文的形式更为接近, 并尽量保留原文的谐音效果。当信息的内容与效果发生矛盾时, 语义翻译重内容而不重效果, 交际翻译则重效果而轻内容。

6. 语义翻译是侧重文本意义传达的一种翻译方法, 是以源语文本为中心的;交际翻译是注重文本语境意义传达的一种翻译方法, 是以译语读者为中心的[4]。

两者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当两者相冲突的时候, 交际翻译必须强调语力, 而不是文章的内容。如“前面有只狗!”交际翻译是:Be aware of the dog.而语义翻译:There is a dog.就没有起到警告的效果。

四、二者的共性联系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二者之间往往有重合, 不能绝对地将二者区分开来。在保证等同效果的前提之下, 二者都采用逐词翻译的具体方法。在任何类型的翻译中不可任意增词, 如果原文信息带有普通性, 不带文化特性, 信息内容的重要性便超出表达信息的方式和手段。纽马克认为, 这两种方法没有哪个是更好的, 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如果原文信息带有普遍性, 不带文化特性, 信息内容的重要性与表达信息的方式和手段同等重要, 而译文读者的知识水平和兴趣又与原文读者相当, 就可以同时采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如翻译重要的宗教、哲学、艺术、科学文献等。

对一个文本的翻译, 没有纯粹的语义翻译或绝对的交际翻译, 只有几种翻译方法的相互重叠。在同一篇作品中, 有的部分须采取语义翻译, 有的部分须采用交际翻译, 二者相辅相成, 互为补充。

纽马克对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这两种译法都持肯定态度。但他的理论大多来自他自己的翻译实践 (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之间) 。由于英语和德语或法语之间的差异远小于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异, 纽马克的基本模式虽然对英汉翻译有所启发, 但在英汉翻译时其实际可行性则会大打折扣。英汉翻译中交际翻译法仍然是最主要的方法。

五、最好的翻译效果

怎样翻译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纽马克认为在文章简化时要把握好度, 要找到读者群所共通的常识, 及不要怀疑读者的理解力。当原作讨论的是源语的语言或文化的时候, 就很难产生这样的效果。这时, 交际效果仍要同文章内容同样重要。译者既要把原作的双关效果表示出来, 又要进行解释, 有两点需要衡量:读者的知识层次和对此话题的兴趣度, 文章的专业程度。

六、文化差异的弥合

英语和汉语在句法结构上有着本质的区别。英语的句法结构重形合, 句子中各个成份的结合, 都有适当的联接词表达其相互的关系, 结构形式比较严谨。而汉语的句法结构往往用意合的方法, 句子中各个成分用意思贯串起来, 结构较松驰, 词句比较简洁。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 文化的差异会逐渐缩减, 而翻译正是担当这种文化融合桥梁的重任。形合与意合的区别, 翻译时要善于摆脱英语原文形合的束缚, 适当地用意合的办法, 才能使译文流畅自如, 通顺易懂, 这就是交际翻译法的一大特色。

翻译不仅要跨越语言障碍, 而目要逾越文化的鸿沟。语言的翻译就是文化的翻译。翻译最终要从语言层次的转换回归到文化建构层面。民族文化的特异性给翻译带来了诸多麻烦, 为了缩小文化差异, 可采用加注、释义、变通补偿、视角转换等多种手法。

七、二者在英汉互译中的应用

语义翻译较客观, 讲究准确性, 倾向于以源语为中心, 屈从于源语文化和原作者, 翻译原文的语义, 目的是追求译文体现原文的上下文意义, 往往造成“过译”。交际翻译较主观, 以译文读者为中心, 使源语屈从于译语和译语文化, 不给译文读者留下任何疑点和晦涩难懂之处, 视交际效果为关键, 倾向“欠译”。

1. 适合采用语义翻译的场合:

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词语的翻译, 从传播文化的角度翻译文学作品, 如果作者使用的特定语言与其表达的内容同等重要, 那么最好采用语义翻译法, 如打破铁饭碗, to break the iron rice bowl;“世人都晓得神仙好”, All men long to be immortals.

2. 适合采用交际翻译的场合:

新闻报道、科技文献、公文信函、宣传资料、广告、公共场所的通知标语、通俗小说等, 及一些约定俗成的交际用语, 已经众所周知的比喻则适用交际翻译法, 如美国电影Seven, 翻译为《七宗罪》。

买一送一。Buy one and get one free.比较符合英语读者的语言习惯。

In case of fire, use stairs.Don’t use the elevator.如遇火灾, 请走楼梯, 勿乘电梯。比较符合汉语读者的语言习惯。

银川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 位于甘肃省中心。从明清以来, 它就是伊斯兰教在西北部的居住地和传播中心。Honored as a smaller Mecca, Yinchuan, the capital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Prefecture is located in central Gansu Province.Since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Yinchuan has been a place for Muslims to live and a center of Islamic on in the Northeast.

3.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结合使用:

商标广告的翻译、新闻报道的翻译, 如洗衣粉商标“OMO”奥妙、汽车商标Benz“奔驰”、化妆品牌Clean&Clear可伶可俐、饮料品牌CocaCola可口可乐等。

发展是硬道理 (邓小平语) 。译文一:Development is the only way (语义翻译) 。译文二:Development is the best policy (交际翻译) 。

八、结语

强调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 弘扬文化的民族独创风格, 不会阻碍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却有益于真正实现多样的、共存互补的文化。如果我们失去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身份, 在全球语境下就有可能出现众声喧哗独无我的尴尬且悲哀的局面。因此, 我们必须从中国翻译事业的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 充分认识和正确处理翻译的问题[5]。

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很难说其中一方就比另一方重要, 采取任何类型的翻译都应该以读者为服务中心, 翻译的重点应转移到原文的内容。在翻译实践中, 有的需要语义翻译, 有的需要交际翻译, 有的需要两者兼有相互补充。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作为认知翻译的基础, 都是对认知翻译的修正和完善, 都要求在目的语文本中准确地传递原语文本的信息, 这就要求译者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读者群、不同的文木类型, 亦或相同文本类型的不同种类, 采用灵活的翻译方法[6]。

对不同的语篇、不同的文本要求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两者是对认知翻译的修正和完善, 都必须反映原文的思想内容, 并服从译入语的语法结构和某些固定的文本特征。语义翻译是艺术, 交际翻译是技术, 两者相辅相成, 互为补充。

“交际翻译”中译者有更充分的自由, 偏重于通过译文向读者传达信息进行交际;“语义翻译”中, 译者要通过译文让读者接收信息, 进行交际, 让读者和原作作者构成互动关系。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的取舍在于是否能够“恰到好处地忠实于原文”。译者同时也要考虑更多的因素, 如文化、社会、意识、政治、诗学、翻译目的等。翻译工作者应结合社会文化, 博采众家之所长, 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手段, 才能使译作更加具有艺术价值。

译者的视角及理解不尽相同, 译法各有不同, 都必须以读者为服务的对象, 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再进行再创造, 形成自己的风格。这就要求在翻译的过程中, 运用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相结合的原则:以语义翻译为基础, 交际翻译为目标[7]。

参考文献

[1]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2]Newmark, P.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张春慧.Peter Newmark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1) .

[4]马兴腾.解读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区别与联系[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8, (增刊) .

[5]陈玉萍.中西思维方式与中西翻译理论[J].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5, (5) .

[6]卫娜.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表达型文本英译过程中的应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1, (5) .

篇4:广告翻译常见问题研究及翻译策略

[关键词] 广告 广告翻译 文化

广告是一门说服的艺术,能使观众产生强烈购买欲望的广告就是成功的广告。随着中国对外经济的蓬勃发展及加入WTO,中国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外国产品也大量涌入中国。各个国家为了争夺国际市场,竞相推销本国产品,其中一个重要的促销手段就是利用广告将本国的产品和企业的声誉向国际推介。因此,中外企业都面临着商务广告与国际接轨的问题,即广告翻译的问题。

一、文化与广告翻译

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化之一,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化体系。从性质上分,中国文化属于人文文化,西方文化属于科学文化。在心理文化方面,人文文化重人论、轻器物,价值取向以道德为本位。重综合、轻分析。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把人与自然看成浑然一体。而科学文化重物质、轻人论,价值取向以功利为本位。重分析、轻综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人与自然的索取。而中西文化的差异会影响广告信息的获得。广告中的商品介绍最重要的是传递信息,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面对同一产品介绍,应该得到完全相同的信息,这就要求译者透过产品的表象,抓住其本质,保证产品形象与信息准确传递。

例如:某机场的候机大厅有一条英汉对照的公益广告标语:“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吸烟请到吸烟区。”“For your and others health, the passengers who smoke, please go to the smoking area.”这条标语是想告诉大家候机室不准吸烟,如要吸烟,请到吸烟区。标语的用意中国人一眼就能看明白。但从它的汉式英译结构分析,英译汉的意思便成了“为了健康欢迎候机乘客吸烟。”因为机场特意为吸烟者安排了吸烟的场所。这哪里还有禁止吸烟的提示,简直就是纵容乘客吸烟。

广告翻译需要一个共有的语用前提。由于用英汉两种语言的人在民族心理、思维和推理模式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有相异文化的人在使用对方的语言交际时,文化差异因素必然会制约语言的使用。在广告翻译方面则表现为获得不确切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广告信息。例如杭州的西湖藕粉是自古有名的滋养品,历史上曾作为“贡粉”每年进献给皇帝。但对英美人士来说却鲜为人知。当翻译人员根据具有权威的《汉英词典》中的“藕粉”英译为“Lotus Root Starch”向外宾作广告宣传时,不少人仍是不乐意购买。原因在于“Starch”(淀粉)一词。因为多吃“Starch”容易发胖,而许多西方人都怕发胖。后来将“Starch”改译成“powder”(粉)后,购买者明显比以前增多了。

二、英语广告翻译的常见问题

1.广告翻译中用词不当

我国广告的英语译文中用词不当的现象相当严重,如上海生产的“标准牌”缝纫机曾被误译成Typical Sewing Machine, “标准”在《新华词典》中是指产品质量技术和规格都符合进口市场的标准,而typical是典型的,普通的意思。普通的缝纫机在追求新、奇、异的国际市场上怎么会有销路呢?又如有一则锅巴的广告词:“本品可即购即食,食用方便”译者曾译为“Opening and eating immediately”。用immediately译此广告中的“即”不是很好。因为国外消费者读到所产生的联想是“不吃掉,商品马上会坏。”谁会买这样的产品呢?

2.语言平淡,缺乏艺术感染力

一则广告能否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激发其购买欲望,关键在于广告语言的艺术感染力。可是一些翻译广告的语言平淡,缺乏艺术感染力:(1)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译文:没有什么能象可乐那样令你神清气爽。将原文和译文相比较,我们会发现译语广告平淡,而原文则透出一种只有我才能做到的霸气。笔者认为该英文广告可译为:“可口可乐—提神醒脑,无与伦比”。而且,原译将“Coke”译为“可乐”不甚妥当。实际上Coke指的是Coca-Cola,是商标的简写体,在美国已很少用其全称了。“可乐”固然可以指代“可口可乐”,但还有其它品牌,如“百事可乐”、“非常可乐”等,很容易引起误解。(2)A deal with us means a good deal to you. 译文一:和我们做买卖意味着您做了一笔好买卖。译文二:同我们做买卖,都是回报丰厚的好买卖。译文一翻译痕迹太浓,机械照搬原文用词,致使译文表达生硬。译文二较译文一虽然摆脱了翻译腔,没有将“mean”对号入座的翻译成“意味着”,但是译文广告文字表达没有力量,不象原文广告那样给人充满自信的感觉。笔者试译为:同我们做买卖,保管您回报丰厚。

3.重形似轻神似,缺乏广告味

翻译必须译出原文的“味”。翻译说明文要有说明文味,记叙文要有记叙文味,同样翻译广告要又广告味。然而一些英语翻译广告相比原文广告仅仅做到了形似,而无“神似”,广告味缺乏。笔者认为,翻译广告之所以因形损神,是由于译者“一厢情愿 ”强求再现原语的某些表现形式,如:夸张、双关、典故等修辞手段,企图让读者欣赏广告语言的妙趣,可是这些原语修辞所带来的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因而得不偿失,弄巧成拙。例如:(1)We take no pride in prejudice.译文一:对于您的偏见我们没有傲慢。译文二:对于有失偏颇的报道,我们并不引以为自豪。这是《泰晤士报》为自己做的一则广告。稍有英国文学基础的人都知道该广告源于奥斯汀的名著“Pride and Prejudice”.译文一,译者是想让译文使读者同样领略原文典故的妙趣,但效果如何呢?恐怕没有几个读者能够看懂,译文为了形似,竟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译文二虽然不像译文一那样使人不知所云,也巧妙的将原文用典的妙趣传达在译文中,但文字不精练简洁。笔者认为应译为:“我们不以偏见为荣”。原语掷地有声,译语也同样铿锵有力。虽然译文看不出原文用典的精妙,但原文的本质神韵在译文中得以体现。(2)I’m More satisfied.译文:摩尔香烟,我更满意。虽然译文既照顾了More(香烟品牌)和构成比较级(更)的双重意义,但译文广告读起来不象广告语言,欠缺广告味。笔者将其译为:吸摩尔香烟,那才叫舒服呢!译文虽看上去没有比较级,但实际上比较意味蕴涵其中。

三、广告翻译的策略

1.尊重和把握民族心理差异,迎合译入语消费者的美学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可能对相同的事物具有截然相反的联想,因而广告翻译要实现其目的,译者必须熟悉译语文化,翻译时发挥译语的文化优势,转换商品所承受的负面意义。前几年我国生产的“白象”牌电池,在国内很受欢迎。因为“白象”在中文里有“吉祥如意”的文化内含。此产品销往国外,如果直译为“White elephant”不但不能吸引异国消费者,甚至引起反感。因为“White elephant”在国外是固定词组,在南亚一带地区被视为神圣的动物,而不做役用;这个词组还有沉重负担的意思(a burden of possession),引申为看不中用的东西(something useless)。这种“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外国消费者是不会掏钱买的。后来改译为“pet elephant”,这种译法给外国人美的感受,使他们联想亲切、可爱的小白象形象,因此很快打开了产品的销路。

我国出口一种口红,商标叫“芳芳”。在汉语中这个名字确实很好,中国人一看到这两个字,就能联想起漂亮、优雅、青春的女孩。然而如果直译成“Fang Fang”,就将这种商品推向国外,商品定会无人问津。因为“fang”在英语里是一个英文词,意思为:(A) a long and sharp tooth of a dog. (B)a snakes poison-tooth.一看到这两个字,外国人头脑中出现的或许是一头“青面獠牙”的怪兽,或毒蛇。“Fang Fang”的译法,忽略宣传对象的化,一味直译,结果“美少女”形象变成“怪兽”或“毒蛇”。这种口红涂上会变成丑八怪,哪里还会有人敢买!如果译成“Fragrance”商品就有了美好形象,这种译法使外国人联想到时尚,漂亮,香水味十足的女孩。

2.语言朴实规范,节奏简练明快

广告翻译最重要的目标是让广大消费者通过译文“一劳永逸”的记住自己所代表的商品,建立长久深远的销售网。因此,广告翻译就必须朴实规范,形象生动。然而目前市场上很多广告译名又长又不知所云,难以起到沟通商品与消费者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销售与消费。如“红梅”译成Red Plum Blossom, “山水”译成SHANG SHUI BRAND, “白云山”译成White Cloud and White Mountain等等都有不足之处。休利特—帕卡德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仪器与小型电脑制造商,其产品商标在中国最初被译为其公司名—休利特—帕卡德(Hewlett-Packard),长达6个字,给人的感觉是既长又无实际意义,后改译为“惠普”,却成为该行业一个著名的品牌。又如Head &Shoulder曾译为“海伦仙度丝”,后改译为“海飞丝”,吸引了无数的爱美者。

因此,在英语广告翻译时,译语广告要适当的简化,译者不应机械地找搬原文用词,应大胆翻译才能化平淡为精彩。

3.创造性翻译

广告翻译为了获得异国消费者,实现其目的,译者必须在译语环境里找到能调动和激发消费者产生购买欲的语言、文化手段,这时广告翻译已显而易见不再是简单的文字转换,而是一种创造性工作。Poison百爱神(香水品牌),Poison一词本意是“毒药”或“毒物”,那些令人憎恶的东西。但一旦用作香水品牌,就不能直译了。国外的市场专家分析研究发现,一些女性追求一种野性、粗鄙的异国风情,为迎合他们的口味,精心设计Poison香水,受到了不少国家女性的青睐,开拓了商品销售市场。这种品牌名称介绍到我国,译者要充分考虑我国女性温柔娴淑的特点,运用逆向思维进行创造性翻译。译者创造性产物“百爱神”香水,一下子受到中国女士的欢迎,打开了中国市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用了“百爱神”香水,人见人爱,何乐而不为呢?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广告语言是一门艺术,它既有信息价值,又蕴涵艺术价值。尽管好的广告植根于好的产品,但广告的说服力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广告语言实现的。它直接关系到商品信息的无障碍传播,并对社会产生间接的精神上和文化上的影响。因此译者翻译时应使译文具有同原文一样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甚至优于原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翻译的质量,才能更好的把我国的产品展示在国际舞台上,促进我国企业更快地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孟琳詹晶辉: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技巧及翻译[J].中国翻译,2001,(5)

[2]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3]崔刚:《广告英语3000句》,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篇5:咏雪文言文原文与翻译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作者简介:

篇6:公输原文及翻译原文翻译

原文: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注释:

1.公输盘:鲁国人,公输是姓,盘是名,也写做公输班。能造奇巧的器械,有人说他就是鲁班。

2.云梯:古代战争中攻城用的器械,因其高而称为云梯。

3. 将以攻宋:准备用来攻打宋国。以,用来。将,准备。

4.子墨子:指墨翟(此字念dí,;姓中念作zhái)。前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学生对墨子的尊称。后一个是当时对男子的称呼。

5.闻之:闻,听说。之,代指攻宋这件事。

6.起于鲁:起,起身,出发。于,从。

7.而:表顺承。

8.至于郢:至于,到达。郢,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在今天的湖北江陵。

9.夫子:先生,古代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是公输盘对墨子的尊称。

10.何命焉为:有什么见教呢?命,教导,告诫。焉为,两个字都是表达疑问语气的句末助词。

11.侮:欺侮。

12.臣:墨子的自我谦称(秦汉以前对一般人也可自称臣)。

13.愿借子杀之:希望借助你的力量去杀了他。愿,希望。借,凭借,依靠。

14.说:通悦,高兴,愉快。

15.请献十金:请允许我奉送(你)十金(作为杀人的酬)。请,和下文请说之的请,大致相当于现在的请允许我。金:量词,先秦以二十两(银子)为一金。

16.义:坚守道义。

17.固:坚决,从来。

18.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郑重的礼节。再:第二次。

19.请说之:请允许我解说这件事。说:解说。之:代词,代墨子下面要说的话。

20.吾从北方闻子为梯:我在北方听说您制造了云梯。为:做,造。

21.何罪之有:即有何罪,有什么罪呢?之:提宾标志。

22.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荆国有的是土地而没有足够的人民。荆国:楚国的别称。有余于地:在土地方面有多。于:在方面。

23.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损失不足的而争夺有余的,意思是牺牲百姓的生命去争夺土地。而,表转折,却。

24.不可谓智:不可以说是聪明。

25.仁:对人亲善,友爱。

26.知而不争(zhèng):知道这道理却不对楚王进行劝谏。

27.不得:不能达到目的。

28.知类:明白类推的道理。类:对事物作类比进而明白它的事理。

29.服:信服。

30.然胡不已乎:但是为什么不停止(攻打宋国的计划)呢? 然:但是。胡:为什么。已:停止。

31.胡不见我于王: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见:引见。于王:状语后置语。王:指楚惠王。

32.诺:好,表示同意。

33.文轩:装饰华美的车。文:彩饰。轩:有篷的车。

34.敝舆:破车。

35.褐:粗布衣服。

36.粱肉:好饭好菜。

37.何若:什么样的。

38.犹......之与......也:好像.......同.....相比。固定用法。

39.云梦:楚国的大泽,跨长江南北,也包括今天的洞庭湖、洪湖和白鹭湖等湖沼。

40.犀:雄性的犀牛。

41.兕:雌性的犀牛。

42.鼍:鳄鱼。

43.鲋鱼:一种像鲫鱼的小鱼。

44.文梓:梓树。文理明显细密,所以叫文梓。楩:黄楩木。豫章:樟树。这些都是名贵的木材。

45.长木:多余的木材。

46.王吏:指楚王所派攻宋的官吏。

47.善哉:好呀。

48.虽然:虽然如此。

49.见:召见。

50.牒:木片。

51.九:表示次数多,古代三、九常有这种用法。

52.机变:巧妙的方式。

53.距:通拒,抵御。

54.尽:完。

55.守圉:守卫。圉:通御,抵挡。

56.诎:通屈,意思是理屈,(办法)穷尽。

57.所以:用来的方法。和现代汉语利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所以不同。

58.莫:没有谁。

59.禽滑厘:人名,魏国人。墨子学生。

60.已:已经。

61.寇:入侵。

62.虽杀臣,不能绝也:即使杀了我 ,也不能(杀)尽(宋的守御者)。虽:即使。绝:尽。

翻译:

公输盘替楚国造云梯这类攻城的器械,造成后,将要用它来攻打宋国。墨子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从鲁国出发,行走了十天十夜,才到达郢都,见到了公输盘。

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先生说:北方有一个欺侮我的人,我希望借助您的力量去杀了他。

公输盘很不高兴。

墨子先生说:请让我奉送(给您)十金。

公输盘说:我坚守道义坚决不杀人。

墨子先生起身,拜了两拜,说:请(让我)解说这件事。我在北方听说你在制造云梯,将要用它来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在土地方面有富余却在人口方面不够,牺牲不足的人口而争夺多余的土地,不能说是明智的`;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不能说是仁义的;知道这道理而不对楚王进行劝阻,不能说是忠君的;劝阻却没有成功,这不能称作坚持;你崇尚仁义不肯帮我杀死欺负我的一个人,却要为楚国攻打宋国而杀死很多人,不能叫做明白事理。

公输盘被说服了。

墨子先生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不停止计划呢?

公输盘说:不行,我已经向楚王说了这件事了。

墨子先生说: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公输盘说:好吧。

墨子先生拜见了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舍弃他自己装饰华美的车,邻居有破车,却想要去偷;舍弃自己华美的衣服,邻居有件粗布衣服,却想要去偷;舍弃自己的好饭好菜,邻居只有粗劣饭食,却想要去偷。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楚王回答说:这个人一定是患有偷盗的毛病了。

墨子先生说:楚国的土地,方圆大小足有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大小不过五百里,这好像装饰华美的车子同破车相比。楚国有云梦泽,里面有成群的犀牛麋鹿,长江、汉水里的鱼,鳖,鼋,鳄鱼多得天下无比;宋国却像人们所说的一样,是一个连野鸡、兔子、小鱼都没有的地方,这好像美食佳肴同糠糟相比。荆国有巨松、梓树、黄楩木、楠、樟等名贵木材;宋国是一个连多余的木材都没有的国家,这就像华丽的衣服与粗布短衣相比。我认为大王派官吏进攻宋国,是和这个患偷窃病的人的行为是一样的。

楚王说:好啊!虽然这样,(但是)公输盘给我造了云梯,一定要攻取宋国。

在这种情况下(楚王)召见公输盘,墨子先生解下衣带,用衣带当作城墙,用木片当作守城器械。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先生多次抵御他。公输盘的攻城的方法用尽了,墨子先生的抵御器械还绰绰有余。

公输盘理屈,却说:我知道用来抵御你的方法,可我不说。

墨子先生说:我知道你要用来抵御我的方法,我也不说。

楚王问其中的缘故。

墨子先生说:公输先生的意思,不过是要杀掉我。杀了我,宋国没有人能守城,就可以攻取了。可是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多人,已经拿着我的守城器械,在宋国城上等待楚国入侵了。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御者)啊。

楚王说:好,我不攻打宋国了。

篇7:礼记翻译及原文

原文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父亲醮子,而命之迎,男先于女也。子承命以迎,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婿执雁入,揖让升堂,再拜奠雁,盖亲受之于父母也。降,出御妇车,而婿授绥,御轮三周。先俟于门外,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

敬慎重正而后亲之,礼之大体,而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也。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

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

夙兴,妇沐浴以俟见;质明,赞见妇于舅姑,执笲、枣、栗、段修以见,赞醴妇,妇祭脯醢,祭醴,成妇礼也。舅姑入室,妇以特豚馈,明妇顺也。厥明,舅姑共飨妇以一献之礼,奠酬。舅姑先降自西阶,妇降自阼阶,以着代也。

成妇礼,明妇顺,又申之以着代,所以重责妇顺焉也。妇顺者,顺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以成丝麻布帛之事,以审守委积盖藏。是故妇顺备而后内和理;内和理而后家可长久也;故圣王重之。

是以古者妇人先嫁三月,祖祢未毁,教于公宫,祖祢既毁,教于宗室,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祭之,牲用鱼,芼之以苹藻,所以成妇顺也。

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故外和而国治。故曰:天子听男教,后听女顺;天子理阳道,后治阴德;天子听外治,后听内职。教顺成俗,外内和顺,国家理治,此之谓盛德。

是故男教不修,阳事不得,适见于天,日为之食;妇顺不修,阴事不得,适见于天,月为之食。是故日食则天子素服而修六官之职,荡天下之阳事;月食则后素服而修六宫之职,荡天下之阴事。故天子与后,犹日之与月、阴之与阳,相须而后成者也。天子修男教,父道也;后修女顺,母道也。故曰:天子之与后,犹父之与母也。故为天王服斩衰,服父之义也;为后服资衰,服母之义也。

译文

婚礼,这是一种将要结合两性之好、对上关系到祭祀宗庙、对下关系到传宗接代的子L仪,所以君子很重视它。所以,在婚礼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这五个步骤中,每逢男方的使者到来时,女方家长都是在庙里铺设筵几·,然后拜迎使者于门外。进入庙门,宾主揖让升阶登堂,在庙堂上听使者传达男方家长的意见。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表示对婚礼的敬慎和郑重其事。

父亲亲自向儿子敬酒而命其迎亲,这表示男方处于主导地位。儿子奉命前去迎娶,女方的父母在庙里铺筵设几,然后到庙门外拜迎女婿。婿执雁进入庙门,宾主揖让升阶登堂,婿行再拜稽首之礼,把雁放在地上,这表示是从新妇父母手里领回了新妇。然后妇随婿下堂出门。婿亲自驾驶妇所乘坐之车,又将挽以登车的这都是有意表示亲爱的举动。婿为妇驾车,待车轮再由仆人代婿驾驶。婿乘己车前导,在自家的大门妇后给圈递三,索动绳转外等候。妇到达,婿向妇作揖,请她一同进门。进入婿之寝室,婿与妇共食同一姐中的牲肉,又各执一瓢以饮酒,这表示夫妇一体,不分尊卑,希望他们相亲相爱。

飞通过敬慎郑重其事的婚礼而后夫妇相亲,这是婚礼的基本原则,也从而确定了男女之别,建立起夫倡妇随的夫妇关系。正因为男女有别,所以才会有夫倡妇随的夫妇关系;正因为有夫倡妇、随的夫妇关系,所以才会有父子相亲;正因为有父子相亲,所以君臣才能各正其位。所以说,婚礼是各种礼的根本。

在众礼当中,冠礼是礼的开始,婚礼是礼的根本,丧礼、祭礼最为隆重,朝礼、聘礼最能体现尊敬,射礼、乡饮酒礼最能体现和睦,这就是礼的大概情况。

第二天,新妇早早起床,洗头洗澡,准备拜见舅姑。天大亮时,赞礼的人将妇弓}见给舅姑。妇手捧容器,内盛枣子、栗子和肉干,以此作为进见之礼。赞礼的人代表舅姑向妇赐以甜酒。妇先以脯酿祭先人,又以甜酒祭先人。行过以上的礼节,就表示作媳妇的礼完成了。舅姑进入室内,妇以一只煮熟的小猪向舅姑进食,这是表示新妇开始履行孝养的职责。第二天,舅姑共同用一献之礼慰劳妇,而妇应把姑酬己之酒放下不再饮。舅姑先从西阶卞堂,然后妇从东阶下堂,这表示新妇已有资格代姑主持家中内务了。

成就了妇礼,表明了妇顺,又进一步表明了妇有代姑主持家务的资格,所有这些,就是为了强调对妇在顺从上的要求。所谓妇的顺从,首先是要顺从舅姑,其次是要和家中其他女性和睦相处,然后才是让丈夫称心满意,从而完成妇女应做的女工,谨慎地守护柴米油盐等物的储藏。所以,上述对妇顺的要求都做到了,家庭内部才能和谐安定;内部和谐安定了,然后家才会长久,所以圣王很重视妇顺。

因终古时候妇女在出嫁前的三个月,如果该妇女与国君还是五服以内的亲属,就在国君的祖庙里接受婚前教育;如果已经出了五服,就在大宗子的家里接受这种教育。由女师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以后,要举行教成之祭,这是向祖先察告,婚前教育已经完成。祭时用鱼作姐实,用薪、藻这两种水草作羹菜,这些祭品都属于阴性一类,所以用来造成妇人的顺从飞。

古代王后设立六宫,妇官有三夫人、十尸御妻,以管理普夭之下对妇女的教育九缤、二十七世妇、八,以显扬妇女应有的顺从,所以天下家庭和睦安定。天子设立六官,男官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管理天下的政事,以显扬男子应有的教化,所以政事和谐,国家安定。所以说:”天子管理对男子的教化,王后管理对妇女顺从的教育;天子治理政务,王后治理妇女事务;天子审察三公等官是否尽职,王后审察三夫人等官是否尽职。男教与妇顺形成风俗,内外协调一致,国与家都安定有序,做到了这一步,就叫作盛德。

篇8:商务广告翻译的现状及翻译策略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国与国之间经济往来的增加, 广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广告, 即广而告之。本文所要谈及的是经济广告, 即商业广告, 与商业广告密切相关的是商务英语。作为英语的一个分支学科, 商务英语应用到了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 尤其是在广告的翻译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商务广告的存在有其特殊意义:准确表达广告信息、树立品牌形象、引导消费以及满足消费者。如麦士威尔咖啡的广告:Good to the last drop.被译为滴滴香浓, 意犹未尽。这样的翻译不仅在结构上对仗工整, 而且很好地表达了其中的意境, 将咖啡的醇香与人们的心理感受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但并非所有广告的翻译都能做到面面俱到, 许多广告的翻译还存在着问题。因此, 本文首先对商务广告翻译的现状进行分析。

1.1忽视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金利来” (Goldlion) 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个品牌, 其销量和口碑一直为人称道, 而其品牌名称的翻译却经历了从不完美到大受欢迎的过程。金利来的创始者曾宪梓将品牌名称译为 “金狮”, 当他将两条“金狮”领带当作礼物送人时, 朋友竟然拒绝了他的礼物。原来, 在粤语中“狮”与“输”发音相同, “金狮” 即“今输”, 香港人爱讨吉利, 因此对“输”字很是忌讳。曾宪梓绞尽脑汁, 终于想出了一个更为合适的名字, 即将"Glodlion”翻译改为音译和意译的结合。“gold”仍意译为“金”, 而“lion”则音译为"利来”。这样“金利来”这个名字便应运而生, “金利来”果然一叫就响, 成为驰名响亮的领带品牌。“金利来”这样的翻译迎合了特定消费群体的心理和风俗习惯, 从而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1.2忽视了广告中蕴含的文化因素

“红豆”是我国著名的服装品牌, 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因为红豆一词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红豆又名相思豆, , 象征着纯洁的爱情。古代诗人王维也曾作诗:"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但如果将红豆这个品牌翻译成英语, 如“Red Pea”或者“Love Pea”, 都不能完整的表达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因为在西方文化中红豆并没有象征爱情的意思。

再如中国出口的白象电池曾被翻译成“White Elephant”, 其在英语中是"累赘, 大而无用的东西”。 (朱文凤, 2010) 如此翻译忽略了这个词在两种不同文化中的含义, 使广告产生了适得其反的效果。后来有人建议将"白象”译为"Silver Elephant”, 才使其有了一个恰当的翻译。

2产生误译的原因

上文主要谈及了商务广告翻译的现状, 通过举例分析, 得出了在广告语翻译过程中出现的种种误译现象, 如忽视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广告中蕴含的文化内涵等。因此, 下面主要探究的是出现这些误译的原因。

2.1不同的价值观

在西方文化中, 个人主义十分突出, 其着重强调个人的价值和特点;而中国的文化, 主要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强调天人合一。因此在广告中也体现了这样的思想, 西方国家的广告强调产品与众不同的特点, 以个性吸引消费者;而中国的广告则以适合大众为原则, 力求尽量符合大多数人的喜好。

2.2不同的审美观念

由于东西方在价值观念、历史文化、民族信仰和风俗习惯方面的不同, 其审美观念也有很大的差异。审美的不同也是造成广告语误译的原因之一, 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 要考虑到东西方不同的审美, 对翻译做出相应的调整, 使其广告语的翻译符合不同国家的审美, 以期达到良好的营销效果。例如著名的香水品牌Poison, Poison在英语中是毒药的意思, 其名字符合大部分西方女性追求野性美的心理特点, 因此这个品牌在欧美许多国家非常畅销。但"毒药”这个名字对中国女性来说却难以接受, 因为其名与传统的中国女性形象大相径庭。正是由于考虑到了这点, Poison在进驻中国市场时并没有将其直接译为"毒药”, 而是将Poison音译为“百爱神”, 这个名字被中国广大消费者接受, 并在中国市场大受欢迎。 (李劼全, 2010)

3商务广告的翻译策略

上文主要分析了商务广告翻译的现状及产生误译的原因, 由此可见在广告语的翻译过程中, 将不同国家不同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等考虑进去非常重要。众所周知, 广告存在的意义就是宣传产品, 吸引消费者, 从而到达其营销目的。因此选择和使用正确有效的商务广告翻译策略就变得尤为重要。下面主要从修辞手法角度出发对商务广告的翻译策略进行探讨和分析。

3.1运用多种修辞手段

当今世界经济竞争非常激烈, 应尽量增强广告语的说服力, 使产品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为了使广告语生动、形象,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便能达到这种效果。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双关、委婉语等。

3.1.1比喻

在广告语中使用比喻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 既完美地表达了产品的功能, 又成功地吸引了消费者。如Light as Breeze, Soft as Cloud (轻柔如风, 舒软如云) , 这是一个服装广告语, 句中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两个鲜明的比喻形象地表现出服装的飘逸, 增加了语言的美感, 容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陈瑛, 2007) 3.1.2拟人

在广告语中使用拟人这一修辞手法, 除了能使语言形象生动外, 还能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使消费者感到亲近。例如:

Unlike me, my Rolex never needs a rest. 不像我, 我的劳力士永不需要休息。 (劳力士手表广告)

3.1.3双关

双关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双关指的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用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双重意义, 既引人注意, 又能引起联想, 其在广告语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双关语主要有谐音双关、 语义双关、词性双关和仿拟双关。

1) 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指的是用拼写相似、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构成的双关。例如:

Trust us.Over 5000 ears of experience. (相信我们吧。历经5000多只耳朵多年的体验。)

Make your every hello a real good-buy. (让你的每一声问候都如实传递。)

在第一个例子中, ears和years形成谐音双关, 意为该产品质量过关, 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第二个例子是一个电话广告, good-buy和good-bye发音相似, 而且每通电话都是以hello开始, 以good-bye结束, 这样的广告语听起来幽默风趣, 令人印象深刻。而good-bye还有物美价廉的意思, 使人觉得物有所值。

2) 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是利用某个词语的多义性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双关, 在字面上只有一个词语, 而实际上同时有着两种不同的意义。例如:

Ask for more. (再来一支, 还吸摩尔。)

第一个为著名香烟品牌摩尔的经典广告, “more”在句中有两种意思, 第一层意思为更多, 而第二层的意思是摩尔, 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把两层意思都翻译出来, 才能达到双关的效果。第二个是一个冰淇淋的广告语, 句中的“spoil”既有“溺爱” 又有“损害”之意, 形成语义双关, 告诉大家关爱自己"尽兴”吃冰淇淋的同时也不用担心发胖的问题, 这样的语言生动而幽默。 (廖国强, 2009)

3) 词性双关

词性双关主要是由于词性变化所致, 一个词汇通常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词性。例如:

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 (没有什么别的罐装饮料能像罐装可乐那样令你心旷神怡)

上面为可口可乐的广告语, “can”在句中有两层意思, 一是作为情态动词: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drinks) can (re-fresh you) 。二是作为名词, 意为罐装饮料。这样的广告语富有文字情趣, 令人拍案叫绝。

4) 仿拟双关

仿拟双关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在形式结构上仿拟一些警句、 言语等。例如:

Where there is a way, there is Toyota. (丰田汽车品质卓越, 广为人爱) 。

Tasting is believing. (百闻不如一尝) 。

第一个为丰田汽车的广告语, 引用了众人皆知的“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的句式, 读起来朗朗上口, 易记易读。而另外一个广告则引用了“Seeing is believing.”的句式, 这样的翻译让人眼前一亮, 并暗含了产品上乘之义使人跃跃欲试。

4结语

本文主要从商务广告翻译的现状、产生误译的原因和商务广告翻译的策略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找出广告语翻译中不足的地方, 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使广告语的翻译更加规范。在商务广告的翻译过程中, 要更多地考虑到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历史文化背景、审美观念和风俗习惯, 这样的广告语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同, 从而能够达到刺激消费、使商家盈利的目的。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世界各地的交流日益增加, 商务广告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各国文化和语言的不同, 使得商务广告语在翻译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阻碍。英语作为当今社会的通用语, 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地应用。本文主要试从翻译的角度, 阐述商务广告的翻译现状, 找到翻译不足之处的原因, 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广告翻译,现状,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李劼全, 周敏新.论中英文化差异对商务广告翻译的影响[J].科教文汇刊, 2010, (4) :138-139.

[2]廖国强, 李向民.商务广告翻译原则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

[3]唐素琴。英汉广告语的文化差异[J].当代经济, 2015, (13) :109-110.

[4]展晓丽商务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J].知识经济, 2014, (17) .

上一篇:旅游导购下一篇:偶然相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