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重点

2024-07-20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重点(精选6篇)

篇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重点

填空题

1、核心家庭主要的由父母和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2、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统称为亲属关系。

3、狭义的幼儿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孩子所进行的教育。

4、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主动性。

5、“孟母三迁”的故事主要是讲家庭的外部或宏观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6、幼儿家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健康、认知、品行、审美。

7、朱庆澜先生关于家庭教育的专著是《家庭教育》。

8、幼儿家庭教育是和幼儿的家庭生活融合在一起的。

9、幼儿家庭教育的手段主要有玩具、读物、电视等。

10、“孺子牛”的故事告戒父母对孩子不能溺爱。

11、陈鹤琴先生关于家庭教育的专著是《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

12、“曾子杀猪”的故事强调家庭教育要注意使用榜样示范法。

13、幼儿家庭的教养态度主要有溺爱、专制、放任、民主等种类型。

14、《父母必读》一书的作者是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

15、幼儿家长的教育素质湖要是由修养、知识、义务感、威信、立志等几个因素所组成的。

16、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历史法、比较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观察法。

17、家庭的本质表现为一种社会关系。

18、按照家庭成员完整的程度可将家庭分为健全家庭和残缺家庭。

19、沙袋育儿说明贫乏的家庭环境阻碍幼儿的发展。

20、钢琴世家说明家庭的微观环境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21、幼儿家庭教育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针对性、连续性、灵活性、权威性、亲情性。

22、幼儿家庭教育要根据社会需要,为国教子。

23、家庭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让幼儿知道一些紧急呼救电话号码。

24、终身教育使家庭的学习活动成为一种永久性活动。

25、《家长教育行为规范》指出幼儿家庭教育重在教子做人。

26、《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

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

务”。

27、打电话是教师对家长进行个别指导的一种形式。

28、召开家长会是幼儿园对家长进行集体指导的一种形式。

29、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专著是《家长教育学》。

30、幼儿家庭教育要处理好“为国教子与为家教子和为子教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31、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亲情性和感染性、针对性和随机性、连续性和一贯性、权威性和专制性等特点。

32、《家长教育行为规范》要求家长“树立为国教子思想,自觉履行教育子女的职责”;“重在教子做人,提高子女思想道德水平”。

33、《儿童权利公约》指出:“为了充分而和谐的发展个性,应让儿童在家庭环境里,在幸福、亲爱和谅解的氛围中成长”。

34、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主要有:科学性原则、理智性原则、指导性原则、渐进性原则、适度性原则、一致性原则。

35、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主要有:环境熏陶法、兴趣诱导法、暗示提醒法、活动探索法、榜样示范法等。26.目前我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渠道是 托教养机构的指导,社区的指导、企事业机关的指导、大众传媒的指导

27.家庭的精神环境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文化氛围、家长的素养等方面。

29.学前儿童家长的人才观主要体现

在 家长对子女成才的价值取向。

30.学前儿童家长的教养方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也包括孩子的性格因素,而在孩子的性格因素中父母关注和关心的程度不同 和情绪特征是最突出的影响因素

31.孩子的精神需要一般包括安全感的需要、交往的需要、被信任的需要、创造探索的需要和成功的需要 32.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将年轻一代把知识文化传递给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长辈的过程称作 后喻文化。

33.埃里克森认为,乳婴儿期最主要的社会心理发展任务是 建立基本的信任感,发展对周围环境,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

34.学前儿童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必须适合孩子的年龄和能力,这体现了对儿童非期望行为管教的 适切性原则。35.家庭教育指导的常用形式有个别指导、集体指导和 文字音像资料介绍,推荐提供等三类

26.由实践者在自身的实践活动中,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目标,以实践者对实践活动的反思为中介的、循环递进的研究活动叫_行动研究__

27.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是______家庭结构___________。

28.作为一种类型的家庭,_学习型家庭____是以终身学习为理念的,是一种家庭文化,它塑造着家人彼此期待的行为模式、共同愿望,并提供新生代社会化的基础。

29.学前儿童家长的__人才观_______________主要是指学前儿童家长对子女成才的价值取向。

30.学前儿童家长在考察孩子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时,可用游戏规则法和__故事难题法_来进行。

31.著名个性理论家_埃里克森______认为,乳婴儿期最主要的心理社会发展任务就是建立基本的信任感,发展对周围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

32.家庭教育的指导形式应改变单一性,提倡多样性;改变封闭性,提倡开放式;改变灌输型,提倡家长__共同参与_______________

33.言语刺激的方式有多与乳婴儿交谈和开展早期的__阅读教育____。34.家庭教育指导是教家长如何当孩子的教师的教育,因此带有一种__师范教育____的性质

35.学习社会强调四种基本的学习能力,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__学会生存______。

21.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具体过程包括_儿童发展_过程、家庭教育过程、家庭教育的指导过程和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管理过程。

22.学前儿童家庭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孩子感受美、启发孩子_表现美_____、鼓励孩子创造美、塑造孩子美的心灵。

23.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是指由家庭外社会机构组织的、以_父母家长_为主要对象的、以家庭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指导活动

24.家庭功能可分为固有的功能和_历史功能__两大类。

25.对非期望行为的管教策略主要有行为改变技术、民主的儿童训练策略__、沟通的策略、父母效能训练和沟

通分析。_______过程、家庭教育的指导过程和

26.按照“关爱”与“权威”两个向度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管理过程。可以交互组成四种主要的教养类型,10.学习社会强调四种基本的学习,即__民主权威型____、绝对权威型、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__学会共同宽松溺爱型和忽视冷漠型。生活______和学会生存。

27.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有父母自身11.幼儿期的家庭教育内容主要有发的因素,有__子女____方面的因素,现__个人能力______、建立常规,对也有环境方面的因素。个人行动负责以及区分社会角色,学

28.评价儿童发展的能力包括评价幼会与人相处。

儿发展的趋向和评价幼儿各方面的发12.行为改变技术认为__增强物展__水平____两个方面。______对行为有增强作用。

29.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观念包括学13.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能力包括了前儿童家长的__儿童观 ____、教育解儿童需求的能力、评价儿童发展的观和人才观。能力、协调亲子关系的能力和_处理儿30.划分家庭结构主要包括两方面内童问题的能力_______的能力。

容:_家庭规模_____和家庭成员的多14.儿童在一岁半以前的自制行为主少。要有吃、_睡_______和基本的动作

31.学习社会强调四种基本的学习,即技巧。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15.家庭教育指导的渠道主要包括幼和_学会生存_____。托教养机构的指导、社区的指导、企

32.幼儿期的家庭教育内容主要有发事业机关的指导和__大众媒体___的现个人能力,建立常规,对个人行动指导。

负责以及区分__社会角色____,学会

与人相处。

33.与孩子沟通的基础是建立在__尊

重____和技巧上的。

34.一岁半以前的自制行为主要有吃、睡和基本的_动作技巧_____。

35.家庭教育指导的渠道主要包括幼

托教养机构的指导、社区的指导、_企事业机关的指导和大众传媒的指

导。

1.家庭关系又称_家庭人际关系

_______,它具体可以分为夫妻关系、祖孙关系、婆媳关系。

2.划分家庭结构主要包括两方面内

容:_家庭成员的分类___和家庭成员的多少。

3.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__社会化的人__。

4.学前家庭教育的任务主要包括健康

教育、认知教育、_品质教育____和审

美教育四个方面。

5.家庭教育指导是教家长如何当孩子的教师的教育,因此带有一种__师范

教育____的性质。

6.对非期望行为的管教方法主要有榜

样示范法、正面说理法、_暗示提醒法

__、批评惩罚法和自然后果法。

7.心理学家施艾弗运用直接的观察、调查与访问等多种手段研究发现,父

母在教养方式上有两个重要的行为维

度:___接受_____和限制-允许。

8.一般说来,祖辈家长的家庭类型以

主干家庭、隔代家庭和_留守家庭_为

主。

9.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具体过程包

括儿童的发展过程、_家庭教育

篇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重点

学前儿童音乐指的是学前儿童所从事的音乐艺术活动,反映了学前儿童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表现和创造以及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特点:

愉悦性

感染性

二、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

音乐能力是指个体从事音乐实践活动的本领。它包括从事演唱、演奏、音乐欣赏、音乐创作等方面活动的本领。音乐的感受力是指对音乐作品所反映的情绪和思想感情的体验能力。音乐的表现力是指在音乐感受能力的基础上,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自己的声音或动作表达出来的能力。

(二)3-6岁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3-4岁 的幼儿

想唱好歌曲 知道记歌词 有情绪反应

4-5岁 的幼儿

能借助一些 词汇描述自 己对音乐情 绪的体验

5-6岁 的幼儿

能准确地 唱一些简单的歌曲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作用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对儿童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过程,是一种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儿童认识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过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观点,陶冶儿童的性情和品格,增强儿童明辨是非、识别美丑的能力。

二、有利于开发儿童右脑,增进大脑功能

学前时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儿童若能经常进行音乐活动,大脑右半球得到良好发展,整个大脑也就能在左右两个半球的紧密合作下增进其功能。

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使儿童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1、促进儿童听觉能力的发展

2、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3、促进儿童注意、观察、记忆能力的发展

4、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

5、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

6、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7、增进儿童身体健康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在陶冶儿童情操、发展儿童智力、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任务

一、激发学前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如何激发学前儿童对音乐的兴趣:

1、选用合适的音乐活动内容,采取生动活泼的指导形式,培养和发展儿童对音乐的兴趣。

2、加强师幼之间的情感交流,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儿童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3、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富有表情的演唱、演奏和使用漂亮的玩教具。

二、重视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培养 音乐表现力音乐感受力音乐创作力

三、指导学前儿童学习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学习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是学前儿童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音乐实践活动的基本手段。儿童只有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演唱、演奏技能,才能在听、唱、动、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深刻地感受和表达音乐艺术的美。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不能忽略审美能力的培养。

四、注意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

音乐艺术不是靠直接地说理,而是以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激励人的情感,给人以启示,发挥其感染教育作用。音乐教育可以净化儿童的心灵,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儿童高尚的道德品质。

第二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指导

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发展性原则

设计儿童音乐教育活动必须以儿童的原有基础和能力水平为依据,着眼于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

互动性原则

在音乐活动设计中采用合理而恰当的师幼互动的方式

整合性原则

在设计音乐活动中将不同领域的音乐内容、各种音乐学习方法等作为一个互为联系而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来看待

差异性原则

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既要满足全体儿童的一般发展需要,又要满足个别儿童的特殊发展需要

审美性原则

把握儿童的审美特点,以审美感知的培养、审美情感的激发为出发点,将审美的特殊性质贯穿于音乐活动的形式之中

二、活动过程的设计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过程一般有两种组织结构:

“三段式”结构把音乐活动明确的分为三个部分: 开始部分 基本部分 结束部分

“单段式”结构没有明显的三部分界线,围绕着基本部分中新授的活动内容来安排活动结构:导入活动—分层次、递进式地进入到新作品

三、制定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方案的基本格式

1活动名称(内容)2活动目标(要求)3 活动准备4 活动过程5 活动延伸6 活动评析

歌唱活动的教育内容

一、歌曲:是用音乐的方式演唱出来的一种文学。旋律+歌词+节奏朗诵)

题材(诗歌、童谣)体裁(童话、游戏语言)风格(词组、象声词、无意义音节玩唱)

演唱——朗诵——演唱(朗诵——演唱——象声词)

二、歌唱的表现形式

(一)独唱 一个人独立地歌唱或独自歌唱

(二)齐唱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整齐地演唱完全相同的曲调和歌词

(三)接唱

包括个人对个人的接唱和小组对小组的接唱。常见的形式是半句半句的接唱和一句一句的接唱

(四)对唱 包括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小组与个人之间的问答式的歌唱

(五)领唱齐唱

一个人或几个人演唱歌曲中比较主要的部分,集体演唱歌曲中配合的部分

(六)轮唱

两个小组(声部)一先一后按一定间隔开始演唱同一首歌曲

(七)合唱

(八)歌表演 一边歌唱一边做身体动作表演

第二节

歌唱活动材料的选择

一、歌词的选择

(一)内容与文学具有童趣并易于记忆和理解;

(二)歌词内容应富于爱、富于美、富于教育;

(三)歌词形式与内容应适于用动作表现。

二、曲调的选择

(一)音域较狭隘

各年龄阶段的合适音域 3-4岁:d1-a1 4-5岁:c1-a1 5-6岁:c1-c2

(二)节奏较简单:时值的长短、节拍和速度

(三)旋律较平稳:幼儿不宜唱旋律起伏太大的歌曲。

(四)结构较短小工整:幼儿一般不宜唱结构过于长、大的歌曲。

3-4岁:2-4个乐句为宜,总长度一般8小节左右。

4-6岁:6-8个乐句为宜,总长度可增加到16-20小节。(幼儿歌曲多以一段体为主)

(五)词曲关系较单纯:幼儿一般不宜唱词曲关系过于 复杂的歌曲。(一字一音的关系是主流)

三、歌曲的总体选择

思想性、艺术性、丰富性、多样性 民族风格的优秀作品

世界各国的优秀作品 第三节

新授歌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由动作开始的活动设计(词曲简单多重复、歌词内容是直接描述动作过程或是比较富于动作性的。)《头发、肩膀、膝盖、脚》小班 《走路》中班

典型特点:从动作开始,动作在前

二、由歌词创编开始的活动设计

词曲内容简单、多重复、歌词内容语法结构单纯,清晰,具有某些语言游戏性质的歌曲

《秋天》中班 《胡说歌》大班

典型特点:从歌词创编开始,歌词创编在前

三、由情境表演开始的活动设计

歌曲内容所反映的是一些简单的,幼儿可以一目了然的情境或事件。《小花狗》小班

《小娃娃跌倒了》中班

典型特点:从情境表演开始,情境表演在前

四、由故事讲述开始的活动设计

歌词含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表述的内容和语言结构也较复杂些。《迷路的小花鸭》中班 《丁丁是个小画家》大班

典型特点:从讲故事开始,故事在前

五、由歌词朗诵开始的活动设计

歌曲中歌词的语言逻辑更加复杂,但情境性、故事性却又比较弱。

《雪花和雨滴》中班 《小动物怎样过冬》大班

典型特点:学习歌词朗诵开始,歌词朗诵在前

六、由游戏开始的活动设计

伴随着歌曲边玩边唱,在学玩游戏和玩游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会歌唱。《懒惰虫》小班

《青蛙》中班 典型特点:从游戏开始,游戏在前

七、由填充参与开始的活动设计

歌曲含有不断重复出现的简单的词曲动机。《顽皮的杜鹃》(大班)《小雨沙沙》中班

典型特点:用朗诵或歌唱的方式参与

八、由“副歌曲前置”开始的活动设计

歌曲里带有副歌的,比较大型的歌曲。《小鼓手》大班

《再见吧,老师》大班

典型特点:从副歌开始,副歌在前

九、由“无意义音节玩唱”开始的活动设计 幼儿用各种各样的奇怪的声音来玩唱歌曲。玩具进行曲》中班

《邮递马车》大班

典型特点:按音节玩唱自己喜欢的声音,任何程序可用

十、由直观形象开始的活动设计 歌词含义对幼儿来说不够明确,歌词的先后顺序比较容易混肴。

《来了一群小鸭子》中班 《劳动最光荣》大班

典型特点:突出形象,解决幼儿学习中的困难

第四节

幼儿歌唱教学的组织与指导

一、教唱新歌

(一)介绍新歌 讲故事、儿歌、猜谜语、谈话设问、实物、图片

二)导入新歌

1、歌词导入

2、节奏导入

3、动作导入

4、旋律导入

5、情境表演导入

(三)熟悉新歌

1、填充提问法

例《小鼓响咚咚》

2、逻辑提问法

例《小动物怎样过冬》

3、节奏朗诵法

例《国旗多美丽》

4、直观教具法

例《两只小象》

四)教唱新歌

1、整体教唱法

教师完整地教唱新歌,幼儿完整地学唱。

选材:结构短小,内容紧凑,形象集中,音乐表 现手法单一

2、分句教唱法

特点:教师唱一句,幼儿唱一句。

3、具体指导(1)整体+分句灵活运用;(2)教唱次数不宜过多,每次方法不一;(3)歌唱形式多样化;(4)给幼儿留创造空间。

二、复习歌曲

(一)边唱边表演

(二)边用教具边歌唱

(三)在玩游戏中歌唱

(四)用接唱的方法

(五)为歌曲增加伴奏

(六)听音乐绘画

三、创造性的歌唱活动

(一)创编歌词

(二)创编动作

(三)创编曲调

(四)变换演唱形式

第五章 幼儿园韵律活动

第一节

韵律活动的教育内容

一、幼儿律动 没有情节,在音乐的伴随下做基本动作和模仿动作。(一)基本动作: 走、跑、跳、踢、拍手、叉腰、击掌、摆臂等。

二)模仿动作: 日常生活、动物动作、自然现象、游戏中的动作 三)韵律动作组合: 1.身体节奏动作组合;2.律动模仿动作组合二、歌表演 在歌曲演唱中配以简单形象的动作、姿态、表情等来表达歌词内容,再现音乐形象,边唱边进行表演。

三、幼儿舞蹈 一般以模仿动作为主,模仿动作与基本动作的结合,构成生动、活泼、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

一)基本舞步:小碎步、小跑步、蹦跳步、后踢步、踏跳步、垫步、跑跳步、进退步、秧歌十字步

二)舞蹈形式:独舞

集体舞

邀请舞

表演舞

四、幼儿音乐游戏

是以发展幼儿的音乐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游戏活动。在音乐的伴随下,按照某种特定的音乐要求活动的游戏。一)歌舞游戏

侧重于歌唱和韵律活动的游戏。二)表演游戏

侧重于按音乐性质变化进行情节、角色表演的游戏。

(三)听辩反应游戏

侧重于对声音或声音的听辩结果进行快速反映的游戏

第二节

韵律活动材料的选择

一、动作

(一)动作的类别 基本动作

模仿动作

舞蹈动作 二)动作的难度从大的整体动作到小的精细动作

从单纯的动作到复合动作 从不移动动作到移动动作

二、音乐

(一)节奏清晰,结构完整

(二)旋律优美,形象鲜明

(三)道具 ◆能增加幼儿活动趣味性,新颖、有趣;

◆能增强幼儿的美感,能引发和丰富幼儿想 象 和表现; ◆经济和精力不易过多投入

第三节 新授韵律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由观察开始的活动设计

二、由回忆开始的活动设计

三、由基本动作复习或学习开始的活动设计

四、由队形复习或学习开始的活动设计

五、由舞谱开始的活动设计

六、由动作创编开始的活动设计

七、由游戏开始的活动设计

八、由故事开始的活动设计

九、由音乐欣赏开始的活动设计 第四节

幼儿韵律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一、整体感受作品(倾听—感受)

(一)作品的情绪、风格和结构

(二)作品的节奏、旋律 三感知作品的动作特点

二、学习表演动作

(一)简单动作整体学

示范—模仿—练习

(二)复杂动作分解学

分解—组合—完整 三)不同角色分别学

玩玩—做做—说说

三、队形变化和音乐游戏(一)队形变化1.小组—全体 2.把握关键(图案位置—移动线路)3.灵活应对(记号—手执标记)二)音乐游戏玩法: 1.按游戏过程玩

2.老师带领玩

3.幼儿自由创编玩

四、随音乐完整地练习

(一)按动作先后顺序练习

(二)伴随音乐练习

五、应注意的问题:一)创设环境,提供场地

(二)精讲多练

形象性

音乐为主

(三)动静交替

第六章 幼儿园节奏乐活动与指导

第一节

打击乐器教学

活动的内容

一、打击乐曲

(一)歌 曲

(二)器 乐 曲

二、打击乐器演奏的简单知识技能 一)乐器

(二)配器

(倾听,分析乐曲中打击乐配器的对比)强弱的对比 音色的对比节奏的对比力度的对比速度的对比三)指挥 1.教幼儿学习看指挥:听懂口令、看懂手势.教幼儿学习做指挥: 表示“准备”、“开始”和“结束”

用眼睛亲切、热情地注视被指挥者,并能用体态和表情激起被指挥者的合作热情。用指挥动作表现节奏和音色的变化,并能使自己的动作与音乐协调一致。在声部转换之前,提前将自己的头部和目光转向下一个将要演奏的声部。

尽量使用手势和眼神,减少语言指示。打击乐教学的常规

1、活动开始和结束的常规(1)听音乐的信号整齐地将乐器从座椅下面取出或放回。

(2)乐器拿出后,凡不演奏时须将乐器放在大腿上,不发出声音,眼睛也不看乐器。(3)开始演奏前,按指挥者的手势整齐地将乐器拿起,做好准备演奏的姿态。如看到指挥者双手向前伸出,手心向上,就表示“拿起乐器做好演奏的准备”。

(4)演奏结束后,按指挥者的手势将乐器放回大腿上。如看到指挥者两手手心朝下,缓缓地放下,就表示“演奏结束,将乐器放在腿上”

(5)活动结束后,自己收拾乐器和整理场地。打击乐教学的常规

2、活动进行的常规(1)演奏时身体倾向指挥者,眼睛注视指挥者,积极地与指挥者交流。(2)演奏时注意倾听音乐和他人的演奏。偶尔进行交换位置(4)交换乐器时,须先将原来使用的乐器放在座椅上 第二节

打击乐活动材料的选择

一、乐器 乐器的音色要好;乐器的形状、大小、重量应适合学前儿童持握;乐器的特定演奏方法要适合特定年龄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水平

二、音乐

节奏清晰、结构工整、旋律优美、形象鲜明

三、配器方案一)配器方案的特点

1、适合学前儿童的实际能力小班:基本上是一拍一次或两拍一次的均匀节奏。大多数情况下,是整个乐段从头至尾齐奏,中间没有音色的变化。(如天上的星星)中班:一般可在乐句之间变化音色。节奏主要是一拍一次或两拍一次的均匀节奏。偶尔也可以出现这样的节奏型。如:×—×— | × × ×— |;

×— | × × |;

× × × | × × |等。大班:可以考虑在乐段之间、乐句之间甚至乐句之中变化节奏。

2、有一定的艺术性配器产生的音响效果能够与音乐原来的情绪、风格、结构相一致

有一定的个性和趣味性 二)打击乐曲的编配步骤1.熟悉音乐 2.分析音乐3.安排节奏型音色的布局 4.试奏和调整 5.记谱和转换乐谱(通用总谱和变通总谱)

第三节

打击乐器演奏整体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

一、打击乐器演奏整体教学法的理论所谓“整体教学法”就是要求教师要竭尽一切可能帮助儿童了解和把握所有声部合起来演奏时的整体音响形象,并要求各声部在演奏时随时注意倾听其它声部的演奏,在知你、知我、知他的基础上达到协调一致。

二、打击乐器演奏整体教学法的具体实践

1、动作总谱1)“动作总谱”是用身体动作表现配器方案的。(2)除动作的节奏外,做动作所发出的声音的音区、音色、力度、速度等也都是有重要意义的因素。如: ×

× × | 即表现两拍上的音色和力度是不同的(3)可用节奏动作、模仿动作、舞蹈动作、动作等作为创造总谱的材料。(4)不宜用笨拙的肢体动作表现比较密集的节奏。如××× × × | × × |的方案

跺脚

拍手

2、图形总谱(1)“图形总谱”是用形状和色彩表现配器方案的。(2)形状、色彩可以表现节奏、音色、速度、力度的变化及其结构。如:即表示用三种不同音色的乐器(铃鼓、碰铃、圆舞板)按×| ×× ×× | 的节奏型演奏。又如《进行曲》3)可用几何图形、乐器音色的象征性图形(如:波浪线 ~~~~~~表示摇奏铃鼓)乐器形象的简化图形(如:图形“¤”和铃鼓的形象很像,可表示敲奏铃鼓)来作为创造总谱的材料。

3、语音总谱(1)“语音总谱”是用嗓音表现配器方案的(2)嗓音可以表现节奏、音色、速度、力度的变化及其结构(3)可用有意义的字、词、句子、象声词、歌曲的衬词或无意义音节来作为创造总谱的材料。

三、打击乐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1导入、引起兴趣

语言提示法、探索发现法 2欣赏打击乐曲

倾听法参与法练习基本节奏型 变通总谱 动作总谱 图形总谱 语音总谱 4随音乐练习合奏

徒手练习

拿乐器练习5发展练习

指挥法 累加法

第三节

新授打击乐活动的设计

一、由总谱学习开始的活动设计

二、由总谱创编开始的活动设计

三、由主要声部学习开始的活动设计

四、由主要声部创编开始的活动设计

五、由音乐欣赏开始的活动设计

六、由故事进行开始的活动设计

七、由韵律活动复习开始的活动设计

八、由歌曲复习开始的活动

第四节

幼儿打击乐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一、打击乐的教学方法 一)整体教学法: 总谱法 指挥法 创作法二)探索法 三)累加法

(四)参与法

(五)倾听法

第六章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

第一节

音乐欣赏活动的教育内容

一、倾听周围环境中的音响

(一)倾听人体的声音

(二)倾听活动室的声音 三)倾听厨房中的声音

(四)倾听马路上交通工具的声音

(五)倾听建筑工地上各种机械的声音

(六)倾听卧室中的声音

(七)倾听公园、郊外游玩时的声音 八)倾听动物园里的各种声音

第二节

二、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

(一)优秀的中外少年儿童歌曲

(二)由歌曲改编的器乐曲

(三)专门为儿童创作的简单的器乐曲

(四)儿童音乐童话片段

(五)中外著名音乐作品或片段

第三节

三、音乐欣赏的简单知识技能

(一)音乐作品的名称、主要内容和常见的表现形式;

(二)常见的乐器名称;

(三)听出并理解作品的主要情绪、内容、形象及作品的主要结构;

(四)分辨常见人声和乐器的声音;

(五)根据音乐作品展开想象、联想;

(六)运用一定的媒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第二节

音乐欣赏活动材料的选择

一、音乐作品

作品内容、风格、形式是否丰富多样

比例结构是否合理

幼儿的感知、理解音乐的实际水平

二、辅助材料 动作材料

视觉材料

语言材料

第三节

新授音乐欣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由完整作品开始的活动设计

二、由作品的某个部分开始的活动设计

三、由某种辅助性材料开始的活动设计

1、从其他音乐活动开始的设计

2、从文学活动开始的设计

3、从美术活动开始的设计

第四节

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一、分析材料〔内容、情绪、情感的表现手段〕

二、活动准备〔环境创设及必要的教学具〕

三、活动过程

(一)初步欣赏1-2遍

引导性谈话

运用直观教具

故事讲述

教师演示利用动画片二)反复欣赏

1、提具体要求

2、结合已有经验

3、对比和归类

4、整体体验

5、多种感官参与

(三)复习巩固

1、欣赏听过的作品、观察幼儿反应

2、欣赏熟悉的作品——说出名称、内容

3、欣赏熟悉的片段 ——内容、情绪

4、欣赏器乐曲——说出不同乐器的名称

5、用身体动作表达熟悉的音乐 第七章 幼儿园音乐游戏

第一节

音乐游戏及其种类

一、音乐游戏的含义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一种有规则的、以发展学前儿童的音乐能力为目标的游戏活动。它把丰富的教育要求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表现出来,儿童在听听、唱唱、动动、玩玩中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同时,在愉快而自由的游戏活动中,儿童还获得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和享受。

二、音乐游戏和种类

1、根据游戏的内容和主题分类,音乐游戏分为有主题和无主题的音乐游戏两类。(1)有主题的音乐游戏

一般有内容、有情节、有角色,能表现出鲜明的形象和动作。(2)无主题的音乐游戏 一般没有一定的情节,只有随音乐做动作或包含有各种各样的队形组织和变化,有捕捉、猜想或竞赛的因素。

2、根据游戏的形式分类,音乐游戏分为歌舞游戏、表演游戏和听辨反应游戏。(1)歌舞游戏:按照歌词、节奏、乐句和乐段的结构做动作,并进行游戏。(2)表演游戏:按专门设计、组织的不同音乐来做动作或变化动作而进行的游戏。(3)听辨反应游戏:比较侧重于对音乐和声音的分辨、判断能力的训练,以培养儿童对音乐的高低、强弱、快慢、音色、乐句等的分辨能力

3、第二节

音乐游戏的选材

(一)情节、角色方面 游戏的情节应为儿童所理解,角色的活动应为儿童所熟悉。

(二)动作方面 音乐游戏多数是音乐与动作配合进行。

(三)音乐方面 1、最好有歌曲或便于幼儿哼唱的乐曲。2、音乐要形象,节奏鲜明、对比性强,乐段清楚、便于动作表现。

(四)趣味性方面 音乐游戏的情节要有趣,要有高潮,能使儿童在心理上得到满足。

第三节

音乐游戏的指导

介绍游戏的名称及主要内容

教师示范 儿童熟悉游戏中的音乐

儿童学习游戏的歌曲或动作

带领儿童游戏

第十章

绘画活动及其指导

第一节

幼儿绘画的发展

一、涂鸦期(1.5~3.5岁*未分化的涂鸦(1.5~2岁)*有控制的涂鸦(2~2.5岁)*圆形涂鸦(2.5~3岁)*命名涂鸦(3~3.5岁)

二、象征期(3.5~5岁)

象征期是一个过度时期,从图象上看,他们用所画的图象表达自己的意图,但这些仅仅是图形和线条的组合。

三、概念画时期

*拟人化:把无生命的都看成是有生命的。透明化:认为是存在的东西都必须画下来,虽然是重叠的,但画下来的是相互不遮挡的。展开式:幼儿把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事物画在一个画面上。夸张式:带有自己的情感。具有丰富的想像力

第二节

幼儿绘画教育内容的选择与指导

一、命题画:教师确定绘画主题,幼儿按指定的主题绘画。物体画:如汽车、房子、小动物、小朋友等情节画:如美丽的春天、我的幼儿园等

二、意愿画及其指导意愿画指幼儿自己命题,按自己的意愿构思、绘画的方式。有记忆画和想象画。

三、图案画(即装饰画)指幼儿利用各种纹样和色彩在不同的纸上进行和谐、有规律地装饰和美化。

四、从绘画工具上可分为彩笔画(蜡笔、油画棒、彩色水笔等)毛笔画(水彩画、水粉画、水墨画)

三、棉签画

四、印章画(橡皮、土豆、黄瓜、藕、萝卜的切面,或积木、笔帽、牙膏盖、螺丝、纸团、布团、手脚等蘸上颜料)

五、手指画

第六章

手工

一、幼儿手工的意义

一)培养手脑并用的习惯

(二)丰富幼儿认知的渠道和途径三)发展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四)发展幼儿观察和综合造型能力

二、手工教学的原则环境保护的原则区域性和替代性原则

三、手工教学的组织和领导一)纸工

(二)泥工

(三)自然物与废旧物的成型 第七章

美术欣赏教学

一、幼儿美术欣赏的特点

1、对作品内容的感知先于作品形式的感知

2、喜欢简洁明快及贴近自己生活的作品

3、对抽象作品的接受有非凡的潜力

二、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

对话法

体验法

对比法

拼图法

综合法

第九章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与评价

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一、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涵义 是以儿童为主体,以适合儿童的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设计和组织的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过程的教育活动。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类型

1、专门的音乐教育活动

是由教师根据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专门的时间和空间场地,选择以音乐为主的课题内容和材料,组织全体幼儿参加的活动。

2、渗透性的音乐教育活动 是指除专门的音乐教育活动以外,随机、灵活地蕴涵、渗透在儿童的一日生活及其他教育活动之中的丰富多样的、“隐性”的音乐教育活动。

二、家庭和社会的音乐教育活动

(一)家庭中的音乐教育活动

1、家庭音乐教育的意义(1)家庭是儿童最早的音乐教育环境(2)家庭音乐教育有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3)家庭音乐教育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础和补充

2、家庭实施音乐教育活动的方法(1)优化家庭的音乐环境(2鼓励儿童多倾听和欣赏音乐(3)培养和训练儿童的节奏感(4)正确对待儿童的乐器学习

(二)社会中的音乐教育活动

第二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评价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评价的原则

(一)诊断性原则 评价要有诊断作用,通过评价,不仅要指出现状和评定差异,还要指出造成现状和产生差异的原因。二)针对性原则

是指评价要针对一定的具体问题或课题而进行。

(三)全面性原则 评价必须对音乐教育活动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各个构成要素进行全面的评价。四)客观性原则 是指在进行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评价时应秉着客观、公正、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而进行。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

(一)活动目标的评价 评价活动的目标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是评价活动目标与《纲要》中艺术领域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等是否有紧密的联系; 二是评价活动目标是否涵盖了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三方面的要求; 三是评价活动目标是否与儿童的实际发展情况相适应。

(二)活动过程的评价 活动过程主要指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对活动过程的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评价过程。

1、对教师行为的评价(1)教师的教态是否亲切自然、精神饱满而有热情; 2)是否巧妙而熟练地运用角色的变化引导儿童学习;(3)是否善于提问,有效地激发儿童的独立思考。

2、对教师与儿童的活动情况的评价 1)是否为儿童提供了与音乐教育目标相一致的音乐学习经验。2)所提供的音乐学习经验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儿童在音乐和其他方面的和

谐发展。(3)是否注意到了在活动过程中充分激发儿童的兴趣、意志、自信、独立等良好的心理品质。4)是否为儿童提供了人际交往的机会,特别是儿童之间相互学习和自由交往的机会。5)是否鼓励和引导儿童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并在其中灵活而自主地学习音乐。、对活动组织形式的评价(1)是否恰当地采用了集体活动、合作活动以及个别活动等多种组织形式;(2)组织形式是否既适合大多数儿童音乐发展水平的需要,又体现了对个体差异的尊重和照顾。

4、对活动结构安排的评价(1)活动的结构安排是否紧凑、有序;(2)是否注意到每个环节和步骤之间的层次性、系列性和递进性。

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评价的方法

从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角度出发有全面评价和重点评价。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评价的方法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从评价者的角度出发有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

篇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重点探析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既有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又有助于促进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作为幼儿园教师, 能否掌握先进的教育观念对其从事幼教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 结合当前幼教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了解现代幼儿教育理念是幼儿教师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在进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了解的科学教育观念主要有“建构主义科学教育观”“整合科学教育观”“活动教育观”等。

(一) 建构主义科学教育观

建构主义学者认为, 幼儿科学学习的过程是幼儿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 不断生成、理解、内化知识经验的过程。科学活动不仅涉及新的知识的建构, 而且还涉及与他人交流自己的发现、解释和辩护自己的想法以及考虑他人的想法等社会性方面的建构。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 教师不仅要识别幼儿的主动学习行为, 而且还要相信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不仅要关注如何向幼儿呈现与讲解信息, 而且还要关注如何引起和促进幼儿的主动探索、发现以及对知识情感的建构;不仅要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创设一定的条件, 让幼儿主动建构自己对于周围环境事物的认识与理解, 而且还要适时适当地给予幼儿鼓励、点拨和支持。

(二) 整合科学教育观

作为幼儿园课程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应当用一种整合的观点来看待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它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整合, 更是一种理念上的整合。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 整合的观念具体体现在目标的整合、内容的整合以及方法手段的整合等。首先, 科学教育目标应包括科学知识经验、科学思维方式与方法、科学情感态度三个维度的要求。其次, 在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既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 又要体现教育内容的兴趣性和生成性;内容的整合既可以是领域内的整合、领域间的整合, 也可以是科学教育资源的整合。再次, 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是丰富的、多元的, 既要有正规的科学教学活动, 又要有非正规的科学教学活动, 既要有有组织、有计划的科学活动, 又要有日常的科学活动等。

(三) 活动教育观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 “儿童大脑当中的操作模式根本上是来自于外部动作模式的内化, 儿童内部思维的综合能力, 只能源于外部, 特别是在手指上所进行的‘拆分’和‘拼凑’活动”。[1]也就是说, “手的操作与心智的操作、改变是主动探究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条件”。[2]幼儿通过亲身的操作活动, 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原有经验与新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获得发展。因此, 活动教育观强调教师要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积极交流与互动, 理解、接纳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各种新奇而独特的认识和解释。通过各种活动, 帮助幼儿学习科学, 使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操作实践中动脑、动口、动手, 成为科学活动的主动探求者和积极参与者。

二、正确理解和设计教育目标, 是实施科学教育活动的前提

制定幼儿科学教育目标, 不仅要体现社会发展的需求, 而且还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 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促进幼儿的发展。但幼儿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在设计活动目标时, 经常出现以下三种问题。

一是活动目标和内容不太一致。例如活动目标设置为“引发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 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而教学内容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对水的物理性质的探索, 活动内容与目标不太吻合。也有教师在开始尝试设计活动目标时, 经常将活动目标设计得太泛, 例如“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创造力”, 若进行某一具体活动时这样的目标往往缺乏可操作性, 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由发挥, 目标与过程相脱节, 容易使科学活动脱离预定的方向。

二是科学活动目标表述不够清晰。教师在设计活动目标时, 经常出现两种不同的目标表述形式。一种表述是“引导幼儿……”“教育幼儿……”, 另一种表述是“幼儿能将……”“幼儿学会……”, 两种不同的表述似乎反映了不同的教育观念, 而前者还可能被教师认为是灌输式教育的代名词。

三是一些教师设计教育目标时易忽略幼儿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是不同的, 这就决定了幼儿科学活动目标应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例如, 教师将小班的活动目标设置为“感知四季的明显特征, 发现与之相关的天气现象 (晴、阴、雨、雪等) ”, 感知四季的明显特征是中班的教学要求, 显然这样的目标已超出了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

针对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这些普遍问题, 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改进。

首先, 教师要理解科学活动目标是开展科学活动的依据和导向, 它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形式, 而且还影响着教育质量即儿童的发展。社会发展的需要、儿童发展的需要以及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均是制定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依据。例如中班科学活动目标“乐于并敢于提出问题, 能围绕着简单的问题和探究的任务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猜想和假设”, 此目标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水平, 明确了如何引导中班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与途径是活动设计的重要环节。

其次, 教师要明确科学活动目标的设计应包含科学知识经验、科学方法、科学情感和态度三个方面的内容, 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需从这三个方面入手。科学知识经验是指科学经验的获得、初级科学概念的学习。例如通过活动, 使幼儿了解动物的种类、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等。科学方法是指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幼儿哪些能力得到发展, 形成哪些技能, 学习哪些方法。例如帮助幼儿学习使用各种工具进行自然测量,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科学情感和态度包括幼儿情感态度和个性品质的培养。例如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等。每一次活动目标设计可以有所侧重, 但不能偏废。

再次, 科学活动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 尽量用行为化的语言予以描述。“教师在活动后, 能观察与测量到幼儿的行为表现, 看到目标的达成程度。”[3]表述目标时从教师角度描述, 如培养儿童的数数能力;也可从儿童角度描述, 如乐意探究、喜欢吃蔬菜、学习按材料将杯子进行分类;或者从评价的角度描述, 如能说出小猫的主要外形特征。一般科学教育活动目标尽可能采用发展目标来表述, 一方面便于将教师的教学焦点集中于关心儿童的变化与发展上, 另一方面目标的提出也应与活动的知识内容、科学教育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紧密联系。

三、合理把握活动过程的设计, 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 是教师指导幼儿主动的科学探索过程。在设计活动过程时, 既要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又要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具体而灵活地安排。一般来说, 活动过程包括开始部分、展开部分和结束部分三个主要部分。然而一些教师在设计活动过程时, 常出现诸如活动环节设计混乱、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忽略幼儿的主体性和语言表述嗦等问题。据此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调整。

首先, 应把握好活动导入环节的设计。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导入活动, 如让幼儿直接操作材料导入活动, 例如在磁铁的活动中, 可以先让幼儿自由玩磁铁, 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然后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也可以通过简短的指令或是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通过提问导入。“幼儿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是建构新知识时的‘建筑砖块’”[4], 是学习的基础。例如, 在春天的主题活动中, 可以让幼儿回忆春游时的体验、发现来导入活动。此外, 还可以通过直接演示现象导入。例如, 向幼儿演示一个“奇妙的泡泡”的魔术, 激发幼儿亲自探索的好奇心。

其次, 掌握科学活动中提问的方法和技巧。科学活动中教师主要是依靠提问来引导幼儿进行探索, 因此教师提问的设计很重要。教师的提问一般应以开放性、启发性问题为主, 即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固定的, 它能引导幼儿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发现。例如“请你玩一玩, 你发现了什么?”“它像什么?”“你有什么办法?”, 尽量避免“是不是”“好不好”等限制幼儿思维的封闭性问题。需要注意的是, 例如“它是什么?”“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样的封闭式问题也是不可或缺的, 因为它可以帮助幼儿认识事物的名称及共同特征, 帮助幼儿形成初级的科学概念, 发展幼儿的概括思维能力。因此, 教师提问的设计应根据不同的教育情境灵活运用、因材施教, 避免教条和程式化。

再次, 还要掌握活动结束的设计。科学活动结束的设计可以是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点评活动, 或是教师将活动进行延伸, 让幼儿在其他生活环节中继续探究, 迁移已有的学习经验;也可以是让幼儿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 或是以唱歌、绘画等艺术方式结束, 让幼儿自由地、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总之, 具体的活动过程应是生动、活泼、多样的, 在形式上可不必拘泥于常规。

总之,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把握好学前儿童中的重点内容结合具体的实际加以生动而丰富的再创造, 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适应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李生兰.学前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刘占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2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篇4: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

关键词:家庭;音乐;游戏;教育

时代不断地向前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与现代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的发生着碰撞,家长的教育意识也在不断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认识到学习音乐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在儿童的成长阶段,音乐教育主要来源于父母和幼儿生活中的其他成年人。如果在家庭生活中音乐能成为父母和孩子之间联系的一种最初级、最基本的方式,那么,它将在孩子与周围世界的情绪、情感交流中起重要作用。在父母的歌声中,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的声音和对他的爱。在舒缓的音乐中,孩子可以获得平和的情绪。

《放马山歌》是汉族民歌。是流行于云南的一首著名山歌。歌词非常简朴,七言两句为一段,反映牧童生活。音乐结构也很简练,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下乐句的曲调,是根据上乐句的音乐素材发展而成的,手法洗练。其中夹以“喔噜噜的”等衬腔,以及赶牲口的吆喝声,富有生活气息,活跃欢快。现在,《放马山歌》也因其优美的旋律,而被改编为众多民乐的演奏曲目,如柳琴独奏《放马山歌》。

《放马山歌》家庭音乐游戏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一、儿童已经具备的音乐能力

能够掌握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从无意的敲打向有意敲打过渡,能注意自己的动作,如拍手、走步等符合音乐的节拍。

二、《放马山歌》音乐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宝宝能准确地拍打四分音符的节奏。

技能目标:通过语言和歌唱的方式表达四分音符的时值。

能力目标:能随着音乐感知韵律,体验快乐的情绪。

三、音乐活动前准备

让幼儿保持愉悦的心情,温柔轻声的和宝宝说:今天妈妈和你玩一个游戏,你一定会喜欢的。切不可训斥孩子或命令孩子的语气。

四、《放马山歌》音乐活动活动过程

1.基础练习:幼儿和家长伴随着音乐做动作,体会四分音符的长短,加强对四分音符长短的听觉认识。家长和宝宝对应歌词做相同的动作。说明:谱例中“手”意思是拍手,“腿”意思是拍腿。

2.大手小手动一动:伴随音乐让手指动起来,可以加强幼儿对四分音符长短的记忆。家长和宝宝的动作不相同,当幼儿熟练之后可以家长和幼儿动作互换继续游戏。

动作标记说明: 代表妈妈,双手手指并拢,指尖对指尖搭成小房顶的形状,双手反复做合上打开的动作。在有 标记的地方合上,没有标记的地方打开。 代表宝宝,宝宝双手并拢合在一起,伸到妈妈的小房子里,再把双手从妈妈的小房子里缩回来。有 标记的地方伸进妈妈用手搭成的小房子里,没有标记的地方缩回来。幼儿和家长可以跟音乐边唱边做动作。

3.单家庭韵律活动:适合于家庭内部,人员不多的情况下来做的体验性活动。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需协调四肢,使得肢体动作配合音乐的韵律,家长引导辅助幼儿的活动。动作分为上肢和下肢的动作,在游戏中家长可先带领幼儿左下肢韵律活动,幼儿适应后再加上上肢的韵律活动,标記:“左”意思是迈左脚,“右”意思是迈右脚。

具体韵律活动如下:家长双手与幼儿的双手面对面的拉在一起共同做律动,下肢向左迈两步(即左右),再向右迈两步(即右左),如果宝宝不适应也可以原地踏步。互相拉着的手可随音乐和脚下的步伐摆动。

篇5: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重点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标:本章的学习目标是掌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定义,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学科特点。学习本章还应该认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使命和任务,了解学前童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实施的基本框架,包括对师资的认知,对学前儿童的认知,对学前美术的学习内容及教学媒体等基本情况的认知。难点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价值定位。

第二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

学习目标: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在国内外发展的基本历史轨迹。

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是了解中外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历史发展,着重于近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观点的学习。

第三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相关理论简介

学习目标:了解国内外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流派的不同主张;学习运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相关理论的观点。

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是陈鹤琴为代表的儿童美术教育理论;难点是结合实际学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相关理论的观点

第四章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与表现

学习目标:了解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阶段;知道、明确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的基本特点

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各阶段及其特点。难点是形成儿童画的线条、图形、色彩等形式因素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学习目标:学习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目标设计;知道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明确学前儿童美术教学一般的组织步骤;掌握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组织原则与方法。

百度文库

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和难点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最终都要通过教学活动目标得以落实,学活动目标设计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设计活动目标应注意两点:

1.活动目标要关注幼儿的发展。一方面,活动目标应适应幼展水平,符合他们美术学习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另一方面,活动目幼儿的发展作为落脚点,要为幼儿创造最近发展区。

2.活动目标要注意整合性。一是活动目标要考虑幼儿的认知能等多方面的整合;二是活动目标要考虑美术与其他教育领域的整。

第六章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学习目标: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绘画教学的目标和绘画教学活动的类型;理解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指导要点及教案的制定。

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绘画活动教学目标有充分的理解,掌握不同教学类型的目的与要求能够灵活掌握。难点是掌握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要点并能在教案中体现。

第七章学前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学习目标: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手工教学的目标;了解手工教学活动类型;知道学前儿童手工教学活动指导要点。

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是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手工教学的目标,难点是了解不同手工教学活动的类型并能结合实际灵活应用

第八章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学习目标:了解学前儿童美术欣赏的特点;知道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掌握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组织程序;明确学前儿童欣赏活动指导的要点。

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对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有整体的把握,难点是了解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主要方法和要点。

第九章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评价

学习目标: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评价的基本视角;学习运用一定标准对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开展有效的评价。

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要了解学前儿童美术评价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评价的三个方面;难点是学习运用一定标准对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开展有效评价。

百度文库

第十章学前儿童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简介

学习目标:了解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开展所必须的美术基础知识;掌握幼儿园常用的一些美术技能

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是了解美术相关的基础知识,难点是掌握各种绘画的技法。

篇6:学前教育史复习重点

1、P17古代初步道德教育的内容:1.培养志向;2.教以孝悌;3.勤俭耐劳;4.诚实无欺;5.行善积德;6礼貌谦让;

2、P31古代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和局限:方法:1.游戏、2.体罚3.讲故事.局限:长期的封建社会下,因为封建礼教的影响,很多儿童故事都是以孝悌忠信等封建道德为内容。提倡体罚是侮辱儿童人格、压制儿童的个性发展、违背自然原则的封建专制注意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3、P38三母制度:是挑选符合条件的女子担任保育和教导太子、王子的职责。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

4、P67颜之推的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1.及早施教、2.严慈结合、3.均爱勿偏、5、P76王守仁的自然教育论:

1.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揭露和批判

提倡儿童要顺其自然,用对待成人的办法甚至用对待囚犯一样的办法对付儿童,其结果只能与施教者的愿望相反,他揭露的封建教育不顾儿童身心特点、束缚、压制儿童个性的弊端

2.儿童教育的目的、内容

“教以人伦”以儒家教育道德为中心,包含了陶冶儿童的意志品质,培养儿童的道德行为,发展儿童的知识智能,希望儿童身心得到教为全面的发展,诗、书、礼、乐成为儿童的主要内容和课程。在各种教育的潜移默化中,使儿童在道德、智识、身体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

3.顺应性情,激发兴趣

是自然教育论的集中体现,他把儿童好动喜乐的天性视为教育儿童的基础和基本原则,他主张要顺应儿童性情,使其自然发展,才能使儿童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4.量力施教,“随人分限所及”

他认为儿童身体、智慧处于发展之中,必须循序渐进,量力施教,儿童知识不求多,而求精,让儿童自然消化,达到自得自美

总之:王守仁从儿童心理特点出发,论述儿童教育原则,突破传统儿童教育的方法,丰富我国古代儿童教育思想

6、P104帝国主义在华培养幼教师资的主要途径:

1.办幼稚师范教育、2.吸引留学生、3.派师资任教于中国幼教机构。

7、P105外国教会在华推行幼稚师范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教会办的幼稚师范学校,重视宗教教育与英文教学;

1..课程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外语、宗教等课

是适应外国在华办教育需要的,其中英语占学分最多。社会问题、宗教学、圣道教法等课程,都是直接为资本主义国家传布基督精神、培养顺民服务的2.第二类是文化课如:国文、体育、生理及卫生、生物学、音乐

3.第三类:是专业课,如:心理学、学校管理法、实习、幼稚教法。

8、P120“五四运动”我国儿童观的变化

1.对传统儿童观的批判

中国儿童的长期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身心得不到健康的发展,批判旧教育是对儿童的摧残,儿童的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教育,而且受的是被摧残的,扭曲天性的教育。

2.儿童公育思潮3.平民化教育幼儿思潮.9、对比我国老区学前教育事迹,思考当前的服务方向和服务精神

1.学习老区的坚持为革命战争和生产建设服务的崇高精神,有助于端正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思想,有助于让全社会尤其是工厂、企事业单位正确认识学前教育机构的价值和功能,;

2.学前教育的发展始终是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关心与支持,即使在物质条件比较丰富的我国城市,继续提倡勤俭办园,因地制宜,不相互攀比。

3.继承老区保教结合的经验,从思想上认识保教合一的必要性,4.老区保教人员一切为了孩子的自我牺牲精神,是我们当前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生动教材,有助于广大幼教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高度的责任。.10、P168张雪门以改造中华民族为目标的幼稚教育。

具体目标:1.铲除我民族的劣根性;2.唤起我民族的自信心;3.养成劳动与客观的习惯态度;4.锻炼我民族斗争为争中华之自由平等而向帝国主义作奋斗之决心与努力。

11、P171行为课程:张雪门提出: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孩子们在幼稚园的生活实践。就是行为课程。

12.P185陶行知 幼稚园新大陆: “最需要幼稚园的地方是什么?最欢迎幼稚园的地方是什么?幼稚园应

当到而没有到的是什么地方?幼稚园还有什么新大陆可以发现?”他旗帜鲜明地指出:工厂和农村最需要幼稚园。

13.陶行知 的创造教育的思想:1.)认识儿童的创造力;2.)培养创造力3)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解放儿童的创造力1.解放儿童的头脑2.解放儿童的双手3.解放儿童的眼睛4.解放儿童的嘴巴5.解放儿童的空间6.解放儿童的时间

培养创造力 :1.需要成分营养;2.需要建立良好的习惯;3.需要因材施教;4.发扬民主

14、P198陈鹤琴认为幼儿的心理特点:1.好动、2.好奇、3.好模仿。

15、P212陈鹤琴幼稚园的课程理论1.课程应为目标服务;2.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

3.课程应实验“整个教育法”4.课程应当采用游戏式5.课程应当有考察儿童成绩的标准616、P212整个教育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相互连接不能四分五裂。

17、P214五指活动:陈鹤琴依据儿童身心的发展,五指活动在儿童活动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

统,合理的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上,包括: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言活动

18、P229简述新中国初期幼儿教育工作方针和发展重点。

方针:1割据各个地区的不同情况,城乡的差异,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整顿中提高,在巩固基础上适

当发展。2.积极培养幼儿师资;3.在三、五年内要着重短期培训和在职学习,发展重点:

1、应该放在工业地区企业部门;

2、机关、学校及郊区农村,主要解决工农劳动妇女对孩

子教养问题;

3、鼓励私人办幼儿园并加强领导,作到公私兼顾

19、P231幼儿园教养原则:1.使幼儿全面发展;2.使教养内容和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

3.使幼儿有独立活动完成简单任务的机会;4.使幼儿习惯于集体生活;5.使必修职业、选修职业以及户外活动配合进行;6使幼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密切配合。.20、P247 文化大革命之前的学前教育领域的学术批判的教训

《幼儿教育工作指南》遭到否定性的批判,使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极度混乱,混淆了是非、正误。

此后在理论及实践工作中出现了大量的口号化、成人化、形式化的错误倾向,尽管60年代初对

1958年的错误批判进行了甄别,但幼儿教育中政治化、成人化的现象却影响长久。

21、P249十年**学前教育领域全面发展教育方针遭到了怎样的曲扭

十年**,极左猖獗对新中国17年的教育,坚信了彻底的否定,并把学前教育视为推行修正主义路线的典型,对全面发展学前教育方针进行严重曲扭,斥之为资产阶级的教育方针,对四育的任务和内容全面的横加批判。

22、P255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的进步性

1.将1952年颁发的“教学纲要“改为“教育纲要“体现了幼儿园国际年龄特点,突出其主要工作是

“教育”而不是“教学”

2.吸取国内外幼儿生理学、心理学理论,特别是将关于幼儿大脑的研究成果,作为文件的第一部分,统帅其后的教育任务,内容等章节、使《纲要》的科学依据更加鲜明

3.教育内容扩展为生活卫生习惯、思想品德、基本动作发展、常识、语言、计算、美工、音乐等8项,加强了对幼儿习惯和品德的培养。

4.强调教育任务、内容、要求应通过游戏、体育活动、上课、观察、劳动、娱乐和日常生活等教育手段来完成,以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成人化;

5.指明幼儿园要主动争取社会和家庭的支持,以大教育观增强幼儿园教育的积极效应。

23、P261 分析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的新特点

1.更强调其基础教育属性,而不仅仅为人小学做准备,2.改变了长期以来强调为“工作”,从不提为“学习”提供方便,这一点体现了时代的需要。3.体现了尊重和保护幼儿人格的重要意义。4.更符合新世纪对人才的需要;5.使家园两方面共育扩展为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共育

24、P286《儿童权利公约》:是联合国大会1989年通过的,《公约》的四个基本原则:

1、是儿童最佳利益原则,2、尊重儿童尊严原则、3、尊重儿童观点观点与意见的原则、4、无歧视原则

25、P297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的特征和原因

特征:1.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是在家庭进行的,它随着家庭模式变化而变化、发展而相应得到改进与发展

2.原始社会是没有阶级划分的,人人享受平等教育权,这个时候的儿童是公养公育,教育的目的的为了

整个氏族的生存和繁衍,教育是整个氏族生存斗争的工具,幼儿就体现出民主、平等的性质。

3.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方式是同生产劳动和家庭生活紧密结合的,其教育内容简单粗率,但几有多方

面性,在文化上学习更为局限。

4.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还没有也不可能出现专门的幼教机构和专职老师,老年和成年女性是教育者,家庭及周围驻地是自然的教育场所。

原因:.史前社会末期,随着生产水平提高,氏族社会制度逐步解体,私有制萌芽,出现专门致力于脑力劳动的人逐渐增加,教育与生产劳动、与社会生活密切结合的方式开始发生转变,一种新的社会、教育制度和幼儿教育模式也就应运而生

26、P321斯巴达和雅典学前教育的比较

共同点:1斯巴达和雅典都属于奴隶制国家,国家对幼儿的体质都十分重视,并采取了“优选法”;.2.教育都是在家庭中进行,母亲是天然的教师;3.轻视任何形式的体力劳动和劳动教育;4.教育成为奴隶主阶级及其子女的一种享受和特权;从小就开始对儿童进行道德行为的熏陶,灌输剥削阶级思想意识,5斯巴达和雅典的整个学前教育还处于萌芽状态.不同点:1.在婴儿生存上斯巴达是由政府官员决定,而雅典一般又父母决定。2.在培养目标上斯巴达是英勇善战的战士,雅典是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3.在教育内容上斯巴达偏重于身体的养护和品格的陶冶,雅典则还在横加初步知识和音乐欣赏;4.在教育方法上,斯巴达则强调简练、严厉和服从。雅典注重和谐、灵活和温情。

27、P321 柏拉图的优生优育:柏拉图主张任何人都得过集体生活,应使婚姻成为高尚的事业,明确婚姻的目的是生育优秀的后代,任何人无婚姻自主权,婚权在于执政者,执政者成为成人选择配偶。他认为这样才能一代胜过一代,在理想国中所生的子女都属于国家所有,父母和孩子都不知道谁是亲生的孩子和家长。

28、P333性恶论:

在中世纪基督教会地位独尊,鼓吹由于儿童是带有“原罪”来到人世的,故生来性恶,人人必须历尽苦难生活的磨难,不断赎罪,才能净化灵魂。为了得到未来天堂的幸福,人人应当听从教会的训诫,常年敬畏上帝,实行禁欲;应当从幼年起就抑止儿童嘻笑欢闹、游戏娱乐的愿望,并严厉措施来禁止这类表现。

29、P333预成论

按照预成论的观点,儿童与成人不应有重要区别,从幼儿开始,儿童的身体和个性已经成人化了。预成论的要点 时否认儿童预成人在身心特点上的差异,也否认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节律性、阶段性。由于受预成论的影响,人们无论是在社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中,都忽视儿童的身心特点,忽视儿童的爱好及需要,对儿童的要求整齐划一,方法简单粗暴。

30、《儿童教育论》:是意大利人文注意教育家维吉乌斯,与1945年写成,该书详尽论述了人道化和个性化的幼儿教育。

31、P354欧文的幼儿学校:英国从1816年爱伯特 欧文创办英国最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新兰纳克幼儿学校(性格形成学院)幼儿学校是其中一个部门,当时解决:工人做工和其子女教育问题。

32、P361开发教育法:维尔斯平提出,包括五个方面1.激发好奇心;2.通过感觉教学;3.从已知到未知;4.是让孩子独立思考;5.把教学和娱乐结合起来。

33、P364奥柏林编织学校:1776年,奥柏林创设了编织学校。主要为所在地区贫民的子女提供教育(3岁以上的幼儿)。学校有两名指导教师,一名任手工技术指导,另一名任文化和游戏方面的指导。并挑选年纪大的还女孩作“助教”。编织学校的教学内容包括:标准法语、宗教赞美歌、格言、绘画、地理、做游戏、观察和采集植物、听童话故事、传授缝纫及编织方法等;

34、P367柯夏的“托儿所”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柯夏托儿所的教育内容包括:宗教、读、写、算、集合、帝力、历史、博物、图画、体育等,这同当时的初等学校的教育内容是完全一样的,只是在教育内容上有所差别,在方法上使用的是直观教学法,以实物教学为主。

35、P373巴乌利美保育所:巴乌利美保育所 巴乌利美社设施是由巴乌利美侯爵夫人于1802年设立的一个保育所,它是一个救济贫民的设施而产生的,是为了让穷苦孩子的母亲们去安心去劳动,不用为了留在家中的孩子而牵肠挂肚设立的一个机构。

36、P384乌申斯基“教育的民族性原则”1.俄国是教育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别国的教育制度,而应该从本国的教育实际出发,制定完全符合本国,本民族特点的国民教育制度;2.要继承俄罗斯民族的文化遗产,重视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教学。.38、P412《爱弥儿》:是卢梭1762年发表,该书卢梭通过对他设想的教育对象“爱弥儿” 进行教育的过程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了他的自然教学法

39、P414:卢梭自然教育观和现实意义:

卢梭教育要适应儿童天性的发展,以培养自然人为目的,教育来自三个方面: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这三种力量协调统一才能达到教育的 目的。

意义:在西方教育思想上卢梭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应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使人得到成分自由发展的思想。

40、P423斯坦滋孤儿院的教育特色:斯坦滋孤儿院的教育有两方面最为突出

1、实施爱的教育,激发儿童的良心、培养儿童善良的情感和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的精神,使孤儿院的教育和生活家庭化

2、实施劳动教育,根据儿童年龄特点,组织儿童从事手工和农业劳动,使他们受到多方面的劳动训练,促进他们的体力、智力和道德的发展,从而获得生活所必须的劳动技能。

41、P440教育性原则: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42、P449福禄贝尔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1.游戏及恩物

游戏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最好活动。使儿童通过游戏发展认识能力.创造力.想象力和体力,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恩物就是福禄贝尔为幼儿设计的一系列玩具。用来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和创造力,训练他们手的活动技能。

2.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形式----作业

3.无论是游戏还是作业的过程中,成年人要注意结合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发展幼儿的语言。

43、P463法国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态度和措施,对我国有什么启发

一、1.政府重视: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法国政府继续把发展幼儿教育看成是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开发人力资源,加强科技竞争、增强国力的重要严肃,予以高度重视。

2.措施得力:为了保证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法国采取了中央、省和市镇三级政府分摊经费的办法,保证了学前教育经费的稳定可靠的来源。

3.社会支持:民间组织能国根据不同家长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期限短,收费少,方便灵活,是政府学前教育机构的有效补充。

4目前:法国学前教育机构朝着小型、多样、灵活、家庭化的方向进行改革尝试。

.总之:.政府重视、社会支持、措施得力使得法国幼儿教育在发达国家中始终位居前列。

二、对我国的启发(略)

44、P479开端计划:美国联邦政府对“处于困境者”家庭的子女进行补偿教育,由财政拨款,将贫困而缺乏文化条件的家庭的4-5岁的幼儿免费收容到公立小学特设的学前班,进行为数一年的保育。

45、P505杜威怎样论述教育本质?如果评价

杜威这样论述教育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

1.教育即生长:从生物化本能论的心理学出发,认为教育就是促进儿童本能生长的过程,即教育的本质和作用是促使儿童本能生长。在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儿童的本能活动,并把他们作为教育的出发点。

2.教育即生长:从社会学观点出发,提出教育的本质即是生活,儿童的本能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或者说生活就是生长的社会性表现。,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学校应该利用儿童观现有的生活周围其学习的主要内容。

3、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是以主观唯心主义经验论的哲学理论为基础的,既然经验是世界的基础,教育通过儿童自身的活动,去获得各种直接经验的过程。

评价:杜威教育本质的论述,虽然有些合理的见解,但从根本上来说它是唯心主义的,他在论述教育本质问题时,忽视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教育的阶级性,没有把能正确阐明教育在促进社火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46、P506儿童中心主义: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论的基本原则。批判传统教育弊端,实际上是说明教育要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来进行的理论。他提出,书本、教师应是儿童房屋的,主张把教育的中心转移到儿童方面来。

上一篇:美丽的老师七年级满分作文下一篇:厂房土方开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