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段习作目标

2024-07-24

各学段习作目标(共6篇)

篇1:各学段习作目标

一年级上学期写话目标

1.对表达有兴趣,学习留心周围的事物,练习说自己想说的话,说想象中的事物。有兴趣的可以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学习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2.愿意用学过的部分词语练习口头造句,有兴趣的可以写下来。3.认识句号、问号。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一年级下学期写话目标

1.对写话有兴趣,继续学习留心周围的事物,继续练习自己想说的话,说想象中的事物,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参加综合学习活动,继续学习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2.愿意用学过的部分词语练习写通顺的句子。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句号、问号。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二年级上学期

1.对写话有兴趣,继续学习留心周围的事物,练习用几句话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学习在写话中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

学写简单的日记,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继续学习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3.根据表达的需要,继续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学习使用逗号、感叹号。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二年级下学期

1.对写话有兴趣,能留心周围事物,能用连贯的几句话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练习写简单的日记,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 能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3.根据表达的需要,继续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三年级上学期

保底目标: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展开想象,注意观察中自己的感受。

3.学习用一段话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愿意写日记,对参加综合性学习感兴趣,参与做书面表达。

4.初步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

5.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努力做到语句通顺,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根据表达的需要,继续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开始学习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发展目标: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展开想象,注意观察中自己的感受。

3.能不拘形式地用一两段话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写,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能坚持写日记,能参加综合性学习,做书面表达。

4.愿意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努力做到语句通顺,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根据表达的需要,会用问号、感叹号,继续学习使用逗号、句号,开始学习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三年级下学期

保底目标: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继续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展开想象,注意观察中自己的感受。

3.能不拘形式地用一两段话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练习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特点写,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能写日记,能参加综合性学习,参与书面表达。

4.继续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

5.继续学习修改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努力做到语句通顺,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根据表达的需要,会用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继续学习使用逗号、句号等标点符号。

发展目标: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继续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展开想象,注意观察中自己的感受。

3.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特点写,努力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能坚持写日记,愿意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做书面表达。

4.努力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

5.继续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努力做到语句通顺,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继续学习使用逗号、句号等标点符号。

四年级上学期习作目标 保底目标: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继续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展开想象,有个人的感受,学习观察要有重点。注意养成观察习惯。

3.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知道要把内容写具体。

能坚持写日记,愿意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做书面表达。

4.努力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

5.继续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努力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继续学习使用逗号、句号。

发展目标: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初步知道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观察周围的世界,能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抓住特点观察事物,展开想象,有个人的的感受。注意养成观察习惯。

3.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特点写,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学习把内容写具体。有写日记的习惯,能自觉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做书面表达。

4.能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努力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继续学习使用逗号、句号。

四年级下学期习作目标

保底目标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初步知道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观察周围世界,能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抓住特点观察事物,展开想象,有个人的感受。注意养成观察习惯。

3.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特点写,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学习把内容写具体。知道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写。

有写日记的习惯,愿意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做书面表达。

4.能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

5.继续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发展目标: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初步知道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观察周围的世界,知道要注意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特点写,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继续学习把内容写具体。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知道要有重点。

写日记养成习惯,能自觉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做书面表达。4.主动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

5.继续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五年级上学期习作目标

保底目标

1.知道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知道要注意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学习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知道要围绕一个意思写,继续学习把内容写具体,感情真实。学习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知道要有重点地写。愿意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按要求学习做书面表达。

4.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愿意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学习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发展目标:

1.初步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注意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学习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继续学习把内容写具体,感情真实。学习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习有重点地写。能主动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学习有关的书面表达。

4.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学习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五年级下学期习作目标

保底目标

1.进一步知道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继续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注意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继续学习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努力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继续学习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习有重点地写。能主动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学习有关的书面表达。

4.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发展目标:

1.进一步知道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继续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注意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继续学习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练习围绕一个意思写,努力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继续学习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练习有重点地写。

主动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努力学习有关的书面表达。

4.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六年级上学期习作目标

保底目标: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继续学习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练习围绕一个意思写,努力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练习有重点地写。

主动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努力学习有关的书面表达。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发展目标: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围绕一个意思写,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努力做到有条理、有重点。

主动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认真学习有关的书面表达。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六年级下学期习作目标

保底目标: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围绕一个意思写,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做到有重点。

主动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努力完成有关的书面表达。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发展目标: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围绕一个意思写,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做到有条理、有重点。

积极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认真完成有关的书面表达。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篇2:各学段习作目标

一、学科目标 :

1.突出人文熏陶,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这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坚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强调多读书、多积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8、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培养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二、学段目标任务: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二、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三、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

篇3:各学段体育课程衔接必要性研究

在体育学界, 由于体育课程本身的特殊性, 使得课程整体衔接性问题更为明显和突出。关于体育课程衔接研究较早, 毛振明 (2002年) 就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整体设计的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或许当时也由于在课程理论中并没有“课程衔接”这个专属概念名词, 毛振明教授除了在文章标题中涉及“课程衔接”这一名词, 文章其他部分均用”整体设计“来表达这一新的课程研究视域的前沿思想。在他的研究中, 毛振明教授指出课程的整体设计是指对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安排, 使其更加符合该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 使各段的教学更加有特点、有重点, 使教学效果更佳的工作, 是使学科的知识技能系统 (客观世界) 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系统 (主观世界) 很好地结合起来的工作, 也是课程研究和课程设计的主要工作。[1]同时他从体育课程各学段的角度指出课程整体设计的关键是要体现各学段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联系性和区别性上, 并以此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当时体育课程衔接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学段划分、学生身心发展、体育需求的确认等方向入手对体育课程进行整体设计的工作思路。这应该是体育学界较早的关于体育课程衔接问题的权威论述, 但笔者研究发现, 在此之后很长时间内, 体育学界便很少有学者就课程衔接问题做更多深入研究。但就整个教育学界而言, 情况却不同。

随着课程研究理论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很多教育学者已经意识到并指出课程衔接是课程理论新的研究视域, 课程衔接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广大学者在研究相关理论时不可回避的课程视域。周仕德 (2010年) 研究指出, 目前课程衔接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 但在他的研究中十分肯定课程衔接对于课程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他结合以往各国教育学者关于衔接性的相关解释和描述, 指出课程衔接指的是不同学段或某一学科在课程内容、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科书编制等宏观与微观体系化的最优组合。

并且他认为加强课程衔接研究是我国课程改革健康发展和有效教学的内在要求, 是顺应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是我国课程理论由静态走向动态的逻辑必然, 是我国课程理论从宏观阐述转向微观研究的逻辑必然。[2]

2 各学段体育课程衔接的必要性

各学段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不衔接问题所反映出来的体育课程衔接的必要性十分明显, 具体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2 .1 终身体育的内在要求

杨黎明 (2011年) 指出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关键在于课程衔接[3]。随终身教育应运而生的终身体育也是如此, 学校体育课程的有效衔接是终身体育的内在要求。终身体育要求一个人应有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具有一定的体育锻炼知识以及相对稳定的体育项目兴趣。而6~22岁是一个良好体育意识和兴趣培养的关键时期, 学校体育对于终身体育的基础性意义可见一斑。

而在现阶段各学段的体育课程教学中, 低水平重复现象仍然十分普遍, 各相近学段教学目标含糊重复、教学内容陈旧不变, 以篮球教学为例, 从小学到大学, 篮球的课程安排始终都可能是球感练习、原地运球, 然后是传球、行进间运球等。

尽管很多中学都在积极尝试体育教学改革, 中学体育专项化、俱乐部化已经在很多条件成熟的中学开始实行, 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由于中学与大学的体育课程并未系统性衔接, 这些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可能又要回到更低的层级水平重复学习原有的知识和技能。

就总体而言, 很显然, 学校体育缺乏系统性整体设计和各学段课程的科学衔接, 这不利于体育兴趣的培养和运动习惯的形成, 相反, 正是这种低水平重复导致了学生不爱运动、讨厌体育、讨厌体育课的现象, 因此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兴趣, 系统性的培养和提升必不可少, 而这种系统性必须来自于各学段体育课程设置本身的连续性、递进性和科学性, 即体育课程衔接。

2 . 2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

张晓林 (2015年) 指出体育课程应充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4]。以学生为本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这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其自身的系统性和规律性, 体育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自然体育课程的设计应充分、科学地遵循学生在成长发展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 根据身心发展的规律规定在不同阶段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就目前而言, 体育课程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并未充分遵循学生, 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 教学目标含糊、分段不清, 导致教学内容区别不明显, 单一低水平重复, 教学要求低且变化不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 学生对身体活动的多样化需求的增多, 对自身运动能力渴望程度的不断提高, 体育课堂似乎越来越难以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 这也是很多学生喜爱体育运动却不喜欢体育课堂, 喜欢向其他运动能力高的人请教也不愿意向体育老师请教的原因所在。因此从以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 体育课程的衔接是十分必要且紧迫的, 这也同时要求在顶层设计的视角上重新审视各学段的体育课程, 重新规划, 使得整个课程体系更具整体性、递进性和系统发展性。

2 . 3 教师教学整体满意度提升的需要

无论是通过口头访谈还是问卷调查, 相当一部分教师, 特别是年轻教师普遍认为在教学岗位执教一到两年之后便对教学活动失去兴趣, 对体育课堂不再抱有积极、热情的态度, 究其原因, 除了教师本身的个别原因之外, 普遍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对高中之前的课程教学效果的失望, 课程体系的设置让教师对教学工作失去兴趣, 很多年轻高校体育教师在进入教学岗位之前基本都想在岗位上一展才华, 但基本结果却是, 大部分学生的体育水平很低, 甚至连基本的体育常识都不具备, 例如每学期都要在体育课程结束之前进行体能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会反映出许多问题, 大部分高校学生对最基本的运动技能和常识都没有掌握, 例如立定跳远怎么跳, 跑步的摆臂, 不知道运动后如何有效放松等, 这些都需要高校教师重新再去教授, 而这些学生是已经接受了至少10多年的体育课程学习了, 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高校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他们依然从事着中学甚至小学教师承担的任务, 而这是与高校教育的根本特征相冲突的, 教师对教学整体满意度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大中小学体育课程的系统性有效衔接是各学段教师教学满意度提升的需要。

2 . 4 体育课程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体育课程理论研究的深入不断促进着体育课程实践的进步和发展, 而与此同时, 在体育课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也在不断推进着课程研究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要求理论研究要不断地从不同视域进行深入。课程衔接是课程理论新的研究视域, 在之前的很长时间内是课程理论体系中的空白点, 正是由于在课程需求与课程实际之间的矛盾凸显, 促使教育研究者从新的视域审视课程教育, 从而推进课程理论不断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体育课程衔接问题的研究和实施是体育课程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3 结语

体育课程衔接是体育课程理论研究的全新视域, 从这个视域出发, 体育课程将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体育课程衔接的推进, 一方面会给教师教学带来更多的乐趣和发展机会, 但更多的则是对大部分教师以往教学形式和理念的挑战甚至颠覆, 尽管在推进大、中、小学各学段体育课程整体衔接过程中仍然会有来自于制度、计划实施者和课程执行者的各方面的阻力。但终身体育的宏伟目标需要体育课程整体性衔接, 学生的身心发展呼唤更具科学性和发展性的体育课程设置, 更多的年轻教师需要更多的挑战和提升的机会和空间, 体育课程理论及其研究需要课程衔接来开拓更为宽广的视野, 使其更具科学性和价值性。

参考文献

[1]毛振明.对体育课程整体设计 (大中小学课程衔接) 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25) :5.

[2]周仕德.课程衔接:亟待研究的课程视域[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 (30) :9.

[3]杨黎明.关于终身教育体系的创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的关键是课程衔接[J].职教论坛, 2011 (24) .

篇4:各学段习作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在抓习作教学时,不是把学生习作能力的形成过程完全割裂开来,而是依据新课标,依据各学段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的设置情况,统筹去考虑。每学期还开展不同的活动,强化教师的认识,检验习作能力培养的贯彻执行情况。

一、低年级重点抓好学生观察、朗读及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的培养实际上是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始终的,同时也是贯穿于各个学科的,语文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要在学习方法和技巧上加以培养。特别是低段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利用低段语文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及丰富的直观教学素材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观察的习惯,感知观察的方法,内化观察的技巧,并通过说和听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检验他们的观察水平,同时还要在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中渗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细致有序的观察品质。如,形近字的区分,同音字的区别,朗读中不丢字、不加字、不重读,阅读教学中的图文结合等,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方法。

另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一定要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相结合,不能把观察能力的培养孤立起来单独进行。如,让学生观察一幅图时,应当渗透学生说完整通顺的话语能力的培养,渗透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渗透观察力与观察水平的培养,而不应当是几个简单名词或是短语的叙述。例如,“同学们,看看图上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怎么样?……”对于那些只是简单地观察事物名称的罗列表述,教师一定要给予相关的指导,使其说出完整通顺、具有逻辑性的话。再者,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时,一定要避免少数人优先发展的情况出现,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充分利用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教学手段,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培养和发展的机会;同时还要适时用好评价激励的手段,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朗读能力是低段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通过朗读,可以感知句子的基本形式;通过朗读,可以理解文章内容和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可以深化和巩固对字词的掌握;通过朗读,可以体会语言表达的优美和表达的方式;通过朗读指导,可以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句段以及一些简单的标点符号,同时还可以在朗读中体会一些词语的感情色彩,从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句﹑段概念提供保障,让学生直观地学到遣词成句的方式与方法,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抓住低段学生模仿背诵能力强的特点,通过学生的复述、背诵以及依据课文构句特点,挖掘拓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中学会表达,在朗读中学会说话。这期间,一定要注意学生说话积极性的培养,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否定的方式,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让说话变得轻松愉快,进而为写话打下坚实的基础。

口语交际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低段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也是低段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口语交际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思维的健康发展以及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是学生习作能力的基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口语交际,尤其要重视低段学生的口语交际。口语交际如何开展,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学校的做法是,统一教师认识,加强对口语交际备课的检查和监督,实施好口语交际课教学。老师们把每堂课说话的主题以及怎么说、说什么作为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狠抓不放,使口语交际课教学效果得到了保障,使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除开展正常的口语交际课外,我们还充分利用我校的硬件资源,采用电影观看交流、视频语音图书交流、开展活动交流等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活动形式,丰富学生交流的话题,开发学生的智力,丰富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二、中年级重点抓好学生的读写结合,通过积累运用逐步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

三、四年级是习作能力培养和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学生习作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由几句话到段、由段到篇的重要的形成过程。读书方法的掌握过程不仅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也是理解和感悟作者谋篇构文、表情达意的过程,同时也是构建自己遣词造句、谋篇构章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学会读书的方法,养成独立阅读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敢于和善于把读书的方法教给学生,指导学生自己读书;要善于提问,启发学生思考,活跃学生的思维,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①由教师提问预习到学生自己提问预习;②由教师提问预习、上课按预习回答教师提问,进而到当堂提问、当堂预习思考并回答;③问题要逐步扩大并加深,如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复述作品的大意等,同时还要陆续教给学生分析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总分关系、递进关系、并列关系、对比关系等等,进而让学生了解写作顺序,掌握围绕总体选材谋篇等方面的知识。

读写结合,是学生掌握习作方法、提高习作水平较为有效的途径之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和写作是彼此相联系的,我们只有找到了阅读和写作的联系点,才能让学生从阅读中找到构思、选材、谋篇、分段、造句、用词等方面的联系,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形成写作的能力,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阅读之所以能够对写作有极大的帮助,关键不在于生搬硬套地机械对号,而在于对阅读中思想和技术方面的消化理解和掌握,从这个意义上讲,读写结合应侧重于阅读研究。如果从经济观点看问题,那么投资应着重投在阅读上。这样,阅读和写作的“效益”都会比较大。但要指出的是,读写结合不能把读的“拿来”立即用在写上,也不能犯“唯技巧论”的毛病,一定要围绕着读写的“联系点”,吃进——消化——吐出,这样的读写结合才是科学的。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读写的联系点上加以引导,加强教学,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读写结合。我校的中段阅读教学就是围绕这一重点,采用同样的方法开展教学的。

积累是语言表达时思路开阔、文从字顺的前提,有了丰富的积累,学生习作一般比较充实,词句比较通顺,表达才能够具体明确,而积累不仅是词语与句子的积累,还包括表达方法、构段形式、叙述条理、修辞方法等方面的积累。因此对学生的积累要常抓不懈,要有滚动式循环往复的积累策略和积累机制,每学期都有周密细致的积累计划和积累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循序渐进,逐步内化。

我校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利用放学排队、早读、课前五分钟、学生学习小组等形式强化学生积累,使学生的积累常抓不懈,逐步提高。

三、高年级重点抓习作质量的提高,抓学生习作鉴赏和判断能力

小学高段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后,对识字、理解词义、遣词造句等已具备了自主消化、自主构建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我们应在抓学生的习作质量上下工夫。就习作质量而言,高段学生要在习作的表达顺序以及基本的表达方法掌握与运用上下工夫,突出习作的层次性、具体性,突出习作中思想感情的表达,能够自主判断一篇习作的好坏,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

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的做法还是从阅读入手,以引导启发为重点,高段习作训练的重点是让学生自主地在阅读教学中找到“联系点”,即与习作的契合点,从分析联系点入手,深刻体会阅读中作者是怎样分层的,为什么要这样分层,为什么就分这几层,这些层次是按怎样的顺序及构段方式来叙述的,这些叙述都突出地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等等。通过教师的引领与学生的自我体会,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讨论,悟出其中的道理,学习其中的方法,从而消化和吸收,提高学生的认识,进一步达到为我所用的基本目的。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通过对一些例文的分析和鉴赏来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找出文章中值得借鉴、欣赏与需要修改、摒弃的地方,掌握判断优劣的方法,学会修改与自我完善,使文章通过修改更加完美,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习作能力。

篇5:数学各学段重点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三、课程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考;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学段划分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统筹考虑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三)课程内容

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有: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分类和度量;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

“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内容有: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包括简单抽样、整理调查数据、绘制统计图表等;处理数据,包括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简单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

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总目标

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知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识技●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能

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数●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学思●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考

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问题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解决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感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度 信心。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注解:数学建模就是根据实际问题来建立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来进行求解,然后根据结果去解决实际问题。

五、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数学思考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第二学段(4~6年级)

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随机事件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4.能借助计算器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数学思考

1.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2.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3.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4.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问题解决

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3.经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4.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

六、内容标准

第一学段(1~3年级)

一、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参见例1)。

3.理解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参见例2)。4.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参见例3)。5.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分数。

6.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7.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进行交流(参见例4)。

(二)数的运算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参见例5)。

2.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能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3.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4.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

5.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6.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会解释估算的过程(参见例6)。7.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8.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参见例7)。

(三)常见的量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参见例8)。

3.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5.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四)探索规律

探索简单的变化规律(参见例9,例10)。

二、图形与几何

(一)图形的认识

1.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

2.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参见例11)。

3.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4.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7.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参见例21)。

(二)测量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参见例12)。3.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参见例1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5.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

2、分米

2、米2,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6.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参见例14)。

(三)图形的运动

1.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参见例15)。2.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参见例16)。3.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四)图形与位置

1.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会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参见例17)。

三、统计与概率

1.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参见例18)。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参见例19)。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参见例20)。

四、综合与实践 1.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2.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3.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参见例21,例22,例23)

第二学段(4~6年级)

一、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参见例24)。

3.会运用数描述事物的某些特征,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参见例25)。

4.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5.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6.了解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素)数和合数。

7.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参见例26);会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8.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和分数的大小。

9.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

(二)数的运算

1.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认识中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3.探索并了解运算律(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4.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5.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6.能解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7.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8.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9.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参见例27,例28)。10.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规律(参见例29)。

(三)式与方程

1.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数。

2.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

3.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如3x+2=5,2x-x=3),了解方程的作用。

4.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四)正比例、反比例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及按比例分配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2.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3.会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图,并会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参见例30)。

4.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关系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五)探索规律

探索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参见例31,例32)。

二、图形与几何

(一)图形的认识

1.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

2.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知道平角与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4.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知道扇形,会用圆规画圆。6.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7.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8.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参见例33)。9.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

(二)测量

1.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角。

2.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知道面积单位:千米

2、公顷。

4.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5.会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参见例34)。

6.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米

3、分米

3、厘米

3、升、毫升),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7.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8.体验某些实物(如土豆等)体积的测量方法(参见例35)。

(三)图形的运动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2.通过观察、操作等,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参见例36)。3.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能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四)图形与位置

1.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2.能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其位置。3.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参见例37)。

4.在具体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限于正整数)表示位置,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参见例38)。

三、统计与概率

(一)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可使用计算器)。2.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如调查、试验、测量)收集数据。

3.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参见例39)。

4.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参见例39)。

5.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参见例40)。6.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参见例39和例41)。

(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参见例42)。

2.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进行交流(参见例42)。

四、综合与实践

1.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

2.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4.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参见例43,例44,例45,例46)

表1 第一学段计算技能评价要求

学习内容

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 百以内加减法口算 三位数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一位数除两位或三位数的除法笔算

速度要求 8~10题/分 3~4题/分 2~3题/分 1~2题/分 1~2题/分

篇6:小学各学段推荐书目 10

中国部分:

小布头奇遇记、小猪唏哩呼噜、365夜知识童话、小巴掌童话百篇、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我不是坏小孩、三毛流浪记、外国部分:

格林童话全集、安徒生童话全集、一千零一夜、爱丽丝漫游奇境、狐狸列那的故事、彼得·潘、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洋葱头历险记、小飞人卡尔松、淘气包埃米尔、假话国历险记、丁丁历险记、小淘气尼古拉、洋葱头历险记、彩色世界经典童话全集、为什么动物会有尾巴、《精灵鼠小弟——吹小号的天鹅》、《世界儿童文学名著精选连环画》、《伊索寓言》、吹牛大王历险记、水孩子、木偶奇遇记、第二学段推荐书目(50):3~4年级

中国部分(25)

1、《大林和小林》、《寄小读者》、《严文井童话》、《高士其科普童话》、《陈伯吹童话》、《金近童话》、《叶圣陶童话》、《小坡的生日》、《长生塔》、《儿童古代文学丛书》(这套丛书包括《远古神话》《经典传说》《故事经典》《动物故事经典》《历险故事经典》《魔怪故事》《经典童话故事》《经典探索故事》《经典神话故事》《经典寓言故事》)、《管家琪幽默童话系列》(包括《怒气收集袋》《复制瞌睡羊》《口水龙》《捉拿古奇台风》等)、《中国幽默儿童文学丛书》(你有《老鼠牌铅笔吗?》、《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我的故事讲给你听》,这套丛书近20本)、《皮皮鲁传》、《鲁西西传》、《电脑帝国》、《电脑大盗变形记》、《李大米和他的影子》、“小布老虎丛书”、《调皮的日子》、《世界之谜少年科幻小说系列》、《魔塔》、《中国兔子德国草》、《五·三班的坏小子》、《约克先生全传》、《十八个美梦》、《小兵张嗄》、《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

外国部分(25)

《两个小洛特》、《小飞人卡尔松》、《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蓝熊船长的13条半命》、《时代广场的蟋蟀》、《犟龟》、《爱的教育》、《柳树间的风》、《水孩子》、《小鹿班比》、《小思想家在行动》、《魔法师的帽子》、《丛林故事》、《哈默林的花衣吹笛人》、《凡尔纳选集》、《长袜子皮皮的故事》、《魔

女的孩子莫奇》、《长腿叔叔》、《北风的背后》、《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五个孩子和一个怪物》、《椋鸠十动物小说全集》

第三学段推荐书目(50):5~6年级

中国部分(25)

《中国儿童文学丛书》、《小溪流的歌》(上、下)、《中华当代少年小说丛书》、秦文君文集、《蓝鲸的眼睛》、《绿太阳和红太阳》、《琵琶甲虫》、《羚羊木雕》、《哭泣的巧克力强盗》、《和大山攀谈》、《飞翔的花孩儿》、《小狐狸的新式汽车》、《小狼请客》、《一龙二虎三猴》、《小孩成群》、《红雨伞·红木屐》、《双人茶座 梅子涵》、《第十一根红布条》、《麻雀不唱》、《蟋蟀也吃兴奋剂》、《草房子》、《我要做好孩子》、《e班e女孩》、《张之路非常神秘系列——非法智慧》、《女生日记》、《男生日记》。

外国部分(25)

上一篇:欧美喜剧电影《我去哪儿》观后感下一篇:财政学作业3和4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