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维游戏特色课程中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024-07-19

在思维游戏特色课程中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精选6篇)

篇1:在思维游戏特色课程中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思维游戏特色课程中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思维游戏特色课程是我园于2004年9月引进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色彩鲜艳、直观形象、易操作的游戏材料,深受孩子们喜爱。

思维游戏特色课程注重幼儿认知、记忆、评价、聚敛思维、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口语表达在思维课程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少。我们通过近两年半(托班、小班、中班上半学期)的教学实践也发现,幼儿的口语表达力远远低于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即与同龄幼儿比较,思维能力远远高出他们,而口语表达力却相差不多。由此看来,长久下去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势必会受到言语的制约。为此,结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实际,我们在开展思维游戏特色课程的同时,注重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从而缩短幼儿思维能力和口语能力的差距,使言语为思维活动服务,而思维活动能够进一步促进语言的发展。

一、在思维游戏特色课程中挖掘适于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因素 运用对学具卡片的观察,引发幼儿口语表达的兴趣。幼儿对色彩鲜艳、动感十足、有声响的物体十分感兴趣,而思维游戏学具的制作恰恰符合他们的这一年龄特点。每当孩子们拿出一个卡片形象时,他们都要说出“真好看”、“我喜欢”之类的话。我在观察到这一情景后,在每次教学前,都要请幼儿说一说教具的形象、色彩和特征。如,“《商业街》里的每座房子像什么,它们的不同点有哪些?”“《甜点之家》里甜点小人‘图形衣料’的颜色你喜欢哪种,什么东西和它们的颜色一样?”“你喜欢哪个甜点小人,为什么”等等。引导幼儿把对学具卡片的观察及喜爱用口语表达出来。幼儿通常都会很兴奋地抢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渐渐地,在开展思维游戏活动时幼儿有了爱说的愿望。

通过对学具背景图的描述,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游戏教材中的背景图内容丰富,能够引发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去随意编排可能出现的人和事。根据4~5岁幼儿语言发展的目标,我们意识到,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好的素材,使幼儿认真观察和理解画面内容,建立画面内容和口头语言之间的联系。为此,我教给幼儿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的观察叙述方法,让幼儿首先要说出时间、地点、人物,再有顺序地进行描述,这样能避免丢失一些景物和人物。如在对《汽车城》背景图进行描述时,幼儿连开茶馆的小白兔都能描述一番。对教材进行适当改编,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对于思维课程中故事情节明显的教学内容,我们把它改编成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教材。一个教材两种目标和教学方式,幼儿觉得新鲜,学习的情绪很高。如,我们把《甜点之家》这一原为图形聚敛类型的游戏课程,改编成了看图讲述的语言教材,使幼儿在观察后的讲述中,语句通顺,也积累了很多词汇。

二、在思维游戏特色课程教学中发展幼儿口语表达力的方法

活动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引导者。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应该寻找能使幼儿与教师、同伴积极互动的方法,从而使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巩固和提高。

以角色身份使幼儿开口说话。思维游戏特色课程是游戏性的教学活动,抓住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在每一次活动时,我们都与幼儿扮演不同的游戏角色,请幼儿以角色的身份和口吻与教师、同伴互动,从而使幼儿逐步地能在发现问题时主动提问,互相探究解决办法,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如在《生活中的秘密》这个游戏中,我请幼儿扮成家长,教师则扮成他们的孩子,以重新摆放家里的各种物品为由,让幼儿把有关系的物品放在一起,并且要用语言告诉“孩子”,他们这样摆放的原因是什么。这样一来,使幼儿有了当爸爸妈妈的自豪感,对老师有了亲近感,能够大胆的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在愉快的游戏中完成了教学目标

鼓励幼儿叙述自己的学习体会。思维游戏特色课程是创造性的游戏活动,幼儿可以在其中摸索出学习的技巧和体会。但对于自己的思考过程,幼儿往往不知该如何描述。这时,教师就会引导幼儿把他的思考全过程从头到尾用学具边拼摆边说出来,最后再送给他一枚可爱的思维游戏贴画,并和全班一起为他鼓掌喝彩。孩子们受到了鼓励,更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布置思维游戏课程环境,吸引幼儿讲解思维游戏故事。对每个单元的思维游戏特色课程,我们都会把它编成一个故事来讲给幼儿听,这既是吸引幼儿参与游戏的需要,也是我们一种刻意的安排。同时,我们还把所学单元的故事内容,以夸张、童话的手法装饰在班级的墙面上,使幼儿对熟悉的形象和故事能常看常讲,对他们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幼儿通过讲思维游戏故事,对讲故事情有独钟,以此为延伸,班上展开了“评故事大王”的活动,过去不敢人前发言的两个幼儿也被评上了“故事大王”。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思维游戏特色课程中的内容,并用语言表述出来。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是为他们以后步入社会打基础的。而社会环境正是检验幼儿各种能力发展状况的大考场,活学活用才能体现幼儿能力的增长。为此,我们每一次带幼儿在室内外活动时,都要结合环境中蕴涵的思维游戏特色课程的内容,引导幼儿寻找并说出这些物象的特征和用途等,使幼儿了解这些物象在环境中的作用,并学以致用。如在学过《梦幻山谷》后,幼儿知道了实心圆和空心圆,那么我们在幼儿园中就找出了许多的实心圆和空心圆。井盖是实心圆,井口是空心圆;树干是实心圆,车轱辘是空心圆;西瓜、苹果、锅盖等是实心圆,呼啦圈、皮球、饭盆、灯笼等是空心圆。。。并让幼儿说一说,为什么这些是实心圆,那些为什么是空心圆?对于他们给出的答案,我们都不作肯定或否定,而是让孩子们自己去互相交流认定,使他们的讨论越来越热烈,给他们的思维和口语发展展现一个自由的空间。

在思维游戏特色课程教学中给幼儿留有互相交流和探讨的时间。口语的发展对幼儿思维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整个思维游戏特色课程中,我们不仅鼓励幼儿手脑并用,还给他们安排用语言互相交流和研讨的机会。如,甜点小人的四件衣服“穿”完了,孩子们可以去互相观摩别人是怎么“穿”的,谁“穿”得快,他的方法是什么,大家互相观摩和交流,从中开阔了思维,掌握了方法。

实践证明,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思维游戏特色课程教学中充分挖掘出教材中有利于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因素,并采取多种教学手段给予实施,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促进了幼儿其他能力的发展,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篇2:在思维游戏特色课程中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高静2011、9

南京市半山园小学附属幼儿园 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的一种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一。幼儿的表演游戏融想象、创造于一体,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表演游戏还能锻炼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集体观念的发展和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桌面表演游戏是表演游戏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以一些辅助物帮助幼儿进行表演活动。很适合在小班开展。口语表达能力是指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纲要》中明确的指出:鼓励幼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同是也指出: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思维、社会参与水平、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教育应当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

如何将二者有机的结合?我在小班这一学年中针对表演游戏中促小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实践活动。

一、开展多种多样的桌面表演游戏,促小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桌面表演游戏是幼儿园的传统游戏,是为表演游戏打基础的游戏项目。在此游戏中,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从四五十年代开始,我们聪慧的前辈们就将一些经典的故事改编成适合孩子表演的桌面表演游戏。我在学习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特色、时代特征及班级幼儿的特色,收集资料;改编、创编剧本;制作游戏材料;创编教案;书写游戏案例及反思。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一)根据小班幼儿的口语表达特点选择合适的剧本。

选择内容是表演游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材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凡是幼儿熟悉并喜欢的故事、童话、诗歌等儿童文学作品及幼儿周围生活中有趣味,有意义的人和事都是幼儿表演的基本素材。幼儿在初次接触表演游戏时,应选择角色个性鲜明、情节简单,拥有趣味、动作性强,对话多次重复、语言琅琅上口等方面的儿童文学作品。所以,我们在组织幼儿进行表演游戏前,经过仔细揣摩和反复筛选,选择了故事《拔萝卜》、《小羊和狼》这两篇作品,如《拔萝卜》中,有孩子们常见的、较为熟悉的老爷爷、老奶奶、小弟弟、小花狗、小花猫、小老鼠和大萝卜,故事中"拔萝卜"的动作性强,适合幼儿爱动的特点,又易于表演,故深受

幼儿喜爱,通过游戏,能使幼儿获得同伴间相互关心的体验,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小羊和狼》有幼儿熟悉并使人们憎恶的"大灰狼",还有孩子们喜爱的"小狗"、"小羊"、"小马"、"大象"等动物,情节简单,角色对话多次重复,如"小羊,小羊,你为什么哭呀?""不要怕,晚上我来帮助你",特别适合幼儿的语言特点。如"我用嘴咬它","我用爪子抓它","我用腿踢它","我用鼻子把它卷起来"等,动作性极强在表演游戏过程中,孩子们不论是自己表演还是观看他人表演,都会使幼儿气氛活跃,情绪高涨,通过游戏,体现了孩子们合作表演的乐趣,并使幼儿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待幼儿对作品表演游戏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后,就要为幼儿选择情节复杂、篇幅稍长的作品,但必须考虑内容的趣味性、动作性和思想性等几个方面,如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狐狸和乌龟》等作品,都较适合幼儿表演,并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因此,在表演游戏内容的选择方面(以故事为例),只要注意以上几个方面,在活动中定会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并能在游戏中获得最大的快乐和满足

(二)利用形式多样的表演形式,激发幼儿参与桌面表演游戏的兴趣。

桌面表演游戏的形式多样,有纸袋木偶、手指木偶、舞台布景等,颜色鲜艳、形象可爱的的动物或人物形象,极大的激发了幼儿参与的愿望,所以,抓住幼儿的特点,我首先在表演的材料和形式上下了功夫。

1、舞台布景式:舞台布景就是将表演游戏中的场景布置出来。我设计的舞台布景分为半包围(即仿照真正舞台的设计,180度的角度面对观众)和全开放式(置于桌面,360度的全敞开。幼儿可以从各个角度参与游戏)。这种形式使幼儿能很好的投身于游戏中,有较强的情境性体验,孩子参与的积极性高。缺点是参与人数有限,幼儿间的互动不强。

2、手指木偶式:手指木偶就是将表演游戏中的角色画在小纸片上,并粘在指环上。让幼儿将其套入手指上,进行表演的一种形式。因其灵活、有趣,深受幼儿欢迎。因为有实际的操作材料,幼儿的注意力往往会发生转移,很多幼儿会忙于玩材料而忽视表演,教师需在游戏前给幼儿充分的摆弄材料的时间。

3、纸袋木偶式:纸袋木偶是手指木偶的延伸。教师将纸袋剪出两个口,供大拇指和小指伸出,在纸袋上画或贴上表演游戏中角色的样子就可。也因其可操作性强而受到幼儿的喜爱,但教师要注意纸袋上的开口位置要合适,纸袋最好大一些,否则纸袋很容易坏。

4、布袋木偶式:由布做成的木偶,因其形象可爱,色彩鲜艳,易于操作,而最多的使用在桌面表演游戏中。但由于木偶制作工艺复杂,个人很难制作,多数都是买现成的,所以受材料能否购到得限制。

5、积木式木偶:在圆柱形积木或长条积木上粘上图片即可。简便易行,一般我在幼儿初初接触桌面表演游戏时,会采取这种形式。

各种桌面表演游戏材料的投放,不断的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不断的增加游戏内容的难度,不断的激励幼儿参与,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从不敢说、不愿说到愿意说、大胆说。

(三)根据幼儿口语发展的顺序,循序渐进的开展桌面表演游戏。

幼儿口语的发展是有其科学规律的,小班幼儿的语言完整性较差,喜欢用叠词和词语回答问题,语句不完整是幼儿的普遍现象。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我为幼儿选择的剧本是符合幼儿口语发展规律的。故事《睡觉》是根据蒲蒲兰绘本馆的一个经典故事改编而成,故事中的情节简单,对话中主谓宾格式明确,对话多次重复,有利于幼儿的理解和多次练习。通过表演游戏的学习,幼儿学会了完整的对答。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将经典童话故事《三只蝴蝶》引入到桌面表演游戏中去,三只蝴蝶的故事内容稍稍复杂,但对话难度加深,将《睡觉》中的单句对话提升至多句对话。使幼儿在表演中难度增加,口语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狼来了》的故事里,每个角色的对话各不相同,有的多有的少,没有明显的规律,需要幼儿有较好的语言能力,方能较准确的表述角色的意图。当了解了幼儿的口语发展特点,选择了适合的剧本,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幼儿表演的过程中会有“跳一跳,勾的到”的感受,不至于产生畏难情绪,慢慢地对桌面表演游戏也越来越有兴趣。

(四)通过角色的分配,促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在不同层次上的提高。

1、逐层分饰角色,促幼儿口语能力在不同层次上发展。口语发展水平不同的幼儿分饰不同的角色。

不同的孩子在口语能力的发展中水平不同,我们应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为不同的孩子设立向上的最近发展区,即让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在桌面表演游戏中不同角色的对话是不尽相同的,根据这一特点,我在修改剧本的时候,将对话设定在不同的层次上,有的易、有的稍难、甚至有的难度较大。不同难度给不同的幼儿,如果有的幼儿口语能力发展的较快,我们就及时的调整,鼓励他去扮演更难的角色。

我的剧本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幼儿的口语水平发展的较快的时候,我会为剧本增添一些台词或设计一些歌舞片段,这样即层次性的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也不断的促

进幼儿语言、表现力等各方面的发展。如《狼来了》中,为“农夫”(角色)设计了唐诗《悯农》,为“小羊”(角色)设计了歌曲《大家一起喜羊羊》,孩子再次的激发了参与表演的愿望,整个的表演也更生动、有趣。

2、一人分饰多个角色,促幼儿口语能力的提高。

桌面表演游戏受桌面面积的限制,如果角色过多就会显得很拥挤。在小班下学期,我为幼儿提供了一人分饰多角的机会,幼儿可以一个人同时扮演两个甚至以上的角色。开始的时候孩子会明显的顾此失彼,慢慢地,孩子们能同时驾驭两个角色,并能模仿不同角色的声音、语调进行表演。这种表演形式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有趣的尝试,使孩子们在表演中获得的乐趣得到延伸。对于幼儿口语能力的提高更是无需质疑。

(五)其他多种方式的开展,促小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在桌面表演游戏中的提高。

一、传承优秀剧目,通过帮带活动,促小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我园多年来一直很重视表演游戏的开展,每个班级都有表演游戏区,也有许多对表演游戏十分有经验的老师,也有很多优秀的剧目,我们常常向中大班的哥哥姐姐学习,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的演出活动中,哥哥姐姐们表演的经典剧目《狼和小羊》、《三只熊》、《没牙齿的大老虎》等等,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大班在排演表演游戏剧目时我们也适当的参演一些适合的角色,如三只熊中的小熊等,通过中大班哥哥姐姐的传帮带的活动,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也有了模仿的对象。在与哥哥姐姐的交往过程中,我们的口语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三、开拓多种互动平台,以桌面表演游戏为基点,促小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1)桌面表演游戏中同伴间的互动,促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在桌面表演游戏中,孩子们不再是平行的个人游戏,而是增加了许多交往的机会。在这些交往和互动中,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例如在桌面表演游戏《三只蝴蝶》中,三只蝴蝶和三朵花各有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有无很好的衔接,对话的讲述是否正确都是幼儿交流的话题,在交流和互动中,无形就促进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2)在桌面表演游戏中,促个别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各不相同,有的幼儿语言能力发展较好,能很快的融入角色,而有的幼儿性格比较内向不太爱说话,甚至有的幼儿因口吃和畔舌的原因,口语能力较弱。

表演游戏为这些口语能力发展较弱的幼儿提供了宽松的氛围,在对话中首先让这部分的幼儿表演对话较少的角色。慢慢的在逐步增加对话内容,促使幼儿循序渐进的发展。

在这部分幼儿参与游戏之初,教师可以请能力强的进行带领,教师尽量少参与,减少幼儿的压力。使幼儿间充分的互动,从而促进个别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3)挖掘家长资源,以桌面表演游戏为基点,通过与家长互动中,促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我们在桌面表演游戏中还充分的挖掘家长资源,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家长参与到桌面表演中去,我们主要采取的类型有:

——请幼儿回家将表演游戏的故事内容讲述给家长听。

——请幼儿在家和家长进行表演。

——在区域活动时间,请有时间的家长轮流来到桌面表演游戏区去参加扮演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不但使家长对我们的桌面表演游戏有了较深刻的了解,也使家长学习了如何与幼儿游戏的方法,通过这些互动,也促进了幼儿口语能力的提高。

篇3:在思维游戏特色课程中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

幼儿教师要注重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引导他们学习语言,要创造机会让幼儿愿意说,引导幼儿积累字词句,学会完整地复述,学会准确地表达等,把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中。

1. 在晨间活动中

幼儿在早餐后最有精神,这时的晨间活动基本是自由活动。有的孩子会去图书角,有的会与同伴交流,还有的则喜欢找老师聊天。这些都是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好机会。

(1)对于阅读的幼儿,我们不要打扰,让他们自由阅读。幼儿看图有时会自言自语,有时会与周围同伴交流,书中有不认识的内容就去问其他小朋友,这样一个人的快乐就变成了两个人的分享,既增长了见识,促进了交流,又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对于同伴之间的交流,教师要多鼓励。有的孩子胆小不说话,就让性格外向的幼儿去邀请他,逐渐消除他的封闭心理。在幼儿与同伴交谈时,我们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适时表扬和鼓励他们,幼儿们就会很开心,有了这份愉悦感,他们的交流会更有意义。

(3)对于爱和教师聊天的幼儿,教师要与幼儿平等相处,并学会耐心倾听。幼儿把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分享给老师,老师就要借此机会鼓励幼儿多说。在听了之后一定要流露出喜欢的神色,并告诉他们非常喜欢听他们讲,这时幼儿就会收获满足感和对老师的信任感,以后有什么知心的话都会和老师说了。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叙述得越来越好,表达得越来越清楚。

2. 在生活常规中

幼儿的生活常规包括穿衣、如厕、洗手、吃饭、教学前、区角活动前、户外活动前的秩序维持等,指导幼儿遵守秩序的方法中,儿歌是最容易让幼儿接受的。儿歌读来朗朗上口,也便于培养幼儿的语感。

比如,要让幼儿尽快坐好,可利用儿歌《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伸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藏起来!”通过念儿歌,幼儿很快就能坐好等老师上课了。幼儿在做“伸、举、转、藏”等动作的过程中,能够理解并积累这些词汇。

教师要抓住常规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多让幼儿接触儿歌,体验语言的趣味性,同时纠正幼儿的发音,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 在区角活动中

教师在组织区角活动时,指导的语言要准确规范、表达清晰。

比如,在建构区,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搭建了房子、卡车、火车、火箭等很多事物,教师在作评价时可以说:“你建的房子真是又牢固又漂亮”“这个火箭一定会一飞冲天”等,这些评价语中的词汇,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可能就会用到自己的口语表达中。

4. 在户外活动中

户外活动对开阔幼儿视野、增加幼儿知识、培养表达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有意识地用自己丰富的语言感染幼儿,并引导幼儿使用准确的词汇来表达。

比如,带幼儿出去看花,教师可引导说:“我喜欢黄色的花,小朋友们喜欢什么颜色的花呀?”小朋友们就会学着说:“我喜欢粉色的花”“我喜欢紫色的花”“我喜欢红色的花”。幼儿就学会了用“我喜欢”这个句子来表达。

二、在规范的语言教育活动中

规范的语言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需要制订适当的教育目标,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以下是三种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 在讲述活动中

针对教学目标“做一个爱干净、讲卫生的好孩子”,选择适当的故事《小猪变干净了》,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幼儿创设一个真实的语言情境,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物和色彩鲜明的背景吸引幼儿,同时便于幼儿对故事情节的记忆。故事讲完后给幼儿思考:为什么小动物都不喜欢和小猪玩,后来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小猪了,让幼儿自由表达。之后再组织分角色表演。通过这样的讲述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又丰富了幼儿的词汇、提升了口语表达能力。

2. 在谈话活动中

比如,在谈论“我的妈妈”的活动中,确定几个关于妈妈的小话题,引导幼儿围绕这些话题展开谈话。“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妈妈爱吃什么食物?”“妈妈在家喜欢做什么事?”通过谈话来培养幼儿关心妈妈的情感。

3. 在听说游戏中

训练幼儿听说能力的活动有很多。比如,训练声调的活动“买果子”,要求幼儿对“梨、李、栗”准确发音。游戏规则是:“顾客”必须说清楚买什么水果,“营业员”才能卖给他。如果发音不准,“营业员”要帮助他,发音准确后才能将果子交给他。在游戏中,帮助幼儿矫正口语发音,训练倾听能力,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要落实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只要幼儿教师抓住每个活动的有利时机,精心设计,灵活处理,适时指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摘要:幼儿期是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期。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落实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从而让幼儿从小接受良好的语言教育,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幼儿,口语表达能力,一日活动

参考文献

篇4: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在逻辑思维游戏中发展幼儿口语表达力

逻辑思维游戏注重幼儿认知、记忆、评价、聚敛思维、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应该寻找能使幼儿与教师、同伴积极互动的方法。从而使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巩固和提高。

1.以角色身份使幼儿开口说话

逻辑思维游戏抓住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在每一次活动时,我们都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使幼儿逐步地能在发现问题时主动提问,互相探究解决办法。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如在《生活中的秘密》这个游戏中,教师请幼儿扮成家长,以重新摆放家里的各种物品为由,让幼儿把有关系的物品放在一起,并且要用语言告诉“孩子”这样摆放的原因。这样能够让幼儿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2.鼓励幼儿叙述自己的学习体会

逻辑思维游戏是一种创造性的游戏活动。幼儿可以从中摸索出学习的技巧和体会。但对于自己的思考过程,幼儿往往不知该如何描述。这时,教师就会引导幼儿把他的思考全过程从头到尾用学具边拼摆边说出来。最后再送给他一张可爱的思维游戏贴画,并和全班小朋友一起为他鼓掌喝彩。孩子们受到了鼓励,更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3.布置逻辑思维游戏课程环境,吸引幼儿讲解逻辑思维游戏故事

对每个逻辑思维游戏的活动内容,我们把它编成一个故事来讲给幼儿听。同时,我们还可以把所学单元的故事内容,以夸张、童话的手法装饰在班级的墙面上,使幼儿对熟悉的形象和故事能常看常讲,对他们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的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以此为延伸,班上展开了“评故事大王”的活动,过去不敢在人前发言的两个幼儿也被评上了“故事大王”。

二、通过看图讲述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能力

看图讲述是让幼儿通过对图片观察、分析、判断、自己选择词汇,组成句子进行连续讲述或编成小故事,这对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具有特殊意义。

1.培养幼儿观察和理解图片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幼儿对图片观察的兴趣,教师为幼儿准备色彩鲜艳、可操作性强、内容对幼儿有吸引力的学具,激发观察的兴趣,再让幼儿观察画面,然后让幼儿找出主要内容,再联系到细节部分,最后再到主要形象之间与整个画面的关系,教给幼儿不同的观察方法、观察顺序。

2.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当幼儿有了感性印象时,辅导幼儿丰富词汇,加深幼儿对词义的理解,并能够正确理解,正确使用词汇。在掌握词汇后发展幼儿连贯性语言,就可以指导幼儿围绕主题编故事了。幼儿根据自己不同的水平,进行不同的口语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三、利用表演游戏促进幼儿口语能力的发展

表演游戏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根据心理语言学的理论,幼儿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的发展规律是一方面在动、形象、符号三个不同的水平输入信息,形成表象形字;另一方面通过非语言手段和语言手段输出信息。而表象游戏符合幼儿期语言表达特点,需要大量非语言手段。首先,教师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采取游戏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引导幼儿掌握与表演有关的语言及非语言表现手段。接着,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的连续性、顺序性、阶段性特点在激发兴趣的前提下进行指导。最后,鼓励幼儿根据表演内容进行创造性表演。

四、通过美工活动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在美工活动中,通过动手动脑,创造精神得以发挥,头脑中孕育了各种各样的故事情节,并鼓励幼儿把自己的画讲给大家听。如:“她们在跳绳”、“小明在院里扫地。”慢慢地幼儿能将自己所画的内容讲成一段话。“一天冬冬放学回家,天刚下过雨,天上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冬冬一边走一边看,一会儿彩虹不见了,冬冬发现自己迷路了,他找到了警察叔叔,警察叔叔帮他找到了家。”时间长了,幼儿都能编出一段完整的故事了。这就反映了美工活动能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效果。

五、利用游戏讲评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孩子对讲评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欢,好的讲评能满足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幼儿在讲评中充分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充分地展开讨论。在游戏讲评时,教师可以请幼儿自己动手拼插一个电视框,请幼儿当播音员、主持人来讲评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进而讨论,孩子在畅所欲言中充分地发挥了口语表达能力。

篇5:在思维游戏特色课程中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执笔者:长乐实验幼儿园

林芬芬

指导者:长乐市教师进修学校

黄艳云

一、教研问题的由来

“看图讲述”作为幼儿园语言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非常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它主要的功能在于发展观察力、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发展思维力与想象力;丰富有关知识、培养良好的品行与情感等,是幼儿认识世界、获得思维与语言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本班幼儿来说,大班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连贯性语言开始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丰富,运用语言交往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他们在看图讲述中,大部分幼儿能观察出图片的主要情节,进行简单的讲述,但观察还不够细致(如人物的表情、动作);对情节的扩展性的想象讲述(如:对话、心理活动)等方面不够生动。在本次的课题研讨中,我希望通过这个《大象救松鼠》的故事,以有趣的动物形象、惊险的故事情节,吸引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积极地参与看图讲述活动,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大胆进行创编故事,并进行完整讲述,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研问题目的价值判断

通过研讨实践出看图讲述的有效教育策略,创设学习环境和条件,支持幼儿的学习,让幼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中提高看图讲述的水平,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三、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我们采用一课多轮的方式,通过大家集思广益,多次研讨,达成共识,形成最佳教学方案,达到在看图讲述中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案例研究的策略主要有:合理运用图片和图示,巧妙提问激发幼儿思考、多种讲述形式等。

四、实施策略的过程

研讨案例:看图讲述《大象救松鼠》(第一轮)

问题1:把握哪些要素支持幼儿的讲述活动? ●课题组研讨后的教育活动实践 活动目标:

1、积极地参与看图讲述活动,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与同伴分享。

2、能仔细观察图中角色的表情动态,并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展开合理的想象,大胆地编出故事情节。

3、理解词语:凶猛、锋利。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具有了解森林里各种动物名称和特点的经验。

2、物质准备:教学挂图四幅、对话框若干、纸制的“爪子”若干、两人一份讲述小图片和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想象讲述:(用与挂图一样大的白纸镂空出图

一、图

二、图四中的兔子形象,其余图片画面用白纸遮住)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松鼠表情,教师提供想象的线索:为什么松鼠开始是高高兴兴的,接着惊慌失措地逃跑,后来又变得高高兴兴了?小松鼠到底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惊险故事呢?请小朋友猜一猜,说一说。

二、逐图讲述:

1、提问:

(1)小松鼠为什么惊慌失措地逃跑?

(2)这是一只怎样的野猫?(教师利用纸制的“爪子”进行表演理解词语:凶猛、锋利)

(3)大象用什么办法对付大野猫?松鼠得救后怎样了?

2、(出示对话框)这时候野猫和松鼠各说了什么?大象和松鼠又会有怎样的对话?

三、完整讲述:

1、教师帮助幼儿完整讲述故事,并给故事命名;

2、幼儿两人一组用小图片和背景图轮流互相讲述故事。

3、请个别幼儿完整讲述故事。

——案例研究——

● 对案例交流与分析

《纲要》语言领域中要求语言活动要:“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交流的乐趣。”并“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针对幼儿看图讲述的一些特点,在本节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把握了图、看、问、讲等要素,来激发幼儿讲述活动。

1、图:其一是在图片的出示方式上,突破传统的逐幅出示的方式,采取了先局部后完整的方式。如第一环节的想象讲述,仅先出示其中的松鼠形象,其余图片内容用白纸遮住,引导幼儿根据松鼠的表情及动态的变化,对遮住的图片内容展开合理的相信,大胆地叙编故事情节。其二是在图片插入对框,让幼儿的讲述中有了对白语言。

2、看:一是引导幼儿观察细节部分。如图中松鼠的表情变化,野猫的凶猛形象等。二是引导幼儿观察图外内容,如动物的心理活动、对话等,这样可以让幼儿的讲述更生动。

3、问:在看图讲话中,教师的提问很重要,主要采取了激趣式:“松鼠到底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惊险故事?”诱导式:“凶猛的野猫长什么样?”联想式“为什么松鼠开始是高兴的,接着惊慌失措,后俩又变得高高兴兴?”“大象是用什么办法救松鼠的?”等多种设问形式,希望能使问题更开放性和思考性。

4、讲:采取集体问答、分组互动讲述、个别完整讲述等方式,创造各种机会让幼

儿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的表达,并在幼儿的讲述时给予积极的鼓励表扬,保护了幼儿讲述的自信心,也更主动地学习完整讲述故事,提高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研讨后的共识

教师的执教方法新颖,幼儿注意力高度集中,活动氛围热烈。在图片的出示方式上,将挂图进行镂空,大大增强了幼儿的好奇心。在图片插入对话框,通过这种图示,可以给幼儿提醒,让幼儿的讲述中注意到了对白语言。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兴趣都是比较浓厚的,尤其是对图片的观察很仔细,想象也很丰富,但幼儿发言的广度不够,只是局限于部分幼儿的讲述,整体讲述的机会不够多,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还须加强。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对幼儿的讲述材料进行调整,在两两相对时,不仅让幼儿学习讲述,并互相检验对方的讲述,以增加幼儿讲述的机会和互动的效果。建议分组讲述时,还要注意强弱幼儿间的搭配,互动讲述时不使用道具图,直接以小图片形式出现。研讨案例:看图讲述《大象救松鼠》(第二轮)

问题2:如何有效地提高幼儿讲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课题组研讨后的教育活动实践 活动目标:

1、积极地参与看图讲述活动,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与同伴分享。

2、能仔细观察图中角色的表情动态,并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展开合理的想象,大胆地编出故事情节。

3、理解词语:凶猛、锋利。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四幅;

2、对话框若干;纸制的“爪子”若干

3、两人一份的讲述小图片等。活动过程:

一、想象讲述

二、逐图讲述:

1、图一,提问:

(1)小松鼠在什么地方玩?

(2)这时小松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2、完整出示图二,提问:

(1)为什么小松鼠害怕地逃跑?

(2)这是一只怎样的野猫?(理解词语:凶猛、锋利)(3)(出示对话框)这时候野猫和松鼠各说了什么?

3、幼儿利用讲述小图片连贯讲述图一和图二的内容。

4、教师请个别幼儿讲述,并让大家检验他是否讲述到动物的心理活动和对话。

3、图三:

(1)先出示图中大象形象,其余图片仍用白纸遮住。

讨论:一条小河挡住小松鼠逃跑的去路,猜猜大象用什么办法帮助小松鼠过了河?(2)完整出示图三:

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中的大象用什么办法救小松鼠?这时大象和小松鼠会有什么对话?

4、完整出示图四,并在图中粘贴对话框:

大象用什么办法对付大野猫?松鼠得救后怎样了?大象、野猫、松鼠又都说了什么?

三、完整讲述:

1、请幼儿给故事命名;

2、幼儿两人一组用小图片轮流讲述故事并互相检验。

3、请个别幼儿完整讲述故事。● 对案例交流与分析

1、增加了幼儿讲述的小图片,共有两份:一份是图一和图二的小图片,一份是四幅的完整的故事图片。分组时,教师也有意识地将能力强和能力弱的幼儿进行搭配互相讲述,这种方式在幼儿对讲的过程中,增加了幼儿讲述的机会,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

2、并在讲述时,请幼儿通过对心情和对话等图示表征的检验,让幼儿进行互相的评价,这样幼儿不但自己讲得认真,也能够注意倾听对方的讲述,学习了一些讲述的要素,让故事能讲得更生动,更丰富,也有更有想象力。●研讨后的共识

1、活动设计合理,教师提问简单明了,有针对性,能突出表情的观察,让孩子展开合理想象。

2、对话框的运用是亮点,孩子们很感兴趣,能积极参与讲述,使讲述更为生动、具体。

3、在用小图片轮流讲过故事的环节增添了检验的内容,让幼儿更能有目的地讲述和倾听。境幼、师幼、幼幼互动等效果良好。

五:小结

通过这次的一课多轮的教研主题研讨,使参加语言课题研讨的老师们都对看图讲述有了新的认识,扩展了思路。研讨的过程中互帮互助,设计出了一些新的看图讲述的教学形式,使看图讲述的教学活动更丰富、更有趣味性。尤其是本人受益非浅,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1、创设师生平等、和谐的心理环境。

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引导的方法,直接影响着活动效果。看图讲述是一种意愿活动,幼儿看到优美的图片,在教师的引导下,很自然地会产生说的意念。但是,正在学习语言的幼儿不可能说得十全十美,如果幼儿说错了,教师就加以指责,这样幼儿说话的意念立即被抑制了。在讲述活动中,只要幼儿说的是符合情理的,他们有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都尊重他们的看法,以鼓励的、亲切的态度,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但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更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讲述欲望。可以使幼儿对看图讲述活动产生极大的兴趣,使他们越讲越爱讲,在良好和谐的师生氛围

中茁壮成长。

2、巧妙运用图片,采取多种讲述方式,发挥教学功效。

多形式的图片,多样化的讲述。由于看图讲述是全班幼儿观察同一(多)幅图片,讲述同一对象,较单调,幼儿往往是坚持性不长。初看图片时喜形于色,时间一长,就心不在焉。为了激发和幼儿学习的兴趣,保持幼儿的思维活动,本人在教学《大象救松鼠》时,提供了多种不同的讲述图片,将一节活动分了几个时间段,动静穿插进行。如:第一时间段,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观察大幅挂图;第二时间段,幼儿利用小图片自己讲述;第三时间段,个别幼儿的示范性讲述;第四时间段,幼儿利用完整小图片一对一结伴互动讲述,这样,幼儿的注意力集中了,活动气愤也活跃了,孩子们学得也更投入、更积极了,他们在相互的交流和讨论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很好地提高了讲述的水平。

3、艺术提问,激发思考。(1)提问的针对性。

由于受认知水平的限制,幼儿不容易发现图片上的某些细节部分,教师可帮助幼儿细致观察,提供一些线索,指导幼儿对图片的理解和对整个故事框架的构想。

(2)提问的顺序性和层次性。

提问的顺序性可以帮助幼儿理清思路,组织好故事结构,进行完整讲述。如:小松鼠在什么地方玩?这时小松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为什么小松鼠害怕地逃跑?谁救了小松鼠?松鼠得救后怎样了?等,这样的问题便于幼儿按照“人物—地点-事件-结果”这一顺序,较清楚、完整地讲述。提问的层次性即逐步增加问题的难度。如:开始只要求幼儿说出图中的人物、地点等,慢慢地要求幼儿说出图中人物的动作,对话,接着还能想象出他们的心理活动等。

(3)提问的启发性。

提问不能太直,应留给幼儿思考的余地,同时,提问也要有启发性,引导幼儿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解决问题,又使幼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如:大象用什么办法帮助小松鼠过了河?大象用什么办法对付大野猫?他们都说了些什么?等这样的问题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并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这样不至于幼儿无从答起,使活动陷入困境,能调动幼儿的大胆想象和表达欲望。

(4)提问应有差异性。

教师还应根据每个幼儿的情况,以不同的形式提出不同的问题,使每个幼儿都有表现和发展的机会。让平时不善言谈、语言能力发展慢的幼儿回答最简单的问题,甚至重复一个词,让能力一般的幼儿讲述稍容易一些的句子,能力强的则让他们完整地讲述,这样,使每位幼儿都积极参与活动,在原有水平上都得以提高。

篇6:在思维游戏特色课程中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听说游戏的类型

依据教育价值的不同, 我们将收集和开发的听说游戏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倾听类听 说游戏。 这类游戏的规则是要求幼儿通过倾听、传递语言信息,完成游戏任务,用以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如游戏“对暗号”,小兵们(幼儿)排成一队,司令员(教师)将进攻“暗号”悄声告诉排头的小兵,该小兵再把自己听见的暗号悄声告诉给身后的队友,小兵们依次传递暗号。如果最后一名小兵报出的暗号和司令员发出的暗号一样, 该队小兵就可以消灭一个敌人。这类游戏有很多,如“传声筒”“水果店里有什么”等。玩倾听类游戏时,幼儿只有认真、仔细地倾听,准确把握游戏中的语言信息,才能获得成功。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倾听的意义,逐步乐于倾听和善于倾听。

2.语音类听 说游戏。此类听说游戏着重为幼儿提供练习发音的机会,如“我的飞机开始飞”“拉大锯”“顶锅盖”等。小班幼儿zh、ch、sh,z、c、s和an、ang的发音经常混淆,我们就开展语音类游戏“山上有个木头人”。游戏时幼儿通过念诵儿歌“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动动就是小狗熊。伸出小手打三下,一、二、三”,练习山(shan)、上(shang)和三(san)三个字的字音。在语音类游戏中,幼儿有较多的机会练习发准语音,产生对语音的敏感性。

3.词汇类听说 游戏。幼儿的词汇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积累起来的, 词汇类游戏是丰富幼儿词汇的好方式。有的词汇类游戏可以帮助幼儿丰富和积累同类词,如在游戏“小小邮递员”中,邮递员(一幼儿)说:“叮咚。”其他幼儿齐问:“谁啊? ”“我是邮递员。”“信从哪里来?”“信从北京来。”(地名每次更换)“信要送给谁?”“信要送给×××。”通过地名、人名或称谓的不断更换 ,丰富幼儿对同类词的掌握。“动物汽车”“猜莲子”等都属于这类游戏,而“词语接龙”“造火车”“伞儿伞儿撑起来”等则是属于不同类词汇的听说游戏。

4.句型类听 说游戏。具体的情景有助于幼儿对句型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句型游戏可以提供相应的语言情景,帮助幼儿进行句型的练习。如句型类游戏“上汽车”,司机(教师):“嘟嘟嘟,汽车开,我的汽车真奇怪;小朋友,要坐车,不要你把车票买;只要对上我的话,就能坐到车上来。”幼儿只有用“因为……所以……”完整地对上司机的话才能上车,否则不能上车。“盖高楼”等都属于句型类游戏。

5.描述类听 说游戏。这类游戏主要是训练幼儿用比较连贯的语言具体形象地描述事物。 如听说游戏“金锁银锁”,要求幼儿以对答的形式用简短而有节奏的词语形容和描绘事物。如持锁人说:“这是香蕉锁。”开锁人就要说:“香蕉、香蕉,弯又弯;香蕉、香蕉,香喷喷……”讲对了锁便打开了。

二、听说游戏的运用

教师可以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灵活地运用听说游戏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1.过渡环节中使用。餐前准备、餐后整理、课间休息等过渡环节中,常出现教师忙于准备新活动无暇顾及幼儿的状况。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听说游戏,引导幼儿自主地组织小组游戏,如“捉蜻蜓”“白鹅与狐狸”等听说游戏。过渡环节的听说游戏不仅消除了幼儿消极等待的现象,减少了违规行为的发生,还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口语发展。

2.语言区域 中使用。 听说游戏是我园语言区域活动的重要内容, 区域中的听说游戏是以幼儿志愿结伴的方式开展的。如结伴听说游戏“你问我答”,问:什么白,答:大雪白、白云白、棉花白、小兔白……答案又对又多的幼儿为胜者。

上一篇: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下一篇:助学金申请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