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2024-07-28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共6篇)

篇1: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美工活动中的创新教育

扶沟县直幼儿园罗雪玲

3-6岁的幼儿正是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想像力大胆丰富。在幼儿园手工制作活动中,我认为指导幼儿手工制作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幼儿凭着自己的感受会大胆地、无拘无束地用一定的方式去表达出来。

几乎所有的心理学家都非常强调艺术对培养幼儿创新学习能力的价值,他们认为幼儿艺术活动是创新潜能的最佳载体,它为幼儿创新学习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广阔的空间。美术活动对于幼儿来讲既是学习,也是一种思维创造的实践活动,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引发了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并能通过“儿童画”这一特殊的语言,展现幼儿的内心世界,奏出创新的主旋律。因此,利用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有效途径

一、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提高幼儿对手工的兴趣

在手工活动中,应创设各种各样的环境来激发幼儿手工制作的兴趣。为了给幼儿身临其境的感觉,我用红色的纸折出漂亮的花,用绿色的纸折出可爱的小青蛙,用五颜六色的纸折出许多的鱼等等,并把它装饰在活动区。当孩子们走进这样一个美丽的环境中,注意力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新鲜的活动环境,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如在玩色活动时,教师为幼儿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和小瓶,幼儿任取颜色相互搭配、调和,便可发现:瓶中的颜色一会儿变深,一会儿变浅,一会变绿,一会变紫,十分奇妙,孩子们一下子对颜色的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尝试创造新颜色。在幼儿了解和掌握了配色的方法后,为进一步提高对配色活动的兴趣,教师应及时为幼儿准备相应的宣纸和剪好的各式服装外型,用配置的颜色装饰服装。之后,听,一个小朋友兴奋地告诉我:“老师,这裙子上的绿色、紫色都是我自己配的。我还能配出别的许多颜色呢。”另一个小朋友大叫“啊!我成魔术师啦!变——。”幼儿一旦对所接受的事物感兴趣,他们将会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在不自觉中进行创新。

二、唤起幼儿的创造情感,激发幼儿手工制作的欲望

(一)欣赏同伴的作品。

《纲要》指出: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之间的思想和情感是相通的,他们的手工作品最容易被小伙伴感受和理解。活动结束后,我经常把幼儿成功的有创造性的作品放在“巧巧手”的区角里,引导幼儿相互交流欣赏,并邀请其他组的幼儿去区角里参观,激起幼儿间的相互启发,形成积极向上,你追我赶,大胆创造的学习氛围。利用幼儿间的平行学习,促进幼儿更大程度地发挥创造。

(二)提供丰富多彩的手工材料。

幼儿在手工制作活动时,我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材料,如:硬壳纸、挂历纸、花布以及各种树叶、羽毛、植物种子、旧纽扣、线绳等。把它们投放到手工区,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如:在制作相架的活动中,我先让孩子们看了教师的几件相架作品,然后

请他们选择形状各异的相架板用面粉贴上自己喜欢的花边,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到手工区选取自己喜欢的小材料(纽扣、豆类、珠子等)镶嵌到面粉上去。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达到了顶点,最后,每个孩子的相架都没有重复雷同的,但又都是漂亮而有趣的。

(三)手工游戏与绘画相结合。

幼儿喜欢游戏,游戏几乎和他们的所有活动紧密相连。在一次“化妆舞会” 的活动中,我采用游戏的口吻说:“今天,我们班要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服装秀,所有的小朋友都必须穿着自己设计的衣服上台表演,你们愿意吗?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做的最有特色。”话一说完,幼儿就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有的说:“我想做面具,来表演我最喜欢的奥特曼。”有的说:“我想用报纸做一条漂亮的裙子。”„„这样的手工游戏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手工制作中添加绘画,能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发挥其制作与装饰的能力。如:中班折纸画《小猪欢欢》首先折小猪的头,然后贴在一张纸上,接着再添画小猪的身体和它洗澡的用具,最后玩帮小猪洗澡的游戏。由于内容趣味性强,可动性大,幼儿十分感兴趣,能力强的幼儿还创造性地添画了牙刷、毛巾、沐浴露等,使得原本了无生气的白纸变得丰富多彩。

三、丰富幼儿的感知,提供创造的源泉

在手工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帮助幼儿积累经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比较能力,让幼儿积累更多素材,为创造提供方便。

天气晴好的日子,教师可带幼儿到户外,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房屋、马路、树木、行人等环境,观察云彩的变化、人们的服饰、各种车辆等事物,以此来开阔幼儿的视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养成对周围事物观察、探索的习惯。

四、注重激励,增强幼儿创造的信心

(一)正确评价每一幅作品,体验成功的感受。

每个幼儿的认识水平存在着个体差异,在手工制作中幼儿的能力也有强有弱,因此,教师要认真把握好评价的环节,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对能力强的给予肯定,有进步的给予表扬,对差的给予鼓励。这样,使每个幼儿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手工活动有兴趣。在中班手工活动《贴小鸡》的评价中,我首先作出肯定:“东东小朋友贴得真不错”。然后提出期望:“但是如果能贴出小鸡的不同形状,比如正唱着歌儿的小鸡、低头吃米的小鸡、还有在草地上玩耍的小鸡等等,那就更棒了。”在第二次活动《鸡妈妈数小鸡》时,东东已经注意了我上次的评价,创造性地设计出各种鸡的姿势,非常的形象、生动。在制作当中,教师一句亲切的提示、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亲密的动作,都能增强幼儿创造的自信心,使幼儿不断地勇于表达,敢于创造。

五、改进方法,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所谓创新精神,就是一种乐于思考、乐于探索、大胆实践,刻意求新的精神。在美术课中,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中心,通过联想、类比等思考方式,使思维向各个方面扩散开来,从而产生新的方法,这就

是求异思维。在美术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表现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发展幼儿求异思维的有效途径;改进教学方法、评价模式,鼓励幼儿标新立异,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有效手段。例如教学折纸《裤子》、《狗》时,教师先教幼儿折叠好小裤子,接着让四、五个幼儿一组将折好的小裤子和起来进行组合,提出问题“你们能将它们组合成什么呢”?教师留充分的时间让幼儿去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幼儿敢于用别人不曾用过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经过思考,讨论和教师的启发,幼儿能够讲出用三条小裤子可以拼接成猎狗:用好多小裤子可以拼接成蜈蚣:许多幼儿还能为自己拼接的物品取出好听的名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的惊人力量,选择有意义、积极、正面的语言,如“你真棒”、“真聪明"、“很好”、“行”、“就这样”、“可以试一试”等简明扼要的语言对幼儿发出暗示和鼓励,从而促进幼儿树立“我也能创造”的信念,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内因,激发他们的创造动机,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久而久之就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精神。

在幼教工作中对幼儿手工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手工活动质量的提高,为幼儿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手肌肉动作,还使幼儿的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得到了发展。

未来学家奈比斯说“处于伟大变革的时代,我们最需创造力和创新精神”。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创新教育应从幼儿时期开始,每个幼儿都可能是小小“创造发明家”,教师应该充分认识,精心培育这些创造萌芽,在教学中时刻加强创新教育,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改革的积极倡导者和行动者。并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鼓励幼儿去标新立异,努力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训练幼儿的创新能力,用创新教育思想观念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篇2: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随时充实新知识并鼓励自我成长,加快自身知识的新陈代谢,使自身的知识与时俱进,并提升专业知识素养,才能具有持续不断的竞争力,不会被社会淘汰。所以,教师专业发展就在这个时候提了出来。

关键词:高中教师专业发展专业成长

一、引言

随着人们对教育期望的提高,对教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在传统的认识中,教育一般被定位于“传承”社会文化。但自20世纪70年代后,这种认识发生了“觉醒”。人们开始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科技发展等等社会问题和青少年成长问题与教育联系起来,把社会各方面存在的问题的解决都寄希望于教育,希望教育界承担起更多的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责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观念就是这一认识的真实写照。由于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所以,这些期望又“顺理成章”地转化为对教师的素质要求。现代教师不仅要有广阔的知识视野,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有开拓的创新精神、精湛的教学艺术等等。因此,教师专业化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随时充实新知识并鼓励自我成长,加快自身知识的新陈代谢,使自身的知识与时俱进,并提升专业知识素养,才能具有持续不断的竞争力,不会被社会淘汰。所以,教师专业发展就在这个时候提了出来。

二、现状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不断提高我国教师专业化水平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的改革都对教师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社会进步,使中国教育及其对于教师需求的重点从量的扩展转向了质的提高。所以,教师专业发展对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当前,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师质量与全国实施素质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教师迫切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适应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的新要求;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和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增强理解学生和促进学生道德、学识和个性全面发展的综合水平,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这些都是对教师职业的特别要求。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师专业发展对改进教学模式,适应新课标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综述

从整个世界范围看,教师教育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我国的研究者们也十分关注国外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向。近几年来,对国外教师教育的研究有增长的趋势,就本文而言,共收集到文章29篇,所介绍引进的内容涉及到美、英、德等6个国家,其中国外作者撰写的有三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师教育改革、专业发展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教师共同体、教师文化等。

研究表明,国外教师教育的发展速度很快。一方面,在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当完备的教师教育制度,如美国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英国的“入职与发展档案”(Career Entry and Development Profile,简称CEDP)制度和PRP(Performance Related Pay)教师评价制度、新加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保障制度等。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在1998年建立了新教师的“入职档案”(Career Entry Profile,简称CEP)制度,2003年又对上述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进一步推出了教师的“入职与发展档案”(Career Entry and Development Profile,简称CEDP)制度,这是关注新教师职业生涯初期的专业成长、突出教师专业生活的连续性和过渡性方面的重要举措,从而将教师的职前教育和在职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4]以上这些充分地说明,许多国家对教师教育改革十分的关注,如美国自二战之后,教师教育体制逐步由半开放走向全面的开放,传统的专门师范院校也逐渐升格转型为综合性大学,由此而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对我国的教师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王少非在《教师职前教育改革:来自美国医学教育的启示》一文中,通过对美国医学教育的发展的分析,获得一些有关我国教师职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启示。

另一方面,许多国家的教师专业发展一般是从教师的职后培训开始,我国的情况也差不多,而英国在推动教师教育一体化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从职前教师教育阶段就开始重视并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其中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建立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关系”和“建立入职与发展档案制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政府一直在努力探索教师教育的有效策略与途径,其中在教师职前教育过程中,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伙伴关系的建构与实践,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较有特色的尝试,如今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效。这种伙伴关系能够较好地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未来教师的入职能力,使他们在毕业时就能顺利地以合格教师上岗。还有美国的专业发展学校,这一实践探索已经对我国的职前与职后一体化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主要是由专门的师范院校或者大学教育学院来进行,都过于强调对学生进行理论熏陶,严重忽视了教学技能的培养。我国若是也能从职前与职后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力图摆脱传统的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相互脱节的局面,必将为职前教育的发展带来希望。

总之,国外教师教育无论从制度层面还是实施层面、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的发展都相当不错,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们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着力于研究国外的教师专业发展。但是,大部分的研究仅仅停留在介绍国外好的经验,或照抄照搬国外的研究成果,真正能从国外,特别是美英等国的已有理论和实践出发,致力于如何促进我国的职前教育发展,以及职前与职后的统一、协调发展的研究,还并不多见。但是,从研究中不难发现,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队伍在不断壮大,研究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研究的内容在逐步地深入,研究的角度在不断地更新,教师专业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本课题研究的是教师专业发展,其主要研究内容是在学校层面探索和总结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促进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机制和策略。其研究的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基础,包括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理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和经验,本校教师专业素养现实基础。

(2)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包括专业发展的个体特征、群体特征。

(3)研究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因素,包括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因、专业发展需求调研,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分析。

(4)研究、制订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方案,包括课题研究方案、课题实施方案、促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方案的制定等。

(5)探索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原理。

(6)总结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所以,研究和建立新课程背景下促进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模式,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模型具有可操作性,具体目标是建立学校主动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遇问题的校本研修机制和校本管理机制,利用专业技术支持,解决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现有专业素质结构与新课程要求不适应的矛盾,培养一批适应新课程要求的高专业素质的新型高中教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教师群体,实现高中教师专业发展与新课程实施过程的同步推进,促进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刚平主编,王建军著:《课程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60页。

[2] 王长纯.《教师发展学校建设标准参考纲要》[J],《教师教育研究》

[J].2005,第7期。

[3] 苏智欣.《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中的思想争论》[M],《国际教育纵横—

—中国比较教育文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42页。

[4] 余源晶、洪明.《英国推进教师早期专业发展的新举措——“入职档案”

和“入职发展档案”制度述评》[J],《教师教育研究》[J].2004,第6期。

[5] 王少非.《教师职前教育改革:来自美国医学教育的启示》[J],《教

师教育研究》[J].2005,第3期。

[6] 杨小微、刘卫华.《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M]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

4年版。

[7] 叶澜主编,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8]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9] 季诚钧、陈于清.《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J].2004,第12期。

[10]丁笑梅.学校重构与教师教育改革必须同步——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经验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5月,第30卷(第5期)

[11]何善亮,许雪梅.《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特征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J].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第1期

[12]刘艳霞.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J].《天津教育》,2003年,第2期

篇3:案例研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案例研究概述

案例, 具有状况、情形、事实、事例等含义, 它是真实发生过的有价值的事例, 是案例撰写者对特定条件下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们的行为形态的客观描述或介绍。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 一个出色的案例, 既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 也是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的课堂讨论。

本文中的“案例研究”强调教师作为研究主体, 去发现、搜集、分析或撰写各种教育案例, 对它们进行专题的或全面的研究, 并在这个过程中, 切实提升自己对教育教学现象和问题的自觉反思意识和研究能力。

二、幼儿教师的专业化

贯彻实施《纲要》, 特别是实施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以来, “教师专业化”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听觉中, 那么, 什么是教师专业化呢?“教师专业化”就是教师从非专业到专业的转化过程。“教师专业化”就是要求教师要在整个专业生涯中, 依托专业组织, 通过终身专业训练, 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 实施专业自主, 表现专业道德, 逐步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 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 也就是从“普通人”变成“教育者”。幼儿教师专业化, 就是要求幼儿教师在整个幼儿教育过程中, 不断学习, 做到“少而好学, 壮而好学, 老而好学”, 只有当幼儿教师的知识视野超越幼儿教育内容的时候, 幼儿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幼儿教育过程中的能手和“艺术家”。

三、案例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一) 案例研究能让幼儿教师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教师掌握的理论知识似乎无法说明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是理论有错误还是教师掌握理论程度不够?其实关于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有一条永恒的真理:没有适合所有情况的绝对真理。

“案例是教学理论的故乡”。一个优秀的教育教学案例中包含了对案例发展变化及结果的深刻反思, 它可以为教育理论提供假设的来源, 它所提供的各种来自实践的相关的原始资料, 均可成为建立各种教育假设的基础, 作为验证及推理的来源。

(二) 案例研究能提高幼儿教师对儿童发展的认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是中国幼教改革经验成果的集中反映, 它体现了中国幼儿教育已超越了传统的“以知识为本”的教育观, 把教育提升到一种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新境界。《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 把握时机, 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摆脱过去的课程设计从书本到儿童的静态模式, 主动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 从中挖掘其所蕴涵的教育价值, 并以此作为课程设计的重要依据。

如案例《好玩的桥》是在孩子们参观完桥梁博物馆获得了有关经验的基础上, 产生制作桥、举办桥梁展示会的兴趣。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强, 很多事物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什么都喜欢碰一碰, 摸一摸, 试一试。在参观活动中, 我们发现孩子们对“桥”产生了的浓厚兴趣, 便设计了这次“好玩的桥”这一活动。期望孩子们通过亲身的实践去感受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鼓励他们尝试用多种方法制作各种各样的桥, 从中享受创作、合作的乐趣, 体验成功的喜悦。案例研究有助于教师把培养幼儿兴趣放在首位, 在活动中为幼儿创设有趣味的活动, 通过观察和动手体验, 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和主体倾向性, 激发幼儿对学习活动的兴趣。

(三) 案例研究有助于幼儿教师的反思

编写案例可以促进教师反思, 向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转变。在幼儿一日生活中, 时时会出现各种情况, 而这些情况中就蕴含着教育内容, 随机教育的契机最多。作为一名幼儿教师, 每天与幼儿学习、生活在一起, 如果不及时引导, 那就会丧失良好教育契机。研制案例能促进教师反思, 促使教师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1.编写案例可以给青年教师提供丰富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

编写案例是帮助教师把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手段加以整理, 使之规律化, 系统化。随着教育目标日趋准确和精化, 教师不是一种行业的劳动, 也不是单纯的任务执行者和角色的扮演者, 而是思考者、研究者、实践者和创新者, 是不断发展的专业工作者。

编写案例、创建案例的过程是激励人的, 是智力挑战性的, 也是有回报的。一名成长中的新教师在她刚参加工作的案例中认为:良好的教学取决于对教育的投入和知识掌握的充分性。然而一年后, 这位教师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这些案例真实反映了我的教学, 它成了我倾诉的途经。我最初没有预料到我在教学中存在如此多的问题, 通过写作这些案例, 我了解了我的课堂, 通过案例回味我这些日子的经历是件有趣的事, 我确信在下一年我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2.案例研究也为经验丰富的教师向专家型教师提供了有效途径

编写案例不仅提供了一个青年教师丰富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同时也为经验丰富的教师向专家型教师提供了有效途径。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 同样也存在着“高原期”, 这就是在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最初五年, 教龄与教学效果可能成正比例关系。也正因为这, 引起了很多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撰写案例可以很好的培养作者的自豪感, 对于那些具有优秀专业见解却又无人赏识的教师而言, 这种自豪感尤为强烈。教师能更加认真的对待自己及其自己的专业知识, 对对待具有挑战性的新的教学方法更具有挑战性的责任感了, 能让教师走出高原期, 成为专家型的教师。

(四) 案例研究能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近年来, 人们已经认识到建立“基于行动的幼儿园园本教研”的重要性。旨在以幼儿园为本位, 由研究者和骨干教师作引领, 让教师能在行动中获取处理复杂的、不确定的情景的知识和能力,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这种“机制”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在行动中所做的行为自省和行为调整。成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 加强沟通, 进行参与式校本培训提供有效途径和手段。“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培养教师, 教师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幼儿”。难就难在我们总在教给老师东西, 而不是让老师自己主动思考, 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很不利。案例研究教师们提供了聚在一起复述、反思和分析的机会, 每个教师都能参与研究。

总之, 案例研究是唤醒教师沉睡的生命感和价值感的过程, 是让教师体验教育教学和生命拓展提升的过程, 是教师对新课程个性解读和实施的过程, 是剖析别人、剖析自己的专业成长的阶梯。教师每一次对幼儿新的发现, 每一次对教育契机的把握, 都是一次深深的感悟、体验与理解, 都是一次教育世界的丰富, 都是一笔自我生成、成长的经验与财富, 我们的教师必定会在专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163-167

[2].陈琦, 刘德儒.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210-216

[3].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76-180

[4].胡谊.成长的阶梯[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210-213

篇4: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走近理论,走进理论,是教师专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体验式研修意指教师在教学与研修行动中应用理论去分析解决具体问题,或者运用实践中的教学案例来印证、诠释理论,通过具体的事情学习和应用理论的一种研修方式。具体做法有:1、用理论做“透视”。其要义是运用学习过的教育理论解析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用理论透视问题”这一行动促使教师对理论进行加工、消化,超越概念性认识,加深对理论本质的理解。2、为“理论”进行举证。意指运用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来诠释理论,促使教师对实践进行反思,将认识提升到理性水平。3、体验当“专家”。意指从接受学习走向自我解构,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4、把理论“做出来”。其要义是实现从理念、理论到实践的转换,通过具体的研究任务,学习相关的研究理论与方式,使教师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因此,体验式理论研修起到了将主体的已有经验与新知衔接、贯通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周龙兴《上海教育》2007年3A)

新加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探析

新加坡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逐步形成一整套正式的行业规范和制度要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制度完善,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新加坡教育部实施了教师专业化发展计划,使更多教师能更好地参加专业化学习与培训。在四个校群内各设立一个“卓越专业培训中心”,让教师彼此分享在专业领域上的心得。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并每两年召开一届教学研讨大会,提供教师展示分享的平台。2、培训落实。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在教师培训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训方式主要为讨论分享,根据教师自身需要选择培训内容。3、晋升灵活,便于教师自由选择。新加坡教育部正式启动“教育服务专业化发展与职业规划”方案,提供多条专业发展路径供教师选择。

(谢琼《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7年2期)

英美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

美国各地的专业发展学校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实践模式,一般由一所大学的教育学院与大学所在学区的一所或多所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在专业学校中,大学和小学双方共同参与,探讨协商。促进了大学教师和小学教师的共同发展。英国实行校本教师培训,这是一种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大学和小学建立伙伴关系,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学校和教学实践的一种师资培训方式。英美两国教育改革的共同经验在于将中小学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使出教师教育成为大学与中小学的共同职责,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陈紫天《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1期)

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模式

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有四种组织模式。一是行政主导模式。该模式是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实践方式,主要表现为中小学教师必须普遍参加的继续教育。该模式有其自身优势,但存在诸多问题。它仍是传统的培训模式,忽视教师的内在需求。容易使教师培训流于形式。二是学校主导模式,指教师专业发展由教师所在学校主导,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实际需要,实施形式多样的活动。该模式与教师日常工作密切相关。培训内容丰富,培训成本较低,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但也存在资源有限性、关注实际问题忽视教师理论等缺陷。三是教师主导模式,指教师具备专业发展的需求,教师自主设计专业发展形式,它是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的组织模式。但教师在自主发展过程中,需要寻找专家的引领、同伴的交流和学生的支持,如此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四是专家主导模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民间实践模式。该模式具有针对性强、非强制性和选择性强等特征。四种组织模式各有利弊,在实施中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使教师专业素质得到最佳发展。

(丁文平《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3期)

论基于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的主要场所,因此构建基于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尤为必要。

篇5:《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总课题

中期研究报告

课题摘要: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学校,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至关重要的。本课题根据吉化九中两年来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轨迹,探索了一条提高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并从中总结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学校教育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其本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是学校教育持续改进的最深刻的变革力量,是学校教育不断提升的动力源泉。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被世界所公认。早在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就提出了“教师职业即专业性职业”的观点。1996年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上又明确指出改善教师地位,“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不少国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教育是专业教育。我国在《教师法》中也规定了“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不可避免地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深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落实“十一五”工作规划,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构建和谐普惠的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建科学、合理、高效的教师培养工作机制,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校承担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现实意义

首先,新课程改革以来,随着各种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我校地理教师的课改理念逐渐增强,也曾参与过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若干课题,但科研的意识不强烈,教学教研活动开展不活跃,对理念的更新到教学实践的应用上存在一定的困惑,缺少个人发展的目标和规划,缺少创新的动力,长此以往产生了职业倦怠。

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以地理教师为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既注重解决当前学校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运用各种策略增强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质量,增强教师主动学习研究的意识,以研促教,以教促研,最终达到全面促进地理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2、理论意义

通过三年“地理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探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总结研究的经验,将实验的结果提升为理论,为今后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教师成熟发展阶段论

福勒和布朗(Fuller & Brown 1975)指出:一个教师的成熟发展必须经过四个阶段:

1、学前关注阶段:职前培养阶段。对于教师的角色处于想象阶段。

2、早期生存关注阶段:初次任教阶段。能否得到领导的赞扬、同事的认可、学生的尊重、家长的满意是能否顺利渡过这一阶段的关键所在。

3、教学情景关注阶段:教师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教学情景中的种种问题和限制上,他们关注学校能否提供他们教学上所需的资源和条件。但他们所关注的仍是他们在教学情景中的教学表现。

4、关注学生发展阶段:此阶段的教师,已能自如地把注意力从自我身上转移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上。经过前三阶段的发展,他们已能适应现实的教学情景和本身的工作任务。因此,他们更能够专注于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成果。

(二)教师成熟发展循环论

菲斯勒(Fessler,1985)提出。所谓循环,即认为教师的发展轨迹并非是一种直线式的阶段模式,而是一种具有可循环的、可重生的发展系统。教师的发展是个人环境(家庭影响、成长经历、重要事件、个人气质和个体经验等);组织环境(学校自然环境、人际环境、专业组织机构、管理风格和社会期望等)和生涯环境(职业引导、能力建立、职业热情、生涯挫折等)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结果。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教师不仅是一种行业,更是一种专业;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点不在于学习专业知识,而在于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也是教师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价值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要途径是对教学进行持续不断地研究和反思;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在师生共同的生活世界中教学相长;优秀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终身过程,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教师必须以教师专业发展的思想引导自己成长,在不断丰富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的同时,加强自身专业精神的修养与提高。建构论认为:随着皮亚杰对人的认识发生机制的研究以及建构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认为知识是不固定的,不断扩展的,是在学习者和教学者之间互动共同建构的。因此,强调教师是成长过程中的人,需要不断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把知识变成完全个人化的而不是外在于自己的东西。反思论范式:主张教师的成长应该培植起反思的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这种培养范式正逐渐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主流。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1、研究内容:

力争通过四年时间,探索一条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培养地理教师强烈的专业发展意识,达到“要我发展——我要发展——我能发展”的理想境界;要有强烈的反思意识,在反思中不断进步,不断前进;要有强烈的科研意识,由教书匠向教育家不断迈进。使地理教研组的全体教师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应对未来社会教育挑战的能力;在教育理论、学科专业和文化修养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育思想、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探索成果,有显著的教育教学业绩。在此基础上,发掘和培养一批面向21世纪的骨干教师、名优教师,通过其示范和表率作用,带动教研组整体素质的提高。

2、研究目标:

①健全的专业情意

钟情于地理教育事业,并把从事地理教育工作看成自己的人生目标。具有坚定的职业认同感,强烈的职业成就感,良好的职业责任感。

②先进的专业理念

具有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进步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具有符合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地理课程观、地理教学观、地理评价观;具有符合地理学科特点的科学观、人地观、可持续发展观;

③广博的专业知识

多读书、勤思考、善积累、常反思。不仅复习巩固地理学科的专业知识,及时了解地理学科的教研动态,同时也要研读教育专家的论著,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达到既广博又精深的专业知识储备。

④精干的专业能力

具备稳健扎实,实用性强的地理基本功;具备对地理区域进行综合分析和考察的思维力;具备业务娴熟、运用自如的地理综合实践能力;具备运用地理专业软件进行地理教学等的地理教师专业能力。

⑤远见的专业发展

具有强烈的专业发展意识,达到“要我发展——我要发展——我能发展”的理想境界;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方法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10月-2010年12月)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组织成员学习了《吉林市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实施意见》,孔凡哲教授的专家报告《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认识了教师专业发展对教育事业的影响,明确进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的重要性。

2、组建课题组,明确责任分工。2010年10月,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确定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应的责任分工

3、确立课题研究方向,制定研究计划。围绕课题的目标与课题实施背景,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课题组成员开展了科学的论证,设计研究方案,填写课题《申请议定书》,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具体的操作步骤。

4、加强师资培训,提高科研能力。利用教研组备课,组织成员学习了“建构主义理论”“校本教研”“多元智能理论”等。

(二)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3月—至今)

1、利用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能力

采取“先行课”引领集体备课的方式,严格按照“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细备”三个程序进行“说课、听课、评课”活动,通过集体备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

2、、利用化雨杯,锤炼教学艺术

利用学校举办的“化雨杯”活动,组织教师积极参与观摩课的听、评课工作,即时进行反思,积极参与“同课异构”,立足课堂,引用所学理念,模仿名家名师,锤炼自身的教学艺术。

4、利用自学,提高专业水平

阅读专业书籍《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育》《中国国家地理》等现刊,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研读教育专家的论著,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

5、利用学院大赛,增强合作意识

利用学院举办的“学苑杯”备课大赛和组题大赛的机会,通过任务分工、相互合作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提升教研组的凝聚力。

6、利用名师讲坛,提高职业道德

利用学校每个月组织的名师讲坛,学习名优教师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学习他们忘我工作的敬业态度,学习他们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理论成果

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是构建和谐、普惠教育体系的工程,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工程,是创建科学、合理、高效的名师培养机制的工程。它关系到教师队伍的质量,关系到民族教育的兴衰,为此名师工程应讲求策略,合理规划,共谋发展。

1.名师引领的策略

名师是一面旗帜,引领着教师队伍向着更高更强的方向前进;名师是一盏明灯,照亮了年轻教师的执迷心田;名师是一座桥梁,背负着国家教育的美好明天。名师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名师应以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来影响他人;以学而不厌、认真务实的工作精神来打动他人;以乐观向上、心胸豁达的工作态度感染他人。借助名优地理教师的示范、激励、辐射、引领作用,带动地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带动全市地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理论奠基的策略

理论是实践的基石,没有思想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只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工作。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定期组织教师“走出去”与本市学校进行学术交流,与其他省市的学校进行交流,感受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定期把教育专家“请进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帮助教师在梳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更新观念,深刻反思,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可以通过自读自学活动,摘抄笔记、记录反思促进教师学思结合,联系实际,融会贯通。

3.注重实践的策略

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指导着实践。只有在反复的实践教学中,理论才能得以证实和运用。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为此课堂教学是我们的根本,上课、观课、评课、反思是提高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平时教师应参与优质课、研讨课,积极评课,即时进行反思。立足课堂,引用所学理念,模仿名家名师,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水平,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锤炼自身的教育艺术。

4.任务驱动的策略

为了保障教师高效地工作,快速地进步成长,敦促教师顺利地完成既定的目标,学校要为教师的发展创造外部环境,为教师的成长搭建绿色平台。每个学期作为学校要求的任务,要求教师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如:写一篇读书心得、写一篇教学反思、写一篇教学案例、上一节精品课、写一篇教学论文等等。在任务驱动下,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机。以任务驱动为手段,引导教师在创新性解决问题过程中实现自我突破。

5、规划发展的策略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变革的时代。不仅社会在变革,学校在变革,每个人都在不断地进行自我变革。这种自我变革的重要手段就是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设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教师每个学期不仅思考自己的个人发展规划,设计出自己在这个学期的提升目标和行动计划,而且还应该对学生的发展目标做出规

划,设计出学生在本学期知识和能力发展的目标。只有建立起充满活力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以自我规划作为动力,开发自身的潜能,实现自我管理,使教师变成教育教学的积极参与者、研究者和实践者,才能使教师的专业发展逐步走向独立自主的轨道,最终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境界

6、支持、管理的策略

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学校在时间、资源等方面的必要支持和管理。首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针对教师的不同发展阶段应当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使之成为从外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力量,如建立档案袋管理制度,地理学科建设制度,地理基本功训练制度等;其次,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努力创造条件使中小学教师与大学教师结成伙伴,通过探索、交流与对话创造出新的教师教育文化。此外,充分的学习和合作时间、丰富的学习和教学资源、友善的同事关系和支持性的领导方式、互动的师生交流和相互理解等,共同构成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实践成果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三年来,在市学院的督导下,在基地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专家的亲自指挥下,地理名优教师在各个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七、课题研究带来的思考

1、一流的教育,需要有一流的名校,一流的名校需要有一流的教师。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是一项长期坚持不懈的工程,是一项功盖千秋万代的教育工程。所以本次课题研究没有结束,才刚刚开始。它随着社会的变革,人才的需求,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要加强。

2、为了应对知识的快速更新,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教师个人应该有专业发展的需求,由内而外释放自己想要发展的愿望,运用自我约束力,自我规划力,自我管理能力,把专业发展看作自己日常的一项教学工作,日积月累,厚积薄发,最终实现自己人生和事业上的双飞跃。

3、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只靠教师个人的发展需求和个人的愿望,也应该得到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平台,挖掘途径,这就需要学校和政府的大力投入。从本次课题研究情况来看,学校和学院给教师提供的理论学习机会较少,教师们没有得到专家的亲临指导,所以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提高教慢。

参考文献 :

[1]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探讨教师教育

[2] 教师团队策略研究作者:吕巧芳

[3]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内涵的关键作者王建军

[4]论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意义与内涵

[5]运用教育信息化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课题作者闫杰张爱迪

[6] 《以校为本 研评一体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实验结题报告作者赵艳霞

[7] 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些基本理论作者 卢晓中

篇6: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NO

指南题号

课题类别

编号

学科分类

语文

黄石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申请·评审书

课 题 名 称 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课题负责人 任 伟

负责人所在单位 阳新县浮屠镇华道完全小学

邮 编、电 话 435239

填表日期 2021年3月27日

黄石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填 表 说 明

一、本表打印(可以书写填表)报送一式2份,于左侧装订成册。

二、封面上部的代码框不用填写。

三、每个课题限报负责人1名。课题负责人须具有副研究员、高级讲师、中学高级、小学高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或是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业务科室负责人。否则,须有2名符合职称要求的书面推荐,或由县一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推荐。

四、填写中如栏目篇幅不够,可自行加页。

五、“一、数据表”栏目填写要求:

1.课题名称: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

2.主题词:为便于计算机检索,按研究内容设定主题词,最多不超过3个。主题词之间空一格。例:“小学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验”主题词:小学 模式

3.表中“课题类别”、“研究类型”二个栏目,请选择右边文字前的一个字母(或数字),填到左边空框中;“预期主要成果”栏目,最多只可选择两个字母,分别填入左边的两个空框中。

4.表中部分栏目是由两个空框组成(如:学科分类、专业职务等),左边空框写代码,右边空框写中文。代码部分不用填写。

5.学科分类:系指课题研究所属学科范围。现暂按如下分类填写:(1)教育基本理论、(2)教育心理、(3)教育史、(4)比较教育、(5)德育、(6)教育发展战略、(7)教育管理、(8)基础教育、(9)体育、(10)美育、(11)职业技术教育、(12)高等教育、(13)成人教育、(14)综合、(15)其他。

6.研究专长:同学科分类。

7.主要参加者:指真正参加本课题实质性研究工作者,不含课题负责人,不包括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

黄石市教科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

主 题 词

课题类别

A

A.重点课题 B.一般课题

学科分类

教育发展战略

研究类型

负责人姓名

任伟

性别

年龄

学 历

大专

行政职务

教学主任

专业职务

一级教师

研究专长

姓 名

性别

出 生年月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学历

学位

工 作 单 位

郝国文

198004

二级

汉语言文学

大专

浮屠镇华道完全小学

袁倩

199110

二级

汉语言文学

本科

学士

阳新经济开发区银山小学

石琼

198708

二级

汉语言文学

大专

浮屠镇华道完全小学

王福果

198710

二级

初等教育

大专

浮屠镇华道完全小学

朱耀发

197012

教师

语文教育

大专

浮屠镇华道完全小学

王少云

198203

二级

初等教育

大专

浮屠镇华道完全小学

陈淑敏

198611

二级

语文教育

大专

浮屠镇华道完全小学

汪祖相

197110

教师

语文教育

大专

浮屠镇华道完全小学

陈祖月

197308

一级

语文教育

大专

浮屠镇华道完全小学

推荐人姓名

专业职务

工作单位

预期的主要成果

C

G

A.专著 B.译著 C.论文 D.研究报告 E.工具书 F.电脑软件 G.其他

筹集经费(单位:万元)

预期完成时间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成 果 名 称

著作者

成果形式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发表出版时间

论文《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措施研究》

王少云

阳新县教研室

202112

论文《促进农村教师发展的有效策略探讨》

石 琼

阳新县教研室

202112

论文《浅谈如何提高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朱耀发

阳新县教研室

202112

论文《浅谈如何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

陈淑敏

阳新县教研室

202112

论文《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做合格现代化教师》

陈祖月

阳新县教研室

202112

论文《学习促进专业发展,坚持助力事业成功》

任 伟

阳新县教研室

202112

论文《农村教师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王福果

阳新县教研室

202112

论文《乡村教师网络研修探析》

袁 倩

阳新县教研室

202112

三、负责人正在担任的其它渠道下达的研究课题

课 题 名 称

课题类别

批准时间

批 准 单 位

自筹或

资助金额(元)

四、课 题 论 证

1.对研究课题的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

本课题研究主要涉及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方法以及策略的研究。为了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素养,本研究试图从以下问题着手:

1、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的现状及其分析。

2、城乡教师专业发展的条件差异分析。

3、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研究。

4、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5、针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局限提出的策略性研究

6、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性研究的合理性分析

(二)课题研究的重点

1、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性研究的合理性分析

2、针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局限提出的策略性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难点

1、城乡教师专业发展的条件差异分析。

2、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的现状及其分析。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1、1986年霍姆斯协会在《明天的教师》报告中提出了将行业转为专业作为自己的目标。

2、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以《加强变化世界中教师的作用》为题,明确指出“专业化——作为一种改善教师地位和工作条件的策略”

3、1994年1月,我国正式施行的《教师法》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4、当前我国正在施行整体性课改,要求教师具有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经验总结法为主,辅以行动研究法、访谈调查法、文献学习法等。

(1)经验总结法。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归纳和分析,不断改进实验操作方法,认真撰写经验总结,使实验更趋系统化、理论化,以此提高实验操作质量。

(2)行动研究法。组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困惑进行总结,解决教学存在的问题。

(3)访谈调查法。了解目前农村学校教师教学的现状,通过对这些现状的分析,找出共性问题,掌握研究实施情况,使实验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性。

(4)文献学习法。资料文献查阅、整理。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的教学经验为本课题借鉴。

四、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课题的理论意义

夸美纽斯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随着科学技术教育的发展,全球正在逐步脱离教育贫困的帽子。即使在社会早期,一代圣人孔子建立私学,强调“术“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意义,韩愈强调“术业有专攻”;社会不断地在进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深入人心,品德高尚者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近代,不仅对品德有所要求,同时教师的职业开始迈向专业化历程;当代,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软实力,农村教育需要一些教育工作者,促进农村教育发展迫在眉睫。

(二)课题的实践意义

本课题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以科学发展为策略,努力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教师专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实践性,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差距是一定存在,提高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可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响应国家“精准脱贫”的政策,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到农村教育贫困的局面,使更多的农村孩子享受平等的教育;面对现在农村教育程度无法达到平衡的局面,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可以改善这种失衡局面,同时也可以让扎根农村的教育者能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2.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课题组人员分工。

一、课题组的人员条件

1、课题负责人

本课题负责人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而且在农村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并撰写论文,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水平。

2、课题成员

本课题组参加的成员有些教学多年,他们扎根农村干教育事业,一直从事在教育的第一线,他们都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水平;有些成员比较年轻,但是思想进步,吃苦耐劳,不仅能为团队注入新的理念,同时也能审时度势地提出合理性的教学策略。

二、物质条件、环境条件

学校领导对课题高度重视,课题人员也根据课题的事件来具体安排,保证课题的正常进度,购买了大量资料以及制作专业的调查问卷以便于课题的顺利进行,对课题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三、其他保障条件

课题人员都是扎根农村的一线教师,能够结合自身经验和实际情况,提出问题,提出可行性策略,同心协力地解决问题,并且齐心协力地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汇编总结,尽量尽美尽善地保证课题的研究工作。

四、课题组人员分工

1、由学校课题领导组直接负责对本课题研究工作的督促指导。

2、课题立项之后,由课题负人责组织实施本课题的具体工作。

3、安排专门的子课题负责人承担各阶段研究工作。各阶段的分析报告、课题论文由负责教师主持完成,在集体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一致意见,最后完成各阶段的论文。

五、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

序号

研究阶段(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 担 人

成果

序号

完 成 时 间

最终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 担 人

六、经 费 预 算

经费预算总额

自筹

(元)

申请

(元)

经费开支项目预算

经费管理单位

名称、地址及邮编

七、推荐人意见

不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和行政职务的申请人,须由2名具有符合职称要求的同行或县一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推荐。推荐人和推荐单位认真地介绍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科研态度和科研条件,并说明该课题预期成果的可能性。

推荐人签名: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年 月 日

八、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1.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是否真实;

2.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政治素质与业务水平是否适合主持和参与本课题的研究;

3.所在单位是否能提供完成课题所必需的时间、物质条件和经费保证;

4.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是否承担本课题的管理工作。

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公章 单位公章 :

单位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九、县市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意见

公 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十、学科组评审意见

学科组人数

实到人数

表决结果

赞成票

反对票

弃权票

专家意见

主审专家签字:

年 月 日

学科组建议立项意见

学科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评审未通过原因

1.选题不当; 6.课题论证不充分;

2.负责人的素质或水平不宜承担此课题; 7.资料准备不够;

3.课题组力量不强或分工不当; 8.最终成果不明确;

4.不具备完成本课题所需的基本条件; 9.其他原因(加以说明)。

5.经过比较,本课题有更合适的承担人;

学科组组长签字:

请在相应序号上打“√”

年 月 日

十一、黄石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意见

公 章

负责人签字:

上一篇:桃花源记中的三个成语下一篇:学院新老生交流会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