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思想汇报

2024-06-22

抗震思想汇报(精选8篇)

篇1:抗震思想汇报

抗震救灾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2008对于中国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特大冰雪灾害,我们挺过来了;藏独分子的分裂活动,没有得逞;反华势力破坏圣火传递,更加激发了海内外华人的爱国热情;而这次强烈地震灾害,更让全国人民众志成城!

2008年5月12日14:28分发生在四川汶川的这场8.0级大地震,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痛与感慨。地震已经过去十二天了,余震仍旧不断,几万条生命的陨落让人从心底发出一声喟叹:生命,在大自然面前竟是如此的羸弱和无奈。苍生泣血,举国同哀.地震发生以来,我和所有的人一样,心一直牵挂着四川汶川人,很想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灾区同胞做点什么。捐款是毋庸置疑的,为灾区捐款,为灾区的同胞献一份爱心我们责无旁贷!国家有难匹夫有责。100元、200元、500元,钱虽不多,但爱心无限。5月19日14时28分,举国同哀,天安门广场聚集了数以万计的人们,他们个个饱含热泪,同声高呼:“中国加油!四川加油!四川挺住!”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领导人的身影,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中国共产党团结的巨大力量。众志成城、奋勇抗震,在汶川灾区谱写了一曲中国共产党撼天动地的抗震壮歌。生命高于一切。我们在震区看到了胡总书记和温总理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我们看到,十几万大军奋不顾身地从废墟里抢救生命,数万名医务工作者火速开赴抗震救灾一线,参与抢救生命的接力。面对灾区群众生命的呼唤,人民子弟兵医疗救援人员将生死置之度外,不畏艰险,不顾疲劳,为生命抗争,与死神赛跑。在气壮山河的举国大救援中,在余震不断的灾区大地上,他们以巨大的勇气和无私的奉献,呈现了崇高的精神力量,庄严阐释了“救死扶伤”职业信仰,生动见证了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我们看到了十万子弟兵如天而降的抢险魔力,看到了胡总书记和温总理在余震不断的震区看望最需要安慰的灾区群众,看到了十万子弟兵抢救灾区群众生命的奇迹,我们一次又一次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就是共和国的刚铁脊梁,就是中国人民的靠山,顶住了身受灾害的灾区群众们塌下来的一次又一次的天。

在四川,全省党员、干部被紧急发动起来,医疗队、救灾物资正源源不断地送往灾区;在全国,支援灾区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医疗专家组也已飞往灾区,为灾区人民带去专业的抗震救灾指导。灾难发生后,新闻频道马上24小时播出来自灾区的最新消息,在互联网上,数以亿记的网友关心着灾区的情况。作为一个电视人,在灾害发生后,我们应该冲在最前线,因为我们的镜头也是挽救生命的工具。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最真实的报道传递到全国各地。李长春在近期的工作会议中指出,汶川大地震以来,新闻单位和广大新闻工作者坚决贯彻中央决策,统一部署、迅速行动,及时、准确、权威、生动、丰富地宣传报道抗震救灾斗争,唱响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主旋律,掌握了社会舆论的主导权,积极影响了国际舆论,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同时强调,要继续把抗震救灾宣传报道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坚持正确导向,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进一步增强宣传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广大新闻工作者要继续发扬不怕疲劳、连续奋战的良好作风,写出更多生动感人的精品佳作,充分展示抗震救灾中激发的伟大民族精神、良好风貌和真挚情感,鼓舞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而团结奋斗。在党中央的号召下,我做为一名媒体工作者中的入党积极分子,一定会做好本职工作,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

篇2:抗震思想汇报

2008年,中国即将举行世界瞩目的奥运会,但是,好事多磨,今年发生了好多事,年初的雪灾、列车相撞事件、3.14藏独事件,还有最近发生的5.12特大8级地震,以及唐家山洪灾,在本以为是好运的一年里我们却意外地承受了太多太多。

面对着一场接一场的灾难,我们并没有低头,而是更加挺直了脊梁,迎难而上,众志成城。广大党员更是起到了带头作用,缴纳特殊党费、以个人身份捐款,每个人都尽心尽力,竭尽一切办法为灾区献出自己的力量。当面临这场灾难的时候,党和国家领导人快速做出决策。我们敬爱的温总理,在第一时间搭专机前往成都受灾第一线,亲临指挥救灾。在随后的报道中,看到记者在采访温总理时,总理哭了,后来甚至泣不成声,我也被深深的触动了。我顿时明白了共产党人的责任和使命,理解了站在老一辈的党员立场上看待自己的国家,看待自己的人民那种深切的情怀-----容不得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同胞深受灾难。

温总理在前往救援的武警战士临行前说到“我只说一句话,是人民养活了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吧。”这句话深深的道出了一位长者的心声,一位老党员的心声。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人民的支持是党执政的前提,人民是这个社会财富的缔造者,他们养活的不仅仅是武警战士,还有我们工作在各个战线上的人们,人民的利益不受保护,还有谁的利益值得去保护呢?

在地震发生后不久,全国范围的爱心接力活动迅速展开,热心的公众时刻关注灾情,向灾区人民伸出援手,及时捐赠钱财和生活物资,帮助灾区人民渡过生活难关,重建家园。看到这场灾难中奔走在抗灾第一线的共产党员,以及我们的人民子弟兵时,对他们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是你们,在这个时候撑起了灾区人民希望的蓝天;是你们,给了那些还压在废墟中的人们生还的希望。我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虽然我不能像他们一样赶赴第一现场,但是我会和同学们一起奔走呼吁,团结大家的力量为灾区的兄弟姐妹们募捐,重建家园。我要向广大党员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为社会做贡献。

篇3: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思想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 至今可预报性很低, 给人类社会造成的损失严重, 是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之一。我国属地震多发国家, 需要考虑抗震设防的地域辽阔, 因此研究结构的抗震性能在我国具有充分的必要性。我国根据现有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 对建筑抗震提出了“三个水准”的设防目标, 即通常所说的“小震不坏, 中震可修, 大震不倒”。

抗震设防三水准的要求是通过两阶段设计来保证的:多遇地震下的承载力验算, 建筑主体结构不受损, 非结构构件没有过重破坏保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罕遇地震作用下建筑主体结构遭遇破坏, 但不倒塌。结构抗震变形验算是两阶段设计很重要的内容。

要想更好的执行规范就必须明确抗震规范制定的基本思想, 明确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下面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以阐述。

1 在地震作用下, 结构的延性是非常重要的

地震分为小震、中震和大震。所谓小震指的是常遇地震, 50年出现的概率大约为63%, 重现期为50年。中震是指50年出现的概率约为10%, 重现期为475年。而大震指的是罕遇地震, 50年出现的概率为2%~3%, 重现期为1641~2475年。对于偶然性和随机性很大的地震荷载, 要想使结构强度一定大于结构反应, 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且是十分不经济的。受社会承受牺牲的能力和经济制约的因素, 我们只能从概率的角度出发, 使结构在一定的概率保证下能安全正常地发挥作用。这就决定了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我国即通常所说的“小震不坏, 中震可修, 大震不倒”。

在上述设计原则指导下, 就要求结构处于这样一种状况:当小震来临, 应确保所有的结构构件在抵抗地震作用力时, 具有足够的强度, 使其基本上处于弹性状态。并通过验算小震作用下的弹性位移共同来保证结构不坏。处于这个阶段的结构构件不会发生明显的非线性变形, 也不必需要采取特殊的构造措施。在中震作用下, 结构的某些关键部位超过弹性强度, 进入屈服, 发生较大变形, 达到非线形阶段, 这时, 我们就特别提出延性要求 (延性指当地震迫使结构发生较大的非线性变形时, 结构仍能维持其初始强度的能力, 是结构超过弹性阶段的变形能力, 它是结构抗震能力强弱的标志。它包括承受极大变形的能力和靠滞回特性吸收能量的能力, 它是抗震设计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 。当中震来临的时候, 因为结构具有非弹性特征, 某些关键部位超过其弹性强度, 进入塑性状态。由于它有一定的延性, 它的非线性能够承担塑性变形, 使它在变形中能够耗费和吸收地震能量。代价是可能导致较宽的裂缝, 混凝土表皮起壳、脱落, 可能有一定的残余变形, 但不至于导致安全失效, 以达到中震可修的设防目标。处于这个阶段的结构, 对延性就会提出相应的要求, 而延性就要靠精心设计的细部构造措施来保证。当大震来临的时候, 结构的非线性变形非常大, 也可能发生不可修复的破坏。处于这个阶段的结构就需要通过计算它的弹塑性变形来保证结构不致倒塌。

所以, 通常我们只需要按小震作用效应和其它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验算构件截面抗震承载力及结构的弹性变形。而中震作用效应则需要结构靠一定的塑性变形能力 (即延性) 来抵抗。所以结构延性对建筑抗震是极其重要的。

2 地震力降低系数的大小决定了设计地震力取值的大小, 从而决定了对延性要求的大小

由上所述, 用于承载力设计的地震作用可以取到小震水平, 当更大的地震来临的时候, 则靠结构的延性去抵抗。所以, 我们并不取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力来进行结构承载力设计, 而需要把设防烈度地震力降低一个系数, 称为地震力降低系数。

地震力降低系数取得越大, 设计地震作用就取得越小;地震力降低系数取得越小, 设计地震作用就取得越大。在同一个设防烈度下, 地震力降低系数取得越大, 地震作用就越小, 那么按此小的地震作用设计出来的结构的屈服水准就越低, 意味着结构在相应强烈程度地震下形成的非弹性变形就越大, 这就要求结构具有较大的延性来保证它较大的非弹性变形的实现, 因而对延性提出的要求就更高。

3 通过能力设计法以选择性质不同的主

要抗侧力构件, 在地震作用影响产生大变形的情况下, 能够形成较好的耗能机制

为了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震引起的动力反应过程中表现出必要的延性, 就必须通过能力设计法, 使塑性变形更多地集中在比较容易保证良好延性性能或者具有一定延性能力的构件上。能力设计法的具体思路有三步:

第一步是选择一个可接受的塑性变形机构。所选机构的位移延性应该靠塑性铰处最小非线性转动来达到。一旦选定了合适的塑性变形机构, 就可以精确地确定能量耗散部位。能力设计法在选择塑性变形机构的选择上存在两种不同的方案:

一种是“梁铰机构”。其具体措施是人为地较大幅度增加柱端的抗弯能力, 使除底层柱底以外的各柱端在较强地震作用下, 原则上不进入屈服后状态, 即不出现塑性铰。由于柱端原则上不进入屈服, 曲率较小, 因此对除底层柱底的其它各层柱端不必提出严格的轴压比控制条件, 即不必一定要把柱端的受力状态控制在离大、小偏心受压界限状态尚有一定距离的延性较好的大偏心受压状态。这种机构主要靠梁端出铰来耗散地震能量。

另一种是“梁柱铰机构”。其具体措施是只在一定程度上人为增大柱的抗弯能力, 因此, 从总体上说, 柱端虽然与梁端相比相对较强, 但在较强和很强地震作用下, 柱端仍有可能进入屈服, 只不过梁端出现塑性铰的机会较多、较早, 塑性转动较大;柱端塑性铰则出现相对较迟, 塑性转动相对较小。只要对柱的轴压比控制较严, 使柱端不出现小偏心受压和离大、小偏压分界状态过近的大偏心受压情况, 再通过加强对柱端塑性铰区的约束, 就可以使柱端具有所需的、不十分苛刻的塑性转动能力 (延性能力) 且不致压溃。这种机构主要靠梁柱共同出铰来耗散地震能量。

对比以上两种方案, 前者实际上是提高了柱的强度, 加强了柱的弹性变形能力。在实际配筋当中, 纵筋用量相对较多, 箍筋用量相对较少。后者实际上是提高了柱的塑性变形能力, 在实际配筋当中, 纵筋用量相对较少, 箍筋用量相对较多。

中国规范选择了第二个方案, 即“梁柱铰机构”。这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强柱弱梁”。为了实现能力设计方法中的强柱弱梁机构, 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对柱截面的组合弯矩乘以增大系数;也可以对由梁端实际配筋反算出梁端可抵抗弯矩, 即实配弯矩乘以增大系数的方法来实现, 并用增大后的弯矩值进行柱端控制截面的承载力设计。

第二步是要通过人为增大各类构件的抗剪能力, 使其不致在强烈地震作用下, 在结构延性未发挥出来之前出现非延性的剪切破坏。这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强剪弱弯。通常的做法是用剪力增大系数增大梁端、柱端、剪力墙端、剪力墙洞口连梁端以及梁柱节点处的组合剪力值, 并用增大后的剪力设计值进行受剪控制截面控制条件, 进行验算和设计。具体措施也有两类。

一类是直接对一跨梁两端截面的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的组合弯矩值乘以增大系数, 再与梁上作用的竖向重力荷载代表值一起从平衡关系中求得梁端剪力。

另一类是沿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求得一跨梁两端截面按实际配筋能够抵抗的弯矩, 对其乘以增大系数, 再与梁上作用的竖向重力荷载代表值一起从平衡关系中求得梁端剪力。

第三步是通过相应的构造措施, 保证可能出现塑性铰的部位具有所需的塑性转动能力和塑性耗能能力。通常通过箍筋加密, 限制轴压比等措施来给予保证。

上述三个步骤所采取的措施是相互关联的。第二步措施是第一步措施实现的前提和保障;因为只有塑性铰区不致先期发生剪切失效, 才能够有梁柱塑性铰区的塑性转动。第一步措施要求较严, 则第三步则可相对较弱。反之, 第一步的措施较松, 则对第三步的要求就较严格。

篇4:建筑抗震设计思想

【关键词】多遇地震;设防地震;罕遇地震;基本烈度

当结构工程师设计一般的结构时,往往要求结构在规定荷载作用下处于或基本处于弹性工作阶段,结构设计要有足够的强度,保证安全,又要有足够的刚度,保证结构的变形在使用许可范围之内。例如,我们设计楼板或梁时,在竖向恒载及活载作用下,除了必须满足强度要求外,其挠度变形也必须控制在许可范围之内,从而使之在使用功能上和外观上均能满足要求。又如,在设计高耸结构时,设计者将会考虑在大风作用下结构依然保持弹性状态。总之,结构抵御一般的荷载作用时,设计者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使结构在预期荷载作用下保持在或基本保持在弹性工作状态,结构内力的分析与设计一般采用弹性分析方法。在实际工程中,按照这样原则设计出来的结构,如果没有遇到特别的情况,在预期的荷载作用下,极少出现严重破坏、过度变形等不正常状态。

而地震作用则不同,由于地震本身的随机性很强,在某一地区,在某一基准期内,可能出现的最大地震动是一个随机变量,事先无法预知。相对于上述荷载,地震动的影响次数少,作用时间短,各次地震的强度差异很大。若要求在各种强度地震动下,结构仍然保持弹性状态是很不经济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结构的抗震设计与结构抵御其他荷载作用的设计是不同的,对于结构工程师而言,在进行工程抗震设计时,必须要清楚地震作用有别于其他荷载的特殊情况,进而准确理解与把握符合这一特殊情况的结构设计基本原则,即结构抗震设计思想。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1.0.1条规定:“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筑工程、防震减灾的法律法规并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使建筑经抗震设防后,减轻建筑的地震破坏,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制定本规范。按本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基本的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性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作为抗震设计规范的第一条规定,其目的是为了明确建筑抗震设防的政策、方针及基本目的,同时,给出了现阶段抗震设计的基本思想,即抗震设防目标问题。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仍以“三个水准”为抗震设防目标。即通常所说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对抗震设防标准作了如下一些规定:

(1)在遭受本地区规定的基本烈度地震影响时,建筑(包括结构和非结构部分)可能有损坏,但不致危及人民生命和生产设备的安全,不需修理或稍加修理即可恢复使用;

(2)在遭受较常遇到的、低于本地区规定的基本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不损坏;

(3)在遭受预估的、高于基本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破坏。

上述三点规定可概述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样一句话。

按照上述抗震设防思想,从结构受力角度看,当建筑遭遇第一水准烈度地震(小震)时,结构应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可以采用弹性体系动力理论进行结构和地震反应分析,满足强度要求,构件应力完全与按弹性反应谱理论分析的计算结果相一致;当建筑遭遇第二水准烈度地震(中震)时,结构越过屈服极限,进入非弹性变形阶段,但结构的弹塑性变形被控制在某一限度内,震后残留的永久变形不大;当建筑遭遇第三水准烈度地震(大震)时,建筑物虽然破坏比较严重,但整个结构的非弹性变形仍受到控制,与结构倒塌的临界变形尚有一段距离,从而保障了建筑内部人员的安全。如图1所示为三水准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破坏程度与层间位移角的大致对应关系。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三个水准设防目标是通过“两阶段设计”来实现,其方法和步骤是:

第一阶段设计:第一步采用第一水准烈度的地震动参数,先计算出结构在弹性状态下的地震作用效应,与风、重力等荷载效应组合,并引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进行构件截面设计,从而满足第一水准的强度要求;第二步是采用同一地震动参数计算出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使其不超过规定的限值,同时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变形能力和塑性耗能,从而自动满足第二水准的变形要求。

第二阶段设计:采用第三水准烈度的地震动参数,计算出结构(特别是柔弱楼层和抗震薄弱环节)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使之小于《抗震规范》限值,并结合采取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从而满足第三水准的防倒塌要求。

根据《工程抗震术语标准》的规定,所谓基本烈度是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相当于474年一遇的烈度值,所谓多遇地震烈度,是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63%的地震烈度值,相当于50年一遇的地震烈度值,所谓罕遇地震烈度是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2%~3%的地震烈度值,相当于1600~2500年一遇的地震烈度值。

篇5:抗震救灾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2010年4月14日,这是一个注定被历史记住的日子,这一天,一场强烈地震,让青海玉树遭遇重创。顷刻间,地动山摇,房屋倒塌,生命蒙难。从四川汶川、到青海玉树、到甘肃舟曲,一次次劫难考验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意志;同时也体现着全国人民生生不息、不畏困难的精神和勇气。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灾区人民正在顽强奋斗,重建家园,努力地构造自己美好的明天。

灾难是对党执政能力的考验。在继四川汶川地震后的又一特大地震中,党员的先进性可见一斑。地震后各地党员不遗余力的站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并协同各地人民群众,用心安慰生者,降半旗,全国默哀日„„,国家决定,全国人民业自发的为在地震中受难的同胞深切哀悼。全国各族人民,捐款捐物;各地官兵,医疗队伍,远赴灾区营救,使得灾情大大缓解。

天灾无情,人有情,灾难终会过去。通过这次后勤集团党委组织的“玉树不倒,青海长青”——玉树抗震救灾主题图片展活动,我深深明白了:党员是先进性的代表。组织入党或许很简单,但思想入党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党员并不特殊,他也是普通人民群众中的一员。身为党员,只是肩上多了责任与使命。党是人民的党,即使是普通群众也要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努力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

灾难,更加凸显了我们的党的先进性,也更加坚定了我入党的决心。

这次组织参观的玉树抗震救灾主题图片展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了玉树抗震救灾斗争的伟大历程。从四川汶川、到青海玉树、到甘肃舟曲,一次次劫难考验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意志;同时也体现着全国人民生生不息、不畏困难的精神和勇气。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灾区人民正在顽强奋斗,重建家园,努力地构造自己美好的明天。

地震后的残垣断壁和人们脸上那伤心欲绝的表情,让我们感受到了到大自然的无情与残酷,同时也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我们民族团结一致的精神。党和国家将人民的生命权益摆在第一位,以人为本是救灾的核心,抓住时机、抓紧时间抢救人员,是整个抗震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部工作都要紧紧围绕救人展开。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越发紧密,我们的党是人民的党,是值得信任的组织。

灾难面前,党员干部是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一言一行,寄托着群众的厚望,一举一动,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全力搜救被困群众,努力救治受伤人员,妥善安排群众生活,迅速修复基础设施,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务必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恪尽职守中体现政治信仰,在无私奉献中践行入党誓词,带领广大群众奋起自救,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灾后发生的一切证明,越是在危难时刻,我们党的坚强领导就越发挥出中华民族中流砥柱的作用;越是在危难时刻,社会主义制度动员社会一切力量为人民服务的优越性就越突出;越是在危难时刻,中华民族就越团结坚强!只要我们团结一心,相信一定能够渡过每一个难关。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英勇奋战,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创造了灾难救援史上的又一奇迹。那一幅幅真实的图片,那一件件记载历史的实物,时时震撼着观众的心。让我们记住这个本应该平静的四月!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人们团结起来,就能够战胜灾难和困难。鼓励灾区的人们要坚强的站起来,在党的领导下好好的建设家园,告慰那些在灾难中死去的同胞们。面对死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害怕,但只要坚持就一定可以战胜死神,救援队一定会救出受灾的人们,汶川地震的时候不是有很多奇迹产生吗?大震灾,震不倒生命的顽强与尊严,摧不垮血肉同胞的无私与大爱,撼不动党和政府一切为了人民、永远同人民在一起的坚定信念。非典、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大地震、西南抗旱、王家岭生命救援、玉树抗震救灾„„多少次,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创造了奇迹,我相信在“一线希望、百倍努力”的坚定信念支持下,不抛弃、不放弃,创造了生命救援的奇迹;我们会再创奇迹。多少次,我们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召下,然而这奇迹需要每个中国人团结一致,各出一份力,以小细流汇成汪洋大海。我们协力同心、排除万难,携手建设起更加美好的新家园。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已经经过慎重的考虑,加入中国共产党将会成为我毕生的追求。我会一直以就如党组织为永恒的动力,积极创造条件,自觉接受党组织的考验,毫不动摇的朝着目标前进。并且不随大流,不受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影响,不把入党作为以后就业的敲门砖,不投机取巧,影响党的形象和威严。我会更加坚定信念,把入党作为一种信仰,平时注意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关心时事,改正自身存在的不足,提高思想觉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党组织的认同。

党组织是锻炼人的地方。我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管理自己,要计划人生,追求崇高。再次提到5月12日的汶川地震。各级领导,一切为了群众,为了群众的一切。各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各地人民群众主动站出来捐资救灾,其实不在于钱的多少,而在于那份心意,作为国家的一员对其他人的爱。此次捐款,我校供捐约两百万,其中包括老师、同学的爱心,也包括特殊党费、团费,这充分展现了我们用爱心践行使命,用行动履行责任的大局意识。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要坚定信念,在不断学习中,加深对党的认识,在政治上体现先进,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发挥聪明才智;要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从思想上接受党章,并时刻把党章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牢记党的教诲;还要诚信做人,养成良好的品德和文明的习惯,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团结协作,起模范带头作用,体现和谐。总之,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跟着党走,自觉接受党的考察,经常且主动的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学习、工作、思想等各方面的情况,深刻剖析自己,敢于承认错误,从而使得自己不断进步。

我会时刻谨记:交了入党申请书只是表明你有入党志愿,并不表明你已经具备了成为党员的条件。入党也是一个过程,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要经得起考验,对党忠诚,执着追求,加强自身修养,努力使自己早日具备一个党员应有的素质。

以上是我的一点体会和收获,请党组织继续加强对我的培养、教育和帮助。

此致

篇6:抗震救灾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四川省汶川发生了里氏7.8级地震。这是自唐山大地震以来,中国遭受的伤亡最重的自然灾难,举世为之震惊,无数国人为死难同胞落泪。

突如其来的地震,震裂了四川盆地,更震动了我们的心。那一瞬间,房屋倒塌,人民被埋,家破人亡。废墟里传来奄奄一息的呼救声,废墟外更是撕心裂肺的呼叫,呼叫着他们亲人的名字。失去亲人的痛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揪心的痛。自从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以来,举国上下关注与悲痛着。在巨大灾难面前,危难时刻,来自党中央和政府的强有力的关心与关爱是一股刚强的精神推动力量,给灾难中的同胞们慰藉、信心与勇气。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和周密部署下,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和中央各有关部门紧急行动起来,全力做好各项抗震救灾工作。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和医疗卫生人员以最快速度赶赴灾区,全力抢救受伤人员。中国国际救援队和四川、重庆、山东等地的地震救援队分别抵达灾区,全力搜救埋压在废墟下的群众的生命。各相关抢险救援队伍争分夺秒抢修公路和受损公共设施,努力争取救援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抵达重灾区。这充分表明,在党和政府心中,在全体救援人员心中,人民生命高于一切。

在这场灾害面前,党和政府是灾区人民的主心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

之所难,把各方面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想得深些、想得透些,把各项抢救和安置工作做到实处、落到细处,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每一个受灾群众中去,把人民群众抢险救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组织起来,凝聚成万众一心、迎难而上,共御天灾的伟大力量。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人民的子弟兵英勇抗震,让我们携手同心,地震震不垮灾区人民抗震救灾的决心!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赈灾难,我们一定会战胜困难。因为有爱,我们都是一家人。

灾情发生后,学校党委、行政立即行动起来,以确保师生生命安全为最高使命,全面布置学校抗震减灾工作,成立学校应急指挥部,全面启动突发灾害时间紧急预案。与此同时通识教育学院领导紧急召开临时辅导员工作会议,部署安排抗震救灾工作。学院党总支牵头成立了院抗震救灾领导小组,领导全院的抗震救灾工作。学院党总支艾鸿书记、兰敏副书记、张剑波副书记和我们辅导员立即深入到学生当中,以班级为单位将同学组织起来,并充分发挥班干部和学生党员的带头作用,安抚学生,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

5月18日,在学院党总支艾鸿书记带领下,学院组成抗震救灾小分队,赶赴绵阳市安县小坝镇小学,为那里的受灾师生提供援助。作为成员之一,这次救援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去绵阳路上,一辆辆来自全国各地运送救灾物资的汽车承载着全国人民的关怀与慰问,源源不断地驶向灾区。在小坝镇小学,我们看到师生在物资困乏的环境下,依然保持镇定,学校井然有序,接着,我们看望了部分受灾学生,悉心安抚学生情绪,并表示通识教育学院4000余名师生

篇7:抗震救灾——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的地震震惊了全国。这场堪与当年的唐山大地震可比的灾害,给我们的同胞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和痛苦。远在四川的亲人,朋友们,手足们的状况牵动着13亿国人的心。而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广大的爱国人民群众,又一次站在了严峻的考验面前,一起面对!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我是幸运的,因为我在地震的第二天就被派往四川参加抢险救灾工作。5月13号,凌晨5点接到护士长的电话,听到要紧急赴川抢险时,那时的我没有紧张,而是庆幸护士长选派了我,让我有机会为灾区人民做点事,尽些力。我迅速准备了行装赶往医院,准备手术器械。接下来的时间,我们通过军用飞机抵达成都机场,当时全部医疗队都想赶到一线,我们没有休息,准备连夜赶往北川,行至安县时由于道路不通,被迫返回绵阳市。此时,大量伤员已被转往绵阳市,医疗队没有休息,立刻开展工作。现在回想这几天的经历,我更加觉得此次的行程对我的人生观、世界观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周围全部是热情的双手、无比的勇气、坚韧的毅力,一切都让我的血在燃烧,没有疲倦、没有饥饿,我的心中只想能多配合手术,多挽救一些生命,我和同事们奔走在绵阳各大医院之间,我和同事麻醉科马挺老师不仅配合自己医院的手术还积极配合北京医疗队其他专家组的手术,我们忘记了劳累和饥饿,献出我们一份微薄的力量。这里的人和事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我,我们亲爱的温家宝总理说:这次抗震救灾工作特别紧迫,责任特别重大,任务特别艰巨,各级党和政府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做好被困群众的救治工作。总理还说:同胞们,同志们,在灾害面前,最重要的是镇定、信心、勇气和强有力的指挥。我们亲爱的总理在灾区第一线奔波,看到他淋着大雨,举着喇叭喊着: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克服困难„„看到他看望受伤的群众,我想这时候这位国家的首脑带给大家的不止是感动,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慰藉。就像总理说的,只要广大军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特别重大的地震灾害。是的,我们也要相信,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会走出这场黑暗,赢得胜利!当面临着场灾难的时候,党和国家领导人,做出来快速的决策,我们敬爱的温总理,在第一时间乘上飞往成都的专机前往受灾第一线,亲临指挥救灾。我明白了老师在课堂上讲到的共产党人的责任和使命,理解了站在老一辈的党员立场上看待自己的国家,看待自己的人民那种深切的情怀。容不得这个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同胞深受灾难困境发生。温总理在前往救援的武警战士临行前说到“我只说一句话,是人民养活了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吧。”这句话深深的倒出了一位长者的心声,一位老党员的心声。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人民支持是党执政的前提,人民是创造这个社会财富的缔造者,他们养活了不仅仅是五警战士,他们养活了我们工作在各个战线上的人们,同时我们在各条战线上继续创造的社会的财富。人民的利益不受保护,还有谁的利益值得去保护呢?在地震发生后的不久,全国范围的爱心接力活动张开,热心的公众积极关心着灾情和灾区的人民,向灾民伸出援手,及时捐赠,帮助灾区人民渡过生活难关,重建家园。我看到在这场灾难中,为抗灾,而奔走前线,赶赴抗灾的第一线的共产党员,和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医务人员,我向他们由衷的产生尊敬,是你们在这个时候撑起了灾区人民希望的蓝天,是你们给了那些还压在废墟中的人们生还的希望,我愿意从你们身上学习,不管我是否是一名党员,我愿已那些优秀楷模的党员们作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为社会做出贡献。而当前,我要和身边医务同道们一道增强信心、勇气和团结,和所有的一线抢险人员一起贡献自己微薄之力!

让我们携手同心、众志成城,与灾区的同胞们共渡难关,早日赢得抗震救灾的胜利!

我们衷心的为他们祁福!让我们大声呼喊我们都是汶川人!我们爱祖国,让我们把悲痛留给昨天,藏在心底,树立信心,早日重建我们美丽的家园!

篇8:抗震思想汇报

一、重视舆论导向, 确保高校正确的宣传方向

在抗震救灾中, 全国各方媒体组成宣传思想战线, 广泛深入地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抗震救灾的重大决策部署, 全面及时地报道抗震救灾工作的最新进展, 宣传灾区全力抢救和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的具体措施。据统计, 在抗震救灾中, 全国各大媒体有超过2000名记者深入灾区进行采访报道, 他们记录下了无数动人心魄的救援场面, 向世界发出了中国在灾难面前发出的坚强而团结的声音, 向全国发出了党中央、国务院在应对这场突发性特大灾难时发出的果敢与坚持的声音。正是在这种声音的召唤下, 全国人民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 倾尽力量参与到抗震救灾的行动中来。

抗震救灾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 牢牢地把握住舆论导向是宣传工作争夺话语权高地的致命武器。胡锦涛在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对舆论导向作用做了深刻的阐述, 他强调指出“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 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舆论引导正确, 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 误党误国误民。”刘云山同志也针对现当代宣传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他认为:“当今信息时代, 宣传舆论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话语权的争夺2。”

二、善用网络媒体, 提高高校宣传的实效性

通过对抗震救灾宣传报道的观察和分析, 我们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参与抗震救灾宣传报道的诸多媒体中, 网络新媒体以其独有的信息传播的速度快, 信息量大, 受众广等特点独领风骚, 这是其他媒体望尘莫及的。美国的未来学家托夫勒曾预言:“谁掌握了信息, 控制了网络, 谁就拥有整个世界。”

毋庸置疑, 网络媒体已渗透到高校的各个层面, 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校师生, 也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这样一个改变世界科技面貌的工具, 是一把“双刃剑”, 如何善用它是是否能够能提高高校宣传实效性的关键,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保证。早在2000年, 胡锦涛就指出:“特别要认真研究互联网对青年带来的影响, 努力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 打好网上宣传教育的主动仗, 努力使互联网成为广大青年获取知识信息的新窗口和接受思想教育的新途径。”3胡锦涛同志曾经说过“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 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4

高校宣传善用网络媒体在于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注意力集中于主题网站上。有学者认为, 注意力是公众或消费者对某事物的关注度5。高校主题网站的运行没有经济效益的要求, 但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和鲜明的导向性, 强调的是社会效益。这个社会效益体现为帮助学生个体实现个体社会化, 提高学生运用网络传媒的素养。我们认为, 高校首先要在抓校园网建设的同时, 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作出科学规划, 在人员、资金、软件和硬件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 为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其次, 积极丰富主题网站的信息量, 合理规划、科学布局;第三, 必须要组成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队伍——“网络政工”,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使命感, 主动学习网络知识和技术, 熟练运用网络技术, 在网络上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校网络技术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觉悟, 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网上不良信息清理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手段;要重点做好校园网上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 清理整治内容包括网络淫秽色情、暴力、赌博等各种有害信息, 要逐个清查网络的链接服务、提供托管服务、服务器虚拟空间服务和个人主页服务;对校园网、BBS、聊天室等交互式栏目实行专人管理, 对网上和有害信息要进行全天侯监控, 及时发现和删除各类有害信息, 主动参与到网络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 有针对性地及时解决大学生中出现的思想问题, 形成以灌输、引导和监控为主要手段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抢占网络阵地, 唱响主旋律。将网络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最优化发挥, 提高高校宣传的实效性。

三、强调统筹协调, 促进高校宣传的可持续发展

在宣传抗震救灾报道过程中, 宣传思想战线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 坚持统筹协调, 召集有关部门在充分协调的基础上, 拟定报道安排, 统一报道口径, 撰写宣传提纲, 组织巡回演讲, 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 形成强大宣传合力6。

统筹协调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之一, 是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统筹协调地开展工作, 才能在保证大局的前提下全面利用资源,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只有统筹协调地开展工作, 才能在保证的工作的质与量, 促进工作的良性循环。

作为高校宣传工作者, 我们要想保证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必定要强调统筹协调的工作方法。首先, 站在全局的高度来部署和开展宣传思想工作, 宣传思想工作服从大局、服务大局, 是我们党宣传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 也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树立大局观念, 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大局服务, 是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环节, 同时也是保证高效宣传主动权的关键。高校的宣传部门只要能够把全校各级部门的力量组织起来, 协调行动, 才能及时、全面地报道各部门的消息。不仅能够增加行政部门、教学部门的透明度, 还能够更好地构建学校各级部门与全体师生员工的沟通途径, 才能最终做到为大局服务。其次, 高校宣传部门作为党委主管宣传思想工作的职能部门, 在舆论宣传、政治理论学习、“两课”建设、日常思想工作、文化建设等方而, 处于牵头或协调的地位。这既是党委赋予的光荣任务, 也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有利条件。高校宣传工作者要从学校党政工作的大局出发, 主动与学工部、校工会、校团委等有关职能部门联系, 加强统筹、加强策划, 协调各方面共同行动。提高学校各部门的参与度, 调动积极性, 整合资源, 把发挥自身作用与借助外力结合起来, 打总体战, 形成强大合力和整体效应, 最终促进高校宣传工作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务必走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党群部门和政工干部的事”的认识误区, 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整体性、全员性。在统筹校内资源的前提下, 统筹校外的各项资源, 联合其它媒体和高校宣传工作者, 积极主动地交流学习, 不断更新宣传工作者自身的知识建构, 为进一步促进整个宣传工作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倡导以人为本, 落实高校宣传“三贴近”原则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 全国宣传思想战线及时发布抗震救灾情况和信息, 广泛发动全国上下支援地震灾区。全国各地的爱心捐赠纷纷涌向灾区人民。特别另作为新闻人的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举国哀悼之际, 新闻媒体取消了娱乐类节目和报道, 所有报纸和频道不约而同地庄严肃穆。这些都是“以人为本”理念在宣传思想工作中彰显, 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和一致好评7, 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

众所周之, 胡锦涛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一脉相承的, 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 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把以人为本理念用于新闻宣传中, 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新闻工作的新发展。胡锦涛指出, 在新闻宣传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他还强调, “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 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

作为新闻宣传的一个重要分支, 高校宣传工作也必须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才能更好地落实“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的三原则, 这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长期实践的总结, 揭示了高校宣传的本质是为师生工作, 具体表现为宣传师生、教育师生、引导师生、服务师生的工作, 把解决师生思想问题与解决师生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高校宣传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把更多的镜头对准师生, 把更多的版面留给师生, 其中典型宣传是优先考虑的方法之一, 这也是抗震救灾宣称工作给予我印象深刻的方法之一。“5·12”之后, 各方媒体全天候、全频段滚动宣传抗震救灾各类先进典型, 极大的加强了宣传的社会影响力。高校宣传工作者也可以深入师生群体, 挖掘真实故事, 用事实说话, 用典型说话。设立典型宣传组, 下分典型宣传基础工作、重大典型宣传和宣传教育材料三个小组, 并根据需要, 建立了“学校先进典型库”。在总体把握先进典型事迹特别突出、反映特别良好、影响力大、全校师生员工公认的前提下, 打破常规, 扩大先进典型发掘面, 将先进典型的推荐由单纯依靠各级组织推荐改为组织推荐为主, 师生举荐和宣传工作者发现相结合的办法, 最大限度地发现、挖掘先进典型;简化典型宣传审核报批程序, 只要符合学校反映良好、影响力大、全校师生员工公认的原则, 即作为先进典型进行宣传;灵活调整典型宣传内容, 根据学校所处不同时期的需要, 从“典型库”中挖掘、提炼事迹感人、针对性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制定宣传方案, 提出宣传意见, 组织学校宣传工作队伍深入采访, 统一推出, 集中宣传;突破典型宣传地域观念, 加强与校外媒体的交流和合作, 共同挖掘和树立重大先进典型, 增强了典型宣传的实际效果和社会影响力。其次, 要善于用大家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教育, 关心师生的喜怒哀乐, 倾听师生的所思所想, 及时向上反映师生提出的问题, 做好宣传工作者的桥梁作用, 在提高时效、增强实效上下上夫, 在扩大容量、提升质量上下上夫。总的来说, 我们要把师生是否拥护、是否赞成、是否满意, 作为衡量宣传思想工作是否有效的根本尺度和评价宣传思想工作是否落实“三贴近”原则的根本标准。

参考文献

[1]郑言惠.宣传思想工作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几点认识[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08 (9) :15-16

[2]刘云山.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创新扎实做好下半年宣传思想工作[R].北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2008年6月15日在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08-06/24/content_8430104.htm

[3]胡锦涛.扎扎实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下作,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思想文化保证[N], 人民日报, 2008-01-23.

[4]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R].人民日报, 2008-6-20

[5]生佳根.高校主体网站构建概念——注意力[J].教育信息化2005. (16) :16-18

[6]刘云山.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创新扎实做好下半年宣传思想工作[R].北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2008年6月15日在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08-06/24/content_8430104.htm

上一篇:微信群裂变营销方案下一篇:漂流瓶引人注目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