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道德计划

2024-07-14

网络道德计划(共10篇)

篇1:网络道德计划

雷州市第八中学

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计划

雷州市第八中学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一、教育目标

计算机互联网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往往起着资源共享、增长知识、发展智力的作用。网络已成为青少年与时俱进、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缺乏足够的鉴别和自控能力,往往容易在网络世界中迷失方向,误入歧途。在这个世界多极化、思潮多元化、人的发展多向化的时代,学校围墙已无法阻隔网络的渗透,也没有必要去阻隔。与网络共处一个时空的学校德育应主动迎接网络传媒的冲击与挑战,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及时更新德育观念,调整德育内容,优化德育环境,创新德育模式,构筑适应网络时代特点的学校德育框架,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用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熏陶学生,用文明、健康、向上的环境引导学生,用新鲜、趣味、生动的方式吸引学生,最终达到网络德育入脑、入心、入情、入理的绩效。

二、网络道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周童

副组长:周航(常务)***

*** 成员:*** ***

***

***

*** ***

*** 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德育处负责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家庭网络道德教育以及网络时代的学校德育策略研究;教学处负责学校内部网络建设,网络管理和校园网络设施安全管理;主控信息中心负责全校师生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其他相关科室负责做好配合和落实工作。

三、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工作内容

(一)制作“宣传册”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宣传册负责部门:德育处、教学处)网络信息中心宣传册内容: ⑴《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⑵校长致辞;

⑶雷州市第八中学学生网络文明倡议书; ⑷雷州市第八中学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计划; ⑸刊载正面宣传案例。

(二)在校园内开展一些网络知识图片展览,充分利用板报、墙报、标语、广播、校园网等形式,进行宣传活动,形成健康的网络知识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网络德育引导。通过校报、黑板报、组织学生学习讨论《互联网管理条例》和教育部颁发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广泛开展网络文明教育宣传活动。

(三)由校团委、少先队和学生会组织实施,老师加强指导,开展一次网络学习互动活动,以网页制作比赛等形式,教师给予讲评指导,向学生提供一些应用技巧,以及校园网资源的分类、使用、获取。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容易获取到所需的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四)在非毕业班举办网络文明教育系列活动。举办一场“学生上网的利与弊”为题的辩论赛;开展“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和研究”的探究活动,德育处写出调查报告,通过辩论、调查、研究,达成共识,让学生对上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五)由网络信息中心和团委组织一次以“做文明网民,上健康网络”为专题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辨别是非,正确应用网络进行学习,对组织好的班级进行拍摄留念,将其剪影在文化长廊展示,并进行表彰。

(六)以专题演讲、专家讲座、“远离网吧”宣誓等网络文明教育列入11月份“11·9”安全教育周活动中,对学生文明上网,远离网吧等提出明确要求,组织学生签订《文明上网承诺书》,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网络文明意识和诚信自律意识,每个班进行网络文明宣誓。

(七)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把学校网络资源利用起来,提供学生在校园开展文明上网的场地,校园网在课外活动时间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向学生开放,吸引学生参加为学生创造在学校上网的合理机会,把学生从社会不适宜的网络环境中争取过来,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文明、健康上网,更好地为学业服务。

(八)利用校园网开设学生心理咨询热线,关注学生的心灵,让孩子们能够把自己的心思与同龄人沟通,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这有利于教育者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把握问题的关键,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帮助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各种心理问题,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行目的。

(九)优化网络时代的德育环境

1、优化德育环境是渲染德育教育气氛,感化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而网络文化的开放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是青少年网络行为失范的环境因素,为此,社会、家庭、学校应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三位一体”的网络文明系统,2、提高家长的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意识,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监护和指导的作用。优化德育环境。我们建议家长:(1)父母应该与孩子一起学习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在与我们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成人不仅便于与我们沟通交流,甚至还会保持青春和童心,这种千载难逢的良机不可错过。

(2)让我们多多体验成功。研究表明,人接触不良信息的反应是不同的,对网络和游戏的迷恋也不相同。在生活中成功的人,受的影响较小,而在生活中失败的人,容易沉溺于虚拟时空。因此,让孩子在生活中获得成功,是抵御不良媒体的关键。

(3)孩子上网前必先立下规矩。可以根据《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执行,还可以具体一些,如:每天使用计算机一般不超过一个半小时,在与别人交流时,不泄露个人与家庭的秘密,学会选择并欣赏健康网站等等。

(4)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网络之所以容易使孩子过度痴迷,往往与他们的课外生活贫乏有关。因此,培养学生养成广泛的兴趣,尤其是热爱户外运动,是至关重要的。

(5)引导孩子学会交往。孩子长大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而社会却离不开同龄群体的密切交往,离不开深刻的体验。所以,让孩子从小生活在伙伴的友谊之中,是避免虚拟时空诱惑最重要的保障。

篇2:网络道德计划

单选题

1.公务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索贿受贿 2.强化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可以切实维护廉洁从政行为规范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3.对违反廉洁从政行为作出处分、处理、处罚等具体规定的法律法规不包括----合同法 4.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和文件规定,省、地两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的----配偶及子女 5.()时期,全国一度处于无政府状态,----文化大革命

6.《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公务员出现违反廉政纪律----开除处分 7.根据《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三个月 8.贯彻实施廉洁从政行为规范的重要基础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严格自律 9.《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所适用的范围不包括----农村村委会中的党员

10.根据《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辞去职务或者退休的----三年内 多选题

1.规范公务人员廉洁从政行为,促进公务人员廉洁从政的重要意义表现在----是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对公务人员教育、管理、监督的现实需要、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要保证

2.对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廉洁从政规定行为的惩处,可以分为----组织处理、政纪处分、党纪处分

3.《廉政准则》对党员领导干部私自从事盈利性活动的行为做出了禁止性规定,继不准----个人办企业、在盈利性企业兼职、借他人名义经商 4.公务人员廉洁从政的基本要求是----ABCD 5.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规范不断健全完善相继颁布的基础性法规包括----《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

6.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规范有哪些表现形式----ABCD 7.坚持党的宗旨是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重要要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应做到----ABCD 8.属于公务员以交易、理财等形式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是----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购买房屋、汽车等用品、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出售房屋、汽车等用品、9.《廉政准则》第七条对党员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谋取私利的行为做出了禁止性规定,包括----干预和插手批办各类行政许可和资金借贷等事项、干预和插手经济纠纷、干预和插手国有企业重组改制 10.提高公务人员廉洁从政道德水平,要坚持党内外监督相结合,发挥()的监督作用----ABCD 判断题

1.贯彻实施廉洁从政行为规范要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对 2.我国现阶段的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实在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对

3.公务员必须切实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对 4.党员领导干部可以利用知悉或者掌握的内幕信息谋取利益----错

篇3:网络社会,网络道德

网络, 重要的信息载体和交流工具, 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的便捷平台, 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和极大的便利。在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时, 网络世界中不和谐的声音开始逐渐凸显出来。网络病毒、网络黑客、虚假信息、网络欺诈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引发我们对“网络社会”的思考。网络社会生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 正是它的特殊性决定了网络社会道德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自主性

互联网本就是人们在一定利益和需要 (资源共享、互惠合作等) 的基础上自觉自愿地互联形成的。在“网”中, 每一个人既是参与者, 又是组织者。正是因为网络是人们自己建立起来的, 所以人们必须自己确定干什么、怎么干, 自发地“自己管理自己”“自己为自己做主”“自己对自己负责”, 自觉地做网络的主人。在网络建设之初, 信息贫乏且杂乱无章, 此时就有许多网络人无私地大量上载信息, 并为那些杂乱无章的信息资源建立管理程序、编制各种实用软件, 以方便网络用户特别是那些不太熟悉网络的人访问和运用网上资源, 只是这种行为现在变得越来越商业化了。网络建立起来后, 为了维持网络的正常秩序, 网络人自觉地订立规范, 当发现不道德网络行为时, 人们会自发站出来驱邪扶正。网络社会的道德规范并非根据权威意愿建立起来的, 而是网络人自发行为的结果。由于网络道德规范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利益和需要制定的, 因此增强了人们遵守这些道德规范的自觉性。

网络社会不同于现实社会, 人们在网络中接触更多的是陌生人, 很少会有人去干预、过问、管理和控制网络中事, 而是更多地表现为自律。因此, 在网络社会中, 人们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自主性的新道德。

*开放性

时空, 一直是限制人们交往的主要障碍。信息技术带来传播方式的现代化, 使人们即使居住在不同的州、时区、国家, 也可以“在一起”工作、娱乐, 方便地交往、合作乃至打成一片。也正是因为人们的交往不再受时空的限制, 不同道德意识、道德观念、道德行为的冲突、碰撞和融合也就不可避免了。

由于人们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不同, 使人们的交往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人们不能相互理解, 也缺乏交往的方式和手段。互联网的全球化, 不同国家、地域、种族的独特行为和奇风异俗都必须接受人们目光的洗礼, 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交往的有效方式和手段。人们通过学习、交往、教育和阅读等增进相互间的沟通和理解, 从而更宽容、更通情达理。落后的、无聊的、非人性的和反社会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 与先进的、合理的、代表时代发展趋势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并存, 它们之间的冲突、碰撞与融合更加表面化和现实化了。因此, 互联网全球化, 使网络道德的开放性由可能转化为现实。

*多元性

现实社会中, 每一个特定社会只有一种道德处于主导地位, 其他道德只能处于从属的、被支配的地位, 因此现实社会的道德是单一的。但网络社会中, 既存在主导的道德规范, 如不应该制作和传送不健康的信息、不应该利用电子邮件作商业广告、禁止非法闯入加密系统等, 也存在网络成员自身特有的多元化道德规范, 如各个国家、民族、地区的独特的道德风俗习惯等。

网络社会中, 网络成员是自愿互联的, 故成员间的需求和偏好具有更多的共同性, 他们抱着同一个目的联系起来。因此, 彼此间行为的共同点就是“求同”, 除了为此必须遵守的共同的道德外, 他们不需要强求具有统一的道德。也就是说, 只要其网络行为不违背网络社会的主导道德, 他们并不需要因为加入互联网而改变自己原有的道德意识、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然而, 净化网络语言, 优化网络环境, 必须从网络道德抓起。网络道德是人性道德的折射。因此, 要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不仅要出台相应网络法规、网络道德守则, 更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道德文化和道德教育的实施。

网络道德

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遵循的道德准则, 我们称之为社会道德。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 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它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 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社会和谐发展需要社会道德维系, 网络和谐发展自然也需要网络道德来加以约束。何谓网络道德, 指以善恶为标准, 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网上行为, 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 与信息网络相适应, 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 网络道德应运而生。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 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 它是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

网络道德具体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一一了解一下吧。

*全民原则

网络道德的全民原则内容包含一切网络行为必须服从于网络社会的整体利益。个体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不得损害整个网络社会的整体利益, 它还要求网络社会决策和网络运行方式必须以服务于社会一切成员为最终目的, 不得以经济、文化、政治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为借口把网络仅仅建设成只满足社会一部分人需要的工具, 并使这部分人成为网络社会新的统治者和社会资源占有者。网络应该为一切愿意参与网络社会交往的成员提供平等交往的机会, 它应该排除现有社会成员间存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差异, 为所有成员所拥有, 并服务于社会全体成员。全民原则的两个基本道德原则是: (1) 平等原则。每个网络用户和网络社会成员享有平等的社会权利和义务, 从网络社会结构上讲, 他们都被给予某个特定的网络身份, 即用户名、网址和口令, 网络所提供的一切服务和便利他都应该得到, 而网络共同体的所有规范他都应该遵守, 并履行网络行为主体所应该履行的义务。 (2) 公正原则。网络对每个用户都应该做到一视同仁, 不应该成为某些人的特别规则和特殊权利。作为网络用户既然与他人拥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 那么就不要强求会享有特殊待遇了。

*兼容原则

网络道德的兼容原则认为网络主体间的行为方式应该符合某种一致的、相互认同的规范和标准、个人的网络行为应该被他人及整个网络社会所接受, 最终实现人们网际交往的行为规范化、语言可理解化和信息交流的无障碍化。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要求消除网络社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网络行为主体间的交往障碍。

兼容原则要求网络共同规范适用于一切网络功能和网络主体。网络的道德原则只有适用于全体网络用户并得到全体用户认可, 才能被确立为标准和准则。要避免网络道德的强权措施, 谁都没有理由把自己的行为方式确定为唯一的道德标准, 只有公认的标准才是网络道德的标准。

兼容原则总的要求和目的是达到网络社会人们交往的无障碍和畅通的信息交流。在网络社会中, 如果有人因为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原因而无法和他人交流, 有人因为不具备某种语言和文化素养而不能与他人进行网络交往, 有人被排斥在网络系统某个功能外, 这样的网络就是不健全的网络, 这种网络社会也是不道德的, 因为它排斥了参与社会正常交往的基本需要。因此, 兼容不仅仅是技术问题, 也是道德问题。

*互惠原则

网络道德的互惠原则表明任何网络用户必须认识到他是网络信息和网络服务使用者的同时也是享用者, 既是网络信息的生产者也是提供者, 网民们有网络社会交往的一切权利时, 也要承担网络社会对其成员所要求的责任。信息交流和网络服务是双向的, 网络主体间的关系是交互的, 用户如果从网络和其他网络用户得到了利益和便利, 也应同时给予网络和对方一定的利益和便利。

网络道德规范

近年来, 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日渐增多, 特别是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进行造谣诽谤的违法犯罪现象较为突出:网络上捏造事实恶意诽谤他人, 损害他人名誉;利用社会敏感热点问题, 借题发挥, 炮制谣言, 误导民众, 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 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在网络上以发布、删除负面信息相要挟, 索取被害人或者被害单位财物, 聚敛钱财。值得注意的是, 社会上还出现了一些专门从事造谣、炒作、“删帖”等所谓的“网络公关公司”“策划营销组织”和“网络推手”。它们以营利为目的, 违反国家规定, 有偿提供“删帖”“发帖”等服务, 牟取巨额非法利益, 使得网上造谣、炒作活动越来越呈现出一种组织性特征。人们深受其害, 社会对此反映强烈。

多年来, 国家为加强互联网管理, 规范互联网秩序, 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 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国务院《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 对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网络具有公共性、匿名性和便捷性, 一些不法分子将网络作为新的犯罪平台。

2013年9月9日,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网络道德教育

加强网络监管, 需要法制建设, 用法律修正网络的违法行为。加强对网络技术的管理, 通过技术手段打击违法行为, 更重要的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1) 加强正面舆论引导。

(2) 加强网站责任意识。

(3) 加强公民社会道德教育。

(4) 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篇4:谈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与道德他律

【关键词】网络道德;自律;他律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传播新信息、获取新知识的沟通渠道,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互联网带来便捷、时效的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有关网络道德方面的问题,成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必须要面对、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自律精神

1.大学生网络行为上的道德自律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网络社会中,介于其独有的虚拟性特点,要求大学生在行使网络权力时,理性的面对在网络行为中衍生的道德行为,相对于传统的社会道德主要以外部力量制约、依靠道德他律而言,则需要更强大的自我约束力及道德自律。在网络行为的过程中,大学生能够自我要求、正确的把握、及时检验和校正自己网络行为的同时,体现了其网络道德自律的形成。绝大部分的网络社区仅仅靠执行行政命令是很难建立、维持下午的,它需要建立在互联网使用者自觉的遵守一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

在督促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同时,培养他们充分意识到一种潜在的网络道德规范、网络道德行为是出自于自身的需要、处事的根本,认识他人利益、公共利益与自身利益的一致性,培养遵守网络公共秩序、保障网络道德规范的品质,做到自我规范,自我约束。摒除网络上的互相欺骗、肆意破坏、甚至抵御网络犯罪的各种诱惑,无论是否有人看见或听见,都将网络社会道德作为一种责任来自觉自愿坚守。

2.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是其网络行为的必然要求

在传统的校园生活中,大学生一切的言谈举止都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意识的限制。而在个体自主性、虚拟性极强的网络社会中,在缺少他人干预、管理和控制的网络环境下,必须通过大学生自律这种新型的道德行为模式,才能共同构建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对于其网络行为来说,是不具有强制性的,只有依靠大学生自身的内在道德标准和外在行为自我约束,将规范化的网络道德行为作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模式。一部分大学生在心理上、思想上还不够成熟,他们对于自身网络行为是具有一定的是非观,在其认知上是充满理性的,但行为上却又缺少相对等的自控能力,会出现例如沉溺于网络以致影响学业、影响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的正常交流等情况,由此,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是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必然要求。

3.大学生网络自律是其在校自我管理的充分体现

互联网在满足大学生学习生活需求的同时,若缺少正确的引导,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想。一部分人认为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可以罔顾所有规章制度、道德观念而为所欲为,有些人在网络上以虚拟ID身份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观点、不讲网络道德辱骂他人、利用网络知识和技术攻击他人网站成为“黑客”、甚至出现利用网络违法犯罪,一些大学生因现实生活中的交流困难而依赖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寻找心理安慰。面对校园网络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在加大学校常规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要引导大学生明确在自身网络信息化社会中必须要履行的道德权力、义务;克服上网陋习,把握健康网络社会的发展趋势;指导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服务,强化网络道德自律意识,维护校园网络秩序。

二、构建大学生网络道德他律的监督机制

1.完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机制

传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距离相对狭窄、封闭,家庭、亲人、朋友、社会以一种简单的相处方式维系之间的联系。大学校园是一种人与人之间距离较近的熟人社会的缩影,在现实校园文化、环境中,由于现实社会的道德标准较为明确,大学生彼此的道德意识也都非常强烈,培养、教育他们将现实校园中存在的道德意识运用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工作者在不断提高自身思想、素质的同时,学会利用网络特性、掌握网络文化,以正确的网络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老师利用课堂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以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影响学生;通过网络聊天、讨论、邮件等方式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他们所关注的话题,对于互联网上的一些不良信息,学会讲求方式方法并有针对性的展开沟通与引导。

2.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内容

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缩影,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相关要求,在当今社会中,我国公民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些现实社会中的具体规范也同样适用于网络世界。然而,在网络社会中产生的一些网络行为已经无法用现有的社会道德去规范、衡量,而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形成时,必然造成网络道德的缺失。因此,随着网络时代及其技术的发展,作为网络世界的使用者之一,要尽可能的规范、丰富大学生网络道德内容,逐步形成统一的道德规范。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好的经验,在校园网络的使用上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管理条例。

3.提高网络技术的监管力度

在进行网络道德自我约束的同时,要不断加强从技术层面上进行网络监控,及时纠正网络道德失范,限制并制止任何网络违法犯罪的可能性。通过设置防火墙阻截一些不良信息的发布与侵入,过滤不安全因素,保障网络信息的正确性、安全性;还可以设置上网用户的网络访问权限,屏蔽一些未经授权的上网人员和不具备信任度的网站;设置进入口令和对数据加密当方式,对一些重要文件加以保护,防止一些重要信息被篡改、复制、污染,增强网络社会在技术使用上的安全性。目前逐步普及的网络实名制对于防止利用网络虚拟身份欺诈、约束网络行为起到了重要作用。学校要加大校园网络技术监管力度,将不良上网行为消灭在萌芽之中,净化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程敬华,龚春明.校园网络道德建设的实施路径[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11,11.

[2]冯亮.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8,11.

[3]孙跃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其对策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1.

[4]刘娜.论道德自律对网络文化发展的影响[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5.

[5]谭晓玲.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理性回归:从他律到自律[J].中国科教新导刊,2010,16.

作者简介:余佩媛(1983—),女,陕西西安人,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助教,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篇5: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

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

21世纪,信息产业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信息活动和网络安全问题上不断遇到许多新的挑战,伴之而来的网络道德随之产生。除技术规范、法律规范对网络安全的影响外,网络道德在信息活动中对网络安全的保护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有效地发挥网络道德对网络安全的作用,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有的放矢地开展全民网络道德教育,规范网络行为是行之有效而又简便易行的重要方法之一。

作 者:刘利萍 作者单位:贵州省警官职业学院 理论部,贵州 贵阳 550005刊 名: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年,卷(期):20(4)分类号:B82关键词:互联网 网络道德 网络安全

篇6:网络安全与网络道德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个阅读内容课,但我足足用了2个课时,而且还布置了一次家庭作业。因为我觉得如此关键的知识光读一遍是还不够的,重要的是要理解,明白里面的重要性。上完了后,心里总算对他们才有点放心,不必担心他们会沉迷在电脑当中;不必过多的担心他们会为了好奇瞒着家长、长辈去见陌生的网友;也不会再担心他们为了贪小便宜而被网络中的人欺骗。当然,这也只是我的希望而已。关键还是在他们自己!

初一的学生,许多思想还非常单纯,对外面的世界总是太向往,当然跟家庭教育也有一定的关联,教育好的或许会自觉些,缺乏家庭教育的小孩,一旦在这个阶段上再得不到一定的指导,走上歧途的例子却是很多的。所以在课堂上,我举例很多,各方各面的基本都有,也把事情说得特别严重,希望他们能意识到现在网络不但精彩也很危险,稍微不小心,我们就会吃亏。

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首先是从“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说起,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对该内容的理解。网络可以帮助我们学习上的很多忙,要求他们必须以学习为中心点去使用计算机;其次了解一些网络上的相关法律法规与版权知识产权内容;还有就是必须要文明上网,文明聊天,必须遵守相关网络上的礼仪与规则;最后从中提高自己的保护意识与能力,包括两方面的问题:

1、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工作与查杀毒的意识;

2、对自身安全的一个保护意识必须加强。

补充:通过作业可以看得出以下几点问题:

1、大部分学生都能认真对待,并能从中意识到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并决心以后会注意改正。

2、个别少数学生对待不够认真,希望他们真的能理解到自身的处境和走好以后的每一步。

篇7:网络道德建设初探

网络道德建设初探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在分析网络道德问题的.特点及其原因的基础上,从人性尊重、社会和谐以及网络的技术特点出发,提出了网络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并阐述了当前网络道德建设的主要环节.

作 者:曹劲松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江苏,南京,210093刊 名:道德与文明 PKU CSSCI英文刊名: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年,卷(期):2002“”(2)分类号:B82-057关键词:网络 道德 规范 建设

篇8:网络道德计划

网络对中小学生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上信息泛滥可能造成中小学生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 影响中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网络交流的隐藏性、无约束性, 极容易使中小学生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 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长期上网会引发中小学生网络孤独症, 人际情感淡漠, 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网恋”和网络聊天会引发中小学生系列感情纠葛, 导致各种情感问题;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 会诱发中小学生的双重人格障碍;网络操纵时间失控, 还会导致网络成瘾症, 使中小学生变得孤独、敏感、忧郁、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 甚至出现精神障碍、自杀等情况。因此, 信息技术教师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课等多种手段与方法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已成为其义不容辞、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一、教师要不断挖掘信息技术教

材的内容, 结合生活实际及具体案例, 及时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及安全上网教育。例如在学习《因特网上学本领》一单元时, 就可在传授知识与技能操作的同时, 对学生加强此方面的正确引导, 告诉他们网络资源虽然丰富多彩、信息海量, 有益于我们的学习。但它除具有积极作用的同时, 也存在着很多不健康、虚假的东西, 甚至还有许多人利用互联网络做一些不道德以及违法的事情。空洞的说教难以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要注意搜集整理一些具体的事件事例, 图文并茂的展示讲述给学生听。让其意识到遵守网络道德, 自觉遵守有关保障计算机系统安全性政策和规定的重要性, 使之不去设计、传播计算机病毒及有害信息, 注意保护自己的密码与信息, 不盗用窃取他人资料, 不随便与网友见面。要做一个文明网民, 要有安全上网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二、要有效利用各种技术手段, 阻止不良信息的传播。

例如在上网计算机上安装过滤软件, “绿坝-花季护航”就是一款不错的上网过滤软件。它是我国政府为净化网络环境, 避免青少年受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影响和毒害, 由国家出资垄断, 供社会免费下载和使用的上网管理软件, 它可以有效识别色情图片、色情文字等不良信息, 并对之进行拦截屏蔽, 同时具有控制上网时间、管理聊天交友、管理电脑游戏等辅助功能。这种安装容易, 操作简单的过滤软件, 为广大教师及家长管理孩子上网活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对于有研发实力的学校或教师, 可进行针对性的改造与设计相关软件, 效果会更加明显。

三、要与学生家长及社会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 起到共同监管的作用。

不可否认我们大部分学生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上网指导, 还有少数家长由于工作等原因, 疏于对孩子学习和生活的照顾, 导致学生在不被父母知道的情况下私自去网吧上网。我们要利用开家长会等契机实行家校联合。召开家长会、发告家长书, 让家长了解不健康网络的一些危害, 提高家长的防范意识, 请家长协助监督学生课余生活, 并要求家长主动协助学校监督学生课余生活, 严格限制学生上网时间、访问站点, 避免学生沉溺于游戏和接受不良信息。此外, 还久争取社会的支持, 在双休日不定时与相关人员去附近网吧巡视, 从而杜绝未成年人进入网吧。

四、要定期开展以“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例如专门召开主题班会, 给学生提供相互借鉴学习的机会, 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加深对上网的正确认识。还可以进行“网络安全与道德”读书征文活动, 起到在广大中小学生中普及网络安全常识, 提高网络道德修养的作用。征文及读书学习活动, 可以促进中小学生自觉树立网络安全与道德意识、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利用网络学习文化知识和加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从而创建文明健康的网络风气。

篇9:网络的道德问题

关键词:网络;道德;法律

中图分类号:D64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8-0103-02

1 网络时代,虚拟对现实的挑战

近几年来,网络的迅速发展带来科技发展的新时代。网络的便捷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便捷,由此而衍生的很多网络道德问题成为社会上难以解决的难题。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的虚拟空间挑战着法律的现实世界。

网络规模上的突破是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一个重要体现,网络技术的改进和普及、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为网民数量大量、快速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中国互联网正在逐渐走向成熟,将来在国际网络社会中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表明,中国网民于1997年的63万增至2005年的1亿;2005年以后,以每两年增加1亿网民的速度上升;2009年1月,中国网民数量已达3亿,于同年5月达到3.2亿。

2008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已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网民数量第一,同时跃居世界第一的还有中国宽带网民数和国家域名注册量,这3项重大突破举世瞩目。数量上来看,网络规模具有很大的突破,那从质量上来看又将如何呢?

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网络恶搞、不负责任的谩骂、对他人的人身攻击、造谣、网络诈骗、流氓软件……这些挑战道德准绳的负面影响带动了一些不良社会风气。青少年由于沉迷于网络的不良信息而导致犯罪的现象屡屡出现,更有甚者在铁窗的那一端以空洞的眼神、嘲讽的语气、冷漠的表情对着记者讲述一切犯罪经过,却毫无后悔之意。他们的心态问题严重,变得毫无人性。

2 网络道德问题的规范和原则

什么是网络道德?很多人认为网络道德属于道德问题,但笔者认为网络道德从严格意义上来看,已经不仅仅是道德方面,不完全属于通常意义上的道德范畴。如网络色情,由于在中国所有色情活动都是法律法规所禁止的,法律法规所禁止做的事,企业或者个人一旦涉及,其行动已经构成违法。可以看出,网络色情触及到法律范畴比道德范畴更多一些;再如网络盗版,它已侵犯当事人的版权,损害了著作人的利益,更使得盗版现象猖獗旺盛,令市面上盗版音像制品禁而不止,也已构成了违法行为。

从上面的两个方面可以看出,网络道德问题更多的属于法律范畴。对于青少年来说,网络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尤其是自我控制能力与分辨能力较差的未成年人,这就意味着需要对网络道德标准进行规范。在解决各种各样的网络伦理道德问题时,应从客观分析现实生活中人的利益着手。网络道德与社会道德总体应该是一致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网络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反映。一般而言,网民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样的道德素质,在虚拟空间也会有相应的道德品质体现。网络发展同样需要自律,网络行为也需要和其他社会行为一样有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原则。

3 如何建立网络道德的规范体系

网络道德的失范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错误行为,它是道德意识和品德心理畸形发展的具体反映,具有危害性。很多人认为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环境里,可以畅所欲言,不负责任。有些人把网络视为人格的放纵,对网络空间观念存在错误理解。

3.1 提高网络教育

互联网应利用自身的教育优势,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交流媒介,可以对学校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产生显著的影响。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网络道德教育都有独特的优势,传统思想教育的封闭性受到网络社会开放性的极大挑战和冲击。青少年阶段是一个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段,在这一阶段中,他们对事物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及挑战心,就像海绵一样吸食着各个领域的知识。学校所教的知识过于片面化,甚至有些时候会回避一些问题,促使青少年们对这些方面知识的好奇,从而更容易的受到网络负面影响。由于大多青少年都有着一帆风顺的学习与生活,自我中心观念较重,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淡薄。在虚拟网络中,他们扩大追求自我满足感,以体验个人的成功,从而忽视社会责任。网络道德失范正是他们缺乏道德责任感的直接体现和反映。教育工作者除了重视对学生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学生的科学道德教育和科学精神熏陶,并引导学生对网络进行自我辨别。

3.2 优化网络文化环境

网络文化是指网络上的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网络本身并没有创造文化,而是对现有的文化进行传播,网络仅是一个传播的途径。对网络文化的优化其实就是解决网络外文化传播的问题。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管理,可以从硬件和软件上进行技术监控,控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填补网络漏洞,推动网络文化健康发展。最大限度的剔除和限制色情、犯罪等不健康的内容和信息,努力创设一个积极向上的、健康有序的网络文化环境。

3.3 制定网络法律

许多网民之所以在网上胆大妄为,是因为在网络的言行不需负任何的责任。当网民的道德意识水平不高,又缺少相应的法律制约时,只要有少许的环境因素的诱导,就很可能会导致人的行为的失常。由于互联网本身发展的不成熟,缺少一套相应的规范体系,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就会表现出来。

4 净化网络应以法律约束为主,健全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加强制度建设道德原则和舆论能够在道义上约束和规范人的举止,却不能惩罚超越道德界限的不法行为,要真正遏制网络道德失范和网络犯罪现象,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法律法规,这是法律特有的属性所决定的。

4.1 可度量性

每个人道德标准以及对道德的认同,很难达到具体的标准统一,更无法有效度量,而法律一经制定就有明确标准,在法律范围内的网络操作均会受到保护,反之就会受到相应制裁,因此更能适应净化网络的要求。

4.2 紧迫性

网络在传播信息为人们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带来许多棘手的问题。诸如网络骗局、色情冷滥、暴力充斥等等。这些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和生存发展,因此净化网络迫在眉捷。

4.3 实效性

正因为网络的净化已是刻不容缓,人们需要一个成效显著的办法。道德自律可执行性和可督性弱,在控制不良行为方面显得苍白无力,而法律是强硬的,快速有力的,因而净化网络应以法律约束为主道德自律为辅。

面对网络建设的严峻形势和迫切需要,各种网络法规、条例相继出台,对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必须不断健全网络法制建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同时对利用网络进行诈骗、偷窃、发布虚假消息、传播色情、制造病毒等违法、犯罪行为,还需加大打击惩治力度。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减少网络不良道德行为的发生。

5 网民自主道德意识的培养

网民的道德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在网上的道德行为,对网民的自主道德意识的培养就成为最具有决定意义的部分。从本质上讲,理想的道德是一种自律行为,是人们内心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要求,是一种“道德感”的培养。由于网民各方面素质的参差不齐,网络自主道德意识的培养主要是网民道德责任感的培养,由于网络环境的自由、开放,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必然导致网民在网络的接触中遇到前所未有的道德认知冲突,当一个人具有了强烈的道德修养愿望,并具备了自我修养的能力时,道德认知冲突能够增强网民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另外网络的道德论坛也可以增强网民的道德推理能力,在一种平等的讨论式的环境中,人的道德意识的提高相对容易得多。

总之,科技的发展也呼唤着道德的进步,加强网络德育、净化网络环境、重视网络道德问题,这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Network Moral Question

Zhou Wei

Abstract: Is mature along with the Chinese Internet unceasing trend, brings the network morals question appearance comes out, how standard network morals do become the realistic condition which urgently awaits to be solved.

篇10:网络道德问题研究

络蕴藏着无尽的潜能,承载着无尽的信息,不仅对信息资源的快速传递起到了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而且正在融入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类社会经济、网络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科学技术,一种载体,并创建着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这使我们有理由认为,借助于网络技术,现在形成了由计算机、因特网技术和使用网络人员所形成的网络社会。

科技发展史不断证明,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有益于人类发展的一面,也有危害人类利益的一面。网络作为信息社会技术新生儿,也毫无例外地具有这种双面特征。网络在推动了人类社会前进,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全新的诊释的同时,也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它已不再单纯是技术,在被人们使用的过程中,并且由于其技术的特性助长或激发了人性中的劣根性或阴暗面。如网络欺诈、网络病毒、网络色情等形形色色的不道德的甚至是非法的行为犹如原子弹悬在网际空间,对网络生存环境构成巨大的威胁,直接阻碍了互联网的顺利发展,导致了网络道德问题的出现。

二、网络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

1.网络技术本身的不足。

专家指出,科学的步伐,常常比伦理学的步伐要急促得多,而正是这一点对我们大家都构成某些严重的威胁。

首先是信息技术的不对称。由于信息技术形成的权力结构,其本身就具有不同主体之间信息权利的不对称性。最明显的例子是网络技术专家、网络所有者与一般公众在信息资源的占有和利用上存在不对等性。网络技术专家、网络所有者凭借知识资本等方面的优势,可能侵犯一般公众的信息权利或隐私权利,从而使后者受到损害。如几年前的“网络蚂蚁事件”的发生,作为免费下载软件的网络蚂蚁(NetAnts)以其使用简单、下载速度快等优点深受网民的喜爱。但当人们使用网络蚂蚁时,使用NetAnt,下载的机器会自动访问其它网站,其次,网络作为科学技术,既可能被用来为人类造福,也可能被用以满足某些人的邪恶要求。网络技术、各种程序软件等都是由专门的网络专家们设计出来的,一种可能是,为人类造福的这些网络技术、程序软件可能由于网络理念、本身就具有缺陷,可能会给黑客们留下“后门”,给用户带来损失。另一种可能是,一些高智商、高学历的人由于道德认识的偏颇而从事于“黑客事业”,专门设计、编辑各种程序软件来破坏人们的正常网络生活,而对这些黑客们的“成果”,有时网络专家们也望洋兴叹,无法破解。这时就要求网络技术本身要不断提高并能够对一些破坏性的程

序给予修复,但这种此消彼长的运动过程是无限的。因此,有观点认为,网络道德问题仅靠网络技术单方面是无法解决的。

三、解决网络伦理问题的基本思路

3.充分发挥传统道德的积极作用。

在网络社会中,人的社会角色和道德贵任都与现实社会有很大不同,人将摆脱诸如邻里角色、现实直观角色等现实社会中制约人们的道德环境,而在超地域的范围内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这意味着,在传统社会中形成的道德及其运行机制在信息社会中并不完全适用。但我们不能为了维护传统道德而拒斥网络社会闯入我们的生活,我们也不能听任网络社会的道德无序状态或消极等待其自发的道德机制的形成,因为它将由于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的密切联系而导致现实道德的失范。因此,我们应整合传统伦理资源,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将之引入网络伦理中,使传统道德文化修身为本的思想在当今的网络道德教育中的价值更加凸现。

4.将网络社会的外部制裁与网络主体的道德自我约束结合起来。

网络社会由于其虚拟性、间接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的特点,使得道德自律实施的难度加大。在目前整个社会基本道德水平还不太高的情况下,只有把道德他律与自律结合起来,把网络社会的外部制裁与网络主体的道德自我约束结合起来,网络社会道德才有可能成为现实并发挥重要作用。这里的外部制裁包括技术手段的和法律的制裁。

2.寄希望于网络主体自身的道德修养。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网络道德计划】相关文章:

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计划03-13

网络道德05-24

网络道德作文08-02

网络道德刍议08-17

网络道德探究07-09

网络道德失范07-19

网络道德问题07-26

网络道德探究论文04-16

网络道德论文范文05-10

网络营销道德06-27

上一篇: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演讲稿下一篇:学习敬业精神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