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2024-07-03

粉尘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精选6篇)

篇1:粉尘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为了加强防尘措施的科学管理,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促进生产发展,特制订本规范。

1、建筑结构

生产场所不得设置在危房或违章建筑内,生产场所有两个以上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疏散门向外开启;通道确保畅通,两层以上(含两层)不得设置防盗窗。存在可燃爆粉尘的车间宜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单层建筑中,屋顶宜用轻型结构,如设置在多层建筑中,多层建筑物宜为框架结构;墙面处应多开门窗或开口,其中作业面积在30平方以下的,不少于两对门窗,30平方以上50平方以下的不少于3对门窗,且门窗开启方向应向外。

2、通风除尘

采用机械式通风除尘,安装相对独立的通风除尘装置和设置收尘设施,严禁直排,推荐采用布袋收尘或湿式收尘装置,收尘设施宜设置在建筑物外露天场所,离明火产生处不少于6米,回收的粉尘应储存在独立的堆放场所。要保证生产车间粉尘吸收装置的良好运行。对生产过程,应逐步实行自动化、连续化、密闭化控制,以减少粉尘的产生。

3、清洁制度

每天上下班都要对生产车间进行清理,视尘量及时对收尘装置进行清理,使作业场所积累的粉尘量降至最低,禁止使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清洁时必须停止抛光等产生粉尘的作业。

4、禁火措施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严禁各类明火。在粉尘爆炸危险场所进行明火作业时,必须办理动火审批;停止抛光作业,采取相应防护措施。检修时应使用防爆工具,不应敲击各金属部件。生产车间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在易扬尘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5、器材配备

根据不同的作业条件与环境配备消防器材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配备1立方米的消防沙,可燃爆粉尘燃烧时必须使用消防沙灭火,灭火时应防止粉尘扬起形成粉尘云。严禁使用普通灭火器灭火。

6、电气电路

存在可燃爆粉尘的车间的电器线路采用镀锌钢管套管保护;在车间外安装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器;设备、电源开关应采用防爆防静电措施;严禁乱拉私接临时电线。电气线路符合行业标准。

7、培训教育

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有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企业负责人、员工要定期参加安全教育培训;企业应做好粉尘爆炸安全生产教育;危险岗位的职工应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和业务培训并经考试合格方准上岗。

8、安全检查

制定企业粉尘防爆实施细则和安全检查表,安全管理员每周进行一次粉尘防爆检查并做好记录。

9、劳动保护

企业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督促员工正确佩戴防尘口罩,做好职业健康防护工作,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企业应安排接触粉尘作业的从业人员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由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粉尘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

10、预案演练

企业应配备必须的急救器材和药品,编制好《粉尘爆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11、检测评价

企业对易产生粉尘的作业场所应委托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并通过技术革新手段不断提高粉尘作业安全标准。

篇2:粉尘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为搞好本公司粉尘作业的安全防护工作,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 健康,使本公司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职业病防法》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 定本制度。

1、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的所有员工和外来施工人员。

2、由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负责本公司粉尘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的实 施与监督。

3、企业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员工的 生命安全和健康。

4、要保证生产车间粉尘吸收装置的良好运行,督促员工正确佩 戴防尘口罩,做好职业健康防护工作。

5、生产车间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在易扬尘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 志。

6、企业对易产生粉尘的作业场所应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并 将检测和评价结果予以公布,7、对生产过程,应逐步实行自动化、连续化、密闭化控制,以 减少粉尘的产生。

8、粉尘作业场所要及时清理,保持清洁。

9、企业应配备必须的急救器材和药品,编制好《职业危害事故 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10、企业应安排接触粉尘作业的从业人员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并 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11、职业病的管理和诊断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对疑似或 已确诊的职业病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化学品物料作业防护管理制度

为了防止职业危害中毒事故发生,保障员工人身健康和安全,使企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 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的所有员工和外来施工人员。

2、由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负责本公司化学品物料作业防护管理制 度的实施与监督。

3、企业应采取综合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员工的生命 安全和健康。

4、生产车间应保持良好的通风,限制有毒有害气体,可燃气体 聚集,对可能有毒有害气体挥发的地方,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5、对各种可能产生低毒物的过程,实行自动化、连续化、密闭化控制。以无毒、低毒工艺与物料代替有毒、高毒工艺和物料。

6、有低毒物产生的作业场所要及时清理,保持清洁。

7、企业配备必须的急救器材和药品,编制好《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8、企业应安排接触毒物的从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 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9、企业对产生毒物的作业场所应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并将检测和评价结果予以公布,10、职业病的管理和诊断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对疑似或已确诊的职业病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噪声作业防护管理制度

为搞好本公司噪声作业的安全防护工作,保障员工人身健康和 安全,使企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的所有员工和外来施工人员。

2、由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负责本公司噪声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的实 施与监督。

3、企业应采取综合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员工的生命 安全和健康。

4、生产区域和作业场所的噪声要符合标准规定,超过标准要限 期整改。

5、对易产生噪声的生产过程和设备,技术部门设计时要采用新 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以及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 措施,用低噪声的设备和工艺代替强声的设备和工艺,从声源 上根治噪声。

6、当班工人每天对噪声进行日常监测,并做好记录,企业应委 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 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并将检测和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7、新、改、扩的工程建设项目以及技术改造和引进项目、及时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噪声控制,必须严格 执行职业危害三同时评查,没有评查或评查不合格的一律不准 施工和投产。

8、对于噪声超过标准规定的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必须采取行 之有效的控制措施,限期达到标准要求。在无法彻底消除噪音 的情况下,必须给员工发放个体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等,以减少或减轻对员工的听力损害。

9、企业应安排接触噪音的从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 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10、职业病的管理和诊断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对疑似或 已确诊的职业病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高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

为搞好本公司高温作业的安全防护工作,保障员工人身健康和安全,使企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的所有员工和外来施工人员。

2、由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负责本公司高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

3、首次参加高温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才能上岗。

4、凡是新、改、扩建工程的防暑降温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5、高温车间应采取有组织的自然通风,合理安排进风口和排放口。

6、企业对产生高温的作业场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并将检测和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7、在高温作业场所附近,应设置员工休息室。

8、按规定给高温作业人员提供茶水、淡盐水、人丹、风油精等清凉饮料及防暑药品。

9、给高温作业人员发放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劳动保护用品,如阻燃服、护目镜、面罩等。

10、企业应安排接触高温的从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11、职业病的管理和诊断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对疑似或已确诊的职业病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标准

1总则 1.1为防止电磁辐射污染、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促进伴有电磁辐射的正当实践的发展,制定本规定。1.2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一切单位或个人、一切设施或设备。但本规定的防护限值不适用于为病人安排的医疗或诊断照射。1.3本规定中防护限值的范围为100KHz~300GHZ。防护限值与频率的关系见下图。1.4本规定中的防护限值是可以接受的防护水平的 1总则

1.1为防止电磁辐射污染、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促进伴有电磁辐射的正当实践的发展,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一切单位或个人、一切设施或设备。但本规定的防护限值不适用于为病人安排的医疗或诊断照射。

1.3本规定中防护限值的范围为100KHz~300GHZ。防护限值与频率的关系见下图。

1.4本规定中的防护限值是可以接受的防护水平的上限,并包括各种可能的电磁辐射污染的总量值。

1.5一切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单位或个人,应本着“可合理达到尽量低”的原则,努力减少其电磁辐射污染水平。

1.6一切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单位或部门,均可以制定各自的管理限值(标准),各单位或部门的管理限值(标准)应严于本规定的限值。2电磁辐射防护限值 2、1基本限值 2、1.1职业照射:在每天8H工作期间内,任意连续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0、1W/KG。2、1.2公众照射:在1天24H内,任意连续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0、02W/KG。2、2导出限值 2、2、1职业照射:在每天8H工作期间内,电磁辐射场的场量参数在任意连续6MIN内的平均值应满足表1要求。

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alt=“" src=”“ border=0>

注: 1)系平面波等效值, 供对照参考。

2)供对照参考, 不作为限值;表中f是频率, 单位为MHz;表中数据作了取整处理。2、2、2公众照射:在1天24H内,环境电磁辐射场的参数在任意连续6MIN内的平均值应满足表2要求。

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alt=”“ src=”“ border=0> 注: 1)系平面波等效值, 供对照参考。

2)供对照参考, 不作为限值;表中f是频率, 单位为MHz;表中数据作了取整处理。2、2、3对于一个辐射体发射几种频率或存在多个辐射体时,其电磁辐射场的场量参数在任意连续6MIN内 的平均值之和,应满足式(1): 式中:第i个辐射体j频段辐射的发射水平;对应于j泼动的电磁辐射所规定的照射限值。2、2、4对于脉冲电磁波,除满足上述要求外,其瞬时峰值不得超过表中1.2所列限值的1000倍。2、2、5在频率小于100MHZ的工业、科学和医学等辐射设备附近,职业工作者可以在小于1.6A/M的磁场下8H连续工作。3对电磁辐射源的管理 3、1下列电磁辐射可以免于管理 3、1.1输出功率等于和小于15W的移动式无线电通讯设备,如陆上、海上移动通讯设备以及步话机等。3、1.2向没有屏蔽空间的辐射等效功率小于表3所列数值的辐射体。

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height=202 alt=”“ src=”" width=569 border=0> 3、2凡其功率超过3、1所列豁免水平的一切电磁辐射体所有者,必须向所在地区的环境保护部门申报、登记、并接受监督。3、2、1新建或购置豁免水平以上的电磁辐射体单位或个人,必须事先向环境保护部门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表)”。3、2、2新建或新购置的电磁辐射体运行后,必须实地测量电磁辐射场的空间分布。必要时以实测为基础划出防护带,并设立警戒符号。3、3一切拥有生产电磁辐射体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加强电磁辐射体的固有安全设计。3、3、1工业、科学和医学中应用的电磁辐射设备,出厂时应定期检查这些设备的漏能水平,不得在高漏能水平下使用,并避免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干扰。3、3、2长波通讯、中波广播、短波通讯及广播的发射天线,离开人口稠密区的距离,必须满足本规定安全限值的要求。3、4电磁辐射水平超过2、2、1规定限值的工作场所必须配备必要的职业防护设备。3、5对伴有电磁辐射的设备进行操作和管理的人员,应施行电磁辐射防护训练。训练内容应包括: A、电磁辐射的性质及其危害性: B、常用防护措施、用具以及使用方法; C、个人防护用具及使用方法; D、电磁辐射防护规定。4电磁辐射监测 4、1对超过豁免水平的电磁辐射体,其拥有者必须对辐射体所在的工作场所以及周围环境的电磁辐射水平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向所在地区的环境保护部门报告:

A、新建、改建、扩建后的辐射体,投入使用后的半年内提交监测报告。

B、现有的辐射体在本规定生效后半年内提交监测报告。4、2工作场所监测: 4、2、1当电磁辐射体的工作频率低于300MHZ时,应对工作场所的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分别测量。当电磁辐射体的工作频率大于300MHZ时,可以只测电场强度。4、2、2测量仪器应尽量选用全向性探头的场强仪或漏能仪。使用非全向性探头时,测量期间必须不断调节探头方向,直至测到最大场强值。

仪器频率响应不均匀度和精确度应小于+-3DB。4、2、3测量仪器探头应尽量置于没有工作人员存在时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位置。4、3环境监测: 4、3、1环境中的电磁辐射大多可视为平面波,因此只需测电场强度。但在不能当成平面波的场所,需对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分别测量。4、3、2测量仪器可以用于干扰场强仪,频谱仪、微波接受机等。测量误差应小于+-3DB,频率误差应小于被测频带中心频率的1/50。4、3、3针对某一辐射体的特定环境测量,应依据所测辐射体的天线类型,在距该天线2000M以内最大辐射方向上选点测量或根据辐射方向图,分方位选点测量。4、3、4对于一般的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布点,通常可依主要交通干线为基准,以一定的间距划分网格进行测量。4、3、5测点应选在开阔地段,要避开电力线、高压线、电话线、树木以及建筑物等的影响。4、4监测结果评价: 4、4、1当工作场所的电磁辐射水平超过限值时,必须对电磁辐射体的工作状态和防护措施进行检查,查明原因,并应采取有效治理措施。4、4、2某电磁辐射体使环境电磁辐射水平超过本规定的限值时,必须尽快采取措施降低辐射水平,同时向环境保护部门报告产生过量辐射照射的原因以及准备治理的措施。4、4、3在对辐射水平进行评价时,应考虑到某一辐射体可能存在的几种辐射频率的贡献以及多个辐射体的贡献,即应满足式(2): 式中:第M个辐射N频段辐射的辐射水平; 对应于N频段的电磁辐射所规定的辐射限值。5监测的质量保证 5、1电磁辐射监测事先必须制定监测方案及实施计划。5、1.1监测点位置的选取应考虑使监测结果具有代表性。不同的监测目的,应采取不同的监测方案。5、1.2监测所用仪器必须与所测对象在频率、量程、响应时间等方面相符合,以保证获得真实的测量结果。5、1.3监测时要设法避免或尽量减少干扰,并对不可避免的干扰估计其对测量结果可能产生的最大误差。5、1.4监测时必须获得足够的数据量,以便保证测量结果的统计学精度。5、2监测仪器和装置(包括天线或探头)必须进行定期校准。5、3监测中异常数据的取舍以及监测结果的数据处理应按统计学原则办理。5、4电磁辐射监测应建立完整的文件资料。仪器和天线的校准说明书,监测方案,监测布点图,测量原始数据,统计处理程序等必须全部保留,以备复查。5、5任何存档或上报的监测结果必须经过复审,复审者应是不直接参与次项工作但又熟悉本内容的专业人员。6名词解释 6、1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6、2比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SAR):指生物体每单位质量所吸收的电磁辐射功率,即吸收剂量率。6、3功率密度(power density):在空间某点上电磁波的量值用单位面积上的功率表示,单位为W/M2。或在空间某点上坡印廷矢量的值。6、4等效辐射功率(equivalent radiation power): 6、4、1在1000MHZ以下,等效辐射功率等于机器标称功率与对半波天线而言的天线增益的乘积。6、4、2在1000MHZ以上,等效辐射功率等于机器标称功率与全向天线增益的乘积。6、5热效应(thermal effect):指吸收电磁辐射能后,组织或系统产生的直接与热作用有关的变化。6、6非热效应(non-thermal effect):吸收电磁辐射能后,组织或系统产生的与直接热作用没有关系的变化。

有毒有害作业现场管理制度

1.作业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和了解本岗位作业中所涉及到的原材料、设备仪器等相应的安全技术和职业卫生防护知识;

2.明确本岗位必须具备的安全工作程序、工作条件及工作环境,熟知必要的应急处理程序;

3.作业前检查除害、降害、通风设施(备)运行是否正常; 4.在有毒有害区域作业时,必须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5.作业现场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强度)符合国家标准;

6.设置警示标识、公告栏、严重区域设置警戒线,配备冲洗设施、隔离间等,有急救措施; 7.按时组织参加职业健康体检;

8.防止跑、冒、滴、漏,设施异常及时报告要求维修,不得私自拆除和停用;

篇3:粉尘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1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

评价指标体系是指评价对象所涉及到的各种影响因素的集合。按照可测性、全面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1.1 建立指标的层次关系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粉尘作业场所发生粉尘事故是多个诱发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笔者从人、物、环境、管理4个方面来分析, 构建粉尘作业场所评价指标体系见第95页表1。

1.2 指标体系中各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各指标的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 采用T L Saaty的1~9比例标度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重要性标度见第96页表2。

1.2.1 构造判断矩阵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后, 对同一层次的各指阵U形式为U= (aij) n×n, 其中aij (i, j=1, 2, …, n) 表示因素Ai与Aj相对于U的重要性比例标度值, 标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 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若上一层元素U为准则, 所支配的下一层元素为A1, A2, …, An, 则判断矩阵具有如下性质:aij>0;aij=1/aij;aij=1。

判断矩阵具有对称性, 通常先填写上三角部分, 即aij=1的上部分, 然后根据对称性填写下半部分。

1.2.2 层次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一致性是用来衡量判断矩阵中判断质量的标准。用随机一致性比率CR<0.1作为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的判据, 笔者运用yaahp软件计算判断矩阵的各指标的权重及一致性, 见第96页图2。

同理, 运用yaahp软件可以得出A1-B, A2-B, A3-B, A4-B, B1-C, B2-C, B2-C, B2-C, B3-C, B4-C, B5-C, B6-C, B6-C, B7-C, B8-C, B9-C, B10-C, B11-C, B12-C的判断矩阵的各指标的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均通过检验。

根据yaahp软件获得单一准则下元素相对权重之后, 最终要得到最底层中各元素对于目标的总排序权重。总排序权重要自上而下地将单一准则下的权重进行合成, 并逐层进行总的判断一致性检验。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目标权重总排序见表3。

2 粉尘作业场所风险模型模糊综合评价

2.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步骤和计算

1) 确定粉尘作业场所的综合评价的因素集。因素集U是影响评价模型中评价对象的各个因素组成的集合, 可表示为A={A1, A2, A3, A4}, 其中元素Ai (i=1, 2, 3, 4) 为若干影响粉尘安全评价的因素。

2) 建立指标权重集。根据因素集U中的各元素在评价模型中的重要性程度给出不同的权数ai, 权重应满足归一性条件和非负性条件ai≥0, 经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的粉尘作业场所评价指标权重系数见表1。因素集权重集I= (A1, A2, A3, A4) = (0.332 2, 0.089 8, 0.046 1, 0.531 9) 。

3) 建立评价集。评价集表示为V=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差) = (v1, v2, v3, v4, v5) , 其中元素vi (i=1, 2, 3, 4, 5) 是若干可能做出的评价结果。

4) 单因素模糊评价。采用专家组来确定隶属度, 若参加评判的专家有M个, 对指标Uij进行考评打分, 考评结果中有N1, N2, N3, N4, N5人分别评其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差, 则指标Uij的等级隶属度分别为rij1=N1/M, rij2=N2/M, rij3=N3/M, rij4=N4/M, rij5=N5/M, 即可得到指标Ui中所有因素的隶属度评价矩阵为

5) 模糊综合评价。由因素集、评价集和单因素评价集, 就可以得到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为

式中:I为评价指标的权重集;誘为模糊算子;R为隶属度评价矩阵;bm为模糊综合评价指标。

6)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就是从最低一级开始, 利用式 (2) 得出上一级的隶属度评价矩阵, 逐级计算, 最终得出最上一级的综合评价矩阵[7,8,9]。

2.2 粉尘作业场所的模糊综合评价

2.2.1 三级的模糊综合评价

将最低层因素集分为几个子集, 记为ui (i=1, 2, …, 12) 。具体矩阵的构成见表1中12个二级指标所属的三级指标的评价。对于每一个ui按一级模型分别进行综合评价, 设因素权重分配为Iij。根据上文中模糊综合评价, 得到ui的模糊评价矩阵为

式中:m指上述各子集包含的指标个数。

2.2.2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是指一级指标对二级指标的评价, 包括4个矩阵相乘, 见表1。

第2级模糊评价矩阵变为

式中:n为二级指标所包含的三级指标的个数。

2.2.3 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将第2级模糊评价得出的4个结果组合成一个4行5列的矩阵R, 将人的因素、物的状态、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的权重组成一个1行4列的行矩阵, 计算公式为

根据表4粉尘作业场所评价等级确定, 评价等级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差。

2.2.4 样本数据收集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后,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评价调查提纲, 印制企业情况调查表和粉尘作业场所调查表, 其选项均符合等级隶属度的确定原则。

3 实例分析

笔者以某非煤矿山企业为例, 探讨模糊层次分析法 (FAHP) 在非煤矿山粉尘作业场所的安全评价中的应用。对某非煤矿山企业,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 按照粉尘作业场所安全评价指标的指示, 对粉尘作业场所的风险情况进行了分等级的详细调查。各指标权重及权数见表1, 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集I;通过各定性指标的赋值和定量指标的测值, 结合指标隶属函数和分级界定数, 得出各指标隶属度, 进而确定评价矩阵R。职工身体状况的评分结果见表5。

1) 职工身体状况B1包含指标的评价矩阵为

其权重为I11= (0.666 7, 0.333 3) , 对B1进行三级模糊综合评价, 评价集H11为

同理, 求得其他指标的评价集为

2) 结合上述部分中所求三级的模糊综合评价集, 就可以得到二级模糊综合评价单因素评价矩阵Ri, 再结合指标权重集Ii, 得出H1, H2, H3, H4的值为

同理, 求得其他指标的评价集为

3) 结合上述部分中二级的模糊综合评价集合, 就可以得到一级模糊综合评价的单因素评价矩阵R, 结合权重集I, 得到H的值为

通过上述计算粉尘作业场所安全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的结论是:优秀达16.45%, 良好达33.12%, 中等达32.19%, 及格达17.12%, 差达1.12%。

4 结论

通过实例分析粉尘作业场所安全评价, 得出的结论是优秀16.45%, 良好33.12%, 中等32.19%, 及格17.12%, 差1.12%, 证明该作业场所大部分指标处于及格偏上, 而部分指标为较差, 需要进行改良。笔者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粉尘作业场所进行评价, 将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体现了评价因素和评价过程所固有的模糊性, 较为客观地评价了粉尘作业场所风险因素的潜在危险性, 便于管理部门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从而减小危险性。

参考文献

[1]付强, 张和平, 熊永祥, 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消防中队灭火救援能力评估[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8, 6 (2) :156-159.

[2]田冬梅, 姚建, 蒋仲安, 等.粉尘作业场所风险评价模型的研究[J].金属矿山, 2009 (7) :122-126.

[3]汤研, 王德明, 王和堂.综采工作面粉尘浓度分布模拟研究[J].煤炭技术, 2015, 260 (8) :203-205.

[4]梁天水, 李萌, 陈宇航, 等.FAHP优化及其在图书馆灭火系统选型中的应用[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6, 35 (2) :227-230.

[5]李艳强, 王福生, 柳晓莉, 等.矿井粉尘危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应用研究[J].中国矿业, 2010, 19 (5) :100-103.

[6]申洛霖, 卢明银, 汪伟忠.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矿工安全能力评价[J].中国矿业, 2014, 23 (1) :137-140.

[7]耿政祥, 刘清芳.生产性粉尘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 2013:11-17.

[8]谢季坚, 刘承平.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篇4:粉尘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关键词:煤矿采掘作业?粉尘污染?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D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0(a)-0164-01

煤矿粉尘是煤矿采掘过程中产生的、悬浮于空气中的矿石和煤炭颗粒。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采煤量进一步加大,煤矿粉尘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煤矿粉尘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不仅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导致矿肺、煤矽肺等尘肺病,而且粉尘的存在会降低井下作业能见度,加大工伤事故发生频率,更严重的是煤矿粉尘中含有大量可燃可爆矿物质或煤尘,达到一定浓度时,自身爆炸或引发瓦斯爆炸,发生人员伤亡等重大恶性事故,粉尘治理刻不容缓。因此,如何通过科学的降尘策略和途径,有效降低煤矿采掘粉尘污染,最大限度地改善工作环境,促进煤矿采掘安全生产,保障职工身心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在眉睫。

1 煤矿粉尘的产生及其危害

煤矿采掘中巷道掘进,煤矿运输及存贮等过程,都会向井下环境排放大量的粉尘。采煤工作面是煤矿产尘量最大、污染最为严重的作业场所,统计资料表明,在通风环境较好和风速较大的区域,风力促使采掘粉尘的排放量和排放浓度猛增,据统计,采煤机割煤、破碎机工作、支架移架以及放煤口等机采工作面,所产生的煤粉尘通常可占据煤炭产量的1.6%以上。

煤尘煤尘不仅是安全隐患,也是职工健康的隐形杀手,不仅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污染作业环境,还会引发爆炸。具体危害如下:①尘肺的产生。尘肺是煤矿行业从业人员职业病。它因长期吸入煤尘,肺组织病变出现纤维增生而产生,严重时可形成慢性阻塞性肺、引起上呼吸道炎症或引发肺心病,煤尘的吸入也是肺癌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②可见度降低。煤尘的浓度过大会严重降低工作场所能见度,干扰工作人员的视线,人的视力会因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而导致视力衰退。煤尘的浓度过大,不仅会减低现场的工作效率,也是造成重大恶性事故的主要原因。③加速机械磨损。煤尘对机械设备、液压阀门、液压支架等精密仪器的使用寿命有严重的影响,随着煤矿采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其影响也会越来越突出,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④煤尘爆炸。煤是深藏在地下的结构复杂、化学物资含量丰富的固体化合物,被破碎研磨形成煤尘后,其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强,在外界高温和气流作用下被氧化的能力成倍提高,悬浮的煤尘吸收足够的热量,形成游离于煤尘颗粒周围的可燃气体。当外壳内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任何一个摩擦或热源都可使煤尘发生连锁反应,热量聚集产生爆炸。

2 煤矿采掘作业中粉尘污染治理对策

湿式除尘。理论上,当空气湿度达到65%以上时,水能够有效湿润空气中的粉尘和聚集细微尘粒,加速含水粉尘自重作用下的沉降。湿式除尘即运用了这一粉尘沉降原理,通过喷雾器的高压作用和旋转喷嘴,将水流雾化成雾化水滴弥漫在空气中,当尘粒与水滴相遇,二者的相对速度越大,发生碰撞时所产生的动能就越大,粉尘冲破水的表面张力而被捕获,则粉尘的飞扬速度和浓度大大降低。疏水性煤粉或含油煤粉则不同,与喷雾器形成的水雾相遇时,因碰撞而产生反弹彼此不相溶,难以捕获,所以应根据不同煤粉性质选用合适的水力喷雾器或风水联动喷雾器等。

煤层注水。通过凿岩机或煤电钻向煤体注入高压水,渗透原生煤层,是一种避免煤体在挖掘、切割和运输过程中煤尘飞扬的、目前国内外使用较为广泛的有效措施。炮眼中的粉尘被高压水湿润,变成尘浆后流出炮眼,减少了空气中的煤尘。目前国内研制成功的湿式煤电钻已成功运用于煤矿开采,有效地控制了回采工作面的煤尘。常用的注水方式,见表1。

物理化学降尘。物理化学降尘的研究和推广使用源于我国20世纪80年代,主要分为添加降尘剂降尘、泡沫除尘、磁化水降尘等。添加降尘剂降尘是通过添加无毒、无臭的除尘剂等方式,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增强其对粉尘的浸润性;泡沫除尘是利用泡沫发生器,将泡沫状液滴喷洒在煤尘场所,泡沫几乎可以完全拦截和捕捉与其相遇的粉尘粒子,使其湿润、失去飞扬能力而快速沉降,泡沫剂的选择必须无毒无害和具备较强的附着能力;磁化水除尘首先将水进行磁化,增强其表面张力,提高其吸附力和渗透力,其优点是设备简单,成本低廉,无毒无害除尘效果好。

通风除尘。通风除尘是借助通风机将采区内的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残余的细微粉尘排出井外的方式。各工作面残留粉尘若不及时排除,不断积累同样会造成工作环境的污染。为避免串联通风所造成的煤尘反复污染,应严格实施井下各工作区域的分区通风措施,即每一采区均设置单独的通风线路和回风道,且矿井主要的进风道、回风道之间应筑挡风墙。

建立健全劳保制度。应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工业卫生标准》、GB 5748《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和GB 5817《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等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和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加强安全生产防护,形成煤矿采掘环境与健康监测网络,强化煤矿采掘环境与健康风险预警工作,建立通风与除尘系统的定期检查与维修工作,加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掌握基本防尘知识和相关防尘技术措施,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粉尘防范意识。

3 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采掘作业粉尘污染与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建立健全基于国家法律法规的各项规章制度,合理地运用湿式除尘、煤层注水和物理化学降尘等新技术新方法,才能实现煤矿采掘作业粉尘的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宇等.浅谈煤矿粉尘综合治理技术[J].煤矿现代化,2011,94(1):29-30.

[2] 何俊峰.煤矿采掘引起粉尘污染与防治策略分析[J].科技向导,2011(33):304.

篇5:粉尘防爆安全管理制度

粉尘防火防爆安全管理规定

一、.目的:

科学预防和正确处置粉尘火灾爆炸事故。

二、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粉体喷涂车间(岗位)。

三、主要引用标准: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5577-2007)

四、职责和权限:

4.1公司主要负责人负责依规范要求设置粉尘作业场所,保证本制度规定的安全投入,以及组织粉尘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救援,并向政府部门如实报告事故。4.2.公司安全主任负责编写、监督本制度的落实,指导粉尘车间火灾爆炸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

4.3车间主任(班组长)负责落实本制度中相关的事故预防措施,及时处置粉尘火灾爆炸事故。

4.4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依本制度规定和引用的相关规范,正确安装粉尘车间设备,敷设电气线路等,对相关安全设施及时检修,对规定的相关检测项目实施检测。

4.5 粉尘作业岗位人员应遵守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时保养粉尘设施设备,检查本岗位消防器材和安全标志,保证应急通道的畅通;报告事故隐患。

五、粉尘火灾爆炸事故的预防:

5.1粉尘车间(岗位)应与其他建筑保持安全距离。粉尘车间(岗位)应与其他车间保持10m以上的安全距离,且不得设置在多层厂房中。粉尘车间门窗富升达家具(深圳)有限公司

框架应为金属材料制作,安全门应向外开启。应急疏散、救援通道应保护畅通。5.2 粉尘车间应当配备灭火器材。粉尘车间的灭火器材不可选用干粉灭火器,水剂型和泡沫型灭火器。车间消防器材、安全标志应由岗位作业人员定期检查、维护,实施定置管理;

5.3 粉尘车间(岗位)应选用防爆型的电气设备、电气开关,导线敷设应选用镀锌管或水煤气管,达到整体防爆要求。除尘器应符合防静电安全要求。除尘设施应有阻爆、隔爆、泄爆装置。除尘管道不应有降尘现象。有异常现象,作业人员应当停止作业,及时报告设备管理部门处理。

5.4 粉尘作业人员应由安全主任和车间主任组织专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5.5 粉尘作业人员应穿棉质工作服,不得穿化纤材料制作的工作服。作业时应佩戴防尘口罩和护耳器。

5.6 粉尘车间(岗位)严禁烟火,杜绝各种非生产性明火,并应使用防爆功能或不产生火花的工具。确需明火作业的,动火作业人员应依规定向公司(工厂)安全责任人提出申请,经许可,落实相关安全作业措施后方可作业。5.7 粉尘作业车间处于建筑物顶层或除尘装置高于厂房建筑的,应有防雷装置。

5.8 粉尘车间必须安装通风装置,并保证其状况良好。

5.9 粉尘车间(岗位)设施设备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每周进行检修。岗位工人对生产用设备设施进行日常保养。

5.10 作业完毕后,岗位作业人员应当立即收集除尘袋,除尘管道中的粉尘,不得使用压缩空气吹扫设施设备,以及身体、衣物上的粉尘。严禁使用金属工富升达家具(深圳)有限公司

具敲打除尘设备金属材质的部位。

5.11 收集的粉尘应当进行降温后贮存,并不得与其他可燃物品同贮。粉尘应当贮存在专用仓库。

六、粉尘检测和监控

6.1 干式除尘器内应安装超温报警器。

6.2 设备管理部门每个月应当对使用法兰连接的收尘器,法兰两端的电阻应小于0.03Ω。

6.3 设备管理部门每个月应当对除尘器接地电阻进行检测,接地电阻应小于100Ω。

6.4 粉尘车间主任应当对车间进行日常检查。有异常,应当采取措施处置;无力处置的隐患,应当及时向安全主任报告。6.4

七、粉尘火灾爆炸事故的处置

7.1 现场作业人员发现粉尘火灾爆炸事故的征兆,以及发生粉尘火灾爆炸事故后,应当依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立即停机,切断现场所有电源开关,通知现场及附近人员紧急撤离事故现场,并立即向公司(工厂)安全主任或上级报告。7.2 安全主任或现场管理人员应当立即组织事故现场人员疏散,开展自救工作,并向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7.2粉尘发生事故不得使用干粉灭火器,水,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八、附则

篇6:粉尘防爆安全管理职责

1.目的

为了加强粉尘防爆的安全管理,预防粉尘爆炸的发生,保障公司员工和财产的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粉尘作业生产、检维修活动全过程的各职能部门和各类作业人员。3.职责 3.1 总责

1)公司全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2)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等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公司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规程、规定。

3)各类人员必须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对粉尘作业安全生产负责,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3.2公司主要负责人

对公司粉尘防爆工作全面负责:

1)建立、健全公司粉尘防爆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公司粉尘防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保证其有效实施。3)保证公司粉尘防爆装置、设备设施等安全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公司粉尘防爆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粉尘安全事故隐患。5)组织制定并实施公司的粉尘爆炸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6)及时、如实报告粉尘爆炸安全事故。

7)组织制定并实施公司粉尘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3.3安全主任

1)协助公司主要负责人贯彻执行有关粉尘防爆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2)协助公司主要负责人建立健全公司粉尘防爆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

生产管理制度,负责建立安全生产工作档案;负责组织建立粉尘防爆安全检

查表和粉尘防爆安全管理档案。3)制定粉尘爆炸事故应急预案,指导落实,组织粉尘爆炸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

4)履行粉尘作业现场安全生产检查职责,对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报告主要负责人,督促落实整改。

5)组织实施管理人员、粉尘危险岗位操作人员的粉尘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并记录建档。6)指导和督促按规定为粉危害岗位人员发放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作业人员正确使用防尘装备,以避免粉尘对人员的伤害。

7)组织粉尘作业场所作业人员定期进行体检,建立相关的职业健康管理档案。

8)及时、如实报告粉尘爆炸生产安全事故,协助主要负责人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3.4生产车间主管:

1)根据行政分工,对主管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责任。

2)组织实施安全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粉尘防爆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3)组织对粉尘防爆设备和设施进行日常维护管理。4)在生产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5)加强对粉尘作业现场和作业人员管理,确保作业安全。

6)组织本车间进行粉尘防爆安全检查,及时报告并消除粉尘爆炸隐患;督促每班按规范对粉尘作业区进行清洁。

7)教育和监督员工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做好职业病预防工作。

8)对生产场所的日常监测活动,认真记录监测结果。及时发现和上报明显超过相关规定标准的生产场所,并积极配合相关人员采取防止措施。

9)及时报告安全事故,负责组织开展事故现场应急救援工作。3.5设备部

1)贯彻国家、上级部门关于设备制造、检修及维护保养方面的安全规程和规定,做好主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责制定和修改各类粉尘作业设备设施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2)在制定或审定有关粉尘作业设备制造、更新改造方案和编制设备检修计划时,应有相应的安全卫生措施内容,并负责贯彻实施。

3)确保粉尘作业机器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灵敏、有效,凡安装、改装、修理、搬迁机器设备时,安全防护装置必须完整有效,方可移交运行。

4)负责公司设备的管理,做好设备台帐和档案管理,保证各种机械、电气、以及通风防尘设备及安全装置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5)加强对属下的重点部位(配电房、打磨、抛光车间等)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应急方案,发现异常进行应急处理并上报有关部门。6)负责临时用电的审批及使用监督检查。配合相关机构对除尘设备及安全装置的定期检测、记录和档案管理

3.6粉尘防爆专员(主要负责人指定人员)1)协助安全主任对粉尘作业岗位员工进行岗位安全培训和考核,确保员工熟悉岗位职责和安全操作规程。

2)负责对粉尘作业岗位的生产设备、设施和粉尘除尘系统进行日常维护管理。3)负责督促、检查粉尘作业岗位员工每班按规定检测和规范清理粉尘。4)负责对现场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进行维护保养。5)负责岗位日常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报告并消除事故隐患。6)协助安全主任对新员工到粉尘作业岗位的安全培训。7)及时报告安全事故,积极参加事故现场应急救援工作。3.7粉尘车间班组长

1)对本岗位员工进行岗位安全培训和考核,确保粉尘作业人员熟悉本岗位安全职责和安全操作规程。

2)组织对本岗位的生产设备、设施和粉尘除尘系统进行日常维护管理。3)组织本岗位员工每班按规定检测粉尘浓度和规范清理粉尘。4)维护现场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

5)负责岗位日常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报告并消除事故隐患。

6)组织好岗位的安全检查,及时消除隐患,一时消除不了的,应上报以求得妥善处理。7)督促班组职工学会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正确使用消防器材、正确使用防护器材。8)及时报告安全事故,负责组织开展事故现场应急救援工作。3.8 粉尘作业岗位员工

1)积极参加粉尘防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熟悉公司粉尘防爆安全管理制度和本岗位职责及操作规程。

2)对本岗位的生产设备、设施和除尘系统进行日常维护管理。3)负责本岗位日常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报告并消除事故隐患。4)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做好职业病预防工作。

5)规范作业现场货物的堆放,确保消防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6)做好上班前安全准备工作和负责下班后粉尘清理工作。7)做好上班前安全准备工作和负责下班后粉尘清理工作。8)及时报告安全事故,参与事故现场救援工作。4.考核

4.1 安全主任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分解成《安全生产责任书》,要求所有职能部门和所有员工都必须向直接上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4.2 《安全生产责任书》采取分级签订,即班组长同员工签,车间(部门)主管同班组长签、车间(部门)主管、安全主管同公司总经理签订。

4.3 《安全生产责任书》一式两份,责任人保留一份自我检查,所在部门保留一份以备考核使用,经理以上的保留至安全管理办公室以备考核使用。

4.4以责任书内的职责作为各部门和人员的考核内容,每季度进行考核。安全主管对各部门(车间)及部门(车间)主管进行考核,部门(车间)主管对部门人员(车间班组长)进行考核,班组长对组员进行考核。

上一篇:学习《教师的体态语》心得体会下一篇:社会保险费缴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