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对美国的影响

2024-07-25

朝鲜战争对美国的影响(精选6篇)

篇1:朝鲜战争对美国的影响

论朝鲜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摘要】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发生的朝鲜战争是美苏争霸的必然产物。它不仅确立了亚洲的冷战格局,而且对于参战国中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导致了中美关系紧张,从而导致了被美国操纵的联合国拒之门外。而且也导致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封锁,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关键词】朝鲜战争;中国;美国;影响 朝鲜位于东亚的朝鲜半岛,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在历史上多次被俄罗斯,蒙古,日本,以及中国侵略过。1910年,日本再度侵略并占领了日本。在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建议战后应该由美苏中三国托管20至30年,使其能完全自治。二战末期,杜鲁门继任把三八线作为美苏两军在朝鲜的分界线。美苏分别占领朝鲜的局面以及各自实施的政策直接为朝鲜战争的爆发埋下了种子。之后南北两个政府相继成立,以金日成为首的北朝鲜,以李承晚为首的南朝鲜,宣称各自都对朝鲜有统治权。

从1949年1月至1950年6月,朝韩在“三八线”附近共发生2000多起纠纷。这种武装冲突不断升级,终于于1950年6月25日大规模的冲突在“三八线”上爆发了。1950年6月25日凌晨,在得到斯大林的同意之后,朝鲜内阁首相金日成下令军队越过三八线,发动了对韩国的突然进攻。打了韩国一个出其不意,当时韩国军队大多都没有进入战备状态。三天之后,1950年6月27日汉城就失守了。1950年6月27日,杜鲁门发表声明,已命令海空部队南朝鲜掩护和支持。并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组织中国解放台湾。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向北推进。唇寒齿亡,中国不能坐视不管。中国总理兼外交部长的周恩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请印度转告美国:“如果美国超过三八线,中国一定要管”【1】”这番警告被杜鲁门视为中国对联合国的“外交讹诈”而没有被重视。10月1日美军还是跨过了三八线,把战火引导了中国东北边境。1950年10月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权衡利弊,感到了美国对中国的威胁,最终决定出兵朝鲜,彭德怀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从此中美两国开始了惨烈的为期近三年的战争,战争最终以谈判结束,三八线还是为南北朝鲜的分界线。

一、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巩固了新生政权。

朝鲜战争爆发时,新中国成立还不到一年,百废待兴。为了经济恢复和发展。1950年初开始缩减军费,以支持经济发展。但是朝鲜战争突然爆发导致了这项政策的中断。三年惨烈的战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北朝鲜基本沦陷的情况下,把以当时世界第一强国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回了三八线。这极大地提高了中共政权在国内人民心中的地位。在国家上,中国的形象也明显提升了。在战争期间,麦克阿瑟在同阿哈里曼的谈话中 把新中国的军队形容成军阀时期的乌合之众,“对一支现代化军队而言不过是炮灰”。据《纽约时报》报道,华盛顿的一名高级官员把可能参战的中国军队形容成俎上肉。朝鲜战争的胜利直接挫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国,也消除了日后美国对中国边境的威胁。

二、中美国开始了长达20年的冰冻时期,中国遭到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失去了统一台湾的有利机会

在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正式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唯一合法政府。同时宣告:”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21950年1月5日,杜鲁门对新闻界宣布:“美国对台湾或中国其他领土从无掠夺的野心,美国不会使用武装部队干预现在的局势,同时美国政府也不会对在台湾的中国军队提供军事援助或提供意见。同时,杜鲁门还强调,开罗宣言规定把台湾归还中国,美国及其盟国自日本投降后均承认中国对该岛行使主权。3】

然而不幸的是,朝鲜战争的爆发打破了这一脆弱的状态,战争的爆发直接导致了美国放弃承认新中国的想法。正如美国学者乔纳森所说:“朝鲜战争不论对中国还是美国,都是历史的分水岭”【4】从此美国从政治,经济到军事对中国全面的遏制。1950年7月“巴黎统筹委员会”把对苏联的贸易管制扩大到了中国。1951年5月8日,美国操纵第5届联大通过了决议。“立即对中国实行汽油,原子能材料、强制等军事物资的禁运”。这些政策使中国陷入了鼓励的境况,对中国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消极作用。既然中美两国已经关系破裂,那么被国民党占领的台湾,美国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从刚开始的‘“撒手政策”到“插手政策”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准备解放台湾之际,美国直接接入,增加了解放台湾的难度,进攻计划不得不搁置下来。1950年6月30日,中共中央向军方传达了新的方针:“我国的态度是谴责美国侵略台湾,干涉中国内政,我们军队的打算是,陆军继续复员,加强海军建设,打台湾的时间往后推延”。【19 5】。针对美国政府干涩中国内政的做法,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于6月28日发表声明:“不管美国帝国主义采取任何阻挠行动,台湾属于中国的事实,永远不会改变,这不仅是历史的事实,且已为开罗宣言、波茨坦宣言及日本投降后的现状所肯定。我国全体人民,必将万众一心,为从美国侵略者手中解放台湾而奋斗到底。”【20 6】但是,美国政府却对中国政府的警告置之不理,鼓吹“台湾地位未定论”,“台湾独立”等。而且以各种名义派遣武装人员进入台湾。对台湾提供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甚至在1954年12月签订了《美国共同防御条约》,规定:月2日签定了(美蒋共同防御条约》。条约规定:美国维持并发展台湾的武装力量,缔约国之领土遭到武装攻击时,双方应采取共同行动;条约的适用范围为台湾和澎湖,以及可以经美蒋双方共同协议所决定之其它领土。这样,美国政府就以条约的形式明确决定要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威胁并损害了中华人民其和国的根本利益。12月8日,周恩来郑重宣告:“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一切关于所谓台湾‘独立国”、台湾‘中立化’和‘托管’台湾的主张缺乏实际上都是割裂中国领土,侵犯中国主权和干涉中国内政,都是中国人民绝对不能同意的”。【21 7】由此看来,朝鲜战争的爆发使中美走上了对立的道路,从而让中国失去了解放台湾的大好机会。台湾问题,也成了中美关系的焦点。

三、朝鲜战争也影响了中国的政府组织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两大任务:一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彻底解决中国人民三大敌人的矛盾,二是动员全国人民努力医治战争创伤。朝鲜战争的爆发,打破了原来的各项工作计划的进行,做出了出兵决定后,各地为配合战争需要进入备战状态。中央用命令下达手段调拨各地物资,集全国之力来支持朝鲜战争。朝鲜战争的爆发影响到了新中国领导人对中国政府机构的设想,只能将战争体制的状态延续。

总结

1、志愿军靠极端落后的武器战争了当时最强大的美军,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巩固了新生政权。

2、美国企图占领朝鲜的目的没有实现,企图威胁中国国防、阻止中国人民援朝的密度没有达到、“遏制共产主义”的国际战略受挫。朝鲜战争使,美国的全球侵略攻势遭到严重的创伤。

3、美国在朝鲜战争中举着联合国的旗号进行战争,这一做法大大削弱了美国在联合国的影响,也导致了联合国的威信下降。

4、对于朝鲜本国而言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由于战事拉锯般地蔓延到整个半岛,加上美军狂轰滥炸,双方的民众死亡上百万人,半岛上经济惨遭破坏。尤其是朝鲜北方的城市和大多数村镇完全被夷为平地,停战时人们形容平壤“不仅找不到一幢完整的房子,甚至找不到一块完整的砖头”。战前的北南分裂局面,通过战争不仅没有解决,还进一步恶化,朝鲜半岛作为世界军事舞台上的一个热点持续至今。

【参考文献】

1、《周恩来外交文学》中央文献出版社

2、《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

3、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研究局《台湾问题文献资料选编》人民出版社

4、《敌人朋友还是伙伴—中美日战略关系演变》中央文献出版社

5、《中国的建设问题与人的训练》生活书店1935年版 6《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三辑)三联书店1957年

7、《中美关系二百年》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186页

篇2:朝鲜战争对美国的影响

摘 要:持续三年多的朝鲜战争不仅加深了朝鲜半岛的分裂,也招致美国插手台湾事务,再度在政治、军事与经济上援助蒋介石,直接而公开地卷入中国的内部冲突,因为美国对台湾的军事卷入,封锁了中国解放台湾的通道,从而使台湾问题遗留下来,成为当今中国实现国家统一以及中美关系发展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中国

朝鲜战争

美国

台湾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爆发了战争。朝鲜人民军迅速越过三八线,向南方挺进。美国政府立即对此作出反应,几天以后,便派出飞机、军舰和地面部队进行武装干涉,并派第七舰队侵入了中国的台湾海峡。随后,在联合国军的旗帜下,十几个国家的军队卷入了这场战争。4个月后,中国政府宣布派出人民志愿军部队赴朝作战,随后几十万大军跨过鸭绿江。中美两国因为朝鲜战争走向了全面的敌对,从而给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一、战前台湾问题

战前,国共两党之间的内战已接近尾声,国民党的失败已成定局,解放台湾,实现祖国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时机已基本成熟。1950年中国共产党已把解放台湾、彻底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作为夺取全国胜利的既定方针,1950年5月海南岛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在东南沿海积聚了10万兵力,而且在华南各地修建军用机场30个,400架战斗机已进入战斗状态,在福州、厦门、汕头等港口,大量登陆艇及船只已进入起航准备,随时准备渡海解放台湾。这时美国抛弃台湾国民党当局的态度也日渐明确。杜鲁门总统于1950年1月5日发表的关于台湾问题的声明和艾奇逊1月12日在美国新闻俱乐部发表的“中国危机”为题的讲话,均表明美国准备抛弃台湾当局,采取“袖手政策”。但是朝鲜战争的爆发打乱了新中国解放台湾的日程,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迫于形势变化,不得不暂缓攻台计划,把东南沿海用于解放台湾的部队调到东北准备参与入朝作战,军事战略中心北移。

二、战争期间台湾问题

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美国一方面派兵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另一方面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止 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在这种情况下,新中国国防战略重点被迫从东南沿海移至东北地区,是美国的干涉行动造成台湾问题复杂化并迫使我军解放台湾计划搁置。朝鲜战争成为台湾命运的一个转折点。朝鲜战争的爆发改变了美国对台湾战略地位的认识。从当时的冷战思维出发,美国决策者认为朝鲜战争是苏联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先声。出于这种认识,美国重新估计了台湾的战略价值,认为台湾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是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正因为如此,美国迅速改变对台政策,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同时给予蒋介石政权以政治支持和军事、经济援助,在美国的援助和保护下,台湾不仅摆托了危机,而且经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使台湾国民党政权得以死里逃生,朝鲜战争使台湾问题复杂化,台湾由中国国内的争端演变成为中美之间的争端,延缓了中国统一的进程。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将打算遗弃的台湾蒋介石政权重新拾了回来,继续置于卵翼之下。美国这时不仅要协防台湾,而且更将台湾看作是一颗在亚洲遏制中国大陆与共产主义的战略旗子,一艘屹立在美国护城河中的航空母舰。

三、战后台湾问题

朝鲜战争结束后不久,中国共产党再次提出了解放台湾的任务,表示不能容忍美国干涉台湾,但是美国政府一意孤行,于1954年12月2日与台湾签订《共同防御条约》,撑起对台湾的保护伞,继续向国民党军队提供军事援助,美国政府还多次扬言要用武力加以阻挠,赤裸裸地干涉中国内政。因此,朝鲜战争结束后,台湾海峡的紧张对峙局面不仅没有因美国在朝鲜战场的挫折而有所缓和,反而由于美国对台湾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支持和勾结而更加严重。人民解放军此时如果要以武力解放台湾,将面临巨大的障碍和困难,甚至有可能与美军发生直接冲突,其后果难以预料,对此中国共产党不能不有所考虑。从这一现实出发,中共中央在1955年初结束对东南沿海岛屿的军事行动后,为了缓和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提出以武力解放为主,同时积极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方针,并表示“愿意与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决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接着,中共中央还相继提出了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具体政策和设想。

台湾问题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美国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朝鲜战争之后美国推行“援蒋反共”的对台政策,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障碍,台湾问题也成为了中美关系长期疏远的一个重要因素。60 年代末到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1972年中美关系的大门终于打开,1979年,中美建交,开创了两国关系新阶段,在此期间一方面两国间往来不断扩大,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但在另一方面,美国又在大陆与台湾的关系上奉行“双轨政策”。而且由于美国的怂恿和纵容,还助长了台湾走向独立的危险性。

四、总结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干扰和阻挠中国的统一最终是不会成功的。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海峡两岸经济政治文化交往越来越密切,在“一国两制”的方针下,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会实现统一。客观的事实表明,如果美国政府能够正视这些年来世界和中国发生的变化,彻底放弃冷战时期特别是朝鲜战争以来在中国台湾问题上的错误政策,这肯定会极大地促进中美两国关系长期全面健康稳定的发展,造福于两国人民,同时,也有利于全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参考文献

篇3:朝鲜战争对美国的影响

宣传方向:对政府加以颂扬

保证新闻自由是美国《独立宣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被重点提及的。对于言论自由, 美国前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曾说过:“如果由我来决定选择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 还是要没有政府的报纸, 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1) 这是有了以上的法律保护和历史的认同。美国的媒体会在政府做出每个决定后展开激烈的论战。价值观和思维的多样性会在此时进行“展示”。但是, 在国家面临战争时, 情况往往会与上述观点相违背。

当自己的国家和别的国家在战场上相遇时, “国家利益至上”成为一切活动的主导思想。任何行动要为国家根本利益服务, 新闻报道也不例外。面对战争, 将舆论导向有利于本国政府是必然选择。在此过程中, 要让国内舆论倒向本国政府, 将自己的仇恨集中到对敌人的作战上。拉斯韦尔认为, “对任何社会中占优势的大多数人来说, 以安全和和平的名义攻打敌军是足够充分的理由。” (2) 在美国攻打伊拉克之前, 美国的各大媒体, 无不把伊拉克的武装能力进行了夸张式的描述, 而美国自己的武装能力并没有作正确报道。身在媒体宣传的环境中, 人民不得不相信媒体上的内容, 因为他们没有人知道在伊拉克到底发生了什么。

团结国内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对共同的敌人作战, 是政府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美国社会中, 宗教的力量举足轻重。因此, 宗教的力量也不可忽视。它能将那些笃信宗教的教徒拉入其阵营, 特别是在需要完成对国内舆论统一的过程中。利用宗教中的某些符号式、仪式性的事物作为阐释本国政府意图的工具, 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手段。对伊拉克作战前夕, 美国的《新闻周刊》对“信仰”、“宗教”和“上帝”这三个词语分别出现了43、47和46次。宗教信仰成为新闻宣传的利器。 (3) 总之, 各种手段被用来团结国内的民心, 使之支持政府的行为, 并且在行动上尽自己的能力去支持政府。

宣传内容:对敌人加以丑化

在美国, 新闻界推崇的客观性 (objectivity) 要求新闻媒介: (1) 将事实和观点分开; (2) 报道新闻不带感情色彩; (3) 公正平衡。这样可以使双方均有机会使用向受众提供充分信息的方式进行答复。 (4) 对于敌人加以丑化, 是要将敌人的真实情况加以歪曲, 将敌人进行“妖魔化”处理。这与美国主张的“客观性”思想相违背。此时所有报道要给国家利益让路。在战时对内宣传的一个重大任务就是对敌人进行丑化, 用各种手段来揭露敌人的罪行。目的就是让人民坚信是敌人的罪恶破坏了现在的生活, 必须要对敌人进行惩罚。具体的行动就是每个人都尽自己的能力去为国家服务, 包括保守国家秘密, 配合国家的军事行动。媒体要做的事情就是收集到各种历史资料来证明敌人在历史上的邪恶和狠毒。而除了资料性的报道外, 一切关乎目前战局的报道要和政府保持高度的一致, 不能让对敌人有利的声音出现在自己的媒体上。这样做, 就保证了媒体在时局中的利益和民族性。

在丑化敌人的具体技巧上, 李和李 (Alfred Mc Clung Lee and Elizabeth Briant Lee) 的《宣传的艺术》中提出了“辱骂法” (Name Calling) 。这种方法就是给某种事物直接加上一个不好的标签, 使我们不经过分析就拒绝和谴责这种事物。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美国对伊拉克战争前, 将伊拉克归为“邪恶轴心国”, 在开战前, 美国政府大量散布“萨达姆拥有生化武器”、“萨达姆在制造种族灭绝”等。更有甚者, 为了对别国开战, 美国政府聘请公共公司进行策划, 专门制造敌人的“丑闻”。在“海湾战争”中, 美国国会在决定是否出兵海湾时, 为了争取到国会的通过和国内人民的支持, 美国政府高薪聘请了达伟公关公司, 策划了娜伊娅的发言, 她说:“我亲眼看到成群结队的伊拉克士兵持枪闯了进来。他们将婴儿从保育箱里拿出来, 扔在地上, 任凭他们活活冻死。” (5) 这样一来, 美国国会就通过了对伊拉克的作战, 赢得了国内人民的同情和支持。而娜伊娅的真实身份是科威特贵族, 她的父亲是科驻美的大使, 在战争爆发时, 她身在美国, 而并非国内。

纵观美国近50年的对外战争, 不难发现, 他们的对手都是“武装到牙齿的”。但是, 当战争胜利后, “生化武器”、“种族屠杀”都是空穴来风, 而在丑化敌人的过程中却是功不可没。

宣传环境:对媒介加以整合

沃尔特·李普曼认为, 我们接触到的环境其实不完全是现实的环境, 视野以外的环境借助一种中介物, 即大众传媒来再现那里的环境, 这种再现构成了一种“拟态环境”。不过, 这个拟态环境并不完全像镜子一样反映现实, 而是存在着偏见和歪曲。 (6) 的确, 人们生活在一个被媒介保卫的世界中。在没有得到第一手信息的前提下, 人们把自己的认知锁定在媒介传递的信息上。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 尤其是在战时状态下, 受众不会去对信息加以甄别。加之, 在国家危难关头, 每个公民在长期受到爱国主义教导下而有的爱国主义感情, 在此时予以迸发。这就造成了受众对于传者的“听之任之”。在“二战”期间, 美国政府在国内大量印刷关于“招收女护士”、“招收女秘书”和“保守机密”的海报, 同时, 在广播中大量播送的多是关于鼓舞人民士气的新闻。无独有偶, 在对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前后, 美国的各大媒体利用各种方式进行丑化对方, 同时安抚国内的士兵家属。在各种媒介和各种信息的“轰炸”下, 大多数受众得到的结果是对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必然胜利, 同样, 他们也没有想到战争发展的结果竟然是和他们当初的设想大相径庭。这就得益于当初的宣传。

但是, 我方要警惕敌方的宣传活动。战争状态中的国家利用各种手段瓦解对手, 包括宣传战, 其目的就是在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征服对手的价值观, 迫使其输掉战争。“太平洋战争”期间, 美国海军的将士们通常能听到“东京玫瑰” (7) 的广播, 其内容主要是说“他们留在家里的妻子和情人在和什么人干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勾起美国大兵的乡愁”, 激起他们对那些送他们上战场的‘老板们’的怨恨”。 (8) 在战争初期, 此广播确实起到了瓦解美军的作用。由此可见, 对敌方宣传战进行干扰是非常重要的。

宣传组织:对报道加以指导

在和平年代, 不同的媒体集团会就某个新闻展开争夺, 希望其能帮助提高自身的发行量和收视率, 这会导致其在报道过程中不择手段。这样可能会削弱国内民众的士气, 也可能会泄露军事机密等。在战争年代, 对于胜利的渴望, 就必须要对关系前方战事的新闻进行统一的报道。

为了取得最后的胜利, 一切报道活动要本着“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进行。就需要特殊的机构对报道进行管理, 信息的统一管理和发布, 让国内民众的舆论导向始终控制在本国政府的手中。每逢对外进行作战, 美国政府和军方都需要一个特殊的机构对新闻报道进行有效管理。“二战”中, 就成立了新闻监察局, 时任美联社社长的拜伦·普赖斯被任命为局长。

敌方的情报人员会通过媒体了解到相关情报, 相比各种窃取情报的方法, 这是比较快捷、方便、风险系数最低的途径。因此, 在关于交战信息的报道上, 需特别注意。《孙子兵法》认为,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报道中的某些关键性消息在经过“精心选择”后, 使得在我方和敌人所拥有的信息处在“不对等”的状态上, 这就呈现出“敌明我暗”的效果。最后的结果就是, 战胜敌人犹如“探囊取物”。

过度报道战争的负面新闻, 不但会削弱国内人民的士气, 而且会激发国内的反战情绪。国内舆论的支持与否直接关系到前方的战况。不少美国前高官认为“越南战争”不是输在了越南的丛林中, 而是败在“电视”、“报纸”上, 这就是美国的“越南病”。所谓“越南病”是指媒体的新闻报道破坏了公众对军事行动的支持和削弱军队士气的不良效果。 (9) 为了改正这一不足, 美国军方组织了“嵌入式”采访, 就是让军方人员组织记者去指定的地点进行采访, 不允许记者私自采访。此外, 某些关键性的数据由军方统一提供, 而不是各家媒体自己采访。美国取得海湾战争胜利后, 老布什总统激动地说:“天哪, 我们终于彻底摆脱了‘越南病’。” (10)

结语

赢得战争, 是每个国家处在战争状态下的唯一诉求。对于这个诉求, 中西方有着不同的阐释。毛泽东同志认为, “笔杆子”和“枪杆子”一样重要。这也就是当年在延安进行“整风运动”的原因。拉斯韦尔认为, 赢得战争需要从三个方面对敌人进行打击, 它们是:军事方面、经济方面和宣传方面。他们都提到了军事和宣传。足以见得宣传和军事对于战争的胜利是何等重要。

在对敌人作战时的对内宣传中, 各个部门不是独立运行, 而是一种协同运作的过程。最后让人想到了拉斯韦尔的名言:“没有一个政府奢望赢得战争, 除非有团结一致的国家做后盾;没有哪个政府能够享有一个团结一致的后盾, 除非它能控制国民的头脑。”

参考文献

[1].陈寿[晋]:《三国志·蜀志·马忠传》, 中华书局。

[2].赛佛林·坦卡德[美]著, 郭镇之译:《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中国传播大学出版社。

[3].迈克尔·埃默里、埃德温·埃默里、南希·L·罗伯茨[美]著, 展江译:《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式》,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沃尔特·李普曼[美]著, 阎克文、江红译:《公众舆论》,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篇4:简析美墨战争对美国的影响

【关键词】美墨战争 领土面积 奴隶制 西进运动

一、引言

1936年,原属于墨西哥的德克萨斯宣布独立,成立德克萨斯共和国并强调格兰德河为其边界。墨西哥不承认德克萨斯独立,更不同意格兰德河为其边界。1845年美国宣布如果德克萨斯愿意加入美国,美国将承认格兰德河为其边界,同年德克萨斯加入美国成为其第28个州。美国的这一举动大大激怒了墨西哥,墨西哥认为美国在干涉其内政,并于1846年4月发动对美的战争。美墨战争持续了一年多,最终以美国的胜利宣告结束。这场战争不仅使美国获得了大片土地,也对美国的奴隶制和西进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主要影响

美墨战争对美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土面积扩大。1847年墨西哥首都沦陷,随之墨西哥投降并开始与美国谈判,双方于1848年签订瓜达卢佩-伊达尔戈和平条约。通过这个条约,美国获得了加利福尼亚州的全部土地,内达华州、犹他州、亚利桑那州的大部分土地以及怀俄明州、科罗拉多州、新墨西哥州、堪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的部分地区;墨西哥同意德克萨斯州归入美国并且以格兰德河为两国界限。这些土地面积占墨西哥全部领土的一半多,大于法德两国的领土面积之和,比1803年购得的路易斯安那还要大,美国从此获得了在美洲的主宰地位。

大片土地的获得不仅使得美国领土面积大大增加,西部广袤的土地也为美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草地、平原,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以及广阔的消费市场。加利福尼亚州的获得,使得美国领土扩展到太平洋沿岸,这为其开展与东方的贸易提供了便利并且为美国政治军事力量在亚洲太平洋的增长做了铺垫。

2.南北方关于奴隶制的矛盾激化。美国南北方在奴隶制上的矛盾由来已久,两者不同的经济制度决定了他们对奴隶制的不同态度。南方以发展种植园经济为主,烟草、大米、棉花是其主要作物,需要大量的奴隶作为劳动力来种植这些作物,奴隶制是南方种植园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北方以发展制造业为主,主要包括纺织业、造船业、服装行业等,吸收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大部分北方人对奴隶制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奴隶制是残暴没有人性的,废奴主义者们加入并组织了很多废奴运动。

美墨战争的结束使美国增加了大片的土地,同时也让奴隶制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新加入的州是蓄奴州还是自由州的问题成为当时美国棘手的政治难题。南方的极端主义者认为所有从墨西哥手里得到的土地都应该向奴隶主开放。种植园单一的经济作物对土地消耗大,南方土地肥力很快耗尽,因此需要向西扩张,获得更多肥沃土地来发展种植园经济,同时奴隶主希望通过新建蓄奴州来挽救奴隶制;北方则认为新的土地上应该杜绝发展奴隶制,不允许奴隶制扩张,这样慢慢的奴隶制就会减少甚至消失。南北方就蓄奴州还是自由州的问题各持己见,部分温和派认为可以先让人们(支持或不支持奴隶制)进入新土地生活,等到新土地人数达到一定数量可以成为美国一个州时,由该州的人决定其是蓄奴州还是自由州。直到1849年加利福尼亚州请求以自由州的身份加入联邦成为州,经过一番关于蓄奴和反蓄奴的激烈争执,美国通过了1850年妥协案,关于奴隶制的问题才得到暂时的表面的缓和。

3.推动西进运动的发展及西部的开发。美墨战争以美国的胜利宣告结束,尽管战争过程中美国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西部广阔土地的获得,对于推动西进运动的发展,西部的开发及美国经济的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

西部领土广阔,土壤肥沃,有广袤的平原及大草原,气候适宜,适合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西海岸优良的港口,漫长的海岸线,缩短了美国与东方贸易的通道;投机商和冒险家的宣传,使得人们认为,西部是资源丰富,就业机会多,发展前景好及实现美国梦的无限美好的土地。加上美国政府鼓励性的政策法规,大批美国人举家搬迁,从东部迁入杳无人烟的西部进行开垦开发。

1848年旧金山金矿的发现在美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淘金热的兴起更是为西进运动注入了一支强心剂。大批美国人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加入了淘金热的大军,涌入加州。淘金热不仅在加州,也在西部各州迅速发展,包括内达华州、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州等。1848年初加州外来人口只有不到1000人,到了1849年底,外来人口已达到10万人之多。大量移民的涌入,带动了西部服务业、工业、交通业的飞速发展,也加快了加州加入美国的步伐,1850年9月,加州成为美国第31个州。

三、小结

美墨战争对美国的政治和经济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领土面积的不断扩大,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促进西进运动的蓬勃发展以及西部的开发,同时南北方关于奴隶制的问题,也为日后南北战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参考文献:

[1]Keith W.Oslon,Wood Grey.An outline of American History,United State Information History,1994.

[2]黄安年.美墨战争简述[J].军事历史,1993(5):27-29.

[3]刘国柱.美墨战争:土地的魅力与海洋的诱惑[J].河北学刊,1995:102-104.

篇5:朝鲜战争对美国的影响

中国在朝鲜战争爆发四个月后以“志愿军名义”派兵参战,确实迫不得已,不过最终还是达到了维护我国安全和履行国际义务的双重目标。斯大林等人在朝鲜战争前饿决策虽有重大错误,毛泽东在战时的决策还是高明的。朝鲜战争是以平局结束的,抗美援朝战争却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近些年来国内出现一些否定抗美援朝的论调(不论是出于无知还是别有用心),都是十分荒谬的。

整整60年前,及1950年6月25日,在中国东邻朝鲜半岛上发生了一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朝鲜战争给半岛的南北双方都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也改变了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

朝鲜战争不该打,抗美援朝战争不能不打 熟悉历史的人应该知道,“朝鲜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是既有关联又有重大区别的两个概念。前者于1950年6月25日爆发,后者从1950年10月25日正式开始。对6月25日开始的朝鲜战争,朝鲜政府一直称为“祖国解放战争”,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将那场战争统称为“朝鲜战争”,而韩国方面则出于自尊则称为“韩国战争”(后来亦有“6·25战争”或简称“韩战”)。朝鲜战场的参战方对战争有不同的称谓,主要是因为参与此战的目标有重大差异。

对中国人而言,只是每年10月25日这个志愿军参战日举行纪念“抗美援朝战争”的活动。抗美援朝战争的目标,只是援救危在旦夕的邻邦并“保家卫国”,对此前四个月的战事国内战史往往一带而过,因为有许多忌讳之事不便深谈。上世纪90年代以后,俄罗斯档案解密,国内许多人也比较清楚地了解到朝鲜战争(并不等同于抗美援朝战争)的起因,自然更应该只纪念对中国而言有重大意义的“10·25”。朝鲜战争于1950年6月25日开始时,原来北南双方的内战,两天后因美国参战变成国际战争。在此之前,李承晚为总统的韩国政府则叫嚷要“北进统一”,金日成领导的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则要实现“祖国解放”,现在国际上有人炒作“在朝鲜谁打响第一枪”,其实子1948年麽苏军撤出朝鲜和1949年美军撤出朝鲜后,对峙的双方相互之间便枪声不断,三八线两边的战斗在1949年末至1950年初已上升至营级规模,最终演变为力量处于强势的一方发动大规模攻势以谋求实现统一。回顾当初朝鲜民族的分裂和内战,恰是美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划分势力范围的恶果。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在朝鲜划界而治,双方各自的占领区内都建立了宣布代表全朝鲜的政府,这便种下了内战的种子,美苏撤军后的南北争端仍未能摆脱两大国在冷战中对峙相争的影响。

美国鉴于李承晚政权的军事历练若于北方,反对其“北进”而要求取守势。1949年以前,斯大林也一直反对朝鲜人民军南进,看到中国革命胜利时美国并未干涉态度才有所改进。

1950年1于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美国基本立场讲话”中谈到西太平洋防线从阿留申群岛、日本到菲律宾,未提到朝鲜和台湾。据当年斯大林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这篇讲话斯大林研究了很久,后来解密的俄罗斯档案证明1月3日这天,斯大林致今日成的电报便改变了原来的态度。随后的事实却证明,斯大林等人对美国反应的判断出现了重大战略错误。2月14日中苏同盟条约签订后,美国高层马上为“丢失中国”发生争吵,对于尚能控制的南朝鲜绝不肯放弃,并在积极寻找干涉朝鲜、台湾的行动借口。对朝鲜内战的战略决心,中国方面得到消息的时间已经很晚。现在已经公布的俄罗斯档案说明,1950年4月,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兼政府首相金日成、劳动党副委员长外相朴宪永访问苏联后,又于5月中旬到达北京,向毛泽东通告了斯大林已经同意的大致方案,并说不需要中国提供援助。随后斯大林虽在电报中说了一句由中朝同志共同商量决定,实际山是把既成事实摆在面前,毛泽东从当时的意识形态或国家关系出发都不便反对他人已经确定之事。金日成、朴宪永离开北京一个多月后,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四十多年后,当时任中央政治秘书室主任并在毛泽东身边担任俄文翻译的师哲在1992年出版的回忆录《在历史巨人身边》中这样写道:“战争爆发后,我们才得到消息。”这句话虽短,却大有深意。当时师哲在毛泽东身边处理电文特别是同苏联往来的电报,不过在国内公开出版物中不便多谈这段史实。1989年他曾向笔者叙述过此事的来龙去脉。1992年他在向旅美大陆学者陈兼口述回忆录时,也说明战争爆发后朝方才来了一名校官通报情况(此回忆录在美国已经以英文出版)。

当然,朝鲜爆发内战属于其本国的内政,美国却操纵联合国污蔑朝鲜北方“侵略”了南方。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笔者参加一些国际研讨时同美国学者就朝鲜战争的许多事实能一致认定不过经常对战争开始时的一个用词发生争执。美国总是永北方“入侵”(invade),本人则坚持不能用此词,只能说6月25日当天“内战开始”。这一个用词之争,其实关乎到战争的性质。因为按照国际公认的准则,国内战争只有进步和反动之分,“侵略”一词只适用于国家之间。朝鲜南北两方都只承认有一个朝鲜,双方无论是谁先采取行动,都不能称之为“侵略”。如同美国19世纪的南北战争一样,不能说北方“侵略”了南方。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兵乘机占领台湾,阻止中国实现统一,才是名副其实的侵略。美国的武装干涉朝鲜,使战争的性质迅速起了变化:对美国来说是一场侵朝战争,整个朝鲜战争也有本国内战变成一场许多国家参加的国际局部战争。以国际准则来看,美国干涉他国内政的霸权主义无疑使造成战争扩大的原因,自然是这场国际冲突的罪魁。从斗争的策略角度看,当时在国际共运中居于领袖地位的斯大林也有严重的判断错误,而交战者又只考虑自身而为多考虑外部因素。朝鲜内战演变成这样一种严重的结果,使当时的苏联和中国领导人始料不及的。朝鲜战争作为冷战时期的第一场大规模热战,造成了小国把大国拖入现代局部战争的后果(当时的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晚年在回忆录中也认为使朝鲜把苏联拖进去的,赫鲁晓夫的回忆录也于同样的观点),到头来又加剧了冷战。美国以“联合国军”的旗号纠集其盟国组成国际反共阵线,给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局面,对新中国的危害则更为严重。面对美国出兵朝鲜,斯大林当即表示了退缩,撤退在朝鲜的军事顾问。朝鲜人民军的主力却倾力南进,企图在美军未到达时解放朝鲜全境,结果在洛东江前受阻僵持50天,美军又于9月15日在其后方仁川登陆。9月下旬战局恶化时,今日成向苏联求援,斯大林表示不能出兵,要他向中国求助。

1950年10月1日,今日成向中国请求派兵援助,斯大林的意向也要中国出兵,兵愿意向中国提供武器兵在费用上由双方“共同负担”(最后落实为“出厂价五折对华计费)。10月上旬美国越过三八线向鸭绿江边扑来,此时新中国已无法解决台湾问题,若在朝鲜问题上再次示弱,美国势必得寸进尺,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将更为恶劣,国内反动气焰也会增高。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式,毛泽东以其独有的魄力显示了”补天之功”,以出兵参战的方式扭转危局,达成当时情况下对新中国最有利的结果。

历史证明“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朝鲜内战爆发后迅速演变为国际战争,是当时的世界战略格局所决定的。新中国成立后对苏联实行“一边倒”,使美国格外重视远东局势的变化,力图遏制所谓的“共产主义势力”。在改变中国共产党内外政策的试探无效后,美国高层在1949年便开始筹划出兵干涉台湾,1950年2月的中苏同盟条约签订使其下定最后决心,只待一个借口。童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两天后即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即发表声明宣布军事干预朝鲜,同时出兵台湾兵大力支援侵越法军,从三个战略方向对中国构成了威胁。美国以南朝鲜爆发内战为理由出兵控制中国领土台湾,完全是践踏国际法准则的侵略行为。同年1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伍修权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控诉美国侵略台湾时,又针对其荒谬借口批驳说:“能不能设想,因为西班牙内战,意大利就有权占领法国的科西嘉?能不能设想,因为墨西哥内战,英国就有权利占领美国的佛罗里达?这是毫无道理的,不能设想。”

美军入侵南海,使中国的统一大业就此受阻,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又使东北工业基地受到威胁,刚刚解放并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新中国自然不能没有反应。面对朝鲜、台湾、越南三个战略方向出现的威胁,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强调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原则,选择了合适的反击地点。当时中国因为没有海空军而难以在台海作战,出兵越南后勤供应又及其困难,只有在朝鲜战场同侵略者较量才最便于发挥自身的陆军优势。正如在中国从朝鲜撤军前夕周恩来在志愿军干部大会上对此总结的那样:“我们和美帝国主义较量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看选择在什么地方。这个当然是决定于帝国主义、但同时也决定于我们。帝国主义决定在朝鲜战场,这个对我们是有利的,我们也决定来抗美援朝。现在我们想一想三个战场,大家会懂,不论从哪条来说,如果在越南作战,更不要说是在沿海岛屿的作战了,那就比这里困难得多了。”

面对美国入侵中国领土台湾,新中国完全有理由采取反击,中共中央却考虑到国内的极端困难局面,进行对美作战准备时还是力争避免直接入朝参战。1950年10月上旬和中旬,面对朝鲜危在旦夕,十几天内中共中央又开会反复讨论,多数人列举种种困难而不主张出兵,苏联出动空军的问题上也一再退缩(开始称三个月内不能出动,最后声称其飞机不能飞过鸭绿江)。毛泽东经过许多天不眠不休地思考,曾两次要求入朝不对暂停行动,经最后权衡厉害还是确定:“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敢于出兵同美国进行较量,既体现了非凡的胆略,在战场范围、出兵时机好残障方式又表现出极其谨慎、量力而行的科学态度。中国参战之前先发出“不能坐视不理”的预先警告,出兵选择在美军逼近鸭绿江时,同时规定不再朝鲜以外攻击美军,并以非政府的“志愿军名义”出兵,为在局部战争条件下保持国内和平创造了重要条件。这些有高度政策性的措施,体现了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所力争的是“朝鲜战争地方化”即不要扩大。

当时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主要对手是苏联,也不愿在亚洲过分地扩大战争,因此杜鲁门总统很快将主张对华开展的麦克阿瑟撤职。事实证明,新中国能在朝鲜这一局部战场与美国较量,便于集中力量对敌,能有效达到既援助兄弟邻邦又保证国内安全的作战目的。毛泽东作出出兵朝鲜的决策,是他一生中最难作出的决策之一,也是一个决心正确、政策和策略水平都比较高明的决策。

抗美援朝虽有代价,收益却更为巨大

三年零一个月的朝鲜战争,基本回到了开战时的三八线位置,可谓平局。中国进行的二年零九个月的战争却是从鸭绿江边开始,取得了将世界头号强国击退500公里并挽救了邻邦的胜利,这一成就是任何熟悉历史且又正确立场的人都会肯定的。新中国刚刚成立,便参加了朝鲜半岛上的一场当时世界山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局部战争,难免要付出一定代价。抗美援朝战阵先后又297万部队以志愿军名义入朝,直接消耗战费62亿元人民币,还对苏联欠下30亿元人民币(当时折合13美元)的军火债,战时牺牲15万多人(因又有事后补报的因病伤亡者,确认烈士为18万人)。中方付出的代价于战果相比,还是相对较少的,尤其是在装备处于绝对劣势的条件下发挥很高的作战技巧,人力物力损失都小于对手。按联合国军公布的数字,战时美军死亡共5.4万人,韩国军队死亡22万人,还有其他盟国的数千人,美国的直接战费超过200亿美元。将抗美援朝战争的花费与当时中国的国民经济总量相比,其总量并不算太高。战争期间中国的整个国民生产总值达2000亿人民币,国家财政支出为600亿元人民币,抗美援朝战争的开销只占同期财政支出的十分之一。正因如此,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国内顺利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每年经济增长率均在15%以上。至1952年底,我国工农业生产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并于1953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新中国站在“第一线”出兵朝鲜,让苏联站在“第二线”,这种民族牺牲也换来巨大的经济回报。在中国出兵朝鲜后,苏联领导人才改变了过去援华项目不大慷慨并有怀疑的态度,中国得到了历史上规模最大一次外来经济援助。1952年苏联同意向中国提供141个大型工程项目,1954年赫鲁晓夫访华时又增加15个项目,形成了后来通称的“一百五十六项(最后落实为150项)。这些援华项目的设备虽然还算成本费,技术转让却全属无偿,就此中国能以堪称世界上最低的成本奠定了工业化的最初基础。上世纪80年代时,解放初期主管经济工业的中共中央副主席陈云对此曾回忆说:”那时他们对我们的援助是真心诚意的。比方说,苏联制造了两台及其,他们一台,我们一台„„那真是援助,体现了苏联人民对我们的情谊。”苏联能够在援助中体现这种情谊,受中国抗美援朝的精神所感动可谓重要原因。有了这种援助,一使中国众多老一代人有那么深的“苏联情结”。不过一切事物往往有带两面性,若全面地看,在接受苏援时全面照搬苏联模式,也给后来中国的长远发展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中国出兵朝鲜,于世界头强在战场上取得均势,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辉煌胜利,这在政治上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在社会主义阵营中,中国于苏联真正形成了基本平等的兄弟关系(东欧各国与苏联则是父子关系)。在旧中国,2万8千八国联军旧能长驱进入北京,60万日军就能占领大半个中国,而朝鲜战场上的百万“十六国联军”在境外便被打退,此战又称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扬眉吐气的一场对外战争。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政协会上,毛泽东宣告“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豪言,在朝鲜战场上变成了现实。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终于被公认为强国,获得了近代从未有过的地位,美国也承认自此才把新中国看称一个平等的对手。过去日本社会上都轻蔑地称中国未“支那”,看到自己最敬佩的美国居然被中国人在朝鲜打败,才口服心服地改称正式国名。中国在军事上取得了百年来对外战争从未有过的辉煌胜利,又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共产党的凝聚力,子鸦片战争后百年来丧失的民族自尊和自信力从此得到了恢复。不夸张地说,抗美援朝战争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历史复兴的重要心理支撑点。新加坡的资政李光耀也总结说,中国人民走向民族复兴,是从跨国鸭绿江那一刻开始的。

经过抗美援朝这一仗,中国解救了处于危机中的朝鲜政权。不论后来的半岛局势演变如何,我国工业重心东北就此获得了一个重要的外部安全屏障,我国所显示的为例也使周边出现了一个较好的安全环境。后人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时,认为又两大成果最值得重视:一是打出了几百公里的安全纵深,二是打出了几十年的和平建设环境。

朝鲜战争对其他相关各方的影响

中国参加朝鲜战争(在国内称抗美援朝战争),从总体上看收益大于付出。站在美国的立场看,这一仗也是有得有失,不过是苦涩大于收获。美国政要都一直认为,此战保住了南朝鲜还是值得打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1951年5月在国会上批评麦克阿瑟说过一段话--“假如把战争扩大到共产党中国,会把我们卷入一个错误的地方,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敌人进行一场错误的战争中。”我国有的著述过去引用此话时删去第一句前置短语,便曲解了本意。如看这段话的全文便可领会到,美国当权者当时只是担心将其扩大到中国会引起严重后果,从不认为介入朝鲜战争是错误的。

朝鲜战争结束时,美国高层却充满了沮丧,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上将自称是“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军司令官”。自命为全球霸主的美国人有此心情,其实也很自然。因为若是一个体大无双的世界拳王于一个刚刚康复奋起的病夫比赛,就算打成平局,人们肯定会嘲笑拳王是失败者。战时曾任国防部长的马歇尔也叹息说:“神话破灭了,美国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一个强国”。美国经济受朝鲜战争影响,放慢了战后的发展速度,此后又长期受到军备竞赛拖累,这反而为西欧和日本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刚刚站起来的新中国敢于出兵朝鲜同美国作战,还能战而胜之,这对当时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组织及其领导人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使他们相信毛泽东的论断--“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就在朝鲜停战的前一天,古巴的卡斯特罗开始了武装斗争。越南人民军受中国抗美援朝胜利的鼓舞,也对法国殖民军展开了全面攻势,沮丧的法国政府在翌年不得不宣布撤军,越南军民随后又敢于同美国展开持久战。1954年秋,非洲的阿尔及利亚又开始了抗法民族解放战争„„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彻底动摇了西方列强的殖民体系,改变了世界面貌。

通过朝鲜战争,美国认识到自己的实力难于打赢地面局部战争,战争结束后便实行“大规模报复战略”,把军备重点转到发展核武器和空军方面。美国的军费,又朝鲜战争前的150亿美元,飙升至战争期间的年400亿美元以上,同苏联展开了持续的军备竞赛,导致冷战局面进一步加剧。

从某种意义上看,苏联在朝鲜战争中却成了受益者。虽然援朝和援华花费了一些经费,在其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却很小,中朝牵制美国的主要力量还使其能处于安全的地位,新中国也更坚定地站在苏联阵营一边。正由于看到这一点,斯大林希望朝鲜战争长期进行下去,1951年6月他接见中国派出的高岗和朝鲜的金日成时曾表示:“你们打得很好,为什么要谈判呢?”看到中朝希望和平建设的愿望,斯大林不能不同意和谈,却不希望马上停战,于1952年秋天支持中方在战俘问题上的态度,以便继续拖住美国。1953年斯大林突然去世,新的苏联领导人忙于解决内部问题,才表示希望尽快停战,为此提出应在战俘问题上让步。苏联通过朝鲜战争虽巩固了自身阵营,却也加剧了同美国的冷战气氛和军备竞赛,后来一些苏联和俄罗斯学者也认为,从长远角度看这对本国也产生了消极影响。朝鲜战争的爆发和美国随后出兵台湾,使垂危的国民党当局十分欣喜。此前美国虽筹划干涉台湾,其打算却是排除蒋介石而至此岛内地方势力,后因对抗新中国的需要使其由“弃蒋”改为大力“援蒋”,在一段时间内不再支持“台独”。上世纪50年代台湾当局得到美国20亿美元以上的无偿军事、经济援助,在台湾站住脚跟,并未后来的“经济起飞”奠定了主要基础,也成为朝鲜战争的主要受益者。

在朝鲜战争中获得最大经济收益的,恰恰是此前几年刚刚战败的日本。

据战后的1946年统计,日本因国内生产破坏和丧失多数海外市场,国民产值只相当于战时最高年份的四分之一,众多国民还处于饥饿之中。经过几年恢复,至1950年经济还未恢复到战前水平。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将日本列岛作为主要后方基地,军需品也大都在此采购,当地经济马上繁荣起来。1951年日本经济总量便超过此前的历史最高水平,随后又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当年的日本政客也都承认朝鲜战争对其国内恢复可谓“天赐良机”。战时美国谓巩固后方,又允许日本以“自卫队”的名义重组军队,美日军事同盟的基础也在此时奠定。

至于朝鲜战争的最大受害者,则是朝鲜南北双方。由于战事拉锯般地蔓延到整个半岛,加上美军狂轰滥炸,双方的民众死亡上百万人,半岛上经济惨遭破坏。尤其是朝鲜北方的城市和大多数村镇完全被夷为平地,停战时人们形容平壤“不仅找不到一幢完整的房子,甚至找不到一块完整的转头。”战前的北南分裂局面,通过战争不仅没有解决,还进一步恶化,朝鲜半岛作为世界军事舞台上的一个热点也持续至今。

篇6:【整理】近代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革命任务: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4)革命阶段: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中国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同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2.政治上: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发生变化,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思想上: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4.对外关系:打破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被迫开放。

5.阶级关系上: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促成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必然战胜落后的封建制度。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对中国:①政治: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同时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爱国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义和团运动)。②经济: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初步发展)。

③思想:民族危机加深,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维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蓬勃发展。◆对日本:①获得巨大政治经济利益;②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 ③刺激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倾向。

◆对远东:列强在远东矛盾加剧,争夺为主。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

◆对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爱国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对帝侵华的影响:侵华方式由政治瓜分变为“以华制华”政策。(直接割地-政治瓜分-以华治华)全面认识近代西方列强侵华的影响。

(1)对西方而言:侵华实质体现了西方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也影响了列强间的相互关系,各国为了自身利益在侵华过程中既勾结又相互争夺。(2)对中国而言:列强侵华的影响表现为双重性。

①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a、剥夺了中国无数人的基本生存权,疯狂地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b、政治上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特权,使得其侵略“合法化”,中国领土、司法、海关等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c、经济上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使中国经济丧失了独立地位,造成中国近代贫困和落后。中国社会性质、社会矛盾和革命任务都发生了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列强在侵华的同时也把西方先进的制度、技术、思想文化客观上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a、政治:封建专制制度受到不断冲击,最终君主专制制度瓦解。b、经济: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出现并缓慢发展。

c、思想文化:西方启蒙思想传入,民主、平等、自由、博爱渐入人心,儒家思想传统受到强力冲击。d、社会生活方面:人们的衣、食、住、行开始与国际接轨。运用多种史学范式理解中国近代开放的通商口岸?

(1)从革命史 范式角度看: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使中国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

(2)从现代史 范式角度看:它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

(3)从整体史 范式角度看: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尽管是被动的,但是是客观事实),使中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从文明史 范式角度看: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上一篇:市房产管理局上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XX-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安保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