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广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意见的通知

2024-07-19

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广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意见的通知(通用6篇)

篇1: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广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意见的通知

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广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意

见的通知

各区、县级市教育局:

现将《关于进一步推进广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工作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向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反映。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关于进一步推进广州市学前教育

三年行动计划的工作意见

为贯彻落实《广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进一步促进我市学前教育科学、健康发展,现结合我市学前教育发展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领导,推进行动计划目标落实

市教育局成立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广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推进落实工作。领导小组由教育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督导、人事、发展规划、师资、财基、基教、政策法规、民办教育、评估中心、教研室、教科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存在问题,保障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各项指标如期高质量完成。各区、县级市教育局根据《印发广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穗府办〔2011〕44号)要求,在区(县级市)政府建立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协调机制的基础上,2011年内成立本区(县级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统筹本区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工作。

二、加大学前教育的财政经费投入

市、区两级财政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切实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2011年起,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地方教育附加和教育费附加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幼儿园建设。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未来3年要有明显提高。落实好公办幼儿园的财政拨款工作。市、区(县级市)教育局要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制定资金使用办法,对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农村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教科研发展等进行资助,对未列入事业单位分类管理的公办幼儿园给予补助。各区(县级市)教育局会同级财政局,2012年根据实际探索制定本区域内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市教育局会同市财政局,三年内对新建的公办园进行奖补。

市、区(县级市)政府要建立健全涵盖公办、民办幼儿园优抚对象的学前教育资助制度。2012年10月前,市教育局制定学前教育资助办法,对在本市接受学前教育的我市户籍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残疾儿童及其他优抚对象进行资助,保障其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

三、大力推进公办园建设,实施公办幼儿园的“增容扩优”工程

(一)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公办幼儿园资源。

本文所指的公办幼儿园含公办性质的幼儿园。各区、县级市教育局要结合本区现有公办幼儿园资源实际,合理设置布点,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确保2012年,各区县公办幼儿园占比达20%,力争2013年公办园占比达30%以上。市教育局每年公布各区、县级市公办园数量、比例等情况。

(二)促进现有公办幼儿园健康发展。

各区、县教育局对辖区内公办幼儿园,重新登记造册。登记注册管理实行属地管理。镇(街)、村集体办幼儿园的登记造册情况送所在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备案。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应对公办幼儿园定期进行业务指导、监督评估并开展对园长、教职工的资格审定、职称评聘、考核培训等工作。

市教育局积极会同市物价局、财政局,于2012年在成本调研的基础上完善我市公办幼儿园收费政策。

(三)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的规划、建设、移交管理。

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要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应积极参与小区配套幼儿园的规划,建设和验收过程,确保小区配套幼儿园的科学规划和验收合格。建成后的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应无偿移交当地政府,由区(县级市)人民政府统筹安排,归口教育部门统一管理。资产属国有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原则上要办成公办幼儿园。原已改制的公办幼儿园或交由社会力量承办的公建配套幼儿园,合约期满应逐步回收优先举办公办幼儿园。

四、加强对民办园的规范管理,扶持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

(一)资助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指办园规范、收费合理、面向大众的民办幼儿园。各区、县级市教育局根据本区域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民办园的收费状况制定本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认定标准,每年5月份前进行认定并公布名单。市、区两级财政研究建立竞争性资助机制,通过奖补、资助等方式,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进行资助。接收财政经费资助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原则上一年内不能调整收费。

(二)扶持各类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

市、区(县)两级教育局可通过奖励等级幼儿园、公民办对口帮扶、派驻公办教师、教育培训补助等方式,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保障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业务指导,提高民办园教玩具、幼儿图书的配备水平,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切实提高民办园保教质量。探索公办幼儿园骨干教师到民办园支教模式。民办学校用电、用水、用气、排污、通信等公共服务价格,根据《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执行,与公办学校执行同一标准。任何单位不得违法向民办学校收取任何费用。民办学校对违法收费有权予以拒绝,并向价格主管部门举报。

(三)把好入口关,规范民办幼儿园办园行为。

各区、县级市教育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广州市举办幼儿园基本条件》等相关法规政策制定并完善本区、县级市民办幼儿园设立、变更、终止制度。对新申办的民办幼儿园进行办学主体、资金、条件、师资等方面的审查工作,严格把好办园准入关。

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应通过视导或专项检查等方式,对民办幼儿园实行动态监管,建立民办幼儿园长效监管机制。强化民办幼儿园的年检工作,通过年检,对民办幼儿园的设施设备、教育教学、教师资格和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督查,进一步规范其办园行为。对当年年检不合格的民办幼儿园,当地区、县级市教育局责令其限期整改;对经整改复检仍不合格者确定为“年检不合格”。对年检基本合格或年检不合格的民办幼儿园给予减少招生计划或暂停招生的处理。

(四)整顿无证办园。

对经核查属无证办园的,首先由各区、县级市教育局指导和督促其进行整改,申领办园许可证,整改期间要保证幼儿正常接受学前教育。整改后达到相应标准的,颁发办园许可证;整改后未达到要求的,各区、县级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及时向同级政府报告,申请由各区、县级市政府成立无证办园联合执法小组,按《民办教育促进法》等相关法规、条例,及时依法取缔,并妥善分流和安置在园幼儿。到2013年,全市消除无证办园现象。各区、县级市教育局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可研究制定学前儿童看护点标准,设置学前儿童看护点。

(五)建立民办学校风险防范机制。根据《广东省实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第6条规定及《广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民办幼儿园应当设立风险保证金,用于学校发生清算、突发事件以及其它有关事宜的处理。风险保证金属于本园资产,实行专户存储,由其与办学审批机关、开户银行三方签订监督协议共同鉴定。未经审批机关书面同意,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动用风险保证金。

五、加快农村幼儿学前教育发展

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对学前教育整体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有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切实加强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

白云、萝岗、花都、番禺、南沙、从化、增城7个有农村地区的区、县级市教育局要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2012年,通过新建,承租、改制的镇中心幼儿园收回改(扩)建等方式,实现100%镇建设1所独立建制的公办镇中心幼儿园;2013年,80%以上的镇建成1所规范化公办镇中心园,并合理配置事业编制的公办幼儿教师。对按开展建设的工作的区、县级市,市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按比例对其进行扶持。

(二)加强农村幼儿园的建设扶持。

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加大对幼儿园布局调整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农村幼儿园布局。2012年,常住人口规模4000人以上的行政村应举办1所以上的独立幼儿园。市、区两级学前教育专项资金分配向农村倾斜,对集体性质的农村幼儿园进行扶持,配备好保教设施、玩教具和幼儿读物等。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继续实施“镇、村一体化”试点工作,以镇中心园带动村办园的建设,促进村办质量发展,努力为农村幼儿提供规范、良好的教育坏境。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入园,优先照顾入园。

六、加快发展学前特殊教育

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及时统计本区域学前特殊儿童的数量,鼓励有条件的各类幼儿园招收适龄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根据需求,各区、县级市选定1所以上幼儿园设立特殊教育的幼教班,区(县级市)特殊学校也要附设幼儿园或幼教班,努力扩大学前特殊教育资源。市、区两级应对学前特殊教育的教师培训、设备等方面给予扶持。到2013年,实现全市残疾儿童接受3年学前教育的比例达到85%以上。

七、推动规范化幼儿园建设

从2012年起,在本市开展规范化幼儿园评定工作。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应结合本地实际,对辖区内达不到规范化标准的公、民办幼儿园制订计划,进行改造。2012年,各区、县级市完成规范化幼儿园的比例达到45%以上;2013年,75%以上的幼儿园达到规范化幼儿园。2013年下半年,市教育督导室将组织对全市各区、县级市规范化幼儿园进行终期验收。对完成规范化幼儿园建设任务的区、县级市教育局,市财政进行奖补。

八、加强学前教育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

(一)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力量。

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应根据幼儿园数量配备负责学前教育的专职行政管理干部和专职教研员。根据省制定的幼儿园编制标准,各区、县级市教育局会同区、县级市编办,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数,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确保公办幼儿园教职工逐年配备到位。

(二)探讨建立学前教育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完善幼儿园教职员工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机制,实行持证上岗。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及相关文件精神,全面推进园长、教师资格、专业人员认定和聘用制度,严把教师资格准入关。幼儿园主办单位必须招聘具有相应资格的园长、教师。将教职员工持证上岗率作为幼儿园年检的重要依据。专任教师持证率不达100%的幼儿园,主办单位应及时予以调整,确保每年年审时,专任教师持证率需比上一增长10%。保健医生、保育员、食堂工作人员也需持相关资格证书上岗。

中小学富余教师需经区(县级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培训、考核合格并获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后,方可转为学前教育专任教师。幼儿园园长需经所属区、县级市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各区、县级市民办幼儿园聘用的园长、教师需在所属区、县级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三)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幼儿园教师培训体系,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

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涵盖公民办幼儿教师的三年培训计划,将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建构多元化的教师培训模式。建立园长工作室制度,加强园长和骨干教师培训。通过“名师带徒”、“名师教法展示课”、“名师论坛”等活动,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加强骨干教师的后续发展。同时,积极探索公办教师对岗交流派驻到农村和民办幼儿园支教的新路子。

各区、县级市教育局着力抓好新任教师入职培训、在职教师岗位培训等,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确保三年内我市幼儿园园长培训率达100%,副园长、中层负责人培训率达90%,专任教师培训率达80%。鼓励和支持幼儿教师参加学前教育提高学历层次学习。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可根据本区实际,研究对幼儿教师学历提高进修进行资助鼓励的办法。努力构建一支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业化幼儿教师队伍。

(四)落实幼儿教师待遇,维护幼儿教师权益。明确公办园编制内教师、聘用教师、民办教师待遇问题。

争取公办幼儿园教职工工资与中小学教职工同等待遇。公办编制幼儿教师与当地公办中小学教师享有同等的职称评聘、工资、福利、退休等政策。

2012年,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应会同区、县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参照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和公办幼儿教师工资待遇标准等因素,出台当地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指导意见。民办幼儿园要建立教职工工资专户制度和工资增长机制,按时足额发放教职工工资。民办幼儿园及教师应当参加社会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住房公积金。鼓励民办幼儿园为教师补充购买商业保险,或根据经济承受能力建立教师年金,提高教师社会保障水平。各区、县级市要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和物价上涨水平,逐步引导民办园提高幼儿教师待遇,确保专任教师工资逐步提高到当地平均工资水平,稳定和优化幼儿教师队伍。

九、科学保教,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一)建立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体系。

加强对0~3岁婴幼儿教育指导工作,开展机构教育、家庭科学育儿、托幼师资培养等专项的研究,探索适合我市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体系。

各区、县级市教育局以点带面地开展3岁前婴幼儿教育的研究,在成熟的社区开展家庭科学育儿教育工作的研究,以婴幼儿教养课程研究为突破口开展托幼机构3岁前婴幼儿教育师资的培训工作。

各区(县级市)教育局以公办幼儿园为依托,积极配合街、镇,开展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工作。充分利用公办幼儿园现有的良好师资、环境和教育经验,开展多样化的、面向社区的科学育儿指导工作,坚持以灵活性与有意性相结合、定期活动与随机活动相结合、社区资源利用与园所教育活动相结合的原则,发挥其学前教育的辐射作用。每个学期开展两次以上的、面向社区3岁前散居婴幼儿或家长的科学育儿指导活动。

(二)加强对保教工作的指导,切实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

建立健全幼儿园保教工作规范,明确各年龄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要求,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加强对幼儿园保教工作质量的指导,实行制度化的集体视导,对幼儿园保教工作实施过程性监督和指导,切实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

开展对幼儿园教玩具、图书配备标准的研究,为幼儿创设良好、丰富的学习环境。研究切合我市实际的教师指导用书和相关教学资源,为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加大对民办幼儿园及农村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指导,促进幼儿教育均衡发展。开展“百园牵手”活动,增进各类型幼儿园优势互补、合作学习、共同发展。采取优秀教师示范教学、经验介绍、专题研讨等形式支持民办及农村幼儿园的教师发展,市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切实提高民办及农村幼儿园的教学质量,缩小城乡之间、民办与公办之间的办学差距,实现优质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三)完善幼儿园教科研指导体系。

健全市区两级学前教育教科研指导网络,明确教科研人员工作要求,确保教科研人员深入一线进行指导,提供教育教学咨询、信息服务与技术支持。

加强教科研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开展制度化、经常性的区域性教科研工作。建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和途径,开展制度化的教学能力竞赛活动,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加强教科研骨干队伍的建设,抓好区县教研员培训和中心教研组建设,有计划地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区域性业务引领人员,通过成立名师讲师团、名师(园长)工作室等方式,加强与国内外学前教育机构的交流沟通,形成我市教科研工作的核心队伍和指导力量。

(四)构建全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和监管体系,加强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监测。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科学保教规律,坚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游戏为基本形式和主要内容的保教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充分尊重与发展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关注个体差异,关注一日活动的有效性,促进每个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创设丰富安全有益的教育环境,形成有利于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园所文化;禁止举行幼儿入园考试和幼儿教育使用小学教材。

市建立广州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测标准,建立幼儿保教质量预警机制。推进市示范性幼儿园建设,2013年,全市示范性幼儿园不少于15%。

十、完善安全保障工作机制

完善幼儿园安全保障工作机制。依照《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有关要求,制定并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各区、县教育局要定期对区辖内幼儿园进行安全检查,并积极配合公安、消防、卫生防疫等部门做好其他专项安全检查工作。

十一、加强督导监管机制

切实履行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质量监管责任。健全辖区内规范化幼儿园的评估、认定和定期复检制度。将对学前教育机构的常规性教学视导和等级幼儿园督导评估、规范化幼儿园督导评估工作相结合,加强对幼儿园办学行为和办学质量的监督和指导,建立起具有长效机制的动态质量监管体系和工作机制,促进学前教育机构规范发展、科学发展。

篇2: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广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意见的通知

[2012-3-9 12:36:32]阅读36次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闽教基〔2011〕14号

各设区市教育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闽政[2010]24号),在各县(市、区)编制并由设区市(管委会)上报的《县(市、区)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规划》的基础上,我厅编制了《福建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福建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日前已以省政府名义报送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学前教育发展推进规划,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1.福建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

2.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市、县(区)情况汇总表

福建省教育厅

二○一一年四月八日

附件1:

福建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011~2013年)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精神,全面落实《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加快我省学前教育发展,切实解决“入园难”问题,针对我省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学前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全省现有幼儿园6179所,在园幼儿116.63万人,较2000年增长46个百分点;全省幼儿入园率达90%,较2000年增加了13个百分点,每万人口在园幼儿数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二;全省近90%的乡镇建有公办中心幼儿园,省、市、县(区)示范性幼儿园871所,在园幼儿占全省四分之一;0~3岁婴幼儿早教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在全省13个0~3岁婴幼儿早教实验区先行试点的基础上,省、市、县(区)示范性幼儿园全面开展面向社区婴幼儿家长免费培训、指导与咨询工作,取得了初步的社会效益。

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重要性认识的逐步提高,我省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一是公益性、普惠性的学前教育资源不足,全省幼儿园中公办园仅2118所,虽已接纳了52.8%的幼儿入园,但质量合格、收

费适宜的普惠性民办园难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入园难”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二是城乡发展差距大,全省农村幼儿入园率85.4%,城市则为99%,相差13.6个百分点。农村园舍条件差、师资不达标、内部管理不规范问题,凸显发展的不平衡。三是师资缺口较大,全省现有3.76万个幼儿班,幼儿专任教师3.68万人,两所省属儿童发展学院和有关师范院校每年培养的幼教师资不到2千人,远远满足不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四是学前教育发展保障机制不健全,学前教育经费未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制约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

二、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初步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满足3~5岁适龄幼儿的入园需求,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93%,“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各级各类幼儿园达到办园基本标准,幼儿园保教人员配备符合基本要求,保教质量整体提升。早教指导服务网络逐步完善,0~3岁婴幼儿家长或看护人员普遍获得科学育儿指导。

分目标:

——到2011年,全省新建幼儿园453所,改扩建幼儿园240所,城乡新增15万个幼儿教育学额,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1%,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实现每个乡镇(街道)有公办园目标。新增幼儿园教师3853名,以保证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中新增169所公办幼儿园需求。幼儿教师专业合格率达到70%以上。

——到2012年,全省新建幼儿园415所,改扩建幼儿园257所,城乡新增12万个幼儿教育学额,有效缓解城乡结合部和城区幼儿园“大班额”现象,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2%,幼儿园均达到办园基本条件。新增幼儿园教师7200名,满足新增300所公办园需求。教师专业合格率85%以上。

——到2013年,全省新建幼儿园341所,改扩建幼儿园328所,城乡新增10万个幼儿教育学额,学前三年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幼儿园班生额基本达到规定标准。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3%。0~6岁儿童家长或看护人员普遍获得科学的早期教育指导。各级各类幼儿园办园水平普遍提升,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达150所,各级示范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全省在园幼儿数的一半以上。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素质全面提升,具备专科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达50%以上。

三、主要举措

(一)科学编制规划,实现学前机构布局全覆盖

1.明确学前教育机构布局要求。按照“城镇服务人口1万人、农村服务人口3~6千人应设置1所幼儿园,每所幼儿园规模原则上不超过360人;人口较少无法独立建园的建制村,采取多种形式为适龄幼儿提供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的布局安排,确保学前教育机构全覆盖,满足群众需求。

2.以县(市、区)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根据县域“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区域人口变化趋势、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幼儿园布局设置要求,逐县(市、区)制定学前教育发展目标,明确分学前教育发展任务、实施的具体对策与保障措施。

3.落实幼儿园的建设用地,切实做到幼儿园与城镇化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规划不予审批,已经改变性质和用途的要限期整改。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在出让土地前,应按照规划要求明确配套幼儿园的建设规模、标准、所有权属和建设时序等要求,承建方必须按照土地出让合同要求和有关规范标准建设幼儿园,与住宅小区项目同期竣工验收。建成后将房产产权交教育主管部门,由教育部门举办公办园,或由教育部门通过组织竞标由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民办园,不得改变性质和用途。对根据学前教育规划新建、扩建的民办幼儿园,当地政府按照国家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

(二)公办民办并举,积极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1.多渠道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一是新建、改造、扩建一批,在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中通过确保幼儿园规划建设用地举办公办幼儿园;对人口密集难以新建幼儿园的旧城区采取调剂用房、改扩建等方式举办公办幼儿园。二是多元主体举办一批,鼓励国有企事业和集体单位、街道(乡镇)利用国有和集体资产举办公办性质幼儿园。三是盘活资产新设一批,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校舍举办公

办园,在幼儿人数少的农村地区由当地小学(教学点)建立附属幼儿园(学前班)。四是改善提升扩大一批,对城乡办园条件较差的公办幼儿园进行改造提高,扩大学额,改善办园条件。

2.实施“公办幼儿园近期发展计划”。落实省政府“加快幼儿园建设”惠民实事,2011至2012年,按分类分档定额补助和以奖代补方式在全省新建、改扩建469所公办园,其中2011年省级财政安排4个亿建设169所,并在秋季投入使用,实现每个街道(乡镇)至少有1所公办幼儿园;2012年底再完成300所建设任务,重点解决城区和城乡结合部“入园难”问题。通过三年规划建设,省、市、县(区)新建公办园1215所,改扩建公办园825所,努力扩大公办园和公办园在园幼儿数的比例。

3.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对获得办园许可,入园幼儿人均月收费在150元(不含伙食费)以下的民办幼儿园,由省级财政按在园幼儿数予以每人每年100元补贴。对符合税法规定的民办幼儿园免征企业所得税。对民办幼儿园报经当地有关部门备案并公示的收费标准范围内收取的教育费、保育费免征营业税。民办幼儿园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按照居民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执行。

(三)落实“五有”政策,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力度

学前教育投入做到预算有科目、增量有倾斜、投入有比例、拨款有标准、资助有制度。

1.省、市、县(区)政府将学前教育纳入财政预算,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并做到逐年增长。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

2.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公办园的办园经费由同级财政全额拨款或定额拨补,保障公办园正常运转。

3.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资助体系,2011年起省级财政对城乡低保家庭儿童给予每人每年1000元保教费补贴。

4.加强学前教育经费管理,学前教育经费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前师资整体素质

1.按规定配齐配足教职工。落实《福建省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和小学附设学前班人员编制标准》(闽编〔1990〕035号)教职工配备要求,示范性幼儿园员生比按1:7配备,其他幼儿园按1:8配备,其中,每个幼儿班配2名专任教师。将民办幼儿园按此标准配备教职工情况纳入办学许可范围。2011年新建公办幼儿园教职工及原公办幼儿园新进人员,除专任教师、医务人员和骨干管理人员外,其余人员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实行编外聘用。

2.多渠道补充教师,力争经过3至5年的努力,解决幼教师资短缺问题。一是扩大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规模,以现有2所儿童发展职业学院作为全省幼教师资的主要培养基地,并依托设置师范类专业的高校扩大幼教师资培养规模。二是以县为单位实施农村小学富余学科教师转岗培训合格后从事幼教工作,转岗教师身份和待遇保持不变。三是引导具备相应资格和条件的非幼教专业高校毕业生,经培训合格后担任幼儿教师。四是通过非幼教专业的在校师范生自愿转专业或主辅修等形式培养幼教师资。

3.严格持证上岗和培训制度。全面实行幼儿园园长持证上岗制度,规范幼儿园园长任职标准,建立民办幼儿园园长报备制度和园长目标考核制度,加强对园长的管理。全面实施幼儿教师和保育员持证上岗制度,严把入口关。

全面开展幼儿教师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幼儿教师五年一周期的培训制度。实施“农村和民办幼儿园教师(园长)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全面提升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师德修养、专业知识素养、教育教学技能和教学研究能力,提高农村、民办幼儿园园长的政策水平、教育理论素养和管理能力,提升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水平。

4.依法保障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推行岗位设置管理和全员聘用制,编制外聘用人员的工资按不低于当地一般同类型用工工资标准确定,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参照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标准合理确定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最低工资水平。落实民办幼儿园举办者与聘用教师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兑现教职工工资和福利待遇,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规定。维护民办幼儿园的合法权益。保障民办园教师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幼儿园教职工同等权利。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民办幼儿园教师合法权益落实

情况的督查。

(五)坚持科学保教,着力提高保育教育质量

1.深化学前教育改革。认真实施国家《幼儿园工作规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创设幼儿自主学习的空间,为幼儿提供符合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保育和教育。加强养成教育,满足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观察探索、感知体验、享受快乐、全面发展的需要。防止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2.建立覆盖辖区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片区教研网络,提高片区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学前教育整体水平。提高优质幼儿园示范辐射能力,构建各级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城区幼儿园与农村幼儿园的联动发展机制。鼓励、支持优质园集团化办园,扩大优质园资源,提升办园整体水平。

3.制定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建立科学的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对幼儿园保育教育的指导和质量监督。建立优质园和薄弱园对口帮扶,公办、民办携手发展的机制,鼓励各类幼儿园整体提升办园水平。开展幼儿园达标创优活动,对达标升级的民办幼儿园予以奖励,鼓励创建具有特色与品牌的民办幼儿园,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4.逐步推进学前教育一体化。构建0~3岁婴幼儿早教指导服务网络,开展以幼儿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面向社区0~3岁儿童家长的早教培训与指导服务工作。各级示范性幼儿园均应成为社区早教指导服务中心,提高0~3岁儿童家长或看护人员科学育儿水平。

(六)强化管理力度,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

1.严格学前教育机构准入制度。在完善举办幼儿园的基本条件和登记注册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制订《福建省学前教育机构设置基本条件》和《福建省学前教育机构审批管理办法》,严格举办学前教育机构审批条件和程序。

2.完善学前教育机构动态监管制度。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健全幼儿园安全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学前教育机构审批机关及时向社会公布幼儿园资源信息制度。加强对社会各类幼儿培训机构和早期教育指导机构的监督管理,对超经营范围的依法查处。

3.严格规范学前教育机构收费行为。制定《福建省学前教育机构收费管理意见》,完善公办学前教育机构定价收费和管理制度,严禁用政府投入建设高标准、高收费的幼儿园。严格民办园办园成本核算、收费审核和报备制度。严禁幼儿园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和兴趣班等为由收取额外费用,严禁收取与幼儿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支教费。对于违规的收费行为坚决查处。

(七)健全体制机制,落实政府职责和部门分工

1.落实政府职责。省、设区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学前教育的发展,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积极指导、扶持农村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前教育工作,促进城乡学前教育事业共同发展。建立以县(市、区)为主统筹建设,乡镇(街道)依法管理的学前教育工作机制,县(市、区)政府承担本行政区域学前教育组织实施、统筹建设和管理职责,负责公办幼儿园教师配备、工资发放和办园经费的统一管理,实行民办幼儿园设置审批、保教工作和质量评估的统一管理。乡镇(街道)政府负责辖区内学前教育机构的日常管理,规范办园行为,构建以乡镇(街道)公办中心园为核心,延伸至区域内各建制村(社区)的学前教育网络,努力提高办园水平,满足辖区内包含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内的适龄幼儿的入园需求。

2.明确部门分工。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完善学前教育发展政策,修订相关标准和准入要求,对幼儿园实行分类定级管理,充实学前教育管理和教研力量,加强对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指导。机构编制部门要根据国家基本要求,结合实际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发展改革部门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进幼儿园建设发展。价格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幼儿园收费的管理。财政部门要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制定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城乡建设和国土资源部门要落实城镇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规划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社会保障政策。公务员管理部门要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工资待遇和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政策。综治、公安部门要加强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加大执法工作力度,整治、净化周边环境。卫生部门要监督指导幼儿园膳食营养与饮用水卫生、生长发育监测、疾病预防,落实国家免疫规划等方面的卫生保健工

作。民政、工商、质量监督、安全生产监管、食安办、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登记、设施设备、餐饮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指导和管理。妇联、残联等单位要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宣传。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的机制。

3.建立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合执法机制。省、市、县(区)政府建立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合执法机制,定期和不定期地研究解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在政府的统筹领导下,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推动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落实。

篇3: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广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意见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3月19日, 太原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意见》指出, 全市各有关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标准化改革的各项要求, 完善标准化体制机制, 优化标准体系结构, 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 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和深度融合, 充分发挥“标准化+”效应, 服务太原市“五个一批”和“六大发展”。一是加强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 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43个工作部门为成员的标准化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太原市质监局。二是对太原市相关单位提出或起草的地方标准进行统计甄别、清理整合, 分类提出“保留、修订、废止”的意见。三是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组织, 自主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以及探索建立团体标准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四是积极探索将企业标准自我声明纳入企业信用信息指标体系, 使标准公开成为企业对产品质量的“硬承诺”。五是将市场主体执行强制性标准情况纳入社会信用体系, 提高标准实施监督成效。六是加强标准化管理、技术、技能、营销队伍建设, 建立专业齐全、满足需求的标准化人才资源库。七是推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标准化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八是围绕“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经济圈合作发展、中部崛起和太原经济圈建设的良好机遇, 深化区域合作, 以标准“走出去”带动产品、技术、装备、服务“走出去”。九是探索实施“标准化+现代农业”, 建立覆盖产地环境、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的农业技术标准体系和服务标准体系。十是探索开展“标准化+公共服务”, 促进公共服务普惠、均等和可持续。十一是探索实施“标准化+先进制造”, 增强“太原制造”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能力。十二是探索实施“标准化+新型城镇化”, 助力太原市新型城镇化建设。

篇4: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广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意见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经国务院授权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我部牵头制定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并已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

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为推动区域教育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提供了大契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加强合作、共同行动,既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撑。中国愿与沿线国家一道,扩大人文交流,加强人才培养,共同开创教育美好明天。

一、教育使命

教育为国家富强、民族繁荣、人民幸福之本,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教育交流为沿线各国民心相通架设桥梁,人才培养为沿线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提供支撑。沿线各国唇齿相依,教育交流源远流长,教育合作前景广阔,大家携手发展教育,合力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是造福沿线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教育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世界教育改革发展潮流。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共同繁荣,既是加强与沿线各国教育互利合作的需要,也是推进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区域教育大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合作愿景

沿线各国携起手来,增进理解、扩大开放、加强合作、互学互鉴,谋求共同利益、直面共同命运、勇担共同责任,聚力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形成平等、包容、互惠、活跃的教育合作态势,促进区域教育发展,全面支撑共建“一带一路”,共同致力于:

推进民心相通。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人文交流,不断推进沿线各国人民相知相亲。

提供人才支撑。培养大批共建“一带一路”急需人才,支持沿线各国实现政策互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

实现共同发展。推动教育深度合作、互学互鉴,携手促进沿线各国教育发展,全面提升区域教育影响力。

三、合作原则

育人为本,人文先行。加强合作育人,提高区域人口素质,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撑。坚持人文交流先行,建立区域人文交流机制,搭建民心相通桥梁。

政府引导,民间主体。沿线国家政府加强沟通协调,整合多种资源,引导教育融合发展。发挥学校、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活跃教育合作局面,丰富教育交流内涵。

共商共建,开放合作。坚持沿线国家共商、共建、共享,推进各国教育发展规划相互衔接,实现沿线各国教育融通发展、互动发展。

和谐包容,互利共赢。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寻求教育发展最佳契合点和教育合作最大公约数,促进沿线各国在教育领域互利互惠。

四、合作重点

沿线各国教育特色鲜明、资源丰富、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巨大。中国将以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三方面举措为建议框架,开展三方面重点合作,对接沿线各国意愿,互鉴先进教育经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推动各国教育提速发展。

(一)开展教育互联互通合作

加强教育政策沟通。开展“一带一路”教育法律、政策协同研究,构建沿线各国教育政策信息交流通报机制,为沿线各国政府推进教育政策互通提供决策建议,为沿线各国学校和社会力量开展教育合作交流提供政策咨询。积极签署双边、多边和次区域教育合作框架协议,制定沿线各国教育合作交流国际公约,逐步疏通教育合作交流政策性瓶颈,实现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协力推进教育共同体建设。

助力教育合作渠道畅通。推进“一带一路”国家间签证便利化,扩大教育领域合作交流,形成往来频繁、合作众多、交流活跃、关系密切的携手发展局面。鼓励有合作基础、相同研究课题和发展目标的学校缔结姊妹关系,逐步深化拓展教育合作交流。举办沿线国家校长论坛,推进学校间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务实合作。支持高等学校依托学科优势专业,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共同应对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等沿线各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与机遇。打造“一带一路”学术交流平台,吸引各国专家学者、青年学生开展研究和学术交流。推进“一带一路”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促进沿线国家语言互通。研究构建语言互通协调机制,共同开发语言互通开放课程,逐步将沿线国家语言课程纳入各国学校教育课程体系。拓展政府间语言学习交换项目,联合培养、相互培养高层次语言人才。发挥外国语院校人才培养优势,推进基础教育多语种师资队伍建设和外语教育教学工作。扩大语言学习国家公派留学人员规模,倡导沿线各国与中国院校合作在华开办本国语言专业。支持更多社会力量助力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建设,加强汉语教师和汉语教学志愿者队伍建设,全力满足沿线国家汉语学习需求。

推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鼓励沿线国家学者开展或合作开展中国课题研究,增进沿线各国对中国发展模式、国家政策、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理解。建设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与对象国合作开展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研究。逐步将理解教育课程、丝路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沿线各国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加强青少年对不同国家文化的理解。加强“丝绸之路”青少年交流,注重利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文化体验、体育竞赛、创新创业活动和新媒体社交等途径,增进不同国家青少年对其他国家文化的理解。

推动学历学位认证标准连通。推动落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承认高等教育资历公约》,支持教科文组织建立世界范围学历互认机制,实现区域内双边多边学历学位关联互认。呼吁各国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认证机制,加快推进本国教育资历框架开发,助力各国学习者在不同种类和不同阶段教育之间进行转换,促进终身学习社会建设。共商共建区域性职业教育资历框架,逐步实现就业市场的从业标准一体化。探索建立沿线各国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促进教师流动。

(二)开展人才培养培训合作

实施“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为沿线各国专项培养行业领军人才和优秀技能人才。全面提升来华留学人才培养质量,把中国打造成为深受沿线各国学子欢迎的留学目的地国。以国家公派留学为引领,推动更多中国学生到沿线国家留学。坚持“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并重、公费留学和自费留学并重、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并重、依法管理和完善服务并重、人才培养和发挥作用并重”,完善全链条的留学人员管理服务体系,保障平安留学、健康留学、成功留学。

实施“丝绸之路”合作办学推进计划。有条件的中国高等学校开展境外办学要集中优势学科,选好合作契合点,做好前期论证工作,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管理模式、服务当地模式、公共关系模式,使学校顺利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发挥政府引领、行业主导作用,促进高等学校、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深化产教融合。鼓励中国优质职业教育配合高铁、电信运营等行业企业走出去,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合作办学,合作设立职业院校、培训中心,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和项目,开展多层次职业教育和培训,培养当地急需的各类“一带一路”建设者。整合资源,积极推进与沿线各国在青年就业培训等共同关心领域的务实合作。倡议沿线国家之间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

实施“丝绸之路”师资培训推进计划。开展“丝绸之路”教师培训,加强先进教育经验交流,提升区域教育质量。加强“丝绸之路”教师交流,推动沿线各国校长交流访问、教师及管理人员交流研修,推进优质教育模式在沿线各国互学互鉴。大力推进沿线各国优质教学仪器设备、教材课件和整体教学解决方案输出,跟进教师培训工作,促进沿线各国教育资源和教学水平均衡发展。

实施“丝绸之路”人才联合培养推进计划。推进沿线国家间的研修访学活动。鼓励沿线各国高等学校在语言、交通运输、建筑、医学、能源、环境工程、水利工程、生物科学、海洋科学、生态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沿线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领域联合培养学生,推动联盟内或校际间教育资源共享。

(三)共建丝路合作机制

加强“丝绸之路”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开展沿线国家双边多边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商定“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交流总体布局,协调推动沿线各国建立教育双边多边合作机制、教育质量保障协作机制和跨境教育市场监管协作机制,统筹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共同行动。

充分发挥国际合作平台作用。发挥上海合作组织、东亚峰会、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中阿合作论坛、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中非合作论坛、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等现有双边多边合作机制作用,增加教育合作的新内涵。借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力量,推动沿线各国围绕实现世界教育发展目标形成协作机制。充分利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日韩大学交流合作促进委员会、中阿大学校长论坛、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中日大学校长论坛、中韩大学校长论坛、中俄大学联盟等已有平台,开展务实教育合作交流。支持在共同区域、有合作基础、具备相同专业背景的学校组建联盟,不断延展教育务实合作平台。

实施“丝绸之路”教育援助计划。发挥教育援助在“一带一路”教育共同行动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加大教育援助力度,重点投资于人、援助于人、惠及于人。发挥教育援助在“南南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对沿线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支持力度。统筹利用国家、教育系统和民间资源,为沿线国家培养培训教师、学者和各类技能人才。积极开展优质教学仪器设备、整体教学方案、配套师资培训一体化援助。加强中国教育培训中心和教育援外基地建设。倡议各国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通过国家资助、社会融资、民间捐赠等渠道,拓宽教育经费来源,做大教育援助格局,实现教育共同发展。

开展“丝路金驼金帆”表彰工作。对于在“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交流和区域教育共同发展中作出杰出贡献、产生重要影响的国际人士、团队和组织给予表彰。

五、中国教育行动起来

中国倡导沿线各国建立教育共同体,聚力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首先需要中国教育领域和社会各界率先垂范、积极行动。

加强协调推动。加强国内各部门各地方的统筹协调工作,有序开展“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交流。推动中国教育治理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和教育综合改革,提升中国开展“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质量和水平。教育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等部门和全国性行业组织紧密配合,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大局,寻找合作重点、建立运行保障机制,畅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渠道,对接沿线各国教育发展战略规划。

地方重点推进。突出地方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的主体性、支撑性和落地性,要求各地发挥区位优势和地方特色,抓紧制定本地教育和经济携手走出去行动计划,紧密对接国家总体布局。有序与沿线国家地方政府建立“友好省州”“姊妹城市”关系,做好做实彼此间人文交流。充分利用地方调配资源优势,积极搭建海内外平台,促进校企优势互补、良性合作、共同发展。多措并举,支持指导本地教育系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开展合作交流,打造教育合作交流区域高地,助力做强本地教育。

各级学校有序前行。各级各类学校秉承“己欲立而立人”的中国传统,有序与沿线各国学校扩大合作交流,整合优质资源走出去,选择优质资源引进来,兼容并包、互学互鉴,共同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能力。中小学校要广泛建立校际合作交流关系,重点开展师生交流、教师培训和国际理解教育。高等学校、职业院校要立足各自发展战略和本地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规划,与沿线各国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交流,重点做好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来华留学质量、优化境外合作办学、助推企业成长等各项工作的协同发展。

社会力量顺势而行。开展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一带一路”教育民间合作交流,吸纳更多民间智慧、民间力量、民间方案、民间行动。大力培育和发展我国非营利组织,通过购买服务、市场调配等举措,大力支持社会机构和专业组织投身教育对外开放事业,活跃民间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加快推动教学仪器和中医诊疗服务走出去步伐,支持企业和个人按照市场规则依法参与中外合作办学、合作科研、涉外服务等教育对外开放活动。企业要积极与学校合作走出去,联合开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发展。

助力形成早期成果。实施高度灵活、富有弹性的合作机制,优先启动各方认可度高、条件成熟的项目,明确时间节点,争取短期内开花结果。2016年,各省市制定并呈报本地“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有序推进教育互联互通、人才培养培训及丝路合作机制建设。2017年,基于3方面重点合作的沿线各国教育共同行动深入开展。未来3年,中国每年面向沿线国家公派留学生2 500人;未来5年,建成10个海外科教基地,每年资助 1 万名沿线国家新生来华学习或研修。

六、共创教育美好明天

独行快,众行远。合作交流是沿线各国共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的主要方式。通过教育合作交流,培养高素质人才,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沿线各国人民生活福祉,是我们共同的愿望。通过教育合作交流,扩大人文往来,筑牢地区和平基础,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中国愿与沿线各国一道,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理念,共同构建多元化教育合作机制,制订时间表和路线图,推动弹性化合作进程,打造示范性合作项目,满足各方发展需要,促进共同发展。

篇5: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广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意见的通知

状态:有效发布日期:2011-06-09生效日期:2011-06-09 发布部门:郑州市政府 发布文号:郑政办[2011]4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郑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六月九日

郑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

学前教育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是促进人终身发展的奠基工程,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学前教育事关每个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对于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深远意义。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精神,推动我市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协调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现结合我市学前教育现状,制定学前教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办园方向,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重点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着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群众满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二、郑州市幼儿园基本现状

(一)基本现状

“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确立了“普及、均衡、优质、惠民、和谐”的发展思路,学前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基本普及了学前教育,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远远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办园质量稳步提升,教师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管理体制逐步理顺,办园体制有新突破。1.幼儿园基本情况目前,我市有注册幼儿园884所,其中郑州市市区内347所,六县(市)和上街区共537所。全市公办幼儿园210所,(其中教育部门办89所、企事业单位办49所,集体办72所),占幼儿园总数的23.8%;注册民办幼儿园674所。全市省级示范性幼儿园14所,占幼儿园总数的1.6%;市级示范性幼儿园28所,占幼儿园总数的3.2%。基本合格的幼儿园523所,占幼儿园总数的59.2%。2.适龄幼儿及入园情况全市适龄幼儿325073人,3-5岁入园幼儿222087人,三年毛入园率68.3%,一年毛入园率83.3%。3.园长和教师情况全市在职幼儿园园长884人,有园长资格证者759人,占园长总数的85.8%。全市有幼儿教师12506人,幼教专业毕业的教师10381人(含职专毕业4067人),占教师比例的83%;持证教师8299人,占教师总数的66.3%。4.学前教育投入情况我市不断加大学前教育的投入,2006-2010年期间,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总计为57400万元。与此同时,我市还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依法举办幼儿园。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五年中,社会各界用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投资总额高达55200万元。5.2011-2013年我市学前教育情况分析2011-2013年期间,预计全市学前适龄儿童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实施,省会城市郑州将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者及就业者,人口及城市率将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也会增多,市区学前适龄儿童人数也将增加,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加大。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量也将增大。

(二)存在主要问题

我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成绩固然喜人,但还要清醒地认识到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需要的差距。当前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公办幼儿园发展过缓,大型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发展萎缩,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二是优质幼儿园数量偏少,优质教育资源供求矛盾突出。三是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四是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不足。五是民办幼儿园管理亟待规范。六是还存在一些未注册幼儿园。

三、发展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任务

到2013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2%,各种类型幼儿园办园质量显著上升,师资队伍日趋优化,民办幼儿园发展规范有序,公办幼儿园数量和比例大幅增长,0-3岁学前教育体系初步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完备,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学前教育需求,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二)具体目标任务

1.学前幼儿入园普及目标2011-2013年,全市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75%、81%、85%,一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86%、89%、92%。2.幼儿园建设计划县(市、区)政府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时,要根据本地未来人口出生状况和外来人口变化趋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学前教育资源。2011-2013年,分别新增幼儿园108所、93所、94所。3.公办幼儿园发展目标县(市、区)政府要统筹规划学前教育发展,新建、改扩建一批标准化公办幼儿园,促进公办幼儿园合理布局。到2013年,市区新建住宅区配套建设幼儿园的公办比例不低于50%。农村每个乡镇办好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全市公办幼儿园幼儿比例达到60%,为实现公办主体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4.标准化建设和上等级目标启动标准化幼儿园建设工程,未来三年,新建标准化公办幼儿园不少于149所,按标准化装修、改造幼儿园350所。所有新建公办幼儿园按照标准建设。支持各类幼儿园达标升级。2013年,示范性幼儿园不低于100所。5.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根据学前教育发展规模,合理确定师生比,按标准配齐幼儿园中的各类人员,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建立园长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大力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完成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任务。6.0-3岁婴幼儿早教指导2013年,初步建立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体系,为形成0-6岁一体化学前教育格局奠定基础。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府职能,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

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市政府负责统筹全市学前教育工作,县(市、区)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学前教育的规划、布局调整、公办幼儿园建设和各类幼儿园的管理。健全政府主导、教育部门主管、发展改革、财政、城建和国土资源、人社、卫生、物价、综治、公安、民政、工商、质监、安监、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奠定幼儿园发展的政策基础,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为幼儿园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二)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和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建立完善的财政保障机制,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县(市、区)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未来三年要有明显提高。教育附加费有一定比例用于学前教育。执行省定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启动公办园建设奖励制度,制定企事业办园、集体办园和民办园经费补贴政策,加大农村幼儿园建设扶持力度。启动政府购买服务专项计划,向社会力量办园购买学位服务,弥补公办幼儿园学位不足,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服务。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城市低保和农村贫困家庭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

(三)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和其他公共资源优先举办幼儿园。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手段,支持大型国有企业、部队和院校、机关和社会团体办好所属幼儿园,鼓励企事业单位、街道、农村集体利用国有和集体资产举办幼儿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遵循“你规范我扶持、你降费我补贴、你优秀我奖励、你杰出我录用”的工作思路,出台促进民办园发展的政策,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按照《郑州市城市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规定,把幼儿园建设纳入城区整体布局规划。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规划不予审批。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推进小区配套幼儿园接收和管理,逐步扩大公办幼儿园资源。重点推进农村幼儿园建设。县(市、区)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将幼儿园作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加快发展。改善农村幼儿园保教条件,配备基本的保教设施、玩教具、幼儿读物等。创造更多条件,着力保障留守儿童入园。坚持便利为民的服务原则,为农村幼儿提供安全、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为农民生产、生活和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四)启动标准化建设工程,提高标准化幼儿园数量

新建公办幼儿园、城市新建住宅小区幼儿园、新农村配套幼儿园在规划设计、建筑标准、外观风貌、园舍面积、厨房建设、教职工配备、办公设施设备、班级规模等方面,达到国家建设部门、教育部门的建筑设计规范和河南省幼儿园办园基本要求。各县(市、区)要突出政府在公办幼儿园标准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做到统一规划、严格标准、保证质量。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各类幼儿园建设中和投入使用后,积极给予指导和帮助,不断提高新建幼儿园标准化程度。对按照河南省幼儿园办园基本要求新建民办幼儿园,政府在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

(五)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

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形式的师资培训体系,多种途径开展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幼儿教师培训经费单列,设立企事业、集体办和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专项资金。依法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完善落实幼儿园教职工工资保障、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和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的政策,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民办幼儿园教师享受业务培训、表彰奖励、职称评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利。制定民办幼儿教师合同制编制改革方案,逐步改善民办幼儿园教师待遇。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公办幼儿园教师,按国家规定实行工资倾斜政策。对做出杰出贡献的民办幼儿教师提供事业编制。

(六)加强引导和管理,严格规范办园行为

严格实行准入制,完善和落实年检制。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按照《郑州市幼儿园设立管理规程》规范幼儿园的行政许可。民办幼儿园要进行民办非企业法人登记。建立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对幼儿园实行动态监管。建立联席会议制,加大执法力度,由政府牵头,教育、民政、卫生、物价、工商、公安和当地乡镇(街道)等组成联合执法组,对未注册园进行全面排查,加强指导,督促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设立标准的,依法进行取缔。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科学制定公办幼儿园的收费标准。完善民办幼儿园收费备案程序。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各级各类幼儿园不得以赞助捐资建园、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和兴趣班等为由,另外收取费用。

(七)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保教质量

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指导,促使各级各类幼儿园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对有特殊需要的学前儿童及其家庭给予提供指导和帮助。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引领和倡导各类幼儿园积极开展园本课题研究和园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把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社区早期教育指导服务结合,重视对家长科学育儿知识的培训和普及,共同为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八)完善督导评估机制,加强监督与指导

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坚持监督与指导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幼儿园督导评估机制,将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纳入区县政府落实教育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县(市、区)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按照郑州市幼儿园等级评定标准及细则,对幼儿园进行督导评估。实施等级评定奖励办法,对达到高一级等级的民办园进行奖励。

(九)健全组织领导,保证任务落实

篇6: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广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意见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0-07-09

信息索取号: M00000-0401-2010-0027

文件编号:赣府厅发[2010]48号公开时限:常年公开责任部门:地方金融处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促进县域经济

发展的若干补充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〇一〇年七月二日

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补充意见

自《江西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和《江西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暂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为《办法》)实施以来,全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全省已批复筹建小额贷款公司36家,其中开业31家。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和推进全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引导小额贷款公司依法合规经营,提高服务“三农”和微小企业水平,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更好地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现提出以下补充意见:

一、进一步规范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

1.鼓励和支持实业经济类企业主发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从严控制房地产和承包租赁经营等类企业主发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

2.小额贷款公司的主发起人,除必须符合《办法》相关规定要件外,拟投资额不得高于企业净资产额的50%。

3.拟投资小额贷款公司的一般法人股东,除必须符合《办法》相关规定要件外,其期末未分配利润必须大于等于零,且拟投资额不得高于企业流动性资产总额。

4.企业法人作为小额贷款公司出资人的,必须提供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等证照的原件和复印件,以及企业简介和企业信用报告,且所有复印材料必须加盖单位公章。

5.自然人作为小额贷款公司出资人的,须提供由有资质的机构出具的财产状况证明材料、无违法犯罪证明材料和本人信用报告,以及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凡需签名的,同时加按本人手模。

6.对未能如期完成筹建工作的试点对象,应在筹建有效期满7天前,向省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省政府金融办)提出筹建延期申请,经批准同意后,方可延期,但延长期不得超过30天。对在筹建有效期限内未能完成筹建工作且未按规定提出延期申请,或延期申请未获批准,以及延长期满未能完成筹建工作的,自筹建(延长期)有效期满之日起,其试点资格自动终止。被终止资格的试点对象,自被终止试点资格之日起6个月内,不得申报设立小额贷款公司。

7.小额贷款公司(包括筹建)营业场所变更、业务范围调整、股份转让、增资扩股、高管人员变更、公司章程修改,以及机构终止等,须报经省政府金融办审批。

二、放宽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有关限制

8.放开对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金上限限制。

9.提高主发起人持有小额贷款公司股份的比例,最高可达40%。

10.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增资扩股时限,允许依法合规经营、内控制度健全、业绩优良的小额贷款公司,在开业满1年后实施增资扩股,但再次增资扩股的时间间隔原则上不得少于1年。

11.放宽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经营区域,允许小额贷款公司在注册地的周边邻县(市、区)开展面向微小企业和“三农”的小额贷款业务,但注册地所在县(市、区)内的贷款余额不得低于本公司全部贷款余额的60%。

12.适当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对农村种、养、加等方面客户单户业务规模限制。

三、明确市场定位,建立健全小额贷款公司内控机制

13.小额贷款公司要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立足为微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三农”提供小额信贷服务,实行与商业银行错位发展,积极发挥银行信贷有益补充作用,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14.小额贷款公司要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鼓励经营层持有公司股份。

15.小额贷款公司要按照财政部《关于小额贷款公司执行<金融企业财务规则>的通知》(财金[2008]185号)要求,执行《金融企业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42号)、《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2010年修订版)》(财金[2010]21号)和《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办法》(财金[2005]53号)等相关金融财务管理制度。

16.小额贷款公司要建立健全与小额贷款业务、微小客户相适应的内控机制和管理制度,依法合规开展小额信贷业务。

四、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

17.建立健全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机制和体系,切实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防范小额贷款公司经营风险。省政府金融办要制定小额贷款公司日常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会同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织实施对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处置工作。各设区市政府及主管部门要对本辖区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开展、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资产质量、利率情况等实施持续动态监管。注册地县级政府要认真履行风险处置承诺,切实担负起小额贷款公司的日常监管和风险处置职责,明确监管工作部门,建立监管目标责任制。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要积极协助小额贷款公司所在地政府强化风险监测,并在监管手段上给予支持。公安部门要指导和配合当地政府做好小额贷款公司风险处置工作,严厉打击金融违法犯罪活动。

18.省政府金融办组织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经营的监督检查,原则上每年对全省小额贷款公司业务开展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对违反《办法》和本《意见》的,责令其限期整改,取消其参与考核奖励的资格,并在拓宽业务、增资扩股、改制转制等方面从严控制;对在规定期限内整改不到位的,由相关部门依法责令其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营业执照;凡涉嫌非法集资、变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高利贷活动的,依法严肃查处。

19.建立健全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监管体系和信息报送系统。小额贷款公司须按月、季、年向省政府金融办、省财政厅、人行南昌中心支行和江西银监局报送资产负债和贷款等情况动态统计监测表。各小额

贷款公司协作银行要定期向省政府金融办报告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开展情况。各级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经营数据的统计分析与监测,及时提示预警风险。小额贷款公司通过表外形式转让信贷资产但仍保留贷款追索权的,要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

20.适时组建省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促进小额贷款公司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行业自律,维护小额贷款公司的合法权益。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

21.小额贷款公司是以服务微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三农”为宗旨,从事小额放贷和融资活动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各地、各有关部门在小额贷款公司办理工商登记、土地房产抵押及动产和其他权利抵押、财务监督等相关事务时,应将其主体资格视作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待并予以支持。

22.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为小额贷款公司融资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对于小额贷款公司按规定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的,利率原则上以同期“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为基准加点确定,具体利率和期限由双方自主协商。

23.由省政府金融办牵头,通过竞标方式择优确定一批中介服务机构,为小额贷款公司提供高效率定向服务,并引导其对小额贷款公司相关收费给予优惠,按不超过行规最低标准收取。

24.人民银行辖内分支机构要积极为小额贷款公司查询客户信用报告提供便利,帮助和指导小额贷款公司加快信贷管理台帐系统建设,不断完善小额贷款公司网络系统,尽快解决小额贷款公司接入征信系统通道的技术和身份认证问题,争取小额贷款公司早日接入征信系统。

25.按照《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的规定,对依法合规经营的小额贷款公司,经省财政厅和省政府金融办认定后,对其涉农业务实行与村镇银行同等的财政补贴政策。

26.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范围,对合规经营、服务“三农”和微小企业成效显著的小额贷款公司予以奖励。

27.按照《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建设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若干试行意见》及相关规定,建立由省政府金融办、人行南昌中心支行、江西银监局、各商业银行和试点县(市、区)政府参加的推进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的协调工作机制,对持续经营3年(含)以上、近2年连续盈利、依法合规经营、内控制度健全、服务“三农”和微小企业成效显著的小额贷款公司,优先支持帮助其改制为村镇银行。

28.鼓励税收受益地政府借鉴兄弟省(市、区)已经出台的相关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制定本地扶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推动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壮大。

上一篇:西陵长江大桥下一篇:简单的学生期末期望寄语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