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学计划

2024-08-02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学计划(通用8篇)

篇1: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一、学习情况分析:

三(2)班共有41名学生,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但也有少部分学生,组织纪律涣散,上课时能不遵守课堂纪律,课余时间也不能自觉,本学期得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三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2课时。

二、总教学目标:

1、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2、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心生态环境的道德堡垒。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四、教学活动安排

时间 活动主题 第1---5周 智慧森林的故事 第1—2周 第3—5周

第6---13周 第6—7周 第8—9周 第10—11周

第12—20周 第12—13周 第14—15周 第16—17周 第18—20周

聪明的小白兔 蔬菜雕刻 生活小能人 巧孩儿

我是妈妈的小帮手 生活小能人竞赛活动 纸

生活中的纸 纸的历史与未来 纸的妙用

珍惜纸张 保护环境

篇2: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需要好好的计划工作,这个时候,大家可以看看下面的上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欢迎各位借鉴哦!

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目标和特征而编制的一本学习材料,或者说是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活动方案。在内容编排体例上,以学生与自我、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的内在逻辑联系为线索,在以国家与安全、人口与民族、法制与社会、信息与资讯、经济与生活、环保与资源、学校与家庭、健康与安全、创新与发展、社会参与、劳动技术等为主题系列的课题的带领下,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内容涵盖了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三、教学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教学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教学方式及具体实施

1、课程的实施方式

(1)组织形式(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班级活动),体现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2)活动地点(班内、校内、家里、社区)

(3)活动时间(集中课时,与分散课时相结合)

2、课程的具体实施

(1)全面了解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多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在独立观察和思考中培养自我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4)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要从启发兴趣、激发操作的欲望入手,使学生产生想要亲手实践的欲望,知道怎么去动手操作。

六、课程编排及进度

周次

计划进度

(标明所讲授的章节或题目)

实际

进度

备注

第1周

新的交响曲--新学期新打算

本周未正式上课

第2周

认识并了解教材

第3周

成长手册---快乐“成果袋”

周一中秋节放假

第4周

书包里的环境问题

第5周

调查访问

本周四九月月考

第6周

研究性学习--纸的变迁

周一至周五休息;周六、周日上班

第7周

学会合作与助人

第8周

我为奥运做点儿啥

第9周

小组交流

第10周

我来动手试一试--剪纸圈

第11周

每天时间巧安排小组交流

第12周

小组汇报会

第13周

我是小当家--做个节约用水的小模范

第14周

交流汇报会

第15周

研究家养动物

第16周

讨论交流

第17周

实践活动评价

第18周

评选优秀学生

第19周

期末监测

周一元旦放假;本周期末监测

第20周

篇3: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学计划

一、问题———教学中为何难以落实

(一)思想认识欠缺。

数学思想在整个小学数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但通过调研发现75%的小学教师对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中从未渗透过,尤其是50岁左右的老教师,对数学思想概念模糊不清,在课堂中更是很少给孩子们渗透点拨数学思想方法,仅是为解决一个问题选择解题思路,草草了结一道题,而对一道题中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教师往往都忽视了。

(二)教师能力所致。

通过对农村150个教师的问卷调查及近年来青年教师专业知识测试,我们发现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及老年教师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不强,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能力欠佳,意识淡薄,大部分教师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却淡化了知识发生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长期教学中不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往往是孤立、零散的东西,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培训引领不够。

在小学数学各级各类培训中,对某堂课该如何来上学生的吸收可以做到最大化的研究与讨论比较多,但很少有专家或教师在点评过程中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引领,所以数学教师整体上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视度有所欠缺。

郑毓信先生说,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突出强调,应当说是数学教育特别是数学课程目标现代演变的一个主要特征。数学思想方法以具体数学内容为载体,又以具体数学内容为指导思想的方法。他在教学中积极发挥,能使学生学会严密的思考问题,感悟数学教学的真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更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小学阶段必须在课堂中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的行为方式,这已经是教学专家所达成的共识。本文以小学三年级上数学广角《集合》一课教学为例,对数学思想与方法展开教学实践与研究。

二、探寻———以《集合》为例寻求落实数学思想教学之路

(一)课前之研

数学教材是通过静态的形式呈现信息,而学生需要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才能更好地形成数学素养,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读教材,优化课堂设计,使学生真正触摸数学的思想与本质。

1. 追本溯源,寻找起点

(1)本学科的追溯:细看《集合》是三年级上册的内容,但是集合的概念、集合的思想在一二年级早已出现。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开始,教材就通过直观形象的韦恩图渗透了集合的概念。在认识0~10的十一个数字中,每个数字都有一张相应的集合图,也就是告诉学生,一个集合中有几个元素就用“几”来表示。如《数学》第一册表示“1”的集合图里只有一个元素(一面红旗);表示3的集合图里有3个元素(3把凳子)。这就很形象地把集合中的元素与基数的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数学》第二册的“认识图形”一节课中,把类似的图形都放在一起。这部分内容渗透了如何把一些同类的物体组成一个集合的思想。还有一开始的加法运算中,左边一只千纸鹤,右边2只千纸鹤,一共有几只千纸鹤?是两个集合间不交叉的运算,也是集合思想的一个体现。虽然集合思想早就渗透在教材中,但对于两个集合间的运算,尤其是交集的体会并不多,但也有如学生在一年级时接触过这样的题:“有一列小朋友,从前数明明排第6,从后数明明排第2,这一列有几人?”对于“重复的人数要减去”,学生是有经验的,能够列式解答,这里就已经开始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题。

(2)跨学科的追溯:其实在我们的科学起始年级教学过程中也有对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教学《蛋的结构》时,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新鲜的鸡蛋,让学生发现蛋的结构。学生通过小组自主观察,用列表法记录好对蛋结构的发现,蛋有胚胎、卵白、卵壳、卵黄等,教师就运用一一列表,画图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懂得容易。又如在学习《神奇的磁铁》一课中,教师分别给各小组一些能被磁铁吸的物体、不会吸的物体及实验记录单,让学生分小组分别实验、动手实践,发现怎样的物体能被磁铁吸,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磁铁的特性。科学课中就有画图、列表、分析、归纳等思想方法的渗透。

2. 精细解读,理解教材

“三上”数学广角集合单元中共有9个用集合思想方法解决的题(含例题、“做一做”、练习题),涉及学生在生活(比赛人数、水果品种、参观人数等)和学习(按要求填数、写成语等)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求两个集合的并集或交集的元素个数。教材例题的教学意图很明显,可以分三步走:

(1)教材中用统计表的形式给出某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教师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索解决的各种方法。环节中呈现了一一列举出参加两项比赛的学生姓名(两个集合的元素),把重复的连起来凸显出来,让学生感悟到在求两个集合的并集时,它们的共同部分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2)了解用维恩图表示集合及其运算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集合元素的特性是无序性和互异性,明确集合的运算有交集和并集。

(3)“可以怎样列式解答?”教师提出问题,能脱离具体的图和情境,从集合的角度让学生用计算解决两个集合的并集的元素个数问题。

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想、推理等活动,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意义,逐步形成严密地、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探究意识,形成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 课前调研,再探起点

执教新课前对集合一课进行了前测题目与课本例题相同,5%的学生能用比较完整的维恩图来解决,20%的学生对他们的重叠部分能初步感悟,但不能用准确的维恩图来表示,75%的学生还是不能体会到人数有重叠。其实,集合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这一数学思想的引入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运用到维恩图表示关系,如:三角形的分类、各种四边形关系等。都是让学生在体会运用上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根据以上的认识将《集合》一课设计了简要的教学思路,以学生喜欢的脑筋急转弯创设情境引发冲突,揭示课题;列表呈现提出问题质疑解题,发现学生的种种思考,教师给予学生用图的形式表达心中的想法,将孩子们的想法一一呈现,引出集合;设计由简到难,有层次的练习巩固新知;课外拓展,课堂回顾总结。

(二)课中之研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展开了对集合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教学设计:

1. 引发冲突,唤起学习的“兴趣”

(1)趣味题:师(口述):昨天,老师见到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一同去看电影,可是他们只买了3张票就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师:爷爷、爸爸、儿子)。

(2)呈现改变例题主题图中统计表,提出“喜欢吃梨和桃子的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老师对自己班部分学生做了一个小调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四(1)班喜欢吃梨和桃子的学生名单:

说说你从调查表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喜欢吃梨和桃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求出一共的人数。

生1:9+8=17(人)学生有歧义,发现重复,引起矛盾。

2. 数形结合,突破探究的“拐弯”

我们知道数和形关系非常密切,不可分割,我们要很好地把数和形结合起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数形结合既是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可以促使思维更加完善、精确。借助直观,深刻理解维恩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加深对集合知识的理解。

(1)数形结合突破

师:是的,我们发现有些人既喜欢吃梨又喜欢吃桃子,我们没法一眼就看出一共有多少人。那你能不能想想办法,把这些同学的名字再整理整理,要求一眼就能看出这些同学喜欢水果的情况,然后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表示出来。

生1:用文字表述的生2:用三个图表述的

生3:用两个图来表述生4:用两个图并配上文字

(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教师引导可以写一写、画一画、有条件还可以摆一摆)

师:比较上面几位同学的方法,你们觉得,谁的图能最清楚地让我们看出这些同学喜欢水果的情况?

教师在教学集合图时,并没有直接出示维恩图,也没有指定孩子们一定要用维恩图,而是给了孩子将自己的理解用各种形式表示出来,但教师在展示环节时,有意识地安排学生第一层次地点拨从文字开始,再从第二层模棱两可的表格式递进,凸显出表格比文字表达更甚一筹,再到第三层一个小小的圈的作用凸显一部分,再到第四层级逐步明朗,并有学生自主提出用这样的维恩图。

在此环节教师充分挖掘学生符号化的思想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出来,并给学生创设了比较的环节,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悟,这样将课的重点凸显出来,水到渠成。

(2)解决问题多样化

利用维恩图解决问题时,教师提出:“刚才我们根据这幅图,已经清楚地知道了学生喜欢水果的情况,现在我们一起回过去解决最开始提出的问题:喜欢吃梨和桃子的一共有多少人?现在你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汇报:

生1:9+8=17(人)(错。有三个人既在9个人里面也在8个人里面,有重复。)

生2:9+8-3=14(人)

生3:9+(8-3)=14(人)

生4:(9-3)+8=14(人)

生5:6+3+5=14(人)

……

孩子们根据刚才符号化的展示用算式来表示,教师在此环节及时地渗透算法多样化的思想,让学生的想法在课堂中得以展示。教师心中有渗透数学思想的意识,他的课堂就一直会以学生为中心,将每个孩子的所思所想淋漓尽致的体现。

3. 丰富练习,完善思维的“内化”

在教学中,我们围绕着集合思想的感悟展开活动,选择一些趣味性、实践性的素材设计练习,提升学生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技能。本单元共有9个题目来源于学生熟悉的情境。我们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设计:

这三个层次的练习设计,从具体的生活实物,到抽象的文字训练,学生慢慢地体会到用集合的角度来思考并解决问题,是非常有效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让学生体会,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

第二方面,这样设计练习,可以逐步丰富学生对集合知识的理解。练习中第1~2题,都提供了具体的集合元素的支撑,帮助学生理解集合及其运算。第3题,则没有形象的实际物体的支撑,让学生直接从集合元素的个数抽象地探索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题目中还给出了两个集合没有交集、有包含关系的两个集合等情况,丰富学生对集合间关系的认识。

三、思考———总结辐射,感悟思想

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说:“学生们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不到一两年就忘掉了,然而那种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却长期地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作用。”

(一)课前备课挖掘思想的“自觉性”

在我们小学阶段六年的数学学习生涯中,整理数学广角的内容就渗透出众多的思想方法,比如转化、类比、集合、数形结合、代换、数学模型等数学思想,一直贯穿我们的教材,教材中的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等知识都是有形的,而数学思想方法却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是无形的,常常被教师忽略。在数学教学研讨中,应提高教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自觉性,使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也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往往比书本知识的传授更重要,更能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二)教学过程渗透思想的“巧妙性”

从数学的各分支中提炼和总结出来的教学思想方法,实质上就是学习和研究教学的方法,进行数学活动的方法,揭示了数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有渗透数学思想的意识,然后通过分析挖掘教学的隐形处,了解教材中是如何渗透的,就能从高处着眼,分析和处理教材,并巧妙地将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中进行渗透,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科学地思考问题。比如在“四下”数学广角《鸡兔同笼》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巧妙地运用画图法、列表法将学生难以理解的题意,通过画图或列表,使学生能非常清楚地明白为什么鸡几只、兔几只的复杂问题,而且能通过观察图和表格让学生习得一种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掌握数学思想,就是掌握数学的精髓。

(三)课后提炼数学思想的“延伸性”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可以使人们对这些思想方法不自觉地应用,变成普通人无意识的、自觉的行为。作为教师在课堂中对数学思想方法考虑周全、渗透及时,无形中能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带来开阔的视野,让学生能在遇到难题时成功运用思想方法想到解决的策略,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数学素养基础。例如在学完“六上”数学广角《数与形》,学生通过画图对《数与形》的知识进行数形结合,为了加深对新授知识的理解,教师在课后要安排相对应的运用新授知识画图的方式来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整个小学阶段重视数学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数学学习犹如在幽幽江中撑篙而行,缓缓前行,一步一景,移步换景,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也是一场美丽的旅行。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束仁武.如何渗透数学思想[J].安徽教育,1997(5).

[3]吴明富.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池州师专学报,2004(5).

[4]黄育粤.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应遵循的原则[J].云南教育,1999(5).

篇4: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学计划

表演《草原上》。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为四四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歌曲的第2~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草原上》,通过听、唱、舞、奏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感受内蒙古地区的民族风格。

2.能认真学习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掌握好一字四拍处的拖音,并能唱准“3、5、6”三音的音高。

3.能即興编舞、编配伴奏,培养良好的创造力和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草原上》。

【教学难点】

一字四拍处的拖音。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教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能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做律动)。

2.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1.音乐导入,进入情境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到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看一看、走一走。请大家看后说出这是我国的哪个少数民族?你是怎么知道的?

(1)播放课件《草原风光》(背景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

(2)师生展开关于蒙古族风情的讨论。

(3)师小结:大家说得非常好。蒙古族人民自古以来,以能歌善舞著称。骑马、射箭、摔跤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今天我们要来当一回蒙古人,唱蒙古歌,跳蒙古舞。

2.播放歌曲《草原上》。

(1)聆听歌曲,说说歌曲唱出了草原的哪些特点。

(2)用听唱法学习歌曲,轻声地跟着录音范唱学习歌曲。

(3)听辨音的长短: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唱这首曲子的时候,在同一个小节里有的歌词唱得短一些,有的要唱得长一些?哪些字唱的是长音?

一起跟着琴声练习长音,尤其是一字四拍的拖音,教师范唱,提醒学生一定要唱够拍数,声音要稳。

讲解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

(4)集体跟伴奏演唱,说说怎样才能唱出草原辽阔的感觉。

(5)再次演唱,用响亮的声音唱好长音,唱出草原的辽阔和草原人的豪迈。

三、表现与创造

1.为乐曲伴奏

(出示:碰铃、三角铁、双响筒、手铃)

(1)现在这里有些打击乐器,你认为用哪种乐器可以表现出长音?哪种乐器表现短音?

(2)如果用碰铃和三角铁为乐曲伴奏,在哪儿开始比较合适?为什么?

学生用三角铁和碰铃在长音处敲击,为乐曲伴奏。

(3)如果用双响筒和手铃呢?

学生自己创编。

(4)用四种乐器为乐曲伴奏。

2.激发兴趣,创编舞蹈

加上伴奏的乐曲真好听,你们看草原上的小朋友被你们的歌声吸引了,都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1)师点击多媒体,播放蒙古舞蹈。

(2)师示范蒙古舞基本动作,学生跟着学。

(3)请学生用刚学习的动作为歌曲《草原上》编排舞蹈,分小组进行。

(4)集体在歌曲的音乐中载歌载舞。

四、拓展:体验民俗

蒙古族地区每年七、八月间都举行隆重的那达慕大会。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随豪放的蒙古人疯狂一下吧。

1.播放课件《那达慕大会》(背景音乐:《草原上》)

2.出示四幅画面(摔跤、射箭、骑马、挤马奶)。师选择不同的画面,全体学生做出相应的表演。

今天,我们来到美丽的大草原做客,学会了蒙古族歌曲和舞蹈,并且在此基础上敢于大胆创编,你们表现得都很棒,老师真为你们骄傲。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热爱,再次唱响《草原上》。

篇5: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学计划

活动教案1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一、活动主题:纸

一、教学目标:

教师:

1.将学生引向生活,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引导学生明确活动意义,了解纸的发明及变迁过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

1.学生能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通过调查、收集、讨论,让学生获得与纸有关的知识。

3.树立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方式:收集、调查、访谈、讲座、宣传、三、上课时数:6课时

四、教学的过程:

一)课题的提出

谈话:同学们打开书包一定会发现我们的学习用品中纸最多。纸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有着广泛的用途。纸最初是做什么用途的?现在又有那些用途?

除了书上图片里的纸制品,你们还知道哪些东西是用纸做的?

当代的纸产品已不单纯是书写和印刷的文化用品,它有了更广泛的用途。让我们走进纸的世界,了解纸的诞生、探索纸的发展和未来。

(板书:纸的变迁)

(二)课题的确立

谈话:你对纸有那些了解?哪些与纸有关的问题是你感兴趣的/

引导学生把想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类。经过整理后,最后确立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并大体确立了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

1.纸是谁发明的,发展史是怎样的?(查阅图书资料或上网查找)

2.纸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在生活中观察、并通过调查、访问等)

3.造纸的原料有哪些?过程是怎样的?(查阅图书或上网查找)

4.纸的浪费(1)学生用纸的浪费(2)教师用纸的浪费(3)由于垃圾分类不当而引起的纸的浪费(调查问卷、实地采访并和暗访相结合)

5.节约用纸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查阅资料、上网查找)

(三)自主合作、确立小组

1.思考:确定研究主题和相应的方式后,如何将课题付诸实施呢?

2.分组 让全班学生根据各自的爱好、特长及家庭住址等因素,从五个问题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凡是选择同一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并推选出一位组长和副组长。最后老师对组成的小组进行适当的协调。在组长、副组长的召集下,小组讨论,并根据自己小组的研究需要,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请教有关老师。

3.各小组制订活动计划

4.开展调查研究活动

活动二:资料交流

(一)整理资料

指导学生整理资料,做好资料交流的准备

1.资料汇总

2.分类

3.汇报方式

(二)各小组汇报调查研究成果

活动三:小组汇报

一、各组汇报

生生互评、教师评价。

资料:纸的发展历程

(一)通过那些途径查找到资料并通过多次整理而得出纸的发展史

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诞生。(在宣纸的主要产地安徽宣州有这么一个传说:蔡伦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他一直想制造一种特别理想的白纸,用来替师傅来画像修谱。但经过许多次的试验都不能如愿以偿。一次,他在山里偶然看到有些檀树倒在山涧旁边,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蚀得腐烂发白。后来他用这种树皮造纸,终于获得成功。由此可以断定:利用树皮制造宣纸,在唐朝时候就比较盛行了。)

篇6: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备课

学习目标:

1.观察校园文化建设,能清楚的描绘出校园文化的种类和内涵,提高自身的文明行为。

2.3.4.初步学会收集、调查和整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的交往能力;增强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协调的意识。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提高学生

主人翁意识和严于律己意识,为学校的文化建设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学习主题:调查学校的文化建设,对学校现有的校园文化进行整理,并分析这些校

园文化对我们平时学习生活的影响,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方案。

实践方法:实地调查;收集资料;查阅资料;网络浏览;制作标牌;集中总结。

学科整合:与科学、语文、数学、微机等学科整合。

课时建议:4课时

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教师谈话引入: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

终处在社会文化的前言。校园文化是科学思想萌生的催化剂,是先进文化创新的重

要载体,它既从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又为发展现金文化提供强大动力,做

出巨大贡献。

二、参考主题:本次活动以《校园知识知多少》为主题,展开研究活动,也

可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研究。主题如下:我们去看看校园里有哪些校园文

化吧?观察一下这些校园文化都有哪些特征?这些校园文化对我们有什么用处?

我们改为绿色校园做些什么呢?

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分组讨论。

四、(第二课时)活动体验。学生分组在校园内观察,进行记录,讨论校园

文化观察主题,进行活动体验。

五、(第三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填写活动调查表。并根据调查结果写出收获。

六、(第四课时)我为校园建设添砖瓦。根据此次调查结果,你对学校校园

文化建设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可以写下来。教师整理汇总,挑出好的建议。

二我们身边的动物

教学目标:

1.培养热爱动物的情感,树立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2.激发学生探究动物秘密的兴趣,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 科学态度。

3.发展观察动物并进行记录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能用语言描述小动物的基本特点,并尝试运用网络认识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生活习性。

2.激发学生探究动物秘密的兴趣,教育学生保护动物。

参考主题:

1.动物的本领;

2.动物对人类的益处;

3.动物的生活习性。

学科整合:

与信息技术、语文等学科相结合。

课时建议: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教师多媒体出示动物图片、视频,学生观看,教师谈话引入:动物是人类的伙伴,也是人类的朋友,其实爱护动物,也等于爱护我们自己,毕竟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在大自然当中获取最多的资源,本就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古人说:“仁民爱物”,你喜欢动物吗?你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吗?

学生讨论。

教师出示参考题目:你知道动物有哪些本领吗?你知道我国野生动物的种类有多少吗?你知道动物对我们人类的益处吗?你知道哪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呢?我们应该怎样与动物和谐相处呢?

老师提醒:同学们可以根据上面的问题自由结组,根据下表有组织、有计划、有分工地进行实践活动。

学生根据参考题目制定活动方案,学生填写活动计划表。

二、(第二课时)让我们思考。

教师出示故事:多媒体出示。

媒体报道的硫酸泼熊、虐杀猫和狗的事件。学生讨论:

1.灭绝的动物及灭绝原因。

2.我们保护动物的方法。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总结。

三、(第三课时)拓展与创新。

1.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吗?学生讨论回答。

2.讲有关动物的故事。

3.唱有关动物的歌曲。

4.给动物画画。

四、活动总结。

五、(第四课时)完成小小反思卡

1.小组内完成自评、同学评和老师评。回家完成家长评。

2.写收获体会,小组交流。

三让我们和鸟儿一起展翅翱翔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了解鸟的样子、叫声、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鸟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保护鸟类的意识。

2.通过网络、图书、咨询等途径了解鸟的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在于鸟交朋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3.通过护鸟实践探究,增强学生护鸟的责任感。

活动重难点:了解鸟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道德及爱鸟、护鸟的习惯和意

识。

过程与方法:运用上网查询、动手实践、活动体验、参观访问等多种方式进行研究。参考主题:1.认识鸟儿;2.了解鸟儿;3.鸟儿和人类的关系;4.保护鸟儿。

学科整合:与信息技术、手工劳动、语文等学科相结合。

课时建议:4课时

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教师谈话引入。

二、认识鸟儿。把知道的鸟儿填入表中。学生交流。了解鸟儿。参考主题如下:你

知道鸟儿有哪些本领吗?你知道我国鸟类的种类有多少吗?你知道鸟类对我们人类的益处吗?你知道哪种鸟类的生活习性吗?我们应该怎样与鸟类和谐相处呢?根据主题自由结组,以进行实践活动。

三、(第二课时)根据活动计划表有组织、有计划、有分工地进行实践活动。填写

完成活动计划表。

四、(第三课时)1.小制作。制作介绍鸟类的小卡片。小组交流。2。画一画。把

自己感兴趣的有关鸟类对人类的作用,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五、(第四课时)写一写。1.我们保护动物的方法。2.我们具体的活动计划。3.小

小倡议书。把自己认为可行的护鸟方法用倡议书的形式写出来。

四饮食安全伴我行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饮食安全的重要性,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密切关系。

(2)通过对饮食问题的了解与探究,让学生掌握健康饮食知识,使学生讲究合理 的膳食,注意食品的安全,教育学生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调查活动、搜集资料、小组合作等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运用资料、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并通过研究的现象分析出科学的 结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求知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激发学生探究生活现象的兴趣;培养学 生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及知识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性格,逐步形成关

注健康、关爱生命的人生观。

实践方法:文献搜索、调查采访、比较分析、设计表格。

方法引导:如何合理地分组;怎样进行调查研究。

学科整合:与健康教育、数学等学科整合。

课时建议:4课时

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教师谈话引入。

二、研究准备。

关于饮食的问题,你有哪些提问呢?学生分组整理。

三、方法引导。教师引导分组。师生一起来选择和确定活动主题。

四、制定活动方案。

五、(第二课时)活动与体验。

1.通过各种方法了解饮食安全的知识。

2.师生讨论了解,哪些食物不能一起食用。

3.利用“饮食安全”情况调查表和调查记录表进行调查研究。

4.进行分析总结。

六(第三课时)根据前面进行的调查研究写安全饮食倡议书。小组讨论定稿。七拓展与创新。

1.小组设计营养食谱。分组比赛。

2.写收获与体会。

五了解石油常识珍惜石油资源

研究目标:

1.通过校本教材的学习,使学生对石油常识和石油精神有初步的了解。

2.通过上网搜集、采访、参观、调查等形式,方法学生石油常识,感受石油 精神。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索、自主创新、团结协作的 好习惯。

4.培养学生珍惜石油,激发学生保护地球、保护石油资源的精神。

参考主题:石油的由来、石油的成分、石油产品、石油的分布及开采等。实践方法:资料收集、调查采访、做手抄报、诵读演讲、演讲报告等。方法引导:如何参与小组讨论。

学科整合:语文、美术、学校课程。

课时建议:4课时。

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教师谈话引入。

二、研究实施。从六个参考主题中选择一个课题,和研究相同主题的同学结成 一组。分组进行研究。也可以自己拟定主题分组。

三、(第二课时)共同探究。围绕感兴趣的活动主题制定符合自己的活动方案。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学生根据制定方案小组讨论。

四、(第三课时)丰收园。各组以各种形式来展示本次活动成果,如调查报告、手抄报、故事、朗诵、演讲等。

五、(第四课时)感悟表达。如何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石油呢?如何更好的让石油为人类服务呢?以感悟体会的方式写下来。

篇7: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学计划

知识目标:

1、了解文具与自己的学习关系。

2、知道文具的种类、形状与用途。技能目标:能够正确使用自己的学具。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习惯及品质。

教学重点:知道学具的种类、形状及用途,能够正确使用学具。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习惯及品质。教学准备:各种常用学具,相关资料及图片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问设疑上,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了解你的学具吗?你为你所拥有的学具感到自豪吗?你有浪费、毁坏学具的毛病吗?你知道如何使用和爱惜学具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一下。

二、活动探究

(一)可爱的学具

1、调查一下我们的学具有哪些?

2、动手画画喜欢的学具并涂上喜爱的颜色。

3、描写学具颜色的词语有哪些?

4、说说描写文具形状、作用的词语。

5、你对哪些同学的展示感兴趣,为他们授星。

(二)学具探秘

1、选几种学具仔细观察,它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有哪些特点?

2、想一想:这个学具为什么要制作这样呢?

3、比一比:你和其他同学的学具有什么不同?

三、活动延伸:奇妙的尺子

1、你见到什么样的尺子?

2、这些尺子是测量什么用的?

3、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

4、应用:测量物体的长度

(1)测量课桌、黑板、文具盒、书本的长度和宽度。(2)说说你用什么尺子测量这些物体?

四、学习相关链接

1、阅读资料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3、教师小结、补充

课堂练习:说说你的学具都怎样来使用? 课后作业:调查一下你没用过的学具还有哪些? 板书设计: 第一课我与学具

学具:铅笔、本、文具盒、橡皮„„

用途:写字、记录内容 装文具 改正错误 爱惜文具,方便学习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教学,学生了解了常用学具的名称、形状及用途,能够学会学具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我们的学习离不开学具,应该学会与学具交朋友,爱惜它们,做到不浪费、不毁坏自己的学具,做一个爱惜学具的好学生。

小学综合实践三年上册第二课节日与饮食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及日期。

2、知道不同传统节日所吃的食物。技能目标:学会制作几种传统节日的食物。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品质。

教学重点: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及日期以及不同传统节日所吃的食物。教学难点:制作传统节日的食物。教学准备:相关资料及图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这些传统节日在什么时候过,需要吃哪些食物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节日与饮食。(板书课题)

二、活动探究

(一)传统节日我知道

1、小组讨论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过节日期。

2、汇报讨论

3、教师小结补充

(二)特色食物的由来

1、说说这些传统节日需要吃哪些食物?

2、说说这些特色食物的由来。

三、活动延伸:我是小厨师

1、小组探究各种特色食品的制作方法。

2、全班汇报

3、教师小结、补充

四、学习相关链接

1、阅读相关资料

2、交流读后收获及感受

课堂练习:找朋友:将节日的名称、过节日期、节日食品的顺序打乱,让学生重新进行排列。

课后作业:学做一种特色食品,有条件的可以拍成照片进行班级展示。板书设计:

第二课节日与饮食

节日 日期 食物

新年(元旦)公历1月1日 饺子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饺子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汤元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粽子、鸡蛋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月饼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及过节日期,了解了不同传统节日所吃的食物,并知道这些食物的含义以及这些食物的制作方法,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品质。

小学综合实践三年级上册第三课垃圾问题小思考

知识目标:

1、知道垃圾的种类,了解全球新增垃圾数量。

2、知道垃圾产生的危害。技能目标:能够对垃圾进行分类及合理处理。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垃圾的种类和垃圾产生的危害。教学难点:对垃圾进行合理处理。教学准备:相关图片及资料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大量的垃圾被制造出来,垃圾的处理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第三课垃圾问题小思考。

二、活动探究

(一)垃圾的分类

1、小组合作对垃圾进行分类

2、进行汇报

3、教师小结、补充。

(二)垃圾危害我知道

1、小组探究垃圾的危害。

2、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3、教师小结、补充。

(三)我是环保小法官

1、给“环保区”里错误的做法上红色。

2、说明这样判断的理由。

3、说说各国垃圾的处理办法。

4、怎样处理生活垃圾最科学?

三、活动延伸:环境保护要做到

1、进行校内环保宣传

2、交流阅读收获。

课堂练习:你打算怎样处理身边的垃圾?

课后作业:上网阅读相关链接中提供网页上的内容。板书设计: 第三课垃圾问题小思考

垃圾影响环境危害健康

自我做起保护身边环境 合理处理垃圾美观健康

教学反思: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人类产生了大量的垃圾,能对垃圾进行分类,了解了垃圾的处理方式,同时能对环境进行保护,并学会了倡议书的写法,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及写作能力,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以增强,本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小学综合实践三年级上册第四课我眼中的秋天

知识目标:了解秋天的先生,能够享受秋天的景象。技能目标: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秋天的喜爱。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品质。

教学重点:了解秋天的特征,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秋天的喜爱。教学难点: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及图片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时安排:1小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秋天是一个成熟的季节发,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秋天又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说说吧。

二、活动探究

(一)找秋天

1、小朋友们,你知道到哪儿去找秋天吗?

2、请用不同的方式观察秋天,你发现了什么?

3、画画你眼中的秋天。

(二)写秋天

1、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描写秋天的文章。用心读一讯,再将其中优美的词句积累下来。

2、请把你对秋天的感受写下来。

三、活动延伸:

请收集各种实物,小组合作完成一幅美丽的贴画,或把落叶做成标本,然后举办一次小展览会。

四、学习相关链接

1、阅读相关链接中的资料。

2、交流阅读感受。

课堂练习:用你的方式来描绘秋天。课后作业:用你的方式留住秋天的美。板书设计: 第四课我眼中的秋天

美丽的季节

热爱秋天 热爱大自然

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秋天的特征,享受秋天的美景,并能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对秋天的喜爱,由于孩子年龄较小,作品质量不高,各种能力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小学综合实践三年级上册第五课走进纸的世界

知识目标:知道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值得我们自豪和骄傲的。技能目标:能够做到节约用纸,掌握纸的生产过程、纸的种类和用途。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纸的生产过程,纸的和种类和用途,能够做到节约用纸。教学难点:做到长期节约用纸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及资料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四大发明吗?说得好,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纸除了我们平时常见的那些用途处,还有一些神奇的功能,今天让我们走进纸的世界,开始快乐的旅行吧。

二、学习探究

(一)纸的历史

1、搜集纸的历史资料

2、学生进行交流

3、教师小结

(二)纸的生产过程

1、调查纸的生产过程

2、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

(三)纸的种类和用途

1、纸的种类和用途有哪些?

2、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纸?

三、活动延伸:调查我们每天的用纸量

1、调查班级部分学生用纸情况

2、写份 纸的倡议书。

四、相关链接

1、阅读相关链接

2、交流阅读感受

3、你不的哪些新功能? 课堂练习:说说你平时用纸做什么? 课后作业:查找纸的新功能

板书设计: 第五课走进纸的世界

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应 用 越 来 越 广 泛

节 约 用 纸

珍 惜 资 源

教学反思:本课学生学习了纸的历史、纸的生产过程及纸的种类用途,并结合自己及班级的情况提出节约用纸的方案,提高了学生的节约意识,让每个学生都能为节约资源作一份贡献。

小学综合实践三年级上册第六课轮子和车

知识目标:

1、知道轮子的发明历史及发明人。

技能目标:能够搜集有关轮子的资料,并能对其进行加工整理。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品质。

教学重点:知道轮子的历史及发明人,知道轮子与车子的关系。教学难点:对资料的搜集与加工整理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及图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轮子,因为数千年后,人们仍然无法离开它,而轮子之所以成为最伟大的发明,在于其后多次突破性的创新都基于轮子的发明。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轮子和车(板书课题)

二、活动探究

(一)思考间

1、你知道轮子和车的哪些知识?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

(二)成立组

1、将研究方向相同的学生组成一组,并为小组起名字

2、制定研究计划

(三)收集访

1、收集有关轮子与车的信息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

(四)分类区 车有哪些类型呢?

1、小组合作学习

2、全班汇报

3、填写书中表格

(五)设计室 设计自己喜爱的车

三、活动延伸:

1、收集一些新型汽车的资料,看看它们各有哪些特点?

2、设计一款新型汽车,画出它的模型图。简单介绍一下它的特性及特点

四、学习相关链接

1、阅读相关链接

2、交流阅读感受

课堂练习:说一说你知道的轮子与车的知识。课后作业:了解一下中外的名车。

板书设计: 第六课轮子和车

车离不开轮子 轮子让车不断更新换代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轮子的发明历史及发明人,知道了轮子与车子的关系,学生能够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并了解了世界上的名牌汽车,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本课不足之处是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有待于提高,学习习惯的养成还需进一步培养。

小学综合实践三年级上册第七课生活中的安全标志 知识目标:知道安全标志的类型,了解安全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安全标志的类型,掌握各个安全标志的含义。教学难点:设计安全标志。教学准备:相关资料及图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了解生活中的安全标志吗?知道它们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吗?想知道的话,就赶快跟我来吧!

二、活动探究

(一)大观园

1、看书中图,说说你认识多少?

2、根据安全标志的类型填写安全标志。

(二)探秘所

1、说说书中的安全标志的含义

2、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书中说一说,连一连

(三)妙想街

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安全的地方,请想一想,设计个标志吧!

(四)交流屏

说说自己要如何面对安全标志

三、活动延伸:

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标志,找一找,想一想,试着给我们学校设计一个“校标)。

四、学习相关链接

1、阅读相关链接

2、交流阅读收获

3、根据提供的网址,浏览网页 课堂练习:结合实例说说安全标志的重要 课后作业:查找并认识生活中的安全标志 板书设计:第七课生活中的安全标志 禁止标志 警告标志

指令标志

提示标志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安全标志的类型,了解安全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能够看懂生活中的安全标志,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安全意识,本课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小学综合实践三年级上册第八课商标的研究与设计

知识目标:

1、知道商标的含义和作用

2、知道商标包含的内容 技能目标:能为商品设计商标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商标的含义和作用以及包含的内容 教学难点:设计商标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及资料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商标是我们生活中觉的、刻在或印在一种商品的表面或包装上的标志,商标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

二、活动探究

(一)小小收藏家

1、说说你认识的商标。

2、将你悼念的商标法展示给大家看。

3、将商标进行合理分类

(二)小小研究员

1、你对商标的哪些内容感兴趣?

2、思考:

(1)商标都包含哪些内容?

(2)不同的商标有什么不同含义?

(3)厂家为什么要商标注册?

(4)商标有什么作用?

3、找和你志趣相投的同学组成研究小组,制订一个研究方案。

(三)小小设计师

1、为一种商品设计一个商标

2、展示自己的作品

3、评出优秀设计师

三、活动延伸:

举办一次商标收集展览会,看谁的收集册具有特色。

四、学习相关链接

1、阅读相关链接

2、交流阅读收获

课堂练习: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商标 课后作业:查找我国具有特色的商标

板书设计: 第八课商标的研究与设计

商标:商品的标志

区别不同的商品或服务来源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了商标的含义和作用,知道了商标包含的内容,能为商品进行简单的商标设计,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得到培养,本课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还需加强。

小学综合实践三年级上册第九课做奥运小志愿者

知识目标:知道奥运会的历史,了解奥运会的宗旨、格言和口号。技能目标:能用自己的方式来参与奥运。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体育事业关注奥运的品质。教学重点:知道奥运会的历史,了解奥运精神。教学难点:参与奥运,关注奥运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及资料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北京举行得圆满成功,期待着下一次奥运会能再次在中国举行,如果下次奥运会在我国举行,我们能为奥运会做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一下。

二、学习探究

(一)探访奥运之眼

1、阅读书中资料

2、小组交流奥运会的历史

(二)探访奥运精神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奥运精神

2、交流奥运格言,奥运宗旨、奥运口号

3、你是怎么理解奥运精神的呢?请结合运动员的成长故事谈一谈。

(三)控访新北京、新奥运

1、小组内交流北京的新貌

2、展望一下北京以后的发展

3、交流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含义。

(三)趣味奥运会

1、小组合作设计板报

2、进行作品展评

3、评出优秀作品

三、活动延伸:想一想,做一做 你觉得能为奥运会做点什么呢?

四、学习相关链接

1、阅读相关链接

2、交流阅读收获

课堂练习:说说你眼中的奥运会 课后作业:查找理多有关奥运的资料。

板书设计: 第九课做奥运小志愿者

了解奥运

宣传奥运

参与奥运

教学反思: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奥运的历史,奥运五环的颜色及意义,知道了奥运会的宗旨、格言及口号,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来参与奥运,提高了学生对体育事业的热爱,本课不足之处: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还不能对奥运精神进行深刻理解,还有待于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去体会其中的意义。

小学综合实践三年上册第十一课欢乐中国年

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春节的习俗。技能目标:能主动参与春节活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品质。教学重点:知道我国春节的习俗。教学难点:参与春节活动。教学准备:相关资料及图片。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节是全家团圆、张灯结彩的日子,春节是走亲访友,互相祝福的时刻,今天就让我们回味春节,体会欢乐中国年。

二、活动探究

(一)墨书斋

1、对联和年画有哪些学问呢?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材料。

3、学生学做对对联。

(二)流春亭

1、你知道压岁钱的来历吗?

2、你怎样处理你的压岁钱。

3、说一说,饺子像什么?

(三)颐春厅

1、你知道饺子在不同年代的称呼吗?连连看。

2、你包过饺子吗?请试着包一包并邀请家人和同学尝一尝。

(四)知春廊——灯谜知多少

1、猜书中灯谜

2、说说灯谜的由来是怎样的?

3、思考:灯谜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4、灯谜有什么特点?

(五)报春园——收获多多

把你学到的知识收集起来,记到收获卡上。

三、活动延伸:

中国还有哪些节日习俗?将有趣的传说故事讲给家长和同学听一听。

四、学习相关链接

1、阅读相关链接

2、根据提供的网址浏览网页 课堂练习:谈谈你对春节活动的了解。课后作业:查找中国民俗故事。

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欢乐中国年

写对联 画年画

包饺子

猜灯谜 „„

教学反思:本课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第十一课,属于研究性课题,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了我国春节的习俗,进行探究,搜集资料、小组讨论,使我国春节的习俗更加深刻的印在他们的脑海中。提高了学生的收集资料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本课存在的不足为学生小组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还需加强。

小学综合实践三年级上册第十二课制作叶脉书签

知识目标:知道叶脉书签的制作方法。技能目标:能制作叶脉书签。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热爱劳动,勇于实践的品质。教学重点:知道叶脉书签的制作方法。教学难点:制作较完整的叶脉书签。

教学准备:树叶、纯碱、碗、酒精灯、筷子、毛刷、彩色水、吸水纸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制作叶脉书签是一项很有趣的活动,这里的学问可大了,需要合理的配制溶液,小心谨慎地煮叶片,轻轻地刷去中肉,你想试试吗?让我们共同来研究吧!

二、学与做

(一)学习制作方法:

1、选叶:叶脉清晰而又坚韧的树叶。

2、配制溶液:配制浓度为7%的纯碱溶液。

3、煮泡叶片:中片不能露出水面,用筷子翻动叶片,煮沸3——5分钟。

4、清洗、刷叶肉:将煮过的叶片用水部洗后,平铺在下班片上,用软毛刷子轻轻刷除叶片的柔软部分叶肉。

5、清水漂洗:当叶片上出现许许多多密密麻麻的小孔时,可将叶片放入清水中漂洗,叶肉末脱掉的部分再用手指轻轻擦去。

6、染色装饰:将制的叶脉放在染液中浸泡1——2分钟,取出后用清水漂洗,再吸水纸吸干,最后在叶柄上系一条彩色丝带。

(二)动手操作

1、学生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制作叶脉书签。

2、教师巡视指导

3、作品展示

三、学习读一读

1、阅读内容

2、交流收获

四、想想练练

你能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书签吗?

五、学习请记住

1、阅读请记住

2、积累名言

课堂练习:制作一枚叶脉书签 课后作业:用纸板制作一枚书签。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制作叶脉书签

配制溶液 浸泡叶片

煮泡叶片 清洗、刷叶肉

清水漂洗 染色装饰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了叶脉书签的制作方法,能够小组合作进行叶脉书签的制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小组合作意识也增强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下册第十一课制作琥珀

知识目标:了解天然琥珀的形成过程,知道人工琥珀的制作过程及方法。技能目标:能利用形状来区别天然琥珀与人工琥珀,会制作人工琥珀。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动手,善于思考的品质。教学重点:了解人工琥珀的制作过程及方法 教学难点:人工琥珀的制作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材料及图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天然琥珀是珍贵的化石,既可以用它做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又可以作为科学研究的材料。但是天然琥珀价格昂贵,能不能想出一种办法,人为地使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待在琥珀那样的物质里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学习第十一课制作琥珀(板书课题)

二、学习制作琥珀

1、介绍制作琥珀需要的工具与材料。

工具与材料: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烧杯、玻璃棒、镊子、剪刀、快刀、细砂纸、松香、酒精、白卡纸(或废弃的小纸盒)、小型鞘翅目昆虫

2、制作琥珀

(1)学生自读75页书中设计方案,自学制作方法(2)小组内汇报学习情况

(3)根据自己的包埋物小组内设计模具。(4)教师演示制作方法,学生注意观察(5)学生尝试制作琥珀,教师巡视指导。(6)进行作品评价,评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三、慧眼识真伪

1、思考:怎样来区别人工琥珀和天然琥珀?

2、小组讨论

3、汇报讨论结果

4、师生共同总结:从形状上看人工琥珀比天然琥珀形状规则,从硬度上看人工琥珀硬度不及人工琥珀。

四、读一读

1、学生自读书中资料

2、交流学习收获

五、活动延伸: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琥珀工艺品制作

2、每组指派一人进行学习成果展示

3、评出优秀学习成果及小组

六、学习相关链接

1、学习阅读资料

2、思考:什么是琥珀?

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制作琥珀

人工琥珀 天然琥珀

形状: 规则 不规则

硬度: 较硬 很硬

教学反思:本课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四年级下册的第十一课,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了天然琥珀的形成过程,知道了人工琥珀的制作过程与方法,能够利用形状与硬度对天然琥珀与人工琥珀进行区别,并能动手对人工琥珀进行制作。提高了学生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的能力、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同时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本课的教学效果较好。

小学综合实践三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剪贴纸拉花

知识目标:知道纸拉花的制作方法。技能目标:能够剪贴纸拉花。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品质。教学重点:知道纸拉花的剪贴方法。教学难点:纸拉花的连贯性。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及图片,彩纸、钉书器,剪刀 教学方法:演示法、实践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节日里,五彩缤纷的纸拉花能把教室打扮得分外美丽。今天我们来学习剪贴纸拉花。

二、学与做

(一)学习剪贴方法

1、对折:将彩色蜡光纸(金、银纸)裁剪成长、宽各项厘米的正方形,再沿对边对折,再对折成正方形,然后沿对角线折成三角形。

2、剪纸:分别从两侧对剪(注意不能剪断),再按图将边缘剪出花边。

3、打开:把剪好的彩纸慢慢打开,注意千万不要把纸条撕断了。

4、将剪好的纸拉花每两片中心处用钉书机钉住。两片做一组,剪出若干组后,要将它们连接起来。连接方法是将相邻两组的相信两片纸的四角用钉书机钉住,这样一组连一组,拉开后即成一长串美丽的纸拉花。

(二)小组合作尝试剪贴

1、小组合作剪贴纸拉花。

2、教师巡视指导。

3、进行作品展示

4、交流剪贴经验

三、学习读一读

1、阅读资料

2、交流阅读收获

四、想想练练

你知道下面这种拉花是怎样制作的吗?

五、学习请记住

1、学习请记住

2、识记请记住

课堂练习:你能剪贴出开关不同的纸拉花吗? 课后作业:制作一种你喜欢形状的纸拉花。板书设计: 第十四课剪贴纸拉花

对折 剪纸

打开 粘贴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了纸拉花的制作方法,能够剪贴纸拉花,在剪纸拉花时,个别同学将拉花剪断了,后来小心翼翼地剪,终于成功了,孩子们非常高兴,当他们把拉花钉在一起,五彩六色的非常漂亮。本课教学效果较好。

小学综合实践三年级上册第十五课小秋收

知识目标:了解稻穗、玉米、马铃薯、大豆的小秋由收方法。技能目标:能够掌握几种小秋收方法。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

教学重点:了解稻穗、玉米、马铃薯、大豆的小秋收方法。教学难点:对农作物秋收得彻底。教学准备:土筐、二齿子或耙子、簸箕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许多农作物都成熟了,收割工作也相继开始,在大面积收获时,难免出现漏收和散落的现象。为了减少损失,少年儿童要积极参加小秋收劳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秋收。

二、学与做

(一)拾稻穗、玉米

将落后在稻田里的稻穗拾回来,摘下落在植株上的玉米,捡回遗落在地上的玉米穗。

(二)收马铃薯

用小二齿子或镐,把泥土里的土豆翻挖出来。

(三)摘大豆

将落在豆杆上的豆角摘下来,拾回撒落在地上的豆粒。

三、学习读一读

1、阅读资料

2、交流读后感受

四、想一想,做一做

1、农作物的收获季节各不相同,无论收割什么农作物,收后都要把漏收的摘回来或拣回来。请同学们积极参加小秋收活动,看谁回来的多。

2、你所在的当地还有什么作物?请在收获时积极参加小秋收劳动。

五、学习请记住

1、学习请记住

2、识记请记住

课堂练习:你还知道哪些农作物的收获方法? 课后作业:参加一次当地的小秋收并写出体验日记。板书设计: 第十五课小秋收

积极参加小秋收

颗粒归仓收获多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从理论上掌握了几种常见农作物的小秋收方法,由于学生大部分来自工人家庭,没有实践的条件,加上学校没有实践场所,所以实践操作就没有实现,为教学留有一丝遗憾。

小学综合实践三年级上册第十六课腌咸蛋

知识目标:知道腌咸蛋的方法。技能目标:能够腌制咸蛋。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热爱劳动的品质。教学重点:知道腌咸蛋的方法。教学难点:盐泥的制作

教学准备:盆、黄泥、精盐、酒、茶叶、蛋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咸蛋是用盐腌制作成的,吃起来既方便美味,又能调解口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腌咸蛋。

二、学与做

1、选蛋:新鲜、无破损的蛋

2、清洗蛋:把蛋洗衣干净,擦干

3、熬茶水:用茶叶50克,水250毫升,熬一壶茶水。

4、做盐泥:将250克盐、250克酒和浓茶加入黄泥中,拌匀,做成盐泥约1000克。

5、腌制:把蛋放到制好的盐泥中滚一滚。

6、密封:把蛋放入容器中,密封好。

三、读一读:

1、阅读资料

2、简述“盐水浸制法”腌蛋。

四、想想练练

1、请你自选一种方法,腌制50个咸蛋。

2、向家长请教其他腌制咸蛋的方法。

五、请记住

1、阅读请记住

2、背诵请记住 课堂练习:说说怎样来腌制咸蛋 课后作业:自己亲手尝试一次腌制咸蛋 板书设计: 第十六课腌咸蛋

选蛋 清洗蛋 熬茶水 做盐泥

腌制 密封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教学,学生掌握了两种腌咸蛋的步骤与方法,通过课后反馈,许多孩子都与家长进行了腌咸蛋实践,不仅学生的技能得到了提高,还增加了与父母之间感情。

小学综合实践三年级第十七课钉纽扣

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与实践,使学生们了解纽扣的有关知识,弘扬传统文化。

2、通过本课实践了解纫针、打线结、钉纽扣的方法,学会利用合适的针和线钉纽扣。技能目标:

1、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

2、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情感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和良好的劳动习惯。教学重点:

1、通过学生收集和汇报资料使学生理解纽扣中的文化。

2、学会纫针、打结、钉纽扣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不同纽扣的不同钉法。教学准备:针、线、纽扣、剪刀、卡纸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两幅图:相同的两件衣服,穿在两人人的身上,一个有纽扣,一个无纽扣,让学和观察两件衣服的不同地方,讨论纽扣的作用,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引入课题。

二、学与做

1、学生读文,初知钉纽扣的步骤与方法。

2、教师进行演示钉纽扣,并做讲解。

3、学生尝试钉纽扣,教师巡视指导。

4、作品展示,交流经验

三、学习读一读

1、阅读读一读

2、交流阅读感受

四、想想练练

1、阅读书中资料

2、动手练习钉纽扣

五、思考与实践

1、想一想,钉纽扣要经过哪几个环节。

2、在一块长条布上等距离钉好三个纽扣。课堂练习:尝试四眼纽扣的不同钉法。课后作业:课后为自己缺纽扣的衣服钉上纽扣。板书设计: 第十七课钉纽扣

工具:针、线等 步骤:纫针、打线结、钉纽扣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了纽扣的类型和钉纽扣的步骤与方法,在实践中,多数同学能按老师的要求,顺利完成任务,只有少数同学的动手能力仍需提高。

小学综合实践三年上册第十八课扎彩灯

知识目标:知道扎彩灯的方法。技能目标:能够扎彩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习惯。教学重点:知道扎彩灯的方法。教学难点:扎出漂亮的彩灯。

教学准备:彩色纸、绒绳、细铁丝、竹条、浆糊、小刀、剪刀、蜡烛、木条、铁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了表达美好愿望,增添节日喜庆气氛,节日里人们常举办灯展,灯会或灯谜活动。尽管彩灯形状各不相同,但制作的步骤基本一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扎彩灯。

二、学与做

(一)学习扎制方法

1、扎框架

(1)用细铁丝把两根20厘米长的竹条扎在一起,并将其端部留出1厘米。(2)把8根20厘米长的竹条扎成两个正方形框架。

(3)用4根长35厘米的竹条,把两个正方形框架用细铁丝扎在一起,做成彩灯的框架。(4)用绒绳在框架的上端对角栓上吊灯绳。

(5)在木条中间垂直于木条钉入铁钉,做蜡烛扦。将木条用细铁丝扎在框架下端。(6)用绒绳在框架的上端对角栓上吊灯绳。

(7)在木条中间垂直于木条钉入铁钉,做蜡烛扦。将木条用细铁丝扎在框架下端。

2、裱糊。

用彩纸先裱糊前后两个面,再裱糊左右两个面。

3、装饰

(1)彩灯装饰要新颖、美观

(2)在裱糊好的彩灯四个面上题诗、作画或写上谜语。

(3)装饰灯穗,用红色或黄色绒绳按15厘米长度合成10股,将端部剪开,并在中间扎紧。(4)将一端从中间扎紧,向四周对折,再扎紧,剪齐下端,再把每根绒绳破成几股。一个漂亮的灯穗就做成了。

(5)将灯穗分别系在灯下端的四个角上。

(二)学生尝试合作

1、学生尝试小组合作扎制彩灯。

2、教师巡视指导。

3、作品展示

4、评出优秀作品。

三、学习读一读

1、阅读资料

2、交流所得

四、想想练练

在家长的指导下,自己设计,试扎一只采灯。

五、学习请记住

1、阅读请记住

2、识记请记住 课堂练习:说说怎样扎制彩灯。课后作业:上网查找欣赏彩灯图片。板书设计: 第十八课扎彩灯

扎框架

饰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了扎彩灯所需要的工具与材料,掌握了扎彩灯的步骤与方法,能在小组合作下扎出漂亮的彩灯,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三年级上册第十九课常用绳扣系法——实扣

知识目标:

1、了解绳扣历史及用途。

2、知道被扣的系法。技能目标:会系实扣绳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1、了解绳扣历史及用途。

2、知道实扣的系法 教学难点:实扣系是否结实。教学准备:准备1米长的绳或带一根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实扣俗名死扣,是人们在生活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扣。实扣的本身有一种实在的意思,所以叫实扣。今天我们就来学系实扣。

二、学习探究

(一)教与学

1、阅读资料

2、小组内交流绳扣历史及用途

(二)学习实扣的系法

1、把绳的两端提起,然后相系

2、再将绳两端提起,用与第一次相反的动作再系一次。

3、注意:两次回折相系必须在一个套中穿出来,如果不是这样,完成后就是反扣,这种扣是错误的系法,易缓扣。

4、学习尝试系实扣,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作品,交流经验。

三、学习读一读

1、阅读资料

2、谈谈收获

四、想想练练

同学们在练习时,可把绳放在物体上,可在木棍、竹杆、文具盒、桌椅的栋梁上进行练习,对比一下这两种系法的规律与差异。

五、思考与练习

1、本扣用两不同的方法去系,它的效果会怎样?

2、在练习时还有哪些自然条件可利用?能否在鞋带上练习?

3、这种扣还能与哪些扣结合在一起使用。

六、请记住

阅读并识记请记住 课堂练习:口述并实践实扣的系法 课后作业:对实扣的系法进行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第十九课常用绳扣系法——实扣

俗名死扣

生活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扣

篇8: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学计划

项目化学习也叫基于项目的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一真实主题,利用各种认知工具进行调查、资料搜集、分析研究,最终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动手实践、思考内化和探索创新之中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并获得全面发展。[2]其项目载体、任务驱动、学生主体、素质渗透、工学结合等特点与“综合实践课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的课程特征有很大的契合点。[3]

因此,本研究尝试通过项目化学习,围绕“我们班的兔宝宝”这个真实的主题,依托博客平台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而开展小学综合实践课程。

●研究背景

本研究的对象是南京市白云园小学三(3)班的学生,共28人(女生13人,男生15人),学生很熟悉博客的使用方法(班级博客群:http://yingping2013.blog.163.com/)及项目化学习流程,能够根据要求完成各阶段的任务。

课程从3月下旬开始实施,历时三个月,以周为时间单位推进,通过引进学习主题、完成搜集相关资料、设计兔笼、撰写主题作文、设计兔舍标识语等一系列任务,并将生成的“人工制品”发布到班级博客,形成了依托博客平台、利用项目化学习来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

●研究结果分析

笔者通过参与课堂教学,统计博客群中的日志数量、阅读、评论量,分析生成的“人工制品”,访谈教师、学生等形式搜集数据。并从学习组织形式、创造性思维能力、作文写作质量三个方面来探讨该创新教学模式对教学的影响。

1.借助博客平台,形成积极、有效的学习共同体

在本研究中,班级中学生间的网络交往是通过发布日志及对他人日志进行评论、回复建立和发展的,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紧密度可以根据相互间发布日志的数量以及获得其他学习者的响应回复数量加以分析确定。[4]整个学习进程中,博客平台上的日志数为89篇,总阅读量为833次,总评论回复量为192次。

在完成一系列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博客的评论和回复功能,班级共同体成员之间突破了时空的界限,相互交流、互动,共同建构、分享知识,形成了以任课教师为助学者、全班同学为学习、博客为结构化信息流的网络学习共同体。[5]在这个共同体中,班级各学生在已有个体知识网络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其他同学的日志内容,在对他人进行评论和回复的过程中,形成了连接网络。同样的,班级的知识网络又将知识回馈给个人网络,促使他们进一步反思,重组自己的思路。这种知识的发展循环使学生在不断地建立新的连接和更新已有连接的过程中深入学习,形成了有效的班级网络共同体。

2.通过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驱动式的任务推动学生的学习进程。其中“兔笼的设计”分任务是分小组设计兔笼,并在全班多次讨论中,听取其他小组的意见和建议修改设计图,形成本组设计图终稿。在评选出班级最佳设计图的基础上结合各小组设计图之所长,形成班级兔笼设计图。

创新思维是指在创作作品时解决美术问题过程中所表现的思维形式,一般包括灵活性、精致性、流畅性、新颖性、敏捷性五个方面。[6]在兔笼设计活动中,每个小组在设计、修改、深入讨论其他组设计图的过程中,经过观点的碰撞,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一定的拓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流畅性得到一定的提升。各组的设计图在符合兔笼设计基本要求之外,还有1~2个的创新点,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本班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新颖性。通过博客群可以看出,各小组设计图的浏览量是十分可观的,每组的平均阅读量都高于20人次,更有小组阅读量高达116人次、评论量达25人次之多。学生通过阅读其他同学的设计图,对其创新思维的敏捷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我们经过访谈了解到每个小组上传至博客的设计图都是经过小组讨论后的二稿或三稿,小组同学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创新思维的精致性得到一定的锻炼和提高。

3.通过丰富和真切的项目化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客观性、可量化的原则从日志的内容形式和日志的文字输出量两方面探讨了基于博客的项目化学习对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7]

下图是三年级三班群博客博文写作形式矩形图,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前后六次的日志内容形式有很大的不同。前五次的日志中,内容只有图片的日志数量,虽没有呈现一定的规律,但总量是很突出的。表明学生在利用平板及博客平台记录事物时还停留在直观表象的观察阶段,是对内容的直观记录。而随着项目的进行,学生在完成搜集资料、设计兔笼和照顾生病的兔子等真实任务的过程中,由于知识的积累和真实的情感经历,第六次的日志内容则有了很大的不同,内容主要以文字描述为主,写作趋于流畅,大部分学生在原有的基础表述之外都有情感方面的升华,学生所表达的内容、思想也都深刻了许多。

由下页表可以看出,第六次的写作输出量与前五次相比也有很大的变化,前五次日志写作中,大多数学生的写作输出量都集中在150字以下,而第六次写作的输出量则集中在200字以上,这种写作量化的改变和进步是很明显的。这种可以量化的进步不仅来源于学生自身的心理变化,更多的是项目化学习对他们写作能力的持续性影响,通过对兔子的观察,他们熟悉了描写事物的写作手法,通过对兔子的照顾和观察,他们有物可写,有感而发,因而对“我的新发现”这个主题写作也驾轻就熟。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说是“根本停不下来”。

因此,从学生写作的内容深度和思想深刻性以及文本输出量来看,学生的写作的质和量是有一定的进步的。

●研究结论和存在的问题

1.研究结论

从学习组织形式来看,利用博客平台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一定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班级博客群的联接作用下形成班级网络共同体,共同完成知识的建构,从而实现技术从支持个体活动到为支撑互动关系的工具的转变。通过分析学生设计的作品可以看出,基于博客的项目化学习通过一系列的分主题,增长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获得丰富和真切体验的同时,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从学生的写作内容形式和写作的文字输出量上可以看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创作素材与角度,写作的质和量在兴趣盎然中就会有所提高。

2.存在的问题

当然,通过本研究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由于年级课程设置与项目化学习主题存在脱节问题,导致项目化学习没有一定的持续性;项目化学习进程中,部分学生不按时提交作品至博客平台、博客群中学生互动性不高;教师对学生的线上学习缺乏一定的关注和指导等现象,希望在后续的实施过程中能有一定的改善。

摘要: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革新方法层出不穷,并正被教师们积极地运用于各学科教学实践中。怎样开展小学综合实践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值得我们深思。本研究结合综合实践课的课程特点,依托博客平台,开展了一个学期卓有成效的项目化学习。

上一篇:感人长篇故事:牧羊白虎下一篇:【精品】父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