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数学教研组计划

2024-06-27

培智数学教研组计划(通用8篇)

篇1:培智数学教研组计划

博州特殊教育学校培智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总体工作计划布署和教务处教学工作的安排,认真学习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积极学习医教结合的课改理念,努力探索医教结合的课堂实践,全面渗透生活教育,以培养智障学生融入主流社会为前提,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紧紧围绕“有效教学”这一主线,结合本组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智障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情况,加强教学研究,不断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提升我组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让本组教师成为有思想、有能力、有经验的新型教师。

二、工作目标

1、各教师立足本学科阵地,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紧密结合医教结合的新课堂实践理念,转变教学观念,研究新的教法和学法,在教学方法与形式上进行调整与创新,以教促学,形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机制。

2、完善常规工作,构建和谐课堂。

全体语文老师坚持以医教结合理念为指导思想,认真研究教材,分析学情,并要针对本班实际进行备课,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写好教学后记,着力提高备课质量。

教研组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听新教师学习成长课等,通过听课、评课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提出合理建议,并进行跟踪观察。让大家

观摩、反思、交流、学习,共同成长,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总体水平的快速提高。

3、坚持每周星期五下午开展教研活动,结合业务学习和专题研究,交流读书心得、共同听课评课等形式,相互学习、发现问题,集体研讨、形成共识,并把这些心得体会、典型课例、专题研究、集体经验积累、整理下来,让教师确实从教研活动中有所受益,提高教学水平。

4、开展专业理论的学习。配合教务“青年教师基本技能大赛”活动,安排教师在业务学习时学习专业基理论知识与课程方案的内容。

5、加强交流,共同成长。作为语文教研组的中坚力量,青年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资料共享,相互切磋,共同提高,鼓励教师互相听课。并有详细的记录,课后能进行交流,评议。

三、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教研计划 确立教研重点

2、召开教研例会,学习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统一备课流程。

3、常规检查。十月份

1、交流生活语文教具的制作方法。

2、组内青年教师公开课及评课。

3、学习相关教研理论文章 十一月

1、组织学生参加趣味运动会。

2、“集体康复”课的经验交流。

3、开展“教学研讨课”活动 十二月份:

1、召开教研例会,继续学习教研理论文章

2、开展“教学研讨课”活动,交流教学经验。

3、组织复习,迎接期末考试

4、教研工作总结

篇2:培智数学教研组计划

新的学期,新的起点,新的目标,新的举措,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导处的工作计划,让课堂充满勃勃生机和活力,让我们的教学质量不断得以提高,特制定本学期教研计划:

一、重点工作

本学期坚持以“研促教强质量

培训培养促成长”的宗旨,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以教导处教学计划为主导,以课题教学为主阵地,采取多种措施,多种教研形式,致力于课堂教学研究,致力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致力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力求教研工作做到“实、广、活、新”,得以有效落实。为此,本学期我们培智教研组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教学教研工作:

1、商讨本学期组内工作计划,研讨本学期常规教育教学工作和着重注意课题教学工作内容。

2、继续坚持业务活动,采用理论学习,座谈交流,集体备课研讨,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研活动。

3、秉承“终身学习”理念,扎实开展专业知识学习,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组织教师学习一本特教专业书籍,做好3000字的读书笔记。

4、继续坚持集体备课,超周备课。教案要规范化,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要素要齐全。教案的设计要结合本班实际和教师个人特点,设计切实可行,易教易学的教案。

5、组织集体说课评课活动,利用校外听课、组内公开课机会,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体说课评课活动,在评析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促进教研组内成员整体水平提高。

二、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各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撰写教学教研计划

2、制定教研工作计划

3、交流计划 三月份

1、理论学习

2、到普小观摩听课

3、着手制作学生个别档案 四月份

1、进行公开课、听课活动

2、业务学习,业务讲座或者读书心得交流 五月份

1、集体备课研讨

2、开展正常教学研讨活动

3、开展集体课件比赛活动 六月份

1、各教师拟写教学总结、论文

2、教研组工作总结

3、学生个别档案验收

篇3:浅谈如何创新培智数学课堂

关键词:创新,数学课堂

数学是一门抽象化特征十分明显的学科, 需要运用复杂的逻辑思维。因此学生学习数学往往会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 智力方面存在不足的特殊儿童在学习数学课程的过程中, 就更容易感到困惑、茫然, 进而失去学习的信心。针对这种情况, 需要特别重视培智学校的数学教学。与一般的数学教师相比, 培智学校的数学教师也更应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 通过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在培智数学课堂上进行创新, 主要可以从以下方法入手。

一、创设情境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一种给人以实感的教学情境。境, 就是一种学习境界, 它着力于心理感受, 在情感上产生移情和共鸣, 在性情中陶冶, 在思维上得以升华。只有让学生始终沉浸在情感和思维畅通交流的氛围中, 学生才能情绪高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 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乐趣, 是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 能体验教学之美和体验学习的愉快。

例如:在学习元、角、分的使用时, 教师可以创设了商店购物的游戏情境, 由师生共同参与。这一游戏情境可设置为两个单元:教师主导单元和学生主导单元。在第一单元, 由教师充当售货员角色, 学生充当顾客角色, 教师在课件中展示在各种书本、文具、玩具、零食和日用品的图片, 并在图片下面列出这些商品的价格, 然后对学生顾客进行引导, 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 再统一结账, 由售货员计算价格, 最户由顾客进行核对, 完成购物。第二单元, 在学生们熟悉了第一单元购物流程后, 可由学生轮流充当售货员角色, 其他学生充当顾客, 共同完成购物活动。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热情, 并从买卖双方的角度, 体会元、角、分的使用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可以改变课堂教学的严肃氛围,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不知不觉间就认识了元、角、分的用法和算法。

二、营造氛围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学生的情绪、动机、意志往往是处于波动状态。在教学中, 没有生理安全与情感的保障, 最佳的学习状态是体现不出来的。智障儿童只有在轻松愉快、和谐、宽容的课堂氛围中, 才会稳定心智、积极投入。不同的学生对数学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在课堂上要经常使用商量性的口吻, 鼓励学生发言, 自主发言。

智障儿童很怕挫折, 在课堂上要及时的鼓励, 积极的帮助他们, 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和处事态度, 不讥讽、不嘲笑。在课堂中常用“你真棒!”“再试试!”等鼓励性赞语。教学时用正面强化、演示、操作等方法让他们打开心扉, 自由表现。

三、运用游戏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是锻炼器官, 获取知识, 懂得规范和适应社会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游戏在培智教育中更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智障学生的注意力极不稳定, 容易被其他刺激所吸引, 集中注意的时间在十分钟左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游戏吸引其注意力。

培智课堂中, 往往三五分钟, 学生就不知所为, 要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而游戏教学恰恰符合了学生们的生理、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设置多种游戏, 因势利导, 尽量利用学生好动、好玩、好奇的特点。例如:比一比、赛一赛、夺星游戏等等, 学生们的好胜心理让他们很乐于参与教学活动中, 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四、联系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 又运用于生活, 生活中充满了数学, 数学教育寓于生活实际。培智学校开设的生活数学也是如此。因此在平时数学教学中, 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贯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借助学生的日常生活、具体事例,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和解决数学基础知识、基本问题, 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到生活实际。

五、分类教学

每个智障学生的智力程度、接受能力都有所不同, 要想在课堂中发挥出学生的潜能, 达到教育目的, 就应该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展开不同方式的教育。数学学习过程中, 智障儿童表现出比正常儿童更大的层次性的差异。所以, 我在教学中采取分类教学、分组辅导的方式。根据学生的能力、缺陷、以及授课内容, 灵活地安排学生的座次。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 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 给学生创设不同的表现机会, 让人人都参与学的过程, 并通过合作学习、小组交流, 让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过程。无论轻度生、中度生、重度生, 让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篇4:培智数学教研组计划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培智教学 兴趣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对数学的持久兴趣与好奇”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之一。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广泛应用性的学科,培智学生的思维水平长期停留在具体形象阶段,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使得培智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一定困难,所以现实中大多数培智数学课堂会出现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培智学生学习数学越来越困难,对数学越来越不感兴趣,很难实现培养培智学生数学素养这一目标。

“数学好玩”是由数学大师陈省身题词的,这四个字饱含着他对数学教育的期待。吴正宪老师说过:让学生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理念。特教老师特别希望让培智学生在“好玩”中享受“有价值”的数学,留给培智学生印象深刻的体验,让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对数学课堂充满期待。但在培智课堂上“玩”什么样的数学,用什么内容引导学生玩,怎么才能“玩到点子”上?成了摆在特教数学老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什么样的培智数学更好玩

波利亚说:“学习应当是主动的……然而,倘若学生没有学习动机,就不会学习。他必须要有,比如某种刺激因素、某种报偿期望,才能积极向学,而材料的生动有趣是最佳刺激,强烈的心智活动带来的快乐是最好的回报。”“好玩的培智数学”可以是生活、可以是游戏、可以是操作、可以是数学绘本……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把数学课堂变成学生喜爱的、好玩的课堂。

(一)在生活中“玩”可以“用”的数学

在设计“好玩的数学”的时候,教师要寻找学生对生活中的什么感兴趣,并且寻找现代数学的原始生长点。数学知识很多是由于现实生活需要而产生的,是为生活而服务的,为什么培智教学中有那么多的数学课?并且是生活数学课呢?主要是为他们将来融入社会生活做好准备。特教老师要在充分认识这点的基础上挖掘生活资源,体现数学价值。

案例1《认识人民币》:

师:“向日葵”超市要招收营业员啦,谁能负责卖东西、收钱呢?

生:我……

师:老师要来面试营业员,其他同学帮我做顾客考考他。

生:我要买……多少钱?

师:作为营业员,收了多少钱?应该找多少钱?

生:学生思考、操作……

这个环节是在特殊学校数学课堂中比较常见、最能体现生活数学的内容,培智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设计中有刺激因素——物质食品,有报偿期望——获得食品,角色扮演形式某种程度上把枯燥的数学计算变得更有生活价值,像这样的生活数学培智孩子能不喜欢吗?

(二)在游戏中“玩”可以“练”的数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将学生学过的知识融入培智学生熟练的康复游戏中,在游戏中练习知识,达到巩固目的,一举两得。

案例2《5的分与合》(片段):

师:我们来玩丢沙包游戏,一共5个,丢中了几个?几个没有中?

5可以分成几和几?

生:操作并且说说。

师:我们来玩打保龄球的游戏,一共5个,打中进几个?几个没有中?5可以分成几和几?

生:学生边玩保龄球边说说5的分成。

一提到这些活动,培智孩子玩得不亦乐乎,且个个信心满满,在这样的活动当中,课堂气氛怎会沉闷?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会随着游戏活动被唤醒。

(三)在操作中“玩”可以“做”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只有自己经历了才不会忘记”。学习数学的真谛是:唯有“玩好数学”,才能感到“数学好玩”。

案例3《认识星期》:

师:瞧这是10月份的月历宝宝(出示巧虎月历积木),你发现它最上面一行缺了什么?

生:星期。

师:排在第一个的是星期几?用什么表示?(“日”)找一找,搭一搭(师白板操作)。

生:积木操作。

师:请学生按顺序两人一组将月历宝宝上的星期补充完整。

生:动手操作。

学生在搭一搭的活动中玩得不亦乐乎,在“玩”中“做”,掌握知识“星期”,进一步认识星期的简写形式,明确星期的排序,对于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让学生搭搭月历,初步了解一个月有多少天,进而认识大月、小月和二月。通过学生动手盖一盖,同时将培智学生的精细动作康复渗透在教学中,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这样好玩的数学是孩子们喜欢的。

(四)在绘本中“玩”可以“看”的数学

将绘本故事“深入浅出”转化为培智学生能理解的故事,并将数学相关知识点合理融合在故事中,使培智学生在寓言故事中学数学,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渗透情感,对培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绘本故事为主线贯穿课的始终的设计,使课堂更丰富、教学内容更连贯,更有利于智障学生学习和记忆。

案例4《确定位置》:

师:小朋友瞧,这是谁?(大狮子和小老鼠),今天老师要讲一个《狮子和报恩的老鼠》的故事。

课件呈现:森林里的大树下有一只狮子,它正在呼呼大睡,这时一只老鼠忽然跳到它的背上,狮子猛地跳了起来抓住了老鼠,说:“我要把你吃掉。”小老鼠说:“狮子饶命啊,你就放了我吧,我一定会报答你的。”狮子说:“放了你很容易,你一只小小的老鼠还想报答我狮子大王,这真是太可笑了。”说完狮子便放了老鼠。一天,狮子不小心跌进了猎人的陷阱。

师:狮子被困在从左往右数第3棵树上,你能找到是哪棵树吗?

生:学生看图数一数,找一找。

师:我们来看看绘本上是怎么找的。

生:学生看绘本找一找。

师:狮子被绳子捆住了,小老鼠要咬断从下往上数的第3根绳子,你能帮小老鼠找一找吗?

生:看绘本数一数,画一画。

师:谢谢小朋友的帮忙,小老鼠救了大狮子,从此它们就是很要好的朋友了。

绘本《狮子和报恩的老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作为一条主线贯穿课中,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又有效组织了学习材料。同时在故事中根据培智学生的特点渗透德育教育目标“学会感恩”,以视觉为主线的数学绘本符合培智学生的认知特点,让数学课堂更加丰富,更加“好看”。

二、怎样教培智数学更好玩

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提出教师在教的时候要努力做到“让交流有趣,让思维出声,让好奇挣扎,让思考深入”;培智学生的认识水平很难在课堂上做到以上四点,培智数学课堂上更注重发挥教师的作用,特教老师要采用各种手段做到平等交流、有效思考,才能让培智数学真正“好玩”。

(一)平等交流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主编刘坚教授曾说:“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成分越高,数学好玩的色彩就越浓”,特殊教育老师要做甘于俯身的教育,放低身态、蹲下身子和培智学生平等对话,才能在数学课堂上实现“好玩”的数学。一旦做到了这点,教师在课堂设计上就会换位思考,遇到难点时把难度降下来,难懂的数学培智学生也能听得懂,这样的数学课堂才会让学生感觉更好玩,保持培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有效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中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无济于事!”教师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培智孩子们喜欢什么?喜欢的形式与数学本质联系结合点在哪里?如果学生喜欢的玩与数学学习本质不一致,那就“跑偏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玩到点子上”。

综上所述,“好玩的培智数学”要热闹的课堂现场;要简单的欢乐游戏;更重要的是在“好玩”的基础上帮助培智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努力促进培智学生思维的阶段性发展及良好情感的提升,以此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萍,陈六一.让数学学习“好玩”——基于核心素养的探究教育研究与评论[J].小学教育教学,2016(5).

[2]刘小萍,陈六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论分析[J].今日教育,2016(3).

[3]郭学锐.对“数学好玩”的追问与思考——对话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主编刘坚教授[J].小学教学,2015(6).

篇5:培智班数学教学计划

1、经历对客厅全景观察的过程,体会比较长短,高矮是生活中的数学。

2、联系生活实际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了解长短、高矮是比较的结果。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较完整、正确地叙述比较的结果。

3、初步运用简单的推理、判断解决问题。教学重点:感知长和短,知道有比较才有长短之分。教学难点:会比较物体的长短。教学准备:挂图、吸管、饮料瓶、杯子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教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长和短也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小红家去作客,我们一起找一找,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和高矮,好吗?)揭示课题。联系生活比一比。

二、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感知长短、高矮。、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1)客厅里有些什么东西。、指导学生比较两根吸管,两件衣服的长短,比较饮料瓶、玻璃(2)杯的高矮。、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3)流做准备。、交流反馈,说说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重点组织学生讨(4)论如何比较两盆花草的高矮,通过学生间的相互汇报交流体会比较的方法,感受长短、高矮都是比较的结果。、以吸管为例,引导学生用谁与谁比长(高)或谁与谁比短(矮)(5)表述两个物体比较的结果,其余 3 幅图请学生在四人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三、通过开放性地找一找,比一比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比长短,高矮的方法。、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1)、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讲座,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2)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3)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如桌子高,板凳矮;桌子比板凳矮;桌子比板凳高;板凳比桌子矮等等。组织讨论,加深学生对长短、高矮是比较结果的认识。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 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

四、拓展 “想想做做”第一题。

1、、(1)“爸爸和孩子好像一样高,”这种说法你有意见吗?、引导学生运用今天学到的比的方法,提出自己的正确意见。(2)、适时进行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教育。(3)、读题,指导学生在书本上完成练习。(4)教学反思:通过三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对实际生活中的长短、高矮正确的判断,但由于不会开口说话,很难用语言描述。第二课:比轻重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物体的轻和重,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

2、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感知轻和重,知道有比较才有轻重之分。教学难点:会比较轻和重,来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教学准备:挂图、土豆、萝卜教学过程:

一、场景引入,激发兴趣。有一位可爱的小姑娘,非常好客,有一天,她家来了一些客人,怎么招待呢?这个小姑娘非常着急,大家能帮她想想办法吗?

二、尝试比较,主动探索。叙述:小姑娘采用大家的好办法,现在正在和妈妈在厨房里忙呢?

1、看一看。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场景,小组内互相说说你看到什么,看谁观 察得最仔细,看得多,说得好。

2、比一比。提问: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说得真好,那么我们能不能把看到的比 一比?(学生讨论,在小组长内自由发言,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比较交流。提问:老师从图中找出了一些物体,请同学们帮老师比一比,谁累谁 重。再请一两个同学上来亲自操作,两手掂一掂比较轻重。出示土豆和萝卜(重量相差不大)、让学生想想用掂一掂的办法 是不是能比较出土豆和萝卜的轻重。介绍支架。完成第 6 页,在 重的下面画√,轻的下面画○。小结:用掂一掂的办法或借助支架等工具可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三、活动深化,拓展应用。题目

一、瞧,谈话: 小花猫和一群小鸡在争论什么呢?小花猫说: ”四只小鸡说“我们和你一样重。“我重!”汇报结果,完成第 7 页相应练习。题目二:狐狸想考一考小鸡和小花猫,狐狸说:我这儿有一个气球和一个小皮球,小花猫重,应拿重的,小鸡轻,应拿轻的,同学们你们说应该怎样拿呢? 题目三:在大象伯伯说话了,你们懂得了这么多的知识,我给你们买些水果吃,你们得说出谁轻谁重?并说说是怎样想的,再把自己的想法填在书上。总结评价。提问:你们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知道了什么吗?回家后,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再找一找实物,比一比,好吗教学反思:通过三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对实际生活中的轻重有一定的感知,但不会开口说话,不能用语言来描述。第三课:上下教学内容:认位置(上下)教学目的: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 体上下方位。能按上下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常 见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等词描述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 的位置观念。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划分:3 课时教学重点:感知上下,对上和下有初步的理解。教学难点:会区分上下,并表示上和下。教学准备:挂图、上下的儿歌。教学过程:谈话引入,揭示课题。观察: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调疑:它们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呢?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讨论交流,感悟新知。出示主题―――教室。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里有些什么?讨论交流。小朋友们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排队。、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1)、小组汇报。(2)、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3)分组讨论。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的位置关系?讨论后汇报。联系教室内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______在______的上面。______在______的下面。简要归纳小结。游戏。、指一指你的上面、下面。(1)(2)、拍手(儿歌):上拍手,下拍手,你拍手,我拍手,上和下、认得准。拓展应用,深化提高。情境 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 地赶来了。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情境 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 学)情境 3:小朋友,你能根据冰箱里物品的摆放的位置,用上、下说一 句话吗?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哪些本领。回家以后,把家里的各种物品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好吗?教学反思 :大部分学生能感知上和下,能够用手势指出上及下,少数学生要进一步引导。第四课:前后教学内容:认位置(前后)教学目的:在具体场景里体会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 体上下、前后的方位。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 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 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 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划分:3 课时教学重点:感知前和后教学难点:会区分前和后教学准备:挂图、前后的儿歌教学过程:谈话引入,揭示课题。观察: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调疑:它们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呢?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讨论交流,感悟新知。出示主题―――教室。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里有些什么?讨论交流。、组内讨论: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1)、小组汇报。(2)、讨论:小明在小军的前面,还可以怎样说?(3)分组讨论。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前后的位置关系?讨论后汇报。联系教室内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______在______的前面。______在______的后面。简要归纳小结。游戏。、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1)(2)、拍手(儿歌):前拍手,后拍手,你拍手,我拍手,前和后,认得准。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一题。先让学生说说,指指前后的小朋友,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后的小朋友分别是谁。

2、“想想做做”第 2 题。、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1)、小组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2)、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3)

3、“想想做做”第 3、4、5 题。情境 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 地赶来了。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情境 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们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上 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排队。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 个同学)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哪些本领。回家以后,把家里的各种物品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好吗?教学反思:通过三节课的教学一部分学生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还有一部分学生要进一步引导。第五课:认位置(左右)教学内容:认位置(左右)教学目的:

1、在具体的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在确定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

2、能按左右的方位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采用左、右等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熟悉的情境中酷爱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敏锐地发 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划分:2 课时教学重点:感知左和右教学难点:正确的区分左和右。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多媒体演示小朋友在教室画画的场景)。让学生初步认识左右方位。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画的时候是用哪一只手画的,请把它举起来,好吗?你们知道举的这只手是什么手吗?说明:这只手在身体的右边,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右手,接着举起左手问:“你能猜一猜在身体的左边的这只手叫什么手吗?引导学生认识左耳,右耳,左脚、右脚等,进一步认识和巩固左、右的方位。通过 的座位关系,进一步理解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提问:小朋友的手、脚、眼睛、耳朵都有左右之分,那么我们坐的位置有没有左右之分呢?我们一起看画面中的小明和小红是同桌,你能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同桌讨论,尝试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坐在小明的右边。”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提问:小芳说“小明坐在左边。讨论使学生明确: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二、通过练习强化左右的位置关系。想想做做的第 1 题,让每一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左边是谁,左边是谁?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同桌两个不朋友,请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选横排的三个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摆一摆(想想做做的第 2 题)说一说。、想想做做第 3 题,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由学生任选一物体,(1)下,右各是什么?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个物体的位置。说说它的上,左,、想想做做第 4 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法可以不同,(2)说对就行。、站一站(3)请一个小朋友(1 号)站到讲台前,2 号小朋友站在他的左边,3 号小朋友站在他的右边,4 号站在 3 号的后面,5 号站在 2 号的前面,6号站在 3 号的右边,7 号站在 6 号的左边等。

4、听口令,做动作。如:举左手,放下左手,举右手,举左手,两手都放下。瘵右手,用右手摸鼻子,用左手摸右眼,用左手摸左耳等。考考你。出示 第 “想想做做” 5 题的图,让学生说说“都是靠右走,谁走错了?”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哪些本领。教学反思 :左右的区分对学生来说很难,只有少数学生能比较准确地辨别出左右。第六课 按规律排序教学目的:

1、尝试将物体按一定的规律排序,初步体验按规律排序的美感。

2、在教师的启发下,愿意进行思考。

3、喜欢参加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学生会按规律排序。教学难点: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自己找到规律并进行排序。教学准备:学生已有一行的按规律排序的经验;学生用书人手一份。小兔子家院子的场景。教学过程:

一、小兔的新家。(1)教师带领学生来到布置好的小兔子家院子里。(2)教师:小兔搬新家了,这两天正忙着装修呢!瞧,院子里的地砖才铺了几块还没铺好,我来帮帮他吧!

二、按规律铺地砖。(1)师生观察按一一规律排列不完全的地砖,说出地砖的排列规律:一块红一块绿,一块红一块绿„„启发学生思考接下去应该怎么铺呢?(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并尝试接下去铺地砖,分别询问学生是如何铺地砖的。

三、按一二规律砌围墙。(1)师生共同观察砌墙的砖块形状(长方形、半圆形)并讨论围墙的排列形式。(2)引导学生按一块半圆形两块长方形来砌围墙,请个别小朋友先试一试,引导学生观察并检查他所砌的围墙是否正确。(3)师生再次尝试按规律把小兔喜爱的围墙砌好,师生共同检查自己所砌的围墙是否按规律排列。

四、游戏《找朋友》。(1)教师:小兔院里的地砖和围墙都装修好了,小兔可高兴呢,它非常感谢我们,邀请我们和它一块儿跳一个找朋友的舞蹈。(2)带领学生随着音乐,与同伴、教师共同玩游戏——找朋友。在活动区中为学生提供各种材料,让步学生有规律的排序或装饰花边。教学反思: 在环节设置上,我采用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法。整个活动我以小兔造了新房子为线索,层层展开,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注意力集中,精神也比较饱满。活动内容选择符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活动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过在活动中还是有点不足,就是我提供的范例图形是一样的,这让许多学生缺少了思考的机会,多数在模仿老师的范例。第七课 按颜色分类教学目的:

1、感知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学习按颜色分类。

2、认识颜色标记,能按照颜色标记的提示,选择相应颜色的实物或给实物涂色。

3、乐意参加数学活动,能自己动脑完成操作活动。教学重点:能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教学难点:能根据不同颜色,进行不同的分类。教学准备:教具:红、黄、蓝色的油画棒,红、黄、蓝色的玩具若干,三个篓子,上面分别贴有红、黄、蓝标记。学具:操作材料人手一份,红、黄、蓝色彩色笔或油画棒。教学过程:

一、认识颜色及颜色标记。

1、师:小朋友,你想当一名小画家吗?小画家要用什么来画画呢?

2、师: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画笔的颜色吗?老师来考考你们。(师出示红、黄、蓝三色油画棒,带领大家一起认识画笔颜色。)

3、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这是颜色标记,你们认识这些颜色标记吗?(师分别用红黄蓝画笔在纸上画颜色标记,引导学生认识红色、黄色、蓝色。)

二、按颜色标记送玩具。

1、师: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什么?(出示彩色雪花片玩具)

2、师:现在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个不同颜色的雪花片玩具,请小朋友说说你拿的是什么颜色的玩具。

3、师:(出示红、黄、蓝标记卡的篓子)请小朋友说说你的玩具应该送到那个篓子里?为什么?

4、师:现在请小朋友把手中的雪花片玩具送到篓子里。

三、学生操作活动。

1、按颜色归类:师:请小朋友观察画面上的水果和蔬菜的颜色,引导学生将相同颜色的实物划线放在相应颜色的篮子里。

2、按颜色标记归类:师:请小朋友观察衣架上的颜色标记,请根据颜色标记的提示,给衣服涂上相应的颜色。师:小朋友们涂色涂得真漂亮,真是个小画家!教学反思:学生能感知不同的颜色,但是不会认读,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区别颜色。第八课 分辨大小教学目的1、学习区分男生和女生性别的不同。

2、能初步比较大小。

3、能依照性别与大小的线索,判断出不同的对应关系。教学重点:了解大与小之分,男女性别不同。教学难点:培养初步分类、推理的能力,并能依大小的比较,做出合理的对应关系。教学准备

1、大人与小孩的衣物数件。

2、男生与女生的衣物数件。教学过程一教师提问:大家看看老师,今天穿了什么衣服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教师身上的穿着,并加以说明。二教师提问:你今天身上穿了什么衣服学生轮流说明自己身上的穿着。三教师挑选班上一位穿裤子的男生,与一位穿裙子的女生一起到台上,请学生观察并说说男生与女生穿着的不同。四教师拿出已准备好的大人和小孩的衣物,选出一件后提问:这是大人的衣服还是小朋友的呢接着和学生进行讨论:

1、大人和小朋友的穿着有什么不同

2、谁的衣服比较大谁的比较小

3、拿出两件衣服实际比比看,哪一件比较大五教师继续将准备好的衣物,轮流展示并讨论:哪一件衣服是大人穿的哪一件是男生穿的哪一件是女生穿的六再请刚才上台的两位学生分别站在两边,请其他学生上台拿取一件衣物,做性别与大小的判断练习,将适合的衣物分别放到台上两位学生的手中。七教师请学生拿出学生用书,并提问:说说看,画面上琪琪和小威,谁是女生谁是男生谁的身体比较大谁的身体比较小请用图卡实际操作比比看,并想想看衣服、裤子、鞋子穿在哪里才是正确的。八教师可在教室角落准备大小不同的玩偶及衣物,让学生多些操作机会,以熟悉将大小物品做分类并将衣物与玩偶做匹配。九学生可将图卡重复操作后,直接粘贴在学生用书上。小结:让学生能分辨大小,并且通过操作图卡,学习将大小衣物与人物做匹配,并能观察判断出男女性别穿着上的不同。教学反思:学生能正确说出大和小。学生能将衣物图卡依照大小与性别的不同,分别贴在相对应的人物图片上。第九课 按图形标记分类教学目的:

1、进一步巩固对图形和图形标记的认识。

2、通过操作活动,练习将图形按类放入分类图中。

3、在活动结束后,学习按要求整理材料,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教学重点:认识图形及图形标记。教学难点:会进行图形分类。教学准备:各种图形标记及图形。三幢房子教学过程:

一、复习图形教师分别出示三种图形,提问。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个图形,看看说说他们是准呀,为什么?

2、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你怎么知道它叫三角形的?

3、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你怎么知道它叫圆形的?

4、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你怎么知道它叫方形的?

5、小结:小朋友真聪明,这些图形都认识呀。

二、复习图形标记,老师给图形宝宝做了标记,给圆形做的什么标记 给三角形,给正方形呢?

三、送图形回家,认一认,读一读

1、这儿有三张小床,床上有什么呀?

2、图形宝宝和我们做朋友了,我先和它打个招呼,三角形好摸一摸有三个角,三条边,藏手心里玩一玩,亲一亲,三角形玩累了,想休息了,三角形标记,刚才老师读了什么好听的话,一起玩,我还想听听。

四、学生操作活动

1、这儿还有许多图形宝宝和你们做朋友呢,愿意吗?(发)这是什么图形?(可要有礼貌呀,先和图形宝宝打个招呼,再摸摸边,角,数一数边角,亲一亲。

2、图形宝宝玩累了要休息,先想想你要说怎样,好听的话来一起去送图形宝宝休息哟,可别忘了说句好听的话。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结,我们来检查一下,小朋友送得对吗?

五、活动讲评 展示学生作品,请个别学生讲述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第十课 按用途匹配配对教学目的:

1、学习将有关的物体进行一一匹配。

2、通过匹配游戏,了解生活中一些物品的联系,初步获得相应的经验。

3、体验数学游戏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知道有些东西是一对的,应该配对在一起。教学难点:学会将相关物体进行配对。教学准备:

1、实物:热水瓶、杯子、碗、勺子、鞋子、围巾、手套、袜子、牙膏、牙刷等。

2、图片:雨伞、雨鞋、菜刀、砧板等。

3、学生操作图片教学过程:

1、通过看实物展,引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1)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实物展。(2)师:宝宝,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东西,请你们来看一看,它们是什么?有什么用的?(3)看完以后请宝宝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它是用来做什么的2、实物找朋友。(1)师:宝宝们真棒,都说出了他们的用途,现在要请宝宝给这些物品找朋友,你们愿意吗(2)教师示范物品找朋友,举例(碗和勺子):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小碗)请你们在这里找一找,小碗的好朋友是谁?(勺子)为什么它们是好朋友呢?(因为它们都是在吃饭的时候要用到的)(3)请宝宝为实物找朋友。先集体找,再个别找,找的时候要问一问:为什么它们是好朋友?

篇6:培智数学教研组计划

一、教学内容:

上学期,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10以内加减法的学习,本学期,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度的拓展,学习10以内竖式计算,增加了一些元的初步认识,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同时初步认识10以内的混合运算,要求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法、10以内的减法、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与本班学生智力水平贴切相宜,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且掌握初步的自我学习技能,最终形成基础性的数学素养。

本学期三年级实用数学主要围绕10以内竖式计算、元的认识、10以内的混合运算开展教学。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计算10以内竖式计算;

2、初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

3、能够计算10以内的混合运算。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10以内加减法的竖式计算。

2、人民币“元”的认识。

3、能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难点:

1、会列出10以内加减法竖式,理解竖式的含义。

2、能明确区分加减法含义,能进行10以内的混合运算。

四、教学方法:

集体教学法、个别化教学法、讲授法。

五、教学措施:

1、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接受能力,通过说一说、指一指、运笔、画圈、连一连、圈一圈、画点、画一画、涂一涂、贴一贴十种学法,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直观、生动、有趣的物像。

2、结合多媒体和各种教具,适时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走进快乐的数学世界。

3、针对学生的智力和现有水平,因人而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数学素养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

4、克服焦虑、浮躁的心态,静下来,沉下去,稳打稳扎,稳步推进,不贪大求全,不贪多图快。

5、加强家校教育合力,加强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共同探讨最适合与学生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对象分析:

篇7:培智数学教研组计划

(教材:快乐生活,一年级下,生活数学,刘桂芬主编)

一、学情分析:

培智一年级目前有学生12人,学生智力障碍程度不一,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

A类学生有一定的语言基础,上课能够安静的坐在座位上听课,配合老师的教学,学习能力较强,能掌握老师教的知识;

B类学生能力一般,学习情况一般,在老师知道下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教学活动;

C类学生几乎什么都不会,学生由于自身情况特殊,学习情况也能力相对较弱,是老师需要多花时间进行辅导的对象。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学期重点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力争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都能够动口说,动手写,动脑想。

二、指导思想:

1、通过学习生活数学,了解与生活相关的简单的数学知识、基本计算技能,初步学会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2、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力争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感悟数学。

三、教学目标:

1、绝大多数学生能遵守课堂常规,做好课前准备,部分学生能够跟着样子学。

2、能够初步了解体验数学的趣味性,力争大多数学生能动口说,动手写,动脑想,逐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力争a和b类学生建立高与矮、多与少,一样多、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等基本数学概念,建立数8、9.、0、10的概念,能够数10以内的数,能够区分10以内的数。能够认识一角、5角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能力差的C类学生,能够在老师帮助下跟着学。

4、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开口说,动脑想,就是不会说、不会想的学生也要跟着一起玩,一起动起来。

5、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学生能够与他人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

四、教学重点:认识数8、9、0、10各数;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五、教学难点:数的概念以及数准10以内各数。

六、教学进度:(快乐生活,一年级下,生活数学,刘桂芬主编)

二月份:

1、认识8、9 P29

2、高、矮

P35 三月份:

1、认识0、10 P68

2、多、少、一样多

P73 四月份:

1、认识1角、5角人民币

P108

2、认识长方形

P113 五月份: 1、10以内数数游戏

P145

2、认识正方形

篇8:培智数学教研组计划

一、扎实做好教师常规工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基础

1、教师备课:

根据市教科研中心的指导思想,本学期的备课实行以考代查的形式进行,每学期对教师关于教参的理解情况进行两次考试,平时备课教师进行有重点的书头备课。要求:不讲求备课形式的美观,只讲求实用性。上课内容必须和备课内容基本相同。备课成绩按4:1的比例分配

集体备课采用的形式是:各年级组精选一个单元,在全校进行展示,学期初抽签决定展示的先后顺序。抽签后教研组长定出集体备课的计划,精选出的单元由教研组长负责分工,每位组员各负责一块,集备内容包括:对教材的分析;对重点课时的教学设计;对教材和重难点的确定。展示的时候确定每一块的主讲人,其他组员作补充。展示结束后,组长要把相关材料的电子稿和文本稿交到教务处。除选出的单元在全校集体展示,其余各单元要在本教研组内采取该种形式进行。

2、教学反思:

没有思考就没有进步,要想培养老师们良好的教学素养,提升自身的素质,时刻进行反思自己的教学,从小现象中逐渐发现大道理,这样的教学才更有意义,这样的教师生命才更有价值,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也会在反思中不留痕迹地提高。本学期每位教师建出自己的博客,把学期初的反思和教学计划都上传到自己的博客上。反思每人不低于15篇。

3、教学案例

每月对自己教学工作中点滴进行梳理总结、提炼,形成案例,上传到博客,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传1篇。

4、理论学习

继续切实贯彻以考代查的方式,督促老师们加强自身的业务理论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每学期往平台博客上传一篇读书心得。

5、听评课

组织好老师们参与各级各类听评课、观摩课等活动,让老师们在听评活动中不断磨砺自己,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听课、看课、设计课的能力。

二、加强学生作业管理,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奠定基础

对学生作业情况加强管理,引导教师用科学的方法布置学生完成作业。

1、课堂作业: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做作业,规范学生的书写,(本学期的教学质量抽测增加卷面分)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要及时批阅,及时鼓励,树立学生的作业信心,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作业的批改要当天完成,必需用正楷字书写,每个学生的作业每周至少有一次鼓励性的评语。每学期必需完成40次以上的课堂作业。

2、家庭作业:一、二年级学生不留书面回家作业。三至六年级应按规定布置回家作业。强调分层要求,提高正确率。即:有些题目有些学生可以不做;凡要求做的题目必须书写认真、解题正确,还要保护好作业本。这是习惯培养,是提高学生认真做好作业的责任性的有效举措,很重要。家庭作业的批改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完成。(家庭作业的量一定要和其他老师协商布置)

3、数学周记:每学期16次,低年级教师要分类别布置并指导到位,高年级可以适当开放些。教师的祥批不能少于三分之一。

4、基础训练:除了作为书面作业详细批阅以外,其余部分必需全批全改。(批改的形式:高年级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帮助批改,低年级可以借助家长的帮助)

5、实践作业:一方面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布置统一的比如测量、购买、调查等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内容,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实践作业的内容。切忌用单纯的计算练习代替实践作业。

6、数学手抄报:继续探索数学手抄报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学生办手抄报的兴趣,建议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出2张以上的手抄报。

三、继续以构建“高效课堂”为目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过程最优化

把“高效”当做一把尺子,作为备课、上课、平时说评课、优质课评比的主要依据。本学期的校内公开课继续采用为每人执教一节公开课的形式,全体数学老师分2个学期完成,一个学年为一个计算单位,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分加起来也是教研组评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每个人的成绩既代表他们个人,同时合起来依然是与教研组的荣辱共进退,可以更好地解决目前部分老师执教公开课、参与组内教研活动的麻木状态。做法同上学期。按计划组织研讨课时再充分利用好网络教研平台,组织每位老师都积极参与研讨活动,真正让研究落到实处,使老师研有所获。

只要有机会就组织老师们参与各级各种教研活动,不仅在学校内研究课堂教学,还要走出去,放眼看外面的世界,吸收借鉴优秀教师的课堂经验,练就一身硬功夫,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为了学生的`发展。

加强老师内功的训练,认真做好与乡镇的联研工作,在联研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四、发挥网络优势,开展网络教研,尽量实现省时、高效的教研效果

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组织老师们按时参与各种网络教研活动,在学习中提高,在学习中升华,让每一个人都能不断成长。本学期尝试开展数学老师博客或空间,在网络环境

下组织老师们进行学习反思等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博客和qq群组织老师们进行评课活动,通过自由交流,对集体备课和所听的课进行讨论,通过辨析交流,对课堂认识进一步提升,无形间使老师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五、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增强数学教研队伍中的骨干力量

上一篇:幼儿园师带徒师傅总结下一篇:党校教师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