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之个人总结

2024-05-28

转载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之个人总结(通用7篇)

篇1:转载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之个人总结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之个人总结(适合控规新手,很真实、详细)

经过李老师的控规讲座从上位规划解读、现状问题分析,规划目标与功能定位,片区整体性控制,街区、地块控制,城市设计,五个层面来剖析整个控规的内容和表达意向。实为我们对控规的理解从整体上有了大致的轮廓。再此我就想从我在规划院实习的这段时间从实际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自己掌握的流程做一个大致的总结,当然肯定有一些不符合规范和错误的方式敬请原谅。

其实,控制性详细规划最最主要的中心任务就是编制一张《土地利用控制图》和各个分图则。而围绕这个中心任务又会产生很多的图纸,其中有些图纸是必不可少的,如土地利用现状图、用地布局规划图、道路工程规划图、各种管线工程图等,而另外一些则只是为了表达规划意图而作的,如功能结构分析图、道路结构分析图、景观绿地结构图等。

具体规划过程

要开始着手进行这次控制性详细规划了,第一步我们要做什么?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为依据的,因此,收集总体规划的资料也是必不可少。这也就是李老师讲的对上位规划的解读。总体规划涉及的内容有很多,而我们控制性详细规划仅仅需要收集其中的几项就够了。一个是总体规划的路网。总体规划的路网是我们今后确定控制性详细规划路网的基本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路网骨架大体上应该同总体规划的路网骨架相一致,否则就算方案做成了也很难被通过。局部地方路网与 总体规划路网不符的,可以一定程度上的调整,但应在规划中清楚地说明它对总体规划路网的改动。二个是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功能结构与规划人口分布图。尽管控制性详细规划不用确定整个城市的功能结构,但是对自己规划范围的地块还是应该有一个清晰而准确的科学定位,这个定位必须结合总体规划来确定,不能与总体规划相违背。三个是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图。这个是以后对用地进行规划布局的一个依据。

我们现在手上是“一清二白”,什么东西都没有。很自然我们会想到——收集资料来对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对,收集资料就是我们必须做的工作。而资料的有很多,哪些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呢?这就要根据我们这次规划的性质与重点、特点来进行取舍了。

我们要为一个城市做规划,不能拍脑袋想,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的,因此现状资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现状资料包括哪些呢?社会经济、人文历史、地理地质等都是需要了解的。但从规划的角度来说,这些都不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次规划的性质——控制性详细规划——更是微不足道,在总体规划中这些还有一定的重要性。对于控制性详细规划来说,最最重要的现状资料莫过于现状地形图了。有了现状地形图,我们才能做出现状用地布局图,现状建筑质 量建筑层数评价图等,然后才能对现状用地进行分析,结合现场实际,提出现状存在的问题等。另外,由于地形图是过去一段时间测绘的,即使是最新的地形图也不 可能包含最新最准确的信息,我们还需要收集到从地形图测好开始到规划时止的新建用地与建筑的资料,以及已报批但还没修建的用地与建筑的资料。再则就是还应 收集一下现状的人口资料与照片等,这些可以为以后的规划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参考。

注:现状资料是所有资料中最最重要的,应该多花些时间在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上,可以说现状资料准确与否将是以后工作中工作量大小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现状资料不准确,将会产生很多的“返功活”,影响工程的进度与效率。现状资料的来源一般是由甲方(当地政府或建设局)提供,但有时甲方提供的信息并不全面,这时就还需要自己动手收集一下,因此跑现场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有了现状资料与总体规划的资料后,我们基本让可以开始做规划了。但是,由于总体规划的全局性与概括性,它更多注重的是功能结构的规划,对于用地来说,只是一个大致的用地平衡,即用地的比例分配问题,而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地块。特别是对于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它只停留在一个总的指标上,而对于各项具体设施没有说明,即使有说明的也只是按照一个理论上的标准确定的,与现实中存在很大的出入。因此,除了这两种资料外,我们还需要收集提供各种公共服务设施的各个单位 的具体部门意见与发展计划,以此来作为我们控制性详细规划配建公共服务设施的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特点——强的指导性与可操作性——也正是体现在这个方面。这些单位包括:一是建设局和国土局。各个单位的征地与买地换地,都要在建设局和国土局进行报批,因此,这里的用地资料应该是最多的。并且在控制性详细规划没有做好之前,根据各个城市的不同,当地的建设主管部门会有一个非正式的规划控制管理依据,以此来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还没做好之前这 段时间的报批工作。比如我们这次利辛县建设局就提供了一份他们的“现状控制路网”。在总体规划做好,而控制性详细规划还没做好的这三年里,它们就是以此来控制和管理城市的建设的。因此这个路网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二是教育局。教育局掌握着 全县所有学校的资料与发展计划,他们对于整个城市的教育设施的情况应该是最了解的。而且中小学的布置无论是总体规划还是控制性详细规划都是很重要的一个内 容,在我国当前科教兴国的战略大背景下,对学校的规划更应成为重中之重,因此详细全面地收集教育主管单位的意见更是必不可少。三是卫生局。在卫生局主要收集的是医院的现状规模以及今后的发展要求与计划。这是三个最主要的单位,另外还应收集环保局、园林局等单位对于各自部门的发展计划与要求等。此外,对于老 城区而言,还有一个特殊的资料,就是各个要搬迁的政府单位的搬迁意象与说明。比如对于**县而言,大部分的单位是要搬迁至北部新城的,因此这此单位搬迁后的用地权属怎么解决就是一个问题,而有些单位,如教育局,是不搬迁的,而且现在正在重新装修,因此在规划的时候应该考虑到这些问题。

虽然说这些当地单位的意见资料只用来作为我们规划的参考用,但是收集它们仍是有必要的。困难的是这些资料比现状资料与总体规划的资料都难收集的多。在有些管 理较好的城市可能由政府出面收集好了一下子就提供了,而管理差的城市就很困难了,这时可能就需要麻烦一下,自己动腿,一家一家的亲自去跑了。如果不幸这样 地话,做好心理准备——工作量会增加很多!

另外,从工程上来说,控制性详细规划需要对区域内的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的进行明确合理的规划,因此,收集这方面的工程管网资料也是必 要的。这方面需要收集的资料包括:现状管网的走向,总体规划的管网布置以及当地相关部门(邮电局、水厂、燃气公司等)自身的发展计划等。以上就是我们所要收集的资料(见第一部分)。这一步的准备工作做好了,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接下来,资料有了,又该干什么呢?有了资料当然还需要分析资料,根据 资料,再结合现场堪探的实际情况,找出现状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将这些问题提出来,作为我们今后规划中重点要解决的对象。比如我们这次做利辛县规划,根据 资料与现状,我们提出下列几个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用地布局上,用地功能混杂,工业用地分散,尤其是底商上住的形式普遍存在,相互干扰大,城市环境受到影响,土地的规模效益难以发挥,社会、经济效益低下。

2)对外交通对城市干扰大,**路、2**国道既是对外公路,又作为城市干道,两种功能必然互相矛盾和影响。道路系统不够完善,未形成完整的主干路网络,也没有次干路与支路网的支撑,并且T字口,锐角交叉口太多;缺乏公共停车场,汽车沿街停放,既影响交通,又影响环境。

3)护城河破坏、污染严重,既影响环境与市容,又为防洪防灾埋下严重隐患。

4)城市景观风貌较为平淡,缺乏亮点,尤其反映城市个性的干道景观和滨河景观特色不鲜明;绿化与公园用地严重不足,从现状用地统计表上得知绿地指标为0,这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生活与休息质量。

然后,我们根据总结出来的这些问题提出了我们这次规划的重点:

1)调整城市用地功能和结构。城北新区的建设为城市功能和用地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契机,结合旧城调整后的功能定位——商贸、居住、文化——进行用地结构调整,整治环境,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旧城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水平。

2)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一是处理好对外交通与城市道路的关系,使之相得益彰。二是城区内部道路以优化系统为主,近远结合,重点对过多T字口、锐角交叉口进行改造,长远控制,相机改造,以较少的代价达到优化城市道路网系统的目的。

3)整治护城河沿岸环境。结合护城河两岸的用地功能和文化内涵整治河道,规划滨河路,治理污染,使规划后的护城河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根据利辛县城特点,绿地系统以滨河绿地,小块街头绿地及山坡绿地开发为主,因地制宜地优化城市绿地系统。

5)确定合理的城市建设控制指标。本着利于城市环境景观塑造,增强开发建设的可操作性的原则,对不同城市地段因地制宜地确定不同的控制指标,既要满足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又要使规划管理实施有可操作性。

然后,当资料有了,问题也明白了,规划的重点也清楚了,现在来开始我们的规划就可以做到丛丛容容,有理有据,有的放矢。下面就谈谈具体的规划操作。

规划具体操作的第一步该如何着手呢?这里,长期以来我们存在两种选择——路网或是布局。应该先路网还是先用地布局,其时并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这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其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两者往往是交替进行,同时开展的。我们这次规划的思路就是“以路网依托,确定功能结构”。因为总体规划的路网已定,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为依据的,我们就可以参照总体规划的路网,然后再结合利辛县建设局提供的现状控制路网,可以初步定下最主要的主干路网,再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心三片”的功能结构与各片的功能定位,解决了规划的第一个重点——调整城市用地功能和结构。

功能结构确定下来以后,再按照各自的功能定位与要求,往下深化路网,形成完善的道路系统,明确各个道路的等级与功能,最终形成规划路网。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单向流动过程,它需要在这期间不断地进行反复的对比与调整。比如说我们这次规划确定路网的一个基本思路是:以总体规划路网与建设局提供的现状控制路网为依据,再结合现状路网与现状建设的实际情况,包括现存建筑质量较好的高层建筑,新建与在建道路与建筑,未建但已报批的用地与建筑,单位的已征用地 等,经过路网成本与效益的比较与分析,最终确定规划路网。至此解决了我们规划的第二个重点——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值得说明的是,路网的确定并不是经过一次这样的分析与比较就完成了的。还需要向甲方汇报,听取甲方的意见与要求,回过头来再来修改路网。这 里面就必然产生一个工作重复的问题。因为向甲方一次并不能仅仅汇报一下路网,还必须将用地布局规划,道路管网工程规划也连带汇报,因此,当有路网的改动时 必然引发用地布局与其它工作的返功与调整,这些重复的工作都是必要且有意义的。

这次规划,我们在确定路网的同时,结合利辛县城的实际与特点,按照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特色的原则,把护城河整治作为规划的重点,重新规划了河道的走向,适度加宽,沿河两岸设置滨河绿地,作为城市的公共休闲开敞空间,并沿河道规划设置了滨河路,加强护城河周围的配套设施建设,以此解决了第三个重点——整 治护城河沿岸环境。这也得到了利辛县政府的肯定。因为目前护城河周围环境恶劣,房屋破旧,居民大都是没钱的穷人,照此下去,这个地段极有可能发展成贫民窟 的危险。并且这个地段由于配套服务设施过差,很多年都想买都买不出去。这次整治一方面可以消灭贫民窟,提高城市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发地价的提升,带来 经济效益,为城市建设提供资金。

接下来,路网确定了以后,就可以进行地块的用地布局填充。进行用地填充,要依据总体规划,但总体规划过于笼统,与现实情况出入较大,因此还需要充分结合现状以及收集来的单位搬迁与否的资料,进行合理的用地布局。此外,结合现状地形与绿化景观设置的要求,尽量将山头或陡坡的用地规划为大面积的公园或绿地,在主要的景观大道旁规划十米以上的绿带,再在适当的地方 布置街头和居住小区绿地,以此形成点、线、面一体的绿地景观系统,解决了第四个规划重点——加强城市绿 地系统建设。进行用地布局的同时,按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服务半径与规模大小要求,再结合收集来的学校、医院等部门的规划要求进行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点。最 后完成整个地块的用地填充。用地布局完成以后并不是马上就进行各个地块的控制指标的规划,因为这个方案并不是最终成果,可能还要修改,这时仅仅需要大范围 地分区地设定一个控制指标。然后向甲方进行正式的方案汇报,当方案正式通过以后,再按照城市设计的空间要求与地方政府的意见来逐个逐个地确定各个地块与分 地块的控制指标,最后完成这张最重要的土地利用控制图,解决了第五个规划重点——确定合理的城市建设控制指标。

以上是我做控规的一些经验结合李老师的控规讲座内容的一些个人感受。希望在以后的道路上无论是做控规还是总归都能以正确的方法加上正确的规划理念进行编制。

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几个问题

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几个问题:(1)如何认识控规与总规的关系(2)如何认识控规的频繁修改

(3)如何认识控规的“全覆盖”

一、如何认识控规与总规的关系(1)职能上的关系

总体规划:关注总体、全局、战略、长远;

控制性详细规划:关注具体、局部、行动、近期。

总体规划:将政府和公众对城市发展的要求,转化为未来20年城市发展建设的蓝图。通过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布局、结构和控制范围等,调控城市整体长远可持续发展。

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了使蓝图变成现实,使建设者、管理者和公众明晰如何实施、管理和监督蓝图的实现过程,为蓝图中每一块土地设定的具体的开发控制准则。调控目标是土地开发和项目建设的规范、有序、集约、高效。控规既承担落实总规的任务,也承担着对土地开发和项目建设进行指导和控制的任务。

(2)制定上的关系

1)控规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和范围,不得突破总规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和控制范围;

2)控规确定的地块主要功能和用途,要符合总规的功能和布局要求;

3)控规既是总规内容在具体地块上的进一步深化落实,也是在调控要求上的延伸和拓展。

在制定的内容上,控规不是总规内容的简单深化和细化,而是要补充完善很多总规调控要求之外的内容。(3)修改上的关系

作为控规的上位规划,总规修改后,控规可以进行相应修改;

1)“控规修改”不允许导致“总规强制性内容的修改”,在涉及有关强制性内容时,修改总规是修改控规的前提。或者说:不能通过控规修改违反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损害城市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2)控规修改在不涉及总规强制性内容时,可以在不修改总规的情况下,按程序先行修改,以保证兼顾公正和效率。比如一类居住用地改为二类居住用地,或商服用地改为居住用地等。

二、如何认识控规的频繁修改

对于目前各地普遍存在的控规频繁修改现象,至少有如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控规制定科学性不足。总规批准后,就盲目追求一次性全覆盖地完成控规的制定。规划编制单位对现状调查不深入,对控规涉及的问题研究不透彻。二是:控规制定没有建立起因应城市发展需求变化的动态适应机制,一些城市的控规批完后就束之高阁,没有及时进行动态维护、更新管理,无法适应城市发展建设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

三是:利益主体逐利行为导致的控规修改,这也是城市规划专项治理的重点。四是:对“什么是控规修改”存在模糊认识,既有法规没有对哪些内容的修改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控规修改做出明确规定,由此导致很多地方把所有控规内容的变动都界定为“控规修改”。

总结来说,目前的“控规修改”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针对原方案未预见到因素的自我完善; 2)针对原方案局限性和错误的修正;

3)土地利用和项目建设利益驱动下的修改。

三、如何认识控规“全覆盖”

按照《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制定应覆盖规划区内的全部规划建设用地,以保证土地利用和项目建设有规划可依,也就是控规需要“全覆盖”。

但法律对如何实现“全覆盖”并没有做出规定。在目前各地关于控规编制的实际做法中,有几种常见做法:

(1)一次性编制,一次性审批。总体规划批准后一次性把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控规编制完成,一次性审批;(重庆等)

(2)分期编制,分期审批。根据土地开发和项目建设需求,分期、分批地编制审批。(大多城市目前的做法,跟着用地和项目走)

(3)一次性编制,逐步深化,分期审批。总体规划批准后,着眼于城市整体,把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全部纳入控规编制考虑范围,但对近、远期开发地块采取不同的编制深度,根据土地开发和项目建设实际需要,逐步深化,分期、分批进行审批。(深圳)

(4)分层编制,分期审批。总体规划批准后,先把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划分为若干规划控制单元,一次性编制完成单元规划,落实总体规划确定的交通、市政、公共服务设施和“四线”等控制要求,然后在单元规划的基础上,再根据土地开发和项目建设的需求,分期编制审批地块层面的控规。(北京、上海、武汉等)(5)优势和弊端比较: 1)一次性实现全覆盖

优势:一次性实现控规全覆盖,保证了“先规划后建设”原则的落实,总规对城市整体性的控制要求容易落实。对于规模较小的城市或镇,比较适宜采用。弊端:过度超前,对中、远期用地的控规要求,到实施时不适用,结果是频繁修改规划,规划权威性、严肃性受到损害。2)分期编制、分期审批

优势:主动性强,与城市发展建设的实际需求结合紧密,对具体地块的开发利用和建设实施的规划控制要求容易实现。弊端:对城市整体性规划控制要求的落实和体现不够,更多地关注“局部地块”,缺乏对城市整体和各片区功能、容量、风貌控制等的系统考虑。3)一次性编制、逐步深化、分期审批

优势:一次性编制,有利于落实总体规划对城市的整体控制要求;在内容深度上逐步深化,有利于根据城市发展建设的推进,逐步深化落实土地开发和项目建设要求;分期审批可防止过早定案导致规划脱离实际要求情况。

弊端:技术队伍要求高,投入大。需要有特定的管理和技术支撑队伍,对控规的编制、审批、实施、管理、评估、维护和修改,进行全过程、持续性的投入。4)分层编制、分期审批

优势:既有利于总体规划整体性控制要求的落实,又有利于提高规划的适应性,避免频繁修改。劣势:增加了一个单元规划的编制工作层次,增加了工作量,对于中小城市而言,没有必要;作为一个工作层次,由于没有法律规定,对单元规划的定位不易把握,个别城市存在以单元规划替代控规的倾向。

与上一种方式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通过对“城市整体性规划控制要求”与“具体地块规划控制要求”的合理分离,满足不同的城市规划调控意图和需求。

篇2:转载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之个人总结

引言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期,城市建设活动日益增加,城市数量、规模不断扩大,众多城市也实现了“控规全覆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引导调控作用日益加强。而现在城市规划工作的大环境及政策形势也在不断地变化,这客观上要求控制性详细规划本身也要进行不断的变革,既要放开应该放的,又要管住应该管的,既要有法律的刚性、又要有适应市场的应变性、灵活性、包容性。这些变革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的改革和优化。

广州市于2009年开展了“控规全覆盖”的工作,全部工作分为“已批控规上网、在编控规整合和新编控规”三部分内容。首先开展在编控规整合,主要是对各区所有在编控规进行核查、梳理和整合,从中发现和解决以往控规编制中的问题。下面以广州市在编控规整合为例来说明控规编制方法的优化和改进。

1、本次原在编控制性详细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控制指标的确定存在多头依据,缺乏引导性

目前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确定的依据有: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的要求,已颁布实施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控制要求,基本规划原理和经验等。由于这些依据的效用、审批时序不同,部分甚至存在矛盾,设计单位在选择依据时无所适从,影响了控制指标的科学性。

1.2 现状调研不够翔实,数据陈旧

由于部分原在编控规编制年代较为久远,部分现状调研数据已不能反映现实情况,而控规整合单位对大面积的规划整合范围内的现状情况并没有逐一摸查,造成现状核查报告中现状调研数据不能让人信服。

1.3 编制各自为政,缺乏有效衔接协调

1.3.1缺乏对城市建设总量的有效把握,难以保证宏观上的控制

城市总体规划只是确定城市总的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对城市开发建设密度没有明确的规定,自然无法有效指导分区规划的建设容量控制,导致分区规划从局部地区出发规划建设容量,难以避免宏观上的失控和无序。以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为依据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更加难以把握对宏观总量的控制。

图1:白云区在编控规分区示意图

1.3.2在用地功能布局方面缺乏整体研究,不能充分体现规划整合优化提升的目标

本次控规整合(例如白云区、番禺区)由于各个控规之间比较分散,难以成片,因此规划时仅从本规划区角度出发进行功能结构的安排,未能从整合规划的角度,将各在编控规置于更大范围或区域,以及各在编控规之间的相互协调等方面,提出各规划之间的问题。

1.3.3在公共服务和市政配套设施缺乏大局观,未能实现服务均等化

由于未能形成全区域的公共中心体系布局与设施配套,在安排公共服务设施(中小学)时,原规划仅机械地按照中小学的服务半径进行布置,而没有考虑规划区外中小学的现状实际情况,容易造成重复规划或者规划缺失。

1.4 控制要素贪多求全、程式化,缺乏针对性

规划控制体系的要素随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发展而逐渐庞大,主要包括土地使用、设施配套、建筑建造、行为活动四个方面,可细分为几十项指标。有些规划设计为了体现规划成果的“分量”,几乎罗列所有的指标,完成的规划成果本子虽然很厚,但真正能指导日常规划管理的确寥寥无几。

1.4.1标准、规范较为陈旧,实效性不强

现行的大部分标准、规范在制定时由于年代比较久远,为了考虑适用的广泛性,一般控制要求较为笼统和陈旧,很难跟上时代的发展。如原花都区加油站规划成果采用国家标准出台较早,而目前城镇机动化水平日益提高,原有规划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此次控规整合应在原加油站规划成果的基础上,额外多控制一些加油、加气站用地,以应对远期可能出现的建设需要。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如果标准、规范不进行及时的修正和更新,必定会削弱控制的指导意义。

1.4.2控制指标核算标准未能体现地区差异性,针对性不强

由于本次控规整合的范围都位于城市中心区以外,因此城市人口、城中村、部分近郊村(需要进行改造的村)按照城市标准进行核算,即每户3.2人的标准,远郊村、部分近郊村(不需要进行改造的村)按照每户3.5人进行人口核算。而白云区乡村地区与花都、番禺区的情况有所不同,实际户均人口已经达到4.0人,但如果均采用户均3.5人计算则不能反映实际情况,不利于对规划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有效的配置。

1.5 缺乏相关利益者和公众的参与

由于规划涉及大量相关利益者的切身利益,因此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征求相关利益者的意见就显的尤其重要。但由于原规划在编制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得非常周全(例如征求镇政府、街道、村委会的意见),导致在后期审查过程中需要重新征求和反映相关利益者的诉求并在规划中综合考虑地加以落实,以致规划审批后又重新走程序调整控规,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原因分析

2.1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立项的计划性不强,未能有效统筹

目前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立项源头不统一,有市政府、规划局根据城市整体发展需要立项的,有区政府根据区经济发展需要立项的,也有开发单位根据项目需要申请立项的,缺乏计划性。

由于市、区政府及规划局的出发点各异,通常是根据自身发展或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而进行控规立项。另外,也有开发单位根据项目需要申请编制、修改控规的,这就造成局部地区可能出现反复、重复编制控规的情况,甚至部分控规完全包含在其它项目范围之内。一方面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另一方面又给规划管理造成多头依据。

2.2 对现状调研方面的要求不深,未能很好地为控规编制起到技术支撑的作用

在以往的控规编制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规划设计单位往往没有时间和精力对规划区内现状的情况仔细核查,某些最新已批行政许可没有落实,行政审批部门对现状成果也不够重视和审查不够仔细,造成编制出来的规划缺乏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充足的理由去论证其合理性及可实施性。

2.3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要求的系统性不足,与相关规划(特别是原总规相比)存在较大矛盾,总规的发展意图未能较好落实

控规编制目前存在就地块论地块的缺陷,未能很好的落实战略规划与总体规划布局思路,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缺乏必要的联系,难以分步骤、有计划的实施且不成体系。

目前,控规整合范围内的建设用地部分含有原总规中的耕地、林地现象,大量的绿化廊道、农用地及重点控制区被已批及在编控规侵蚀,对广州市整体的生态环境带来影响。

2.4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科学性不够,修改与调整随意性较大

2.4.1重视工程技术因素,忽视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控规历来重视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涵盖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学科,但在我国规划编制工作中对城市开发建设的经济效益分析还是不够重视,没能较好的将城市土地开发建设的经济规律与规划有效结合。对规划编制过程中定位、土地使用性质、人口规模、开发强度指标等缺乏科学依据。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土地由于空间分布的不均衡,存在级差地租,城市各地段的征地成本、动迁成本、基础设施成本等差异较大,导致城市各地段的收益差异较大;而且城市土地的经济效益是处在不断变化中的。规划如果不能很好的把握这种经济规律,仅从工程技术方面考虑而制定的控制指标必将有所偏颇,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无法有效指导城市政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调控机制。

2.4.2控规面对经济发展时存在被动调整和修改

由于各地所面临的发展条件、机遇不同,原有审批通过的控规在面临新的发展形式下就显得非常被动,因此各区主动申请对控规的调整。另外,就是部分正在编制的控规,在面对新形式时也经常显得力不从心,甚至重新划定范围后,重新开展编制新一轮的控规。

2.5 公众参与方式简单,易流于形式

其原因主要是政府干预思想突出、法制建设落后和市民社会还没有形成,而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源是近代以来我国自上而下的现代化过程。公众参与是市民主动参与城市发展决策的表现,是民主化法制化社会的反映,而不是自上而下赋予的一种权利。目前,对促进公众参与的研究,在宣传教育、机构设置、制度保障等方面的认识,还是种自上而下的表现,这显然不利于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目标的真正实现。

3、优化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的思路

3.1 明确控规编制的主体,计划周密地安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组织编制工作

根据目前控规的编制主体情况,广州市的控规编制主体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广州市政府(委托市规划局负责),规划经费由市城建维护费支付;二是区政府(委托区规划分局负责),规划经费由区财政支付;三是镇政府,规划经费由镇财政支付。

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计划,对需要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区进行前期研究与可实施性研究,明确实施主体,确定具体的控规编制区域。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任务书中落实总体规划对本区的定位,落实发展单元的控制要求,延续总体规划的要求。保障总体规划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分解、落实,实现广州市不同规划层次的一盘棋。

3.2 强化现状调研,制定技术标准

首先保障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依据的准确性,加强现状调研的力度,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现状调研的技术标准,要求编制单位首先完成现状调研的分析报告并通过评审,在此基础上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其次落实上层次法定规划的要求,合理分解总体规划的土地使用功能、人口容量、用地规模、开发强度、配套设施。

3.3 综合多种方法确定控制指标,力求科学

指标的确定必须有科学的根据,特别是容积率这种敏感的问题,可综合运用形体布局模拟法、经验归纳统计法、调查分析对比法这三种现有的控制指标确定方法,相互校验,以避免单一的方法有失偏颇。同时运用微观经济学原理,加强经济效益分析,协调业主利益最大化和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关系,确保土地价值得以充分实现和公共设施得以有效利用。

加强经济分析,进行合理的经济、开发测算。经济分析是研究土地开发建设潜力,形体布局模拟是将规划空间具象化,分析对比统计是总结借鉴他人经验,规划只有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并结合实际,才能确定出符合地方发展要求的控制指标。

3.4 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控制要素,区分出强制性和指导性

对城市不同地段、不同功能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的力度应有所区别,控制要素也应有所侧重。如城市建成区应以“刚性”控制为主,而城市新发展区则应留有较大的弹性;对城市中心区,为了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应严格控制建设量,重点是对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的控制;对工业生产区,为了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应重点控制工业用地建筑密度的下限,同时对绿地率采用上限控制,避免出现“花园式工厂”。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可分为强制性和指导性两类,就某一个规划控制指标而言,在不同的规划中可能会体现出不同的属性,因此必须加以区分。例如,容积率一般为强制性指标,但对工业用地不宜作硬性规定,尤其是新建工业区,要考虑到生产运作上有无特殊要求,在生产门类不甚明确的情况下,工业用地的容积率指标只需确定其上限。

面对我国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建设,规划的预见性往往不能适应发展的全部变化,为了增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可操作性,必须采取弹性控制,以强化规划设计与建设开发的衔接。弹性控制可表现在用地性质的兼容、地块的划分、指标的上下限控制等多个方面。

3.5 积极运用城市设计理念,提高规划的直观性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运用城市设计理念,增加一些对开发活动的原则性引导和人性化考虑,如建筑体量、形式、色彩、空间组合等,有利于创造宜人的城市空间,进一步修正控制指标,协调整个规划范围的景观控制。但在城市设计引导规定中应避免只定大原则,过于笼统,必须把控制原则真正落实到各个地块的具体要求中,才能发挥作用。

3.6 强化全过程的公众参与,制定信息公开机制

多种角度、多种方式加大对控规的宣传力度,组织技术人员、政府官员主动向公众讲解他们熟知的、而对公众却是深奥费解的专业知识。公众参与结合具体项目,在项目办理过程中,充分征求利益相关人的意见,举行公示、听证会等,让公众参与控规的实施管理。

建议对于控规编制与审批过程中的公众参与采取三段式的形式:第一阶段是控规草案编制之前的参与,这就使得公众能对地方的发展目标及方式提出自己的意见,为规划草案的制定提供参考;第二是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参与,任何人均可对规划草案提出异议,规委会必须对此作出反应,对于切实可行的建议必须予以考虑;第三是草案编制完成后的公众展示,在这段时间内,如果仍然有人对草案提出异议,属于需要重大调整的,则可返回到前面的步骤循环编制。

规划公开的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规划相关资料的公开。主要包括规划的背景资料、规划依据、规划的主题等;二是议事过程的公开。例如规委会在举行会议之前,应当发出通告,公开议程,宣布会议的时间、地点、讨论事项等内容,公众有权出席旁听会议、观察会议的进程,并有权取得会议的信息、文件和记录。三是规划成果与决策的公开,这样公众就可以了解到该决策是否会对自己合法的利益造成影响。

4、结语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实施城市总体规划与战略规划的工具,是落实城市近期发展重点的手段,是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维护城市运营、保障民生的依据,是日常规划管理工作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与工具。控规编制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今后还需要继续进行优化编制方法的深入探讨,结合实际管理工作来及时深入研究和总结完善。

参考文献(References): 姚燕华,王朝晖,孙翔等.广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践与思考[J]规划+实践,2006(7)蔡瀛,姚燕华,王朝晖等.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探索与创新——《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解析[J]城市规划,2007(3)孙翔,王朝晖,姚燕华等.广州市建委科技委研究课题--广州市规划管理图则规划实施研究,2007(7)广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2009年度)工作总结,2010(1)

篇3:转载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之个人总结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不断向外扩展,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迅速增加,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城市建设飞速发展。为补充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之间的空缺应运而生了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控规作为连接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关键性编制层次,既有整体控制要求,又有局部要求;既能延续并深化总体规划意图,又能对城市分片及地块建设用地提出可直接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准则。控规较好地适应了我国土地有偿使用的改革和经济转型期城市建设的动态发展。但作为一种较新的规划编制类型,加上现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细则中对控规的编制规定过于粗略,它的编制办法仍然具有较大争议,在编制内容、审批程序和实施过程等各个环节都存在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控规应有作用的发挥。因此,在结合《亳州市城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实践工作的基础上的相关内容,对城市控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促进我国控规工作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1 项目概况

1.1 规划背景

亳州市为安徽省西北门户,是陇海铁路经济带的组成部分,京九铁路、济广高速公路(商丘—阜阳段)经过城区,处于商阜高速、105国道与311国道的交汇点上,交通条件十分优越。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亳州市已进入保护古城、外延拓展新区的发展阶段。因此,针对城市的区位及形态特点,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配套现代公共设施,提升城市品味,满足城市未来发展需要,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范围为:北至北环路,南到古泉路,东到谯陵路,西至陵西路,规划面积339.7 hm2。

1.2 土地利用规划

城南新区功能定位为:集现代商贸服务业、文化会展及居住于一体的、与中心城区有机结合、生活居住和公共设施相配套的城市南部新区的核心区。

城南新区规划以希夷大道为新区发展的“中轴线”,以凤尾沟、龙凤新河水系构筑的生态绿地为引导,营造一个完整的人居环境空间,形成“一轴四区”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轴:希夷大道城市发展轴线,依托希夷大道布置大型公共设施。

四区:公共中心区、生活居住区、大市场区、滨河绿化景观区。公共中心区包括商务、文化、体育、医疗等内容。

2 规划编制的特点

本次规划是依据规划编制的相关法律、法规,采用《安徽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细规划管理办法的控规编制方法编制而成。

2.1 项目的背景分析

规划首先从安徽省及皖北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亳州市发展目标、国内外新区发展的新趋势入手,规划以亳州市“十一五”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充分考虑亳州市发展框架,合理地确定城市新区的功能定位,明确发展目标和空间布局。规划通过对本区周边以及全市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交通条件、文化背景多角度的分析研究,充分利用整个新区。同时规划也对土地使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对规划可利用发展的土地进行了有效的梳理。

根据功能定位分析,考虑本区的交通区位优势以及土地利用现状,确定合理的用地布局、开发强度以及建设时序。

2.2 科学合理的控制体系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期,城市规划的引导调控作用日益加强。控规既能对开发地区提出规划原则和控制指标,又不具体限制建筑设计,正是它刚性与弹性兼具的特点,使其成为规划管理的核心层次。

因此,本次规划从不同的控制层面考虑研究控规的规定性与引导性、弹性与可操作性的具体方法。

本规划以《安徽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的深度要求作为指导,认真解读规范的核心内容,将指标体系分为强制性内容和引导性内容两大部分,采用“整体控制—街区控制—地块控制”的技术方法。

1)规划从整体控制层面提出道路红线、绿化绿线、河道蓝线、文物紫线及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对外交通用地、特殊用地为强制性控制用地,不具有兼容性,而公共绿地可以被其他用地兼容。

2)规划从街区控制的层面,结合规划地区的功能定位——集现代商贸服务业、文化会展及居住于一体的、与中心城区有机结合、生活居住和公共设施相配套的城市南部新区的核心区,确定街区的建筑高度分区和建设开发强度分区控制,以功能定位,综合考虑兼容用地及允许比例,安排公共服务设施及市政公用设施的配套。

3)规划在地块控制的层面上,明确了地块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要求,还在地块内落实城市“六线”控制以及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共设施、地下空间利用等各项配套设施。

4)对规划管理技术提出了“地块变更程序”及“奖励和惩罚”两大部分内容。为了体现规划控制中的引导性指标的意义,促进开发建设积极按照引导性指标和要素实施,规划提出一定奖励措施,促使引导性指标要素更好的实施。否则,引导性指标因不具有强制性而被忽视,失去引导控制的意义。为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保证规划区能够按照本次规划的要求进行建设,规划对该区域内违反控制要求的建设行为,按有关处罚规定进行处罚。

3对控规编制的反思

3.1刚性与弹性的协调问题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期,城市规划的引导调控作用日益加强。但是随着城市建设日益更新、发展、变化的实际需要冲击,控规的控制力度受到严峻的挑战,从控规自身的技术角度来看,正是刚性与弹性的协调出现问题导致了所谓“规划失效”。

控规的控制指标体系中规定性指标有: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这些指标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而实际建设需要过程中,经常出现用地的兼容,甚至变更,直接会影响实际的容积率等规定性指标。规定性指标控制过严,会使地块难以兼容其他用地;指标过宽,会失去控制的意义。

3.2专项规划的支撑

控规阶段的专项规划要求达到一定的深度。要达到这样的控制深度,必须有非常全面的专项规划作为支撑,如果仅靠在控规阶段完成所有内容,往往会不够全面,不够系统。比如控规中要求明确道路主要控制点坐标、标高,如果没有相应的道路交通规划成果,在控规阶段要确定的标高往往不具操作性。因此控规应将已编制的专项规划纳入控制内容,在专项规划不齐全的情况下,为控规编制的可操作性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4结语

控规工作的政策性、技术性都很强,各省市编制的控规技术规定有效提高了本地区的控规编制质量,有效指导了城市建设,塑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了城市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控规的编制还应更加深入实际,广泛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广大规划工作者在实践基础上也要及时提供反馈,对现行的编制办法进行深化、补充和完善,使之更有效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顾小平,沈德熙,唐历敏.城市规划资料集——控制性详细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邹德慈.城市规划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赖志敏.开发控制[J].规划师,2005(11):123-124.

[4]唐历敏.走向有效的规划控制和引导之路[J].城市规划,2006(1):89-90.

[5]于一丁,胡跃平.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规划,2006(5):35-36.

篇4:转载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之个人总结

摘要:在旅游业大规模开发的同时,风景名胜区内外的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两者的不协调问题日益严重。大方向的规划难以满足每个风景区的自身情况,直接使用城市的编制办法来制定风景区控规,这样必定会产生许多的问题。本文阐述了目前风景区详细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从这些问题出发对风景区控制性规划编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风景园林;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编制

引言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风景名胜区的建设项目落实越来越多。对这些风景名胜区进行规划一项重要的工作,但是总体规划无法顾及每个风景名胜区的特殊情况,如果想要指导实际建设,就必须进行详细的规划编制,控制性的规划编制显得十分的重要。下面就此进行讨论分析。

1 目前风景区详细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

1.1 控规编制严重滞后于景区发展

国内很多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因其风景名胜资源丰富,特点鲜明,景区旅游业发展迅速,导致很多景区总规编制(修订)完毕后,来不及等分区层级的控规的编制,已经进行了诸如景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景点设计、景中村的改造设计等专项规划设计。

1.2 背离景区发展模式

因为风景区控规编制的滞后,许多城市型风景区在与城市功能区域结合处的用地往往被诸多单位企业用地所提前占据,景区内部甚至还分布着企事业机关附属用地,并编制相关规划,取得土地使用权,造成既成事实,使得景区城市化、景区交通城市功能化,成为解决城市功能不足的一种手段,这样会给控规的编制带来诸多用地权属方面的纠葛,更不利于景区风景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保护利用。

2 风景区控规编制方法探讨

2.1 编制依据

风景名胜区是《城乡规划法》中规定的4个建设法定区域——城市、村、镇和风景名胜区之一,因此,作为城乡规划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风景名胜区的详细规划应该与城乡规划法的核心精神相一致。

2.2 编制范围

对于风景区而言,由于风景区往往占地面积较大,且多以山岳岩洞、江河湖泊、海滨海岛、生态林地或特殊地貌等非建设用地为主,从风景区控规编制的时效性和经济性角度看,简单地对风景区进行全覆盖式的控规编制工作容易产生事倍功半的结果,但如果不进行区域全覆盖,又容易为今后的景区管理带来隐患。

2.3 编制方法探讨

2.3.1 控制方式分析

城市控规以容积率、建筑高度、绿地率等数字式控制指标结合文字式的引导性控制要求如建筑形式、体量和公共空间要求等来指引城市建设,综合控制各项建设内容;对于风景区控规,由于风景区往往以非建设用地为主体,除旅游村镇、旅游接待点、重点景区入口处等建筑设施集中,可以通过数字指标来控制其建设规模外;其他地域往往都需要通过引导性的、文字式的控制方式来进行表述,这中间就存在着文字表述的主观性和理解的多重性,容易造成多种实施结果。

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指标的设置、精当的规定性和引导性控制表达,将刚性和弹性充分结合,将直接决定着风景区控规编制的成果。

2.3.2 控制层级

鉴于国内大多数风景区以非建设用地为主的地理环境条件,控规中刚性的控制与弹性的引导性控制必须合理的融合到风景区控规的各个内容体系中去。为使控制性条文叙述的有序不紊,可借鉴总规中从规划总则——专类规划——专项规划这样由总体到局部表述顺序,使控规中通用强制性的控制要求反映在总体控制这一环中,不同保护等级、典型景观或文物保护单位的控制性内容以分区为依托,反映在分级保护中;而诸如风景游赏、游览设施、土地利用等将放在专项规划控制这一环节中。

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是重点之一,是在控制单元划定基础上,确定控制单元内地塊的划分、地块的用地属性。可参照城市控规图则编制的形式,对每一个地块中的控制内容如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高度等做出强制性数字指标上限控制,对用地性质与兼容性、林相结构、绿化覆盖率等提出引导性控制要求,从而明确每一个地块的用地面积大小、土地使用性质和建筑管理控制规定,并提出弹性引导控制要求。

2.3.3 总体控制

在总体控规中,(1)要精确规划控制区的范围,并对总规中所涉及到的如景源分析与评价等进行深化、细化,为控规深度的编制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2)适用于整个控制区中的规划控制目标、原则、分区分级以及范围界定等,在总体控制章节中予以明确。

2.3.4 分级控制

在分区基础上,细化分级控制的内容,强化分级保护要求,分别以强制性、规定性或引导性的方式予以表述,明确各控制要素的控制要求和建设管理规定,下一步专项规划控制都需以此作为依托。

2.3.5 专项规划控制

在上面两个层级的规划控制要求总揽下,将风景区控规中的主要控制内容体系予以深化落实。

(1)保护培育规划控制:根据总规中保护培育规划采用的保护方式,分别进行分级控制、分类保护控制或两者结合。其中包括:确定各类保护区的范围边界,落实各保护区的保护级别、保护内容;深化、细化对各专类保护区的保护措施。比如生态保护区的保护控制措施要从植被、地形地貌完整度、大气、水质、噪声等多方面提出强制性要求,以及进一步保护、优化、提升区域生态环境的引导性要求。史迹保护区需要结合国家文物保护法,对史迹区中的建筑、环境、道路等附属设施根据其保护级别分别作出强制性、规定性或引导性的控制规划。发展控制区则可以借用城市控规,提出“五线”控制的强制性要求,对开发建设强度、公共配套设施、建筑空间形态和环境景观等方面作出规定性或引导性的控制要求。

(2)风景游赏规划控制:在总规的基础上,明确景区的特色主题、风景游赏单元的空间布局、旅游线路及交通附属设施分布等,应对游赏项目的类型、游赏方式、时间和空间安排、场地等结合景区的特征进行规定性或引导性的控制。对构成风景游赏单元的景物、景点、景群以及景区要从范围、容量、环境保护等多方面提出控制引导;在综合分析景区的风景游赏单元分布特点及游客量的分布后,对游程作出合理的引导控制。

(3)典型景观规划控制:典型景观控制是针对典型景观的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征,避免景观建设和旅游开发过度对典型景观产生破坏,对典型景观本体及其环境提出保护控制要求,并对典型景观游赏、周边地形竖向等活动提出建设控制要求。比如植物景观规划控制要从覆盖率、郁闭度、植物群落结构、林相结构、地域树种与植物群落等多方面予以控制;建筑景观规划控制则需要对建筑体量、色彩、风格形式等方向进行控制引导;溶洞、洞穴等特殊地貌景观控制应根据游客量的分布特点以及溶洞本身的保护级别、结构、规模大小分别从游客量、植被、照明工程、防洪与安全等进行控制,要最大限度的保护好这类特殊地貌的原始性,而严禁滥施人工,确保典型景观的永续利用。

(4)游览服务设施规划控制:游览设施的分布在风景区规划中是以风景区人口分布为主要依据,但风景区的人口分布具有流动性和不确定性。除常住居民外,大部分由外来游人和服务职工组成,需要科学合理预测景区的人口规模和游客分布,结合人口容量,来对游览设施进行规划控制。

在控规层面,首先应从生态容量、游人规模入手,结合景区历年游客量的统计数据、以生态容量为最大限制性数据,根据风景区结构和景点分布特点,结合分区分级控制要求,科学确定景区的合理游人容量和居民容量以及各景区的游客量分布。在此基础上对各区相应的旅游接待设施进行规模计算和控制,如最大建筑面积、绿地率等。对旅游服务设施包括的旅行、游览、饮食、住宿、购物等8类相关设施,按《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游览设施与旅游基地分级配置表”的规定进行强制性、规定性或引导性的控制,最终在控规图则中进行综合表述。

篇5:转载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之个人总结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制定本办法。

篇6:转载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之个人总结

第 7 号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已经第64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 姜伟新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一日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规范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行政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

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划拨、出让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四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应当按照《城乡规划法》第六条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或者控告违反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行为。

第二章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第六条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第七条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镇人民政府(以下统称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规划编制单位承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

第八条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当地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历史文化遗产、公共安全以及土地权属等因素,满足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需要,妥善处理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第九条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经批准的城市、镇总体规划,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第十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一)土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

(二)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用地指标;

(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的用地规模、范围及具体控制要求,地下管线控制要求;

(四)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黄线)、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绿线)、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紫线)、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蓝线)等“四线”及控制要求。

第十一条 编制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城市空间布局、规划管理要求,以及社区边界、城乡建设要求等,将建设地区划分为若干规划控制单元,组织编制单元规划。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或者减少控制要求和指标。规模较小的建制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与镇总体规划编制相结合,提出规划控制要求和指标。

第十二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编制完成后,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公告的时间不得少于30日。公告的时间、地点及公众提交意见的期限、方式,应当在政府信息网站以及当地主要新闻媒体上公告。

第十三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制订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计划,分期、分批地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中心区、旧城改造地区、近期建设地区,以及拟进行土地储备或者土地出让的地区,应当优先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十四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成果由文本、图表、说明书以及各种必要的技术研究资料构成。文本和图表的内容应当一致,并作为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

第三章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审批

第十五条 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应当采用纸质及电子文档形式备案。

第十六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组织召开由有关部门和专家参加的审查会。审查通过后,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将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审查意见、公众意见及处理结果报审批机关。

第十七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自批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通过政府信息网站以及当地主要新闻媒体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布。

第十八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建立控制性详细规划档案管理制度,逐步建立控制性详细规划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

第十九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建立规划动态维护制度,有 计划、有组织地对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评估和维护。

第二十条 经批准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具有法定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确需修改的,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组织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的必要性进行专题论证;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采用多种方式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必要时应当组织听证;

(三)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提出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建议,并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后,方可组织编制修改方案;

(四)修改后应当按法定程序审查报批。报批材料中应当附具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意见及处理结果。

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涉及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先修改总体规划。

第四章 附

第二十一条 各地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和编制技术规定。

篇7:转载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之个人总结

关键词: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容积率控制

0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产生了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加之城市和开发区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政府对庞大、复杂的城市建设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经过许多规划工作者的努力,控制性详细规划成为我国最有效的土地开发管理的依据。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我国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相对比较完善,并且建立了一套独特的、适应国情的编制办法。但在社会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控规编制办法的完善显然还不能解决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种种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规划工作者准确把握新形势,用科学的发展观冷静看待由于发展所出现的种种新问题,勇于创新,在理论上、技术上及时调整,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广州是改革开发的前沿阵地,也是规划理论和实践的沃土。广东省又在2005年相继出台了《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和《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试行)》。《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是对广东省乃至全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重大创新和完善。而《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试行)》则是广东省在新形势下在控规技术层面上作的一次探索和尝试。作者有幸在新管理体制和技术规范的指导下参与编制了广州4个工业园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是作者在编制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新思路、新方法,希望能与各位共同分享和探讨。

1 控制体系

1.1 道路控制

广州市花都分区CB04(01-07)规划管理单元(新华工业区)城市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有机整体,城市规划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编制的过程中就应该综合考虑地块开发和道路建设中现实与发展两个矛盾。由于工业区受市场的情况影响较大,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因而也较大,工业园区项目的落实情况往往因经济情况、企业情况的多变性而难以预测,要准确预测项目的落户情况和所需用地面积大小是不现实的,所以作者在编制广州市花都分区CF05(01-05)规划管理单元(炭步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时候就引入了“非定位道路”的概念。就是指规划中的一些支路,它们相邻的地块都是相同性质的,并且对于整个规划区的道路交通结构体系和市政公用设施影响不大的,在规划实施过程当中可以灵活调整,在有较大项目落户需要比较完整的、面积较大的地块的时候,甚至可以取消。“非定位道路”概念的引入既确保了规划在实施时候工程上的合理性,也给将来由于实际情况的改变而作出的调整留有回旋的余地,避免了规划朝令夕改,维护了规划的权威性。

1.2 地块划分

以往我们在做控规的时候,地块的划分主要是以环境和道路作为划分的依据。众所周知,控规是为城市的开发建设管理服务的。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往往和产权地块密切相关,产权地块可以说是开发活动在用地上的最基本单元和城市形态肌理的重要组成元素。按照用地产权划分的地块能更好地满足各自的用地规划、建设控制、审批管理等要求,以免在日后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并且还能建立完整的与产权边界相关联的信息化管理资料,从而真正做到更好的为甲方(规划管理部门)服务。

广州市花都分区CB04(01-07)规划管理单元(新华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就在地块划分时运用了地块划分与产权划分相结合的地块划分方式。对于已经在国土部门办理了相关用地手续或证明的,在符合规划性质控制的前提下,在地块划分过程中都严格按照征地红线给予落实。这样做不仅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纠纷,而且充分体现了规划的准确性,维护了规划的权威性。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城乡二元体制、土地制度以及法制建设等各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复杂的土地权属对规划师协调社会各个利益团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的甲方(各级政府)的利益,村集体利益,业主的利益,还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的利益。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就应该对自己的判断在技术上作出回应。

作者在编制广州市花都分区CF06(01-10)规划管理单元(大涡纺织工业区)的时候就遇到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由于该工业园区为纺织工业园区,区内的企业基本上是纺织工业企业。很特殊的一点就是纺织企业需要蒸汽供应,需要在工业区内道路旁埋设蒸汽管廊,这就需要某些路段预留绿化带以便埋设蒸汽管廊。因为埋设的蒸汽管廊用于纺织企业生产,企业受益,所以这类绿化带统一划到工业地块里,绿化带建设和管理的责任就由企业承担。而另外一些绿化带,如道路两旁的绿化隔离带和高压走廊的绿化带则不划入工业地块,由政府负责建设和管理。这样,我们在分析了各种社会利益的关系之后,就不难作出最正确、最公平的决定。

1.3 容积率控制

由于目前我国工业园区的建设还属于“筑巢引凤”式,工业园区的管理者往往把招商引资看成第一要务,过于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的目标和通盘的考虑,又或者是对工业园区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从而为了吸引企业落户,不惜降低企业的准入门槛,以极其低廉的土地价格来吸引项目。这种做法势必造成种种严重的后果:一些企业和单位的圈地、低水平开发土地等的行为没有得到遏止,大量的土地被闲置,单位土地的产出极其低下。

因而,对于容积率范围的取值是一个相当慎重的决定。我们不仅要从城市的性质、美学的原则、历史文化的保护等因素出发,还要充分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实践证明,单向的控制——控制上限或者下限都不能保证另一方向的合理性,不能保证城市处于一个良好的建设状态。往任何一个方向偏离最合适的土地使用强度,都不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

鉴于此,作者在编制广州市花都分区CF05规划管理单元(炭步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就对容积率的控制不仅设置了上限而且设置了下限。

2 讨论:与法定图则的比较

新出台的《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试行)》成果体系分为技术文件、法定文件和管理文件三部分。

很显然,这次控规编制的调整是希望借鉴中国香港、深圳等地方法定图则编制的经验,试图找出一条适应新形势,适应广东省经济发展具体情况的控规编制的技术创新的路子。

法定图则的理论与实践来自区划(Zoning),或者说,法定图则实际上是区划(Zoning)的一种形式。区划(Zoning)起源于19世纪末期的德国,是目前欧美国家在城市发展管理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德国的区划则是根据联邦土地利用法令中规定的土地分区标准,划分各类用地的界限范围,进而明确用地的性质和开发控制的条件,并通过立法将规划成果法制化,成为控制和管理城市用地的法律依据。区划针对的规划对象比较具体,直接涉及到居民的切身利益,因而在其制订和审批过程中有法律规定的严格的公众参与程序,以保证公民对城市规划的监督权得以实现。美国的区划是一种政府法令,是根据宪法条款,区划将这种“管理权”分化为对用地性质,土地开发的强度,地上建筑物布局的控制,从而形成了一个较为明确的管理对象,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管理技术。

1998年诞生了《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初步建立了具有深圳特色的规划体制,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转化为法定图则,使之成为城市规划编制管理的重要环节。深圳的法定图则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法定程序,有关各方达成共识而形成的相互之间共同遵守“规划实施图则”,其本质为“公共契约”。

深圳的法定图则其先进之处就在于它针对了传统的控规单纯从技术的角度无法真正解决规划在经济体制变革中的适应性差,显得软弱无力的缺点,将规划从“技术性行政行为”转变为“政策性行政行为”。深圳的法定图则已经被纳入地方法律体系,这就意味着政府、开发商以及市民都必须依法实施规划,从而规范了市场开发行为。但深圳的法定图则在实施的过程当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尤其是法定图则在编制的过程中面对的是复杂的开发现状和土地权属关系,以及来自于社会各个阶层、利益团体不同的利益诉求,在目前我国的法制建设体制下,要做到绝对的科学、合理、公正、公开还是存在很大难度的。

针对以上的问题,作者在编制广州市花都分区CF05(01-05)规划管理单元(炭步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对法定文件部分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索和改进。作者在充分理解了广州市关于划分规划管理单元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对法定图则做了适当的调整。作者的做法是在法定图则中只对各个规划管理单元中各个性质的用地容积率控制做弹性的总量控制,还有一些次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也只对规划单元内的数量做了规定和指引,具体在哪个地块建只在管理图则中给出指引,并不在法定图则中做硬性的规定。

3 结语

当前,全国的不少城市都在用不同的形式和途径对现有的城市规划编制方法以及规划体系做更多探索和尝试。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对土地经济利益的控制显得越发紧迫和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规划工作者要及时的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参考文献

[1]张留昆.深圳市法定图则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初探[J].城市规划,2000(8):28-30.

[2]孙晖,梁江.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控制什么[J].城市规划,2004(5):19-22.

上一篇:学习赵乐际书记讲话心得体会下一篇:税务工作人员预防渎职罪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