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

2024-07-05

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精选11篇)

篇1: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

五常市卫生局关于创建国家级

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五常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的事实意见》,进一步规范和简化餐饮、医疗等创业企业的审批环节,营造宽松、和谐、公平的创业环境,全面推进我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城市工作的进程,按照市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结合本部门职责,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目标,根据五创办等相关文件要求,规范和简化餐饮、医疗等创业企业的审批环节。有计划、分步骤完成缩短《餐饮服务许可证》办理时限;简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鼓励民营资本与外资兴办民营医疗机构,为全面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

1、统筹协调,协同推进。创业兴办餐饮业和医疗卫生机构是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餐饮服务许可证》是《行政许可法》颁布后依法实施卫生行政审批行为,必须坚持统筹考虑、科学安排,加强协调、通力合作。

2、分布实施,公开运作。通过不断探索并积累经验,循序渐进减少审批时限,压缩审批环节,为餐饮、医疗创业企业营造公平、宽松、开放、有序的创业环境。

3、积极探索,注重实效。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增强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切实解决许可发放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工作目标

通过行之有效的行政手段,压缩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确保《餐饮服务许可证》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工作有序开展,使创业企业从中受益。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1、规范和简化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将餐饮许可证、医疗机构许可审批纳入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做到工作有章可循。实行审批事项公示制度,将审批条件、审批程序、审批时限通过办事指南向企业公示,增加审批工作透明度;实行审批工作前置指导,无偿为创业开展咨询和业务指导服务;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为创业企业提供方便;实行超时默许制度,增强审批工作实效性;严格审批时限,餐饮业审批实行及时办结,材料及现场合格一个工作日办结。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缩短至十个工作日,切实提高审批效率。

2、做好审批工作人员及创业企业的培训指导工作。一是

组织开展对行政审批人员培训,通过对《餐饮服务许可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审批发放进行统一学习、培训,规范行政审批人员的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更好的为餐饮、医疗创业企业服务。二是做好对餐饮、医疗创业企业发证后的培训指导工作,加强对餐饮业、医疗机构准入后的监督管理,扶持创业企业有序发展。

3、完善审批人员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完善许可发放人员的绩效指标。要坚持职能导向,将履行职能职责与解决社会突发问题作为基本内容,避免职能失位、越位、错位;要坚持结果导向,突发对履职活动结果、效果的评估;要坚持标杆导向,引导区、县(市)卫生行政部门谋创新、挖潜能,争进位、快发展,解决考核目标标准低、压力小、自我评估动力不足等问题。

4、鼓励社会资本兴办民营医疗机构。根据黑龙江卫生厅《转发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审批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黑卫医发[2008]407号文件)规定,“为促进与扶持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近期原则上停止社会办个体诊所、门诊部和100张床位以下民营医院的新设审批工作。”目前,我市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100张床位以上民营医院。根据全市地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指导社会资本申办上规模、上档次的民营医院。设置审批程序为:申请人填写《设置医疗机构申请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选址报告和

建筑设计平面图等材料,向拟设医疗机构所在地区卫生局提出申请,经卫生局初审同意后,逐一上报市卫生局和省卫生厅进行设置审批。

5、大力发展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根据《五常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五常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2007-2010年)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以政府举办为主,社区卫生服务站可采取多元化方式举办。”审批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程序是:申办机构在完成《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核准的事项后,应当向批准设置的卫生行政部门提交《医疗机构申请职业等级注册书》及相关材料;卫生行政部门对拟执业等级的医疗机构进行审查和实地考察、考核,并对有关执业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现场抽查考核;审查合格的,由卫生行政部门发给《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审查不合格的,将审核结果不予比准的理由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登记后,应将有关核准内容依法报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三、工作步骤

创建工作从2009年1月到2010年末,分3个阶段开展

(一)准备阶段(2009年1月至2009年5月)

成立卫生局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五常市卫生局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健全餐饮、医疗许可审批配套制度。搞好卫生监督员培训工作。

(二)启动阶段(2009年6月至2010年9月)。成立行政审批办公室,进驻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对餐饮业、医疗机构许可实行一站式审批服务。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许可审批程序,简化审批环节,鼓励和引导创业企业多渠道、多形式兴办民营医疗机构。完成市管餐饮企业《餐饮服务许可证》换发工作,将《餐饮服务许可证》发放环节、时限依法压缩,做到条件合格,一个工作日办结

(三)推进阶段(2010年10月至2010年末)。按照《五常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任务目标》进行自查,对审批工作进行评估,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推进工作开展。

四、保障措施

(一)组建机构,加强领导。成立保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分工协作,落实责任。按照责任分工,扎实工作、积极推进,确保餐饮、医疗执业许可审批工作取得实效。

(三)有效支撑,保障实施。对卫生行政审批机构给予资金、人员支持,保障其全员入驻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并适时

有针对性地赴先进城市学习考察,不断完善审批运行机制。

篇2: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总体要求,根据关于印发《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XX号精神,结合我xx系统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基本原则,按照县委、县政府开展全民创新全民创业活动和加快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规划的要求,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主基调,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建立健全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五大体系”,激活创业主体,完善创业政策,优化创业环境,放宽创业领域,保护创业成果,城市充满创业活力,社会形成创业氛围,激发全民创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创业促就业的信增效应。

二、目标任务

鼓励劳动者通过资助创办生产服务项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在实现自身就业的同时带动更多劳动者就业。力争用2年时间,健全政府职能部门共同组织,社会各界主动参与的管理服务和组织领导体系,建立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创业新机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形成全社会崇尚创业、支持创业,竞相创业的局面。具体目标是加大农民工、个体工商户等培训工作,拓宽就业渠道;鼓励施工企业项目经理投身城乡建设工作开发,带动更多的农民工就业;鼓励个体经营者投身市场经营,扩大就业门路等。

三、主要工作

1、建立组织领导体系,形成系统促进就业的工作推动机制 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副职领导任副组长,各单位主要领导参加的建设系统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分解目标,落实责任。

2、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不断改善企业环境

放宽市场准入,切实改善行政管理和办证手续,对前来我县投资办厂和城乡开发建设的企业,在符合政策规定的条件下,可以优先办理各种证件手续,同时在缴费问题上实行优惠政策,以实际行动支持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不断优化我县创业环境。

3、健全创业培训体系,提高创业者的创业能力

结合建设系统工作特点,建立健全以农民工、个体工商户为主体的创业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创业的针对性,使培训体系转化为强有力的生产力。

4、构建创业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提供优质服务

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创业指导服务组织,根据城乡创业者的需求,组织开展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创业服务,为创业者提供优质服务。

四、工作步骤

分三个阶段推进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

(一)2009年1-3月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是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动员大会,明确目标任务,完善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职责。

(二)2009年4月至2010年11月为组织实施阶段。主要工作

1、认真研究及时完善扶持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提高政策的操作性和灵活性,不断完善创业扶持体系。

2、加强创业培训。根据创业者工作需要开展对农民工的理论和业务技术培训,提升创业能力。

3、完善创业服务机制。开展项目开发,开业指导、政策咨询,后续扶持等创业服务活动,全心全意为创业者服务。

4、开展“创业促就业”宣传活动。通过加强舆论引导,开展政策宣传、项目推介等系列活动,在系统内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三)2010年12为总结经验阶段。主要工作为总结活动经验,建立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的长效管理制度,改进不足,将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推向深入。

四、保障措施

1、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局成立系统工作领导小组,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负责系列活动的组织、协调、督促和检查。

2、落实责任制。为了确保工作层层有人抓,有措施,落实责任制,把具体工作落到实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及时总结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新情况。各单位要按照统一规则、统一组织、统一标准、统一实施的要求,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推进。

3、加快宣传力度,营造氛围。通过新闻媒体、板报、宣传专栏等形式,加大对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的宣传力度,力争全系统干部职工关心和支持创建工作。

篇3: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

1 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意义

近年来, 生态意识、生态文明开始深入人心。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关注自己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城市应当是一种共存关系, 一种持续协调发展关系, 从而开始以生态学思想来指导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发展, 即走生态园林道路, 创建生态园林城市。

首先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发展已经是21世纪最重要的议题, 建设生态文明, 保护自然资源, 实现可持续发展, 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开展“生态园林城市”创建, 进一步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和最有效的工作载体。其次, 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途径。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 不仅可以进一步优化城市的人居环境, 造福广大市民;同时, 它对于持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优化发展环境, 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对不断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平顶山市来说, 通过近几年创建园林城市的实践证明, 开展城市创建活动是完善城市功能, 全面提高城市环境水平, 创造良好的生活和投资环境, 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有效途径。平顶山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提出了生态建市、产业立市、文化强市、和谐兴市的兴市战略, 把“生态建市”放在首位, 充分体现了对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视。

2 平顶山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优势和差距

通过近几年创建园林城市工作的开展, 虽然平顶山市的城市绿化建设和管理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 但是仍存在很多薄弱环节, 要实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这一目标, 困难很多, 任务还很艰巨。

2.1 创建生态城市的优势

一是城市建设基础好;几年来创建工作的开展, 使城市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城市基础设施更具完善, 各项城市功能更具完备, 特别是绿化工作积累了较好的基础, 城市绿化规模大, 管理水平较高。二是自然资源丰富;平顶山市依山傍水, 自然环境得天独厚, 白龟山水库、湛河、白鹭洲湿地公园、平西湖湿地公园为城市造景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源, 城市绿化建设潜力巨大。三是绿化工作进步较为明显;平顶山市是一座煤城, 与外地市相比, 取得同样的成绩, 付出的努力要更多。尤其是煤矿矸石山绿化和采煤塌陷地治理成效巨大, 能够收到明显效果, 更容易得到专家的肯定。四是群众基础好。近几年, 平顶山市通过努力先后取得了“省级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城市建设和人居环境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老百姓深切地感受到了创建给他们带来的实惠, 充分享受到了创建生态城市带来的成果, 因此, 开展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既能取得市民的拥护, 更能充分调动市民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2.2 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主要劣势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暂行) 中分一般性要求和基本指标要求。平顶山市在应用生态学与系统学原理来规划建设城市方面还有欠缺, 城市与区域之间还未完全协调发展, 城市绿地系统还不完整, 自然地貌、植被、水系、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还未得到有效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有待继续完善, 城市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等等。19项基本与《标准》都有差距, 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等指标差距还相当大, 有些甚至还是空白。因此, 应加快启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 尽早把各项创建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当中, 早日实现市委市政府“生态建市”的目标。

3 对平顶山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议

目前, 平顶山市正在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工作, 虽然目标不同, 但具体工作内容大多一致。因此, 在推进城市创建工作中, 要着眼长远打算, 制定较高目标, 体现目标的一致性和实施的阶段性, 尽量满足多层次的需要, 防止出现反复调整, 造成人财物的巨大浪费。对照平顶山市目前园林绿化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开展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 要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3.1 健全园林管理体制, 加强行业监管

要加快园林管理体制改革步伐, 健全园林绿化管理机构, 加强行业监管。现有的园林绿化管理机构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所处的位次已不适应, 与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水平已不适应。借鉴外地经验, 应尽快成立较高规格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局, 加大行业管理力度, 对目前存在的多头管理现象进行规范, 在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统一管理, 制定统一标准, 严格监督检查, 树立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的权威性, 有效地保护绿化成果。

3.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园林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建设宜居城市、优化投资环境, 投资小、见效快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要根据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发展水平, 不断加大对园林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的资金投入力度, 提高园林绿地的养护管理水平。要对现有绿地进行更新改造, 适当增加绿地内乔木比重, 丰富植物品种, 要尽快完善绿地灌溉系统、景观照明系统等配套设施。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生态环境效益和景观观赏功能, 为优化城市经济发展环境, 招商引资打下良好的生态基础。

3.3 坚持规划建绿, 稳步增大城市绿量

要严格执行已经公布的《平顶山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平顶山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保护绿化成果, 保证城市绿化用地。要按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每年有计划、有步骤、成规模地安排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项目, 保持城市绿量稳步增长, 不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同时加大园林绿化监察保护力度, 巩固园林城市建设成果。

3.4 更新绿化理念, 多建精品工程

在“三统一, 三为主, 两要两不要” (即景观与功能的统一、大气与灵气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以乔木为主、以乡土树种为主、以专类园为主, 要丰富多彩, 不要杂乱无章;要简洁明快, 不要呆板单调) 这一城市绿化理念的基础上, 根据我国园林绿化发展趋势和城市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日益提高的要求, 并结合平顶山市实际, 要不断进行园林绿化工作理论创新、设计创新和管理创新, 真正做到高标准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施工, 不断建造园林绿化精品工程。

3.5 注重生态效益, 优化绿地结构

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 可以提高绿地的空间利用率, 增加城市的绿化总量, 使有限的城市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根据生态学的原则, 合理配置绿地中的乔灌花草藤的复层结构, 使各植物种群间相互协调, 在有限的土地上, 充分地利用光照、空气、水分、养分等自然资源, 达到一个有序、高效、稳定的群落结构, 从而尽可能地实现生物多样性, 使城市生态群落发挥其最大的生态效益。

3.6 创新工作机制, 提高管养水平

在养护管理上要引入竞争机制, 按照“制定标准、核定面积、核定人员、严格考核、兑现奖惩”的思路, 优化园林专业队伍构成, 落实岗位与责任, 制定统一管养标准, 严格考核, 严格奖惩, 充分发挥园林绿化专业队伍的人才和技术优势, 推进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 全面提高管养水平。

摘要:根据平顶山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现状, 结合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形势和基本要求, 全面分析平顶山市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优势和差距, 围绕加快推进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新目标, 提出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城市建设,园林绿化,生态建设,建议

参考文献

[1]王富安.平顶山市如何回忆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之所见.平顶山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15卷第1期。

[2]王丽红等.生态城市及其建设浅析.平顶山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15卷第1期。

篇4: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创建工作形成合力

南宁市为打造创新型城市、创业型城市,年年都有大动作,年年推出大载体,通过高端引领,推进创业工作深入开展。在2007-2008年实施“全民创新”、“全民创业” 工程的基础上,2009年,组织实施了“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发展环境年”等主题活动。在创建活动中,南宁市在“五个落实”上下功夫:一是落实领导。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48个成员单位参与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强有力的创建工作组织领导体系。二是落实责任。市政府与各县(区)、各有关部门签订了创建工作目标责任状,层层分解下达目标任务,形成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协力推进的良好态势。三是落实制度。充分利用就业联席会议制度,组织相关部门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完善督查制度和联络员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四是落实项目。将新增就业岗位、万名小老板创业培训计划、每个城区建设1-2条创业街等纳入全市为民办实事项目,由市政府具体督办。五是落实经费。各级财政落实了1500多万元作为创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安排创业培训补贴、创业项目推介服务、小额担保贷款基金、扶持各项创业基地等,为创建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不断改善创业环境

从2009年开始,南宁市立足于统筹城乡,打破创业政策城乡分割,拓宽创业扶持政策覆盖面,取得了“五个更加”的新变化。一是创业政策覆盖对象更加广泛。将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水库移民、残疾人、复转军人和退役士兵等群体纳入创业政策覆盖范围,实现创业政策全覆盖。二是鼓励创业的条件更加宽松。通过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机关行政效能,降低创业门槛,城乡劳动者参与创业更加便捷。三是扶持创业的政策更加优惠。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根据相关政策可享受一次性创业补助、培训补贴、社保补贴、鉴定补贴、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系列优惠政策。四是提供的金融服务更加到位。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为企业和创业者解决创业资金困难牵线搭桥,形成了多渠道融资扶持创业的新格局。五是参与创业的群体更加踊跃。通过政策扶持、服务引导、宣传指导,城乡劳动者的创业意识明显增强。2009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南宁市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帮助8000多名农民工成功实现返乡创业,吸纳近5万人就近就地就业,对南宁市成功化解当年26万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压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建立创业培训体系,提高创业者的创业能力

南宁市以启动实施“万名小老板创业培训计划”为抓手,建立健全创业培训体系。突出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抓好扩大创业培训覆盖面的环节。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创业培训范围,并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开展“菜单式”培训。2009年以来,南宁市累计开办SIYB创业培训520多个班次,培训人数1.3万人。二是抓好激发创业热情的环节。近两年来,共举办200多场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青年创业活动、创业演讲、创业风采展示、创业典型表彰等活动,激发创业者投身创业、展示自我、奉献社会的激情。三是抓好培育孵化基地的环节。积极鼓励和引导工业园区和民营企业参与创业,重点培育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失业人员三类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开业指导、项目开发、政策咨询、风险评估等方面的服务。南宁市创建的“南宁高新区大学生创业基地”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目前,首期引进了20多家大学生创业孵化企业,为大学生创业搭建了集优惠政策、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和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创业孵化平台。

四、构建创业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提供有效服务

南宁市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在推进创建创业型城市建设中,着力加强“四项建设”:一是加强基层创业服务平台建设。2009年,我们在全市1395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村级劳动保障工作站,搭建了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四级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为创业政策、创业信息、创业服务等“一杆子”插入基层提供了有力抓手。二是加强创业指导专家队伍建设。市、县(区)相继成立了创业服务指导中心,组建了一支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政府有关部门业务骨干等241人组成的创业专家队伍,开设创业咨询服务专线,实行专家轮岗“坐诊”和上门“问诊”、“会诊”制度,免费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服务。三是加强创业项目推介机制建设。定期采集涵盖一、二、三产业,具有地方特色、适应不同群体创办的创业项目,建立创业项目库,收集了5921个创业项目,并将40多场创业项目推介会开进校园、开进社区、开进农村,为创业者提供了“零距离”创业服务。四是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重点抓好南宁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融资平台、南宁市企业信用协会推介平台、南宁市南方担保公司担保平台的“三大平台”建设,在帮助融资、信用证明、担保贷款等方面,积极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在个人申请贷款方面采取“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建设+创业培训”的联动方式,切实为自主创业人员解决贷款融资难题。

五、强化督促检查,实施典型引导营造创业氛围

篇5: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计划

为加快科左后旗全民创业进程,实现旗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必须在思想上更加重视,在政策上更加宽松,在措施上更加有力,推动科左后旗以创业促就业工作上新台阶,确保创建工作如期完成。

1、加强协调,在“勤”字上下功夫。创业促进就业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绩,也正是得益于全体就业工作者辛勤的工作,各部门、各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劳动保障部门做为牵头单位,要主要作为,当好参谋,加强与各级各部门的联系、沟通,安排好创建工作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定期不定期召开好创建工作协调会、分析会,及时反馈群众反映的问题。

2、落实政策,在“实”字上下功夫。国家、省、市出台的扶持创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下去,特别要落实好创业培训补贴政策、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小额贷款贴息政策,把积极的促进创业政策变为推进全民创业的法宝。

3、强化培训,在“能”字上下功夫。严格按照SIYB培训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各具体特色创业培训,帮助社会各类群体提高创业能力,在培训方式、培训成效、创业成功上有大的突破,计划今年组织创业培训6000人以上。

4、强化服务,在“情”字上下功夫。打造信用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改善服务环境,按照部门职能作用,实行对口帮扶工程,为创业人员提供信息、技术和政策咨询等方面服务,帮助解决企业落户建设和生产经营中的各种问题,以服务促创业。对创业者应当开辟绿色通道,在服务过程中要变得更加主动、细致、优质和高效。

5、扶持创业,在“新”字上下功夫。在推动创业工作思路上,在创业培训体系的设计上,在具体工作方法上,坚持不懈的创新实践,积极探索融资渠道,进一步完善政、银、企三方协调机制,增进银、企关系,简化贷款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扶持。

为落实市创建首批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科左后旗紧紧围绕创建全国首批创业型城市的总体目标,大力促进创业服务,不断优化创业环境,积极拓宽创业渠道,力争近一年冲刺努力,要圆满完成创建创业型城市的目标任务。

(一)以创业培训促进劳动者创业,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继续贯彻落实各项创业扶持政策,百度优化创业环境。加大创业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范围,努力完成创业培训1500人(截至2010年11月已培训48人);培养创业扶持对象500人,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10000人。

(二)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力推劳动者创业。广泛动员

参加SYB创业培训的人员,尤其是那些有创业愿望的参训者实施创业。为将实施创业的参训者提供创业咨询、创业评估、创业项目推介、创业融资服务,努力做到“要政策的给政策,要创业项目的给项目,要资金的给小额信贷”,极力推动创业,力争完成开发创业项目100个的目标,扶持创业新发放小额贷款3000万元。动态掌握返乡农民工数据准确,实施跟踪服务,鼓励、扶持他们创业。

(三)做好创业者跟踪服务,巩固创业成功率。对已经实施创业的劳动者,一如既往地给予关心、支持他们创业,不定期地进行走访。千方百计帮助创业者解决在创业过程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渡过创业初期的困难,在政策、资金、经营、管理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他们创业成功,以巩固创业成功率。

(四)加紧实施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把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作为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与国土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在今年12月之前,把市级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用地解决,建3个创业孵化基地,10-15个创业实训基地。争分夺秒地把它们早日建成,完善功能与服务。引导、吸纳有创业愿望的劳动者进入创业孵化基地实施创业。塑造创业典型,引领全市居民崇尚创业、实施创业,带动社会就业。

(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我们继续与新闻媒体合作,开辟专栏,大力宣传创业文化、创业政策、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典型等,营造浓郁的舆论氛围,引导全市居民实施创业。

篇6: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

先进材料

为贯彻落实区办发„2009‟72号、区创建办通„2010‟3号文件精神,至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办按照上级部门提出的创建国家创业型城市的要求,大力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稳定就业形势,促进社会和谐。我办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劳动保障局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创建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着力开展创建工作。

一、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一)创建组织领导体系,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召开了全办创建工作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全面启动创建工作。制定了《北京路办事处贯彻落实红花岗区关于<遵义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的实施意见》,建立了以办事处主任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科室主任和各社区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确定了创建的任务,明确了创建目标,要求各社区必须立足于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做好创业和再就业工作。充分发挥辖区各类企业等社会力量在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中的积极作用,形成“政府主导、百姓创业”的良好局面。鼓励民营企业树立创新理念,利用自身资本积累,在符合产业规划的新领域、新行业进行二次创业。维护我办务工经商人员的合法权益,使我辖区务工优秀人员成为创业者。

(二)强化目标责任,广泛宣传,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一是明确责任。根据创建任务,我们强化了目标管理责任

制,进行了职责分工。要求财政所制定了鼓励和支持创业的财政投入和激励办法,为创建工作提供财政支持。制定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自主创业措施并抓好落实,同时加强宣传,营造支持创业、服务创业的舆论氛围。城管办负责创业市场的规划和完善。二是广泛宣传。我办多次召开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创建工作,将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各项任务指标层层分解,明确下达到各个社区。此外,还签订了创建目标责任书。责任的落实、目标的明确,为创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有效地推动了工作的开展。为了营造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浓厚社会氛围,我办以会议、培训以及板报等方式完善和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降低创业门槛,优化创业环境,放宽创业领域等进行了广泛宣传。同时,对辖区自主创业知名人士万盛药堂老总唐兵和狮山酒店经理梁云的自主创业事迹进行了宣传。通过典型事例宣传,民众涌现出了创业激情,基本激活了创业主体。三是提供支持。劳动保障所负责组织开展面向城乡劳动者创业培训,协调各方,搭建好再就业和创业平台。社会事务办组织大中专毕业生的创业培训,为创业者提供智力支持。2010年第一季度我办实现了创业基地1个,创业指导服务窗口3个,4月我办又积极开展了“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宣传月”活动。四是强化监督。纪检部门负责优化政务环境,着力解决乱执法、乱收费的现象,及时处理创业者的举报投诉。

(三)抓住重点,整体推进,率先突破。

一是完善信息平台。2010年.我办将环城路社区作为创建示范点,严格按照办事处的要求,成立了社区居民自主创业服务站,对社区劳动资源和劳动需求进行了系统的摸底调查,建立了

劳动信息台帐。二是开展多样化的培训。同时有针对性地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无职人员,通过学习会、专题讲座及远程教育及等形式对其进行自主创业培训。从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我办推荐到劳动局参加创业型培训17人。三是率先突破。帮助08届大学毕业生丁宇投资150万元,开办了德克士餐饮,促进就业25人。大学毕业生欧阳投资5万元开设销售电脑及维修店。大学毕业生张建投资15万开设农家乐,实现就业7人。居民黄德明自筹资金100万开设汽车租赁公司,安臵了11名失业人员就业。居民杨强自筹资金20万开设装潢公司,解决就业20人。

(四)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长效机制。环城路社区的示范创建工作初见成效,各社区已积极主动参与创建工作。春天堡社区引进谈文娅投入资金5000万元,开设了佳乐家酒店,安臵辖区就业人员42人,引进钟金盛投资7000万元创办了花景百货,实现辖区就业82人。北京路社区积极搭建就业平台,营造宽松的环境,引进林玉瑞投资1500万元,创办了东方丽人医院,安臵医学专业大中专毕业生12人。我们积极为实现辖区居民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全力营造就业环境,搭建创业平台,服务创业需求,通过各社区的共同努力,已有王小莉、彭泽霞等10名下岗职工、2名大学生、5名返乡农民工分别以医疗、电器、服务、娱乐等为经营项目,注册资金21055万元,实现了自主创业,安臵了辖区就业和再就业1271人。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抓落实,确保各项政策收到实效。积极落实各项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加大创业扶持资金投入力度和工作力度,确保各项创业补贴落到实处,做到落实政策不留空挡、不留死角。二是

抓服务,确保服务质量更加优化。重点建设完善公共创业服务平台,加快创业指导中心的建设进度,以“设窗、整合”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尽早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服务。在开展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的基础上,加强创业项目指导与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规划的衔接,增强创业指导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建立创业信息共享机制,依托红花岗区创业网等资源,充分整合各类创业服务资源,搭建网上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创业信息网站间的互联互通,实现全市创业信息的共享。进一步完善充实创业专家志愿团,积极探索专家服务创业的机制和方法,为创业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贴心服务。三是抓宣传,确保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大力宣传创业的先进典型和扶持政策,积极营造全民创业的舆论氛围,在全社会树立“崇尚创业、鼓励创业”的理念,使艰苦创业、合法致富成为新时期的社会风尚和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使全民创业逐步凝聚为新的城市精神,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创业、竞相创业的良好氛围。四是抓培训,确保创业能力得到提升。加强对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培训工作,为自主创业打下基础。结合我办实际,适应市场需求,大力开展灵活多样的创业培训。拓宽培训思路:一是集中培训,充分利用建设基地并整合其他社会培训资源,组织劳动者开展就业创业方面的技能培训;二是分散培训,组织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相关领域的专家,深入街道(社区),开展实用技术、就业创业指导;三是远程培训,发挥利用好远程教育网的作用,分类制作服务各类群体就业创业的培训课件,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远程授课。创新培训模式:开展“专业+创业”培训,对需要专业技能的创业项目如种植、养殖等,实行先技能培训后创业培训两段培训模式;开展“课堂

+现场参观”培训,选择一批创业典型,在课堂培训之后组织学员到现场参观学习,面对面交流,一方面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通过典型现身说教,增强学员的创业热情和信心。

篇7: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

2010年以来,深入开展政策法规宣传活动,强化就业目标管理。通过上街宣传,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光碟、现场咨询、展板宣传等形式向广大市民宣传高校毕业生、人才服务、就业创业政策及劳动维权等社会较为关注的政策和信息,营造和鼓励全民就业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全年共开展宣传活动10次,提供现场咨询服务85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4万余份。

通过宣传等活动营造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通过报刊、网络、咨询热线等多种途径,大力宣传鼓励自主创业政策,普及创业知识,表彰创业典型,介绍创业成功案例,营造有利于创业的舆论环境。选树一批创业就业工作先进典型,表彰优秀创业者和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企业家,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民众积极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促进就业的重要举措,是应对金融危机、稳定就业形势的有效途径。将充分发挥政策引导效应,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以创建创业型城市为契机,努力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稳定。

篇8: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

近年来, 随着潜江市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活动的深入开展, 周围优美的环境让王先生改变了生活习惯。现在的双休日, 王先生形成了固定的作息习惯:先带儿子到曹禺公园“泡”氧吧, 然后再去打一会儿羽毛球, 锻炼身体。穿行在这座城里, 犹如游在一座大公园里。

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让潜江市市民普遍感受到了城市的变化, 透过这生命的绿色、幸福的景致, 我们听到的是潜江人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铿锵脚步, 看到的是潜江市构建“天蓝、地绿、水静”的精美画卷。

绿色之家园

未来的潜江, 不应是一个只拥有钢筋水泥丛林的城市, 而应当是一个绿树成荫、天蓝地净、鸟语花香、宜居乐居型的城市。这既是潜江人民的期待, 也是潜江市住建委努力的方向。

该市住建委主任黄振林曾经强调, 一个城市靓丽不靓丽, 除了建筑是否精美之外, 关键还要看园林绿化水平。要继续加大绿化力度, 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让潜江天蓝地净、鸟语花香, 让老百姓“随时都可以深呼吸”。他指出, 一座现代化城市, 一定是公共设施完善、人居环境良好的幸福宜居之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是推进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契机, 也是加快建设宜居城市的有效抓手。如今, 潜江人应该围绕山水环抱的独特自然风貌, 着力书写“城在青山绿水间, 人在鸟语花香中”的城市新篇章。

每日傍晚, 已退休的刘老师必携着老伴, 步行至水杉公园, 走在林荫中, 享受着周围的湖光山色, 刘老师惬意地说:“这几年, 我们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我每天都能享受杭州西湖一般的山水环境。”

这一切的改变, 来自于市委、市政府、潜江市住建委以及潜江人民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决心。

为实现这一目标, 近年来, 该市全面实施新城增绿、老城创绿工程, 先后投入建设资金6.2亿元, 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前所未有的投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园林绿化建设, 着力延伸城市绿色脉络, 拓展城市绿化立体空间, 形成“大绿绕城”的生态屏障。这一方水域, 这一片绿意, 褪去了城市的喧嚣, 滋润着潜江人民的心田。

绿是城之生机, 城市之肺。返湾湖、冯家湖、白露湖、张家湖恰似明镜, 镶嵌市域, 辉映出城市的魅力与神韵;潜江森林公园、水杉公园, 似一条宽阔的风景带, 无处不展示着绿色风情;让老城区市民推门见绿, 500米见园。在这座城市中, 绿是主色调, 是永不褪色的风景……抬头见绿、起步闻香, 绿随路至、人到景到, 悄然中, 潜江已变成了一座大公园。

生态之画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潜江市已成为湖北省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曹禺故里、江汉油城、水乡园林、龙虾之乡”产生的极强的链条辐射带动效应, 使潜江成为一方投资热土, 许多客商把目光投向了潜江。

然而, 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是, 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存在, 多年来, 潜江市的城市规划建设、绿化、美化和城市对外形象仍处于落后地位。这样的城市形象让一些投资者望而止步。

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不动摇, 始终把“生态发展、绿色发展”摆在重要位置, 以水为源、以绿为体、以文为魂, 亲水造绿、依水造景、借水造势, 做足、做精、做深“水”品牌、“绿”品质、“文”品位, 全力打造宜业宜居宜品的“生态潜江”。

新的目标, 是机遇, 也是挑战;新的起点, 是希望, 更是责任。“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共建潜江美好家园。”潜江全市上下打响了一场造绿、护绿、爱绿的战斗。

坚持先谋划, 早规划, 围绕城市发展定位, 突出水乡园林和绿色生态, 高起点编制《潜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014-2020) 》, 构筑城乡一体的高品质绿化系统, 全力打造“城在绿中、绿在水中、人在园中”的城市生态体系。同时, 还坚持高起点建设, 依水补绿, 对河渠实施清淤拓宽、驳岸护坡、辅以植被、完善休闲设施等工程。坚持一路一景、因路造景, 大力实施道路绿化提档工程, 庭院绿化工程。在这个过程中, 全市没有旁观者, 没有局外人, 全市各相关责任单位纷纷行动起来, 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热潮。

目前, 该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分别达到36.87%、32.31%、10.02平方米。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等荣誉称号。绿色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了潜江的知名度、美誉度, 已经成为潜江扩大开放、招商引资、转型发展的一张“烫金名片”。

文化之名城

一木不成林, 百花方为春。

在打造潜江这座大公园时, 除却秀美的山水风光之外, 更多的是紧扣“文化生态名城”这一立体画卷, 手握“临川之笔”, 描绘出潜江市千年的文明积淀, 展现其独特的城市品质。

该市始终坚持把城市历史文化作为创建工作的重点, 通过文化挖掘、文化展示、文化传承、文化创新, 丰富文化内涵、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创建品位。

晨曦中, “梅苑”上, 曹禺大剧院, 这座建筑外形犹如一本展开的书, 自然之梅与人文之梅交相辉映, 在初阳中熠熠生辉, 加上中国剧协曹禺剧本奖创作基地、梅花奖艺术交流中心建设, “中国戏剧之都”建设初具模型。

余晖中, 有着“天下第一台”的龙湾遗址章华台迎来了众多省内外游客。在这里, 你不仅可以到古楚湖游船采莲、桃花园、小龙虾养殖基地、农业采摘园, 你还可以通过放鹰台遗址、黄罗岗遗址等, 领略到潜江楚文化的魅力, 置身于此, 仿佛进入战国争雄岁月。

而兴隆枢纽水利工程景观旅游区与三峡大坝、丹江口水库形成湖北水利旅游的“铁三角”, 已经成为中国中部极具特色且不可复制的水利文化旅游名胜区。同时, 返湾湖风景区、田关岛生态休闲度假区、借粮湖农庄风景旅游区, 成了“文化潜江”的重要载体, 也是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生态园林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公园、广场、小游园, 绿意盎然, 一幅环环相扣的精美生态画卷展现在了人们眼前。

除此之外, 为了让潜江这座城市绿起来、美起来、靓起来, 让碧水、蓝天、绿地萦绕在百姓身边, 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让老百姓共享创园带来的成果。在这项社会系统工程的创园期间, 潜江处处体现出浓浓的共建情怀。

市容提升工程:按照“洁、绿、亮、畅、美、智”的要求, 集中开展渣土运输专项整治、市容秩序综合整治, 道路广场的卫生亮化, 让条条街道焕然一新;

休闲景点工程:高标准改造森林公园、水杉公园、曹禺公园等休闲景点, 与民同乐;

路网畅通工程, 打通“断头路, 改造丁字路, 形成环行网, 完善城市路网结构, 方便市民出行;

专业市场工程按照“疏堵结合”的原则, 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办法, 规范经营行为, 提高了市容整体水平;

住房保障工程里的保障性住房、小区周围的休闲设施……无不诉说着我市创园的为民情怀;

供水供气工程:水厂升级改造, 累计开发天然气居民用户8万余户, 城区燃气普及率为86%;

污水垃圾处理工程里的河道整治、除污清淤, 使全市建成区主要河道基本达到可饮用水标准……

篇9: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

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纪要

时间:2010年10月7日8:30

地点:五楼会议室

出席人: 李福森常瑞萍赵华祖鹏聂凯王颖辉

李忠华赵长哲

会议主持:常瑞萍

会议议题:研究部署下一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 会议具体内容:

对下一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进行布置。

会议主要是听取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和阶段重点工作的汇报,调整部署各阶段创建工作任务,协调各成员单位间的配合,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通报创建工作的形势和创建动态。

与会同志认为要做好下面几项工作:

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认真落实会议的各项决定和工作安排。相关成员单位要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反馈,研究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采取措施,抓好整改,提高工作推进速度和质量。加强联络、沟

通及时,信息畅通。各成员单位的联络员要认真负责,加强与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工作组成员单位的日常沟通和联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上传下达、资料收集、信息反馈工作。

要按照要求收集汇总工作进展情况。积极工作,确保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成功。

篇10: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

根据《关于印发<***市2014年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要点和目标任务>的通知》(*创建办„2014‟1号)文件要求,为进一步深化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以创业促进城乡更加充分就业,确保成功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目标,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创业培训体系、创业服务体系、工作考核体系,优化创业环境,充分激发和释放全民创业热情、创业能量,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城乡充分就业,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二、目标任务

到2014年全办每万人拥有私营企业的数量比2013年增长20%,每万人拥有个体工商户的数量比2013年增长20%。新创办企业成活1年以上的比例达到80%。全办注册登记各类经济组织总量达到400家,其中个体工商户390户,企业10家。创业拉动城镇新增就业15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0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2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0人。创业对新增就业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保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有效控制在3.2%以内。创业环境满意度、创业活力、创业效率等指标位居全市前列,成功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

三、工作重点

(一)健全组织领导体系

为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办事处成立由办事处主任任组长的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和推动创建工作的开展。各村(居)、各有关部门都要把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全民创业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推动创建工作。

(二)健全政策支持体系

认真贯彻《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全民创业的意见》(豫发„2008‟21号)、《中共许昌市委、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许发„2009‟4号)、《关于印发<许昌市2014年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要点>的通知》(许创建办„2014‟1号)文件和《***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全民创业切实做好农民工工作实施意见》(*办„2009‟8号)、《***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办„2009‟29号)、《关于印发<***市2014年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要点和目标任务>的通知》(*创建办„2014‟1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支持全民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凡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为和领域,都鼓励各类资本进入,在项目申请、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场地安排、人才引进等方面,各类创业主体享受同等待遇。降低创业门槛,制定完善注册登记、税费优惠、资金扶持、职业培训、综合服务等创业就业政策措施,大幅降低创业成本,有效提高创业功率。

(三)健全创业培训体系

进一步整合技能培训、阳光工程、春风行动、雨露计划、农村“两后生”教育等资源,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同时组织引导培训机构根

据企业用工需要,把培训班开设到相对集中的行政村(社区),有效降低农民工和城镇居民参加培训的成本,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为全民创业和经济建设提供职业技能人才保障。

(四)健全创业服务体系

1、创业服务实现全覆盖。积极落实许昌市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建设“333”工程,使市、乡、村三级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真正实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制度、工作等“六统一、六到位”,就地就近为创业主体和群众提供统一、便捷、有效的服务。

2、加大创业资金扶持力度。继续推进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合作,完善银企对接平台。进一步激活调动民间资本向全民创业流动,为全民创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服务,切实简化贷款手续,创新金融产品,为中小企业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3、加强担保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以小额贷款担保机构为主体的担保体系建设,2014年年底,全办小额贷款担保基金达到50万元以上。

4、强化跟踪服务。要利用现有公共就业服务资源,建立创业指导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提供有针对性的财会、法律、政策、信息、技术和融资指导等服务,帮助解决企业初创阶段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建立政府扶持、企业与个人参与的创业项目开支、市场评估和推介制度,定期向社会推介发布创业项目。鼓励社会各类服务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服务活动。对免费提供创业服务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按规定给予补贴。

(五)健全工作考核体系

建立科学的全民创业考核体系和考核指标,把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各村(居)、各部门工作成绩的重要内容。对优化创业环境、落实创业政策、健全创业服务体系等工作,定期督查、及时通报、兑现奖惩。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要求。全民创业是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是开展全民创业的主要抓手和载体。以创业促进城乡实现更加充分就业,对于促进我办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部门要站在改善民生、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的高度,切实提高认识,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二)明确职责。办事处人社所在做好协调联络工作的同时,要立足部门职责,全面提升创业就业服务实效,负责研究制定培育大学生、机关事业干部、军转干部等创业主体的具体办法;经委负责把全民创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办事处目标考核体系,研究围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推动全民创业的实施办法;财政所负责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创业就业补贴政策、为全民创业提供资金支持的具体措施;工商所、国税所、地税所分别负责研究本部门创造性落实税费优惠政策的具体办法;信访办研究制定信访人员、企业军转干部等困难群体创业主体的新措施;其他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领导小组各成员都要结合实际,制定完善促进全民创业的扶持政策和具体措施,共同促进全民创业。同时,充分发挥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以及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的作用,探索建立创业带动就业的社会化运作机制。

(三)加大投入。各村(居)委会要根据创业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加大资金投入,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或数额的创业就业专项资金,用于创业就业工作。全民创业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政府购买创业服务,鼓励自主创业的事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回乡创业农民等进驻孵化园区的租金和收费补贴,对全民创业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等。

(四)营造氛围。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经验做法和典型事迹,大力弘扬创业至上、致富光荣的企业家精神,大力倡导崇尚创造、褒扬成功、宽容失败的价值观,在各行各业广泛开展创业文化建设活动,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

附***办事处创建国家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

2014年4月3日

***办事处创建国家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刘旭(办事处党委副书记、主任)副组长:刘军锋(办事处副主任)

成员:

篇11: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

报告

(2010年12月17日)

我县按照全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的整体部署,通过构建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工作考核五大创建工作体系,全力推进创建工作,强化了创业意识,增强了创业能力,优化了创业环境,激发了创业热情,使更多的城镇劳动者通过自主创业,成就了事业,并带动了更多的人就业,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立组织领导体系,明确职责任务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将创建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一是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任副组长、共有25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人社局,由人社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二是明确了创建重要地位。将创建工作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2010年县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创建工作作了专门强调。三是制定了方案,明确了职责。根据市政府下发的《萍乡市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我县印发了《上栗县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和《关于明确县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的通知》。同时,下发了《关于印发上栗县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任务分解表的通知》,将创建工作的各项具体任务逐项分解到有关部门。

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改善劳动者创业环境1

一是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县工商局加快清理和消除阻碍创业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凡法律法规未予禁止的,即可开放。二是改革行政管理。县政府出台了《上栗县建立健全投资创业服务体系实施方案》(栗府办字[2010]79号)。该方案就放宽市场准入,改善行政管理,解决融资瓶颈,落实税费优惠,增加创业场地,鼓励带动就业等扶持政策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规定在县创业园和县孵化基地内创业的,从企业创办之日起,3年内免缴物管费、卫生费,1年内减半缴纳房租费、水电费,对登记失业人员、残疾、退役士兵以及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凡从事特殊行业以外的个体经营,自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费、登记费和证件费用,对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给予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培训补贴、见习补贴、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三是加大小额贷款扶持力度。在小额贷款发放操作中,在原有政策基础上有4个突破:①联合或合伙创业贷款提高到20万元,创业成功可二次扶持30万元;②需要创业贷款最高可达8万元;③担保基金担保倍率放大到1:8;④增加房产证、土地证、村干部担保、邻里联合担保等多种担保措施。2009年以来,全县共发放小额贷款6742万元;其中个人贷款5294万元,小企业贷款1448万元扶持创业1262人,带动就业5048人。四是落实各种补贴优惠政策。按照 “五缓四降三补贴”的要求,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形势,认定16家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创业企业为困难企业,给予社保、岗位和培训补贴。两年来,全县对企业共发放社保补贴220万元;发放岗位补贴65万元;发放职业技能培训补贴138万元。五是减免税费。县工

商局根据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关于转发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2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精神,取缔停止了12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两年来,全县共免收各类创业人员工商管理费13万余元。县国税局严格执行残疾人创业企业退税政策和农业企业减免税政策,两年来为6户残疾人创业企业退税139.5万元;减免10户花卉、苗木企业增值税14.7万元。六是加大中小企业融资力度。县内各银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县委县政府创业创新的工作部署,全力支持全民创业,不断加大对县内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特别是县农村信用联社在扶持创业方面发挥了主力军作用。该社不断创新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在全省县级农信社率先推出“社团贷款”融资模式;始终把县内中小企业作为信贷支持重点对象;采取银企对接,实行灵活利率机制,拓展抵(质)押物范围,跨县域贷款,建立信用共同体等有效措施,扶持中小企业;组织人员到每个乡镇召开一次银企座谈会,了解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愿望,对全县31户中小企业进行了评级授信,授信总额达18145万元。到2010年11月底止,该社贷款余额94995万元,其中有61700万元属于中小企业。

上述措施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创业。两年来,全县新增个体工商户5905家,新增私营企业310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23家。

三、健全创业培训体系,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

一是建立了创业培训基地。目前,全县共建立创业培训基地1个。根据上栗实际,我们把创业培训重点放在花炮企业。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本着为上栗花炮产业升

级换代,促进花炮企业向高科技、大规模方向发展提供人才的目的,县委、县政府下决心、花大力气创办了上栗花炮职业学校。到目前为止,已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建立了可容纳700人的校舍,添置了各种花炮机构设备,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使该校成为集创业和技能培训为一体的新型职校,是我县花炮职业重点培训基地。二是不断加大创业培训力度。通过整合培训资源,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就业培训中心等培训主体作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城乡劳动者都纳入创业培训范围,主要抓好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和退役军人的培训。三是结合小额贷款重点培训。提出小额贷款要求的对象,一般都是已经选准创业项目,具有强烈创业愿望的人。我们根据这一特点,着重加强对这类对象的创业培训,请专家帮助这种对象分析选择创业项目,使创业成功率不断提高。

通过上述措施,2009年以来,全县共完成创业培训1262人,其中成功创业1190人,带动就业5048人。

四、健全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提供优质服务

我们本着整合县内各类创业资源,建立健全服务机构,拓宽创业融资渠道,完善创业发展机制的原则,花大力气,下真功夫,切实抓好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制定方案。县政府出台了《上栗县建立健全投资创业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对创业服务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都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二是抓好了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我县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主要有四项内容,即“两个中心加一园一基地”。两个中心,即小额贷款担保中心和创业指导中心,一园一基地,为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我县小额贷款担保中心创建于年。目前,该中心的担保基金由创建时的20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685万元。在创建活动中,担保中心进一步密切了与放贷银行的协作,开辟了创业贷款绿色通道。从2009年起,将小额贷款贷前调查下放到各乡镇劳动保障所,进一步方便了群众,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每个乡镇劳动保障所均设立了专门的创业贷款服务窗口。按照人员到位、职责到位、管理到位的统一要求,我县在县人力资源市场大楼已建立了上栗县创业指导中心。创业指导中心以打造全省一流为目标,区分为四个功能区。即创业咨询区,设有专家咨询室;创业贷款受理区,有专门服务窗口;创业企业服务区,以人员招聘、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为主要内容,有公共和民营职介服务机构;创业成果展示区,设有创业成果展示室。目前,指导中心配置专家21人,工作人员7人,可提供创业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贷款、技能培训、人员招聘等“一条龙”服务。我县以动漫产业基地为载体,建立了上栗县创业园。该园位于我县彭高镇境内,临近沪昆高速公路和正在修建的沪昆高速铁路(沪昆高铁萍乡站设于彭高镇),园区企业主要位于319国道两侧,离萍乡城6公里,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目前,创业园内已入驻29家企业,以机械制造、电子、医药、消防器材为主。29家企业中,有大学生创业4家,返乡人员创业2家,农民进城创业8家,下岗失业人员创业2家,其他人员创业13家。企业员工近3000人,企业累计投资达18.5亿元,年税利达1500万元。园区内的志和汽车配件公司和鑫通机械制造公司,分别被评为下岗工人创业典型和农民进城创业典型。三是建立和完善

创业指导服务队伍。根据上级要求和我县实际,为切实做好全县创业指导咨询工作,我们出台了《上栗县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分团管理办法》。目前,已经建立了一支由金融、财政、税务、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和创业成功者以及县内知名企业家组成的21人创业指导专家队伍,建立了专家咨询室。认真开展了政策咨询、项目评估、开业指导、企业策划等服务活动,解决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四是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结合全市城市转型和上栗产业实际,我们通过收集整理、设计开发等多种方式,目前已收集50个适合上栗产业特点的项目,且所有项目分别在萍乡市就业网、县电视台和县人力资源市场电子屏幕上发布。

五、建立工作考核体系,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将创建工作列入县政府各对各乡镇场、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将目标任务作了逐项分解。转发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开展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绩效考核评估的通知》,以县效能办名义下发了《关于做好上栗县投资创业服务体系绩效考核有关工作的通知》。二是建立了创业带动就业的统计月报制度和工作目标完成情况通报制度。三是将创建创业型城市各项指标纳入民生工程考核体系。

六、加大创业宣传力度,使创业深入人心

按照上级部署安排,我县制定印发了《上栗县创建创业型城市宣传工作方案》。一是印制宣传单。我们将有关创业扶持政策和创业信息印制成宣传单,通过各乡镇劳动保障所发放到全县各村、社区和企业。二是开辟电视专栏。将创业政策、创业项目等在县电视台政务专栏中播放。三是宣传创业典型。印制了1000份2011年宣传挂历,将其发放到县、乡、村三级及创业典型企业;并将全县创建工作全程记录,印制宣传画册和宣传光碟。四是发送宣传短信。向广大群众发送了8万条创业宣传短信。六是在县城主要街道两旁悬挂创建标语横幅100余幅。

上一篇:祝老婆生日快乐的话下一篇:流行的爱情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