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

2024-07-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精选8篇)

篇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

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已经发布《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申请人使用)、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系统(MiniRIS)(科研管理人员

使用),请有申报意向的老师及相关学院及时下载相关内容。

2012年度申请书撰写采用离线和在线两种方式:

(1)采用离线撰写申请书方式的项目类型包括: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

项目。具体要求如下:

申请人下载2012年版申请书,不得使用以前版本的申请书。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向学院科研科提交电子版申请书和签字后的纸质申请书原件(包含附件材料)。申请人应保证纸质申请书与电子版内容一

致。

(2)采用在线撰写申请书方式的项目类型包括: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连续资助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联合基金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科普项目、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项目、数学天元青年基金项目、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国际(地

区)合作研究与交流项目等。具体要求如下:

申请人提前向科学技术研究院索取用户名和密码,登录ISIS系统,准确选择相应申请项目类型(含亚类说明和附注说明),按照相关要求与提示撰写申请书,并将申请书附件材料电子化。其中,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的申请人按照上述要求完成在线撰写中文申请书后,还应在ISIS系统中下载《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英文申请书》进行离线撰写,该英文申请书与合作双方的协议书一并作为中文申请书的附件材料。

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其电子附件材料,下载并打印最终PDF版本申请书,向学院科研科提交签字后的纸质申请书原件,无需提交纸质附件材料(有关证明信和推荐信等纸质材料原件

除外)。

2012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资助格局及资助政策进行部分调整,请各位老师务必仔细阅读

项目指南,按照指南要求及我校的申报工作日程安排(详见

篇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

申请代码: 受理部门: 收件日期: 受理编号:

检查保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申 请 书
(2009 版)

资助类别: 您现在不能检查保护文档或打印文档,请根据以下三个步骤操作: 您现在不能检查保护文档或打印文档,请根据以下三个步骤操作: 亚类说明: 1)如果您是 Word2000,word XP, word 2003 或以上版本用户,如果您是 或以上版本用户,请把 Word 附注说明: 宏的安全性设为:“中 宏的安全性设为 中” 方法: Word 菜单->工具 宏->安全性 安全级,设置为 中“ 方法 菜单 工具->宏 安全性->安全级 设置为”中 工具 安全性 安全级 设置为 项目名称:(如果您是 Word97 用户,继续执行以下步骤 用户,继续执行以下步骤)如果您是 申 请 者: 电话:(如果您是 Office2007 用户,点击 word 左上角 安全警告 处“选项 用户,左上角”安全警告 安全警告“处 选项 选项” 如果您是 依托单位: 中的“启用该内容 启用该内容”)中的 启用该内容 通讯地址: 2)关闭本文档,重新打开本文档 单位电话: 关闭本文档,关闭本文档 邮政编码: 3)点击 启用宏 按钮,即可开始填写本文档或打印了 点击“启用宏 按钮,点击 启用宏”按钮 电子邮件:

申报日期:

200 年

月 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

2009 版

基本信息
申 请 者 信 息



国 页

依 托 单 位 信 息 合 作 单 位 信 息

项 目 基 本 信 息

申请 基 —

00




第2页

版本 1.000.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

2009 版

项目组主要参与者 项目组主要参与者(注: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姓 名
[在此录入修改] [在此录入修改] [在此录入修改] [在此录入修改] [在此录入修改] [在此录入修改] [在此录入修改] [在此录入修改] [在此录入修改]

项目组主要参与者不包括项目申请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类项目不填写此栏。)性别 职 称 学 位 单位名称 电话 电子邮件 项目分工 每年工 作时间(月)

出生年月

总人数 0

高级

中级

初级

博士后

博士生

硕士生

说明:

高级、中级、初级、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人员数由申请者负责填报(含申请者),总人数自动生成。

第3页

版本 1.000.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

2009 版

经费申请表
科目 一.研究经费 1.科研业务费(1)测试/计算/分析费(2)能源/动力费(3)会议费/差旅费(4)出版物/文献/信息传播费(5)其它 2.实验材料费(1)原材料/试剂/药品购置费(2)其它 3.仪器设备费(1)购置(2)试制 4.实验室改装费 5.协作费 二.国际合作与交流费 1.项目组成员出国合作交流 2.境外专家来华合作交流 三.劳务费 四.管理费 合 计

(金额单位:万元)

申请经费
0.0

000 0.0000

备注(计算依据与说明)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国家其他计划资助经费 与本项目相关的 其他经费来源 其他经费资助(含部门匹配)其他经费来源合计
0.0000

第4页

版本 1.000.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

2009 版

查看报告正文撰写提纲

报告正文

第5页

版本 1.000.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

2009 版

签字和盖章页(此页自动生成,打印后签字盖章)签字和盖章页(此页自动生成,打印后签字盖章)
申 请 者: 项目名称: 资助类别: 附注说明: 依托单位: 亚类说明:

检查保护
[

申请者承诺: 请者承诺:
我保证申请书内容的真实性。如果获得基金资助,我将履行项目负责人职责,严格遵守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切实保证研究工作时间,认真开展工作,按时报送有关材料。若填 报失实和违反规定,本人将承担全部责任。签字:

项目组主要参与者承诺: 项目组主要参与者承诺 参与者承诺
我保证有关申报内容的真实性。如果获得基金资助,我将严格遵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 有关规定,切实保证研究工作时间,加强合作、信息资源共享,认真开展工作,及时向项目负责人 报送有关材料。若个人信息失实、执行项目中违反规定,本人将承担相关责任。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姓 名 工作单位名称 项目分工 每年工 作时间(月)签 字

依托单位及合作单位承诺: 依托单位及合作单位承诺:
已按填报说明对申请人的资格和申请书内容进行了审核。申请项目如获资助,我单位保证对研 究计划实施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工作时间等条件给予保障,严格遵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 关规定,督促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主要参与者以及本单位项目管理部门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 会的规定及时报送有关材料。依托单位公章 日期: 合作单位公章 1 日期: 合作单位公章 2 日期:


篇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

1 2003-2009年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和资助情况

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情况

2003-2009年我校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2,832项,项目申请数逐年递增,从2003年的298项增加到2009年的508项,年均增长11.74%。其中,面上项目申请数从2003年的220项增长到2009年的355项,增长61.36%,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数从2003年的53项增长到2008年的93项,增长75.47%,重点项目从2003年的8项增长到2009的17项,增长112%,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从2003年的9项增长到2008的20项,增长122%(表1),每年申请人数占专任教师比例从2003年的24.81%增长到2009年的31.89%(图1)。各类项目申请数持续稳定的增长和专任教师中申请项目教师所占比例升高,说明我校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科研队伍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也从一定程度表明我校教师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积极性在不断提高。

、续上表

注:本文中2003-2007年度面上项目指原面上项目中自由申请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指原面上项目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

2003-2009年我校获批项目数及资助经费逐年上升,从2003年的86项(2,008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142项(5,210万元),年均增长10.9%,累计批准项目780项(不包括会议性质国际合作和交流),资助经费28,128万元。其中,面上项目561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45项,重点项目21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5项,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2项(不包括延续资助),重大项目1项,多年期国际合作交流项目2项(表2)。

面上项目获批项目数从2003年的65项增长到2009年的104项,获得资助经费2009年突破3000万元,平均资助率高出全国近10个百分点。获批项目数在全国所有申请单位中排16-21位[1]。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批项目数也呈增长趋势,平均资助率高出全国7个百分点。2003-2009年,重点项目累计获得资助2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资助15项。2004年和2008年分别获得资助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1项。自2000年基金委开始资助创新研究群体试点工作以来,生命科学部资助农业科学领域的创新研究群体共6个,其中我校有3个。

获批项目数的稳定增长,说明我校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整体实力在稳步提高,在国内同行中的竞争力也有一定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已有力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

1.3 项目按科学部资助情况

我校获得资助的项目分布在数理科学、化学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七个领域。所占比例依次为,生命科学部资助579项,占74.23%;地球科学部资助55项,占7.05%;工程与材料科学部资助42项,占5.83%;化学科学部资助41项,占5.26%;管理科学部资助36项,占4.62%;信息科学部资助7项,占0.92%(表3)。受资助项目数的分布情况,说明我校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主体和优势力量集中在生命科学的相关学科,也表明我校在其它学科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整体实力还比较薄弱。我校现有6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全国排名第一,其中有五个学科研究领域分布在生命科学部。

1.4 项目负责人年龄、职称分布情况

从我校获得基金项目负责人的年龄结构看,项目负责人以中青年为主,大多数项目负责人都集中在31-45岁之间,有548人,占70.26%(图2)。从职称结构看,项目负责人中教授415人,占53.20%;副教授258人,占33.08%;讲师97人,占12.44;博士后10人,占1.28%(图3);从学位结构看,项目负责人中91.28%在申请项目时已获博士学位,6.41%是硕士学位,1.92%是学士学位,其他占0.38%(见图4)。以上结果表明,具有高职称、高学位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已成为我校基础研究队伍的主力军。

2 2003-2009年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主要成果产出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我校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保持了较快发展的势头,整体实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部分基础研究领域已站在国际前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研究成果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同步提高,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原始创新研究成果、培养了一批农业基础研究的学术带头人和领军人物。

2.1 研究成果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同步提高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我校SCI收录论文数从2003年的174篇增长到2008年的969篇,在全国高校的排名由2003年的第35位,上升至2008年的第20位。论文质量持续上升,影响因子大于5.0的论文数从2003年的1篇增长到2008年的24篇;在2008年的论文统计中,引入了“表现不俗科研论文”的概念,即当年他引率在学科领域内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论文,在这一代表发表论文质量的排名中,我校以136篇位列全国高校第17位。2003-2009年,我校在“Science”、“Nature”、“Cell”、“Nature Genetics”等国际顶级学术刊物上连续发表论文。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13项(第一完成单位),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8项。

2.2 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原始创新研究成果

我校有多个研究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取得了显著进展。譬如:

张福锁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对提高作物养分资源利用效率的根际调控机理进行多年系统研究,创建了VA菌丝际养分动态和植物根分泌物活化养分能力的定量化等一系列根际研究新方法。这些方法已成为国际同行广泛采用的经典方法。在方法创新的基础上,取得了多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成果,丰富和完善了根际营养理论,推动了植物营养学的发展。研究成果相继在“Science”、“PANS”、“New Phytol”、“Plant and Soil”、“J.Exp.Bot”等杂志上发表,200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康绍忠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在甘肃省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经过多年的系统研究,在农业与生态节水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Plant and Soil”等国际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部分研究结果被作为国际知名教科书《土壤本质和性状》中的内容,还被国际灌排委员会组织编写的《Innovative Approaches to Water Saving in Irrigated Agriculture》一书以及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水利部等5部委编写的《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作为先进农业节水技术介绍和推广,有关研究成果获得了2006年度ICID国际农业节水技术杰出贡献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等奖励。被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07年度报告》中13项有突出进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

李宁院士带领的研究团队,系统研究了鸡重要经济性状形成的分子遗传学基础,研究成果为我国新蛋鸡品种成功育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分子育种方法。论文发表在国际遗传学领域最重要的刊物上,论文被引用1000余篇次,先后获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3,2009),1项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6)。

武维华院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在植物响应低钾胁迫的细胞信号转导及植物钾营养高效的分子调控机理、植物气孔运动调节信号转导及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调节机制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作出了有重要创新意义的贡献。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并入选“2006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孙传清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与他人合作,在水稻进化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发现并分离了控制野生稻匍匐生长习性的基因PROG1,对揭示水稻进化的分子机理及研究水稻株型调控的分子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论成果2008年发表在世界遗传学顶尖杂志Nature Genetics上。

2.3 培养了一批农业基础研究的学术带头人和领军人物

从2003年起,我校有500余名科研人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占全校专任教师数的1/3。一批优秀的中青年人才通过承担基金项目研究任务取得了突出成绩,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高,逐渐成长为各自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领军人物。同时凝聚和成长了一批优秀的创新研究团队,形成我校基础研究的骨干力量。

2007年我校武维华教授、李宁教授分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武维华院士从1986年开始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等10余项项目的资助。李宁院士从1994年开始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等10余项项目的资助。

2003-2009年我校有5名教师被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这五位教授都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有4位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譬如:生物学院院长巩志忠教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下,长期从事植物抗逆的分子生物学研究,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3年被聘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05年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6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兽药残留基准实验室和国家兽药安全评价中心主任沈建忠教授,在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和动物性食品安全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8年被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院长李召虎教授,在棉花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生理和化学控制机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200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同年被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从2003起有3个研究团队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5个研究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

3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校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整体实力,形成了具有一些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和领域,锻炼了一支稳定的从事基础研究工作的科研队伍,培养了一批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取得了一批原创性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也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如学科发展不均衡,领军人才培养不够,实质性的国际合作研究偏少,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原创性研究成果不多等。结合学校实际和前述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围绕农业科技国际发展前沿和学校基础研究的自身特色,探索开展基础研究的新模式,通过长期稳定支持和柔性考评体系,吸引一批高水平的科研人员专心从事农业基础研究工作,努力在农业生物基础研究等领域产生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大师,引领这些领域国际前沿的合作研究,为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提供支撑。

3.2 遵循基础研究的性质和规律,强调以人为核心的自由探索,营造一个宽松自由进取的学术氛围,鼓励学科的交叉与新兴研究,积聚学校各方面的资源,突出特色,催生基础研究新的增长点。

3.3 鼓励并从政策、经费等方面支持承担科学基金项目的教师积极参与基础研究的国际竞争,积极参与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特别是重大国际合作项目,通过与国际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实质性、深度合作,准确把握基础研究的前沿和发展脉络,开展原创性的科学研究,提升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

3.4 加大对青年教师,特别是对40岁以下青年教师的整体支持培养力度,以及对30岁以下少数优秀人才的重点支持强度,发挥青年教师的基础研究潜力,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

3.5 在学校组建科研院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基础研究科研管理新模式,以科研管理创新促进科技工作的创新。

摘要:对2003-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和资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期探寻学校开展基础研究工作的优势和不足,并对今后更加有效地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促进学校基础研究的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国农业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分析

参考文献

篇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

热词:出版基金项目 申请 筹划 编写策略

按照《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管理办法》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评审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申报项目须经申报机构主管部门初审、基金办复核合格后,方可进入正式评审程序。项目评审实行学术专家评审、出版专家评审、财务专家评审相结合的评审制度,分初评、复评、终评三个阶段。

在初审、复核和评审的各阶段,申报项目报送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申请书》是第一手材料,也是除原稿外的唯一材料。这份材料是评委评价项目学术价值、出版价值、作者团队学术水平、申报机构执行能力、项目实施方案可行性等核心内容的重要依据,更是衡量经费预算合理性的核心材料。如何精心籌划和编写一份高质量的申报材料,对顺利通过评审并获得理想资助费用至关重要。结合个人近年筹划和编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的经历谈谈认识。

精准把握填报要求,筹划组织好重点材料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评审暂行办法》规定,评审专家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一是申报项目的思想性、科学性、创新性、传承价值和社会效益;二是申报项目的出版价值;三是作者队伍的学术水平;四是申报机构的项目执行能力和社会信誉;五是项目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及经费预算的合理性。一份优质的“申请书”要尽可能全方位体现出项目在以上五个方面的突出优势。

(一)编排周翔,纲举目张,准确理清原稿

出版基金评审的基本要求是原稿成稿要达到60%以上,很多编辑在做原稿准备时比较随意,自己不进行细致的复核和统计,最终导致无法通过基金办复核,无法进入正式评审;有些原稿放置随意、版面凌乱,电子文件命名混乱,给后期工作人员和评审专家带来很多不便,必然会影响评审效果。我们在准备申报项目的前两年便制定自己的交稿要求,同时将交来的原稿统一录入初排后,给每个编纂单元命名保存。在上报申请书时,我们在申请书中选择了10万余字的典型样稿,同时在样稿前附了一张各编纂单元的字数统计表,统计表中详列了编纂单元的书名、电子文件名、文件序号、字数和原稿的汇总字数,从这张表上可一目了然原稿成稿量。既方便基金办复核人员审核,也使评审专家能够概览项目的全貌。

与此同时,我们在上报材料要求报送的电子文件中,也按统计表中的文件名和序号逐一对应,电子文件中逐层按照文稿结构清晰命名文件夹,以尽可能方便复核人员审核,既节约复核时间,避免复核误差,也非常便于专家审读或抽样查阅。

(二)整体筹划,实事求是,科学预算经费

出版基金资助的基本原则是资助项目出版及印制300册成品的直接成本,所以在填写经费预算时要注意“申请书”表二中“直接成本总预算”“自筹资金”“申请资助总额”等栏目的筹划与填写,同时,这些数据要与“申请书”表四中各项成本构成的测算在数据上和逻辑上一致。

经费预算的合理性是确定资助金额的基本依据,在填写表四的各项成本时,要科学全面体现项目实施的具体计划,不盲目增大预算金额,不有意缩减可能的自筹经费,并适当考虑正常的市场调节因素。如果格式表格中项目不足以体现本项目的具体情况,要在表格中插入本项目实际的费用类别,若还有其他事项,一定要在“其他支出”一栏中详细说明情况,避免因漏项而导致资金核算偏差。

(三)组织专家多角度阐释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

尽管格式的“申请书”中必备条件仅需2份专家推荐意见,但为了多方面说明项目的主要特色、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给评审专家对项目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在项目申报前的半年,便开始物色组织与项目相关的不同专业的学者专家熟悉项目内容、撰写推荐意见。最终我们组织了13位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研究领域出发论述了本项目填补水利史籍出版空白、史料价值、文献价值、以及对治水兴水、防灾减灾和相关学科研究的学术价值等。这些材料以专家的角度进一步充分佐证了本项目“申请书”中的“申请资助理由”。

清晰美观,准确周全,规范提交申报材料

(一)存储电子申报材料要结构清晰,命名准确直观

申报出版基金的项目大部分都是较大的项目,提交的申报材料和原稿文件非常庞杂,在存成电子材料时要充分考虑复核专家和评审专家的工作便利,电子文件层次结构要清晰,章节编排要详略得当,文件命名要准确。我在存储电子材料时,设计了一层一层展开的4层文件夹,每一层打开都可以一目了然看到本层的主要纲要目录,同时文件命名也要力求准确直观。

(二)编排纸质材料要补充高质量的辅助材料

按文件要求需要提交的纸质材料有“申请书”、作者授权书及项目目录。然而,个人认为,仅仅简单提交必备条件要求的几页材料远远不够,对如何清晰全面展示项目特色无论如何也显得很薄弱。我们在提交“申请书”时,把其中两份格式的专家推荐意见书补充为13份,在“申请书”后附加了本项目各分册的详细目录和一份排版完备的可充分体现本项目内容及技术特色的样稿(约5万字),为了避免散乱,我们加封面、目录、隔页等细节后编排装订成了一份美观整洁的材料册。

(三)提交系统文件要校对核查、规范准确

近年申报项目时需要在系统中按要求录入相关内容,这些内容最终会生成各种供专家使用的评审文件,这个环节万万不可大意。个人认为,规范、准确、全面地将准备好的申报材料更好地提交到系统中,对后期的评审意义很大。

精心研究评审政策,编写阐释好核心栏目

“申请书”中需要申报单位填写的有4份表格:申报机构信息表、项目信息表、项目实施计划书和图书申请资助经费预算表,这4份表格中共有168个单元栏目需要填写。这些单元栏目中有些数据在申请书的《填表须知》中有明确要求,如申报规模、报送比例、项目类型等;有些数据需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填写,如未完成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情况、是否列入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等;有些单元栏目需根据出版申报指南及资助重点方向等把握项目申报要点,体现项目全方位的价值、实施的可行性以及申报单位的执行能力等。要填出一份让评审专家高度认同的申请书,不仅要筹划设计清晰准确又能打动专家的基础文案,更要认真研读相关政策及评审要求,找准核心栏目的阐释思路,多层面展示项目的精华和优势。现侧重介绍两项核心栏目的编写要点。

(一)“承担本项目的优势”的编写要点

“承担本项目的优势”是申报机构信息表的核心栏目,主要体现申报机构的执行能力,建议从以下要点人手编写:

本单位具有承担大型国家级出版项目的丰富经验。简述本单位光荣优良的出版传统,规范高效的出版机制。简述本单位近年承担并出色完成的各类国家项目、重点规划选题以及获得国家级奖励的数量;具有胜任本项目的优秀作者团队。简述作者团队的专业性、权威性和广泛性,简述作者团队在本行业所取得的较高专业成就或曾创作的优秀作品;具有权威的技术专家团队和专业的外审专家队伍。如果项目较大,建议要建立技术专家和外审专家队伍,以提高项目的执行能力和提高项目实施的整体质量;具有专业的出版团队。简述为完成好项目所配备的组织机构、编辑力量和生产保障力量;具有成熟的业务操作细则和流程。简述项目承担单位成熟的业务制度和规范以及为承担本项目而制定的业务细则和工作流程。

(二)“申请资助理由”的编写要点

“项目基本情况”是申请书中最重要也编写要求最高的一个核心栏目。个人体会,本栏目要求填写的8个提要中“申请资助理由”最为关键。以《中国水利史典》的申请书编写为例,我们从以下8个方面分别列举了具体篇目和文献进行详述,主要目的是阐明项目的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

(1)本项目是我国首次大规模整理的水利史料,填补了水利史籍出版的空白。

(2)本项目收录整理的水利文献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3)本项目收录整理了众多水利史上独一无二的经典文献,对当前治水兴水、防灾减灾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有极大的学术价值。

(4)本项目收录整理了诸多几近失传的珍稀文献,有很高的文物和文献价值。

(5)本项目选录整理了大量散见于各种记录中的水利资料,具有抢救挖掘文化遗产的深远意义。

(6)本项目所整理的历史数据和资料具有指导现代水利建设的现实意义。

(7)本项目可为其他相关领域学术研究提供丰富而独特的素材。

(8)本项目社会效益突出,但耗资巨大,需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篇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

各位申请人:

科研处从全国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挑选了一份严格按照报告正文撰写提纲要求撰写,并在撰写的整体布局、写作方法上比较适宜的申请书作为样板申请书,提供给其他申请人在撰写申请书时参考。

注:考虑到本项目也将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从技术保密方面考虑,涉及核心技术和关键问题之处将以“XXXXXXX”代替。

报告正文

(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

1立项依据

肝纤维化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迄今没有满意的治疗方法。目前国内外绝大多数学者认为,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激活是肝纤维化的关键,抑制HSC的激活对肝纤维化的防治有重要价值[1]。

粉防己碱(tetrandrine,又名汉防己甲素)是中药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 Moore)的主要有效生物碱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抗肝纤维化是Tet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我们研究室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对Tet抗肝纤维化作用及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证实Tet是抗肝纤维化有效药物。然而,由于Tet的剂量安全范围较小,以往研究发现的抗肝纤维化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故成为限制其临床应用的重要因素。近年国内Tet抗肝纤维化研究也由此逐渐走向低谷。为减少毒副反应,拓展该药物的临床应用,我们近四年从降低Tet的单药剂量、联合用药及改造药物毒性基团等方面进行实验性探索。新近,我们在国内外首次发现,低浓度Tet能上调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factor β,TGF-β)抑制性信号分子Smad 7表达,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抑制体外培养静止期HSC活化,阻断TGF-β1促静止期HSC活化效应,Tet还诱导活化HSC活化逆转。部分最新研究成果已经整理成文发表在本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SCI索引源期刊上,并被SCI收录(收录号 IDS Number: 963XN)[2](相关文章参详见申请人简历及附件二、三)。这些全新研究成果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开发这一传统中药的信心。

TGF-β1是目前认识的最重要的促肝纤维化因子。抑制TGF-β1对HSC的作用一直以来均是抗肝纤维化重要着眼点[3]。Smad 7是HSC TGF-β信号通路的最主要负反馈调节信号分子,上调Smad 7是抑制TGF-β对HSC不良生物效应的有措施之一[4]。在肝纤维化过程中,TGF-β信号通路还与整合素信号通路存在密切联系。这表现在三个方面:①XXXXXX。②XXXXXX。③XXXXXXXXX。

综上所述,XXXXXXX,如能XXXXXX,可进一步实现XXXXX治疗。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研究室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过去三年中应用化学方法合成了RGD和M6P,并将RGD与M6P结合成一新型复合分子RGD-M6P,研究比较了它们对HSC靶向性及在抑制其功能中的作用(项目名称:RGD修饰细胞生物信息调控分子和缀合基因的功能研究,编号:30170412)。我们的研究发现,RGD和RGD-M6P均可抑制HSC活化。RGD在抑制TGF-β激活同时,还可阻止HSC与ECM结合,阻断整合素信号转导。研究还发现,M6P能提高RGD作用于HSC的靶向性,增加其局部浓度,使RGD-M6P显示出较RGD更强的抑制作用[14]。我们首次证实,新型复合分子RGD-M6P用于抗肝纤维化治疗,无论在对HSC靶向的特异性,还是多位点联合作用方面,都优于单一的含RGD序列的肽段或M6P(参见基金结题摘要,相关文章参见申请人简历及附件四)。

RGD-M6P新型复合分子的研制成功及其对HSC靶向与抑制功能的发现,有助于我们去研究更多的HSC靶向选择性高、局部作用强、系统毒性小的新型药物和(或)制剂,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减轻毒性反应。结合我们对Tet药理作用的分子机制的研究结果,不难发现,XXXXXXXX。基于以上系列研究基础与设想,紧跟国内外在制剂学方面的进展,我们拟设计XXXXXXXXXXX。

当前,受体调节药物靶向(receptor-mediated drug targeting)作为一种新型的给药系统受到人们的重视[16]。XXXXXXXXXXXXXXXXX。

迄今为止,尚未见到XXXXXXXXXXX。

结合国内外同行的研究报道与我们的研究基础,不难推断,XXXXXXXXXXXXXXXXX。

综上所述,我们拟在XXXXXXXXXX。本研究将为XXXXXXXX等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XXXXXXXXXX可以设想,如能取得预期效果,经过良好设计的基础研究后,这一XXXXXX应用于临床的时间不会太久,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Friedman SL.Mechanisms of disease: Mechanisms of hepatic fibrosis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Nat Clin Pract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4;1(2):98-105.2 Chen YW, Li DG, Wu JX, et al.Tetrandrine inhibits activation of rat hepatic stellate cells stimulated by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in vitro via up-regulation of Smad 7.J Ethnopharmacol 2005;100(3):299-305.3 Breitkopf K, Haas S, Wiercinska E, et al.Anti-TGF-beta strateg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Alcohol Clin Exp Res 2005;29(11 Suppl):121S-131S.4 Dooley S, Hamzavi J, Breitkopf K, et al.Smad7 prevents activation of hepatic stellate cells and liver fibrosis in rats.Gastroenterology 2003;125(1):178-91.5 Ludbrook SB, Barry ST, Delves CJ, et al.The integrin alphavbeta3 is a receptor for the latency-associated peptides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s beta1 and beta3.Biochem J 2003;369(Pt 2):311-8.6 Annes JP, Chen Y, Munger JS, et al.Integrin alphaVbeta6-mediated activation of latent TGF-beta requires the latent TGF-beta binding protein-1.J Cell Biol 2004;165(5):723-34.7 XXXXXXXXXXXXXXXXX.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1研究内容:

2.2.1 XXXXX化学合成与鉴定,二硬脂酸磷酯酰胺XXXXXXXXXX 合成与鉴定。

2.2.2 不同类型脂质体的制备、技术参数优化、物理性质鉴定和脂质体药物包封率、载药量、配体结合率鉴定与提高。2.2.3 大鼠HSC分离培养,XXXXXXX 修饰脂质体与肝星状细胞体外结合活性研究。2.2.4 XXXXX 修饰XXXXXXXXX 对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XXXXXXX

信号通路影响。2.2.5 究。

2.2.6 XXXXXXXX 对胆总管结扎和CCl4大鼠肝纤维化防治作用。XXXXXXXXX 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组织分布特征和XXXXXXX 研2.2研究目标:

2.2.1 研究构建XXXXXXXX,为抗肝纤维化药物新剂型开发提供新型靶向载体。2.2.2 研究XXXXXX 对HSC生物活性影响及机制,为中西药结合肝纤维化双靶向、多靶点、协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2.2.3 研究XXXXXXXX 体内HSC靶向性及防治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有效性,为开发中药新剂型、提高药物在靶组织浓度、降低有效剂量、减轻副作用和提高疗效提供实践基础。

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3.1 2.3.2 高药物包封率、高配体修饰率的稳定XXXXXXXX 制备。放射性计数法测定XXXXXX 与HSC结合活性,有效抑制HSC活化的剂量、时间参数等。2.3.3 XXXXXX 体内HSC靶向性、抗肝纤维化效果比较与评价。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3.1 研究方案:

第一部分 XXXXX 及XXXXX 合成

(1)XXXXXX 合成及鉴定

采用我们研究室建立的方法,化学合成XXXXXX。应用XXXXXXXXXX。合成反应图示如下。高效液相(HPLC)、质谱等方法鉴定合成产物纯度及分子量。反应图(略)

(2)XXXXXXXXXXX 采用一步法合成。XXXXXXXXXXXX。合成反应图示如下。高效液相(HPLC)和质谱分析法进物产物纯化与鉴定。反应图(略)

第二部分 长循环脂质体制备、鉴定与技术条件优化

(1)脂质体制备

采用经我们改良的逆相蒸发法制备。具体方法如下:XXXXXXXXXX。(2)性质鉴定

XXXXXXXXXXXXXXXX。(3)均匀设计优化处方

根据实验结果及文献,确定影响包封率的主要因素。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二项逐步回归计算回归方程,并进行方差分析,优化条件。

第三部分 XXXXX修饰长循环脂质体与HSC体外结合活性 采用两步胶原酶灌注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HSC,选择静止态和激活态的HSC,接种于6孔板上(细胞密度为5.0×105/mL)。待贴壁后,1%胎牛血清DMEM培养过夜,细胞同步化。(1)配体结合的浓度-效应关系

XXXXXXXXXXX。(2)配体结合的时间-效应关系

XXXXXXXXXXXX。(3)竞争抑制

XXXXXXXXXX。

(4)细胞荧光定位、配体表面结合率与内吞率测定

XXXXXXXXXX。

(5)平衡解离常数(Kd)和细胞最大结合位点数(Bmax)XXXXXXXXXXX。

第四部分 XXXXXXX对HSC生物学特性影响与机制

采用酶法分离大鼠HSC。新鲜分离的HSC,体外培养48 h后,作为静止期HSC用于下游实验,或培养1 w后消化传代,继续培养24 h后,作为活化的HSC用于下游实验。

(1)XXXXXXX对HSC活化状态影响

XXXXXXXXX。

(2)XXXXXX对TGF-β1效应影响 XXXXXXXXXXXX。

(3)XXXXXXXX 大鼠HSC TGF-β受体XXXXXXX 信号通路影响 XXXXXXXXXXXXXX。

第五部分 XXXXXXXXXXXX(1)XXXXXXXX 在肝纤维化大鼠体内的器官分布

XXXXXXXXXX。

(2)XXXXXXX 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

采用XXXXXXXX。

(3)XXXXXXX 在肝纤维化大鼠肝脏内分布 采用XXXXXXXXXXXXXXXXXXXXX。

第六部分 XXXXXXX防治大鼠肝纤维化

(1)造模

采用胆总管结扎和CCl4肝纤维化两种动物模型。(2)分组及处理

XXXXXXXXXXXXXX。(3)治疗效果检测

主要比较以下指标:XXXXXXXXXXXXXXX。

3.2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图XXXXXXXXXXXXXXX。

3.3可行性分析

3.3.1 立项依据有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本研究是参阅大量文献并结合自身以往深厚的肝纤维化防治研究基础,特别是结合近四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成果,在XXXX 化学合成及功能研究、低剂量XXX抗肝纤维化作用和机制的前期工作基础上,提出的多途径、互补协同与靶向治疗肝纤维化的新探索。掌握了国内外在受体调节药物靶向、低毒性高效中药新剂型开发和以HSC的靶标的肝纤维化靶向治疗中的最新研究动态,借鉴“双靶向”干预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与自身实践相结合,在理论上、实践上均有可靠基础。3.3.2 相关实验技术成熟,实验结果可信。本研究使用的实验方法、动物模型和生物分子化学合成等多为国内外应用多年的经典方法,并有自身实践基础。本课题组由掌握以上技术的成员组成,相关技术已应用于科研工作。3.3.3 人员配备合理,具有扎实的相关工作基础和完善的实验设备及技术支持。申请人长期从事肝纤维化防治研究,先后承担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15项,指导或协助指导博士后、博士生及硕士生70余名。近四年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RGD修饰细胞生物信息调控分子和缀合基因的功能研究(编号30170412)”和“人卵泡抑素防治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编号30170411)”的研究工作,项目组主要成员参与并完成以上研究工作。实验设计指导者、熟练技术人员及辅助人员等各司其职,可保障研究有条不紊的进行。XXXXXXXXX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的组成单位之一,长期从事肝纤维化防治研究,先后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4.1 本课题首次尝试利用XXXXXXX构建HSC特异性受体调节药物靶向载体。将新型配体人工化学合成、受体调节药物靶向技术与新型脂质体载药技术三者结合应用于肝纤维化防治,有很强的原始创新性。

4.2 本课题首次研究XXXXX生物小分子通过XXXXX与中药粉防己碱相联合,多途径、互补与协同防治肝纤维化。本课题是利用分子机制指导中西药联合应用、构建中药靶向制剂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和多途径协同作用抗肝纤维化的全新尝试,是在总结自身工作基础上进行的大胆设想与创新。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 5.1 研究计划:

5.2 预期研究成果

5.2.1 获得快速、有效和大量合成XXXXXXX和高药物包封率、高配体修饰率的稳定XXXXXXXX的技参数,并合成足量研究相关产物。5.2.2 体外研究证实XXXXXXXX。

5.2.3 在体内XXXXXXXXX,有效降低有效剂量、提高疗效和降低副作用。5.2.4 研究证实XXXXXXX可成为抗肝纤维化药物新剂型开发的有效载体。

(二)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 1 研究基础

1.1既往肝纤维化防治理论和技术。自1981年以来,我们研究室长期从事肝纤维化防治研究,先后对钙拮抗剂、钙调蛋白拮抗剂、大黄素、激活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卵泡抑素等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系列的研究,积累了较丰富的理论,掌握了相关研究技术。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20多项,先后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0项。

1.2粉防己碱抗肝纤维化研究工作积累。项目负责人率先在我国开展钙拮抗剂尤其是中药粉防己碱对肝纤维化防治研究,取得丰富的粉防己碱抗肝纤维化基础和临床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项。近两年,我们在上海市教委基金项目“粉防己碱影响肝星状细胞活化信号分子研究(编号02BK14)”资助下完成了小剂量粉防己碱抗肝纤维化效果与机制的研究,在国内外首次报道小剂量粉防己碱可通过影响TGF-β-Smads信号通路抑制HSC活化,相关研究论文被SCI收录(收录号 IDS Number: 963XN)。该研究为指导粉防己碱在肝纤维化防治中应用有重要价值。(参见申请人简历及附件二、三)

1.3生物小分子化学合成及脂质体构建相关工作基础。近四年来,申请人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RGD修饰细胞生物信息调控分子和缀合基因的功能研究(编号 30170412)”,化学合成了RGD-M6P,分子克隆构建pCI-RGD-Smad7并成功通过脂质体进行基因转染,通过体内外实验观察了RGD-M6P和pCI-RGD-Smad7的生物学效应。细胞及动物学实验均证实pCI-RGD-Smad7和RGD-M6P可减轻ECM沉积,并影响TGF-β1和整合素表达强度和分布。主要研究工作由本项目组成员参与并完成。目前我们正在利用基金很少量结余款项进行合成RGD-M6P修饰SSL的工作。得益于此,他(她)们分别熟练掌握了生物小分子的化学合成相关技术(多肽合成、固相化反应、纳米技术、高效分离技术等)、免疫组织与细胞化学技术、RT-PCR和定量PCR、蛋白印迹、高效液相分析、质谱分析、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及生物信息学方法等与本课题相关的关键技术与方法(相关论文参见申请人简历)。由于以上的工作基础,我们拥有丰富的生物分子合成经验,成熟的生物分子构建技术和良好的人员与设备支持。已经构建成功的RGD-M6P及相关技术要领,可直接用于本课题。构思本课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探讨解决简单单一药物治疗中发现的诸多问题而开展的,密切相关的细胞学、动物学实验基础也是本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工作条件

2.1 XXXXXXX设有校属的XXXXXXXXX消化系疾病第三研究室。实验室拥有本项目研究相关的大部分生化、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各种仪器设备,如倒置显微镜摄影设备、γ计数仪、CO2培养箱、酶联免疫测定仪、电转膜仪、低温冰箱、低温超速离心机及其它分子生物学设备等。

篇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

一. 基本格式填写要求

1. 资助类别:

面上项目:亚类说明应选填自由申请项目、青年基金项目(1971年1月1日后出

生申报当年1月1日未满35周岁,在职博士要求填写职称)

重点项目:附注说明要求填写所申报的研究领域,自由申请项目必须附800字已取

得创新性进展的简介

重大项目:附注说明要求填写联合研究申请或课题申请

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亚类说明选填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附注说明填写

所属的重大研究计划名称

2.面上项目研究期限为三年:2007年01月――2009年12月

3.重点项目研究期限为四年:2007年01月――2010年12月

4.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研究期限为四年,07年01月―2010年12月

申请经费100万元(管理、数学类项目为70万元)

5.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研究期限为三年,申请经费40万元

6.香港、澳门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研究期限为三年,申请经费40万元

7.经费预算:

①面上项目:国际合作交流费不超过申请经费的15%;劳务费是申请经费的15%;管理费是申请经费的5%。

②重点、重大项目:国际合作交流费不超过申请经费的10%;劳务费是申请经费的10 %;管理费是申请经费的5%。

③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交流费不超过申请经费的20%;劳务费是申请经费 的10 %;管理费是申请经费的5%。

8.项目组成员身份证号码的填写,必须真实有效

9.项目组成员要求亲笔签名,不能亲笔签名者,必须出具书面委托书。

10.项目组有外单位参与者,必须加盖合作人单位一级法人机构行政公章。

二. 申请人员资格要求

1.申请人及项目组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员,属于基金委限项检查人员范围。主持

或参与面上项目不超过2项,重点和重大项目合计不超过1项。

2.具有中级职称人员只能主持1项面上项目,结题前不得申请新项目,参与不受限制。3.应急项目、一年期小额资助项目不参与超项检查。

三. 相关附件材料

1.承担过的国家基金已结题项目,需附主要成果简介及目录。

2.具有中级职称人员申请项目,必须有两名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意见。

3.在职博士生申请项目,必须有导师的推荐信。

4.境外人员参与申请项目,必须有同意参加该项目研究人员的亲笔签名的传真信件。5.建议回避的评审专家名单(不能为单位),需装入信封并订在申请书封面上。6.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香港、澳门青年学者合作研

究基金需按申请书正文报告及附件要求提纲撰写。

四.

篇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

一、请申请人仔细阅读《2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等文件。

特别提醒初次申报者:项目指南的内容细化到各个学部,请注意点击浏览。研究项目指南是申报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2009年新版本请登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下载中心”栏下载安装。

申请书安装后,在安装目录下有Const_2009.dat,ISIS_proposal2009.dll,Nsfcproposal2009.doc,firstRun.exe,NSFC申请书帮助文档.chm共五个文件。请注意:电子申请书(NSFCProposal2009.doc)必须与其它四个文件放在同一目录下方可运行。

三、“申请代码”尽量选择到最后一级(特殊的要求除外),以免误投;申报金额可参考2008年各学部的单项平均资助额度(详见《2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增幅一般不超过平均资助额度的20%;

四、摘要的撰写包括:研究方法、内容、目标、科学意义等

如:“用„„方法(手段)进行„„研究,探索/证明„„问题,对阐明„„机制/ 揭示„„规律有重要意义,为„„奠定基础/提供„„思路 ”

五、报告正文:

(一)立论依据

对基础研究:着重结合国际科学发展趋势,论述项目科学意义

对应用基础研究:着重结合学科前沿,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科技问题论述其应用前景在立论依据的阐述中,对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具体科学问题的理解可参考下例:

研究领域:白内障的研究,包括发病机制、预防、诊断、治疗措施等研究;

研究方向:白内障发病机制的研究,包括环境因素、致病靶点、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研究等;科学问题:白内障发病过程中的相关基因研究,包括致病基因的筛选、功能研究、调控机制、信号转导途径等。

1、项目的研究意义

申请书中常见问题:对科学意义的阐述不足或夸大

撰写方法:三看

一看是否在领域层面阐述

二看是否找出目前尚未解决的具体科学问题

三看是否阐明了达到预期目标后的科学贡献(理论意义或应用前景)

2、国内外现状分析

内涵理解:相当于综述、又不同于综述

申请书中常见问题:

A、低水平重复:

B、对方法原理理解不够:简单移植或夸大其作用

C、总结与表达不够:缺乏归纳分析和逻辑性

撰写方法:五看

看是否围绕项目的主题。

看是否从领域切入

看是否从研究方向展开

看是否找出了存在的科学问题

看最后有无科学设想

3、参考文献撰写方法:三看

看文献类别:英文、中文

看引文信息是否全:文章题目、作者姓名、具体出处(包括期刊名、年份、卷期、页码等)看文献年代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 撰写方法:三看

看目标大小是否合适

看与研究内容的呼应是否紧密

看动词使用是否贴切

如:探索„„问题,明确„„关系,揭示„„规律,阐明„„原理(机制),建立„„方法等

2、研究内容

申请书中常见问题:内容过多,一个研究周期难以完成 ;内容分散,不能集中阐明研究目标。撰写方法:判断在研究周期内能否完成分析研究完成后能否实现研究目标

撰写是否与技术路线重复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申请书中常见问题:抓不住关键问题或抓得不准。

什么是关键问题 ?

--研究过程中对达预期目标有重要影响的某些研究内容或因素。

--为达预期目标所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或研究手段。

撰写方法:分析关键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4、研究方法

申请书中常见问题:

过于简单:在方案中只有方法名称而无具体步骤。

过于繁杂:大量罗列一些常规的实验方法。

撰写方法:两看

看是否是目前最先进、最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看是否将其操作步骤和关键环节体现在技术路线当中

5、技术路线

申请书中常见问题: 不清楚,不详细,不可行。

撰写方法: 清晰、详细、逻辑层次。

看主线是否清晰

看具体步骤是否详细

看逻辑关系是否清楚

6、可行性分析包括:

理论分析

研究手段、方法分析

预实验结果分析

所用特殊实验材料(试剂)的分析

对所具备的实验条件进行分析

对项目组成员搭配及其运用技术方法的能力分析

7、创新性

注意区别创新性与先进性。

原始创新:

填补空白或修改传统的理论;

新技术、新方法的发明创造。

跟踪创新: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补充、完善现有理论;

对原有技术、方法进行修改后产生1+1>2的效果。

8、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

研究计划应按列出以下内容:

 研究内容及其阶段目标;

 拟组织的学术活动、国际合作与交流计划等。

预期研究结果:

 理论成果:建立/丰富/补充/填补...... 技术方法:建立/完善 „... 专利:可望获得 „„

 论文:国际、国内

 人才培养:青年科技骨干、博硕研究生

(三)研究基础

1、研究工作积累

申请书中常见问题:内容过简;与申请项目无关。

撰写方法:四看

 看有无与项目直接相关的预实验研究结果;

 看有无与项目相关的研究论文、成果及专利等材料;

 看有无运用相关技术方法的经历;

 看有无把所有项目组成员的相关信息写全。

2、工作条件包括:

实验室整体实力和规模

实验室所具备的、申请项目所需的仪器设备

3、项目组人员简历

所有人员均需介绍

介绍内容根据在项目中的分工有所侧重

列出相关研究论文

撰写申请书时需要注意几个综合性问题:

(一)对立论依据、实验方案、研究基础应阐述的内容以及三者关系的理解

立论依据:阐述背景和理由,回答“为什么”

实验方案:是申请书的核心,回答“怎么做”

研究基础:展示积累和实力,建立“信任感”

(二)对研究方案中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其关系的理解

1、首先要确定研究目标:国内外现状分析中提出的具体科学问题就是项目的研究目标,目标具体到什么程度,要根据研究周期、资助强度来确定。

2、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的关系:

依据目标确定研究内容;

根据内容选择研究方法。

3、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的区别:

研究内容:根据总体目标分若干分题,重点回答做什么—观察指标、阶段目标。

技术路线:重点回答怎么做—在具体步骤中体现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三)、其他问题

1、在项目设计过程中是否有整体观念,是否讲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2、文字表达是否精雕细琢。

3、文献回顾是否回避了国内外最新研究的不同进展,尤其是不同学派的观点。

4、重点内容、观点是否用黑体进行了强调。

六、限项规定

1.高级职称的申请者申请、承担和参与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联合资助基金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的项数以及其他按照面上项目或重点项目管理的专项项目的项数累计限为3项〔在研项目执行期限12个月以下(含12个月)及特殊说明的除外〕。

2.具有中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科技人员,申请或承担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合计限为1项,参与项目不限。

3.申请人同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申请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以及计入面上项目限项范围的其他各类项目合计限为1项。

4.在研重大或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的主持人、课题负责人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主要参与者不得申请或参加申请新的同类项目,也不能因申请新项目而退出在研项目。

5.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国际合作与交流类项目、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数学天元基金、项目执行期小于等于12个月的委主任基金和科学部主任基金以及特殊说明的专项项目等,不列入限项范围。

6.在列入限项范围的项目类别中,除总数限3项之外,面上项目及计入面上项目限项范围的项目合计限为2项,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重点、重大项目和“十五”期间启动的重大研究计划中重点项目合计限为1项,“十一五”期间启动的重大研究计划限为1项,其他项目按照《指南》的规定进行限项。

篇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

关键词:NSFC,机械工程学科,研究方向,热点

0 引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简称“基金委”,NSFC)是我国为基础研究提供资助的一个重要机构,重点资助具有良好研究条件与研究实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创新性基础研究。

基金委机械工程学科(申请代码E05)是资助我国机械工程领域基础研究的主体机构,经过2008年申请代码调整之后,本学科由原来的4级代码体系变为3级代码体系,二级代码也由原有的14个调整为12个。本文结合2009年度机械工程学科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和地区科学基金的申报情况,在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年度机械工程学科基金项目的申请情况作一综述,以使申请者对申请代码的内涵有一个较为清楚全面的认识。同时,对各研究方向申报数量所占的比重也进行了初步分析,力图勾勒出当前各研究方向的受关注程度,从一定层面反映出机械工程学科当前的研究热点。

1 项目申请情况

截至2009年9月15日,机械工程学科共受理各类基金申请3381项,比去年同期增长35.73%。其中,面上项目2018项,青年科学基金857项,地区科学基金109项,三者合计占总申请量的88.26%,是基金项目的主体,也是近3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部分。其中,青年科学基金和地区科学基金的申报数量增长幅度更是达到46.2%和105.7%,这与基金委的加大对青年科学基金和地区科学基金的经费投入政策是分不开的。

2 申报热点分析

2.1 二级申请代码申报情况

二级申请代码的基金项目(含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近4年的申报数量如表1所示,表中的增长率是2009年相对2008年的增长率(平均增长率为28.95%)。

在12个二级申请代码中,2009年度申报超过250项的学科领域分别是机械动力学(451项)、零件成形制造(410项)、机械设计学(365项)、零件加工制造(323项)、制造系统与自动化(260项),这几个学科领域的申报数合计为1809项,约占总项目数(2984项)的60.62%。从近4年的申报数量来看,这些领域的申请量也一直是前几名,这表明这些领域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申报数量少于150项的学科领域有机械仿生学项机械结构强度学项微纳机械系统2009年度的申报量仅131项,这是因为本年度启动了“纳米制造的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分流了相当数量的申报人群。

从各二级申请代码申报数量的增长率来看,除了受重大研究计划分流影响而使申报数量减少的微/纳机械系统之外,2009年申报数量增长速度普遍较快。增长率最高的是机械仿生学,表明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进入了机械与生物交叉的研究领域;机械结构强度学的增长率位居第二,而传动机械学的申报数量在2008年下降了近18%(与2007年相比较)的情况下,2009年度增长率达到43.48%,表明有相当一批学者坚持在这些较为传统但是又很重要的研究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工作,当然这与近两年学科在项目指南中的鼓励、引导也是分不开的。

2.2 机械学申报热点分析

2009年机械学23个三级申请代码共受理1643项基金申请,占机械工程学科申请总量的55.06%。申请量位于前10位的三级申请代码的排序与申报数量如图1所示,其中设计理论与方法(E050601)申报量最多,约占机械学领域申请总量的11%。

(1)机构学与机器人。(1)机构学与机器组成原理(E050101),共51份申请,占本领域的26.84%,主要涉及新型并联机构的设计、并联机构的力学特性分析和演化原理、刚度分析等方面内容。(2)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E050102),共72份申请,占本领域的37.89%,涉及的研究内容包括并联机构、仿生机构的动力学与运动学问题,构造各种并联机构运动与力复合模拟机构和工作空间,建立刚度模型,确定工作空间内刚度分布规律,求解和分析并联机构弹性变形。(3)机器人机械学(E050103),共67份申请,占本领域的35.26%,包括并联机器人、医用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和拟人仿生机器人的研究。

(2)传动机械学。(1)机械传动(E050201),共101份申请,占本领域的51.01%,主要集中在行星齿轮、谐波齿轮和锥齿轮等高精密传动装置设计和传动啮合机理研究。车辆传动装置的研究也是今年申报的热点之一,主要集中在离合器的发热机理、破坏机理分析和变速器的摩擦补偿、控制等方面。(2)流体传动(E050202),共79份申请,占本领域的39.90%,包括液压控制与液力传动、高精密传动与驱动原理和方法、流体能量转换与节能、气动等。高性能液压元件的研究仍然是热点之一,主要集中在阀、泵、马达的研究上;液压控制方面多集中在具体对象(如甘蔗收割机、弹跳机器人、车辆)的控制机理研究上,以对车辆的控制研究居多。(3)2009年度复合传动(E050203)的申报数量大幅下降,仅18份申请,占本领域的9.09%,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混合驱动、磁流变等。多以提高整车燃油经济性为目标,以保证良好整车综合性能为约束条件,进行混合动力系统的理论建模、系统仿真、实物研制、实验模拟、性能评价、参数优化。

(3)机械动力学。(1)振动/噪声测试、分析与控制(E050301),共144份申请,占本领域的31.93%。随着国家新能源、清洁能源政策的出台和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围绕风电机组和机床等重要机器的设备振动/噪声基础问题的研究已成为近几年申请的重要方向。(2)机械系统动态监测、诊断与维护(E050302),共137份申请,占本领域的30.38%,主要集中在故障信息的提取方法上。(3)机械结构与系统动力学(E050303),共170份申请,占本领域的37.69%,包括轨道车辆动力学、动力学稳定性控制等问题的研究。以汽车为研究对象的申请迅速增加,超过100项,分布在车辆工程及其设计理论汽车动力学与控制汽车安全和汽车NVH等方向。另外,对大型航天结构、大型作业机械等的动力学问题的研究也有所增加。

(4)机械结构强度学。(1)机械结构损伤、疲劳与断裂(E050401),共67份申请,占本领域的49.26%,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机械结构损伤、疲劳和断裂机理、疲劳寿命预测、断裂理论及止裂方法。热点集中在多尺度结构损伤的演变过程和机理分析以及考虑腐蚀、共振、宏细观结合、化学-力学交互作用、高温等工况下的疲劳寿命预测。从断裂力学理论出发,多位申请者提出了不同的抗疲劳止裂方法,成为该领域的新兴研究热点。(2)机械结构强度理论与可靠性设计(E050402),共47份申请,占本领域的34.56%,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机械结构强度设计理论、可靠性理论及优化等。其中,以列车和航空结构作为应用背景的研究占较大比重。(3)机械结构安全评定(E050403),共22份申请,占本领域的16.18%,研究内容包括机械结构安全寿命设计、在役设备安全评定准则等。安全性的评价研究多集中在石油化工、电力、核电站等处于苛刻高温环境中的设备,以及管道安全评价方法和剩余寿命预测这几个方面。

(5)机械摩擦学与表面技术。(1)机械摩擦、磨损与控制(E050501),共82份申请,占本领域的39.61%,包括从微观角度对涂层、薄膜或摩擦表面的摩擦磨损机理的研究,从不同尺度对摩擦表面的微观几何模型进行力学和多场耦合分析,以建立对摩擦机理进行描述的理论体系。(2)机械润滑、密封与控制(E050502),共45份申请,占本领域的21.74%,包括苛刻条件下新型润滑剂的制备及润滑方式研究、新型环境友好润滑剂的研发、废润滑油再生和再利用技术、空间环境下润滑材料的摩擦学行为研究。(3)机械表面效应与表面技术,共44份申请,占本领域的21.26%,研究内容包括表面复合化和制备手段的复合化等。(4)工程摩擦学与摩擦学设计(E050503),共36份申请,占本领域的17.39%,研究内容包括微观摩擦学、生物/仿生摩擦学、极端工况摩擦学及摩擦学设计。重点集中在空间环境下润滑材料及高速铁路轮轨材料的摩擦学行为的研究上,人体关节接触磨损损伤机制与生物力学模拟及控制也是本领域比较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6)机械设计学。(1)设计理论与方法(E050601),共181份申请,占本领域的49.59%,研究内容包括多学科多领域耦合设计建模与仿真、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设计过程中的知识融合问题、农业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2)概念设计与优化设计(E050602),共68份申请,占本领域的18.63%,研究内容包括多学科设计优化(MDO),结构、形状统一拓扑优化设计方法,人机双系统多学科协同布局优化方法等。(3)智能设计与数字化设计(E050603),共82份申请,占本领域的22.47%,包括以图形为核心的数字化建模与设计方法、基于3D产品模型的数字化主模型技术。(4)机械系统集成设计(E050604),申报数量较少,共34份申请,占本领域的9.32%,研究内容包括机械系统多学科集成/协同建模与求解、多学科环境下的协同设计与建模方法。

(7)机械仿生学。(1)机械仿生原理(E050701),共23份申请,占本领域的23.96%,主要以人或其他生物为样本,对生物的生理结构、运动特征和生活习性等进行研究,进而提出相关的机械设计和制造理论,特点是鉴于生物多样性,研究的范围也比较广。(2)仿生机械设计与制造(E050702),共43份申请,占本领域的44.79%,研究热点可以分为“仿人”和“仿生”,仿人主要与康复相关,针对人体的损伤,替代机构与控制系统的研究;仿生主要是仿照各种生物,制造“机器人”。(3)人-机-环境工程学(E050703),共30份申请,占本领域的31.25%,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向:疲劳识别与防护,主要研究飞机、汽车和拖拉机驾驶员的疲劳的识别和驾驶环境面向疲劳的优化、防护;操作界面设计与优化,主要研究复杂系统显示界面设计的科学方法、操作安全性的提高。

2.3 制造科学申报热点分析

2009年制造科学21个三级申请代码共受理1341项基金申请,占机械学科申请总量的44.94%。申请量位于前10位的三级申请代码的排序与申报数量如图2所示,其中塑性加工工艺、模具与装备(E050802)申报量最多,约占制造科学领域申请总量的15%。

(1)零件成形制造。(1)铸造工艺与装备(E050801),共31份,占本领域的7.56%,研究内容包括新型铸造工艺、精密铸造、铸造模拟仿真等。在材料方面,镁合金的铸造工艺和机理研究已成为热点;在机理研究方面,则包括合金流变行为、凝固行为等的研究。(2)塑性加工工艺、模具与装备(E050802),共200份,占本领域48.78%,研究内容包括轻合金高强钢成形、冲压成形、轧制成形、微成形、塑料成形、体积成形、半固态成形和超塑性成形等。其中,前三种成形的研究占到2/3强,多以成形工艺、缺陷及机理研究为主;有申请者将磁场、振动和软模等辅助成形方式引入传统成形,以探讨新的成形手段;一些大尺寸、大厚度件的工艺研究也比较突出。(3)焊接结构、工艺与装备(E050803),共146份,占本领域35.61%。复合焊接方法及设备(激光+电弧、激光+电阻焊、激光+高频感应),多场耦合作用下的(电场、超声、感应等)焊接新方法受到关注;在新型材料焊接方面,镁合金和形状记忆合金的焊接研究较为突出;焊接过程控制方面的研究集中在视觉传感、熔池行为、变形控制及力学行为等;纳米互连新方法、微焊点界面金属学及力学的纳观行为等方面的研究也呈现增长势头。(4)近净成形与快速制造(E050804),共33份,占本领域的8.05%。研究多集中在激光及等离子制造,均为常见材料累加的快速成形方式,在新工艺研究方向有所涉猎。

(2)零件加工制造。(1)切削、磨削加工工艺与装备(E050901),共138份,占本领域的42.72%,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刀具设计及制造,如陶瓷刀具纳米涂层制备、结构设计、刀具增韧等;高速切削机理、磨削加工及质量控制等。(2)非传统加工工艺与装备(E050902),共100份,占本领域的30.96%,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多场复合加工(电火花、电化学、射流、激光、超声等)方法及原理,如多场复合作用下的微细电铸技术、激波辅助微细电加工方法等。(3)超精密加工工艺与装备(E050903),共50份,占本领域的15.48%,研究多集中在精密切削与研磨、化学机械抛光(CMP)、加工表面微细形貌和纳米加工制造等方面,如典型硬脆材料纳米切削技术、小型超半球面纳米精度制造理论与方法等。(4)高能束加工工艺与装备(E050904),共35份,占本领域的10.84%,主要为激光加工制造,包括激光熔覆、激光喷丸和激光微加工如激光送粉快速成形制造激光诱导化学液相沉积、微尺度激光喷丸、激光刻蚀、激光诱导空化微加工新技术等。

(3)制造系统与自动化。(1)数控技术与装备(E051001),共60份,占本领域的23.08%,主要涉及内容包括数控装备、运动控制、数控系统等,围绕NURBS插补、多轴插补、纳米运动控制、高速高精直线电机控制、直接驱动运动控制、大型重载数控装备结合面动力学建模和误差建模与补偿、高速主轴智能控制和振动控制、数控系统的可靠性、新一代数控系统等开展研究。(2)数字化制造与智能制造(E051002),共107份,占本领域的41.15%,主要包括反求工程、数控加工编程、加工过程仿真、数控装备的智能化、装配技术等。(3)可重构制造系统(E051003),共16份,占本领域的6.15%,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可重构制造系统和可重构机床等,申报数量较少。(4)可持续设计与制造(E051004),共33份,占本领域的12.69%,主要包括面向可持续制造的设计方法、产品寿命预测理论与方法、产品的可拆解性分析、再制造工艺方法等。(5)制造系统调度、规划与管理(E051005),共44份,占本领域的16.92%,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协同制造建模与控制机制、网络环境下的制造资源建模与优化、制造环境下的访问控制机制、网络环境下的制造知识工程、网络环境下制造系统建模与优化、工艺规划、车间生产调度等。

(4)机械测试理论与技术。(1)机械计量标准、理论与方法(E051101),共15份,占本领域的6.91%,主要包括GPS误差不确定度与微纳米表面测量、分形表征等研究。(2)机械测试理论、方法与技术(E051102),共114份,占本领域的52.54%,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误差分析及标定技术、纳米精度测量技术、光学与视觉测量技术、无损检测、测试信号分析、测试仪器等,其特点是机械测试对象、手段与尺度的多样性,如极限环境背景下的极端尺度设备制造中的在线测量,基于光学方法三维形貌以及空间几何坐标的测量,基于误差补偿理论和不确定度测量理论,基于红外、磁、CT、热成像等技术的无损检测。(3)机械传感器技术与测试仪器(E051103),共50份,占本领域23.04%,研究内容包括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测试仪器等,新原理、高精度传感器是研究的热点之一。(4)机械制造过程监测与控制(E051104),共38份,占本领域的17.51%,研究内容包括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加工控制技术、机械加工在线监测等。

(5)微/纳机械系统。(1)微/纳机械驱动器与执行器件(E051201),共49份,占本领域的37.40%,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电磁感应驱动、压电陶瓷驱动、微流体等,除传统的电磁感应驱动、压电陶瓷驱动外,还出现了一些新型的驱动/致动方式,如双腔三振子一体化无阀微泵、利用细胞与管壁交互作用的微流控分离芯片等。(2)微/纳机械传感与控制(E0512021),共23份,占本领域的17.56%,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微型发电机、基于MOEMS原理的六维微操作控制传感器等,基于微能源技术的研究是热点之一。(3)微/纳制造过程检测与控制(E051203),共38份,占本领域的29.01%,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微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微/纳测试技术两方面,微结构设计与制造涉及微三维结构飞秒激光加工、刻蚀工艺、键合技术、微/纳米压印等,微/纳测试涉及微/纳尺度的二维与三维几何量测量等。(4)微/纳机械系统组成原理与集成(E051204),共21份,占本领域的16.03%,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微器件封装、微/纳机械传感器系统等。

3 项目上会与批准情况

除去初筛掉的195份,学科共受理2789份申请,每份申请书指派5位同行专家进行网上评议,共指派评议13 945份。截至2009年6月20日,返回13 678份评议意见,回收率为98.09%,每份申请的有效评议均超过4份,符合基金条例中规定的3份及以上有效同行评议的要求。

学科根据函评结果,推荐694份项目进行会评,平均上会率为23.88%。其中,面上项目416份,青年科学基金252份,地区科学基金27份。推荐上会的基本原则是:充分尊重同行专家群体的评审意见,72.75%的推荐上会项目反对意见不多于一个;基本保证学科各研究领域的均衡发展;保护非共识创新或实质性交叉项目;贯彻绩效挂钩原则,对以往承担基金项目完成情况为特优的申请者,同等情况下优先送会;对有实质性国际合作或校企合作项目,同等情况下优先送会;对具有创新想法和培养前途的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同等情况下优先送会。

在保证年度资助计划的前提下,根据会评专家投票,共批准资助面上项目304项,资助金额为10 938万元,平均资助率为15.06%,平均资助强度为35.98万元;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4项,资助金额为3870万元,平均资助率为22.63%,平均资助强度为19.95万元;地区科学基金资助17项,资助金额为422万元,平均资助率为15.60%,平均资助强度为24.82万元。图3所示为批准率位于前10位的三级申请代码排序情况。

4 存在的问题

4.1 初筛情况

每一份申请书都浸透着申请者的汗水,没有人愿意在未经同行专家评议前就被初筛掉。尽管如此,2009年自由申请项目仍有195份申请不符合指南要求,占申请数量的6.53%。被初筛掉的原因如下:不符合限项申请规定,申请者或参加者超项;申请手续不完备,在职博士研究生无导师推荐信,或者中级职称者无高级职称者的推荐信;合作单位或依托单位未盖公章或公章非法人章;申请者或参加者签名错误;预计研究期限不正确,或前后不一致。希望申请人今后在申报基金时,注意避免非学术性失败。同时,希望依托单位加强对申请书的检查力度,防范申请书中存在的“硬伤”。

4.2 申请书存在的不足

(1)申请代码填报不合理。部分申请项目申请代码选择不合适,未按要求尽可能填写三级代码(6位数字),不利于为这些项目指派合适的同行评议专家进行打包分组评审;部分申请书的申请代码填报比较随意,与研究内容不符,对申请代码的理解存有较大的偏差,未按照领域归属填写代码,给分组评审造成一定困难。

(2)申请书原创性不足。一些项目思路和方案具有创新性,但提出的研究内容太分散,导致深度不够,科学问题提炼不足;一些项目立项依据不充分,仅针对工程实践及工艺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尚未提炼出科学问题与共性基础,充其量只能是工程案例;一些研究内容是国外研究内容的“克隆”或跟踪,未提出自己的创新思路。

(3)交叉项目缺少机械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学科一如既往地鼓励和支持实质性和有深度的交叉学科研究,特别是与信息、生物、材料领域的交叉但研究内容必须以机械科学问题为主体

5 结束语

回顾机械工程学科基金资助的历史:从1986年,批准100个项目,资助经费361万元,平均资助强度3.61万元/项,到2009年,批准各类项目587项,资助经费超过2.1亿元,面上项目平均资助强度超过36万元/项,批准项目数翻了近6倍,平均资助强度翻了10倍,其增加速度是惊人的,但每年仍然有超过85%的申请者得不到基金项目资助。在新的大好形势下,要解决资助难的问题,就必须在保证学科全面、均衡、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学科发展特点及国家重大需求,在稳定资助面向“块体制造”模式的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工艺与装备原理的同时,逐步增加面向“流程制造”,以及“微/纳制造”(基于物理、化学、生物等效应的原子、分子尺度的制造);充分认识制造业是国家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柱,以及机械工程学科是多学科交叉的载体;体现学科基础研究特色,聚焦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共性技术与装备而非以特定机械装备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工程化选题;机械工程学科的基础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探索性,鼓励从实践中提炼与挖掘基础研究的科学问题,从而使得基础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说:“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所以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热点”,绝不能简单地认为凡未能构成热点的研究方向,就没有研究价值。基础研究强调各领域均衡、协调发展,重在创新。

希望本文能够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机械工程学科申请者今后的申请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上一篇:绘本我爸爸教学下一篇:学校关爱留守儿童推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