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合同英译中注意的问题

2024-07-01

商务合同英译中注意的问题(共7篇)

篇1:商务合同英译中注意的问题

商务合同英译中极易混淆的词语

英译商务合同时,常常由于选同不当而寻致词不达意或者意思模棱两可,有时甚至表达的是完全不同的含义。因此了解与掌握极易混淆的词语的区别是极为重要的,现把常用且易混淆的七对词语,用典型实例论述如下。

1 shipping advice 与 shipping instructions

shipping advice 是“装运通知”,是由出口商(卖主)发给进口商(买主)的。然而 shipping instructions 则是“装运须知”,是进口商(买主)发给出口商(卖主)的。另外要注意区分 vendor(卖主)与 vendee(买主),consignor(发货人)与 consignee(收货人)。上述这三对词语在英译时、极易发生笔误。

abide by 与 comply with 都有“遵守”的意思.但是当主语是“人”时,英译“遵守”须用 abide by。当主语是非人称时,则用 comply with 英译“遵守”。

例:Both parties shall abide by the contractual stipulations. 双方都应遵守合同规定。

All the activities of both parties shall comply with the contractual stipulations. 双方的`一切活动都应遵守合同规定。

2。change A to B 与 change A into B

英译“把 A 改为 B”用“change A to B”,英译“把 A 折合成/兑换成 B”用“change A into B”,两者不可混淆。

例:Both parties agree that change the time of shipment to August and change US dollar into renminbi. 交货期改为8月并将美元折合成人民币。

3 ex 与 per

源自拉丁语的介词 ex 与 per 有各自不同的含义。英译由某轮船“运来”的货物时用 ex,由某轮船“运走”的货物用 per,而由某轮船“承运”用 by。

例:The last batch per/ex/by S.S.“Victoria” will arrive at London on October (S.S. = Steamship) 由“维多利亚”轮运走/运来/承运的最后一批货将于 10 月 1 日抵达伦敦。

4 in 与 after

当英译“多少天之后”的时间时,往往是指“多少天之后”的确切的一天,所以必须用介词 in,而不能用 after,因为介词 after 指的是“多少天之后”的不确切的任何一天。

例:The good shall be shipped per M.V.“Dong Feng” on November 10 and are due to arrive at Rottedaml in 140 days. (M.V.= motor vessel) 该货于 11 月 10 日由“东风”轮运出,41 天后抵达鹿特丹港。

5 on/upon 与 after

当英译“……到后,就……”时,用介词 on/upon,而不用 after,因为 after 表示“之后”的时间不明确。

例:The invoice value is to be paid on/upon arrival of the goods. 发票货值须货到付给。

6 by 与 before

当英译终止时间时,比如“在某月某日之前”,如果包括所写日期时,就用介词 by;如果不包括所写日期,即指到所写日期的前一天为止,就要用介词 before。

例:The vendor shall deliver the goods to the vendee by June 15.卖方须在 6 月 15 日前将货交给买方。(or: before June 16,说明含 6 月 15 日在内。如果不含 6 月 15 日,就译为 by June 14 或者 before June 15。)

篇2:商务合同英译中注意的问题

本文拟运用翻译教学中所积累的英译商务合同的实例,从三个方面论述如何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力求准确严谨英译商务合同。

一、酌情使用公文语惯用副词

商务合同属于法律性公文,所以英译时,有些词语要用公文语词语、特别是酌情使用英语惯用的一套公文语副词,就会起到使译文结构严谨、逻辑严密、言简意赅的作用。但是从一些合同的英文译本中发现,这种公文语副同常被普通词语所代替,从而影响到译文的质量。

实际上,这种公文语惯用副同为数并不多,而已构词简单易记。常用的这类副词是由here、there、where等副词分别加上after、by、in、of、on、to、under、upon、with等副词,构成一体化形式的公文语副词。例如:

从此以后、今后:hereafter;此后、以后:thereafter;在其上:thereonthereupon;在其下:thereunder;对于这个:hereto;对于那个:whereto;在上文:hereinabovehereiefore;在下文:hereinafterhereielow;在上文中、在上一部分中:thereiefore;在下文中、在下一部分中:thereinafter.

现用两个实例,说明在英译合同中如何酌情使用上述副词。

例1:本合同自买方和建造方签署之日生效。ThisContractshallcomeintoforcefromthedateofexecutionhereofbytheBuyerandtheBuilder.例2:下述签署人同意在中国制造新产品,其品牌以此为合适。TheundersignedherebyagreesthatthenewproductswheretothistradenameismorearopriatearemadeinChina.二、谨慎选用极易混淆的词语

英译商务合同时,常常由于选同不当而寻致词不达意或者意思模棱两可,有时甚至表达的是完全不同的含义。因此了解与掌握极易混淆的词语的区别是极为重要的,是提高英译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现把常用且易混淆的七对词语,用典型实例论述如下。

2.1 shiingadvice与shiingitructio

shiingadvice是“装运通知”,是由出口商(卖主)发给进口商(买主)的。然而shiingitructio则是“装运须知”,是进口商(买主)发给出口商(卖主)的。另外要注意区分vendor(卖主)与vendee(买主),coignor(发货人)与coignee(收货人)。上述这三对词语在英译时、极易发生笔误。

2.2 abideby与complywith

abideby与complywith都有“遵守”的意思.但是当主语是“人”时,英译“遵守”须用abideby。当主语是非人称时,则用complywith英译“遵守”。

例3:双方都应遵守/双方的一切活动都应遵守合同规定。

BothpartiesShallabideby/Alltheactivitiesofbothpartiesshallcomplywiththecontractualstipulatio.2.3 changeAtoB与changeAintoB

英译“把A改为B”用“changeAtoB”,英译“把A折合成/兑换成B”用“changeAintoB”,两者不可混淆。

例4:交货期改为8月并将美元折合成人民币。

BothpartiesagreethatchangethetimeofshipmenttoAugustandchangeUSdollarintoRenmii.2.4 ex与per

源自拉丁语的介词ex与per有各自不同的含义。英译由某轮船“运来”的货物时用ex,由某轮船“运走”的货物用Per,而由某轮船“承运”用by。

例5:由“维多利亚”轮运走/运来/承运的最后一批货将于10月1日抵达伦敦。

Thelastbatchper/ex/byS.S.“Victoria”willarriveatLondononOctober(S.S.=Steamship)

2.5 in与after

当英译“多少天之后”的时间时,往往是指“多少天之后”的确切的一天,所以必须用介词in,而不能用after,因为介词after指的是“多少天之后”的不确切的任何一天。

例6:该货于11月10日由“东风”轮运出,41天后抵达鹿特丹港。

ThegoodshallbeshiedperM.V.“DongFeng”onNovember10andareduetoarriveatRottedamlin140days.(M.V.=motorveel)

2.6

on/upon与after

当英译“……到后,就……”时,用介词on/upon,而不用after,因为after表示“之后”的时间不明确。

例7:发票货值须货到付给。

Theinvoicevalueistobepaidon/uponarrivalofthegoods.2.7 by与before

当英译终止时间时,比如“在某月某日之前”,如果包括所写日期时,就用介词by;如果不包括所写日期,即指到所写日期的前一天为止,就要用介词before。

例8:卖方须在6月15日前将货交给买方。

ThevendorshalldeliverthegoodstothevendeebyJune15.(or:beforeJune16,说明含6月15日在内。如果不含6月15日,就译为byJune14或者beforeJune15。)

三、慎重处理合同的关键细目

实践证明,英译合同中容易出现差错的地方,一般来说,不是大的陈述性条款。而恰恰是一些关键的细目.比如:金钱、时间、数量等。为了避免出差错,在英译合同时,常常使用一些有限定作用的结构来界定细目所指定的确切范围。

3.1 限定责任

众所周知,合同中要明确规定双方的责任。为英译出双方责任的权限与范围,常常使用连词和介词的固定结构。现把最常用的此类结构举例说明如下。

3.1.1and/or

常用and/or英译合同中“甲和乙 甲或乙”的内容,这样就可避免漏译其中的一部分。

例9:如果上述货物对船舶和(或)船上其它货物造成任何损害,托运人应负全责Theshiershallbeliableforalldamagecausedbysuchgoodstotheshipand/orcargoonboard.3.1.2byandbetween

常用byandbetween强调合同是由“双方”签订的,因此双方必须严格履行合同所赋于的责任。

例10:买卖双方同意按下述条款购买出售下列商品并签订本合同。ThisContractismadebyandbetweentheBuyerandtheSeller,wherebytheBuyeragreestobuyandtheSelleragreestoselltheundermentionedcommoditysubjecttothetermsandconditiostipulatedbelow.3.2 限定时间

英译与时间有关的文字,都应非常严格慎重地处理,因为合同对时间的要求是准确无误。所以英译起止时间时,常用以下结构来限定准确的时间。

3.2.1双介词

用双介词英译含当天日期在内的起止时间。

例11;自9月2O日起,甲方已无权接受任何定单或收据。PartyAshallbeunauthorizedtoacceptanyordersorttocollectanyaccountonandafterSeptember20.例12:我公司的条件是,3个月内,即不得晚于5月1日,支付现金。Ourtermsarecashwithinthreemonths,i.e.onorbeforeMay1.3.2.2not(no)laterthan

用“not(no)laterthan 日期”英译“不迟于某月某日”。

例13:本合同签字之日一个月内,即不迟于12月15日,你方须将货物装船。PartyBshallshipthegoodswithinonemonthofthedateofsigningthisContract,i.e.notlaterthanDecember15.3.2.3include的相应形式

常用include的相应形式:inclusive、including和included,来限定含当日在内的时间。

例14:本证在北京议付,有效期至1月1日。ThiscreditexpirestillJanuary1(inclusive)fornegotiationinBeijing.(or:ThiscreditexpirestillandincludingJanuary1fornegotiationinBeijing.)如果不包括1月1日在内,英译为tillandnotincludingJanuary1。

3.3 限定金额

为避免金额数量的差漏、伪造或涂改,英译时常用以下措施严格把关。

3.3.1.大写文字重复金额

英译金额须在小写之后,在括号内用大写文字重复该金额,即使原文合同中没有大写,英译时也有必要加上大写。在大写文字前加上“SAY”,意为“大写”;在最后加上“ONLY”.意思为“整”。必须注意:小写与大写的金额数量要一致。

例16:聘方须每月付给受聘方美元500元整。PartyAshallpayPartyBamonthlysalaryofUS$500(SAYFIVEHUNDREDUSDOLLARSONLY).3.3.2.正确使用货币符号

英译金额必须注意区分和正确使用各种不同的货币名称符号。“$”既可代表“美元”,又可代表其他某些地方的货币;而“£”不仅代表“英镑”,又可代表其他某些地方的货币。

篇3:古汉语诗词英译中的意象问题浅析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意象,意象特征,翻译策略

引言

文化意象作为诗歌的灵魂和精髓, 承载着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 传递着诗歌的语言魅力。通常形式简单却寓意深刻, 言在此而寓在彼, 言有尽而意无穷。而文化意象的翻译是诗歌翻译的重点, 亦是难点。中国古诗词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诗经》开始, 诗人用赋、比、兴的手法强调了意象美。我国明代学者胡应磷也说过, “古诗之美, 专求意象”。中国古代不同诗人笔下的诗歌作品都能淋漓尽致, 凝练而含蓄地体现诗歌意象的特点, 成为中国古代典籍中重要而又灿烂的一部分。

一、意象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意象, 简言之, 就是客观世界的“象”与主观世界的“意”的结合。意象的产生过程是主体与客体的互动, “情”与“景的结合。当诗人把思想感情融入世间万物时, 就产生了赋有某种特殊含义或意味的“意象”。然后诗人再通过语言体现其艺术特征。

中国古代诗人在描写诗词时擅于运用大量的意象,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诗中通过应用了各种各样的意象, 激发读者的想象, 唤起读者情感, 从而将读者领入诗人描写的意境, 探索诗人的内心世界。

意象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常见的表现形式有以下这些:成语, 谚语, 典故, 植物, 动物, 飞禽走兽是使用最多的。然而, 某个形容词词语中的形象或喻体, 甚至是某个具体数字也能很好地将文化意象表现出来。生存环境不同, 形成的文化意象往往也会不同。语言中词汇的选择和运用至关重要, 因为语言是文化内涵的载体。它蕴含了该民族的价值观, 生活方式, 思维方式, 传统习俗以及风土人情, 宗教信仰等。例如, Milk Way和银河, 前者让人联想到古希腊神话, 而后者却让人联想到“牛郎织女”的动人传说。可以说两者的指示意义是相同的, 也都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但文化内涵却相差甚远, 说明在不同环境生活的人, 对同一含义的事物认识是不同的。

二、诗歌意象的艺术特征

研究诗歌意象的艺术特征是研究中国古典诗词的前提, 只有对意象特征有了大致地了解后, 才能进一步研究意象的文化积淀以及内在特征。下面主要介绍了三种常用的艺术特征:

(一) 主观象喻性

主观象喻性是指诗人选取能引起读者联想的某种事物来表达和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意志。对以往经验或经历的回忆, 或者是拼合多次经历都能作为作者抒发情感的事物, 也可以主观臆造世界上并不存在的物象和经历, 不管是哪种, 都为了反应诗人内心世界的情感活动。历代翻译学者在翻译李白的《静夜思》时, 就已经译出了超过九个的通用版本, 可见主观象喻性影响着诗歌的翻译。对“低头思故乡”这句诗里“故乡”的翻译就有“homeland, homesickness, home, memeories, old day和my father land”这么多译法。中文都可译为故乡, 但是使用了不用的英文译法, 传达的意象含义还是有细微差距的。

(二) 逆相沿袭性

逆相沿袭性是指诗人借用现成的意象去创造自己新作品的特征。例如, 古代女子听到乌鸦夜鸣会产生离愁别恨之感, 于是“乌啼”被广泛使用在诗词等文学作品中, 后来也逐渐地成为一条渲染离愁别恨的现成思路被反复引用。六朝乐府诗是乌啼的最早出处, 很多诗人在诗中都用过“乌啼”, 李白的诗中出现过五次, 杜甫更加青睐“乌啼”, 使用次数达八次之多。其中, 最著名的要属张继的《风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中“乌啼”的引用了。其实“乌啼”按常理来讲应该出现在白天, 但夜晚的“乌啼”能够唤起读者某种思绪。根据意象的逆相沿袭性, 人们在翻译“月落乌啼霜满天”就很自然地将它解释成是夜晚发生的事情。

(三) 多义岐解性

多义岐解性是诗歌意象的第三个艺术特征, 主要将它解释成两个层面。首先, 不用的诗人在表达由同一内容沿袭过来的意象时会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达。如故乡在不同的诗人笔下可分别用“故园, 故国, 故乡, 家”等来表达。其次, 同一诗人在描写同一意象时, 也不只代表一种含义。以李白的两句诗为例, 第一句, “春风知别苦, 不遣杨柳青”和第二句“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两句诗中都出现了“春风”的意象, 但意义不同。第一句里的“春风”暗指离别, 第二句则是思乡。作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以及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是诗歌出现多义岐解性的主要来源。同时, 这也是给翻译造成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杜甫的《旅夜书怀》中的“微风草细岸, 危樯独夜舟”中危樯被误译为“teetering up”和正解“tall”的不同情况, 说明对于同一意象会有不同情况的岐解出现。

三、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的翻译

许渊冲在其所著的《谈唐诗的英译》一文中明确地指出了诗歌意象翻译的主要原则, 他提到, 对唐诗的翻译要尽量保留诗歌的本来面貌, 尽可能地保留诗歌的“意美”、“音美”和“形美”。下面主要从描写型意象和比喻型意象入手, 简单地对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翻译作了探讨。

(一) 描写型意象的翻译

白描是描写型意象翻译中最常用的描写手法, 客观地描述了事物的颜色外貌等特征。忠于意象本义是描写型意象翻译最重要的原则。在翻译过程中一般不会受到个人主观情感的影响, 读者在阅读描写型意象翻译时可以完全根据字面含义去猜测作者的意图, 在理解的过程中也不易产生歧义。

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的“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这句诗就用了白描的手法, 用苍山和白屋两个现实中的景物代表作者看到的景色。在寒冷冬天的日落时分, 苍白二字的运用把整首诗置于凄凉的意境下, 抒发了作者孤独的情感。许渊冲在翻译此句诗时, 采取了直译的译法, 基本上遵循了原文的意象, 将其翻译成:At sunset hillside village still seems far.Cold and deserted teh thatched cottages are.这种译法不仅更好地表达了原文的意象, 也易于读者读懂此诗。

(二) 比喻象征型的意象翻译

比喻和象征这两种修辞方法自古以来在古诗词中都得到了广泛地使用。因为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有时会使诗歌增色不少。而象征是一种在众多的作品中经过长期实践或约定俗成后被用在后来的作品中, 表达着同一种情感的手法。例如, 我们比较熟悉的, 梅花代表傲骨, 红豆, 明月代表相思, 柳树代表挽留, 这些意象在历史的进程中已被刻上了深刻的民族烙印, 包含着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诗中引用这些意象加深了诗的难度, 因此在翻译带有此类意象的诗歌时, 要把两种意义同时翻译出来, 否则目的语读者就会有“云里雾里, 不知所云”的感受。如杜甫在《佳人》一诗中出现了美人一词, 他用玉来形容, 美人就像玉一样温润, 细腻, 洁白, 这样的表达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很常见。但在英语翻译时, 一定要考虑文化的背景和差异。将这样的意象用西方国家中有代表美女含义的词汇来译, 可以用Lily, rose这样的词。

陶渊明的名篇《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平淡的画面, 诗人以采菊为乐, 领略山脚的美景。整首诗的画面虽然看似平淡, 但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但要将诗人隐逸超脱之感翻译出来并不容易。因为菊花在文本中具有特殊的文体内涵, 具有隐逸的含义。而目的语读者并不了解菊花的这层内涵, 因此要求翻译此类意象时不能再用直译方法, 应该把菊花的文体内涵体现出来, 这样目的语读者才能顺利地达到陶渊明诗中所描绘的悠然自得, 隐逸的美学境界。译文如下, I pick fenceside asters at will.Carefree I see the southern hill.The mountain air's fresh day and night.译文中at will的巧妙使用, 与下句里的carefree形成鲜明的对比, 抒发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也增加了译文的艺术效果。进一步说明诗人在看淡世事之后渴望通过从事农耕劳作来获得超然物外的心情。使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意。

许渊冲在翻译李白的“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乡情”这句名句时, 采用了意译的方式。意译是指单纯地从目的语理解的角度来进行翻译, 基本上脱离了中文的表达内容, 淡化了原文中的意象, 直接表达情感。浮云和落日这两词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 李白使用浮云的象征含义, 将游子们飘忽不定和命途多舛的境遇清晰地再现出来, 用不愿离开大地的落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不舍。在翻译浮云落日的象征意义时采取的是意译, 因为确实很难用简短的翻译表达出诗中的意象。同时目的语读者对于诗中使用云和落日来抒发离别之情也有些困惑, 所以译文with floating cloud you will float away.Like parting today.I will part from you.从译文可以看出译者不管是对母语还是目的语, 都是有着深厚的语言功底, 同时对要翻译的文章也有着更多深刻独特的见解。

四、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

诗歌意象的翻译困难, 其一, 文化差异, 中国文化含蓄内敛, 西方文化则重理性逻辑。其二, 语法结构的差异, 汉语重意合, 英语重形合, 汉语中更强调语言的含义, 对句子成分, 结构, 语法并不是很重视。而英语重形式, 对句子结构有较高的要求。其三, 词的差异, 汉语词义较笼统, 英语词义更具体。要想更好地对意象进行翻译, 需要译者了解不用的文化背景和差异。

意象的翻译标准有三种:传神、优雅、合意。传神指译语应真实地反映出原诗意象的语境内涵。诗歌美源于意象美, 如果译语的意象直接告白, 诗歌的意境将荡然无存, 这就是“优雅”。同时译语中的意象的翻译是诗歌与意象交融结合, 相辅相成, 所谓“合意”。

文化意象的翻译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意象群融合法

诗歌的意象往往是由两个或多个意象共同作用, 产生意象群效应。意象群往往能最大程度地对单一意象进行突破, 摆脱其束缚, 延伸其效果和意境, 更能体现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魅力。

(二) 意象转译法

诗歌意象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语境, 体现了自然环境, 风土人情, 价值取向, 宗教信仰等错综复杂的交互关系。为了在翻译活动中重现这种关系, 译者必须既忠实于原文意象, 又能巧妙地再现意象的文化内涵。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有必要对诗歌中的意象适当地进行转译。

(三) 意象变译法

在诗歌艺术中, 意象是诗歌的审美的核心。诗人在感性的表象材料的基础上, 经过审美经验的提炼与思想的融合, 创造出主客体统一的意象, 并对意象进行巧妙的结合排列。而译者再现诗歌意象时, 不拘泥于原诗的束缚, 而是充分运用想象, 还原意象的生动性。因此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不同的翻译有时更能增加诗歌的色彩。

(四) 意象增译法

由于文化背景, 历史风貌, 人文传统等差异, 意象在诗歌中所承载的文化底蕴, 所营造的诗情氛围,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往往不是逐字逐句对照翻译就能翻译好的, 这就需要译者适当地进行增译。

(五) 文化空缺转化法

由于文化差异, 中国古诗词中有许多富含中国文化的特殊意象。因此, 译者要对古诗词中有些文化意象进行转换。这样才能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结束语

意象是诗歌的主题, 诗歌文化意象的翻译过程实质就是意象再生的过程。在翻译过程中既要自译“达意”, 又要力求“传神”, 就必须保留原诗的意义和意境。根据原诗中“意”与“象”的互动关系使译文的意象实现情景交融, 尽可能使译入语读者获得与原诗读者一致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在此前提下, 尽可能准确, 全面地传达原诗的思想内容, 达到许渊冲先生提出的“三美”即“意美、音美、形美”。

参考文献

[1]王九程.英诗汉译中意象的翻译手法[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 (4) , 64-66.

[2]刘爱兰.从审美看诗歌意象翻译过程和翻译效果[J].华中师范大学报, 2012 (4) :127-130.

[3]张彬, 思维.文化与意象的翻译[J].科技信息, 2008 (5) :143.

[4]文殊.文殊选注, 诗词英译选[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篇4:商务合同英译中注意的问题

王国维曾经这样评价:“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王国维对李煜词给予极高的评价。本文暂时忽略各家各派词中所存在的风格差异,以李煜词的翻译为例分析古典词翻译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在李煜词中有许多句子是由单纯意象的排列而构成的。这样的句子中往往没有一个主语,但是中国的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可以通过对词的整体把握来进行理解。以情感的线索将其连缀在一起。不但不会觉得看不懂,反而在感受到意象之美的同时更进一步交融到意象所构筑的环境中,达到情景交融的审美效果。然而在英译的李煜词中,不难发现,如果选择像原文一样将意象按照原来的排列顺序进行翻译,就会导致外国读者的阅读困难。往往需要将原本隐形的抒情主人公具体化。《乌夜啼》一词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许渊冲先生译为,

“Silent,Igouptothewesttoweralone

Andseethehooklikemoon.”

照顾到对词意的传达,因此月如钩被翻译为了Andseethehooklikemoon.。这里就改变了原词中的单纯的如钩之月这一意象,而添加了逻辑的关系在里面。寂寞无言,我独自登上西楼看如钩的弯月。这样添加一个显性的主人公虽然有利于对原词意思的传达,但是却把意象之美给消弱了。另外《应天长》中“一钩初月临妆镜,蝉鬓凤釵慵不整。重帘静,层楼迥,惆怅落花风不定。”

被翻译为“Beforehermirrorwhereacrescentmoonpeepsin,

She’stoowearytodressherhairwithphoenixpin.

Frombowerstobowers

Curtainshangdownwithease;

She’sgrievedtoseeflowers

Waftinginthebreeze.”同样在这首词中主人公也显现出来,作为全词的一条线索。只有这样出现一个逻辑上的主语才有利于读者把握全词的表面意思,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感受深层的情感因素。为了更好地表现词所传达的感情,只能增加一个抒情主人公,借助他把词中意象的排列、转换统一在一起。但是这样做,对于某些形式性较强的词而言,或者说借助意象来传情的词而言是一种审美形式的损失。

此外在词的翻译中有很多词汇因为文化传统的原因,本身积累着丰富的内涵。在翻译时需要特殊的关照。比如“千言万语”所代表的是有很多话想说的意思,因此不能单纯的翻译成千和万。与之相同,“九”也是一个具有特殊意味的词。大多数情况下它不是具体的数字,也是表示数量多之意。此外,另外一些词汇则有更深的象征之意。“倚栏”“登高”“春水”“东风”等等,大多是与离别、愁苦等联系在一起的。凭栏远眺、登高望远已是一种文化传统,代表着对远方之人的思念或者已经成了一种感情寄托的凭借。因此,这些词汇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准确地表现出其内涵。“栏杆”一词在许先生的译本中是“rails”。许多词中会出现“rails”这一意象。因此在翻译此类词汇时,不妨借助注释的方法来向读者解释清楚其中的文化传统和内涵。又如《应天长》中,“蝉鬓凤釵慵不整”中蝉鬓凤钗被译为phoenixpin。只是译出了凤凰钗这一个意象。其实在这里原文不过是想表达女主人公精美的发型因思念而懒得再去收拾。这样的词便不必追求每个含义都翻译出来。如果过于较真,反而会损伤读者对词的体会。像这样许多固定化的对女子发饰的描述可以在注释中一起告诉读者。同样是固定化的词汇,前者栏杆和后者这样的蝉鬓凤钗相比,显然两者在翻译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前者是需要关注的,后者则属于基本不会影响到阅读体会的,因此需要区别对待。

关于古典词英译,最后还想谈谈不可译的问题。在翻译中不可译一个指语言层面的不可译,一个则指文化层面的不可译。开头提到词很大程度上是词人借以抒情的一种文学形式。因此,这里想要探讨的是对于词人所想传达的情感的翻译。许渊冲先生在关于译诗上有一个“三美论”。三美即是意美、音美、形美,三美之中最重意美、音美次之最后才是形美。这一观点与傅雷先生的“神似”论,钱钟书先生的“化境”论有着相似之处。傅雷先生认为首先应当“化为我有”,对原著彻底弄明白完全消化,才能够成为作者的最佳“代言人”。钱钟书先生的“化境”说,化境是翻译中高境界。既不能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显出生硬,又要保留原有的风味,才算是达到“化境”。总的来说,傅雷先生和钱钟书先生的观点并无太大区别。都强调对原文的一种领会和在此基础上的完美再现。无论是神似还是化境,都是以原文的神韵为旨归的。许渊冲先生强调的意美最重,也是对于原著所要传达的内在涵义的重视。因此,在对古典词的翻译上我们首先应该重视的就是意蕴情感。在了解原著所要表达的感情的基础上进行翻译,要始终以意美为关键。不能因为形式或者音韵上的原因而牺牲了词作最为本质的情意因素。如果不能取其平衡也应该适当牺牲形式和音韵来成全情意因素。至于是否可译这个问题,翻译本身作为一种再创造过程就包含了译者的主观因素。即便是可译也未必是原著的本意。是否可以、译成何种程度只是相对来说的。因此,不必过于拘泥于古典词中情感、意境等是否可以这个问题。既然,意美是词中最为重要的,那么就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毕竟古典词是中国传统心理文化的产物。重直觉重感受重体验是其很重要的特点。鉴于此,译者应该尽量理解和体会词作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传达的意境,然后通过翻译技巧将其呈现给读者。让读者也能体会到这其中的感受和意境,便是词作翻译的成功。

关于对于古典词作的翻译,我认为首先应该确立一个标准或者说一个底线。以何种形式呈现给读者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读者能否获得相应的心理体会,阅读感受是最重要的。通过译作能够与原创的作者在感情上形成共鸣并且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个性化的体会,即与作者的内心有一个沟通,这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翻译时要以意美为重,但是这也并非是说忽略其他的形式、韵律等方面。而是在尊重形式和韵律的同时一定要把情感表达的效果表现出来。这样,才能展现古典词独特的美感、获得具有中国古典美的审美体验。我想,对于外国读者而言,这才是古典词的价值所在。本文仅就古典词翻译中,我所感兴趣的方面展开分析。

参考文献:

[1]陈刚,<翻译学入门>,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篇5:商务合同英译中注意的问题

试谈中国古代诗歌英译中的真实性问题

中国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化宝藏中的`瑰宝,英译中国古代诗歌要注意保持原诗和译诗之间的细节真实、社会真实和艺术真实.通过这三者完美、和谐地统一,把中国古代诗歌展现给世界.

作 者:黄荣春 HUANG Rong-chun  作者单位: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建泉州,36 刊 名: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2(1) 分类号:H059 关键词:中国古代诗歌   细节真实   社会真实   艺术真实  

篇6:商务合同英译中注意的问题

诗歌翻译是一个难题, 尤其是古诗英译。这是因为汉英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语法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 而作为承载古诗意境的古汉语的句法更加灵活多变。因此, 要将这些经典之作完美地移植到语法严谨的英语中确实有很大的难度。这就要求译者在理解原诗的基础上对诗中必要的地方进行变通处理, 以确保古诗意蕴的准确传递。本文拟从汉英两种语言上所存在的差异入手, 通过《长恨歌》的翻译实例分析阐述古诗英译中的几种变通方式。

二、主语的变通

中国诗歌语言的句法是高度省略和灵活多变的, 诗句的主语成分经常省略以使诗歌达到一种物我交融的境界。但英语语法相对严谨, 不论主动语态或是被动语态通常都需要出现主语, 否则易使读者为寻找或思索动作的执行者大为费神而影响了对诗歌表现效果的感受。这一汉英语言上的差异就要求译者对诗句作变通处理, 在正确理解原诗的前提下选择主动或被动语态转达原意, 并为省略了主语的原诗句补上恰当主语。

请看杨宪益, 戴乃迭夫妇与许渊冲先生的译文:

回眸一笑百媚生

杨译:Glancing back and smiling, /She revealed a hndred charms.

许译:Turningherhead, shesmiledsosweetandfullofgrace

诗人只说“回眸一笑”, 并没有指出是谁。但这种省略主语的句法并不会令中国读者感到困惑, 反而能够最大限度地突出贵妃勾魂摄魄的一笑, 也因此而成为千古名句, 被人们广为传诵。然而译作英文时为了保持震撼力, 就需借助含有主语的主动动语态来表达。

三、时态的变通

汉语动词无时态变化, 诗歌在表现情景时完全是可以超时限的, 不必着眼于特定的时间。读者在欣赏时也不必区分写诗时的历史时刻和当前的读诗时刻, 完全可以将两种时刻合而为一, 这样更能融入诗境, 体味到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情趣。然而英语有严格的时态区分, 如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等等, 译者在翻译时必须考虑到动词时态的使用, 努力做到既不违背英语的语法规则, 又能准确地转达原诗的意蕴。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杨译:Heavenandearthmaynotlastforever, /Butthissorrow waseternal.

许译:Theboundlesskyandendlessearthmaypassaway, /But thisvowunfulflledwillberegrettedforaye.

因为是描述历史, 杨许译文通篇使用过去时态, 只是在结尾时出现分歧:许选用了一般将来时。杨忠实于写诗的时刻而使用过去时态, 却使读者在欣赏译诗时顿时产生时间上的距离感, 难以融入诗中的意境;而许则对诗歌的时态进行变通, 使用表达未来意味的一般将来时, 这是有道理的, 所谓“无绝期”, 那么“此恨”应不受时间限制, 如果用了过去时"was", 那就是斩断了“此恨”的时间长度, 使诗句缺少说服力, 甚至造成自相矛盾。而将来时"will be"则使任何时代的读者读来都觉得“此恨”荡气回肠, 连绵不绝, 从而以最有效的途径留下联想、回味的余地。

四、句式的变通

汉语是由表意文字组成的语言系统, 尤其是在古诗中, 词汇具有超脱语法规则和词性约束的极大自由, 因而古诗的句式极其灵活多变。诗人可根据所表达意境的需要选择适合的句式, 或是主谓兼备的规则句型, 或是省略了动词、连词以及虚词的一连串名词的组合。而英语是由抽象字母构成的语言系统, 其语法规则严谨、缜密, 对句子表达有种种限定。所以, 要在尽力保留原诗意象和韵味的前提下将句式自由的古诗移植到英语中, 往往需要采用变通的方法选择最适宜的句式。

究竟是严格遵循英语语法的严谨性还是突破英语语法规则的限制, 是译作诗体还是改为散行, 都要视原诗实际情境的需要而定。

云鬓花颜金步摇

杨译:Herhairlikeacloud, /Herfacelikeaflower, /A goldhair-pinadorninghertresses.

许译:Flowerlikefaceandcloudlikehair, golden-headdressed

原诗句由三个名词词组构成, 向读者展开了一幅中国古典美女图。杨将其句式变通为散行, 并突破了一些英语语法规则的局限, 舍弃了动词、连词等构成句式的基本词汇, 这种变通将贵妃之美一步步展示出来, 语调舒缓, 令人陶醉, 给读者留下想象的时间。许采取直译, 节奏快, 有令人目不暇接之感, 有损原文意境的传达。

五、韵式的变通

中国诗歌尤其是古诗的魅力之一在于“音美”, 而“音美”的首要特征便是押韵, 尤以唐诗为胜。而英诗的韵律通常没有严格的限制, 用韵的频率大大低于汉语古诗。如果译者过多地追求再现原诗的韵律形式, 反而会损害原诗意义的传达。因此在追求“音似”的过程中也考虑到采用变通的方式, 将无法对应转达的韵式以新的韵式表现出来, 让读者在体味原诗意义的同时感受到诗歌的韵律。

从诗形上看, 《长恨歌》是一首七言乐府诗, 共120行, 诗中多用AABB式韵脚。而译诗正好与原诗一样共120行, 每行12个音节, 基本采用了AABBCCDDEEFF联韵韵式, 在尾韵方面实现了与原诗韵式的基本一致。但在中间两个小部分 (第49-74行, 第99-100行) 变通的采用ABABCDCD EFEF交韵韵式, 既保留了格律诗的特点, 又更为生动地再现了原诗的意趣。杨译担心追求译诗的韵律会损害原诗意义的转达, 所以采用不押韵的译法。

汉语古典诗歌还常出现双声和叠韵, 双声指字的声母相同, 叠韵指字的韵母相同, 类似于英语中的头韵与谐元韵。但在译文中不一定能做到头韵对双声, 谐元音对叠韵, 如果勉强如此, 可能会“因韵害义”。如Herbert.A.Giles把“鸳鸯瓦冷霜华重”中的“鸳鸯瓦”译成duck-and-draketiles, 用头韵[d]来对应双声 (鸳[yuan]鸯[yang]) , 读起来顺了, 但英语读者恐怕不会明白中国建筑中的瓦与duck-and-drake有何联系。

悠悠生死别经年

杨译:Thoughtshehaddiedyearbefore,

许译:Onelone, longyearthedeadandthelivingwereparted,

“悠悠”一词是双声叠韵, 许变通地采用英语中的词语反复“long, long”来对应, 既增强了词意, 又延缓了节奏, 把相思人儿思爱心切,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更哪堪经年累月的悲痛心境展露无遗, 同时又展现了原作的形式与音韵之美。杨译本看似放弃“悠悠”的翻译, 实则不然, 他结尾用了“before”以长元音[o:]结尾, 音调深远悠长, 读来同样有时间漫长之感。

八、结语

总之, 古诗英译中因汉英语言文化上存在的差异而需要采用的变通方式大致有以上几种。只要遵循“在基本忠实原诗的前提下, 更生动地传达原诗的意味”这一原则, 译者就能运用变通的手段克服这些语言文化上的差异所造成的障碍, 努力达到“意似”、“音似”和“形似”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 (英汉互译)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2]顾正阳.古诗词曲英译美学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6.

[3]萧立明.英汉比较研究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4]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6

篇7:商务合同英译中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昭君博物院;英语翻译;语义流失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8-0208-02

一、昭君博物院的文化、经济价值

昭君博物院位于呼和浩特市南6公里的大黑河南岸,是由王昭君墓及一系列建筑设施组成的。其中刚建成的匈奴文化博物馆是世界上唯一的匈奴博物馆,单于大帐是昭君博物院的主要建筑物,昭君宅、和亲宫、“藏墨苑”书画展厅等也各具特色。而最吸引国内外游客的依然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那个为了胡汉两族的和平做出很大贡献的王昭君从古到今一直都被人们津津乐道。也有传说,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为了汉匈两民族间的和平,自愿下凡来到人间,与单于结为夫妻,造福人民。这个传说更增加了这位传奇女子的神秘色彩,引发了人们无限的遐想。

旅游业是呼和浩特市的支柱产业之一,而在旅游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旅游景点的作用不可忽视,昭君博物院就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并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游客之所以喜欢昭君博物院,主要是想了解王昭君以及与她有关的美丽传说,感受她那为维护和平而自我牺牲的精神。但是,如果昭君博物院中展品说明出了问题,就会影响游客的参观质量,影响蒙汉文化的传播,进而影响昭君博物院的知名度。在实际的考察中,我们确实发现了许多问题,昭君博物院中展品说明英语翻译中存在大量语义流失现象。

二、展品说明英译中的语义流失现象及原因

昭君博物院是面向全世界的,它要把昭君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要让全世界的人慕名前来参观。的确,昭君博物院的游客很多,尤其是外国游客,他们怀着好奇心来到这里,就是想领略一代传奇女子的风采,而展品说明英译文本有时却让他们迷惑不解。

比如,在昭君博物院中的指示牌:

和亲园:wedding garden

娘娘宫:empress palace

游客止步:tourists stop

还有这样的一些展品说明:

兽纹青铜饰牌:bronze plate

舞蹈纹青铜壶:bronze kettle

虎纹青铜饰牌:bronze tiger plate

昭君出塞陈列:Lady Zhaojun display

造成上述英语翻译中语义流失的因素之一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以昭君博物院中指示牌和亲园(wedding garden)和娘娘宫(empress palace)为例。我们都知道昭君是为了维护蒙汉民族间的和平而嫁给单于的。在中国古代,这种嫁娶方式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和亲,即封建君主为了免于战争与边疆异族统治者通婚和好(《汉书·李广苏建传》)。当年,西汉为缓和与汉匈的关系,嫁宗室女于匈奴单于。秦汉之际,居住在北方的匈奴族在冒顿单于的统治下,势力空前强大,拥有“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史记·刘敬转》)。匈奴贵族为了掠夺财务和奴隶,不断骚扰汉边,给刚刚建立的西汉王朝带来严重的威胁。刘邦封韩王信于代,都马邑(今山西朔县),以防匈奴的进攻。

这些都是中国5000多年文化中很有特色的一部分,重点不是嫁娶,而在“和”字上。在中国封建社会,子女是没有恋爱自由的,即使到了今天,在中国的某些地方依然遵循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就是在一些较发达的地方,虽然不像农村那样守旧,但子女的婚事必须得到家长的同意仍然被认为是理所当然。而那些不顾家长的反对,坚决要走到一起的年轻人则被认为是“大逆不道”。

然而在西方,恋爱婚姻从来就是自由的,这种自由在他们眼里是上帝赐予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上帝对西方人的影响就如同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根深蒂固。而这种文化的不同就大大增加了翻译的难度。在西方,根本就没有“和亲”这个词,所以必须在旁边附注一段英译文字来解释中国这个独特的文化现象,以便帮助外国游客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然而展品的英文说明由于翻译造成的语义流却常常令外国游客一头雾水。Wedding 在西方就是婚礼的意思,任何一对新人结婚都可以叫wedding,那么怎么样才可能用一个Wedding就让外国游客了解到昭君博物院最精华的和亲文化呢?昭君就是因和亲而闻名中外的,如果理解不了和亲,又怎么理解博物院内与此相关的文化呢?

在娘娘宫(empress palace)中,将娘娘翻译成empress显然不妥,empress指皇后、女王,在这里是“皇后”。可是,在中国古代,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却只有一人是皇后。将娘娘翻译为Empress,不能准确传达中国古代的后宫文化。

这两个例子充分证明了导致语义流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文化差异。翻译是离不开文化的,一旦与文化脱节,那么翻译就不能准确表达原文的语义,严重时还会造成错译,误导读者。

三、展品说明英译中语义流失带来的不良影响

作為全国唯一一家专门以昭君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院,昭君博物院对宣传昭君文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展品翻译造成过多的语义流失,会使外国游客很难对展品有更深刻的了解,甚至会产生误解,进而影响昭君文化的传播,最终影响到中国整体文化的传播。作为呼和浩特市重要的旅游景点,如果外国游客对其展品说明不能准确理解,将会使他们对昭君文化的兴趣大大降低,同时也降低了他们的旅游质量,导致外国游客数量减少,进而影响地区旅游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最终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

从另一方面来看,昭君博物院说明翻译是我国翻译界的标签,显示的是翻译水平,如果出了问题,会给外国游客留下不好的印象,这将极大地影响我国翻译界的声誉。所以,做好昭君博物院的说明以及全国旅游景点的的英译工作至关重要。

四、重译过程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对部分语义流失的说明进行重新翻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重新翻译昭君博物院的那些出现太多语义流失现象的说明过程中,对昭君博物院展品的相关历史文化背景及相关知识做深入、全面了解非常重要,需要我们对每件展品进行仔细研究,并咨询讲解员或有关专家的意见;同时也要了解英语国家的相关文化,只有如此,才能把产品信息地传达给游客。那么,怎样才能尽可能的减少语义流失呢?第一,提高译者的综合素质。一名优秀的翻译工作者,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更需要将自己武装成一个全能的人,对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各个领域知识都应有所了解。第二,提高译者的翻译技巧。在对各领域的知识都有所了解之后,准确地表达就很重要了。一个优秀的译者应精通各种翻译理论,并能运用自如。在翻译过程中,要谨记“信”“达”“雅”,忠实于原文;同时还要考到虑受众,适当地使用意译的方法,把最准确的信息以受众最能接受方式表达出来。

语义流失现象,不仅存在于昭君博物院说明的英译中,也同样存在于其他旅游景点中,存在于城市的交通指示系统、银行、学校中。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正在崛起的中国也需要向世界展示自身的魅力,而沟通的工具就是语言,英汉翻译过程中的语义流失问题会阻碍中国与世界的沟通与交流,会减慢外国对中国文化认知速度,应予以重视。

——————————

参考文献:

〔1〕王志奎.大学汉英翻译教程[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2〕胡大芳.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文化的导入[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

〔3〕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卷[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4〕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5〕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6〕范纯海.文化差异对翻译中语义的影响[J].学术论坛(理论月刊),2002,(7).

上一篇:国旗下的讲话——学雷锋 做传人下一篇:水库管理站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