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改革项目

2024-07-01

课程与教学改革项目(共8篇)

篇1:课程与教学改革项目

《服饰设计与制作》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 要】《服饰设计与制作》课程是家政学专业的应用基础课程。介绍了《服饰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地位,阐述了基于不同功能服饰作为授课对象而开展的项目化教学的内容组织和教学资料组织。通过项目化教学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最后,指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服饰设计与制作;项目化;教学改革

一、课程地位

《服饰设计与制作》课程是家政学专业的一门应用基础课,课程主要的教学任务是:掌握服饰设计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各种常见服饰的基本制作原理、方法和技巧;能正确使用服饰设计与制作的常用机器和工具,并进行简单的维护、科学合理地进行服饰缝制与熨烫;能进行指定风格服饰的初步设计与制作。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围绕课程教学任务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尝试。

二、课程教学内容

《服饰设计与制作》课程在组织教学内容时,突破了以往按教材章节内容组织教学内容这一习惯思维方式,按照项目化教学思想重新组织授课内容。《服饰设计与制作》课程选择了四种不同功能服饰(礼服设计与制作、西服套装设计与制作、家居服设计与制作、裙装设计与制作)作为实验对象,围绕这四种服饰设计与制作的整个流程设置课程教学项目,分配项目教学任务。在进行教学任务设置时,按照服饰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划分每一项目的教学任务。在进行项目的实操环节中讲授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点。

三、教学资料组织

《服饰设计与制作》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除使用相关教材外,根据项目化教学的要求,还需要给学生补充人体工程学、服装卫生学、服装制版排料等方面的知识,向学生提供相关的服饰设计与制作规范、国家标准等资料,以便于学生查阅和学习。

四、课程教学效果

(一)采用项目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课程所选用的授课项目全部来自于生产实践,与学校合作的几个服装企业分别解决四种功能服饰后整理工作、服饰制作环节、服饰设计环节,其设计思维和加工工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这样学生可以利用校内外实训条件,实际参与企业服饰设计与制作的整个工作过程,便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企业实际相结合。由于整个实验过程有企业服饰设计与制作的整个流程作为参照,直观形象,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每次上课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结合所讲授内容,查阅大量图片和视频资料,甚至到相关服饰设计公司和加工厂进行调研和学习。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将一些最新款的服饰设计的构思方式、造型方法及加工方式,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既生动又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然后教师再深入的介绍其制作原理,学生就容易接受,加深了学生对设计思维、造型方法、制作技巧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合理设计实验项目,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

《服饰设计与制作》课程是一个综合性、实操性较强的课程,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包括不同风格的服饰从设计到制作的整个过程。为了让学生能在有限的学时里,掌握服饰设计与制作课程所涉及的所有内容,教师就必须结合课程所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合理设计实验,例如,在服饰设计思维方式及服饰造型方法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有意识地给各组设定了不同主题(如晚礼服的造型设计),要求各组学生按各自的主题进行造型设计。这样学生在进行主题性思维方式训练、造型设计时,就会发现各组的设计构思方式是不一样的,设计效果有好有差,通过差距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最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解服饰设计思维方式及造型方法。

(四)采用阶段性考核,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课程总成绩由实验成绩和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其中实验成绩由每次项目考核成绩构成,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60%,期末成绩占40%;实验项目评分主要依据实验态度、出勤率、实验项目完成进度、实验项目完成质量、个人在合作项目中所承担内容等进行综合评定;个人阶段性考核成绩由各个小组完成项目的情况进行综合评分和小组内部对本组成员进行个人评价,在教师综合评分的基础上加入小组评定成绩即是个人得分。这种评分方式强调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小组成员必须通力合作才能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项目。采用阶段性考核,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保证考核成绩的公正公平合理,确保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在本组中拿到高分。

五、结语

按服装企业服饰设计与制作的整个流程开展项目化教学,充分体现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思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的意识。但在项目化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立体裁剪部分,从设计到制作大概需要一周的连续制作,才能保证设计思路的连续性和制作的不间断性,而实验课程排课是每周一次,影响教学效果。另外,实施项目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将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反思自身的知识储备,不断完善和重构理论知识结构,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相.项目化教学法在模具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研究,2011.[2] 马成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及项目课程设计[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 蔡红.《服装造型技术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3.基金项目:吉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作者简介:牟业(1981-),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家政学。

篇2:课程与教学改革项目

所谓课程项目化,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行为导向为方法,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密切联系地方产业发展实际,课程项目化改革的主要方向就是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技能的训练项目,根据项目组织实施教学与考核,使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能力目标得以实现。

高职课程项目化改革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其教学目标是综合培养学生职业意识与职业技能;教学内容是把企业项目与任务与专业密切联系;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自主性、师生互动性与成果应用性紧密结合。它不仅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而且从职业人才的角度使学生得到专业化训练,使职业技能与职业意识的综合培养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一、目前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简单把课程项目化理解为案例教学

虽然突破了传统以理论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弱化了知识点的讲解,采用案例教学法。但是案例过于分散,各案例没有内在联系,没有按项目规划案例群,同时,课堂上缺乏内容丰富的教学形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学生的互动性不足,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这样既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又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课程改革开发的项目缺乏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有力支撑

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实践性教学组织的支撑。如果学生缺少体验与操作过程的机会,很难全面系统规范的掌握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导致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业务中。而目前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践教学环节由于教学组织的复杂性与实践教学基地不足等条件的限制,使得改革课程开发的项目要么脱离实际,要么难以组织而无法实现。3.教学计划缺乏弹性,考试形式单一 目前高职教育在教学计划的编制、教学目标的制定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教学计划过于教条,缺乏弹性,是制约课程项目化改革的瓶颈,同时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很难使职业能力与其考分匹配,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职业能力,更无法真实展示学生的创新意识。4.“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

篇3:项目课程与教学实施

实施课程项目化必须遵循教学管理动态化、行为标准职业化、职业技能专业化、教学过程全真化、教学资源集约化和教学成果社会化的原则。那么如何实施项目课程教学呢?

一、项目课程确定及课程方案

1. 项目课程门类的划分。

由于以前的职业教育课程结构来源于学科结构,因此在形成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职业教育课程结构时,必须对课程门类进行重新划分。课程门类的划分要以工作分析时工作任务之间的区别为边界,而不是以知识之间的区别为边界。课程类别主要有职业素质理论课程、基本能力课程、岗位能力课程和拓展课程四大类。

2. 项目课程结构设计。

根据开发经验,项目课程的结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递进式、网络式、套筒式、分解式、并列式。项目课程需采用什么样的结构,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3. 课程学时的分配。

课程学时和某一项目或模块的学时分配,要以工作任务模块的重要性和难度为依据,而不能以知识的难易程度为依据。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工作分析时,要注意根据不同工作岗位的要求,调查每个模块的重要程度以及学生掌握它的难易程度。

二、项目选择

理解项目课程的关键是理解“项目”。何为项目?在不同类型的教育中,“项目”一词的涵义不同,从而导致项目课程涵义的差别。有人把课程中的“项目”划分成五种类型:有结构的项目、与主题有关的项目、与体裁有关的项目、模板项目和开放性项目。按照这一划分,职业教育课程中的“项目”指的应当是有结构的项目,即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客观存在的工作任务模块,在这一工作任务中,要求制作出符合特定标准的产品,即制作的产品要有一定的尺寸、包含特定的材料、能发挥特定的功能、满足规定好的质量标准等。因此,职业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是一种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这是其本质所在。我们在选择项目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依据学习目标和课时数的要求设定项目的内容总量,不宜过多或过少;2.以典型产品或组件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具体的学习项目;3.根据学习过程,选择大小合适的项目,保证每个项目的内容在一个教学单元中;4.项目可以是真实,也可以是虚拟的。

三、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包括双师型教师、项目实践平台、设计及测试或制作用的工具和设备、多媒体设备、一体化专用教室等。

四、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办法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1.分阶段、分项目进行;2.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分别考核,其中实践能力考核应占较大比重;3.项目学习成果是重要的考核内容;4.素质表现也应在考核结果中有所体现;5.根据上述各项成绩,按比例总评得出考核成果;6.不再进行传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

五、教学组织与实施

教学组织与实施包含教学组织形式、单元学习时间、学习成果、知识学习与工作任务关系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等。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师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织的活动结构,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合作形式等。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有班级课堂教学、独立学习、双人学习和小组学习。项目课程的教学过程需要不断地变换教学组织形式,如完成工作任务时需要采取小组形式,集体讲授时需要采用班级形式,问题讨论时又需要采用小组形式。同时,在实施项目教学时,需要更多地模拟企业组织活动结构,让学习者“身临其境”。为了适应这种不断变化的教学组织形式的要求,学校的教学场所,包括课堂桌椅都要做相应变化;并且,与此相关联的教师组织方式也要从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专业教学和教研组织,向教师团队或专家工作室转变,即通过建立教师首席制、导师制,形成合作教学和合作研究的组织结构,从而完成个体教师无法完成的工作任务,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团队组织形式。

学习成果可以是报告、图纸、工艺文件、作品或软件等。教师对项目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要精心组织,结合教材内容安排,更要注重教学方法。

在目前职业教育中,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大部分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优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强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强于动脑能力,但同时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完全是“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因此,如果我们在专业课教学上继续沿用传统的理论和实习教学各自独立进行的方法,就很难实现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于是“教什么”、“怎么教”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在探索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项目教学法引起了重视。项目教学法是职业学校专业教学中探索创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突出了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适应。它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1. 确定工作任务。

教师首先需给学习者讲述清楚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的内容、条件和目标,如基本工作对象、重要的工作组织形式和工具以及社会、企业和顾客对该职业的期望和法律标准等,并通过对工作任务的提示,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2. 尝试完成工作任务。

在教师简单演示后,即让学习者尝试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对学习者进行适当的指导。如果学习者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而难以完成任务,那么其就应当尽快转入第三个阶段:提出问题。

3. 提出问题。

根据学习者完成任务的情况提出问题,即如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先完成哪些任务?先获得哪些知识?如果学习者通过模仿教师能够基本完成任务,那么就应当针对如何理解操作过程提出问题;而如果学习者无法完成任务,那么其所提出的问题就应当是针对如何解决问题。

4. 查阅并理解和记住理论知识,回归工作任务。

教师引导学习者通过阅读教材或查阅其它资料获得回答这些问题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或通过教师讲解来让学习者获得这些理论知识,并理解和记忆这些理论知识。最后,把所获得的知识与任务联系起来,看看在掌握了这些理论知识后,学生能否把工作任务完成得更好。这一环节既有利于加深学习者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有利于促进知识与工作任务的整合。

六、结语

项目教学法可以提高理论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训教师的理论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这是因为只有建设一支技术过硬,专业知识过强、多专多能的师资队伍,拥有足够的教学资源,具有全新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充分地展示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职业教育也在勃然发展,我们急需大力弘扬项目式教学,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学有所用,用有所长,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进而成为企业单位的中坚力量。

摘要:目前,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改革的高潮已经形成。由于课程实施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着重讨论在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 项目课程确定及课程方案、项目选择、教学条件、课程考核、教学组织与实施等关键问题。

关键词:项目课程,工作任务,实施,项目教学

参考文献

[1]杨进.论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篇4:项目导向的课程改革与实践

关键字:课程;课程改革;实践;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中图分类号:G423.07

一、项目导向教学法提出的背景及特点

当前职业教育专业技术层面不仅要求员工有劳动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求他们有较強的实践操作能力、合作的能力和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传统应试教育模式早已不能适应教学需求,因此“项目导向教学法”应运而生。

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施项目过程中进行学习。本课程采用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围绕完成项目工作任务展开教学,把理论知识和技能融汇项目任务中,使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以项目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根据学习情境、专业能力目标和工作任务的要求,按“引导学习→指导学习→完成任务→评价讨论”顺序来进行设计,实施教学。

二、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中多种教学方法的混合使用

(一)教学情景设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根据本课程具体知识内容,设置与现实工作基本相接近、与具体职业工作相衔接的情景环境,让学生从事具体工作,通过书上的知识点解决现实情景中的问题。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针对不同的教学情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的问题能力,培养团队意识。提出问题阶段,引导学生通过查找各类材料、自主学习、相互研讨、请教师长等途径获取相关知识,完成对问题的思考和学习过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我们采用“分组讨论法、头脑风暴法”:把学生4~6人分为一组,通过讨论、辩论、相互启发、互助学习等途径,团队协作解决学习难题,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启发教学法等指导学习过程。因地制宜,确定项目。运用“案例教学法”围绕教材知识点的任务目标,结合专业、课程的实际特点,师生共同确定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项目。通过典型案例,使学生觉得学习的知识更加形象具体。激发学生探究知识和方法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设问、启发、展示等形式,启发学生思维,激活情绪,开发学生自身潜能,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分工协作,用角色模拟法、合作研讨法完成项目。

在技能实训中,学生分组完成指定任务,并模拟造价审计角色开展预算审查工作,对列项、计量、计价等提出审查意见,被审查人进行答辩,模拟现场实际对帐工作,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编制实际工程施工图预算文件为目标,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思考、计划、合作、研讨、实施五个步骤完成任务。进而培养学生计划能力、团队意识、工作兴趣、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采用检查评价法互评学习成果。

通过项目展示等手段来衡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评反思等几部分。根据预算结果的差异性,通过对学习过程自己检查,同学间互查调动学生们学习的兴趣。通过对典型问题的讨论、分析,教师点评,同学相互评价,互相学习,达到进一步提高的目的。

三、项目导向教学法在课程改革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反思

(一)教学形式转换后的优势

课程改革打破了传统意义的教学形式,启发人们去思考存在于课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项目导向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优势明显。其主要优势表现在以下几点:

1.重建了传统意义的师生关系。把教师的讲授转为教师和学生协作交流,共同完成同一个项目,学生再也不是被动接受,而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2.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中发掘出他们的学习潜能,改善了学生们厌学的情绪,使他们主动的探索、创新。提出问题并积极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3.通过相互的交流与学习,培养学生们与人沟通交流、共同协作的能力。

(二)制约项目导向教学法的因素:

1.实施项目导向教学法专业课和基础课差异明显。教学中专业课比较容易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如造价管理招投标专业课程,而基础课相对要难一些。

2.对于工程造价专业来讲,实施项目导向法教学,学生人数、教学场所、教学器具等因素导致教师指导起来很困难。很多课程需要大量实训设备、教学道具,并且对教学场地、时间都有很严格的要求。组织实施难度增大,组织情况严重影响教学成果。

3.学生的知识基础水平及学习自觉性制约着项目导向教学法的应用。职业学校大多数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学习主动性不高,又因课堂时间有限,影响项目活动的过程。设定的教学目标在他们身上便很难全部实现。

综上所述,各个课程改革都存在难度。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改革也不例外。要从根本上制定符合本专业改革计划,决不可以照搬、照抄别人的改革形势。使教、学、做真正一体化。真正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教改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陈顺武.论世界的多样性[J].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

[2]林小云,熊和平.创新继续教育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4).

[3]袁桂林.派纳论“概念重构”和“理解课程”[J].外国教育研究,2003,(1).

篇5:课程与教学改革项目

基于项目教学的《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改革

为建设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省示范高职院校,该校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基于项目教学法对<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教学的`效果.

作 者:潘芳伟  作者单位: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丽水,323000 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35) 分类号:G642 关键词:电气控制与plc   项目教学   职业教育  

篇6:课程与教学改革项目

摘 要:针对GIS专业GIS项目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课程特点、社会需求、学生素质提升等方面出发,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优化探索,为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GIS项目设计与开发;教学方法;专业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4-178-02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门集计算机科学、测绘科学、地理学、遥感科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技术为一体的新兴学科[1-2]。随着国家各级部门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及国内从事GIS工程开发的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壮大,整个社会对GIS专业的专门人才的需求量也迅速增加[3]。GIS项目设计与开发是GIS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从事GIS应用工程的分析和设计的能力[4],知识内容涉及众多学科领域,是一门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紧密结合的课程。该门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日后从事GIS项目开发、设计的能力和水平[5],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水平的评价。由于该门课程实践性强,许多没有丰富GIS项目开发经验的教师很难深入地剖析课程的核心内容,导致学生无法从课堂获取所需知识,从而严重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从教学内容选取与组织、实验教学环节安排、GIS竞赛组织、科研创新训练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能够提高教学效果。GIS项目设计与开发课程特点

GIS项目的开发模式经历了独立开发、宿主型二次开发、基于GIS组件的二次开发、WebGIS开发等方式,目前WebGIS开发方法正成为GIS开发的主流方法。WebGIS是Internet技术应用于GIS开发过程的产物,它是基于网络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系统,Internet是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信息交换的桥梁,用户和服务器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计算机平台上。目前主流的WebGIS平台包括ARCIMS、MapGIS IMS、SuperMap IS、TopMap World、MapXtreme等国内外成熟产品。WebGIS以其跨平台、灵活、可扩展等优点深得GIS开发人员的青睐,众多高校GIS专业教师也因此开始在GIS项目设计与开发课程中讲授WebGIS的开发方法与流程。

与其它课程相比,GIS项目设计与开发有着自身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1)综合性强。该课程为多学科交叉课程,课程内容涵盖地理学、地图学、工程学、数据库、测绘科学等众多方面。这就要求课程主讲教师具备相关的学科背景知识,且该课程应有一定数量的先修课程以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本门课程的内容。(2)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与其它课程不同,该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必须环环紧扣、相辅相成,不可独立进行,理论教学内容作为实践环节的理论指导,实践环节则作为理解与巩固理论内容的手段。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环节,会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未经实践环节巩固的理论知识,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难以理解。(3)方法与工具更新速度快。GIS项目设计与开发涉及多种平台、体系结构、开发语言、开发工具等因素,且这些因素种类繁多、日新月异。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紧跟市场需求变化的步伐,不断地将相关前沿内容融入到课程教案之中,这不仅要求教师能够时刻掌握学科前沿知识,也要求课程教案经常更新,时刻与行业最新研究进展接轨。课程教学方法优化探索

2.1 引入实际案例教学 GIS工程涉及许多的方法理论,如软件过程模型包括瀑布模型、演化模型、增量模型等8种模型,教师授课时若单纯地讲授理论知识,则学生很难区分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容易混淆,且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教师在讲授该类型的知识时,应创造条件引入实际案例,结合案例讲解相关内容,通过将复杂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形象生动的实例,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最终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在进行案例选取时应优先考虑自己熟悉并具有丰富项目经验的案例类型,一方面可以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游刃有余、收放自如;另一方面可以将该案例贯穿课程的始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以亲身参与的某煤矿3D GIS分析与管理系统项目为例,在问题定义、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阶段均以该案例为参照进行讲解,使学生对GIS项目设计与开发的全过程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如在讲解GIS系统功能模块设计时,以煤矿3D GIS分析与管理系统为例讲述功能模块的划分原则及常用方式,使采用不同的划分方法所产生不同结果之间的区别一目了然,加深了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案例选择时,教师还应考虑所选案例的时效性,即所选的案例应为当前实际生产中广泛应用的类型。通过对案例的分解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课程大纲划定的知识,还可以提前熟悉该类型项目的设计流程与开发方法,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引导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并指导他们以程序员、UI工程师、软件设计师的角色来分析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可以为学生今后从事软件工程师的工作打下基础。

2.2 实践内容做到与时俱进 许多从事GIS软件开发的人员都有个共同的观点:学校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在参加工作以后派不上用场。笔者通过与部分GIS软件工程师交流得知这种现象并不是个例,甚至有很多软件工程师们当初并不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的,而是通过参加各类计算机培训机构之后才在如今的单位谋得一席之位。由此可见,高校的GIS教学方式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了。各类培训机构之所以能培训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究其原因,是它们能够实时掌握行业的发展动态,了解哪些专业内容是符合当今行业需求。因此,高校GIS专业在进行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时,应实现实践内容的与时俱进。例如,10a前ComGIS开发是个热门的技术,高校在课程实践环节指导学生学习ComGIS的开发方式是值得推崇的,很多学生毕业后也继续从事着ComGIS的研发工作;然而,10a后的今天,ComGIS已经是一个过时的技术,取而代之的是WebGIS、3D GIS、VR GIS等新技术。如果今天的高校GIS专业教师仍然只讲授ComGIS开发,由于很多企事业单位已经没有ComGIS开发的岗位,学生毕业后就会面临择业难的问题,则难免发出“学无所用”的感叹。笔者如今在指导学生进行GIS项目设计与开发课程实践时,把ComGIS作为一个基本内容进行介绍之后,将更多地时间用来教会他们使用FLEX Builder+ArcGIS Server、JavaScript+ArcGIS Server、Visual C#+ARCIMS、3ds Max+Unity3d+Visual C#等主流GIS项目开发方法,以及对SQL Server 2008、Oracle等主流数据库的操作方法。此外,还向学生介绍了以Android、IOS等平台为代表的移动GIS产品的研发思路。

2.3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GIS竞赛 目前,随着GIS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类面向高校学生的GIS大赛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且受到了各相关院校、广大教师的重视以及学生的欢迎[6]。目前,影响力较大的GIS大赛包括“SuperMap杯全国高校GIS大赛”、“ESRI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大赛”、“中地数码杯全国高校学生MAPGIS二次开发大赛”等,参赛人数逐年递增,作品形式逐渐丰富。与一般的课程作业不同,GIS开发大赛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创新、团队协作等能力,而这些恰恰是学生今后进入职场所必备的技能。结语

现今IT产业链中,地理信息技术(GIS)产业已成为强劲的生产力,正日益受到业界的深度关注和热切追捧,美国更将GIS、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列为当今社会最具发展潜力的三大技术领域。目前,我国GI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土、城建、交通、能源、环保、航天航空、农业、林业、教育卫生、公共事务处理、国防、外交和政府决策的诸多行业和领域,并且应用深度上不断进行了研究探索,未来凡是与地理信息空间有关的社会、经济和人们生存、生活的 98%领域都将会应用到GIS技术。

参考文献

篇7:课程与教学改革项目

摘 要:基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根据电工电子技术技能和能力培养的需要,构建了“电工电子技术”项目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有效解决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教与学的矛盾,是适合高职教育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

关键词:电工电子;项目式;一体化

项目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有着不同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目标。项目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由于教学的“项目式”和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使得教学的内容与项目化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教学的过程与完成工作项目任务结合起来,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教、学、做的合一[1]。项目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强调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需要的一致性,强调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要求的一致性,强调了教师与学生教学过程中有效作用充分发挥的一致性。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电工电子技术”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这种教学通常是一种阶段式的教学。采用这种模式进行缴械,首先讲授理论内容,然后安排相应的实践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人为地分列了专业课与实践课之间的联系性,同时导致前后知识出现脱节现象,使得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互脱钩,进一步弱化了教学效果[2]。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刚刚接触这门课程,在专业基础知识方面比较薄弱,难以实现学与做的融合。对于学生来说,由于摸不到实物,不能亲自进行动手操作,使得理论课变得更加抽象,在实践过程中,只能按照教师事先规定的方案和步骤进行操作,进而丧失了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学习的机会。改革传统教学方式,采用“项目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方式教学

(1)项目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课程标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组织、安排教学需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同时课程标准为组织实施项目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做好前提准备。课程标准作为一种职业资格认证制度,需要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同时需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将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项目,在理论、技能方面,每个项目都有具体的要求。

(2)项目式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师资

在综合素质要求方面,“教、学、做”式的项目式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对任课教师会更高,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需要具备极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驾驭课题,组织教学,更重要的是需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实施项目式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采用下厂锻炼、参加技能培训等方式,学校进一步帮助教师提高动手能力,借助“工学结合”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教师明确市场的用人要求,进而结合用工要求组织安排教学[3]。

(3)设计项目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过程

在实现项目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设计富有特色的教学过程是关键。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任课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工作:①项目的提出与设计。围绕某一典型岗位,引出课题,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对整个项目进行设计。②项目的论证与实施。深入的分析项目,并设计流程,归纳总结项目的原理、操作步骤等,同事制定应急处理方案,从而操作实践开始练习。③项目的分析与总结。通过总结分析,查找不足,进一步完善方案。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反复练习,不断掌握操作技巧[4]。

(4)项目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考核机制

借助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组织开展项目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时,需要采取措施,确保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之间的同步性,通过交替进行讲解与实际操作两个环节,使得学生能够现学现用,进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教学效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做”的模式进行教学,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抛弃传统的单一式考核机制,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的考核评价。项目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取得的效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讲授“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师教学的热情和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教研氛围。同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呆板枯燥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彻底改变,从根本上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大幅度提升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创新意识、综合能力,为实现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基础。项目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项目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只是电工电子教学团队在推进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中进行的有益尝试,其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不断研究、探讨和解决。例如,对应于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实训室建设与完善,课程教学评价机制,学生考核机制的有效形成,课程教学团队、课程教材的建设等等。

参考文献:

篇8:课程与教学改革项目

项目式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由教师提出具体项目, 学生进行信息收集、项目设计、协作实施, 最终对项目进行评价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囊括了探究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旨在把学生融入到有意义的任务完成过程中, 总项目的实现需要子项目的铺垫, 项目的制定采用螺旋式将难度逐步加深, 最后通过各项技能的整合完成作品。

在整个项目的完成过程中, 教师作为指导者,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项目式教学可以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充分挖掘学生的协作探究能力, 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上, 笔者认为, 项目式教学法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本科生实践动手能力。

二、项目式教学方法的特点

项目式教学实施的成败取决于项目的制定是否合理。缺少情境的项目, 难以激发学习者兴趣, 难度过大的项目又使学生难以掌握。项目式教学法强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学生自主对知识进行查缺补漏, 最终完成一个总体项目。通过文献调研及实践研究, 笔者总结出项目式教学方法存在以下特点。

1. 师生定位明确

项目式教学法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 以特定项目驱动学生合作实践, 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在此过程中, 教师仅扮演课堂的引导者, 学生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项目, 在不断摸索中进行研究学习。

2. 项目目标明确

项目式教学法中的“项目”由教师在课前制定, 因此, 明确的项目内容及学习目标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教师要将项目表述清晰, 其中, 包括学习者在该项目完成后应达到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在项目实践过程中, 有了这样明确清晰的目标作为指引, 学生遇到困难时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才能使项目的进行更为顺利。

3. 项目完成方案多样化

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因此, 同一个项目的解决方案是多样化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操作方法, 经历不同的问题解决过程。教师可以比较项目完成过程中学生消耗的时间、精力等因素, 引导学生精益求精, 去粗存精, 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4. 评价方式多元化

项目式教学法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即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三合一的评价方式。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客观、全面地评价学习效果, 也更有助于学生对自身实践过程进行反思。

《多媒体技术基础》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阶段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是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一门学科。该课程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均较强, 传统教学模式下, 教师讲授知识点后, 学生普遍反映知识点零散, 实际操作生疏, 运用技术屡遭碰壁, 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以往该门课程偏重于基本理论的介绍, 学生实践环节也仅为观察教师演示后的机械模仿。教材内容的滞后、课时量的限制、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有限等因素无一不影响着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鉴于以上原因, 笔者认为, 有必要将项目式教学法运用到该课程实际教学中, 在教学实践中调动学生积极性,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自觉融入到项目实践中, 实现“学中做, 做中学”。

三、《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中项目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1. 项目设计

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 既包含理论性很强的概念性知识, 又包含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等技术性操作内容。故在该课程中应用项目式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项目制定———项目分析———项目实施———项目评价”。

《多媒体技术基础》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学习技术的入门课程, 对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针对大一新生认知特征和心理特征, 项目的制定不易复杂。开课伊始, 教师首先展示制作完成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网页形式) , 明确学期末需完成项目的最终目标。引导学生选择“初、高中某门课程的一节课”作为软件制作内容, 有目的地查找或制作素材, 教学软件以网站形式呈现, 需含有文本、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内容。教师将本学期需完成的总项目分为七个子项目, 子项目与课程知识点相对应且相互联系、逐层深入。根据教学重难点分别引入子项目, 使多媒体技术自然融入到教学软件制作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解决通过讨论未能解决的问题, 且针对学生作品进行自评、互评、点评。下表为笔者分析该门课程特点后制定的七个子项目。以下各个项目的制定循序渐进, 为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奠定基础。

2. 项目实施框架及构成

3. 实践效果

为了检验项目教学法的实际应用效果, 2012年3月-2012年7月, 笔者以某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为对象作了实践研究。该专业学生分为两个教学班, 其中一个班采用项目教学法实施《多媒体技术基础》教学, 称为实验班, 另一个班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实施教学, 作为对比班。经过32课时, 16周的学习, 对比分析两个班学生在实践能力和期末考核中的成绩差异。笔者将平时考核与最终期末考试结果相结合对学生进行评定, 其中, 平时考核占10% (出勤、课堂表现等) , 七个项目的完成情况占60% (学生自评10%, 同学互评30%, 教师点评20%) , 期末笔试试卷成绩占30%。具体的结果与分析如下。

(1)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的班级 (对比班) :学生的理论基础扎实, 学生交流少, 信息闭塞, 与教师关系生疏, 每个知识点学习之后没有整合, 对多媒体技术了解不透彻。学生期末试卷平均成绩83.6分。

(2) 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的班级 (实验班) :学生主观能动性强, 在实践的基础上将理论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学习气氛热烈, 团队意识强, 师生关系融洽, 作品呈现多样化。三人一组所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有六组获得省级不同奖项。学生期末试卷平均成绩89.1分。

实验结果显示:传统的学习更注重对理论知识, 概念性知识点的学习, 学生答题过于模块化, 缺乏发散性思维。而项目式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 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更强, 项目作品的呈现也更为多样化。学生普遍反映项目式教学使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强, 知识点的掌握更为人性化, 带着任务理解知识学习劲头更强烈, 很受他们的欢迎。

四、项目式教学法有效实施注意事项

1. 项目设计应与教学内容高度结合

项目设计应与教学内容高度结合, 即遵循大纲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进行设计与实施, 使各个知识点紧密结合。项目的完成不能停留在表面, 要注重项目之间的关联性, 不同项目的制定要有一定的逻辑性且联系紧密, 这样各个项目的实施才能有真正的意义, 故每个项目的设计是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考验。

2. 项目设计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

在项目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项目的设计不是孤立的, 而是前后相关、循序渐进的。教师在设计项目时一定要针对学习者具体情况, 以螺旋上升方式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地进行项目设计。教师应该明确, 项目设计过难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抵触心理。如上文项目设计中, 若在项目八中要求学生制作繁琐交互的Flash课件, 势必会使初识Flash的学生心中生畏。考虑到课堂时间和学生精力有限, 仅让学生对Flash操作界面与工具功能有初步了解, 能制作简单的Flash动画即可, 在以后的学习中再通过完成任务的方式提高制作水平。

3. 为学生建立合理的合作小组

在大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 这就需要学生之间合作完成。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 既有利于组内成员相互学习、扬长避短, 又有利于组间相互竞争, 积极探索。学生的分组可以在学生自愿结合的基础上, 教师针对学生不同特点, 对小组成员进行调整。这是由于自愿结组容易受到宿舍、兴趣、性别、爱好等因素干扰, 进而造成同质分组。同质分组缩小学生交流的广度, 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发展都是不利的。所以, 教师应在考虑学生的性格、学习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合理进行分组。

4. 评价多元化

教师要考虑项目中学生的平时表现, 如参与度、学习态度、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等, 根据学生对项目的完成情况以及展示作品的表现予以评价。评价过程中, 教师要以学生的自评、学生之间的互评作为参考, 强调多元化评价。除此之外, 在考核内容方面, 不仅要用客观题考查学生对一些概念、理论的掌握, 更要多设计一些主观题, 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项目式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为建构及应用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依据教师所设计的项目, 合作探究获得知识。但是, 项目式教学法在《多媒体技术基础》教学中应用还不成熟, 还需要一线教师不断探索, 进一步完善应用。

参考文献

[1]冷淑君.以项目为中心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 2008, (7) .

[2]吴昊.冯小辉.项目式教学在高职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22) .

[3]杨雪婧.基于高职动漫专业的Flash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农业网络信息, 2012, (3) .

[4]蔡月忠.基于开放管理的项目式实验教学-以影视专业人才实验能力培养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 2011, (4) .

上一篇:大学生个人的成长报告下一篇:药品批发企业实施GSP情况自查认证汇报